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读书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02 05:18: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英语读书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读书报告 大学生英语学习 促进作用
写英文读书报告是促进和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尤其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一项有效手段。通过训练学生练习写作英文的读书报告,学生提高了英语学习的兴趣,丰富了人文知识,增强了阅读能力和速度,大大扩大了词汇量,也使其英语思维能力和英语的写作能力得以锻炼和提高。
1.读书报告的结构
读书报告,顾名思义就是读完书之后的心得报告,英语中称之为book report。具体来讲,读书报告是指阅读者在读完书之后,对作者的观点、立场、语言或是文字,在经过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归纳总结之后,得出的成文的心得体会。
读书报告的格式多种多样,但一般来说都包括下列几项基本内容(王红昌,2010)。
1.1简介。
简介是指对所读书的名称、作者、题目、出版社、出版时间等介绍及本书的组织结构和本书的主要故事情节(故事类)或观点论点(非故事类)。
1.2内容介绍。
内容介绍,是把作品的主要内容进行讲述,包括人物故事情节等。书的每一部分都要介绍,并指出其中的重点及它与本书其他部分的关系。对各部分要根据作品的侧重点来介绍。如本书分为四个部分,长度平均,对这四部分的介绍也要平均;但如果某一部分是长度为其他三部分的总和,对这一部分的介绍基本上也要成为其他三部分的总和。
1.3总结。
总结部分就是对作品的内容进行评价,是读书报告的重点。
2.读书报告的类型
2.1摘要式读书报告。
所谓摘要式读书报告(summary-tape book report)就是只把原作的故事情节或论述要点简要复述一遍,不掺杂自己的看法,不能随心所欲地发挥,但是必须自己审题、构思、布局,按原文顺序,运用自己的话语将原著简述出来。
2.2简评式读书报告。
简评式读书报告(brief-comment book report)要求不仅把一书的情节、要点复述一遍,而且在简述原作的主要内容之外还表达自己对该书和作者的看法,也就是说,从自己的观点来写,必须包括虚实两个方面。实的方面是记录原作的内容,虚的方面是表达自己的见解。
2.3书评式读书报告。
书评(book review)是一种专门体裁,常见于各类期纸杂志。它篇幅较长,是针对最近出版的文艺作品、学术专著、科学著作、词典、全书等而写的。书评式读书报告也分为四个部分。
(1)书名、作者、出版社;
(2)全书概要,写明一本书分为几个章节,各章节标题或主题;
(3)对每一章节内容从正反两方面做出评价;
(4)对书的印刷质量做一评论。
3.读书报告的写作程序
3.1选择阅读的书籍。
首先是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书籍的选择。有时老师已经确定读书报告所使用的书籍,比如说《鲁宾逊漂流记》(RobinsonCrusoe)或《时间旅行者的妻子》(The time traveler’s wife),或是某一作者写的书,或者是某一类的书,但有时让学生自己选择所喜欢的书籍。老师已确定阅读内容的,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而对于让学生自己选择阅读内容,第一步就是如何选择书籍,可以请教老师、图书馆管理员,或是到书店请教书店店员,综合别人的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
3.2阅读书籍。
确定了要阅读的书籍,接下来就是要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开始阅读。如果是小说,那么边阅读边思考下列问题:这是一个真实的地方还是一个虚构的地方?故事发生的时间?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人,还是许多人?小说的情节是什么?注意寻找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主题,不要被一些次要的细节所影响。
另外,找出作者使用的其他主题或象征,思考这些文学手法对小说起到什么作用。同时要记下自己阅读时的感受和想法。
如果选择的是非小说类书籍,在阅读时就要注意下列要素:本书的主题是什么?作者关于主题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本书的主要发现是什么?
3.3形成写作提纲。
认真阅读完书之后,下一步就要把自己读书时产生的感受、想法进行总结,列出读书报告写作提纲。读书报告写作提纲中要包括小说的下列要素:背景、时间、人物、主要故事情节、冲突和解决、表现的主题和象征意义。如果是非小说类的作品,就要包括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主要观点。
列完写作提纲之后,再次仔细阅读所列的要素,思考这些要素排列的顺序。如果有必要,就可调整提纲的顺序,使之更有说服力。
3.4报告的正式写作。
依据写作提纲,开始撰写读书报告。把通过阅读作品所获得的关于本书的知识,借助所列的提纲撰写成读书报告。根据提纲,把每个要素都变成一个部分或段落,再把段落连成连贯的故事。要注意在段与段之间有过渡,使读者清楚地了解故事情节。
报告正文初稿完成之后,用挑剔的眼光来通读刚写的报告。
是否每个主题句都能总结段落的意思?如果不能,就利用这一机会调整一下。读书报告的组织结构是否合理?如果感觉不合理,就要大胆地修改。
3.5简介和总结。
简介部分就是对书的名称、作者、题目、出版社、出版时间和内容等的介绍。其中对作者的介绍可以详细一点,因为作者的背景对作品有很大的关系。他的生平、思想的发展对作品的形成尤其重要,可以从作者的观点来看问题,或许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就可以迎刃而解。
总结部分是对作品内容的评价,既可以是对整本书的评价,又可是对某个人物或某件事情的评价。不论是对什么进行评价,最主要的都是自己的感想,是作品对自己触动最深的东西。总结时要注意把自己的感受写清楚及自己喜欢本书的原因。
3.6形成报告。
最后把报告打印出来,从头到尾仔细阅读。对英语语法和拼写要认真检查,可以使用Word软件的自动更正功能,修正打印或语法错误。要检查多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再把修改好的读书报告打印一份,请一个信得过的人进行修改,多读几遍,确信没有错误为止。
4.对学生的促进作用
4.1丰富学生人文知识。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题材的英语文章,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要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中西文化的了解,从而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4.2培养学生阅读技巧,提高应用能力。
根据读书报告的类型,学生的阅读技巧也有所不同。通过运用不同的阅读技巧并撰写相应的读书报告,学生的阅读能力将得到极大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3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好的读书报告是用学生自己的语言写出来的。学生在撰写读书报告时要关注读者的感受,并体现自己的思想(赵春霞,2009:100)。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做好笔记,找出自己想要的信息,把这些信息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并在写作时体现自己的思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运用到不同的阅读技巧,同时对所读文章的理解也需要一个过程,这样有助于逐步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4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选择相应的阅读材料并要求学生撰写读书报告,有助于学生对现有知识的巩固,从而形成积极反馈,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5.结语
本文讨论了读书报告的结构、类型、写作程序及其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至于读书报告对师生的挑战及师生的对策问题,将另文论述。
参考文献:
篇2
一、认真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
身为教师,为人师表,我深深认识到“教书育人”、“文以载道”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多年来,在思想上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八荣八耻”,切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关注教育改革,平时能认真参加政治学习和教研活动。在工作中遵守教育法规,爱岗敬业,积极进取,为人师表。以学校工作为重,长年满工作量,甘于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绝对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和较好的教师形象。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和学生家长的信任。2003、20xx年度考核为优。
二、勤奋踏实、潜心参加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本人自1995年参加工作以来,满腔热情地坚持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为把握英语教育的特点,注重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授予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其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朗读训练是英语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强调读的训练,教给学生读的技巧,并采用分小组读、接龙读、分角色读、请同学带读、开展朗读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朗读课文的兴趣,使学生从读中受到感染,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提问是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我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能激发他们积极思考的问题,提问具有概括性、针对性,克服了课堂提问的随意性,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通过提问引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英语听说能力。学生回答问题后的评价能以表扬为主,不轻易否定学生的答案,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更乐于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同时在课堂上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既避免了“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又切实提高了学生英语水平。
调入本校之前,在原单位(新沂市高流中学)工作,有三年中从事毕业班教学工作,所带班级的中考成绩三年均居学校的首位,年年圆满完成学校下达的重点高中录取指标,多次受到学校表彰。20xx年调入河埒中学,接手初三(9)(10)两班的英语教学工作,经过一年的努力,从接手时的年级倒数第一、第二,提升到中考成绩超过市平均成绩。此后承担的各个班级的成绩,均名列年级前列,受到学生家长及学校领导的好评。
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本人能认真学习并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能认真钻研和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理论,不断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本人所开的公开课数次被评为优秀公开课,制作的课件获20xx年度校多媒体教学课件评比优胜奖。
三、不断提高班级管理能力,努力做好班主任工作
任现职以来,先后四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以“诚信、平等、尊重、负责”作为工作的基本准则,四者互相渗透,有机结合,用诚实来赢得学生的信任,做到真情教育。利用午休时间,我常年坚持走进教室与学生谈话,交流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拉近与学生的感情距离。工作之余,经常采用电话联系、家庭走访、家庭联系本等方式和家长沟通,共同探讨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日常活动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并多次获奖。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所带历届班级在德智体上均得到全面发展。20xx-20xx年度本人获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称号。
四、认真参加继续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从教12年来,在较好地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我还努力进行教学研究,积累教学经验,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并把课堂教学经验和班级管理经验写成文章。教学论文《浅谈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获校三等奖,论文《巧用激励的几种方法》发表在20xx年第10期《初中教学研究》上。
篇3
关键词:英语报刊阅读教学;媒介素养教育;述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6-0073-03
一、引言
在当今信息时代,大众传媒作为人们获取信息的基本途径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对于承载信息的大众媒介具有正确认识和有效利用的能力也成为衡量人们在信息社会中是否“有文化”的标准,而这种解读和利用媒介的能力被西方学者称为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也被视为信息时代最基本的生存能力。20世纪30年代后,随着大众媒介对传统社会的冲击,针对电子媒介的不良影响,英国学者提出了媒介素养教育(media literacy education)概念。随着时展、社会变迁及不同专业学者的介入,媒介素养教育内容从最初的保护主义倾向逐渐变成对媒介的识别和利用能力。英国学者大卫・帕金翰(David Buckingham)提出媒介素养教育即“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媒资源现代教育,其目的是使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并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20世纪70年代后,很多国家陆续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正规教育。90年代,媒介素养教育开始在我国受到关注。
英语报刊作为一种重要的大众媒介,理应被纳入媒介素养教育的范畴。我国高校英语报刊阅读教学始于改革开放前,经历了局部使用、全面推广和完善提高三个阶段,与我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密切相关。经过60多年的发展,英语报刊阅读教学在英语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已经引起各高校的高度关注。200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更是明确提出三个层次的英语报刊阅读能力要求,包括:能借助词典阅读题材熟悉的英文报刊文章(一般要求);能基本读懂英语国家大众性报刊杂志上一般性题材的文章(较高要求);能阅读国外英语报刊杂志上的文章(更高要求),促使各高校进一步加强对英语报刊阅读教学的重视。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报刊阅读教学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意义、语言、修辞、语篇、文化、意识形态批判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层面,结合媒介素养教育所做的研究寥寥无几。
本文通过回顾我国高校英语报刊阅读课程教学中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成果,对以媒介素养教育为导向的高校英语报刊阅读教学目标及教学模式进行梳理和评价,并针对如何借助英语报刊阅读教学提高学生媒介素养进行探讨。
二、我国高校英语报刊阅读教学中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现状
近二十年来,国内几乎没有关于高校英语报刊阅读教学中的媒介素养教育方面的专著,只有全国高校英语报刊教学研究会出版的《高校英语报刊教学论丛》中收录了为数不多的几位国内学者关于报刊教学与媒介素养的探讨。外语类期刊发表的有关我国高校英语报刊阅读教学中的媒介素养教育的论文仅20余篇。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阐明英语报刊课程与媒介素养教育的关系
端木义万强调英语报刊课程对于学生素质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提出见解能力和创新能力。指出英语报刊与其他语言资料相比具有内容新颖,语言现代,资料丰富,词语实用的明显优势,不仅具有很好的语言教学价值,而且具有理想的素质教育价值,因此,我国高校英语报刊阅读教学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的潜在素质教育价值,加强学生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提出见解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教学的升华。赵虹从大学生英语报刊课入手,探讨了媒介素养教育的具体内容,包括媒体产业的运作方式、媒体的传播过程、媒体的特殊符号系统和规则、媒体对受众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影响、有效的信息解码之后创造能力的发展等。葛红结合媒介素养教育理念,对英语报刊教材《美英报刊阅读教程》(中级精选本)(第四版)的项目设置做了述评,认为该教材凸显了媒介素养能力培养的主导思想。
(二)调查高校学生及教师英语报刊媒介素养现状
端木义万调查了南京地区不同层次10所院校学生媒介素养情况,发现学生存在缺乏对重大新闻事件的关注,缺少基本新闻文化知识,对报刊英语主要特色了解不够三个问题,进而提出了四条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的措施,包括:增强媒介素养教育意义的认识,引导学生了解新闻文化熟悉报刊语言特色,着力建设媒介素养高水平教师队伍,和开展多种多样的新闻制作实践活动。肖凡针对所授课的医学英语专业52名学生的英语媒介的接触情况、内容分析能力、评价批判能力和参与创制能力四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阐述了英语报刊教学中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师角色定位。封海燕对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大一全体学生的媒介素养情况进行了调查,认为学生缺乏对报刊阅读目的、阅读方法的正确认识,提出师生应该增强媒介素养及媒介素养教育的认识,教师应引导学生扩大报刊阅读种类,发挥好导读、导疑、导思、导创的角色,优化媒介素养教育环境。端木义万抽样调查了我国高校英语报刊课程教师群体的媒介素养水平,指出高校对报刊教学价值认识不足,师资队伍结构不够理想,教师自身媒介素养水平不高及社会文化知识功底不足等问题。
(三)论证英语报刊教学中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框架
钟兰凤和李楠楠阐述了如何借助评价理论这一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次级系统对媒介语言进行解构,促使学习者实现批评性阅读,培养媒介批评能力,进而论证了评价理论可以为外语报刊教学的媒介素养教育提供理论框架。孙姣夏从认知语言学隐喻观和功能语言学的语境潜势理论及评价理论角度,探讨了如何通过结构教材中所学语篇结构、解读其中的隐喻认知过程、解析其中的评价意义等策略在英语报刊阅读教学中实施媒介素养教育。葛红以《21世纪英文报》为语料,运用概念分析的语言学理论进行了分析,认为概念分析是发展媒介素养的重要路径和机制。余露借助批评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新闻语篇进行分析,揭示出隐藏在语篇中的意识形态意义并进而揭示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认为将批评语言学和媒介素养理论的结合可以为英语新闻阅读教学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三、我国高校英语报刊阅读教学中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分析
毋庸置疑,近年来我国高校英语报刊阅读教学中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并且研究方向已呈现出从最初的探讨报刊教学中的媒介素养教育内涵逐渐转变为开始尝试探索通过英语报刊阅读教学提高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学模式。尽管如此,我国高校英语报刊阅读教学中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仍比较落后,尚处于起步阶段,亟待进一步探索。
(一)我国高校英语报刊阅读教学中的媒介素养教育目标过于狭隘
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报刊阅读教学中的媒介素养教育尚处于甄辨与抵制(Discrimination and Resistance)的初期教育阶段:旨在培养学生对大众传媒消极负面影响的防范意识,以及对大众文化的欺骗性、虚伪性和麻痹作用的批判意识。但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到来,媒介素养教育的宗旨应该是要求受众在对媒介批判质疑的同时,更应该对其进行全面客观地认知、理解、分析、思辨、欣赏、参与并分享。以媒介素养教育为导向的英语报刊阅读教学目标应该是在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培养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ability to choose)、理解能力(ability to understand)、质疑能力(ability to question)、评价能力(ability to evaluate)、创造能力(ability to create and produce)以及思辨能力(ability to respond thoughtfully),进而提升其作为公民的素质――接触、分析和传播信息的能力,领导能力,以及主动获取不同信息的兴趣和对不同意见的容忍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教育目标。
(二)我国高校英语报刊阅读教学中的媒介素养教育模式不够清晰
多年来,关于我国高校英语报刊阅读教学中的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多有论述,而针对教学模式构建应遵循的原则所做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关注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模式构建方面的实证性研究更是匮乏。诸多调查研究均表明我国高校学生及教师的英语报刊媒介素养情况不尽人意:一方面,学生缺乏新闻文化和报刊英语的规律和特色相关背景知识,欠缺对重大新闻的关注,没有主动吸收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媒介素养水平不高,社会文化知识面偏窄。鉴于此,笔者认为,高校师生在加强自身媒介素养意识及水平的同时,当务之急更应该积极探索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评方式在内的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以有效地优化媒介素养教育环境。首先,教学内容的适切性。教学内容选材应兼顾趣味性、可视性、知识性和可思性,题材覆盖校园、社会、专业等多领域的话题,在内容、形式、难度上符合学生的特点和认知习惯;其次,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应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自主学习、网络学习、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为支撑,实现立体化、多维度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以任务型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为主导,利用网络资源、数字资源和纸质材料,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设计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易于操作的交际任务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主动完成任务,并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反思;最后,考评方式的有效性。考评方式应关注过程,体现系统动态的特点,实现考核内容与所学内容紧密结合,考评方式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凸显学以致用原则。
以媒介素养教育为导向的我国高校英语报刊阅读教学只有在明确了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展开进一步实证性研究,才可能构建出一个有助于培养并提升学生全面媒介素养的理想英语报刊阅读教学平台。
四、结语
在被大众媒体充斥的当今中国社会,媒介素养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人们生存的基本技能。以媒介素养教育为导向的高校英语报刊阅读教学研究是我国外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研究方向。虽然近二十年来国内对媒介素养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关注,而六十多年来我国高校英语报刊阅读教学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真正以媒介素养为导向的高校英语报刊阅读教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通过回顾我国近二十年高校英语报刊阅读课程教学中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对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主要包括:英语报刊课程与媒介素养教育的关系,我国高校学生及教师英语报刊媒介素养现状,以及英语报刊教学中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框架等。笔者对以媒介素养教育为导向的高校英语报刊阅读教学目标及教学模式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建议及设想,希望通过在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展开进一步实证性研究,构建出一个有助于实现学生全面媒介素养的提升的英语报刊阅读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李琨.媒介素养教育与中国[J].国际新闻界,2003,(5):38-41.
[2]陈先元.大众传播素养概论[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3]端木义万,郑志恒,赵虹.英语报刊教学与媒介素养教育――南京地区十所高校英语报刊媒介素养调查报告[J].山东外语教学,2012,(05):43-52.
[4]单晓红.媒介素养引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端木义万.报刊教学与素质教育[J].中国外语,2006,(05):49-52.
[7]葛红.媒介素养教育理念与英语报刊教材编写――评《美英报刊阅读教程》(中级精选本)[J].第四版.外语研究,2015,(04):108-111.
[8]肖凡.以媒介素养教学为导向的英语报刊教学[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09):120-122.
[9]封海燕.高职英语报刊教学与媒介素养教育[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09):73-74.
[10]端木义万,王慧玉,张琳.高校英语报刊课程教师素质抽样调查[J].外语研究,2012,(01):61-65.
[11]钟兰凤.评价理论、英语报刊教学与媒介素养教育[J].山东外语教学,2007,(02):28-32.
[12]钟兰凤.评价理论指导下的英语报刊教学对媒介素养教育的贡献[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2):46-50.
Review and Evaluation of the Research on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in English News Publication Reading Course in China's Colleges
QI Ying,CHEN Xiu-ming
(Beijing City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
篇4
关键词: 《基础英语》 课内实践 有效性
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是英语专业学生运用并提高语言技能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各高校都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的设置及实施。池州学院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师范方向主要培养将来从事中小学英语教育的毕业生。因此,实践教学的目的应包括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英语教学能力。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学生要熟练掌握语言应用技能及教学技能,这样才符合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要求,即培养和造就适应地方基础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基础英语》是贯穿英语专业一p二年级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也是英语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更是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一门课程,在整个基础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在我院最新修订的《英语(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该课程总学时366,其中实践教学达到136个课时,几乎占据总学时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在英语专业师范生语言技能及教学技能的培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怎样对其进行合理的设置与安排,充分利用好这136个课时,以达到实践教学预期的目的,最大限度地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服务,需要教师们深思,迫切需要得到解决。
目前我院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分为课外实践和课内实践两部分。其中课内实践主要通过问答p小组讨论p复述等形式,侧重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然而,通过这些课内实践活动,学生在语言技能和教学技能上有没有得到预期的提高?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利用好实践教学? 这些问题的答案尚不明确。
一般来说,课内实践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考虑到实施的条件,能在《基础英语》课程中采用的有限。为了切实了解本校《基础英语》课内实践的成效,笔者对2013级英语(师范)专业的九十多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学生反馈
问卷相关数据显示,该课程的任课教师们所采用的课内实践的活动形式主要有News Broadcasting(课前新闻播报),Oral Book Report(读书报告),Text/story Retelling(文章/故事复述),Debate(辩论),Role Playing(角色扮演),Teaching(上台讲课),Lesson Presentation(上台说课),Information Collecting and Reporting(信息搜集和汇报), Mini-lecture(就某个主题展开的presentation),Discussion(主题讨论),In-class Q&A(随堂问答),In-class Translation Exercise(随堂翻译练习),In-class Paraphrase Exercise(随堂英文释义练习)。
以上课内实践活动的课堂采用率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Oral Book Report是《基础英语》课堂中教师采用最多的课内实践活动,而每节课开始的五分钟让学生做daily report 也是我院该课程的一个惯例,初衷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尽早在讲台上找到从容感。紧随其后的是In-class Q&A,这是大部分英语专业课程中最普遍的一种课内实践,跟另外两种采用率较高的In-class Translation Exercise和In-class Paraphrase Exercise一样,这种实践形式可以贯穿整个课堂,不需要教师专门划出整块时间,操作起来简单易行。而专门针对学生师范技能设置的Teaching和Lesson Presentation在课堂中采用频率一般,尤其是后者。在所有课内实践活动中,Debate采用率最低。
然而,这些课内实践活动形式大多是任课教师根据授课经验及同行交流汇总之后的结果,真正在课堂中实施的效果如何,有没有真正让学生从中得到语言技能、思辨能力及师范技能上的提高,还是个未知数。
从问卷中得到的学生反馈看,课内实践所取得的成效跟教师们的预期还是有不小的差异。
在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提高方面,数据显示如下:
可以看出,学生认为Debate最能提高他们的语言技能,但这一实践活动在《基础英语》课堂上采用得并不多。而In-class Q&A 和Mini-lecture等这些教师们认为对学生的语言技能帮助很大的实践活动在学生看来却并非如此。
对于这些课内实践活动在提高思辨能力上的效果,学生们的反馈如图3所示,基本与教师的期许一致。
在师范技能(包括教态、教师口语、板书、多媒体的运用等)方面,学生大多认为Oral Book Report 和Teaching对自身帮助最大,而性质类似的News Broadcasting和 Lesson Presentation得分却低很多,这说明了一些问题。
不管是哪种课内实践形式,首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并长期坚持参与,这样学生才能在实践中全力以赴,让这些实践活动的效果得到充分的发挥。但从收集到的数据(图5)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这些课内实践活动的兴趣不是很大,最高的只有50%,而通过对部分学生的访谈发现,学生对于读书报告的兴趣与坚持的动机并非如表面看上去那么单纯,后文会详述。
二、教师反馈
教与学是两个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过程,前文通过学生问卷调查的反馈,我们了解到学生在该课程课内实践中的学习体会和需求,相对应地,我们对我院该课程的任课教师们进行了访谈,请他们从“教”这一角度谈谈自己在课内实践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体会。总结起来有以下两点:
(一)实践活动形式实则有限。上文有问卷数据表明任课教师在课堂上采用过的课内实践活动虽多达十几种,但有一些在课堂中可操作性相对较低,比如问卷中学生一致认为能提高语言技能和思辨能力的Debate。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1.课时有限。虽然近年来我院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在培养方案中加重了课内实践所占的课时比例,但真正操作起来时间仍然不够。拿第一学期来说,总课时为78,其中课内实践只有12个课时,平均到每一个教学周就只有不足一个课时的时间。《基础英语》所有的教学都是围绕对文章的分析和讲解展开,很多课内实践活动其实是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的。例如在讨论文章主题思想的环节中,通常会开展Discussion和In-class Q&A,而在讲解文章中的长难句时,也一定会组织学生进行In-class Translation Exercise及In-class Paraphrase Exercise。这些零散的课内实践就已经占用几乎全部的实践课时,甚至超出规定的课时,那么怎样匀出课时来进行一些如辩论、上台讲课、说课等形式更集中、更需要耗费整块时间的实践活动呢?
2.课程地位尴尬。《基础英语》的课程定位是英语专业低年级必修的基础课程,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会全面学习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并开始接受英美文化的熏陶,训练思辨能力。该课程与同期诸如《英语泛读》、《英语口语》、《英语语法》等其他课程融会贯通,为学生在高年级学习拔高课程奠定基础。也就是说,那些该课程所涉猎的语言技能和文化知识,学生在同期及后期课程中都会更细致地学到,而这些课程的课内实践活动必然会发生“撞车”现象。就拿Debate(辩论)来说,学生在口语课上就进行过多次大大小小的话题辩论,还有Daily Report,每次《基础英语》课雷打不动会有,而其他课程的任课教师也会要求学生进行类似的Presentation活动。在学生访谈中发现,同一种实践活动在不同课程中的多次重复,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学生的倦怠和抵触情绪,不利于课内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综上两个原因,一些对学生语言技能和思辨能力帮助很大的实践活动很难在基础英语课中开展。
(二)实践活动监管难度大。从前文引用的数据可以看出,在不同实践活动对语言技能和师范技能的提高程度方面,教师的期许与学生的实际反馈有一定的差异。一些在教师看来对提高学生语言及师范技能颇有裨益的实践活动如In-class Q&A,Mini-lecture,News Broadcasting等,对于学生来说却并非如此。其中当然有实践活动本身设置上的一些问题,例如随堂问答在学生看来对语言技能的提高不十分显著,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反思:是不是将问题设置得过于单一化了。然而,结合教师访谈来看,这种差异更多地反映出课内实践在操作时的监管问题。
前文提到学生对于Oral Book Report和News Broadcasting这两种同属Daily Report的课内实践活动的态度截然不同,明显更偏向于前者。他们认为前者更能提高他们的语言技能,对前者也更能做到长期坚持参与。实际上从语言技能的角度来看,读书报告更注重课前“读”的过程,课上的报告只是对课前读书的一个总结汇报,因此在做读书报告时学生的“读”和“写”技能能够得到更多的实践,而在新闻播报中这两种技能相对来说运用得要少一些。当然,这都是笔者的分析,从后来对学生的访谈得知,他们对读书报告之所以情有独钟,并不仅仅源于此。部分受访学生表示,他们在读书报告中所谓的“读过那本书”,很多都是很久以前读过,只有零星的印象,更有甚者根本没有读过书,只是为了应付老师,匆匆看一下作品简介;制作读书报告的课件时,也不需要自己动手,互联网上有很多现成的读书报告,他们只需要对内容作少许改动就可以直接拿来用,新闻播报反而有时候需要自己将新闻翻译成英文,更加费时费力。受访教师中有多位表示,曾在课上发现有学生的读书报告有抄袭的嫌疑,事后也在网上找到了原版。之后对读书报告这一实践活动进行了改良,加入了提问环节,让学生回答一些报告中没有涉及或者没有深入探讨的问题,但这种形式太占用时间,很难长期操作,无法杜绝学生敷衍了事的现象。
另外,对于Information Collecting and Reporting和 Mini-lecture这两种学生认为帮助不大、好感度不高的实践活动,教师反映其中存在监管的难题。有时这两种活动会分小组进行,小组成员课下做好分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然而,教师课下了解到,并非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按分工参与任务,还存在“挂名”现象――任务没有做,只是挂了名字,照样拿到实践分数。教师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作用不大,还是会有学生钻空子。
总体来说,该课程的任课教师普遍感受到课内实践在实际操作中有一些难以掌控或解决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反馈来看,目前我院该课程的课内实践离预期的效果还有一些差距。
三、反思
任何改革都是在摸索中前行,实践教学改革也不例外。我们要结合院实际情况,多借鉴同类院校的改革经验,不断提高课内实践教学的有效性。为此,笔者做了以下思考:
(一)适当增加课内实践所占的课时比例。从前文论述中可以看出,培养方案规定的136个实践教学学时实则不够,从而导致很多实践活动不能真正发挥作用。而同类院校中的安庆师范学院则大大地增加了实践教学课时,课堂上实践活动的时间多达50%,让师生在课堂中能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操作。
(二)灵活运用各种实践活动形式。我院该课程任课教师制定了课内实践教学大纲,对每个单元的实践教学活动都有了初步的、系统的安排,然而实际操作中总会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因此,教师们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使用教学大纲,不拘泥于某一种或几种实践活动形式,将不同的活动串联或并联运用,教学效果必定会有所不同。
(三)加强监管,不让课内实践流于形式。课内实践监管的难题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严重影响到了课内实践教学的效果。教师们可以不断摸索,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试着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学院层面必须首先强化过程管理,为教师提供强有力的监管保障。在这一点上,安庆师范学院全面实行了实践教学的责任制、导师制和督导制,形成质量管理、 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我院也可以适当借鉴此种做法。
4.随时吸收学生反馈。教与学不分家,教学不是教师们闭门造车、纸上谈兵,实践教学更非如此。教师们要注重学生的教学反馈,结合学生的课堂学习感受和成效随时调整自己的实践教学方法与形式,这样才能让实践教学发挥应有的作用,学生才能真正受益。
课内实践教学改革是我院近年来教改的重头戏,《基础英语》实践教学更是在英语专业低年级的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让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发挥最大的效用,真正服务于我院培养适应地方基础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本文只是漫长探索道路上踏出的一小步,后续必定会有更多的思考与探究,教师们会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守仁,朱 刚,王文宇.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5(11).
篇5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就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其核心就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文学是一个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文化的载体。这一特点决定了英国文学课不仅是我们学习英语语言,了解英美文化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英国文学课作为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其意义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的同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这门课完全可以凭借其得天独厚的人文优势,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人文精神的最佳平台。
一、英国文学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国内近几年文学课研究调查报告中不难发现“超过60%的教师仍然沿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程爱民等),教师“满堂灌”,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复杂、深入和富有想象力的思考,而文学作品中固有的智慧、感情、想象力以及审美意识,都在这刻板、僵化的模式教学中渐渐丧失,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受到严重的压抑和损害,甚至对文学课失去了兴趣,更谈不上人文素质的提高了。近几年来国内文学课教学研究一直围绕着“如何教”这一主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课堂上鼓励学生参与讨论,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用丰富生动的音、画、影、像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王守仁)但由于文学课内容庞杂而课时安排有限,课上过多安本文由收集整理排讨论对已习惯于听课、记笔记的中国学生来说收效不大。再有,学生面对于功能强大的网络技术及内容丰富的网络资源往往无所适从,不知哪些可用、哪些不可。
二、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最早是由瑞典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后来通过维果斯基、乔纳生等人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从而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模式,重视学生的个体认知差异。认为认知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着、帮助者,努力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促成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如何在“建构主义理论”框架指导下,探索一条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文学素养和人文素质的英国文学教学新模式呢?
三、英国文学实践教学新模式
笔者通过本校英语专业07级和08级两届学生的实践教学总结出了一条集教师课堂讲授、学生主动参与、多媒体、网络为辅助的多元互动英国文学教学新模式。
(一)课堂教学
课堂上以多媒体课件辅助下的教师讲授为主,内容包括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及文学特点,目的在于将文学置于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中,从宏观的角度分析文学,同时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理解。鼓励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和专题讨论。教师针对作品选读部分设计思考题,安排学生在课上做学习报告,激励学生借助网络研究课题,得出结论,培养他们独立研究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就一些文学界中争议比较大的作品组织学生讨论和辩论,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入手,鼓励学生针对作品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论证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二)课外文学学习活动
课外活动同样是在教师的有序指导下完成。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自主学习教室的资料库,阅读课上讨论的经典文学作品选读的全文,深刻理解作品的精髓。作业要求学生根据学过的文学知识进行诗歌、散文或短篇小说创作,以及翻译诗歌、续写故事、给故事中的人物写信、文学作品评论等活动。为学生开设各种文学讲座,对各个时期重要的文艺理论家和主要的文学理论进行足够的讲解,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学敏感性,以顺应时展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要求。除此,还组织和指导学生参与英国诗歌朗诵比赛、戏剧表演等活动,激发学生文学阅读与欣赏的兴趣、提高对文学的感性认识。在网络空间建立师生共同参与的互动文学博客。学生的读书报告提交到网络博客,打破以往教师一人写评语的模式。学生的读书报告要发表在班级博客,除了教师以外会有更多的同学甚至一些素未相识的读者阅读和评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另一方面使得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创作活动的主体,从而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由外教每周组织文学沙龙和学生探讨文学作品的创作动因、情节安排、作品创作的历史文化背景、人物塑造等元素,丰富学生的阅读视角。
(三)考核体系
笔者在从事英国文学课教学过程中尝试了“形成性评价”为主的成绩考核方法,改变过去一张卷纸定乾坤的评价标准。增加考核评价的广度,内容包括期末考试、作业、课内外活动参与程度等。考试减少一些死记硬背的题目,增加一些考查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表达的题目。作业包括小说改写、结尾续写、诗歌创作、戏剧表演、读书报告、短篇小说创作、学期论文。课内活动包括课堂讨论,课题研究。课外活动包括:读书报告互评,网络即时讨论交流,学习反思报告撰写。针对每一项考核内容制定了详细的考核标准,成绩分别由老师、同学和学生本人给出。此种考核方式不仅达到了良好的考核目的,更易培养出一批有创造性、有真知灼见的学生。
篇6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学生 阅读写作能力 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 H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0-0069-02
网络环境下,采用适当的方式培养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并提高其英语阅读写作能力,是大学英语改革中的一个热点。本文依据二语习得理论中语言输入输出假说,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设计了基于网络平台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以互助学习小组为基础学习单元,以任务型教学方式开展英语自主阅读量和写作量,进行大量语言错误分析训练,通过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目标。
一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来的,后经多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富有建设性的教育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把学生当作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体,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发现。
(二)同伴互助学习
同伴互助学习是合作学习模式中的一种常见形式,它是指学习者之间建立起的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减少学生面对老师时所产生的学习焦虑,提高学习者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三)任务型教学法
所谓任务型教学,就是教师将学习内容有效地隐含在分配给学生的学习任务中,组织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平衡了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过程,可以使得语言学习更加具有趣味性,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的自我效能。
二、实验方法
(一)被试
所选被试是四川农业大学2011级本科大学英语教学班学生,实验 班65人,控制班67人。实验班除了正常的大学英语教学之外,采用英语自主学习模式,控制班只进行正常的大学英语教学。实验时间为期一年。
(二)研究方法
1.以网络为交流平台的自主学习模式
网络搭建交流平台,帮助学生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进行交流,减少面对面交流可能产生的焦虑问题,并且提供阅读材料。
本实验流程分两个部分进行操作。第一部分是阅读与写作部分,为期两周。在此时间段内,学生完成英语文本阅读与读书报告的写作。第二部分是评阅讨论部分,为期两周。在此时间段内,学生完成读书报告评阅、错误分析与汇总、小组讨论与班级讨论。
2.数据收集与整理
实验结束时,作为对英语综合能力整体评判指标的补充,进行一次问卷调查,辅助以访谈,了解学生对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看法。
问卷包含9道单项选择题,分别对学生英语学习目的、技能情况、网络英语学习作用和学习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为避免语言造成的误解,问卷用中文写成。
在四级考试之后,在实验班和控制班分别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实验班回收问卷64份,控制班回收问卷65份。回收问卷后,对层次不同的学生分别用中文进行访谈,请他们就问卷调查的内容进行具体说明。问卷回收后,使用EXCEL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频率分析,随后连同访谈进行整理和分析。
三、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为期一年,经过两个学期,所有学生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因为有部分学生参加两次考试,在计算平均分时以两次考试的最高分计算。实验开始之前,比对两个班的入学平均英语成绩,控制班成绩略高于实验班,分别为控制班111.65分和实验班109.23分。实验结束后,实验班共有43人通过四级考试,通过率是64.1%,平均分为435.1;控制班共有32人通过四级考试,通过率是49.2%,平均分为420.9。以四级通过率和四级平均分做比较,实验班明显高于控制班。
(一)学习目的
数据显示,目前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仍然是考试,即使在实验班也达到了62.5%,在控制班则达到了70%以上。
(二)学习技能
数据显示,两个班学生对自己英语水平提高情况评价存在较大差异。实验班有7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控制班只有32%的学生认为英语水平有较大提高。实验班学生按照自主学习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阅读和写作,增加了学习英语的时间,因此能够感到英语能力提高。控制班的课后英语学习则没有组织,完全靠学生自觉。通过访谈,在实验班中为数不少的学生表示,如果不是因为老师要求,他们是不会在英语学习上花太多时间。由此也间接佐证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较差,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关于英语技能的问题3中,两个班存在明显差异。实验班认为提高最大的是写作,达到了52%,其次是阅读,达到41%。在控制班中,占第一位的是阅读,达到60%,其次是听力,达到31%。实验班中,明确要求了进行作为输入和输出策略的阅读和写作训练。在经过大量训练之后,阅读与写作能力明显提高。特别是写作,远远超过在中学时的训练,因此效果很显著,学生感觉在这方面进步大。而在控制班中,由于没有明确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调整了学习时间的分配,因此与实验班存在差异,呈现出随机性。
问题4和问题3调查结果呈现出明显的相关性。实验班学生在训练了阅读与写作之后,提出了对听力与口语训练的要求,分别达到了42%和41%,远高于控制班的29%和26%。控制班对写作的要求则达到了37%,明显高于实验班的8%。
(三)网络英语学习作用
调查表明,实验班学生多数肯定网络英语学习,愿意通过网络学习英语的人数达到61%。通过访谈,持不肯定态度的学生中,部分学生对网络的作用提出质疑,即在这项实验中,网络最基本的作用是提供交流平="10"> 标题 全文 刊名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四)学习策略
问题7中,实验班86%以上的学生愿意写读书报告。而控制班中则只有不到10%的学生愿意写读书报告,80%的学生选择要求才写,没有主动写的意愿。
问题8中,实验班中67%的学生愿意与他人一起学习英语,27%的学生持不肯定态度。控制班中18%的学生愿意与他人一起学习,46%的学生持不肯定态度,有35%的学生不愿意与他人一起学习。
问卷最后一个问题表明,实验班中27%的学生会制定英语学习计划,61%的学生会视情况而定。访谈中,视情况来制订学习计划的学生表示,需要根据考试情况再确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因为学部分动力来自考试。他们也表示倾向于制订学习计划。受自主学习模式影响,他们感到自主学习模式事实上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计划。控制班中11%的学生选择制订学习计划,65%的学生选择不制订计划,保持旧的学习方式。
四、讨论
从学习成绩上看,实验开始前控制班的平均成绩略高出实验班2.2%。实验结束后,实验班的平均成绩高出控制班3.4%,四级通过率高出控制班15.1%。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在全国广泛推广,虽然只是一次考试,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可以从整体上反映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实验班的英语综合水平高于控制班,但超出水平未达到5%。
通过调查问卷研究发现,自主学习模式对学生学习英语主要目的影响不明显,不能改变学生以考试为目的的学习动机。通过强化读写技能,对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技能提高有较大帮助。互助学习小组的英语自学模式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进而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 徐锦芬,彭仁忠,吴卫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调查与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6(1): 64-68.
[3] 朱晔,戴炜栋.我国网络外语教学研究的状况、方法及展望 [J] .外语电化教学,2009,(9).
篇7
周次
具体事项安排
第
一
学
期
第十三周
选题第十四周
确定研究的范围第十五周
设置英语学习调查问卷的题目第十六周
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调查结果第十七周
拟定《学生学习计划安排示范表》第十八周
拟定《单元归类专题笔记示范表》第十九周
拟定一百个小论文题目,并对学生进行写论文的专题指导第二十周
给学生推荐英语读物
寒 假
学生写小论文,阅读课外读物第
二
学
期
第一周
收集学生的小论文第二周
阅读学生论文,挑选出精品第三周
出一本学生小论文集第四周
读书报告会第五周
制定课外活动计划和安排第六周
制定学生自评表第七周
制定课堂训练活动评价表第八周
指导学生看英语电影第九周
组织学生参加其它英语课外活动第十周
评价量化记分
其它时间
学生自评与教师评定我们课题组将分工合作,在一学年的时间内完成这个课题研究。至今我们已着手以下各方面的工作:
1.对学生英语学习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得出分析结果
篇8
[关键词] 泛读课 张弛有度 阅读习惯 阅读能力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以及五年制高职的教育体制决定高职学生的素质不能够完全达到普通高校学生的素质,因此,对五年制高职学生的英语课堂教学也不能采取传统的英语泛读课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技巧,又要注意课堂的灵活性、丰富性,并在授课方法上体现泛读课信息量大、快速、阅读面广的特点;课外还要通过多种途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能力。
目前在很多高职院校的英语专业中,泛读课的处境非常尴尬。阅读是英语专业学生的基本功,也是精读课程的延伸,是语法、综合语言知识、理解能力、文化素养等在实践中的运用,但是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以及英语教师对泛读课的认识有所不同,泛读课要么变成了精读课,教师逐字逐句讲解语法、单词;要么教师放任学生自行阅读而忽略了阅读技巧的训练。如何在泛读课上张弛有度,把握好教学目的,突出泛读课的特色,泛读教师必须要在以下几方面做好准备。
一、一堂完整的泛读课堂所要做的准备
1.精心备课
泛读课的信息量大,最能够体现时代特色。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首先,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背景知识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和文化素养。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丰富的教学资源对课以补充,打破教材作为唯一课堂教学资源的局限。
其次,要抓住教学目的,研究、确定教材的重点。在备课中,教师要及时总结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方法,阅读技巧,并能与所教文章结合起来。
2.灵活导入
好的课堂导入,可以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逐步吸引到阅读内容中去。课堂导入是泛读课程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一步。课堂导入成功了,课堂教学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在备课时,教师就应该根据文章的特点设计好导入方式。比较适合高职英语课堂的导入方法有:提问导入,实物导入、情景导入,图片导入、音乐导入、背景知识导入等方法。利用教师设计好的情景、图片、实物、幻灯片、插图、影片、音乐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然后通过教师事先设计的导语,问题、描述或者评价,逐渐引入阅读的文章,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
3.重视课堂阅读
泛读课堂中,教师切忌直接讲解文章或者带着学生阅读。教师可以提前设计好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先快速浏览文章大意,在找到问题答案的同时完成对文章大意的了解。在课堂阅读中,有些学生习惯指读、读出声音、或者在心里将英语默默翻译成汉语;还有些学生不习惯快速浏览文章大意,过分追求对逐字逐句的理解,这些都直接影响到阅读速度和对文章的理解。通过课堂阅读以及课堂练习的订正,教师可以掌握学生阅读速度、阅读能力上的差异,并在阅读中纠正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
4.难点解读
在此部分,教师切忌对文章进行逐字逐句的讲解,练习。在学生自己阅读、自己领悟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教师对文章重点词汇、长句、难句的讲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挖掘主题的深层意义。
5.课下训练
阅读能力的提高仅靠课堂是不够的,学生要将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在课下付诸实践,并通过大量的英语阅读实现阅读质的飞跃。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教师可以给学生开出本学期需要阅读的书目,让学生通过写读书报告或者做口头读书报告等方式增加阅读量。
二、泛读课堂上应该注意和改进的方面
1.带着任务学习
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授文章前,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报纸、杂志等多种资源搜寻与课文有关的内容。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喜欢这样的活动,它将枯燥的课本与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联系起来了。在搜寻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要对所搜寻的资料进行筛选,查找有用信息,这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之一。
泛读课的主体一定是学生,教师再优秀也不能代替学生阅读。在泛读课堂上,教师应该是一个好的引导者,将学生一步步“引入”事先实现设计好的、具有启发性的、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任务环节中去。教师通过设计好的环节提出问题,而学生通过实施此环节来解答问题以达到对文章的理解。
课后,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学生可以对原文发表提出自己的观点,对文章进行改写,续写等。
通过课堂导入――教师提问――快速阅读――回答问题了解文章大意、教师讲解―深层理解―教师提出深层问题―课堂讨论、对文章进行扩展―学生结合实际再讨论―教师总结―布置作业―发散性思维训练、加强语言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够得以调动,课堂教学才能达到最好
2.丰富课堂教学活动
在高职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很多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例如,对于一些画面感、故事性比较强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为课文画插图;将故事顺序打乱让学生排序;或者在对学生进行猜词义训练的同时,穿一些课堂竞赛;或者将课堂讨论、辩论引进课堂,在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同时,让枯燥的泛读课充满乐趣。
3.注重阅读技巧的训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泛读课的目的就是通过系统的、专业的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便达到自学的目的。学生专业课阶段的学习,大量的专业课书籍需要阅读,阅读速度、阅读能力都是制约学生学习的因素。因此,泛读课上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阅读技巧的训练,例如:如何快速判断文章的体裁,如何快速查找有用信息,如何查找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的中心句,如何利用文章题目了解文章大意,如何猜词义、猜句义,掌握文章结构,抓住文章重点内容,推论作者观点等。
总之,阅读是英语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泛读教师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泛读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充分利用现有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与时俱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讲出泛读课的特色。
参考文献:
篇9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的概念可谓中说纷纭,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现代批判性思维之父杜威将批判性思维中的“反思”定义为:对自己的一种信仰或所偏好的某种知识形式,从其所依存的基础上和可能得出的结论上,进行积极的、持续的、仔细的审视。国内学者刘儒德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指对所学的东西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与价值进行个人的判断,从而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合理决策。(刘儒德,2000)由此可见,批判性思维方式既要思考,又要批评否定,即扬长避短。要做到取其精华,取其糟粕,就需要有较强的信息深层次的处理能力,包括分析,辨识、评价,进而开展合理的、准确的判断和推理。
英语阅读分为三个层次:表层理解(literal comprehension)、深层理解(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和评价性理解(critical comprehension)。表层阅读理解相近于传统的阅读理解,只需理解字面意义即可;深层理解要求能够正确地推断出字里行间的引申意义,也就需要深度阅读;评价性理解要求读者阅读之后开展思考,针对阅读内容产生自己的评价观点。当前较多学生的阅读仅仅停留在表层理解,尚不能对阅读内容做出分析和评价。所谓批判性阅读就是对阅读内容的较深层次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提出疑问,寻找答案,进行推理。综上所述,批判性阅读是指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批判性思考,追求更深层次的理解。因此,批判性思维能力与批判性阅读是紧密联系的。
2 翻译专业英语多文体阅读教学
翻译专业旨在培养博闻强识的应用型翻译人才,翻译学科的建设是由翻译理论、翻译实践和翻译批评三大支柱共同组成。翻译批评是连接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桥梁,是选取一定的翻译标准对译作进行分析,评价优劣的判断过程。开展翻译批评需要批评者具有准确的、客观的评价体系及思想,因而离不开批判性的思维能力。因此,批判性思维能力应当是翻译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英语多文体阅读课程给学生提供了阅读和思考的锻炼机会,教师应该改革传统的强调语言积累的阅读模式和答题的阅读目的,引导学生采用新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英语多文体阅读课程开设于翻译专业二年级,针对翻译专业的特点,强调深层次、广范围的阅读和思考,拒绝传统的快餐式阅读,倡导批判性的阅读,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只有思维敏捷、博闻强识,才能在实践中做到灵活表达,增强翻译应变能力。该课程选取不同文体,不同风格的经典阅读篇章,包括文学类和非文学性的文本,选材广泛,思想性强。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文体特点分析和译文赏析,以读为主,旨在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增强学生的分析与思辨能力,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储备。
3 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英语多文体阅读中的培养策略
首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离不开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和质疑。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和安全的课堂气氛”。中国学生在课堂上极大地缺乏发言的主动性,经常站起来低头不语。这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想方设法营造一个和谐的交流环境,使学生能够放松地自由发言,不考虑对错。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因自身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发言和提问的焦点有所差异,教师应当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互相质疑,互相学习进步。提问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主动提问和质疑便是学生积极思考的过程,大家自己发现信息,交换观点,进行思想的碰撞,产生新的想法。学贵质疑,在此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都会得到提高。
其次,教师应当合理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的阅读和思考都有着明确的目标,课堂有序进行。课前,要求学生预习阅读材料,通过初步阅读文本,了解内容,查阅生词,完成表层理解的过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搜集背景知识,调动头脑的认知信息。阅读课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展开深度阅读,将文章置身于写作背景当中,充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写作风格,提出疑问并思考,对文本的结构和主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有条理地罗列出文本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手段,清晰地再现文本结构;其次,开展分组讨论,鼓励学生认真反思各自观点并用事实加以证明;引导学生展开友好辩论,互相反驳,在论证的过程中深化的对论题的思考和理解。课后,补充相关阅读,学生可阅读同一主题的不同观点,进而产生思考,评价优劣,形成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最后,开展效果评价。效果评价应体现多向度,嵌入式,重过程、点面结合、形式多样的特点(钟志贤,2007:223)。评价过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评价方式不仅要多样化更应当兼容主观和客观因素,主要包括读书报告、同学评价和自我评价、期末考试三个部分。其中读书报告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内心想法,议论言之有理即可成立,评价标准以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为主;同学评价和自我评价要求评价主体根据学生课堂讨论发言及课堂参与情况进行评定,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但又相互牵制,相互影响,较大程度地做到了公平;期末考试是量化学习效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具有客观性,能够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并能灵活应用所学阅读策略。三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综合学生的课堂表现,能够体现学生批判性阅读的效果。
篇10
人生应该有梦想,我们的梦想应该与教育的梦想结合起来。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志存高远,向教育科研要质量,做思考的实践者,做实践的思考者,做一名充满智慧和诗意的幸福教师。教研员在教研活动中不只是组织者,而且是参与者、引领者。
二、教师成长:爱心、学习、反思、思想
教研员被誉为“教师的教师”,对教师的成长起着唤醒、点拨、引领的作用,引导他们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而更重要的是撞击成功。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靠内在的动力。教研员要引领教师向名师学习,像名师那样关爱学生,拥有一颗爱心,不断学习,拥有一颗进取心,加强反思,形成独特的教学思想。在实践中我始终努力践行着这样的理念。阅读经典使教师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近年来,本人组织开展了英语教师新春读书报告会、激发了教师的读书热情。这样,学生在学校能看到“精神明亮的人”,能找到人生的精神标杆,能跟随真正的读书人在一起学习。
教研员要有大海般的胸怀,真情帮助教师,看到教师的进步犹如自己进步了一样。我开设了“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行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等有关教师成长的主题讲座,“务实创新追求卓越做理想的教师”发表于《教育艺术》,“与名师为友创精彩人生”发表于全国核心期刊《中小学教师培训》。
三、教学主张:20字教法、比较教学法、任务学习、三轮复习法
一位优秀的教研员应当有也必须有自己的教学思想或教学主张,唯如此,我们才能充满魅力,才能有一种精神感召力,才能谱就出一首快乐、幸福的当代教育的和谐乐章。我不断创新,形成了“激发兴趣、指导交际、精讲知识、培养能力、加强反馈”20字英语教学法(获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英语比较教学法(刊于全国核心期刊《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兴趣开路、任务推进、学会学习”英语学习方式(刊于《中小学英语教育》,获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研会优秀成果一等奖)、“纵向搜索、横向贯通、综合演练”英语三轮复习法(刊于《中国高校招生》)及“归纳、浏览、联想?复习法(刊于《学英语》;这两种复习法配套用书由新世界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及青岛出版社出版)。
四、生命课堂:激情、智慧、互动、发展
一节好课是激情与智慧和谐统一的生态课堂。针对课堂教学,我开设了“关于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创造生态课堂,促进师生发展”等讲座。在主持开展国家级课题“任务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过程中,我们提出了生态课堂的主张,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有益的成效。课题成果《实施任务型教学,享受教育的幸福》获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研会优秀成果一等奖,“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获中央教科所全国优质教育成果一等奖。
五、教育科研:敬业乐研,反思前行
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教育科研是名师与普通教师的分水岭。教育科研不可畏,用心感悟,反思前行,积累、沉淀、思考、总结、内化、升华就是从事教育科研的有效作法。教学是研究不竭的源头活水,研究是教学富有生命与活力的有力保障。教育研究与写作尤其是课题实验为教师的成长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教研员是一座桥梁,其优势在于兼具理论工作者的研究经验与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更有优势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成果,用先进理论指导实践。做有心人,做有用功。成就教师,成就自我。我的讲座“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发表于全国核心期刊《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我市主办了“庆入世迎奥运”英语演讲大赛,我将大赛作品整理、完善,形成了《新世纪中学生英语演讲精粹》,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我把新课改以来的讲座、研究成果归类、梳理,由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著作《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学》;我主持开展了国家级课题“任务型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实验,作出了积极的探索,课题著作《任务型教学理论与实践》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并获安徽省十年课改成果一等奖;我还指导教师发表教学案例、论文50余篇,辅导学生发表习作40余篇。我与一线教师共研究同成长。我主办过200多场次讲座,在《光明日报》、《中小学教师培训》等报刊上发表了400余篇论文,《英语基础教育前瞻》等10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刊物全文转载,《农村基础教育的困境和出路》等30余篇获全国优秀论文或成果一等奖;完成了四项国家级、省级课题的研究,出版的著作有《课程标准新教案》、《阅读科普》系列丛书,等等。本人被评为特级教师,全国优秀外语教师,省优秀教师,省课改先进个人,享受省政府津贴。近年来,我市英语教师发表作品千余篇,获省级以上论文奖项百余次,指导学生发表英语习作百余篇,出版理论专著两部;获全国优秀外语教师称号、全国外语教师同丁奖10余人,被评为省教坛新星、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40余人次。无数次的实践证明,每一位教师都是可以造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