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作者范文
时间:2023-04-09 19:00: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伊索寓言作者,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伊索(约前620年-前560年),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他曾可能是埃塞俄比亚人,后做过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并被转卖多次,但因知识渊博,聪颖过人,最后获得自由。
2、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已是古希腊人尽皆知的了,当时的古希腊寓言都归在他的名下,他创作的寓言深受古希腊人民的喜爱。现存的《伊索寓言》原名《埃索波斯寓言故事集成》,是后人根据拜占廷僧侣普拉努得斯搜集的寓言,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以及人们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及古罗马寓言汇编而成的,却统归在伊索名下了。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伊索寓言》这本书是我众多书中最爱看的一本书了,书上内容不仅言语精彩,而且意义深刻。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伊索寓言阅读心得范文800字,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伊索寓言阅读心得范文800字一
《伊索寓言》是一本值得我们小学生看的书,里面有许多寓言故事,每个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对我们一身都有好处的的道理。下面我给大家讲几个我自己比较喜欢的寓言故事:
樵夫和赫尔墨斯的故事:一个樵夫用他的诚实换来了一把金斧和一把银斧,而另一个不诚实的人不但没有得到金银斧还把自己的斧子丢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能太贪婪,不然就会什么也得不到,只要诚实就一定会有好报;被狗咬的人:从前有一个被狗咬的人,伤势不见好转。有一个人说:“可以找一块干面包把伤口上的脓血擦干净,然后把它给那只狗吃,就能好了。”可那个人觉得十分荒唐,就没有用他的方法。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把恩惠施加给恶人,恶人不但不会知恩图报,反而会更加助长他们的恶行。就如生活中,小偷和强盗一样,如果你不惩罚他们,说不定哪一天他们又来反咬一口;井里的'羊:一天,天气很热,一只羊渴得要命,找来找去都没有可以喝的凉水,它十分着急。就在这时,它突然发现一口井,他不假思索的跳进井里。当它想上来的时候,却发现怎么也上不去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前要先想一下后果,不然就会和这只羊一样,虽然喝到水了,但自己却上不来了。
《伊索寓言》是用一个个有趣、鲜活的人物,编出一个个生动幽默的故事,而这些故事也恰恰反映出了这些深刻的道理。《伊索寓言》与其他的书不同,它用一些好笑的故事告诉我们道理,故事有趣便会让人又继续看下去的冲动,而有趣的故事情节便会让人把故事记得牢牢的,永远不会忘记。道理深刻就会让人懂得更多。而这两个连起来,就变得十分完美。而且,《伊索寓言》里的故事十分贴近生活实际,几乎每一天都会发生一件两件和《伊索寓言》里的故事。有许多故事都是家喻户晓的就是因为这本书的有趣与知识丰富才会有这么多人看,有这么多人知道。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文学中的一块瑰宝。它有自己独特的魅力令人爱不释手。正因为这样,我才从众多名着中选择它。它给了我无数的幻想,让我有了无数的自信,也知道了人生的重要意义。
《伊索寓言》这本书使我爱不释手,读了这本书后,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和道理,我也有了自己的想法。书中的人物常常浮现在我眼前,书中的每一个道理我都记在脑子里。这本书对我意义重大。使我一生受益。
伊索寓言阅读心得范文800字二
《伊索寓言》的作者是古希腊的伊索,他是传说中的人物,他写的都是对生活中某种现象的批判、启示和教训。
用大家最熟悉的几个寓言来举例吧。
《狼和小羊》这一则寓言中讲的是:狼想把小羊吃掉,用各种方法来和小羊狡辩。揭穿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龟兔赛跑》这一则寓言,结果大家都知道,是乌龟赢了。因为他不懈的努力,换取了胜利。而兔子却高傲、自大。低估了别人,总认为自己最厉害,其实有自信心是好的,但不能太过于自信,因为那就不叫自信了,而叫骄傲。
另我感触最深的是《胆小鬼》这个故事,他讲了一个人,胆子很小,生活条件不好,却很贪财,总想得到不劳而获的财物。
有一天,他上山砍柴。累极了,背着柴下山回家去了。在山脚下的一条小路上,看见了一头金色的狮子,他不敢碰,心想:这到底是活的,还是雕像呢。那狮子一动不动,也不出声音,一定是雕像,这是神恩赐给我的,看我这样的穷,想让我卖一个好价钱。
他向四周巡视了一遍,确定没有人,就抓起“狮子”的前爪和后爪,可它太重了,拿不起来。他好像很聪明似的想:人多力量大吗,我回去把家人找来一起搬。之后,他就跑回家去了。
等他把家里的,男女老少都找来时,那个金狮子已经不见了。
他告诉人们,做事一定要果断,不能拖拖拉拉的。否则,什么事情都变的很糟糕的。有一句话说的好,“效率就是金钱”。做事要讲究效率,如果做事慢了,就什么事情也办不好了。这就叫做“一事无成”。
《打破神像的人》是我觉的最有趣的故事,大家不妨来听一听吧。《伊索寓言》读后感1000字
有一人,他穷的落花流水,给一个大户人家做马夫,这个人家很富裕,他问自己的主人:怎样才能富裕起来呢?
主人认为这个问题很复杂,像一道永远也解不开的数学题,但他好像很明白的样子说:“只要买一座神像放在家里供着,就可以变得富裕起来了。”马夫信了。
过了几天,富人就开始吃喝堵,把钱财都花掉了。不过他死前却在神像里藏了很多金币。
他要死了,把儿子叫到身边,说:“你不要把神像卖掉,宁愿摔了也不要卖。”
他的儿子以为父亲在说胡话,就没当回事。可他穷的不行了。家里只有这个神像值钱,就把他卖给了马夫。
这个马夫把他放在家里。一年过去了,他仍然没有富裕起来。一气之下,马夫把神像摔了。这时,金币都出来了。他生气的说:“我尊敬你的时候,你却装模作样,我把你打碎了,你这时才知道来帮助我。”
道理:想富裕,就要勤劳,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去挣钱,才能富裕起来,不能靠别人。
我还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驴和马》,古时候,有一个国家总是发生战争,所以,人们家里都要养一匹战马,准备在战争的时候骑。
一个年轻人,养了一匹非常好的战马和一头很普通的驴,战马每天都吃的很好。而驴天天干重活不说,吃的也不如战马。
驴不明白,就问马:你为什么吃的好,还不用干活?而我一天天却很累?”
“我也不知道主人为什么要对我这么好,但我知道每一头驴都是要干重活的。”驴不说什么了。
不几天,又要发起战争了。战场离这个年轻人家很近,年轻人骑着战马去打仗了。
伊索寓言阅读心得范文800字三
学校是一个育人的摇篮,是一方纯净的沃土,校园的文明直接折射出社会的文明。然而,我们校园中常常出现一些不良现象却不由得让我们对这个问题重新进行了思考:究竟,我们的校园还是一个文明的校园吗?我们的同学是有修养的吗?作为中国跨世纪新一代的青年就是我们这样的吗?
同学们,为了自己,为了毕业以后找一份好的工作,为了在中国加入世贸后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个位置,我们也应该是时候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了。学习知识,才能提高修养呀!同学们,“天下大事,必行于细”。让我们高度重视“讲文明”,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思想道德规范落实到每一个言行中。让我们共创文明的校园,争做文明的大学生!
同学们,我们正处于人生中最为关键的成长期。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我们的综合素质,如果此时我们不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即使掌握了科学文化知识,也得不到社会的肯定。因此,我们必须严于律己,不做“有才无德”的人,而要努力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扫除大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关键在于大学生的“自律”,而不仅仅是“他律”。只要我们有恒心,有毅力,就没有攻不破的难关;只要我们真正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做到“发扬优点,正视缺点,并且敢于改正缺点”;做到“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就一定能展现校园新风貌,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
同学们,我们是家之学子,国之栋梁。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提高自身的文明素质,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在争做文明大学生的活动中,学生党员和干部要起“讲文明”的模范带头作用,从自身做起,带领全体同学争当文明的大学生,让文明充满生活的每个角落,再回到校园文明这个话题吧,如果我们大家每一个人都是文明人,那么何愁我们的校园不是一个文明的校园?学院的绿树红花,加上我们朗朗的书声,暖人的话语,整洁的仪表,这该是多么相得益彰的美丽画面呀!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打造一个文明校园吧!我今天读了《伊索寓言》这本书,知道了很多知识。作者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寓言作家,传说是贵族的奴隶,后获自由。他写的是对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批判与教训。他以各种各样的动物为角色,以一个个精美的小故事来告诉人们一个个人生的道理。
其中《农夫与蛇》的故事讲的是:农夫在寒冷的冬天看见一条冻僵的蛇,觉得可怜,就把它捡起放在怀中取暖,结果蛇苏醒恢复本性,咬死恩人的故事。
读完这个故事使我懂得一定要做一个懂得感恩图报的人。做好事要讲究方法。对恶人不能心慈手软,否则后患无穷。
类似的故事,书中还有许多许多,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和道理,我喜欢你——《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阅读心得范文800字四
都说《伊索寓言》富有生活的智慧和想象的魅力,手头正好有一本,我便迫不及待地翻开,先睹为快。
在《伊索寓言》中,几乎每一个故事都来自于生活,大部分以动物为主人公,极少部分以神或人做主人公。各个故事都富涵哲理,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在许多寓言中,我最喜欢的寓言是《狮子和狐狸》。
这则寓言的内容是:狐狸讥笑母狮子每胎只生一子,母狮子回答说:“然而是狮子!”。这个故事虽然不长,但它带给我的启示却不小。它让我懂得了,事物不在多,而在于精。也就是说,美好的事物在质而不在量。
记得上二年级时,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要求把语文书第一单元的生字一个抄两遍。回到家,我就翻开作业,以最快的速度三下五除二地抄完了。抄完后,觉的第一单元的生字还比较少,便自作主张又把第二单元的生字抄完了。合上作业本,我就喜滋滋地等着第二天交上去后老师给我的表扬。可当作业本再次发下来,我的本子被老师用红笔写道:“写得不认真!”
看着这几个红字,我心里很不服气:哼,多写了一点还要受批评,什么意思嘛!现在,我明白了。就像那一则寓言里的狐狸与母狮子一样,就算狐狸一胎生五六个,可见着一头狮子,还不照样得都点头哈腰、毕恭毕敬的。学习也是一样,如果只是盲目地为了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心不在焉地学习,学那么多到头来还是一无所获。
我认为,学习不在于学的科目的多少,比如学绘画、学舞蹈、学手提琴,若你什么都学,而什么都浮在表面,不深入下去,这有什么用呢?而如果精于一门,在一门上下功夫,在完全掌握了一门后再学另一门,也未尝不可。或者,就专于一门。比如只研究数学,当一名数学家;只研究音乐,当一名音乐家;或只研究科学,当一名科学家。做任何一件事都深入下去,功到自然成。
以后,无论学哪一门课程,我都要深入地去学,而不仅仅是学一些肤浅的东西。这样,才算真正掌握了这门课程的知识。当然,那本《伊索寓言》我一定会好好地珍藏,它将使我终生受益。
伊索寓言阅读心得范文800字五
今天,我到新华书店看书,看到一本精装的《伊索寓言》,有点爱不释手。爸爸见我非常喜欢,就神秘地对我说:“寓言就像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听了爸爸的话,我更加喜欢这本书了,我和爸爸商量后就买了下来。这本书里有很多我喜欢的故事,但最喜欢的还是《团结有力量》这则寓言。这则寓言里农夫的话给我的印象最深,他对他的三个儿子说:“树枝抱成团,谁也折不断。一旦被分开,谁都能折断。你们也一样,团结起来,就是不可战胜的。要记住,团结就是力量。”这段话让他的三个儿子从此干什么事都齐心协力,生活过得越来越好。读了这则故事,我懂得了团结的重要。我想,无论是在班级、集体中,还是在国家这个大家庭中,只要我们团结,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寒假里,我读了《伊索寓言》这本故事书,书中的小故事揭示了日常生活中不容易察觉的道理,故事通俗易懂,内容十分有趣,让我们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处世,我越看越喜欢。
《燕子与蟒蛇》小故事说的是一只燕子妈妈带着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在一个法院的庭院安了家,燕子妈妈非常爱自己的孩子,每天不辞劳苦,东奔西走地为燕宝宝找虫子吃。燕宝宝在妈妈的悉心照顾下慢慢长大了,是时候要学习独立生活,学习本领的时候,燕宝宝却以站不稳,很胖为理由不想学习本领,而燕子妈妈太疼爱自己的宝宝,推迟了学习飞翔等本领计划,谁知道危险不久将发生,有一天,燕妈妈很早就出门去找食物了,燕宝宝叽叽喳喳的叫声引来了一条蟒蛇,在危险当前,尽管小燕子怎样拼命拍打翅膀,也没能飞起来,最终补蟒蛇吃掉了。燕子妈妈回来后,后悔都不得了。
我认为燕子妈妈太疼爱自己的孩子,燕宝宝们也太懒惰和娇气,应该早点学会逃生和独立的本领,不致于在危险来临之时,不能自救,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了做人不能懒惰,要认真、勤奋、刻苦,不怕艰苦,才能学到真本领。
篇3
【关键词】寓言 幼儿教育 道德启蒙 美感培养 认同感培养
寓言是民间文学中历史悠久而生命力强大,并且影响广泛的一种文体。从公元前三千年的苏美尔寓言算起,寓言已经有了5000多年的历史,其产生的时间仅仅晚于神话与原始歌谣。寓言将哲理寄托在一个形象的、劝谕或讽刺性的故事里,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伊索寓言》 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中国古代寓言早期多是一些拥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豪壮情怀的知识分子阐释自己的主张、施展自己的抱负的最佳“武器”。但不管是西方的《伊索寓言》,还是中国古代寓言,这种在民间流传的口头文学,拥有短小精悍的语言、清晰深刻的寓意,实为文学作品中的瑰宝。因此,将寓言运用到幼儿教育中,也是不可不做的。
一、深刻的寓意――道德启蒙
幼儿期是人的成长历程的关键时期,幼儿的价值观和认同感都处于尚未形成的阶段,是容易塑造的时期。道德寓言是一种反映群体道德观,对违反道德的现象进行劝诫的小故事。由于寓言篇幅短小、完整连贯,与幼儿的欣赏适应能力相适应,因此更容易让幼儿接受。其实寓言的启蒙作用,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显现出来。在雅典,《伊索寓言》是儿童故事的主要来源。在学校里,低年级的学生从中学习民间的智慧,而高年级的学生利用它们进行修辞训练。罗马的著名教育家昆提利安在自己提出的教育计划里,将《伊索寓言》列为儿童入学后首要接触的读物。弗兰西斯・培根认为,在理性思维还不够发达的古代,使用寓言说理是一种大智能。清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林纾认为:“古代的笑话专尚风趣,内容缺少科学价值和社会意义,只能用来助酒。伊索之书,则既可使儿童得到乐趣,又能使他们逐渐领悟物理之心,于发蒙大为有益。”
幼儿阶段是发展理性的重要阶段,因此,借用寓言这种含有隐喻或者暗示的方式,可以对儿童进行早期的启蒙教育。如《伊索寓言》中《狼来了》的故事,让孩子形象地感受到什么是诚实以及为什么要诚实,从小懂得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学会诚实守信的做人道理。以龙为民族象征的中国,《叶公好龙》的故事家喻户晓。故事中的叶公并不是真正地喜爱龙,降落人间的真龙把他吓得魂飞魄散,这就告诉幼儿做人要表里如一,不要虚情假意。另外,中国人喜欢用麒麟、凤凰这两种代表吉祥的动物来说明某些道理。冯梦龙《笑府》中的《蝙蝠不至》,便是利用凤凰、麒麟、蝙蝠三者的故事清晰地刻画了蝙蝠处世滑头的心理,借以讽刺那些爱耍两面派的人,告诉幼儿不要自私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人、对事、对物。
二、故事的表述――美感培养
寓言的表述是简洁、凝练的,它使用极其简洁的警句式的语言,发人深省,启迪智慧,因此,寓言具有语言美的特点。寓言故事形象生动,精细简练,简洁质朴,它极少有臃肿的结构、烦琐的描绘、冗长的议论,而是三言两语就能勾勒出一个可感生动的形象来。另外,寓言中含有大量的文学表达手法。夸张,能够突出事物的特征,也塑造了很多大家熟知的典型形象,比如狡猾的狐狸、懒惰的兔子;拟人化,能增强乐趣,丰富情节,使所有事物都变成会说话的生命体。当然,我们在给儿童讲寓言、读寓言的过程中,很少关注到寓言中文字的表述,可能孩子们也不会理解这些手法,但是先前的接触能够让儿童有足够的文学阅读经验,从而发展他的文学阅读理性,发展对美好文学语言的感受。从这个意义上说,寓言也是一种对幼儿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手段。
中国有众多的成语都是由寓言提炼加工而成的,如“愚公移山”“叶公好龙”“守株待兔”,这多半是因为寓言故事本身就有很强的概括力,故事的叙述本身就非常简洁明了。而寓言中,精炼的、浪漫的、质朴的语言特点,也充分体现了文学中的艺术表达特色,因此,借助寓言可以让幼儿感受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美、形象美、结构美,发展对美好事物的了解与认知。精简的语言让幼儿知道并不是复杂的事物才最吸引人,简单有时也是另一种美;夸张、拟人化的手法让幼儿知道在不失真的基础上,怪诞的形象可以让人眼前一亮。
三、民族的内容――认同感培养
民族认同一直是民族学、社会学、人类学共同关注的一个交叉领域。关于民族认同的含义,以往一些研究将民族认同的界定局限于种族划分和国家归属。但是现在随着研究的深入推进,民族认同的内涵也在逐步拓宽,更关注成员对民族文化的接纳,或者更强调对本民族价值和态度的共享。一般情况下,很多人会把民族认同等同于种族认同。的确,它们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之处,但我们也要看到两者的区别,比如种族认同更多是从体貌特征、基因、肤色等生理维度来界定,而民族认同更关注的是社会维度、文化维度。因此,民族认同强调的是本民族文化、价值观、民族信念的认同。我国较早研究民族一体化问题的民族学家先生认为,从本民族实际情况出发,民族认同感指的是对由众多民族集合形成的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一体感。国外研究发现,儿童在5岁以后就会产生民族分类意识,并产生内群偏爱,尤其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多民族国家,民族认同感的培养是必要的。
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认同感产生的源头和认同的基本内涵。寓言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中的优秀文化因子。一个民族常常以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进行自我识别和认同。因此,寓言教学中教师的有效引导,可以让幼儿感受民族文化的真谛。而民族文化的熏陶,会让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充分渗透并体现在每一个幼儿的实际生活中,体现在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对本民族的认知与认同。例如,《吕氏春秋》中的《刻舟求剑》,这篇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精华,即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墨守成规是不可取的。《亡羊补牢》告诉我们知道错了,能够及时悔改也是不晚的,其中也体现了我们民族的忧患意识。
综上所述,寓言在幼儿教育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当然,我们也要考虑到,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寓言不可避免地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有的甚至是必须淘汰的糟粕。因此,不加分辨、不加选择地“拿来主义”、照抄照搬是不合理的,是值得商榷的。我们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有取舍地加以选择,争取做到古为今用。
【参考文献】
[1]王舸.《韩非子》寓言的批判性研究[J].学理论,2015(02).
[2]周蓉.动物寓言式讽喻小说创作手法之比较――以《动物庄园》与《猫城记》为例 [J].名作欣赏,2015(01).
篇4
拉封登的寓言便有点不同了,出场的同样是狐狸、狮子和猴子,但它们所说的不一定是“人话”,它们说的全是它们自己的话。这就是说,是从各种鸟兽本身的立场来发表意见,而不是模拟或复述人的意见,这正是拉封登寓言最大的特色。他非常同情自然界的一切生物,从不使它们道貌岸然地向人类说教。
这位17世纪法国的伟大寓言家,曾任过乡下的园林官,所以对于自然的知识很丰富。正因为有过这样的生活体验,他才能够不像一般的寓言家那样,用人的道德尺度去衡量狐狸的行为,才能够使自己走进它们的世界,使他所写的寓言充满了自然的机智和讽刺。我们且来看看他笔下的狐狸,这是关于一只老狐狸断了尾巴的笑话:
有一只老狐狸,捉鸡捉兔子是它的拿手好戏,它能够从半里之外就嗅到好东西的气息。可是有一天终于失手,跌进了猎人的陷阱。幸亏它的本领高强,到底设法逃了出来。可是也并非一无损失,原来它失掉了它的尾巴。一只狐狸没有尾巴,这简直太不像话。这老东西也多心计,既然自己没有了尾巴,何不使别人也像自己一样。于是它召集同类开了一个大会,在会上当众慷慨地宣布:
“我们的尾巴真是一个累赘,除了拖在后面扫地之外,可说一无用处。这东西全然是多余的,我提议大家一起将它剪去!”
“好有见识的一个提议!”有一只小狐狸这么说,“请你老人家暂时站开,让我们举手表决。”当老狐狸回身站开时,大家发现它原来早已失去了尾巴,这才哗然大笑,明白了它的提议的用意。于是大家一哄而散。各自仍旧拖着自己的尾巴,谁也不去理睬它。
拉封登的寓言,全是用韵文写的,并不是散文。他另外还有几部小故事集,写得也很有风趣。
(选自《读书随笔》)
品读赏析
本文在写作上有两点比较突出:
篇5
1、狼和小羊的作者是伊索。
2、狼和小羊是出自《伊索寓言》的故事,讲述的是狼和小羊碰巧同时到一条小溪边喝水。狼找各种借口想要吃小羊的故事。这个故事是说面对像狼这样的坏人,无论你和他说什么都是没用的。因为坏人是不会和你讲道理的。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学 生:我读过《伊索寓言》。
贾老师:那是古希腊的作品。
学 生:我读过《克雷洛夫寓言》。
贾老师:很好!那是俄国的作品。别光说外国的啊,寓言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相当盛行,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通过寓言阐明道理。时至今日,我国的文学作品中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呢。谁能从小学课本里举几个中国古代寓言作品的例子说说?
学 生:《自相矛盾》《拔苗助长》《守株待兔》……
贾老师:记性真好。读了这么多寓言作品,大家知道什么是寓言吗?谁能试着给它下一个定义?
学 生:我觉得寓言就是一个故事,里面往往包含着一点道理。
贾老师:是的。请看课件——
[课件呈现]寓言:是带有讽刺或劝解性的故事。
贾老师:寓言的定义清楚了,大家能否说说,寓言作品一般具有哪些特征?
学 生:从我读过的不少寓言作品看,它们的篇幅一般都不太长。
贾老师:嗯。还有吗?
学 生:我发现寓言故事中的主人公有人,也有动植物,甚至还有神仙鬼怪之类的。
贾老师:你很会思考。谁再接着补充?
学 生:寓言作品中,经常使用夸张、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
贾老师:大家总结得不错。寓言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寄寓在简单的故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语言简洁锋利,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学 生:老师,像《古代寓言二则》这样的课文,我们该如何去阅读学习呢?
贾老师:对于像《古代寓言二则》这样的古代经典寓言作品,我们不妨采用下述“三步曲”进行阅读学习。第一步:感知“言”,听作者说事。
学 生:“感知‘言’”怎么理解啊?
贾老师:“故事+寓意”是寓言的一般行文模式,我们可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从其记叙部分(即“言”部分)切入,借助注释,把相关文字大意搞清楚,然后,试着用自己的话把作者所讲述之事表达出来。在概括事情之时,要力求把作者所说事情的要素交代清楚,过程陈述明白。
学 生:哦。那第二步呢?
贾老师:第二步,把握“寓”,挖寄托之意。
学 生:(俏皮地)愿闻其详。
贾老师:我们可捕捉寓言中议论性的语句(即“寓”部分),对寓言中的故事进行“多角度提炼”——展开发散思维,由故事中的人、事、物等某一点出发,展开发散思维,力求获得独特的体验和理性的提升。
学 生:(点头)有道理!
贾老师:第三步:读出“我”,汲有益养料。
学 生:什么叫“读出‘我’”?
贾老师:阅读的最高境界,是读出自我,进行创造性阅读。对于古代先贤的这类短小精悍的寓言作品,作为现代人,我们在阅读学习过程中,要能以全新的眼光去进行审视,联系实际,努力读出自我。
学 生:这三步确实不错,按照这个方法去学习《古代寓言二则》,一定能读出“真味”。
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 群文阅读 能力培养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乐于体验,便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能力和素养。
一.选取小情大爱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新课标》要求“关注学生在阅读中养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这就对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如何利用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操和健康人格,是教育教学的根本。中学生正处于懵懂、鲁莽、躁动的时期,涉世不深,叛逆、敏感而脆弱,极易偏离正常轨道。而通过阅读表现小情大爱的文章,在具体情节中感受来自外人的美好温情,会震撼心灵,引起共鸣,从而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价值观。如教学魏巍的《我的老师》时,可以同时选取冰心、莫言、贾平凹、海伦・凯勒等中外大家的同题文章,让学生在琐碎小事、温馨细节、隽永文笔中,感受师生间至真、至善和至美的情谊。这发之于心寓之于文的真情流露,是不随时光、权势和名利而改变的!学校是学生认识社会的窗口,教师是学生信赖社会的媒介。如果学生在校期间能热爱自己的老师和学校,就会心生崇拜和敬畏,对社会和未来充满期待与善意,有益于形成良好的情感价值观。
二.选取妙趣横生的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
“阅读创造力”可以分成两个方面:阅读力和创造力。首先学生要有一定的阅读力,即阅读、理解、分析文章后,能领会文章主旨、大意和情感的能力。学生缺乏阅读力,就无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教师可以先选取妙趣横生的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力。像寓言故事、神话传说等,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学生乐于阅读与体验。例如阅读《伊索寓言》时,可以把与狮子相关的《蚊子和狮子》、《狮子与青蛙》、《狮子和兔》、《狮子和野猪》、《狮子和鹰》等放在一起教学,既可完成学生的指定名著阅读量,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理解、创造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寓意后进行延伸拓展:为什么貌似威武的狮子,屡屡出现在寓言故事中?你能找出其中的相似点和不同处吗?学生必须要反复阅读、比较分析,才能得出有新意的结论。这样大容量、高强度、多角度的阅读,对于培养能力可以不留痕迹而水到渠成。其次是有一定的创造力,即在积累、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有创意地借鉴、提升和运用。还以上面的寓言故事为例,在学生熟知《伊索寓言》的行文特点后,让学生模仿它抓住动物特性栩栩如生的描述,借鉴它简洁客观地叙述,然后选取一种熟悉的动物,抓住其习性进行寓言创造,叙述一个故事,揭示一个道理。这样的阅读教学就有了针对性、灵活性和丰富性,学生的创造力也会大幅提高。
三.选取短小精悍的诗文培养学生的语言凝练美
学生在习作时基本能做到“围绕一个中心,条理清楚地表达意思”,但在语言的运用上却显得单调、苍白和枯燥。S多学生的作文抓不住重点,为拼凑字数,废话连篇,人云亦云,缺乏美感。教师可以利用语文教材上学生喜闻乐见、短小精悍的古诗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积累和沉淀,揣摩作者用语的巧妙、凝练与准确。古人或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或寓情于景,无不淋漓尽致地表情达意。例如《爱莲说》,作者抓住荷花的生长环境、生活习性、外形姿态等,揭示了自己超凡脱俗、高洁伟岸的志趣;又如《陋室铭》,作者通过描述陋室的幽雅、交友的雅致和生活的雅兴,展现了自己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个性。这两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佳作,寥寥数语,精练优美,动人心魄;利用押韵,朗朗上口,读起余音绕梁,富有情趣和韵味。所以,日常的阅读训练,要从遣词造句入手,仿照典范,抓住要点,字斟句酌,惜墨如金,力求准确而简练。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与口语交际,在语言运用上就能达到凝练美。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群文阅读教学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能有效丰富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准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语感和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秋玲等主编.《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201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2]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
[3]曹祥芹主编.《阅读技法系统》.河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6月
篇8
1.理解生词,联系语境选择“够”的义项;辨析“谎”和“慌”的字形。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述一两则寓言故事。
3.读懂三则寓言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4.读懂一则课外的寓言故事,并学习仿写寓意。
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文中有三个小故事,谁来讲一讲?看图讲述三则故事。(随机板书小课题)
二、精读课文
(一)异中求同,提出话题
1.这三个故事非常有趣,你们看,故事中的狐狸、牧羊孩子走出来说话了(出示课文人物的语言)谁来读一读?
评价:这么酸的葡萄不吃也罢。
评价:读出惊慌失措的语气。
评价:你读书的声音多么美妙。
师:这三句话,说话的人不一样,表达的意思不一样,但有一个相同的地方,你发现了没有?比较是思考的一个办法,比较能产生新的智慧。
2.板书“谎”。说谎的时候心会发慌,板书“慌”,书中有一个词:“惊慌失措”是什么意思?区别两个字的写法。
3.你能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为什么说他们说的都是谎言?(相机学习相关句子,指导学生阅读)
A.葡萄酸吗?
B.说这话时,真的有狼吗?
C.蝉的声音?
4.师:现在请同学们把三句话放到故事中去读读,思考那两只狐狸和那个放羊的孩子,为什么都要撒谎呢?带着这个问题,选择其中的一个故事读一读,找到具体的词句,可以用笔写一写你的感悟。
(二)同中求异,细读课文
1.细读“酸葡萄”
(1)学生交流想法:为了吃到这葡萄,它――“够”在本文中的用法(字典里解释:①数量上可以满足需要;②达到某一点或某一程度;③用手等伸向不易达到的地方去接触或拿来。)
(2)抓住“直流口水”“想尽”“回过头”写想吃;抓住“白费劲”“只好”写吃不到。
(3)指导读
师:那些葡萄晶莹剔透、非常诱人,馋得狐狸牙齿格格地响,可是它眼睛看得到,嘴巴吃不到,想一想,这里的酸是什么意思呢?
心里酸溜溜的,就把甜的说成( ),把好的说成( ),把美的说成( )。这个酸溜溜的话该怎么读呢?
(4)指名读,评价,再读。
(5)师:所以狐狸说这个话是“安慰自己”。用一个成语来说,叫做“自欺欺人”(板书)
现在,“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狐狸先生这句话,已经成了世界性的俗语了。
(6)训练(出示)指名读:学校要举行书法比赛,好多同学都在努力练习,唯独张兵不认真。比赛结果一出来,张兵自然是名落孙山。看见获奖同学上台领奖,张兵说:“在学校拿个奖有啥稀罕的!”
《狐狸和葡萄》中的这个狐狸说的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人,无能为力的表现。
(出示:)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没有成熟。
(7)齐读
2.细读“狼来了”
(1)学生交流想法:抓住“好几次”“看到他们惊慌失措的样子,不禁哈哈大笑”。
“狼来了!”在课文中出现了两次,体会牧童两次大叫的不同情感:
A.看来,虽然它嘴里大叫“狼来了,狼来了!”心里却是很(表情,等着看好戏)……
B.抓住“吓坏了”“慌忙”大叫,指导朗读。
(2)(引读)后来,狼真的来了。牧童吓坏了,他慌忙大叫――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
师:真的很着急。感觉表情皱眉、哭相。非常好,读牧童第二次喊“狼来了”把牧童的紧张求救的语气读得非常到位。
(3)(引读)可是没有人来帮忙,他继续大喊(齐读)――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
(4)牧童这次说的是真话,却没有人来帮忙。书中用一个转折词告诉我们这个结果,哪个词?换哪个词?齐读这句话。
(5)揭示寓意:你能告诉牧童这是为什么吗?
3.细读“奉承话”
(1)抓住“圈套”换词理解,美丽的谎言后面有个――“圈套、陷阱、阴谋”。
(2)狐狸是怎么精心编织这个美丽的谎言的?嘴上真是像抹了蜜一样甜。指导朗读。
(3)用同样的办法,狐狸又骗了谁?为什么乌鸦会受骗?而蝉没有受骗?这是一只( )的蝉?
(4)让我们再从语言中认识这只狡猾的狐狸和聪明的蝉。
(5)分角色朗读。
(6)师:多么聪明的蝉啊!它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出示:)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吃一堑,长一智;前车可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7)训练:在你听过的故事中,有没有一些人的错误或失败能给我们提供教训?
师:只要我们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我们就算是个聪明人。(板书:吸取教训)
这句话是从蝉的角度来说的,如果从这只经常编织谎言达到自己阴谋的狐狸的角度来说呢?你想对狐狸说什么?
师:“一个居心不良的人,不管用多少花言巧语来掩饰自己的阴谋,总有一天会被人识破的。”
(三)异中求同,整体建构
师:看来,三篇课文都与这个“谎”字有关。葡萄架下狐狸的谎言,是为了安慰自己;牧羊孩子的谎言,是为了捉弄别人;大树下的狐狸的谎言背后,是设下的圈套。
1.下面默读课文,看看这三篇课文之间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三则寓言故事的结尾都讲了一个道理。
2.出示三句话:我们把这三句话来读一读
师:《伊索寓言》就是通过一个个形象生动的故事得出道理的,在故事的最后用精练的话点明大道理。这一句话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三则寓言故事都是用拟人的手法写的。生动有趣。
3.我们还读过类似的故事吗?
4.想想为什么这些故事会流传下来呢?
“有道理”“有说服力”“耐人寻味”“有趣”。
(四)迁移方法,尝试概括寓意
让我们也来做个小伊索,为下面这个故事添个有说服力、耐人寻味的结尾。
1.根据《蚂蚁与屎壳郎》写寓意。
2.交流、评比优化
(五)作业
1.选一两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说明:现在同学们对故事的理解更深刻,一定会比刚才说得更好。)
篇9
英国著名小说家毛姆成名之前,生活非常贫困。虽然写了一部很有价值的书稿,但出版后无人问津。 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毛姆别出心裁地在各大报刊上登了如下的征婚启事:“本人喜欢音乐和运动,是个年轻又有教养的百万富翁。希望能和毛姆小说中的主角完全一样的女性结婚。”几天之后,全伦敦的书店,都再也买不到毛姆的书了。
虚构的钓鱼故事
一天, 英国作家狄更斯坐在江边垂钓,一个陌生人走到他的面前问他:“怎么,您在钓鱼?”
“是啊,”狄更斯随口回答,“今天运气真糟,这时候了,还不见一条呢。可是昨天也是在这里,我钓了15条。”
“是这样吗?”那人说,“可是您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专门管这段江面的,这儿禁止钓鱼。”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发票本,要记名罚款。
狄更斯连忙反问:“您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专门负责虚构故事的,虚构故事是作家的事业,所以,你不能罚我的款。”
木匠和绅士
英国诗人乔治・英瑞出身于一个木匠的家庭。他在上流社会中从不隐讳自己的出身。有个贵族子弟嫉妒他的才华,在众人面前想出出他的洋相,就高声地问道:“对不起,请问阁下的父亲是不是木匠?”
“不错,您说得很对。”诗人回答。
“那他为什么没把你培养成木匠?”
乔治微笑着,很有礼貌地反问:“对不起,那阁下的父亲想必是绅士了?”
“那当然!”这位贵族子弟傲气十足地回答。
“那他怎么没把你培养成绅士呢?”
趣答问路人
一天,古希腊寓言作家伊索遇见一个行人向他问路:“我到城里需要走多长时间?”
伊索说:“你走哇。”
“我是得走,我是问走到城里需要多长时间。”
伊索说:“你走哇!你走哇!”
行人想这人真可恶,于是就气愤地走了。
片刻,伊索向他喊:“两小时!”
行人问:“刚才你为何不告诉我呢?”
伊索说:“不知你走得快慢,怎知需多长时间呢!”
以一生报答
英国诗人、讽刺作家理查德・萨维奇在伦敦曾一度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由于缺乏食物,他病得很厉害。幸亏医生医术高明,才得以康复。医生一次次送来催索诊费的账单,萨维奇都无法偿付。
最后,医生急了,亲自来到他的家里,对他说:“你知道,你欠了我一条命。我希望你有所报答。”
“是的,”萨维奇说,“我欠你一条命。为了证明我对你的诊治不是无所报答,我将把我的一生奉献给你。”说着,萨维奇递给医生两卷书:《理查德・萨维奇的一生》。
与狗商量
印度作家泰戈尔接到一个姑娘的来信:“您是我敬慕的作家,为了表示我对您的敬仰,打算用您的名字来命名我心爱的哈巴狗。”
泰戈尔给这位姑娘写了一封回信:“我同意您的打算,不过在命名之前,你最好和哈巴狗商量一下,看它是否同意。”
反击旅行家
德国大诗人海涅是犹太人,常常遭到无端攻击。有一次晚会上,一个旅行家对他说:“我发现了一个小岛,这个岛上竟然没有犹太人和驴子!”
海涅不动声色地说:“看来,只有你我一起去那个岛上,才会弥补这个缺陷!”
请寄标点来
篇10
【关键字】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加强阅读能力是培养未来人才的必经之路。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却是发育的最好时期,这期间学生的记忆力、能力的发展都是最好时期。老师要把握这段时期,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发展智力,陶冶情操。
一、精心的引入
小学生的特点是多动,注意力无法高中集中。倘若课堂无聊,不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就无法把精神集中在课堂上,自然就无法获取知识。因此老师要在课前做精心的预设。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一堂课很好的引入,就能成功的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觉得课堂生动有趣,注意力自然就会集中。如在讲《詹天佑》一课时,老师就可以在讲课之前先给学生看看中国早期的铁路,让学生谈谈铁路对我们的作用,如果没有铁路会有什么危害。让学生意识到铁路对我们的重要性,这时就可以引入文章正题:“那么大家知道中国建造铁路最有名的是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学他的故事。”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被很好的吸引到课本上,也提前知道这节课主要是要讲什么。
二、增加表演,变文字为立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课程总目标中规定: “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小学生面对枯燥的文字的时候,很自然就会觉得无聊乏味,而且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的时候也能真正的读出感情。但如果让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来展现课文,学生就会觉得这种教学模式很新颖,并且能够主动的探究文章的内涵,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在讲《升国旗》一课时,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行表演。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就能体会到升旗手的那种自豪爱国的心境,也能知道任何事情的成果都是需要不断的磨练和联系。这样,一堂课下来,老师不需要讲课,学生就通过表演领悟了文章的主旨,而且完全理解了做人的道理,正确的培养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再如《伊索寓言》这课时,老师可以适当的延伸,让学生不仅可以表演课文的寓言故事,也可以自己在伊索寓言中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故事进行表演,这样学生可以在本节课上学到更多的伊索寓言,获得更多的道理。并且在表演的过程中拉近了同学之间的感情,而且小学生在好强、竞争意识强、表现欲明显等特点,也会更加积极努力的学习和背诵,同时课堂气氛很好的被活跃起来,学生更喜欢语文课堂,也就更喜欢语文,并且还自主加强了阅读能力,通过表演将文字立体真实化,突出了课文的特点和主旨,增加了学生的表现力和自主创造能力,而且通过这种表演的方式也能让学生更形象的认识善恶美丑,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三、课内外有机结合
仅仅是课本的文章,很难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课内外就要有机的结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上,无限的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这种结合,不仅可以是找课外的阅读参考物,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续写或者是仿写。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然就需要更认真更仔细的去了解文章的内涵、主旨并且能够潜移默化的增强阅读技巧,同时写作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如在讲《老师,你好》之后,可以让学生写下一些想对老师说的话,但需要注意的是要结合课文内涵的拓展,并非是假情假义,无病的表达,是一种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是对文本情感与人文内涵的再次升华。通过这样的写作,与课文很好的结合,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都有所提高。但老师需要注意的是,对每次的课外延伸都需要立刻给予评价和评论,还要学生间互相比对,这样学生就能找到差距,找到问题,也能在还没有忘记自己所写的东西与课文之间的联系时就很好的得到巩固和提高,这样学生的阅读、写作、理解、评论等能力都有所提高,也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眼前一亮,更吸引学生的眼球。
总结:小学生的年纪虽然小,但是却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和能力发展,因此在这个阶段小学老师要打好学生的学习基础,在阅读课堂上老师要注意让学生多读多练多写,增进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正确的指引学生的思想发展方向,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做好铺垫。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阅读的文本结合现实合理有效的安排阅读课堂的阅读技巧和阅读策略,发挥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参考文献:
[1]郑丽萍.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J].基础教育.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