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碳翁范文

时间:2023-03-29 14:28: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卖碳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篇2

在北京城内,有一个卖炭的老爷爷,他整日在南山中砍柴烧炭,使得他那被烟熏火燎的脸上满是灰尘,两鬓斑白,十个指头也被熏得发黑。

这一天,天还没亮,老爷爷就起来吃了几口冷馒头,拉上车去山上砍柴烧炭了。老爷爷在刺骨的寒风中艰难地前行。到了山上,老爷爷用那枯瘦的手开始砍树烧炭,他想到卖了炭后,自己这几天的生活有了保证,还可以给自己买件新衣服了,老爷爷特别高兴,干起活来更有劲了。

东方终于露出了鱼肚白,老爷爷驾着马车下山了,他要到集市上去卖炭。这时,一阵寒风吹来了,老爷爷禁不住打了个寒颤,他想:唉,这日子可真苦啊!我每天这么起早贪黑的工作,可到头来也只能勉强填饱肚子。想到这里,老爷爷又深深地叹了口气。

篇3

天蒙蒙亮,昨夜的雪很大,地上积了足有一尺深。临街店铺的门板紧闭着,偶而一阵寒风卷着地面的雪花吹来,吹得门板呼呼作响。

这时,静静的街上传来一声微颤的吆喝:“卖炭啦——卖炭——”一辆牛车载着一位蜷缩着身体的老汉正缓缓向前移动,老汉脸上灰扑扑的,额头上烟火熏染的乌黑与车上所载的木炭,很容易让人看出,这是一位靠终日砍柴烧炭为生的人,老汉身上的单衣显然抵不过寒风的凛冽,他又打了个寒颤,极不情愿地抽出褪在袖子里的那只长满老茧,沾满炭黑的手,挥了一下鞭子,又向前赶路了。

天已亮了,路上的行人多起来,可买炭的人却少之又少,即使有人打探一下,价格也压得极低,老汉本盘算着用今天赚的钱买些口粮回去,再给自己添件过冬的衣服,可这样一来,便没指望了,老汉用疲倦的眼睛回头望了一眼这一车浸透他心血的木炭,又想起赶早卖炭的艰辛,不禁一阵心酸,眉头紧拧在一起,车行至集市南门已牛困人饥,只好在泥泞的路上稍作休息。

得得,得得……马啼声由远而近。两个骑马人在老汉面前勒住了马,他们一路经过的地方小商贩躲的躲,藏的藏,一片狼藉。老汉对朝延宦官出来强买强换的行为也早有耳闻,正要驾车离去,“老头,慢着”,那个骑马的白衣人拦住了他的去路,老汉不敢反抗,试探地问:“大人有何吩咐?”

白衣人开了口,说:“跟你做宗买卖。”边说边从行囊中拿出半匹旧锦绫和一丈棱,系在老黄牛头上,“这些,换你一车炭。”“啊!”老汉听后犹如五雷轰顶,苦苦哀求道:“大人,您可不能啊!这车上千斤的炭怎么也比这缎子值钱啊!你这样,不是要了我的命吗?”说罢抱住白衣人的腿,白衣人一脚把老汉踢开,去卸牛车。马上那个宦官大声喝斥道:“老东西你知足吧,我等依圣上旨意办事,你敢抗旨?”说罢,两人骑着马,拉着炭车往北去了。

篇4

贞观以为治,盛世以为初。

但见刀光影,声动玄武门。

建成何罪有?血洒在宫中。

又见西门外,三千血成河。

盛世何所见?昙花且一现。

花落匿无踪,却向史间寻。

故纸书锦绣,鸿儒作画图。

锦绣不可见,画图不可临。

紫禁无所影,春城无柳荫。

唐歌三百首,首首不见踪。

但见石壕吏,还闻卖碳翁。

宣城问太守,丝贵夺人衣。

德高韦刺史,流亡愧俸钱。

宫深千门户,百姓一草庐。

候门万金土,寒士一文多。

豪家千顷地,农者无一锥。

但凭手与背,汗湿犁边土。

高楼笙歌夜,道旁乞丐怜。

朱门饮美酒,白骨现雪中。

故国三万里,万里充画饼。

边亭成血海,哭断咸阳桥。

秦兵耐苦战,被驱犬和鸡。

兵车出塞去,旌旗满尘埃。

岂道胡天外,单于月夜来。

夜来披甲迟,马革不裹尸。

万千孤魂魄,葡萄入汉家。

秋娘肠已断,白发入鬓哀。

娇儿已做父,不见人归还。

儿将边塞去,媳又做秋娘。

篇5

许爱东原来又非常严重的风湿病,她朋友送给她竹碳床垫和几个碳包,说对她的风湿病有好处。她用了以后真的好了很多,但是中国却没有这么好的东西。于是她想把这些东西引进到国内出售,让中国人也能知道竹碳的作用。即使她的家人极力反对也没动摇她的信心,她相信自己一定会在中国的市场是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但是最初几个月销售情况很不理想,但她并没有放弃,还是继续做。她把几百元的商品换成十几元的小商品,过了几天销售额就上去了,并且越来越快。这使她更有信心,开了第二家、第三家……直到现在的上万家的连锁店。

正是由于许爱东的自信,成就了她的事业。也许在她之前也有人用过这个产品,并且也想开一家这样的店,但是他们不相信自己,所以都没有成功。如果每一个人都有像许爱东的这种自信,成功就会出现在每个人的身边。

在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在前两局失利的情况下,连搬三局,最终以3:2击败了俄罗斯队。就在女排嘴失利的时候,电视机前面的观众失去了信心,但中国女排没有,和没有。她们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到了最后,每一次的暂停,和用微笑面对,他知道中国是最棒的,永远不会输。中国女排真的如他所愿,勇往直前,她们不相信自己战胜不了“敌人”。她们一点点反抗,一点点逼近胜利。

篇6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低碳,是一种态度》。

当学校的德育处副主任把电话打来问,要不要参加市环保局举办的“低碳生活,和谐乐清”的演讲比赛的时候,我想,演讲么就是讲话了,既然比赛是环保局主办的,那肯定跟环保之类的有关系,这些内容平常上课可没少跟学生讲。于是,本人抱着只要有热闹就凑上去的唯恐天下不乱的态度积极地报名了。名是报了,可是写演讲稿的时候就犯难了:低碳生活,这可是个新名词,最近虽然时有耳闻,对内里的含义却不得而知。那“低碳”,是个什么东东?我只知道碳原子是个C,烧烤用的碳是黑的,一颗永流传的钻石是透明的碳。这碳,还有高矮胖瘦之分么?

网络有名言:外事不决找GOOLGE,内事不决问百度。于是我百度了一下。

百度百科中如此解释:低碳生活(low-carbonlife)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原来,低碳生活,这个碳,指的是二氧化碳,低碳生活,是要我们在生活中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二氧化碳,可是顶顶大名的温室气体的构成成分,别的不说,近些年来,气候异常,温度升高已经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同身受的了。乐清是沿海城市,不高野不低,按道理说应该是冬暖夏凉四季分明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而近年来,我们感觉到的却是,该冷的时候不见冷,数九寒冬,大街上照样能见到短袖短裤配高跟凉鞋的装扮。本该是春暖花开时节,羽绒服却还要裹在身上。这一切,究其原因,不能不说是二氧化碳过量排放的结果。

20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地球几百万年里积攒的能源被人类在短短数百年间消耗殆尽。石油天然气数十年间就将被开采殆尽,煤炭储量虽大,也只能再支持两百年的开采。为此,国际间围绕能源的开采权不断明争暗夺。而能源的使用,更带来的是温室效应。大量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使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芬兰和德国学者公布的最新一项调查显示,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如果冰川溶尽,带来的必然是沿海城市和某些到岛国的灭顶之灾。网络上甚至有人早早地模拟出上海被大海淹没的场景。

为了应对这些可能到来的问题,世界各国的政府和民间组织都在使出浑身解数寻找解决之道。开发新能源者有之,太阳能、风能、原子能乃至于潮汐能的大规模应用都在科学家的研究日程表上,某些技术也正在被推广应用中。有的致力于寻找新技术更加合理地运用能源以期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甚至于能够吸收二氧化碳。英国的科学家就在实验室里发明了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水泥,这种水泥每生产一吨可以吸收半吨二氧化碳。这不能不说是人类的福音。

但这些说起来听起来与我们普通人似乎又遥远了一些。我想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神奇教练米卢说:态度,决定一切。他用坚定的态度将中国男足奇迹般地送进了2002年的世界杯。这难道不是现实版的皮革马利翁效应么?很多时候,我们对事物的看法能够影响事态的最终发展。因此,面对现实,我们更应该对低碳生活的号召抱有坚定的态度。

那么,低碳生活,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

我想,那可以是一种够用就好的简约主义态度。衣服不必每季清空旧衣,适当搭配新旧衣服照样时尚,而少买一件衣服,可以减少6。4KG的碳排放;食物不必非要精雕细琢,吃饭不止是为了满足嘴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满足身体的需要。住房不必装饰得如同宫殿,简简单单更加耐看;出行不一定非得宝马香车,短距离的出行使用步行或者骑自行车的方式更健康而更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还不用担心遇上路阻把走路十分钟的路开车开上半小时。炎炎夏日,办公室的冷气不一定要调到很低才凉快,适当出汗是最好的排毒方式。寒冷的冬季多做做有氧运动你的五脏六腑会更加活跃地工作。

低碳生活,也可以是一种热爱绿色的自然主义态度。在如今的城市当中,钢筋水泥组成的丛林,除了带来热岛效应之外,也带来了光化学污染,带来了噪音污染。人类从森林中走来,天生对绿色有着天生的依赖。很多人总喜欢爬山,原因无他,就是因为辛苦登上山顶之后,再次俯瞰那已经远去的安静的城市,就会有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

在山上,有绿色,有清新的空气,有潺潺流动的溪水。

找一个地方坐下来,深深地吸一口混合着草木清新的空气,耳边听着水声风声虫鸣声的交响曲,抬眼望去,满眼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或深或浅的绿色有的沉稳有的活跃,没有一样不是在提醒你这自然是多么的生机盎然。你的精神怎么不能为之一振呢?

爱绿色吧!不能天天登山,也可以在身边种植一些绿色。让一点空间给绿色,不仅仅为碳的吸收贡献一份力量,它也能使你的生活工作更多一些宁静,更多一份清新。

低碳生活,更可以是一种热爱生活的时尚前卫的态度。

当今社会,时尚是最具有号召力的口号。所以意大利的环保局喊出了“为了环境放弃您的爱车一天,是一件多么时髦的事情”这样的口号时,顿时响应者如潮,因为谁也不想被看作是不时尚的人。所以,“我不是塑料袋”的环保袋在时尚的号召下,拥趸如云。因为环保袋比塑料袋更时尚更前卫。

说到时尚,不禁想起一件小事。最近的天气多雨,每天往返学校总是不免要带着雨具,现在女士们的雨伞都很漂亮,不管晴天遮阳还是雨天挡雨,都能展示出美丽的一面。昨天上班的路上在乐清车站转车,在大荆车上等候开车的时候。一位女士上车,顺便从车门边上拿了一个黑色的用来装呕吐物的塑料袋。然后向车内走来。不是会晕车的吧,可千万别坐我边上,我最怕这样的了,搞不好自己也要被引得吐起来。现在想想,这可真是小人心态。那位女士最终是坐在我边上了。但是她的呕吐袋并没有用来装呕吐物,却是用来装她的那把漂亮的雨伞了。我暗自庆幸的时候不免又多事地想了想着条塑料袋的下场——可能一下车,就要被扔到垃圾桶了吧?我们现在卖的雨伞都有附带的漂亮的伞套。如果伞套不扔掉,而是继续用来装雨伞的话,不是更加漂亮更加时尚么?而且,还很环保。少用一个塑料袋,可以减少0。1克的碳排放量。别小看这0。1克,所谓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每个人都少使用一个塑料袋,能多减少多少碳排放量啊!

我们可以不要斤斤计较今天又排放了多少碳,只要对今天的生活更满足一点,对自然的索取更少一点。不管我们以怎样的态度看待低碳生活,只要能够以持之以恒的态度坚持下去,相信,生活会更美好,未来会更光明。

篇7

【关键词】学习;教学;兴趣吸引;方法

长期以来,在中学生的眼里,语文教学是非常乏味无趣的。教师的教授方法、教授内容过于单一。教师一味的让学生接受多少词句,做多少课文释义,对于学生们认为枯燥的作文练习,教师的训练更是不亦乐乎。特别是在农村,学生因为受家庭条件、阅读视野、文化氛围、教学硬件设施等的影响,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更是缺乏兴趣。实际上,语文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空间是非常大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想尽一切办法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刺激学生在语言世界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表现课堂、体验课堂、感悟课堂、享受课堂。因此我在此提出了几点建议供大家分享。

培养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兴趣的几个方面:

一、试着和学生做朋友

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初中生,常常害怕在公众面前表现自己,畏惧老师提问题,甚至畏惧老师。这种感受加大了师生间的隔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需要和学生搞好关系,讲课的时候不要那么严肃,表情更慈爱一些,态度更和蔼一些。另外,课外多和学生们聊聊天,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感受和人生观、价值观。多关心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以及父母常年出外打工的留守儿童,以拳拳师爱温暖他们的心灵,为他们送去爱,送去阳光,让学生觉得和教师在一起就像和朋友和亲人在一起一样。这样你了解了学生的心理,学生们也走进了你的心里,也就自然而然的对这门课程感兴趣了。

二、在课堂上创造轻松的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既是师生间知识的传递,也是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以前的教学过程,总是“填鸭式”“灌输式”等单一乏味强制性讲课方式,因为缺少师生间的互动,没有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也就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所以,我们要摒弃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创设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发掘新的语文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课堂是学生表现的地方,不是老师表演的地方。要实现课堂上的师生角色转变:学生成为课堂上的“教师”教师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不同性格、不同年龄、不同的语文学习情况和教学中的各项要求来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领会探索知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探索。这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人公的意识增强了。学生不但掌握了学习方法,提高了语文学习能力,而且激发了他们强烈的语文学习兴趣和高涨的语文学习热情,课堂上就有强烈的表现欲。事实上,课堂教学过程在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把权力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解决遇见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自主的学习语文知识,培养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合作、主动探索的环境下对学习产生兴趣。

例如在教《唐雎不辱使命》时,教师让学生们先准备关于战国历史的资料,然后引导学生从故事情节来了解唐雎,分析唐雎人物形象,最后让学生自己讲述从中学习到了哪些东西。有些学生说学到了唐雎说话的艺术,要言之有据言之有力言之有节;有些学生说被唐雎不畏、忠君爱国的精神深深感动;有些学生说感受到弱国对待强国的一些政治策略……通过展示,师生之间平等相处,互动合作,让他们也能体会到自己的能力是无限的,只有这样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才能敢于思考、畅所欲言。

三、运用情感来感化学生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营造合适的场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这样的场景中能够感受体验某种情感,融入到文章中去,感受课文的真善美丑,享受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卖炭翁》这篇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要学生理解它的意思,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想想卖炭翁穿在身上的衣服非常的破也非常的薄,没有办法抵御寒冷,但是因为要在那个现实比较残酷的时代生活下去,他的生活只能指着那车煤炭了。而只有天气非常冷了,这车碳才可以卖点钱来解决衣食问题。所以才会有“衣正单”与“愿天寒”的矛盾。这样讲解学生们就能体会到老汉有着太大的委屈和酸楚,激起学生们对那时候残酷的生活的痛恨和对老汉的理解和怜悯。

四、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

首先,教师要善于质疑,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想法设法设置疑团让学生产生好奇,这样学生就能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把一些带有悬念的问题加入其中,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来解决这些悬念,让他们体会学习语文知识的趣味。

另外,语文教学应重视上好综合性学习课。让学生走进生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语文学习欲望。还有,语文教学必须要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必然促进他们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提高将语文学习兴趣。最后,在新时期,多媒体电教手段可以使语文教学更形象、更生动、更富有表现力。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充分用好多媒体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想要学生们在学习语文知识当中能够有极大的兴趣,教师们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把他们的求知欲挖掘出来,这样学生们可以自主的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这才是最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韩冰.刍议如何提高学生对初中语文的学习兴趣[J].快乐作文,2011,(5).

[2]谢小燕.初中语文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读写算(教研版),2012,(13).

篇8

星辰在线 2008年5月5日

500元钱博出了上亿元的资产,这并非神话,而是于超“丑小鸭变天鹅”的真实写照。

于超小时候家里十分贫穷,在艰苦环境中,于超发奋图强,考上了大学,并靠助学金和奖学金读完了大学。1994年毕业那年,于超在寝室的墙上贴了第一张自己的座右铭:不成人,便成鬼。室友们纷纷“抗议”,要他改改。于是他贴出第二张座右铭:鹰不群飞。室友们送给他一个“狂人”的外号。

1994年,于超从河南大学毕业,留校在保卫处端“铁饭碗”,一个月263元的工资。感觉“收入顾不了家,不过瘾”,两个月后,他毅然辞职,到上海的莲花皮革厂打工。皮革厂里的一个台湾老板深深触动了他。为了赶时间,那位台湾人经常一边啃着馒头一边跑步去开会。“我要学习人家的敬业精神,艰苦创立自己的事业”。于是,于超再次辞职,先后到广东、浙江等省市的11个企业打工,因为他觉得,要想创立自己的事业,必须学习和积累,他同时认定,即使自己只有1元钱,也要做一个老板。

怀揣500元进城圆梦

1997年5月30日,对于当时只有27岁的于超来说,是值得永远回忆的一天。这天,他怀揣500元钱从农村老家来到重庆主城,因为重庆即将成为直辖市,孕育的大量商机也许就将涌现。不过,大城市里并非到处都有“金元宝”,转了一圈,于超并没有发现自己的发财创富之路。

由于身上只有500元,他落脚重庆菜园坝后,处处精打细算。他用1元钱买了张地图,在菜园坝附近找到了一间棒棒旅馆,每天住宿费7元。饿了就花1.5元买碗饭,找个废旧报纸多的地摊,坐下来,浏览报纸上的信息。为了省钱,能走路的,就尽量不坐车。到了炎热的夏天,他干脆花2元钱买了张凉席,席地而睡,在皇冠大扶梯的通道处,他一住就是一个多月。

正愁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做防水工程的企业引起了于超的注意,他觉得这个行业很有市场前景――“因为凡是要挖土的工程都要做防水,房子旧了也要做防水。新直辖市必定有大量的工程即将建设。”于超决定赌一把。他敲开了老家那个防水工程企业老板的办公室大门,开门见山地说:“我帮你开发市场,不要工资,只要提成。”

于超的勇气和魄力感动了这位老板,他被破格录用,开始了免费的打工生涯。1998年,重庆主城区进入建设,大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陆续动工,防水工程材料也有了用武之地,但企业并不买他们的账。

“擒贼先擒王。”于超发现,重点项目的源头是设计院,要拿到项目,必须从设计院着手,把产品推荐上去。最后他以赊销的方式取得突破,第一年卖出了40万元。

自立门户成亿万富翁

1999年,于超代销的防水材料已占据重庆近半壁江山。“渝中区的8个广场(重点工程)的防水工程,如大都会广场、地王广场、朝天门广场等,我拿下了7个。”于超对自己的一件件“作品”充满自豪。这一年,他赚到了200万元。

“这是我赚到的第一桶金。”2000年,于超拿着200万元自立门户,注册了重庆市上隧防水工程有限公司,自己任董事长,开始创业之路。8年时间,其资产已经超过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防水大王。

“全国的防水工程有700-800亿元的市场,其中重庆每年都有近2亿元的市场,我已经占据了重庆防水工程一半的业务,接下来准备进军全国市场。”于超对今后的发展踌躇满志。

帮人入睡也能发大财

《江南时报》 2008年5月6日

2005年初,柳慧敏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办起了“午休吧”,专为中午没地方睡午觉、又不愿在家和公司之间来回奔波的上班族服务。

在发现专治失眠的眼罩似的东西后,柳慧敏把这种睡眠仪拿进午休吧,请顾客试用。

一位做出纳的白领试用后激动不已:终于睡了一个完美午觉!工作压力大、上司脾气暴,她的精神时常高度紧张。怕白天精力不够集中导致工作上出错,她几乎每天中午下班后,都来柳慧敏的午休吧强迫自己睡一阵,可又常常难以入眠。

拿到第一批电子睡眠仪后,柳慧敏果断地将午休吧改头换面,以“美梦专卖店――助睡产品大全”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这些产品在许多城市都没有专营店,一些光顾过柳慧敏午休吧的白领失眠者,闻讯而至,纷纷选购适合自己的助睡产品。

柳慧敏将开业日期定在3月21日,因为这天正是世界睡眠日。她提前发出的3000份彩印宣传单不仅精美,正式开业那天,顾客接踵而来,不一会功夫就把小店挤得水泄不通。有咨询的,有试用的,有购买的,小柳和雇来的店员忙得不可开交,门外的队伍却越排越长。当天的营业额竟然高达4700多元!按30%的赢利率计算,她的收入堪称“日进千元”!

接下来,在曾做中药师多年的爷爷悉心传授下,柳慧敏很快就把几味常用的祛火中药掌握了:银花清热解毒;朱砂重镇安神;沉香降气明目;薄荷辛凉;决明子、蚕砂退火;薰衣草有静气明神、增强记忆、缓解压力的功效……拿到“秘方”后,她和男友开始四处寻找加工厂。

半月后,“美梦专卖店”里就出现了许多精巧别致、五彩缤纷的保健枕头,有薰衣草系列,藿香、佩兰等植物系列,还有薄荷茉莉花系列。柳慧敏把每一类枕头的功能、用途和成分制成小卡片,逐一摆在枕头旁。这些气味淡雅的绿色香草和中药枕头一面市,马上就受到了白领们的青睐。由于这种保健枕与睡眠仪等组合使用效果极佳,它的推出带动了店内助睡产品的销售,当月她就赚了上万元。

随着顾客群体的相对稳定,她开始实行会员制,成为“美梦专卖店”的会员以后,购买助睡商品时能得到很多实惠,还能凭消费积分卡兑换时尚好玩的奖品。如果哪位顾客提出一个好的建议被柳慧敏采纳,可以免费成为这家专卖店的会员。这样不仅留住了人气,而且能最快地知道顾客的真正需要,从而开辟更多的业务。

柳慧敏还自行刊印了一份以睡眠为主题的“健康小字报”,并且定期进行更新,专门供店内的顾客阅读,此外,每到周末她还会邀请当地医学院的著名健康养生专家,为会员们讲授一些实用的保健养生知识。一系列人性化的服务,牢牢抓住了大批老顾客,同时又为专卖店吸引来了越来越多的新会员。条件成熟后,柳慧敏迅速在当地开了两家分店,并开通了网上购物和本市送货上门等服务。

当年10月,柳慧敏把店面生意交给雇员打理,自己倾尽全力开辟起了团体消费这个大市场。她带上各种助眠产品,主动来到一家家公司和单位进行推销,虽然碰壁是常事,但两个月下来还是签下了厚厚一叠订单,总金额达46万元!

2007年4月,女孩手里已经有了三四十万元积蓄。这时她并没有小富即安的心理,而是果敢出击,拿下了广州生产的一款多功能睡眠仪的权。随后,她干脆把专卖店的零碎生意让给男友打理,自己则到各家商场、美容院、化妆品店去“攻关”,短短几个月内,就发展了30多个代销点。

28岁千万富翁试水“床吧餐厅”

《财富精英》 2008年4月28日

10多年来,陆续已有8万河南人融入武汉商海,包括福地农业董事长苗秀堂、和平科技集团总裁黄崇胜、新大陆董事长戴新耀……和这些早期在汉立足的前辈相比,邢光磊只能算后起之秀。

在开业刚一个月的101床吧餐厅(餐厅的饭桌全部在沙发床上,客人可坐可卧),邢光磊正忙着楼上楼下招呼客人。除了招呼客人,他还在不停地接手机,因为他的灵狐合力科技公司正是业务繁忙的季节。

邢光磊这个出身经商世家的河南小伙子,因为从小耳濡目染,有着超人一等的生意头脑。在大学期间他就盯上了自主创业,“攒点本钱,为日后创业铺路”。通过为各大公司产品,他在大学期间就赚了几十万元。2000年前后,正是全国高校年轻人涉入IT业的高峰期。1999年,华中科技大学大三学生李玲玲注册成立天行健科技开发公司;上海傅章强靠百万风险投资,成为第一个进驻浦东软件园的知本家……“他们能做到,我也能做到。”2000年,刚毕业的邢光磊成立武汉灵狐合力科技有限公司,成了国内一知名软件品牌的商。

拿到权的第二个月,邢光磊就找亲戚朋友凑了20万元,一次进回了200多套基础财务软件。这种软件他关注很长时间了,升级慢,淘汰也慢,每套价格在1万元左右。因进价高,很多商虽想进货,却不敢贸然大批量拿货。

这笔投资是邢光磊当时的全部身家,一时在业内引起轰动。因为当时的软件公司都很小,很少有公司会一次拿几十万元进货,再加上担心软件升级快,一般都是拿一套定单才进一套。邢光磊的冒险是有原因的,“我比其他同行晚进入软件市场,只有大量拿货,才能拿到最低价,才有竞争优势可言。”而且,他冒险也是做了准备的,市场调查中,他了解到省内九成以上的企业有这种财务软件需求。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0个月不到,邢光磊已在湖北发展出近30个分销商,当年销售额就达200多万元。

试点特色床吧

武汉餐饮市场连续多年位名国内前十。近两年来,随着软件市场日渐饱和,一直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邢光磊希望能在餐饮市场分一杯羹。高档中餐市场日趋饱和,邢光磊决定进军起步晚发展快的西餐市场。但西餐店同质化竞争也很严重,要想取胜,只有走差异化道路。

今年3月,寻遍全国的邢光磊将眼光放在了床吧餐厅上,其在上海、深圳等地很受欢迎。多年在澳洲做西餐厅的朋友也告诉邢光磊,床吧在澳洲很流行。但床吧餐厅第一次投入很高,是否适合武汉还很难说。

新西餐形式,高品位价格,商机就在这里。9月26日床吧餐厅试营业,截止到10月26日,一个月营业收入已超过40万元。河南商会会长苗秀堂说,邢光磊有和一般大学毕业生不同的想法和远见。“他做事严谨、踏实,率先大批量购软件,首开床吧餐厅,表面看似乎都在冒险,其实都做过细致调研和成本核算分析,这种做法在创业的年轻人中并不多见。”

白领妈妈创业水果派

《新闻午报》 2008年5月5日

以前周东颖也吃水果,但比较随意,想到就去买些。怀孕后就不一样了,孕妇每天的食谱中,必定会有水果这一项。水果如此重要,天天吃水果的周东颖就有了个爱好――研究水果。香蕉和苹果,谁含的维生素成份更高?什么水果可以降压或补碘?哪几种水果搭配在一起更有营养?一边吃着水果,周东颖一边搜索着答案,研究渐渐深入,她说自己差不多快变成一个水果专家了。

跟所有创业项目一样,万事开头难。在周东颖看来,最难的还是市场推广,“虽然我知道水果套餐非常切合白领的需求,未来的市场销路一定会很好,但毕竟这是个新的产品,要让大家知道,还需要一个过程。”

周东颖先印了3万张精美的宣传单,雇七八个临时工到地铁口和商务楼附近派发。因为宣传单的成本比较高,后来就改用像名片那样的卡片。上午上班时间和中午吃饭时间,主要在街上派发,其它时间采取扫楼方式,派送到商务楼内的各个公司。

发宣传资料可是件“斗智斗勇”的事情。周东颖把客户对象瞄准白领,她的首攻目标是南京西路沿线的商务楼,南京西路是城管管得比较严的地方,派发广告单谈何容易。况且现在马路上各种各样的广告单满天飞,已经让人烦了,要让白领们收下来,也不容易。于是,她想到跟随白领喜欢的报纸一起,当白领伸出手去拿报纸时,随即一张印刷精美的广告单同时塞进手中,倒也自然。

第一周,周东颖自己参与发广告单,因为设置了几个发放点,后来她便在每个点物色负责人,监督管理市场推广的情况,而她自己也常常去抽查一下。发放广告单的工作人员,到中午时,就成了送货员。水果加工好之后,派车送到各个指定地点,由他们送到客户手上,并且收款。

现在,梅龙镇、中信、恒隆、上海商城、嘉里中心等写字楼里都有周东颖的客户,有些还是忠实客户。MaryKay的赵先生就是其中之一,只要他不出差,几乎天天定水果套餐。刚开始几天,每天吃完后还会给“水果派”配送服务社打电话,或者在网上留言,提出自己的感想和建议,有时说今天水果配得很对胃口,有时会提出明天不要某某水果。因为水果套餐要提前一天预订,有一天赵先生忘记订了,第二天一早打电话到公司问“今天是否还能送?”因为是老客户,周东颖决定给他加急做一份。后来赵先生干脆选择了“包月”,省得天天预定,这样,还可以每天便宜2元钱。

电脑刺绣 大男人的创业路

《三晋都市报》 2008年4月28日

办公室里,技术人员根据刺绣图案认真地在电脑上排版;车间里,电脑绣花机根据传送过来的花版控制着机组,各个机组上的银白色绣花针“咔嗒咔嗒”上下穿梭着,布面上渐渐描绘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图案:一匹骏马自天际飞奔而来,一尾花色艳丽的热带鱼在一丛水草的掩映中自在地游动,一个古代仕女手执扇子抿嘴而笑。电脑刺绣,就这么不可思议地在短时间内呈现在记者眼前。

经营电脑刺绣厂,绘制那些精美的图案,是46岁的张建勇最大的乐趣。

1996年下岗后,张建勇做过各种小生意,但都没能成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以一年两万八的价格租下了一台闲置的近乎生锈了的电脑绣花机,由于爱人原来在纺织厂绣花车间工作,有些经验,所以夫妻二人就在太原市万柏林区光华街附近开起了电脑刺绣厂,自己做起了老板。“开始时,由于没有社会关系,我们一笔业务都没有,我就和爱人成天在外面跑业务。就是在冬天,寒风凛冽,我也骑着摩托车没日没夜地揽生意。”白天跑客户,晚上制版绣花,一年365天,张建勇几乎都是这样走过来的。一到年底结账,他们发现收益很少,还经常完不成客户的订单,但问题在哪里一直都找不到。“幸运的是,去年我参加了劳动部门组织的SYB创业培训,掌握了正规化的人事管理和财务收支管理,才使得我的刺绣厂有了现在可观的收入。”张建勇说,“以前没有多少财务管理的经验,收支情况总是很模糊,统统搅在了一起,但创业培训中学到的正规的财务管理,让我对现在的收支情况一目了然,对资金的分配和业务的规划非常有帮助。如果说以前是个糊涂的商人的话,我现在终于成明白人啦!”

经过多年的艰苦摸索,凭着真诚与执著,张建勇终于收获了希望,接手的业务越来越多,刺绣厂慢慢有了起色,学校纷纷打来电话让他们为学校的校服绘制图案,工厂也邀请他们给工服做标志。“想创业的人热情都非常高,但往往这种热情会被创业的艰辛一点点地磨灭,直到没有,那时候很多人都会选择退缩甚至放弃,这样他也就失去了成功的机会。而当一个人能把创业中遇到的困难作为财富去看,作为乐趣去享受其过程,那他就具备了成功的心态。”这是张建勇激励自己的话,也是他对所有要创业和正在创业的人的忠告。

公厕中蕴藏着致富良机

《江南时报》 2008年5月12日

公共厕所发展至今,已不再是只为满足生理代谢的场所,还兼有审美、商业等其他功能。公厕已成为新兴广告媒体之一。乔宁瑜便抓住了厕所中的商机。

女孩乔宁瑜从小就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进入大学后,她发现许多公共场所的洗手间门上都被人乱写乱画,这让爱干净的她开始思考:“怎样才能清理这些门上的‘牛皮癣’呢?”

有一次,乔宁瑜去银行取钱,固定在柜台上的签字笔让她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治“牛皮癣”的可行性方案。她买了几个笔筒、一把可以固定的签字笔和两张彩色的打印纸,将彩纸裁剪成10×20厘米大小的纸片,然后从中对折做成小卡片,再用水彩笔在上面画上搞笑可爱的漫画。笔筒分两格,一格用来放备用的纸片,另一格用来放双面胶,签字笔固定在笔筒上,然后将笔筒放在厕所的洗手台上。她把一张画了“爱护我的脸”的漫画卡片贴到洗手间门的左上角,并在卡片上留言:“请不要把卫生间的门变成肮脏的‘论坛’。”

乔宁瑜的这个发明既满足了大家畅所欲言的冲动,又让原本令人讨厌的乱写乱画变成一种有趣的游戏,肃清了卫生间门上的低级文化。乔宁瑜的一个做学生用品的朋友听说此事后,请她帮自己在卫生间门上贴上产品广告,并支付300元作为报酬。

朋友的请求让乔宁瑜看到了卫生间门上贴广告的商机。大学毕业后,她注册了在厕所门板上贴广告的专利,搜集了市里绝大部分公用卫生间的信息,并对相关资料进行细致分类,随后开始接待愿意以较小的投资做卫生间广告的商家。她根据客户的要求,按照行业、街道、持续时间等进行广告张贴。随着厕所广告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乔宁瑜的客户越来越多,她又适当提高了广告价格,收入越来越丰厚。

有专家指出,厕所广告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基础性广告媒体形式之一。包括步行街等在内的商业区是城市生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分布于这些社区的公共厕所是融于百姓生活,易于进入百姓视野的一个视窗。

洗手间广告并不是什么新鲜的玩意。在国内,不说仍未登大雅之堂的“洗手间牛皮癣”,青岛啤酒的立体框架广告早优雅地“上过了”。在加拿大,多伦多新广告媒体公司挂于商场洗手间墙壁上的“彩画板”超薄型电脑屏,一旦人靠近,就会自动向入厕者“轰炸”45秒钟,俨然和分众异曲同工。现今,洗手间的镜子已成为新的广告载体。广告灯箱的特点就是在人靠近的时候成为一面镜子,远离的时候成为一幅广告画。这样的奇妙转化必定能吸引人一看究竟。现在哪个洗手间没有镜子,这个镜子的位置就是最好的广告资源,广告灯箱就是将镜子和广告巧妙结合起来的最佳产品。

两个女人的家装店

创业中国 2008年5月19日

谢淑梅:我们不是纯粹为了赚钱!

一块巴掌大的长谷磁砖,竟要卖4块多?但这种磁砖卖得不错。老板娘谢淑梅有什么生意经呢?

谢淑梅今年才28岁,却已在商海遨游了7年。开始做磁砖生意的那一天,她一生都无法忘记。

2000年2月14日,情人节。清早,她在城北的食品厂刚下了夜班,男友带她坐了近两个小时的公交车,走进了城南的杭州陶瓷品市场。那里有间只有24平米的铺位,男友要她辞掉工作,和他一起卖磁砖。当时,她已在食品厂“升了官”,做了主管。而且,陶瓷、家居、建材、设计……她一窍不通。可男友说,“看了之后,就有信心了!”果然,她看见了磁砖,就喜欢上了。

谢淑梅说,刚装修好后第一个月,卖得并不好。后又重新装修、调整样品,损失了1万元左右。对于刚创业的他们来说,这个损失“很厉害了”。屋漏偏逢连夜雨。第二个月的某天,她好不容易接了一个1万多元的大单,并收进了现金。可当晚小偷上门全给偷走了。

“做过来了,就不觉得难了!”而今,男友变成老公了,事业已处于稳定期。他们分别在杭州陶瓷品市场和新时代装饰广场开了店,每年能做上500万元以上的营业额,他们正准备向全省乃至长三角扩张。

谢淑梅认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功,至少离不开两个方面:一是他们为客户做装修的方案。当时还不时兴设计师,他们就凭经验给客户提意见,客户大多很满意;二是他们较早专门给客人送货上门。

她卖的砖之所以卖得贵,一是因为这种仿古砖走个性化路线,小而精,比较有市场;二是她能让顾客觉得她的服务非常好。正因为如此,她有很多老顾客,以前装修公寓时用她的砖,后来装修别墅时仍用她的砖。

“我们不是纯粹为了赚钱!”谢淑梅感慨地说,“获得客户的满意,能体现一种成就感!”

翁海霞:把自己的喜爱卖给顾客

城站边有一家家居店叫“花开富贵”。也许你会觉得店名很俗,但老板娘翁海霞却说,这个名字是从大俗走向了大雅,以花为形,富贵为意,很有中国情调。

这里卖的东西,也许你也会觉得奇怪。一边是欧美经典的乡村花布沙发,一边是纯朴的中式古典家具。两种风格的家具混搭在一起。翁海霞说,这正体现了近几年悄悄流行起来的混搭风潮。

其实这都是她个人的喜好。翁海霞说,她想把自己喜爱的卖给顾客,并坚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翁海霞今年30岁出头,她大学一毕业就进入了一家金融企业,后来做了几年记者、编辑,收入都在同龄人中算高的那种。2005年6月,她还是在别人的羡慕中突然放弃。她的想法很简单:不用为了寻找更好的单位而不停地应聘、面试、失败,再重来;而且到了退休年龄,还可以有点事做,不至于无聊得发疯。

她是在没有一个人支持的情况下,开始开家居店的。当年,她去了广州的家具展,因为不懂行,又没有名片,没几个参展商愿意搭理她。广州回来后,她不但没有放弃,反而加快了开店的步伐。在货都不知从哪里进的情况下,竟先和家具市场签了摊位租赁合同,断了自己的后路。

开始时,她甚至不知道要提前多久订货,所以第一个月店里只有几件货。房租付了1万多元,但整个营业额却只有2000多元。但她没有灰心,只要有人认同她的东西,就开心得不得了,有时不赚钱也卖。

此后的3个月,她仍然是一个人在卖,既做老板又做营业员,甚至还要当搬运工;既要装修、卖货,又要进货、汇款。因为她的家居店风格另类,周围的商户都冷眼相看,认为这么奇怪的店肯定很快就死了。别人在安慰她时,都带着讽刺口吻―――但愿会好的。后来,别人都奇怪,“花开富贵”不但没有死去,生意反而越来越好,还开进了第六空间。翁海霞认为,这说明自己被市场认可了,也被客户认可了。

丁俊明的“开花”路

《每日经济新闻》 2008年1月31日

一水间,上海最早经营水培花卉的公司,目前已经发展了32家加盟及直营店,遍及华东地区。作为一水间创始人的丁俊明,与花打交道至今,仍保持着一贯的朴实。

丁俊明是山西运城人,年轻的时候从事屋顶种花等活计,并由此学到了不少先进的花卉理念。回到山西,他不甘赋闲在家,1997年用打工攒的钱做起了玻璃生意。事实上,山西除盛产煤炭和醋外,还盛产玻璃。丁俊明将玻璃器皿等发到上海来卖,空闲时间还跑遍了当时上海的五十几个花鸟市场。

玻璃生意的竞争逐渐加剧,由于压价及消费者对花瓶的挑剔,中间商几乎无利可图,丁俊明便决定增加玻璃花瓶的附加值。第一个项目就是出售生态鱼,把鱼放入花瓶,并加入固体氧密封,不用喂食它也能持续存活半年到两年左右时间。“当时生态鱼卖得相当好,钱很好挣,一瓶的利润就有30元以上,而现在竞争加剧,只有一两元可赚了。”丁俊明感慨地说。目前他并未放弃生态鱼生意,因为花和鱼都需要玻璃器皿盛放,而且刚好可以相互陪衬。

丁俊明一直给家乐福、乐购等大型超市供货。除了生态鱼,他同时还卖水果醋,就是将新鲜水果加醋密封到瓶子里,也是一种观赏物品。生态鱼项目打开局面后,丁俊明正要大力拓展市场时,偶然看见一枝绿萝花茎放在水里,第二年仍然在生长,这启发了他的思路。

于是,2001年他开始开发水培花卉。最初跑遍广州、北京、浙江、台湾等地,为的是寻求技术上的突破,时间一长,他成了农科院的熟客。由于台湾的水培花卉市场及技术比较领先,他请求台湾农科院的专家一起开发。在研发过程中,丁俊明最怕的是仙人球的水培,因为难度很大,开发的时候烂掉一大批,后来在冬天全密封的大棚里又死掉绝大部分,买书查、上网查,都没有发现原因,最后跑去北京的农科院才得知,是空气中的碳太少。最后跑遍上海的大街小巷,在郊区找到了一家卖二氧化碳的店才解决这道难题。

2002年,丁俊明终于在上海开出了第一家水培花卉店。此后,他开始确立加盟的经营思路。最困难的一年是2003年,他东拼西凑、借遍亲戚朋友才凑足了十余万元,在上海市郊建成一个大棚。如今他已拥有4个大棚生产基地、32家加盟及直营店。随着生意的逐渐扩大,丁俊明计划在加盟上下功夫,但加盟之路的艰辛是他始料未及的。于是,今年他决定放慢加盟的速度,从计划开设几十家加盟店降到10-15家,先强后大的思路逐渐清晰。现在,丁俊明开始学习肯德基、罗森等的成功之路,制订各种标准化体系,以保证水培花卉加盟店的发展前景。

丁俊明表示,他的人生先苦后甜,交通工具的变化可以形象地反映其中的发展轨迹,从最初的自行车,到后来的电瓶车、助动车,再到小面包车、大面包车,逐渐实现阶段性的跨越发展。“这和我的创业之路很像。”他说。

3大标准测何时买房合适

《青年周末》 2008年5月10日

目前,国内设定的标准是首付不低于总房款的20%、个人月供按揭贷款与月收入的比不得超过50%,而在美国等国家,一般是要求月供款占月收入的28%-35%,超过这个限度就高了。

对于目前还没有购房的民众,一定要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量力而为,不要冲动购房。一定要从多个渠道获取再多一些的市场、楼盘的信息,并充分考虑自身还有哪些约束条件。

月供收入比高于35%即“超标”

某网站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有91.1%的人购房用了按揭。其中,月供占月收入20-50%的人数有54.1%,月供占月收入50%以上的达到31.75%.从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近几年如果没有住房按揭贷款,国内房地产市场要在短期内繁荣起来是不可能的。但是,这样也有成本与风险。如果年轻人进行住房按揭不把这些成本与风险考虑在决策之内,那么个人就可能面临家庭负债过重的风险。目前,国内设定的标准是首付不低于总房款的20%、个人月供按揭贷款/月收入不得超过50%,而在美国等国家,一般是要求月供款占月收入的28%-35%,超过这个限度就高了。

房价高不高?要不要买房?什么时候买房?可以用以下两条标准测算。

一是房价收入比。联合国1993年对世界107个国家进行了全面研究得出的标准是3-6倍。即你购买一套房子时,总房款(包括装修费)与家庭税后收入之比如果为3-6倍,则说明这种房价在你的支付能力内。这一比例越高,说明房价就越高。

这个比一般在28%-35%,如果超过35%,则个人负担过重,不仅挤压个人其他消费,而且会降低家庭的生活质量。

二是家庭负债余额(即家庭的各种负债,如汽车贷款、信用卡、私人借款、教育贷款等)与家庭总收入比。这一比例不能超过50%。从网络调查来看,国内不少民众特别是年轻一族在做购房决策时没有进行仔细测算,蜂拥购房,从而导致月供收入比过高。而这又有房价一路高涨的原因。

趁房价高时大房换小房

那么,过高的房价又是怎样造成的?房地产开发商会说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从表面上看,这种说法与实际相差不远。因为,很多购房者(炒房者除外)在买房时是处于信息不完全、不对称、不科学、不规范的情况之下,从而预期房价一直会涨,预期购买房子一定能够保值增值,这样自然也就与房地产开发商、炒房者一起推高了房价。

再加上目前国内购房者多数是20-35岁的城市年轻人,他们中有不少人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在两三代人的庇护下成长,一旦成为住房消费主体,出于个人享受方面的考虑会比其父辈更多,对成本、负担等方面的考虑相对少一些。在这种模式下,房价也容易被推高。

因此,高房价、“超标享受”使个人住房按揭月供款负担过重的现象也就十分平常了。面对这样一种困境,如何化解这些风险或负担?

办法有两种。一是民众在房价高位时趁机调整个人住房持有方式,如由大房子调整为小一些的房子、由高价的房子调整为价格低一些的房子、由市中心的房子调整为近郊房子;二是如果看到利率上升时,可以考虑是否调整方式,如由浮动利率转为固定利率等。

对于目前还没有购房的人,一定要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量力而为,不要冲动购房。一定要从多个渠道获取再多一些的市场、楼盘的信息,并充分考虑自身还有哪些约束条件。

如果国内的住房消费者都能够更多些理性,那么,房地产市场上任何兴风作浪的行为就会成为过眼云烟,难以侵害暂时还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了。

17年股民 炒股最忌贪婪和恐惧

《中国证券报》 2008年5月8日

股市的高收益具有极强的诱惑力,致使许多投资者既爱它,又难以把握;股市的风险具有极大的杀伤力,令众多投资者既怕它,又难以割舍。要知人性最大缺点是贪婪与恐惧,这两种情绪足以使投资者错过机会,先成功,后失败,从而惨淡收场。

先说说贪婪。股市中隐含着许多赚钱机会,贪是人性的弱点,赚了1000元,又想赚1万元、10万元,甚至更多,贪使人永远得不到满足。一波行情结束,总有那么多贪心的失败者,股指劲升到六千点,还在盼高八千点,本来出手已有大利可得,但还继续捂着,梦想暴富,岂不知股市突然狂泻,不仅将本来可赚的利润没有得到,甚至连老本也赔了进去,搞得自己痛不欲生。还有一种贪心,却是希望股市不断下跌,想在底部捡到更廉价的筹码,真正的底部便在贪心中逃逸。显然,贪婪是股民心目中最大的敌人。

篇9

关键词:土地保障;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流转;法律制度

中图分类号:DF4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5831(2013)05003505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土地在农民的生老病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保障功能,成为农民最基本也最为重要的保障依托。一方面,广大农民将自身的劳动力与土地这一生产要素相结合,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就业保障;另一方面,农民通过对土地的耕作经营所获取的经营性收入构成了农民生育、医疗、养老和丧葬的主要经济来源。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人们普遍重视耕地的社会保障功能,而忽视了林地的社会保障作用。实际上,对于“靠山吃山”的山区农民而言,林地在其基本生活保障方面的重要性远远超过耕地。在反思林区生活贫困的现实和借鉴耕地承包经营成功经验的基础上,2008年以来,中国各级政府加大力度推进新一轮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将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从耕地向林地延伸。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集体林地划分细碎、林地资源浪费严重、森林生态依然脆弱[1]。要解决集体林地资源利用低效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强的问题,需要从制度层面上进一步解决制约集体林发展的问题。

林业作为规模效益比较显著的产业,其资源配置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市场进行资源配置是目前人类认识到的基础性的资源配置方式。只有让森林资源在市场上具有足够的流通性,让更多的社会资本愿意投入到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中,才能在整体上激活林业发展潜力,全面提升林业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为了加快林业发展,中央要求“加快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通过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林业的适度规模经营。但是,鉴于中国集体林地所承担的社会保障功能,“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依法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通过家庭承包方式落实到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并“防止农民失山失地”便成为林权制度改革的基本要求。

可见,集体林地在经济功能的实现所要求的林地集中经营与林地保障功能所导致的林地分散经营之间存在矛盾。这种矛盾也直接导致集体林地流转面临诸多现实困境,林地分散经营的状况得不到改善,集体林业的现代化发展举步维艰。

1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9卷第5期

秦鹏,等土地保障功能下集体林地流转的现实困境与制度完善

二、土地保障功能下集体林地流转的困境阐释

从林地流转的过程考察,欲签订有效的林地流转协议:首先,流转双方需要具有交易的动机和需求;其次,需要有方便交易的外部条件和环境;最后,要有规范的交易程序和方式。但从目前的实践情况看,在土地保障功能制约下,集体林地流转面临诸多现实困境。

(一)细碎的林地划分增加了集体林地流转的成本

在土地保障功能下,对每一位农村人口来说,拥有一定数量的土地就成了其基本生存权的体现。而在平等思想指引下,每一位村民所拥有的土地不仅数量要均等,而且土地质量也要均衡,这样农户所拥有的本来就十分有限的承包地,也就被分割成零星的若干小块。有村级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样本村平均每户农民承包林地的面积为1.867 hm2,平均每户承包的林地分为4.5块,细碎化经营特征明显[2]。南方9省(不包括海南省)集体林业用地户均面积0.43 hm2,而且被分成数块[3]。林地划分细碎,单宗林地涉及的转出方就多,要使林地能够实现大面积的集中流转,需要取得各林地转出方的一致同意,这就无疑增加了集体林地流转的交易成本。

(二) 固有的保障理念降低了集体林地流转的意愿

目前,在中国由农村集体组织承担其成员的就业安置、病残和养老保险的机制尚未建立,在非农就业岗位不足和就业收入不稳的情况下,广大农民仍把土地作为其安身立命的基本生活资料和外出就业的最后退路。部分林农认为拍卖林地是吃子孙的饭,是“败家子”的行为。这种固有的保障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林地流转意愿。大多数林农宁愿使林地荒芜也不愿意将其流转出去。有研究发现:家庭人数较多且平均年龄较大的农户,其流转出林地的意愿很低。这样的林农往往家庭负担较重,即使林地的产出很低,他们也不愿意转出林地,林地是他们家庭养老防灾的保障[4]。总之,固有的土地保障理念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集体林地使用权人进行林地流转的意愿。

(三)严格的保地政策复杂了集体林地流转的过程

在土地保障功能的制约下,“防止农民失山失地”便成为集体林地流转政策的基本要求。在严格的保地政策下,现行集体林地流转从流转主体资格到流转客体范围,从流转前的审核批准到流转后的经营利用都设置了一定的限制条件。例如,在集体林地流转过程中,集体林地家庭承包经营权的转让不仅需要经发包方同意,而且还要经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有些地方是土地、林业、农业等多家部门审批。这种复杂的流转过程,增加了林地流转的交易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集体林地流转的顺畅进行。学者孟一江等对愿意流出林地的50户进行调研显示,有60%的农户认为流转过程复杂影响了林地流转[5]。

三、土地保障功能下集体林地流转困境产生的制度原因

集体林地顺畅流转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是:集体林地权属主体享有处分权和收益权。然而,土地保障功能下,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的处分权能受到不当限制,收益权能又不能充分实现。

(一)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的处分权能受到不当限制

现阶段,中国农村土地保障功能的实现主要依靠农民对土地的直接耕种经营,与土地使用权的享有密不可分。因此,在制度安排上,受土地保障功能的制约,对因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所造成的“失地”持严格的限制立场,林地承包经营权成为一种不稳定、不完全和有条件的物权。

例如,在流转方式上,《土地承包法》第37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让方式流转的,应当经发包方同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13条更进一步指出“承包方未经发包方同意,采取转让方式流转其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合同无效”。 可见,在采取转让方式流转林地承包经营权时,发包方的同意是合同生效的必须要件。

然而,《物权法》和《土地管理法》在赋予村民委员会等林地所有权行使代表权和经营管理权的同时,对所有权行使主体的权利、义务与责任,林地经营管理主体的管理对象和目的等并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从而导致各主体的责权利边界模糊[6]。在实践中,“农民集体所有林”演化成“村委会林”甚至“村干部林”,林业行政管理部门和农村基层政权利用林地管理权和实际上的林地所有权的优势地位,在旅游开发、林地流转等林地权属管理活动中与民争利。

林地承包经营权的处分权能受到不当限制,这一方面过分强化了以发包方为代表的林地所有者的实际控制力,为行政权力和行政手段干预林权流转留下了太大余地;另一方面使得林地承包经营权的财产属性无法彰显,林权流转的预期收益不明确。林权流转不畅导致林地的规模经营与集约化利用不能展开,林地经营停留在小农经济的低效率程度,严重制约林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的林地使用权制度应以开放自由的流转机制为核心,林地使用权可以摆脱所有权的束缚单独进入商品市场。现存的林地经营效率低下和林农生活依然贫困的问题,表面上看,是因林地担负了农村社会保障功能所致,实际上,是因对林地承包经营权处分权能的限制不当所致。

(二) 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收益权能不能充分实现

林地是一种特殊资源,既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又能产生重大的生态效益。中国现行立法片面强调林地生态效益保护,而淡化林地经济效益的发挥和林地在民法上的财产属性,致使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收益权能不能充分实现。

随着国家对生态建设的逐步重视,许多地方将属于集体所有的林地或集体所有由农民个人承包经营的林地界定为公益林地,并对其权利行使进行严格限制。此外,商品林地经营者的财产权利也受到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或制度的限制,免费为社会提供生态利益。在这些情况下,国家应该根据物权法规定对林地权属主体的利益损失给予补偿。

中国1998年修改颁布的《森林法》中原则性地规定了生态补偿制度,但是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和系统方法。现实条件下,中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极不完善,具体表现为补偿资金严重缺乏、补偿标准偏低、补偿对象不明确、补偿范围不全面。近年来,中国在“退耕还林”及生态林建设中,仅对生态公益林给予每亩5~10元的低标准补偿,而通过采伐许可证和木材运输管理依旧控制着集体林地上木材的采伐和流通,这种产权约束事实上是社会的生态公益侵占了林农的经济私益,导致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收益权能不能充分实现。

从林地生态系统的角度看,林地及其附着物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权利对象应该是多元化的。除了林木等林产品可以作为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权利对象以外,还有林地景观等生态利益。因此,一块林地的承包经营权应可以通过林木的采伐、林地景观的开发、生态利益补偿等多种渠道获取收益。

然而,在中国现阶段,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收益权能主要是通过对林木的砍伐使之成为木材或获得其他林产品而实现的。未经林地权利人允许,在林地周围发展“农家乐”旅游、建楼堂馆所等开发利用林地景观资源的行为比比皆是。社会主体无偿享用集体林地所提供的生态利益,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收益权能因没有得到法律的全面保障而不能充分实现。林地承包经营的预期收益较低影响了潜在的林地受让方参与林地流转的积极性。

四、土地保障功能下促进和规范集体林地流转的制度完善

在中国目前经济社会条件下,由农村土地承载农业生产与农民社会保障的双重功能还具有历史合理性和现实必要性,无视土地保障功能而推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既不符合当下国情也不具备普遍意义,因此稳定现有土地保障的基本架构长期不变是必然的制度选择。在这一制度前提下,既要实现集体林地资源要素向市场的逐步释放,又要妥善解决林农社会保障问题,唯一方法就是将集体林地利用与土地保障相分离,实行集体林地资源有偿使用与自由流转,由集体林地所有权来承担土地保障功能。

(一)由集体林地所有权承载集体林地保障功能

目前,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但是,中国庞大的农村人口基数和低下的农民收入水平决定了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是最大难题。土地是农村最大的财富,如果能够将之转化为市场流通下的土地资产状态,让农民得以以土地所有权收益作为社会保障费用,则有望为各地农民提供长期、稳定、公平的社会保障,同时能够极大地减轻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压力。

就集体林地制度而言,进一步落实农民对农村集体林地的所有权,建立完善的集体林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市场,然后成立农村社区保障组织或者聘请专业化的资产管理机构对所有权的财产性收入即社保基金进行运作,根据安全、保值增值的原则运营,所得收益和利息全部归入基金。农民集体林地所有权的财产性收入包括林地使用权的有偿出让金、林地征收补偿金和森林生态补偿金等一起构成集体林区林农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

只要农民不丧失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权,就能够获得以集体林地收益为支撑的基本生活、养老、医疗和再就业培训等社会保障。如果农民因就业、迁徙、土地征收等因素放弃了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权,则考虑纳入城镇居民社会保障的范畴。对主动放弃集体成员权的林农,给予其适当的货币补偿,鼓励农民向城市分流。

(二) 保障集体林地所有权收益权能的充分实现

凭借集体林地所有权产生的财产性收益来形成集体林区林农社保基金,这是一种间接的、与农民的土地所有权价值相联系的保障方式,其实现途径取决于农民对集体林地所有权的价值实现程度。在目前情况下,农民集体林地所有权的实现受到两个方面的威胁:一是来自地方政府借口“公共利益”与开发商相勾结肆意以征地为名侵犯农民林地权益;二是来自村委会无视村民利益主动或被动迎合有关林地流转需求,而林地流转后又肆意截留本来较低的流转价款。

就中国农村目前的现实而言,为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实现另行设置一种方式,不仅制度成本过高,而且难以操作。可行的做法是,利用现有的政治资源,将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内容有机地融入其中[7],通过发展民主政治、增强农民集体自决权来消除集体土地所有权实现的障碍,确保农民集体土地权益的真正实现。

当务之急是制定村民自治基本法。该法不仅要体现村民自治的民主精神和自决理念,而且要对村民自治所涉及的基本要素加以明确规定。在诸如集体成员资格的得失变更、自治事务的确定、自治权的内容和救济、自治组织的产生和运行等方面作出更具操作性的规定。当集体林地管理组织的行为偏离集体林地所有权主体的意志和设立目的时,可通过村民自治来纠正;当公权力对集体林地所有权进行不当限制和非法侵害时,也可通过村民自治来对抗。只有这样,集体林地所有权的本来意义和价值才能实现。

此外,集体林地还能够产生巨大的生态利益,承载着巨大的生态价值。长期以来,集体林地生态价值被社会无偿或低偿占用,集体林地所有者并没有得到与林地生态价值相对应的经济利益。因此,通过立法明确林地所有者对森林生态利益的所有权,并构建生态利益市场交易机制,这样既保障了生态建设者的经济利益又满足了社会公众的生态利益需求,还缓解了政府购买生态利益的财政压力,是实现林地经济与生态价值和谐的制度保障。在赋予市场主体经济产权的同时,还必须赋予市场主体对森林资源的生态产权[8]。在德国,通过建立“生态账户”的形式,合法经营产生的生态林效益可以销售[9]。在哥斯达黎加,政府将国内林业碳汇的总量进行统计,将额外的碳汇资源作为国家的碳汇储备,适时地卖给一些外国企业,所得收入的大部分都用来补偿给林主[10]。这些做法,对中国保障集体林地所有权收益权能的充分实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促进集体林地使用权自由且规范地流转

促进集体林地使用权的自由流转,需要修改现行集体林地流转立法中不合理的限制性规定。在目前集体林地流转实践中,地方政府部门以规范林地流转为名限制或变相限制林地流转的现象时有发生。实际上,只要不抛荒林地,农民是否流转,如何流转,以何种方式流转农村林地承包经营权,都应由农民自主决定,农民的意愿必须得到尊重。因此,在集体林地流转制度建设方面,应修改现行立法中不合理的限制性规定,不能通过统一交易市场、评估前置程序、一律实行变更登记等手段加大交易成本,侵害广大市场主体在集体林地流转方面的自由权利。

促进集体林地使用权的规范流转,需要完善集体林地流转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林地流转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林地流转中介机构是林地流转双方联系的纽带。只有中介服务机构的建立和健全,才能构建有序的林地流转市场,克服林地流转双方在林地流转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弊端。但目前,集体林地流转的资产评估机构不规范、中介组织欠完善等社会化服务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了集体林地的有效流转。为有效保障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必须建立林业法律咨询、技术培训、资产评估、资金筹措担保等林业中介服务组织。目前在利用政策机制培育林地流转中介服务机构的同时,还需要利用法律手段规范中介服务行为,防止因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而影响集体林地流转的效率,也防止中介机构借林地流转之机非法获利行为的发生。

五、结语

现阶段农民集体财产主要体现在集体土地上,对该财产的支配是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之一。将林地的社会保障功能负载于林地所有权之上,同时促进集体林地自由且规范地流转,既是为了更好地解放林地使用权,体现林地使用权的物权属性,发挥林地的生产要素功能,也是为了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促进集体林地所有权的价值实现。这种变革不是通过诸如“以土地换社保”等将农民土地财产与城市社会保障简单兑换的形式,而是将农村土地制度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结合起来,为农民自身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发展机制。如果能够使集体林地流转既满足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又照顾中国土地保障的现实国情,那么这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就可以说取得了成功,而这种成功又必将为下一轮农村耕地制度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黄锡生,本鑫.国后林改时期集体林地承包经营的现实问题与制度完善[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32(4):432-435.

[2]贺东航,冬亮,王威,等.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态势与绩效评估――基于22省(区、市)1050户农户的入户调查[J].林业经济,2012(5):-13.

[3]沈文星,范泽华,翁小杰.福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报告[R].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61.

[4]李挥,方苑,陈亮.林农流转出林地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湖南省安化县为例[J].江汉论坛,2012,(2):14-19.

[5]孟一江,李翔.农户在林地流转过程中的意愿调查与分析――基于对绿水乡农户流转意愿的分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7):2-74.

[6]邓扶平,徐本鑫.论集体林权流转的制度前提及其立法完善[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2,33(1):41-45.

[7]胡吕银.在超越的基础上实现回归―实现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理论、思路和方式研究[J]. 法商研究,2006(6):85-90.

[8]徐本鑫.生态视角下我国集体林权流转法律制度的价值取向及其实现路径[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33(4):443-446.

篇10

有网友称李云迪不务正业,也是情有可原的。近年这位钢琴王子在娱乐圈这个深水区里也是频频出现,就拿最近来说吧,短短两月,李云迪就参加了三档综艺节目,还有一档芒果台的新综艺要当固定嘉宾,肖赛的评委工作也请假去了黄晓明的婚礼,也难怪网友觉得他没空练琴了……11月3日,李云迪微博回应网友指责,称无论批评和掌声对他都是历练。

这位“更像娱乐明星”的古典音乐家,这回是狠狠领教了一回娱乐明星犯不得半点错误的教训。不管李云迪是不是真人秀参加得太多以至“疏于练琴”,演出失误是不争的事实。

那么,现场究竟发生了什么?李云迪到底犯了多大的错?乐团和指挥有没有责任呢?关于现场的真实状况,到目前为止,网络上只有一段不甚清晰的录音,以及当晚参加演出的悉尼乐团小提琴手Andrew Haveron在网络上的回复。在现场录音中,有长达7秒的停顿,然后重新演奏,不过对于不熟悉《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的人来说,是搞不清李云迪到底犯了多大的错的。

解析:到底是怎样的“车祸”?(一级)

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笔者也是惊讶的,在没听录音前猜测这回失误是否是由于乐队和指挥的问题,导致李云迪找不到进入的小节。因为《肖邦第一协奏曲》这首曲子跟着李云迪应该少说也有十几年了,从肖邦比赛到前几年和Andrew Davis指挥的Philharmonia Orchestra录音,不说百场,少说他也该公开演奏这首协奏曲好几十场了。“肖一”之于李云迪,这么说吧,大家能想象王羽佳弹“普三”(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弹着弹着忘谱了吗?或者你正想吟诗一首时,刚报了题目《咏鹅》,而忘记了“鹅,鹅,鹅”吗?

听完录音,也只能诚实地感叹:现场演出和运动员比赛一样,状态有好有坏,有时候平时非常熟练的曲子,到台上也可能忘谱或者弹错。

其实,一个出色的演奏家的必修课之一,就是懂得如何在演奏失误的时候掩盖它并让演出继续下去,因为现场演出的错误是常见的。但是,不能在关键的节点犯错误,那样就会无可挽回。

遗憾的是,李云迪偏偏在首尔演出的时候犯了低级错误,导致中断演出。“这样的状况,的确是职业音乐家的音乐会上非常少见的。就好比是体操运动员直接从器械上掉下来了。”陈声钢说。

其实弹钢琴到这个头衔的水平,“这个样的”失误确实不正常,一个钢琴家一天练琴超过6-8小时很正常,大赛演出之前超过10小时的都有。练习熟的曲子真的是弹到都不用想不用过脑子,就是顺着手就下去了(先不说肌肉记忆最容易断片)。而且,在大赛或者乐团中,有小失误瑕疵的也有很多,但是一般可以跳几个音,就过去了,只有比较专业的观众可以听出来。 李云迪为什么没有“混”或者“顺”下去?(一级)

在中断演出前可以听到,当李云迪用一连串连蒙带骗的华彩演奏企图结束这一乐段,其实聪明的乐手已经心领神会,应该直接进入了这一章的最后再现部分。

我们假想一下,如果指挥家在此时将错就错地继续下去,那么演出也是可以顺利进行的。就像体操运动员在平衡木上晃来晃去,虽然动作严重变形但最终没有掉下来一样。假如她晃得好看,说不定不懂的观众还以为是规定动作呢。

遗憾的是,指挥家在这场离谱的失误中也发了呆,被云迪哥哥吓傻了。最后李云迪和乐团只能选择重新来过。可重弹的这一遍也还有一些错误。出现重大错误,可能会影响心情。但是,“这就说明他当天的确不在演出状态中。连续出错就是演奏者的问题了,起码不够熟练”。

“混”不下去,还有一个原因:因为他当时演奏的是一首协奏曲而不是独奏曲。当演奏家独奏的时候,即便出现弹错段落这样的大错误,也可以将错就错混下去,或者慢慢找回原来的轨道。但这是一部协奏曲,是有交响乐团伴奏的。李云迪忽然弹错,导致乐队无所适从了。

而且,《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在这个部分是由钢琴主导的,乐队都无法把他带回来。这就像接三句半一样,一位说着说着突然不着调了,最后跟呛的那位自然不知道接哪句了,结果自然就悲剧了。从Andrew Haveron事后的描述中也可以看出,错误发生后,李云迪和乐团的乐手都在努力找回轨道,但是不幸失败了。

道歉的态度是诚恳的,但是,也许他自己也明白出错的真正缘由,并未被提及。网友的评价其实很中肯,那就是,“王子”近日玩得太嗨了,快要把自己安邦定国的本钱都玩丢了。

有关李云迪演出失误的各方回应(一级标题)

郎桑,你怎么看?

先不说网友的,先来一个“对手”郎朗的。对于李云迪日前的演出失误,郎朗经纪人表示不回应相关问题。但郎朗在谈及自己行程的时候坦言,无论多忙他每天都会抽出3个小时练琴,“人在26岁之前学的曲子,凭肌肉记忆还可以记得,但是在26岁之后学的曲子不练就很可能会忘。常常练习的话,音符就会自然从指尖流淌。我现在已经过了30岁,觉得自己有些老了,无论是新曲子还是老曲子,都必须多多练习,否则一定会忘的。”

斥责派

翁艺瑗:在我记忆中他貌似不止这一次失误吧。好几次这样什么原因?

我是宋云云:真正有实力的人受得了赞美,也受得了诋毁。人无完人,但是你却把失误推卸给乐队和指挥,这一点让我看不起你。

圈内知情人士:在国际大赛上获奖,对于一个古典音乐家来说只是一个起点。真正的大师之路是用一场又一场的演出奠定的。但李云迪却将荣誉当做了终点,获奖之后没有练出更多的曲目,练琴也少了努力。

资深媒体人:无论是李云迪的知名度还是外形条件,都可以当明星,甚至拍电影。李云迪还是专心在娱乐圈发展吧。

支持派

程无敌Cici: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完美过那么多次不见人人称赞,失误了一次却被火上浇油黑成碳,韩国大邱首站完美落幕怎么不说,一群人在那瞎逼逼什么玩意,支持云迪哥哥,相信云迪哥哥,加油云迪哥哥!

被封印的黑暗大法师:比起那些假唱的歌星,有道德多了。

开坦克的江户川么么哒:李云迪当肖邦比赛评委你们就集体失明,他失误一次你们就像打了鸡血一样。他还是世界著名钢琴家李云迪!

土豆的叶子何时开花:首先要强调,他没逃避推卸责任;其次他成百上千场音乐会都很棒,偶尔失误一次,不是不可饶恕的罪责吧? 这是第一次车祸?NO!(一级标题)

2013年9月《人物》杂志采访中央音乐学院终身教授周广仁,周曾说听到李云迪的现场演奏,听得“都坐不住了”。在录制贝多芬专辑时,李云迪方面找过周广仁,希望她帮李云迪听一听。82岁的周广仁是中央音乐学院终身教授,有“中国钢琴教育的灵魂”之称。李云迪到周广仁处弹给她听,“第一次就听了一个,完全不对。这么大的一个任务,他居然临时抱佛脚。灌唱片不是闹着玩的事情,像这种任务半年以前准备还差不多,他拿着谱子背不出来就上课,我没见过这样的学生。”周广仁说。

李云迪在国家大剧院的钢琴独奏音乐会,周广仁去听了。“结果他那一首贝多芬的《悲怆》,弹得我坐在下面我都坐不住了。”

2013年12月31日在工体演奏《野蜂飞舞》时李云迪就出现了失误,网上的评价是“Possibly the most horrible piano recital of the year(年度最可怕的钢琴演奏)”。

2011年,李云迪与广州交响乐团演奏贝多芬《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曾试图临时换曲目没有成功,弹奏一开始就出现失误,后面是接连的漏音误音,节拍混乱。

云迪哥哥,请握好你“安邦定国”的本钱(一级标题)

小时候学琴都知道这句话:一天不练琴自己知道,两天不练琴老师知道,三天不练琴全世界都知道。现在是全世界都知道云总不练琴了……

李云迪也并不是第一个试图进军娱乐圈的钢琴家。他的自我定位是要以偶像的身份让更多人接触古典音乐,立足之本始终是古典音乐,是钢琴技术,这也是观众青睐他的原因。而失掉了引以为傲的琴技的李云迪也只能在众多璀璨的明星中泯然众人,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他现在所做的只能让他变成娱乐圈里弹钢琴最好的明星罢了。

但有一点要强调,一个明星级的艺术家,在自己的演艺生涯中出现失误本不足为奇,不过,各方的讨论并没有集中在音乐上,而是推导到了素质、教育、艺术家修养等,有点过分解读了。我们可能对李云迪演奏失误感到失望,但是,我们不应该对他的艺术生涯或人品素质发表更多的攻击和不满。

即使演出中出现失误也不能否认李云迪是国际级和明星级的演奏家,这些年他合作过的都是顶级的乐团和指挥家,李云迪在一些曲目上的乐感和独特阐释,他的演奏所流露出来的个人魅力,包括他的舞台形象对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吸引力都是值得赞叹的。

李云迪真正需要改进的也许是心态。

这几年随着粉丝的暴增,李云迪日渐被推向娱乐化,而与话题和喧闹相反的是,李云迪在面对媒体时越来越不爱说话,甚至有些阴郁,有好几次在他巡演的会上都严格限制媒体的提问范围,这样的高度戒备也流露出他太在意外界评论,内在过于紧张和不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