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童话故事范文
时间:2023-03-26 14:05: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学童话故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小老鼠尼克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在院子里撒下了很多蔷薇花种子。辛苦了一个春天和一个夏天,秋天到来的时候尼克收获了很多蔷薇花。尼克把蔷薇花做成了花瓣枕头送给了好朋友小白兔洛洛,又做了一床香喷喷的花瓣被子送给了准备冬眠的青蛙妈妈一家。做完这些,还剩下了很多蔷薇花,尼克准备储存起来留着冬天泡茶喝。
泡茶最好用冬天的雪花煮水,雪水泡出来的花茶香喷喷的。山羊爷爷告诉尼克说:可惜,这里是南方,天气越来越暖,已经有很多年没有下雪了。
啊,那我要到哪里才能找到雪花呢?尼克着急地问,他现在闭着眼睛都能感受到雪花煮水后泡的蔷薇花茶的香味呢。
啊,那要到遥远的北方去才行!山羊爷爷说着摇起了头:可是,那里太远啦。
尼克一心想着要收集雪花泡茶,他可不管北方是不是很远,他相信他一定可以到达那里的。戴上一顶大草帽,背上简单的行囊,尼克就向着北方出发了。
尼克在山涧里正走着,忽然脑袋被重重地敲了一下。哎哟,这是什么啊?尼克发现撞在他脑袋上的是一只熟透了的黄色的野柠檬。
哎,小老鼠你匆匆忙忙要到哪里去啊?野柠檬散发着酸甜的香味问尼克。
尼克贪婪地吸了吸鼻子说:到北方去,我要收集雪花!
啊,雪花,我还没见过雪花呢,你带我一起去好吗?野柠檬果恳求道。
可是,把你放在行囊里,我会连路都走不动了。尼克有点儿为难。
嗯,你可以把我做成柠檬小卡车,我带你去北方。野柠檬果说。
哎呀真是一个好主意。尼克是一只聪明的小老鼠,他很快就把柠檬果的中间挖出了一个大大的洞作为车身,又把柠檬果的头尾切下薄薄的圆片安在了柠檬果下面做车轮子,又把一片薄薄的圆片安在驾驶室做了方向盘,这样一辆飘着柠檬香味的黄色小卡车就做好了。
卡擦,卡擦尼克开着柠檬小卡车旅行了,一路上他迎着风儿,闻着酸甜的柠檬香,心里觉得真快活。
一只南方的小狐狸和一只獾看见了尼克和他的柠檬卡车。嘿,小老鼠,你到哪里去?他们大声地问道。
到北方去,收集雪花!尼克也大声地回答道。
把我们带上吧,我们也没有见过雪花呢!小狐狸和獾说。
尼克有了伙伴的陪伴,旅途更愉快了。柠檬卡车卡擦卡擦地向前开着,就像在唱着一首美妙的歌:到北方去,到北方去!
带着欢乐,带着歌声去!
在雪花飘起来的时候,他们到达了北方。虽然这里的世界一片寒冷,但是他们彼此靠近就拥有了温暖。
尼克收集了满满一大瓶雪花,现在他要找一个地方给朋友们煮雪泡花茶了。在深林的深处,尼克和朋友们找到了一个树洞里的家,他们轻轻地敲了敲门,一只小熊打开了家门。
幸亏你们来早了一会儿,不然我就睡着了。这个冬天可真冷啊!小熊说。
坐在小熊家温暖的壁炉前,尼克把雪花煮开了,他把蔷薇花瓣泡进雪水里,不一会儿,花瓣茶的香味就在小木屋里弥漫开了。
咦,好香的茶啊!小熊喝着暖暖的花茶,竟然不觉得困倦了。真是奇妙的花茶,我可以不用冬眠了!小熊高兴地说。小伙伴们喝过香香的花茶后穿上外套,戴上帽子,穿上靴子,系上围巾,戴上手套和小熊一起来到雪地里打雪杖,堆雪人玩。
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童话教学;课堂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4-0043-03
关于小学生的特c与个性,大多数人都能说出一二,比如“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爱玩”等,还有两点就是喜欢动漫,喜欢童话故事……以上特点,也正是我们孩子的天性,那就是童真、童趣。因此,在这里笔者要告诉所有的小学教师与研究者,无论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都不要忘记一点,那就是:我们的学生本姓“童”。笔者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来研究课堂与学生的,要让他们的整个童年时代真正姓“童”。几年来,笔者尝试用童话形式诠释数学知识与数学文化,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
一、用童话故事诠释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是数学史、数学教育、数学哲学和文化学的交叉领域,它所研究的是数学与其他文化系统,以及整个文明的关系。因此,为了能使小学生更清晰、完整地了解某一数学文化,最好的办法就是用童话的形式进行诠释,让学生像读童话故事一样读出某一数学文化的发生、发展,以及现在的研究状况,这样就使复杂、深奥的数学文化简单化,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某一数学文化。
比如关于“乘号的起源”这一数学文化,笔者就是采用童话故事的形式进行的,题目是《穿越时空探寻乘号足迹》:
数学内涵:了解乘号的历史渊源;体会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望,与对数学的探究心理。
定位:历史与数学、故事与数学。
正文:
1. 妮妮今天感到很累,吃完晚饭就躺在床上,很快就进入了梦乡,她感觉到与博士、天天、波波还有万事通一起坐着时光机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了从前。
配图1:在时光机里面的对话。
博士:乘法是最早产生的运算之一,并且出现在人类最早的文字记载中。
妮妮:数学真是既博大精深,又源远流长呀!
2. 时光机穿越到中国的古代。
配图2:古代人用算筹与算盘计算的背景图。
妮妮:我们古代人难道不用乘号吗?
博士:中国古代因注重以工具计算,一般运算全在算筹或算盘上进行,只记录其结果,因此在计算相乘的时候不用乘号,记录时用文字表达运算。
3. 时光机飞快地穿越着,很快又把他们带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
配图3:古希腊丢番图的墓碑前。
妮妮:这是什么地方呀?
博士:这是古希腊,这里埋葬的是古希腊的大数学家丢番图。
天天:难道他对乘法也有不一样的做法。
万事通:丢番图以两数并列表示相加,有时以一斜线及曲线分别作加号和减号使用,在表示两数相乘时也用两数并列表示。
4. 由于时光机穿越时光隧道的速度太快,妮妮有些晕乎了。
配图4:古印度为背景,古印度巴赫沙里头像或巴赫沙里残简。
万事通:这是印度古国。
博士:在古印度的巴赫沙里残简中也不出现乘号,遇到相乘的情况时,他会用一种特殊的形式把各个乘数排起来。
5. 时光机又来到了1545年的德国。
配图5:图里显示1545年的德国的画面。并显示施蒂费尔的照片。
博士:这是德国著名代数学家施蒂费尔。
妮妮:他怎么表示的相乘呢?
万事通:他在这一年出版的一本算术书中用大写字母M表示相乘。
6. 时光机飞快地穿梭着,瞬间就停在了1591年的法国。
配图6:韦达的头像。
博士:这是西方“代数之父”韦达,他提出以3 in 4作为3与4的乘积。
天天:这种表示方法也不是那么简单。
万事通:别着急,再往前走就会找到简单的写法。
7. 经过一路奔波,妮妮、天天、波波他们累极了,他们好想坐下来歇歇,时光机好像明白他们的想法,速度渐渐慢了下来,最后缓缓着陆了,这时时光机上面时间显示是1631年,地点是英国。
配图7:威廉・奥特雷德。
博士:这就是英国数学家威廉・奥特雷德,对数学符号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妮妮:我记起来了,他有一本书叫《数学之钥》,书中首次以“×”表示两数相乘。
万事通:这个“×”就是现代的乘号,后来日渐流行。
8. 就在他们兴致勃勃地探究乘号起源的时候,突然响起轰隆隆的声音,大地也跟着剧烈地颤动着。
配图8:妮妮、天天、波波惊慌失措。
妮妮:博士,这是怎么回事?
博士:时光隧道出现险情,有随时塌方的危险。
波波:那怎么办?我们不能在这里等死呀。
万事通:大家赶紧登上时光机,我们立即返航。
9. 就在大家慌忙登上时光机的时候,险情又出现了,由于万事通操作不当,妮妮被弹出时光机,天天赶紧伸手抓住妮妮,但因为时光机速度太高,妮妮最终还是被甩了出去,抛出的妮妮在时光机外面大声呼救。
配图9:妮妮从床上掉了下来,原来是一场梦。这时,天已经亮了,天天、波波来叫妮妮一起去上学。
妮妮:我做了一个好奇怪的梦,梦到自己与你们一起在探索乘号的成长历史。
天天:你梦到的故事还没结束呢。奥特雷德的乘号表示相乘的方法从此以后沿用至今。莱布尼茨在1698年7月29日给约翰・伯努利的一封信内又提出另一种表示相乘的方法,就是以圆点“・”表示乘,以防“×”号与字母“X”相混淆。
二、用童话故事浸入数学课堂
大多数数学教师的课堂就是为教知识而教知识,很少去揣摩孩子的心理与兴趣、爱好,这也正是学生对数学课堂兴趣不高的原因。
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笔者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方法就是以童话故事统领课堂,整节课就是一个童话故事,在一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有三条线,一条线是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另一条线是数学知识点的导入、新授、练习、总结,这两条线都随着中间一条线即知识线的推进而推进。
如“鸡兔同笼”,笔者是这样设计这节课的(如下表):
篇3
【关键词】戏剧教学法;童话故事创编;应用策略
新时代人们对教育事业的关注已经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一直秉承素质教育的模式,并不断调整和改革教学方式,以期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具备文化理解和传播能力、思考能力、创造力、交际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综合性人才。戏剧教学法从游戏的视角出发,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沟通意识,符合当前我国人才培养的趋势和目标。我国新课标对小学阶段童话故事创编提出了具体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创编兴趣,强化创编自信;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力,在此基础上展开想象,并创新地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用新鲜的词汇进行表达。将戏剧教学法与童话故事创编有机融合,增加创编教学的动态性和实践性,提升学生的创编兴趣,丰富创编素材,并提升学生的创编表达能力。
一、戏剧教学法应用于童话故事创编的重要意义
戏剧教学法是指利用戏剧开展教育活动的教学方式[1]。采用戏剧教学法的目的是通过即兴表演、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充分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新力,并获得知识和技能。戏剧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2]:首先是情境性。戏剧教学法实施的关键是在教学课堂创设出戏剧化的教学情境,该情境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沟通的桥梁,这也是整个戏剧化教学的关键和核心。其次是立体性,立体性主要以三维立体的形式展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戏剧教学法在实现过程中更关注学生在情境中的情感体验,潜移默化地拓展了教学关系,将师生之间的关系联系得更加紧密。最后是表演性。戏剧教学法给予学生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通过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内在需求与外在表现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中收获知识。(一)提升学生的文字感知能力。在童话故事创编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对文字的领会能力,既是童话创编教学的基础,同时也是创编教学的目的。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由于缺少语言和文字实践活动,导致在创编过程中,文字表述直白,缺少生机和活力。戏剧语言具有生动性丰富性等特点,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通过戏剧教学法的应用,让学生通过人物扮演或是以不同口音和方式演绎叹词,进而提升学生对文字表达的感知力,并不断提升学生对文字的应用能力,提高创编水平。(二)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戏剧作为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艺术,更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创编教学,戏剧教学可以通过采用动作、语言的表演形式提高对文本的鉴赏能力,学生在表演或者剧本设计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剧本对白并根据自己的思考,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重新对人物形象展开设计[3]。这种方式,对传统的教学进行创新,让学生在主动的思考中获得知识和创编灵感。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开展自主性学习,利用既有的知识创造戏剧矛盾,构建新文本知识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在每一次思维发散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寻求答案,思想更加饱满,创编能力也得到提升。(三)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在戏剧作品中,语言或者通俗易懂,或者委婉含蓄,情节跌宕起伏并辅以叙述性的说明。通过戏剧教学法开展童话创编教学,不但可以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力,同时还能带动学生对文字、文学的鉴赏能力。对戏剧场景的描述、戏剧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刻画以及人物心理的展示,都需要通过语言文字进行展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才能真正品味其内涵。同时,很多戏剧中人物的台词或者语言设计都包含韵味,需要学生不断揣摩和理解,在语言文字感知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在剧本创作和语言表达上的技巧,激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进而达到提升学生鉴赏能力的作用。
二、戏剧教学法在童话故事创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结构设计不合理。尽管很多小学教师十分认可戏剧教学法在童话创编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课程结构设计不合理依然是十分明显的问题。作者在调研走访中发现,很多教师都认为只要在童话创编课堂应用戏剧教学法就可以发挥它的作用和功能,对于能否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没有过多考量,导致戏剧教学法在实际创编教学课堂的效果不佳。所以,教师应用戏剧教学法时必须优先考量教学结构设计是否合理,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戏剧教学法的作用。另外,笔者同时发现,应用戏剧教学法的创编课堂,教师使用幻灯片、图片或者音乐作为教学资源,由于使用的教学资源比较少,在教学过程的展示环节中缺少直观性,不能让学生产生较为深刻的印象。(二)教学时间设置不稳定。小学课堂一节课的时间为40分钟,怎样在有限的40分钟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抓住有效的学习时间也非常关键。在现实教学中,很多教师将戏剧教学法仅仅作为创编训练和教学的一个环节,实施时间不超过20分钟。不稳定的教学时间,并不能充分发挥戏剧教学法的真正作用,往往会给学生造成不重视或是参与不充分的感觉,阻碍学生创编水平的提升。(三)教学评价不成系统。一节创编课的实施要经过课前备课、课中实施、课后总结三个阶段[4]。为了提升创编课堂教学的效率,就需要形成系统的评价体系。在评价体系的指导下,查漏补缺和有针对性的修改。通过与一线教师的交谈发现,有超过90%的教师认为应用戏剧教学法存在问题,问题主要集中在戏剧资源不丰富、没有可以借鉴的教学经验、缺少系统的评价标准等。由此可见,由于教师对应用戏剧教学法的评价标准不明确,导致教师不能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的创编行为。同时,当前的评价体系较为单一,教师作为唯一的评价主体,没有充分考量学生的意见,评价结果过于片面,造成学生创编主动性的降低,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戏剧教学法在童话故事创编中的应用策略
戏剧教学法是提升学生童话创编能力的重要方式,通过有效的学习不但可以提升学生对文字的感知能力、鉴赏能力,同时对提升学生对童话故事创编的兴趣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教师应该结合当前创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求相应的解决策略,通过科学合理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创编水平。(一)强化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在戏剧教学法中,学生参与的过程不能仅仅包括对剧本内容的理解,要不断强化学生对人物的感知,将自己与课文人物相融合,强化学生对戏剧的参与和体验,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展示舞台,使学生在排练的过程中加深对戏剧人物的理解,不断开发出学生的内在潜力。一方面,小学童话戏剧教学法可以借助各种影视作品来加强学生对戏剧作品的理解。学生由于年龄和心理上的特点,更容易被动态的画面所吸引,通过具体的影视作品,结合剧本中的文字,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体会不一样的审美,加强对作品的理解,通过思考转化成属于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借助于戏剧的表演特性,引导和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通过表演的形式进行展现。表演的过程既是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知识积累的过程。另外,在创编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的表演任务并不相同,通过学生自行的组织实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二)阅读和创编相结合。应用戏剧教学法,一方面需要引导学生不断重复地朗读文章,在朗读的过程中通过对人物语言的分析强化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手脑并用,完成对戏剧“写”的操作。一是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对戏剧作品进行续写。学生通过对戏剧作品的阅读,在心中会形成自己对作品独特的认知,每一位人物在学生的脑海中都会具有其独特的性格特点。当学生完成作品阅读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想法和意见,通过自己的所读所感,对戏剧作品进行续写。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作品续写时,必须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作品。由于学生创编能力的限制,要选择在其能力范围之内的戏剧作品,既不能太深奥,也不能过于简淡。选择的戏剧作品学生既可以读懂,又可以清楚地把握戏剧的脉络,只有在此基础上,学生才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完成对戏剧的续写。二是鼓励学生将戏剧剧本转化为其他类型的文学作品。戏剧剧本通常以人物对话为主,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创编能力,教师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对戏剧剧本进行转化。在开始转化前,学生需要对剧本中的人物关系、冲突矛盾以及情节脉络进行充分的把握,做到有的放矢。(三)拓展教学资源的种类。戏剧教学法的应用不能仅仅依赖教师的课堂讲解,而是应该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眼界,真正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激发学生的创编兴趣。利用互联网资源,激发学生的创编兴趣。在课堂教学时,如果教师仅仅通过语言进行引导式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课堂中引入图片、视频或者音频等数字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吸引学生参与到创编教学中来,创编效率会大幅度提升。另外,从教师角度分析,通过多样化教学资源的使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戏剧作品,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素养,为创编教学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邱玉函,陆永鸿.教育戏剧本土化实践的困境与对策[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0(01):98-103.
[2].学校教育戏剧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9.
[3]倪凯歌,赵卓.教育戏剧内涵及在幼儿园的应用[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3):6-10.
篇4
[摘 要]数学阅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是有效、顺利进行数学活动的基础。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非常重要。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可从激发学生数学阅读兴趣、教给学生数学阅读技巧、拓展阅读内容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阅读兴趣 阅读技巧 阅读习惯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1-079
数学阅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是有效、顺利进行数学活动的基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转变“重解题,轻阅读”的传统观念,注重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激发学生数学阅读兴趣
1.运用故事激趣。要想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动机,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富有数学味的、故事兴趣浓厚的教学情境,使其在兴趣盎然的气氛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愿望。
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克与千克的认识”时,我通过以下故事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邻居张大妈向李大妈借了10个鸡蛋,她又还了李大妈10个鸡蛋,可是李大妈却说她还得不够,这是怎么回事呢?你有什么办法帮助她们解决这场纷争吗?相信你学过这一课后就会对这个问题进行妥善处理的。”通过教师创设的故事情境,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纷纷争做裁判者,为提高数学阅读效果奠定了基础。
2.体验成功激趣。实践证明,人们不论做什么,如果成功的次数很多,对这件事的兴趣就越为浓厚,数学阅读也是如此。只有当学生在数学阅读中收获了成功的体验以后,对数学阅读的兴趣才会更加浓厚。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新知,享受自主阅读的快乐,在成功的学习体验中爱上了数学阅读。
二、教给学生数学阅读技巧
1.计算中的数学阅读。许多学生认为计算题无非是一些加减乘除,没有什么可阅读的。其实不然,计算中的阅读也不可忽视,不可缺少。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计算中的阅读技巧的引领。
如在教学“小数混合运算”时,我出示了一道习题“6.56÷(12.82+3.14×5)”,在解题之前,我先让学生读算式,然后再问学生从这道题中读懂了什么。学生说:“我知道了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乘法,再算加法,最后再算括号外边的除法。”在这里,教师让学生先读题再说出运算顺序,遵循了学生的阅读规律,并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表述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2.概念中的数学阅读。小学数学教学中有许多概念性的问题,因其语言具有很强的严密性及逻辑性的特点,教师在阅读技巧的处理上要加强对遣词造句以及语言表达方式的反复推敲、揣摩,逐步达到让学生准确理解概念内涵的目的。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部分知识时,其中“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必须大于第三边,才能组成三角形”这个概念,语言严谨、准确,在阅读时,教师要抓住这句话中的“任意”两字让学生比较揣摩,理解加上这个词和去掉这个词在语言表达上和实际效果上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任意”两字在这句话中的重要性,以及去掉“任意”两字可能产生的概念漏洞,真正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
3.解决问题中的数学阅读。解决问题中的阅读在整个数学阅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数学阅读的重点。掌握解决问题中的阅读技巧对于理解题意,理清数量关系,正确解决问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如在讲解“同学们借书,五年级借了127本,比四年级多借了28本,两个年级一共借了多少本”这道题时,教师要先让学生反复阅读,弄清题目要求的是什么(两个年级一共借了多少本);然后让学生仔细读题,思考在题目中哪个年级借的数量是已知的(五年级),哪个年级是未知的(四年级);最后让学生围绕未知的条件找出通往已知的关键条件(比四年级多28本),然后分析思考哪个年级多,哪个年级少,求少的用什么方法。由此可见,在解决问题中,只有找到阅读的突破口,才能真正读懂题意,理清数量关系。
三、拓展阅读内容,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教师在立足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还要注重拓展阅读内容,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后习题中的阅读材料,学生自己订阅的《快乐数学》《数学童话故事》以及各种各样的竞赛小知识等都是学生拓展阅读中可以选择的材料,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广阔的阅读空间,让学生通过阅读养成勤于动脑、乐于思考、自主阅读的习惯,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篇5
[关键词]数学史 教学 小传 科研 故事会
近几年来,我一直担任大学本科理科班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史概论》课程。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了开放式教学,采用为数学家写小传、学生参与科研课题、布置开放作业、进行数学故事会等授课方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为数学家写小传
数学史不仅仅是单纯的数学成就的编年记录,数学史中蕴含着科学探索过程、科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及数学家深邃的思想、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积淀着极其丰厚的人文教育营养。数学的发展决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更多的情况下是充满犹豫和徘徊,要经历艰难曲折,甚至面临着危机,数学史也是数学家们克服困难和战胜危机的斗争记录。从数学发展史可以看到数学的每项成就都是时代的产物,都离不开经验和教训,每项重大的发明和创造都有其历史的必然性,都是在别人的基础之上研究的成果。同时,也应看到,在数学史上有许多杰出的人物对数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那种一丝不苟、乐于奉献、不畏坚难的追求知识的精神,对学生有极大的教育意义。
教学中,我让学生为数学家写小传,先后写过刘微、泰勒斯、毕达哥拉斯、阿基米德、欧几里德、牛顿、莱布尼茨、高斯、欧拉、阿贝尔、魏尔斯特拉斯等等。把这些数学家的事迹及数学成就串联在一起,就是一部数学发展史。下面是学生写的高斯小传。
二、师生合作科研
大学生不仅要学会课本知识,还要学会如何搞科研。中学时间紧,谈不上搞科研,学生根本没有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大学生情况就不一样了,学生有较多的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去年我担任了河北省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研立项课题:“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的主持人。在立项时,我就吸收了两名学生,为了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参与科研的意识,从课题的选题、填表、审报、写开题报告、阶段性成果汇报到结题报告书写以及参加鉴定会,都让学生参与,并定期召开会议,公布课题研究进展情况。从2007年9月到2009年6月近两年的时间里,本课题组把中学数学中数学思想方法进行了总结,达二十多种,我还让学生把一些思想方法编成歌诀的形式,以方便学生的记忆,效果很好。该课题于2009年6月结题并顺利通过专家鉴定。我们还把研究的成果写成论文“论中学数学思想方法”发表在《科技信息》上。
通过这一个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全部了解到整个科学研究的过程,对于今后学生进一步深造撰写毕业论文以及搞教学研究都是十分有益的。
三、布置开放作业
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对知识再认识的过程,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教材没有作业,我所布置的作业好多是开放性的,例如:“论述费马大定理的内容及研究过程”、“简述非欧几何的创立”、“介绍欧拉的生平及数学成就”、“简述庞加莱的数学成就”、“20世纪数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数学有那些猜想,研究进展如何”。“数学史上有哪三次危机”
这些作业,需要学生上网查资料,还要到图书馆查阅书籍才能完成,每一道题,就是一个小的研究课题。这样唤起了学生科学研究的愿望,使教育的外因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动力,变必需的学习任务为学生内在的自觉的要求,学生的作业兴趣浓厚了。这样的作业形式,挖掘了每个学生的潜力,对于提高学生科研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四、开展数学故事会
数学故事会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一种科技活动形式。数学故事会主要是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开扩他们的眼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数学故事会的内容可以包括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发现的故事、数学游戏故事、数学童话故事、数学科幻小说等。数学故事一定要突出故事性,情节要引人入胜,还要强调语化。
不同的数学故事有不同的特点。比如数学家的故事是以介绍数学家生平事迹为主要对象,记人也记事。通过动人的事迹、典型的事例,表现出他们不断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表现出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理想情操,再现数学家的形象,使学生从中汲取力量,得到教益。象大数学家欧拉的故事,就很鼓舞人,攻克费尔马猜想,使之成为大定理的过程也很艰难也是十分有趣的。
每两章进行一次“趣味数学故事会”,激励学生查阅搜集有趣的数学材料,并将这些材料进行梳理与整合,写出有趣的数学故事,以便在故事会上演讲。
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史,研究数学史的积极性,使一门枯燥无闻的课程变得生动有趣。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作业布置 生活性 趣味性
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起着形成和发展数学认知结构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的成效有很大的关联。只有练习的设计和组织,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承,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才能实现课堂练习有效、高效。
一、布置的作业要讲究“生活”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真正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它有着实实在在、生动活泼的生活背景。因此,作业的设计,要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要使孩子感到喜闻乐见。另外,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在作业的设计中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适度地引入一些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题目,不仅有利于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形成,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力求创造的心理态势。如:教学“轴对称图形”后的安排学生的作业是:(1)去生活中找找哪些物体是轴对称的?(2)调查:中国、美国、英国、德国的国旗图案是不是轴对称的,还有哪些国家的国旗图案是轴对称的?
二、布置的作业要讲究“操作”性
凡是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学生学起来会精神愉快,不知疲倦,越学越爱学。丰富多彩的数学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直观有趣材料,只要精心设计,就会使数学作业的内容趣味无穷。
例如:教学“认识小数”后,布置学生:每位同学准备一套0到9及小数点的数字卡片,同桌开展摆小数游戏。①同桌合作,任意取出两个数字和一个小数点,组成一个小数,读一读。②同桌合作,任意取3个数字和一个小数点,你能组合成不同的小数吗?试一试。看谁组成的小数大。这样的作业学生乐于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三、布置的作业要讲究“阅读”性
新教材注重体现数学文化的价值,从一年级开始就以生动有趣、易于阅读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数学发现、数学史的知识等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的呈现,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首先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除了课堂上充分利用数学新教材的文化特性,让学生切实领会到数学的文化价值外,在课后,可布置学生形式多样的综合性作业。
如:布置学生阅读一些数学故事、数学知识,像《小学生数学报》、《小学生周报》等报刊书籍中的数学家的故事、数学童话故事、数学游戏、数学发现与数学史的知识等;指导学生撰写数学**记,记录数学学习、生活经历中的点点滴滴。让学生在作业中激发探索热情,发展思维能力,陶冶性情,进一步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受到深刻的人文教育。
四、布置作业要有“趣味”性
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饶有兴趣的作业具有一定吸引力,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去完成。趣味性要体现出题型多样,方式新颖,内容有创造性。让学生感受到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采,使之情绪高昂,乐于思考,从而感受到做作业的乐趣。带着好的心情做作业,思维更活跃,反应更灵敏,何乐而不为呢?例如,二年级学生在认识“角和直角”后,让学生思考:在长方形纸上剪一刀,还有几个角?学生通过动手剪一剪,比一比,发现在长方形纸上剪一刀并非只有一种情况,通过讨论得出:有几种不同的结果,有几个角也就一目了然了。
五、设计作业要具有“思考性”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的各种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的发展,要靠练习来促进。因此,设计练习时应注意练习的思考性,让学生在做题中发展思维。如可以通过设计一题多变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帮助学生克服在分析解题过程中的思维定势、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解题方法的不良习惯,提高解题能力;可以设计一题多解、逆向思维题来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发展学生智力。
六、作业的选择性
学生在完成他认为比较多的作业时,或多或少会存在逆反心理,如果教师一意孤行,强迫学生必须如数完成所有作业,那么作业的质量就很难保证,作业的目的也就很能达到。在布置作业时,我大胆规定,学生对不会做的题可以不做,只要在把会做的题做完后,回答下列问题就算完成了作业。
1、写出此次作业中,你独立完成的题的序号何在别人帮助下弄懂并完成的题的序号。
2、写出此次作业中,不会做的题的序号,力求分析不会做的原因。
3、此次作业你用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巧?你的做大收获是什么?
这样能使教师迅速、清晰的把握学生的作业情况和实际水平,为教师今后的教学指明方向,提供参考,同时可以使学生摒弃抄袭、自欺欺人的不良学风。
篇7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真正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不是复杂的数字游戏,它有着实实在在、生动活泼的生活背景。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是“活”的数学、有意义的数学。因此,家庭作业的设计,要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要使孩子感到喜闻乐见。另外,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在家庭作业的设计中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适度地引入一些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题目,不仅有利于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形成,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力求创造的心理态势。如: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后的安排学生的作业是:(1)去超市找一找1千克重的物品有哪些?(2)调查:1根火腿肠、一包方便面、一瓶矿泉水、一袋黄酒、一个鸡蛋等的重量。(3)和爸爸妈妈一起先猜一猜1千克的花生大约有多少粒?然后称一称,数一数。又如教完“百分数应用题”后的作业:(1)小红的妈妈准备买4千克苹果,每千克苹果6.5元,如果买5千克或者5千克以上可按八折优惠,小红的妈妈可以怎样买?
二、作业过程活动化,突出实践性。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学生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才能感悟出数学的真谛,才能逐渐养成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勇于创新的习惯,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在课堂上、书本里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变得丰满、深刻。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成果也表明,听和看虽然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信息和学识,但远远不如动手操作给人的印象那样深刻,不如动手操作掌握得那样牢固,不如动手操作更能将有关知识转化为实践行为和能力。因此,学生的数学家庭作业应该活动化、具有实践性,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感受、探索、应用所学知识,自主完善知识建构。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后,安排这样两道题:(1)通过度量、计算,求出制造一个火柴盒的外壳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制造一个火柴盒的内盒又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2)如果每平方米墙面需2千克油漆,重新粉刷你的卧室,100千克油漆够吗?(本题学生要知道先测量出自己的卧室的长、宽和高,再求出自己的卧室四壁和天面的面积,最好还应扣除门窗的面积,然后再计算出100千克油漆够不够。)通过这两题的实践操作,使学生能进一步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其思维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发展,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三、作业形式多样化,具有趣味性。
“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皮亚杰语)。作业本来是一种操作(operation),它不仅限于书面作业,它还可以是一项活动,也可以是一件制作。我们的作业设计正应还其本来面目。 (一)书面作业要创新,要讲究图文并茂,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图片、表格、“对话”、情境图等形式,做到“寓做作业于兴趣中”。
(二)布置阅读一些数学故事、数学知识(数学家庭作业还要注重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开展一些数学游戏活动,做到“寓做作业于游戏中”。。比如像《小学生数学报》《小学数学》等报刊书籍中有很多数学童话故事(如“丁呱呱和他的伙伴们”、“八戒分桃”等)、数学游戏(如数学跳棋、抢“30”游戏、模拟购物等)、数学发现与数学史的知识(如高斯求和、毕达哥拉斯定律等)。
(三)设计一些操作、实践活动,开展社会调查,做到“寓做作业于实践中”。例如:学了统计之后,可以布置调查所在的居民小区(或村民小组)各户的月用水量和用电量,并完成相应的统计表或者调查报告。又例如学习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知识后,组织学生开展“学雷峰,做好事”活动(修理学校、敬老院、邻居家的桌椅,保护被大风刮倒的小树苗等)。
(四)设计一些制作或者创作,做到“寓做作业于创作中”。例如教学“有趣的七巧板”后,布置学生用七巧板拼出一些有趣的图案。又例如学了“圆的认识”以后,布置学生用若干个圆创造一幅美丽的图案。(如:奥运五环图、肥猪“嘟嘟”等)
四、作业数量个性化,迭现层次性。
篇8
一.激发兴趣,唤醒读书意识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成了许多人选择人生方向的原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阅读,
低年级儿童最喜欢图文并茂的注音读物。特别是童话、寓言或关于英雄人物的注音读物。他们不仅喜欢读,还喜欢讲给别人听。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选讲一个故事,有意识地在最有趣的地方停下来,让学生自己看书,把故事补充完整,以此激发兴趣,诱导自能读书。而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将其兴趣引至名人传记及科普读物上,结合语文课的学习,鼓励他们课后有“筛选”地去自由阅读“合口味”的课外书,以此提高自能读书的兴趣。
在日常教学中,也可以创设不同的情境,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如:角色表演、故事会、吟诗会、读书笔记等。再如教《月光曲》一文时,我先在课前布置学生到图书馆去阅读,搜集与“月光”有关的诗句,然后在课上请学生对照“月光照小屋”的多媒体画面吟诵自己积累的诗句,并要求他们比一比谁吟得多,诵得好。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情感的阀门被打开,思维的“礼花”开始绽放。他们吟诵着一首首奇丽的小诗:“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有的同学甚至联想到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诗句。学生积极参与,乐于竞争,学习情趣急剧高涨。这样的教学环节,不仅优化了教学过程,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介绍方法,指导学生读书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爱读书,不等于会读书。为了使学生读好书,读更多的书,我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把适合学生采用的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例如选读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摘录批注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
注重教会学生学会从整体入手,分四步读书:初读――了解主要内容;速读――质疑释疑;细读――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释词;精读――品析词句、朗读成诵。在指导阅读方法时,我还注意因目的和内容而异,根据学生的能力、情况分段指导。让学生明确不同体裁的读物有不同的要求:童话、寓言重在明理;历史故事重在懂得故事梗概;诗歌重在通过朗读体会其意;科普读物应明白书中的科学道理。
课堂上我也能根据读物的不同体裁因材施教。如:1、教学古诗时可采用:已知诗人解题意――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2、教学童话时可采用:一读童话,读准字音;二读童话,了解大意;三读童话,提出问题;四读童话,懂得道理。3、教学寓言时可采用:一读寓言,知大意;二读寓言,解疑问;三读寓言,悟寓意;四读寓言,善联想。通过授之以法,为学生“搭桥铺路”,促使学生逐步由“学会”转化为“会学”,形成主动阅读的心态。这时,可以对各类文章中自己感兴趣的段落会提出不同的见解,进行续写、改写,乃至背诵。对有疑问的地方可通过网络等多种渠道去释疑。这样既为写作打下基础,又提高了理解能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得到培养。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的书籍不同,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我们应该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
三.提高能力,培养学生活读书
人们常说:“好习惯,益终身。”的确,必须注意培养孩子从小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时,每人备一本摘录本,学会分类摘词摘句。记笔记时,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可让他们写感想、写心得,还可让他们在本子上描描画画,或一朵小花、或一棵小草……给课外阅读增添无限的乐趣,让他们灵动的思想自由地翱翔于“学海”与“书山”之间,不断地在阅读中积累创新。
1、自主式阅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扩大阅读面,阅读材料多样化”课外阅读是学生自主阅读的表现形式,也是拓展学生知识面的主渠道之一。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鼓励学生到图书馆、报馆、书店等文化中心去自主阅读,既可以是语文方面的书籍,也可以是数学、历史、地理等方面的书籍;既可以是报刊杂志,也可以是小说传记,只要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书就可以读。对内容深刻、难懂的书,要鼓励学生反复读,仔细读,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效果。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会越来越浓,书也会“越读越厚”!
自主式阅读以学生自读为主,遵循“读中悟、疑后想、探后练、练中创”的教学原则,注重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还给学生真实的阅读。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进入多维的研究空间,将阅读活动直接指向阅读材料的内容或包含的信息,让学生阅读时心无牵挂,完全自主,完全放松。
2、联系写作读
为读而读不是阅读的目的,阅读要为写作服务。让学生善于整理读书笔记,把读到的好词好句以及自己的感受记下来,以便写作时能灵活运用,待写作完成后,再让学生把读运用到写作中,从读的过程中感悟文章的薄弱之处,从而达到修改文章的目的。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注重以读助写,读写结合,就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创造性地读
学生特别喜爱看童话故事书。教师可以因势利导鼓励指导他们把书中的人物搬上舞台,使静态的语言活化起来,可以进行表演读。表演读能在相当程度上提高阅读质量,因为它十分符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例如表演故事性和形象性很强的童话《小白兔和小灰兔》、寓言《狼和小羊》、诗歌《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像这样自主的活动,不仅展示了他们的艺术才华,而且激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读得高兴,学得扎实。
可以在班级中开展朗诵会、图书节、故事会等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组织学生填写“读书信息卡”、制作“读书书签”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为学生创设了有趣的多样的读书活动,使学生广泛地阅读,大量地阅读。
还可以积极邀请家长共同开展“亲子阅读”。这样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通过共读,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通过共读,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通过共读,带给学生欢喜、智慧、希望、勇气、热情和信心。
四.推荐选择,优化阅读内容
常说:开卷有益。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量的骤增,我们能见到的读物不再那么纯净,不再全都健康。书不能盲目地读,况且,书的世界浩如烟海,也不可能让学生读尽,因此,书要有所选择,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有目的地进行推荐。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选择读物,在班级开展喜欢的好书收集活动。例如向学生推荐几种好书:如《窗边的小豆豆》《皮皮鲁和鲁西西》《草房子》《一年级的大个子和二年级的小个子》《鼹鼠原野的故事》等等。这样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了课内外的沟通,使学生知道了应该读什么书,什么样的是好书,会在班内形成读好书的良好氛围。
总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让学生在书的海洋中自由翱翔,为了让他们在知识的滋润下茁壮成长,为了启迪他们的智慧,我们必须重视读书,并认真引导,使学生的阅读成为一个“阅读欣赏、思考内化、积累提升”并不断循环、不断发展的过程。
篇9
关键词:教学分析;图文结合题;小学低段数学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中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作为学习的主要导向,小学生识字量少,而且基础也很薄弱,有的时候学生连一些常见的题目也不能阅读。所以,针对目前小学生的这一现象,处于这个阶段的应用题,要以图和一些相应的文字相结合出现。这样来安排小学生的学习,适应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而应用题的教学在小学的数学教学当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是小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我们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对数学教学进行进一步的设计。
一、小学低段数学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低段的学生,他们识字量少,这给各科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数学应用题的学习。虽然说小学低年级的教材能够对低龄的儿童在学习中有一定的帮助,为应用题的学习做了一定的铺垫,但是仍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知识需要,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应用题的时候,还是会面临很大的问题。其主要的原因如下:
首先,从学生的方面来说,小学低段的学生,他们的年龄还很小,甚至刚刚读完幼儿园,识字量也很少,平时的阅读量又不大,一般情况下,都是家长把一些孩子喜欢听的故事讲给他们听,这样,就会减少了孩子的阅读量,造成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差。而且,孩子们在学校做作业的时候,经常也都是老师在旁边帮助他们阅读题目、并分析题意,这样长时间下去,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心理,失去了自己阅读题目与分析题意的习惯与能力,就算自己在阅读,也只是做做样子就敷衍过去了,根本就读不出每道题的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与意义,更读不出其中蕴藏的问题,和自己在读题中的一些独到体会。这样的学习方式,就导致了很多学生他们在平时做作业时候的正确率很高,可是在测试的时候,成绩却不怎么理想,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平时学生过于依赖老师,没有形成独立阅读题目与分析题意的能力。
其次,从教师的方面来说,是导致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出现问题的直接因素。在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数学老师,他们都认为现在的小学低段的学生,他们识字量少,所以,就在应用题的讲授过程中,很少让学生们自己去阅读应用题,而是喜欢自己站在讲台上,去滔滔不绝地讲授数学应用题,学生只是跟着老师的思路就可以了,关于应用题的各种解法,老师都写满了整整一个黑板。很多数学老师,他们除了利用课本布置一些家庭作业以外,在讲课的过程中,却不来不利用数学教材。如果在讲完课后,课堂上还能有空余的时间,老师往往也只是给学生布置一些习题进行练习或者让学生们自己对没有掌握的难点进行提问。在学生们之间有这样不良的习惯普遍地存在着,在做应用题前,从不阅读教材,这就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们把数学课本当成了习题练习册,所以,不管是在数学的学习上,还是在数学课程的教授上,学生要改掉以往那种做题的方式,而老师也要对自己在数学上的教法做深刻地反省。
再次,从家长方面来说,家长也会导致学生有某种依赖性。有很多家长,经常跑到学校对老师这样说:“孩子在做数学作业的时候,我经常陪伴左右,辅助孩子完成作业,在家的时候,每道题孩子都会做,可是一到了学校,就什么都不会了呢,而且做完的题却都是错的。”在老师与家长做了详细的沟通之后,原来事情是这样的,在家里,很多家长都喜欢给孩子读应用题的题目并帮助孩子分析题意,可能就是没有把答案帮助孩子说出来,家长为了不让孩子麻烦,都为孩子排忧解难了,学生能进步吗?这样,当学生需要自己走路的时候,却不会走了,家长的过度扶持,已经影响了孩子的发展,有的时候,关心也是一种错误。
二、如何提高小学低段学生应用题的阅读能力
小学低段年级的数学课程中,图文应用题在数学课程的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但现在很多小学低段学生们的数学图文结合题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着学生的发展,也阻碍着老师的教学效果,那么,作为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老师,应该怎么做才能改善小学低段学生,在数学中出现的问题呢,怎样能够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数学图形结合题上的阅读能力呢?
首先,应该从数学图形结合题的题目着手,努力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应用题阅读习惯。很多学生,他们在图形应用题上的失误,一定程度上,都是输在了对题目的理解上面。学生在做图形结合题的时候,一定要对题目进行深入的理解,而这个过程就只能靠阅读来完成,所以,培养学生们的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第一,老师在讲授数学的过程中,应该努力引导学生对例题与习题进行充分的阅读,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主动参与课堂上数学知识的传播过程。学生在读题的时候最好要大声地读出来,这样,可以通过各种感知器官将书面的应用题文字转化为一种有声的语言。第二,老师辅助学生,指导学生对应用题的阅读与理解,在学生们看到一个应用题后,要对应用题进行大体地观察,观察题中出现的信息,再将自己认为应用题中出现的,比较关键的信息找出来,或者是画出来都可以,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得到题中的信息。
其次,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图形结合题的作用。找出题中的主体图。第一,要发挥主题图的作用,激发学生对图形结合题的好奇心,好奇心在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好奇心学生们也就没有求知欲。像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知识面很窄,而且识字量少,这样就很容易是学生产生各种好奇心,并且会努力去发现与探索事物的内在秘密;第二,利用主题图,并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涵义,打开学生们的思维。
结语:
总之,我们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但是,也要结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适应学生的阶段性需求。另外,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呈现出的是,课堂活跃,由学生自我发挥为主。而现阶段实行的图文教学的方法,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而另一种分层教学的方法可以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活跃起来。只要老师用心教,相信学生的进步与收获就越大,学生也就会拥有更广阔学习空间与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陈玲芳.小学低段数学图文结合题的教学[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8)
[2]田良臣,刘电芝.表象思维训练:提高小学低段语文教学质量的实验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9(10)
[3]金婵婵.与错题相约,让生成更轻松――小学低段数学错题分析及对策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