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的作文范文
时间:2023-04-11 06:34: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记叙文的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什么是快速作文呢?快速作文是将思维训练和技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作文写得又快又好。它训练了学生的快速思维、求异思维等能力:又摆脱了条条框框的束缚,写出的作品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下面就结合笔者的作文教学实践谈谈快写记叙文必须过好如下四关。
1 过好创作冲动“难”关
教学活动与任何活动一样,都处于一定的环境影响之中,不和外界环境发生联系,处于真空的教学活动是没有的。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精心创设作文课堂教学环境,以激发学生对写作的热情和兴趣,驱动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拉近学生和写作之间的“距离”,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
思维不能活跃,潜能也就不能发挥,行文都很困难,提高速度当然更不可能了。由此看来,快速作文除了老师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兴趣外,还必须激活学生的思维。如:作文题《助人为乐》,我们从不同角度进行题目的变换,就可以找出我们熟悉的材料来。如:从人际关系方面,可转换成《同学情》;从社会影响方面,可转换成《路遇》;还可以转换成诸如《邻里之间》等等。这种变换,其实在我们的课文中也比比皆是:《社戏》难道不是《我的小伙伴》?因此,只要使题目与我们所熟悉的材料联系起来,选材就有了根据,就可以活跃思维,引起内心的共鸣,激发创作的冲动,就会战胜作文时的畏难心理。
2 过好审题立意“准”关
审题就是在动笔之前认真揣摩作文所提供的题目,材料或话题,分析、判断和把握题目或话题所昭示的特定要求,确定文章的立意、范围、重点、体裁、布局等方面的内容。它是作文极其重要、极其关键的一步,这一步的好坏,将决定全篇文章的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决定构思能否按正确的方向展开。
如何快速审题呢?我们可以从题目的基本意义、内在含义、联想意义入手,很快就能审清题意。例如2009年湖南命题作文“踮起脚尖”的基本意义:提起脚后跟。内在含义:努力向上或者极力望远。联想意义:“踮起脚尖进宿舍” 、“踮起脚尖摘桃子”、“踮起脚尖跳芭蕾”。我们也可以从基本意义入手,进行横向思考和纵向思考,从而很快审清题意。又如:2010年重庆命题作文“难题”的基本意义:不容易解决或解答的问题。横向思考:学习中有难题,工作中有难题,生活中也有难题;个人有难题,家庭有难题,学校乃至社会都有难题。纵向思考:过去有难题,现在有难题,将来也会有难题。从对待难题的态度上思考:要关注难题,直面难题,反思难题直至攻克难题。从解决难题的方法上思考:解决难题既要有勇气,还要有智慧。用思辨的观点看难题:难题看似很难,但只要你下决心想办法去攻克它,就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如何快速立意呢?首先,方向要正确,就是立意要与我们目前国家社会倡导的公德相一致,要与当前的时代精神相一致。如: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提倡以人为本、爱国、诚信、环境保护、无私奉献等等。绝不能表现一些厌世消极的思想,或者是为那些腐败分子、迷信分子歌功颂德;其次,情感要鲜明;其三,思考要深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审题立意的成功便使作文快速成功进了一步。
3 过好选择材料“贫”关
尽可能地多阅读书报,收集各种资料,获取种种信息,扩大知识面。如何才能快速地选到新颖、独特的材料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注意选取材料美感性。就是选取足够让人赏心悦目的材料。像和谐、匀称、健康、适度。凡是太恐怖、太凶残的东西,凡是明显的低级趣味的东西,容易引起读者肮脏、污浊、丑恶联想的东西,应尽量回避。如湖北省有一学生高考时,就写了《站在发廊的门口》,而得了低分。
(2)要注意了解选取材料的情感效用。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情感效用。大致有如下几种:崇敬感(《谁是最可爱的人》)、亲近感(《琐忆》)、悲怆感(《最后一课》)、爱怜感(《项链》)、愧疚感(《背影》)、除此之外,还有新异感、舒、壮烈感、紧张感、幽默感、压抑感、甜怡感等,了解了这些,对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记叙类作文的材料是十分重要的。为什么呢?因为这种材料的情感效用,往往影响着作品的格调,也影响主题的体现。所以当我们进行记叙文类作文的写作而需要思考和处理材料的时候,如果懂得了这些材料的情感效用的差异,无疑会有助于我们更精确地对材料进行提炼,从而使传达的感情更加清晰、真挚、独到,更加有力地感染人。
(3)要注意选取人物行动的独到性。选择材料时注意了美感性,文章的立意就会高;懂得了材料的情感效用,就能对材料进行精确的提炼,从而加快写作的速度;注意了人物行动的独创性,我们笔下的作品就不会千人一面,真正地写出个性和特色,进而使自己的作品跨入优秀者的行列。
4 过好写作构思的“快”关
假如路轨是一种束缚,但可以通过路轨大大地加快速度,这又是一种解放。从形式到内容,从选材到立意,从遣词造句到布局谋篇等多个方面掌握其模式,为“搭好架子”快速写作做准备。
写作时根据自己熟悉的作文模式给自己的作文准备一个模式,如:三段式结构(开头 主体、结尾)、纵式结构图(适用于按时间顺序)、横式结构图(适用于按空间安排)。再按照模式操作,就可以更好地理清文章的思路,设定文章的格局,安排文章的层次,剪除文章散乱的枝节;就可以由往昔构思的信马由缰到现在的有条不紊,由往昔的茫无头绪到今日的成竹在胸,这难道不是写作上的解放吗?
总之,我们写作时,只要过好创作冲动关,就能克服作文前的畏难心理,以乐观的心态去写作;只要过好审题立意关,写作就不会出现偏差,就不做无效劳动;只要过好选择材料关,我们的材料就会丰富,选择的材料就会精准,文章的立意就会高,写出的作品就会跨入优秀者的行列;吃透例子,搭好架子,就能快速地过好写作关,使我们的写作活动迅速迈向“自由王国”。
参考文献
[1] 新作文·满分作文快递[J].新作文杂志社,2007年10、11、12期合刊.
[2] 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7.
篇2
善良为七年级优秀的记叙文1
善良犹如一缕阳光,在寒冷的冬日融化了厚重的冰川;善良犹如沙漠里的一泓清泉,在帜热的天气里温润了人们干渴的喉咙;善良犹如春日里的一阵清风,拂去人们心中的尘埃。——题记
“她是刚转来的,又黑又胖。”同学们这样评价她。她似乎没有听到似的,傻乎乎的朝人家笑,不料,又是一个白眼。
炎热的夏天,垃圾角是最令人厌恶的地方,脏、臭,生有蚊子,似乎所有的毛病都被那“死”地方占着了。她正是垃圾角的主人。每天,她及时倒垃圾,洗垃圾桶,在她的精心关照下,似乎教室里完全没有了异味。可是同学们总用异样的眼神看着她。嫌她胖,男生又嫌她不养眼,每天,只有她一个人的影子在各个地方出现。
“我帮你发作业,你先去上体育课。”她伸过手,热情的对语文课代表说,语文课代表刚才还一副不情愿的样子顿时神采飞扬,抱着篮球就跑了,教师里只剩下她一个人。
不知不觉,同学们似乎对她友善了许多。义卖会上,高高的举着牌子,嘶声力竭地拉客的是她;运动会上,在金光璀璨的奖牌背后,搬送饮料的是她;大扫除时,在被打扫的亮的逼人的地面背后有她默默无闻的身影;同学生病时,病房里总少不了她的形迹。她的善良就像一把金钥匙,打开了同学们心中那扇门。同学们对她的评价也由“又胖又黑”转为“人挺好的”。
教室里,少了她孤独的身影,而多了她与同学热火朝天讨论问题的样子;足球场上,少了她孤寂的背影,而多了她与同学们拼搏的样子。垃圾角仍然井井有条,教室里的卫生仍然干净、整洁。同学们都亲昵的称她为“胖妞”。
她的善良同时感动着老师,数学老师长期声音嘶哑,需要一种草药,可是现在已经很少了,只是数学老师这么随口一说,她连忙打电话给出差到外地的父母,让她们在山里寻找,不出一周,只见一包洗净,晒干的草药出现在老师的桌子上,使老师长期的疼痛慢慢减弱。
善良的魅力如同一阵不知名的暖风,在不知不觉中,悄悄的吹走你心中的烦恼;善良的魅力又如同一根洁白的羽毛,舒软的羽毛掠去你心中的尘埃。
善良为七年级优秀的记叙文2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抬头,望着,那苍穹中的姣姣明月依旧明朗,仍是湛然,阴晴圆缺的往复,悲欢离合的情丝,安宁的俯视着世间万物。或喜,或悲,或善,或恶。心里又不由得想起那一晚,一个枯瘦蜡黄的女人的面庞,那双充满着善意的眼睛。
那天,我独自一人登上了开往福州的列车,去姑妈家玩。我拎着大包小袋的行李在人群中艰难地挤着。嘈杂的喧闹声与乘务人员的提示声混杂在一起。我心里默默抱怨着车厢礼的人素质低下。手里的物件被我紧紧地攒着,以防被不法分子偷走。我熬过了两个小时,松了口气,于是准备下车。在脚接触地面的一瞬间,猛然想起,唉,我的钱包呢?心里猛地一沉,对全身开始了地毯式地搜索。口袋、包中、盒里,以至于我连帽子也没放过。
我不得不强行使自己面对现实钱包丢了。我独自一人站在车站候车厅中,没有了父母的陪伴,心里泛着凉凉的悲伤。打电话向着母亲哭诉,母亲安慰我,只是几百元罢了,别破坏自己的好心情。无奈、不满、愤恨…这些阴暗的情绪开始在我心中蔓延。“定是某些人偷走了我的钱包!就说嘛,世上哪有那么多好心人!”我愤愤不平地想着。到达姑妈家,我仍是心绪不宁。
第二天,我接到了母亲的来电,她说我的钱包已经找到了,是一个大婶捡到的,她听说有一个小女孩丢了钱包,就托站台服务人员打电话询问,可惜我没有接到电话,于是就打给了母亲的电话。她亲自告诉母亲,她会在候车厅等我。我这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缓过神来。
来到候车厅,发现有那位大婶早早地在那儿等着。那是一张枯瘦蜡黄的中年妇女的面庞,有着农民朴实的气息,她笑着告诉我,她不放心那些服务人员,说他们的办事效率太低了,不会对乘客的钱包太过于重视,所以觉得亲自送比较好。我的心里一阵暖流。不知怎的,我无法将感谢的话说出来。“谢谢您。”我在内心默默地说着。
我们开始攀谈。她告诉我,她退休前是一个售票员。在车站工作的二十多年来,早已不知有多少人丢失了自己贵重物品,她秉着职业操守,她能做的,只有等。不贪,不走,待失主归来。我的心被揪地提起,泪水在心头打着滚儿,不仅仅是她归还了我的钱包,而是她守望了二十几年的善良。就像电影《泰坦尼克号》一样,最美的不是那段爱情,而是沉船前老弱先走的举动,沉船时提琴声。
试问路人,知否,知否,可知守望善良之重?只闻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善良为七年级优秀的记叙文3
今天,我和妈妈走在街上,看见成功大厦前有一个挺着大肚子的阿姨跪在路边乞讨。我上前一看那张纸,上面写的内容大致是她的丈夫好像入狱了,她是一位乡间教师,现在有身孕,孤独无助所以出来乞讨。
我看看旁边围观的人,有的可怜她,就扔给她一点零钱;有的看完就摇摇头走开了,有的则站在那边一动不动,好像在寻思着什么。我又看看那个怀孕的阿姨,她面如土色,嘴唇干得快要裂开了,穿着一条可以容得下大肚子的裙子,呆呆的低着头,手里攒着人们给她的零钱,无助地跪在那儿。
多可怜的人啊!大姐姐怀孕的时候,我听她说怀孕的时候连心情不好对孩子都有伤害呢,更何况这个阿姨是跪在那里任凭风吹日晒地乞讨呢!这等于是在扼杀一个小生命啊!想到这里,我不由自主地摸了一下口袋,只剩下1。5元了,站时,站在身旁的妈妈把5元钱递给了我。
我想:虽然这点钱并不是课文中所写的《高贵的施舍》,也不能为她解决什么大问题,但起码能让她吃一点东西,填饱肚子,我正要将这些钱拿给那位阿姨,忽然有一个声音冒出来:“那肯定是骗人的。”我伸出去的手犹豫了,但还是把它给了那位阿姨。
我心里一直回荡着“那肯定是骗人的”那句话,心里很不是滋味。骗人的?不大可能吧!她没有养活自己的能力,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是不会出来乞讨的!也许现在社会上有很多骗钱的乞丐,但至少我们的心灵深处的爱心和善良并不应该因此而泯灭,爱心永远是世界上最美的歌!我忧郁地回头看看妈妈,妈妈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微笑着搂住我的肩膀,和蔼地说:“孩子,善良永远是正确的。”
善良为七年级优秀的记叙文4
我认为,在一切人类的气质中,最能打动人心的气质是善良。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自有我的道理。
善良的人必善待他人,善良的人必真诚,善良的人必宽容,善良的人必同情弱小。善良的人不会歧贫爱富,他会把爱扩展到无限大,对一切生灵无不表现出悲天闵人的广阔心怀!
善良可以从一个人的表情。一言一行中折射出迷人的光彩,因此也就赋予了这个人的独特迷人气质。
一个善良的人,不会只盯着别人的缺点。他能从细微之处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并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和赞美。因为他相信:任何鼓励和赞美都比讥讽和斥责更有利与树立一个人的信心和自信。他会细致入微地体贴别人的难处,并诚恳地乐与为别人分忧。因此他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一个善良的人,不会因为别人衣着破旧,散发难闻的汗臭,就冷眼相看,嗤之以鼻,也不会因为对方是是个打扫厕所的人,就心存鄙视,相反他会根据自己的能力,适时表示出自己的友善,施以援手。要么端一杯热茶,要么递上一块毛巾让他擦擦汗。
他怀着巨大的悲悯,用一颗包容苦难的心,看待所有的世人。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有时并不单纯的需要金钱!事实上,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不如意的事情。都渴望得到帮助,理解,同情与爱护,而心地善良的人,决不会吝惜地给予这些。他觉得能为别人做点什么事是他的快乐,而他给予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在享受,享受着奉献的幸福。
善良的人本身就像一个会发光发热的太阳,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把光明和温暖带到哪里。他在燃烧自己的同时,也用爱的光芒照耀着他人。
善良的人会把别人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他把鲜花奉献给他人,把谨刺留给自己。这就是善良的魅力!
善良为七年级优秀的记叙文5
善良是人类语言中最美好的词汇,是人类能拥有最宝贵的品质,是一种最伟大的精神。
那年秋天,我生病住院。妈妈天天在病房里陪我,病情刚刚好转,她便忙工作去了,只能抽空来照顾我。一天,妈妈正坐在病床旁陪我聊天。门开了,一个扎着麻花辫,年龄与我相仿的女孩儿走了进来。已是深秋,她穿得却略显单薄,手里还拎着两袋面包。她慢慢把面包放在地上,伸出三根手指示意一个面包三块钱,然后有些祈求地望着我们。妈妈拿出15元递给她,说要买五个面包。其他病人也道:“这孩子可能不会说话,我们帮帮她吧。”五分钟后,两袋面包就全卖完了。
第二天,她又来了。这次她开口了,只是低声说道:“帮帮我吧。”原来她会说话呀,看来她昨天是装聋作哑,小小年纪就知道欺骗人们的善良,心术不正。于是,我们一病房的人都没有理她。可是她还是没有走的念头,垂着脑袋,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好一会儿,她才拎起面包走了。一连几天都是这样,脾气好的病人就无视她,脾气暴躁的则免不了一顿指责,甚至想要动手“请”她出去。
一天,妈妈来看我,我把这事儿告诉了她。她顿时发火,指责我没有怜悯之心。我没有争辩,只是拿走了她口袋里的零钱,这样妈妈就买不了她的面包了。可是在那之后,女孩儿再也没来过。我心里有些奇怪,出院的时候,我忍不住问护士。
篇3
可是,纵观当下,教师的记叙文写作教学普遍缺乏计划,随意性很大。教师往往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教学,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命题。写作计划模糊,教学内容缺乏梯度。自然,学生的训练也不系统,初中3年学到的写作技巧屈指可数,泛于表面。因此,建立序列化的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迫在眉睫。
如何建立序列化的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呢?
一、顺应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
有效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之上,一切教学方法和手段都必须顺应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规律,才能被学生所接受。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序列化的建设也是如此。初中生活泼好动,好奇心、求知欲强,同时理性思维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这个阶段,他们会广泛接触到各类知识,认识到更多的人,会更深刻地思考社会和人生。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学生的认知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从形式逻辑思维看,初中一年级已开始占优势。初中二三年级开始能理解抽象概念的本质属性。就辩证思维发展来讲,初一学生已经开始掌握该种思维的各种形式,但水平还不高。初三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处于迅速发展的转折期,但是辩证逻辑思维尚未处于优势地位。从想象力来看,初一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初二到初三是学生空间想象力发展的加速期或关键期,想象的创造性成分在不断增加,想象的现实性在不断发展,想象的内容比较符合现实,富有逻辑性。因此,一定要考虑到不同年级认知发展水平,设计出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关注点的教学课例。
二、将写作教学目标逐步分解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的作文写作目标做出了比较全面的规定,提出了“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等8条目标。
但这只是一个整体的大目标,这些目标是针对学生“写”的目标还是针对教师“教”的目标,没有明确指出。同时,初中3年每一学年、每一学期的具体目标是什么,也没有明确划分出来,这些目标总体上混在一起,缺乏序列性。这使得教师不知道具体怎么进行教学,也不清楚每一学段学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写作水平,教师以其昏昏如何能使学生昭昭。因此,笔者提出要将写作教学目标逐步分层,将新课标提出的8大点总目标中有关记叙文写作的要求分解到初中各个年级、各个学期、各个月,甚至各个星期之中,这样才能将记叙文写作训练得更为扎实有效。
下面,是笔者对初中3年每学年、每个学期教师做些什么,对学生训练哪些记叙文知识技能点做出的一个规划:初一上学期,了解记叙文基本特点与章法结构,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初一下学期,掌握记叙文的叙述顺序,能灵活运用人物和景物描写的几种方法。初二上学期,理解不同的抒情方式在记叙文中的作用,并能根据需要使用不同的抒情方式;初二下学期,学会在记叙文中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及主要的几种记叙技巧,并能在写作中加以灵活的运用。初三上学期,学会审题、立意和创新使用素材;初三下学期,学习记叙文的多种创新文体,并能加以灵活运用。
三、整合教材中的单元主题
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出自名家之手,这样的经典文章就是学生学习写作最好的范文。初中阶段在教材中有大量的记叙文出现,且里面的记叙文大多属于写人记事的,写景状物的,还有两者相结合的。同时人教版的初中语文课本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主题单元式教学,每个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围绕着同一个主题进行的。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所学的单元主题,来相应地安排记叙文写作教学。
如初一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人生,描述对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要求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而其中所选择的文章《在山的那边》,描述童年的梦想和对梦想的追寻;《走一步,再走一步》写由童年的脱险经历而悟出的人生道路的困难;《短文两篇》的《蝉》和《贝壳》则是由身边的小事物引起的对于生命意义和存在的思考;经典篇目《紫藤萝瀑布》则是自我的不如意与事物的生生不息的撞击;《童趣》则记叙了一些童年趣事。教师进行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利用这些课文让学生了解记叙文的基本特点与章法结构,然后布置有关人生、成长类的话题让学生进行记叙文的写作训练。
篇4
关键词:新形势;高中语文;记叙文教学
一、 引言
记叙和记叙文的起源在没有文字之前,从我们的祖先结绳记事、图画记事、刻契记事开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可以说记叙文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人们早有定论,文学作品的创作都应遵循形象思维的原则,高中阶段是学生形象思维既丰富又成熟的阶段.记叙文是训练学生形象思维的很好的手段。同时现在的课改又把记叙文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所以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学得更投入更轻松,更能把握课文内容,领略范文的精妙,从而达到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 记叙文的特点
1.记叙文定义
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记叙文包括的范围很广,如记人记事、日记、游记、人物传记、传说、新闻、通讯、小说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2.记叙文突出特点
首先,记叙文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作者歌颂什么,批评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都包含在中心思想里。中心思想有时是直接表达.有时是含蓄间接地表露出来。
其次,记叙文有独特清晰的思路。围绕中心思想,安排材料,依据一定线索设计文章脉络,排列段落顺序。记叙文思路分为纵向思路和横向思路。纵向思路的记叙文是以时间先后的顺序和事件发展的过程为线索安排材料。最后,记叙文的语言比较自由,不像诗歌讲韵律,但比较形象、生动。另外.记叙文反映的内容还要求真人真事,不像小说那样可以虚构。
三、 记叙文写作的体会
1、人物描写要有立体感
文学作品,特别是叙事文学,主要是描写人及其生活的,是以表现人物性格,塑造典型人物为中心的,因此,人物描写在文学创作中,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人物描写的主要对象是人的三个方面:一是各种各样的的人;二是人的各个方面;三是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这三个方面,或说三个层次,又可以各自展开无可计数的侧面;这些无数侧面,纵横交错,变化无穷;由此构成了人间生活的大千世界。人物描写,事实上比景物描写难度更大。人是在活动中的,它有各种各样的行动,从一举手,一投足,到劳动生产轻歌曼舞,冲铎陷阵等等,各不相同,所以在行动中的人,是艺术情节的中心,入有自然的,社会的,精神的各种属性,人物的精神世界,宽阔无边,复杂多变。雨果说:“精神的眼睛,除了在人的心里,再没有旁的地方可以见到更多的异彩,更多的黑暗;再没有比那更可怕、更复杂、更神秘、更变化无穷的东西。世间有一种比海洋更大的景象,那便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便是内心活动。”这是非常了解人的心理状态的精辟论断。在生活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己之间,都有着极为复杂的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联系。人的复杂性,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决定了人物描写的复杂性,决定了人物描写的高难度,它是艺术描写的中心课题。
2、语言描写要有生活感
语言描写,是刻画和表现人物的重要手段。人物语言可以最细腻地传递和表达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好的语言描写,可以使读者由语言想象出人物来,在语言描写中,尤其对话描写为重要,对话是展开人物性格的最灵活,最直接的一种描写方法,它可以充分细致地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坦露在读者面前。那么对对话描写都有那些要求呢?对话要求高度的个性化。这样的对话,不仅能表现出谈话时的环境、气氛,以及人物的性格、心理情绪,也可以展现事件的进程,情节的发展、渲染生活的色调,增加作品的情趣。如孙犁的《荷花淀》中就有一段精彩的个性化对话描写:
(1)、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了一件衣裳(委婉、含蓄)
(2)、我有名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直爽)
(3)、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稳重、谨慎)
(4)、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直爽)
在《林黛玉进贾府》中,描写王熙凤的对话,就把王熙凤的身份及在贾府中的地位给活生生的刻画了出来。~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对话描写要艺术的处理含蓄与坦露关系。这里说的是含蓄与坦露的关系,什么情况下含蓄,婉而不露;什么情况下对话要坦露直率明了。有时候含蓄中有坦露,坦露中有含蓄,变化万千,因人因事而异因时因地而异,要求作者细心体察,《红楼梦》中,黛玉临死对宝玉说:“你好…“!”被称为含蓄的典范,你好什么,曹雪芹什么也没说,由作者去想象,发挥创造。
四、摄取细小动作
就是抓住那些最能体现人物性格.最能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动作进行概要或细致的描写。
篇5
关键词:写作;兴趣;方法;素材
作文对于语文来讲如同水和鱼的关系一样重要,为此,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写作需要足够的素材来激发灵感,这一点对于学生来讲不免压力很大,为此,教师要从平时的学习生活加以指导,教导学生以一颗细腻的心观察周围发生的事情,并从中概括故事所表达的道理,本文以记叙文的写作技巧为例,探讨初中语文教学技巧的规律性。
一、素材来源于生活
正所谓,生活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舞台,在这里,我们能看到一些有趣但能传递爱的事情,例如,广场上一群孩子正在快乐地追着风筝向前跑,旁边的台阶上,坐着他们的母亲,面带笑容地欣赏着孩子们的娱乐,但仍担心意外,不时地喊着他们孩子的名字,让他们小心,慢点跑,这是一幅绝美的母子亲情图,有心的学生可以以此为素材,带着自身对于生活浓厚的兴趣去写作,然后将其用于自己的作文中,从而为自己的作文增添不一样的色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格外注重培养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素材的能力,观察事物及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
二、巧用兴趣引导,丰富写作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满怀激情,才能赋予自己的文章以激情。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所在,例如,引导他们观看励志碟片,以便深刻记忆片中人物的事例,活学活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生活,将经历融入生活,充实自己的写作内容。
对于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应在实践中加以总结,作文是一个主观性极强的语文考核内容,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写作风格与写作技巧,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各自的写作技巧与素材积累,在分享过程中,又会获得新的素材与体会,从而为自己的文章增色,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重视技巧的规律性总结,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写作,以文章主人公的角度重新感受生活,努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傅蔚.写作评价的内涵、类型与特点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0(8).
[2]周少英.例谈作文评改中的“对话”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5).
篇6
开头
笔者始终相信,“虎头”式的开头能让文章抓住读者的心,让文章先声夺人。开头的方式很多,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具体需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来进行。常见方法有:
1、开门见山法和概括法开门见山是在文章的开头部分便开始叙述整个事件,而概括法是在开头将故事作简单的归纳。两种方法的共同作用都是简单明了、让人一目了然。如《那是一匹黑马》的作文中写某班一男生篮球场上的突出表现,开头写到“一年一度的篮球运动会如期而至,我所期待的‘明星’们也可以大展风采了。那天……”接着叙事,引出主人公。
2、形象法先以人物的形象描写来作为开头。人物法开头能突出事件中的主人公形象,让事件围绕人物来展开。如《我们班的赵本山》(学生作文)一文的开头“一身农民装,冬天戴顶毡帽,外加一双旅游鞋,每次他的出现,都让我想起了赵本山。特别是他那幽默的话语,更是……”。
3、景物描写和抒情法以景物描写和抒情来开头能增加文章的感情成分,情味浓重。如学生作文《妈妈,你错了》一文开头“妈妈,我爱您,爱您的日夜操劳,爱您的啰啰嗦嗦。但这一次,真的,您错怪我了”。再如《故乡的那轮明月》的开头“夜晚安静极了,除了草丛间小虫们的窃窃私语,就只剩天空的那一轮明月了。我信步走在自家的庭院里,任如水的月光将我浸泡……”。
结尾
无论是以总结的形式,还是抒情,抑或主题升华式的方式来结尾,都要做到响亮而有余味,下面就几种方法作介绍:
1、总结式结尾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前文的总结,如在记叙中以人物描写为主的结尾:“他就是那么一个人,勤劳、善良而又质朴。”一句话将前文描述的特点作总结。此外如对事件的总结:“这件事一直留在我的脑海中,成为鞭笞和督促我前进的风帆。”总结式的结尾对凸显主题、突出形象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篇7
笔者就考场记叙文写作的源头,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我们每天的一言一行一悟;我们脚下这块土地上的传统文化;报纸、电视、网络上的热点新闻;同年级学生的作文素材。
【关键词】
考场作文 写作 素材
就记叙文的内容和存在问题而言,笔者发现:一是所写的内容低幼、老套。亲情方面,写父母为我做好美味的饭菜、送来热腾腾的牛奶;深夜极端天气情况下,送我上医院;雨天打伞等等。同学间闹矛盾了,如何化解;谁学习刻苦,并为我补习功课等等。二是写历史人物、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但明显感觉到,学生故作高深,其实他对这些人物并不了解甚至曲解了某些历史人物。三是没有具体的内容,泛泛而谈,看上去文字很多,用了一长串排比句、比喻句、反问句,甚至排比段,可谓辞藻华丽,其实是无病,不知所云。诚然,这些考场作文是糟糕的,得不到高分的。那么,学生们是不是真的限于生活圈子的狭小而导致作文写作内容的枯竭呢?其实,我们有很多途径可以使记叙文写作的源头活水汩汩而来,并且能沁人心脾,使人耳目一新,产生心灵的震颤。
源头活水之一:我们每天的一言一行一悟
有些学生说:“我们的生活单调枯燥,几乎每天都是三点一线,哪有新鲜事,大事。”但有没有感人的事,动情的事呢?臧克家在《生活知识和在生活的感受》一文中说:“生活知识和对生活的感受,是写作最基本、最重要的两条。”是的,生活的海洋中,各种语调的话语、各种细微习惯性的动作、内心瞬间的一颤,时时在我们身上、在我们周围上演。
如一位学生是这样描述自己的班主任语文老师:晚自习的铃声响起前的两三分钟,一个一米八左右的魁梧黑影准时出现在我们教室的后门,一双小眼睛透过厚厚的镜片默默地扫视着整个教室,然后慢慢从后门走向前门,左手拿着车钥匙,右手抚摸着自己的啤酒肚,嘴里重复着“现在,要把白天上课的内容在脑海里好好整理整理”这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这样就把一个敬业负责任的班主任形象刻画了出来,而这只是写班主任在晚自习开始时的巡查,也可以写班主任在其他时间段的教学状况,也可以写其他教师的言行,还可以写班上同学的言行等等,这都是我们的写作源泉。我们每天的一言一行一悟,需要用日记本及时记录下来,考试前翻一翻,或者对以前的内容进行丰富和再加工,这样考试时,在素材方面的选择就可以游刃有余,内容就会比他人更充实、真实、新鲜,表达的感情就会比他人真实、细腻、深刻。
“作文来源于生活”,要抓住每一天,观察每一天,记住每一天,寻找“源头活水”。
源头活水之二:我们脚下这块土地上的传统文化
我们每个人脚下都有一块土地,在这块土地上有自然物产,有人类祖辈的足迹、生活习惯、文化传统,有些至今为我们所用,但我们熟视无睹,有的被我们遗忘,我们要重新捡拾,要珍惜它、保护它。
如果我们把脚下这块土地上的传统文化写进我们的作文,也算是对我们乡土文化的珍惜吧,同时能丰富我们的写作素材。有一位毕业班的语文教师,在《记叙文素材的选择与积累》专题训练中,让学生查一查、写一写家乡的传统文化特色,学生经过上网查询和通过祖辈们的描述,了解了家乡“即将消失的行业――灶花工”,后来江苏高考作文是《忧与爱》,有一些学生根据积累的素材,写了对家乡传统文化的爱和对家乡传统文化即将消失而感到的忧。这一题材比大部分考生写父母之间的忧与爱新鲜多了。其实,活水是有的,要多挖渠。
源头活水之三:报纸电视网络上的热点新闻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学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我们当代学生的视野应放远于国内国际社会,要做社会之人。
社会的高度信息化,也充斥着很多不良信息,特别是网络,我们要用慧心慧眼去识别,笔者建议,可以看一些电视节目,如《新闻周刊》《新闻调查》《世界周刊》等,同时教师要做适当的引导,如果学生把自己关注到的热点能恰如其分地运用到作文中,不仅会令人耳目一新,更会让人感到学生不是死读书。
当然,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不仅仅是为了作文考试,每个人都有必要关注社会热点,从社会热点中可以了解到很多关于日常生活的大小事情,也可以丰富自己,提高自身素养,使生活更幸福,社会更和谐。
源头活水之四:同年级学生的作文素材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常把有亮点的学生作文印发给本年级全体学生,这不是让学生互相抄作文,相反,它能起到鼓励优胜者写出更美、更优秀的作文,还能让大家互相学习,互补优势,互相收获。
正如在第二点中讲到的那个毕业班语文教师,其实他这项查一查、写一写我们家乡的传统文化特色的活动是在某个班级搞的,学生写好后,挑了几篇优秀的作文印发给全年级学生,而在高考作文《忧与爱》中,原创者没有运用这一素材,而其他班上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审题,在考场作文中运用了这一素材。
篇8
【关键词】:高考作文材料积累叙写
【中图分类号】G634.34
(一)话说“材料积累”
量变引起质变。无话可说是不是就说明学生在素材积累时量的没有达到一定的要求呢?人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都知道作文要做到言之有物,就要有一定量的素材的积累,但是不是拥有了一定量的素材积累后,学生便有话可说了呢?其实不然,从高一到高三,科任老师都会给学生大量印发作文素材,这些作文素材的涉猎面也是十分的广泛。早读时间学生也有意识的进行记忆。但在实际写作实践中,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时,仍然有无话可说的无助感,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1.从浅的层面来说,是学生的盲目自信造成的。
很多学生对于当时印发的素材事例,自以为已经记下了,所以也就放下了。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心理学中记忆分为浅层记忆和深层记忆,学生看过材料后当时记住了,一两天之后忘掉一半,一两个月后,忘却十之八九。久而久之。三年高中的恶性循环,致使学生对于作文素材如同走马观花,面对试卷中的作文考题时也只能指雁为羹。很难有深层的知识记忆任自己挖掘。就出现了无话可说的尴尬局面。
2.学生没有掌握对生活的留心观察正是作文素材的来源
生活处处皆语文,老师印发材料,推荐学生作文素材书,无论哪种方式无疑都是填鸭式的教育,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局面。只有真正的热爱生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的从生活中汲取营养。每个考生只有对生活中的人事物和每天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进行认识、感悟、理性对其进行审美与思辨,并思考背后的原因与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才能真正的做到对素材的积累。考场中才能做到文思泉涌,才能有话可说。
3.从深度层面来说,是教师要求不全面造成的。
在指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强调的只是:作文素材的积累讲究的是典型和新鲜,而忽视了“要具体”这一要求。因此,很多学生在記忆作文素材时,只是泛泛地记一些零碎粗糙的信息,对人物或事件的一些精彩和感人的细节并不上心。如学生最常用的素材:“无比钢琴师”刘伟,很多学生知道的只是他是“中国达人秀”的冠军,他在赛后得到观众和评委的好评,而对他在失去双臂之后,怎样坚强地站立起来,实现人生理想等一些感人的细节不曾做深入的了解和思考。这样,在实际的写作实践中,想要有话可说难上加难。
试想:如果学生对自己占有的材料的细枝末节熟稔于心,那还能在写作的过程中绞尽脑汁仍然一无所获吗?如:“徐霞客”这一人物,如果他们不仅知道徐霞客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还知道他为了追寻理想,在探险的道路上,即使“三次遇盗,四次绝粮,还差点丢到性命”也不曾后悔等一些感人的细节,那在运用这则素材写作时,还会“无话可说”吗?
由此,要解决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存在的“无话可说”这一问题,关键就是要解决如何积累材料的问题。在指导学生积累材料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总是一味的指责学生,而是要多督促,多引导,使其端正态度,对手中已占有的材料做到常回顾,勤记忆,多观察,只有这样,在写作过程中,方能做到“有话可说”,说出的话也更有感染力。
(一)话说“材料叙写”
“有话不知道怎么说”也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常抱怨的,尽管他们手中占有一定量的作文素材,但在面对具体的作文题目时,在实际的写作实践中依然感到很迷茫。关键就在于他们不知道该如何根据题目打开材料的叙写思路。
确实如此,在过去的议论文写作指导中,我们的考生强调的只是:材料的叙写必须紧扣论点,也就是”定向叙述”,但在“定向”中的基础上究竟怎样叙写,怎样打开叙写的思路,我们很少有过这昂面的指导。那怎样才能打开叙写材料的思路呢?我们可以采取“多角度提问文题”法。
多角度提问“文题”,也就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多个角度,对命题者提供的“题目”进行提问。如作文《解开心中的绳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问:心中的绳索是什么,?怎样解开?解开后有怎样的意义?通过这样设疑后,该如何去叙写所选择的材料,我们的思路就变得很明晰了。如:一味考生根据文题对“苏子”这一材料的叙写: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江水承载着的是苏子阵阵的愁思。他不明白为什么被认为“大肚能容天下”的九五只尊仅仅因为意见不同而贬谪良臣,也不明白为什么自己鞠躬尽瘁地为国为民,竟然落得如此田地!(心中的绳索是什么)但与旁人的交谈中,苏子心中的绳索慢慢地解开——千古风流人物就如大江东去般褪色、消逝,这是规律,更是命运!(怎样解开)解开心中的绳后,赤壁之上,他向世人展现的岂止是那场惊天地的战争,更是一种洒脱超然的精神。(解开后的意义)
很明显,因为通过对题目多角度的提问,这位考生在叙写材料的时候不仅紧扣题目,而且思路非常的清晰。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叙写的过程中,我们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每个角度都兼顾,而是能够根据命题者的要求或是题目自身的特点,对材料进行取舍吗,做到重点突出。如作文《解开心中的绳索》这篇文章在叙写材料时,关键是要叙写清楚人物心中的绳索是什么以及怎样解开,因为他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标题,重点应该落在动词“解开”上面。
(三)小结
篇9
总以为,你是坚强的化身,是不会落泪的!我以为你是幸福的,快乐的!
然而??在浓郁的灌木下,立着的是泪已流干的你。孤独,在静谧的月光下,你早已将最后一滴泪流尽……
悲凉的你,凄神地默默凝视那高大的青松,无言。在落入土地的那刻,上天已决定你无法高大!
可是,摧不残的是你顽强的梦,磨不灭的是你希冀的光!
在黑暗笼罩下的你,在等,在等那份,迟来的幸福。
你是无泪的,我多想用双手给你呵护,可恨世事无奈,我未能在你身旁守侯??用我的一生!
篇10
5月13日星期二阴
二零零八年五月十二日,我会永远记住这一天,它,给了我太深的印象。我正在教室里捧着书本畅游知识的海洋,而大地就在这个时候打了一个寒颤。顿时,房屋开始摇晃,墙壁被撕裂,耳边传来阵阵山石滚落的声音。尖叫声,脚步声,桌椅碰撞声?山崩地裂,天昏地暗。短短几秒,我所在的教学楼以及周围的房屋都在巨响中倒塌了。我的脑子一片空白,一片空白?
5月14日星期三雨
我躺在废墟里,腿上传来剧烈的疼痛,身上布满了灰尘。周围是一片黑暗,我的心里也是一片黑暗。
我静静的躺着,似乎从来没有这样静过,仿佛这个世界这剩下了我自己,只听得见我急促的呼吸声。
会有人来救我吗?会吗?我还可以见到我亲爱的父母、伙伴、老师吗?我们的“天府之国”还能恢复美丽的容颜吗?这时,我什么都在想,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恐慌。我对这个被金钱充溢,冷酷无情的世界已经失望了。
5月15日星期四雨
我已经几天没有吃东西了,体力有些不支。昨晚,我听到了许多声音,是有人来救我们了吗?我不知道,我只能靠仅存的一点希望撑着。
“快,这里有几个学生!快!”我听见了,没错,有人来救我们了,有人来救我们了!我透过一个小小的缝隙,看见了无数穿着橙色衣服的人和许许多多的“白衣天使”,我试着求救,大声呼喊,可是,没人听见,也许他们太忙了。而我的希望并没有因此而减退,反而大增,我相信我一定能活下去!我相信所有的人都能活下去!
5月16日星期五晴
天已不再落泪,它看到中国人的真情与自强,欣慰的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