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城门范文
时间:2023-04-02 10:35: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北京的城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创建于1958年,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院区总建筑面积143000m2,设置床位1380张,平均日门诊量8500~9600人次。门急诊楼位于基地东南角,建筑面积44200m2,地上10层,地下3层。
门诊就诊流程现状分析
门诊流程是指患者从进入医院门诊开始直到离开医院的全过程。流程的各个环节都会影响门诊的医疗效率、医疗质量以及医疗秩序。影响门诊流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大到医院的整体规划,小到诊室家具的布置,都会影响其流程。以下从几个方面对门诊流程现状进行分析——
*建筑布局不合理
有些医院由于缺乏科学的医疗事业规划和整体建筑规划,致使出现“见缝插针”式的建造,使得医院建筑布局不合理,流程不科学。比如:门诊科室楼层分布不尽合理;各种检查、检验分散布置,患者检查时无方向性;各种检查报告要在不同的地方取,无形中增加了患者的往返路径;标识设置不清楚,使患者找不到科室等等,这些都给患者带来了就诊上的不便。
*就诊流程复杂
目前,我国医院的门诊流程大多是:门诊建卡排队挂号候诊就诊缴费候检检查检验再就诊再缴费取药治疗离院(或者住院)等模式,而这种模式导致了“三长一短”现象。
“三长一短”是指在接诊高峰期,挂号、候诊、缴费时间长,诊查时间短,其原因除了门诊量大以外,患者在门诊停留的无效时间也是一个根本原因(见图2)。每位患者在门诊就医大约需要排队9次(候诊、缴费各2次,挂号、候检各1次,治疗1次,取药2次),付费(挂号费、药费、检查费)3次。有资料显示,患者到医院就诊少则花费1.5~2.5小时,多则1天,而医生直接检查时间最多15~20分钟。
*检查繁琐
科学技术和边缘科学的发展,使医院的分科越来越细,医生对患者的诊断越来越依靠“仪器”,因此,患者检查越来越多。而检查预约、检查前准备和检查地点的分散导致患者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来完成这一过程,这无形中增加了患者的往返和无效的滞留时间。
*导医系统不完善
由于患者对医院环境的不熟悉、医院门诊流程安排不合理、科室多、标识不清楚、楼层索引不明晰等,很多患者找不到自己所要到达的门诊科室或者是检查科室,使得患者来回走动去寻找目的科室,这也变相地增加了门诊量和无效的诊疗时间。
*岗位设置不科学
由于管理理念僵化、工作岗位固定化等因素,导致门诊护理人员不足,岗位工作之间替代性很弱,各科室忙闲不均。
总之,门诊流程现状存在很大的弊端,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流程再造,以提高门诊效率、质量和秩序,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基于循证设计理念的门诊流程再造
*循证设计
循证设计(evidence-based design,EBD)来源于循证医学和环境心理学,与循证医学一样,循证设计是建立在实证数据的基础上,基于以经验(或观察)为依据的知识,使用科学的方法指导设计的过程。
由于使用者基于不同的使用流程和心理、生理条件,对各类空间的使用时间、频度有所不同,通过循证设计我们可以得到科学、客观的数据,为流程的改造提供最直接的第一手数据资料。
*流程再造
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ing,BPR)是由美国迈克尔·哈默提出的,是指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造和彻底性再设计,从而获得可以用诸如成本、质量、服务和效率等方面的业绩来衡量的戏剧性成就。
流程再造需以患者为中心,以此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流程再造也应强调以流程为中心,通过对其再造,改善医院绩效,提高医院竞争力。
具体措施
我们在对北京朝阳医院门诊流程再造过程中,在保证患者正常就医的情况下,对导致其效率低下的挂号、交费、取药3个环节进行整合,从而提高了效率。
*科学合理的布局
患者进入门诊的第一印象是从门诊大厅开始的,因此门诊大厅是门诊的“客厅”,患者除了在这里进行必要的医疗行为外,还要发生一些非医疗行为。因此大厅在功能的布置上除了传统的挂号、收费、药房外,还应有休闲空间。朝阳医院门诊大厅的主要功能包括服务中心、建就医卡、建病案处、挂号、收费、中西药房、休闲空间(图4)等,同时在收费处、药房处预留了治疗带设备,以应对紧急事件发生。
门诊大厅只是患者就医的第一步,此外还有门诊科室与医技检查科室。为了减少患者的滞留和交叉,门诊科室在楼层的设置上要科学、合理,相关科室紧邻设置,统一管理,并且标识要清晰、一目了然;对于医技科室,为实现住院与门诊的共享,设置上要集中,且要兼顾二者(图3)。
*进行流程整合,尽量减少“三长一短”现象
对于挂号处,为了改善医院秩序、环境,减轻医护工作人员的压力,提高门诊工作效率,我们采用了以下措施来改进挂号处的流程——
考虑初诊挂号与复诊挂号分开设置;
预约与现场窗口挂号比例设为47%和53%。由于预约挂号开展得比较理想,现场窗口挂号人数几乎减半,预约号在各科室分诊台取号,这样预约号与现场挂号人流分开,减少了挂号大厅人数,也减轻了大厅压力;
分层设置挂号,将挂号人流进一步分流;
开展“一卡通”服务,患者刷卡就可以挂号,这样可以节省很多窗口挂号空间;
患者在挂号的时候,挂号单上即有本科室等待人数以及预诊时间,使患者可预判诊断时间。
对于收费处,如图2所示,收费与挂号的人流高峰期在时间上是错开的,空间上也是分开的。减少了人流交叉,意味着使用效率和空间均得到一定的保证。因此挂号与缴费可以设置“通柜”,即挂号在完成其任务时,转化为交费,这样即可将人流分散,也有效利用了空间,但是在设计初期要考虑安全问题(主要是临时放钱)。这样就把“三长”中的“两长”问题解决了。
关于药房,通过循证设计,我们对收费和药房的流程设计提出了以下建议——
采用开放式柜台布置方式,并且增加一个取号服务处(或者是自动刷卡机),患者在交完费后去服务处领取取药单(或者用挂号卡,上有条形码),这样采用电子叫号避免排队等候,但是要有足够的等候空间;
开展“一卡通”服务,患者用普通的银行卡就可以完成缴费过程;
开展“一站式”服务,门诊收费、化验、取药可在同一区域完成,甚至是患者在诊室或者是检查室等就可以完成缴费过程,这样可以给门诊大厅省出很多空间,同时起到分散人流的作用;
中西药房可以考虑合并在一起,方便同时取中西药的患者,减少排队次数,但是管理上不方便(图5)。
对于候诊,传统的一次候诊空间与诊室是联通的,我们改进后的流程是:一次候诊与诊室之间设置“一道门”,当医生看完一个患者后,通过内部网络联系,护士进行叫号,并开门,患者进入二次候诊,等待进入诊室,这样诊室秩序、医生效率以及诊疗时间都会提高。患者也可以根据挂号时的预诊时间判断自己的就诊时间,这样就把另外“一长一短”也解决了。
*改进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患者在医院的无效时间占了就诊的很大一部分,这与医院导医系统的不完善有很大关系,为此我们提出了新的导医理念,既节省资源,又提高了效率。总的来说,我们的导医分为三步骤,一是在一楼综合大厅设置第一级综合服务,以解决60%~70%的咨询服务;二是在二楼靠近电梯处设置第二级导医,以解决20%~30%的咨询服务;三是在三楼靠近电梯处设置第三级导医,以解决余下的咨询服务。这样通过三级导医后,基本解决了导医问题,楼层可不必设置导医,节省了资源。
篇2
《中国教师》:崔校长,您好。您能跟我们简单介绍下贵校开设大学先修课程的基本情况吗?
崔楚民:我校尝试与高校开展合作,希望在生源基地校建设的基础上逐步深入,更多地开发教育资源领域的合作交流。目前已经开始涉及三个方面:一是高校自主为我校高中生开发的选修课程,目前已开设生命科学领域的相关课程3门,小语种法语、西班牙语2门,媒介素养课程1门等共计8门课程。二是开设“翱翔论坛”讲座课程,即五所合作大学依据我校学生的基础,为学生定期开设科技与人文论坛。三是开设“翱翔课程”,即由高校利用寒暑假时间,选择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走进高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感受大学学习生活,了解大学专业及相关科技前沿发展情况,培养创新思维和基本的科研兴趣,从而实现在科学家身边成长的愿望。
二、自选课程,拓宽视野,提升素养
《中国教师》:贵校是如何开展和实行这些大学先修课程的?
崔楚民:严格意义上讲,我校开设的大学课程还只能称之为准先修课程,是开设大学先修课程的一次探索、预热和前期准备。我们在高中阶段开设大学先修课程,开设方式主要采取与高中校本选修课程进行融合,与校本选修课程同步开设,大学课程进入校本选修课程目录清单,学生自主选择,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选择该类课程。目前课程门类主要包括语言类、人文类、理科类三大类别。语言类开设了西班牙语和法语两门,课时为180课时,分别开设语音课、语法课以及阅读与写作;人文类主要开设了媒体素养课程,课时设计为32课时,该门课程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媒体、了解媒体、了解大众传播的基本途径和方式,让学生在生活中树立正确使用媒体为学习、生活、工作以及成长服务的意识。另外在高二年级开设了生命科学课程,总课时为32课时,主要内容涉及生命科学的前沿发展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重点是拓展学生的学科视野和培养学科素养。
以上所开设的全部课程的师资都是由大学提供。在开设前期,我们进行了为期半年时间的沟通与协商,主要是围绕课程门类、课程内容、授课方式、课时安排及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磋商。每门课程结课时都有较为科学的考核评价,有开放式考查,也有论文作品考核,同时也将学生的课堂表现纳入了学分评价。
三、加强沟通,落实科研,勇于改革
《中国教师》:崔校长,贵校在开设大学先修课程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崔楚民:经过将近两年的尝试,与大学合作开设先修课程我们有深刻体会。首先,我们认为这种探索代表了我国基础教育未来改革的方向,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但是目前在推进过程中也面临着重重阻力和困扰。
第一,大学没有相应的部门与中学对接,落实这项工作,我们是通过大学招生部门来与大学的院系进行沟通实施的。由于大学的教学管理机制是学校与院系的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院系的教学自较大,而中学的内部教学管理完全是直线式的条状管理,沟通方便。但是要真正意义上实现大学先修课程,大学必须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或机构牵头,来整合多院系的资源,与中学直接对话,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要开设大学先修课程,必须有相应的教科研机构参与,行政部门牵头,开展联合攻关,进行课程设置、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一系列的调研,并且要出台相应的制度承诺,确保选修大学课程的高中生的权益,调动他们的兴趣。
第三,我们在运作这个项目的过程中,历时两年,从开会、研讨、组织活动到课程的实施,应该说成本不低。单就课程实施为例,一年下来,我们开设了8门课程、8次讲座,累计400个课时,共计花费将近20万元,课时费由双方承担,以中学为主,涉及午餐补贴以及交通费等,每节课课时费平均达到了500元。
第四,高中教育改革已经进行到了深水区,如果没有来自于高中内部强大的改革动力,以及来自上游的政策支持,要想在高中教育改革上有大动作、大作为,是很难设想的。尤其是要实现高中自主办学、高校自主招生,高中与高校实现有效对接方面的突破性的跨越,必须要有超常规的思维和办法来破题、解题,才有可能获得一些进展。
篇3
北京是古老的,她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北京又是年轻的,她的现代程度和时尚嗅觉已经与世界上任何大都市相比都毫不逊色,她的艺术区汇聚了来自全球的艺术家,她的新建筑充满了冒险精神和想象力。她年轻而又古老,庞大而又精致,她充满激情而又睿智,优雅而又奔放,她令人着迷……
底蕴丰厚的古都北京
北京是中国古都之首,集中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精神文化。她的城墙厚重,颜色鲜红,她的角楼气势威严,像千百年来的士兵,镇守着这庄严神圣的地方。深灰的胡同,金色的夕阳,深绿的老槐树……北京的古城色彩曾深深震撼了美国的城市规划大师埃德蒙・培根。他说,“北京的紫禁城使我明白,规划面对的是人对空间的穿越,是一种上与下、光与影、颜色和韵律的契合”,并把北京旧城称为“可能是人类在地球上最伟大的作品”。
故宫的“前朝后市,左祖右社”也好,天坛的“天圆地方”也罢,甚至是普通人家的四合院,这些几千年沿袭下来的建筑像一把丈量社会的尺子,将老北京按照严格的等级制度进行分割。北京内城有九个城门,按方位分又有东西南北四个城区,俗称“四九城”。不同时期,各个城区的居民各有特色,也互有变化。清末有“东富西贵、南贱北贫”的谚语。“东富”不仅指粮仓多在东城,还因这里当时多有巨商大贾和殷实之家居住,是很富有的。西城的宣武门内外以及西四等处,有许多王府,住的多为清朝的显贵,因之称“西贵”。南城多为劳动人民和民间艺人。当年这些人被视为下贱之人,所以有‘南贱’之说。而北城,因交通不够发达,影响了商业的繁荣,另外清末八旗满族人家道中落,日渐贫寒,因此说“北贫”。
北京城池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代王朝明和清的都城城防建筑的总称,由宫城、皇城、内城、外城组成,包括城墙、城门、瓮城、角楼、 敌台、护城河等多道设施,曾经是中国存世最完整的古代城市防御体系。北京城门是明清北京城各城门的总称。根据等级以及建筑规格的差异,分为宫城城门、皇城城门、内城城门、外城城门四类。明清北京城有宫城城门四座(一称六座)、皇城城门四座(一称六座、或七座)、内城城门九座、外城城门七座,在民间有“内九外七皇城四”的说法。清朝灭亡后,北京城池逐渐被拆毁,除宫城保留较好外,现皇城城门只有天安门被保留,内城仅存正阳门、德胜门箭楼、东南角楼以及崇文门一段残余城墙,外城则完全被毁,只有永定门被重建。
海纳百川的大城北京
和所有的国际大都市一样,北京是一个被移民不断充实的大城市,也是我国外来人口迁入最多的城市之一,其宽容度和容纳能力闻名四方。一位居京四年的河南籍王姓白领说:“北京人不欺生,能容人,能给所有人一个平等的发展平台。”
正如林语堂先生在《大城北京》一书中写到的:“几乎所有到过北京的人都会渐渐喜欢上它。它的难以抵御的魅力恰如其难以理解和描绘的奥秘。事实上所有古老的大城市都像宽厚的老祖母,她们向孩子们展示出一个让人难以探寻净尽的大世界,孩子们只是高高兴兴地在她们慈爱的怀抱里成长。像北京这样的城市,人们每年都在对其增进了解。”
北京可能是全国最具包容性的城市了。除传统的京剧,京韵大鼓等艺术之外,最走红的乐队、最先锋的艺术、第一流的话剧和音乐会也是现代京城的文化标签,其中最优秀的表演者不少是外地淘金者,他们以前都有一个统一的简称“北漂”。他们在北京扎堆儿奋斗不易,成功后大都“乐在其中”,对京城有很强的认同感。
在北京公交车上,在旅游景点,甚至在自家的楼房中,随时都可听到苏北话、安徽话、四川话、闽南话的声音。但在高级写字楼、时尚俱乐部、高尔夫球场、酒吧一条街等高档场所,就很难听到异地语言,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却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在白领圈中,外地人在北京呆上一二年就会学上一口纯正的普通话,被京城特有的语言气息同化了,而在上海、广州的外地人即便是生活十几年,学起当地方言来仍存困难。
北京人这种包容性备受人们赞誉,作家苏叔阳曾说,黄城根下的老百姓宽容、豁达,很少排外观念,相反地却可以把别人“同化”,不是用武力,是用精神、用文化、用饮食起居的习惯,用善眉笑脸,使你高高兴兴地认同你自己就是个北京人。
提到北京人的包容性,台湾作家柏杨先生也有一句话。他说曾到过中外一百六十多个城市,觉得北京(原文是北平)的人情最好。柏杨只在1948年下半年在北京呆了几个月,北京人给他留下的温馨历经几十年而不灭。
现代的北京更是敞开大门。在798艺术区,来自全球的艺术家用作品和人们交流;在首都博物馆,老北京的物件通过先进的讲解设备和今人沟通;在奥林匹克公园,体育又用其更高更快更强的无声语言拉近了北京和世界的距离。美轮美奂的国家大剧院已经成为北京文化的新地标,水立方也已成为来北京必去的景点,登上长城不一定就是好汉,也许在鸟巢里奔跑,才算是实践了真正的体育精神。
包容性是一个城市的胸怀和气质。一个人文的、宜居的城市,包容性也应该相当高才是。北京正是在与国际不断接轨的过程中,逐渐展示出了作为一个大国首都的宽容气质。她不但张开手臂欢迎祖国各地的兄弟姐妹,她也以同样的胸怀迎接来自世界的新老朋友。
青春年少的活力北京
整个北京城都在变。近年来,几乎每月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或竣工的消息,这可急坏了那些地图出版工作者,刚刚费时费力编辑好的地图还没有上市,就过时了。他们说,即使一月换一版,也赶不上迅速的变化。在申办奥运会时,北京就以“新北京 新奥运”为口号,力图向世界传达一个信息:北京已经逐渐摆脱了从前给人们的印象――古老、刻板、厚重,而是以一个新兴的国际化大都市形象:年轻、充满活力、日新月异来面对世界。
北京的新,并不仅仅停留在国家大剧院、鸟巢、水立方、CCTV大楼等北京新“十大建筑”上。可以说,正是因为北京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生活在这里的人日子过的越来越好,才让北京有了“新”的自信。
篇4
巩华城是一座长宽各二里的方城,东西南北各开一门,且四门都带瓮城,南北城门、东西城门布局一样。这种带有瓮城的古城,恐怕北京仅此一座了。
北京仅存的带瓮城的古城
扶京门是巩华城的大南门,站在这里仰望500年沧桑的古城,时间好似凝固了,那斑斑驳驳的古城墙,仿佛一个历史巨人,它见证了数百年来几个朝代的更迭。
顺扶京门往东步行一段时间,一排百余米的土城墙映入眼帘,它高高地矗立在那里。这是巩华城唯一现存的古城墙遗址,只是砖已不复存在。此段土城墙基本整齐,高达五六米,远远望去,雄浑巍峨,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河西走廊的大漠孤城之中。那种苍然之感,古朴的味道,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
转到城内,可以清晰地看到层层的夯土墙,像年轮一样清晰。因自然风化,许多巨大的夯土块滚落而下,东倒西歪在古墙的内侧,历史的沉重,此刻更加深刻。
折向东大门――镇辽门,在违章建筑的包围中巍然矗立。站在镇辽门下,依稀可见由严嵩题书的汉白玉石匾,只因年代久远,字迹有些漫漶。取道寻往北大门――展思门,穿过农贸市场,见一长者,上前攀谈,得知他姓赵,世居巩华城,对巩华城有着特殊的情感。老人说:“乾隆爷认为,沙河风水硬,有‘两河夹一城,必定出条龙’之说,因此修建圣人寺,以破此说。”不知符合堪舆学否。巩华城内有大小庙宇20余座,除自然风损、大水冲毁外,余下的皆在1958年拆除了。
赵老还告知:巩华城四城门与护城河之间,有4座精美的花岗岩石桥,现在都被埋在地下。倘若重修巩华城,清出护城河,挖出4座花岗岩石桥,修好城楼、箭楼与瓮城,巩华城将再现昔日的辉煌,对沙河镇的旅游事业将大显威力。
在展思门瓮城与北大门之间的城墙上,寻找到刻有年号的砖,虽然字迹已经漫漶,印痕仍可以看出,“某某县某某人奉造”字迹仍然清晰。
大西门――威漠门的瓮城楼城墙下半部风化严重,明显地凹进了一块。瓮城东南角的城墙上长有一棵榆树,直径近尺,根深叶茂,枝叶斜探出去,如同迎客松。
进入威漠门的瓮城城门,在门口内约两米处上方,可以清晰地看到千金闸的闸板以及千金闸启闭的闸道(由花岗岩石剔凿的凹槽)。千斤闸虽然各门都有,但目前能看到的仅限于威漠门瓮城门内,其他各门的千斤闸多因城门洞被人为封堵,无法见到。瓮城是围绕在城门外的小城,古代将敌人放进瓮城,便于围歼。而千斤闸便起到将进入瓮城的敌人闸在城内,利用瓮城上的垛口或箭孔,用箭、石、滚木歼灭之。进入瓮城的敌人如瓮中之鳖,只能束手待毙。
被李自成扒了层皮
这长宽各二里的巩华城在明代沙河已属不小,为帝王谒陵驻跸之所。当然巩华城还有防御功能,驻兵最多时达3000余人。据记载:自明朝隆庆以后城内才逐渐有了居民。有意思的是,崇祯十七年,原本护卫京城的巩华城却成了李自成攻打北京城的指挥部。历史真真实实地同巩华城原宗旨开了一个玩笑。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侵略者冲进巩华城,烧杀掠抢,巩华城被洗劫一空。1939年夏,洪水又将巩华城大部分城墙冲毁,巩华城逐渐残破、衰败。
涉及巩华城的资料极少,多方寻觅,收集到两条传说,都发生在崇祯末年。一说,一次崇祯皇帝谒陵驻跸巩华城行宫,连日来老作噩梦。一天他从噩梦中惊醒,却依稀听附近有哭声,叫人随哭声去查,最后追寻到行宫的厢房里。打开厢房门,原来是武器库,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十八般兵器因长期不用,落满灰尘,墙犄角蜘蛛网密布。哭声虽小,仍似有似无,隐约可闻。寻到厢房的墙壁上,发现一幅画,哭声则止。此画上是一座城池,城楼城垛清晰可见。一棵李子树,枝繁叶茂,果实累累,压弯了的枝条已经探进城内……明眼人一看便解其中之意,回话又不敢直说,冒欺君之罪撒了个谎,才算了事。此传说寓意明代到崇祯,气数已近,暗示着李自成早晚进城。
篇5
西直门属于西城区二环。西直门是北京内城的九大古城门之一,自元朝开始就是京畿的重要通行关口。西直门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古今闻名的地方。元代为大都城和义门所在地,明清时为京师内城九门之一,是除正阳门外规模最大的一个城门。另外,西直门还是明清两代自玉泉山向皇宫送水的水车必经之门,因此有“水门”之称。
西直门地图:西直门内、外大街两侧多商业店铺,为区域性商业中心。西直门现已成为地片名,泛指西直门内、外大街与西直门南、北大街相交处的西直门桥附近。西直门地区附近有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西城区人民法院、西直门外百货商场、北京市技术应用研究所、西区邮票公司、六必居食品公司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关键词:风水,元大都,选址,城门
第一章:引言
风水的本质在于宣讲一种人与天地和谐共处的境界[1]。风水学的基本原则是主张人与自然和谐[2]。要求人类居住的建筑空间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风水的这种整体有机自然观,不仅造就了中国传统建筑和城市景观的独特风格,而且得到近现代建筑和城市设计思想的认同、筛选乃至升华,风水关于人―建筑―自然环境的合理关系,最终得到有效利用和科学发挥[2]。元大都在城池的选址、布局以及城门的设置等方面都与风水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第二章:元大都历史简介
元大都,是自唐朝以来我国最大规模的一座新建城市,明清北京城就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改建和扩建而成的。1214年,蒙古军逼迫金朝将都城从中都(今北京市)南迁到开封。次年,成吉思汗恢复中都旧名――燕京。忽必烈称帝后,又将燕京改为中都,并于1267年开始在中都东北部修建新都,称做大都。大都城平面呈长方形,周长28600米,南城墙在今北京产市的东西长安街稍南,北城墙即现在的城北“土城”,东西城墙与明清北京城东西城墙重合。全城11门,其中的和义门、平则门即后来的西直门、阜成门;崇仁门、齐化门即后来的东直门、朝阳门;其他如安贞门、光熙门等名沿用至今。皇城在大都城内南部的中央,包括宫城及太液池(今北海、中海和南海)、万岁山(北海琼岛)。皇城正南门叫丽正门,在今天安门的位置。
第三章:风水与元大都的选址
据风水理论要求[2],山水交汇,动静相承,负阴抱阳,阴阳相济。最佳城市基地选址的背面要求有座山“来龙”“玄武”,,北有连绵的高山峻岭作屏障;左右是“青龙”和“白虎“环抱围护,其外还有低岭岗阜,称为“护山”;前有“朱雀”,池塘或河流、水溪蜿蜒流过.水前是远山近丘的“朝山”为对景,可望而不可及.从而在最佳宅址、村址的基础上,不断向四面扩展、放大,以至最后形成了最佳城市布局的选址要求。
大都城址的勘定、宫城的规划是在精通易经与堪舆学的刘秉忠以及助成其事的赵秉温等主持下进行的。毋庸置疑,大都的建设和设计与勘舆风水有密切关系。元代著名堪舆著作《平砂玉尺经》就是刘秉忠所撰,该书得到明代国师刘伯温认同作注。
大都城廓的建设和定位均严格依照“图上山川形势、城廓经纬与夫祖社朝市之位”等与风水、经纬、礼制相关的缜密计算制定的,如何将“山川形势”、“城郭经纬”、“朝市之位”三者关系处理好,元代采取了先取风水大势脉络的连接法定方位。
刘秉忠首先提出建设大都的指导方针[3]:“盖地理,山有形势,水有源泉,山则为根本,水则为血脉,自古建邦立国,先取地理之形势,生王脉络,以成大业”。从刘秉忠这番话的含意可以理出,元初非常重视地理形势和生王脉络,首先要背山靠水,将山定为“根本”,将水视为“血脉”,首“取地理之形势”,结果才能“生王脉络”之气,形势与脉络是“成大业”战略目标的一条线。范镇之在其《幽州赋》中有一段文字,在现代有关北京城市的文章中,作为重要依据被多次引用,讲的是北京的风水大势:“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形胜甲于天下,诚天府之国也。”元代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和《元史・志第十・地理一》都描述北京的地理“右拥太行,左挹沧海,枕居庸,奠朔方”外局大势。这两段记载文字分别出自元代晚期和明代,是多少年后的总结之说。
第四章:风水与元大都的城门设置
门的礼仪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是绝不可缺少的,上至天子,下至平民,都有详细的礼仪礼制规定不可违。门在传统风水理念中为气息出入、动气、通气之所,起到支点的作用,没有门作支点,堪舆风水的挂气系统则无法定位。大都都城建设的风水概略中,城门的作用最为巨大。
美国学者西雅图大学教授陈学霖从明、清的文献,张显著《张光弼诗集》卷三,《可闲老人集》“辈下曲”说:“大都周遭十一门,草苫土筑哪叱城。徽言若以砖石裹,长似天王衣甲兵”。以此作为近代传说《刘伯温制造八臂哪叱城故事》的根据,致使此说流传很广。陈学霖教授先在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全禧学术纪念会公开演讲,后又据讲稿扩充成书发行。日本学者长谷真逸《居田余话》卷上进一步发挥说:“燕城系刘太保定制,凡十一门。作哪吃神三头六臂两足”。
另外,元大都城只建十一门,不开正北之门也是和《易》卦有关。按照《考工记》的说法,都城应每面三门,共十二门,但元大都只有十一门,这是设计者取象于《周易》中“天地之数,阳奇阴偶“的结果,有着深邃的文化象征意义。天数为一、三、五、七、九,地数为二、四、六、八、十,取“天地之中和”,即天数的中位数“五”与地数的中位数“六”合而为“十一“,其意义引申为天地和合,自然万物的变化尽在其中。所以,南门三个,奇数,北门两个,偶数,呈现阴阳对应之势。
于希贤认为:北面少一门是因为刘秉忠奉邵雍之说:“离南坎北,当阴阳之半为春秋昼夜之门也……阳主赢,放乾位在南,全用也。阴主虚,故坎位在北,不全用也……是以天之南全见,而北不全见,东西各半也”[4]。北面省去一门,以示“北不全见”。另外,依八卦方位,北为坎,《易经・说卦》以为“坎为隐伏”,“坎入于陷则凶”,其方位“重险,陷也”,潜藏而不露为吉,正北有山墙则吉,所以元大都正北不开门。
第五章:结语
我国传统的建筑理念追求的就是天、地、人高度合一的境界,而风水则是追求达到这种境界的理想生态环境.元大都的选址、布局以及城门的设计都依据我国风水学传统,这是值得现代学者都需要学习和研究的。我们应该学习元大都的设计理念,并将我国传统的风水思想中关于崇尚自然,尊重环境,追求天、地、人和谐的生态建筑环境观完美的应用于实践中。
参考文献:
1. 崔国文. 城市风水的前世今生[J] 卓越理财 2013.4
2. 季文媚. 风水理念对中国传统建筑选址和布局的影响[J] 合肥学院学报
3. 侯仁之 .北京城市历史地理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0年
4.于希贤. 《周易》象数与元大都规划布局[J] 古建探析
作者简介:
1、刘 东(1987―),男,汉族,聊城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设计管理。
2、赵庆双(1970―),女,汉族,聊城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建筑及土木工程防震减灾。
课题项目:
篇7
建筑独特的印度古堡
海德拉巴位于南部的德干高原,是印度的第五大城市,也是印度文化古城之一。海德拉巴由穆斯林土邦王库杜布沙五世创建,是土邦王的王宫所有地。这里景色非常秀丽,其建筑将印度、波斯和阿拉伯的艺术交融在一起,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戈尔康达城堡。
戈尔康达城堡是公元1518-1687年统治此地的库杜布沙王朝的居城,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是城堡的废墟。居城分内外两层,外层的花岗岩城墙总长约30千米,开有8个城门,当时还设有87门火炮守护。从外城到内城,城墙之间的直线距离大概在8千米左右。现在这里有民房,有军营,所以当我们的车驶进外城,我们的朋友告诉我们已经进入戈尔康达城堡时,我甚至有些疑惑:这该是怎样的一个城堡啊?
真正的戈尔康达城堡坐落在居城中心一个孤零零的小山包上,方圆3平方千米,依山而建。它最早是在11世纪由印度教国王建立的居城,13世纪的时候,穆斯林攻克城堡。期间,还有波斯人的短暂占领。从1518至1580年,占据戈尔康达城堡的三代国王前后花费62年时间,最终将其修成。
城堡建在海拔458米的高处,从内城墙到城堡内部的最高点,上下共有720级台阶,其内城墙的进门处颇为讲究。城门之前不到10米的地方,有一堵厚重的远远宽于大门的墙,就像老北京四合院的影壁,只不过四合院的影壁是建在门里面的,而戈尔康达城堡的“影壁”是建在门外的。城门口的正上方,还有一个不大的圆洞。这些都是干什么的呢?原来,冷兵器时代的印度,攻城的利器是箭,撞开城门的先锋是大象。有了那“影壁”,就可以挡住远处射来的箭了。同时,大象撞门时需要有一定的速度和距离,有了那“影壁”,大象助跑的距离太短,其冲击力和撞击力也就小了。而城门顶上的那个圆洞,也正是对付大象或者士兵的。当他们撞击城门时,守军就可以从那个洞口浇下滚烫的开水甚至热油,从而进一步杀伤攻城的人和动物。一走进城门,我们马上就看到了紧挨城门左侧的大地炉,还有楼梯,据说那就是烧开水和煮热油的地方。
神秘的传声设施
戈尔康达城堡集印度、波斯和阿拉伯建筑风格为一体,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对声学原理和材料科学的高超运用,这是作者对戈尔康达城堡印象最深的地方。
我们中国的长城有烽火台,那是古时候的信息台。一旦敌兵来犯,守军只要点燃烽火台上的柴草,消息便可以在顷刻之间传送千里。而在戈尔康达城堡,人们找到了另外一种传递消息的办法,那就是声音。关于声音的传递,戈尔康达城堡的奥妙不止一处,所以我可以肯定,那不是巧合。
一进大门,站在门廊之下一块直径不到1米的石头上,拍手鼓掌的声音可以传到远方61米高的城堡最高处。我们在登顶之后试听了一下,声音非常清晰。导游告诉我们,那个时候戈尔康达城堡的守卫们不是单纯拍拍巴掌向上报告敌情的,他们拍手有一套密码,不同的节奏、长短组合,可以基本准确地表达各种意思。
戈尔康达城堡是当时国王的居城,同我们中国的故宫一样,有国王办公的地方,也有皇家生活的地方。办公的地方,自然有大大的宫殿。然而就是在通往宫殿正门的甬道上,任何人发出的任何一点声音都会被放大,仿佛是空谷回音一样。图谋不轨的臣子如果想在身上偷藏武器或者拔出武器,都逃不脱不远处守卫的耳朵。
城堡里还有一个法庭。当罪犯站在一个指定的位置时,甚至弹弹衣服上灰尘的声音也会被放大N倍,变成“嘭嘭嘭嘭”的闷响。罪犯胆敢乱说乱动,顿时会被乱箭穿心。
国王虽然是权力最大的人,但也是坐在火山口上的人,随时都有可能被。为了防止自己被暗算,国王在自己的寝宫下层,也就是其贴身护卫站岗放哨、每天24小时警戒的小屋子里,也造出了一套传声系统。护卫的任何窃窃私语,都可以清晰地传到楼上国王的耳朵里。两个值班的护卫,如果对国王不满,哪怕是贴着墙壁小声讲话,只要把耳朵贴在墙壁上,也能听清说话者的声音,这个有点像我们北京天坛的回音壁。
除了声音的妙用之外,戈尔康达城堡对水也格外关注。海德拉巴处于德干高原,一年中只有七、八、九3个月有降雨,而建立在孤独小山包上的戈尔康达城堡本身并没有水源。没有水,城堡何以固若金汤?更何况海德拉巴一年的平均气温也不低。当时的统治者是这样解决问题的。他们在外城墙和内城墙之间,挖出了一个大大的水塘,一年四季蓄满了水。时局好、天气好的时候,那个大水塘还是皇家的大浴池。当然,皇家的浴池自然有皇家的排场,届时,这个大水塘里会铺满玫瑰花瓣。有了大水塘之后,他们依山修建了3个大蓄水池,每一级都通过人力把水提上去。中间用水管连接,为了防止水管被破坏,这些水管都是埋在土里的。别说远处攻城的敌军看不到,近处的人如果不明就里,也不会知道脚下正踩着城堡的生命之水呢。在第三级,也就是最高级的蓄水池前,统治者们还修起了一道防箭墙,以防止外敌从远处把毒箭射进水池。
这第三级蓄水池,是紧贴着城堡外墙的,由水管接进城堡。在城堡内墙的拐角处,还有一个不大的蓄水池。引进来的水,要先由动物,例如城堡内圈养的小羊试喝,羊喝了没事后,人才能饮用。
印度温度高,人们需要多喝水,也需要多洗澡。为了满足皇家的需要,在国王寝宫的侧面,还修有一个大“锅炉房”,专为国王和王后烧洗澡水。导游比划了一下,水从这里到那里。我没有时间问是用管子通过去的还是由仆人提了去,心里不免有了一个疑问。
海德拉巴与世界遗产
同历史上的任何故事一样,戈尔康达城堡的故事里也有爱情。临近16世纪末的时候,水缺乏的问题越来越困扰住在戈尔康达城堡里面的人。没办法,库杜布沙王朝的皇帝决定要在临近水源的地方另建一座新城。他选择了离戈尔康达城堡不远的一块地方,因为这里离穆西河只有11千米,更重要的是,他爱上了这里一个名叫巴吉娅玛蒂的姑娘。他娶了她,并以新娘的名字命名了这座新城――巴吉娅纳加尔。这个新城名还有一个意思,即这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和多文化混杂的城市,这里有泰卢固人、泰米尔人和乌尔都人等等。到英国殖民者开始统治印度时,这个城市名对殖民者来说,实在有点太难记了,他们索性就将其意译为海德拉巴。
坚不可摧的戈尔康达城堡在1687年的时候遭到莫卧尔王朝军队的进攻,内城被围8个月而没有让敌军得手。最后,莫卧尔军队成功收买了一个守卫城门的士兵,里应外合,终于攻占了城堡。这个士兵本想因此而得到巨额的赏赐,但没有想到,莫卧尔的军队一冲进大门,首先就杀了他。以后,这座由贿赂打开的墙门被它的新主人称之为“胜利门”。
篇8
按我自己的理解:德胜门的穷,我自以为不是局外人,我有所了解;而说到果子市的烂,我想是指那儿的生存环境了,那地方从明朝时就是京城水果的集散市场,当年果品交易时喧嚣热闹的场景和集市散去后的狼藉不难想象。而今见惯了脏、乱、差街头巷尾和城乡接合部地界的北京人,也许会有同感。唯有绦儿胡同之不开眼,似乎有糟改这条小胡同里的人的意思,说绦儿胡同人不开眼大有“乌鸦落在猪身上”之嫌。其实都黑,其实都不开眼。灾难深重落后的中国里能有多少开眼的人?尽管北京是都城,皇权统治,等级分明,人分三教九流,不开眼的老百姓还是大多数。过去住那儿的人无非靠捣鼓些针头线脑、缝缝补补谋生而已,针眼儿当然没有钱眼儿大啊,不开眼也属无奈。
但这句顺口溜远不像我想象的那样简单,经我留心与更为年长的人士探讨这句俚语的含义时,却惊奇地发现,其实它有着完全不同的解释版本:德胜门的“穷”原来是指德胜门穷得连城门楼子都没有。当时,京城各城门都安在,唯有德胜门城楼在民国时期遭到闯进北京城的日本人毁坏(系传说,城楼毁于何时说法不一,还有待考证)。
据老人讲,当时城门楼子顶先被毁的,而四角城柱依然光秃秃屹立着。寄居在城楼里的长虫被惊扰了,倾巢出动,盘踞在残垣断壁上。用老人的话说,到处是长虫,大大小小的吐着信子,虎视眈眈。颓败的德胜门城楼和瓮城一派荒凉,白日,野草遍布、神秘莫测;夜晚,流萤鬼火、阴森恐怖。人们都惊恐地绕道而行,谈蛇色变……
有一天,来了个白胡子的老头,手持着一枝竹节杖,慈眉善目,仙风道骨。老者对着众人道:“众位高邻,城楼已毁,住在里边的大仙现无处安身,劳驾众位在城西建一个小庙,把这里的大仙接过去吧。”说完飘然而去……
于是,有人赶快报告地方上管事的人,募集资金,动员人力,在城西,现在新街口豁口西北角建了个大仙爷庙。说来也奇,自从庙建好后,庙里立了大仙爷的牌位,德胜门城楼上的蛇一夜之间就全都消失了踪影。更有邪乎的传说,有人在夜里看见有大蛇从庙里爬出到护城河的马坑里喝水,头探在河边,尾巴却还在庙里,有几丈长。(护城河叫马坑的地段水比较深,马行的人常常在这里饮马洗马,因而得名。)这之后,有关人等才敢涉足城楼收拾残局,拆掉了城楼剩余部分。由此,德胜门穷得连城门楼都没有了,只幸存了德胜门的箭楼。这么解释德胜门的穷也是传说,姑妄言之,姑妄听之。而今看来,不应该说德胜门穷了,因为和其他门比起来至少它还有个箭楼。
再说“恶果子市”,注意,这种版本的果子市是“恶”而不是烂,所谓恶是指人性的恶。说当时果农也好,赶脚的小商贩也好,把水果从北山手推驴驮,千辛万苦地运到果子市的果行,一上秤,就会亏分量。在家时称好明明是100斤的水果,到这里变成80斤了,生生少了20斤。而果农或商贩明知吃亏,也无可奈何。因为受制于人,要养家糊口,只好忍气吞声。尽管如此,当时也拿不到货款,要等三天后结算。果行大秤进小秤出,100斤水果,卖时称出却是120斤。一进一出就赚出40斤的亏心钱,更别说压价与抬价之黑心了。奸商之恶在果子市由来已久,名不虚传。而今其恶行在某些交易蔬菜、水果的批发地无师自通被传承翻版了,8两秤大行其道,奸商的嘴脸让人憎恶。你如果不理解果子市的恶,就到那些地方体会一把,管保你会温故知新。
篇9
关键词:唐 长安 街 十二街
“西望长安城,歌钟十二街。”[1]
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咏诵长安的诗句。以“十二街”作为咏诵都城的典型诗句,始于唐朝。
那么,“十二街”是实指长安城内的十二条街道吗?
如所周知,唐长安城为三重城,分别是宫城、皇城和外郭城。皇城和外郭城内街道纵横。宫城即“大内”所在,皇城是中央官署集中区,外郭城则主要是居民居住区和商业区。
史念海先生认为,“十二街”,“乃是指皇城的街道而言。《长安志》说:‘(皇城)中南北七街,东西五街,其间并列台省。’这以南北顺序排列的七街和以东西顺序排列的五街,合起来正是十二街。人们往往以这十二街作为长安街道的总称”。[2]
史先生最后一句判定语没有问题,但“十二街”何指,是否还可以有其他的解释呢?
1、“歌钟十二街”释
白居易诗云: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登观音台望城》)[3]
显然是形容外郭城的坊市如棋盘、菜畦式的布局。
下视十二街,?树间红尘。(《登乐?园望》)[4]
绿树掩映,红尘滚滚,显然不会指官署集中、管理比较严格的皇城,而是俗世。
春风十二街,轩骑不暂停。(《邓鲂张彻落第》)[5]
街上跑马,也只有外郭城才允许。
李郢诗云:
十二街中何限草,燕蓊尽欲占残春。(《燕蓊花》)[6]
韩愈诗云:
?槐十二街,涣散驰轮蹄。(《南内朝贺归呈同官》)[7]
张籍诗云:
十二街中春雪遍,马蹄今去入谁家。(《逢贾岛》)[8]
“残春”、“绿槐”、“谁家”,与歌钟”、“春风”、“红尘”一样,也显然都是描写通车马、有人家的俗世,而非官署集中之地。但长安外郭城,南北十一条大街,东西十四条大街,并没有符合“十二”之数的街道;皇城有七座城门与外郭城街道相通,也不符合“十二”之数。这也可能是史先生选择唯有将皇城内纵七横五相加才合“十二”之数的初衷。
韦庄《秦妇吟》,形容黄巢领军入长安,“火迸金星上九天,十二官街烟烘??! [9]
这里的“十二官街”是仅指皇城,还是包括外郭城,要看火在哪个区域燃烧。下面有一段描述居民们匆忙避难,四邻东躲,“须臾四面火光来”,显然是指居民区,而不是皇城。[10]
卢延让《寒食日戏赠李侍御》:
十二街如市,红尘咽不开。洒蹄骢马汗,没处看花来。[11]
徐夤《放榜日》:
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巳悬。
……
十二街前楼阁上,??帘谁不看神仙。[12]
聂夷中《住京寄同志》:
在京如在道,日日先鸡起。
不离十二街,日行一百里。[13]
更清楚地反映了“十二街”的“尘世”特性。
那么,“十二”之数为何用来形容外郭城的街道呢?是意指还是实指,即是虚指还是实指?
唐长安城的街,其实有几种或几层不同的含义:
一是指城坊之间及城坊内主要通行道路:
又可分为几个层次:一是具有轴心性质的街道,如外郭城轴心大道朱雀街,皇城内承天门街;二是以朱雀大街为轴心外郭城的主要街道,南北向有十四条,东西向有十一条,包括四面顺城街,将长安城分割成井然有序的坊市,每条街道都有相应的街名,一般是以街道所在位置的顺序命名,通向城门的街则往往以城门名称命名,如金光大街、春明大街,其它街道则以方位加次序称呼,如承天门街之西第六横街,朱雀门街东第三街;三是坊市的十字街、井字街。上述街的涵义,应是我们通常使用最广泛的。
二是具有宫廷广场性质、位于宫城与皇城之间承天门外的横街,类似于后来北京城的天安门广场。
三是城内以主要街道为界限外郭城的区域划分,即街区。包括行政区划和治安区划。[14]
因此,长安外郭城的管理区域是由几部分组成:一是坊,二是市,三是街。坊与市规划为平面方形封闭式空间,因此,管理方式也是相对封闭式的。
与都城建制有关的以“十二”为数字的制度,可以追溯到西汉长安。
西汉长安城有十二座城门,但互不相通,因此外郭城门通往城内即有十二条街道,其中八条较长,四条较短。[15]班固《西都赋》云:“披三条之广路,立十二之通门。”[16]又,张衡《西京赋》云:“城郭之制则旁开三门,参涂夷庭,方轨十二,街衢相经是也。”[17]
西汉长安城的布局是坐西朝东,十二座城门,东面自北依次为宣平门、清明门、霸城门;南面自西依次为:西安门、安门、覆盎门;北面自西依次为:横门、厨城门、洛城门;西面自北依次为:雍门、直城门、章城门。其中,霸城门、覆盎门入门后是长乐宫,西安门、章城门入门后是未央宫,街道很短,其余八门分别通城内较长的八条街道。
东汉洛阳与西汉长安城门布局略有不同,东西两面仍是三门,但南面是四门,北面是二门,不过总数仍是十二门。
北魏洛阳城有十三座城门,“其中十二座是东汉以来原有的,只有在西城墙被头紧靠金墉城地方另开了一座门,称承明门”[18],因此,城门主流建制仍是“十二”之数。
隋唐长安与汉魏不同的是,汉魏十二(或十三)城门是宫城之门,而隋唐两朝因都城三重城制的确立,外郭城按每面墙各开三门的惯例,分别为:东墙—通远门(北)、春明门(中)、延兴门(南),南墙——明德门(中),启夏门(东),安化门(西);西墙——开远门(北)、金光门(中)、延平门(南);北墙——芳林门(东)、景曜门(中)、兴华门(西)。共十二座城门。但因宫城靠北,北外城墙自开城门,即玄武门,后大明宫修成,也有独立的城门。宫城北门玄武门和宫城西面外郭城的芳林门、景曜门和兴化门直通禁苑,芳林门、景曜门与郭城内相通的街道并非主干街道。
对于外郭城的居民而言,外郭城东、西、南面的九座城门和皇城南面的三座城门,即,正好是四面十二座门。
唐长安的“十二街”应该是与外郭城十二城门相对应的街道。如何对应才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呢?
隋唐以前,虽然有十二门,但未见十二街之称呼。
“十二门”的提法唐人也有诗为证:
任翻《长安冬夜书事》:
忧来长不寐,往事重思量。清渭几年客,故衣今夜霜。
春风谁识面,水国但牵肠。十二门车马,昏明各自忙。[19]
但没有材料显示“十二门”与“十二街”的关系。
因此,“十二街”与“十二城门”对应的推测,有两种可能:
1、对应的城门是外郭城十二门。但外郭虽有十二门之数,但由于北面三门通禁苑,其中芳林门和景曜门所通属次级街道,不能涵盖郭城内十二条主干街道。
2、对应的城门是外郭城东、西和南各三门,加上皇城南面三门,共十二城门。外郭城东、西、南三面的九座城门与城内主干街道相通。皇城南面三门,虽然只有朱雀门与外郭明德门相通,但安上门和含光门都是皇城正面城门,也都应属于禁街[20],是重点警卫的街道,对居民来讲,是北面最重要的城门。这样,外郭城的东、西、南三面共九座城门,加上皇城南面朱雀门、安上门、含光门三座城门,共十二座城门所通的街道涵盖了外郭城的所有主要干道。如果将诗句中“十二街”解释为与上述十二城门对应的外郭城主干街道,应该是更有可能成立的。
--------------------------------------------------------------------------------
[1] 《全唐诗》卷四二四《谕友》,中华书局标点本1960年版,第4668页。关于长安城的考古发掘,可参见:宿白:《隋唐长安城和洛阳城》,《考古》1978年第6期;马得志:《唐长安城的调查发掘》,《文博通讯》1982年第5期;同氏:《唐代的长安与洛阳》,《考古》1982年第6期,同氏:《唐长安城发掘新收获》,《考古》1987年第4期。
[2] 《唐代长安外郭城街道及里坊的变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4年第一辑,第4页。
[3] 《全唐诗》卷四四八,第5041页。
[4] 《全唐诗》卷四二四,第4661页。
[5] 《全唐诗》卷四二四,第4666页。
[6] 《全唐诗》卷五九0,第6856页。
[7] 《全唐诗》卷三四二,第3834页。
[8] 《全唐诗》卷三八六,第4360页。
[9] 陈寅恪《寒柳堂集》“韦庄秦妇吟校笺”,三联出版社2001年版,第122页。
[10] “官街”在史书中经常出现,应指城内主要道路,不仅限于京城。
《唐会要》卷八六《街巷》:“(贞元)十二年,官街树缺,所司植榆以补之。京兆尹吴凑曰:`榆非九衢之玩。亟命易之以槐。'”(《丛书集成初编》第0827册,第1576页,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这是京城“官街”。“官街”是城内主要道路的通称。
[11] 《全唐诗》卷七一五,第8213页。
[12] 《全唐诗》卷七0 九,第8162页。
[13] 《全唐诗》卷六三六,第7298页。
[14] 这点大家注意到了,但没有深入研究。
[15] 参见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第117页,并参见同页图33。
[16]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卷二十四,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六0二页。
[17]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卷五十二,第762页。
[18]参见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第142页,并参见143页图40。
[19] 《全唐诗》卷七二七,第8334页。
[20] 禁城是指内城(宫城和皇城),禁街应该指:一是禁城内的街;二是与禁城城门相通的街道。因此,对于外郭城来说,六街和十二街都应属于禁街。
《太平广记》卷一五三《裴度》:“密遣人由京师靖安东门禁街[20],候相国武元衡,仍暗中传声大呼云:“往驿坊,取中丞裴某头。”靖安即靖安坊,为朱雀门街东第二街自北数第五坊,坊东为通启夏门之街,六街之一。(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1101页)还有一条辅助材料,《册府元龟》卷六六《帝王部·发号令第五》:“(后唐明宗长兴三年正月)乙巳,左右金吾街门使奏状:见法人多于清化坊南禁街内(洛阳清化坊南的街通上东门)。,请移于归义坊南河滩新市。从之。”(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737页)。清化坊是洛阳城内坊名,坊南门外街通外郭上东门,由此也可证通外郭门街道为禁街。正式典章制度确没有明确记载。《唐会要》卷八六《街巷》:“太和五年七月,------左街使奏:“伏见诸街铺近日多被杂人及百姓、诸军诸使官健起造舍屋,侵占禁街,切虑停止奸人,难为分别。今除先有敕文,百姓及诸街铺守捉官健等舍屋外,余杂人及诸军诸使官健舍屋,并令除拆,所冀禁街整肃,以绝奸民。”敕旨:“所拆侵街舍,宜令三个月限移拆。如不碍敕文者,仍委本街使看便宜处分。”(《丛书集成初编》第0827册,第1576页。)可知,禁街设街铺,归街使管辖。
2、“牡丹花际六街尘”释
唐人咏长安,不仅屡屡出现“十二街”,还经常出现“六街”,出现甚至频率高于“十二街”。[1]
徐夤《忆荐福寺南院》:
忆昔长安落第春,佛宫南院独游频。灯前不动惟金像,
壁上曾题尽古人。??声中双阙雨,牡丹花际六街尘。
啼猿溪上将归去,合问升平诣秉钧。[2]
.刘驾《长安旅舍纾情投先达》(一作长安抒怀寄知己)
大宅满六街,此身入谁门。[3]
曹松《长安春日》:
浩浩看花晨,六街扬远尘。[4]
于武陵《赠卖松人》: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苯???鳎?粲氪渎ト恕?/P>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5]
场景语境都与描写“十二街”相似。
李健超先生在《增订两京城坊考》一书中明确指出:“历史文献上常提到的六街当是指通东西三城门及南面三城门的六条大街而言”。 [6]这里的城门是指外郭城而言。
上述的“东西六城门”分别是:
东:自北依次为:通化门、春明门、延兴门;
西:自北依次为:开远门、金光门、延平门。
“南面三城门”分别是:
中:明德门;
东:启夏门,
西:安化门。
因此,六街即指:
南北向三条:
1)朱雀街(天门街)居中:
南北向的中轴大街。南当外郭之明德门,北当皇城之朱雀门,宽150-155米。
2)朱雀门街东第三街
即皇城东之第一街。南当外郭之启夏门,北当大明宫之兴安门,宽134米。
3)朱雀门街西第三街
即皇城西之第一街。南出外郭之安化门,北出外郭之芳林门入禁苑,宽108米+。[7]
东西向三条:
1) 北起第三街:
西达外郭之开远门—穿过皇城安福门和延喜门——东抵外郭之通化门,宽度不详,推测可能不少于120米。[8]
2)北起第五街:
即皇城南之第一横街。西达外郭之金光门,东抵外郭之春明门,宽120米。[9]
3)北起第九街:
即皇城南之第五横街。西达外郭之延平门,东抵外郭之延兴门,宽约55米。
这六条街是长安外郭城内的主干街道。
据考古发掘,外郭东西向街道,除北顺城街和第二、第三无法勘察外,自北向南依次宽:75米*、120米**、44米、40米、45米、55米**、55米、45米、59米、39米、25米[10];南北向街道自东向西依次宽:25米、68米、68米、134米**、67米、150-155米***、63米、108+米*、63米、42米、20米。
其中带*号者为仅通皇城之街道,带**号者为通外郭城门之街道,带***号者为朱雀门大街。
六街,除延平门至延兴门大街外,都明显宽于外郭城其他平行街道。
因此,“十二”是指城门之数,虽有“十二街”之喻,但并无“十二街”之制。“六街”是指贯通外郭城门的街道之数。“十二”与“六”虽数殊而旨一。
唐长安的街制没有“十二街”而有“六街”。
据《新唐书》卷四九上《百官志》:“左右街使,掌分察六街徼巡。凡城门、坊角有武候铺,卫士??骑分守。大城门百人,大铺三十人,小城门二十人,小铺五人。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乙夜,街使以骑卒循行嚣?,武官暗探。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鼓三千挝,辨色而止。”[11]
街使、街铺、街鼓,是为维护六街同时也是维护全城治安而设置的。
是否所有街道都设街铺没有明确记载,但六街设街铺是可以肯定的,因此,六街应属于禁街是没问题的。从辅助材料看,也只有六街设街铺的记载。[12]
那么,“六街”与“十二街”又是什么关系呢?搞清楚两者的关系,是否可以更好的解释“十二街”的含义呢?这是我们下面要涉及的问题。
--------------------------------------------------------------------------------
[1] 据《全唐诗》统计,“十二街”出现九次,“六街”出现二十四次。
[2] 《全唐诗》卷七0九,
[3] 《全唐诗》卷五八五,第6774页。
[4] 《全唐诗》卷七一六,第8222页。
[5] 《全唐诗》卷五九五,第6889页。
[6] 三秦出版社1996年版,第50页。
[7] 考古发掘残存宽108米,专家推测当不止108米。以下同。
[8] 外郭城北顺城街起至第三街被现在建筑所压,具体宽度不得而知。据考古发掘,通皇城门而不通外郭城门的第四街宽75米,通外郭城门第五街的宽度是120米。如据史载,安福门和延喜门之间的横街“南北广三百步”,合441米,今考古探得横街南北宽达220余米(李健超:《增订唐两京城坊考》第14页,三秦出版社1996年。以下简称《增订》)。考虑到开远门和通化门之间的街道贯通内外城门,而且还与横街相贯通,街道的宽度至少在75米以上,也有可能达到或超过120米。东出皇城延喜门通通化门,西出皇城安福门通外郭开远门,通往外郭城街道虽然无法测量,但应该是比较宽的,既通皇城门又通外郭门的只有朱雀大街、开远-安福门街和通化-延喜门街。而且由于重心倾斜的原则,城北的街道一般比城南的街道宽。关于长安城的考古发掘,可参见宿白:《隋唐长安城和洛阳城》,《考古》1978年第:6期。
[9] 《增订》第49页。
[10] 《增订》第49页。
[11] 中华书局1975年标点本,第1286页。
[12] 杨宽认为所有街道都设街铺。
3、左右六街与十二街
左右六街在典制中,经常出现。
《新唐书》卷四九上《百官志》:“(金吾卫)左右翊中郎将府中郎将,掌领府属,督京城左右六街铺巡警,以果毅二人助巡探。”[1]
《资治通鉴》卷二0九“睿宗景云元年六月癸未”:“中书舍人韦元徼?e六街。长安城中左右六街金吾街使主之。左右金吾将军掌昼夜?e警之法以执御非违。”[2]
六街是长安主干街道,属禁街,管辖区分左右,以朱雀大街为界限,称左右六街。左街为街东,右街为街西。
那么,是否还可以这样考虑:
外郭城街东和街西虽然各自并没有相对应的六条街道,但由于六街分左右街区的制度,于是用“十二”代表京城的主要街道,取虚实互借之义。
不过,这只是推测。但六街制实行后,才有“十二街”提法的出现确是事实。
--------------------------------------------------------------------------------
[1]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第1285页。
[2] 中华书局标点本1956年版,第6642页。
4、九陌、九衢与十二街
虚指长安街道时,诗人常常用“九陌”借喻。
“九陌”确有其出处。
《三辅黄图》卷一:“汉旧仪曰:长安城中经纬各长三十二里十八步,地九百七十二顷,八街、九陌、三宫、九府、三庙、十二门、九市、十六桥。”[1]
“九陌”为西汉都城长安制度,唐长安并没有符合九数的街道[2],但“九陌”、“九衢”在唐诗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与“六街”和“十二街”。[3]
九陌的场景与语境仍然要从诗句中寻觅:
骆宾王《帝京篇》:
三条九陌丽城隈,万户千门平旦开。[4]
耿??《元日早朝》:
九陌朝臣满,三朝候鼓赊。[5]
邵谒《轻薄行》:
长安一花开,九陌马蹄疾。[6]
张乔《延福里秋怀》:
终年九陌行,要路迹皆生。[7]
于邺《过洛阳城》:
古来利与名,俱在洛阳城。九陌鼓初起,万车轮已行。
周秦时几变,伊洛水犹清。二月中桥路,鸟啼春草生。[8]
鱼玄机《和人》:
茫茫九陌无知己,暮去朝来典绣衣。[9]
可知,“九陌”是虚数,借喻京城。
与“九陌”同义的有“九衢”:
鲍溶《杂曲歌辞·夜寒吟》:
九衢金吾夜行行,上宫玉漏遥分明。[10]
.宋之问《长安路》(一作沈?缙谑?
秦地平如掌,层城出云汉。楼阁九衢春,车马千门旦。
绿柳开复合,红尘聚还散。日晚斗鸡场,经过狭斜看。[11]
长安中鬼《秋夜吟》:
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室有月(吟)。
九衢生人何劳劳,长安土尽槐根高(和)。[12]
上述“九陌”、“九衢”的描述似乎与宫城更为接近。但也不尽然。
李白《君子有所思行》:
紫阁连终南,青冥天倪色。凭崖望咸阳,宫阙罗北极。
万井惊画出,九衢如弦直。[13]
武元衡《长安叙怀寄崔十五》:
门对长安九衢路,愁心不惜芳菲度。[14]
似乎又回到俗世。
这样的虚数在历代文人的诗篇中屡见不鲜。
由于街是人们社会活动的重要舞台,又具有空间可无限延伸的性质,于是成为具有浓郁都城情节的诗人想象与浪漫自由驰骋的空间,感慨往往依托街而发,“街”情愫跃然纸上。[15]而街具体何指,数字是否具有固定指向在字里行间似乎已不重要了。因此,我们如果仅仅盘桓和纠缠在具体数字之间,而忽视了诗人的意境与胸臆,那也就失去了诗者的本意和诗句的真谛。
--------------------------------------------------------------------------------
[1] 陈直《三辅黄图校注》:“《三辅旧事》云:‘长安城中八街九陌’”。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1页。
[2] 如果牵强点,外郭城南北向街道东西两顺城街不计,恰好是九条街道。
[3] 检索《全唐诗》共得九陌67次,九衢98次,六街24次,十二街9次。
[4] 《全唐诗》卷七七,第834页。
[5] 《全唐诗》卷二六九,第2997页。
[6] 《全唐诗》卷六0五,第6996页。
[7] 《全唐诗》卷六三八,第7318页。
[8] 《全唐诗》卷七二五,第8317。
[9] 《全唐诗》卷八0 四,第9054页。
[10] 《全唐诗》卷二六,第368页。
[11] 《全唐诗》卷五一,第625页。
[12] 《全唐诗》卷八六六,第9790页。
[13] 《全唐诗》卷一,第1698页。
篇10
1、九门提督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卫戍区司令,两个职位的权利和作用都非常相似,主要职责都是为了保卫首都的任务。
2、九门提督主要负责北京内城九座城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内外的守卫和门禁,还负责巡夜、救火、编查保甲、禁令、缉捕、断狱等,实际为清朝皇室禁军的统领。
3、北京卫戍区负责北京地区的军事警卫、守备勤务、反恐维稳任务,开展民兵、兵役和动员工作,维护首都军容风纪,协助地方维护社会治安等。北京卫戍区的责任重大,起着保卫首都的作用,外界称之为“御林军”。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