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周记范文
时间:2023-04-08 01:29: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一篇周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城里孩子与乡村孩子一仰起头,就一定能看到相同的天空。
可是,真是天壤之别!
由于怀着怜悯的心,我上网查找关于乡村孩子生活的照片。浏览完以后,我的心“咚”一下,做了一个大幅度的颤动。那简陋的小茅屋,五十多人在这里学习。没有电灯,没有很好的桌子、凳子。那油腻腻的窗户,布满了灰尘,似乎是灰尘的“栖息”地。孩子们在小茅屋里专心致志地读书,在凹凸不平的课桌上写字。虽然学习条件比较差,但是成绩照样能门门拿“绿灯”。在看到最后一张照片时,我一阵心酸。那是一位家境非常困难的男孩子。他是二(3)班的班长,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穿着补补丁丁的衣服,即使早已褪了色,看起来也很整齐有形。他的裤子比小腿要短一截,显然裤子的“岁数”不小了!他穿的鞋子破烂不堪,鞋的头儿已经被脚趾顶破了。
而我们呢?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那高大壮观的楼房就是我们的家。我们穿着名牌服装(安踏、特步、李宁等),全都是崭新的。我们的教室很整洁,明亮的窗户,新颖的课桌,一切都是焕然一新的。在乡村孩子的眼中,得到一台电脑是无法实现的愿望;而在城里孩子的眼中,电脑算是大众化的了。乡村孩子们得到一本书,一定会保管得很好,一页一页地翻着新书,充满趣味地阅读着新书,同时也做着笔记;而城里孩子们得到一本书,只是放在桌上,等待着灰尘的侵袭。
同在一片蓝天下,差距为什么会那么大呢?
篇2
关键词:伺服定位;单片机;DAC2813;增量编码器
1 引言
两轴伺服定位有多种实现方法,如步进电机系统,交、直流伺服系统等。本文介绍一种价格低、功能强的小功率两轴伺服定位系统。该系统采用单片机作为中心控制器,角度位置数据采用价格低廉的增量编码器获得,并且两轴的增量编码器信号可以很方便地同时接入单片机中,形成闭环控制;选用一种双路D/A变换器直接控制两轴的机械运动,除了基本的控制之外,单片机还需要处理必要的键盘输入与数据送显,这使得单片机本身的资源、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与发挥。
2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图1 系统原理框图
如图1所示,系统主要由单片机、双路D/A变换器、功率驱动放大器、电机和测速机、减速器、增量编码器和一些结构部件等组成。工作时通过终端(键盘)给单片机指令,经D/A变换后给功率放大器驱动直流电机运转。电机速度用同轴安装的测速机检测;负载的位置用增量编码器测量,并反馈回计算机,从而形成一个闭环控制系统。
2.1 单片机的选择
由于考虑到程序空间、数据空间需求可能都比较大,单片机选用W78E58-40M,它兼容89C52系列,片上可以提供32KB的程序空间,同时晶振可以高达40MHz,数据存储器采用32KB现代HY62256,在管脚上兼容常用的6264。
在电路中,单片机可以通过跳线选择是80C31或W78E58,数据存储器也可以由跳线选择62256或者6264。这样设计大大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与适应性。
2.2 双路D/A变换器
为了简化系统设计,决定采用BB公司的DAC2813双路D/A变换器作为两轴机械转动的控制接口芯片,DAC2813的两路D/A分别有各自的使能信号-EN1、-EN2。-ENX信号在-WR的协同下,将DB0到DB11的数据写入到内部的输入锁存器当中,为了能够将写入的数据进行D/A转换,还必须送来一个信号-LDAC,该信号在-WR的协同下将输入锁存器的数据打入到DAC锁存器当中,在该锁存器中的数据才被进行D/A转换。
DAC2813可以有两种配置方式:0~10V单极性输出,以及-10V~+10V的双极性输出。采用双极性输出正好可以满足驱动直流电机正、反转的要求。
2.3 测角机构
增量编码器以增量的方式为单片机提供转过的角度,一般来说有3个信号UA、UB、UZ,常采用平衡差分传输。在机械转动的过程中每转过一定的角度,UA、UB就分别输出一个脉冲,如果连续转动,UA、UB则输出连续的脉冲。其时序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顺/逆转当中UA、UB的时序关系
增量编码器的角度处理可以通过单片机的外部中断-INTX来实现。将UA接入-INTX,并将中断设成沿触发方式,将UB、UZ分别接入一个I/O口线,并设置一个角度码计数器,该计数器长度应当足以容纳增量编码器的分辨率。
在-INTX中断服务程序当中判断UB的状态:若UB为“1”,则角度码计数器+1;若为“0”,则角度码计数器-1,执行递增/减操作完后中断返回。
这样一个-INTX处理一个轴,而两个外部中断-INT0、-INT1配置恰好处理2轴的角度信号。这种利用单片机中断机制、软硬件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增量编码器的角度数据,相对于用纯硬件来说具有如下几个优点:不仅可以灵活地处理正转、反转,避免硬件电路设计容易造成的过界不能处理的情况,而且稍加修改就可以针对不同分辨率的增量编码器,适用性较强,电路设计简单、容易。
2.4 键盘和数码显示
两轴伺服定位系统还需要操作键盘和数码显示,系统专门采用了一片8279外接4×4个按键的小键盘,以及2×4个七段码数码管(带小数点),两行数码管分别显示两轴的有关数据。某一时刻系统只能对其中一维进行操作显示,小键盘中的一个切换键在两行数码管间来回切换。单片机每50mS查询一次按键输入状态,遵循“用户第一的原则”。用户操作起来相当友好。直到按下回车键,系统才进入运行状态,对输入的字符串进行分析判断,如果是十进制字符串,并且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则将该十进制字符串转换成目标角度码,进行定位操作;如果是连续的3个“.”,则进行扇扫操作。
2.5 定位和扇扫
定位算法采用简洁的比例控制,即定位速度正比于当前角度码和目标角度码之间的差值,随着这一差值逐步缩小到一定范围时,采用斜坡方式将控制电压降到0完成定位。算法框图如图3所示,图中除了带虚框的部分之外,其余为单片机数字控制部分。如果改变软件,将控制算法换成PID控制,系统的定位精度还可以提高很多,实际上比例控制就是PID控制的特例。
图3 定位算法框图
在指定区域进行扇扫时,是匀速扫描,只是在转向交替时,原速度由斜坡过程变换为新的速度。为了方便用户观察和测试,可以通过小键盘对扇扫速度进行4级的调整,其中包括一级停止。
在定位、扇扫的过程当中,单片机除了执行必须的控制程序之外,还要将当前的角度数据动态地显示出来。试验当中可以看到,角度数据在机械转动中实时送显的动态效果较好,单片机实时处理浮点运算能力在这里也得到了很好的证明。
2.6 系统一些特点
2.6.1 系统电路板的配置情况及通用性。系统的电路板进行了合理的配置,共划分为两个电路板:控制板和驱动显示板。控制板包括单片机、增量编码器接口、DAC2813、8279,以及两个串口;驱动显示板包括两轴上的速度闭环、功率放大驱动以及另一部分的小键盘、数码显示管。实际上,该系统的控制板和驱动板分离设计,已经使控制板具有更大的通用性:即控制板可以脱离现有的驱动板,外挂更大功率的直流驱动板,形成大功率的伺服系统。
2.6.2 功能齐备。为了将来可能的需要,伺服系统还设计有一个RS-422和一个RS-232C接口,用户可以通过跳线选择其中一个,和远方微机进行全双工串行遥控,效果和直接在伺服系统上操作完全一摸一样,这时候微机上的键盘完全等效于伺服系统面板上的小键盘。
2.6.3 易拆卸性。伺服系统控制箱体积小、重量轻,和机械结构之间由一根可以拆卸的电缆线连接,随用随接,两轴上的接线设计保证不会接错。不用时将电缆从两端拔掉,控制箱体、连接电缆随时携带,非常方便。
3 结论
系统所有功能在试验当中经过严格测试,工作稳定可靠。通过该两轴伺服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对单片机在数字控制领域内的作用有了具体的、比较实际的认识。由于单片机具有足够的程序空间和数据空间、高级语言支持浮点运算,本身擅长的通用逻辑运算,足够的速度、较高的性价比,相信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控制系统将会在越来越多的场合得到应用。
参考文献
[1]《BURR-BROWN IC DATA BOOK 1994 DATA CONVERSION PRODUCTS》.
篇3
【关键词】 髌骨 膝关节 放射摄影术 诊断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abnormal patella tracking through dynamic axial patellofemoral Xray image during knee flexing and measuring its congruence angle (CA). MethodsThis study was pided into the following four groups. Group A (control group): 15 volunteers (30 knees) without any knee symptoms or signs; Group B: 19 patients (33 knees) with lateral instability, with increased lateral excursion of the patella while being pushed, and positive FAIRBANK sign; Group C:eight patients (14 knees) with medial instability, with increased medial excursion of the patella and induced pain and fear while being pushed medially, but none demonstrated increased lateral patellar excursion while pushed laterally, FAIRBANK sign being negative; Group D: 16 patients (21 knees) with multidirectional instability, with increased excursion of the patella in both medial and lateral directions while being pushed medially and laterally, and pain and fear were induced as well. Dynamic axial radiographies of patella femoral joints with modified Xray technique were made with knees flexing at 15, 30, 45, 60, and 90 degrees, and CA were measured and analyzed. Group D was further pided into two subgroups according to CA measurement at knee flexing angle of 15 degrees. Those with CA16 as group D2(lateralmedial instability). ResultsIn group A, the average values of CA at each knee flexing angle were within normal range; those in group B were greater than normal values at all tested knee flexing angles, and there was a tendency to decrease the CA values with the increase of knee flexing angles; those in group C were lower than normal at all tested knee flexing angles. There was a tendency of the CA values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knee flexing angles. The CA values were mostly changed in groups D1 and D2, but the curves in these two groups were reversed completely.ConclusionThe dynamic axial patellofemoral joint imaging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patellar tracking abnormalities.
[KEY WORDS]patella; knee joint; radiography; diagnosis
髌骨轨迹异常是膝痛的主要原因,而且其症状酷似其他形式的膝内紊乱症。因为通过物理检查及以往设计的各种各样的X线技术都很难对髌骨的轨迹异常进行评价,因而在诊断上易于与其他疾病相混淆,给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带来很大的困难。本文对43例病人68膝进行动态髌股关节轴位摄片,通过对在屈膝过程中髌骨轨迹的研究,探讨髌骨轨迹异常的诊断及其分类。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1997年8月~2004年2月,我院收治的临床诊断为髌骨轨迹异常病人43例,其中男14例,女29例;平均年龄45.5岁(25~72岁)。共68膝,左侧33膝,右侧35膝。43例病人均有膝前痛,间歇性膝关节肿胀,膝无力,由坐位站立行走时的关节交锁及膝关节的不安全感和移位感等症状。查体:所有病人有一项或更多的显示髌骨不稳的客观发现,即手法推移髌骨时髌骨内和(或)外移度增加,用此手法时病人有恐惧感和疼痛,内侧或外侧支持带紧张,内侧或外侧支持带处的压痛以及髌骨碾压试验阳性伴有轧砾和关节积液。另选15例无髌股关节症状和体征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A组),其中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28.6岁(19~39岁),共30膝。
将髌骨轨迹异常病人分为3组:B组(外侧不稳组)由19例病史和临床表现与髌骨外侧半脱位诊断一致病人组成,平均年龄49.0岁(26~72岁),共33膝,查体时手推髌骨髌骨外侧移动增加,FAIRBANK征阳性[1];C组(内侧不稳组)由8例持续前膝痛和不稳症状病人组成,平均年龄39.0岁(25~65岁),共14膝,查体时手法内推髌骨,髌骨的内移增加,同时诱发恐惧感和疼痛,FAIRBANK征阴性,但外推髌骨则不会增加外侧移动及出现阳性FAIRBANK征;D组(多向不稳组)由16例因前膝痛和不稳而就诊的病人组成,平均年龄46.7岁(31~67岁),共21膝,查体时会增加髌骨向内、外方向移动,同时会诱发恐惧和疼痛。根据文献[2~4]的判断标准,将D组中屈膝15° X线片上CA小于-10°的病人划分为D1组(内外不稳组),将CA大于16°的病人划分为为D2组(外内不稳组)。
1.2 检查方法
病人和正常志愿者仰卧于摄片台上,下肢置于自制的可调节屈膝角度的膝关节托架上,X线球管置于足下方朝向头侧,X线束近似与胫骨前缘平行,病人手持X线板置于髌股关节的平面,并与X线垂直,同时用力将X线板向下压,以防股部肌肉影响髌股关节在X线上成像,所有病人的68膝及对照的30膝均在股四头肌松弛状态下分别进行屈膝15°、30°、45°、60°、90°髌股关节轴位摄片检查。
在每一张髌股关节轴位X线片上分别对CA进行测量,它是由内、外侧股骨髁的最高点与髁间最低点画两条直线所形成的夹角的角分线和沟角顶与髌骨下极连线的夹角,该角位于角分线内侧为负角,位于角分线外侧则为正角。
2 结
果
结果表明,A组各屈膝角度CA平均值均在MERCHANT等[2]报道的-6°~16°的正常范围内,而B组各屈膝角度的CA平均值均明显大于MERCHANT等[2]报道的16°正常值上限,屈膝15°~90°的CA平均值有缩小趋势。C组各屈膝角度CA值均小于正常值,且屈膝15°~90° CA值由小到大。D1组和D2组CA值屈膝15°~90°变化最明显,其曲线完全相反。见图1。
3 讨
论
3.1 动态髌股关节轴位摄片在评价髌骨轨迹异常方面的意义
许多作者认为髌骨轨迹异常是膝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往各种各样的放射线技术仅能用来评价髌骨的异常排列[2,3,5],即仅能显示髌骨在某屈膝角度时的静态情况,而不能评价髌股关节的运动状况。在正常膝关节的伸屈活动中由于股四头肌力线与髌韧带之间的角度(称为Q角)的存在,股四头肌张力将使髌骨趋于产生向外运动,这种“外侧”或“外偏量”由远端股内侧肌的纤维、内侧支持带结构和股骨滑车的外侧髁而抵销。因为Q角的存在使髌骨在屈膝过程中总是从股骨滑车外上方开始滑入滑车内,屈膝角度越大髌骨越往下滑。研究显示,膝关节从伸直到完全屈曲过程中髌骨滑动的轨迹是一向外开口柔和的“C”形,此平滑的过程在主动屈伸膝关节期间的物理检查中易被查到,正因为正常膝关节的髌骨在屈伸过程中并非是一直线运动,髌骨运动过程中的任何偏差均可显示异常的髌骨轨迹。因此为了解髌骨的轨迹情况,我们设计了此动态髌股关节轴位摄片技术,通过将屈膝过程中多个角度的多个连续图像上各种数值的测量描绘动态的髌骨轨迹,对髌骨轨迹异常进行初步评价。
转贴于
本研究显示,各组中反映髌骨异常排列最敏感的CA值在各屈膝角度变化最明显,尤其是D1组和D2组的变化更为突出。D1组屈膝15°时的CA平均值为-26.53°,明显小于MERCHANT等[2]报道的-6°的正常下限,说明屈膝早期D1组病人的髌骨处于内侧异常排列的位置上,而屈膝30°时的CA平均值则变为-0.24°,在MERCHANT等[2]报道的-6°~+16°正常范围内,说明此时病人的髌骨处于正常交合的位置上,如果我们对此组病人仅进行屈膝30°的髌股关节轴位X线片检查就易于造成漏诊。随着屈膝角度的增加,屈膝45°时的CA平均值为17.53°,大于MERCHANT等[2]报道的+16°的正常值上限,说明此时D1组病人髌骨已滑到髌骨外侧异常排列的位置上。而D1组病人屈膝60°和90°时的CA平均值分别为30.83°和21.92°,均明显大于MERCHANT等[2]报道的+16°正常值标准,说明此时D1组病人的髌骨仍处于外侧异常排列的位置。将此组病人整个屈膝各角度的髌骨所处的位置连起来是一由内正常外更外稍外的动态髌骨异常轨迹曲线。
D2组病人屈膝15°时的CA平均值为27.73°,明显大于MERCHANT等[2]报道的+16°的正常值上限,说明在屈膝早期D2组病人的髌骨处于外侧异常排列的位置上,屈膝30°时的CA平均值则变为2.75°,在MERCHANT等[2]报道的-6°~+16°的正常范围内,但在屈膝45°时D2组病人的CA平均值为-9.97°,小于MERCHANT等[2]报道的正常值下限,说明此时D2组病人的髌骨已滑到内侧异常排列位置上。在屈膝60°和90°时,D2组病人的CA平均值分别为-28.23°和-33.49°,明显小于MERCHANT等[2]报道的-6°的正常值下限,说明此时D2组病人的髌骨处于更加内侧的异常排列位置上。同样,将此组病人整个屈膝各角度髌骨所处的位置连起来是一由外正常内稍内更内的动态髌骨异常轨迹的曲线,与D1组完全相反。
3.2 动态髌股关节轴位摄片在诊断髌骨多向不稳及区别多向不稳的两种类型方面的作用
多年来报道了一系列X线技术评估的髌股关节解剖和功能模型[2,3,5],关于外侧不稳及其影响因素的文章很多,而关于内侧不稳,特别是多向不稳的报道则很少。HUHHSTON等[6]报道,髌骨内侧脱位是作为外侧支持带松解的并发症,此不稳被认为是医源性的,他们同时也发现了髌骨自外到内的半脱位。此后,SHELLOCK等[7]对130例病人进行动态MR成像研究表明,7%的病人有髌骨由外到内半脱位的异常髌骨轨迹模型(这些病人无1例以前接受过手术)。
本研究进行临床检查中也观察到一组髌骨有高度活动性的病人,同样将其划为多向不稳组。但在屈膝早期(屈膝15°)的髌股关节轴位X线检查的CA测量过程中观察到其中一些病人的CA值小于MERCHANT等[2]、SCHUTER等[3]及张光铂等[4]报道的-10°的正常标准,显示在屈膝早期髌骨位于内侧异常排列位置上,因此将这些病人划分为内外不稳组(D1组)。而将那些CA值大于+16°,显示在屈膝早期髌骨处于外侧异常排列位置上的病人划为外内不稳组(D2组)。在我们进行的动态髌股关节轴位摄片研究中观察到这两组病人(D1组和D2组)的髌骨轨迹完全相反,说明在本研究的多向不稳病人组中存在两种不同的异常髌骨轨迹模型。对其产生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是由于膝部的解剖异常和(或)作用于髌骨的力不一致,而产生不寻常的髌骨运动的结果。
髌骨的多向不稳实际上是髌骨轨迹异常,是一动态概念而并非是一静态的髌骨排列异常,我们应用的动态髌股关节轴位摄片检查的主要优点在于它将髌骨在静态X线片上的排列情况动态化成为一运动轨迹曲线,无疑对髌骨多向不稳的诊断及区分外内、内外两种不同的髌骨多向不稳类型提供了一敏感、准确的检查方法。因此我们认为,动态髌股关节轴位摄片检查在髌骨多向不稳(即髌骨轨迹异常)的诊断及其两种类型的鉴别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并有助于计划选择适当的外科重排手术。
【参考文献】
[1]FAIRBANK H A T. Internal derangement of the kne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 Proc Roy Soc Med, 1937,30:427432.
[2]MERCHANT A C, MERCER R L, JACOBSEN R H, et al. Roentgenographic analysis of patella femoral congruence[J]. J Bone and Joint Surg(Am), 1794,56:13911396.
[3]SCHUTZER S F, RAMSBY G R, FULKERSON J P. The evaluation of patellofemoral pain using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 preliminary study[J]. Clin Orthop, 1986(204):286293.
[4]张光铂,郭万首,刘成刚,等. 正常髌股关节切位X线测量[J]. 中华医学杂志, 1993,73: 596598.
[5]LAURIN C A, DUSSAULT R, LEVESQUE H P. The tangential Xray investigation of the patella femoral joint: Xray technique,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their interpretation[J]. Clin Orthop, 1979(144):1626.
[6]HUGHSTON J C, DEESE M. Medial subluxation of the patella as a complication of lateral retinacular release[J]. Am J Sports Med, 1988,16:383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