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点影评范文

时间:2023-04-05 13:14: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弱点影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弱点影评

篇1

关键词: 数字化实验技术 弱电解质 电离平衡 影响因素

数字化实验技术(又称手持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实验技术手段,由于其可以借助众多类型的传感器(如温度、压强、电导率等)进行实时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将实验结果直观、动态地展示出来,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将数字化实验技术应用于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有效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内容,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1]选修模块第3章第2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的第1课时《弱电解质的电离》一节中,“影响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是本节的教学重难点之一。传统的教学注重对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学生往往感觉内容较难理解且较为枯燥。本研究应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探究影响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激发学生好奇心,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获得直观、动态的数据,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总结,进而自主完成该知识体系的建构。

一、教学片段及评析

“影响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片段的教学设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基于数字化实验技术设置多个实验探究活动,充分运用问题教学法,教师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建构相关知识体系。

1.温度的影响

教学设计思路:

探究实验一:(1)连接计算机、数据采集器及pH传感器(含电极)、温度传感器。打开计算机

(2)用蒸馏水淋洗pH传感器电极,并用滤纸吸干附着在电极上的水。向100ml烧杯中加入约0.1mol・L的醋酸溶液20ml。

(3)将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电极放入烧杯中,使玻璃环完全浸入液面以下。待pH和温度传感器稳定后,系统将自动显示0.1mol・L的醋酸溶液的pH值和温度。

(4)打开磁力搅拌器,开启加热功能,记录随着温度的升高,每隔3摄氏度,溶液的pH变化。

实验数据:

图1 0.1mol/L的醋酸溶液的pH值随温度的变化

问题探究:(1)0.1mol・L的醋酸溶液的pH值随温度的变化呈现怎样的趋势?

(2)运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温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问题解决: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相关结论。

醋酸溶液的pH值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减小的趋势,其酸性增强。醋酸的电离平衡受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促进了醋酸的电离,由此可知醋酸的电离过程为吸热过程。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由个体到一般得出温度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

评析:通过数字化实验技术将温度对醋酸pH的影响,直观、动态的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紧接着通过两个问题探究,让学生在互相讨论中自然得出温度对醋酸电离的影响,进而拓展到一般弱电解质。过程之中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锻炼学生图像分析及解释说理能力等。

2.浓度的影响

教学设计思路:

探究实验二:(1)向250ml烧杯中用酸式滴定管加入约0.1mol・的醋酸溶液10ml,将pH传感器电极放入烧杯中,使玻璃环完全浸入液面以下。待pH传感器稳定后,系统将自动显示0.1mol・L的醋酸溶液的pH值。

(2)打开“组合图线”,添加“t-pH”图线,向烧杯中迅速加入90ml蒸馏水,系统将自动记录混合溶液的pH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3)用酸式滴定管移取0.1mol・L的醋酸溶液10.00ml,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线。向100ml烧杯中加入上述稀释后的醋酸溶液20ml,测定pH值。

实验数据:

图2 0.1mol・L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过程pH随时间的变化

表1 相关溶液的pH数据

问题探究:

(1)0.1mol・L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pH呈现怎样的趋势?

(2)结合表1数据分析浓度对醋酸电离平衡的影响。

问题解决: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相关结论。

0.1mol・L的醋酸溶液随着蒸馏水的不断加入,其pH越来越大,酸性变弱。通过盐酸和醋酸溶液稀释10倍其pH的变化异同可以知道,若醋酸的电离平衡不发生移动,则0.01mol・L的醋酸的pH应为3.86,而事实是3.28,pH的变化相比盐酸较小,可以推出在此过程中醋酸的电离被促进了。

总结提升:推而广之,弱电解质的浓度越小,其电离程度越大。

评析:浓度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难点,传统的理论分析学生很难接受的是:为什么浓度越小,醋酸的pH越大,酸性减弱,其电离程度却是增大的。本研究中通过数字化实验技术实时得出图像和客观数据,引导学生通过盐酸和醋酸稀释过程中pH数据的分析,让学生逐步构建浓度对醋酸电离平衡的影响,从而有效突破该难点。

3.同离子效应的影响

教学设计思路:

探究实验三:取上述0.1mol・L的醋酸溶液20ml,按实验二操作测定其pH值;再向其中加入约1g的醋酸铵固体,充分搅拌后,按实验二操作测定其pH值。

实验数据:

表2 相关溶液的pH数据

问题探究:已知醋酸铵固体在水溶液中为中性,结合表中数据分析醋酸铵的加入对醋酸电离平衡的影响?

问题解决: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相关结论:

由于醋酸铵溶液显中性,排除了自身pH对醋酸溶液pH的影响,由此可以推出应该是醋酸根的引入,使得溶液中醋酸根离子的浓度增大,从而抑制醋酸的电离平衡,使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下降,从而引起pH的升高。

总结提升:同离子效应抑制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评析:此处巧妙引入醋酸铵这种在水溶液中显中性的物质,测其加入前后醋酸溶液的pH,讨论其加入对醋酸电离平衡的影响。学生结合醋酸铵的特点及实验数据,很容易从化学平衡原理的角度分析其对弱电解质电离的影响。

二、教学小结

本教学片断,教师充分运用数字化实验技术,以三个探究实验为线索,引导学生通过图表和数据分析,逐步推出影响电离平衡的三个外因,有效突破该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整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学生的图像、数据分析能力、自主讨论、说理能力都得到有效提升。可以说,数字化实验技术充分应用于中学化学教学更有助于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

篇2

关键词:电影《弱点》;种族歧视;黑人美国梦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2―0137―03

2013年7月13日晚至14日凌晨,包括旧金山、费城、芝加哥、华盛顿和亚特兰大在内,美国多座城市相继出现不同规模示威活动,抗议美国佛罗里达州一个法庭陪审团的裁决:认定白人协警乔治・齐默尔曼涉嫌枪杀非洲裔青年特雷翁・马丁的二级谋杀罪指控不成立。这起事件再次燃起了人们对美国种族歧视的思考。在美国,提及白人和黑人,人们就无法回避种族歧视,有色人种为自身能够享受平等权利的奋斗脚步从来没有停息过,因为他们坚信:在美国不分皮肤颜色,能够通过自身努力,自由地实现自我的成功,这就是“美国梦”。“美国梦”是一种承诺、精神力量,更是一种信仰;是美国民族精神的一种状态,更是美国大众的核心价值观。作为种族歧视问题一直存在的美国,黑人如何实现自己的“美国梦”?电影《弱点》取自迈克尔・刘易斯的名著《弱点:比赛进程》,用温情的路线书写了一个黑人“美国梦”的传奇感人故事,在这部影片中我们能找到答案。

一电影《弱点》

高大的迈克尔・奥赫来自黑人贫民区,母亲吸毒,更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被政府强制收留。在辗转于几个缺少爱的寄养家庭以后,他成了一个自卑、孤僻、不善言谈,保护意识极强的孩子。在最后的一个寄养家庭里,迈克尔和他的朋友一起被朋友的爸爸送进私立基督学校。迈克尔打篮球时所表现出的天赋被体育老师发现,独自力荐他进入该学校学习。他的平均成绩只有0.6分,在9年里上过11个学校,加上未能在领养家庭中得到温暖,逃家的他在寒冷的夜晚一个人流浪街头时,遇上了碰巧开车经过的富裕的白人陶西一家,并决定让他在自己的家留宿一晚……就这样,故事慢慢地展开,陶西一家的爱热情和包容,使他开始从悲惨的童年阴影中走出来。陶西太太和柯顿教练因材施教,让迈克尔身上橄榄运动的天赋大放光彩,成功地让他从门外汉转型为中学美式橄榄球联赛中震撼全场的黑马,之后靠体育奖学金项目进入NCAA一级大学,最终迈克尔经过努力进入了密西西比大学,并成为最佳全明星球员。

整个故事的节奏如此的舒缓、流畅,在陶西一家爱的包围下,迈克尔一点点地彰显他善良的本性,虽然对这种白人的爱有过质疑、挣扎和徘徊,但这些在爱的面前显现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种族差异的问题在这部电影里似乎被忽略了:白人上流社会的陶西一家不费吹灰之力就接受了这个来自贫民窟的黑小子,他们用爱融化了这个来自底层社会的黑人小孩的心,在帮助迈克尔的过程中,有怜悯和同情,但更多让众多观影者看到的是陶西一家用美好、善良、尊严去帮助迈克尔找到人生的目标,“就像《弱点》的制片安德鲁曾经说的‘这就好像是一个时事故事,但我认为它并不是在制造复杂,而是在创造机会。它非常的及时,特别是在21世纪,我们生活在由无数家庭构建的社会中,然而人们心中互爱与互相扶持的想法却慢慢淡化。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故事,它向人们发出信息,希望能让人们正视这个问题。’”[1]制片人所说的“问题”是什么问题?在我看来就是黑人和白人之间的种族歧视问题。

二、电影《弱点》里暴露出的种族歧视

“在美国,黑人等少数民族始终是二等公民,在政治、经济、教育等问题上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黑人和白人之间,教育水平、就业率、平均工资等方面都有明显差距,由此形成的种族贫富差距和黑人的贫困化则是人人皆知。”[2]

迈克尔进入教室的那一刻,吵闹的教室顿时安静了下来,同学们投来讽刺鄙视的目光,随即是窃窃私语;老师在迈克尔第一次小考测试上,看到了空白的答案,也看到了一幅画:一个小孩儿孤独无助地站在一艘高大的船上。在随后的课堂上,他也曾经写了一首诗,叫《White Walls》:“I look and I see white everywhere, white walls, white floors, and a lot of white people.”不难看出,四周的白墙给了迈克尔很强的压迫感,在这个白色世界,没人愿意接纳他、理解他,就连该校的很多老师看到迈克尔交的白卷后,也觉得他愚蠢、懒惰、不可救药,我们同情迈克尔所遭到不公平的待遇。接下来,校长通知了他父亲死亡的消息,但是没有人追究其死亡原因,迈克尔本人也记不清上次见他父亲的时间;他不喜欢别人叫他“big Michael”,因为在英语里“big”是傻、笨的意思;迈克尔在学校的“Career Aptitude Test”中,“Protective Instincts”得了98分;在外出和陶西一家吃饭的时候,偶然看到了自己小时候就失散多年的弟弟……在这部电影中,类似这样令人难过的镜头还有很多,这充分说明了贫民区的黑人的生存空间的恶劣和冷漠。

陶西太太的朋友就代表着一部分美国白人对黑人的价值倾向,她们这样评价黑人社区:“I think it might ‘hurt ’me to go there, it might hurt your reputation to go there.”从这几句话可以看出在实际生活中,黑人和白人的居住区是有很大的贫富差距的:白人区大多生活的是富裕的中产阶级,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有正当的职业,而黑人居住区生活条件恶劣,很多黑人孩子中途辍学、流浪街头,甚至进入黑帮,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在这些白人看来:黑人就象征着低贱、伤害和暴力,不应该与黑人为伍。虽然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美国黑人的权利和地位有所提高,但美国黑人仍需不断进行斗争来改善黑人的权利、地位和生活状况。

三、有种族色彩的“美国梦”

“美国梦”有着明显的种族色彩。黑人受歧视现象出现于1607年至1733年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建立时期,美国虽然在1776年宣布独立,但独立只是白人的独立并不包括黑人,1787年宪法中“将黑人、印第安人、妇女和穷人排除在人权保护之外”的规定,更是美国历史上的一大污点。在黑人的抗争下,1865年废除奴隶制,接着1870年明确赋予黑人男子投票权。1920年规定各州不得剥夺妇女的选举权。在风起云涌的民权运动的背景下,马丁・路德・金组织的蒙哥马利罢车运动,迫使美国国会在1964年通过了《民权法案》,才算废除了《种族隔离法案》。

正如默尔戴尔教授在《美国尴尬:黑人问题与民主》一书中指出的那样:“美国黑人知道,他们在美国社会中处于附属地位,这正是美国信条没有得以实现的后果。但是他们对美国信条的信奉并不仅仅是他们恳求自己未能实现的权利的手段。他们和白人一样,被这一信念的巨大魅力所吸引。他们也和白人一样,相信美国信条统治着美国。”[3]

美国信条指的就是“美国梦”,“美国梦”中人人平等的理想激发了黑人的民族意识,提升了他们的自信心,20世纪五六十年代轰轰烈烈的民权运动,不断批判种族不平等违背了美国梦的信念,让广大美国民众、尤其是白人意识到了种族歧视的不公平和荒谬,对黑人实现他们的美国梦有着积极的影响,20世纪下半叶,取得民权运动胜利后的美国黑人浩浩荡荡地登上文坛,其文学发展经历了“南部重建时期”、“哈莱姆文艺复兴”、“民权运动”、“黑人权利运动”、“黑人艺术运动”等,主题反映的大多是对美国社会中的黑人对自己身份所进行的思考。政治和思想上的轰轰烈烈的运动和反抗充分证明了“美国梦”对种族的不平等。黑人奥巴马赢得美国大选,美国产生了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有人说他诠释了“新美国梦”,但对我看来更多的是象征了种族歧视得到了正视。怎样来实现黑人的美国梦?电影给了我们答案。

四、电影《弱点》里展现的黑人美国梦的实现条件

1.社会对于个人理想的包容与指引

清教徒精神是“美国梦”的源泉。1620年9月,为了逃避英国教会的迫害,大约100名清教徒搭乘著名的“五月花号”前往北美,他们横穿大西洋来到马里兰,“美国梦”已开始悄然萌芽。不断发展的清教主义为美国社会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塑造了美国人民勤俭致富的民族性格,同时也培养了其对社会的回馈意识,并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维护正义,积极投身到社会公益中。换句话说:成功实现了“美国梦”以后要去帮助有梦想的人。

作为美国梦的成功典型,陶西一家生活富裕,家庭美满,也一直在从事慈善事业,他们拯救了迈克尔,迈克尔也改变了陶西一家,陶西太太在朋友聚餐时对朋友说:“he is changing my life!”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电影《弱点》会有对陶西一家善行进行质疑:为什么会心甘情愿地帮助贫困的黑人迈克尔?影片最后的独白给了我们提示:遇见迈克尔才让陶西一家意识到自己的幸运,作为已经实现梦想的他们懂得感恩,愿意去承担社会责任,愿意用自己的财富、优势和爱去接纳这个智商低下、贫困自卑的黑人小孩儿,并帮助迈克尔自己实现了“美国梦”,这种感恩的方式就是去回馈社会,去帮助更多的人实现梦想。社会由千千万万个家庭构成,如果每个家庭都秉承这样的价值观,这个社会就能实现对个人理想最大程度的包容和支持,“美国梦”的传奇才能代代传承下去。

传统的励志片通常在传达这样的“美国梦”:不计出身,只要努力拼搏,就能取得成功,不难看出此类的影片过分夸大了个人的主观作用。就像一位叫做“尘之伤”的观者写下的影评一样:“……而这个梦想的潜在的前提条件是:整个社会充满了机遇,并且在机会面前人人平等。”①可以说,正是这样稳定的、可以包容一切的环境,这个懂得感恩、提倡回报和付出的美国大环境,确保了个人的奋斗不会被白费。出身黑人贫民区的迈克尔・奥赫意识到这个代表着美国社会的陶西一家对个人理想的指引,奋斗成为了橄榄球明星,而他的许多黑人的伙伴没有抓住机会,胡混街头。

2.自身的奋斗

《弱点》里迈克尔是出生在美国黑人贫民窟这个“社会盲点”里,他并不是个例。在美国像这样的情况属于大多数,大多数的美国黑人出生贫寒,家庭破碎,但迈克尔身上具有一切追逐美国梦的品质:内敛坚韧,人格独立,懂得感恩,倔强善良,勇于承担责任,在这部电影里表现出的是保护家人的强烈意识。迈克尔第一次留宿在陶西家,早上醒来的时候,把床铺整理得干净规整,这无疑不给陶西太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身材高大,魁梧,但这不是他作恶像其他黑人一样流窜于街头的本钱,而是成为了陶西太太后来坚强的依靠:“I got your back ”; 当迈克尔用手挡住车的安全气囊,使陶西的小儿子SJ免于死亡威胁的时候,更加坚定了这个白人母亲收养迈克尔的决心,因为她看到了迈克尔的善良,以及对于家人、亲情的重视和强烈的责任感。

相反,自身不努力就无法摆脱恶劣的环境,没有权利去享受梦想的感召力量。影片最后,迈克尔・奥赫成为了橄榄球明星,没人会去注意他的黑人身份。但我们应该看到,迈克尔在黑人区的朋友走上了犯罪道路,尤其是那个具有优秀的运动技能的朋友在一次黑帮打斗中惨遭杀害。那么试想一下,如果迈克尔即使碰到帮助,而他自己随波逐流,自暴自弃,他的下场就会和他的朋友一样。

五、结论

黑人争取自身平等权利的抗争从来没有停息过,从黑人“政治行动派”的创始者道格拉斯,到奥巴马成功的连任,都说明有色人种的歧视问题一直存在,但是可喜的事情是这种歧视一直在弱化,但是不是没有。我们需要这种梦想的力量去支撑我们继续抗争,需要由千千万万像陶西一家这样珍视感恩,懂得回报,敢于担当社会责任的家庭构成的社会,去包容和指引个人理想,再加上个人的奋斗,就真的能实现像詹姆斯・亚当斯在1931年发表的《美国史诗》中对美国梦的定义是:“建立一个人人都能生活得更美好、更富足、更充裕的国度,人人以其能力和成就获得相应机会的梦想”。[4]

[注释]

①尘之伤.温暖的现代童话――《弱点》观感[BE/OL].http:///1143375/blog/383145.

[参考文献]

[1]肖沛雄,万文双.美国意识形态传播的“经典范本”――品评美国体育电影《弱点》[J].南方电视学刊,2012(03).

[2]Joseph, F.Healey.Race, Ethnicity, Gender and Class[M].California:Pine Forge Press,1995.

[3]Myrdal,Gunnar.An American Dilemma:the Negro Problem and Modern Democracy (2 vols.) [M].Pantheon Books,1962.

篇3

――《刀剑笑》

原作是香港“神兵利器”类漫画的里程碑,改编成电影时众星云集,刘德华、林青霞、徐锦江、吕良伟……为了进军内地市场更是把斯琴高娃也拉来掺一脚,可惜超豪华的阵容却弥补不了致命的弱点:故事老套,情节流俗,原著中最厉害的“横刀”沦为可有可无的配角,林青霞反串的“名剑”和“东方不败”没什么区别……实在让漫迷们吐血加怒骂,更惨的是生在一个武侠片泛滥的时代,其结局可想而知。但它毕竟见证了一个时代,所以,又是一部不得不看的电影。

科幻主角也争雄――《黑侠》

香港拍科幻很少有不赔钱的,跟好莱坞比烧钱拼特技?简直就是找死!这部《黑侠》却是个例外,科幻加武打,扬长而避短。情节饱满人物丰满,袁和平设计的漫画式火拼更是打出了李连杰电影少有的凄厉,成为李连杰独一无二以黑色残酷见长的电影。

小混混成大英雄――《古惑仔》

香港黑帮片一直是“大混混”的天下,当发哥远走好莱坞结束了一个时代,“小混混”咸鱼翻身成了主角,于是有了《古惑仔》系列电影,其拳拳到肉、刀刀见骨的街头打斗风格引领一时风潮,一时间跟风电影无数,更成就了片中的主角们,可以说没有《古惑仔》就没有郑伊健和陈小春。当然,这也是个让无数家长切齿痛恨的系列。

王者霸气大制作

――《风云之雄霸天下》

这是一部可以称之为传奇的电影,它是1998年香港电影救市之作,其地位相当于2001年的《少林足球》和2002年的《无间道》,的明星阵容,超酷的人物造型,原漫画精华剧情的浓缩与编排都使得这部电影近乎完美,而在特技的运用上更是开香港电影之先河,漫画里想象力丰富的刀光剑影、掌风腿劲、神兵利器、巨殿猛兽都在银幕上得到了完美的再现。

英雄也遇滑铁卢

――《中华英雄》

郑伊健长着一张很“漫画”的脸,其接近香港传统漫画人物的长相使得他几乎成了漫画电影的不二人选,但这部《中华英雄》却成了“滑铁卢”。华英雄这个香港漫画中至高无上的宗师级人物被他处理得不咸不淡,特技更是跟《风云》没法比。故事情节漏洞百出,最离谱的是华英雄的绝技“中华傲决”竟成了日本功夫!光这一点就惹恼了不少铁杆漫迷。值得一提的噱头是结尾处郑伊健、吴镇宇决斗时把美国的标志性建筑“自由女神像”给打了个稀巴烂,不知美国人看了会是什么感受?

快乐温馨小胖猪

――《麦兜故事》、《春田花花同学会》

要评选香港最深入人心的漫画形象,麦兜小朋友绝对数不出前五根指头。动画电影《麦兜故事》虽然制作上没什么出奇之处,但故事本身却足以让人从头笑到尾,其中“鱼丸粗面”、“马尔代夫”、“纸包包纸”等经典情节绝对让人百看不厌,回味无穷。真人演出的《春田花花同学会》则是一部很晦涩的电影,跟王家卫有的一拼,N多人表示自己看懂了,真懂还是装懂就是两码事了。

欢笑无敌长寿面

――《老夫子2001》

诞生于1964年的老夫子是香港最长寿的漫画人物了,关于老夫子的动画电影也有多部,不过有太多的俚语粗口,所以应该归类在成人动画的范畴。但《老夫子2001》却是一个例外,它是华语电影界首部真人与3D动画结合的故事长片,真人谢霆锋、张柏芝与漫画明星老夫子、大蕃薯同场竞技,视觉效果水融,不输好莱坞同类影片。

无敌功夫大比拼

篇4

以前不喜欢看Woody Allen的电影,因为看不懂。他的电影让人觉得并非一个完整的故事,调子太哲学;主人公们的个性,又过于特别,产生不了共鸣。

现在却是不敢看Woody Allen的电影,因为他这些年推出的电影,讲述的都是普通人的故事,普通到不能再普通,可能是你,可能是他,也可能是我。也许是自己成长了,电影倒是看懂了,但看完之后,却总有一些后怕,不知道下次是否还有决心踏进影院看他的电影。在那些普通人的故事里,你清清楚楚地看到了人性的弱点,看到了本性恶的一面,不敢看,因为还没有足够的勇气面对自己身上的恶。

最终选择了他的一部讲述女人和爱情的电影,Vicky Cristina Barcelona(午夜巴塞罗纳),出于对巴塞罗那的那份憧憬,再加上不少电影评论都说:这是他应西班牙政府邀请,用电影为巴塞罗那做的一部广告大片。美景加上美女,想必看完之后,应该不会那么沉重。

故事讲述两个美国女子来到西班牙,一个要寻找爱情的真谛,因此总是生活在自己制造的浪漫和悲伤中;另一个已经清楚明白自己的生活该沿着怎样的轨迹,但却在这个城市,被一场没有预期的爱情搅乱了。

听上去很美好,所有的爱情故事都理所当然地应该美好,但生活的真实却是残酷的,人们想当然的那种美感总会被一些小插曲、小细节破坏殆尽。而自己深爱的那个人,究竟有多大程度,是被自己臆想美化了呢?又有多大程度,是自己的一厢情愿,把对方对自己的感情夸大,从而深陷其中、无力自拔呢?

如果从一部电影的角度来看,Woody Allen大量的旁白,好像显得有点偷工减料,让人以为是在看一套电视连续剧,因为这年头,几乎看不到电影里用这样简单的表现手法了。不过尽管如此,巴塞罗那的景致,还有那个不知名的小镇,都让人觉得,值回票价。(当然现在电影上映后,这个小镇因Woody Allen而为人所知。这个小镇也因此竖立了他的雕塑,表示当地人对他的推崇。)

这是Woody Allen给女人们的电影,似乎在告诉大家:其实所有爱情的烦恼,制造者不是别人,正是自己。不过我的一些男性朋友,作为Woody Allen的粉丝,依然在这部电影里面,感悟到不少东西。

新片推介

《桃花运》

导演:马俪文

主演:李小璐、宋佳、元秋、邬君梅、郭涛、梅婷等

上映:2008年11月20日(中国)

适合人群:闺密、情侣、时尚潮人

推荐指数:9

很久没看过这么好玩的电影了,基本上每隔5分钟就要笑一次。难得导演马俪文,拍文艺片的转身拍起商业片,居然毫无文人酸气。整部影片大气流畅,笑料充足,颇具可看性。5对男女的爱情遭遇,看得人且笑且唏嘘。演员阵容堪称豪华,当然,站在创作者的立场看,这5对男女均带有强烈的社会属性,比如拜金女与钻石男,姐弟恋,富家女配穷小子等。总之,5段桃花运各有各的悲喜,而我们这些看客却在笑声中分明看到了自己生活的缩影。

《梅兰芳》

导演:陈凯歌

主演:黎明、章子怡、孙红雷

上映:2008年12月5日(中国)

适合人群:戏迷、小资影迷

推荐指数:8.5

差不多15年前,陈凯歌用一部《霸王别姬》摘下了戛纳金棕榈,从此奠定其影坛地位。如今他又拍了一部跟戏有关的电影,但黎明到底不是张国荣,章子怡也并非巩俐。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当然,《无极》后的陈凯歌卯足了劲要挽回口碑,每个镜头皆呈现出一种油画质感,人物看来很美很优雅。只可惜,用120分钟讲述一代大师的传奇一生,实在局促;而剧情受到后人处处监督,哪儿都不敢怠慢,难免顾此失彼。

《非诚勿扰》

导演:冯小刚

主演:葛优、舒淇

上映:2008年12月22日(中国)

适合人群:冯氏喜剧片爱好者

推荐指数:9

本片基本上就是《天下无贼》加《证婚启示》,保留了冯氏喜剧的一贯水准,保你笑到脸抽筋。只不过葛优这回玩起了深沉,而且还特别正经地跟舒淇谈起了恋爱。影像风格上也是一派文艺腔,画面清冽,质感很纯。加上范伟演的土大款,以及一群无名小美女,这部颇具公路片风情的影片,看点真不少。唯一遗憾的是,结尾有点扯,葛优和舒淇的搭配,走大话路线可以,但若真往深情款款的方向走,毕竟少了点说服力。且看冯小刚如何自圆其说吧。

《澳大利亚》Australia

导演:巴兹•鲁尔曼

主演:妮可•基德曼、休•杰克曼

上映:2008年

适合人群:情侣

篇5

[关键词] 新德国电影;人文主义;间离效果

R.W.法斯宾德是“新德国电影”的领军人物,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他以极大的热情和深沉的历史观创作了43部影片。他的影片睿智犀利,充满对战后德国社会无情的批判与剖析,绝望的挣扎中又饱含着对人性悲天悯人式的救赎,影片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深沉的历史感。德国影评界曾把“新德国电影”比喻成一个人,并把其中几位主要导演,如克鲁格喻为头部,施隆多夫喻为四肢,文德斯喻为眼睛,赫尔措格喻为意志,把法斯宾德喻为生命的中心――心脏,这足以看出法斯宾德在“新德国电影”中的重要性和特殊地位。

ァ暗鹿女性”四部曲即《玛莉娅•布劳恩的婚姻》(1978)、《莉莉•玛莲》(1980)、《罗拉》(1981)、《维洛尼卡•佛斯的欲望》(1982)是法斯宾德创作成熟期的代表作,这四部影片都是以女性为表现主体,展示在德国二战及战后广阔的历史背景下,人性的异化与社会的变革,带有浓重的反思意识,是法斯宾德对战后德国全面剖析的史诗画卷。

ヒ弧⑶苛业睦史意识与政治主题

ノ也慌拿挥腥魏握治内容的影片

ァ―R.W.法斯宾德[1]

ザ战的德国分为西德和东德,国家满目疮痍,经济凋敝,民不聊生。人民在战争后的瓦砾上重建家园,肉体上经受战争蹂躏的噩梦虽然过去,但精神上的伤痛却挥之不去。尽管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德国的经济出现了“奇迹”,然而,那段沉重的混合着血腥气的纳粹历史遗产依然在这个国家的上空游荡。而政治家对于历史的回避,对于伤痛的掩饰又让这个国家陷入了畸形的发展状态。1949年阿登纳就任西德总理,10多年间一直弥漫着一种特有的社会情绪和氛围,那就是企图淡忘历史。在美国支持的经济发展下,过去的历史一再被遗忘,人们企图在经济的增长中麻痹刺痛的灵魂。面对这种对历史的掩饰以及国民性的弱点,一个有良知敢于直面现实的艺术家是不能回避的。法斯宾德曾经说过,想写一本描写关于联邦德国产生和发展的奇特历史,想追根求源,为什么联邦德国是今天这个样子而不是另一种样子。因此,法斯宾德的作品都与纳粹及纳粹影响下的历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ァ堵昀蜴•布劳恩的婚姻》是关于战后德国军官和妻子的生活,《莉莉•玛莲》更是直接表现纳粹蹂躏下的歌女,《罗拉》是战后经济重建时人们的精神匮乏,《维洛尼卡•佛斯的欲望》是战后失落的明星的故事。可见法斯宾德“女性四部曲”在精神实质上都表现了战争对人们的影响,造成人们在行动、精神上的畸形,旧有的价值观念在炮火中訇然倒塌,剩下的只有金钱、女色和虚无。他把关注点投放到了那些经历战争而后又悲惨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女人们,战争对她们造成的精神伤害又是那么的无形、那么的无可名状。在战后满目疮痍的世界上,她们要生存又是那么的无奈、奇怪、畸形,于是法斯宾德记录下她们,从社会心理、风俗人情方面对于处在社会的小人物(特别是德国女性)的命运倾注了无限同情,将纳粹阴影笼罩的她们彻底剖析。因此,这也是法斯宾德女性题材电影能够达到一个高峰的原因。

ザ、虚幻的爱情观与爱情主题

ッ挥邪情,只有爱的可能。

ァ―R.W.法斯宾德[2]

シㄋ贡龅露韵执生存一直存在着难以名状的悲观气氛,在他的眼中,惟一的亮点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可能性,似乎只有爱情才能拯救一切。可是就在爱情中,忠诚、信念、美好也常常虚掷。法斯宾德的女性四部曲更是将人们对爱情的梦想与现实的残酷冷静地糅合在一起,让人们亲历了纯真的幻灭、高尚的沦丧。

ァ堵昀蜴•布劳恩的婚姻》中玛莉娅一直是一名爱情至上者,从影片开始时在炮火中那个具有滑稽色彩的婚礼仪式,我们似乎已经看到玛莉娅婚姻的悲剧与滑稽结局。自玛莉娅在神父面前许诺及签字那一刻起,玛莉娅就始终坚信自己是布莱恩太太,从今往后永远是。尽管她与丈夫赫尔曼相识也仅仅几个月而全部的婚姻也只是三天两夜而已。但是那场在教堂外仓促完成的婚礼在玛莉娅的心中无疑是神圣而高尚的。而从那一步起,随之而来的是战争以及战后对这一纯真爱情的无尽消磨。影片中当玛莉娅得知丈夫的死讯后,为了生活和一名美国军人私通,但是此时,她认定自己仍是布莱恩太太,也正如她所说,她已经结过婚了,不可能再结婚。对于她而言,只是与那个美国兵生活在一起。然而剧情突转,被误传死讯的赫尔曼又回到了玛莉娅身边,而玛莉娅又用那一记有力的酒瓶,以美国军官的生命证实了自己的爱情。赫尔曼为玛莉娅顶罪入狱,而玛莉娅为了狱中的丈夫,为了今后的幸福生活,开始了她的奋斗,她富商奥斯瓦尔德,以强硬的手腕成为工厂中的女强人,过着冷漠而势利的生活。然而在她的心中仍然留存着对爱情的渴望和对丈夫依恋,在这里她是处于一种“灵”与“肉”分离的状态。玛莉娅是一种分裂的状态,在她性灵的深处仍然存有那份纯真,但是残酷的社会已将她完全扭曲变形。当奥斯瓦尔德死去,从他的遗嘱中,玛莉娅得知丈夫与奥斯瓦尔德的交易后,她心中最后一点纯真化作泡影,现实的残酷彻底驱走了内心的温情。于是那场说不清是意外还是故意的灾祸彻底结束了他们的生命以及玛莉娅痴守的爱情,始终贯穿全片的悲剧情绪终于得以舒张,爱情最终在一场交易中丧失殆尽。

ァ堵蘩》中罗拉所表现的对爱情的纯真似乎不及玛莉娅•布莱恩,但是她作为一名女性的细腻以及对爱情的渴望也在全片不断地流露出来。最明显的一个情节是:当她看到冯•博姆出现在妓院,她的身份被冯•博姆识破后,她那段放浪形骸几近激情的热舞,标志着她回归纯真的失败,也是她对没有成熟及凋落的爱情的祭礼。《莉莉•玛莲》中爱情更是一种尴尬,主人公维莉其实就是一颗棋子,在政客、纳粹军官手中游走,她穷尽一生的愿望便是爱情,但是她的苦难牺牲,换来的却是恋人的背叛。

シㄋ贡龅碌呐性电影四部曲承袭并发展法斯宾德一贯的“绝望”主题,在影片中爱情一开始便背上了悲剧的十字架,女主人公在现实情感的洪荒中坐守着她的爱情信念,然而最终的结局只是爱情的坟墓。也许只有对现实的妥协才是最后的出路,就像罗拉那一番热舞狂歌,将爱情的幻想抛在脑后,大踏步地投入到现实的怀抱中,所以得到“圆满”。女性四部曲在叙事中隐藏着对爱情和好莱坞叙事逻辑的批判。四部影片透着浓浓的讽刺意味,再一次打破了“荧屏梦幻”,将梦一般的爱情撕碎在残酷的现实的黑暗中,导演用他那颗近乎残忍的心来关怀现实中的德国女性。

ト、间离效果

ノ胰衔,我比布莱希特走得更远,我更让观众感知并思索。

ァ―R.W.法斯宾德[3]

ァ凹淅胄Ч”(verfremdungs eflect)又译为“陌生化效果”。最早出现在俄国形式主义艺术家维克多•斯克洛夫斯基的著名文章《艺术作为艺术手段》中,后来德国著名戏剧家贝托尔特•布莱希特将其发展成为更成熟的艺术理论,并作为其最主要的理论思想为世人所熟知。“间离”这个词有着比较广泛的含义。它首先是一种认识论,一种认识我和非我的途径。布莱希特本人说过:“间离方法的反映是这样的一种反映:它能使人认识对象,但同时又使它产生陌生感。”也就是说间离的方法在广义上讲,是一种对事物“认识――不认识――重新认识”的过程,这受到了黑格尔•马克思德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黑格尔说过:“众所周知的东西,正是因为它是众所周知的,所以根本不被人们所认识。”这也是马克思所说的“否定之否定”的认识事物的过程。在电影中,“离间”不同于话剧或其他领域中的间离,它的定义应该是这样的:电影的间离是这样一种艺术手段,她只对某事物利用种种电影语言正面的叙述,然后再对上述叙述的局部细节或全部内容做出干扰,破坏甚至是。

ピ诜ㄋ贡龅碌牡缬爸,由于表现社会的腐败与异化,因此,语言也变得陈腐、异化。在他的电影中讲话人所说的话与其真实含义都是相去甚远。这种语言的间离不仅是对人物不善辞令的侮辱,而且表达了现实对于人物理想的残酷否定。不仅在语言上,其他电影元素也表达了这样的含义。以《玛莉娅•布莱恩的婚姻》为例,影片对赫尔曼前后两次归来的处理,都是独具匠心的。第一次赫尔曼从苏军战俘营回家,在门外看玛莉娅正和美国黑人军官比尔调情,顿时惊愕地注视,这个场面极富有戏剧性,矛盾树立得极为尖锐。但是影片有意采取了冷处理,赫尔曼冲进屋里并没有和他们立即发生冲突,只是把玛莉娅推倒,而后直接冲到桌前点燃了香烟,这正符合了赫尔曼战俘归来的身份特征,又勾勒出战后物资匮乏的时代特点,搅乱了影片原来树立的矛盾冲突,给观众以冷静思考的时间。第二次,赫尔曼从海外淘金致富回家,这里影片的从头至尾不断插入一场足球比赛的实况(1954年7月4日在伯尔尼举行的世界杯足球比赛),转播嘈杂音响,仿佛故意为观众造成干扰,电视里“德国是世界冠军”的体育评述和球迷的欢呼声此起彼伏,既渲染了一种特定的时代氛围,又同玛莉娅在这个夫妻重圆之夜(已经等了整整10年的重聚),从极度兴奋到绝望的情绪恰好形成强烈的对照,而结尾时玛莉娅点烟引起了大爆炸。法斯宾德的间离运用更是充满了反讽,电视中足球比赛的播音员终场时不断喊出“Tor!Tor!Tor!”有两重含义“进球”和“傻瓜”。

シㄋ贡龅略煨凸顾嫉溺敲芎透挥卸来葱曰固逑衷谟捌的首尾呼应上。开始是希特勒的头像在战后坠落,到结尾处则是以照应底片效果,在银幕上相继呈现了德国历届总理的头像,而足球赛中“德国是世界冠军”的音响则仍在延续。影片通过普通人的命运与整个德国战后的社会有机的联系起来,表现战后德国社会在经济腾飞假象背后掩饰的精神贫乏,同时也显示了法斯宾德运用“间离”手法,从历史的宏观把握对电影艺术叙事的完善和升华。

シㄋ贡龅碌呐性四部曲――《玛莉娅•布劳恩的婚姻》《莉莉•玛莲》《罗拉》和《维洛尼卡•佛斯的欲望》在法斯宾德短暂而成绩斐然的艺术历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法斯宾德以女性为载体,用她们那种充满爱的纯真在战后冰冷社会的残酷抛洒,将战后德国社会的冷酷、畸形形象地表达出来。四部电影是四个女人的悲剧,也是四个女性异化的墓志铭。在影片中,法斯宾德对女性们深切同情,但是他又无奈地将她们的纯真放在冰冷的社会中,让她们备受折磨。法斯宾德是一位现实主义大师,在他的影片中欢乐总是短暂的,而绝望似乎才是真正的永恒。他像一面镜子冷静而真实地折射出战后德国社会在经济腾飞的虚假繁荣掩饰下的精神的洪荒与凄凉。

[参考文献]

[1] 约翰.休斯和布鲁克林.莱利的访问记[J].电影评论,1975(11).

[2] 维尔弗莱德•威加德的访问记[M].收入在《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1975:75.

[3] 诺贝特.斯帕罗的访问记[J].影迷,1977(08).

[4] [德]布莱希特.布莱希特论戏剧[M].丁扬忠,等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7.

篇6

情节设置:以偶然代替必然,以碎片代替整体

《爱情公寓》故事情节设置的最大特点莫过于“偶然性”,从剧中人物的结识方式就不难看出,整个剧情都建立在偶然性戏剧事件的基础上。国外留学归国的展博在大巴上巧遇富家女婉瑜;胡一菲在工作中认识了与自己意见相左的曾小贤;子乔和美嘉在为房租一筹莫展之时刚好碰上走错门的关谷。自此,几位主角正式成为爱情公寓的房客。偶然性的相识又导致了日后故事的发展,这种戏剧化的偶然性也与现实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当代都市年轻人最常遇到的就是合租问题,有时合租对象是朋友同学,有时是陌生人,在同一屋檐下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件。以此作为故事背景,便于观众迅速接受并及时融入剧情。

与其他的情景喜剧相比,《爱情公寓》更突出每集的独立性,甚至在每一集中不同事件之间的连续性也很弱。碎片式的情节设置割裂了对于整体的追求,《爱情公寓》集中体现了多线并进的叙事风格。这种不连贯的多条线索的情节设置,恰恰迎合了当代快节奏生活状态下都市年轻人的收视心理。情景喜剧的最大特点就是让人愉悦放松,因而观众并不需要了解剧情及人物,随意收看任何一集就可以达到缓解压力、放松心情的目的。独立的故事、偶然的情节使《爱情公寓》的每一集结局都有“反转”的效果,让人捉摸不定,因而感到惊喜不断。

想比之下不难发现,传统情景喜剧的情节设置通常是在喜剧的外衣下包裹着“教化”的内核。基本上可以概括为:贪小便宜吃大亏,死要面子活受罪,善有善报福有攸归,强调对于家庭、亲人的责任感等。而《爱情公寓》抛弃了这些固有模式与观念,放弃宣传教化,用表层和现象来取代深度和本质,追求人物、时空、观念的平面化,使其向世俗文化、商品文化、消费文化方向发展。

形象塑造:人物真实,性格迥异

在《爱情公寓》中每个角色都有其自身的弱点,没有英雄式的完美中心人物。如展博虽然是麻省理工毕业的高材生,但面对爱情却胆小软弱;千金小姐婉瑜生活无脑,可对于金融理财却很精通;花痴女孩美嘉其实工作起来勤劳肯干能吃苦。以80后年轻人为主要表现对象和接受对象,将这一人群的集体性格特点投射于七位主角身上,在性格迥异的角色中,观众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心理投射对象。观众在被剧中人物带动的同时,也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另外,在人物关系的设置上,该剧力图把握真实感。如一菲与展博虽是姐弟关系但又异父异母,从侧面反映了当下80后群体的家庭现状;子乔与美嘉是曾经反目成仇的情侣,却也可以为了“占便宜”共处一室,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年轻人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取向。而且,《爱情公寓》中的人物均有各自独特的招牌动作及口头禅,同时配以夸张的表情及黑色幽默,这种对轻松、愉悦的视听享受的追求,更符合当下年轻人近乎癫狂的集体狂欢特征。

语言风格:幽默诙谐、个性化

情景喜剧的最大亮点莫过于涉及内容广泛,针砭时弊、讽刺调侃,而又通俗易懂的人物语言。《爱情公寓》中的众多人物都有自己的专属语言,如曾小贤的“好男人就是我,我就是曾小贤”;展博的“我姐不是什么时候都是女的”;美嘉的“一口盐汽水喷死你”等,语言风格极具个性特色。内容不仅现实而且充满笑点,配合时下流行的冷幽默,一针见血又恰到好处,这也是本剧吸引观众的关键所在。剧中经典台词不胜枚举,如公交车师傅对不了解国内生活的展博嚷道:“变态啊你,要么刷卡,要么投币,要么滚蛋,扭什么扭!”配以展博扭腰的尴尬动作,让人忍俊不禁。剧中配合不同的人物性格,设计了不同风格的台词,如美嘉时常出现“无脑状态”,就会说出“一七得七,二七四十八,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这般无厘头的语句;性格彪悍的一菲,性格泼辣、言语辛辣:“冒烟的是我,不是雪茄”。还有很多台词是对于现实生活中令人哭笑不得的事件的调侃,如网络奸商的欺诈行为、猪肉涨价的问题……这些犀利的台词深深吸引了年轻观众,使得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在观众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整体表现:模仿经典模式,戏仿热门桥段

很明显,定位为中国版《老友记》的《爱情公寓》,整体架构是对这一美国经典情景喜剧的本土化复制。同时,情节中穿插对其他热门影视剧的戏仿,并将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历史事件与日常生活随意拼贴,制造出惊喜的效果。

《爱情公寓》与《老友记》在人物和场景设置方面都极为相似,同为一群来自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工作领域的年轻人,代表着都市中的几类人群,故事场景均为同一屋檐下。沿用《老友记》的经典模式,很大程度上迎合了年轻观众的口味,在模仿的基础上融入国内当下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现象及社会事件,符合了年轻观众的观赏需求。同时很多影视剧的热门桥段也被《爱情公寓》戏仿、拼贴于其中。如七位主角进行故事接龙游戏,每个人按照各自想法发展剧情,将《无间道》与《色·戒》两部电影杂糅在一起,使故得游戏化、零散化,传统模式被瞬间颠覆与解构,符合了年轻观众的思维方式。

结语

《爱情公寓》的出现,让情景喜剧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往的情景喜剧一般都以家庭为背景,试图打造老少皆宜的剧情以吸引最广泛的观众,但过多的复制也使观众逐渐流失,明确的定位反而能够牢牢掌握部分群体的喜好。《爱情公寓》系列情景喜剧的“建成”,让国产情景喜剧在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突破,也使我国的年轻人拥有一个自娱自乐的放松空间。

(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

栏目责编:曾 鸣

参考文献:

1.金丹元:《“后现代语境”与影视审美文化》,北京,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

篇7

【关键词】 植入形式 应用价值 产生与发展 优势与劣势

“植入式广告”(Product Placement),是指把产品及其服务具有代表性的视听品牌符号融入影视或舞台产品中的一种广告方式,给观众留下相当的印象,以达到营销目的。植入式广告是随着显性广告日渐失去往日强大的宣传作用而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广告形式,它将是未来广告的发展趋势。

1 植入式广告的产生及其发展

随着显性广告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逆反情绪,在经济效益的推动下,在电影、电视、游戏产业的蓬勃发展下,一种更加隐性的广告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它就是植入式广告。广告的投资环境日趋恶劣,现如今媒体种类越来越多,形式越来越多样,然而单一的靠广告盈利的模式让广告的投资环境反而越来越差。无论是电视台还是报纸期刊,经营者为了盈利,广告占据越来越多的版面,这使得广大的受众群日益萎缩,他们日渐趋向逃离这种被动接受广告的局面,开始寻求一些没有广告的或是可以自动屏蔽广告的媒体形式。再加上越来越高的广告投放成本,这使得广告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如何应对挑战,一种更加隐蔽的广告形式出现了,它就是植入式广告。受众的逆反心理是显性广告日渐低迷的第二个原因。硬广告占据了受众太多的时间,受众再也不愿意在他们觉得没有兴趣的地方浪费那么多的时间。硬广告还影响了受众的观赏情绪,使得其生硬不连贯。广告自身又越来越缺乏可信性,这使得广告和其媒体载体的信用也随之降低,这是广告自身的严重问题。

2 植入式广告的主要形式

植入式广告的存在通常都被我们所忽视,而那些被我们轻易察觉的植入式广告也算是一种失败,那些让受众产生厌烦情绪的植入式广告则完全失去了它的意义。植入式广告的主要存在领域,它的主要形式如下:

2.1 在影视中植入。影视是广告商现在最青睐的投资场所,从《手机》中频繁出现的摩托罗拉,到《爱情呼叫转移》中随处可见的诺基亚,从《杜拉拉升职记》中“林立”的联想电脑,到《天下无贼》中刘德华秀的佳能。只要你用心去寻找,你会发现影视剧里没有白用的杯子,没有白开的跑车,从大到小,广告已经植入到了每一个影视作品的细节,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品牌logo会在一部剧中反复的出现,是剧中主人公的生活品味,更是隐藏在其后庞大的经济效益。影视中常见的广告植入方式有特写镜头、扮演角色、场景提供和台词表述。

2.2 在综艺节目中植入。综艺节目中的植入性广告往往可以发挥其最大的效用,尤其是一些女性为主要受众的时尚节目。无论是台湾的《女人我最大》,还是内地的《美丽俏佳人》,其中植入的化妆品品牌,经由时尚达人和明星嘉宾的推荐,纷纷跃上热销的平台,成为爱美人士的新宠儿,而女性这一庞大的消费群体可以带来十分可观的经济回馈。在综艺类节目中植入的方式有奖品提供,节目道具等等,最最出色的是中央台的《幸运52》,里面充斥着各个品牌的商标,无论是用作计分的方式还是参与最后的竞猜环节,真可谓是将植入式广告发挥得淋漓尽致。

2.3 在电视剧中植入。近年来在电视剧中插播广告的现象更加突出,电视剧作为被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多年来一直被大众所青睐。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广告在电视剧中出现;例如在《乡村爱情》系列剧中不断出现的老村长酒,雪弗兰汽车,伊利牛奶等;在《我的青春谁做主》中的奥迪汽车。从地上跑的到人们经常用到的都充斥着各种植入性广告。

3 植入式广告的应用价值

3.1 植入式广告的优势。首先,植入式广告可以吸引更为广阔的受众,就其投放最多的领域电影来说,电影可以吸引电影院的受众,VCD的受众,电影频道的受众,网络分享的受众,甚至是不容忽视的庞大的盗版市场中的潜在受众。尤其是一些叫座的影片,其观众数量是十分可观的,一个好影片会被同一个人一次又一次的观看,而其中的广告也就在受众的心中烙下了深刻的烙印。

其次,植入式广告的演绎方式比较灵活,无论是作为道具还是作为情节,甚至像我们熟知的《海尔兄弟》,品牌的形象担当了主角。这就会导致广告和其演绎场所密不可分,更加强化了品牌的形象,这会促进广告质量、效益的飞跃。

再次,植入式广告的强制性本质是它的与生俱来的优势,无论是作为影片的观赏者,还是作为游戏的参与者,你同时也是广告的受众。这两个角色是不可分的,这就比硬广告有优势多了。

最后,植入式广告的成本更低,不仅为广告的制作节省了成本,而且广告投放平台更低价。植入式广告的优势还可以体现在对一些人们熟知的老品牌的广告上,因为老品牌很难在显性广告中再创新,所以,植入式广告的这种类似于“提醒”的方式为大品牌的广告创意提供了突破口。

3.2 植入式广告的劣势。首先,植入式广告的适用范围很小,一般来说,只有知名度高的大品牌才可能通过植入式广告进行宣传,其他的很难达到预期的效益。这是因为植入式广告的产品需要观众有很敏感的认知度,这样才可能在一瞬间的植入中引起观众的反应。植入式广告还是要和显性广告相搭配,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当然也有可以对新兴品牌进行很好宣传的植入式广告。如,《美丽俏佳人》将静佳化妆品推向了大众时尚前沿,旅游卫视会将并不为大众熟知的旅游景点变成旅游胜地,附带着其推荐的美食餐厅。而各大报刊以《大庆百湖周刊》为例的美食栏目“老馋游记”也是将不愠不火的餐厅变得“人满为患”。

其次,植入式广告需要很高的植入技巧,对广告制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告不再是一个单独的媒体产品,而必需与其所植入的作品相融合,切记不可突兀。要做到既最大化的对产品进行宣传,又不可以对所植入的作品进行破坏,影响其情节的发展,就要求控制每个作品中植入式广告的数量。

再次,植入式广告需要选择适合其的广告平台,若是作为道具,一定要符合使用者的身份,尤其是具有身份象征的产品如跑车,品牌不可以和使用者的身份有太大差距。比如,《一起去看流星雨》中,作为大少爷的慕容云海竟然穿着美特斯邦威的衣服,而《杜拉拉升职记》中的王伟开着马自达的跑车也有些不太合适。这样的植入式广告反而会引起受众的反感。

综上分析,植入式广告的可行性还是很强的,植入式广告因为其广泛的植入领域,所产生的强大的口碑效应,为广告商带来了巨大的经济价值。植入式广告是在传统广告业低迷的情形下为广告业寻找的新的突破口,它就这样无处不在,悄无声息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植入式广告消除了人们对广告的戒备心理,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悄然接受。

参考文献

1 丁虹.现广告案例分析.清华出版社,2010

篇8

前者是安乐电影公司的总裁,投资制作过《卧虎藏龙》、《英雄》、《色戒》等电影,后者自称“怪物史瑞克的叔叔”,他担任动画师的《怪物史瑞克》曾于2002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奖。

二人豪赌的,是即将于7月16日上映的电影《捉妖记》,一部讲述了在一个充满各种妖怪的架空世界中,人、妖之间展开的关于人性和亲情的电影。

“我这次是真正的Show Hand了。”63岁的江志强摊开双手,笑着说,“这是安乐史上最大的一次投资,如果输了,我可能会一无所有。”

比江志强年轻近10岁的许诚毅似乎并没有将钱赔光的风险,但他赌上的是自己从业以来的成功光环:《捉妖记》是许诚毅生平执导的第一部真人电影,此前他有近30年的时间用于动画片制作。不过,除了拍过真人加特效的广告片,真人演员一直与许诚毅的作品绝缘。

让江志强和许诚毅愿意不顾一切“Show Hand”的,其实并非《捉妖记》可能带来的票房回报,而是一个关于成功打造出中国本土奇幻IP的梦想。

“美国有《哈利・波特》、《指环王》,什么时候中国能有自己的哈利・波特和阿拉冈?”江志强觉得,《哈利・波特》能够连续拍十三年的事情让自己心潮澎湃,他渴望能够打造出一个同样成功并能够连续拍20年的奇幻IP。

事实上,奇幻IP(北美市场称为魔幻IP)已经成为世界电影市场上与科幻IP并驾齐驱的金矿,《指环王》和《哈利・波特》几乎成为了这类影视题材的代名词。近10年世界电影市场票房前20的作品中,科幻题材电影共有7部,而奇幻题材电影同样也有7部。

每年,奇幻电影都是好莱坞发力的重点。2014年,仅仅一部迪士尼的奇幻电影《沉睡魔咒》就在全球席卷了超过7.3亿美元票房,这几乎相当于中国全年票房的15%――当年中国近300亿元的电影总票房中,进口奇幻及科幻电影贡献了36%的票房收入。

到了今年,这种热度有增无减。一个例子是,今年上半年上映的《霍比特人:五军之战》,在内地席卷了高达7.6亿元人民币的票房。

在奇幻电影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市场刚需的情况下,2014年开始,一股新奇幻电影热潮逐渐在中国本土电影制造业中发酵。仅今年上半年就有5部奇幻类型电影上映,其中《钟馗伏魔》的票房超过3亿元,《重返20岁》的票房超过3.5亿元。而随着李蔚然的《封神》、许诚毅的《捉妖记》等电影的即将上映,中国奇幻电影热将会被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谈及这部备受期待的作品,江志强坦言,2008年就想拍出《捉妖记》,但是当时市场需求没有今天旺盛,各方面条件也不完备,所以就一拖再拖。

他觉得,《捉妖记》可以作为中国本土奇幻电影的一个探路者。“本土奇幻电影需求到底会有多大?怎么样的奇幻IP可能被观众喜欢?《捉妖记》都会成为这些问题的试验者。”

不能逆着市场做IP

江志强说,自己投资的《卧虎藏龙》、《英雄》都是满足了当时某一世代观众需求才获得成功的作品,而对于《捉妖记》,他也希望能够成为一部“满足新一代观众需求而成功”的电影。

江志强有时候会去北京等地的电影院,一个人坐在里面观察放映厅中的观众。用他的话说,当年跑去电影院看《卧虎藏龙》、《英雄》的人们,如今已经不再是电影院的主力消费军了。距离自己上世纪70年代第一次到内地发行电影,内地观众已经发生了五次迭代。

“《卧虎藏龙》和《英雄》上映的时代,电影院的主力消费人群40岁左右,当时只有他们有消费能力去看电影。可如今8岁的小朋友都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去看电影,时代已经变了。”

有一次江志强和几个年轻的观众聊天,他问他们是否看过《英雄》,结果对方的回答让江志强非常震撼:“他们说自己不看《英雄》,而要看郭敬明的电影。”

变化不仅仅来自于观众迭代。早在2008年,江志强就动了想拍奇幻类型电影的心思。当时《画皮》上映,总票房超过2亿元的成绩让内地兴起一股奇幻电影热,许多电影人开始寻找奇幻类型故事并试图复制《画皮》的成功。

楠楠(化名)曾参与了《画皮》的编剧工作。电影上映后,她和参与了电影创作的一些人曾被导演和影视公司老总频繁联系。“很多人想拍类似题材的电影,但是他们既不想花那么高的制作费(《画皮》制作成本超过1亿元),也不想花钱请大牌演员助阵,单纯想依靠精彩剧情获得成功其实很困难。”楠楠说,至今她都不认为《画皮》成功是因为有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市场新鲜感、明星影响力等剧情之外的因素更大程度上影响了《画皮》的票房。

“《画皮》的市场成功并不等于奇幻IP的成功。”一位不愿具名的上市影视公司市场总监表示,这种现状的一个典型例证是,在《画皮》之后的长达4年内,大部分本土奇幻题材电影连千万元票房门槛都达不到。

事实上,相比于好莱坞,中国奇幻电影的起步较晚。早在上世纪80年代,好莱坞就已经拍摄出了风靡全世界的奇幻电影,1984年美国博伟电影公司拍摄制作的《美人鱼》,总票房高达1亿美元。而中国最早的奇幻电影尝试始于香港。上世纪80年代,徐克等人拍摄了许多如《新蜀山剑侠》、《倩女幽魂》、《青蛇》等动作加奇幻的电影。内地最早制作的奇幻电影则是2008年的《画皮》,当时《哈利・波特》和《指环王》的成功让影视圈非常看好这类电影市场,并掀起了国内第一股奇幻电影热。在《画皮》之后,多部奇幻电影纷纷上映。

但从2008年至2014年内,除了《画皮》以及几个由西游记IP改编的奇幻电影,其余本土奇幻电影没有一个能够获得过亿元票房,甚至都没人知道还曾有过这些电影。

正是看到了这个问题,江志强虽然动了心思,却没有立刻开始行动,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做事情会先把风险及不利因素想清楚的人。

“2008年的奇幻IP市场其实并没有打开,国内的制作能力也达不到大特效电影的要求,如果贸然用好莱坞资源制作奇幻IP,很可能最终成为高成本、低回报的失败案例。”江志强说。

当时的许诚毅还在梦工厂走着自己动画师的道路,但是他已经开始对真人电影有了兴趣。每年他回香港时,都会跑去找江志强问后者最近在拍什么电影,如果恰好有安乐的电影在开机,许诚毅便会去片场观看拍摄过程。

“其实作为动画师,那个时候对真人拍摄感觉很有趣的,因为你看到他们拍摄的过程便会和自己动漫的操作手法进行对比。”许诚毅说,自己经常会边看真人电影拍摄边琢磨如果用动画该怎么处理这个镜头。

在2008年前后,江志强和许诚毅也交流过合作的可能性,当时江志强对许诚毅说:“如果要一起合作,可能会拍一部真人电影,动画市场相比真人电影更没有打开,如果是真人电影最好是一个需要大量特效的奇幻IP,但这样一来,眼下就暂时无法操作。”

之所以对市场如此谨慎,源自江志强自己交的学费。2007年,安乐投资了周杰伦自导自演的电影《不能说的秘密》,当时人气处在巅峰期的周杰伦,向江志强提出想拍一部目标用户为自己粉丝的电影。

“当时我们觉得大学生一定会去看这部电影,但最终我们误判了市场。”江志强说。

《不能说的秘密》总票房不足1000万元,多数大学生并没有到电影院去看电影,而是通过网络盗版链接观看了影片。“如果《不能说的秘密》在今天这个市场环境下做出来的话,有100亿元票房我都觉得可能,因为2007年的时候,大学生们没有那么多钱,电影市场也并不火热。”

江志强一直观察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变化,直到2013年前后,他发现总票房超过2亿元、3亿元的本土电影逐渐增多、中国年度票房逐渐超过了200亿元时,江志强感觉时机可能到了。

而2012年《画皮2》超过7亿元的票房以及《西游降魔篇》等奇幻电影的市场成功,进一步强化了江志强“时机已到”的判断。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中国电影市场崛起,韩国及好莱坞电影制作资源更广泛地进入到中国市场,一些中国本土影视制作团队也逐渐拥有了与好莱坞水平相仿的实力。

“就算我们有足够的钱,有信心在2008年推出《捉妖记》,当时我们也做不出来。”许诚毅还记得自己最早看到《捉妖记》故事剧本时的心态,他第一感觉是这个东西太难拍了,因为有太多的特效、太多的真人加动画的结合,这需要强大的后期制作能力和特效制作水平。

对于一部奇幻电影来说,特效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众多高票房好莱坞电影都是建立在强大特效技术的基础上。小迪是《哈利・波特》小说及电影爱好者,也是北京地区线下粉丝活动的组织者之一。他觉得,《哈利・波特》里面的特效不会像一些国产电影特效那样,让人有一看就很假的感觉。“《哈利・波特》塑造的是一个奇幻的世界,这个世界的一草一木在你眼前都让人感到是真实的,低水平的特效很容易让观众走神,并对电影评价变差。”

“好莱坞奇幻电影在内地的高人气,让《捉妖记》的制作难度更高了,因为观众的鉴别能力已经很高了。”参与《捉妖记》电影特效动画制作的Base FX公司动画主管高远说,Base FX第一次接到《捉妖记》项目时,也感觉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此高频率地将真人演员和动画形象共置于一个场景,会让特效制作非常困难,因为观众很容易感觉画面奇怪。”

做什么IP,找什么人

江志强认为,市场大环境、细分类型市场需求、制作能力发展水平是决定一个IP什么时候可以开始的关键。

而当决定了一个IP可以真正进入诞生环节前,组建一个适合的团队则是重中之重。

“《捉妖记》只有许诚毅能拍出来。”江志强说,自己在《捉妖记》漫长的诞生过程中,最庆幸的事情之一就是选对了导演。

许诚毅与江志强的相识,始于16年前。当时许诚毅带着自己在梦工厂的动画电影来香港进行宣传,作为香港最大的电影发行公司之一,江志强认识了许诚毅。

香港人,为了动画梦想去加拿大留学并在美国梦工厂闯出了自己的天地……这些背景让江志强对许诚毅很感兴趣。

在江志强眼中,许诚毅和李安有许多共性,这两位均在美国获得成功的华人导演,都曾与江志强有过紧密合作。

“他们都是那种为了一部自己想拍的电影,能够奋不顾身投入的人。”江志强说,自己非常敬佩让・雅克・阿诺(电影《狼图腾》导演)能够花费7年时间拍摄一部电影,他觉得只有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导演。

从2011年回国算起,许诚毅已经在《捉妖记》项目上花费了4年时间。在江志强眼中,许诚毅是一个来自动画世界的人,他有一种一般导演不具备的优势:童心。这种童心让江志强非常期待,他喜欢每个与自己合作的导演都能够带给他震撼的东西。

“我只想看我没看过的东西,无论是李安、张艺谋还是许诚毅,他们都是这样的人,能够用画面让你震撼,给你看新鲜的东西。”江志强认为,《捉妖记》本身的故事就是一个奇幻的世界,有许多妖怪,许多神奇的法术,这种世界既不是徐克的武侠世界,也不是张艺谋擅长的现实世界。而正是因为这样的故事设定,《捉妖记》需要用大量动画特效来弥补真人拍摄能力范围之外的东西,所以有童心、动画出身的许诚毅成为了《捉妖记》的不二人选。

在《捉妖记》拍摄过程中,周星驰和徐克都曾到片场探过班,二人回去都跟江志强说,《捉妖记》是只属于许诚毅的世界,他们拍不出来。

“我拍什么电影,一定找到最合适的人,如果没有合适的人,电影几乎不可能成功。”江志强说。

他举例说,六年前,香港一个很有名的影评人写了一个很好的剧本拿给自己,当时这个剧本让江志强感觉应该是一部艺术片,但是这个编剧说自己想拍一部商业片。因为喜欢这个故事和看好这个影评人,江志强开始为他寻找演员和资源。但是当真正开始拍摄的时候,江志强发现,这位影评人实际上在电影中加入了许多艺术片的元素。

“我跟他说如果想拍艺术片,就拍一个纯粹的艺术片,要不就拍一个纯粹的商业片,但是他说他不能放弃在商业片中加入这些艺术片的元素。”最终,江志强终止了与这位影评人在该电影项目上的合作。“他实际上适合拍艺术片,拍商业片的话其实他并不合适。如果拍一部商业片和艺术片混杂的东西,那么效果只能更差。”

春秋时代影业公司董事长吕建民十分认可江志强的观点。他认为,打造IP最重要的地方是找对人。“每个导演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没有电影的全才,作为电影投资人应该成为电影的把控者,让适合的人来拍一部适合的电影。”吕建民说。

除了判断一个导演是否合适拍某部电影,江志强还会分析每一个导演的优劣势,并通过团队搭建来弥补弱点。

“我要为许诚毅保驾护航。”江志强认为,选对导演并根据导演特性搭配团队是自己的工作方法之一。

张艺谋拍摄《英雄》时,江志强为他找到了美国的特效团队在海外进行制作。而为了许诚毅,江志强更是直接找到了美国工业光魔来提供特效方面的服务。“《捉妖记》在特效上花了许多钱,虽然不能透露数额,但是从没有一个亚洲电影在特效上花这么多钱。”江志强说。

但特效并不是许诚毅最大的软肋。作为动画师,许诚毅对于真人电影其实并没有非常多的经验。他开玩笑说,自己最开始拍《捉妖记》时总会犯一些低级错误。

因为动画制作的流程和真人电影大不相同,许诚毅一开始并不知道在布置好场景后,应该把不同剧情同一场景的镜头一气拍完,好几次布置好场景只拍了一个镜头,许诚毅就准备离开去下一个场景。这时候,团队的摄像师就会过来给许诚毅讲在同一场景集中拍摄能够带来的好处。

有时候,许诚毅会想象出一些通过动画可以处理得非常自然,用摄像机却完全拍不出效果的镜头,而在这些情况下,《捉妖记》的拍摄团队往往会先给许诚毅演示一下摄像机拍摄的实际情况以及画面效果。

“边拍边学习,慢慢就明白里面的奥妙了。”许诚毅说。

江志强并不认为真人电影的“菜鸟”身份会成为许诚毅拍摄《捉妖记》的障碍。“他做动画非常明白人物表情、动作、对白应该什么样子,其实就是换一种表达方法和工作流程。”江志强说,自己很清楚许诚毅当年在美国是一点一点干上来的,他善于学习并且有为了一个目标坚持到底的性格,这让自己非常放心。

“电影从来不是导演一个人的东西,它本身就是一个团队的成果,许诚毅只需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就好,他不擅长的自然有别的团队成员可以弥补。”在《捉妖记》拍摄过程中,江志强几乎没怎么去过拍摄现场,他说自己属于基本不干涉导演自由的人,但是他很看重导演的作品是否真正打动自己。

许诚毅说,江志强会经常看自己拍摄、剪辑出的内容,并告诉自己哪个地方不够让他兴奋,“他需要我们用画面先征服他。”

电影卖的就是想象力

江志强最喜欢说的一个词是“想象”,而许诚毅最喜欢说的一个词是“特别”。实际上,两人都希望能够用一个新鲜的甚至是震撼的东西打动观众。

“我自己并不是那种会按照剧本一步步来的导演。”许诚毅说,在拍摄过程中,经常会有临时想出好点子而剧本的情况。在梦工厂,动画师们在上映前最后的剪辑时刻还在琢磨有没有更好的创意。

在许诚毅之前的作品《穿靴子的猫》中,有三只跟着穿靴子猫一起的小猫。当时剧本上并没有对这三只小猫进行详细设定,如果按照剧本制作,三只小猫也会出现但可能平淡无奇,最终许诚毅为三只小猫设计了各自单独的性格,可能并没有多少画面,也没有多少台词,但是这样的调整会让整体效果更加吸引观众。

在《捉妖记》中,许诚毅说,哪怕是只有几场戏出境的角色都被设计了完整的性格,他们可能只出现几分钟时间,但是却让整个剧情更加有趣。

“奇幻电影卖的是细节和想象力,很新、很特别、没见过,这就是《捉妖记》希望得到的评价。”江志强对《速度与激情7》中车子从高楼直接飞进另一栋高楼的镜头印象很深,他认为这个小小的镜头就是好莱坞电影的灵魂:卖细节,用一个小细节征服观众。

重视细节是好莱坞奇幻电影的一贯法则。在《指环王》中,大量特效人物的头发都是动画师一根一根制作并设计的,为了保证效果真实,可能一个人物的头发要有几百万根,如果要表现风将头发吹起的镜头,就需要把几百万根头发逐个设计运行轨迹,只有这样才能不让观众感觉画面突兀。而在《哈利・波特》这样需要通过特效制作大量魔法效果的电影中,如果像制作普通电视节目一样用“光球”表示魔法球,会让观众有跳出画面的感觉。

“无论好莱坞还是日本的奇幻电影,细节都是至关重要的。”中谷俊一(化名)是来自日本的动画特效师,曾参与过日本著名奇幻系列游戏改编大电影《最终幻想》的制作。他说,当时负责人会一帧一帧地看镜头,哪怕只是一个毛发的细节让人不舒服,整个画面都会被要求重新调整。

而在细节之外,奇幻电影的灵魂在于想象力。“无论是奇幻电影还是奇幻题材电视剧,观众喜欢看是因为这些作品塑造了一个不可能的世界。”大热奇幻美剧《冰与火之歌》的粉丝QQ群群主小熙,也是《指环王》和《哈利・波特》的忠实粉丝。在她看来,与国外相比,国内奇幻题材影视经常跟风,什么热就拍什么,缺乏想象力和创造性。

在这点上,江志强深有体会,他最怕的事情就是让人感觉自己在跟风。其实妖怪一直是电影中的常客,无论是美国、日本还是中国,都有过大量电影作品涉及妖怪。“《钟馗降魔》有妖怪,《画皮》有妖怪,《西游记》也有妖怪,但是这些妖怪是不同的,奇幻IP就是要追求不同。”江志强拿《归来》和《捉妖记》比较,他认为《归来》这类现实题材的电影比拼的是把人性最真实、深入的东西挖出来,但奇幻类型电影比拼的就是想象力。

“奇幻IP不能仅仅认为是一个故事,而应该是一个把好故为好的影视作品的整体解决方法,这种方法本身其实就是一种独一无二的IP资源。”曾参与《西游降魔篇》制作的志超认为,要想创造出一个成功的奇幻IP资源,就必须通过想象力来让自己的作品独树一帜。他举例说,制作《西游降魔篇》时,整个团队对于孙悟空的形象到底应该设计成什么样子有许多创意,因为关于西游记的东西有太多了。

在影视作品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也许是许诚毅对自己较为自信的地方。他在美国最早做过动画广告,当时就是让简单的英文字母能够动起来。“很简单的东西,但是如果简单处理便会没有意思,所以我们尝试给这些字母加上性格,让他们有个性,同样是字母广告,使用这些创意就会很不一样。”许诚毅说,这种创意实际上是给了内容生命力。

在执行《捉妖记》项目时,2009年,许诚毅和编剧袁锦鳞第一次讨论剧情。当时许诚毅特别希望能够拍一个有《山海经》元素的作品。“《山海经》里的东西都超乎人的想象,每看到一个你都会想,它们是真实存在的吗?这就是想象力为作品增加了生命力。”

许诚毅和袁锦鳞还参考了《聊斋志异》和大量古代传说,他们希望能够从纯粹的东方文化中塑造一个奇幻世界,而这些古代传说也被许诚毅视为中国奇幻IP的根源。

事实上,无论《哈利・波特》还是《指环王》,都源于大热的奇幻小说,它们的存在让这些奇幻IP拥有了广泛的粉丝基础,而中国目前没有可以比拟《指环王》、《冰与火之歌》这样的小说资源,被公众所熟知的《西游记》、《聊斋志异》某种意义上成了最具操作性的成熟IP。

“《聊斋》、《西游记》、《山海经》等是中国奇幻IP的根源,眼下国内作家很少有人能写出真正优质的奇幻故事,少数几个成功的已经成为了影视公司疯抢的对象。”起点中文网编辑、负责玄幻小说项目的小菲认为,目前国内电影公司完全没有把这些传统奇幻矿藏挖掘出来。

而江志强和许诚毅决心放手一搏,他们的终极目的是想要打造出中国本土的可持续奇幻IP,“想象力”已经成为了他们手中最为重要的筹码和武器。江志强说,《捉妖记》在制作过程中,有好多细节和画面让他充满了惊喜,他相信观众会为这样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买单。

真正有价值的好莱坞资源不是技术,而是经验

眼下,大量中国电影项目都开始聘用好莱坞特效团队,这也成为中国本土影视公司精加工奇幻IP的方法之一。以李蔚然导演的《封神》为例,其3D特效全部由好莱坞团队协助制作。而在之前的《画皮》中,中国团队完成了前期特效镜头后,来自好莱坞的团队飞到北京进行更深度的精加工。2013年开机的《远古大帝・大舜传奇》,干脆直接从好莱坞请来了基斯・科尔利担任3D特效总监,他曾负责过《加勒比海盗4》的特效工作。

毫不例外,在特效几乎占到一半内容的《捉妖记》中,好莱坞资源同样成为了关键一环。某种意义上,《捉妖记》其实就是用好莱坞的工作方法打造出的一款东方奇幻IP。工业光魔和好莱坞背景的中国特效公司Base FX为《捉妖记》提供特效服务,许诚毅及一批好莱坞出身的电影人担任《捉妖记》的一线执行者。

Base FX模型总监、来自中国台湾的Jonathan Chao曾在好莱坞工作超过15年,他曾参与过EA大型游戏《荣誉勋章》的特效制作,也曾参与过许多好莱坞大片的特效工作。在他看来,“好莱坞追求的是用最低的代价拍出最好的东西,这是一种把效率放在最重要位置的战略,国内的影视公司在这方面还有很大欠缺。”

Jonathan Chao说,在动画建模领域,国内的公司一般都会直接制作高精度模型,再上色、设计动作、布置场景,但是这会导致等一切都设计好后模型本身就不方便调整的状况。而在好莱坞,所有的动画特效公司都会严格要求一开始先制作低精度模型,等模型调整好,颜色、动作、场景等环节搭配好后,再统一调整为高精度模型。

“其实我们有相同的设备,相同的软件,这些软件国内设计师也很熟练,但是可能效果做出来确实没有好莱坞的质量好,这其实是工作方法和经验的问题。”Jonathan Chao表示。

“实际上,真正有价值的好莱坞资源不是设备,不是技术,而是经验。”许诚毅开玩笑说,幸好自己在好莱坞待了很多年,随便一个有着好莱坞背景但水平一般的人很难把自己忽悠住。

对在好莱坞摸爬滚打的许诚毅来说,这毫无疑问是他的一大优势。在梦工厂时,许诚毅就养成了制作特效电影一定先做测试的工作习惯。测试是先做一个几分钟的短片,把特效效果和真人镜头合在一起,看看效果是否与导演设想的一样。

“在美国,不做测试的话,特效电影项目完全不能通过,只有经过测试评估可行才能够立项,而在中国,这样的方法很少被用到。”许诚毅在《捉妖记》开始正式拍摄前,就做了三个版本的“测试”,这样他一方面了解了团队和特效公司的水平,另一方面清楚了自己的设想需要有哪些调整。

作为此前长期在北美市场做电影发行的江志强而言,好莱坞方法也已经成为他的工作之道。每次安乐的电影上映前,江志强都会组织提前观影会,并进行反馈信息的收集。这种方法是好莱坞所有电影公司都会采用的,在观影会收集完数据后,好莱坞电影公司会根据反馈进行进一步的内容调整。

由于中美电影市场成熟程度不同,好莱坞与中国在电影项目的生产方式上也有着极大不同,这种经验和工作方法上的差距,让中国的影视制作产业与好莱坞相比仍处于发展中阶段。这种现象引发的问题之一,便是中国的奇幻电影一直很难在本土找到最合适的特效合作方,于是只能找美国团队来参与制作――这已经成为行业现状。

“我们用美国人才,但是因为语言和文化障碍,他们能够做出我们想要的东西,但是却可能完全不理解我们的作品在讲什么,没有这种共鸣的话,影片和特效很难达到一种完美状态。”许诚毅说,自己刚到美国的时候,完全不知道外国同事讲的笑话的笑点在哪儿,但是经过几年时间,当许诚毅的语言水平大幅提升、对美国文化的了解更深入后,有一天听到外国同事讲笑话竟然不知不觉大笑起来。“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东西,也是我们想打造东方IP的原因。”

其实在2008年,梦工厂曾找到许诚毅,想让他做一个类似《功夫熊猫》的涉及东方文化的电影,但是许诚毅经过考虑,还是决定制作一个完全由中国人开发的电影IP。

“我之前都是在做美国IP,哪怕是《功夫熊猫》这样具有浓重东方色彩的,其实也是美国IP,我希望真正做一个东方IP。”许诚毅说,自己在做《捉妖记》的时候,经常向美国梦工厂的同事咨询一些建议。结果他发现,一些真正东方的元素,这些美国同事竟然可以很好地理解。

在《捉妖记》中,有许多镜头是用“符”镇住妖怪的,许诚毅怕自己的美国同事不明白“符”是怎么回事,便给他们解释,结果这些美国同事不用解释便已经明白,只要一把“符”贴到妖怪头上,妖怪就能被镇住。

“所以,真正本土的文化,才是最有生命力的。”许诚毅说。

不过,许诚毅和江志强都很清楚,可以兼顾东西方喜好的电影作品毕竟可遇不可求。“《捉妖记》就是为中国市场拍的,绝不是用东方故事拍给美国人看的。”江志强说。

他甚至称自己并不在意《捉妖记》票房如何,他认为,电影人并不是会计,电影也不是数学,很难把电影用一个类似数学公式的方法设计出一套成功模板。“《捉妖记》是我的野心,其实观众才是一切,如果你自认为很好,观众并不喜欢,那么其实是非常失败的。”

在江志强看来,打造一个成功的奇幻IP元不仅仅是找准故事、做好特效这么简单,奇幻电影实际上是打造一个全新的世界,而为了让这个奇幻世界被市场接受,你需要做方方面面的事情。“你要知道眼下流行趋势是什么,大家习惯的说话方式是什么,观众们喜欢什么样的元素,而这些元素又要如何在虚拟的世界中巧妙地体现。”

江志强会亲自去看《捉妖记》每天制作的全部内容,小到一句台词,大到一个特效场景,如果他觉得有任何地方可能不适合市场,他会立刻向许诚毅提出来。

在完成前期拍摄后,许诚毅几乎住在了后期工作室内,他会亲自看每一名员工所做的内容,当哪个地方处理得不够好时,他甚至会打开电脑自己用软件重新处理这个细节。

而在处理好所有的这些后续细节之后,现在的他正等待着自己精心制作的《捉妖记》搬上大银幕,与一大波正准备上映的国产奇幻电影一起,接受市场的检验。

随着这类题材在2015年迎来制作,整个行业也开始出现变化。“最典型的表现是,奇幻IP已经供不应求。”起点中文网负责玄幻小说项目的小菲表示,像起点这样的小说平台会在奇幻电影的黄金时代迎来更多机遇,因为好故事会成为整个奇幻IP的驱动力量。

而更大的变化可能会来自于电影行业本身,更多的奇幻电影开机,会使得中国动画特效市场变得更加火爆。

“一部爱情片就算不用特效也能拍出来,可是奇幻电影不一样,没有特效就等于没法拍。” 志超曾亲身参与到一些奇幻电影的创作,他说,自己身边的一些电影从业者已经考虑在影视特效及特殊场景搭造等领域进行创业。“市场已经飞速膨胀起来了,但是供应链上还有许多空白点,谁能赶上,谁可能就会找到一座金矿。”

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如何,总投资高达3.5亿元的《捉妖记》都会成为中国奇幻电影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不过,江志强却并没有想过《捉妖记》的成功与否会给影视行业带来什么立竿见影的变化――尽管他认为这确实是一次“Show Hand”。

篇9

论文关键词:影视人类学,贾樟柯电影,社会变迁

影像人类学以影像与影视手段表现人类学原理,记录、展示和诠释一个族群的文化或尝试建立比较文化的学问。[①]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有关学者首次呼吁摄制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诸形态,反映和记录各民族社会的历史、现状和文化遗产的影片。就在当时,中国知名的影视人类学专家杨光海拍摄了《苗族》、《清水江流域苗族的婚姻》等五部影片,也成为中国独立拍摄人类学影视片第一人。随后,中国影视人类学开始生产出大量有关民族文化的、具有人类学意义的民族影视片。而以拍纪录片为主的贾樟柯,从1995年开始,相继拍了《小武》,《站台》,《三峡好人》,《无用》,《二十四城记》,《海上传奇》等三部纪录片和八部剧情片。近几年他的作品越来越受到重视,他用胶片一寸一寸地记录了变迁中的中国,其电影被认为是“传递着最为真切的生命体验,在表现新时期个体与环境的强烈冲突中,始终冷静客观地关注着最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②]“电影实践以及对社会文化的思考,在诸多方面与文化人类学的理念有诸多相似之处”。[③]本文将结合人类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从人类学视角对贾樟柯电影进行分析,探讨其中反映的人类学理念与方法,以及蕴含的人类学色彩。

《三峡好人》拍摄于2006年,以三峡拆迁移民为背景的电影,地点是四川奉节。贾樟柯及其同事在三峡呆了一年,前后去了6次,[④]拍出了奉节周期一年的变化。这是田野工作

式的实践方法。田野工作一般是指经过训练的人类学者对一个社区及其生活方式从事长期研究,一般一年以上,通过参与观察,访谈,住居体验等方法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的过程。人类学学科奠基人英国人马林诺夫斯基曾说:“田野工作是人类学家的看家本领。”它不仅是人类学研究最主要,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也是获取资料的最基本途径和民族志构架的源泉。而通过这样的田野工作,贾樟柯获得了一种对于当地文化的理解。贾樟柯在导演笔录《贾想》里说,“在三峡,如果我们仅仅作为一个游客,我们仍然能看到青山绿水,不老的山和灵动的水。但是如果我们上岸,走过那些街道,走进街坊邻居里面,进入到这些个家庭,我们会发现在这些古老的山水里面有这些现代的人……我们同时也在承受着这个时代带给我们的压力。”《三峡好人》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是矿工韩三明,坐船来到奉节,寻找16年前他买的妻子,后两人见面决定复婚;一个是护士沈红,她的丈夫到奉节工作。两年前却中断了和她的联络,他们的感情已不能挽回,做了一个决定,离婚。这两个故事都是讲外来者到奉节寻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面对感情问题都果断地做出了一个决定。不管复合还是离婚,用一种决定给自己一种自由和尊严。每一个文化都给它的成员某种确定的世界观,某种确定的对生命的热情。这种从不同的,为某种文化所独有的角度体谅生命和世界,看待他者的世界观,他者所呼吸的生命气息和生活的现实,被称为“他者的理解方式。”通过他者的眼光,我们得出了这样一个启示:在复杂、快速、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每个人要要面对自己我的生活,为做一个负责任的决定。正如马林诺夫斯基所说,“我们可以进入他们的意识里,并通过他的眼睛观察外面的世界,……我们最后的目的是丰富和深入我们的世界观,认识自己。”[⑤]从田野方法到“他者的眼光”,不仅是一种以中国其研究技术与工具的手段,也是一种文化实践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贾樟柯的电影结构,采用了多点民族志的方法。多点民族志,最早是郝瑞提出来的,他主要应用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比较研究上。而后马尔库塞提出了“多点民族志”,是指作为一个世界模式的论述,田野的场景转化是必须的。《三峡好人》中,同一个地点三峡,分别讲述互不相关的两个人物的故事。在《无用》中,马可因为反叛服装流水线的机器生产,产生了无用的创作;在山西,遥远矿区的裁缝店因为广州大型服装加工厂的存在而日渐调零。广州的服装流水线,巴黎的时装会,山西的小裁缝店被一部电影结构在一起,彼此参照,看到一个相对完整的空间。不同的人际关系和地域空间,通过参照和对比,形成了新的经验世界。这种整体主义观把事物看成一个整体,各部分相互联系。任何一个层面的文化要素发生变化都会带动其它层面的文化要素发生变化。多点民族志揭示了文化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研究某一种要素时,把它置于整体文化的结构中,通过研究它与其它要素及外界条件的联系,建立了一种深刻全面的认识。

而贾樟柯把《三峡好人》分成烟酒茶糖四个部分,反映了贾樟柯对物的重视。物的概念在人类学中也很重要,法国人类学家莫斯考察交换制度,研究礼物载的人的精神;列维-施特劳斯考察婚姻交换,探讨人作为物的流通。而两千多年前,庄子提出了“齐物论”,主张人与物之间的混融。[⑥]这种混融关系反映在看人赋予物的社会意义,物也是人,从物性看对人的影响,人也是物。《三峡好人》的英文片名取名静物,就是指被人忽略,依旧沉默的人。放在桌子上的瓶子,和黝黑的民工,是同一种的物。

他们共同留有时间的印迹,保守着生活的秘密。而烟酒茶糖这种物的取择在于是生活交际不可缺少的东西,它被拿来在在亲戚朋友中赠送流通,渗透到普遍的人际关系中。而在电影《无用》里,延展了人物共融的观点。“无用”是指在活跃的经济生活中,人们的判断标准发生很大的变化,一切都被量化,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东西往往被视作无用。电影里马可的服装采取完全的手工制作,体现的是对记忆的珍惜,对时间积累带给人的心理感受的重视。另一个地域空间里,在珠三角的服装厂,流水线上的工人,完全是一种密集型劳动,而中小城市的成衣店多半已经消失不见,裁缝店非常凋敝,除了定制一些高级的服装如旗袍之外,多半都是改短裤长等缝补的活。《无用》是对中国当下经济生活的审视,呈现出了同一条经济链条上完全不同的劳动方式。这部电影从服装角度看人的生存现状,沿着服装提供的线索,发现了同一个经济链条下不同人的现实存在。无用”本身有一种对中国快速发展,对速度本身,对以发展的理由抹杀记忆,及过度浪费自然资源的质疑和反叛。而在对记忆的追寻下,马可把衣服埋在土里,将时间作为另一个设计师,让物自己留下痕迹。物不再是等待着被人激活和被人赋予着色彩的静态的物,它本身的生命力和记忆更新了它的社会意义。

贾樟柯电影里是从个人的角度书写历史,通过对人物不断的累积和提炼典型,最终形成了让更多的人、更多的作品形成新的书写历史的方式。电影《二十四城记》是一个关于在50年代建立的老厂的故事。工厂被夷为平地之后盖起了摩天大楼,三代厂花——60,80年代和现代的三位女性,和其他人物典型,面对变迁回忆,讲述的不同的人生和情感经历。贾樟柯接触了一百多个工人,拍了五十多个工人,在这些被采访的人物里,找了五个真实人物放在影片里。另外四个人物是虚构的典型的个人表达。从1950年代到当代,每个人物又有一个封闭的但是属于他自身的时间,通过这九个人的接力,来讲述一个线性的历史。这九个人个人讲述的组合,形成了一个集体群像。不过从个体出发来书写历史在学术上存在疑义。中国艺术研究院李云雷认为,从个人的角度难以解释历史,也无法解释个人的遭遇。因为历史的丰富性、复杂性与偶然性,个人记忆不能从整体上认识与表现我们的时代。在贾樟柯认为,个人表达排成了集体群像之后,就不再局限于封闭的个人表达,而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不被封闭、不被个人讲述局限的历史经验。在这其中,个人的弱点、局限性、甚至迷茫变成了历史讲述中珍贵的知识。换句话说,贾樟柯式的个人表达是集体下的典型表达,是对文化记忆的记录,也使我们感受到,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变迁给普通人带来的影响。魏斌宏认为,“与现代虚无主义相比,贾樟柯更是从不故弄玄虚,倾力专注于历史变迁中的细枝末节,在冷酷的现实中保持着一种温暖的基调。追求影像‘对现实表象的穿透力。’”[⑦]这种“对现实表象的穿透力”就是历史的真实感。在《二十四城记》,我们可以感受到这种对历史真实感的追求。换句话说,贾樟柯认为历史是一种想象的真实,而追求真实感要大于真实本身。而《二十四城记》式的个人表达,是集体式的个人表达,“集体”反映在常识性、代表性的表达上与个人表达组合形成的集体影像。

当今世界已经步入数字化、信息化时代,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手段改变和扩展了人们的视听方式,深刻影响着当代社会和学术研究。贾樟柯的电影采用了人类学的田野工作方法,由他者的眼光,来思考社会变迁的意义。多点民族志的电影结构包含了不同的人际关系和地域空间,建构了相对完整地社会变迁中的状态。对物的重视,电影里则探讨了人与物的关系,及其对社会记忆的关注。由个人表达书写历史,电影通过人物的接力,讲述了一个线性的历史,形成了一个集体层面的典型表达,发展出了新的书写历史的方式。换句话说,其电影实践集中反映了人类学的文化理念,人类学方法与电影实践相结合,不仅是影视人类学的一个典范,而且对于社会变迁及其多元文化理解有着重要意义。

[①]庄孔韶主编,《人类学通论》.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②]魏斌宏,《底层的呼喊——从《世界》看贾樟柯的电影创作风格》,《大众文艺》,2010年第21期

[③]马旭,《用影像记录社会生活变迁——从人类学视角看贾樟柯电影》,《电影评介》,2009年第20期

[④]贾樟柯,《贾想》,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⑤]马林诺夫斯基,《西太平洋的航海者》.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篇10

在桑德拉 布洛克的身上,每个人都能学到一点不一样的东西:怎么赢得自信,怎样走出阴霾,怎么寻找爱人,怎样赢得荣誉……

她似乎是一本女性成长教科书,在大千世界中印证了生存的某一种法则,有时颠覆也是一种美丽,坚强更能带给你性感,关键是你有没有勇气。

创历史的三料影后

在横溢着万千天使面容、滑嫩美肌的好莱坞女星部落中,桑德拉 布洛克远远还达不到性感甚至美丽的层次,在性格上,更不能算是温柔之列,更要命的是,这位邻家“傻大姐”的年龄已然入围“奔四”。真不敢想象,这样一个女人,还拿什么在好莱坞打拼?

然而,桑德拉 布洛克用09年最辛勤的工作态度,为自己在新一年的颁奖季赢得了史无前例的“三料影后”的殊荣,其中竟然包括金酸梅最差女主角。而当她在星光熠熠的柯达剧院懵懂中登台时,手握沉甸甸的奥斯卡小金人,竟说出“我真的值得这个奖吗?还是你们挺失望的?”的莫名感言。

不过,当你定睛回眸一下桑德拉 布洛克主演的《弱点》在各大重量级评奖中的表现,就会得出坚定的结论――桑德拉不得奥斯卡才是最大的冷门!包括,第15届美国影评人大奖、第67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和第16届演员工会奖都毫不犹豫地将最佳女主角的荣誉佩戴在了桑德拉 布洛克的头上。

现在让我们从头看看这位美德混血儿的成长史,她不是那种能让人一见钟情的美女,但就像她曾经主演的影片一样,绝对有可能令你《二见钟情》。起初的几次主演经历,并未让布洛克在好莱坞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生死时速》的惊鸿出世,人们对这位“沦落”尘世的傻小妹的关注极度蹿升,评论家和观众们无不为这位危机中紧把方向盘执着拼命的女英雄所倾倒。原本默默无闻的桑德拉 布洛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便凭借其清纯、活泼的“邻家女”形象,成为全北美的“大众情人”。然而,桑德拉的好运气引起了无数人的嫉妒,这个貌不惊人的姑娘在一度辉煌之后迎来了成名之后最为灰暗的日子。1996年,由她与丹尼斯 列里主演的黑色喜剧片《爱情失窃事件》不仅观者寥寥,而且遭到了评论界的一片狂贬。随后的《爱情与战争》和《生死时速续集》也均遭惨败,即使是桑德拉 布洛克在银幕外的无穷魅力也无法拯救票房的颓势。

当布洛克的美名即将成为历史之时,她永不言败的性格拯救了自己。2000年的一部动作喜剧《选美小姐》令演艺事业陷入低迷的桑德拉 布洛克旋即“起死回生”。在短短6个月时间就盈利1.07 亿美元,对于主演兼制片的桑德拉 布洛克来说,这部影片标志着演艺事业迈进另一个巅峰期。由于《选美小姐》的叫好叫座,布洛克朴实清秀的形象再度深入人心。更令人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位看上去并非精明的低调女演员正悄悄地转变成一名优秀的制作人。桑德拉不仅能在银幕上叱咤风云,也能在银幕后运筹帷幄。

如今,桑德拉已然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到了幕后制作方面,“我的目标是在自己的一辈子中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对于‘演艺生涯能有多久’这样的问题,我也比较实际,如果我还能舒舒服服地在镜头前表演那么几年,那当然再好不过了,但是如果不能那样,我还有制片事业。”桑德拉显然早已经为自己的人生设计好了万无一失的美妙蓝图,并一步步顺利地实现着。

进入新世纪之后,桑德拉 布洛克的电影事业虽平淡居多,但也偶有佳绩。由桑德拉 布洛克和朱利安 迈克麦霍主演的惊悚巨片《亡命感应》在美首周开出17,558,689美金的漂亮佳绩,而这亮眼的成绩也是桑德拉 布洛克从影以来最高的首周票房纪录。甚至,这部影片中的剧情还影响到了她本人的生活经历,她似乎深深地相信人的灵异感觉,并坦白自己还有过和电影中类似的感应体验,“我曾经有过感应未来的体验,而且后来也发生了,那种感觉真的很难形容、很恐怖,有了几次经验之后,都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有灵异体质,所以我真的很相信第六感之类的超自然感应,像是双胞胎,他们就会有感应,可以感受到彼此的心情,因为相信而且也遇过,所以在演这出戏时超容易入戏的。”不同于在《触不到的恋人》中,与老搭档基努 里维斯那段一起利用信箱穿越时空传情的浪漫,在《亡命感应》片中更多的是利用视觉效果来跳跃时空,桑德拉要着重的是内心戏的铺陈,观众随着她的情绪一起探究未来,这场心理惊悚外加绝望主妇的杂乱白日梦串成的救命游戏让她过足了瘾。这似乎也为她后来日臻成熟的演技乃至今春的辉煌奠定了必要的基础。近几年的各类爱情、喜剧片更让她在人气方面进一步得到累积。

直到新年伊始,桑德拉终于再次一飞冲天,击败了约翰尼 德普、乔治 克鲁尼、汤姆 汉克斯和布拉德 皮特等大牌男星,一举登上“2009年十大卖座明星”榜首,成为继茱莉亚罗伯茨之后首次获得该殊荣的女星,并获得美国民众票选的“最受欢迎电影女演员”之桂冠。值得一提的是在《娱乐周刊》杂志的09年最佳艺人榜单中,桑德拉 布洛克击败了Lady Gaga和泰勒 史薇芙特等当红歌星,荣膺榜首。而两座,不是三座奖杯的金色光芒则为桑德拉 布洛克的电影事业画下了最灿烂浓重的一笔!

姐弟恋的幸福

在与小自己5 岁的杰西 詹姆斯共结连理后,布洛克成为三个孩子的后妈。这对如今已是46岁的大母亲桑德拉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

桑德拉 布洛克与杰西 詹姆斯这对“姐弟恋”组合转眼已持续近五年。最初,两人的结合并不被看好,可是现在两人仍然恩爱如初,让好莱坞的不少人都大跌眼镜。如今,好事的娱乐记者们关心的问题已经不再是两人会不会分手,而是什么时候再添新丁。然而,当有关她怀孕的传闻扑面而来的时候,桑德拉 布洛克却对媒体说,她已经找到做母亲的感觉,因为她和她的丈夫与前妻所生的三个孩子的关系非常好。“他们都是一群令人惊讶的家伙。我爱这些孩子,我希望他们能够有一个好的未来,希望他们过得快乐、幸福,希望他们能够按时完成家庭作业,更希望他们知道自己是多么聪明和美丽的人,相比之下,这些希望要比拥有一个自己的孩子更为重要。”而继母,只是现实中的布洛克所扮演的很多角色中的一个。 “我喜欢现在的状态,我有属于自己的家庭,家人才是我生命中更大的力量源泉,我真的觉得自己很幸运。”

对于媒体所关心的她家里是否能够再添新丁的事,并不是布洛克关心的事情,“如果这种事情会发生,那也是命里注定的,就让它发生好了,我们也会为此感到兴奋的;如果不会发生,那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保持现在的状态就很好。”显然,对于爱情与婚姻的现状,布洛克相当地满意且享受其中。

不过其早年的感情生活却和她的事业有几分相似,并非那么一切如意。“对电影我总是喜欢充满新鲜感刺激的情节,但对于爱情,我就不这么认为了,我希望我的爱情能够天荒地老。”的确,桑德拉 布洛克曾信誓旦旦:一旦结婚,就决不离婚。但在接连经历了三次恋情波折之后,桑德拉终于为爱“婚”头,并不顾所有亲朋好友的的反对,在热情激荡的加州海滩上,一头扎进了曾经有“暴力”前科的杰西 詹姆斯的怀抱。杰西 詹姆斯原本是玩重型机车和赛车的高手,经常跟基努 李维斯等人一起玩车,后来被邀请主持电视赛车节目,打响了知名度。此君甚至曾经遭离职女员工指控和虐待,但桑德拉 布洛克在婚礼上的誓词则表明了自己的坚定“只要我们的发动机能转,我就能一直爱你。”这句誓言一时间广为流传。

婚姻的完美似乎更增添了布洛克的自信,她喜欢有所挑战。“我喜欢有艺术细胞,自信,甚至略带骄傲但是骨子里却很谦逊的人。他们必须有很好的幽默感,必须让我感到压力。如果那个人不能和我棋逢对手的话,我会感到厌倦。”桑德拉坦诚和自己相处向来很难,“我是个很麻烦的家伙。比如,我是个大嗓门,可是我不想要个说话也高声大嗓的人。我喜欢当我接近他们的时候会让我感到自己很渺小的人,也就是说,他必须很强大。我还希望对方是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不用我开口就能心领神会的人。”

显然,布洛克找到了可以更完美地帮自己诠释性感的那个人,“婚姻反映了我们两个人的性格,和蔼可亲,轻松愉快,我们能做到完美的一对。

疯狂依旧、性感随行

你永远说不清楚这个已经不再年轻女人的魅力究竟源于哪里,甚至连《选美小姐》中那种像男人一样粗鲁、不修边幅的形象也能迷倒一大片。“我想不久前我已经失去邻家女孩这个称呼了。公众一般把这个‘职称’同时送给大约6个人,而且我们同时还分享‘美国甜心’的称呼。”

真实发生的故事或许可以为你一解谜团――桑德拉的性感使得她的新婚丈夫差点被她的粉丝谋杀,女影迷瓦伦迪纳对布洛克的爱以侧面形式呈现,她认为布洛克的丈夫杰西 詹姆斯实在配不上自己的偶像,曾有几次恶意攻击詹姆斯未遂的记录。甚至在过去的某一天,当布洛克一家三口外出,瓦伦迪纳竟把车子横在路中间,当詹姆斯下车试图劝她把路让开时,她竟然发动引擎企图将他轧死。所幸夫妇俩都无大碍,桑德拉向法院申请禁止令,禁止瓦伦迪纳靠近她和家人,她成功获得了为期三年的禁止令。而粉丝的疯狂事件不只有这一件,他们疯狂的举动让桑德拉操碎了心。她怎知自己的魅力居然达到如此地步,不但威胁了自己的正常生活,还威胁到家人的。别的演员都是为没有粉丝追捧发愁,而她则更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