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穷人范文
时间:2023-03-24 03:49: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列夫托尔斯泰穷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1847 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题记
时光流逝,四季更替,在岁月的小路上踽踽独行。微风细拂,有淡淡的香薰来袭;清香摇曳,有微光重叠的剪影将眸光湿润。幻想,时光若能停歇此时,我愿俯身于这片刻的宁静,任时光入浸我的肌肤,将秋的凉意揽入怀里,暗藏于心……漫步于自己深爱着的林荫小道,穿梭于我的“书林”中。还记得这里的每一棵树上,都有我给它起的名字。
当我用手去轻抚第一棵树时,我知道它的名字叫做《红楼梦》。它是我国清代伟大的小说家曹雪芹编着的。《红楼梦》也叫做《石头记》和《风月宝鉴》。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对我国封建社会进行了深刻又理性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民主主义的理想和主张。
我为林黛玉的“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梢相断有谁怜”而怜悯;我为贾宝玉的“女儿是水做的骨头,男儿是泥bu做的骨头”而感慨;我更为太虚幻境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而启迪。
回忆完“红楼梦”这棵树后,我又继续向前走,之后“名人传”这棵树又把我的眼球吸引了过去。
我看到了这棵树长有三枝树杈,三枝树杈的名字分别是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列夫。托尔斯泰。贝多芬是一位身残志坚的音乐家,他一生给人留下了许多音乐作品,如《命运交响曲》、《月光奏鸣曲》等。他没有因为双耳失聪而放弃了对生活的希望。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能让命运使我屈服。”可见他坚强不屈、热爱生活,达到了一种常人无法超越的旷达境界。米开朗琪罗是意大利的雕塑家、建筑师、画家和诗人。这个多元素才子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事业。它去世的前几天还在坚持世界作出雕塑上的贡献,它的兢兢业业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而列夫。托尔斯泰是一名伟大的作家,他的着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为后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列夫托尔斯泰为了痛苦的人们而被教会宣布为“徒和叛教者”。可见他是正义的化身。他是贫穷人们的精神支柱!罗曼。罗兰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有着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他们在忧患艰苦的人生征途上历经苦难而不改初衷的心历路程,凸现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从而为我们谱写了一阕《英雄交响曲》。
每看一棵树并回想它的名字时,我总能从那里获得许多知识。当我高兴时,我会跑到书林里,把我的快乐带给每一棵树;当我伤心时,我会跑到书林里,把我的烦恼诉说给每一棵树;当我浮躁时,我会跑到书林里,倾听“培根随笔”的那份安逸;当我闲暇时,我会跑到书林里,安静地阅读每一棵树那不为人知的故事。
世界上最美的声音是什么?是“哗哗哗”的翻书声。闻着淡雅书香,品一杯香茗,安静地坐在阳光下,细品书中每一个文字的韵味。当你走入社会,别人问你,谁是你的后台,你就可以回答:“我的后台是鲁迅,是余秋雨,是莫言。他们是我的朋友。”
篇3
《穷人》这篇文章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写。当时,俄国劳动人民处于沙皇的黑暗统治之下,生活极度贫困,但是他们心地善良。课文记叙了渔夫和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作者同过桑娜一家的生活反映了那一时期穷苦人
课文中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神态、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渔夫“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这一系列的人物神态描写说明渔夫感到问题很难办。“搔搔后脑勺”说明他正在认真考虑,形象地说明渔夫觉得问题严重。“嗯,你看怎么办?”这是渔夫在征求妻子的意见。“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这是渔夫做出的初步决定。“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熬”,是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的意思。说明渔夫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快去!别等他们醒来。”渔夫怕孩子醒来受惊,催促桑娜去抱孩子。这段话细致地描写了渔夫做出决定前后思考的过程,说明他与妻子桑娜一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这篇文章告诉了我,爱心是比金钱更贵重的东西,有时爱心可以换取到钱买不到的东西,例如:开心、笑容。这世界上最贵最有推动力的东西是爱,是爱让桑娜激起怃养那两个小男孩的勇气。我同桑娜比起来真是微不足道,虽然看见那些拉音乐的乞丐就给他们一元钱,但这种微小的爱心怎么能和桑娜渔夫他们的爱心比呢?
同学们,让我们用这些微小的爱汇成一个爱的旋律,流淌在我们的心田吧!
初一:陈致澎
篇4
如果你没听过这个童话,那就仔细听我说吧: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了一次大旱灾,一个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生命之水,累倒在草地上。醒来后水罐装满了水,她匆忙跑回家,不小心拌倒了一只小狗,水却没有洒出,她将水分给小狗喝,木的水罐变成了银的。回到家后,她想把水给妈妈喝,但是妈妈想把水让给她喝,银罐变成金的了。她拗不过妈妈,正当她想喝水的时候,来了个过路人讨水喝,她又把水让给了过路人,这时,水罐里跳出七颗钻石,升到天上变成大熊星座,也就是北斗七星,一股清泉从水罐中涌出,人间万物也获救了。 转自:雨后池塘
听完故事了,你想到了什么?被小姑娘纯洁无私的爱而感动?是不是觉得她是个天使?是她的爱感动了上帝,解救了苍生。噢!伟大美丽的天使,你真是光鲜照人,你是爱的化身,爱的天使,我坚信,只要有爱,就可以雕琢出心中的天使。
因为爱,洪战辉成了家喻户晓的感动中国的青年,他用平凡朴实的行动,把自己“雕琢”成一位有爱心又充满责任心的“天使”。他不因贫穷,不因父亲是精神病患者,而丢弃父亲抱养的与他毫无血缘关系的“妹妹”,他带着“妹妹”上大学,他不愿意接受捐助或施舍,他吃苦耐劳地挣钱,替父亲负起家庭的责任。贫困算不了什么,苦难也只是一种磨练。只要还有爱,天使为什么雕琢不出来呢?
青年歌手丛飞,已插上翅膀,带上人民对他的敬意“飞”走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丛飞就是这样的人。他用一生的爱,把自己“雕琢”成永生的“天使”,他让全中国人民永远怀念他。为什么?因为丛飞用爱心包容世界。他用唱歌演出所得的三百万捐助了一百八十多位贫困学生,自己却成了深圳的“穷人”。他的高尚,他的纯粹,源自他心中的天使——爱!他的博大的爱,感动了中国。
篇5
我读完了一本书,书名是《名人传》。这本书是我所看过书中最喜欢之一。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著作。全书分为《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作者罗曼罗兰在全书中描述了这些名人为追求辛福生活、追求理想和困难作斗争的故事。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名人传读后感800字,请您阅读。
名人传读后感800字1现在,我们的生活几乎充满了欢乐与幸福,没有什么磨难。但是,有些人难免会遇到磨难,能从中走下去的人,不是拥有强而有力的身体,要的是那份坚定不移的意志。
《名人传》的作者是罗曼。罗兰,他指出人生是艰苦的,生活里充满了贫困,忧虑,孤独和辛劳,人们彼此存在隔膜,不懂得互相安慰,所以他写《名人传》,把伟大的心灵献给受苦难的人们,使他们得到安慰和鼓舞。
首先介绍的是贝多芬,之所以先介绍他,是因为贝多芬希望他自己的苦难经历能给予别的受苦难者以力量。
作者说他外貌平平,并用细腻的手法将外貌描绘得格外生动。贝多芬的童年与莫扎特相比,是无光的,艰苦的,并且少年时代的他就开始为经济问题操心,中年疾病缠绕着他,但他依旧与病魔抗争。
他饱受身与心的折磨,多次想向命运屈服,但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在别人的眼中,他是一个骄傲而孤独的伟人,没有人理解他,懂他。从他的经历中,我知道他一生都处于困苦中,友情,亲情,爱情,他也未能好好感受。罗曼。罗兰说贝多芬的这一生就像是一个雷雨天。我能感到贝多芬一直都在与命运抗争,与思想抗争,他对艺术的热爱,追求促使他的生命拥有力。
米开朗琪罗是一位雕塑家,他是天才,但天才的自由被教皇紧紧地束缚,因为西斯廷的工程,他有了一个病态的躯体。因为天才的聪颖,使他无法逃脱教皇的使唤。这是多么令人苦恼的。他光荣着,又痛苦着。
读了他的经历,我知道他的处境有多么艰难,面对家庭,面对对手,他们不停地中伤着米开朗琪罗。但他爱他父亲,他说:“只要我还有什么东西,我就绝不会让你缺少什么,我宁愿自己贫穷也不愿看到你受苦。
托尔斯泰是俄罗斯的一位文学家,他面对的是上流社会的人,因为他追求真理,所以被教会开除了教籍。他用强而有力的笔杆写出了一部部着作,影响着世界。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三位伟人的困难与苦楚。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英雄,是与命运抗争的战士。他们是世界的征服者,是自己本身的征服者。
《名人传》这本书,又让我们呼吸到英雄们的气息。人类中最优秀的人正与我同行,我怎能不从中汲取勇气和力量?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困难,但比起伟人们,我们算的了什么,不如努力学习,学习他们可贵的品质,让我们的人生也充满意义。
名人传读后感800字2罗曼罗兰的笔下淋漓尽致地塑造出一个永远的强者-约翰。克里斯朵夫,他尽管没有贝多芬那样人人皆知,但他在我心中和贝多芬一样,都是我的榜样,都是心中的那股动力的源泉。——题记
我的心停留在了书香的驿站,怀着对约翰。克里斯朵夫的钦佩和欣赏这样的心情看待罗曼罗兰这本让无数人感动,让不少人为此激动、奋斗的名着,就标志着我已从中懂得了许多。合上这本书的最后一页,思考着克里斯朵夫对音乐对社会独特的见解,感悟着“我曾经奋斗,曾经痛苦,曾经流浪,曾经创作……有一天,我将为了新的战斗而再生。”留在心底的涟漪在一层层的明晰……
约翰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从小接受父亲曼希沃祖父米希尔的熏陶,爱上了音乐,立志做一个像受群众热烈欢迎的哈莱一样做一个音乐家,写出脍炙人口的作品。但社会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爱,权贵、势力是现实中的唯一,祖父中风死后不久,酒鬼父亲也跌入沟中,悲伤中他很快镇定下来,挑起了照顾母亲弟弟的担子,怀着“前进吧,前进吧!永远不要歇息。”的信念,更加坚定了对音乐的执着。他经历“爱人的不被爱,被爱的不爱人,爱而被爱的又迟早有分离的一天。”有些开始放纵自己,又和帽店职员阿达同居,很快被这个水性杨花的女人抛弃。事情闹得满城风雨。约翰向自由的舅舅高脱弗烈特敞开心扉,舅舅用“人是不能为所欲为的,志向与生活是两件事情,应该自寻安慰,主要是勿灰心,继续抱着你的志向,继续生活下去,其余的便不由我们作主了。”的言语鼓舞了他。他全身心地投入了对“不热情”的德国音乐的改革,但事情依旧不顺利,创作的歌剧《依斐日尼》演出时也失败了,约翰有从事了音乐批评,大胆抨击当时的音乐,由于对公爵的警告依旧我行我素,他被撵出了乐队,尽管这样,他仍不低头权贵,对命运不服输……晚年约翰改变了很多,继续从事创作,但作品的性质已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说他早年作品是雷雨,晚年作品便变得恬静了,它像夏日的白云,积雪的山峰那样……
读完这本书,我对约翰那种不畏风,不畏雨的坚定,不显山不露水的执着而敬佩,他一直坚定着自己做人的原则—不低头权贵。我也对他和奥多、奥维德之间的友谊以及对葛拉齐亚的近于爱情的友情而感动。
他的这种精神让我想起罗曼?罗兰笔下的另一位伟大的音乐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我发现,这位谱写了音乐奇迹的伟人与约翰?克里斯朵夫有那麽多共同的闪光点!贝多芬在儿时也有着与约翰相同的梦想,但只因社会完全被贵族势力所掌控,他们的身世都如此相似,他们的经历也都如此坎坷,但又宛如童话一般,他们对待友情都如此真挚;他们的心中也都呼喊着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连贝多芬与朱丽叶塔的恋爱和约翰对弥娜朦胧的情感也都这样因为身世、门第的鸿沟而破裂了;贝多芬用“公爵,您所以成为一个公爵,不过是由于偶然的出身罢了;而我所以成为贝多芬,则完全靠我自己。你这样的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我贝多芬却永远只有一个!”来藐视利希诺夫斯基公爵的势力;而约翰用:“一切自命高贵而没有高贵心灵的人,我鄙薄他,当他如一块污泥。”的文笔去讽刺高高在上的参议官克里赫新寡的夫人。他痛恨童年时被母亲拉这给富太太赔不是,厌恶那次对瞧不起音乐的丹奥陶伯伯吐唾沫而被迫下跪。他和贝多芬一样恨透了这个虚假,穷人需赔着笑脸,卑躬屈膝地对待贵族,只拿权利,势力为根本的世界!他们眼中有着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他们不为王公贵族作乐,而是为自己的热情作乐,他们不低头权贵,不向命运妥协!
有人说过永不服输、永远战斗的贝多芬正是青年克里斯朵夫的真实写照。是的,现在,我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
贝多芬为世界留下了辉煌的璀璨——一首首不同风格的、富有朝气的、享誉世界的交响曲,约翰?克里斯朵夫给予了无数个人奋斗坚定的力量,给予了音乐家创作的源泉。
他临终前的自白代表了本书的精华:“我曾经奋斗,曾经痛苦,曾经流浪,曾经创作……有一天,我将为了新的战斗而再生。”
是啊,实现梦想的经历是坎坷的,磨难像一块块绊脚石,稍不小心,便会摔倒。尽管这样,我们仍要坚守着做人的原则,心中梦想的创造。这本书中的故事鼓舞了我,心中仿佛腾起燃烧的火,我也会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定着自己的信念,勇敢地走下去,就像约翰。克里斯朵夫一样!
名人传读后感800字3那天,寒雨纷飞,天昏地暗,于是我拿来了《名人传》消遣时间。不料,故事内容把我深深地吸引住,无法自拔,更是有感而发写下了这篇文章。
《名人传》乃出自于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的笔下,是一部激发人上进的文学名著,它叙述了三位伟人的一生:德国作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书中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和常人一样有他们的矛盾、痛苦和挣扎,但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中历经苦难而不改初衷的心路历程。
这部名著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贝多芬的故事。这位音乐大师是在那鲜为人知的困境中磨练出来的。他的一生饱经磨难,身心遭受悲惨命运的摧残,然而正是磨难造就了他的伟大。他的童年可谓悲惨。当他的父亲发现了他的音乐天份后,便常用暴力逼他学音乐,把他关在屋子里练小提琴,从不顾及贝多芬的感受。在贝多芬16岁时,他的母亲不幸去世了,他的父亲也因此成了一个挥霍的酒鬼。这些不幸全都压到贝多芬的身上,使他的脾气变得暴躁古怪。但他却更努力,很快他便成了家喻户晓的人了。当他沉浸在音乐和成就带来的欢乐时,他却耳聋了。这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这是多么大的打击啊。面对接踵而至的困难和痛苦,贝多芬以超人的毅力和奋斗的精神不屈不挠地抗争,使他的音乐更上一层楼,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更是写下了不朽的《欢乐颂》……
这就是贝多芬的一生,他的一生可说是一部史诗般壮烈的悲剧。艰苦童年,爱情失败,疾病缠身,贫困交加。贝多芬从刹那光辉享受的名誉鼎盛到人生谷底的贫苦交加,从童年时的悲惨人生到老年对欢乐的追求的曲折人生,正如罗曼·罗兰形容的“他整个一生都像是一个雷雨天。”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疾﹑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快乐,他却给世界创造了快乐!我感到他的人生是崇高的。
写到这里,我不得不对自己作一个深刻的反省。我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磨难也经常阻碍我前进的道路。但与贝多芬相比,我那小小的挫折好比大海里的一粒沙子那样渺小。有好几次,我的考试成绩不理想。为此,我总是躲在家里大哭一场,没有勇气面对这一切,甚至自暴自弃。现在想起来,我觉得自己的行为十分幼稚。为什么我不能勇敢地站起来,直面挫折?与其怨天尤人,不如感谢上苍给予自己一次“小小苦楚等于激励”的机会,好让我拥有更大的勇气向前迈进。
现在,我每次听贝多芬的《英雄》﹑《命运交响曲》等名曲时,都情不自禁地为之动容。随着旋律的起伏而震撼﹑感动。贝多芬大师的一生,完全奉献给了人类社会。他让人们铭记于心的是久传于世的乐章。
在《名人传》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崇高的精神。今后我会直面人生,去谱写与凡人非同的命运。
名人传读后感800字4站在自认为都达到不能再大的土地上,抬起头,却被更大的天空所震撼,心里默念道:好大啊;飞翔在广阔无边的蓝天下,静静地俯视行走在大地上的人们,淡道:真是渺小。
总是在黑暗的生活之中看向那耀眼的光辉,心生羡慕,却总是抱怨为何自己的生活如此悲惨?但事实上他们的生活又幸福些吗?
贝多芬是受全世界尊重的伟大之人。人们爱他的音乐,学习他的精神,可是有体会到他内心的那份无可比拟的痛苦?
他的童年是痛苦的。一个酷爱艺术的少年而言,过早地挑起生活的重担。以至于为生计奔波,无疑内心是凄凉的。革命爆发,席卷全欧,也占据了贝多芬的心,他用艺术去造福穷人、造福全世界。一七九六年,他的病痛开始叩门,且一声身边不再离开耳聋症开始肆虐,耳鸣不分昼夜的折磨他,内脏也疼痛不已,听觉逐渐衰退。他避免与人交往,怕自己的毛病被人发现,他将之藏在心里。他出了肉体的困扰还受景色很难的折磨。他对爱总是充满热情,一八零一年他钟情的对象是珠列塔,两年内他第一次享受幸福的时光,可是最后,朱列塔竟嫁给了仑贝格伯爵。真是世事难料!一生中,这次他似乎来到了死亡边缘。
真是值得人们“羡慕”的生活。
我们不过是学习上苦了、累了点;不过是面对别人的专横与不理解的悲凉;不过是犯了小小的错误就被父母夸大的责备而不甘;不过是看不懂这个是是非非的环境。那又有什么呢?
面对贝多芬的经历,我对他深感同情,那令人耀目的光环是绝对属于他的。
“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这句话真的很对。石灰不经历一次粉身碎骨的磨打,怎能造福任内?怎能让世人都无法离开它而歌赞他呢?树木不忍耐一年又一年的风吹雨打,怎能在它们的年轮又刻上一笔又一笔呢?让人们来惊叹它的年岁呢?
美好的未来是靠现在的锤炼来构成的,没有现在的次次考验,和能看见明亮的未来的道路呢?
面对生活中别人的责骂、白眼、不理解,不应该愤怒的反抗,而应有调不絮的看待、解决;遇到生活中难以逾越的坎,不应气得跳脚而乱转悠,应静下心,慢慢思考……
生活,一个人人都要面对的,她很公平。若先苦而后甜,若先甜而后苦,一切都看自己的选择了。
名人传读后感800字5《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
篇6
一、平常字中百味生
《诗说啐语》说:“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如果说关键词是课文的眼睛,那么句中那些用得恰当的词便是散落在课文中的星星,要让它们吸引学生的眼睛,浸润学生的心灵。正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这篇文章中是没有什么好词的,有的只是“攀、缩、微倾”这样看起来很平常的词语,但正是这种平易自然让父亲的背影定格在一个又一个读者的记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有必要引导孩子关注这些平常词,从平常中品人生百味,体文字精神。
“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是《姥姥的剪纸》中的一句。教学时,我让孩子们潜心会文,默读批注,体验祖孙深情:画出自己感受深的句子,写出体会。巡视中,发现找到这句的有,关注这个词的却没有一位。于是,在交流该句时我说:“孩子们,其实这句中有一个字用得特别棒,你发现了吗?”几经选择,孩子们找到了“拴”字。随后,让孩子们讨论“拴”字棒在何处?孩子们思索片刻,各抒己见:“‘拴’,表现出姥姥剪纸技艺高超,牢牢地吸引了我。”“还可以读出姥姥 爱‘我’,不是强迫、命令‘我’留在家中,而是剪纸给我,吸引我。”“仔细品味,可以感受到‘我’对姥姥的感激与眷恋。”这时我相机评价:“是啊,真可谓是一石三鸟!这就是我们祖国文字的奇妙所在。看似平常,其实可有嚼头啦!难怪贾岛的‘推’、‘敲’,王安石得一‘绿’字成千古佳话。”以此激励孩子们关注细节,善于从常处见异。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这样的字词还有很多,如果我们在研读教材时能及时发现,因势利导,一定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敏锐的文字发现力和准确、丰富的表现能力。
二、寻常标点情亦浓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读书就是读书,标点符号绝不在关注范围之内。这一思想,从习作和读书中都可窥得一斑。在教学中培养孩子对标点的关注,可以为孩子打开另外一扇窗:可以表情达意的不仅是文字,还有标点符号!也有利与培养孩子们更为全面的语文素养。
如教学《和他的大黑骡子》,与学生共同透过的语言、动作、神态感受其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学生汇报交流“砰!枪声响了,转过身来,面对大黑骡子倒下的方向,缓缓摘下军帽……”一句时,教师深情引导:“枪声响了,大黑骡子倒在了主人的一声令下中,风怒吼,草叹息,战士们泪流满面,此时此刻,也有着千言万语。远远的,他摘下了军帽,我们仿佛还看到了他…… 听到他对大黑骡子说……又仿佛听到大黑骡子对说……”通过想象,让省略的意象可触可见可感,从而体会省略号在文中所起到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
同时,还可借此契机,领会古人所言的“登山则情溢于山,观海则思溢于海”的为文之道,理解文字是作者、人物思想、情感的自在迸发,标点符号同样如此,他也是作者表情达意的重要工具,并非仅为停顿,可有可无。
三、细嚼句味生思考
宋朝学者陆九渊在《读书》中指出:“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意味长。”为文者“缀情入文”,读文者自当“披文入境”,只有在反复的读与品中才能深切地把握句子的味道,此时,思考生焉,灵魂净焉!
教学《穷人》,笔者在自主默读、圈画中列夫?托尔斯泰的高超文笔令孩子们惊叹。通篇不着一“穷”字,但穷人之穷清晰可感,他们穷得悲惨,穷得温馨。孩子们在文字间静静地感受,触摸人物的心跳,倾听人物的话语,目睹着人物的神情、行动,再看到桑娜的忐忑之后的决断,渔夫忧虑之余的抉择,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贵品质辉映心田。这时,教师深情引导:“孩子们,让我们再读文题――穷人,现在,你对这个词语一定有了自己新的感悟吧!”孩子们仿佛瞬间成长了起来,他们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勤劳、善良是最宝贵的财富!”“贫困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有爱心的人是真正的富翁。”……
《圆明园的毁灭》(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一文中有三个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的句子――“圆明园在北京西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找到这三句话,让学生朗读这三句话,此时学生心中升腾起的可能是为祖国有如此建筑成就的自豪、骄傲,此后,再让学生通过词句的品读、想象、欣赏课件真切感受这一辉煌,想象它的灰飞烟灭,最后,再读这三句话,学生的心中定会惋惜不已,燃起仇恨之火。两次读句,遥相呼应,一样的文字,别样的情感。阅读中,民族尊严被虐杀的苦痛在圆明园的废墟上落地扎根,催生出的是捍卫尊严的思考,律己奋进的激情!
四、提示语处现真意
课文中的提示语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目的性,它是通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本,体现课程基本理念、落实“三维目标”特别是学段目标的一项具体措施。关注文章中的提示语,对于领会课文内容和培养阅读能力都有思考的价值。
篇7
每每布置作文,总有一些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即便是给课余时间写,不交作文的也还是大有人在。因此,许多老师都在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出文章?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杜甫有句诗说得极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其中的“神”不就是从“读”中来的吗?所以我想,鼓励学生多读不失为培养学生写作的一种方法。
一、多读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
好的作品往往是一个创造者思想、心灵、情操、人格的写照,换句话说,一个人思想水平、道德情操的高低决定了他作品的优劣。所谓“文如其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作家首先是一位思想家、哲学家。学生写出好文章也需要具备健康、进步、丰富的思想,具备一定的认识问题的能力,具备高尚、美好、纯洁的道德情感。如何培养呢?渠道之一就是多读书、读好书。文学作品具有教育、认识和审美作用,并且它特定的表现形式也容易让学生接受。读《丰碑》一文,我们会对军需处长舍己救人的精神油然而生敬意;读《妈妈的礼物》一文,我们会感受到一位母亲对女儿的良苦用心;读《蚕妇》一诗,能让我们认识到封建社会制度对人们的残害;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可鼓舞人们面对困难、克服、战胜困难。《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曾激励无数苏联的爱国青年奋不顾身走上卫国的战场;高尔基的《母亲》被列宁称为“一部非常及时的书”……
这些都足以说明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力。学生熟悉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都会丰富思想、陶冶情操、提高识辨能力。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成仓库,那么仓库充实了,需要表达时自然脱口而出,行注笔端。试想一个思想贫乏的人,怎么会写出内容丰富、认识深刻的好文章?因此我提倡多读书、读好书。高尔基说:“爱书吧,它能使你愉快。它教给你尊敬人,也尊敬自己。它鼓舞你的思想感情去爱人类,爱和平。”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想能写出好文章的人都是爱读书的人。因为读书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的识辨能力。
二、多读书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最近在学完第九册第一单元写景状物的记叙文后布置了仿写作文:学生自拟题目,写自己熟悉的景物。结果有一位学生写了《游团山》,还有一名学生写了《嫩江游记》,我把两篇作文作为范文在班级大加褒奖。事后常想这两篇文章之所以成功除了语言娴熟、优美、结构成文清晰流畅外,不也与他们独有的生活经历分不开吗?而这却是大多数学生望尘莫及的。世界广大,生活多姿,个人经历、书本知识显然是有限的;尤其是学生大多数是过着“二点一线”的生活,那么怎样才能写出新鲜活泼,丰富多彩的好文章呢?我还是那句话:多读书、读好书。创作以生活为基础的,作品真实地反映、再现生活。每一位作家都有广博的见闻和丰富的生活经历。学生通过读优秀作品去体验自己无法体验的生活,去感受自己无法看到的景观,去学习书本上读不到的知识……这样,书读多了,生活素材丰富了,视野开阔了,想象力自然就会得到提高。许多学生作文中引用古诗文,名言警句,讲述寓言故事,描写神话传说不都是从书中“读”来的吗?还有《穷人》、《甜甜的荔枝》这样的课文,课后都有续写结尾的练习题,这除了考察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外,本身就是对学生经历见闻的考察,也可以说是对学生想象能力的考察。苏联著名文学家高尔基之所以能写出许多优秀的作品,很大程度上也因为他从前读的书多。我想博览群书,一定会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也一定会有助于学生写出优秀的文章。
三、多读可以从优秀作品中求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文章的基本材料,文学是语言艺术,语言是思想的外衣。“好书使人手不释卷,是因为里面的好思想、人物使人喜爱。但如果不是语言把这些东西形容出来,读者也就不会因为它废寝忘食了。”可见丰富的生活和深刻的思想是必须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表现的。难怪古人在诗歌创作上强调“炼字”,以致到了“吟安一个字,拈断数颈须”的程度。学生要写出好文章也应占有相当的词汇,刻苦的去追求它,严格的选择它。能够准确而生动地把内容传达出来,这是对文章语言的基本要求。积累词汇的方法多种多样,途径不一而足。而作为学生最易行的是从书本上学习占有词汇,因为优秀的作家都是语言大师。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除课文之外再选择优秀作家的优秀篇章,学习吸收已有的文化,以丰富完善自己。也许你读书不是在有意识地学习某种词语,但影响或许就在无意识之中。譬如小学生喜欢读卡通小说,学生的作文中总会或多或少看出这种小说的语言风格。所以无意识地读书同样可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何况有意识的去积累呢?列夫托尔斯泰说:“身边要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时碰到的一切优美的地方和语言都把它记下来。”这样从阅读中有意或无意去学习积累好的语言,久而久之,何愁词汇不丰富,语言不生动,表达能力不提高?郭沫若的“胸藏万汇凭吞吐”就不是很难的事了。
四、多读可以从优秀作品中求构思,提高布局谋篇,结构成文的能力
篇8
关键词:阅读;求异;质疑;想象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1-0360-077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1.017
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阅读教学,什么是阅读教学呢?新课程标准中是这样定义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从本质上说,阅读活动是一种带有主观性、差异性的交流活动。阅读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任,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启发诱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促进创新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情,我们用常规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往往效果不理想,甚至根本解决不了。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大胆求异,突破思维定势,从另外的角度,从事情或问题的相反方面去思考解决的办法,这其实就是在进行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创造型人才必须具备的思维品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这样的课例。如教学《田忌赛马》这篇课文,田忌接连和齐威王比赛了三场都失败了,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赛场,在孙膑的劝说下才和齐威王再次进行了比赛,结果取得了胜利。还是同样的马,赛马的场地和人都没有换,结果却转败为胜,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自己随即点拨。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后,学生终于明白了是因为田忌采用了孙膑的计策,而孙膑的计策充分利用了求异思维。当学生了解了田忌两次赛马的全过程,对孙膑的足智多谋产生了由衷的敬佩之情时,我激励他们继续求异思维,针对孙膑的方案展开讨论:“既然他的变换出场顺序的方法能转败为胜,那我们能不能创新出其他的布阵方案,让田忌取胜呢?”在这一过程中,我给学生留足时间,让他们大胆去动手操作实验,积极去创新,比比谁想出的方案多。经过一番操作和对比尝试,学生发现除了田忌失败的方案和孙膑胜利的方案外还有三种方案:(1)上对下,中对中,下对上;(2)上对上,中对下,下对中;(3)上对中,中对上,下对下。但是这三种方案都是行不通的,经过实验他们再次认识到只有孙膑的方法才能使田忌以2:1取胜。这样设计教学,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能检查学生是否真的读懂了课文,也使学生更加佩服孙膑的方法巧妙,再次受到教育。
这堂课的动手操作实验给了学生以广阔的思维空间,通过摆、比较、推敲、联系的方法,训练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促进创新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学生举手提问,这表明他们有疑惑亟待解决。学生阅读过程中的质疑,往往会带来新发现和创新性的见解。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鼓励和引导学生质疑呢?我认为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教师提出疑问,然后激发学生阅读思考,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讨论交流获得创新性的见解;一种是由学生提出疑惑,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记下疑点,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还解决不了,由小组组长提交给教师,然后教师组织全班学生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能够有所创新的质疑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1)对比质疑,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将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的文章加以对比,在比较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比如,将陆游的《示儿》与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进行对比,对比它们在主题上,在叙事、描写、抒情上有什么异同。(2)因果质疑,就是对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分析,或由因析果,或由果探因,悟出新意。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鲁迅受人民尊敬爱戴的原因是什么?(3)关联质疑,是指就事物间的相互联系作思考,从人物或事件的关系中探究出新意。如《詹天佑》中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提前竣工和他的身先士卒和创新智慧有没有关系?
教学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热情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可以开拓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让他们各抒己见,这样就会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三、启发学生大胆想象,促进创新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想象能力是小学生各科目学习过程中都离不开的一种能力,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很多课文都是很好的想象思维材料,在阅读教学时我们应充分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教学《凡卡》一课时,因为课文很含蓄,凡卡的信爷爷能不能收到没有点明,我们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想象,续写想象作文。结果学生续写的作文异彩纷呈,有的写凡卡的信他爷爷没有收到,因为地址不详细,凡卡继续在城里挨打、挨冻、挨饿,最后被打死了;有的写凡卡的信被退回来了,被老板发现了,老板狠狠地打了凡卡一顿,把他赶回了乡下;还有的写凡卡等不来爷爷接他回乡下,就偷跑了出来,成了流浪儿……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课文结尾留有“悬念”,如《穷人》《彩色的翅膀》《半截蜡烛》等,语文教师一定要好好地利用它,设计问题,让学生进行想象补充,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促进创新
篇9
一、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自由中表露。
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民主平等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学生与老师是平等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权利、尊严、思想感情和需要;第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包括对学生独特个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同时学生又有自我表现的机会,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课,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回答得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老师不是表扬他勇于说不,敢于否定的勇气,而是强忍着自己内心的不快,马上补充一个自认为是正确的答案。请问这种做法怎么会自由宽松,怎么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感受。因为语文学习是一种个体化行为,由于每个人生活经验的不同,认识水平的差异,即使是阅读同一个文本,也会有不同的看法。“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学习《落花生》,有的学生认为花生的品质值得学习,但是有的学生却认为现代社会要有竞争意识,要善于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如果都像花生那样默默无闻,没有单位会用你,所以在现代社会,苹果、桃子、石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都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意识,应该给予鼓励、提倡和培养,不能一概而论、全盘否定。
二、构建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讨论分析中发现。
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平等中的首席,而不是一锤定音的绝对权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或学习中出现的某种情况,给予示范,或予以点拨,或组织讨论、辩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也可以采用表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感悟语文内容,突破学习上的难点。如《穷人》一课,教师可以这样引导:“我们知道桑娜一家生活穷困,但她心地善良,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看看列夫?托尔斯泰是怎样刻画这个人物的,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认真体会课文中哪些词句表现桑娜的善良,读完之后组内交流。”当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方式读完后,在小组内交流,我认为这一句最能表现桑娜的善良,我愿意为大家读一读。学生动情地朗读:“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学生各抒己见,把体会到的、找到的句子拿出来共同体会、分享成功的喜悦。这样,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学生在讨论、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不断闪现智慧的火花,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增强,学习方式在逐步转变。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只是课堂上的事,应该是学生终生的事。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立足于现在,立足于课堂,由课堂向课外延伸,由课堂向课后拓展,由课堂向课外发送,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最佳学习的意识、能力和习惯。
在教学《赠汪伦》时,让学生初步自我解释诗句的意思后,我对小朋友说,我看哪个小朋友能发现小的问题,哪个能发现大的问题,如果谁能提出连老师也回答不了的问题,那我就拜他为师。听完教师这番充满激励的话语,小朋友个个小眼发光,纷纷埋头读书,思考问题。一会儿,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踏歌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呢?李白和汪伦的感情为什么这么深呢?几个问题后,再也没人举手了。
我看还没有提出有深度的问题,便鼓励说:“小朋友们真聪明,提出了一些好的问题,但我相信你们再读读诗,再思考思考,讨论讨论,可以提出更有水平的问题。”只见小朋友眉头皱了起来,又埋头默读起来,小声地议论起来,五分钟后,班上的小手又举得更高了。“老师,为什么汪伦早不送晚不送,偏偏等到李白上船要走的时候才来送呢?”一个男孩好像发现了新大陆。“老师,一般人离别时都很伤感,为什么汪伦送李白时高高兴兴地踏歌相送呢?”一位女孩疑惑地问。
这两个问题确实很有价值,他们发现了书上写的与生活实际的不同,下面就这两个问题进行讨论,猜猜看,汪伦为什么等李白上船时才送?为什么汪伦要欢欢喜喜踏歌相送?
同学们自发组成学习小组热烈地展开讨论、想象、交流。
有的说李白和汪伦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李白担心汪伦知道自己要走是会伤心难过,因此就不辞而别。汪伦知道后赶来相送。还有的说可能踏歌相送是当地的风俗。……听到这入情入理的解说,我心花怒放,拍案叫绝。
显然,合作学习使他们产生了灵感。
三、提高教师语言的水准和品位,产生情感共鸣。
篇10
1、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莎士比亚
2、延搁的希望,会使人心烦;希望之实现,会使生命充实。 ——佚名
3、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人而是那些最善利用每一时机去发掘开拓的人。—— 苏格拉底
4、希望是坚强的勇气,是新生的意志。 ——马丁·路德
5、幸福的人由希望援助。 ——米南德
6、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 ——莎士比亚
7、拥抱希望是穷人的粮食。 ——赫伯特
8、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生来就对一切都不起劲的,他们活着就是为了过日子,至于为什么过日子,他们是不去理解,不去追究的。另一种人是对一些事情很认真,很希望自己的生命不要浪费的人,然而,他们之却只有一部分人能够认真地去完成自己,而另一部分人却始终拿不出力量来。—— 罗兰
9、希望往往是错误的向导,尽管它常常是出色的旅伴。 ——佚名
10、如果你希望现在与过去不同,请研究过去—— 斯宾诺沙
11、希望和恐惧不可分离,没有希望就没有恐惧,没有恐惧亦没有希望。——拉罗什富科
12、口头的推测不过是一些悬空的希望,实际的行动才能够产生决定的结果。—— 莎士比亚
13、人生包括两部分:过去的是一个梦;未来的是一个希望。—— 佚名
14、如果一个青年人对他的行为及习惯漫不经心,如果他活得没有计划与目标,将光阴浪费于疏懒与安逸,那么一个傻子应该比他还有希望。—— 霍兹
15、希望好像一个家庭,没有它,你会觉得生活乏味;有了它,你又觉得天天为它辛劳,是一种烦恼。—— 马克?吐温
16、每天都有新日光,每人都有新希望。 ——佚名
17、看见一个年轻人丧失了美好的希望和理想,看见那块他透过它来观察人们行为和感情的粉红色轻纱在他面前撕掉,那真是伤心啊!—— 莱蒙托夫
18、希望是漠漠沙海中的一片绿洲,昭示着新的生命;希望是茫茫狂涛中的一盏明灯,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希望是生命的发动机,源源不断地输送着能量;希望是困难时坚韧的拐杖,是忧愁时鼓舞人心的乐曲,是绝望时振奋人心的强心剂。—— 佚名
19、尽管希望愚弄人,但人仍需要希望,因为希望本身就是快乐。 ——约翰逊
20、强大的勇气、崭新的意志——这就是希望。 ——路德
21、盼着牛角尖开花,分配没有希望—— 维吾尔族
22、死亡是最大的祸害,因为它断绝了希望。 ——哈兹里特
23、愚蠢总希望自己有追随者与伙伴,而不希望孤行—— 塞万提斯
24、有些人希望靠财富而被人尊重,但它只会更加暴露他们的空虚和愚蠢 —— 佚名
25、人类总是爱和自己闹对立,用自己目前的痛苦哄骗自己的希望,又用并不属于自己的前程,来欺骗目前的痛苦,人类的一切行为,无不打上自相矛盾和软弱的烙印。—— 巴尔扎克
26、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人,而是那些善于利用每一时机去发掘开拓的人—— 苏格拉底
27、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 ——金斯莱
28、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小路上攀登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
29、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 佚名
30、人类的精髓,是心愿和希望。 ——齐佩尔
31、即使一动不动,时间也在替我们移动。而日子的消逝,就是带走我们希望保留的幻想。—— 罗曼·罗兰
32、偷懒就会无聊,结果,由于别人希望忙碌而我们就失去了伙伴。—— B?约翰逊
33、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普希金
34、愚昧将使你得不到任何成果,并在希望和忧郁之中自暴自弃—— 意大利
35、没有希望,就没有努力。 ——约翰逊
36、与其说我们是活在功业里,无宁说是活在希望里。 ——胡华
37、生活于愿望之中而没有希望,是人生最大的悲衰。 ——但丁
38、眼前的哀伤,总有一个补救的办法,无论你怎样受苦,希望吧!希望是人的最大快乐。 ——金斐
39、我们必须经常保持旧的记忆和新的希望。 ——毛姆
40、希望你们年青的一代,也能像蜡烛为人照明那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忠诚而踏实地为人类伟大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法拉第
41、即使一动不动,时间也在替我们移动,而日子的消逝,就足以带走我们希望保留的幻想。—— 罗曼?罗兰
42、忍耐是涌起希望的技能。 ——瓦福纳德
43、财富我不乞求,也不希望得到爱情或知己朋友。头上的天堂和脚下的道路,就是我一切的追求。—— 斯蒂文森
44、有健康即有希望,有希望即有一切—— 印度
45、我不能不热爱祖国,但是这种热爱不应该消极地满足现状,而应该是生气勃勃地希望改进现状,……并尽自己的力量来促进这一点。—— 别林斯基
46、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多有贡献。—— 白求恩
47、生活在前进。它之所以前进,是因为有希望在;没有了希望,绝望就会把生命毁掉。 ——特罗耶波尔斯基
48、在人的幻想和成就中间有一段空间,只能靠希望来通过。 ——纪伯伦
49、不能把希望叫做白日做梦,也不能把白日之梦叫做希望。—— 佚名
50、爱国主义怎么会和悲观主义一样呢?爱国主义的支柱是希望—— 劳合?乔治
51、希望是支撑着世界的柱子。希望是一个醒着的人的美梦。 ——普契尼
52、希望的烦恼,尽管时常发生,但总是没有希望的破灭那么可怕。 ——约翰逊
53、对于一切事物,希望总比绝望好。 ——歌德
54、合乎事理的希望终将实现,因为它会推动人们去实践,去探索,去创造……为追求真理而争而辩,是美德;为追求名利而争而辩,是恶习。—— 佚名
55、强烈的希望是人生中比任何欢乐更大的兴奋剂。 ——尼采
56、旧希望欺骗了我们的地方,就存在着希望。 ——莫里兹
57、如果你们,年轻的人们,真正希望过“很宽阔,很美好的生活”,就创造它吧,和那些正在英勇地建立空前未有的、宏伟的事业的人携手去工作吧。—— 高尔基
58、这双手表达的情感是感激、欢乐、忧伤和希望;它们表明,从他还是个小伙子,一直长到现在这么高大,对他的家始终没有减力,而且也不要他报答。—— 狄更斯
59、上帝为了补偿人间诸般烦恼事,给了我们希望和睡眠。 ——伏尔泰
60、我会有这样的爱情……全世界在我眼中这时分为两半:一半是她,那里一切都是欢喜,希望,光明;另一半是没有她的一切,那里一切是苦闷和黑暗。—— 列夫托尔斯泰
61、远大的希望造就伟大的人物。 ——佚名
62、希望似阳光,驱散迷雾,照亮前进的道路。——龚世奇
63、只要一息尚存,一个人就不应当放弃希望。 ——佚名
64、希望的种子,只有撒在奋斗的土地上时才可发芽。
65、希望在任何情况是都是必需的,如果没有希望的安慰,贫困、疾病、囚禁的悲惨境遇就会不能忍受。 ——约翰逊
66、人类总是爱和自己闹对立的,他用自己目前的痛苦哄骗自己的希望,又用并不属于自己的前程,来欺骗目前的痛苦,人类的确良一切行为,无不打上自相矛盾和软弱的烙印。—— 巴尔扎克
67、我相信我们应该在一种理想主义中去寻找精神上的力量,这种理想主义既要能不使我们骄傲,又能使我们把希望和梦想放得很高。—— 居里夫人
68、由于你不可能做到你所希望的一切,因此你就应当做到你能够做到的一切—— 泰伦底乌斯
69、充分利用你的时间,如果你希望获得闲暇的话。—— 富兰克林
70、虽然我们总是叹息生命的短促,但我们却在每个阶段都盼望它的终结。儿童时期盼望成年,成年盼望成家,之后又想发财,继之又希望获得名誉地位,最后又想归隐。—— 爱迪生
71、希望是贫者的面包。 ——赫尔巴特
72、至于我,生来就是为公众利益而劳动,从来不想去表明自己的功绩,惟一的慰藉,就是希望在我们蜂巢里,能够看到自己的一滴蜜。—— 克雷洛夫
73、聪明的人依靠自己的工作,愚蠢的人依靠自己的希望。 ——佚名
74、对一切人们的疾苦,希望是唯一价廉而普遍的治疗方法;它是俘虏的自由,病人的健康,恋人的胜利,乞丐的财富。 ——克鲁利
75、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 ——普列姆昌德
76、我们必须对生活先有信心,然后才能使生活永远延续下去,而所谓信心,就是希望。 ——郎之万
77、希望是穷人啃不完的面包。 ——佚名
78、希望是黑暗中的火光,使人精神振作;希望使沙漠中的绿洲,使人心旷神怡。——陈懿
79、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
80、用自己目前的痛苦哄骗自己的希望,又用并不属于自己的前程,来欺骗目前的痛苦,人类的一切行为,无不打上自相矛盾和软弱的烙印。—— 巴尔扎克
81、从未有过恐惧的人,决不会有希望。 ——柯柏
82、只有希望而没有行动的人,只能靠作梦来收获所得—— 民谚
83、倘若人能够完成他所希望的一半,那么,他的麻烦也将加倍。—— 富兰克林
84、要时常听、时常想、时常学习,才是人生真正的生活方式。什么事也不抱希望,什么事也不学的人,没有生存的资格。—— 佚名
85、人生活在希望之中。—— 莫泊桑
86、每朵乌云背后都有阳光。 ——吉伯特
87、真正希望过“很宽阔、很美好的生活”,就创造它吧,和那些正在英勇地建立空前未有的、宏伟的事业的人手携手地去工作吧。在生活中,堆积了许多美好的、实际的工作,这些工作会使我们的土地富饶,会把人从偏颇、成见和迷信的可耻的俘虏中解放出来。—— 高尔基
88、希望是人生的乳母。 ——科策布
89、希望是坚韧的拐杖,忍耐是旅行袋,携带它们,人可以登上永恒之旅。 ——罗素
90、人生活在希望之中。 ——莫泊桑
91、希望与忧虑是分不开的,从来没有无希望的忧虑,也没有无忧虑的希望。 ——拉罗什夫科
92、人类之所以充满希望,其原因之一就在于人们似乎对正直具有一种近于本能的识别能力——而且不可抗拒地被它所吸引。—— 阿瑟?戈森
93、狐狸发表演说,离不开希望鸡群把—— 英国
94、真正希望过“很宽阔、很美好的生活”,就创造它吧,和那一些正在英勇地建立空前未有的、宏伟的事业的人手携手地去工作吧。在生活中,堆积了许多美好的、实际的工作,这些工作会使我们的土地富饶,会把人从偏颇、成见和迷信的可耻的俘虏中解放出来。—— 高尔基
95、如果你爱一个人,先要使自己现在或将来百分之百的值得他爱,至于他爱不爱你,那是他的事,你可以如此希望,但不必勉强去追求。—— 罗兰
96、希望是人类心中一颗不灭的启明星。—— 佚名()
97、我们应该不要让自己的畏惧阻挠我们去追求自己的希望。 ——肯尼迪
98、不要垂头丧气,即使失去一切,至少还有一个希望等待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