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菜园范文
时间:2023-03-22 00:01: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父亲的菜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清晨或傍晚去农贸市场买菜,每次看到又圆又红的西红柿,都会爱不释手地选择几个买回来。一是这红彤彤的样子招人喜爱,且口味沙甜鲜美,风味独特,常吃对身体有好处,二是自己亲手种植过它,更会想起父亲了。那一年,父亲突然想包块地自己干,就包租了一个大棚,从冬天到夏天这几个月里,我曾经跟着父亲种植过近一年的地,那时我还不到二十岁。
这个棚从北头能够望到南头,好像有几分地吧,那时到地里干活感到很新鲜,哪里见过这些的东西呢。大棚就是有一层塑料布遮盖的空间,中间有龙骨架。阳光透过白色的塑料布把光和热传输给棚里,棚里的温度很适宜。每天跟着父亲去棚里干活,会干什么呀,主要看的是新奇是风景。那时,霞姐在机械厂的技校上班,双休日或者早晚都会来到这里帮助我们种植。霞姐是个能说能干雷厉风行的一个人,说话豪爽干活又麻利,父亲说她是个奇才。霞姐来了干活也讲笑话,我们听着笑着,时间过得好快。
冬天里的种植,是由小绿苗移栽过来的,间隔有二尺左右,绿色的小苗儿就在温暖的大棚里安营扎寨了。到了初春,天气还是很凉的,但棚里的温度是很暖和的,我看护的小苗长高成了大苗,就要在地里插上短竹竿,和大苗绑在一起。明媚的阳光透过白色的塑料布把光与热传输给棚里,棚里的温度湿度不适宜了,可以揭开塑料布的一条缝放放风、透透气、降降温。有时我就会戴着遮阳帽戴着手套,把大苗中多余的桠杈掰下来,不然就会把手指染绿了。父亲看到我这样,总会笑出声来。
植物长高了,绿绿的叶片开阔了,枝桠间开出了小花朵,花朵慢慢枯萎了,但在枯萎的花朵里面却结出了绿色的小果儿,圆嘟嘟的,煞是迷人,好象一夜间就结出了绿色的像葡萄大小的果实来。父亲看到结出的果实,一种自豪在心里,喜悦的话语多了起来。瞧:这里长了两个果儿,那里长了三个果儿,看不够的眼神左看看,右瞧瞧。邻家种植户的女人,也过来看看,交流一下经验,什么时间放风了,什么时间该浇水了,一边说一边笑着,好一幅悠闲得意的神情。
小柿子慢慢地长大了,像个乒乓球一样大的绿色果实,但还是绿色的呢。满眼的绿色叶子再有绿色的果实,心里的渴盼每天欣喜地增长着。什么时候能吃到红色的果实呢,为什么叫西红柿呢,原来是绿色的果实经过太阳光的照耀,绿色被慢慢吸收了转为红熟,也渐渐地变大变得红透了。
当西红柿刚刚红透的时候,我是第一个人,把第一个红色的西红柿摘下来吃掉它。父亲笑着对霞姐说道,咱家的老五她是第一个学会享受的人,西红柿哪个最大、哪个最红都让老五吃了去。我笑着说,劳动辛苦了半天,就要学会享受,吃了劳动的果实,我才自豪呢不会遗憾啊,因为这是我亲眼看着长大的果实啊。经常看着满棚的绿色植物间有着令人垂涎欲滴的红色果实,那样的画面感觉真是一幅难以描绘的景致呢。留在记忆里不想走出来。
现在这种适应力超强的植物不仅在大棚中种植,也可以种植在花园里,家庭窗台上。不仅可以以食品的形式作生食蔬菜之用,还可作观赏性植物在花盆里栽培,种植的方式多种多样了。在花盆里栽种不要挖坑了,不要系枝条了,自然生长而成。把这种实用性很好的植物悬挂在房间里的任何地方,绿意盎然中有着红色果实的点缀,养眼又喜庆,赢得很多人的喜爱。
现在有时买西红柿的时候,还炫耀着自己种植过呢,曾经度过这样的一段时间,很是怀念。只有那一年和父亲能在一起,体会不到照顾人的心情,只顾自己悠闲悠哉地馋吃着偷懒着,没有给父亲分担劳累。唯一的一年,也没有学到农田里的时令蔬菜的种植时间及方法,根本没有用心过。记得前几年去边远农村时,看见了萝卜花都感到新奇美观,没有种植过也没有见过这些,愧为了这个当农民的称号。
看到这些红红彤彤的西红柿,就会忆起和父亲在一起的那一年。对西红柿的管理有过一段难忘的记忆,那个模糊的种植记忆,怎样的付出模糊了,把最大最红的西红柿吃了给记住了。但绝对没有忘记跟父亲在一起的所有日子,父亲的开朗笑谈及风趣幽默一直都记忆犹新着,已经刻在了内心深处。连同着对西红柿的喜爱都在内心深处贮藏着。我想,西红柿都带着浓浓的亲情味道了..。
篇2
英国广播公司(BBC)日前进行的一项全球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受欢迎的程度上升,超过法国和美国,在全球最受欢迎的国家中排名第五。这项调查的结果是根据对22个国家里的2.4万人提问得出的。名列前十的国家和地区是:日本、德国、加拿大、英国、中国、法国、欧盟、美国、巴西、印度。
全国人才资源总量达1.2亿人
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领导下,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共同组织开展了2010年度全国人才资源统计工作。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2亿人,人才资源总量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达到11.1%。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为25.6%,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为12.5%,人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6.6%。
作为一个统计指标,“人才资源总量”的具体统计范围和口径是:党政人才,主要包括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群团机关工作人员和试用期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主要包括具有一定知识或技能,为农村经济和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服务、做出贡献、起到示范或带动作用的农村劳动者。
(《中国青年报》)
少数民族人口总数达1.13亿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丹珠昂奔日前表示,中国55个少数民族人口总数达到1.13亿,少数民族人口最少的只有几千人,最多的达到一千五六百万。目前中国30万人以下的人口较少民族共有28个,总人口达到169万。
(《北京晨报》)
女人的内涵
五十多岁的周凤琴是华中科技大学的一名公寓管理员,高中学历。自从知道华科大有“人文讲座”之后,她便萌生了去听的想法。她定期去看楼道门口公告版上粘贴的讲座信息,只要没有值班任务,便会去听。即使下雨下雪,也非去不可。她还曾托人预订白岩松、余秋雨、于丹等人的讲座门票。
华科大的同学们常常可以见到这位年过半百的“老学生”,自备板凳,坐在第一排,一边听讲座一边不停地做着笔记。有时她也会向主持人提问,和周围的同学交流。她一点也不在意自己混在一群风华正茂的学生中间显得那么另类,那么扎眼。
是啊,看重内涵的人,通常都比较自信。周凤琴眼睛盯着的,只会是作讲座的人在讲些什么,而不是别的。
在周凤琴简陋的宿舍里,随处可见码放整齐的书籍。这些书有的是周凤琴自己买的,有的是同学送的,还有她用书本、水果和同学交换来的。她告诉记者,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跟紧时代的步伐,不断接受新思想。 自己作为楼栋管理员和大学生们交流,更是需要提升自己的内涵。周凤琴不好意思地说,除了读书积累知识外,阅读畅销书也是她接近同学们的法宝。
“内涵”是什么?不论你怎样理解内涵,内涵的内核里,一定要有紧跟时代步伐的新思想,在那里源源不断地由里到外地散发着令人着迷的知性与智慧的光彩。女人的内涵,当然要能体现女人的内在美。女人的内在美,往往就是由这些体现着时代新思想的知性与智慧的迷人光彩来展现的。
从2005年至今,周凤琴已经听过186场人文讲座。“我从1975年开始,经历了4年的上山下乡,3次高考未能如愿,现在在大学里工作,十分珍惜学习的资源。”周凤琴表示,即使自己退休以后不在学校了,也会来学校继续听下去。也就是说,虽然那时候她不用跟大学生们打交道了,她仍然认为她有继续提升内涵的必要。在周凤琴看来,一个女人让自己活得有内涵,不仅与她的工作无关,而且也与她的年龄无关。
面对这样一个年过半百,却依然利用业余时间听讲座、注重提升内涵的公寓管理员,学生们都直呼“敬佩”。有同学把周凤琴比作“蔷薇清香”。新闻11级的一名女生表示,自己以后要像周阿姨一样,保持一颗学习的心,把握一切学习知识的机遇。周凤琴的故事见报后,人们纷纷感叹,说喜欢听讲座的她,实际是在给无数人“上课”,是在让人们明白,女人不论干的是什么工作,无论活到多大岁数,都必须想方设法提升自己的内涵。这既是对社会的负责任,也是对自己的最好呵护。
(《中国剪报》)
抱怨 不如 改变
1814年,他出生在德国法兰克福的一个富豪家庭,在那里他度过了自己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1855年,他和家人因政治迫害逃到了瑞士。家道中落,他尝到了从未有过的艰辛,脾气也因此变得十分暴躁。
有一天,他路过一块农田,这里刚刚经受过一次洪水的侵袭,长势良好的庄稼被无情毁坏,一片狼藉,惨不忍睹。这不由让他联想到自己命运的变迁。这时,远处一个正在劳作的农民闯入了他的视野。庄稼已经这样了,他还在忙什么?他好奇地想。走近后,他发现那个农民正在补种庄稼。他干得非常卖力,脸上看不到一点沮丧的神情。“庄稼被毁掉了,你难道一点也不生气吗?”他问。“抱怨是没有一点用的,那样只会使事情变得更糟糕。这都是上帝的安排,你看洪水虽毁坏了我的庄稼,但是却带来了丰富的养料,我敢保证今年一定是一个丰收年。”说完,农民哈哈大笑起来。
农民的话给了他很大的启发,是啊,抱怨不能改变任何事实,只能使事情变得更糟糕。他对农民深深鞠了一躬,觉得心中的郁闷与不快都烟消云散了。
后来,他成了一名药剂师助手。他特别喜欢科学研究。那时,婴儿因没有合适的奶制品,死亡率很高,于是他开始研究可以减少婴儿死亡的奶制品。在研制的过程中,他经历过很多次失败。每次失败时,他都会想到那个农民的话,不生气不抱怨,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研究中去。1867年,他研制的一种因牛奶与麦粉科学混合而成的婴儿奶麦粉,成功地挽救了一位用母乳不足而营养不良婴儿的生命,从此开创了公司辉煌的百年历程。
这个年轻人名叫亨利·内斯特莱,他所创立的公司名叫雀巢。
(《家庭主妇报》)
篇3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乐于“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兴趣,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
如在教学《卢沟桥的狮子》时,桥栏上那数不清的狮子吸引了学生,当要学生发挥想象:“那些狮子会是什么样子”时,虽然学生没有去过卢沟桥,但有课文作铺垫,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有的半眯着眼,好像在想什么鬼主意。”“有的耷拉着脑袋,闭着眼睛,好像在睡觉。”“有的两只狮子立起身子,前爪相抵,张开大嘴,好像正在搏斗。”“有的小狮子趴在大狮子脚下,十分舒服的样子,也许正在让大狮子给它抓痒”……真是说者兴奋,听者开心,还不时有补充甚至争论。在这一个个回答当中,可看出学生正积极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起到发挥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的作用,才能真正把教学的重点落到实处。
二、展现自我,让学生自主“飞”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想自己所想,不受别人思维的干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步培养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在学《父亲的菜园》时,我让学生充分地提出问题,挑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学生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如:父亲为什么要开辟菜园?父亲怎样开辟菜园的?为什么第一次的收成不留下?等等。有几个孩子却在研究“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这真是一个可以贯穿全文的好问题,因此,我发动全班同学来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时,有孩子说:“父亲是个能吃苦的人,花这么多工夫开辟出菜园。”另一个说:“父亲是个有毅力的人,新开辟的菜园被雨冲了,他不灰心,又想办法开出新的菜园。”有的说:“父亲是个关心家人的人,看见家人没菜吃,就想方设法种菜给家人吃。”有的说:“父亲是个有远见的人,不会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是把第一次的收成全拿去肥了田,这才有以后的‘碧绿的翡翠’。”还有的说:“父亲是个顾全大局的人,修路是为了大家的方便,所以父亲把原先的菜园也让出来修路了。”更有人说:“父亲肯定还是个爱祖国、无私奉献的人,他把菜园让出来修路肯定是连补偿都不要的,是心甘情愿贡献出来的。”……
三、张扬个性,让学生大胆“飞”
语文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中有一点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质疑、判断、比较、选择。我们要允许他们“答非所问”,允许他们在听到不同意见时来一句:“我不同意他的看法”“他说得不对”。
三年级教学古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时,学生们讨论诗中的“风雪夜归人”指的是什么人?一人说:“我认为这‘夜归人’指的是屋子的主人,‘我’站在门口等主人回来,主人关在屋子里的狗听见了主人的脚步声表示欢迎,所以叫了。”马上有学生站起来反驳:“不对,狗是听见了陌生人的脚步声才叫起来的,所以‘夜归人’应是指作者。”这边又有人说:“我不赞同。作者站在门口等主人,主人带着狗回来了,狗看见有陌生人站在门口,所以叫了呀!”“不对不对,天已经晚了,又下着大雪,主人肯定待在家里,怎么会在外面呢?而‘我’身在异乡,要找地方投宿,所以这‘夜归人’绝对是作者。”真是精彩!知识点就在这欢乐而激烈的辩论中轻松地解决了。
四、坚持训练,让学生习惯“飞”
任何好习惯的形成,都是与长期的训练分不开的,当学生有了想象的基础之后,就得“趁热打铁”,巩固提高,长期坚持,使之形成良好的习惯。
如四年级上学期,我在教学中就经常找机会对学生进行此项训练。学习《加了一句话》,思考还可加什么话;学完《珍贵的教科书》,想象指导员没说完的话是什么;学习《五彩池》,想象水池的形状及池水的颜色;学完《长城砖》,想象还有什么人来参观、还会发出怎样的赞叹;学《望庐山瀑布》,讨论“日照香炉生紫烟”中为何用“生”而不用“升”;学《新型玻璃》,说说你想发明什么玻璃;学《小珊迪》,讨论珊迪去换零钱的路上发生了什么事……这样,学生越说越会说、越说越爱说,现在,不用你要求,学生们已经把这当成一件自觉自愿的事情了。
篇4
不种水稻种什么?
种瓜。父亲说。
父亲说的老菜园其实不是菜园。那儿只是几年前生产队时的老菜园,自从分了地,早都改成庄稼地了。那是全村地势最高亢的一块地,离河又最远,即使雨水最丰沛的年份,种水稻浇水都很困难。
父亲既然说种瓜那就种瓜。
近旁几户人家也打算种瓜。
不约而同的种的都是西瓜。
瓜秧真好。看着满地的瓜秧和已经狗头大小的西瓜蛋子,父亲很高兴,说,得搭个瓜棚白天晚上的来人看着,别给人糟蹋了。
父亲问我:晚上到瓜棚值班怕不怕?
那时我已经上初中,回答的很干脆:不怕。
于是我就去瓜地里面搭瓜棚,瓜棚搭的还真不含糊。就在几个大坟堆之间,那个最大的坟堆旁有棵对掐粗的桑树,我就将那桑树当做了瓜棚的一根支柱,最初的考虑是白天可以在树下乘凉,晚上则可以将风灯挂在桑树的枝杈上我好在树下看书。父亲极力反对,怕我晚上起来会看见什么什么东西受了惊吓。我知道父亲说的什么什么东西指的是什么,就对父亲说,我是无神论者。父亲也就没再说什么。
其实,在坟堆里面搭瓜棚我还真的一点也不怕,因为此前几年的经历早已经消除了我之于坟堆之类的敬畏之心:我曾不止一次的与我的二三死党于深夜潜入远在河滩的西瓜地里去偷西瓜,而且无一例外的都是以西瓜地边的几个大坟堆为掩护作案成功。这样的“有利地形”对于我这个过来人一点也不神秘、陌生。
此后,每到夜晚,月光皎洁也好、月黑风高也罢,坟堆包围着的一棵桑树下,昏黄的油灯下,总有一名上初中的男孩子煞有介事的看着什么书。现在想想那情景与《聊斋志异》里面的某些情节确有几分相似。
坦白地讲,那时我也并不是一点不害怕。只是牛已经吹过了再没有回头路而已。最初的那一晚我根本没睡着,四周坟堆里面好像总有什么怪怪的声音发出来传入耳朵,经久不散。我有好几次要弃了瓜棚抱头鼠穿。但每听到近旁几家瓜棚里面传来的咳嗽声就会给自己壮胆说:有什么好怕的!
“聊斋”的故事就这么一直上演着。
以后的日子里,一直很平静。突然有一晚,陡然的起的一阵怪风,桑树都给刮的几乎要头朝地了。近旁几家的瓜棚刮倒的刮倒,刮散的刮散,唯独我这坟堆中的瓜棚借了桑树的力得保无恙。我不禁暗叹我的“智明”。
瓜熟蒂落的日子总算到了。父亲说,咱种瓜就是为了吃的,尽量吃,尽量挑好的吃。一家人就抓住一切可以吃西瓜的机会到瓜地里吃西瓜,妹妹最多的一天居然独自吃了六个大西瓜。可是,半亩地的西瓜一家人是怎么吃也吃不完的。父亲说,咱也换点粮食去吧。于是就摘了一平板车熟透了的西瓜去换粮食。
换粮食要到很远很远的湖堤里面,有三四十里路程。一大早,我和父亲拉了瓜车子,过了村北的渡口,直奔目的地。路非常坎坷,每一步都非常艰难。父亲身体不好,我就坚持自己拉车,即使如此他还被我落下好远。吃中饭时我们挨到了目的地,父亲一吆喝,围拢来几个小媳妇,这个说要尝尝,那个说要尝尝,父亲就拿出备好的瓜刀,当场开了一个大西瓜,黄沙瓤,蜜甜蜜甜。一支烟工夫,一车瓜“抢”了个精光。
我拉着父亲和换回的百十斤小麦往回赶,到了个桥头,我说饿死了,走不动了。父亲说,那有个小饭馆,咱去喝碗羊肉面条。
羊肉面条,三毛钱一碗。我和父亲每人一碗。
篇5
我进入了城中村附近的一所学校读书,因为上课专心努力,回家后也勤于温习,所以同学和老师都非常喜欢我,恰在那段时间,我们的班长因为和同学打架,被取消了班长职务,老师在大多数同学的推荐下,把我选任为班长。
这是老师和大多数同学对我的一种认可,就在我为此而兴奋的同时,这也为我在不久的将来遭遇打击埋下了伏笔。
我们的原班长,对被我取代这件事情非常难以接受,他几乎从不会给我好脸色看。放学前,班主任因为有很多事情忙,经常会把例如收作业这样的小事交给我。每次我走到原班长的身边,他都会对我白上几眼表示不满。不仅如此,他还在班里到处造谣说我的坏话,渐渐地,我成了很多同学口中的“马屁精”“报告王”,我身边朋友越来越少。
我终于无法再忍受下去,就向老师提出辞去班长一职。老师问我为什么,我低头不语。老师看了大家一眼,很快明白了一个大概,就找原班长谈心。当天放学后,原班长纠集几个同学挡在我回家的路上,把我狠狠揍了一顿,还恐吓我说如果敢告诉老师就见一次打一次。
我虽然在回到家前的几分钟就擦干了眼泪,但是我脸上的青肿还是让爸爸妈妈注意到了,我只能承认了被人打的事情,忍不住再次流下了委屈的眼泪。我对爸爸说:“爸爸,我们换个地方住吧,我不愿意呆在这里,你给我换一所学校吧,远一点也没有关系!”
父亲思虑了片刻,拉起我的手说:“走,我们去菜园逛逛!”
这个时候带我去逛菜园?我纳闷地跟着父亲来到菜园,父亲让我去看看青菜长得怎么样,我走过去一看,好几棵青菜上都有一两条虫子。我连忙蹲下来捉虫子,父亲却让我别急着捉虫子,他转而让我去看看园子边的杂草,问我:“上面有虫子吗?”
“没有!”我仔细看了看后回答说。
“嗯,看来我们需要把这些青菜种到杂草里来才行,那样就不会有虫子了!”父亲说着就打算回屋去拿锄头。
父亲这话一说出口,我觉得他好无知。我忍着痛笑着说:“种在垄子上会被虫子咬,和杂草种在一起不也会被虫子咬吗?”
父亲一副纳闷的神情,问我:“为什么?”
“因为它是一棵青菜啊,是青菜种在哪儿都会有虫子咬。”我指着一旁的杂草说,“如果是杂草的话种在哪儿都没事!”
这时,父亲脸上漾出了浅浅的微笑,意味深长地说:“那么你觉得,你换一所学校读书,就肯定不会有人来伤害你了吗?你不但不能为自己的受伤而难过,相反你还要为此而骄傲,因为你也是一棵有价值的青菜,如果你是一棵杂草,就不会有虫子来咬你了!”
我豁然开朗。原来,父亲带我去菜园就是为了让我更明白这个做人的道理,刹那间,我的内心仿佛轻松和宽敞了许多。人生在世,遭受的所有伤害和打击都根本不算什么,那一切所能证明的,恰恰是我们自身的价值!
从此后,我在自己努力进取的同时,也尽量把人际关系处理好,而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还有人来伤害我,我根本不会放在心上,因为那样只会让我更加清楚地知道——我比他优秀。
篇6
笼蚊烟其实很简单,先是用一蓬干树枝将火引着,让它燃烧一会儿,就赶紧抱来一捆蒿草,将它们均匀地散开,压在火上。这时丝丝缕缕的青烟就袅袅升起了。蚊子似乎很不习惯这股在我们闻来很清香的烟,它们远远地避开了。我们就可以轻松地吃晚饭了。
这样对着青翠的菜园和绚丽晚景的晚饭,是别有风味的。饭桌上通常少不了一碗酱,这酱都是自己家做的。每年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一过,寒风还在肆虐的时候,做酱的工作就开始了。家庭主妇们煮熟了黄豆,把它捣碎,等它凉透了,再把它们揉捏成砖头的形状,用报纸一层又一层地裹了,放置起来。酱喜欢阳光,所以多数人家不是把酱缸放在窗跟前,就是搁在菜园的中央,那都是接受阳光最多的地方。夏日的晚餐桌旁,占统治地位的就是酱了。那些蘸酱菜有两个来源:野地和菜园。野地的菜自然就是野菜了,比如明叶菜、野鸡膀子、水芹菜、鸭子嘴、老桑芹和柳蒿芽,通常要在开水中焯一下,让它们在沸水中打个滚,捞出来,用凉水拔了,攥干了再吃。园田中的菜适宜于生吃,只需把它们在清水中洗过便是。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这个人拿棵葱,那个人拿棵菠菜,另一个人则可能把香菜卷上一绺,大家纷纷把这些碧绿的蔬菜伸向酱碗,吃得激情飞扬的。而此时蚊烟静静地在半空浮悬,晚霞静悄悄地落着,天色越来越黯淡,大家的脸上就会呈现出那种知足的平和表情。
我最钟情的酱,是炸鱼酱。鱼来自草甸子中的水泡子。水泡子里有鲫鱼、柳根和老头鱼。父亲用一根柳条杆为我做了钓鱼竿,虽然它不直溜,但钓起鱼来却不含糊。我挖上一些蚯蚓,放到铁皮盒里用土养起来,做诱饵,然后扛着简陋的鱼竿和蚯蚓罐去了大草甸子。我择一个水深的地方,将鱼竿抛下去,静候鱼咬钩的时刻。我把逮住的鱼用铁丝穿上,重新上了蚯蚓,把饵线再次抛入水中。水泡子中的鱼不似河里的,它长不大,都是小鱼,而且由于是死水,鱼有股土腥味,所以绝不能清蒸和调汤喝,只能放上浓重的调料煎炒烹炸。我钓回来的鱼,基本都是把它连着骨头剁成泥,舀上一碗黄酱,炸鱼酱吃了。只要晚餐桌上有一碗鱼酱,园田中的蔬菜就遭殃了,一盆青菜往往不够,再拔上一盆,可能还是不够,不把酱碗蘸得透出瓷器的亮色,我们的嘴是不会罢休的。
酱缸其实是很娇气的,它像小孩子一样需要精心呵护着。它的脸要蒙上一层白纱布,以防蚊虫飞进去,弄脏了它;它喜欢晒太阳,似乎还很害痒,要经常用一个木耙子捣一捣它,把它身上的白醭撇出去;它还惧怕雨水,所以酱缸旁通常要放着一块玻璃,一看雨要来了,就把它盖上去。我就很心疼家中的酱缸,有的时候在学校上课,一听到雷声轰隆隆地响起,就举手跟老师请假,撒谎说要上厕所,而我出了教室后会一路飞奔回家,冲进菜园,盖上酱缸。酱没被淋着,我却会在返回的路上被雨水打湿。
篇7
在乡下老屋后的菜园地生长着一片竹林,翠绿欲滴,风景可人。每次回到乡下,我都会抽空到竹林里看看,转转。让浮躁的心在此得以安然。
竹是父亲许多年前亲手栽种的。我记得当时父亲栽种时只有一根削了尾的毛竹,比较细小,不料经过几十年的风吹雨打竟疯长成了一片美丽的竹林地,很是让人羡慕。
要问父亲种植竹的缘由,他只有那么一句话:图个方便!也是的,以前没有竹的岁月,想要削根扁担,做个什么勺子,织个什么竹篓之类的东西,都得从几十里开外的舅舅家那儿找回来,很是辛苦。因此,父亲便横下一条心,花了一整天工夫从一个叫“竹海”的水口村连根带土搬回来一根毛竹,亲自栽种于屋后的那块菜园地,总算了却了这桩心愿。
父亲兄弟姐妹多,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未曾上过么子学堂,父亲大约只读了半年的私塾。但是伯父、叔父们脑子也不笨,有的学了木工,有的成了石匠,唯独父亲与竹有缘,跟着几个篾匠闯荡了几年江湖,在外学得了一手不算绝的篾工活。可别瞧,一根完整的竹子只要父亲横竖几刀理下去,竹子便很快分解成竹条竹片竹丝,然后一弯一扭,三下五除二就会有个竹筐、竹笼、竹筛什么的诞生。虽然算不上十分精致,但在家中使用确实绰绰有余了。当然,有时父亲也会利用赶集之日织些比较常用的比如凉席、晒席、箩筐、竹篓等等用品挑到集市去出售,算是为家里添些油盐钱。
为了使竹林尽快长起来,有更多的竹子可以采伐,父亲颇费心思:锄草,松土,施肥,浇水,冬日里挖冬笋,春日里拔春笋,农忙季节还不忘削几根新扁担挑谷子,削几根长竹竿晾红玉米棒......入秋了,几阵秋雨过后竹林里经常会长出许多鲜嫩的竹麻菌、丝毛菌,父亲便拎个竹篮捡回来开开汤,可鲜呢!
篇8
种菜成了父亲一生的兴趣
父亲喜欢种菜。在我的记忆中,早些年父亲每调到一个新的单位,都会利用下班后的闲暇时间,独自将单位院里闲置的空地拾掇出来,种上各种各样的蔬菜,等菜长大了便无偿地交给单位的伙食团,与众人同享。
时光悄悄流逝,改变着人的容颜,却没有改变父亲对蔬菜怀着的那种与生俱来的喜爱。现在,父亲退休多年了,平时管着家里一日三餐的烹煮工作,闲暇的时候他要么在菜地里除草、浇水,要么坐在菜地边上拉拉二胡, 春夏秋冬,独自营造他的菜地乐园。他种出的那些五彩缤纷的蔬菜引来了许多小生灵,爱花的蝶儿翩翩起舞,爱虫子的小鸟频频光顾。同时还引来众多羡慕的目光,于是,整个小区里曾一度掀起一股种菜的热潮。
自种蔬菜的有机享受
今年五月份,久居他乡的我带着六岁多的女儿回到了云南宾川老家长住了一阵子。回到家的第二天,我便越俎代庖从父亲手里接过锅铲,理所当然地担负起了家里的日常烹煮工作。女儿回到宾川后,胃口好极了,主动担负起安排下一顿该吃点啥的工作,俨然就是一个厨师长的样子。在女儿的怂恿下,父亲种在楼顶上的那一棵棵青翠欲滴、嫩嫩的,还不甚丰满的灯笼辣椒首先被我摘了下来,炒回锅肉、炒肉丝、炒玉米,饭桌上几乎天天得见,然而女儿却百吃不厌,那一副令人忍俊不禁的谗相,居然在短时间内使我的小侄儿改掉挑食的坏毛病。
父亲见小孙女喜欢吃他种的菜,喜欢得不得了,忙着又在空闲处的泥土里栽上小葱,撒进小白菜籽,忙得不亦乐乎!在父亲的精心打理下,我家楼顶上的蔬菜长势更加喜人。短短的时间里,灯笼辣椒、青椒子、四季豆、豇豆、茴香菜等近十种鲜蔬便大摇大摆地登上了我们家的饭桌。
青青园中万物生辉
篇9
他这么一说,这些老板都笑了,其中有位老板说问道:“这么说,你就是传说中的千里马,来这里寻找伯乐了?那你告诉我,什么叫策划?能具体说说你的策划吗?”
于是,这位求职者就夸夸其谈起来。
听完他的叙述后,很多老板都将他的通关灯灭掉了,面对这名求职者的不解眼神,一位老板说:“年轻人,我要告诉你的是,策划不是天马行空、突发奇想抛出一个所谓的点子,它涉及很多方面的东西,关键要有可执行力,看来,你要学的东西还很多。我建议你选择一份销售工作试试看,因为,我发现你的表达能力还不错,也许这份工作更适合你。”
这位口才很好的求职者之所以求职失败,是他没有结合自身特点准确定位,不知道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工作,求职思路非常模糊。
表弟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就去学无线电维修,学了半年,沮丧地回到家,对父亲说:“老师说我太笨了,不适合学这个,还是学别的手艺吧!”父亲说:“儿子,没关系,那你就学别的。”结果,表弟听说当挖掘机手赚钱,又跑去学挖掘机,不到三个月,又是以失败告终。这回,表弟更加丧失信心了,整天窝在家里,什么也不想做,总觉得自己太笨。
篇10
16岁的凯蒂・斯迪雷诺是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一个普通女孩。
在她9岁读三年级的时候,老师在园艺课上发给学生们几颗卷心菜种子,让他们拿回家种植和观察。
凯蒂把这颗种子种在了自家的后院里,每天浇水、施肥、捉小虫子。不知道是凯蒂呵护得太用心,还是这本身就是一颗奇特的种子,她的这棵卷心菜先是像小皮球那么大,接着长得像足球那么大,两个多月后,它居然大得像个浴盆。收割时,凯蒂的父亲将它称了称,居然足足有40磅重!
“我要把它捐赠给施济所,”凯蒂对爸爸妈妈说,“我坐校车去上学的路上,经常看见施济所的人做很多食物送给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和乞丐,我也想帮助他们。”
那是当地教堂主办的一个施济所,他们经常给无家可归的人一些吃的或穿的。凯蒂的想法得到了爸爸妈妈的支持,他们另外买了很多米、香肠,和这棵巨型卷心菜一起送到了施济所。那天,凯蒂和施济所的人一起忙碌,煮了一大锅香喷喷的杂烩饭,然后他们开着车子出去,把这锅杂烩饭分给了275个流浪者!
也就是那天,凯蒂一共收获到了275次感恩的微笑!当时才9岁的凯蒂开始意识到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多更好。
她说服了一些同学,利用社区里的一块空地建立了“社区菜园”,用自己的劳动为饥饿的人们提供食物。
2
第二年,凯蒂成立了一个基金会,一边筹集资金一边鼓励更多人跟随她的脚步,在各自的社区种植蔬菜用来帮助挨饿的人们。这个小女孩的善心打动了很多人,短短两年时间,凯蒂的基金会就在29个州拥有了80个社区菜园子,他们每年向流浪者和贫困者们赠送食物。
在凯蒂12岁的时候,她的基金会已经拥有了535个社区菜园,每天都会有数十个菜园分别向慈善组织提供蔬菜与水果。后来,凯蒂还在菜园附近盖上简易的房子用来收留无家可归者,让他们参与种植作物,用自己的劳动来填饱肚子。目前,基金会在全美所拥有的535个菜园子已经收留了近千名流浪者,那些流浪者们用自己的劳动换取食物的同时,也源源不断地为慈善奉献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