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故事范文
时间:2023-03-18 16:19: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童文学故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内斯比特的原著中,“让儿童读懂”是写作的第一要务。因此在《莎士比亚的美丽故事》中,所有的语言材料都考虑到了儿童要便于辨认和理解,形成了一种儿童语体,首先是用词要简单,其次是句子要短小精悍。译者在翻译的时候,也应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向这种儿童语体进行靠拢。《仲夏夜之梦》也是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之一,整部作品都洋溢着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拉山德、狄米特律斯和赫米亚、海伦娜四个人的婚恋关系虽然一波三折,但由于精灵们的介入,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内斯比特选择将这部作品介绍给小读者显然也是看中了它轻快活泼的情感基调,以及充满浪漫主义神奇想象力的情节设置。在故事中,由于赫米亚如果一意孤行地坚持嫁给自己心仪的对象拉山德,就要被雅典公爵处死,至少也要被强迫做修女,实际上就是被监禁起来永生与男人隔绝,而公爵忒修斯让赫米亚在新月出现之前做出决定,因为那是忒修斯本人要结婚的日期,届时他将做出裁决。时间紧迫,因此拉山德和赫米亚决定要私奔,他们约好在一个小树林中见面然后远走高飞逃到拉山德一个有钱的寡居伯母那里去,雅典的法律在那里就成了一纸空文。然而,另一个与拉山德同样优秀的青年狄米特律斯也同样喜欢赫米亚,但在此之前,他曾经向少女海伦娜调情,把后者迷得神魂颠倒。对于这一段话,译者的翻译为:“于是,他俩也跟着出现在莱桑德和赫米亚会合的小树林里。和其他的树林一样,这个小树林里也住着很多精灵,要是人们能看见的话,就知道那天晚上林子里还有精灵国的国王奥伯龙和和王后泰坦尼亚。”整个译文十分具有儿童故事的风格,“hadtheeyes”等被简化掉了。莎士比亚的美丽故事原文关于小树林的定语从句也被很顺畅地翻译了出来,两个由“where”引导的句子被合为一句。考虑到中国儿童对于外国人名的陌生,很难直接产生性别印象,因此奥伯龙和泰坦尼亚的名字与职位之间的语序也有所调整,同时还增加了一个“精灵国”的概念以和“国王”“王后”相对应。
二、对儿童理解力的考虑
儿童的心智程度,对作品的理解力与成人不同,如果是在阅读中遇到障碍,就很容易激起儿童的厌烦情绪。因此译者在翻译中要注意对阅读环境进行优化,在保证不改变原著意义的基础上,将一些有可能引发儿童误解的地方进行改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译著的可读性,让小读者在学习中获得审美的愉悦,从而真正地拓展儿童心智的源泉。在《仲夏夜之梦》中,在原作中,女孩子赫米亚和男孩子拉山德是一对恋人,但是他们的恋情没有得到赫米亚父亲伊吉斯的允许,在伊吉斯看来,拉山德是一个勾引自己女儿的混蛋,他在月亮升起的晚上偷偷跑到赫米亚的家来,用“做作”的声调唱着一些“假惺惺”的情歌,再加上送给赫米亚一些廉价的小饰品、小玩具,就骗取了少女的心。这让伊吉斯满心气恼。伊吉斯希望自己的女儿嫁给狄米特律斯,为了拆散这对鸳鸯,伊吉斯甚至不惜求助于公权力,找到公爵忒修斯,让他下令如果赫米亚一意孤行的话,就将赫米亚处死。
篇2
【关键词】儿童文学;小学语文;语文教学
在今天的教学观念中,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能够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在今天的教学中,“唤醒”这个词的出现频率很高。所谓“唤醒教育”,即是以适应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内容为切入,让学生在感受课文中的美的基础上,得到心灵上的启发和唤醒,让学生健康地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在这样的认知背景下,我们将唤醒教育与儿童文学的阅读相结合,能够促进教育工作的知行合一,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
1正确认识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有着很强的联系。儿童文学的主要教育功能就在于能够熏陶学生的人性之美,能够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和情感教育。这也就是说,儿童文学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意义,不在于识文断字,而在与能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内容,形成良好的人格,完善自己的三观。今天我们的教师想要真正实现儿童文学的这些教育功能,就必须要先正确地认识儿童文学。
1.1从语言入手——简单优美
儿童文学不同于成人所关注的严肃文学,其所有的组成部分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之上,经过想象力的编纂,星辰的一套符合儿童认知习惯的富有幻想色彩的故事体系。儿童文学在文本上来讲,是完全虚构的,其中的人物、环境、情节全部都是幻想的产物。然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儿童文学却又是真实的。这种真实首先就体现在语言上。小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一个认知比较简单的阶段。对于这一阶段的儿童来说,语言上过于复杂的逻辑和较为深层次的情感都会对他们的认知产生障碍。在儿童的世界里,逻辑与情感都是非常直接单纯的。而儿童文学的语言就整符合了儿童的这种认知特点。儿童文学的语言直接、单纯、优美,将现实生活中的复杂话语系统简化、将深奥的问题浅显化、让严肃的问题变得轻松。这种语言能够让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认知真实世界,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进行认知升级打下很好的基础。
1.2从情节入手——浅显生动
儿童文学一般是叙事性的小故事,这种故事虽不要求有广阔的背景做支撑,可是对于故事本身的完整性也有着严格的要求。儿童文学中的故事一般要满足儿童认知特征的口头性、生动性和完整性。学生处于小学阶段,学习儿童文学也有着很强的实用意义。通过了解一个简单生动的小故事,学生要学会分析、表达和构架等能力。因此,儿童文学的故事一般会以跌宕起伏的情节吸引儿童去关注这个故事的发展脉络,然后以几个鲜明的转折点让儿童对故事的情节有鲜明的记忆,再由其趣味性让儿童乐于去与其他人进行分享,这就最终达到了让儿童练习表达能力的目的。在情节上,儿童文学以其浅显生动的特征来吸引儿童乐于阅读和学习,让儿童在学习中锻炼了阅读、分析、表达和构架等多种能力。
1.3从思想入手——轻松自由
儿童文学的故事内容一般是十分简单的,都十分符合儿童对于一个故事的发展期待。可是同时,儿童文学也是一种关照儿童内心、抒发内心情感的文本形式。在一个儿童文学的小故事中,总会夹杂着叙事、抒情和议论等多种写作手法。让儿童在阅读的同时,可以通过一则小故事来理解一种情感,再由一种情感带动,来领会一个小道理。因此,也正如我们上面所说,儿童文学最终所指向的是对于儿童内心的塑造,让儿童通过阅读和学习可以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情的生化,使儿童可以从小树立健全的三观。
2教师在儿童文学教学中进行唤醒教育的方法
儿童文学不同于成人常常阅读的文章,教师作为成年人,想要通过讲解儿童文学对学生进行唤醒教育,就必须要注意一些方法。
2.1明确儿童文学的基本情感和态度
小学语文教师一般也都是师范类院校的文学专业毕业,然而,由于年岁的增加和生活阅历的不同,教师对于儿童的心态和情感早已模糊了记忆。在小学教材的儿童文学中,很多篇目也都是教师在执教之前所不熟悉的。教师想要在这样的情况下做好儿童文学的教学,首先就必须要明确儿童文学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基本态度。以小学五年级课本中《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为例。这篇文章可以看作是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回忆性文章,可是,由于作者所回忆的是儿童时期的事情,所以视角也就随之变化,变为了儿童视角。这其中,作者很成功地写出了一个儿童在等待别人评价自己的作品时的表现。比如主人公对父亲焦急的等待、主人公在受到父亲的批评时的沮丧痛哭。教师要首先能够从一个儿童的视角去看待这样的事情,感受其中人物的感情,然后再把这种感受传达给学生,在教学中为学生塑造一个感受文章中人物感情的环境。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更好,更容易唤醒学生的感情领悟能力。
2.2全面认识儿童文学的体裁
儿童文学是一种独立的文学门类,在理论基础上,有其独立的文学理论和审美标准。因此,教师凭借对于严肃文学的文学批评知识来关照儿童文学,很多时候会适得其反。教师想要将儿童文学讲解好,就需要补充自己对于儿童文学的认识,系统地去理解儿童文学,了解儿童文学的不同体裁,并且能够针对儿童文学的不同体裁进行不同种类的有针对性的讲解,让学生也得到更好的教育。由于儿童文学自身的特点,一般来说,儿童文学体裁的分类要比严肃文学划分得更为细致,包括: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故事、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戏剧和科学文艺等文体。
2.3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课文情感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毕竟有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运用一些教学技巧来引导学生来理解课文中的内容和情感。
3结语
综上,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所占的比例还是很高的,这需要教师要拥有针对儿童文学的专业的批评知识和理解能力。教师通过解读课本中的儿童文学,为学生传达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情感感知力,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三观,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有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赵志明.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教学观察,2016.
篇3
关键词:幼儿哲学;儿童文学;幼儿园哲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3-0174-02
幼儿园的哲学教学要考虑到幼儿思维的独特性,哲学在幼儿园的实践之途,不应仅仅是中小学哲学教学的简单复制和再现。与其他年龄阶段的哲学思维特点不同,幼儿的哲学思维具有鲜明的直观性、具体性,并富含童话式的幻想性。而儿童文学与幼儿哲学思维的特点正相契合,因此,幼儿园的哲学教学可借助儿童文学作为中介和桥梁。
一、儿童文学对幼儿园哲学教学的独特意义
自儿童哲学产生之日起,便与儿童文学结下了密不可分的关系,最普遍地表现便是儿童哲学教材的呈现。很多教师运用一些富含哲学思考的儿童文学作品进行儿童哲学教学,如儿童哲学的创始人李普曼教授创作了儿童哲理小说《哈利的发现》以进行儿童哲学的实践,马修斯利用儿童文学中的幻想故事来进行儿童哲学的对话,丹麦的Mr.Per Jespersen利用丰富的丹麦童话资源进行儿童哲学的教学,我国教育工作者在选择编制教材时也大都选择以儿童文学作为儿童哲学教学的载体。究其原委,儿童文学对幼儿园哲学教学有什么独特的意义呢?
1.儿童文学符合幼儿的哲学思维特点。相较于儿童哲学,幼儿哲学与儿童文学或具有更多契合之处,这是由幼儿的哲学思维特点决定的。幼儿总是以疑问的眼光审视周围的一切,这种怀疑和思考是自然的、浑然天成的、原始的,这种思考不是建立在逻辑推理上的理性思考,而是一种幻想性的、诗性的思考方式。这种幻想式的趣味和诗性的人文色彩正是儿童文学所具有的特点。另外,依据心理学提供的思维发展阶段模式,3~6岁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他们尚不具备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儿童文学为幼儿构建了一个具体、直观的童话世界,这主要体现于儿童文学作品中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形象和具体的故事情节,它们将幼儿带进了一个奇幻的、趣味性的、诗性的世界,这正与幼儿的哲学思维特点相吻合。
2.儿童文学中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很多儿童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考,这也是为何儿童文学作品被大量地用作哲学教学实践的直接原因。例如,在寓言这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中,往往隐含着深刻的内涵,即寓意,而寓意不是唯一的,这正是一种思辨的哲学式思考。例如,《乌鸦和狐狸》,我们很难说乌鸦笨或者狐狸狡猾,乌鸦固然有其可怜之处,狐狸的身上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精明。除了原本就包含着哲学思考的寓言性儿童文学作品,现代儿童文学的创作也更加关注哲学思考,甚至作为一种创作的题材。作者有意识地将哲学式的思考加入作品,以疑问和探索的眼光审视周围的世界,或关于生命的思考,如《世界为何存在》、《妈妈我为什么存在》;或关于周围事物的探索,如《梦是什么》;或对于自然事实的疑问,如《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等等。利用这些富含哲学思考的儿童文学作品进行哲学教学,简单易行又富有乐趣。
3.儿童文学与幼儿哲学的结合符合幼儿园教学规律。《幼儿园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过程中应依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学习的兴趣与特点,灵活、综合地组织和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因此,在幼儿园进行哲学教学时,可以借助与其关系密切的另一门学科进行,儿童文学相较于哲学在幼儿园的教学而言,是一门更加成熟的学科。鉴于此,我们便可以借助儿童文学这门相对成熟而又关系密切的学科进行幼儿园哲学的教学。
二、如何借助儿童文学进行幼儿园哲学教学
幼儿园的哲学实践不但尚无较成熟的体系,而且既有的幼儿园哲学教学探索在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课程组织实施方式等方面均存在诸多问题。将儿童文学引入幼儿园哲学实践,可以对幼儿园哲学教学的几个重要方面提供新的思路。
首先,在幼儿园哲学课程的目标设定中,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国内大多数学者认为,儿童哲学是一种思维训练项目,其目标应是将儿童塑造成一名良好的思考者。首家哲学实验幼儿园的创始人彭琨认为“3~6岁是一个人形成思维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进行哲学教育,对其一生的思维成长会打下很好的基础。”由此可见,哲学在幼儿园的实践目标是训练幼儿的思维。然而,《幼儿园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教学内容都应发展幼儿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等各个方面”。除了技能性、知识性的目标,幼儿的情感体验和良好态度也显得尤为重要。另外,幼儿的哲学思考尚处于启蒙阶段,相较于思维训练的目标,培养幼儿对哲学思考的兴趣和习惯更为重要。因此,以儿童文学这一充满奇趣的媒介传达哲学思考,让幼儿在故事中体验丰富的人生哲学,并培养热爱哲学思考的习惯,应成为幼儿园哲学教学实践的首要目标。
其次,选择适宜的儿童文学作品。首先,选适合的不选难的。一提到哲学教学,家长和教师就会有种“高深”、“艰涩”的印象,但未必越深奥的故事、越高深的道理就越适合幼儿哲学的教学,一些经典的故事,比如《灰姑娘》、《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也可以挖掘出丰富的哲理。其次,选幼儿喜欢的故事。将故事带入幼儿哲学的现场,其初衷就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所以在选择故事时,教师也应以幼儿的兴趣作为参考。一个幼儿喜欢的故事,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以各种形式再现故事,表演、人物分析、故事创编,等等,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对故事进行更深入的哲学思考。
最后,构建故事化的幼儿园哲学教学实施方法。在幼儿哲学实践中,我们也常常借用儿童文学的文本作为中介和载体,但这种借用主要是对儿童文学具体篇章的利用。相较于儿童文学篇章的媒介作用,儿童文学的形式力量则更为强大。基兰伊根曾提出“故事的形式力量”,是指在教学设计中参考故事的形式。“为什么幼儿甚至成人总是对故事充满了兴趣?这是因为故事中充满了奇趣的喜剧色彩,使我们或高兴或伤心或兴奋或悲伤,而这一切都源于故事中的二元对立性。”借助故事的形式力量,组织实施幼儿教学活动,让幼儿在课程中切身的体验一个故事,这样的课堂会激发幼儿的主动性,从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总之,儿童文学为哲学在幼儿园的实践提供了一个方向和路径,认识到二者的契合之处就不至于使幼儿哲学的教学陷入单纯的思维训练。对于幼儿而言,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体验思考的乐趣、让幼儿爱上思考,这远比思维能力的训练更重要。借助儿童文学这种中介让哲学教学更加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这样的幼儿哲学实践之路才更显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钱岩.儿童哲学的意义——马修斯与李普曼的儿童哲学观辨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9,(9).
[2]高振宇.儿童哲学诞生的哲学基础[J].学前教育研究,2008,(7).
[3]蔡桂茹.论儿童哲学教育开展中的三个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1).
[4]张建鲲.庞学光.论儿童哲学在中国的普及[J].全球教育展望,2006,(9).
篇4
要想提高师范院校中文系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提高学生儿童文学的教学能力;二是提高学生儿童文学的鉴赏能力;三是提高学生儿童文学的写作能力。这三方面的能力,是鉴别一个师范生儿童文学素养高低、能否胜任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关键。
1.提高师范生的儿童文学教学能力
儿童文学的教学与其他文学作品的教学,有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是由儿童文学作品的特殊性决定的。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儿童文学作品的体裁和它的讲授方法与众不同。作为现在的师范生,就应该了解和掌握这些不同,这是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否很好地完成这些文体教学的关键。既然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有着不同的特点,那么,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也会有相应的不同。我们把儿童文学作品分为两大类:儿童诗歌类和儿童故事类。
讲授儿童诗歌类作品,关键环节就是声情并茂的朗诵。因为朗诵是一门艺术,它是作品的再创造。通过朗诵,可以使作品增光添彩,也可以使学生对作品产生共鸣。所以,师范生应该掌握这项基本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使语言和文学变成生动的画面,更好地感染学生。教师通过范读、教读、背诵、配乐朗诵、分角色朗诵或分组比赛朗诵等形式,帮助学生来理解和感受作品的美。
讲授儿童故事类作品的时候,能够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则是这类作品教学的基本功。师范生要学会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感情是关键,技巧次之。教师要想有感情地讲述,首先自己就要深入到作品中去,和作品中的人物情感结合起来,通过表情、动作、节奏、语速、语调等来把握人物的特点。而组织学生复述故事、表演故事、开故事会等形式,也会使语文教学收到比较好的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音、像、图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导教学,同样会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2.提高师范生的儿童文学鉴赏能力
儿童文学鉴赏,是人们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是由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引发的一种审美活动,说它是精神活动,是要求鉴赏者在阅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体验作品提供的艺术形象,发掘艺术形象的内涵和意义。并借助自己的生活积累,通过想象和联想,来补充、丰富、扩大作品中的形象,对艺术形象进行再创造;说它是审美活动,是因为它能让鉴赏者在阅读过程中,求真、向善、爱美,在鉴赏过程中,培养正确的是非观、善恶观,从而激起对美好情操、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再多了解一些中外儿童文学史,了解中外儿童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儿童文学欣赏与批评的规律和标准,阅读一定数量的儿童文学作品,就能够提升师范生的儿童文学鉴赏力。这样,现在的师范生――未来的语文教师,才能在毕业后,成为指引学生走向儿童文学园地的领路人。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们也确实迫切需要这样的领路人。
3.提高师范生的儿童文学写作能力
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认为:儿童文学的创作,要用儿童的眼睛去看,用儿童的耳朵去听,用儿童的心灵去体会,还要化身为儿童,用儿童的嘴巴去说话,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儿童看得懂、喜欢看的作品来。作为师范生,要想更好地了解儿童,从事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便是一条极好的途径。因为在创作过程中,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还要熟悉和懂得儿童文学的创作规律和技巧,了解儿童教育学、儿童心理学、最不能缺少的就是对儿童和儿童文学的爱。冰心认为:“为儿童创作,就要和孩子们交往,要热爱他们,尊重他们,同他们平起平坐。你要是不喜欢孩子,而勉强去写,你就不会写出能使孩子们感动的东西来。”而当你有了一颗爱心的时候,才会激发出你为儿童创作的一颗童心来。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近说:“儿童文学作家应该有童心,有了童心,他们才能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有了童心,才能深入细致地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理解孩子的感情。”无论是我国的儿童文学作家,如冰心、叶圣陶、张天翼、严文井,还是外国儿童文学作家,如安徒生、高尔基、罗大里、盖达尔,他们无一不是既具有爱心,又具有童心的作家。我们师范生,也应以这些大师为榜样,在提高自己儿童文学作写作能力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儿童文学素养,为基础教育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目前,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师学历现状有以下特点:一部分教师毕业于中等师范学校,一部分教师毕业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一部分教师毕业于师范学院或师范大学。毕业于中等师范学校的教师,在校学习期间,共学过两个单元的儿童文学;毕业于高等专科师范学校的教师,在校学习期间,根本没有学习过儿童文学;毕业于师范学院或师范大学的教师,在大学学习期间,曾经开设过儿童文学选修课,而选修儿童文学,常常只是寥寥的几位女同学。虽然一些中专学历和大专学历的教师,已经通过在职培训、函授和自学考试提升了自己的学历层次,但是,这些在职提高的学历课程,从不开设儿童文学。所以,师范院校对于儿童文学课程的开设,几乎就成了一个盲点。在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设有全国最大的儿童文学教学基地,每年都有600多名未来的中小学教师在这里专修儿童文学课程;在台湾,80年代以来,所有的师范生,无论是文科的学生,还是理科的学生,都要修儿童文学课程。比较而言,我们对于教师的儿童文学教育和对于师范生的儿童文学教育,已经显得滞后和不足。解决的办法就是:一是把师范院校中文系开设的儿童文学选修课变为必修课,让所有未来的中小学语文教师都能接受正规的儿童文学教育。二是在师范院校中文系设立儿童文学培训基地,让在职的中小学语文教师都能接受正规的儿童文学培训。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我们的少年儿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不把语文学习当成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让儿童文学成为少年儿童在人生起步阶段、文学女神给他们的心田“播下的第一粒诗之花种,洒下的第一瓢美之甘露,投下的第一束爱之光泽”。[2]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当代儿童文学;文化内涵;特征探究
一、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品的类型及创作
我国儿童文学能够充分地体现出我国的文化特色,并且有大量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不断涌现,促进了儿童文学作品的丰富性。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的心智还不健全,对世界、对人生还不了解,儿童文学作品首先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接受水平,促进儿童健康成长。长期以来,我国儿童文学的作家一直秉持着贴近儿童的创作理念以及教育理念,因此儿童文学不但要充实儿童的生活,还要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引发儿童对生活的思考。
(一)高雅的儿童文学作品
高雅的儿童文学作品能够展现更为深层次的内容,文风比较诗意,作品当中描写的是非常唯美的事物,能够对儿童的本性进行深层次的研究。高雅的文学作品更加重视艺术的张力,作品的审美性和艺术性更加强烈,作品当中通常会给读者塑造一个充满欢乐的世界,用优雅的文风、真善美的情感培养儿童,锻炼儿童的思维,培养儿童对人性的认识,塑造更好的人格。这类的儿童文学作品在市面上的销售情况非常好,很多家长都会支持孩子读这些作品,比如说《草房子》《青铜葵花》等。这类作品更多地去描写大自然的美好风景,通过风景去感染儿童,通过美的事物去提高儿童的审美观。作品中还会涉及到人性美,通过质朴的人物去感化儿童。
(二)大众化的儿童文学作品
大众化的儿童文学作品体现的是一种草根文化,语言风格通俗易懂,作品中描写的故事通常都是幽默有趣的,这样的故事通过一种趣味性吸引儿童,通过故事来实现教育,实现对儿童的感化。这种类型的儿童文学作品有《小公主和矮爸爸》《阳光姐姐小书房》《花花木兰》《臭小子一大帮》等,这些儿童文学作品能够通过丰富有趣的故事塑造儿童喜欢的人物形象,接触孩子的内心世界。相比较于高雅的儿童文学作品,通俗化的作品可读性更强,和儿童的真实生活也更加贴近,因此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
(三)两类儿童文学作品的共同点
儿童文学作品都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儿童,他们才能有兴趣读下去。另外,儿童文学作品也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学性,这样才能培养儿童的文学思维,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等,家长也更愿意接受这样的作品。也就是说,儿童文学作品不但要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加入趣味性的内容,还要考虑文学作品本身,使其兼顾艺术性、文学性以及教育性,并且要符合现代社会的主流审美,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儿童读者比较特殊,正处在一个成长变化的阶段,心理上会面临很多的问题,会萌发很多对生活、对未知领域的疑问。儿童文学作家应该从儿童真实的生活情况入手,关照到儿童的内心世界,关怀儿童的心灵。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儿童文学作品,都包含了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意义的思考等内容,这些内容都会对儿童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
二、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特征
(一)用励志故事感化儿童
很多大众化的儿童文学作品都擅长去构造一个充满趣味性和励志性的故事,这样的作品语言风格非常幽默欢快,并且具有很强的故事性,通过巧妙的构思以及贴近儿童生活的背景去吸引读者。这类作家比较典型的有伍美珍、周志勇等,他们的作品中大多是和儿童的校园生活以及家庭生活接轨的,这样小读者能够将自身置入于作品之中,然后潜移默化地接受作品的熏陶。通过研究这类儿童文学作品,发现其中经常运用夸张的手法去塑造形象,并且在情节的设置上非常巧妙,让年龄小的儿童能够从中找到乐趣,促进他们完成阅读。虽然这类作品的整体风格比较轻松,但是大都能够从生活小事入手,折射出一些生活内涵,尤其是正确思想以及正确观念的传达,比如平等、独立等意识。比如有代表性的儿童文学作品《臭小子一大帮》,这部作品写的就是一所小学中的一帮男孩子的故事,这个取材就是来源于生活,作品中的人物就和平常孩子一样,平凡中又兼顾个性,作品中有的男孩子调皮捣蛋,有的男孩子崇尚时尚,有的比较可爱,总之就是一帮活脱脱的、充满朝气的小学生。儿童在阅读这个作品时,会感觉自己就生活在其中,而且作品中的故事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事情,比如他们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或者在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些都非常有特点,能够代表这一阶段的孩子。这样的儿童文学作品可读性强,故事丰富有趣,并且和传统的说教性作品有很大不同。孩子在阅读这样的作品时,不会有厌烦情绪,相反地,他们会觉得这些故事很真实,就好像生活在身边,会从自身寻找和作品中人物的共性,然后对自身进行考量,得到精神上的教育以及人格上的完美。
(二)用优美的文字熏陶儿童
高雅的儿童文学作品描写的境界也是非常干净、纯洁的,会有大量美的事物、美的情感。高雅的文学作品同时兼顾艺术性和审美性,作者依靠美的情感和美的文字去打动读者,从而起到一个熏陶的作用,锻炼儿童的思维美。这类的儿童文学作品主要目的就是把儿童的审美意识培养起来,审美意识对一个人的学习以及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对儿童更是有着审美启蒙的意义。儿童需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寻找美,然后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使其乐观、自信,达到一定的教育意义。很多儿童文学作品中都脱离了现代繁杂的都市生活,回归传统,回归纯洁和静谧,利用一些田园风光以及质朴的风俗去打造一个纯净的、美的童话世界。在儿童文学作品中,“美”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来自自然的美,一方面是人性的美。自然的美自古以来就是非常受推崇的,仿佛大自然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人们置身其中就能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生活在现代的儿童接触的更多的是电子产品,很少能够和大自然接触,所以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去刻画这些内容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比如说《红瓦黑瓦》这部做品,作者曹文轩在这部作品中细致地刻画了很多美好的风景画,文字风格非常干净、雅致,描绘的意境细腻优美。
(三)用充满个性的故事激励儿童
儿童时期并不是像我们以为的那样无忧无虑,很多小事对他们来说就是大事,同样会影响到他们的心情,有些事情还可能会给他们带来伤害。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我国离婚率不断上涨,单亲家庭、重组家庭越来越多,有这些家庭问题的孩子也越来越多,他们的内心更加脆弱,由于缺少关爱而更加敏感。这样的儿童需要更多的精神需求,因此,儿童文学作家不但要在作品中教育,还要在作品中关怀。孩子的内心非常的单纯,同时也是脆弱的,他们这种情况更加需要有人理解他们,安慰他们,分享他们的快乐,同时也要感受到他们的烦恼。这样的文学作品通常都具有非常细腻的情感和文字,具有很强的安抚作用。作家应该深入地去了解儿童的心理,在作品中更加贴近儿童,塑造一些典型的形象和故事,去激励儿童。这样的作品有一些比较典型的系列,比如伍美珍的《阳光姐姐美美熊》系列丛书以及《阳光姐姐小书房》系列丛书。其中,《孤单熊风吹不散的白日梦》是比较典型的,它所刻画的主题就是孤单。书中讲述了一些非常温暖人心的小故事,书中的孩子有很多烦恼,压抑、自闭,不愿意和其他人交流,生活也只局限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然后身边的小伙伴帮助他慢慢地走出烦恼,鼓励他,他也最终摆脱了孤单。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孩子,他们有些是由于家庭原因,有些是环境原因,导致了一些性格上的缺陷。这本书能够很好地映衬现实生活,教育儿童要互相关爱,懂得付出和陪伴,故事不但典型而且非常能够感化人,可以帮助儿童塑造美好心灵。这样的儿童文学主要针对的是特殊的孩子,在儿童文学领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儿童在阅读的时候可以找到精神寄托,获得勇敢、自信、坚强等美好品质,另外家长、老师在了解这些儿童文学作品的时候也能引起重视,更加尊重这些孩子。与其他的文学作品相比,这样的作品具有疗伤的功能。
篇6
【关键词】儿童文学 外语学习 视点采择 行为主义
说到儿童文学,人们常常将其与图画书或是讲故事等相提并论。《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明确指出,儿童是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除非对其适用之法律规定成年年龄低于18岁。”而儿童文学,其定义却不像儿童的定义这样简单清晰。
一、儿童文学的定义与划分
虽然儿童文学一直是文学研究者热衷的话题之一,然而到目前为止,针对儿童文学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Nancy Anderson认为儿童文学指“所有为儿童而创作的书籍,但不包括漫画书、笑话书、卡通漫画书,以及一些非小说类参考读物,如字典、百科全书等”(wikipedia)。
广义上讲,儿童文学指一切适用于儿童的读物。其划分主要有两大依据:著作类型和读者。但《儿童文学国际指南百科全书》明确指出,儿童文学著作类型的界定并不固定,存在很多争议。比如由英国女作家J. K. Rowling创作的《哈利波特》,尽管作品本身起初是为儿童量身定做的,但在市场上却赢得了很多成年人的欢迎。由此可见,不论是儿童文学的定义还是划分,都没有统一的、具体的结论。但是,儿童文学在生活和教学环境中被广泛运用,且承载着多种文化、教育和社会意义。本篇文章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述儿童文学的社会意义,即:外语教学和承载视点采择、行为主义的儿童文学。
二、外语教学中的儿童文学
使用文学原著有利于外语学习者有效地掌握外语,提高其语言能力。多位学者也在他们的科研中多次证实真实文学作品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Chen, 2012)。然而,从语言学角度来看,文学本身相对较复杂。通常情况下,藏在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元素距离语言学习者所处的时期较遥远,且多数作品篇幅较长。因此在实际学习中,教师经常从作品中节选出一部分或者一些片段,或是对原著中的词汇、风格以及形式进行简化后再在课堂上使用。这样一来,节选的或是简化后的文学作品只能片面地构成一个缺乏真实性的语境,打破了原著中语言的表现形式,对学生语言的掌握带来消极的影响。
多项科研结果证明:儿童文学具有语言简单明了、话题大众广泛、形式易于掌握,以及信息情景化和插图精彩丰富等特点。而这些特点使得儿童文学成为一种形式丰富且有效的学习工具,尤其是对于初级和中级的成年英语学习者。理论上讲,儿童文学是一种有效的外语学习材料是因为儿童文学作品以简单易懂的信息向读者传递语言的内容和形式。Chen (2012) 也曾明确指出:想要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学习者需要在有效的、有意义的语言环境中了解并掌握语法形式。同时,研究也证明对于任何一个年龄阶层的学习者,儿童文学都是有效的学习材料。对于那些成年学习者,英语作为他们的第二语言或是第一外语,使用儿童文学作为他们的学习材料可以极大的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使用儿童文学作品,使得阅读不再枯燥无味,学生对于阅读树立一种积极的态度,学生可以在愉悦的环境中、真实的语境中接触、了解、掌握英语最地道的表达方法。Khodabakhshi 和 Lagos (1993)的科研结果证明“对教师和学生双方而言,让学生大声朗读儿童文学作品是一种富有成效的,同时还兼顾学习乐趣的学习材料”。
三、承载文化和社会意义的儿童文学
上文对外语教学中儿童文学的作用进行了论述。实践证明,儿童文学可以积极地鼓励学生,为学生营造一种真实的、完整的语境,提高学习结果。然而语言早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交流工具或符号,其本身就是一个集合概念。语言承载着一个国家文化,一个民族的特性,语言传递着多种社会意义。
儿童文学与视点采择。视点择选指的是在持有自身视点的同时也能接纳他人不同的观点。在人际相互理解中,在跨文化交流中,视点采择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一个具有多种语言、多种民族、多种文化的社会里,视点采择就显得尤为重要(Gaskell,2006)。先前教育学者在研究中发现(Bhavnagri & Samuels,1996),采用儿童文学及其相关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其中包括视点采择。采用儿童文学让学生能够很好的融入故事情节,从故事主人公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的为人物思考,感触作品中人物的情绪,理解他们的抉择,从而可以更好的了解不同的文化。在此基础上,搭配一些活动,比如角色扮演、角色互换等,这样学生会以一种更理性、更宽容的态度去看待和自己不同的视点、不同的文化。在作品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插图中人物的表情和手势。在角色扮演中,学生可以跟老师及同伴进行语言和社会的交流。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社会能力,增强学生的包容和接纳,有利于学生具备更好的视点采择。
儿童文学与行为主义。儿童文学的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用讲故事的方式向读者传递有效的信息。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就是将抽象的故事具体化的一件工艺品。而故事本身是一个行为主义,是一种文化向导,故事通常对政治和个人层面上的人性有鼓励、吸引、创造和改变的作用(Bruner, 2004)。因此,我们可以说儿童文学从多个方面阐明、体现了行为主义。很多儿童文学作品就像结缔组织一样,连接着个人与团体、人与社会。儿童文学通常也被认定为行为主义者生活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需要读懂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文字,更需要读懂它的世界”。儿童文学“既是一扇窗户又是一面镜子”(Bishop,1990),让我们了解外面世界的同时也看清自己的世界。
从以上两个方面可见,儿童文学不再是单纯的为儿童创造的文学艺术作品,儿童文学本身在社会中活跃地扮演着多种角色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不同年龄阶层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参考文献:
[1]Bhavnagri,N.P. & Samuels, B. G.(1996)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activities promoting social cognition or peer relationships in preschoolers.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11(3).
[2]Bishop, R.S.(1990). Mirrors, windows, and sliding glass doors, Perspective: Choosing and using books for the classroom,6(3), ix-xi.
[3]Bruner, J.(2004). Life as narrative. Social Research.7l(3).
篇7
关键词: 儿童文学 教育理念 方式探究
1.引言
随着儿童文学的大量应用于儿童教育,其文字的影响及文学作品展现的思想影响逐步成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儿童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点之一,启蒙教育是最为重要的教育领域。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而言,能够在最基础的阶段让学生接受最良好的教育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以后的发展而言,最基础的思想教育是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事情。因此,更好地利用儿童文学的思想影响,将其应用到教育当中,从而在启蒙教育中给予儿童最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2.儿童文学的教育意义
儿童文学是一种基于儿童为阅读对象的文学形式,在多数情况下,以闲暇时间进行传递。儿童文学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留下过痕迹,并成为美好回忆。因此,儿童文学的文学价值是非常巨大的。在多数情况下,儿童文学的传播和发展,为儿童的早期思想价值观教育等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随着儿童文学的不断发展,现代的儿童文学却出现了流失和缺失的现象。
2.1儿童文学的思想教育意义
提倡儿童文学教育的主要原因在于儿童文学的故事情节及文学理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渗透教育思想。儿童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思维的形成及价值观的初步树立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将儿童文学的积极元素充分利用起来,对于儿童的启蒙教育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白雪公主》中,将白雪公主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通过故事情节来推进孩子们接受的程度,故事中的主人公如何通过智慧和勇气最终战胜邪恶的巫婆。一个简单的儿童文学故事,能够将善与恶非常明显地分离出来,从而以最为直接的方式将是非观教给孩子们,让孩子在儿童时期树立最为直接的是非观。
因此,儿童文学的思想教育意义是非常明显的,将价值观的内容以文学故事的方式告诉孩子们,有利于正能量的传递。在教育理念上,儿童文学的积极能量传递性是最强的。
2.2儿童文学的知识教育意义
我国传统教育一直存在诟病,灌输式及应试教育已让中国学子承受不起。在经历了多次教育改革之后,我国开始进入素质化教育进程,儿童文学的教育方式就是一种最佳教育手段。
儿童求知欲非常强烈。这个时候一定不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才行。对于儿童文学而言,它采用了一种非常友好的方式,一般都以故事类为主,孩子最爱听故事。因此,通过讲解故事的方式,让小孩子们能够最快掌握文学的内涵。然后,通过阅读的鼓励方式,让学生更加轻松地学习汉字。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鼓励教育方式。教育的真谛在于激发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兴趣,然后自发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当通过儿童文学进行教育时,一定要鼓励学生自发学习。
3.引入儿童文学的教学理念方式研究
儿童文学的教育意义,以上已分析得非常清晰了。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将儿童文学以一种教育理念的方式引入教育呢?这就需要教育人士及文学人士共同努力。
3.1儿童文学的现状分析
传统的儿童文学在一代人的心目中奠定了非常深厚的基础,《安徒生通话》、《格林童话》成为一代人永久的记忆。白雪公主的故事流传久远,成为儿童时期最为美好的故事。七个小矮人的勇气和智慧,白马王子的降临,白雪公主最后的幸福生活,成为了人们心中最美好的憧憬。传统的儿童文学是非常丰富的,并给予了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以非常美好的记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儿童也受到网络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网络文学占据主体地位,而孩子们也越来越喜欢网络文学。但是,网络文学中纯真率直的东西越来越少,更多的充满了成人化的内容,或者是暴力或者是血腥。这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非常不利于成长,甚至会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目前的儿童文学缺乏能够超越传统儿童文学的读物和文化。像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这样的读物似乎在这个时代非常难以发现。
在进行一段时期的改革和创新之后,如何开发更好的儿童文学同样成为教育界的一项重任。网络文学的低龄化,影响了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因此,如何加强儿童文学的创造性,让更多的时代因素融入其中,并更好地教育孩子、影响孩子是目前的主要问题。
3.2儿童文学引入的教育理念方式分析
为了更好地加强儿童教育,给予孩子们一片湛蓝的天空,就应该加强传播传递正能量的儿童文学的力度,让更多更好的时代元素融入其中,既有利于孩子们成长,能够在儿童读物中获取知识。
3.2.1儿童文学的创造需要考虑教育意义
现在市场上的儿童读物越来越少,并逐步出现缺失现象。面对这一现状,文学工作者应该从当前的教育角度出发,多进行有价值和有正能量的儿童文学作品创作,作为市场的主要力量,激发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热情。考虑到教育儿童的目的和初衷,儿童文学的创造理念也应该从积极和乐观的角度出发。儿童时代,就是天真无邪的时代。因此,文学内容应该以最为纯真的方式,将积极的理念传递给孩子们,让孩子们接受最好的教育,在思维形成的初期就产生良好的思想,积极自信的人生态度,从而保证其未来健康发展。
3.2.2现代元素的融入增强了教育意义
现代元素的融入是十分必要的,传统儿童文学虽然经典,但是距离现代孩子的生活太遥远。因此,在创作和使用文学作品时,教育部门应考虑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例如,现代是网络信息时代,也是多媒体时代,动画片和多媒体教育资料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例如《喜羊羊与灰太狼》受到了无数中国小朋友的喜欢。将善恶以一种非常诙谐的方式传递给孩子们,不仅让孩子们在看动画片的同时汲取了一些思想营养,更在很大程度上对孩子们发挥了很大的教育作用。
因此,必须融入现代教育元素,让现代积极正能量的元素融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中,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4.结语
儿童文学的教育意义在于在学生的教育启蒙时期,通过积极的文学态度给予最初始的影响与熏陶,从而影响其未来的人生发展。在发展的教育理念中,引入儿童文学,逐步提高儿童文学的地位和价值,更好地帮助启蒙,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儿童文学教育开始出现缺失的现象。儿童文学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脱节问题,传统的儿童文学依然占据主体地位,但是已经不能体现现代社会的价值观,让孩子们再接受这些理念的时候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儿童文学的教育理念发展,不仅仅要依靠教育人士,更要儿童文学作家创作更适应时代的文学作品,让孩子们品味研读,从而真正发挥儿童文学的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聂卫红.数字时代儿童文学的变化与图书馆少儿服务[J].图书馆论坛,2013(03):51-54.
[2]赖婷.目的论视角下的杨静远儿童文学译作《柳林风声》浅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1):66-68.
篇8
关键词 儿童文学 师范特质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5.027
Abstract In colleges or universities, the major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for Teacher Training), specialized i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Education, is mainly intended to develop high-quality, application-oriented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teachers for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In the reform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course, it is necessary to combine professional teaching with vocational training through scientific positioning and overall arrangement of teaching contents, as well as appropriate teaching strategies to enhance the normal students' disciplinary literacy, and by means of increase in effective teaching practice to strengthen their vocational skills and thus overall enhance their teaching competence for this course.
Key words Children's Literature Course; teacher-training quality; course reform
儿童文学作为一个有别于的相对独立的文学门类,在当代儿童的生命成长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当下的中小学语文教育中,儿童文学已成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儿童文学作品大量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成为小学语文课文的基础文本,在初中语文课文中也占一定的比例,而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外阅读主要构成也为儿童文学佳作。在高等院校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方向)和语文教育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为高素质的应用型中小学语文教师人才,学生只有通过儿童文学的系统学习才可能具备担任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职业能力。儿童文学课程带有综合性的特征,包含了基本理论、文学史、作家作品研究等学科知识,是一个熔文、史、论等不同内容为组合要素的指控系统,这就使儿童文学的教学客观上存在着教学内容多,课时安排少的矛盾,如果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内容不明确,教学策略运用不当,容易陷入教学的无序状态,无法保证教学效果。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方向)和语文教育专业的儿童文学课程改革必须立足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对教学内容科学定位,改革创新,增强课程的师范特质,通过儿童文学课程培养具备厚实儿童文学理论功底和研究精神,有广阔儿童文学视野,较强儿童文学阅读指导能力的未来中小学教师。
1学科素养与课程设计
儿童文学的首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素养。学科素养是学生今后从事儿童文学教学的基础,师范生要掌握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理解儿童文学的特质,扩大儿童文学的阅读面,具备鉴赏现当代中外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
儿童文学的课程由基础原理、文体知识、文学史三大板块组成,这三个板块的知识都是构成学生儿童文学素养的基本面,但是,由于课时有限,我们必须对教学内容作出科学的定位,进行统筹安排,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力争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使教学内容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1)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是学生踏进儿童文学殿堂的敲门砖,是培养学生儿童文学素养的根本,具有核心地位,必须为教学之基本点,只有讲清讲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儿童文学基本原理的阐述要引领学生理解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儿童文学的层次分类、儿童文学的功能和意义、儿童文学的创作和阅读规律等。通过形而上的学习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学科理论素养,使他们在未来的教学中能高屋建瓴地把握儿童文学文本,分析儿童文学现象,具有区分儿童文学优劣作品的判断力。
(2)文体知识为课程设计的另一中心环节,讲授时要讲出不同的儿童文学文体特有的文学魅力,使学生能把对文体特征的理解运用于儿童文学的教学中,形成文学教学的特色,并在儿童的阅读活动中充分发挥这些体裁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
儿童文学的文体种类不少,但在中小学教学中最常见的是诗歌、童话、寓言、故事、小说、散文,这应是教学的重点。讲述时,应重在揭示每种文体独有的“儿童文学”特质。例如,儿童诗歌中的儿童情趣与诗歌美感如何结合;童话的想象夸张与作品的区别;寓言如何借助设譬立喻的艺术手法来表达寓意;儿童故事富有童趣的情节创作技巧体现在哪里;少年儿童小说如何展现成长主题;儿童散文如何运用带有故事性的叙述方式使情趣与理趣相结合等等。教师只有把握住每种文体最富有“儿童文学”特色的艺术表现,才能在有限的课时中提高学生对儿童文学各种文体的鉴赏水平。
(3)文学史是儿童文学学科的脉络,必须顾及,但要重点突出,避免铺陈无度。文学史的教学不宜细讲精讲,对儿童文学发展概况的梳理以粗线条为主,不要求学生对文学史的细节“死记硬背”,只要求学生能掌握儿童文学史的大致历程和儿童文学发展的阶段性,重点在引读经典作家作品,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帮助他们吸纳中外儿童文学经典的营养。由于课时的限制,我们难以在这一教学板块中对经典作品做非常具体细致的赏析,为了弥补此不足,笔者认为在基本原理和文体知识的教学中应当尽量选用经典作品作范本进行分析,讲出特点讲出品位,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触摸经典,感受经典,使整门课都散发着经典的魅力。
2教学能力与课程实践
2012年,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幼教师的《专业标准》,明确提出教师“能力为重”的专业发展基本理念,明确教师职业的专业能力要求,同时,在“实施建议”中明确要求“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要求加强师范生从事教师职业的专业能力培养。“教育实践能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此,教师教育课程应当重视个人经验、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把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结合起来。”①培养师范生的专业能力,其核心就是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儿童文学课程除了培养学生的学科修养,更重要的是还要把学生的文学素养转化为教学能力,因此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师范应用性的引导,增加课程的实践环节,突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2.1从阅读鉴赏能力到阅读指导能力
在对儿童文学的系统学习中,师范生的儿童文学鉴赏能力会得到培养和提高,但是,如果不把阅读鉴赏能力提升为儿童文学的阅读指导能力,那么,就不能说是具备了儿童文学的教学能力。因此,我们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实践训练提升学生的阅读指导能力。
例如:开展课前演、讲儿童文学作品的实践训练。我们可以在课前给予学生10~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儿童文学作品,根据所选的作品,确定作品的聆听对象为哪个年龄阶段的学童,然后练习为此年龄阶段的学童讲演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寓言、童话,诵读儿童诗歌、儿童散文。这是师范生进行儿童文学阅读指导的基本功训练,通过实训使学生学会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选择合适的儿童文学作品,并学习运用富有童趣的语言,形神兼具、声情并茂地为儿童讲演儿童文学。
我们还可以让学生把儿童文学经典作品的阅读和指导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笔者在儿童文学的教学中,坚持让学生进行“儿童文学名著导读”的实践训练。笔者精心挑选10部左右的儿童文学名著,把全班同学进行分组,要求每组同学完成一部作品的精读。在每次上课时,安排一个小组,让他们用15~20分钟左右的时间为全班同学“导读”一部经典名著。“导读”环节包含了作家介绍、故事简介、精彩片段演绎、阅读指导等四个步骤,并要求学生就相关内容完成PPT的制作,运用多媒体手段完成任务。学生在完成此“作业”时,需要细读文本、查阅资料,抓住作品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挑选、细品作品“片段”并进行“排演”,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展开阅读指导。通过这样的模拟实训训练,既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增加了作品积累,增强对儿童文学的阅读体验,又让他们积累了一定的儿童文学阅读指导的经验,为以后进行儿童文学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2.2从文本审美能力到文本写作能力
儿童文学课程以理论作为师范生跨入儿童文学殿堂的奠基石,在理论的引导下,充分的作品鉴赏能提高学生的文本审美能力,而这种儿童文学的审美能力不仅仅要转化为阅读指导能力,还要通过写作训练,提升为儿童文学文本的写作能力。通过创作的体验,师范生能更充分深入地感知儿童文学的创作特点,提高对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的整体把握和教学设计能力,以及对中小学生作文的指导能力。
文本写作能力的训练方式是多样化的,既可以是课堂上的即时小创作,也可以是课后的作品创作;既可以是独立创作,也可以是集体创作;既可以是全篇创作,也可以是续写、仿写等。行之有效的写作训练是结合儿童文学的文体教学内容展开的。每一种儿童文学的文体都有其独立的文体特征,虽然所有文体的写作都要突出“童趣”,但写作训练应根据文体特征灵活开展。例如:诗歌写作突出“想象性”与“故事性”的结合;童话写作突出“夸张”手法的运用和“拟人形象”的塑造;寓言写作突出故事与道理的链接等,只有抓住文体特征展开有针对性的写作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得到切实的提高。在学生完成创作后,还可以让学生互相批改习作,这又是一个“批改作文”的职业能力的培养!
“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是教师专业的核心,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知识基础和心理基础。”②综上所述,在儿童文学课程改革中,应改变只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陈旧观念,把专业教学与职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以增强“儿童文学”课程的师范特质为导向,对课堂教学内容构成进行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增加课程的实践环节,切实提高师范生的儿童文学学科素养,有效提升师范生的职业技能,促进师范生教学能力的整体发展。
注释
篇9
关键词: 素养 儿童文学 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方案的推出,“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育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理念再一次被业界“发现”和“强调”,小学语文“儿童文学化的趋势成为一种必然趋势”[1]。作为儿童文学课程,一直以来都是曲靖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中文与社会方向)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多年来,曲靖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的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团队教师根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小学、幼儿园教师的特点,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并根据儿童文学各种文体的特点,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使他们具有分析、鉴赏、创编和教学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以获得更多的人生的启迪与教育的智慧,形成正确的儿童观与教育观。笔者一直担任曲靖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中文与社会方向)和学前教育专业的儿童文学的课程,经过多年探索,结合两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认为儿童文学应该采取分层次教学模式。美国教育家乔伊斯的研究曾表明,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自身优点,也都有自身的局限性。“要促进学习者的学习,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的长处。教师要在继续学习中,提升面向学习者差异的综合运用教学模式的能力”[2]。这对于儿童文学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儿童文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那么,儿童文学教学在不同的专业中如何实施分层次教学模式呢?笔者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的。
一、根据不同专业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
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是课程应该教些什么内容的问题。既然儿童文学已然成为高等师范院校的一门必修课程,也就意味着它有相应的学科依托。作为一门学科,它有科学严谨、规范具体的内容,它应该是一个“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3]。这就意味着,儿童文学课程要以儿童文学学科为依托,以该学科独特的对象、范畴、思维形式、理论观点与认识结果为构成内容。但是,根据小学教育专业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教学对象的年龄层次、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的不同,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时,就要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对课程教学的内容进行不同设置。
(一)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内容的设置
高等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到现行小学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及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要表现出对现行小学教育的引领作用,又要认识清楚作为实施教育教学的最基层的小学语文教师,他们的儿童文学素养能否适应现行小学语文的教学?因此,这对培养小学语文教师的曲靖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提出了一个崭新而较高的要求。“课程结构的确立首先需要从既定的课程目标出发,以课程目标为尺度寻求具有不同价值的课程类型与课程目标的对应性,即在课程目标的情形下确定具有不同价值的课程类型与具体科目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拥有的位置,并清楚地界定他们之间的关系”[4]。围绕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笔者在小学语文教育专业中进行儿童文学的教学时,紧密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相结合,教学内容以童话、儿童诗、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故事为主,教学中不但讲授相关儿童文学理论知识,而且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赏析能力,并把小学语文的各种文学体裁的教学融入儿童文学课程的学习中。教学中引导学生做深入思考,让他们体会到儿童文学课程内容体系还应吸收语文学科发展的新理论,并运用到儿童文学课堂教学中,这样才能促进儿童文学理论知识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融合。同时,通过选取典型的文学性教材进行重点解析,整合并加深学生所学的相关的儿童文学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儿童文学理论应用与教学实践的能力,实现儿童文学与语文教学的衔接,培养与未来的基础课程教育改革相适应的新型教师。由此,笔者认为儿童文学课程内容可以从儿童文学理论、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关系及儿童文学学习的延伸三个方面考虑。其中,儿童文学理论主要要求学生对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各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中外儿童文学发展史有所了解。为了使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完美整合,在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内容中,重点进行“中外儿童文学精品作品选讲”、“儿童文学阅读与指导”、“儿童文学创编”、“各种儿童文学体裁的教学”等,这类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对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的经典作品有所了解,而且要掌握指导儿童文学阅读与创作的方法,理解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的关系;对儿童文学兴趣延伸部分,教学中应根据其他学科和地方特色等特点增加内容,如“课本剧的改编与表演”、“绘本的欣赏与创作”、“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儿童文学研究”等,这些内容的学习为学生日后成为专家型的小学语文教师做理论储备[5]。
(二)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内容的设置
从学前教育的实际工作能力需要看,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学科教学不能简单地局限于知识的学习,而应当是以语文素养为基础,以语言、文学等理论为指导,注重理论内容与幼儿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学生需掌握一定的幼儿文学作品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强化初步具备儿童文学鉴赏、儿童文学创编、儿童文学作品表演讲授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儿童文学欣赏实践、儿童文学创作实践、儿童文学作品表演实践、儿童文学教学实践等基本技能训练,以提高幼儿语言教育教学能力为目的。以曲靖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笔者在《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中,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学生以后所面对的教学对象的年龄特点,把教学内容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讲授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在本部分的讲授中文学体裁重点讲授儿歌、童话、寓言、儿童散文、儿童故事、儿童戏剧和绘本,对于儿童小说、儿童报告文学等在幼儿园教学中出现较少的文学体裁可以删减,同时在讲授中结合大量幼儿文学作品分析,不仅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而且指导学生学会鉴赏儿童文学作品。第二个部分为儿童文学的各种文体实践及模拟教学训练,此部分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教学技能为主要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和学生教学实践并重。学生通过课堂模拟教学训练,培养讲授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教学技能,体现“理论指导实践,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渐进过程。
二、针对不同专业选择不同的教学实践方式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指出,应该把教学看成一个系统,综合地研究教学过程,用系统的观点、方法考察教学,对教学应综合分析、整体设计,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诸要素构成的合力,儿童文学课程是“形而上”和“形而下”的统一,尤其是“形而下”的特质更应该得到足够重视。从“形而上”的视角看,儿童文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学科,理论的深度与前沿是支撑儿童文学课程的重要一面;从“形而下”的视角看,儿童文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6]。根据儿童文学课程的自身特点,笔者认为:本课程教学方法应抓好“两个侧重”,即在理论学习中侧重于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侧重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在专业理论素养的培养上,始终注意教学中的继承传统与探索创新,一方面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讲授,另一方面注意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7]。因此,在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中,要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路。在儿童文学的各种文体实践教学训练中,学生通过课堂模拟教学训练,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教学技能,体现“理论指导实践,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渐进过程。
(一)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结合
西方发达国家在师资培养模式上都很重视大学和中小学沟通与联系,美国、英国都倡导“以中小学为基础的教师培养模式”等做法,要求大学与中小学校共同承担起培养未来教师的任务,以便在师资培训过程中最大限度地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8]。由于儿童文学课程担负着培养未来师资的重任,根据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紧密联系的学科特点,在对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的培养上,可以采取将儿童文学的课堂教学和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曲靖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儿童文学教学为例,笔者曾在进行童话、儿童诗、儿童小说、儿童散文等文学体裁的教学时,除了让学生掌握儿童文学中各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及赏析的方法外,还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走上讲台进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还与相关实习基地合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小学进行故事讲演活动,这种方式既让学生真切地了解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联系,又为学生以后走上教学岗位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除此之外,在儿童文学创作教学中,笔者常采用下列几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训练:(1)句子接龙法。以小组为单位,由第一位学生说第一句话,后边的依次接句,但必须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这种方法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训练了他们的反映能力。(2)词语串联法。由教师或学生随意挑选几个词语,如:蘑菇、小孩、妈妈、上学、小鸡……让学生根据这些词语,把它们串编成儿童故事、童话、儿歌等,这种方法主要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3)故事续尾法。可先由学生或教师讲一个故事,再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给故事续尾,如寓言故事《狼和小羊》,对于大多数的读者看来,这个故事的结局并不美满,最后小羊被凶狠的狼吃了,但细读文章,我们不难发现,作品并没有结局,只是说“狼扑向了小羊”。教学中可让学生思考,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通过系列的训练,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学生欣赏、分析和运用儿童文学的能力,这些方式都是在儿童文学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既是儿童文学教学活动的框架,又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和教学经验的概括化。由上可见,小学教育专业的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以指导学生分析作品、让学生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中各种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为主。
(二)儿童文学课程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结合
由于儿童文学是以最直接的方式进入幼儿园的各个教学环节之中,因此,儿童文学与学前教育专业的联系非常紧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要想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达到这一要求,让学生亲自体验儿童文学作品的活动就必不可少。幼儿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整个幼儿阶段,幼儿的思维活动主要是以直观思维和形象思维为主导。所以,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儿童文学教学中,实践训练就显得更加重要。以曲靖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在儿童文学课程中根据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在儿童文学教学中除了讲授儿童文学理论基础知识外,更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学前教育专业的这种实践活动与小学教育专业的实践活动有所不同,小学教育专业的实践活动主要是通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现的,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活动更主要采用情景教学的模式进行教学。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情感。比如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就必然存在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中,根据儿童文学作品各种文体的不同特点和表达方式,重点对学生进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技能训练。例如,“儿歌”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运用较多,根据幼儿动态审美特点,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情境朗读和表演训练,可以采用说唱儿歌的形式,使其带动幼儿“寓教于乐”,在活动中快乐地学习儿歌。“童话”的角色特点鲜明,应加强学生的情境讲述能力训练,指导学生学会讲演故事,带领幼儿走进童话故事的世界,让幼儿感受童话的快乐[9]。除了学会讲演故事外,对于一些线索单一、动作性强的童话作品,还可以指导学生学会改编成儿童戏剧。笔者曾把童话《雪孩子》改编成剧本并指导学生表演。学生初读童话时,并没有被雪孩子牺牲自己、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操感动,可是正式演出时,很多观众深深被雪孩子吸引了,甚至为它流泪,原因何在?归根结底,是因理解隐含在直觉、感性之中,从感受、体验而达到思维,进入理性,这是高级的审美活动。由此可见,情境式教学这种模式能够使学生参与到作品中,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健康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既能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同时,这种模式还能让学生通过亲身表演,促进创编能力、表演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的培养就为以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从事幼儿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他们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
综上所述,在高等师范院校中,儿童文学教学应该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培养目标,有必要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这对提高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和能力,实施素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兰文杰.中学教育心理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265.
[2]熊华军.教学模式:运用中的综合性――读乔伊斯的《教学模式》有感[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2).
[3]《辞海》编辑部.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4]由水常雄.镜子的魔术[M].孙东旭,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1,153.
[5][6]李芳.构建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体系的思考[J].昆明:昆明学院学报,2011,33(1):13-15.
[7]王昆建,王娟.略论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定位[J].昆明:昆明学院学报,2010,32(2):22.
篇10
关键词: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学;地位;作用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中占据着主要地位,对小学的语文教学成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丰富多彩且充满教育意义的内容,对小学生的学习以及人格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儿童文学是语文教材的主要资源
语文教材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依据,是结构性以及系统性地组织语文知识,从而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科学体系。而儿童文学是依照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儿童文学教育需求而进行研究创作的作品,深受儿童喜爱。儿童文学不仅有利于进行儿童素质教学,还对小学的语文教学有着积极影响。
研究表明,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在其中的占有率较高,是整个教材内容的百分之八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着许多与儿童文学相应的内容,许多较为经典的寓言故事以及童话故事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均能找到相应的内容版本。由此可见,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能够大幅度地与儿童文学相接触。
二、儿童文学丰富了学生的课后阅读
除语文教材之外,与语文教学相关联的小学课后读物中,通常也含有大部分的儿童文学内容。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的环节,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以及延伸。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阅读目标,必由课堂阅读以及课外阅读共同完成。小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能够丰富知识积累、扩宽视野以及提升语文读写能力。儿童文学占据了小学生课外读物的三分之二,因其内容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更接近儿童的生活,在语言文字以及思想情感等方面较为浅易,儿童能够轻易理解以及接受其内容,因此在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儿童文学就在其中扮演了主要内容。
三、儿童文学为语文课后实践活动提供了素材
语文实践活动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小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并且听说读写等能力均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儿童文学的内容较为丰富,是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材料。例如:可利用内容中浅易的儿歌、古诗以及散文等,开展朗诵活动;内容中的寓言故事以及童话故事可用于儿童故事会的开展。除此之外,儿童文学中优秀的文章还是小学阶段的学生课外练习写作的有力范本。根据儿童文学所开展的实践活动形式多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培养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儿童文学能够帮助教师走入学生的内心
儿童文学与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特征较为相符,教师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儿童文学能够对小学生的心理、思想以及性格爱好等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缩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站在儿童的角度看待所有的问题,并且根据了解制定出适应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案,进而对语文的教学效率有着极大的提高。
五、儿童文学能够提升教师的涵养
语文老师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教师需具备一定的儿童文学素养,才能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以及课外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进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教师在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大量阅读,能够有效提升对内容分析以及鉴赏的能力,在语文课堂中,才能准确地利用教材中的儿童文学作品取得优秀的教学成果。与此同时,教师还能从儿童文学中学习以及掌握相关的儿童语言,为语文教学增添更多的感染力。
六、儿童文学能够促进小学生的人格培养
儿童文学作品中,通常包含许多性格积极向上的任务,能够有效地激发小学生学习以及模仿的心理,不仅有利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道德情商的培养,还能帮助小学生在学习中良好习惯的有效养成。与此同时,儿童文学中包含的不良形象的人物,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能够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帮助小学生分辨是非对错,对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七、儿童文学能够有效开发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儿童文学作品的内容丰富多彩,能够有效开发小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同时,内容所描绘的多种人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与矛盾等,能够引发小学生积极地思考,对活跃小学生的思维模式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有效促进小学阶段的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发展,是提升小学生自身智力有力的催化剂。
八、儿童文学能够拓宽小学生生的知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