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成长范文
时间:2023-03-28 19:26: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在阅读中成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些表述告诉我们:阅读是学生自主建构的,只有把阅读做到实处,学生才能有真收获。这就要求我们在学生阅读中去扮演引导者的角色,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的有利条件,让他们乐读会读,能把生活实践与阅读联结起来,在阅读中提升、发展。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学生乐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是提高阅读质量的前提和先决条件,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才能使学生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积极主动地融入文本,开展人本交流,获取文本内在的精华。
(一)强化心理的成功需求,心理学告诉我们
每个人都渴求成功:哪个人不想成功成才,出类拔萃?我们要抓住学生这种心理,渗透名人伟人通过读书走向成功成才之路的故事,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在学校或班级内让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介绍阅读的经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阅读能拓宽知识视野,提升学习成绩从而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强化榜样的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任何一个集体,领头者的言行举止,爱好、兴趣必将产生一种导向性,在班级中,教师必须做到爱读书才会有学生爱读书,教师良好的阅读习惯势必给学生树立榜样。这种作用是巨大的,为此,我们教师首先要对阅读感兴趣,要利用多种机会多种形式与学生交流阅读的体会,阅读的乐趣与收获,开展师生同读活动,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将会起到快马加鞭的良好效果。
(三)强化阅读的成果展示机制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赏识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心理学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如果学生的阅读受到肯定,必将极大激发他们阅读热情。因此,我们要经常举办一些阅读成果的展示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阅读信心,享受阅读的收获。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定期举办多种形式的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如举办朗诵会,读书笔记评比,手抄报比赛,故事大王评选等等,为学生提供展示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享受成功,让他们乐读、爱读。
二、拓宽阅读的范围 让学生多读
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要想能在语文素养上有一个高的台阶,需要一种底气,这底气要以深刻的情感体验,丰富的语感经验,大量的语言素材积累和厚实的生活积淀为基础,广泛阅读各种读物将会为此提供可能。
语文教学应该拓宽学生阅读的时空,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加强阅读与教学的链接,结合教学内容推荐读物,教材中有部分课文,学生对时代背景或相关的知识很不了解,文中事件,人物远离生活实际,给学习带来一些局限,造成学习上的障碍。如果能让学生阅读、搜集相关的内容会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有效。如教学《负荆请罪》我让学生翻阅《史记》了解时代背景及更多故事,加深对人物认识;教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让学生去读一些有关肖邦资料,对其有初步了解;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三打白骨精》、《三顾茅庐》时,借机布置学生去阅读《三国演义》、《水浒》、《西游戏》等名著,研究人物性格发展,探索故事情节变化,感悟主题意蕴,加强对我国瑰丽古典文学的了解;在教学完《飞向月球》、《海洋――21世纪的希望》等科普类课文后,引导学生阅读有关月球海洋等方面的科普文章。由此拓宽学生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积累语文素材。同时拓宽阅读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大量可读书籍,建立多种阅读基地,如阅览室,班级图书角,学生间互相借阅,让学生始终徜徉在书的海洋之中,随时能开展阅读活动。
三、加强文本阅读与生活的联系 让学生读好
“纸上得来终觉浅”阅读仅停留在文本上获得的只能是一些粗浅的,感性的认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践进入文本,就能在阅读中与文本的内容情感融合,从而产生共鸣,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加深理解。
在教学《苹果里的“五角星”》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切苹果。就会出现不同的切法,有学生会如文中一样横切苹果,亲身体验了苹果里竟藏着这么大的秘密,再读课文时,学生对于文中“换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创造力”就有了深层次的理解,读起来不会觉得空洞,说教。
篇2
宝鸡文理附小 三(1)班 王彬旭
阅读,是我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阅读,不仅能够给我带来快乐,而且,能给我增强信心。阅读的书籍越多越广,获得的知识就越多。
阅读,要由浅到深
我从咿呀学语 ,到花季少年。从看图识字,到读书万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阅读除老师指导以外,自己必须掌握阅读的窍门。其中一个窍门就是先学好拼音。学好拼音后,
虽然有些汉字不认识,但借助拼音,我可以阅读:《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岳飞传》等十大名著。另一个窍门是要先学会查字典,不但要学会掌握小学生标准字典,还要学会掌握新华字典、四角号码字典等。这样,就可以看不带拼音的读物了。如:《十万个为什么》。
阅读,给我带来了快乐
阅读,使我学到了许多知识。我可以把一句简单的话,修饰、扩张成一大段话。相反,我可以把一大段话或几大段话缩写成一句简单的话。近年来,我的作文受到老师好评和奖励,我的作文,在在网上进入发表区,点击的人越多,我越高兴、快乐、有成就感。
阅读,激发了我的动手能力
阅读,不能仅仅看看热闹。阅读后,要深入一步,品味它的意思,研究它的写作技巧和方法。从而,激发了我的动手抄写好词、好句、好段落。抄写近义词、反义词、多音字、成语等。阅读一些小实验小制作后,我就按照要求,动手实验和制作。还对于一些种子的发芽、生长及动物的叫声,细细的观察和听辨。这样阅读才有意义。
阅读越多,获得的知识越丰厚。
篇3
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认为“书是阳光,
而我就像那刚发芽的小草。”在阅读中一天天的成长。
曾几何时,我不再沉迷于电视剧、动画片与漫画书;曾几何时,我不再落泪时用回忆舔伤口;曾几何时,我不再做作的将成功放大;曾几何时,我不再逃避困苦,新的我,在成长中走过,哭过、笑过、迷茫过,我在阅读中学会坚毅,我长大了。
在我小时候,书是我的伙伴,当我孤独寂寞时,书陪伴我。记得有一次,爸爸、妈妈出去办事,只有我一个人在家,对于一个第一次独自在家的我来说,这个空洞洞的房子真是可怕极了。这时,我看到了书架上的《十万个为什么》,就好奇的走了过去,拿起来就看,谁知,我竟然被这本书的问题吸引住了。一会儿困惑,一会儿惊叹,我沉浸在阅读中了,我也不再害怕,我变得很勇敢,我长大了。
篇4
关键词 激发兴趣 创造快乐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人才竞争的世纪,这就要求新世纪的建设者必需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创造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幼儿园教育在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的历史使命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启蒙和奠基的重要作用。在以往的幼教模式下,幼儿阅读能力普遍低下,阅读面狭窄等现状,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何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已经成了当务之急。为此,上一学期,我们引入了亿童早期教育研究中心推出的《分级阅读》教材,本教材更关注孩子们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呼唤主动探索、善于思考的精神和独特的个性,呼唤创新型阅读的研究。基于这些,我们深入开展了个性化阅读、快乐阅读的教学探索,努力启发孩子各有所思、畅所欲言,使每个孩子的个性都得到了充分自由的发展。总结上一学期成功的经验,无外乎八个字:激发兴趣、创造快乐。
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形式的的文字符号,这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教育有很多的启示。比如,幼儿对公共厕所、邮局、车站等这些符号和标志感兴趣时,他会发出“这是什么字?”、“这个字怎么读?”的疑问。这时,我们老师包括家长要主动积极地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抓住孩子对文字感兴趣的机会,引导孩子阅读识字。
在幼儿的教室和活动室中,我们通过设置标语、图书角、墙饰、游戏以及正式的阅读教学活动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引发幼儿主动学习语言、阅读识字的兴趣,为他们提供可操作的阅读材料,鼓励他们对周围的阅读识字环境作出敏锐积极的反应,促使他们在主动建构中,阅读能力获得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幼儿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我们要努力激发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自由阅读,让幼儿对故事内容进行猜测,将幼儿的兴趣引导到故事的情境和情节发展上来,从而为下一步的课堂活动做好必备的心理铺垫。课堂中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引领孩子们能够大胆的猜测、展开丰富的想像,让他们学会探索,激发起他们阅读的欲望。以中班分级阅读第三级教材中的《古利和古拉》一课为例,我们来看看阅读活动中孩子们的表现。
通过快乐阅读,我引领着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让孩子们在零压力的情况下,带着好奇、兴奋的心情,融入课本的故事情境中,幼儿往往能很快发现故事的趣味性,图画展现了小动物们孩子般的天性,让孩子们读来开心一笑。在孩子们踊跃表达的同时,他们还能听到其他小朋友的不同观点,会从中发现许多自己没注意到的细节。
我们还可以用教材中经典的故事、诗歌,精美的图画,激发幼儿创编的欲望。文字在传递文学美的同时,图与文的巧妙融合,使得文在图中,图中有文,用文补图之不及,用图补文之不达。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教材中的故事改编成童话剧,孩子们自编自导自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童话剧是一门综合艺术,涉及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是一种演出者和欣赏者都能同时感受到快乐的艺术。
目前国内现成的幼儿园童话剧相对缺乏,一些幼教工作者都开始思考:如何将童话剧引入幼儿园,如何通过童话剧的形式体现早期阅读的成果,如何通过童话剧汇报表演向社会和家长展示幼儿学习文学作品的成效,等等。为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努力将阅读作品中的喜怒哀乐、情节冲突、人物形象的塑造等融入自编自演的童话剧中,通过假扮他人或物,让幼儿阅读的文学作品形象化,从而使幼儿在创编和表演过程中,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同时获得创编和表演的双重乐趣。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还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大胆丰富的想象能产生创造的灵感,如果我们加以引导,孩子们能创造出许多新的故事情节来。 童话剧的表演既是对文学作品的再现,又是对文学作品的再加工、再创造,能给幼儿提供创造性快乐表达的机会,从而全面实现分级阅读的终极目标:会阅读、乐表达、能创编、善表演。
总之,我认为:只有在充分体验感悟文本真意基础上的个性化的快乐自主阅读教学,才能从机械、抽象、枯燥走向灵活、形象、有趣,从“要我学”走向“我要学,我爱学,我乐学”。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师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个性化的教,正是为了激励、唤醒和鼓舞幼儿个性化的学,从而让每一个幼儿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身为一名幼教老师,我们的职责就是让快乐阅读在教学中闪光,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学前教育研究》2010.8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3]康长运:《想象力与幼儿图画故事书的阅读》
篇5
高尔基说:“读书,这个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伟大智慧的结合体。”虽然,我不是太懂这句话的含义,但是多读书却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搭起让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精神上无穷无尽的粮食。我们从刚刚降生的婴儿,到现在风华正茂的少年,和书籍结下了不解之缘:哺育我们的婴儿教育书;父母深情诵读的故事书;上学前的幼儿早教书、识字书;上学时的漫画书、教科书;现在的少年文学、科普小说和名著。可以说书和我的成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记得小时候,还不识字,整天咿呀咿呀乱叫的我,就对中国神奇的汉字有了极大的好奇。妈妈就耐心地教我得唐诗宋词。茶余饭后,妈妈便马不停蹄地教我读唐诗,妈妈慢慢地说一句,我就鹦鹉学舌地模仿一遍。妈妈慢慢的在纸上写一段,我就一笔一划地写一段……上学前,我就已经可以独立阅读一些简单的故事书了。低年级时,我就会了许多汉字,我便迷上了科普书。妈妈就给我买了一套《少儿百科全书》,厚厚的几本,宇宙气象,人文地理,植物动物,这些知识都有,令我爱不释手。在如饥似渴阅读的同时,我家有入住了一位新成员杨红樱的《心灵鸡汤》,虽然这只是一碗碗普普通通、温暖人心的鸡汤,却让我明明白白地读到了人这一路走来,不计其数的坎坎坷坷,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人生这漫长的道路,无数的崎岖不平……
书中各个形形,各不相同的人物,无不让我在读书的同时,画上一个个惊叹号。行行文字仿佛个个美丽的音符,奏出一曲曲一首首深刻而悠远的天籁之音。日复一日,我就这样在一片书香中体味着作品的精髓,深奥的文字不再是阅读的障碍,读书对于我来说更多的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
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所说的,我们正应该用行动来兑现。为了充实自己,为了武装自己,为了让祖国昂首挺立在世界的东方,为了让全世界人对我们这伟大祖国的儿女拥有十三亿人口这繁荣昌盛的中国刮目相看,为了……为了太多太多,我们要读书,我们需要读书。 “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的这句话,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读书,最好的诠释。我们就是祖国的雏鹰,没有了翅膀,就不能奋力飞向智慧。
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书确实令我受益匪浅。这“益”不仅仅是指成绩优异,视野开阔,能说会道,书更给了我心灵上的满足。 一本好书,塑造我,打磨我,雕琢我。 读书伴我成长,学习路上的欢笑与悲伤,是书陪伴我,我爱书,就像爱祖国一样,永远……
篇6
【中图分类号】G623.23
语文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而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质起着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才能的学生呢?以下是我在教育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1、激发兴趣,擦出创新火花。
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中一旦触及学习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如何才能激发学习兴趣呢?首先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来进行教学。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强,因此可用形象生动的画面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画一画,从儿童独特的视角出发,去感知世界,探索新知,在满足好奇心的过程中激发求知欲;高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较强,且已具有一定知识储备,因此可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历史小故事,有趣的实验,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
其次,要有艺术性的导入。我们要针对学生实际,从教学内容入手,设计新颖的导入,调动他们良好的学习情绪,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如在学习《精彩的马戏》一课时,我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入手,创设出一个情境:我先让学生说说“你看过哪些马戏节目?”当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讲述起自己有趣的见闻后,我又说“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去看一场精彩的马戏,你们想不想去啊?”同学们的兴致都非常高,所以这节课迭起,上的很成功。可见好的开始是已经是成功的一半。
2、质疑问难,促进创新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好奇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质疑则构成学生从一般性思维发展到创新思维的关键点。高质量的质疑问难是学生阅读能力强的表现,可以推动整个课堂的教学进程,而且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往往在质疑问难中被点燃。如在学习《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前,我让同学们说说“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出哪些问题?”于是学生就纷纷议论,提出“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它是怎么借尾巴的?”“它向谁借尾巴?”“最后它有没有借到尾巴?”等问题,我把这些问题一一进行板书,接着我又说“同学们真聪明,提出这么多问题,那你想不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些问题弄清楚呢?”这样既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得到了满足感,同时又把这篇课文的脉络搞清楚了。
3、讨论学习,培养合作精神。
教师要设法创设学生参与学习的条件,以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落实。课堂上常用的三种教学组织形式是集体授课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学生自学。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入手,灵活运用这三种组织形式,使其发挥各自的作用,达到最佳效果.在小组学习中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通过讨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的设计一些有深度,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辩析讨论,表达各自的意见。如在学习《诚实的孩子》第3自然段时,我让组长带领小组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讨论这样两个问题:“你认为谁说的是实话?为什么?”同学们集思广益,从动作,表情,语气等各个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得出列宁说谎的结果。不仅读懂了课文内容,而且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展开讨论,这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讨论的过程实质是相互竞争,相互诱导,相互激活的过程,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会在讨论中一触即发。同学们在互相探讨,互相补充,逐渐完善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还形成了团结协作的良好风气,这将对他们的创新人格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4、主体地位,确保学生创新环境。
当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创新学习的重要因素。为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见解,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作为学生的参与者,合作者,不要越俎代庖,而是和学生平等对话,沟通交流。评价学生的重点放在是否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上,坚持以积极评价为主,培养学生独特个性。如在小组讨论后汇报时,教师要肯定同学们积极参与所得出的结论,若有遗漏可让其他小组补充,若有错误可进行讨论订正,不能简单的以答案是否准确作为衡量的唯一标准。“以学为本,为学服务”这一原则反映了新的教育理念。
5、知识拓展,搭建创新舞台。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给他们更大发挥的空间。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更多的营造机会,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学。教师在上课时决不能为了教而教,仅仅拘泥于课本,会阻碍孩子的成长,扼杀他们创造的才华。我在教学时总是抓住各种机会让学生试着去想,试着去说,试着去做。如在教学《捞月亮》一课时,当学生读到“小猴子的手刚一碰到水,月亮就不见了。”一段时,我就让学生说说此时此刻,你想对猴子说什么?又如在《诚实的孩子》一课学习完之后,我让学生以列宁的身份给姑妈写封信,并念给全班同学听。又如在学习《狐狸和乌鸦》一课后我让学生续写故事,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让我大开眼界。可见,不是没有千里马,而是没有给马儿自由驰骋的场地。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古人云:“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天才需要的是适当的培养与点拨,决不是包办代替。要使“高分低能”的现象彻底消失,首先要更改的就是教育者的思想。“题海战术”培养不出爱迪生,只有充分自由的空间才能最大限度的展示学生的才能。
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还要有大量的阅读实践活动。因此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双边活动,让学生紧扣重点,难点进行深入的思考与讨论,实实在在的感悟语言,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还要想方设法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尽量多的为学生提供可以参考,判断的信息和广博的知识,使学生在充分的阅读训练中使语文素质得以提高。
篇7
成为全民阅读的“领跑者”是教师的历史使命
教师为何不读书?原因众多。就教师而言,与其去分析原因,不如直面现状;与其千呼万唤,不如付诸行动。尽管很多人都认同读书的重要意义,但并没有真正读起来,这是最为可怕的。如果教师长期“淡漠和不作为”,势必造成“本领恐慌”――这已成为很多教师无奈面对的现实问题。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刘波在书中告诉我们,停止抱怨,积极行动。
读书是教师的“自我拯救”,因此教师首先需唤醒自己的阅读意识。当一个人有了强烈的读书动机,坚持读书便不是一件难事。读书是很个性化的事,唯有自己真正需要,用心去读,才能真正有作用。教师不但要学会为自己寻找适宜的书,形成个性化阅读结构,还要构建自己的阅读的“导航图”,打造自己的阅读立交桥。尽管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夹缝中生活已不容易,但工作职责和使命感要求他们必须把读书作为生活需要。
在全民阅读可能成为国家战略的今天,教师毫无疑问应该做全民阅读的“践行者”,做学生阅读的“引路者”。引领学生爱上阅读,不仅仅是语文教师的事,而是全体教师都应有的担当,因为阅读是教育的核心。在阅读这一问题上,教师需做各行各业的“示范者”。当教师成为社会上最爱学习、最善于学习的群体时,在“知识权威”不复存在的今天,教师依然可以赢得社会应有的尊重。
阅读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刘波在新书中坦言,自己在阅读中也走过弯路,曾在学科阅读的“小天地”中“自得其乐”,忽视了开放阅读的“宽广之美”。他反思说,如果一个教师从参加工作开始,就坚持学科阅读和开放阅读并举,那他的视野必将更为开阔,对教育的理解也将更加到位。正是因为阅读,刘波才取得今天的成就。
正是带着“阅读锦囊”走上工作岗位,刘波老师才在不间断的阅读中享受了成长的快乐,倾听了自己生命拔节的声音。
阅读专业刊物不仅能促进教学,也能促进教研,提高写作能力。刘波老师从心理学专业刊物阅读开始,且读且行,且行且写,有关心理健康的文章陆续发表、获奖。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刘波的阅读从专业走向开放,从此不仅大大开阔了视野,更让“要舍得为成长买单的意识”扎下了根。事实证明,阅读综合教育类刊物,能够让教师跳出学科看教育,视野更加开阔,对教育的理解更深刻,更能从容地应对工作中的各项挑战。当然,学科阅读和开放阅读需兼顾,不能顾此失彼。另外,教师在阅读上要注意结构均衡,不要只读某一类的书,也不能因为某一类书好读而多读,其他书不好读就不读。
教师阅读需从“学科阅读”走向“开放阅读”。阅读能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能助推教师走向卓越。从专业成长的角度来审视教师阅读,让阅读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抓手,是可以走出一条有效推动教师阅读的路子来的。
刘波老师认为,读书是最便捷和最经济的拜师方式。因为我们很难有机会聆听一些名家的现场讲演,但通过阅读,就可以系统地了解他们的思想,汲取他们的智慧。选择一套高品质的图书,更会让人享受到品质阅读之美。
推动教师阅读要有好的路线图
不少人说,我们学校不差钱买书,但教师就是不读书,让教师读书很难。这种尴尬的局面如何打破呢?刘波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一张极好的路线图:培养“读书种子”,建立读书沙龙,营造浓郁读书氛围;推动“全员阅读”;举办各类读书主题活动,建立教师共享书架;让教师亲近教育刊物,倡导“读自己爱读的书”,让教师走个性阅读之路;引进“学术外援”,依托媒体提升学校读书影响力;利用“网上家园”,组织读者与作者共话“教育叙事写作”;最终建立“以点带面的阅读策略、从共性到个性阅读引导、从一所学校到一组学校面上推广、从学术外援到自我写作的内生动力”推动阅读的机制。
刘波老师还对推动教师阅读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学校领导必须在思想上真正重视,在策略上要到位,在条件上要保障。事实证明,在营造良好的“微环境”上,学校是可以大有“动作”的。在阅读日显重要的今天,学校应该在推动教师阅读上有所作为,让教师真正成为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篇8
【关键词】快乐阅读;教师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7-0115-01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阅读的水平”,朱永新教授曾这样说。一个学校没有阅读史,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教师没有阅读史,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成长。教师专业成长途径很多,可以同伴互助、课题研究、理论培训等,但最持久、最扎实的是快乐阅读。快乐阅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源动力。
一、快乐阅读,塑造美好的形象
有位诗人说,“在书香里跳跃的人生,一定是智慧的人生;在书香里浸润的生活,一定是美好的生活”。在与教师们的接触中我们发现,热爱阅读的教师往往谈吐优雅,举手投足间尽现儒雅,他们在同事眼中是谦谦君子,在学生心中是良师益友,这样的教师走到哪里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反观现实,令人深思。教师本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然而现实生活中,社会上对老师的评价并不高,有些人把“爱打麻将”的标签贴到了教师的身上,甚至把教师归为现代社会养的闲人,笔者每次看到听到这样的消息时,却不由得痛心疾首,于是在心底里发出强烈的呐喊:教师不应该是知识和智慧的象征吗?教师不应该是充满了儒雅气息的学者吗?
作为教师,是否就愿意被社会这样轻视?答案是不言而喻的。那如果我们用闲暇的时间来阅读,将会汲取多少书籍的营养,将会积累多少人生的智慧?在这些营养和智慧中浸润出来的教师,该会拥有怎样绰约的风姿呢?
宋代黄山谷说:“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问自己,多久没有好好阅读了?对镜看,身上的市侩气该拿什么来洗涤?在这忙忙碌碌、熙熙攘攘的尘世中,教师难道不应该“遗世而独立”,于浮躁处求冷静,居平庸时思进取,才能找回曾经遗失的美好?
苏霍姆林斯基的经典之言,“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着思想的河流”。一天天,一年年,知识的河流洗礼了衣冠,智慧的小溪滋养了内心,教师们一定会熠熠生辉,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二、快乐阅读,保持不竭的活力
曾有人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要给学生一桶水,自己要有一池水”。曾经的我们,也拥有这样一桶清澈、灵动的水,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工作每天都在重复着,曾经的热情变成今天的懈怠,曾经的进取变成今天的平庸,曾经的快乐变成今天的抱怨。时代不断前进,学生在迅速地改变,他们的视野越来越宽,而我们的水,却还是那桶水,不仅没有了当初的清澈,反而多了些浑浊和异味。试问自己,是否甘愿让水浑浊,是否要眼睁睁看着热情流散?
保持活力,才能让教育常新;而活力之源,就是快乐阅读。
阅读名著,修炼“内功”。在繁花似锦的文学史上,名著历经岁月沉淀,犹如夜空明星,深海灯塔, 指引着人们叩问人生、思考社会。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有一本名著,会拨动你的心绪,触动你的心灵,或放飞,或安宁。
阅读专业,修炼“招式”。教师授业,如行驶在茫茫海洋中,困惑和不解随时来敲门。如何驾轻就熟,如何深入浅出,所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当被专业书籍带向了高远的地方,再俯看课本,收放自如不远矣。记得有位老师说过,“专业书籍能让我们讲起课来旁征博引,妙趣横生,见解独到。阅读让学生从内心佩服我,爱戴我,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和自己的业务素质”。
阅读“闲杂”,怡养性情。阅读闲书与杂书,不为功利,不求正果,记得也好,忘却也罢;率性而读,自由自在;欲行则行,欲止则止;没有进度,没有目的,一切皆“自由而无为”。总有一种时刻,放空自己,慵懒的拿起一本书,随意的翻开一页,这未必不是生活的一种惬意。
三、快乐阅读,成就更好的自我
生命因阅读而丰富,教育因执着而精彩。怎样让阅读的人生托起专业的高度和成就呢?
抓时间碎片。教师很忙,忙于教学教研,忙于批改作业,忙于生计,可扪心自问:真的忙到一点时间都没有吗?我们是否把大把的时光给了游戏,给了手机,给了没有营养的闲聊?那么,从现在开始,排队的时侯品读几句箴言,坐车的时候阅读几篇美文,睡前阅读几页名著。当阅读成为一种快乐的心灵体验,蓦然回首发现,生活不仅只有眼前的忙碌,还有诗和远方。
篇9
课外阅读充满学生生活的整个空间。“家庭——学校——社会”三维空间里应指导学生处处去留心观察,品味乐趣,鉴赏美感。
空间一:家庭
孩子在家中如何进行课外阅读?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尊重知识,喜爱读书的一言一行是孩子成长的楷模。众多名人、作家出身于“书香门第”。“身教重于言教”,受上辈人爱读书的熏陶的孩子在充满书香气息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必将为走向辉煌人生奠定基础。家庭教育因先入为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往往大于学校教育。在家庭这个避风的港湾里,孩子在家长的引导下,畅游于书海之中,在听、说、读中丰富自己的精神底蕴。
从胎教听音乐,婴幼儿唱摇篮曲,少儿时家庭成员轮番上阵,讲少儿故事,让其背诵古诗;在网络、电视发达的今天,少儿节目也让学龄前的儿童在看听中快乐成长,开启了学语文的第一步。
值得借鉴的是美国流行的家长为孩子每日读书20分钟,并持之以恒,孩子长大一定会爱读书。家长在为孩子成长造就阅读环境必付诸行动,添设书房,购置书架,让家庭藏书达一定量!
有些孩子在成长中困惑了:我家怎么没几本课外书呢?确实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笔者常与孩子的家长畅谈:少吃一包好烟,少喝一瓶好酒,少打一回纸牌,少送一点人情,为孩子购书订报吧!又劝戒一些学生:少吃零食,多买几本好看实用的书哟!在为孩子选购礼物时,也应记住“馈人书籍,终生受益”的道理。
婴幼儿开始,他就在大人们的听说中成长,被动地重复地听母语,有了呀呀学语的输出,一代传一代的大灰狼故事存入大脑,自己不明白的东西一遍又一遍问求大人;转动眼珠识画家妙笔,在小人书中寻欢、作乐,张大嘴巴背出古诗……孩子从小沐浴在五千年华夏文明的文字、文学、文化、文明之窗下,与名人、自然、历史交谈,享乐于源远流长的人类文明进步中。
空间二:学校
学校教育应关注学生成长的前期课外阅读的辅导性。中小学阅读教学是建设人文关怀的精神乐园的基础工程,影响学生一生的眼界、思想、学识、综合素养等。学校教育正是承担了架设课内、外阅读两条主线的桥梁工程。
随着国家加大教育投入,城乡学校的办学条件都大有改变。创办校级图书室、阅览室已是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急办的大事,现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地网(因特网)与天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共促电子阅览室的诞生,又为教师实施课内外阅读教育拓展开了材料来源。
班级图书角、校园阅报栏、黑板报前课余时间人头攒动,从那里又将获取书本以外的知识,其效果不言而喻。
课内阅读,老师是引导者、辅导者,不是灌输者、讲演者。而在大语文教学观下辅导学生,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时,让学生体验人类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学生阅读的快乐感,通过形式多样的阅读方式(听、说、读、写、背、唱、演、画……)对爱阅读的熏陶更离不开喜爱读书、不断学习进取的老师的言传身教。老师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通过设计优势互补、灵活选用各级各类不同版本不同时期的教材,解决阅读的质的问题,改进师生共叹应试教育阅读测评效力低下之顽症。老师在关注学生阅读心理变化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语文课程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前后绵延几千年人类史)让阅读去滋润作文,丰富写作素材,并延伸到课外。
由于课内时间有限,课外为学生追求知识留下了无限空间,课外阅读成为实施大语文教学观的重要渠道。阅读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对课堂语文学习起补充和延伸作用,对课堂教学也起烘托、渲染作用。教师在学生课外阅读中担任的引路者、伴随者,在新语文课程改革中教师与学生在阅读营地里风雨同行。师生为搞活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充实师生课余生活,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类辅导性的课外阅读活动,共同解决阅读量的堆砌。为缓解课外阅读的盲目性,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加深认识: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必须考虑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由年龄、性别、性格、喜好而异,通过内心活动与外围熏陶,激发课外阅读兴趣。2、学会自己管用的阅读方法:既有精读,又有略读
还有浏览,不动笔墨不读书,圈圈画画精读书。3、设计好课外阅读活动细则,灵活选用,由儿童趣味性浓的童话集,寓言集,儿歌集到浅显的科技、散文类再上升到人文、传记、小说类。
空间三:社会
社会教育关注学生成长中后期课外阅读的倡导性,应用性。
体现人类进步和世界文明的节日——四月二十三日世界读书日的确定,让人们从阅读这一获取知识、增长本领、提升品位、推动社会走向文明之举措中受惠良多。《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十条规定:“阅读观看健康有益的图书、报刊、音像和网上信息,收听收看内容健康的广播电视节目。”阅读是伴随我们一生的精神乐园,生活中有书读,其乐融融,各级各类出版社应为快乐阅读出好书,图书馆、少儿活动社会实践基地、城乡各级文化活动室都应敞开大门,为学生课外阅读铺就康庄大道。
篇10
约翰?斯蒂芬斯,国际儿童文学研究学者,澳大利亚麦考利大学荣誉退休教授,从事儿童文学教学和研究30年。曾任国际儿童文学研究会主席,著有多本儿童文学论著。在欧美、亚洲多国举办过学术讲座,促进了世界儿童文学的交流和发展。
谈凤霞,英国剑桥大学儿童文学研究与教学中心博士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国际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创作、翻译多部儿童文学作品,与女儿合著的《剑桥彩虹・开》《剑桥彩虹・阔》,是温暖有趣的游学成长手记。
当处在一个图书丰富――丰富到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在一个忙碌――忙碌到传统阅读被刷微信、微博挤占的时代,父母怎样陪伴孩子静心阅读,引导他们发现好书的魅力呢?怎样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习惯?亲子阅读潜移默化到日常生活中,又是怎样一番景象?下面,一起来听听两位既是儿童文学大家,又有亲子阅读体验的过来人的建议,也许你会发现,当共读时光徐徐流过,留给孩子和自己的――是温暖的陪伴和成长的喜悦。
Q 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对孩子成长、亲子关系带来哪些帮助?
约翰?斯蒂芬斯:与孩子一起阅读是充满乐趣的,也是共同消遣时间的好办法。与你的孩子共同阅读有助于打开孩子的眼睛、思想和心灵,去感受不同的人和物,也能开拓孩子的视野。亲子阅读能够提高孩子的文学技能,但是研究也证明,热爱阅读的孩子在学校的各个科目中都更胜一筹。最重要的是,共同阅读能够帮助家长与孩子建立一个稳固而充满爱的关系。
谈凤霞:关注孩子阅读,其实是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而和孩子一起阅读,是了解和亲近孩子的很好方式,是和孩子一起经历成长,也包括我们家长自己内心的成长。在女儿7岁时,和我一起去英国学习,我常会对比、思考中英儿童教育,其明显的差异在于对待童年的认识不同。童年并不仅仅是为升入名牌大学作准备,而应为整个人生的多姿多彩、人生的“趣味”打底色。我们要帮助孩子发现生活的乐趣、唤起孩子对内心和外在世界的更多认知,带领孩子探索更开阔的天地,其中一个重要且容易触及的途径就是阅读。
Q 在亲子阅读中,父母需扮演怎样的角色?
约翰?斯蒂芬斯:据相关调查显示,当前亲子阅读大部分是妈妈参与,但是我们希望爸爸也能够多享受与孩子一起阅读的时光。以英国为例,英国图书信托基金会开展了“让爸爸读书”的运动,旨在鼓励父亲更多地和他们的孩子一起阅读。与年长一些的父亲相比,年轻的父亲较少阅读,可能是因为他们还未发现阅读的乐趣;受过高等教育的父亲则更有可能给孩子阅读。同时,文化程度较高的夫妻常常将阅读作为一项家庭活动,共读时也会多一些互动,针对共读的内容与孩子展开讨论。
谈凤霞:我想先请家长朋友和我一起问自己这6个问题:“我孩子最近一次读书是在什么时候?我孩子最近在读什么书?我孩子对最近在读的书有什么感受?我最近一次和孩子一起阅读是什么时候?我最近一次和孩子一起阅读的书是什么?我最近一次和孩子一起讨论的书是什么?”很多家长可能暂时无法给出清楚的答案,因为他们没有参与孩子的阅读,甚至也没有或很少给孩子时间去阅读。作为父母,在亲子阅读中,我们能做的、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寻找好书,倾听和分享孩子阅读的“感受”,也和他们一起探讨、解决 “困惑”。
Q 父母怎样和孩子一起阅读呢?有什么好的方法?
约翰?斯蒂芬斯教授的7个亲子阅读法
1.在你的孩子刚出生几天时就开始给他阅读,并将阅读作为每天必做的事。婴幼儿很容易学会爱上图书――会感受到与人分享的快乐、鲜明的色彩带来的快乐、触摸书本的快乐,最后学会自己翻页,再后来,在爸爸妈妈翻到某一页时将熟悉的故事背出来。
2.每天要共同阅读,即使在孩子学会阅读之后仍需坚持。确保你先读过一遍书的内容,因为共同阅读时,孩子往往会抢着读得比你快,因为他迫切地想看看故事后面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样你在共同阅读时就可能会跳过某些章节,所以需要提前了解。
3.重读你孩子喜欢的书。孩子喜欢重温美好的时刻,同时这也有助于拓展他们的词汇量,因为他们更透彻地理解了这本书。
4.你要表现得对读书很感兴趣,很兴奋。
5.鼓励你的孩子阅读他自己感兴趣的书。孩子可能会选择那些讨你喜欢的信息书,但是你应该注重那些使你孩子感兴趣的书。例如对制作东西感兴趣的孩子常常会热衷于阅读关于“怎样去做……”这方面的指导书。
6.为孩子提供不同的书籍类型。不同科目的书籍能提供不一样的阅读乐趣。
7.进行有意义的交流,从小培养孩子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孩子还小,在交流中,可以先从书中简单的、好玩的小事启发他去仔细观察和独立思考,鼓励孩子提问,表达自己的好奇、想法等,从而引向更深的思维和理解。
谈凤霞老师分享和女儿共读的感悟
让孩子自由选择,适时给予引导。在阅读上,我一般都会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让她选感兴趣的书籍,但有时看孩子对某一种类型的书沉浸太深时,我会给她推荐其他种类的书,使她的阅读口味多样化。
让孩子多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为什么孩子要多阅读优秀的儿童文学?因为一般在童年错过了这类阅读,长大后很少会再去读。同时,因为孩子对于儿童文学来说最容易产生共鸣,儿童文学强调真善美,但也不回避假恶丑,只不过在最后都会以“明亮”来收场。儿童文学是给孩子的精神成长打底子的。
努力做“才智焕发”的父母。我常常自问:我们总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教育者,那我“何德何能”当家长?英国奇幻文学大师罗尔德・达尔在一首诗歌中写道:“一个孩子所需要/值得需要的/是才智焕发的父母。”我们在孩子的教育中能否做到“才智焕发”?
我特别钟爱的图画书是《世界为谁存在》(英国诗人汤姆・波尔文、澳大利亚插画大师罗伯特・英潘绘),该书中父亲为孩子描述了自然世界存在的种种景象,告诉孩子:“世界为每个人存在,世界也为你存在。”图画书的最后一页,孩子带着笑容安心入眠。这是一个才智焕发的父亲,他给孩子大气的人生信念,也给孩子深深的内心安宁。成长中拥有这样的信念,便会有很多信心包括自信,不会走上心灵的“穷途末路”,这颗信念的种子会成长为一棵坚强的大树,享受阳光雨露,也能抵抗冰雪风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