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证婚词范文

时间:2023-03-14 03:23: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幽默证婚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幽默证婚词

篇1

期盼以久、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今天是小姐和先生喜结良缘的大喜日子,马上他们就要来到我们面前,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迎接这对新人吧。(掌声)

(放〈婚礼进行曲〉)新人入场

眼前这位风度翩翩、气质不凡的新郎先生,生性幽默、开朗。在他身旁这位仪态大方、风姿绰约的新娘小姐,能干、大方,古语说,郎才女貌,但你们看,我们的新郎、新娘是既有才又有貌,真可谓天造的一对,地设的一双。

现在,请他们的证婚人为新人证婚词

证婚人证婚词(证婚人主持交换结婚戒指)

拜谢仪式:

新人向父母―鞠躬――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新人向来宾二鞠躬――感谢来宾的光临和带来的祝福;

新人相互致礼三鞠躬――从今往后相亲相爱、白头偕老;

从不同的生活环境走到了一起,二十年的风风雨雨里,是家庭关爱、亲情的关怀伴随至今,如今儿女已经长大、成家,此时的父母一定有许多的话想对儿女说,想对孩子讲,让我们请敬爱的父亲(母亲)来说几句吧。

父母代表发言……(掌声)

面对着现在宾朋满座的喜庆场面,我想这对新人此刻一定心潮澎湃,过去的已过去,眼前是片希望的未来,我们请他们谈谈此情此景的心里感受吧。

新人代表发言――(掌声) (送上半开的香槟酒)

香槟酒是喜庆的象征,是快乐幸福的源泉,现在让我们的新人共同开启幸福的源泉,注满彼此的酒杯,为了将来,手挽手喝一杯吧。(放圆舞曲〉

新人开启,倾倒香槟并喝交杯酒、(推上点燃了腊烛的婚礼蛋糕)切百年好合的蛋糕。

将来要渡过的生活并不会象眼前那么容易,但我们相信他们今后一定能够齐心协力劈荆斩棘,共同开创美好的未来。(掌声)

篇2

这个证婚人,至关重要,他当是宋福元儿子的这场婚礼中所有亲朋好友中最有权威、最能为宋福元撑门面的人。

因为儿子的岳父,也就是宋福元的亲家公,是一个市局的副局长哪!

宋福元从他阿爸老子那辈往上数,三代都是农民,整个家族里到目前为止,做最大官的是他自己本人——一个县局的副科长。一个县局的副科长要与一个市局的副局长PK,其职务、级别与档次,都绝对不是同日而语的。所以,宋福元愁了那么几天几夜的具体内容就是:到了儿子举办婚礼的宴会上,请谁来为他当证婚人,为他在百人千眼前撑门面,同时也让亲家从此不敢小看了他们宋家。

请谁呢?宋福元把那天所有该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都细细地排了一遍队,最终仍没有物色到最最理想的证婚人。

情急中,宋福元只得把眼光,转到了不在那天参加儿子婚礼的人中间。

就这样,陆局长就立即跳入了宋福元的脑海中。

陆局长是宋福元的顶头上司,是他的老板。如果有陆老板来当他儿子结婚的证婚人,那绝对是最佳人选了。陆老板虽说是县局的领导,亲家公是市局的领导,但一个毕竟是正局长,一个才是副局长。职务谁高谁低?级别谁大谁小?个中道理,谁都懂。至少,他俩可以打个平手。

但是,宋福元刚把念头动到陆老板身上,又很快被自己了。

因为他与陆老板之间从来没有过来往。

这来往当然是指公事之外的私人来往,具体点说是两家私事中的来往。

陆老板的儿子去年国庆节结婚时,为体现党的干部廉洁奉公的原则,很低调。等到宋福元知道,已经晚了。连个拍马屁的机会也没捞到。现在突然开口邀请陆老板出席自己儿子的婚礼,岂非太贸然,还太有点厚颜了吧?因为陆老板一旦答应当这个证婚人,就必须参加婚礼,而参加婚礼,他是肯定要送喜钱的。这样,事情就麻烦了:就算自己厚颜地把陆老板请来了,那么,欠下陆老板的这份情,又怎么偿还呢?还有机会偿还吗?

想到机会两字,宋福元突然灵光乍现,眼前一亮:对呀,我怎么就那么笨呢?陆老板的儿子是结婚了,但他还没抱上第三代呀!这里不是还存在着机会吗?以后,陆老板抱上第三代了,第三代的诞生与满月什么的,陆老板肯定要庆贺庆贺的。也就是说,陆老板的这份情,自己有的是偿还的机会!

想到这里,宋福元的心里就有了底;一有底,第二天他就很快找了个机会,装作送公文什么的,走到了陆老板那张宽大如床的办公桌前,然后鼓足勇气,涎着笑脸,这个那个、就是也是地吱唔了起来。

陆老板毕竟是老板,当即从宋福元这副遮遮掩掩、吞吞吐吐的神情中,觉察到了什么,陆老板就有点不耐烦地问道:老宋,还有什么事就说嘛,是不是又要申请补助什么的?

不不!宋福元一听忙把双手摇得像投降,一咬牙,一句在肚皮里酝酿了三十六个小时的话就脱口而出了:局长我想请您当证婚人。

什么证婚人?陆老板一时成了摸不着头脑的丈二和尚。

就是,就是我准备在大年初三那天,给我的儿子把婚事给办了……

哦!不等宋福元把话说完,陆老板就顿时恍然大悟了:明白了明白了,不就是让我当个证婚人么。好的好的,我去我去。说吧,年初三中顿还是晚顿?在哪个饭店?还有你儿子儿媳叫什么名字?告诉我这些就可以了。

局长!宋福元万没想到陆老板这么明白这样爽气,当下激动感动兴奋快乐一齐涌来了,哗哗地搓着两手掌,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大年初三的上午10点多钟,像所有新郎新娘一样,宋福元的儿子和即将过门的新娘子,双双披红挂绿、喜气洋洋地站在饭店的大门口。作为整个婚礼的总策划与总指挥,宋福元似乎比谁都忙,一肩背着个专门放置红包的裂开拉链的小包,一手拿着一包横里撕开的甲级烟,门内门外地跑得欢。他一边热情地恭迎着八方的亲朋好友们的大驾光临,一边第N次地走到司仪面前,第N次地郑重其事地向司仪交代着今天证婚人的身份,接着,再N次地奔到大门口,把两只睁到极限的眼睛第N次地向门外逡巡着,就等着今天整个婚礼上职务最大级别最高最压得住阵脚的证婚人的出现。

然而,直等到中午11点50分了,所有该来的亲朋好友都来了,司仪都站在婚礼台上了,他心里最重要最关键的贵客还没出现。12点零8分,是整个婚礼拉开序幕的良辰吉时,怎么陆老板还没露面呀?难道他会忘了吗?不会的,为了万无一失,今天一起床,他就向陆老板打去了电话,以示提醒。陆老板当时就在电话中嗔怪他“瞎操心”,还说这么重要的事他就是杀头也不会忘记的,他要宋福元自顾忙他的去,到时他自会准时出席的。可是,现在事实摆在眼前,再过十几分钟,司仪可是要宣布整个婚礼正式开始的呀!

就在宋福元因焦虑与紧张而感到刚撒空了的小腹部又开始一阵紧一阵的时候,忽然,一辆轿车风驰电掣般地直冲到饭店门口,车门打开,跳下了神采奕奕的可亲可爱的陆老板!

宋福元扑上前,还来不及客套几句,陆老板就率先一头往饭店里走,一边笑着调侃宋福元:急什么急,我说我不会脱班的就是不会脱班的嘛!

是的是的,谢谢谢谢!宋福元一边跟头把式地抢在陆老板前面往里领,一边嘴里迭声道谢。

要不是刚才为老张头当证婚人去了,我早就过来了呢。陆老板边说边解释。

老张头?宋福元吃了一惊:老张头是他单位的同事,某科副科长,年龄和宋福元差不多,怎么他还婚礼呀?

是老张头的儿子。今天也是他儿子结婚呀。陆老板知道宋福元误会了,连忙更正。

说话间,宋福元就领着陆老板来到了主桌前。主桌是给两亲家的长辈坐的,所以宋福元的亲家公与亲家母还有他自己的夫人,早早就坐在了那里。

脚步还没站稳,宋福元就昂首挺胸眉飞色舞理直气壮地伸出右手,向亲家们介绍道:亲家,这是我们局长,他听说我儿子今天结婚,非要赶来参加,还非要……

啊啊,别客气了,我和你还分什么你呀我的呀!陆老板何等鉴貌辨色,一边热情地分别与宋福元的两亲家握了握手,一边打着哈哈。这随和亲热劲,感动得宋福元差点落下了眼泪。

婚礼正式开始了。证婚人在司仪的格外郑重而又隆重的宣布下,在满场一片雷鸣般的掌声中,站了起来。这时,宋福元连忙把早就准备下的那纸粉红色的证婚词塞向陆老板,想让陆老板照本宣科。岂料陆老板潇洒地一甩手,说声“用不着”,便在众目睽睽中风度翩翩地走上了婚礼台。

老板毕竟是老板,毕竟是久经沙场能征惯战的正局长,一开口,就顿使宋福元那颗悬在嗓门口的心儿回归到了原处。几分钟的即席演讲,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论点准确、论证有力,不但刻板中不失情感(诸如新郎新娘婚后要孝敬双方老人同心同德共同建设美好的小家庭等希望),而且教条中不失幽默(穿插了诸如盼望小夫妻俩早生贵子而且是双胞胎最好是龙凤双胎的祝愿等)。使得满场响起一片玻璃酒杯叩击玻璃台面的清脆而又响亮的嘈杂声,因这时的来客都已开始端杯举箸进食了,腾不出双手来鼓掌了,只能以这样的举止与声响表示大家对这番证婚词的认同与赞扬。

陆老板刚铿锵有力地证完婚,宋福元的双手都拍红了,不等陆老板走下台,他便激动万分地扑上前,差点把他的老板给抱下了婚礼台。

杯觥交错一会儿,新郎新娘刚双双端着酒杯拿着香烟打火机开始挨桌轮流向来客敬酒时,陆老板就坐不住了,低声地在宋福元耳边说了句什么,就抱着双拳冲宋福元俩亲家作了个揖,匆匆地退了场。原来,陆老板今天中午还有一家的婚宴要出席呢。

半搀半扶着把陆老板送到饭店门口,眼看着陆老板驱车绝尘而去,宋福元不禁在心里百感交集,其中最大的感触就是陆老板今天送上的这份人情,以后自己怎么还?还多少?

这场几乎耗尽了宋福元全部财力与精力的儿子的婚礼,就这样一路顺风地落下了帷幕,累得宋福元整整躺了一天一夜,才算恢复了元气。然而,一恢复元气,宋福元的心儿又吊了起来。因为那天陆老板前来参加婚礼时,果然硬是往他的小包里塞了一个红包。事后拆开一看,竟是整整八百大洋哪!这下,宋福元又无论如何也睡不着了。

既要让领导参加婚礼,又要他担任证婚人,还要他破费,这叫与陆老板从没来往的宋福元,怎么还吃得下、睡得香?

这不是倒着来了吗?!

这份礼,何其之大;这份情,何其之重?叫宋福元如何还得了?

转念一想,不由又自嘲老年痴呆了:不是早就想好了吗?陆老板的儿子刚结婚,不是还没抱上第三代吗?待等十月半年他抱上第三代时,再名正言顺地补上这份情礼不就全部万事大吉了吗?当然,这份生日贺礼的数量,肯定得在陆老板送的那份贺礼的基础上翻上一番!

想到这里,宋福元当即释然了。

然而,宋福元释然得太早了,才没上几天班,忽然陆老板的专职司机小李子就挨着各办公室送礼来了,人手一个纸盒,打开一看,3只染得通红的红鸡蛋。一问谁的?宋福元听了,当即瞪大双眼半天没闭拢:天哪,原来陆老板竟早在一月前就抱上孙子了!

真要命,这陆老板的儿子才结婚几个月就当父亲了?可见这小子是先放馅再包皮子的呀!

这下可算把刚刚胸有成竹的宋福元给一下子又推到了墙角里!

吴地风俗:生育孩子,满月办酒,得派送红蛋,名为喜蛋。3只,则意味着满月酒已经办了。如果再补送礼钱,则大为不妥,意味着还要东家再为此另摆酒席,以示答谢。

宋福元当然是绝对不可能做出这样令陆老板额外破费的为难事的!

现在只能怪陆老板口风太紧,廉洁措施有力,做人低调,给人家来了这么一个突然袭击。

那么,陆老板担任证婚人时送的那份礼、付出的那份人情,在什么时候才能回报呀?

宋福元在心里排了一下:陆老板就一个儿子,现在又就一个孙子,他是再也不会给大家送礼还情的机会了,至少在短期内是不会给了。不给了,就意味着宋福元就得永远在心里挂着陆老板的这份礼与情,就意味着陆老板心里会永远挂着这份他额外付出的礼与情。这就不好了,自古以来,哪有当差的欠当官的礼与情的?欠了,人家表面上不说,心里怎么想?就很有可能会永远记着你强加给他的这份冤枉呢!一感到冤枉,就是怨怼了!其实,这事挺简单的,双方只要换位想想,就心明如镜了。让你宋福元平白无故地赔了夫人又折兵,这心情,你试试!

就这样,宋福元怀着一颗焦虑不安的心,下班回了家。一回家,就马上把这事给夫人说了。夫人听了,也马上傻了眼。当晚,夫妇俩商量来研究去折腾了一个晚上,也没想出个子丑寅卯来。

最后,还是夫人高明,在临天亮时,给他想出了一个既巧妙而又有分寸地还了这份人情、又不会使陆老板产生拒绝的好办法,那就是专门给陆老板买块上乘的、价格至少在陆老板送的那份礼的价格基础上翻一番之上的观音佩玉。因为儿子结婚那天,在酒席上,夫人曾几次看见陆老板忙里偷闲地看了几眼挂在宋福元颈间的那块观音翡翠,并且同时看清了陆老板那光溜溜的颈部,还分明看到了从陆老板双眸中流露出来的羡慕的神色。

宋福元听了,在喜出望外之际,又不由担忧陆老板是否会断然拒绝。但夫人又信心满满地表示:只要把诸如自古以来就有男戴玉器女戴金与男戴观音女戴佛之规矩,及过去经商的、赶考的等等都是男子,常年出门在外,最要紧的是平安。男人多戴观音,是让男人少一些残忍和暴力,多一些像观音一样的慈悲与柔和,自然就得观音保佑平安如意等道理逐一解释给陆老板听,就相信陆老板是绝对不会把这么多的吉祥与祝福拒之门外了。

夫人的高见,使得宋福元高兴地直跳起来,当即和夫人一起翻箱倒柜地找出家中仅有的一点家底,凑了一两千元,然后再向亲朋好友借了一两千元,趁热打铁,天一大亮,就双双直奔市中心最大的那家珠宝店去了。

当天,夫妇俩就把那尊碧绿生辉、造型生动、做工精致、价值不菲的翡翠观音给“请”了回来。打开紫红丝绒制的锦盒,抚摸着这块雅俗共赏、格调高超的玉佩,虽说暂时还没脱手,宋福元就已有了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请回“观音”的那几天,正是“清明节”小长假。宋福元已设想好了:只等小长假后一上班,就趁陆老板一人在局长室里时,长驱直入直闯进去,就把这份人情放在他的面前,然后什么也不说,转身就走。直到逃出来后,再另用电话详详细细地把所有的解释向陆老板说了。他相信并非完全是无神论者的陆老板,是会高兴地收下他还上的这份人情的,至少,他的心里对宋福元就不会再有半点怨怼的看法了。

然而,小长假还没过完,小李子的电话就打到了宋福元的家中。小李子在电话中不无神秘地告诉宋福元,说陆老板的亲娘昨晚因病刚刚去世,现在人还在家中,陆老板准备就在家中办理后事呢。

什么?听到这里,宋福元就像被人冷不防用锥子在屁股上猛扎了一下似的跳了起来,直怀疑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大声追问道:你说什么?

篇3

[关键词] 年龄层 人群划分 群体形象

1998年,埃米尔·库斯图里卡导演的作品《黑猫白猫》一经推出便备受瞩目。似乎总是不修边幅的人物形象,粗粝而又充满想象力的画面,浓烈的影像色彩,铺天盖地的戏谑、玩笑、嘲弄和寻欢作乐,毫不吝啬的语言对白,此起彼伏的喧闹场景,喜剧化的故事结局——在这些库氏影片的惯常“癫狂笑闹”影像风格背后,也隐藏着库斯图里卡惯常的某些观念和情愫。而对该片不同年龄层人群的划分和形象设定的解读分析,正是我们深入探寻导演观念和情愫的最佳途径。

《黑猫白猫》片中的人群,可以按照年龄层划分为三个明显的人群——老人、孩子和中年人。每一个年龄层人群,总有着对应的人物性格和形象。

电影中的两个老头子:吉普赛黑帮教父格加和他的老友扎吉,还有个吉普赛大妈,性格是如此地相像——和蔼开明、关爱孙辈、而又有些孩子气的老顽童。

格加最喜欢重复观看《卡萨布兰卡》的结局部分,并重复那句经典的台词“路易,我想这是一段美好友谊的开始”。在影片最后,看着扎吉的孙子扎拉和爱人艾达在多瑙河上完成婚礼并登上游船后,他和扎拉一边干杯一边再次念出这句台词——和阁楼上这两位老友被“死后”冰封又同时“复活”的奇妙经历结合起来,这句经典台词和他们手中的美酒,真正成为两人几十年友谊的最佳象征。

在家庭内部,这三位老人最为关心的就是自己的孙辈。格加一次又一次劝说长孙葛尔加结婚。扎吉为了孙子特意把所有积蓄都藏在手风琴里并最终念念不忘地亲手交给了他,甚至愿意以自我牺牲来阻止孙子将要被迫进行的不幸婚礼。艾达的吉普赛祖母从一开始想把孙女艾达卖给黑帮头子达旦做老婆,到后来接受了孙女对爱情的选择。三位老人对于家庭后代的关爱,与后面将要提到的中年人一代形成了讽刺性的鲜明对比。

影片中的几个孩子——扎拉、艾达、葛尔加以及达旦的妹妹“小瓢虫”,都是执拗而可爱的,都有着对爱情的坚持。他们身上所展现的正是青春的张扬和对爱情的忠贞。经过挣扎、反抗与坚持,扎拉和艾达、葛尔加和“小瓢虫”这两对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是库斯图里卡对于这种青春的真善美的肯定和赞美。

反观影片中的中年人一代,其代表就是财迷心窍、胆小懦弱的马考以及其暴戾蛮横、欺软怕硬的“好友”——自称“商人和爱国者”的黑帮匪徒头子达旦,以及那个道貌岸然的政府证婚官员。

马考一直觊觎父亲的工厂和财产,并且妄想通过侵吞国家物资来大发不义之财;而流氓成性的达旦则对“好友”马考的发财计划来了个杀人吞赃,甚至对马考一顿毒打。为了金钱利益,他们合计着分别出卖了自己的儿子和妹妹的婚姻幸福。由于格加和扎吉两位长辈先后突然“猝死”会打断婚礼,两人不顾一切地将两位老人的“尸身”冰冻起来--从这对中年“老友”身上,观众只能看到荒诞不经、财迷心窍、尔虞我诈以及对家庭成员的漠视和利用。和他们长辈的交情相比,他们之间的“友情”是何其的荒诞与讽刺。

而那位西装革履的证婚官员,他摔开的皮箱里除了文件外还赫然滚落出各种吸毒工具——瘾君子的事实将他冠冕堂皇的脸皮在众人面前瞬间揭穿。而为了保住颜面,他居然还向同为瘾君子的达旦结结巴巴地辩解和哀求。这种戏剧化效果带来的讽刺真可谓酣畅淋漓。

通过对人物群体的划分,片中老人、孩子和中年人这三组人群迥异的形象得以分别展现。而导演如此划分人群并设定群体形象的动机,就需要进一步解读了。

从库斯图里卡的电影作品特征来看,狂欢、家庭、乡愁、音乐、黑色幽默和政治讽喻这几大元素可谓旗帜鲜明。尤其是政治讽喻这一重要元素,在其青年时代的电影创作中就已初现端倪。而在他被迫远离南斯拉夫长期旅居西欧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期间,南斯拉夫已经处在战乱频繁、分崩离析的阶段。库斯图里卡电影作品中的乡愁和政治讽喻元素,在无形中产生融合并显得更为浓重。如果说1995年推出的《地下》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这种融合的话,那么《黑猫白猫》则是在另外一种视角的小范围故事框架内,含蓄地将这种融合潜藏了起来。这些因素便是对本片群体形象进行解读的关键症结所在。

从二战爆发到整个冷战时期的几十年时间里,无论是面对纳粹德国还是苏联,南斯拉夫一直是一个敢于抗争、从不屈服的国家。而《黑猫白猫》中所塑造的年轻人群体形象,同样是勇于坚持、敢于抗争的,这可以视作是南斯拉夫几十年来国家不屈形象的人形化表现。通过对影片中年轻人们最终争取到自由和幸福命运的歌颂与赞美,库斯图里卡也完成了对故国南斯拉夫的致敬。

对于影片中的老人群体,库斯图里卡对他们也持着一种肯定和赞美的态度。他们对孙辈的关爱和付出、甚至是自我牺牲,其实也象征着真正的爱国者对于南斯拉夫这个国家的真正关爱--不仅是关心孩子和国家的现在,也关心孩子和国家的未来。作为一个电影艺术家,库斯图里卡多少也把自己对故国南斯拉夫的热爱之情,通过片中老人们这个群体加以抒发。

相对的,影片中的中年人形象也是库斯图里卡用意最深的部分——这些财迷心窍、好赌滥饮、道貌岸然的投机犯、瘾君子和伪君子们,他们本应是家庭的主心骨、国家的中坚力量。但是在影片中,他们的形象却是如此不堪入目。可以说,库斯图里卡所塑造的这些中年人的形象,正反映了他对于搞垮南斯拉夫的那批蛀虫的痛恨和不齿。如此塑造这两个中年人的形象,就是对造成南斯拉夫动乱分裂的那些罪魁祸首的一种讽喻。

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影片中的老人群体对这些中年人群体往往持有一种怀疑甚至是厌恶的态度——扎吉更喜欢懂事的孙子扎加而不是儿子马考,格加并不待见上门借钱的马考并拔枪警告他,格加面对达旦时的那种轻蔑态度……可以说导演借助片中老人群体对中年人群体态度的设定,抒发着自身对于片中中年人群体所象征的现实人群的憎恶情感。

篇4

善待母语

“中华文化是一个圆,圆心无处不在,圆周无处可寻,而母语就是这个团的半径,半径有多大圆就有多大。在英语逐渐强势的今天,我们更应善待母语。”

2007年7月香港会展中心,著名学者、诗人余光中作了题为《如何善待母语》的演讲。

深色西装、红色领带,衬着如雪白发,使余光中更显儒雅。在一个多小时的演讲中,余光中思路清晰,妙语连珠,古今中外的诗词歌赋信手拈来,尽显学贯中西的大家风范。

“台湾人的方言是闽南话,香港人的方言是粤语。今天我们能在论坛上毫无障碍地交流,应该感谢我们拥有一种共同的语言。我们称之为国语、普通话或者华语,其实这就是我们的母语。”

精通英语、多次在海外讲学的余光中认为,世界各种语言正呈现相互吸收、融合的趋势。但是中文始终是最丰富、最优美的语言,尤其是文言文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也许今天已经没有人讲文言文了,但是文言文仍以成语的方式保存了下来。

“其实我们写作、讲话都离不开成语。‘地久天长’、‘千山万水’、‘争先恐后’,简简单单四个字却表达出无限丰富的含义,而且平仄协调,尽显中文简洁、对仗、铿锵之美。”

曾经写下许多优美诗句的余光中承认,熟练应用母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余光中为自己的写作定下了规矩:“白以为常,文以应变,俚以求真,西以求新。”演讲结束,余光中带领台下的观众齐声诵读了他的诗作《民歌》和《乡愁》。当有人问他《乡愁》有没有下文时,年近八旬的诗人幽幽道出:“而未来,乡愁是一道长长的桥梁,我来这头。你去那头。”

笑话化解尴尬

常言道,一句话说得人哭,一句话说得人笑,可见说什么话,怎么说话,里面大有学问。余光中就有这样的本事,遇到尴尬的场面,他轻松地说上几句,马上活跃了气氛。他说的话,并不是一般的应景之词,琢磨起来还带有很浓的文化意味。说者似乎随意,听者喜笑颜开。

有一次,余光中应邀参加一个文艺奖的颁奖活动,他担任了召集人的重要角色,在场的都是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和新闻媒体记者。主持人请余光中上台讲话时,他走到给他预备的麦克风前,却发现一只巨型的花篮挡在面前。余光中个子不高,台下观众只见花篮不见人,场面着实有些尴尬。工作人员一看不妙,忙上台把花篮移走。显然,这是一个令人不愉快的插曲。

眼见场内观众哗然,余光中撇开讲稿,从容地加了段开场白。他幽默地说:“‘人面不知何处去’,有唐诗为证。我就从崔护的名句开始吧。”全场笑声响起,随即掌声一片,高度紧张的工作人员放下心来。

余光中著作等身,名扬两岸。他把他的诗作、散文、评论、翻译称为自己“生命的四度空间”。青年与中年的勤奋耕耘,使余光中晚年进入辉煌的巅峰。他的领奖词与众不同,“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让人耳目一新。曾有一次,在台湾一项重要文艺大奖中,获奖者大都是黑头发的晚辈,只有余光中白发染霜,年届花甲,非常醒目。余光中在致词中,不是志得意满,也不过分谦虚,而是风趣地说:“一个人年轻时得奖,应该跟老头子一同得,表示他已经成名;但年老时得奖,就应该跟小伙子一同得,表示他尚未落伍。”这两句话是所有的人都没有想到的,充满诗意,而又充满哲理,自然引得满堂喝彩。

将人家的话“翻新”

余光中的文学成就是以中文为载体的,在中国当代文学,的长廊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很多人都以为余光中是在中文系教书的,其实不然,他告诉媒体记者:“实际上,我在大学读书是读外文系的,我在大学教书也一直在外文系,教英美文学。我跟朋友说,我白天教的是英文,晚上写的是中文。”

当初,余光中虽然写诗开始有了名气,但他长期从事外文教学,而且在美国留学深造,有人评论说,他和一批在海外的作家是“浪子”,意思是离开家园而缺乏根基的人。关于这个比喻,余光中不赞成,但他不是简单地否定,或者表示出反感,而是沿着别人的思路,加入了新的含义。“有人曾说我是‘浪子’,其实我是‘回头的浪子’。”

余光中把别人的评价先“拿来”,再发挥开去:“虽然我读的外文系,教的外文系,但我不过是从西洋文学中学习,作为一种手段,目的是把西方‘冶金术’拿来,发掘东方宝藏。我最后的目的,还是为中国的新文学努力。当然,多认识西方,对我的写作还是有帮助的。用一种象征的说法来看,无论是留学西方,还是学西方的文学文化都算浪子,很多人浪子一去就不回头了,完全模仿西方。我觉得还是要回到东方来。做‘回头的浪子’。另一方面你专作孝子,守住传统,一成不变,然而孝子能不能光天门楣也很难说。所以我当时的一个说法,‘浪子回头’,大概是比较可行的一条路。”余光中巧妙地避开“浪子”这个词的批评内涵,也就避开了非此即彼的简单判断。

余光中不光谈诗论艺显得机敏和智慧,他在生活中也是个有趣的人,别人说过的话俗不可耐,但他接过话题,又能推陈出新。他在高雄中山大学担任文学院院长兼外文研究所所长,学生们非常喜爱听他的课,虽然他在课堂讲课时要求很严,下了课却与学生之间很融洽,时常开玩笑。

也许是因为余光中有四个女儿的缘故。女生最不怕他。每年的重阳节,是余光中的生日,会有许多分散在台湾各地的学生,相约赶来母校,为老师祝寿。他则开玩笑说:“不要以为毕业离校,老师就没用了。写介绍信啦。作证婚人啦,为宝宝取名字啦,‘售后服务’还多着呢!”

“售后服务”,这个实在太俗的用语,从余光中嘴中说出来,变成了非常贴切的比喻,让女生们笑成一团。她们从老师的“引用”中,也感受到了希望她们一生平安、家庭幸福美满的良好祝愿。

信手拈来诗意

余光中是诗人,他的诗心勃发,铸成铅字印在刊物、诗集和文选里:也星星点点,闪亮在他的平常岁月之中。在他赴南京参加“余光中创作研讨会”时,一次晚宴上新朋老友欢聚,读诗的,唱歌的,气氛十分热烈。主持人希望余光中也出一个节目。他不推辞,站起身说了一个“掌故”:那年台湾作家郑愁予获得了文艺奖,请朋友吃饭。菜单是横排而分行的,郑愁予感叹道:“菜单如诗歌!”在座的余光中应声作答:“账单如散文!”这两句话正像上联对下联,风马牛不相及却相映成趣,客人都是文学圈里人,听得懂其中的弦外之音,自然是哈哈大笑,觉得有趣。余光中接着说:“回来我觉得还有诗意,加了几句,写成《食客之歌》:如果菜单像诗歌/那么账单如散文/稿费吝啬像小费/呕吐吧/文学批评/是食物中毒”

余光中在南京“全诗发表”,与诗有关,又与作家生存有关,其中的诗意超越了海峡两岸的阻隔,激起了文化人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