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其妙造句范文

时间:2023-04-06 11:26: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莫名其妙造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莫名其妙造句

篇1

1、我想让你更多的了解这些莫名其妙的时期,好让你今后能够更好的认识这个自然世界。

2、今天,一回到家,妈妈就火冒三丈地把我恶骂了一顿,真是莫名其妙。

3、你到底要怎么样嘛,莫名其妙的。

4、他有些稀奇古怪的想法,真是莫名其妙。

5、小明莫名其妙地被老师训斥了一顿,心里很不服气。

6、在这个世界上很多莫名其妙的事情我们还不能用科学的观点去解决。

7、今天,一直不理我的凌玲居然莫名其妙地说要和我做朋友。

8、有些广告词读起来让人莫名其妙,真伤脑筋。

9、更令人不可理喻的是,批评界还出现了谁来叙述底层的莫名其妙的诘问,认为这些作家没有资格为工人农民代言,没有资格叙述底层。

10、你今天怎么想起莫名其妙的给我说这些呢。

11、这个人与众不同,常有些惊人之举,令人莫名其妙。

12、昨天这台电脑还能正常地运作,今天却莫名其妙地死机了。

13、妈妈精打细算,从不花错一分钱,()这一次却很慷慨,我感到莫名其妙。

14、他今天说话语无伦次的,我感到有点儿莫名其妙。

15、梅氏被搞得莫名其妙,百思不得其解,整日里坐立不安,焦思苦虑,茶饭不香。数月下来,美貌丰腴的梅氏变得精瘦,脸色蜡黄,两鬓的青丝也愁得白了。

16、这个门莫名其妙的就开了,我们当时都很诧异。

17、他总是给我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语让我搞不明白。

篇2

1、突然有一天,公爵决定解散这支乐队,乐手们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一时间全都面面相觑、心慌意乱,不知道如何是好。

2、老板在会议上,突然宣布公司要结束营业,大家面面相觑,都愣住了。

3、不再担心踩到裙摆或是在错误的时间傻笑或是做了太年轻的新娘或面面相觑来宾甚至是我最好的朋友没有到席。

4、等他从口袋里拿出一面宣传旗子,原本面面相觑的人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5、两位老人面面相觑。“他妻子已经死了十九年了。”汤姆说。

6、没想到他突然说出这样莫名其妙的话,弄得大家面面相觑。

7、每当听到罗伯特这样自言自语,我和弗雷德只有面面相觑。

8、大多数男人都不会直接劝说一个女孩和他上床,然后第二天一大早醒来对着两张可怕的面孔面面相觑。

9、这个消息本来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是,玛格丽特和我听了却面面相觑。

10、泰斯拉没有把话说完,暗自高兴地看到哨兵成员们一个个惊讶地面面相觑。

11、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大家都面面相觑,悄然无语。

12、他突然跪了下来,把大家弄得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13、听了他这番告白后,大伙儿面面相觑,不知怎么应对才好。

14、大家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15、他们两人分坐在长沙发两端,面面相觑,仿佛有什么问题提了出来,或者悬而未决,一切难为情的迹象也都消失了。

16、这些孩子发现自己惹了祸,面面相觑,手足无措。

17、因为消息来得太突然,大家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18、宾客们都不禁面面相觑。

19、影响思维,使思维与之反应的激励来自亚细胞层次甚至原子层次,而这过程所采用的方式,则让人类的分子心理学家们只能面面相觑,百思不得其解。

20、众人面面相觑,原来是那位实信会牧师,约翰格里生。

21、当这一席话说出来之后,这三位绅士茫然若失地面面相觑。

22、所有年轻的老鼠都安静了下来,大家只是面面相觑。

23、他跪倒在地,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幼熊们疑惑地面面相觑。

24、迈克和我面面相觑,一起耸耸肩摇了摇头。

25、他的话完了,他的几个支持者拼命地鼓掌,而更多的人却噤若寒蝉,面面相觑。

26、两兄弟从未经历过这种欢迎场面,只能面面相觑,在前呼后拥下穿过人墙。

27、听过父母的训斥后,他们面面相觑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28、竞争双方面面相觑,又一起坐了一会儿。

面面相觑造句二

1、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大家都面面相觑,悄然无语.

2、三个人面面相觑了一会儿。突然,砰的一声巨响,赫敏消失在一大团黑烟的后面。

3、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大家都面面相觑,悄然无语。

4、老板在会议上,突然宣布公司要结束营业,大家面面相觑,都愣住了。

5、大家難過的不敢置信,面面相觑卻又無可奈何。

6、等他从口袋拿出一面宣传旗子,塬本面面相觑的人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7、听了他这番告白后,大伙儿面面相觑,不知怎么应对才好。

8、等他从口袋里拿出一面宣传旗子,原本面面相觑的人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9、没想到他突然说出这样莫名其妙的话,弄得大家面面相觑.

10、我们全都站在那里,面面相觑,眼里含着泪水,为我们所见到的、所参与到的一切而流泪。

11、两兄弟从未经历过这种欢迎场面,只能面面相觑,在前呼后拥下穿过人墙。

12、因为消息来得太突然,句子,大家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13、听着老外那一大堆英语,小明与小军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14、这些孩子发现自己惹了祸,面面相觑,手足无措.

15、这些孩子发现自己惹了祸,面面相觑,手足无措。

16、听过父母的训斥后,他们面面相觑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17、两兄弟从未经过这种欢迎场面,只能面面相觑,在前唿后拥下穿过人墙。

18、听过父母的训斥后,()他们面面相觑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19、因为消息来得太突然,大家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20、两兄弟从未经历过这种欢迎场面,只能面面相觑,在前呼后拥下穿过人墙.

21、没想到他突然说出这样莫名其妙的话,弄得大家面面相觑。

22、牆外有數十人,面面相觑,各有驚異之狀。

23、他突然跪了下来,把大家弄得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24、大家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25、他突然跪了下来,把大家弄得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26、老师突然宣布下一节课要考试,学生们面面相觑,手足无措。

27、他們面面相觑了一秒鍾,然後怒視著。

28、听了他这番告白后,大伙儿面面相觑,不知怎么应对才好.

29、听着老外那一大堆英语,小明与小军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篇3

“好,安静!”随着老师一声令下,教师顿时安静起来。

“每个人的作文都是按自己的性格写的。你严肃的话,写的作文就严肃;你活泼,写的作文就活泼。”老师停了停。“但每个人的性格可以交换。就像郭星雨严肃,潘儒的作文活泼。她们就可以换过来。”

“咚咚咚……”有人敲门,“老师报告!”原来是叶方旗。

“哈哈!”哎呀,他怎么说错了。大家都笑了。

“好,我们……”哎呀,老师怎么说话都笑了?!

“哈!哈!哈!”大家又笑了起来。

“好,呵呵!我们教室的空气又‘笑毒’了!”

说着,大家又笑了。过了一会,大家镇定了许多。

“好,我们来造句。”说完老是就在黑板上写:周小弟……

“哈哈哈!”大家又莫名其妙的笑了。“耶?我怎么变成‘周小弟’了?!”周启超又惊奇又好笑。

“呵呵!好,我继续写啊。别笑了。”老师继续写:周小弟冲进教室……“后面会发生什么事,大家想一下。

“林祥庆。”

“朱小弟冲进教室……”

“啊?‘朱小弟’啊?”

“哈哈!”大家笑得很激烈,好久才停。

“好了,叶方旗。”

“前面可以加点东西吗?老师。”

“可以,说吧。”

“今天,老师在开家长会,老师的儿子耶来了,叫XX哥哥。XX哥哥和周小弟到外面玩。突然,周小弟冲进教室,大声跟老师说:‘老师,不好了!XX哥哥进女厕所了!”

“呵呵~~!”这次太好笑了,大家好久才停。

…………

篇4

乘兴而来现在经常的用法是在其后接“败兴而归”,比喻饶有兴致的去参加一项活动结果却失望的回去。你知道关于成语的典故具体有哪些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成语乘兴而来的典故,供大家参考。

一、乘兴而来成语解释“乘兴而来”这则成语是指乘兴失趁一时的高兴,趁着兴趣浓厚的时候到来,比喻高高兴兴地到来。出自《晋书·王徽之传》:“人问其故,徽之曰:‘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安道邪?’”

二、乘兴而来成语典故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王徽之传》,徽之曰:“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安道耶?”

王徽之 是东晋时的大书法家王羲之 的三儿子,生性高傲,不愿受人约束,行为豪放不拘。虽说在朝做官,却常常到处闲逛,不处理官衙内的日常事务。

后来,他干脆辞去官职,隐居在山阴(今绍兴),天天游山玩水,饮酒吟诗,倒也落得个自由自在。

有一年冬天,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接连下了几天,到了一天夜晚,雪停了。天空中出现了一轮明月,皎洁的月光照在白雪上,好像到处盛开着晶莹耀眼的花朵,洁白可爱。王徽之推开窗户,见到四周白雪皑皑,真是美极了 ,顿时兴致勃勃地叫家人搬出桌椅,取来酒菜,独自一人坐在庭院里慢斟细酌起来。他喝喝酒,观观景,吟吟诗,高兴得手舞足蹈

忽然,他觉得此景此情,如能再伴有悠悠的琴声,那就更动人了。由此,他想起了那个会弹琴作画的朋友戴逵 。

“嘿,我何不马上去见他呢?”

于是,王徽之马上叫仆人备船挥桨,连夜前往。也不考虑自己在山阴而戴逵在剡溪,两地有相当的距离。

月光照泻在河面上,水波粼粼 。船儿轻快地向前行,沿途的景色都披上了银装。王徽之观赏着如此秀丽的夜色,如同进入了仙境一般。“快!快!把船儿再撑得快点!”

王徽之催促着仆人,恨不能早点见到戴逵,共赏美景。

船儿整整行驶了一夜,拂晓时,终于到了剡溪。可王徽之却突然要仆人撑船回去。仆人莫名其妙,诧异地问他为什么不上岸去见戴逵。他淡淡地一笑,说:“我本来是一时兴起才来的。如今兴致没有了,当然应该回去,何必一定要见着戴逵呢?”

三、乘兴而来成语造句1、这种乘兴而来,败兴而去,落井下石的小人,不值得交往。

2、我们今天去剧院看戏,结果戏团没有来演出,我们只好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了。

3、今天同学们乘兴而来,你说话做事可留点神,千万别让大家扫兴。

4、这次参观游览,大家乘兴而来,尽兴而返。

5、这次聚会,大家是乘兴而来,尽兴而返。

6、没想到这次旅行乘兴而来,败兴而去。

7、商店常搞有奖售货,许多人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8、在一轮轮赛事以后,就会有一半的棋客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9、这一次美洲全力出击,但乘兴而来,败兴而回。

篇5

1、然而,为了解决问题,更新世的研究者们想出了五花八门、多少有点匪夷所思的模型框架来安排冰川期。

2、英国电视黄金台本周二公布的一项对3931人的民意调查说,利物浦有一项法律规定,只有热带鱼商店的店员才允许在公共场合袒胸露背,这也让人匪夷所思。

3、如果你已经输了很多,那么一旦有人中出一手匪夷所思的好牌,你最好休息一下。

4、市民参与植树,以及他们对欣赏新植林地的兴趣,在数十年前几近匪夷所思。

5、2001年,一项匪夷所思的机密计划正在太空进行,一个天才科学家在化石中抽出基因,企图令北京猿人重生。

6、而反过来,熟悉和平常的字放入了无文脉关系的语境之中,也变得光怪陆离和匪夷所思起来。

7、这岂不是匪夷所思,叫人费解。但其实他是说我们在属灵经验上是不属人类。

8、对于很多人来说,在网上完成买卖交易仍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

9、该机构的一位女发言人表示: “我们听到了不少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故事,但其中如此多的事故均与动物和食品有关确实使我们颇感诧异。”

10、不管是匪夷所思的云团移动、狂风暴雨夹着冰雹,还是电闪雷鸣以及惊险的风暴结构都无所畏惧。

11、如果邮件的标题有问题或者匪夷所思,也不要打开附件。

12、书目多得令人匪夷所思,这可能预示一股新的庞大现金流。

13、此外,英国法律规定,在利物浦,只有热带鱼商店的店员才能在公共场合袒胸露怀,这也让人匪夷所思。

14、节庆中最富盛名的,首推“沙弗力拿歌剧节” ;而最匪夷所思的,则是一年一度的扛老婆大赛,大赛冠军可赢得和老婆重量相当的啤酒。

15、你现在是个世界冠军,算得上是全球知名人士了,()即便如此你依然不是一号车手。对此作何感想? 燕窝:吼,问得好!很多人对此恐怕也是觉得匪夷所思莫名其妙难以置信的吧?

16、通过仔细的驾驶和功率大得匪夷所思的引擎系统,该船能躲过共和国和西斯的巡逻,把货送到星系内许多黑道人物的手上。

17、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最具郊区特质的美国发明据说塑造了一个欧洲城市中心。

18、苹果是我一生听过或看过的最愚蠢、匪夷所思、滑稽的名字。

19、导演伯特兰布里尔将这部内容匪夷所思的浪漫喜剧拍得颇为生动有趣,格林伯格的开放性演出为她赢得柏林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篇6

明了宜从两方面求:一是文句形式上的明了。二是内容意义上的明了。文句形式上的明了,就是寻常的所谓“通”。欲求文句形式上的明了,第一须注意的是句的构造和句与句间的接合呼应。句的构造如不合法,那一句就不明了;句与句间的接合呼应如不完密,就各句独立了看,或许意义可通,但连起来看去,仍然令人莫名其妙。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例如:

发展这些文化的民族,当然不可指定就是一个民族的成绩,既不可说都是华族的创造,也不可说其他民族毫不知进步。

这是某书局出版的初中教本《本国历史》中的文字,首句的“民族”与次句的“成绩”前后失了照应,“不可说”的“可”字也有毛病。又该书于叙述黄帝与蚩尤的战争以后,写道:

这种经过,虽未必全可信,如蚩尤的能用铜器,似乎非这时所知。不过,当时必有这样战争的事实,始为古人所惊而传演下来,况且在农业初期人口发展以后,这种冲突,也是应有的现象。这也是在句子上及句与句间的接合上有毛病的文字。我奉劝诸君,从初年级就把简单的文法(或语法)学习一过,对于辞性的识别及句的构造法,具备一种概略的知识。

句的构造与句与句间的接合呼应,如果不明了,就不通。明了还有第二方面就是内容意义上的明了。句的构造合法了,句与句间的接合呼应适当了,如果那文字可作两种的解释(普通称为歧义),或用辞与其所想表示的意义不确切,则形式上虽已完整,但仍不能算是明了。

无美学的知识的人,怎能作细密的绘画的批评呢?

这是有歧义的一例。“细密的绘画”的批评呢,还是细密的“绘画的批评”?殊不确定。

用辅导方法,使初级中学学生自己获得门径,鉴赏书籍,踏实治学。

这是某书局《初中国文教本编辑要旨》中的一条可以作为用辞与其所想表示的意义不确切的例子。“鉴赏书籍”,这话看去好像收藏家在玩赏宋版书与明版书,或装做主人在批评封面制本上的格式哩。我想作者的本意必不如此。这就是所谓用辞不确切了。“踏实治学”一句,“踏实”很费解,说“治学”,陈义殊嫌太高。

内容意义的不明了,由于文辞有歧义与用辞不确切。前者可由文法知识来救济,至于后者,则须别从各方面留心。用辞确切,是一件至难之事。自来各文家都曾于此煞费苦心。诸君如要想用辞确切,积极的方法是多认识辞,对于各辞具有敏感,在许多类似的辞中,能辨知何者范围较大,何者较小,何者最狭,何者程度最强,何者较弱,何者最弱。消极的方法,是不在文中使用自己尚未十分明知其意义的辞。想使用某一辞的时候,如自觉有可疑之处,先检查字典,到彻底明白然后用入。管则含混用去,必有露出破绽来的时候的。

以上所说是关于明了一方面的,以下再谈到适当。明了是形式上与部分上的条件,适当是全体上态度上的条件。

我们写作文字,当然先有读者存在的预想的。文字既应以读者为对象,首先须顾虑的是:读者的性质,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写作这文的动机,等等。对本地人应该用本地话来说,对父兄应自处子弟的地位。如写作的动机是为了实用,那么用不着无谓的修饰,如果要想用文字煽动读者,则当设法加入种种使人兴奋的手段。文字的好与坏,第一步虽当注意于造句用辞,求其明了;第二步还须进而求全体的适当。对人适当,对时适当,对地适当,对目的适当。一不适当,就有毛病。关于此,日本文章学家五十岚力氏有“六w说”,归结起来说,就是“谁对了谁(who),为了什么(why),在什么地方(where),什么时候(when),用了什么方法(how),讲什么话(what)”。

篇7

一、尊重学生的多元运用

1.正视学生间的差异

词语理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具有递时性,要经历“模糊―清晰―模糊”三个步骤,而且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仅就教材而言,很多词语只须意会,能基本知道其意思,能运用即可,不一定要求学生理解得很深入。但随着课外识字、阅读活动的开展,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差异更加显著,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也出现了明显的层次性。教学评价时就要承认这种差异,恰当引导。

2.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运用

维果斯基说:“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因此,词语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多元解读和运用。例如学生这样运用“美轮美奂”:“人民路上新落成的金色阳光大酒店,真是美轮美奂。”“09年的春节晚会,是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星期天,我随妈妈逛商场,新上市的童装多么美轮美奂。”教师既要发挥指导、点拨作用,又不能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

二、实施多元指导,进行词语活用

教师不但要对词语的一切了然于胸,而且要有明确的理解、运用词语的策略和方案。词语教学要避免走入误区:词语的理解并非词语教学的最正目的,运用才是最终目的。如“生死安危”、“甘甜贫穷”及AAB、ABB、AABB、ABCC、ABAB等形式的词语,不仅要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式理解其意思,还要指导学生分析词语结构,鼓励学生积累相同类型的词语,从而丰富学生的积累,使其掌握理解这些词语的方法。有些词语通过咬文嚼字,能促进学生的文化积淀。如“莫名其妙”,就必须字字落实,细细品读词语中每一个字的意思,只有这样,“莫名其妙”才不会写成“莫名奇妙”,“不可名状”才不会理解为“不可以告状”等。特别是一些成语都有固定的格式,还有丰富多彩的成语故事(典故),都得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学生只有准确理解,才能进行个性化的运用。

三、在习作中运用个性化的词语

从课内到课外,从书本到实践,学生已积累了很多词语。积累的最高境界就是运用,只有通过运用,才能把这些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否则词汇记了一本,在形式上确实积累了不少词语,但实践上真正属于自己的词语并不多。俗话说“熟能生巧”,文学巨匠之所以掌握了那么多丰富的词汇,精通词的各种用法,具有高超的用词技巧,勤于写作是一条很根本的原因。教学中我们应该增加学生用词写作的时间,设计各种练笔形式。

1.课后个性小练笔

我们在教学课文时,每一课都让学生找出要积累的词语。结合课文内容,创设“语用”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写话。如学完《司马光》第二自然段后,让学生练习写几句话,用上表方位的词语把某个事物的具置交代清楚;学完《画家乡》后,也画画自己的家乡,并运用文中学到词语为画配上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家乡。还可以改写课文叙述,即根据课文内容改变体裁、改变人称、改变叙述的顺序等。这样的写作,既有课文作为基础,又能写自己熟悉、高兴的事,学生是喜欢的,因而能写出个性化的习作。

2.个性大习作在写作时,针对给出的题目,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关联或不相关联的词语,让他们放飞想象,穿插运用在文章中。由于内容是给定的,所以学生可以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对这些词语的组织运用上,如何把给出的词语尽可能多地组织到自己的话语中,如何把话写清楚、写连贯、写通顺。这是一种极富挑战性的表达练习,需要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智慧来应对。这种练笔有很大的适应性,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力需求,“好”的学生能全部运用,还能运用自己积累的优美词语,“差”的学生可少用几个,也就不怕无话可写了。每次单元作文时,要求学生大胆运用词语并做上记号。教师在改作文时把词语运用作为批改重点之一,看学生在作文中运用了哪些在课本中学过的词语,运用了哪些于课本之外获得的词语,用得是否准确、贴切和生动。以此来引导学生大胆合理地使用个性化的词语,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

儿童有自己的言语方式。儿童的语言纯朴、大胆、少有忌讳,甚至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奇谈怪论”。如果教师经常倾听学生的语言,会发现儿童语言极为丰富:有的娇憨十足,冒着傻气;有的想象奇特,极有灵气;有的振振有辞、透着虎气……儿童通过“泼洒”个性化的词语,昭示着自己的存在,“牧养言语生命的野性”,有“野性”,才有“个性”。著名作家王旭峰说:“儿童写的东西,可以说是天使在说话。”作文教学时,我们要“还儿童话语权”,充分尊重儿童的言语方式,鼓励他们把原汁原味的儿童话语写到作文中去,不断完善、丰富自己的语言,形成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语言。从而让学生习作多一些率真的缪斯天性,多一些饱含儿童应有的天真、稚嫩、自然的语言,这样作文教学才有意义。

四、在口语交际中个性化地运用词语

鼓励学生在平时回答问题、与别人谈话或口语交际课时,要尽量运用已积累的词语,这样才能达到巩固的目的,才能把大脑中的“消极词汇”转化为“积极词汇”,从而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水平。

我们使用的人教版低年级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安排了一节口语交际专题课,这些内容富有童趣而且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激发他们与人交流、沟通的欲望。假如教师能在教材编排的基础上,再提供一些相关的词语进行交际,那么学生交际的语言会更精彩、更丰满。交际的氛围更愉悦,学生积累词语的兴趣会更浓厚,同时也在交际中不知不觉提高了言语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与同学、家长在平时的交谈中积极地运用所学到的新词、好词,养成乐于用词、善于表达的好习惯。

此外,还要鼓励学生运用词语进行评价。定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在班里进行即兴演讲比赛。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内容不限,只要用词有趣有意义就行。其他学生对演讲内容进行评价时,应注重评价演讲者用词造句是否准确、生动。

五、开掘生活资源,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词语

家庭生活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延伸。家庭生活中,学生的节目是丰富多彩的,游戏、劳动,自理、与人相处的经验都是丰富的词语运用资源。

我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的活动、劳动名称及日常交际名称制成卡片,并根据个人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而增加,包括“做鞋帮”、“看电视”、“织毛衣”、“早锻炼”、“走亲戚”……在理解后,让学生组成短语,在家长帮助下编写儿歌和童谣。这是一位家长与孩子共同编的一首儿歌:“我的身体真正棒,跳得高,跑得快,小手巧,眼睛亮,聪明健康人人爱。”学生平时多留意生活,借助已有的生活劳动经验来理解词语并运用词语,激发了学习兴趣,促进了词语教学的效率,拓展了思维的深度。

篇8

关键词:汉语干扰;错误;分析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93-02

随着经济、政治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英语写作无论在学校的英语学习中还是在实际的社会工作中都十分重要。英语写作能力的高低也直接反映了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英语写作日趋重要。然而他却是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由于中英文化背景的差异所造成的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及写作角度、方法、用词等的不同,使中国学生在写英语作文时出现了许多错误。

实践证明,学生英语学习的言语错误与汉语干扰有关,即负迁移,负向迁移有关,也就是汉语与英语之间的差异对外语学习造成的干扰以及与所学外语的某些特点、某些规则造成的干扰有关。首先,不同民族对同一事物,同一现象认识方面有差异。其次,对同一现象,同一意义语言表达方面有差异。例如,汉语认为“一阵大雨”,英语写成 “a heavy rain”,不能写成“a big rain ”。汉语说“我不知道这是对还是错”如果写成“I dont know its true or not..”则是错句。因为在英语中,如果“know”之后跟疑问句,则用“whether”或“if”引导从句。汉语“五十步笑百步”,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和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些,可是却讥笑别人,英语则用“The pot calls the kettle black.”表达此意。如果把汉语直译成英语,英国人则会感到莫名其妙,不知所云。

汉语干扰还表现在学生对所学语言规则的错误类推,过分概括上。例如,由“I went to the store yesterday morning .”推出“I went to the concert yesterday night.”,这是一个错句。“昨天晚上”英语只能说“last night”。但是,“昨天上午(下午,傍晚)”则用“yesterday morning (afternoon, evening)”。由于汉语干扰,学生照汉语思维直译,导致了表达错误和不地道、不准确的英语表达。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汉语干扰乃是导致表达错误的一个主要原因。分析英语写作中汉语干扰对学生学习外语的影响,无论是从理论上看还是从教学实践上看,都将是大有益处的。汉语干扰致错原因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因认识角度和使用形象不同造成错误

在学习英语写作的过程中,学生由于对汉英语言、文化间的差异,不同文化背景所产生的不同思维方式不甚了解,经常用汉语思维,导致用词错误。例如:“红茶”被写成“red tea”,英语应为“black tea”。“黑眼珠”被写成“black eye ”, 应为“dark brown eye ”。 因为英语中“black eye ”意为“被打得发青的眼圈”。在用英语写作过程中,不少学生由于英语语言功底较差,还不能用英语思考,经常先在脑海里用汉语构思,然后将构思好的汉语腹稿译成英语。这种机械的对应思考方法,往往造成严重的用词错误。例如,在“Excessive smoking will injure your body.”中,“body”在英语中作“躯体”讲,而汉语“身体”有两重意思,一是指“躯体”,二是指“身体健康状况”。该句表达的意思显然是指“身体状况”,但由于受汉语影响,而误用了“body”,所以应将“body” 改为“health”。

二、因表达方式不同造成的错误

(一)词形错误

汉语的名词词形一般不分单、复数,也无可数、不可数之别。因此出现主谓不一致、遗漏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形态的错误。汉语中,主谓间不存在数的关系,谓语没有第三人称单数问题。因此,谓语部分不需要因为主语而做数的调整。由于汉语习惯的影响,学生会写出这样的句子:

(1)The streets are full of garbages.

(2)He speak fast.

在例句(1)中,garbage被当作可数名词,其实它是不可数名词。在例句(2)中,speak应为第三人称单数speaks。

另外,汉语动词无时态之分,只是采用一些副词或助词来表示时态,而英语的时态却相对复杂得多。因此出现时态使用混乱现象。有的学生在该用过去时态动词时,却用了现在时态,特别是在复合句中常出现时态不一致的现象。例如,If he works hard, he could pass the exam.(could 改为can )。

(二)词性错误

有时学生只注意所选词的词义,而忽视了该词的词性,常造成句子不合乎语法规范的用词错误。例如:

(1)My father advised me not to go out alone at night.

(2)My roommate doesnt afraid of dogs.

例句(1)把名词误用为动词,例句(2)把形容词误用为动词。这是由于有些学生基础不牢,对某些常用词不认真考证,随手写来,又检查不出错,导致误用词性却浑然不觉。

(三)虚词错误

英语虚词包括冠词、介词和连词。有时,由于受汉语的影响,学生在使用虚词时常用错。例如,

(1) Although I like my college, but I miss my home.

(2) He arrived Tokyo yesterday.

(3) I bought the dictionary in 1980s.

在例句(1)中,由于受汉语“虽然。。。但是”结构影响而出错。英语中although…but 只能用一个。例句(2)中是不及物动词,其后一定要用前置词in 或at,所以在arrive 后加in。例句(3)的错误是,英语中“。。。年代”前应用定冠词,所以原句应改为 “in the 1980s”。

(四)误解词义导致错误

英语写作要求作者有较深的语言功底,即词汇基础和语法基础等。选用自己没有完全掌握词义或用法的单词组词造句,是造成用词错误的原因之一。另外,英、汉两种语言中,均有一词多义和一义多词的现象。对同义词、近义词的细微差别分辨不清是导致这类错误发生的原因。例如:

(1)The young man always puts on a white jacket.

(2)Both salt and sugar are easy to melt in hot water.

在例句(1)中put on 虽有“穿”的意思,但该动词词组仅表示穿的动作,不表示穿的状态,该句子表达的意思是“穿着”,而不是“穿上”,应改为wears a white jacket。在例句(2)中,melt常指物体经过加热后熔化或者指易溶物质受热溶化,不指溶质在溶剂中溶解,melt应改为dissolve。

(五)不注意语境导致的错误

语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用词。语境不同,用词也不同,因此写作时要选用适合上下文的词语来遣词造句。如不注意语境对选词的影响,就可能因用词不当而写出前后矛盾、不合逻辑的句子。选词与语言环境不适宜,就会用词不当。例如:

(1)The ice cream melted away in the plate.

(2)Would you mind opening the gate? The air in the room is too close.

例句(1)中,melt away的含义是“融化并消失”,而盘中的冰淇淋只是融化了,并没有消失,应把melt away改为melt。例句(2)中gate指“院落的大门”,一般不用于指房门。从上下文看,说话者指得是房门,所以应改为door。

(六)指代不明

英文写作中代词同它所指代的先行词之间关系要明确无误,否则句子的连贯性就会受到破坏,句子的含义就会模糊不清,甚至引起误解。在“She told my sister she was wrong ”句中,第二个she可以指主语,也可以指 my sister ,指代不明确。可改为“ You are wrong,” she said to my sister.或“Im wrong,” she said to my sister.

篇9

她叫小x,上我的同班同学。她的眼睛很大,睫毛很长,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女孩。从班级成员注册表上,我清楚了她的生日,住址和电话号码。在一次英语课上,老师请她用:“like”造句,从此我清楚她喜欢游泳。这就是一切。我所了解关于她的一切。x代表知与神秘。也许是因为这一个原因,我不清楚应该如何才能多了解她一些。如果……为何……?如果我们只是同学,为何我渴望更多地了解关于她的一切?如果我们只是同学,为何第一眼看到她,她的身影从此便在我脑海里再也挥之不去?如果我们只是同学,为何我一见到她,心里就会起波澜?如果我们只是同学,为何我与她双目交接,会感到脸在升温,心在颤抖,紧张得双手不知该往什么地方走?如果我们只是同学,为何我会一不小心走神儿,去偷偷的看她一眼?如果我们只是同学,为何愿像小丑一样耍宝,想要吸引她的目光?如果我们只是同学,为何我会远远的看着她放学离去的背影,轻轻的哼起一首关于爱情的歌曲?如果我们只是同学,为何我在看《神雕侠侣》时,会不禁想自己是杨过,想她是小龙女?如果我们只是同学,为何她眉头开了,我眼睛就会笑了?如果我们只是同学,为何我会希望有一天,等到风景都看逶,能够陪她看细水长流?……如果……为何……?我寻寻觅觅,希望有个人能够回答这十万零一个“为何”?这个人只能是我自己。终有一天,我找到了答案。这是它们共同且惟一的答案:原来我在暗恋她。

不清楚从何时开始,也不清楚会在何时结束。不清楚从什么地方开始,也不清楚会在什么地方结束。不清楚以什么方式开始,也不清楚会以什么方式结束。不清楚原因,不清楚结果。爱情是盲目的,暗恋更是茫然的。因为确定什么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只要清楚还有一个小小的世界存在,而我在暗恋她,这就足够了。暗恋一个人,生活的本质变成了行为艺术,充满了感性的美妙和理性的意义。我莫名其妙的爱上了会考。说实话,考试是一件很荒唐无聊的事情,有的时候还很混帐,我们的思想感情居然要围绕这个东西时不时的改变。这是我们的悲哀。它本身没有什么值得我爱的地方。只是它所带来的副效果,让我的世界变得美妙起来。由于会考总是在一所离家——无论是我家还是她家——挺远的地方进行,又没有合适的公交车可坐,所以坐出租车也许是最好的选择。正当我好不容易找到一辆准备上车时,我听到有人喊我的名字。是她。她笑着说要和我一起,问我顺不顺路。顺路,当然顺路,就是不顺路,我也会说顺路。于是我们便坐在车里,一路上胡乱闲聊了一通。车停了。她该下车了,给我钱,祝我下午考化学取得好成绩。我大概是幸福的掉了,居然接下了她的钱,然后笑着说祝她成功,车都开出了老远了,我地意识到我毫无推辞的接下了她给的车钱。虽然我不是什么大男子主义,可是这样实在是让我不好意思很久,哪有让她破费的道理呀,她可是我最喜欢的女孩子。顺便说一下,我并不是想要在她面前摆阔,只是……总觉得我那天很傻,做了一件挺后悔的事。用哥们儿的话,就是有失风度。后来,因为单行道难停车等等原因,司机把我扔在路口,我活蹦乱跳的开心回家了。下午的化学,成绩蛮理想的。后来,又有一次会考,我和她边走边聊步行了好长一段路,才各自坐车回家。我发现,只要能和她说说话,心里就会无比的快乐。有一次,上学路上天下着毛毛细雨,我在走一段露天楼梯时见到她。她没有打。我想要凑上去为她撑避雨,也不清楚是路滑还是紧张,险些栽一地。她笑着问我,没事吧?我挺的连说了一串,没事没事……她加快脚步走了。现在想想,还真是有够出丑的。不过,能再一次看到她的笑,我感到十分欣慰。在去东郊的那段日子里,我常常会想起她。后来,在纺织成买了一个特色的洋狗——却不知如何送给她好,可怜洋狗至今仍躺在书架上,找不到本应属于它们新家。开学时注册,我看到了她填的一栏,才发现生日已经错过了。有是突然想打电话听听她的声音,刚完十一位数字却立即挂掉了。这些就是我所想到的关于她的事情,基本属实,请允许有微量的记忆误差存在。我爱你,爱到森林里的老虎都变成黄油。世界上最近的距离,不是眼前或瞬间,也不是意念或哲言,而是无论漂流到什么地方你和我的心,因为,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一个期限的话,我希望是——一万年!这些是我现在一时间所能想到的关于爱的语言,不清楚为何就想起来了,读出来了,然后就写出来了。有人说,暗恋不是爱。那么,上面的这些似乎与我无关。暗恋不是爱。我开始不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后来才清楚是根据这个逻辑推理得结论:暗恋的人永远不会失恋,然而只有不恋爱的人才可能永远不失恋,所以暗恋的人是不恋爱的人,即暗恋不是爱。暗恋是一种权利,上天赋于我的权利。暗恋一旦说出口而被拒绝就会变成单恋。这不是我想要的结果所以我要好好的保这一种权利,至少是现在,也许是永远。虽然这么做对自己是很残忍的。暗恋一个人是很累的,有的时候甚至是痛苦的。亚当的肋骨被造物者变成夏娃。古龙隐藏的第七种武器,叫做情。当我看不到她的时候,我对她的暗恋本质上是一种自我伤害。我感到左胸在隐隐作痛,是没有了肋骨,那种武器直接伤害到心脏的感觉。这是一种内伤,就像玄冥神掌的寒毒时不时令你痛苦万分。暗恋就是自我折磨。暗恋就是自我虐待。其实这样也仅仅只是轻伤而已,更大的痛苦就在于我所选择的表达方式,它的名字叫“暗”恋。所以,我所受到所有痛苦都必须由自己一个人所消化,我不能奢望有人来为我分担,哪怕是我最最最要好的朋友。暗恋的人在这一方面是没有知己的。我只能让痛苦积累在心底,任由它发生着化学反应一点一点的发酵着。我默默的忍受着一切。这是我一个人的秘密。这是我一个人的痛苦。这是我一个人痛苦秘密。这是我一个人秘密的痛苦一个人如果心里在有了秘密,但又不想让别人清楚,他就会跑到山上,找一棵树,在树上挖一个洞,然后把秘密全说进去,再用泥巴把洞堵上,那秘密就会永远留在那棵树里,没有人会清楚。那么,与秘密相关的痛苦自然也会以随之烟消去散吧。我曾经天真的以为这个办法绝妙至极,这么做一定能够停止我暗恋的痛苦。事实证明,我天真得像个没有长大的孩子。我不幸的发现自己越是想要摆脱痛苦,痛苦反而会越痛越苦。我听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水,叫忘情水:有一种,叫孟婆汤;有一种酒,叫醉生梦死或许,只有它们,才能完全彻底的消除我暗恋她的痛苦罢。然而,这是可怕的。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它们不仅仅令我忘记痛苦,还会残酷的令我忘记快乐——我暗恋她世上独一无二的快乐,忘记关于她的所有所有的一切。这是绝对不能的!生不如死!我宁愿暗恋,“痛并快乐着”来暗恋。暗恋一个人需要理由吗?不需要吗?需要吗?不需要罢。我宁愿毫无理由的去暗恋她。

高三:望着在吃

篇10

以母亲为核心的家教是很严格的,她关注着我的言行举止,并且促发了我少年时期浓厚的书生气、过于拘谨的性格。在母亲看来,考学是孩儿的最大要务,只有考取大学,才能跳出“农门”,彻底摆脱“苦刨地球”的命运。她仿佛一个牧羊人,手持牧鞭,口发号令,要我这可怜兮兮的羔羊专心向前,日里夜里啃吃着书页――书中有“黄金屋”,书中有“颜如玉”,有农家子弟的金光大道、锦绣未来。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现在想想,我的少年时代,曾经何其“样板”呵!在母亲的催促下,我手上是“语数外”,心上是大理想,嘴上是书声朗朗,一副孜孜不倦、勤奋好学的模样。在母亲的告诫下,我按捺住我的玩心,做那离群单飞的孤雁,同学们结对成群,下水撒欢撒野,上岸跳高跳远,而我争分夺秒,汗流浃背在书桌前。在母亲的监视下,我不再隔着我家的窗棱――偷偷打量邻家女儿周芸的倩影;我不再打着种种幌子来到她的闺房――看桃花在她脸上羞答答地升起,听百灵鸟和我美滋滋地讲话;我压制住青春期莫名其妙的躁动,掐灭了朦胧爱情的火焰,去做白璧无瑕的少年。

那时在老师们的眼里,我无疑是棵读书的好苗子:我背书,哇啦哇啦的流畅,不像那些差生,嘴里磕磕巴巴,仿佛含着块大石头;我作文,词语们纷至沓来,弹奏美妙动听的音符,不像那些呆鸟,遣词造句枯涩,通篇陈腔滥调。在乡人们的口中,我是桃园村子弟学习的榜样:寒假暑假,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天到晚埋头在课本中。人们在乡间小路上看见我母亲,总要停下来,那些话题呢,绝大部分都和我的学习有关,剩下的一小部分,才是麦子、谷子、鸡娃、猪娃。他们对我母亲说,你的儿真有出息啦,前途无量啦,你这当妈的,天生好福气啦!种种赞誉,使我母亲喜上眉梢,心花怒放。贫困潦倒之家,拿什么犒劳莘莘学子?清炒豌豆尖,茼蒿荠荠菜,干煎小白鱼,红薯南瓜饭。母亲亲手做的饭菜,胜过山珍海味。贫寒之家,缺吃少穿,独独不缺少母爱。

杂草们发疯了,需要锄头去收拾;麦苗们干渴了,需要及时灌溉;棉花们害病了,需要赶快打药;高粱们熟透了,需要镰刀“三下五除二”。农业劳动是很艰辛的,甚至近乎残酷,苦不堪言,哪里像有些人在文章中描写的那样――蓝天上游动着朵朵白云,黄土地上到处是诗情画意。农忙时节的桃园村,烈日当头,尘埃扑面,热浪烤人,母亲在躬身锄草,提水浇灌,打药杀虫。她那个忙呐――忙得昏天黑地、晕头转向、晕三黑四;她那个累呐――累得眼睛发花、心里发虚、腿子发软。因了长年过度的操劳,母亲患上了多种顽固的疾病:头晕病、腰腿痛、神经衰弱、心律失常……一个炎热的夏季,她中风了,死神将至,虽然经过县医院救治,可嘴眼还是歪斜了,肢体时而麻木……

母亲那样的辛勤,忙碌,体弱多病,我这个当儿子的,却很少帮她干活、为她减轻负担。在母亲看来,只要我集中精力读书,她的心里就会舒坦许多;只要我学业优良,就是对她的最大宽慰。当夏收和秋收时节来临,我作为一个“农家子弟”,作为我家的一员“男将”,竟然很少到田里劳动,相反,我常常享受着“特殊待遇”:手不提锄头、镰刀,脚不挨土坷垃、田埂,肩不扛麦草、棉花杆……现在想起这些,真要羞死我也。那时我在做么事呢?我在做白脸书生、摇头晃脑的“秀才”,伏案攻读,梦想“金榜题名”。我甚至要向读者们承认:我有时候明明知道父亲在牌桌上赌博,母亲在田地里受苦,可我忍不住打着刻苦读书的旗号,借机躲避农业劳动――我简直是虚伪、自私透顶。转眼间许多年过去了,母亲的殷殷嘱托、谆谆教导,仍然回响在我的耳旁:“儿呵,你要用心读书,好好考学,做一个有用人。”唉!为了我长大成人,成一个“有用人”,母亲劳碌着,无怨无悔地,奉献了大半生。

到新华书店去

新华书店冷清清的,在高高的、尘封的书架上,在文学史里被誉为“伟大的、划时代的”大师们,感到了难以言说的孤独、无法排遣的忧虑。是的,文学产生“轰动效应”的年代过去了,文学由“热”变“冷”,越来越被边缘化,失去了“崇高”、“神圣”的地位,消散了五彩缤纷的光环,远离了人们的视线。有那样一些人,一年到头不读书,即使偶尔读读书,也不读文学书,不是没有时间,而是不感兴趣。

现在,我注视着新华书店的一隅,那个戴着近视眼镜,中学生模样的男孩子,虔诚地捧着一本《海子的诗》,嘴唇轻轻翕动着,似乎在默念着心爱的诗句。我猜想那些诗句是《村庄》:“芦花丛中/村庄是一只白色的船/我妹妹叫芦花/我妹妹很美丽”;或者是《秋》:“秋天深了, 神的家中鹰在集合/神的故乡鹰在言语/秋天深了, 王在写诗”;也有可能是《重建家园》:“风吹炊烟/果园就在我的身旁静静叫喊/双手劳动/慰籍心灵”。那些诗篇呵,超凡脱俗,摄我心魂。

我望着那个手不释卷的男孩子,一下子想起我的遥远的高中时代了。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学热遍了大江南北,甚至热到穷乡僻野、田间地头,农民放下锄头,捧读小说,练习写作。汹涌的文学热也热着我这个“农家子弟”,我不知道天高地厚。长江码头边,站着焦急等船的少年;江风习习地,吹送我去长江南岸;机船突突地,鼓动我去新华书店。

那是全民爱好阅读的黄金岁月,一本好书问世,迅速风靡全国。新华书店里,书籍琳琅满目,人头攒动。星期天,从早上到下午,我一直泡在书店里,如饥似渴地过着读书瘾。苦于囊中羞涩,许多次去书店,发现喜欢的书,我往往买不起,只好久久站立着,一页页地翻读,从头读到尾。直到营业员一遍遍地提醒:“下班了下班了,明天再来。”我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书店,乘最后一班机船,从长江南岸返回长江北岸。江面上,江鸥在飞,梦想仿佛也在翩飞;甲板上,少年在瞩望,那时我有青春热血,我不知道山高路远。

百感交集的内心

我17岁以前,一直生活在江汉平原的乡村。当我辞别故乡,客居都市,我仿佛还能望见:草丛间欢快的蚱蜢,乡路上温热的牛粪,荷叶上清亮的露珠。我仿佛还能摸到:坡上青草的细腰,垂柳额前的刘海,西瓜滚圆的胸房。我仿佛还能听见:树枝们在报告喜讯:柳树发芽暖洋洋,冷天不会有几长;流水们在朗诵谚语:桃花开,燕子来,准备谷种下田畈;鸟儿们在催促着懒人:布谷布谷,种禾割麦,黄鹂唱歌,麦子要割。

长江隔开了两省,江那边是湖南,江这边是我省。我省的天上,九头鸟高飞,我省的地上,湖北佬乱动。我还是一个乡村少年的时候,多么渴望“乱动”:像春风乱吹着麦苗,像骤雨乱打着树叶,像水鸟乱弹着波纹,像野猪乱发着野性,像天使乱展着羽翅……我也希求“安宁”:像水牛安卧水中,像鹅卵石安睡河底,像草鱼安享水草,像青蛙安坐荷叶,像静夜安放明月……在这些“乱动”中,在这些“安宁”中,我拥有了姿态纷呈的乡村,内心百感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