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梅花的古诗范文
时间:2023-04-03 23:33: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关梅花的古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进行感性美学管理的故事化思维
幼儿园实行感性美学管理,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故事化运作,也就是用最具动感美的故事来打动人心、促进工作、推动发展。为此,在幼儿园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启用“故事化思维”。
1.故事化思维富含“感性管理智慧”。所谓故事化思维,一是说要引导教师和幼儿凭借故事来直观体认幼儿园生活,并凭借故事进行直觉型思考,让教师、幼儿的生活柔性地得到改进、发展与提升,这是一种非理性思维;二是说需要用故事的方式来管理幼儿园,从管理方案制定到课程开发再到保教活动的开展,都要采用故事化的结构与方式。一句话,幼儿园的管理需要讲“故事教育学”。
2.故事化思维符合“幼儿阅读定律”。在幼儿园里,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都是故事的忠实读者。正如美国的吉姆・崔利斯在《朗读手册》中所写的那样:“人类是喜欢享乐的。对于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事,人们会自愿地反复去做。”这是一条重要的心理规律。
3.故事化思维具有“童年发展旨趣”。为了更好地遵循故事教育学原理,运行故事化思维,我们需要对故事进行价值澄清。优秀的故事至少具有三个方面的童年发展旨趣:首先,故事具有“濡化意义”。孩子的心就像一片广袤的土地,种植爱心和亲情,才会收获友爱、同情与孝心。利用故事来启发孩子,是最便利,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其次,故事具有“协调旨趣”。每个人的一生都在找寻一种叙事,叙事赋予我们一种最为切实可行的身份形式,即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再者,故事具有“拯救功能”。好的儿童故事对孩子来说,具有较高的情趣指数,有助于提升语言学科的“欢喜指数”。
二、基于感性美学的故事化管理
幼儿园的管理应该顺应儿童故事性思维的特点,引导他们用形象的方式来感悟和传达自己对于故事的真实理解,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这,就是基于感性美W的故事化管理。对一个班而言,故事化管理就是在幼儿园的统一规划下,结合本班的具体情况,适才、适性、适时地运用匹配的主题故事来对幼儿进行教育和管理。对一个幼儿园来说,故事化管理就是确立了幼儿园的发展目标之后,推出主题故事微课程,对教师和幼儿进行感性化的美学管理。故事化管理既是对教师的,也是对幼儿的,但最终是服务于幼儿全面发展的。在实施基于感性美学故事化管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1.主题化原则。根据幼儿园的整体发展目标和班级发展的实际需求,形成各学段、各班级故事化教育的主题,然后按照教育主题来匹配适合的故事。在实施故事化管理的过程中,要有明确的目标和长线的规划,不可随意性太强。
2.适切性原则。我们所确定的主题,所配用的故事,都必须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在选择故事的时候,要站在儿童的立场,充分考虑幼儿的阅读心理。我们可以将幼儿引到故事化课程的建设中来,充分听取他们对所选故事的意见。也就是说,我们要更多地采用集体审议的方式来实现故事选择的最优化。
3.感性化原则。故事化管理是基于感性美学的。感性是一种力量,一种推动幼儿发展的绿色能量。在选择故事、演绎故事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凸显感性化这一原则。所有的故事,尽量是纯感性的,拒绝理性话语的大量侵入。在讲述的时候,也要让其自然地传达道理,甚至可以让幼儿利用故事来理解故事。
三、运行故事化管理的策略
幼儿园如何运行故事化管理呢?可用的策略或基本的路径有哪些呢?下面以环保教育为例来进行探讨。
(一)长线化管理:天天讲故事的“三级推进”策略
1.天天讲故事第一级为“园”级。近年来,我园在一日活动中增设了“天天故事”环节。每天下午2∶30孩子们通过班级广播听一至两个由教师或家长、小朋友现场讲的有趣的故事。为了加大幼儿聆听环保故事的频率,提升幼儿的环保意识,我们的“天天故事”栏目组每周还推出1~2个精品环保故事,用幼儿最喜欢的方式来强化环保意识。
2.天天讲故事第二级为“班”级。全园的故事听完,随后是班级的“天天故事”时间,由班级教师、幼儿讲故事,也可以由1~2个幼儿根据听到的故事交流自己的想法。
3.天天讲故事第三级为“家”级。我园还将“天天故事”的接力棒传到了家长手里,向家长推荐了“喜马拉雅”电台,建议家长每天晚上8∶30左右,和孩子一起躺下来,把灯光调暗或关闭,营造宁静的听故事氛围,进入睡前故事时间。
(二)适切性管理:合作看绘本的“四季应变”策略
1.随四季的教育目标而变――阅读匹配的主题绘本。我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对“环境教育”目标进行分解,选择与之相匹配的环保故事绘本供幼儿阅读,形成实验幼儿园环保绘本专项阅读系列书目。
2.随四季的校园生活而变――创编可用的绘本故事。我们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师幼合作,共同绘画、创编环保故事。我园还以环境为载体,传播、浸润一种文明的情愫,唤醒幼儿心中的环保知觉。用最具诱惑力的绘本故事来加强环保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艺术化管理:生活版趣事的“合作创演”策略
1.演练生活版的“趣故事”,推动环保学习的日常化。环保意识和习惯的形成需要情境演练。绘本除了讲述,尤其要关注表演。演着演着,就成了真的,别人的好习惯就成了自己的好习惯。我园教师从可分解的环保故事中抽取若干个特定场景,让幼儿演练其中的部分情节。
2.演习仪式类的“趣节目”,推动环保学习的日常化。在加强环保行为养成演练的同时,我们还重视强化养成教育的仪式感。我园根据幼儿的特点,全面创新了升旗仪式,用童话剧或情景剧等多种形式来展示环保教育的成果。
(四)信息化管理:童话类故事的“视频选播”策略
视频版故事符合幼儿动态阅读的特点。我园为孩子精心挑选了有益其成长的环保教育动画片,建构了环保教育视频版资源库,有《辛普森一家》《熊猫家族》《爱探险的朵拉》《小熊维尼和跳跳虎》等。教师陪孩子一起观看动画片,把动画片当作课程资源,并适时对孩子进行提问和引导,增强环保教育实效。
(五)联动型管理:亲子型诵读会的“牵手互动”策略
亲子诵读,融入的是亲情之爱,环保教育也因此有了情感的温度。为了协调好亲子型诵读会,我们采用了两种行之有效的策略。
1.立体牵手策略――直通“大书场”,烘热亲子阅读。我园以“告家长书”、办《牵手报》等方式,引领家长每天陪孩子读书,营造家庭读书氛围;通过“专家讲座”“名家现场读书指导”“环保讲座”等活动,指导家长和孩子一起玩书、共读、休e,在读书实践中获取真知,陶冶情操,培养习惯。
2.节日狂欢策略――搭建“大舞台”,推动联合演读。幼儿年龄小,这为幼儿园结合节日组织较大型的环保活动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一些幼儿难以单独完成的环保教育活动,我们均通过家长的力量,让家庭配合幼儿园共同完成教育任务。
四、增强故事化管理力的有效路径
要实现幼儿园的故事化管理,无论是园长还是教师,都要增强自己的故事化管理力。
1.主题研究,增强感性美学素养。秉持感性美学,不断提升自我的美学素养,才能有效提升故事化管理力。为此,我们需要借助主题研究来发展敏锐的感受力、丰富的想象力、洞察一切的审视力、良好的记忆力以及鉴赏力、预见力、表达力和审美气质等。
篇2
我一直是都很喜欢梅花。所以爱屋及乌地喜欢着所有与梅有关的东西,手机里的古筝名曲“梅花三弄”更是百听不厌。
梅作为花中“四君子”之一,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傲骨,高洁。它与其它的花不同,它从不在春天这个百花盛开的季节里与其它的花争奇斗艳,而是选择在冬天。在寒冬,当所有的花儿都因畏惧寒冷而退却时,它却在冰天雪地中独自盛开着。那红艳的花,给洁白而单调的冬天增添了生机。
那红色的瓣,小巧的花朵,仿佛在倔强地向世人诉说着它的不屈不挠。不管风雪怎样的摧残,都依然挺拔着身姿,开得愈加的娇艳。
梅,作为我们家乡的市花,我想这除了与老家多梅,种梅的历史长之外,它还代表着我们梅州人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上个世纪的时候,梅州作为粤东山城,交通不便,是大家眼中的贫瘠之地。在古代还被称作“恶溪”。但勤奋勇敢的梅州人却毅然创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许多客家人外出打工,创业,或出海。在吃遍所有的艰辛之后,有了成就也不忘回来建设自己的故乡。在今天,几乎每家一华侨的梅州也成为了闻名全国的的“华侨之乡”。
梅花的精神每时每刻都在感染着每一位客家人。人们常说,只要有天有地有水的地方就有客家人。客家儿女勤劳能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名人。早期有邓世昌,,黄遵宪等爱国人士,他们或带领广大群众英勇抗敌,或实业救国。近代有田家炳,曾宪梓等著名的企业家。甚至还有前泰国总统他信,新加坡总统李光耀等。他们是我们梅州人的骄傲,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他们不但读懂了梅花精神,更是将梅花的魂深入到骨子里。
看看今天的梅州,一座座的大桥,一条条高速公路的建成,更是把梅州的经济推上了新的。我相信,拥有梅花精神的梅州人是不会安于现状的,只会更加奋发向上。在不久的将来,梅州将会更加的辉煌腾达。
篇3
一、配一配
有一些花草树木的名称,组合后能起到表示美好的祝福等作用。请选择花木名称填入相应的括号里。
松 竹 梅 菊 玉兰 海棠 牡丹 兰
1. 玉堂富贵:( )( )( )
2. 岁寒三友:( )( )( )
3. 花中四君子:( )( )( )
( )
二、连一连
下面左列的一些花分别有哪些特点呢?右列是能表明花的特点的关键词句。请将花名与相应的关键词句用线连起来。
A. 牡丹 a. 喜上眉梢 凌寒独自开
B. 梅花 b. 与鸟同名 漫山遍野
C. 杜鹃 c. 凌波仙子 新岁瑞兆
D. 水仙 d. 秋晚开花 高雅孤傲
E. e. 出淤泥而不染 纯洁崇高
F. 荷花 f. 花中君子 忠诚友谊
G. 兰花 g. 百年好合 百事如意
H. 百合 h. 形似飞鸟 幸福自由
I. 鹤望兰 i. 嫦娥玉兔 香气扑鼻
J. 桂花 j. 花中之王 繁荣昌盛
三、歌词里的花
你一定很爱听歌吧,你能写出下面歌词中的花名吗?
1. 啊,( ),百花丛中最鲜艳。
2. 在那( )盛开的地方。
3. 好一朵( )。
4. 风吹( )香两岸。
5. 红岩上( )开。
四、巧填谚语花名
下面的花卉谚语,请你看看该填什么花?
1. 正月( )香又香,二月( )盆里装。
2. 三月( )连十里,四月( )靠短墙。
3. 五月( )红似火,六月( )满池塘。
4. 七月( )头上戴,八月( )满枝黄。
5. 九月( )初开放,十月( )正上妆。
6. 十一月( )案上供,十二月( )雪里藏。
五、古诗里插花
请你将合适的花名填入下列古诗诗句里,使诗句完整。
桂花 桃花 荷花 杏花 稻花 梅花
1.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 。
2. 宝剑锋从磨砺出, 香自苦寒来。
3. 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别样红。
5. 人闲 落,夜静春山空。
6. 人面不知何处去? 依旧笑春风。
六、巧填“花、草”成语
在空格内填上适当的字,使每一横行成为一个带“花”或“草”的成语。
七、花之谜
下面五种花,是花又不是花,请你猜猜各是什么花?
1. 说花勿像花,营养顶呱呱,南北都会有,老少都喜欢。
2. 不是树上花,老少都喜欢,不怕烈火烧,惊雷催醒它。
3. 滚滚开的花,狂风最助它,一朵接一朵,朵朵白花花。
4. 我家有束花,见窗就见花,全凭巧手种,红花人人夸。
5. 此花开在天空中,五颜六色景不同,今天又是好日子,锦绣中华飞巨龙。
八、送花
人们通常把康乃馨送给母亲,因为它的层层花瓣可代表母亲对子女绵绵不断的感情,子女就送上此花表示感谢。你知道不同颜色的康乃馨各表示的祝福吗?请在括号里填上颜色。
( )康乃馨:祝愿母亲健康长寿!
篇4
[关键词]古诗词英译 空白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7-0039-01
引言
中国传统艺术非常讲究空白,古诗词作为古典文学的精华,更加讲究空白一艺。所谓空白,就是指作品中现实之外的审美想象空间,这种空间可以很大地拓展古诗词中的美学意境,形成一种巨大的艺术张力,实景与虚境相结合,才有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瑰丽色彩。古典诗词中的这种独有魅力,是译者在进行中国古诗词翻译研究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古诗词中的空白与美学
空白,是中国古典诗词特殊语言形式的需要,中国古典诗词以简明扼要和结构紧凑为主要特点,因此所有的古诗词无一不语言精练,意象精选。意境中的空白不是虚无,而是隐含深厚的底蕴,反之,如果诗词描写过于具体,只能使诗词本身美感尽失。
古诗词中的空白设置是符合美学要求的。美学的观点认为,文学文本具有未定性,呈现为多层面和开放式的图式结构,其文本定义和审美价值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活动才能实现。读者受到作品的激发,通过自己的认知、想象、联想等心智活动对作品进行第二次建构。古诗词作品通过设置空白,在抒发作者的审美体验之时,也将再创造的任务留给读者,读者通过自己的感受达到主体与客体的相互融合。
二、古诗词英译中的空白美分析
从空白和美学的关系中可以看出,古诗词英译中的空白是审美本质的关键要素。翻译美学要求译者一方面尽力把古诗词中的空白美展现出来,让读者可以尽情想象。另外还要充分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读者的接受能力,对空白处做出适当的调整从而将中国古典诗词的特有魅力和艺术体验带给所有的译文读者。根据古诗词中空白的不同表现,本文将空白分为整体空白、间隔空白和结句空白三类进行深入讨论。
(一)整体空白
在中国的古诗词作品中,经常出现赋、比、兴等手法,看上去只使用的简单的叙事,复杂的内心感情却被完全隐藏起来,形成了整首诗词的情感空白。这时的空白实际上已经是诗词表达情感的手段和特色,因此,译者在翻译时要尽力保全原文的意象,把空白展现给读者,进而表达作品本身想要抒发的情感。例如李贺的《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如下:On the mighty desert, sands are snowlike,Over Mount Yan,the moon hangs like a hook.If only they could ever be with gold bridled!Swiftly they run,with pure autumn under their hooves.
这首诗,并没有直抒胸臆,只是描写了一个悲剧,剧中的千里马没有伯乐赏识,读者可以通过自己的丰富想象来体会诗中想要表达的情感,进而领悟诗中的真意。因此,译者在翻译中只需要将整首诗按照原本的样子直译过来,把空白保留出来,留给读者,这样读者就能够领会诗的含意,这样的处理既达到了翻译的目的,也保存了原诗的空白美。
(二)间隔空白
由于中国古典诗词特殊语言形式的要求,很多诗词的整体结构都进行了一定的压缩,使得语言更加简练。比如,一些诗词会将几个意象并置,而把逻辑关联词语省去;或者,一些主要的意象被错落地组合,剩余的次要意象和细微末节被省去。这样,读者的想象可以尽情地发挥,利用自己的想象力进行诗词的第二次创作,这样的诗词往往具有以少胜多的魅力和艺术美感。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前三句的译文如下:Dry vine,old tree,crows at dusk,Low bridge,stream running,cottages,Ancient road,west wind,lean nag.
这是一首关于写秋思的名作,它最大的艺术特点就是空白手法的运用。虽是写秋思,但只是简单地组合了一些有关秋天的景物,读者在阅读时自己可以在大脑中快速形成一幅幅秋景的画面,体味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因此,在翻译中只需将这些意象直译过来,保留作品中的空白,读者一样能发挥想像力,体会作品所拥有的深刻含义。
(三)结句空白
中国的很多古典诗词擅长言尽而意未尽,在本应结尾处却为读者引出一个更远的联想,这就是古诗词中的结句空白。比如,有的古诗词从始至终都刻意没有把话说透,或者在处戛然而止,总之对于真正要抒发的感情反而遮掩,只在结句的地方留下空白,读者只能靠自己的领悟力体会作品未尽之意。例如王维的《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译文如下:You should know what has happened there,When you have just come from my hometown.Was the plum,when you passed my silken window,Opening its first cold blossom?
这首诗以问句作结,只留下一段空白让读者自己想象,进而在诗外创造了无尽的意境。译者只要直译诗中对梅花的关切,译文的读者就能自己去领悟和欣赏空白美了。
以上是诗词中最常见的三种空白,按照美学的要求,译者在进行空白处理时,要注意如何达到空白美的再现。
【参考文献】
篇5
阅读下面的古诗答题。
春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①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_______”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_______到
_______。
②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
2.(广东省课改区)
品读下面的诗歌,你会得到很多启发,请你从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也来创作一首小诗。
供选题目:微风惊雷浪花落英
题目:_______
细雨 朱自清
东风里,
掠过我脸边,
星呀星的细雨,
是春天的绒毛呢。
3.(湖北省黄冈市课改区)
欣赏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各题。
[甲] 乡愁 (节选)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乙]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①“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甲、乙两诗都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物象。甲诗寄托在邮票、船票、_______、_______等对应物上,乙诗则寄托在枯藤、老树……等对应物上。甲、乙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但甲诗已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______________。
②品读甲、乙两诗,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谈谈欣赏的理由。
最欣赏的句子:______________
欣赏的理由:______________
③放飞思绪,想象甲诗中,的“我”跪在母亲的坟前会想些什么?乙诗中的“断肠人”一旦与“亲人”相聚会说些什么?
“我”的心理活动:______________
“断肠人”的倾诉:______________
4.(湖北省荆州市)
读杜牧的《赤壁》,然后答题。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①这是一首与三国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 ―――O
②“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5.(湖北省襄樊市)
对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似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6.(湖北省孝感市)
对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A. 首联直接写出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朝奏”与“夕贬”对比,让人感觉到诗人命运变化的急剧。
D.颔联表明诗人的心迹:不惜残年为皇上革弊除害。
C.颈联即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忧家伤囤的情怀。“马不前”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也让人联想到马致远的“瘦马”,都是以马写入。
D.尾联写诗人向侄孙韩湘交代后事,显得从容、宁静,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思想境界。
7.(江苏省南通市)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①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
②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答:______________
8.(江苏省苏州市)
阅读《卜算子・咏梅》这一首词,完成①―③题。
卜算子 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①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 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 )
A. 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②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
答:______________
③同样是写梅花,的《卜算子 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有着明显的不同,“专题・荷”中写荷的诗文也是多姿多彩的。请你举例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答:______________
9.(江苏省无锡市)
对下列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赠从弟① 刘 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注释]①从弟:堂弟。②罹:遭受。
A.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高耸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
B.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大,第二个“一何”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
C. 反衬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主要特点,全诗以“山上松”的坚韧反衬出“谷中风”的迅疾。
D.本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对从弟的劝勉之意不言而喻。
10.(江苏省泰州市)
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词,完成下列各题。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①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
②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③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
11.(江苏省扬州市)
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阅读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①“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
②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 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济南市课改区)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①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 现出的画面。
答:______________
②诗歌第四联抒写了诗人_______ _______的情感。
13.(四川省资阳市)
品读下边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阳阴里白沙堤。
①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小,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们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②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浙江省温州市)
欣赏比较下面两首古诗,选出现解错误的―项是( )
[甲] 绝句
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蓬,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乙] 渭城曲
唐・王维
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A.甲乙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都写了春天的景象。
B.甲诗“沾衣欲湿杏花雨”的“沾”:产点出了春雨的细小迷蒙。
C.乙诗中的“客舍”足旅店的意思,古人又有折柳赠别的习惯,所以诗中“客舍”、“柳色”点出送别的题旨。
D,甲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游春时的喜悦之十情。
15.(成都市课改区)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①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诗人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
答:______________
②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
16.(福建省莆田市课改区)
参照相关链接,简析《关雎》的意境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相关链接:
“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赋”是铺陈的意思,对事物直接陈述。“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是诗歌创作的主要方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至深至远的影响。
意境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诗经》中的许多诗歌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描绘出一个个优美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
17.(广西河池市课改区)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①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②“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答:______________
18.(广西玉林市课改区)
下列对所选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19.(河南课改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答:______________
20.(沈阳市课改区)
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21.(四川省课改区)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①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两个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答:______________
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 “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答:______________
22.(广西河源市)
品读下面丘逢甲的一首诗,回答有关问题。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注:丘逢甲的《春愁》作于1896年春,时值包含有清朝政府向日本割让台湾等内容的《》签订一周年。)
①“强看山”中,“强”的意思是_______。它表现了诗人_______的感情。
②诗中押的是一韵。
③读了这首诗,令人联想到初中课本中学过的唐朝诗人_______写的《春望》一诗,诗的颔联“_______,_______”表达了与丘逢甲《春愁》诗同样的感情。
23.(广西桂林市)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①两首都是写离愁别绪的诗,但诗的表现手法却不同,李白的诗偏重_______,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郑谷的诗则_______,抒发了友人之间的离别之苦。
②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李白诗中可以为例的一句是:
③下面是对两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生动地表现了朋友分别之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B.两首诗都极力通过描绘景物,渲染离别的气氛。
C.李白诗情感表现热烈奔放,而郑谷诗情感表现则含蓄委婉。
D.两首诗都着力强调分离的“距离之远”,突出了友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24.(湖北省黄石市)
阅读古诗答题。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①这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句。诗人以匠心独运的杰出才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夜泊图画。
②全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 B.江枫/渔火/对愁眠
C.姑苏/城外/寒山寺 D.夜半/钟声/到/客船
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句写了三种现象:月落、乌啼、霜满天,巧妙而有层次地表明了夜泊的时间及感受。
B.“愁眠”指愁眠山,又名孤山;“江枫”指江桥和枫桥;“江枫渔火对愁眠”,意思是江桥、枫桥、渔火,对着愁眠山。
C.诗的后两句只写了“卧闻山寺夜钟”这一件事,却使全诗的神韵得到了最完美的表现。
D.全诗在描写江南水乡秋夜幽寂清冷的氛围中表现了羁旅者萦绕心中的缕缕轻愁,创造了情境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
25.(湖北省黄石市)
阅读新诗答题。
一道小河
平平荡荡地流将下去,
只经过平沙万里――
自由的,
沉寂的,
它没有快乐的声音。
一道小河
曲曲折折地流将下去,
只经过高山深谷――
险阻的,
挫折的,
它也没有快乐的声音。
我的朋友!
感谢你解答了
我久闷的问题,
平荡而曲折的水流里,
青年的快乐
在其中荡漾着了!
①这是冰心八十多年前出版的诗集《春水》中的诗句。那时的诗人满怀对新的精神生活的渴望,天真地,又是苦苦地探寻着世界与人生之谜的谜底。她以深刻的感悟力从生活现象中获得了微妙的生命体悟,并且用诗的语言传递出心灵感悟的信息,那就是:_______。
②诗人用“平平荡荡”的河流和“曲曲折折”的河流比喻两种生活现象,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_______。
③快乐是一种感觉,是心灵的一种愉悦惬意的感受和状态;快乐是一种美德,是对生活的坦然和热爱。请你结合诗歌谈谈你对快乐的理解:______________
26.(湖北省咸宁市)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_______。
27.(湖南省常德市)
读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回答后面的问题。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①“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
②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答:______________。
28.(江苏省宿迁市)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①王维的山水诗多以画入诗,这首诗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通过衬托的手法,突出厂山涧的_______。
②“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
答:_______。
29.(四川省内江市)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①本诗作者是_______(人名),诗中表现诗人处境的同语是_______,表现诗人情怀的词语是_______。
②梁启超对本诗作者曾有这样的评价:“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从这首诗中你看到了作者什么样的品格?结合具体诗句谈谈感受。
答:______________。
30.(西宁市)
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句子是:______________
为什么:______________
31.(云南省曲靖市)
读下面的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七步诗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1豉:豆制品。2萁:豆茎。
3然:通燃。
①诗中“泣”字用得极为传神,请作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
②如何理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内涵。
答:______________。
32.(云南玉溪市)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①―②题。
次韵梨花黄庭坚
桃花人面各相红,
不及天然玉作容。
总向风尘尘莫染,
轻轻笼月倚墙东。
注释:玉作容:形容梨花洁白如玉。
笼月:被月光笼照。
①这首诗表面赞美了梨花的_______,实则赞美梨花_______的品质。
②诗的第一句是崔护诗“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活用。把“人面桃花”改为“桃花人面”,作者这样改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
33.(浙江省湖州市)
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醉汉 非马
把短短的巷子
走成一条
曲折
回荡的
万里愁肠
左一脚
十年
右一脚
十年
母亲啊
我正努力
向您
走
来
注:非马,台湾诗人,祖籍广东,1948年离开大陆到台湾。
A.诗的开头写道“把短短的巷子”“走成”“万里愁肠”,表达的是一种思念母亲、思念故乡的无奈而又惆怅的情感。
B.诗的结尾说“我正努力向您走来”,写出了作者忆母情深、思乡情切的执著及期待着早日团圆的虔诚。
C.这首诗言约意丰,辞藻华丽,并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使作者的情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
。
D.这首诗结构别致,句式参差不齐,把一个词甚至单个字排列成行,使“醉汉”的醉态与诗歌内在的情感节奏十分契合。
34.(四川省乐山市课改区)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从内容和语言运用两个方面谈谈你的感受。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35.(哈尔滨市)
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
36.(昆明市)
品读唐朝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37.(甘肃省)
阅读下面一首诗答题。
汉江临眺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光,留醉与山翁。
①对这首诗的题目,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汉江上向远方望 B.在汉江上临时眺望
C.在高处临时眺望汉江D.登上高处眺望汉江
②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一笔勾勒出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
B.“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写出汉江水势之大,江水漫出天地外,把青山都淹没了。
C.“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两句,诗人故意用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
D.“襄阳好风光,留醉与山翁”表现了诗人要与山翁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
③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富有动感的画面,请找出表现动感的词语并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38;(贵州省毕节市)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答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①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杜牧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39.(新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①请选出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 )
A.“二十三年”,指白居易因参加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的前后时间;“弃置”指被贬谪。首联表达了诗人的无比辛酸之情,也流露出了内心的不满。
B.“闻笛赋”是指西晋的向秀为怀念自己的好友嵇康所作的《思旧赋》,“烂柯人”是指晋人王质。颔联写贬谪归来后的感受,借用两个典故表达怀念旧友和人世沧桑之感。
C.颈联写诗人对未来的展望。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说明虽然处境艰难,但仍然信心百倍,积极进取。
D.“听君”中的“君”指唐代诗人白居易,“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尾联不仅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精神,也是和友人共勉。
②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答:__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
1.①望 山河 草木花鸟
②参考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而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意同即可)
2.(略)
3.①坟墓 海峡 家国之思(意近即可)
②最欣赏的句子示例: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理由:“浅浅的海峡”和人们渴望早日团聚的愿望形成强烈的反差,抒发了浓浓的思乡思国之情。(若欣赏其他句子亦可。品析言之有理、意思准确即可)
③“我”的心理活动示例:妈妈,原谅不孝的儿子,我回来迟了,我多么想念你呀! “断肠人”的倾诉示例:回家的感觉真好! (意近即可)
4.①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
②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与此相近的表述即可)
5.D
6.D
7.①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②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意思对即可)
8.①D(“线索”与“反衬”的说法均错误)
②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举例恰当,分析具体即可。例如“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③这些诗文视角不同、立意不同,作者的经历不同、情感不同、反映的价值观不同,作品也就不相同。如,同是咏梅,同是借物抒情,笔下的梅花是积极乐观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之情;陆游笔下的梅花则是寂寞凄凉的,抒发的是孤傲清高之情。同是写荷,《爱莲说》借莲言志,赞美坚贞刚正的气节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芙蕖》则强调莲的实用价值:可鼻、可口、可用。(举例时讲出其中的一点,或举出另外的作品均可)
9.C
10.①收复中原,统一国家。(意思正确即可)
②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
③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11.①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意思对即可)
②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意思对即可)
12.①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
②对故乡无限依恋(对故乡思念)
13.①C
②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言之有理即可。)
14.D
15.①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②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
16.《关雎》从触动情怀的景物写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成双成对的雎鸠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华羽流光,声音婉转。听着它们悦耳的叫声,不禁引发了年轻人的联想,拨动了心中爱的琴弦,于是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感慨。全诗赋中见兴,景中见情,意境优美。
17.①D
②开放题。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18.BC
19.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
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②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答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
20.C
21.①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②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2.①不忍心(强忍悲痛) 为祖国的山河破碎而痛苦万分
②an
③杜甫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3.①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②杨花落尽子规啼 ③B
24.①唐 张继
②D
③B
25.①平荡而曲折的水流里,青年的快乐在其中荡漾着了。或生活中有坦途,也有坎坷,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快乐面对(意思相近即可)
②生活中的坦途;生活中的坎坷。(意思相近即可)
③扣住“愉悦”、“惬意”、“坦然”、“热爱”中的一点作答即可
26.是“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只要意思相符即可)
27.①“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②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28.①桂花、(春)山(涧)、(明)月、(山)鸟(写出3个即可);幽静(能体现“静“即可)
②a写出了诗人闲适、安逸的情趣;b诗人的心境与环境和谐统一,营造了静谧的氛围(意思对即可)
29.①陆游 僵卧、孤村 不自哀
②忧国忧民,报效国家的感情至死不渝;处境凄凉、艰难也“不自哀”,即使梦中也在驰骋沙场,杀敌立功,报效祖国(意合即可)
30.写出“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入旧年”的句子;回答中能扣住“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时刻”来表述原因即可。
31.①“泣”字使用了拟人手法,极为生动细腻地刻画了诗人面对兄弟残酷紧逼的现实表现出的极度痛苦和悲愤
②豆茎与豆原本是同根相生,诗人用豆茎与豆比喻同胞兄弟、手足之情。面对兄弟紧迫地残酷相逼,诗人极度伤心而又深感无奈
32.①洁白 不被风尘所染的高尚纯洁
②崔护的诗,把“人面”放在前,是用桃花衬托姑娘的美丽。这里把“桃花”放在前面,是突出桃花的红艳,从而反衬出了梨花的雪白
33.C。
34.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山水诗。诗人通过对自己乘船经过天门山时的所见所感的描写,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一个“出”字,使静止的山峰有了动态美。全诗用“碧水”“青山”“白帆”“红日”,勾画出一幅色彩明快、美丽壮观的山水画
35.C
36.D
37.①D ②B ③“浮”、“动”两词写出了动态,明明是水波在起伏,却给人以前方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天空也在动荡的错觉,形象地渲染出了磅礴的水势
38.①描绘了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或:迷蒙)和冷寂的景象
②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或国事)的关注与忧虑
39.①A
篇6
关键词:透过诗眼 把握诗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060-02
眼睛是最能传情达意的身体器官,被人们称之为 “心灵的窗户”。因此许多画家都很讲究点睛,据说晋代大画家顾恺之曾于健康瓦棺寺画维摩诘像,点睛之日致万人空巷,可见点睛之重要。画龙点睛,破壁而飞,虽有夸张,但着实有理。
人有眼,诗词亦有眼,把握诗眼是理解诗意的关键所在,透过诗眼,可以窥见诗人的内心,可以把握诗歌的精魂。
有关诗眼,历代诗评家各执一辞,众说纷纭。而笔者认为清代刘熙的《艺概?词曲概》中,对此论述最为精当,现以此为本来分析诗眼。
刘熙说:“余谓眼乃神光所聚,故有通体之眼,有数句之眼,前前后后,无不待眼光照映。若舍章法而求字句,纵争奇竞巧,岂能开合变化,一动万随耶?”这一说法首先明确了诗眼的含义,“眼乃神光所聚”,“一动而万随”,认为眼系全篇的核心,神采之透镜。其次是将诗眼分出了类型,“有通体之限,有数句之眼”。
那么怎样才能准确剖析诗歌中最能够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字句,便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因此,寻找、分析诗眼就成了鉴赏古诗语言的关键,也是高考考察诗歌语言常用的一种形式。
1 要运用慧眼,寻找诗眼
寻找诗眼可以归纳为“三看”。
一看:动词和形容词。19世纪法国文学家莫泊桑也有类似的说法:“不论一个作者所要描写的东西是什么,只有一个词可供他使用。用一个动词要使对象生动,一个形容词使对象的性质鲜明。因此就得去寻找到这个词。”例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里的动词“生”、“入”即为诗眼,用“生”而不用“升”,有孕育之意,有胎动之感,有将娩之势,是势在必然,又未到时刻;用“入”不用“到”,有不知不觉之意,有无处不至之态,有不可抗拒之势。再如大家熟知的贾岛诗《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著一“敲”字而境界全出。又如王安石《泊船瓜州》:“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书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句中一个“绿”字,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巧妙地创造了诗歌意境。
二看:数量词。例如: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的数量词“一片”是诗眼,即“一座”,但用“片”字,则多了一层“单薄”之意。“一片孤城”在远处高山的映衬下,愈加显得此城处境孤危,因此,勾画出一了幅孤寒、萧索的景象。诗人恰是借此衬托了征人戍守边塞的凄凉幽怨的心情,进而巧妙地点题。
三看:虚词。古诗中的虚词如果用得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的美学效果。例如杜甫《绝句二首(其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前两句中的“逾”和“欲”字应该是诗眼。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绿衬底而欲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中赋予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突出了鲜花的红艳、灿烂。再如: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载,王驾《晴景》诗中“蛱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到王安石《临川集》将“应”改为“却”用连词“却”,语意益见沉着。连词“却”成了句中之“眼”。
综上所述,我们在赏析诗词,寻找诗眼的时候,要做到“三看”。注意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和虚词。但是有不能一概而论,一看到这些词性的词语就当作诗眼,须知先有“诗”,后有“眼”,首先得理解整首诗词的含义,方能看出“眼”在何处。另外,也不能只看到一个字就认为是全诗的唯一诗眼。因为诗眼有一句之眼,数句之眼,还有全篇之眼;诗眼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是一个词,可以是一句诗,也可以是几句诗。总之,诗眼的情况比较复杂,如果我们能够寻找诗眼,分析诗眼,欣赏诗眼,不失为阅读古典诗词的一条有效途径。但若诗中无眼,我们不必强为臆断。诗中有眼,也不可轻易放过,就其诗眼,视其神光,采全篇精神,深入诗人脏腑,把握诗的精魂,是阅读欣赏的一种精到的方法。
2 赏析诗眼,把握诗魂
学生们平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自己头脑里有,但支离破碎,在做题时不知该如何整合答案,通过对高考试题和大量模拟题的分析,笔者得出这样一个赏析诗眼的思路:字义――意境――感情。对诗歌的诗眼进行鉴赏我们就要首先解释它的字义,其中既包括字面义,也包括语境义;然后,就指向诗歌的意境,或谈这些字词形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谈它对整首诗意境的作用;最后指向诗歌的感情,或谈形成了怎样的感情,或谈对诗人感情的作用。而在对意境和感情进行阐释时,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思考:是否使用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如上文提到的“逾”、“欲”);是否词类活用(如上文提到的“绿”);进行换字比较优劣 (如上文提到的“一片”/“一座”);联系上下文语境(如上文提到的“敲”);结合诗歌背景(如上文提到的“一片”);照顾作者心情(如上文提到的“绿”)。下面以齐己《早梅》为例加以阐述:
早 梅
齐 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本题可作如下回答:在诗中,我们看到:“一枝”为数量词,修饰梅,梅为报春之花,开放得早,用“一枝”而不用“数枝”或“几枝”,则更能突出其开放得比其它梅花早,紧扣诗题,诗的意境也更完美。再者,因为“窥”字是“偷看”的意思,采用拟人手法,活画出了禽鸟也被冰天雪地中一枝独放的早梅所吸引的情景,充满了生机和情趣。所以,“一枝”和“窥”应为诗眼。抓住这两个词来赏析就等于抓住了要害,因此,全诗旨趣全出。
3 还要了解古诗的炼字规律
古人有所谓五言诗以第三字为眼、七言诗以第五字为眼的说法。如被誉为炼字典范的[唐]王维《过香积寺》一诗:“泉声咽危
石,日色冷青松”的诗眼“咽”、“冷”的妙处。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用拟人的手法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意境。
篇7
阅读兴趣 低年级学生 习惯培养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阅读摆在了重要的地位,要求小学阶段学生应当完成145万字的阅读任务。为了培养阅读的风气,扎扎实实地把阅读任务落实到实处,让孩子们热爱读书,笔者作为实验小学一名二年级语文教师,结合自己教学经验,系统阐述低年级学生应该如何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低年级学生的阅读现状
阅读,就是一种从书面符号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是人们搜集处理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和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自我精神生活逐步丰厚与升华的过程。阅读过程,是高度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阅读活动无疑能促进个性的发展和心理水平的提高。
现实教学中,有的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语文课文、生字和字词的掌握程度,严重忽视了课外阅读的补充;同时,孩子们也只是为背诵课文、完成作业为主要任务,没有课外阅读的兴趣;虽然有与语文教材配套的读本,但因为是课外学生们自主阅读,所以课堂上并不讲解该读本的任何内容;有教师意识到扩大低年级学生阅读量的重要性,也多次给他们强调,但这不是书面作业,孩子们经常浮于形式,应付了事;有的学生在完成布置的作业后,想多读一些课外书,自己认识到了,但是在阅读的时候因为无教师课堂系统的答疑解惑,遇到不懂的生字生词时就不知道怎么解决,这种被动状态的阅读也不利于阅读质量的提高。
二、低年级学生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的方法
基于上面低年级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作为二年级语文教师,针对提高个人教学能力,培养孩子们阅读习惯,激发其阅读兴趣,特提出以下对策:
1.提高学生阅读的意识,增加课外优秀读物的选购
二年级学生大都只有六七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接受到的思想可能对今后的少年、成年时期都有帮助。面对现实中很多学生阅读兴趣不高,只会为了完成作业而学习、阅读课本里的课文这个现实情况,作为教师更要时刻要求、提醒他们加大阅读的力度,时刻督促,告诫孩子们阅读对于自身成长的重大意义。更为重要的是,要根据孩子们熟悉课本知识的实际情况,将课外读物与课文内容相结合,在课上为他们补充一些课外优秀文章,这样他们就会有意识地自己查阅课外作品了。
2.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毋庸置疑,阅读环境可以产生激发效应和塑造效应。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在孩子们的阅读活动中至关重要,不仅能有效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还能巩固阅读效果,让他们在丰富的阅读环境中,充分感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方面的知识。比如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可以让他们选择《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十万个为什么》和《上下五千年》等优秀名著,培养起对书的酷爱,让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
3.通过讲故事、学道理将孩子们引入书籍的世界
比如,笔者在讲述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课文《骆驼与羊》的时候,先简要地描述故事内容和情节,对他们说,我们不能拿别人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否则别人也会拿他们的长处比我们的短处,这样我们就一定会输掉的。并通过提问骆驼和羊这两种动物各有哪些优缺点,孩子们各抒己见,不一会就会提到课文中的内容了。通过设置情景把孩子们带到课堂中去。同样的道理,课外读物的补充也是通过这种方式灌输、穿插到学生们头脑中去。比如,笔者在讲解人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材的古诗《梅花》之前,先让他们把课外同步读物——《宋词》拿来,翻到陆游的词《咏梅》,通过询问他们关于梅花的秉性和特征,通过陆游的词引入课文。这样孩子们就会明白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课外有更多精彩的阅读内容。
4.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并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
在课堂讲完课文之后,我适当腾出一半左右的时间和孩子们进行一些阅读比赛。我在备课时,已经有侧重、有重点地对配套读本上的文章做了研究,找出和课文有关联的文章来让他们起立朗读,两个孩子一个小组,比比读没有读错字,发音准确,就有文具或者儿童学习用品之类的奖励。当我把奖品展示给孩子们以后,大家都欢呼,跃跃欲试,于是,孩子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再就是让他们读完后通过提问题的形式,比如,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应该从中学到什么,或者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哪位同学回答的最准确,就把更好的奖品给他。通过阅读或者背诵唐诗、宋词,看谁朗诵最有感情,就可以给他们适当减少多余的课业负担,从而让他们拓展课外语文储备量,陶冶情操,学习悠久灿烂的诗歌文化。与此同时,在学习书本课文时,也适当采纳这种方式。这样能保证孩子们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基础上,也培养了良好的课外阅读兴趣和习惯。
三、结语
“兴趣是一切有成就的人成才的起点”。的确如此,有兴趣就有乐趣,有乐趣就能激发出更大的兴趣。通过对二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让他们阅读中充分地触摸语言,品味语言,丰富积累,积淀语感,接受熏陶,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增强他们阅读中的主体意识,肯定他们点滴的成功,呵护其学习的欲望,保护孩子们的自信心。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切实克服低年级学生阅读中暴露的各种问题和缺陷,让阅读变成真正的悦读。
参考文献:
[1]伍新春,秦宪刚.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语文教材编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10,(09).
篇8
关键词:语文活动;拓展内容;拓展时空;开发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03-02
一、语文活动课注重语文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活动课程是活动课程的一种形态,它是以语文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以习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重在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教师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其个性,有助于学生的“自我实现”。例如:为规范低年级孩子的语言,在语文活动课上,我给他们做了一个简单的游戏,我指着自己的鼻子,让他们回答:这是一个鼻子。然后继续展示五官,孩子们极感兴趣,开始互相展示自己身上的物品,津津乐道:我有一件上衣;他有一双皮鞋……此时我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观察教室的四周,用上“件、双、个……”这样的量词介绍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再把学生的视线转移到校园;话题转向家庭等。让他们背诗、读文,唱歌,孩子们立即发现量词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无处不在。他们的内在潜能被充分激发起来,看到书中漂亮的插图,立即用上量词绘声绘色地创编故事,活学活用。由此可见,语文活动课以语文活动的形式,拓宽了学习内容,丰富了学习形式,活动贯穿始终,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真正地“动”起来,“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双手来做”,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语文活动课彰显语文魅力,让更多的学生喜欢语文
实施语文活动课程,让语文活动课程闪亮登场,就是要进一步彰显语文魅力。
1.拓展语文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语文书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要利用好。同时在教学中,积极沟通课堂内外的联系,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结合课本恰当地拓展学习内容,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去查一查,读一读,改一改,说一说,写一写,演一演,做一做……例如:一年级下学期在学习《春笋》、《小池塘》、《春到梅花山》等课文时,我由课本拓展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郊外观察、了解春天。引导学生阅读语文课本、新补充阅读课本、音乐课本等,积累描写春天的诗、美文、歌曲。让每人画一幅画,为画配诗、配文、配歌,学生们很有兴趣。活动中他们聆听春的旋律,欣赏春景图片,吟诵颂春古诗,诵读颂春美文;又以歌赞春,以画颂春分享春的喜悦。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的情感体验。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习内容从狭窄的课本向课外拓展,学习渠道从书面知识向生活实际延伸,学习形式从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发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课堂的魅力。
2.拓展语文学习时空,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加强课堂内外的联系和融合,加强各门课程之间的沟通和互补,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努力拓展语文学习的时空。这种活动课,时间地点不限,形式活泼多样。例如:小学音乐教材上有很多歌曲原型来自于生活,与我们的语文学习也可以紧密结合。二年级音乐课本上有一首《买菜歌》,我觉得很新鲜,就把它引进语文课堂,与语文课上的了解蔬菜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之前我布置孩子们在双休日跟随父母进菜场或超市参观,认识常见的蔬菜,然后挑选最喜欢的蔬菜带进课堂,同时搜集有关蔬菜的儿歌和谜语。孩子们觉得非常新鲜,积极性很高。语文活动中,他们在学习小组中为自己的蔬菜娃娃编故事;说个谜语大家猜;编首歌曲你来唱;选首儿歌我来背;蔬菜名片一起做。在宽松和谐的活动中大家唱唱,编编,讲讲,不亦乐乎!当听到他们唱:鸡蛋圆溜溜呀,青菜绿油油呀……你会充分认识到语文活动课的魅力。
篇9
起源
“田家乐”顾名思义就是由农人自发组织结合农事活动的一种娱乐性活动,内容以渔、樵、耕、读为主,加上士农工商、麻医神相,全部由本村寨中的男女老少根据角色需求和本人特长喜好来选任。排练好后先在本村村头老古树下的场地上表演,再到坝子中走乡串寨巡回演出,自娱自乐,不计报酬。
凤羽“田家乐”起源于蜀汉时期,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传说:诸葛亮当年南征来到大理,看到这里地域广大、民族众多、部落林立,各部落之间弱肉强食。时有刀兵之战,兵荒马乱。百姓难以安生,农业生产受到干扰,粮食欠收。为了护卫生产,适时栽种,诸葛亮借鉴仲尼“部曲”的举措,在各村寨部落中实行农夫兵营建制。在五月大忙季节时把当地盛行的“牛寅”创建为“栽秧寅”,并从本村寨中推选出一位办事公道、熟悉农耕的人做“秧官”,负责组织协调人力、水源、耕牛及秧苗等事宜的统一调配。并于栽秧时在田埂上竖起高高的秧旗为标志,辅以唢呐和锥锣及大钹吹打助威,使来犯者闻其声、见其势而不敢轻意前来骚扰,让当地农民按节令完成栽插任务。确保民众五谷丰登。此后,“栽秧寅”这种具有生产劳动互助的组织形式便一代传一代在凤羽地区延续下来。逐渐演变成为集劳动生产和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田家乐”节日活动。
和其他地区的白族一样。凤羽农耕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略知农事的人都知道,农事栽种收割季节性非常强,特别是五月栽插,农人倍忙。凤羽地区就几千年的农事活动,根据地域和气候的特点。对五月栽插归结了极为精当的农谚:“芒种前三天栽下的秧为宝。芒种后三天栽下的秧成草,夏至忙忙,点火栽秧”等。所以,为了不违农时节令、确保农业丰收,五月栽秧时,同一水系的村寨先要组织“昂止”。在凤羽白族语中,“昂”是聚集,“止”是秧。汉语意译为集中组织进行栽插秧事活动。而栽秧结束后,除了完成秧事互助中有关面积、工时,耕牛及钱文的结算找补,在关秧门后统一到本主庙谢本主,杀猪宰羊聚餐打牙祭祈求丰收外,还要组织妙趣横生的“伞止”活动。在凤羽白族话中,这里的“伞”有玩的意思,也有散伙之意,“伞止”就是田家人以玩耍庆祝的方式来解散当年的秧事活动。
凤羽“田家乐”一般以村寨为单位组织。坝子中的十八个村寨都有这种习俗,其中以源胜村的“田家乐”独具特色,源远流长,久负盛名。
序曲
栽插在一年的农事活动中极为关键。为此,演出前,首先在司仪的主持下设堂举行祭旗仪式。
祭旗仪式非常庄重。祭旗堂上,两条老式大椿凳上横架着秧旗。秧旗很好看。旗杆直径有四寸多,长丈二有余,表面斜绕着彩色的布条。旗面为红色,呈三角形,边镶三角形犬牙白布,旗面上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个字,还有碗口大的七面圆镜,银光闪烁,以示七星高照、吉祥如意,也有驱邪纳福功用,所以,秧旗也叫“七星旗”。旗的顶端还有一个用彩布做成的大升斗。升斗四面写有“五谷丰登”四个大字。四角插有四面三角形镶白色犬牙边的彩色小布旗。升斗正中最顶端还有一面传说是诸葛亮为威镇外族来犯干扰农时亲赐的黄色令字旗。秧旗前的供桌正中摆着装有稻米的大红升斗,斗中插着用金粉写的“汉丞相诸葛武侯之神位”和“古皇神农轩辕皇帝之神位”两个红纸牌位。升斗前陈设着明镜、宝刀、锄头、犁铧以及牲仪酒礼时鲜果酌、茶酒斋筵和米饭、馒头、蜡烛、香火等祭品。
祭旗由村中德高望重、知书识礼的两个年长者担任司仪。二老身着长衫。外罩团花丝绸夹棉马褂,头戴毡帽,彬彬有礼站立在供桌两侧。仪式开始,唢呐锣钹齐鸣,司仪、祀旗官、秧官就位,一齐跪在汉丞相诸葛武侯及神农轩辕皇帝神位前行九叩首礼,起行谢礼后三敬香。接着再谢茶酒、宝品鲜花、灯火蜡烛、金犁银锄、果品素食(馒头)、生仪(猪肉)汉英(鸡)、刚烈(猪头)肥需(猪脚)、筵席粢盛(米饭),待一一谢毕后,司仪、祀旗官、秧官仍俯伏于神位前,由祀旗官恭读祀旗祝文。
祀旗祝文:
维。
大中国宣统元年,岁在乙酉,月建癸酉,丙朔,越祭日丁未。今有大中国云南省浪穹县、凤羽乡源胜村“栽秧寅”结束,在“散寅”之际,由×××、×××、×××老叟率领全体演员演唱“田家乐”,开心欢畅。
右暨全体庶民
敢昭告于
炎皇神农后稷大帝
汉丞相诸葛武侯之神位
前日维
神明五保降嘉种,生后稷教民稼穑,泽被三农,开东作西成之祖,赛秋收冬藏之师,赐万民以五谷养命。民以食为天,五谷乃国之宝,天之精,地之华,民人立命之珍也。
兹当“散寅”,农夫欢快“田家乐”之良辰吉日庸伸庆祝之典,惟愿五风十雨、九穗双歧、上端频玉于大有。谨以牲仪酒醴,斋筵果酌祭谢。
伏维
招感
祝文读毕。行三叩首礼,将祀旗祝文在二神牌位前当场焚化,引三叩首礼,待职事人撤去供桌后,祀旗官抱着大红公鸡在秧旗上点血开光。并贺词:
秧寅抱来一只鸡,鸡是什么鸡?
鸡是凤凰鸡,头戴金魁帽,身穿武将衣。
我是神农皇后裔,炎黄献我这只鸡。
吉日祀旗轩辕喜,特意用你点血鸡。
一点点龙头,金果玉珠满升斗:
二点点龙尾,全村男女洪福齐:
三点点中央,恭贺老幼大吉昌。
贺词完毕,鞭炮声中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在场中央挖好的深坑中竖稳秧旗。同时,祀旗官在旁边大声贺词:
秧旗牢牢插田埂,彩云南现好兆头。
风调雨顺谷满仓,国泰民安粮满斗。
祭旗仪式完毕。先组织全体演职人员在欢快的唢呐乐曲和锣钹声中按秧旗、秧官及渔、樵、耕、读、士农工商、麻医神相等顺序,各自背挂着道具为观众绕圈走场亮相。并在领唱的引领下。以吹吹腔的形式唱“田家乐来乐田家。栽种结束笑哈哈。走村串寨去庆贺。心里乐开花”等有关“田家乐”及四季农事的曲子。
全体演职人员亮相下场后,表演正式开始,首先出场的是秧官。秧官丑角打扮,头上戴着竖有秧把的斗笠。鼻梁上架着墨镜。嘴角挂着用麦穗做成的八字胡,双脚一支蹬皮靴、一支穿草鞋,裤脚卷成高一只低一只。手里提着铜锥锣,边敲边在唢呐锣鼓的吹奏下唱吹吹腔:
五月农忙无闲人,男女老少忙纷纷,
皇帝也沾秧田水,求五谷丰登。
“皇帝也沾秧田水”是凤羽地区广为流传的一句俗语,其中还有缘由。很早以前,栽插期间,凤羽坝子里的人们正忙着栽插。一天中午时分。一队人马拥簇着县太爷的轿子大摇大摆行走在白石江边的大路上。来到人们栽秧的田埂边停下后,见农人忙着插秧不予理睬,其中一个手摇扇子的小吏傲气十足地吼道:为何见县太爷来巡视不快快出来下跪迎接?大伙听了后非常生气,说县太爷又怎么样,俗话说:五月农忙、夫妻隔床,男女老少、大帮小忙,栽插期间青蛙钻秧田水、脚底垫根稻草也有作用。五月农忙,别说是县太爷,就是皇帝老爷也要沾秧田水。说完后一拥而上把县太爷和几个差役也拉到秧田里。
除此,秧官还唱:
农业乃是国之本,粮食就是保命根,
皇帝五谷安天下。有粮好用兵。
秧官刚唱完。有个探子边跑边唱:“公务在身不贪玩,快步去见大老爷”。跑到秧官面前边跪边大声说:“大老爷在上,外面来了一群渔、樵、耕、读、士、农、工、商等人,要求来村中庆贺,我们正忙着满栽满插。准不准?”秧官听后爽快应允:“好吧。我们村玩,别的村当然也可以玩,不过,玩得好有赏,玩得不好要罚。”说完丢下令旗,探子由跪起立,持令旗,口喊“得令”,秧官探子二人下。
过去,秧官统领“栽秧寅”,地位高、权力大,因此“田家乐”演出先由秧官上场。不过。这只是作为整个演出的引子或序曲。因为,渔、樵、耕、读是白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农耕文化。更是白族精神家园中的重要元素,所以,凤羽白族非常崇尚渔、樵、耕、读,把这些内容牢记在心中,画在自家的照壁上,并把这些作为节庆娱乐的主要形式。随后,渔、樵、耕、读,士,农,工,商,麻医神相依次上场表演。
渔韵
相传,在很早以前,凤羽坝是一个湖泊,有关凤羽湖的记载和传说故事有很多。有说远古洪荒时代。金沙江在丽江石鼓一带向南山谷问泛流。因此。丽江以南一带的坝子都是泽国。人类为避水择高地在湖岛河畔聚居,以渔猎为生。凤羽坝东耸天马、南环鹤林,西列罗坪,北走雪龙,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个凤羽湖。另外,昔传建于唐代被称为“浪穹五大丛林之一”的凤羽智光寺碑有唐朝前凤羽曾建凤宇大周国。凤羽湖称之为渤海叶榆洲,湖中有500战船,1000水兵,四围派500骑兵、500箭手防卫之说。有些人士近来发现的《皇太子文》中也有凤宇国“稻香四岸、渔樵抒歌、有清源河弓鱼”等赞誉。当地也有观音大士化身仙女指点渔人博巴泄湖开劈凤羽坝的传说。当然,这些传闻记载疑信参半,加之史无明载、真伪难辨,难以令人信服。但是,从远在唐朝征伐南诏时蜀中魏道玮的《三氏集》中记载:浪穹天马山西麓有马耳湖(天马山在凤羽坝之东,马耳湖即凤羽湖),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到凤羽探访8天。在其游记中称山环水绕、良田沃野的鱼米之乡凤羽是“桃花源”,加上清代乡贤赵恒昌、赵辉壁诗文中有关凤羽湖的描述,民国当地诗人咏凤羽雪梨湖说:“雪梨湖畔草萋萋,菱帆才东又复西,隔岸渔歌惊宿鹭,岸上沙禽各自飞”以及凤羽现存村落地名如“以库拘”(船支出入的码头),“以孟处”(船的地方),“绑以桩”(栓船桩)和人们从坝心雪梨湖发现的船板橹木倒是真实。
由此推断,凤羽自古是鱼米之乡不假,当地的白族人民和洱海周边的各族人民一道,共同演绎着渔猎农耕文化的千年文明史诗。
也许,就因为这些原因。“渔”便成了“田家乐”的首场。
“渔”中的老渔翁是白族人民传统渔猎的代表者,其打扮衣着仿古时候的姜子牙,头戴箬笠、腰系鱼篓。嘴角贴着用棉花做的白胡子,手持直钩钓杆、脚着草鞋,裤脚高低不齐。上场时,老渔翁一边挥舞着鱼竿。一边在唢呐伴奏下唱吹吹腔:
我是凤羽姜太公,清源河是我老窝。
休闲之时去钓鱼,欢乐在河中。
凤羽河鱼真不少,弓鱼大得手膀长。
红鱼鲤鱼鲫壳鱼,游下又游上。
虽说唱词中清源河里各种鱼类之多之大极尽夸张之势。就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也曾亲眼看见当地汉子们手握钢叉,在凤羽河中又到一两斤大的鲤鱼。目睹有些年轻人在凤羽河的深水区丢下雷管炸药后。跳进齐腰深的河水中用竹篮打捞被炸药震昏而飘浮到水面的大鱼。我们在上学时也曾在浅水处的石缝和水草下翻捉到有筷子长的弓鱼。凤羽自古及今环境优美,凤羽湖泄水后。坝子中后来虽没有形成较大的湖泊水塘,但清石江、白石江、大涧河、三沿水及清源洞水和罗坪山十六峰中间的十几条山泉使凤羽山青水秀。为此,在过去不止凤羽河,就是坝子里的小河小溪、水稻田中,一二两大小不等的鲫壳鱼成群结队,随处可见。
所以,渔翁的唱词决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充满自豪和依恋之情。
渔翁的表演夸张风趣。说唱诙谐幽默。不仅逗人笑乐,其中还有环保理念和道德教化作用。结束前,渔翁唱道:
我祖宗是打鱼匠,姜太公是我师傅。
教我钓鱼有窍门,钓针直苗苗。
钓得的鱼要细挑,好的留给老母吃,
百善之中孝为先,忠孝一担挑。
凤羽位居洱海源头,自古水源丰富、鱼类众多。但凤羽人历来注重生态环境,大人教小孩捕鱼时小鱼和有籽的母鱼不捕,至今还有放生习俗。渔翁唱词中姜太公师傅所授的用直针钓鱼可谓是“钓翁之意不在鱼”。其中不乏含不能滥捕滥杀、注重生态环保的理念。而后一段唱词中说钓得的鱼挑好的孝敬家中老母更是感人,饱含凤羽人“孝敬父母不怕天”的传统教化思想。
樵歌
凤羽四面环山。特别是坝子西边被誉为“小苍山”的罗坪山十六峰,林木苍翠,在没有电的时代,为凤羽十八村的村民提供了充足的燃料之源。
不过。凤羽人深知生存必须尊重自然规律的要道,因此,上山砍柴不违农时,并且有相对固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禁忌。每年二三月,农事较少,日子长、天气暖,山上的林木尚未生枝展叶,上山砍柴对林木不会造成大的损害。而且砍柴只砍杂木灌木,老树视为神树,再大的树也不去砍。有句歌词说:“砍柴莫砍小松树,小小松树有大用。”人们砍柴时,松树只修其侧枝,不砍主干。一到这段时间,由南至北的罗坪山十六峰山山岭岭中,到处都有一队队砍柴的年轻人。壮实的小伙子梳着东洋头。身穿白色对襟上衣。脚著心上人精心编打的绵线挑花草鞋。肩上斜挂龙头三弦:俏丽的小姑娘头上黑包头绕着绣花留须的白头帕,身穿乳白色的北京雅布上衣。外罩湛蓝的士林布褂子。腰系有绣花飘带的洁白围裙。背上挂着用彩布条编成的背带和背柴时用来当垫背用的温软白绵羊皮。有的镶着金牙齿,个个打扮得锦鸡一样漂亮。
凤羽人常说:砍柴就要唱山歌。是啊,阳春三月,草长花开,山上是唱曲对调的好场所,砍柴是谈情说爱的好时机。青年人从上山、进山砍柴,以至到挑背着柴下山、中途停下喝水、吃饷午歇息,都在吹树叶、对山歌。
你听,进山时他们在唱:
是咬恩,砍柴穿着做客身。
阿哥打扮像喜鹊,锦鸡后面跟。
春暖花开二三月,哥妹相约上高山。
弹弦唱曲吐衷情,砍柴结良缘。
凤羽罗坪山有几个地方花很多。当地人把它们取名为“倒你活搞”(汉语为大花涧)。“活包脑”(汉语为花坪坡)。春二三月,这些地方的杜鹃花、映山红、山茶花争相竞放,漫山遍野,似如锦绣花海。虽然山高路远,而且道路难走,但美的诱惑挡不住青年人勤快的脚步,好多人都喜欢相约到花涧中花坪里砍柴,他们双双坠入花海。一边砍柴。一边用优美动人的白族调谈情说爱:
细腰腰,今天砍柴花坪坡。
哥妹砍柴在花涧,蜜蜂采花娇。
红映山开石榴红,白映山开雪不如。
花路花山砍花柴,蜜蜂醉花潮。
凤羽的青年人砍柴非常讲究,所砍的柴长短一致,粗细厚薄均匀,男挑女背,都喜爱用山涧中薄壳长节竹剥的宽篾片捆柴。捆柴时在地上钉稳四个边桩。小伙子负责把柴捆得方方正正。姑娘们去采鲜艳的映山红插在柴担和柴背上。男女有别,分工合作中饱含柔情蜜意。此时,多情的姑娘总会忍不住心中的喜悦之情唱上一曲:
香樟当柴喷鼻香,阿哥捆柴如皮箱。
十人见了九个爱,再插一朵花。
捆柴的小伙听到姑娘赞美自己的歌声。清了清嗓子,双手围着嘴巴,对着远山大喊一声:“啊呼、啊呼呼”后,又朝着姑娘采花的地方对上一调:
花上花,隔山望见一朵花。
把你插在柴担上,跟哥同回家。
柴捆好后,大家把各自带的米糕、饭团、香肠、荷包蛋等午点拿出来摆在一起共同分享,有说有笑,无比快乐。下山返家时,姑娘们背着柴背前面走,小伙子肩着柴担后面跟,涉溪过涧,翻山越岭,一路春风一路歌。
与“渔”不同的是。因为“樵”展示的是青年人上山砍柴之乐。因此全场以表现青年们上山、砍柴、下山为序,表演过程中以白族民歌对唱为主,适时加上龙头三弦的伴奏,集上山砍柴和男女青年谈情说爱为一体,具有浓浓的山野气息。
耕趣
农耕是凤羽人主要的生活方式。至今已有千百年的历史。在坝子中方圆十里的沃野中,人们自食其力。乐道躬耕于这片良田美邑,敬重大地万物和辛勤劳动带来的衣食之源,为此,不管是耕种还是收割,无论劳动有如何艰辛,人们都以苦中作乐和虔诚感恩的方式来对待。
二月撒种。老人在田头插花祭祀:五月栽插。开秧门庄重热烈:中秋农作物瓜果成熟。人们在月光下拜谢天地:十月割谷开镰。长者于稻田前敬献茶酒糖果……
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牛为农夫命。农为国之纲。万民立命,全赖五谷,农夫种田,全靠牛耕,粮安天下,农定国基。因此,“耕”是“田家乐”全剧中的重头戏。全场以吹吹腔为主要形式,说唱结合,表现的是以犁卖田为生的耕手爷爷,送饭的奶奶。以及牵牛的哑巴孙男来新和哑巴孙女来妹一家人在农耕劳作时的快乐。
耕手爷爷自称是大舜的徒弟,为人厚道本分、犁技超人,犁田非常认真细致,不计较工钱多少,从不给人留“地排骨”,在凤羽十里八村远近闻名。
出场时,耕手身披蓑衣褂、肩扛犁铧、手挥牛鞭。边走边唱:
大舜教我去犁田,五谷生长靠耕耘。
深耕细作土成金,供衣食粮棉。
皇帝保朝要谷米,将军打仗需粮草。
丰衣足食人心齐,社稷江山牢。
唱完后。耕手爷爷便喊哑巴孙子来新和哑巴孙女来妹吆牛来牵牛犁田。作为反串角色的来新来妹两兄妹以丑角打扮。脸上抹了锅底灰,来新手持破蒲扇,来妹胸挂烂镜子。两兄妹虽然是哑巴,但常年累月跟随爷爷下田牵牛耕田,任劳任怨。样子滑稽可笑,但心知肚明、俏皮可爱,在劳作之余常逗爷爷开心,架犁时。故意把牛抬扛架在爷爷脖子上,将牛口套套到牛的屁股后,有趣可爱。
爷孙三人犁田到了饷午时分。饥肠辘辘。来新来妹两兄妹耍起小性子。赖在地上不再牵牛。爷爷耐心哄两兄妹再坚持一下,并说咱们犁田犁得认真,生意好,栽秧后拿到工钱,给你们兄妹俩缝新衣服好好打扮,再也不许让别人喊你们哑子哑女了,两兄妹听了很是开心。
话音刚落,送饷午的奶插花朵。身着挑花绣朵的丝绸衣服,脚穿绣花鞋,手里打着小花伞,斜背着送饭用的洱源小竹篮上场。边走边唱:
我的名叫赵玉花,从小美丽人人夸。
额头梳得红桃样,容貌赛牡丹。
一天梳头三五次,脂粉擦得白花花。
我倒变成小,他爷苦成老木瓜。
耕手爷爷见他奶奶送饷午来,便叫两个孙子停下来去吃饷午,并责备奶奶不像话,太阳偏西才送饭来,把爷孙们饿够了。
送饭的奶奶本来自我感觉良好,不料却听到爷爷责怪,心中自然有点委屈,便以唱申辩反驳:
你爷会说不会想,家务活计多又忙。
鸡猪牛羊要看管,小孙子要哄睡床。
灶门前是烧湿柴,灶台后面实在滑。
双眼熏得猴子屁,屁股跌成红加蓝。
换衣换裤忙叨叨,干鱼煎得黑加焦。
洋芋煮糊又重做,粉丝凉菜醋倒多。
是啊。即便是老夫老妻相处大半辈子。但生活中矛盾和误会也在所难免。爷爷听了奶奶的申诉,想到自己本是犁卖田,而奶奶却打扮得像去做客的新媳妇一样,忍不住噼里啪啦回唱:
你奶也是不像话,太阳偏西才送饭。
爷爷我只犁田卖,你插什么花。
你奶不同其他人,双眼熏瞎在灶门。
屁股跌裂灶台后,满身泥和土。
更了新衣还插花,脸如冬晨驴粪霜。
田公地母也笑你,笑你不自家。
本来,奶奶发发牢骚,诉诉委屈,如果爷爷接纳也就没事了,可是累饿交加的爷爷不仅不理解,反而挖苦指责,这下可不得了,送饭奶奶便往事重提,悔恨自己鲜花插在牛粪上。边哭边唱:
千怪万怪老媒婆,三天九趟我家跑。
嘴巴子上擦着蜜,吃你家饭说你好。
好话说了几大箩,我不答应她不饶。
把我哄进土锅里,架在火上煮吃我。
金银首饰退还你,一刀两断咱散伙。
今世出家做尼姑,来世我去找董永。
不过,骂归骂,吵归吵,爷爷也是有意无意,见奶奶当真,连忙说:老夫老妻开个玩笑,日子好过,不断给予安慰讨好。
你听:
你奶身材实在好,村中哪个比你巧。
容貌长得牡丹样,天上仙姑比不了。
两边脸颊桃花色,小口恰似石榴红。
一表人材腰如笋,打着灯笼也难找。
我耕卖田虽辛苦,家中有你事不愁。
挣得工钱全交你,一文半文也不留。
我是姓李李山伯,你是王氏王英台。
你我偕老到白头,相亲相爱一百年。
俗话说:肉不补人话补人。女人喜欢用耳朵爱,听爷爷这么一唱,奶奶的怨气马上烟消云散,转悲为喜,拍着手说这些话才听得成。又高兴地回唱:
你爷仔细听我言,揪你耳朵别人前。
爱你之心腹中藏,饭里蒸有蛋一碗。
酸辣鱼加炒瘦肉,还有猪脚一土锅。
耕田苦活要吃好,力足身强犁田多。
耕手爷爷见已有转机。赶忙给两个孙子说:你瞧,你奶奶多关心我们,辛辛苦苦忙了一下午,为我们做了这么多的好菜,你们多吃点,吃完好好牵牛,我们多犁几亩田,叫你奶奶也高兴点。
送饭的奶奶听了,自然心中十分凉快。便当着爷爷告诫两个孙子要听爷爷的话,好好牵牛。并对两个孙子唱:
孙孙二人听奶言,牵牛也是在挣钱。
栽秧结束钱到手,买鞋缝衣定姻缘。
来新讨个俏媳妇,来妹嫁个帅姑爷。
办喜花钱二吊二,全家老小乐开怀。
来新来妹兄妹俩听后。连忙在奶奶面前下跪磕头拜谢。爷爷乘机补上:两个孙孙,你奶为你们婚姻大事操心谋肝,成人后要好好孝敬你奶奶。并叫兄妹俩起来放开犁杠上的牛。一家子高高兴兴地到田野中清澈的溪水边去吃饷午饭。
读乐
在洱源。有句话说“凤羽才子邓川官”。此话不假。凤羽自古以来耕读并重、崇尚教育文化,在这里不论是走街串巷的货郎匠艺,或者是躬耕陇亩的农夫牛汉。野老能辨四声,渔樵多具风雅。父老有述古之风。里巷传仁德之美。从南诏到大理国后期。随着汉文化在洱海地区的传入和兴盛。加上茶马古道在凤羽坝中通过。各民族互为往来,集市贸易兴旺。文化繁荣。凤羽地区大兴儒学和科举应试。在境内修孔庙。盖文昌宫,设书院,办学堂。远的不说。光是清代。凤羽就出过四个进士和十一个举人,位居浪穹县之首。到了现当代,同样也是薪火相传、人才辈出,凤羽依然是远近闻名的文墨之乡。
“读”就是以此为背景,表现凤羽重教兴学。培养人才的优良传统。其中的老宗师饱读诗书、满腹才华,但因家贫没钱而无法上京赶考,只得在乡下开办学馆,为当地培养乡生后学。
上场自叙时。宗师唱道:
宗师我名赵翰生,十八岁就当先生。
孔子有三千弟子,我有三百个学生。
四书五经可倒背,八股文章烂于心。
只因家贫无盘缠,科举考试难上京。
胸中空装才八斗,且作翰林门外生。
培桃育李玩笔砚,一片心田用舌耕。
从唱词中可以得知:老宗师虽然仕途无望。但乐于在家乡培养乡生后学,精神可佳。
剧中与宗师配演的还有几个学生,他们俏皮可爱,背古诗时,他们任意填配改动诗句,惹观众笑乐。
如一个学生背:
一去二三里,我请母亲讨妻女。
烟村四五家,妈说等几年再看(Kan)。
亭台六七座,只要读书把举中(Zhong)。
八九十只花,给我讨个大姑娘。
另一个又背:
一去二三里,我妈给我讨妻女。
烟村四五家,今天我去会会她。
亭台六七座,那个姑娘很关貌。
八九十只花,满脸虫蛀生麻花。
不过。这些学生聪明可爱。宗师教他们对对子时,这些学生又是口若悬河,对答如流。
如:
宗师出:烧刺柴戳手戳脚,
学生对:吃辣子腌心腌肝。
宗师出:羊跟马走,一路上松籽核桃,
学生对:鸡随狗跳,满院子竹叶梅花。
宗师出: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咩勒勒,
学生对:水牛下水,水呛水牛鼻——吐噜噜。
当然。由于宗师是旧时代的知识分子。老学究必定是满口“之、乎、者、也”,但他教学认真,教育学生做人要知书识礼,以孔孟为榜样。学匡衡刻苦学习,把握天文地理。除此,宗师还针对乡间野里的特点,教学生世俗人情、吟诗作对。剧中还有这样的情节:宗师自诩才高八斗。但与一个只有在校门外偷听的乡间妇女作对时。却屡对屡败。甘拜下风。由此,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实践出真知、群众是英雄的思想,巧妙地赞美了普通劳动人民的智慧。
至于后面的士农工商、麻医神相也如前一样精彩。最后,所有演职人员依然全部上场,全剧在“田家乐来乐田家。山河全靠人梳妆。丰收蓝图农夫绣,农夫乐无疆”欢快激昂的霸王鞭舞和唢呐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