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祖国的名言范文
时间:2023-04-12 11:29: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祖国的名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都采用同一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资禀,各尽所能。
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人才有真进步。
爱国心再和对敌人的仇恨用乘法乘起来只有这样的爱国心才能导向胜利。奥斯特洛夫斯基
假如我是有一些能力的话,我就有义务把它献给祖国。
篇2
关键词:思品教学;德育教育;渗透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8-053-1一、课前准备――调查研究
在教学中有效组织学生课前进行调查研究,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引导他们走向社会、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开阔视野,还能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不仅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还能增加学生的理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因此,在讲授思品课的过程中,我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作了以下几项调查研究:
1.在学习《知耻近乎勇》之前,让学生在本班、本年级及校内外展开调查,发现哪些是值得赞扬的道德行为,哪些是应感到羞耻的陋习。
2.学习《多彩的情绪》这课时,让学生调查了解自己周围哪些人因为情绪积极,心态乐观而一直保持良好的道德和高尚的情操。
3.学习《天生我才必有用》一课时,让学生收集历史上、生活中的事例,分析他们的心理和品格修养,并用书面形式谈自己的体会。
实践证明,组织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进行调查研究,是增强教学效果,求得讲课生动活泼的前提条件;也是学生接受教育、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
二、课堂形式――活泼多样
1.精心设计教学形式。
(1)把课前调查得来的材料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上课时,根据教材需要,让学生谈谈自己收集来的材料和心得体会。如在学习《做人从知耻开始》时,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道德行为和不道德行为以及自己的看法。这样就让学生觉得真实可信,有说服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树立起一个信念:自己要做有道德的人。这就达到了教学效果。
(2)组织课堂讨论,学、思、议结合。如在学习《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时,让同学们讨论“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与我无关”这一心理现象,同学们经过思考后,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终他们得出结论:遵守社会秩序,应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通过讨论,同学们既运用了所学知识,又懂得了要在生活中培养起遵守社会秩序的良好道德。
2.高度重视氛围渲染。
(1)讲故事、树立榜样。学生喜欢听故事,根据他们这一心理特征,我在授课过程中,经常穿插师生讲故事,介绍名人、伟人、爱国英雄、特别是校内和身边同学刻苦成材的例子等等。
(2)利用歌曲,激发学习热情。音乐家们为我们创造了许多催人奋进、激动人心的歌曲。结合教材内容选择有关歌曲让学生精神抖擞地唱,教学效果会大大增强。当学生唱着那些激励人心的歌时,一种对国家的情感、一种作为中国公民的神圣责任感油然而生,于是,学习热情大大地被激发。这使学生在热烈的气氛中懂得:我是祖国的小公民,祖国经历的苦难与屈辱,在我们的心灵上打下了抹不去的烙印;而祖国迈开振兴的步伐,在征程中创造的辉煌业绩,都激发起我们内心的自豪和骄傲。我们作为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应该承担起将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的重任。
(3)利用格言警句、名人名言,强化观念,指导人生航向。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上每课都有名言警句,但这远远不够。我们经常师生共找一些名言警句,甚至学生自己创作格言来激励自己。如学习《让人三尺又何妨》时,我请同学们搞一个活动,让他们四人一个小组,每组寻找或自创一条关于宽容谦让的格言。他们学习的气氛非常热烈,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如“宰相独里能撑船”,“量小失众友,度大集群朋”,“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等等。通过这些形式,学生更加懂得了与他人交往要懂得宽容友善,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
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重视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氛围感染,既调动了学生上思品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了知识,更让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三、课后延伸――活动参与
生动活泼、新鲜有趣而又有意义的课后活动,是使教学逐步深入,强化教学效果,达到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如:
1.配合学校、年级、班主任召开主题班会、演讲会、诗歌朗诵会和经验交流会等。
2.配合班主任搞好操行评定工作,如在学习生活中,守纪律,做好人好事的就加分;违反纪律、有不道德行为和习惯的就扣分。这样,学生起初是为加分而表现很好,争做、抢做好人好事、守纪律;时间一长,就形成了习惯,良好的道德和行为习惯就形成了。
篇3
经过我们四个人的商量和精挑细选,我们一致决定把画报的主题定位在我们最佩服的散文家——“朱自清”上。
回到家后,我们各自通过上网、查看名人书籍。搜集了许多关于朱自清的简介、名言、图像和著名代表作等资料作为这次手抄报的主要内容。
周六上午,我们一块儿在电校的办公室里,完成了这次的手抄报。
首先,我们把手抄报的背面用宽胶带粘住,这样,画就不容易被撕烂了。然后,写了朱自清三个大字。下面,该画栏框了,画什么形状的好呢?我们冥思苦想了起来。这时,我的脑海里想起了朱自清所写的《荷塘月色》。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如,如同意了。于是,我们在纸的最中间画了一朵大荷花,把朱自清的图像粘在了荷花最中间的花瓣上,从其他的花瓣上分别写出了朱自清的代表作,比如:《匆匆》、《背影》、《春》等等。我们又在大荷花的旁边画了几片小荷叶,分别写了朱自清的名言和简介,并给他们涂了颜色,穿上了漂亮的花衣服。最后,我和如画了一轮皎洁的明月,画了些五颜六色的小星星,并且把底色涂好了,也写上了我们的名字。就这样,一份名人手抄报就ok了!
篇4
摘要: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尽管它涉及其他课程的内容,但它必须姓“语”,其着眼点仍然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因此,教师需要将语文综合性学习引导到培养语文素养的实效上来,即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凸显语文本色,让课堂充满“语文味”,散发语文气息。
关键词:初中;综合性学习;语文本色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设计思路的论述:“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联系,还是与生活的结合,它的起点都是立足于语文,回到“语文素养”上来的。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最终目标。作为语文教师,就要把着眼点放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将语文综合性学习引导到培养语文素养的实效上来,也就是说要凸显语文本色,体现“语文味”,让课堂充满语文气息。如何在综合性学习中凸显语文本色,营造“语文味”,我认为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语文的氛围
首先,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处处有语文”,要让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感受到自己每天生活在语文的气息之中,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比如各种书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纸、广告、甚至是店名等等,都包含着不同的语文元素。借助综合性学习,营造大语文氛围,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使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让他们学会关注生活中的语文,感受语文的气息。
例如,在《主题探究学习:新闻》的活动中,设计以下的探究内容:(1)对一周的国内、国际要闻进行择要分类概括,用口头交流的方式彼此补充,综合叙述。(2)以校园学习、生活为内容,采写一则300―400字左右的短消息,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在生活中,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新闻,而学生在学写新闻前,先去找身边的新闻,了解新闻最基本的特点,然后采访记者,领悟新闻采写要旨,再来写新闻。学生自己利用生活中的资源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就能感受到生活就是语文的大课堂。
二、注重语言的积累
语文的功夫都在平时的积累上。有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学生才能准确、生动、鲜明地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没有语言的积累,哪来的语文运用能力?特级教师余映潮说,“在语文教育中,不注重积累,学生的语文仓库就会贫瘠,学生的语文泉流就会干涸”。语言贫瘠,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积累丰富了,语文素养也就提高了。因此,在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学习中,不忘积累语言,才能凸显语文本色,体现“语文味”。
在《学会利用图书馆》的活动中,顺便让学生积累在图书馆内张贴的名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后抛砖引玉,让他们积累更多关于书或读书的名言,如“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等。在《主题探究学习:桥》的活动中,让学生搜集资料,积累与桥有关的歇后语、谚语、俗语、格言、名言、诗歌、故事等。如:与桥有关的歇后语、谚语:桥头上跑马――走投无路;桥是桥,路是路――一清二楚;桥孔里插扁担――担当不起。……与桥有关的诗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三、加强能力的整合
语文能力,包括“听、读、说、写”四个方面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明确指出:“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所以,在综合性学习中,培养学生“听、读、说、写”的能力,让其有机统一,能提高语文素养。在活动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呈现学习过程和结果,如采访调查、办手抄报、主体演讲等,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让其“听、说、读、写”能力均衡发展。
在《文学采风》的活动中,可将全班同学按民歌民谣、传说、故事、谚语、歇后语五项内容分成五个小组,分别进行一项内容。然后制定实施计划,让学生采访南安本地年岁较大、阅历较丰富的人,或自己熟悉的人。采访的过程,有学生设计的有针对性的提问,如“我们南安有什么歇后语?”等;有学生的倾听及倾听后的重点记录;也有学生在展示课课堂上的介绍;还有学生采访后的调查报告。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了全面的锻炼。
四、培养丰富的情感
“情感与价值观”是语文学习的三维目标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是获取知识的土壤和动力”,布鲁姆把情感看作是影响教育过程的三大动力之一。综合性学习要凸显语文本色,使其充满“语文味”,就必须注重情感熏陶、价值引领。教师作为活动中组织者、引导者,要善于在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中挖掘出情感内涵,使课程资源的情感点、学生的情感和教师的情感之间形成共鸣,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环保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要让学生在点滴的小事中,如随地扔纸、随手摘花,感受到自己行为的可耻。因此,《环保小课题研究》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反思自己,体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保护环境中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总之,让语文综合性学习凸显语文本色,充满“语文味”,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根本,是语文教学创造性的体现,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园地。当然,要开展好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教师就要自觉更新知识结构,创新教学方法,整合课程资源,让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不仅能享受共同参与的乐趣,能享受探究学习的快乐,更能享受语言文字的优美,能积淀厚重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凸显语文本色,充满“语文味”,散发出浓厚的语文气息。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教育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5
俗话说:“30年河东,30年河西。”“向海而兴,背海而衰。禁海几亡,开海则强”。中国30年间的改革开放恰如600多年前的郑和下西洋一样,我们向世界开放了自己,离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和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越来越近了!
不知不觉中,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了。30年来,从城市的景色面貌到普通人的着装饮食,从居民收入的增加到全国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甚至从飞鸟重鸣到花草又奇,相信每个人,都成为了这个新名词产生的见证人!曾记否,第一个经济体制改革方案的出台,第一个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中央机关,第一个股份制企业的诞生,第一个获得国际大奖的中国影片,第一个在国内举办的外国时装展,第一部移动电话的问世……许多现在看来已经再平常不过的“新生事物”,在当时曾经引起多么剧烈的震动!虽然,30年前我们还没有出生,但是,我们这些跨时代的少年能凭借改革开放的成果回到那振奋人心的时刻……
这30年来,炎黄子孙使国家从“濒于崩溃”到“撼动世界”;这30年来,炎黄子孙通过一次次思想解放大讨论、一次次破除各种思想束缚、一次次寻找或者回归发展常识;这30年来,炎黄子孙使不适合现代化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消失、建立现代国家发展模式;这30年来, 炎黄子孙“放眼向洋看世界”,将祖国对外开放、加大国际合作、使中国逐渐融入世界;这30年来,炎黄子孙们还认识到必须由单向发展拓展为科学发展;这30年来,炎黄子孙更努力探求“以人为本”。这30年来,炎黄子孙们的成就是前无古人的。
在宏伟的改革开放潮流下,每一个省,每一个市,每一个县,每一个镇,每一个村,甚至每一条小巷,每一个角落都行动起来了。是谁把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办权慷慨的送给祖国?是改革!是谁把香港主权还给祖国?是开放!是谁把神州系列飞船及6名英雄送上太空?是改革开放!
作为一场新的伟大的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中国人做到了!只可惜我没有出生在改革开放初期,完全见证这伟大的时段。
篇6
首先,丰富的校园文化每周的升国旗仪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晨读朗诵《弟子规》,让学生熟悉为人处事的礼仪与规范;温馨的校园环境,教学楼中到处鲜花簇拥,让学生感受人生的美好;宿舍的军事化管理,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磨砺他们的耐性……
其次,制作《感恩》教育等系列专题德育课件课件集故事、图片、音乐、诗歌于一体,教师的精彩演讲,声情并茂,让许多学生都因感动而流下热泪学生的心灵被洗涮、被震撼,有的学生到下课还无法从那种激动中自拔,跑出去藏到角落独自哭泣,课后大多数学生的体会,从前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现在知道了人活着要感恩的人和事太多了,“感恩每一滴水珠,它把我滋养;感恩亲爱的父母,给予我生命……”
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每班每月结合学生的思想动态,针对班级的一些现象,开展主题班会,学校高度重视,每班活动都要邀请领导和老师参加,营造气氛,让学生以演讲、演小品、讲故事、做游戏、唱歌、讨论等多种形式来反映活动的主体思想,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开展公民道德规范“知识竞赛”,并结合动画故事回答《弟子规》中的一些知识,让学生在活动中愉快地学习知识;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讲座,以调整学生的心态;开展“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及系列“体育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充分展示才华,从中体验成就感;组织大型诵读《弟子规》方队,大型表演《太极扇》方队,学生身着传统服装,演艺和展示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魄力;开展“我的班级我装扮”活动,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智慧,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装扮自己的教室,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班级集体感
德育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可以激发学生争做文明学生,自觉做到思想进步,道德高尚,行为文明,学习努力,身心健康
二、德育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
现代职业发展呈现出专业化、智能化、复合型和创新型的趋势,社会需要高职业素养的从业人员面向社会的需要,我校的德育教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德育教材,一部分《弟子规》我们的德育教学不只局限于单一的平铺直述的讲授,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展示
首先,德育教材的教学设计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材中的案例链接:请学生上讲台诵读,并做一分钟的案例分析,然后全体同学给该学生掌声鼓励通过这种形式可使每位学生的朗诵水平得到提高,胆识得到锻炼,有的学生第一次站在讲台上非常害怕,可经过几次锻炼就很自然了,快速的案例分析可提高学生分析事物的能力;关于想一想议一议的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议论后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上台演讲,陈述小组的观点,各小组可相互点评,也可由教师点评学生在讨论中经过激烈的辩论最后达成共识,在其中学会了合作;教学中的探究与实践活动:例如,让学生课后每人准备格言,并选几位学生准备关于成材的演讲稿,教师提前准备学生的座位号或姓名,学生以抽签的形式,抽到谁就互赠格言,将自己的格言含义讲解给全体同学听,并给对方送一句衷心的祝福;几位演讲的学生分别上讲台演讲,这样既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又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其次,《弟子规》教学设计《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教学采取了教师讲解字、词、句、段篇并结合古今社会的不同,进行古今礼仪与规范的对比探讨;然后让学生演绎《弟子规》,谈自己学习后的体会,以达到学《弟子规》、做《弟子规》的教学目的学习《弟子规》收到了可喜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了“入则孝”一节后,同学们纷纷发言谈体会,有一位同学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几句话看似简单,可我却从来没做到过,以前跟父母说话总不耐烦,大呼小叫不以为然,现在通过学习我感到很内疚,我知道了为人父母之不易,知道自己错了,我想对爸爸妈妈说声对不起有很多学生都感悟到以后的生活中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
还有一位学生说:学习了“谨”中‘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让我感到惭愧,我曾就借了人家的钱物就不及时还别人,总觉得无所谓,通过学习我知道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借不还会给借主带来很大的麻烦,失信于人,让自己没有了诚信,人格会出现瑕疵,以后我一定会重视这一问题他说到做到,把借别人的钱物及时归还
篇7
锗:原文是“日耳曼宁”,意思是德国。它是德国化学家文克勒发现的。镓:原文是“高林”,由法国的古称“高卢”转化来,其发现者系法国化学家布瓦博德朗。钪:原文是“斯堪丁”,取斯堪的纳维亚前两个音节,它是瑞典化学家尼尔松发现的。钋:波兰女科学家居里夫人发现的,原文是“波兰宁”。钫:法国女化学家佩雷发现,她用“法兰西”命名这个元素。铼:德国科学家诺达克夫妇发现,命名是为纪念他们的故乡莱茵市。
生前在一次接见科学工作者时指着化学元素周期表无限感慨地说:“什么时候在周期表上能出现我们中国的名字呢?”青年朋友们,祖国是永不磨灭的金字,你准备为她做些什么呢?
渡摘自《北京青年报》
江苏射阳县1982年底对194个农户的家庭经济收入情况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个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户,每个劳力年平均收入2066元;127个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户,每个劳力年平均收入1771元;28个文盲或初识字的农户,每个劳力年平均收入705.6元。这个材料证明,提高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对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有巨大作用。
摘自《半月谈》
赵履宽最近撰文指出,应当积极而稳步地推行劳动合同制,使之成为推动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方法。
文章说,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的行政和劳动者个人在自愿协商的基础上签订的关于社会主义劳动关系的协议,它对合同期限、工作任务、职务、试用期限、劳动报酬、劳动时间、休息休假、安全卫生、保险福利,以及变更和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任何一方不履行劳动合同所承担的经济责任等,作出具体的规定。劳动合同制和临时工、合同工制用工形式有所不同。推行劳动合同制,有助于达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择优录用,选贤任能,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灵活调节劳动力,促进人才的成长和合理使用”的目标,克服“铁饭碗”、“大锅饭”和劳动力及人才“单位所有制”、“部门所有制”、“地区所有制”的弊病。
文章指出,劳动合同制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在当今世界上,举凡经济、文化发达的国家,不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相当普遍地实行劳动合同制。
(唯得摘自《人民日报》)
篇8
第一类:非说不可型。这种类型辅助文有两种:一是辅助文的知识性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如“必修(四)”第41页辅助文“相关链接”:“实事求是”一词的由来和定义。教师在讲到怎样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个知识点时,必须先阐明实事求是的定义,因此用辅助文中的对实事求是的阐述,结合课本第41页的正文内容进行讲授或指导阅读,学生很容易把握住其要点,增强记忆。再如“必修(四)”第88页辅助文“相关链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概念。教师在讲授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这个知识点时,让学生先弄清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含义,很自然又复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这个概念,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二是理解难度较大的辅助文,甚至是学生难以理解的辅助文。这类辅助文表现比较明显的是一些“名人名言”,反映在“必修(四)”教材中尤为明显。如:“必修(四)”第21页辅助文“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必修(四)”教材第33页辅助文“名言”:“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较难理解的除“名言”外,在其他辅助文中也存在。如“必修(四)”第15页辅助文“专家点评”:“二元论在回答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怎样才能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不得不搬出一个万能的‘上帝’来帮忙,这就滑向了唯心论”。“必修(四)”教材第8页辅助文“专家点评”:“黑格儿用‘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中起飞来说明哲学‘反思’的特点一例”。这些内容在教师看来并不难理解,但对于学生特别是一些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却不容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特点给予适当的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类:可说型。即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有选择性地引用辅助文。这类辅助文在必修1-4册教材中占绝大多数,这也是教材设置辅助文的本意所在,其目的都是为了开拓和加深学生对正文基本理论的理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中应有选择,正文理解起来较难或对正文的理解帮助较大的辅助文,教师应加以讲解或使用。如“必修(四)”第13页辅助文“相关链接”:“18世纪英国哲学家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的观点”。在这里,为更好地说清贝克莱的这个著名命题,我结合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进行阐述,并将原句“I think therefore I am.”在上课后即展现给学生,课堂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同学们对这样的命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带着问题翻阅课本,开展讨论,再通过教师的讲解,观点的理解变难为易,而且印象深刻。
第三类:说了再说型。应该说,能被选入教材的辅助文都是经过有关专家严格筛选的,都具有代表性和可读性。但是,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物质是运动、变化和不断发展的。教师应该善于运用辅助文,在具体教学中及时联系社会热点和时事新闻,结合现实生活中生动、翔实、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对正文知识进行讲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实际上是对教师拓展运用辅助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必修(二)”第102页辅助文“专家点评”中关于综合国力的说明,如果教师单纯就这些内容让学生自学,学生就会觉得非常抽象。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仅可以指出,这里的“国家”指的就是国家,而“各方面的力量”包括:政治力、经济力、国防力、科技力、文教力、外交力、资源力、民族凝聚力等,而且可以制作综合国力全球排行榜表格,通过具体数据的比较,结合国内外新闻进行拓展扩充,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升学生报效祖国的思想觉悟。
第三类:可不说型。此类型辅助文主要是内容比较简单明了,适合学生自学,对正文理解起来容易或对正文的理解帮助不大的辅助文。如“必修(一)”第10页辅助文“相关链接”:“拿到现金支票后,要妥善保存,不得折叠;要查验金额的大小写是否一致,单位书写是否正确;在支票有效期内,到银行支取现金;支票如被银行退回,尽快向出票单位索换;不得将它作为转账支票使用,也不能直接用它购物”等。这些内容理解起来容易,学生课上自学或课后阅读均可,教师可不用作更多的说明。
以上是我们对辅助文的简单分类,按照教学目标的三维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运用辅助文教学还要注意以下三点:
篇9
良好的品德行为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在幼儿时期进行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幼儿以后的成长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如何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始终是我们幼教工作者探询的问题。《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德育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
一、加强师德修养,确立幼儿德育教育目标
幼儿园德育工作体系中明确提出了幼儿德育总目标: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的良好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教师本身的品质是养成幼儿品格的重要因素,身教重于言教。模仿是孩子学习的手段,只有品质优良的教师才能培养优良品德的人才。我们结合幼儿园工作实际情况,加强师德培训工作,组织教师学习,规范教师们的言行,使教师起到榜样的作用。
二、树立强烈的渗透意识,使德育教育结合幼儿生活
一个人小时侯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终生都会起到作用。幼儿园一日生活及各个环节都渗透着德育因素,“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教师们在掌握本学科教育要求的同时,还应理解德育大纲的精神实质,使德育要求渗透到具体计划中去,并根据这些要求来设计活动,布置环境,使之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不仅如此,老师在日常生活和各个环节中,善于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偶发事件,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既注重德育的显性渗透,也不忽视德育的隐性渗透,真正把德育要求落实到每个幼儿。
三、探索幼儿德育教育应从周边做起
1、注重园内大环境的设计
应在教学楼的墙壁上设计各种小动物欢聚一堂的场面,渲染友爱和平的气氛;走廊上,张贴着孩子们设计的画,内容包罗万象:保卫祖国的、勇敢自信的小飞行员、克服困难的探险家、彬彬有礼的小猫咪……,在每个活动室的右侧墙壁上都布置着有关道德行为教育的名言和图片,楼梯口还悬挂着富有民族特色的“灯笼”等手工饰物。环境作为一种工具,辅助教师进行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的教育,使孩子们在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启发。
2、活动室的布置应体现德育内容
教育环境中渗透德育内容,往往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而它对幼儿的作用及其影响是巨大的。如:“东方雄鸡图”——中国地图,“可爱的家乡、可爱的祖国”展览等,幼儿在师生共同收集、布置展览的过程中,可在教师们真实的、健康的情绪感染下,熟悉可爱的家乡,熟悉伟大的祖国,了解家乡、祖国各地的特产,从而自然的激发起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真情实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建设家乡、振兴祖国的种子,从而潜移默化的受到了爱国主义的启蒙教育。教师与幼儿用灵巧的手,剪出各种图案、窗花,制作宫灯,体验民间艺术的美;教师们还可利用活动室的区角,建立“我是小小建筑师”、“娃娃家”、“阅览室”、“美发店”等活动角,孩子通过阅读图书、听音乐、玩积木等活动,通过书中、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去认识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中的事情,如:故事《贝贝的手帕》中贝贝的手帕不小心丢了,很多小朋友帮贝贝找手帕,反映了乐于助人的典型。孩子通过读、听、看建立一种正确的道德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我们除了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外,还注重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别是我们的幼教工作人员,时时处处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包括幼儿园全体工作人员集体的团结、协作,教师的言语行动以及幼儿中间的好人好事,都成为幼儿的良好榜样。
四,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幼儿各种活动中去
3—6岁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备受宠爱,从而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教师应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使幼儿获得好的发展。我们设计、组织的活动,注重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从而发挥教育的整体效益,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玩乐中,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气氛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达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
1、利用节日活动,进行德育教育在每年传统的节日里,我们在欢庆节日的同时,都会开展系列教育活动。
2、户外活动和体育游戏时的德育教育
户外活动和体育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幼儿园体育游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这就为德育渗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3、善于抓住锲机,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进行德育教育
《幼儿园指导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五,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促进幼儿德育的发展
篇10
关于精选《神秘岛》读后感范文 一个星期天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图书馆买书。在图书馆里,我看见了一本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书叫《神秘岛》。听同学们说,这本书很好看,于是我就怀着好奇心买了一本。
回到家中,我迫不及待的看了起来。这本书讲述的是五个美国的北方人乘坐热气球逃到一个荒岛上,并在这里建设美好家园的故事。读完这本书后,我心里充满了对这些人的敬佩。他们从贫苦的逃难者到成为林肯岛的主人,经历了多少磨难啊!但他们在磨难中选择了坚强,不退缩,并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了美好的家园,并最终胜利的返回了自己的国土。这本书让我悟到了一个道理:作为一个人,一定要有勇气、自信和丰富的知识。这样,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我们都能坚强地去面对,并用智慧与双手克服困难去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关于精选《神秘岛》读后感范文
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当困难来临时,你会怎么做呢?让我们从《神秘岛》一书中汲取智慧吧!《神秘岛》是法国的“科幻小说之父”儒尔?凡尔纳所写的一部小说。
小说讲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五个被困在南军的北方人利用热气球逃跑时,途却遭遇一场突如其来的巨大风暴,使他们掉落在一个不知名的荒岛上。他们赤手空拳地流落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荒岛上,但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团结起来,利用大家的才智和辛苦劳动,制造和发明陶器、玻璃、风磨、电视机……从此,他们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后来,他们得到了尼摩船长的帮助,一起度过难关,最终乘坐“林肯号”回到了他们的祖国。荒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人精神的荒凉。如果他们一开始就假定自己必死无疑,那是绝对不会存活下来的。正是因为他们坚信能走出荒岛,并且靠各自的聪明才智去改造生活,所以他们才拥有了很多很多。
当一个个困难接踵而至,我们该镇定自如地积极应对,还是该望而却步?我们是坐等失败的阴云布满天空,还是以自己的努力去开辟一片新的天空?让我们走进这五个勇者的故事。每当遇到危险与困难都会冷静应对,他们次都能化险为夷;在寒冬即将到来的时候,他们利用羊羔的皮做成衣服,以御寒冷;当海盗来临的时候,他们与海盗斗智斗勇,打败了海盗……勇敢、无畏、英勇、机智,是他们真实的写照。方法总比困难多,困难本身并不可怕。在弱者看来,困难就像大山;在勇敢者看来,困难只不过是小土坡。
生活中,当我们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些困难,我们也要怀揣希望、昂首挺胸、迎难而上,正如书中的一句名言:“只要祈求,就能得到,只要寻找,就能发现。”
关于精选《神秘岛》读后感范文 在这几天,我看了《神秘岛》这本书,从而让我知道知识的伟大。
这本书讲的是五名俘虏乘着氢气球逃离英国时遇到了困难,被困在了海中的一个无名小岛上,开始了一段新的历险生活。
仔细深入思考他们生存整整几年的奥秘,其实都是知识在帮助他们。我们都知道生活离不开水和火。小岛上水多得是,但火却只能靠他们自己想办法得到。这时就得靠知识来帮忙:制造放大镜和利用太阳的帮助产生火。在岛上,种种资源比比皆是,就看你怎样利用知识把它变成有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