课外阅读手抄报范文

时间:2023-03-27 06:56: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外阅读手抄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外阅读手抄报

篇1

下午第一节课,各班按照学校要求,让孩子们自由阅读,畅游书海,品味书香。各班还举行了优秀阅读手抄报展评活动。根据班级情况还开展了课外阅读主题展示活动,低段是讲故事比赛;中段是诵读比赛;高段是读书演讲比赛。活动迭起,异彩纷呈。

下午第二节课,学校教导处对本学期以来各班开展的课外阅读计划的制订和落实情况进行阶段性检查。

一年级:1.2班的开心故事会,学生“亲子阅读计划”,“亲子阅读记录卡”很有特色;1.3班的课外识字集锦,童谣集,绘画集很有个性;1.4班的小小手抄报,识字集也是硕果累累,尤其是他们设计的图文并茂的“亲子阅读计划”特别有创意。

二年级:2.1班的亲子阅读记录卡,小小阅读手抄报,观察日记让孩子们在课外阅读方面小试牛刀;2.2班的读书名言集锦,阅读手抄报,图文日记也很是惹眼,尤其是“读书的孩子是美丽的”这个阅读主题传递着老师对孩子的谆谆教导和殷殷希望;2.3班的开心阅读,“我会写、还会画”名人名言集锦,主题手抄报,学生小日记等展示看着也很过瘾,特别是他们的“好词佳句”阅读笔记如同一颗幼芽,让人真实地感知到孩子们在阅读的路上一定会有一个蓬勃发展的未来。老师的良苦用心让人感动。2.4班:开心讲故事,亲子阅读记录卡,小小阅读手抄报也赚足了观众的眼球。值得一提是:二年级孩子办的手抄报还有家长的鼎力相助,每份手抄报都是孩子和家长合作办成的,这才是真正的“亲子阅读手抄报”,这个点子好,招数新!

三年级:四个班级的步调相对一致,亲子阅读记录卡,阅读书签,阅读笔记,阅读手抄报,课外阅读评价表,书法作品集锦,学生作品集也同样内容丰富,尤其是他们设计的课外阅读评价表,分为爱读书、多读书、会读书三个梯度,有评价指标,有自评、组评、师评、家长评四个项目,表册学生填写的也很认真,值得大家借鉴学习。

四年级:四个班级的展示也是大同小异,亲子阅读计划,亲子阅读记录卡,阅读手抄报,优秀阅读笔记展评,走进《爱的教育》专题集是一个不错的亮点,老师给孩子们推荐的书籍让孩子们阅读进行的异常扎实,包含着老师的辛勤指导,折射着孩子阅读成长的智慧光环。

五年级:亲子阅读计划,优秀阅读笔记,学生作品集,阅读专题手抄报,其中“学生读书成长册”构成了他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展示平台,也是整个级段各个班级的一大看点和精彩亮点。5.1班的“梦里花香、童诗飞扬”手抄报让人过目不忘;5.2班的“趣味语文”手抄报也让人一睹为快;5.3班的“循环日记”记载着班级的新人新事,透视着老师的教育思想;5.4班的学生读书成长册不仅遗传了传统阅读笔记的基因,还在形式上增添了图文并茂创新因子,记录着学生阅读成长的足迹,内容包括我的阅读计划,我的读书名言,好词佳句采撷,图书漂流花园,阅读亲子对对碰,我的阅读感悟,家长的鼓励等栏目。当然他们也有配套的评价机制,他们这种工作上的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效仿。

六年级:亲子阅读计划,阅读手抄报,优秀阅读笔记展评,每个单元的专题手抄报,名字优雅、充满诗情画意的个人诗集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很值得大家学习的是6.1班和6.2班的“我的读书计划”制定的非常详细,有指导思想、阅读目标、读书口号、实施方法、进度计划、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项目;6.3班的读方法推介、个性化书签展示;6.4班的“好书推荐卡”让人眼前一亮,内容包括书名、作者、推荐指数、推荐人、推荐理由、故事梗概。六年级整个级段的手抄报,诗集,作品集质量上乘、形神俱佳。学生个人阅读笔记记录总量高达一万字以上。这些成果是老师指导的结果,是学生学习智慧的结晶,彰显着整个级段老师们团结协作、计划性强、扎实有效、按部就班、追求卓越的工作作风。

课外活动时间,同级段的学生相互参观交流,孩子们漫步在书香四溢的校园,流连在茫茫的书海中,欣赏着自己读书的成果,书香书韵犹如浪漫的诗行点缀在孩子们茁壮成长的路上。

篇2

一、进行快乐识字,拓展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识字是进行阅读的基础。而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有限,给阅读带来一定的困难。这了使低年级学生能尽早大量阅读,首先就必须进行快速地识字,这样就会给大量的阅读带来流畅感。

1.让识字走出课堂,走进校园

在校园里,可以利用校园文化识字。校园中有种种宣传栏,有许许多多名人名言,友情提示,校规等等,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主动认读这些文字,回到家里向父母介绍自己学校的情况。还可以在带领一年级的新生熟悉校园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读班牌。日积月累,孩子的识字量就增加了,而且在生活中养成了主动识字的好习惯。

2.让识字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社会中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识字,不但使学生乐于识字,而且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路上,认识所见到的商店、标语、广告牌的汉字,互相指读,不会读的询问路人,同学。双休日,让家长带领自己的孩子逛商场、超市、再让学生读出物品外包装上的字,不懂读的字问家长。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喜欢喝的饮料瓶,零食的包装物等剪下贴在本子上。在家中,低年级的学生都爱看动画片,鼓励学生看字幕,培养了学生见字识字的良好习惯。

二、采用多种方法,激发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的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低年级的学生年纪小,再加上贪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意志薄弱。作为教师必须对学生循循善诱。设计多种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逐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榜样激励法

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听故事,我就以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以及身边的人成才的关键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好书推荐法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因此帮助孩子选择读物非常重要。当电视台正在播出连续剧《西游记》时,齐天大圣孙悟空、红孩儿、火焰山、盘丝洞,成了孩子们课余时间讨论的话题。在这种氛围里,我就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西游记》(少儿版)。当电视台正在播出《小鲤鱼历险记》,孩子们在津津乐道地谈论小鲤鱼泡泡的勇敢时,我就向学生推荐《小鲤鱼历险记》这本儿童读物。教完了《快乐的节日》一文,我就介绍和引导学生去学习一些简单的歌词和儿童诗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不但逐渐养成了,而且兴趣也越来越浓厚了。在教室里,我创建了图书角,动员学生把自己家里的好书带来放在班级的图书角里,推荐给同学,这样为全班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外读物,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3.名言鞭策法

在教室的墙壁上,我张贴了几条名人名言,如高尔基的“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的“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托尔斯泰的“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这样即营造出浓郁的书香氛围,又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教师要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多样的题材,体裁及风格才能构建起一个五彩缤纷的课外阅读世界,激发课外阅读的广泛兴趣。

三、减轻负担,让学生轻松进行课外阅读

随着新教学理念的深入人心,课外阅读对于孩子的语言学习,乃至他们一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已经得到人们的认可。于是家长们大大增加了对孩子课外阅读的投入,各种各样的书纷纷摆在孩子的书架上。老师们也加大了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力度,要求学生读多少课外书,做多少读书笔记,这样可能会让学生觉得课外阅读是种负担。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知识面较窄,认识不够全面的情况下要求他们写出多少的读后感,更是一种负担。阅读是一种很个性化的行为,作为我们老师,只简单要求低年级的学生读完书后,懂得讲什么,摘抄一些好词佳句就可以了,不要求太多或太高的要求。我们宁愿让孩子在一身轻松的状态下,主动积极地阅读,启动思维,激感,有所理解,也不愿在课外阅读时因为读后感成为无形的重压而使课外阅读陷入干涸的沙漠。

四、交流展示读书成果,促进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

1.课前3分钟展示法

每一节语文课的前3分钟,我都让学生走上讲台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有读自己摘抄的好词佳句,背诵古诗,有向班级同学讲讲自己看到的笑话或有趣的故事等等,学生自主选择。刚开始有些胆小的学生不敢上台讲,只有一些胆子大的或表现力强的学生积极参与。不久,全班学生对这个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次课前3分钟,大家都特别高兴,都争先恐后地想上台展示。这时,为了照顾全体同学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读书成果的机会,脆让学生每次按照座位顺序轮流上台表演。从展示中,学生体验到阅读的快乐,促进阅读能力不断提高。

2.手抄报展示法

学生将课外阅读中获取的知识、体会通过办手抄报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同学们分享,是一种很好的展示手段。这样学生的很多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培养。每个月,我都办一次“手抄报”竞赛,由全班同学当评委,评选出最优秀的“手抄报”10名,然后给予适当的奖励。同学们在欣赏自己作品的同时,欣赏别人,在欣赏别人的同时自我激励。学习他人长处,增强审美和情感能力,促进课外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

3.表演展示法

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生动的故事通过表演展示出来,更加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如学生读了神话故事片《后羿射日》,把后羿射日的过程表演得活灵活现,受到同学们的欢迎,激发了学生课外读书的热情。

4.朗读会展示法

篇3

【关键词】 读书指导;激发兴趣;言传身教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1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7―9年级)的学生阅读做了具体的要求:“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然而,根据这个标准来衡量现在的初中生,我发觉很多学生没有达到这个要求,大部分学生很少阅读课外书籍,因为他们缺乏阅读的兴趣。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打开学生课外阅读心扉的钥匙。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把课外阅读的金钥匙交到学生的手中。那么,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推荐适合的书,使学生爱读书

初中生年纪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较差,而如今的课外读物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中学生阅读。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向学生推荐一些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读物。比如七年级学生比较好动,好奇心很强,可以推荐一些通俗易懂,趣味性比较强的读物,如《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和一些少年图书。对于八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有所提高了,也不那么好动了,就可以推荐一些有一定知识性、思想性的读物,如莫言的一些小说,莫言的名人效应会引起学生的关注,有利于普及读书。而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思想各个方面都比较成熟了,就可以推荐阅读一些历史名著,如《水浒传》、《红楼梦》等。当然,除此以外,我们要把阅读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因此,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家长和老师要注意观察、了解和引导,除了需要对真正有害于学生的书刊进行控制外,不应对学生所读书刊的内容、类型和范围进行人为的约束和控制。

二、加强课外阅读方法指导,循循善诱,使学生会读书

初中生的心智还不健全,在课外阅读的时候,他们往往还不善于思考,读书过程会比较迷茫,对书籍不能深入阅读,阅读完后问他们都看到了什么?有的学生只记得故事情节,甚至有些学生可能什么印象都没有,更不用说看懂了。因此,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正确的方法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说:“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读书过程摘抄是一个重要环节,读书要眼到,手到,才能做到心到。手到,就是要求学生摘抄优美的词语、句子和段落,并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其次,要引导学生学会精读和泛读。秦牧说:“精读,好像牛吃东西似的。吃了以后再吐出来,慢慢反刍、消化。泛读,就好像鲸鱼张开大口似的把小鱼小虾都吃下去,漏一些也没关系。”所谓精读也就是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然于心,以便吸取精华。可以说精读是最重要的一种读书方法。泛读就是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也就是阅读时可以随便翻翻,略观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即陶渊明提倡的“好读书,不求甚解”。这样也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想读书

读书要活,不能死读书,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毫无乐趣可言。因此为了避免死读书现象,教师就要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巧妙引导学生多读书,引导他们读好书,好读书。我在引导学生读书时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办法,实践的结果,成效比较明显,学生普遍提高了语文成绩,培养了课外阅读兴趣。

一是课前三分钟演讲。我坚持每节课上课之前用大概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外阅读中搜集的语言材料,让大家各展才华可以说一则新闻,或者讲一件趣事,或者背一首古诗,甚至可以读一段好词好句。普通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二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教学《端午的鸭蛋》后,我说汪真祺的小说语言是这样的平淡清新而又韵味十足,你还想不想再读读他的小说《受戒》?又如在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之后,我布置学生去阅读《城南旧事》,但又担心他们是否自觉去读,于是,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先欣赏《城南旧事》的电影片段,这样引起了他们强烈的兴趣,下课后他们就会忙着去找这本书来读……

三是坚持做手抄报。组织学生4人一小组自办手抄报活动。手抄报的内容丰富多样:国家大事、校园生活、安全教育、科幻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收集整理材料,独立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如围绕学习雷锋60周年这一内容,学生就办出了《助人为乐的雷锋》、《雷锋在我心中》、《社会上的活雷锋》……

四是组织竞赛活动。我不定期举行辩论赛、知识竞赛、手抄报比赛活动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是在教室设置读书角,随时推荐好的书目和好的文章给学生,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篇4

关键词:课外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036-01

课外阅读作为学生主体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的一种教学手段,是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良好途径。它既有利于巩固、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发展和提高口头、书面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又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收集信息、开阔眼界,丰富、规范语言,更能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意志品格得到培养,审美情趣得到陶冶,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新课标也提倡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我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奉献在农村教育工作岗位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了如指掌,大多数小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以及所涉及的课外书籍少,无非就是学习参考书、优秀作文选等辅导类书籍,且大多数学生对课外书只是粗略地看一遍,很少有做读书笔记,即使做了笔记,也无非是几句好词好句,而且摘录本也经常更换,甚至都丢掉了,实在是令人担忧啊!因此,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急在眉梢。帮他们开拓视野,丰富精神世界,提高综合素质,成了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一个紧迫而又艰巨的课题。为此浅谈一下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叶圣陶曾说过:“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这段话告诉我们:要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兴趣,仅靠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是不够的,必须将阅读延伸到课外。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因此,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1、激起需要,形成兴趣

需要是对事物的欲望或要求。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通过课外阅读活动而逐渐形成的。正如皮亚杰所说:“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通过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的兴趣。”

2、优化环境,激发兴趣。

良好的阅读环境,浓厚的读书氛围,能够充分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我班在每天早读之前,组织他们利用3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教室外自由诵读,使学校有“书香”“墨味”,营造了一个充满人文气息、文体底蕴的环境,激发了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3、巧用故事,激发兴趣

有的学生虽不喜欢读书,但故事人人都爱听,特别是我们二年级的孩子,最爱听有趣的故事。老师可选择益智、有趣等符合少儿年龄、心理等特点的故事作生动形象的讲述,学生都会听得津津有味,就会有再想听的欲望,这样学生就会变“被动读”为“主动读”。

4、朗读竞赛、激发兴趣

常进行朗读比赛,在小组评出“阅读能手”,对开始读不好的学生要多帮助,多指导;还可开展“故事会”活动,让学生讲自己从《自读课本》中或其它书籍中读到的故事,评出“故事大王”教师的赞扬,同学的鼓励,会使他们常常获得成功的体验,足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交流展示,深化兴趣

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将所得的收获展现出来,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和赞扬,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因此,给学生创设一个交流的平台,展示他们读书收获,这才能真正地落实课外阅读,增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针对这一心理特征,我想方设法,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阅读成果,享受进步、收获的喜悦。

1、读书汇报会。让学生就近期课外阅读当中的收获、疑惑或建议在班内以小组形式交流,再全班交流,尽量让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再引导学生汇报评价,以达到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相互补充,共同提高,评价过程中以表扬鼓励为主,相应地点明不足之处,以利改进、提高。

2、办手抄报。让学生将课外阅读中获取的知识、信息、体会、收获等通过办手抄报的形式展示出来,老师按小组装订成册,一月一次,全班传阅,让同学们共同分享,互相借鉴,互相激励,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还增强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3、讲故事比赛。小学生非常喜欢童话故事、神话故事等故事书,每期举行两次讲故事比赛,让学生把自己印象最深刻、感受最深的故事讲出来,对讲得好的学生给予肯定。

4、设立班级图书角。让每一位学生从家中带一本课外书籍,我每周从图书室借他们喜欢看的不同种类的书籍,放在图书角,让他们做好读书笔记,写好读后感,让他们天天汲取到新颖的知识。

篇5

一、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的对策

1.结合教材,拓展语篇。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并不需要很费心地去寻找适合的阅读材料,只要把教材中的语言材料进行简单的加工,就可以成为很好的阅读教材。还有些课文,特别是知识性课文,往往会牵涉到许多相关问题,这也是学生最有兴趣想了解的知识。我们可以尝试把这些相关的知识,编写成若干条注释,让学生自读,这十分有益于开拓阅读视野,激发阅读兴趣。例如在学生学到“Christmas”、 “Halloween”等节日的时候,就可以采取这种方法。

2.结合语篇,开展手抄报比赛。在教学过程的合理时机,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材料,办一份手抄报,即可以独立完成,又可以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然后拿出来展示,让大家一起来评判。如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本校开展的双语节内容之一,我们将学生学习的My holiday进行结合,让学生作了一期关于圣诞节的小报。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找材料,做设计,阅读的积极性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了。结果,学生所选的内容相当精当,有些甚至是教师都不熟悉的,版面设计得也很精彩,不免让人惊叹于学生的能力。把每一个优秀的小报作品汇集起来,在全校办一次校际性的作品展览,更是一次很好的英语氛围的营造。

3.结合课文,汇编短文。除了鼓励学生制作手抄报外,更要经常引导学生仿写、试写小短文或小故事,并将写得好的文章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出来。在每节课的开始,可以抽出几分钟,轮流让一两名学生用英语讲一个故事,做一段演讲。学生为了表现自己,一定会预先准备材料精心演练。长此以往对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习作能力都是一种锻炼。如果能利用口语课让他们表演自己编排的短剧,或是让他们来一场英语演出荟萃,也是对他们小组协作能力的培养。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英语小文章投稿,班级汇编学生优秀英语小短文集锦,简易装订分发给学生、家长,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二、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的原则

1.兴趣为本,相关生活。阅读材料,尤其是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英语阅读材料,其选材标准应以趣味性为主,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第二语言学习中最最重要的因素。除了英语笑话、寓言故事、常识性的小短文、人物传记以及发生在学生周围的事情,如A letter, A birthday present等等,一些经典的英文童话、名著也可以成为阅读的内容。

在学生的读物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熟悉另一类视觉刺激,如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图表、示意图等。大体来讲,人们在生活中的阅读包括文字和图形两大类信息。如果阅读材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完成阅读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准确读取图表信息的能力,同时这种文字与图表紧密结合的阅读也会让学生更加留意生活中处处可见的英语。

篇6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9-0090-01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小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单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不足以使学生阅读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只有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才能吸收和储备大量的优美语汇,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分析、理解的能力,从而具备较好的语文素养。那么,怎样引导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呢?

一、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调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2年级)阅读中指出: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从而使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而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有限,尚不能进行独立的课外阅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扩展教学思路,耐心引,导。讲故事是诱导他们喜欢读书的很有效的方法。所以,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给学生讲一些短小精悍、故事性强的童话、寓言,并让他们充分体验故事中的角色。

在学生进入三、四年级后,随着词汇量的逐步扩大,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独立阅读的能力,这时教师应变为指导者:结合语文教学,指导学生阅读《格林童话》《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等故事书,并适时开展讲故事比赛,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表现自我,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与舞台,能够激活学生的心理状态,让学生在体验阅读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为了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竞赛活动。一是评选“小小书虫”。在学期初,我向学生推荐不同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并在班上设立“书虫排行榜”。学期末根据本学期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评选出“书虫之星”,予以表彰。二是展示学生的优秀读书笔记。,我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勤做笔记。评选前,学生先在班上展示自已的读书笔记,互相学习,互相评比然后评选出优秀读书笔记,统一展出,从而使学生养成认真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三是展评手抄报。可以以一个内容为主题让学生动手制作手抄报,并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评比,对优胜者进行奖励。从而通过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进一步得到巩固。四是组织知识抢答竞赛。抢答内容为本学期所学的课内知识和所推荐的课外书上的知识。有猜作者、接诗句、对对联、谈作品内容、词语积累、古诗积累等形式,对答对者发给精美纪念品。这些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掀起了全班的读书热潮。

三、创设多种表演机会,升华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篇7

课外阅读真正进入学生的生命中,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需要后,就会使生命变得丰富鲜活。可怎样才能让学生享受阅读,感受到读书的乐趣,成为真正的读书人呢?

1.课外阅读之目的延伸性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扩展课内阅读的好方法。

1.1课前收集,强化阅读。课堂短短四十分钟,远远不能满足新课标对学生提出大量阅读要求。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根本之法就是课内精学,课外拓展。我们可以把课内所学到的只是和方法,及时应用与课外阅读之中,以求"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也可以让学生把课前收集课内的相关资料对课内作补充。例如,课堂上学生准备学习以事记人以突出人物品质的文章,如《足智多谋的孙膑》、《弦高救祖国》和《苏武牧羊》等。

1.2课外延伸,拓展阅读。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而,增加阅读量。同样,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也要求孩子们能掌握各种的知识。因此,我们作为教师,就应该努力使学生从广泛的课外读物中学习只是,增长见识,以求"以课外促课内",共同促进,相得益彰。举个例子,《麻雀》的寓意深刻,对中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是有一定困难的,学生难以在脑海中形成清晰而又丰富的表象。如果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母爱的文章,联系生活的感受,在获取丰富的感性认识之后再来教学《麻雀》,光辉的母亲形象也就跃然纸上,孩子们的心也会被母爱所激荡。

1.3课后积累,推进阅读。"语言精妙,源至积累。"课外阅读,博览群书,正式为了这种"厚积而薄发"提供坚实的土壤。对一些意境优美、丽词佳句,只要学生多读了,再通过读、议、写等方式便你呢更是积累下来。积累多了,对于进一步的阅读又提供了深厚的基础,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2.结合内容理解需求,开展主题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仅靠课堂教学40分钟的时间和课堂空间,在一些教学内容的教学与组织环节,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空间来实施整个教育教学理念、方法,难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效。针对这种情况,我主要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外组织相应的主题活动,创设浓厚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内容后,为了深化教学成效,加强学生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我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同学"主题活动,要求学生仔细回忆、认真思考与父母、朋友、同学在生活学习中的点点滴滴,寻找感恩的闪光点,在班级主题活动中进行交流,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在与生活紧密结合的生活感知中提升思想教育成效。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内容后,为了强化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我要求学生课后自行搜集有关描写祖国各地美丽景色的语段、图片,带到班级进行交流汇报。学生的积极性被有效调动起来,有的学生找到了丰富的图片资料,有的从网上下载了祖国各地的名山大川资料带到课堂教学中进行交流活动。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活动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使学生受到了一次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

3.课外阅读方法之体验性

人人都有阅读的需要,因为阅读是我们抵达知识和想象世界的梯子。面对同一对象,角度不同就会产生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结果。只有尊重学生自己的阅读体验,课外阅读才是鲜活的,有个性的;只有尊重学生自己的阅读体验,课外阅读才可能成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当然,让学生自主体验他们阅读到的课外资料,并不等于放任自流,撒手不管。我们可以告诉学生让他们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的方式进行有效的自主体验。

3.1感情朗读、表达感悟。鼓励学生以朗读的方式,把自己的感悟通过自由朗读或读给自己喜欢的人听等形式表达出来,然后借助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完善自己对阅读材料的感悟。

3.2动手实践,展示体验。"不动笔墨不读书"。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把自己印象比较深刻的词句段画下来,写出旁注或读后感,也可以做成手抄报与大家分享。例如,学生阅读了写景类的文间,可以让学生开展"小导游"的活动做手抄报、写出读后感等交流,以表达他们的独特的阅读体验。

3.3百家争鸣。互动探讨。对于中高年的学生,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把一些课外阅读中的难点和争议之处,提出来与老师或同伴交流、争辩、从而引发大家的思考和探究。在"小小辩论会"等有趣的交流活动中,大家一同研讨,各自把不同的体验表达出来,使思维的火花在撞击中点燃,也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阅读材料的深层体验。

篇8

由上图可以看出,其中至少有58%的学生是因为阅读衍生出来的“负担”过重,即要做相关的阅读作业;20%左右的学生是因为对教师推荐阅读的书目不感兴趣;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学业负担重,没有时间阅读等其他原因,使他们对阅读“敬而远之”。

那么,其中阅读衍生出来的“负担”具体指什么呢?笔者又做了一项调查,发现主要有:抄写好词好句、画出精彩语段、撰写读后感、完成阅读手抄报等。尤其撰写读后感、完成阅读手抄报等几项“负担”最让学生头疼,更多的时候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硬性作业,是无病,是敷衍了事。但也有阅读衍生出来的“负担”,学生不仅不视其为负担,反而非常欢迎。比如:具有激励性和评价性的阅读知识竞赛、阅读编排儿童剧表演、演讲等。

美国教育家波斯纳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以上调查数据需要我们进行反思。针对50%以上的学生害怕阅读的原因是阅读衍生出来的“负担”过重,笔者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功利心”在作怪。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的功利心。在儿童阅读过程中,教师无疑是主要的引导者。教师如果不能有“静听花开的声音”“牵着蜗牛去散步”的心态,就会犯下操之过急的错误。学生刚刚拿起书本来读,教师就会本着出“成果”的心理,迫不及待地布置抄写好词好句、画出精彩语段乃至撰写读后感、完成阅读手抄报等等繁重的、学生不感兴趣的额外“负担”,造成了学生的索然无味,甚至是逆反心理。

第二,教育教学部门的功利心。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学校在当下的发展中,比较热衷于展示本地区、本学校的一些特色品牌,其中大力开展儿童课外阅读活动是当下比较流行和时髦的。这就导致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造成了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功利心,有意无意地形成了儿童阅读的“花架子”,助推了教师的功利心。

“功利心”形成了儿童阅读的表面繁荣,而最终并不能全面落实课标的要求,不能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因此,笔者认为,在儿童阅读中,应该摒除“功利心”,静下心来,蹲下身去,从如下四个方面做起,扎实推进儿童课外阅读:

一、以“趣”为先

我国古代先贤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世界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人写文章也喜欢引用这两句名言,来表示兴趣的重要性。事实也证明,这两句话确实是至理名言。在儿童阅读中,“趣”是基础,“趣”是保障。在推进儿童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首先激发起儿童阅读的兴趣,利用课外阅读推荐课等轻松的形式,和学生一起挑选他们爱读的书。在阅读的过程中,与学生交流书中感兴趣的故事情节,讨论学生喜爱的书中人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教师力求从儿童的立场出发,实现“师生之间每时每刻的心灵接触”。

二、以“读”为主

儿童阅读究竟是要看学生抄写了多少好词好句、写出了多少读后感,还是看学生究竟有没有读?答案当然是后者。笔者认为,儿童阅读的关键,应该是让学生先“读”起来。“读”起来是儿童阅读的第一步。大家应该都读过《兄弟争雁》的故事。大雁还没有打下来,还在天上飞呢,兄弟俩就已经在为如何吃雁争论不休,结果大雁飞走了。岂不可笑?其实,在儿童阅读中,我们很多教师都在做着和那兄弟俩一样的事,学生还没有真正读起来,还没有真正读进去,教师就已经布置让学生完成这样那样的任务了,那“雁”岂不是一样飞走了么?这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应该让学生先“读”起来。只有“读”起来了,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三、以“量”为重

古人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我国近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课文大部分是精读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儿童课外阅读,大都应该略读,应该追求“博观”和“厚积”。在大量阅读中,铺垫厚厚的底蕴,以达到课标中提出的400万字以上的量。因此,儿童阅读的检验、检查更多地应该把目光聚焦到“读了多少书”上来,而不是去看学生在书上画了多少线、做了多少记号,更谈不上写了多少读后感。当读到一定量时,学生内心自然会有喷薄欲出的感觉,就会有不吐不快的欲望,学生就会处于“积极主动的情感”中,就会主动地拿起笔来画一画、写一写、说一说、议一议、演一演。这正是所谓的“有海量的输入,才有海量的输出”。

四、以“评”为促

摒除推进儿童阅读的“功利心”,除了前面提到的“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读起来”等,其他就是任由儿童自己去读,教师不管不顾了吗?当然不是。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课外阅读,精心组织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系列活动,发挥好阅读活动的评价和引导功能。

篇9

一、激趣质疑,使学生爱读书

1.激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树立榜样。榜样的作用极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

(2)以身作则。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个样子。”课外时间,老师要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名家大作。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同时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是怎么学习的,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3)随机指导。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型,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极力表扬,这样便在学生中营造了读书的氛围。

2.质疑

一般课堂阅读教学结构有初读、研读、品读、创读四个环节,初读环节读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把握文章给你的最初的感觉,并且读通读顺,保证读的时间,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研读环节主要是探究、思考、理解,养成深入阅读的能力。教材处理上可制作“研读板块”让学生读、思、悟、用,其板书设计可以是抓突破口,也可以是质疑解疑的过程。提出问题,研究探讨,解决问题,都在读中落实,都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同时在研读的过程中已融入了品读的环节,有时这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品读的主要功能在于品赏、感悟、入情入境,获得情感的熏陶。创读环节,指学生在有了对课文独有的理解后,能通过自己的读把自己理解、体会表达出来,这是培养语感和展示语感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同时鼓励学生在读中能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展示自己创造性学习活动的成果。

二、传授方法,教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因此要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

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指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如阅读介绍小动物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动物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三、凭借活动,促学生多读书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至昏昏欲睡。应该想方设法,凭借各种活动形式,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促他们读好书、多读书。

1.讲

班内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读课或晨会课,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2.办

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健康卫生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

3.赛

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教师可以利用各种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交流读书的心得。

4.展

平时指导学生做摘抄、剪贴,同时,对那些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本、摘抄本,获奖的手抄报、征文等学生作品在教室中的学习园地里专门设“精品欣赏屋”供学生欣赏,既鼓励那些读好书的学生继续坚持下去,又勉励那些读书落后的学生,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

篇10

其实,在英语学习中,通过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和语文学习一样,能让学生扩大视野,获取知识,不断巩固和提高已学过的语言知识及其运用能力。同时,旧知识在新的语境中不断复现,新语言现象的频频出现,通过反复的阅读和合理的引导与帮助,能让学生起到触类旁通,拓展视野,深化知识的作用。如果开展的较好,必能加快学生英语学习的速度,提升阅读及理解的层次,拓展学习的深度与广度,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众所周知,在中高考中,阅读的失分力一向是较高的,而学生英语的灵活运用能力正是用这一种方法进行检测的。因此,如何让这些课外读物与教材相结合与配套,共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语言知识,发展综合运用能力,是时代给我们提出的一个新的课题。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在毕业时要达到二级目标要求――即除了能认读、理解教材上所示的单词、短语和对话、短文外,还应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单信息,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正确朗读故事或短文,并看懂英文动画片和程度相当的英语教学节目。要达到这一目标和要求,仅靠教材所提供的语片和材料,肯定是远远不够的。课外材料的合理、有效利用,即是对教材的有效补充,又是对教材学习的一种检测和提升,也是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有效、直接的方式。

进行英语的课外阅读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检测和反馈。

一 、开展手抄报比赛

在教学过程的合理时机,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材料,办一份手抄报,即可以独立完成,又可以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然后拿出来展示,让大家一起来评判。如在教学5A Halloween 时让学生作了一期关于万圣节的小报。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找材料,做设计,忙得不亦乐乎,很多封存起来的书刊杂志都被找了出来,有的还从网上寻找相关资料,阅读的积极性被极大的激发出来了。结果,学生所选的内容相当精当,有些甚至是教师都不熟悉的,版面设计得也很精彩,不免让人惊叹于学生的能力。

二 、开展讲故事、作讲演、演短剧等活动阅读的直接作用就是学生词汇量的扩大和活动能力的提高。为了让学生继续保持并深外英语阅读的兴趣,有效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应该为他们展示课外阅读成果提供一个平台。所以在每节课的开始,除了everyday English之外,还可以抽出几分钟,轮流让一到两名学生用英语来讲一个故事,笑话,或作一段演讲,甚至是唱一首英文歌曲。学生为了展现自我,同时为了避免丢脸,必会在家仔细钻研手头的阅读材料,观看久已成了摆设的英语碟片。久之对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习作能力也是一种锻炼。如果能利用口语课,让他们表演自己编排的短剧,如在教了At a birthday party 之后,让他们为即将生日的学生去自己排一次Party,开一次party, 则兴致会更高,也是对小组协作能力的培养。

三、让学生自画英语漫画作品

集知识味性于一体的漫画书小学生最喜欢看,因为漫画滑稽、夸张、幽默,对话简明、扼要,学生能通过图理解其大意。英语漫画也是一些学生英语杂志的重要内容。教师若引导学生自己创作漫画作品,即是对那些阅读材料的再利用,又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如Three little pigs 的故事许多杂志上都有,可以让学生创作一个结尾并配上一两句话,一方面学生必须阅读弄懂故事内容,另一方面又必须用英语进行思考,同时还让绘画技巧得到了一次展示。

四 背诵和改编rhyme ,chant 等和唱一些英语歌曲rhyme ,chant, songs 等是牛津小学教材中的一块重要内容,学生对这些内容通常兴趣都比较高。教师可以结合所教的内容另外提供一些给学生背诵和演唱,并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好恶来改编这些小诗和歌谣,这既是对阅读材料的巩固,也是英语思维能力的一种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