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诗风范文

时间:2023-03-16 13:01: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李白的诗风,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李白浪漫自然明快飘逸

盛唐文化,孕育出无数杰出诗人,李白是其中最具神韵的天才诗人,他把盛唐诗歌的气、情、神等发挥地淋漓尽致。阅读他的诗歌,我们既能看到那种澎湃激情的胸怀抒发,又能领略到那种神奇宏大的美丽想象;既有浩瀚壮观的瑰丽奇景,又有标举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既有“济苍生”、“安社稷”的宏伟理想,又有非凡奇特的浪漫主义色彩。他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大胆地运用夸张的比喻,对眼前所见进行艺术的描绘,使形象具有扣人心弦的强大艺术感染力。他的想象奇特而丰富,他把自己的形象思维驰骋于悠远的时间和旷邈的空间之中,而无所拘束。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他还运用各种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创造出特异惊人的艺术形象。更值得注意的是,他总是在强烈感情的驱使下,把夸张的比喻、丰富的想象等表现手法和神话传说巧妙地结合起来,使他的许多诗篇具有豪迈的气势、昂扬的情调、奇特的形象和非凡的意境,从而形成了浪漫主义色彩,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加之他那生动、明净、华美而自然清新的语言,更使他光彩耀人,名垂千古。

李白成为一个伟大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决不是偶然的。盛唐时代社会经济的繁荣富庶和在时代精神孕育下形成了他的豪迈性格,炽烈感情,对自己才能的高度自负,和对政治和生活理想的热烈追求,是他诗歌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的思想基础。而他一生存在的深刻的思想矛盾――理想与现实、建功立业与隐逸求仙,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同情和对黑暗腐朽的现实的痛恨等,他要把这一切完美地酣畅地加以表现,也必然要选择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李白与盛唐似乎是两个相辅相成的现象,密不可分。盛唐因李白平添了几许辉煌,李白基于盛唐滋长着他的灵气。但这二者又是那么相悖,以致生活在盛唐中李白的人生轨迹是那样曲折、不尽如人意。“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是我们当代人对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赞誉,即使用现代的标准来衡量,李白也是一位国际级的文学大家、一位纯粹的诗人。而当时的他对政治抱有一定的热情,现在看来,那只是他的一厢情愿。他那浪漫主义的气质与严酷的政治现实格格不入。李白也曾一度被唐玄宗召见,接到诏书的李白当时踌躇满志,春风得意,“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

一、李白的诗歌具有自然明快的特点

李白诗歌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随口说出而趣味丛生,既自然,又含蓄,真实简练而蕴涵丰富。他的爽朗的性格,自由自适的气质,反映到他的诗歌里,就形成清新俊逸的情思韵味。如《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又如《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再如《关山月》:“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这许多明白明快的语言被李白运用自如,恰到好处。

二、李白的诗歌写出了俊逸的情韵和飘逸的个性

李白的七绝,以山水诗和送别诗为多,他有一种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以其天真纯朴的童心与山水冥合,触发出新奇灵感,无论写景言情,都具有俊逸风神的爽朗情韵。如: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类似的七绝佳作,在李白诗中不胜枚举。这些作品,多写诗人在大自然怀抱和日常生活中获得的审美感悟及片刻情思,属兴到神会、一挥而就的自然天成之作。所表现的是自然的美和普通的人性、人情,平易真切,极富生活情趣,有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

李白的许多诗歌,都呈现出一种“别有天地非人间”的超脱凡俗的优美的艺术境界。《夜泊牛渚怀古》、《赠孟浩然》、《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寻雍尊师隐居》、《听蜀僧浚弹琴》、《秋登宣城谢眺北楼》、《清溪行》、《春日醉起言志》、《送友人入蜀》、《月下独酌》等,这类诗闲逸洒脱,风格爽朗,神韵悠然,奇思络绎,妙语横生,表现出悠闲飘洒的情致。

三、李白写的酒醉诗具有浓郁香烈的情感

诗与酒,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最具民族特色的孪生子。盛唐时期,中国更是诗酒结合的狂热世界。酒因其口感热辣、味道醇厚、令人迷狂的特性而成为一代诗豪的兴奋剂,催生了无数脍炙人口的酒诗。李白则更将酒与诗的关系演绎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其诗风也因酒的参与而显得更为豪放、悲壮与飘逸。美酒芬芳,醇醪味厚,曾吸引历代多少迁客骚人畅怀痛饮,尽情吟咏。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吟酒诗,超越众家,更具特色。

特色之一,吟酒诗数量众多,在《李白全集》中所占比例相当大。《钟山语录》引王安石的语说:(李白)“识见污下,十首九说妇人与酒”。这固然是诬蔑夸张之辞,但李白吟酒诗数量不少是事实。刘熙载《艺概》将李白的诗分为“言侠、言仙、言女、言酒”四类,语虽不免偏颇,而言李白吟酒诗多则属不虚。李白千首诗中,诗题出现“酒”字,以及与酒有关的“饮”、“酌”、“醉”等字的篇什,如《对酒》、《九日龙山饮》、《月下独酌》、《春日醉起言志》等,有50余首;在诗行中涉及“酒”、“醉”等字的诗作,近240首。可见其吟酒诗比重之大。

李白诗歌的创作风格于其生活的时代密不可分,也正是初唐以来不少进步诗人倡导的以反对齐梁柔靡诗风为目的的诗歌革新运动取得胜利的时代。这是当时许多诗人共同努力的成果。但是谁都承认李白是其中成就最杰出、贡献最大的一个。李白杰出的创作才能和他毕生的艺术成就,真正实现了他的主张和抱负。为诗歌革新的历史使命,把唐代诗歌创作引向健康的道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运熙、李宝均:《李白》,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2]朱金城:《李白学刊》,三联书店上海分店出版1989年版。

[3]罗宗强、陈洪:《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篇2

向往那一场冰雪派对

小时候最盼望冬天的来临,不仅可以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内心的安全感大大提升,还能透过眼前呼出的阵阵热气看到一个如梦如幻般的白色世界。

屋顶上、树枝上、草坪上,都覆盖着一层轻盈松软的雪,这场景好像是在每样东西上都加入了甜甜的棉花糖,寒冷的冬季竟然不失一丝温暖,甚至增添更多浪漫情怀,怎能叫人不爱它?

遗憾的是,雪不会每一个冬季都下,也说不准是在寒冬的哪一日落下,我与小伙伴们比较贪心,也比较心急,一心只想钻进那片冰雪世界中去尽情玩乐,于是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一路驱车来到了位于浙江绍兴柯桥的万达冰雪嘉年华。

没错,绍兴柯桥除了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美食美景之外,还有一场冰雪派对每日上演,足够让我们在这个冬天有事可干,有冰可玩。

绍兴风光里的冰雪世界

绍兴柯桥的万达广场小资时尚,已经聚集了颇多人气,为周边的白领、住客与游客们提供了极尽便利的生活服务,求购物享美食,样样能满足。在万达广场的西边,有一处外表看上去很安静的冰屋,那就是万达冰雪嘉年华的现场。

不过冰屋的里面可不像它的外表看起来那么酷,它的那颗火热的心只有走近才会看得见。

在进入那扇神秘的冰屋大门之前,可有许多准备工作要做。披上大衣,换上靴子,戴上帽子和手套,摘下眼镜、关掉手机,顺便保护好随身携带的相机镜头,总之,需要全副武装完备之后才可踏进那片冰雪天地。

恩,有经验的小伙伴们都是这样做的。不然只要在里面呆满15分钟,你就会对冷酷的温度求饶了。

这座冰屋占地约有1000平方,据说是目前浙江省最大的室内冰雕冰雪游乐场馆,室内温度保持在零下5摄氏度左右,一入场馆就会看见出自哈尔滨“冰城”冰雕大师之手的作品,微雕绍兴古城、陆游唐婉的雕塑、大禹治水景观雕塑,同时雕刻的还有圣诞老人与驯鹿、彩虹门、迷宫鬼屋等作品,大量采用南方难得一见的彩冰镶嵌而成,场馆内还可见企鹅世界、自由女神像、蓝精灵、凯旋门、熊出没、冰河世纪等来自韩国、美国等精致冰雕作。

在这片五光十色的冰雪屋里,寒冷并不是重点,冰才是其中主角,在舞台上闪烁着晶莹剔透的光彩。在这里,没有年龄的界分,成人、孩子在冰雪玩乐面前,都成了饶有童心的顽童。对,年龄算什么,开心才重要。

“碰撞”出的温情 冰上碰碰车

在南国玩冰雪本来是很新奇的事情,如果再来点激情碰撞就更加入味了。

尤其值得一说的是惊险刺激的冰上碰碰车,相比陆地碰碰车而言,冰上碰碰车以车体底座的冰刀、滚轮控制车体在冰面上的运行而滑动,方向控制更为灵便,运行速度更为迅捷。我与伙伴们上前体验了一把,果然是与之前玩的碰碰车感受大不同。在体验惊险与刺激的同时,躲避碰撞和不时出现的温柔碰撞,都能将快乐“撞”出个满怀。至于安全问题,也大可不必担心,冰上碰碰车超强版的保护措施、合理的速度范围,均令人在安全的包围中体验一波又一波的疯狂心跳。

无论车技是否精湛,只要愿意,碰撞产生的激情与火花,冰封十里内的唯美与自由,都将唾手可得。

当然,在绍兴柯桥万达的冰雪嘉年华中,除了冰上碰碰车之外,场馆内还有百米极速冰山滑道、迷你高尔夫、冰上陀螺、攀岩冒险、法国埃菲尔铁塔、美国自由女神像、蓝精灵、熊出没等百件冰雕作品和数十项游乐项目,在南国就能感受一个五彩缤纷的冰雪世界。

Tips

线路推荐

安昌古镇—万达冰雪嘉年华—柯岩风景区—鲁迅故里

交通

杭州出发:从起点到艮山西路—杭甬高速—杭州湾环线南线—柯桥出口—金柯桥大道到终点。

上海出发:上海出发—A8—杭州湾环线高速—沪昆高速—杭州绕城高速—杭州湾环线南线—柯桥出口—金柯桥大道到终点。

住宿

绍兴柯桥时尚旅酒店,离万达冰雪嘉年华约20米,是一家精品连锁商务酒店,房价在260-400元/晚。

美食

1.绍兴柯桥万达广场:位于绍兴县柯北新城,地处钱陶公路与湖中路交汇处,广场内分布了诸多餐厅,如桂三秋西餐厅、华馨园北京烤鸭等。

2.咸亨酒店:如有雅兴,还可至鼎鼎大名的咸亨酒店(位于越城区鲁迅中路179号),感受一下充满老绍兴韵味的地方,“田舍家家藏家酿,驿路处处飘酒香”的绍兴黄酒,名扬天下的臭豆腐、梅菜扣肉、绍兴醉鸡等都是来绍兴旅游不能错过的招牌菜式。

篇3

关键词:李白诗歌;感

在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李白,是一位极擅长表达自己内心体验和生活感受的抒情诗人;他特善于从各种各样的事物身上,体会到不同的印象,并异常敏锐地捕捉住由此而在内心涌现的瞬息万变、复杂纷沓的感情瞬间,给它以外在的具象的表现。在许多抒情诗里,他也能通过奇妙的独特的合理想象,使自己汹涌如潮的感情波澜,得到集中的形象化的诗意创造。这样,激荡的感情因素和形象化的想象成分的交融与合流,就使他的诗真正收到了化静为动,化美为媚,抽象转为具体,疏远成为亲近的动人艺术效果。诗人创作的鲜明个性色彩,也就在这种对感情、形象的奇妙构思中,凸显了出来。

在读《李太白全集》时,我曾随手记下了许多这类饶有意趣的诗句。比如,他写山,那是: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他笔下的风,又是: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秋夕旅怀》)甚至天空中的白云,也是:肠断枝上猿,泪添山下樽,白云见我去,亦为我飞翻。(《题深情树寄象公》)

无论是山啊,风啊,云啊,…… 等等自然界习见事物,经过诗人感情和想象的熔铸,面目以非,它们都充满性灵,具有生命,成为一些与诗人的特殊思想感受直接沟通的动人形象。

如果我们从这些个性化的形象表现里,再深入一步,就会发现,诗人对自然界各种事物在感情上的关联,同样受着具体社会条件所制约、所决定的。于是贯穿于这些形象之间,就出现了一条统一的思想线索,即在唐代那种特定的社会境遇下,诗人精神深处的无尽的孤独与寂寞。相思、离愁、年华凋零的予感,真挚友情的企慕和渴求……就构成了他思想生活中,有才不得伸,有志不得展的某些特具的独特感受,出现在这些诗里,它们就依托和凭借于各式各样的具体事物形象,以及这些形象在诗人想象中所呈现的人格化了的关系表现了出来。因此,读着李白的诗,使人总有这样一种感觉,好像李白能够去利用、去摄取、去创造千种百样、甚至是世间存在的任何事物,驱遣于自己的笔下;但只有当它们与诗人的独特生活感受和激情发生共鸣的时候,他才去写它,表现它,对它倾注一股赤子般的热情。因此,各种具体事物在李白的诗中,才有可能放射出色彩缤纷、耀眼夺目的形象光彩。这也可以说是李白浪漫主义抒情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与此同时,在别的一些抒情诗作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李白浪漫主义抒情风格的另一特点:随着诗人不同生活感受的复杂变化和想象的高翔,丰富多彩的诗的激情,往往又汇总于同一种事物的形象上,使它更集中、更丰沛起来。在思想上,使其达到更典型化,而在艺术上,又使它成为构思的“重音”,主观抒情的渊薮。

值得注意的是,在概括各方面不同生活感受和内在激情时,李白常常把想象附丽于“月”这个具体形象上;但在许多诗里,“月”所蕴蓄的思想寓意、感情和艺术风貌,又显现出多么纷繁的差异!《月下独酌》中的“月”: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就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月”不同。那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前者,集中表现出诗人在“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社会里孤独、寂寞之感,但有不甘心沉沦的复杂矛盾心境。“月”作为性格化了的可感形象,在对比中更加重地显示出诗人这种心境与感触;而后者,“月”又巧妙的成为与朋友的深挚友谊和因其左迁而牵扯起来的心灵上难分难舍的感情寄托:“愁心”不绝如缕,“明月”夜夜照临,此刻将愁心寄予明月,在精神上或想象里,就永远消弭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从而变得更不会分离了。多奇妙的构思,多俊秀的想象,又是多形象的思想概括!但在《秋浦歌》里: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明月,又转化成大自然美的一部分,渲染出天晴、水静、鲜花芳香、酒船喧腾的夜的动人氛围。至于其他,像“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城谢兆楼饯别校书叔云》)“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襄阳歌》)……等等,诗中的“月”都莫不情态万状,变化多端,各自不同的体现出诗人特定精神状态的某些方面来。总之,“月”所凝聚的诗人的多样化的思想概括,实质上是植根于诗人在生活中的各种认识、体验和独特创作构思的土壤上,再加以浪漫主义激情与想象的灌溉,才开放出瑰丽、 灿烂、 摇曳多彩的形象花朵。

感情、形象、风格,有统一,有变化;有变化,有统一。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 体性篇》早就写过:“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深浅,习有郑雅。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李白正是从这里,显露出了抒情诗作里富有时代特征的鲜明个性,同时,也获得了作品艺术表现上的持久生命。

参考文献:

[1]瞿蜕圆,朱金城.李白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2]房日晰.论李白诗歌中感情表现的特色[J].贵州大学学报,

1985(3).

[3]王增文.李白诗歌的风格特色[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

篇4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方法;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所以自1993年诗歌鉴赏在高考试题中出现以来,就深受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好评。但由于考生文化底蕴薄弱,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直偏低。以前诗歌鉴赏的复习,往往强调指导学生认真分辨题型、明确试题选项常见的错误方式、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等。近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打破以往客观选择题的命题方式,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察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种命题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面对新的题型和要求,怎样才能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根据我诗歌教学的体会,我认为对古典诗歌的阅读与鉴赏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鉴赏诗歌中存在的问题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诗歌鉴赏答题情况来看,题目的难度都不算太大,但学生答题屡屡失误,主要原因是:① 考生对诗歌特点认识不足,把握不准;② 综合分析能力不够,思路不清晰;不能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鉴赏的内容,③ 存在答题的形式不规范等,这样势必导致不是漏项就是言不由衷或者错答。

(一)言不由衷

部分学生因受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在答题时,没有办法将自己所想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加以描述,也许想得很完整,而答题却很糟糕,犯了言不由衷、似是而非的错误。

(二)当作读后感

有的学生误把对诗歌的语言、形象、技巧的初步鉴赏,对诗歌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当作读后感来写,进行阐发性的理解和发挥,这也是不符合初步鉴赏和评价的要求的。

何谓鉴赏?鉴赏就是鉴别、赏析。赏析出诗歌意境好坏的原因,关键要把握住诗句本身的含义,结合诗人的生活实际进行分析,或者从诗句本身的语言信息中分析出诗所蕴涵的思想感情,而不是置诗句于一边,大谈自己的感受,或引申出一个观点进行阐发性的议论。

(三)评定式鉴赏

有学生只根据题目要求,评定式鉴赏,脱离原文,简单一笔,象老师写操行评语一样进行回答,寥寥几句,缺少对原文的准确分析,这样的鉴赏虽紧扣了题目要求,但由于脱离了原文,评定式的句子没有了依据,分析也是不全面的。 这类答题的错误在于没有领悟到诗歌的意境,掌握诗歌鉴赏的本质。

二、鉴赏诗歌的具体解决方法:

(一)反复诵读、激发想象:

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韩愈在《进学解》中也写道:"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由此可见,大量诵读、反复吟咏是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读之同时,还需展开想象。想象是引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这样,作者就把我们的精神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二)积累、运用鉴赏知识

1、文体知识:

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鉴赏古诗,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诗词文体知识,就有可能盲目而被动。首先,应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流变有相当清晰的认识,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的脉络;其次,还应对诗词的格律知识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诸如句法、用韵、对仗、词牌、曲牌等知识。再次,还要充分把握诗词特点:高度的概括性、生动的形象性、强烈的抒情性、鲜明的音乐性。

2、诗歌内容

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等。

3、诗人风格

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三曹诗风的苍凉雄健;张九龄诗风的委婉蕴藉;孟浩然诗风的语淡者味重、恬静浑健;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王昌龄诗风的雄健浑厚;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 高适、岑参诗风的雄浑奇拔;韦应物诗风的清新典雅;韩愈诗风的气势磅礴、奇特新颖;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李贺诗风的忧郁激愤;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李煜词风的伤感细腻;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范仲淹词风的苍凉悲壮;晏殊词风的明朗疏淡;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词风的缠绵悱恻;黄庭坚词风的自然流畅;秦观词风的情真意切;李清照词风的婉约凄切;杨万里词风的新鲜活泼;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姜夔词风的精心刻意、清妙秀远等等。我们应通过自己的鉴赏活动,加强对作家作品的感性认识,从而归纳出各个作家的风格。了解诗人的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4、语言特点

语言是诗歌的载体,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重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评价和鉴赏。(1)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2)平淡,也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3)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4)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5)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6)简洁。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三)灵活运用答题技巧

学生在回答主观鉴赏题时要重视"三注意":

首先要注意题目,有些题目本身就具提示性:象杨炯的《从军行》、李白的《越中览古》《送孟浩然之广陵》、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杜甫的《春夜喜雨》等等。

其次要注意作者,一般考试出题选取诗文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诗作,例如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柳永、秦观的婉约词,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的" 诗中有画 "等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

再次要注意注释,注释虽短短一二句,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时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

篇5

【关键词】:李白  三仙四气  仙风侠骨  豪情浪漫

            

“三仙”之李白    

李白自幼好学,胸怀大志,喜好击剑,仰慕侠士生活,喜爱游览大山名川。又因为李白生于道教的发源地蜀中,所以在多种环境作用下,李白从青年时代起就信仰道教神仙思想。学道德目的在于成仙,所以李白对“仙”字特别有缘,一身兼有谪仙、酒仙、诗仙等名称。

“谪仙”李白。天宝之初,李白第二次入长安,开始了他生活中的黄金时代,而其中最惬意的一件事,便是正是荣膺了“谪仙”的称号。魏颢《李翰林集序》曰:“故宾客贺公奇白风骨,呼为谪仙子。”这是李白感到荣耀,并增加了自信,自信自己确系仙才。李白在《对酒忆贺监二首》中第一首的开头就反复地说:“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杜甫也同意这样的称呼,《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中说:昔年为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从此,李白之谪仙的称号便在京城迅速的传播开来。

“酒仙”李白。酒可以说和李白的一生及其诗歌创作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李白以豪饮著称,《襄阳歌》曰:“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月下独酌》曰:“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下独酌》其一)这就是李白饮酒的美好境界和情趣,大约在古代文人中只有陶渊明可与之媲美,而李白的饮酒似乎更有潇洒飘然的一面,所以他赢得了超迈的“酒仙”之称。谈诗歌,不能不谈唐诗;谈唐诗,不能不谈李白;谈李白,不能不谈美酒。酒仙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诗仙”李白。与杜甫极富现实主义的诗风相对,李白的诗饱含着浪漫主义色彩。他以其出神入化的浪漫主义诗歌艺术,傲岸不屈、藐视权贵,使其浪漫主义诗歌充满无限的魅力,充分地展现了时代的精神风貌。以酒写诗,诗中夹酒,欣欣然、飘飘乎,仿佛误落尘世的谪仙、酒仙,大笔一挥,便也成了一代诗仙。

“四气”之李白

    气者,本为云气,引而申之,从物质的层面讲,也指构成物质世界的本源,即所谓元气是也。而对应人而言,气,不仅指人的气息,生气,更是指人的一种气质、气概,即人的一种生存状态或精神面貌。由此,“气”不仅是人的一种禀赋特质,进而也成为人们品判某人高下的一个重要标准。以此来观李白,可以说他是我国古代诗人中最富充沛之气的佼佼者。笔者认为,李白之“气”,有宏放之志气,俊爽之侠气、慷慨之士气等等,但如果从最具个性色彩和最具影响力的角度看,李白之“气”,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这就是才气、酒气、仙气和傲气,李白就是这充沛四气完美融合的凝聚体。由于在前文中已述说了李白酒仙与诗仙的相关内容,所以接下来将重点说明李白的才气和傲气。

“才气”李白。李白对于自己的才气是非常自信的,这在他诗文中有多方面的自我表述:“君看我才能,何似鲁仲尼?”(《书怀赠南陵常赞府》)看来他时时将自己的才华与孔子相比;“剑非万人敌,文窍四海声”(《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他自认文名满天下,并超过了乡贤司马相如;“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上韩荆州书》),“怀经济之才,抗巢由之节。李白对其才气自许如此,而他人对李白才气的赞许更是无以复加了。可以说从古至今,对李白才气的赞美是李白评价的一个极为突出的方面。李白简直成为天赋诗才的代称或符号:凡所著述,言多讽兴,自三代已来,之后,驰驱屈宋,鞭挞扬马,千载独步,惟公一人。(李阳冰《草堂集序》);白与古人争长,三字九言,鬼出神入,瞠若乎后耳。(魏颢《李翰林集序》)总之,上列诸则均表现了李白非凡的才气。李白不是一般的人才,而是“大才”、“天才”。钱起在《江行无题》诗中称李白:“笔端降太白,才大语终奇。”《海录碎事》上说:“唐人以李白为天才绝,白乐天人才绝,李贺鬼才绝。”

“傲气”李白。李白的傲气在他的诗文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义气。(《上韩荆州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无论现实中的那个真实的李白是否确如其诗文中所写的这样,但他笔下的自我,确实充分表现出士人的傲骨豪气。在李白诗中,时时可见“长揖”、“调笑”、“拂衣”之类的话语,这就是他面对权要时常见的行为方式。正因为李白有如此的表现,因而在他人笔下,李白身上便附会了许多傲视权贵的传说故事。据说唐时就有人言“李白不能屈身,以腰间有傲骨”(《鼠璞》)。以后更不断衍化出许多动人的故事,如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力士脱靴、贵妃捧砚,在金銮殿上醉中挥翰等等。

李白的才、酒、仙、傲四气,相互融汇渗透,自然完美地组合在一起,从而凝聚于李白一身。“谪仙”、“酒仙”、“诗仙”的交错称呼,就已反映出李白才气、酒气、仙气的紧密融合,而“傲气”更是这种融合中表现出的李白的特质。昔人已乘黄鹤西去,留给我们后人的是用是用诗歌、美酒及仙风侠骨构筑的千载黄鹤楼。追寻李白的足迹,我们在诗人“三仙四气”中倾听盛唐诗歌、诗人的最强音。  

【参考文献】

【1】周勋初《李白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第一版;

篇6

一看标题作者:题目定诗由,作者定诗风。

考场速读诗歌,一定要先读题目,且不可跳过。因为题目或为写作的缘由,或是作者写作的目的,或与作者当时写作的场景有关,或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因此看题目就是审题,看题目就是思考问题:想缘由、想目的、想场景对象、想情感,把思维由表层引向里层。如杜甫《秋雨叹》这一题目交作缘由,王维《山中送别》这一题目交作目的,《北陂杏花》这一题目交作对象,杜甫《恨别》这一题目交作情感。

考场速读诗歌,一定要看作者,想作者人生境遇,想作者诗歌的一般风格。人生境遇影响作者的情感取向,而每类作家往往有自己固定的风格,如李白诗清新飘逸,杜甫诗沉郁顿挫,乐天诗雅俗共赏,李贺诗奇诡变幻,义山诗含蓄绰约,杜牧诗清丽俊逸。了解作者的诗风,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语言有很大帮助,同时诗风也可能是命题点。

二看意象炼字:意象传情思,炼字为诗眼。

考场速读诗歌,一定要抓关键词,看意象就是抓关键名词。特定的意象,往往包含特定的情感,而且是古代诗人在创作中已经形成的一套符号系统:诗中写了“”,往往表达“不畏权贵,追求淡泊”的情感;诗中写了“月亮”,往往表达“思乡”之情;诗中写了“杨柳”,往往指“朋友依依惜别之情”;诗中写了“鸿雁”,往往抒“羁旅伤愁”的情感。只有迅速把握意象寓意,才能迅速把握诗歌的内容,迅速把握诗歌的意境,迅速领会诗歌的主旨,迅速感知诗人的情感。

考场速读诗歌,抓关键词还要抓住“情语”,尤其是意象前面的修饰词,意象后面的动词形容词。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意象是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这些意象透露出萧瑟苍凉的情感,而“急”、“高”、“哀”、“清”、“白”、“飞回”、“萧萧下”、“不尽”、“滚滚来’’这些修饰语、描写语都是诗中的“情语”,直接透露诗人的感情,而且增加了强烈的苍凉凄清之情。

考场速读诗歌,还要研读炼字。许多“情语”往往是古人炼字处,炼字处常为诗眼,诗眼是诗人抒情的关键词关键句。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陶渊明的“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这些是诗人独特的感受,这些地方又常常是鉴赏语言的设题处。

三看省略倒装:省略需补充,倒装要调整。

考场速读诗歌,必须发挥想象,合理补充。诗歌讲究精炼,尤其是近体诗词,短小精炼,鉴赏时需要运用联想想象进行补充。杜甫的《春日忆李白》:“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根据诗意补出省略的主语、谓语和宾语就是:“(李白的诗)清新(像)庾开府(的诗),(李白的诗)俊逸(像)鲍参军(的诗)。”补充后诗意豁然贯通。

考场速读诗歌,必须懂得诗家语,即倒装。古诗(尤其是近体诗词)由于适应格律的要求,经常对语序作适当调换,出现一些倒装句,只有理顺了古诗语序,才能准确地把握诗人的表意重点。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调整过来应是“明妃生长村尚有”。钱起的《谷口书斋寄杨补阙》:“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调整过来应是“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王昌龄的《从军行》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下句实为“遥望孤城玉门关”。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笑春风”实际是“在春风中笑”。只有这样理顺调整,才能准确理解诗意。

四看尾联注释:尾联显主旨,注释破难点。

考场速读诗歌,必须关注尾联。古诗大多卒章显志,显志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抒胸臆,二是以景绪隋。但不管怎样,关注尾联都能帮助你把握诗歌主旨。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尾联直接抒情,抒发了对钱塘湖的热爱之情。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最后一句以景结情,寓情于景,含蓄无限:古老雄伟的长城绵延起伏,秋月高照,壮阔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篇7

【关键词】诵读 积累 诗歌内容 诗人风格 诗歌意象

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所以自从诗歌鉴赏在高考试题中出现以来,就深受广大语文教师的好评。但由于考生文化底蕴薄弱,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直偏低。以前诗歌鉴赏的学习只强调如何分辨题型、明确试题选项常见的错误方式、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等。历年来高考的诗歌鉴赏题打破以往客观选择题的命题方式,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察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种命题方式的转变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面对新的题型和要求,怎样才能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在考场上圆满完成诗歌鉴赏的答卷呢?根据我对诗歌教学的体会,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强化诵读、激发想象

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韩愈在《进学解》中也写道:"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可见,大量诵读、反复吟咏是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意境、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读之同时,还需展开想象。想象是引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

二、积累鉴赏知识

1、文体知识: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鉴赏古诗,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诗词文体知识,就有可能盲目而被动。首先,应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流变有相当清晰的认识,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的脉络;其次,还应对诗词的格律知识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诸如句法、用韵、对仗、词牌、曲牌等知识。再次,还要充分把握诗词特点:高度的概括性、生动的形象性、强烈的抒情性、鲜明的音乐性。

2、诗歌内容:诗歌分类标准很多,常见的是按内容分类的有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等。

?写景诗: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陶渊明、谢灵运、谢、孟浩然、王维、杨万里等。李白、杜甫、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如王维的《山居秋瞑》,通过对山间清幽美景、山村淳朴民风、乡间勤劳百姓的描述,勾勒了心中理想的社会境界,表达了对目前隐居生活的满意之情,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②咏物诗:特点是托物言志。鉴赏咏物诗,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我们在读解时用心体味。如于谦的《石灰吟》,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③边塞诗: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而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还要把握时代特征,仔细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思想感情。如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反映戍边将土思亲的心曲,事情虽小,情意却深。

④咏怀诗:它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即为抒怀。鉴赏这类诗词,首先要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事,然后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和对眼前环境的叙写,这就是"即事",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这就是抒怀,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这是进一步抒怀。

⑤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瞬息变幻,或讽刺当政者荒,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代表人物是刘禹锡、杜牧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堪称咏史诗的典范,诗人站在浩浩古战场、滚滚长江边,抒发了对历史、人生的深沉感慨。时光不再,英雄易逝,而那潇洒儒雅、指挥若定的周郎,更激起诗人双鬓染霜而功业未就的伤己之情。

3、诗人风格。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三曹诗风的苍凉雄健;孟浩然诗风的恬静浑健;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王昌龄诗风的雄健浑厚;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韩愈诗风的气势磅礴;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李煜词风的伤感细腻;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范仲淹词风的苍凉悲壮;晏殊词风的明朗疏淡;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词风的缠绵悱恻;秦观词风的情真意切;李清照词风的婉约凄切;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等等。我们应加强对作家的感性认识,注重归纳各个作家的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4、语言特点。语言是诗歌的载体,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重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评价和鉴赏。(1)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2)平淡,也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3)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4)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5)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让读者去体味。(6)简洁。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5、诗歌意象。古人云:"诗言志"。意象是诗歌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作者要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指导学生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重要因素。诗歌中的杨柳、流水、残月、松、竹、梅、等意象都是表达作者内心情感的东西。古人"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诸如此类的符合我们传统的审美特点。

6、表现手法。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的分别。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等,其他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学生对这些手法都应了解,以便在鉴赏时得心应手。

7、三注意。首先注意题目,有些题目本身就具提示性:如李白的《越中览古》《送孟浩然之广陵》、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杜甫的《春夜喜雨》等。

其次注意作者,一般考试出题选取诗文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诗作,例如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柳永、秦观的婉约词,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的"诗中有画"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

再次注意注释,注释虽短短一二句,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时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

三、书面表达训练

篇8

关键词: 李白 道家思想 人格力量

唐朝诗坛上,李白的诗风独树一帜,为后世诗坛留下了无法评估的财富,因此研究李白诗歌对后世诗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当代诗歌发展。纵观李白一生,能否寻找到一条可以贯穿起来的发展线索?如果能寻找到这条线索,那么当然是道家思想与李白人格力量的有机融合,寻找两者的契合点。

道家思想崇尚“无为”与“自然”,其思想中存在无神论倾向,主张清净无为,反对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提倡道法自然,主张无为而治,主张与自然和谐相处。当然,这里的“自然”并非指自然界中的自然,而指自然发展境界,并不受人为因素的干预。正如李白所说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种自然、无需雕饰的美是李白孜孜追求的。

道家思想中,思想是衡量一切行为的准则。如果以道家思想衡量世间事物,那么你得到的结论也会高于世俗得到的结论。正因为人生短暂,缺憾常在,李白才经常寻访仙道,迷恋道家思想,因此李白直呼“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感叹人生短暂,这种豪言壮志正是李白的心性使然,是李白的真实写照。

需要注意的是,历史上醉心道家思想的人那么多,为何未能出现第二个李白?为何李白未失去诗性?究其原因,无外乎李白并未完全融入道家思想,并未获得道家思想的真传。李白读过许多道家的书籍,也有许多道家的朋友,但朋友不同于师徒,因此李白并未获得道家真传。但我们应当庆幸,假如李白真的获得道家真传,那我们岂不失去一位伟大的诗人。

李白并未完全被道家思想包融,是诗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显,经常能突破条框的限制,正如其诗歌一样,变幻莫测,奇异变化,常能想人之所未能想,如“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人们常说自己有独立的人格,有狂傲的品性,有潇洒浪漫的情怀,但词汇是那么世俗,李白的词汇已经超越了这些限制,其蕴含的意义已经超越这些词汇本身,所谓“此中有真意,欲辨已无言”。再如“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以大鹏进行自我比喻,这里大鹏的意义已经完全超过了庄子所说的大鹏,额外增加了磅礴的气势,由此可见李白的思想并非一般人可以想象。李白经常能超越条条框框的限制,同时教导我们学会超越、学会放弃、学会选择。

长期以来,李白的《蜀道难》一直被人们推崇,“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作者畅游蜀地,仰望高山大川,顿生人是如此渺小的感慨,更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叹蜀地的秀丽山川。李白被彻底唤醒,他的内心也如山川一样高远,并将山川作为知音。即便世人都不理解他,李白也无怨无悔,因为“只有敬山亭”才是他的归宿。

我们通过《蜀道难》可以看见作者心中的悲愤之情,表现出悲壮之美,况且这种美拥有排山倒海之势,令人惊心动魄,这种情感是作者内心的真实写照,是作者投身道家思想的主要原因。尽管如此,作者的内心并未得到平静,在人生道路上并未寻找到自己的归属,其所作诗是内心世界的真实表露。作者表露的仅是自己的内心世界,并非自己的人生理想,尽管作者已经肯定一些人生理想,如“一遭龙颜君,啸咤从此兴”,但李白经常讲“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尽管如此,李白还是能理解韩信,能理解他遭受的胯下之辱,因为韩信具有过人的雄心壮志,羡慕韩信的平地惊雷。

从最后结果来看,李白对任何角色都是不认可的,拥有三年宫廷生活,却耐不住宫廷的寂寞,最终向唐明皇辞呈。回归民间后,李白的归途开始出现转折点,但其归宿仅能是悲剧的,人间已经没有适合李白的归宿,因此又被世人成为“谪仙”。李白的一生都是充满痛苦的,这种痛苦并非我们可以理解,是李白天才的一部分,正如“与尔同销万古愁”,非要给“愁”加一个“万古”期限,也是李白异于凡夫俗子的地方所在。李白学道,却并未被道家所束缚,依然保持着自然的天性,我们欣赏的正是他这种伟大的自然天性,这是李白的人格力量。李白的确是个天才,正因为是天才才不能被世俗束缚,导致他的一生都注定孤苦。道家思想给了李白一丝丝安慰,甚至影响了李白的诗歌创作,唤醒了李白内心深处的那座火山,因此李白的人格力量是我们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李萍.道家政治智慧灵光的释放――李白诗歌中道家引退文化心理拆解[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5,01:91-93.

[2]熊芳沁.试论儒、道、侠思想对李白个性的影响[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120-122+129.

篇9

论文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一桶白葡萄酒》;反讽

一、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理论的创始人J.LAustin(1962)在《论言有所为》中首次提出语言并不仅仅是用来“陈述”、“描写”或“说明”,而通常是用来实施某一言语行为的。他将言语行为分为言内行为(1ocutionaryact)(一个有意义句子的产出)、言外行为(dleoutionaryact)(通过“说”本身来实施某种行为,完成某一意图或目的)和言后行为(pefloeutionaryact)(说话行为在听者身上所产生的效果)。Austin认为,要成功地实旌某一言语行为必须满足三个条件:说话人必须是具备实施某一行为的条件的人;说话人对自己所说的话不能反悔;说话人必须对自己说出的要去实施的行为抱有诚意。

后来,他的学生Searle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这一理论。Searle(1969)明确提出了言语交际的基本单位是言语行为,而不是传统的语言学所认为的符号、词和句子。他认为要成功地实施某一言语行为,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1)基本条件。说话者打算通过说出一个语句,使他承担实施某一行为的义务。(2)命题内容条件。说话者在说出某一命题时表达了一个命题,同时断定了自己将来的行为。(3)预备条件。听话者愿意说话者实施某一行为,并且说话者相信他要实施的这一行为符合听话者的利益。(4)真诚条件。说话者打算从事某一行为。Searle把言语行为重新分为五大类:阐述类(assertives)、指令类(di—rectives)、表达类(expressives)、宣告类(delcaratives)和承诺类(commissives)。

随着Searle对这一理论的发展,人们已经成功地将该理论应用于哲学、语言学、心理学、文学批评等领域的研究中,对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文学作品分析的可行性也作了深入的理论研究。M.LPratt(1977)就认为“文学语言”和“普通语言”并无二致,用研究“普通语言”的理论来研究“文学语言”是可能的也是有必要的。荷兰的VanDijk(1976)建议“将文学当作具有自己的恰当条件(appropriatenessconditions)的一种具体言语行为”,并区分了文学作品中的宏观言语行为和微观言语行为(inac.ro—speechactsandmicro—speechacts)o概括地讲,宏观言语行为是指一部文学作品的作者通过他的作品与读者进行交流时所执行的宏观上的言语行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作品的主旨;微观上的言语行为是指小说中人物所执行的言语行为,也就是人物之间的交流。前者决定整个语篇,后者则由语篇中的单个句子来执行。

二、言语行为理论与反讽

文学语言,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的作家的言语,它用来实施某种言语行为。那么文学作品,其实也就是作家一个或若干个具体言语行为组成的一个综合体。文学言语行为除了通过言内行为,传达语言表层结构的命题意义,还通过言外行为表达作品言语的深层信息,即作家言语行为的意图和创作的主题,从而可能产生相应的言后行为,即{导到读者的认同或共鸣。如果能以言语行为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语言学和文学评论相结合的方法,就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精髓。

作为文学写作常用手法之一的反讽就是一种间接言语行为。它是“作者用来说明小说本意上的表里虚实之悬殊的一整套结构和修辞手法。”它通过故意违反诚意原则而达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说话人真实的言外之意是句子命题内容的反说或否定。19世纪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EdgarAJlanPoe的短篇小说《一桶白葡萄酒》,就是借助于将反讽的艺术手法成功地运用在人物对话中,情节的处理上,乃至整部作品的构思之中,从而大大渲染了令人窒息的恐怖氛围与复仇主题。本文将根据言语行为理论,对《一桶白葡萄酒》中的反讽言语行为进行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分析。

三、《一桶白葡萄酒》中的反讽言语分析

(一)宏观上的反讽言语行为

《一桶白葡萄酒》是复仇主题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个疯狂的复仇故事。故事中杀人者头脑清晰,镇定从容,丝毫没有普通人实施犯罪时的那种局促与不安。他一步步将仇人引入酒窖,用铁链将仇人拦腰缚在壁龛上,准备砌墙将其活活闷死。当砌墙将近一半时,“Iceasedmylaboursandsatdownuponthebones”(我索性歇下手中的活,在骨堆上坐下),欣赏起仇人的垂死挣扎,把谋杀的过程当成了复仇的享受过程。犯罪结束后,他没有丝毫的害怕与罪恶感,只说:“Myheartgrewsick”(觉得有点恶心),而且:“Itwasonaccountofthedampnessofthecatacombs”(这是由于墓窖里那份湿气的缘故)。这与读者对死亡以及复仇所固有的观点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反讽由此产生。在这里反讽的使用不仅映射出复仇者充满仇恨的心灵和扭曲病态的心理,而且也在最大程度上让读者产生了恐惧。这种言后效果就是作者通过反讽所执行的主要的言语行为。

小说中作者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我”行走于小说文本之间,并不插入作家的现实生活,但对于我们读者来说这一点可能会造成截然相反的效果!因为在传统的第三人称叙事小说中,以读者的阅读心理,“我”与作家肯定具有极大的认同感。这一认识与我们在阅读小说时所遇到的叙述语气产生了矛盾。作者这种言语行为方式的言外之意是渲染故事的真实性,而事实上在这部短篇中,我们除了知道“我”是一个对伏契那托不满和对美酒也有一定鉴赏力的人之外,其他一无所知。他没有明确的身份,没有籍贯或家世。连他的名字也只出现两次,第一次是说到他的整个家族提起的,第二次是临近结尾处伏契那托一声绝望的叫唤。这种印象根本无法与作者本人联系起来。所以最终我们发现这种仿真性叙述语气欺骗了作为读者的我们的阅读感受,反讽在此时就产生了!

(二)微观上的反讽言语行为

Searle(1969)将言语行为分为阐述类、指令类、承诺类、表达类和宣告类。在《一桶白葡萄酒=》中的反讽言语行为中,这五类并不是均匀分布的,其中以宣告类为最,所以本文仅对文中最有代表性的实例,即其他四类言语行为,加以分析。

1.阐述性反讽(assertiveirony)

阐述类言语行为的言外之意是使说话人对所表达的命题的真实性作出承诺,也就是说他必须相信自己所说的话的真实性。如果在发出话语时说话人本人并不相信命题的真实性,该话语就具有反讽意味。

比如,当“我”在狂欢节晚上遇到伏契那托时,本应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而“我”却热情地与他打招呼:“Mydear F0rtun砒o,youareluckilymet”(亲爱的福图纳托,遇见你真好呀)。读者在阅读到此处时,可以清楚地从这种表面的热情中感觉到这句话所代表的真正含义:“我的仇人,遇见我你该倒霉了。”这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词句在文中反复出现。比如,在后面“我”恨不能让他立刻进入地窖将其除掉之时,口里却说:“Yourhealth ispredous;You8reirch,respected,admierd,belov-ed…;youwillbeill”(你的身体重要。你有钱有势,人人敬慕,又得人心……你会生病的)。“我”为了确保伏契那托烂醉如泥让他再喝一些酒,而嘴里却说的是:“AdraughtofthisMedocwilldefendUSfromthedma ps”(喝点梅科多酒去去寒吧)。这些表面上嘘寒问暖、阿谀奉承,实际上却缺乏诚意、暗藏杀机的句子反衬出了“我”的老谋深算和工于心计,反讽的效果便油然而生了。

2.指令性反讽(directiveirony)

指令言语行为的言外之意是说话人试图使听话人去做某一件事。说话人运用指令性反讽来表达与他所说的相反或不同的含意。

小说中“我”千方百计想将伏契那托骗进酒窖,欲除之而后快,但在语言上却欲擒故纵。从刚开始的顾左右而言他:“ButIhavereceivedapipeofwhatpassesforAmontil—lato”(我弄到一大桶所谓白葡萄酒),到开始激将:“And yetsome foolswill haveitthathistaste is a match foryour own”(可有些傻瓜硬说他眼力跟你不相上下呢),再到假意地拒绝:“Myfriend,no;…Come,weiwllgoback”(我的朋友,不行……走,咱们还是回吧),还有后面虚伪的奉承:“Yourhealthisprecious;Youaerirch,respected,admired,beloved”(你的身体要紧。你有钱有势,人人敬慕,又得人心)。这些句子的表层结构所传达的意思都是在拒绝他,而实际上这些言语行为的言外之意都是在试图使伏契那托跟他到酒窖去:“快跟我走吧,傻瓜,今天我一定要除掉你!”根据奥斯汀和塞尔的成功会话原则,这些话语违反了原则,产生了反讽的效果。

3.承诺性反讽(commissiveirony)

承诺类言语行为的言外之意是使说话人对某一未来的行为作出许诺。承诺类的先决条件是说话人对所承诺的行为有能力去完成,所以当交谈双方都清楚说话人并没有能力或不可能去实施那一行为时,承诺便赋予了反讽的含意。

文中的“我”利用仇人对名酒的嗜好,以一桶自葡萄酒(Amontillato)一步一步将他诱骗到自家的酒窖时,嘴里说着:“1willnotimposeuponyourgoodnature”(我不会利用你的好心的),但实际此时他正是利用了仇人的“好心”才将其骗人酒窖的。而后面他将伏契那托用铁链锁住后所说的:“Oncemoreletmeimploretoreturn”(让我再一次求求你回去吧,也并不是真正要将伏契那托放出去,而是对伏契那托的愚蠢的一种嘲弄,是计策成功后得意的表现,因而具有反讽的意味。

4.表达性反讽(expressiveirony

表达类言语的言外之意是对命题内容中所表明的某种事态表达说话人的某种心理状态。说话人的反讽含意可以从语境中来推断,表达性反讽的主要意图是对听话人的行为作出一个贬抑的陈述。

篇10

我原本在上海戏曲学院学习京剧,是梅派青衣,也曾兼修过昆曲。毕业之后的1966年,我被推选到样板戏剧组中,作为主演参加到《龙江颂》等戏的创作演出中。1977能够转行到歌剧领域,是由于在期间,我自己找到上海音乐学院,拜胡靖舫教授为师,在很多艺术工作者都到干校进修改造的时候,我有幸在演出之余自学声乐,并自然地将中国传统戏剧艺术和歌剧艺术的精髓相结合,成为难得的既能歌唱又能表演的演员。

被打倒以后,各个剧团在重建,歌剧被解放了,《白毛女》需要恢复排演。中国歌剧舞剧院开始选择能够担当喜儿一角的第二代演员,大家想到了我。于是文化部把我从上海京剧团借调过来。我一直非常迷恋《白毛女》,从小的时候就喜欢唱,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更理解了这部作品震撼人心的力量。

演完《白毛女》之后,我认识到歌剧是一种很有前景的艺术形式,充满了发展的活力。歌剧是综合艺术,能更完美地表现当代社会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和丰富多彩的人生。歌剧相对戏曲来讲,更能反映时代的精神风貌。在表现现代人的生活和情感中,它有着自身不可替代的优势。戏曲音乐的板腔体和表演上的程式化,是为塑造历史人物形成的。而中国的新歌剧产生于新时代,它可以把中西方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随意运用,也可以借鉴各民族的本土元素,在音乐创作上没有束缚。在表演形式上也没有固定的程式。一出歌剧一个样。今天演“洪湖赤卫队”是湖北风格的,明天演“阿依古丽”可以是新疆风格的,后天演“窦娥冤”又是山西风格的,演员每一出戏接触的都是新东西,对于戏曲演员来说,好像去掉了盔甲,去掉了冬天的厚棉袄,整个人轻松愉悦的在歌剧艺术的天空中飞翔。

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我与中国的歌剧都经历了一段难忘的幸福时光。那时候,《白毛女》在很多城市上演,或者随团到钢铁厂、油田、农村去演出,一片盛况。那时大家都将思想解放的畅快和时期压抑的悲哀一齐抒发在看戏的过程中。台下一片哭声,演员总能听到前几排观众的抽泣,低低的,却无法抑止。一些老戏也陆续恢复:《小二黑结婚》、《窦娥冤》、《刘胡兰》等,那时候,我非常忙碌,演着歌剧,演过电影音乐故事片《北斗》,《北斗》讲述一个陕北的妇女受尽苦难坎坷走向革命队伍的人生历程。不过,这段短暂的中国文艺活跃期,很快被潮水般涌来的外来流行文化所冲击。

尤其令人遗憾的是,被封闭了太久,突然港台音乐进来了,歌剧进入了令人困惑的局面。有一些文化人说,这个时代就不可能有好的歌剧,没有好歌剧就没有好演员。作为演员的我,心里很痛苦。一边是通俗文化的强势,一边是歌剧本身造就的弱势:人才断层,做一出歌剧越来越需要大量的资金;每个艺术团体新旧交替,人事更换频繁――所以,始终没有人很好地在创作歌剧,歌剧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再没有特别打响的歌剧作品,再没有深入人心的出自歌剧的人物形象。80年代,很少有人生产歌剧;虽然有歌剧院存在,但是没有多少演出。即便演出来,也常常是演员比观众多。谢幕的时候,看着台下,演员们会掉眼泪的。

这样的局面激起了我自己做歌剧的想法。我实在按捺不住了,只要给我一块阵地,我就想要实验,就想自己来搞歌剧。1983年,我与先生高育发一起到了河北省歌舞剧院,打算以此为基石开展歌剧事业。到了河北,才感觉到地方团条件有多艰苦。河北歌舞剧院30多年没有进过北京,连一块像样的幕布都没有。所有的一切都要重建。我们白手起家,开荒,播种,很快就排出了五彩缤纷的歌舞晚会,也排出了歌剧《他们的心》,舞剧《四美图》,都获得了很好的市场效应和国家奖项。

90年代初,我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拍摄一部讲述中国歌剧发展历史的系列专题片,把优秀的中国歌剧作品介绍给大众,让他们了解歌剧,从而喜欢上歌剧。说不定,这真救了中国歌剧呢?我向一位企业家集资共200万,条件是在片子里加上企业LOGO(标志)的软广告。初步拿到50万,我就开始了拍摄“中国歌剧欣赏电视系列片”的历程。

中国歌剧的源头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黎锦晖、聂耳等革命青年在五四之后,为了吸收西方先进的思想和文化,推广白话文,改变文言文,创作了中国儿童歌舞剧。他们想让孩子们先喜欢起来,从孩子们身上开始革命,就采用了学堂乐歌的方式。可以说,儿童歌舞剧是中国歌剧激进而浪漫的启蒙。

我把那时候的儿童歌舞剧《小小画家》、《小孩与麻雀》,聂耳的《扬子江暴风雨》,按照尽可能恢复的原本都排演出来,接着拍成电视片。而且,要找到当事人来回述那时候的历史,创作动机、创作过程、作品的演出情况和影响。比如聂耳先生亡故了,那我就找来中国音协的主席,聂耳的好朋友吕骥来谈,他们都是有亲身经历的,谈起来非常全面和真切。我拍了产生自解放区的著名秧歌剧《夫妻识字》、《兄妹开荒》。

在拍《白毛女》的时候,我想让郭兰英老师来演,她生活的历史年代,她的出身,决定了她对喜儿这个角色有着更深切的了解,第一代喜儿,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我是喜儿的第二代演员,虽然生在旧社会,可是我长在新社会,我们超越不了她。兰英老师说,我老了,我演不动了。我劝她说,您能演多少演多少,今天看的是您的演技而不是您的形象,就像梅兰芳大师后期拍的片子,他已经没有多么美丽的扮相了,可是那些片子很珍贵。后来兰英老师就演了一个片段。我请了四代人一起扮演喜儿,来说明这个戏长久的生命力。

方方面面的演职员都是我凭着个人关系张罗的,我希望能请到最好的,最合适的演员,通常用对歌剧事业的执着感情去打动他们。我请歌剧表演艺术家李波为《兄妹开荒》做导演。有些戏的歌舞我自己辅导青年演员,《伤逝》是宋祖英演的,我觉得她形象好,很像子君,我就用她来演。

我花了4多年时间,共恢复排演了12部歌剧,从上世纪20年代,一直拍到80年代的代表作《伤逝》,完成了七集电视系列片,每集40多分钟。至今我都认为这是我一生完成的一件比较值得骄傲的事情,一些资深艺术家和同行也称赞我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这使我十分欣慰。90年代,已经是市场经济了,动不动就要钱。我只花了50万,当我想向企业家拿剩下的投资的时候,企业家不幸意外亡故,后续投资也就泡汤了。我只能去求爷爷告奶奶,希望这个剧院少要点钱,那个演员做点奉献。一次曾经在录音棚里,因为一个乐手临时要涨100元工钱,造成正在录音的交响乐队工作停工几小时,最无助的时候我对着墙壁哭了40分钟,那时候我感觉自己好像很天真,不知道人家为什么不能为着事业共同做事情呢?对艺术痴迷的我,在那一天,那些委屈不知道怎么一下子就爆发了。

1995年,我觉得身体和精神各方面都“缓”过来了,又开始做起来歌剧的事情。我挑选了一些文本,最终选定刘书彰为我量身打造的《鸣凤》。《鸣凤》节选与改编自巴金的《家》,因其情节动人,人物精炼,情感饱满,非常适合做成一部歌剧。

我通过好友上海歌剧院的一位老院长,找到巴金的家里。知道巴金的年纪大,眼睛有白内障看不清楚字,我提前做了充分的准备,让我的先生把文本全部念出来,录成磁带。没想到,巴老非常高兴,说“我一定要自己看”。巴老说,“我的作品,不同的艺术形式都表现过,可是没有过歌剧。鸣凤投湖的时候,在话剧《家》中用了大段台词,可我觉得不足以表现《鸣凤》当时的内心世界。我也写过一大段台词,可我写不过。”鸣凤不止是一个人,她代表一个阶级,在一个历史时期阶级的怒吼。我觉得应该用咏叹调,要咏叹咏叹再咏叹。我走的时候,巴老一直把我送到门口,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巴老竟然还脱帽,向我鞠了一躬,说“我很感谢你”。至今,巴老的举动,那样一脱帽一鞠躬,都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成为我心中的一种力量。

4月份,我整理完了歌剧文本。接着在惠州演出的时候,我跟惠州的实验艺术剧团交涉,剧团决定出场地,不过演员要我找,他们的劳务费要我来筹资。我到处打听正在开会的市长,第二天中午在哪里开会,在哪里吃饭,接着自己就找到市长,说自己可以用十分钟不到的时间阐明自己的创意。惠州市原本是一个荒僻的渔村,趁着改革开放的时机,惠州大兴土木,成为当时全中国投资的热点。“惠州不要步深圳的后尘,文化不能长久滞后于经济,成了文化沙漠就不好治理了。”我接着介绍了自己的项目,歌剧《鸣凤》。市长问我要多少钱,我没敢多要,说30万,他答应了。

后来到账的是26万元,要排一个歌剧,钱还是相当紧张的。幸运的是我聚合了一批志同道合的艺术家。湖南音协的主席刘振球作曲,延安老作曲家陈紫(《刘胡兰》的作曲)做艺术总指导,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主任齐牧冬教授做舞美设计,全中国最好的灯光设计刘锐,来个强强联手。大家都住在正在盖的,没完工的毛胚房子里,总算有窗户了,买点便宜床放进去,没有空调,连纱窗都没有。饭是一个阿姨给做的家常菜,卫生自己打扫,这些老革命都是跟我这么过来的,生活环境工作条件都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大家特别快乐。我们钱少,请不起乐队,就做MIDI为歌剧伴奏,那时候倒成了创举。同时,我也非常感谢惠州实验剧团的领导,他们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为排戏甚至于把团里的汽车卖掉。

《鸣凤》在惠州演了14场,在广州演了两场,剧团组织卖票,场场爆满。令我高兴的是,惠州当地大都是农民,他们也很愿意来看演出,并且深受感动。每场演出完,观众不走,悲剧能留住观众真不容易。那些观众不肯走,不停地鼓掌。我想是巴金的作品把大家吸引过来的。同时又是艺术处理得不同一般,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大胆突破所取得的结果,当然剧作家,作曲家,导演准确地掌握了人们共通性的情感也是把大家留下来的重要原因。

演出的最后一个场景鸣风投湖以后,剧情和浓浓的音乐已经让观众的情感激化了;接着唢呐声中,儿歌响起,人们抬着轿子走上场,场上显得很冷,替鸣凤出嫁的婉儿穿着大红衣服,从轿子里出来,默默地给鸣凤烧纸钱,没有词,而是动作,整部剧就在清丽的儿歌声中闭幕。

通过《鸣凤》,我琢磨出的一点经验是:歌剧一定要符合今天的审美意识。中国的宣叙调应该口语化,不要喊叫,咏叹调也同样。不能要观众听着太累,揪心的东西不一定是喊叫的,点到人心里的不一定是最高音。为什么黄梅戏、越剧原本是很小的新生代剧种,却很快风靡全中国,因为它们符合当代人的情感。当语言不能表达人的情感的时候,歌剧中的歌超过了语言,当歌也不能表现情感的时候,那就用音乐。这也是我这么多年来,一直体验着歌剧的价值和意义得出的想法。

我同时做着很多事情,比如组织文艺晚会,策划文化产业园,办电视专栏,开办公司,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不过对我来说,到今天做到一系列行动,都是在为歌剧铺垫。而现在做歌剧还不是时机,太难了。改革开放以后,没有一部歌剧被强势宣传过。现代人不熟悉歌剧,因为这么多年,歌剧的养分没有给他们,他们不懂就谈不上喜欢。为歌剧找投资也太难了,大家都觉得它是赔钱货,没人看的东西。而实际上,歌剧就像一幅有无限层次的油画,妙处永远也看不完。如果有好的班子,好的内容,中国歌剧可以冲出亚洲,震撼世界,因为它有中国文化作为汲取不尽的养分。”

目前,我正在组织排演专场歌剧交响乐音乐会《白毛女》,就是把《白毛女》中的大多数唱段演唱出来,但不表演。促成这一行动的缘起有很多:第一,2008年,正值《白毛女》创作62周年。第二,我参加音乐会演唱《北风吹扎红头绳》时,经常一开唱,总是满堂掌声,这令她感到《白毛女》其实扎根在老百姓心里,它和民族的缘分一直在。最近她到美国纽约、洛杉矶、华盛顿等城市演出演唱了《北风吹扎红头绳》,与侨联朋友谈起来《白毛女》,他们都很激动,非常愿意邀约这样的剧团到美国演出。第三,歌剧《白毛女》至今没有出版过CD,我很想来完成这桩事。第四,《白毛女》在中国艺术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上世纪40年代的演出告诉人们,《白毛女》比多少场报告都有用,一场演出,可以让无数人觉醒。而今天,也可以通过喜儿身上展现的人的顽强生命力和意志,来鼓励当今的年轻人学会坚强,并从中了解老一辈人的境况,更珍惜今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