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圣人范文
时间:2023-04-01 06:58: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华圣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知道为什么吗?原来女孩在过马路时遭遇了不幸。年幼的花朵凋谢了,但她文明的举动,化作了朵朵“文明之花”,散落在人们心间。之后,人们纷纷改掉了乱扔垃圾的等等陋习,共同浇灌“文明之花”。每到清明时节,女孩的墓前,“开”满了人们怀念她的“文明花”。
这是一则多么感人的故事呀!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文明之花”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它就会永远盛开,就会扮靓我们的生活家园!
或许有人会问:“文明之花”是怎样的?让我来告诉你吧!当乘车见到年迈老人,我们主动起身让座时;当有同学突然跌倒,我们马上伸手去扶起他时;当早上上学见到老师,我们主动鞠一躬、叫一声“老师好”时……这等等的一切,就是“文明之花”的模样。它-千姿百态,它-惹人喜爱,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篇2
生命的意义,也许要用青春、汗水、鲜血、甚至是生命作代价,然而那沧桑的印记,失去的青春,陨落的生命,潸然的泪水,唤起深藏在心底的柔软。感动,正用它不经意的触碰传递着人间的温情,是的,没有感动的社会是冷漠的,没有感动的时代是可悲的,没有感动的人生是平庸的,正是因为那一次次感动的瞬间,创造了那一曲曲振奋人心的乐章,点燃了一次次激情四溢的燃烧,演绎了一次次熠熠生辉的人生。
她,千年屹立不倒,领跑人类对更高更快更强的追逐;她,千年流传未尽,演绎人间固有的和谐善良美好。在过去的一年中,一个称为中国人的名字驰骋在生与死较量的战场上。爱人如己,爱民如兄,爱国如家, 感动你我的气息均匀地呼吸在纯净的空气中。是的,真正的感动,的确是伤神,可是它补心,并且化作前行的信心和勇气。真正的感动,的确脆弱,因为它总是触碰你内心最软弱的地方,但更多的时候是,感动是让人坚强。回首2008年,雪灾,地震,奥运,从惊天动地的自然灾害带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到震撼人心的空前盛世,无不让我们为之而感动着。大雪无情,人间有情,忙碌在冰雪地震灾难面前唐山的志愿者13个农民,他们不愿意不堪回首的那一幕再次在汶川上演了,他们怀着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感恩之心,不辞劳苦,跋山涉水来到四川,可谓是雪中送炭;虽不是朝夕相处的邻里,素不相识,却出手相援。他们还说:“干不了技术活,我们可以抬工具材料”,他们说了也这样做了,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回报,那是一种感人肺腑的震撼,更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的一笑一颦、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怎能不让我们从心底而折服呢?怎能不使我们平静的心里泛起一点点涟漪呢?
篇3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移动通信、多媒体、互联网飞速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乃至生存方式。在自媒体发展繁荣的今天,人们可以选择各种媒介形态来表达自我。诸如“人人都可以是记者”、“人人都可以是作家”的观点已经不再新鲜。如果说以前,只有几个“大喇叭”控制着信息的传播和观点的表达,那么现在很多人手中都有一个甚至多个“小喇叭”。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选择自己手中形态不一、颜色各异的喇叭,大声说出内心的想法。一时间,人声鼎沸、千言万语,再也没有以前所谓的异口同声、众口一词了。
媒体形态的多样性,引起了意见的多样性。然而,这种百家争鸣式的“众声喧哗”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信息和思想交流的氛围与环境;另一方面,喋喋不休的妄语、肆无忌惮的谩骂将会积累成一个巨大的信息垃圾场。
在这样一个时代,个人固然可以随意、尽情地表达自我,但是在纷杂的声音中,也容易迷失。英国著名哲学家约翰・密尔在19世纪写道:“现在个人迷失在人群中”,公众舆论潜入到“私人生活的道德和社会关系”之中。大众希望看到别人的状态,这一想法出于窥视欲、对情感联系的渴望等多种动机。个人在这种压力的注视之下,往往选择牺牲自己来迎合大众,以取得别人的认同。这是一个“魔鬼契约”,人们既是观众,又是演员,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的隐私以换取虚无缥缈的情感联系和安全感。从这一角度,我们有理由怀疑共有媒体中个人表达的真实性。
此外,在Web2.0时代,互联网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去中心化,这与“后现代”所宣称的追求极为相像。但是一味地“后现代”会使人们滑向虚无的深渊。工具理性盛行而价值理性凋敝,是“后现代”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也给互联网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即:能否在共有媒体中促进人们理性地对话,并由此重建现代性?这种理性对话是否可以构成网络中的公有领域?这些问题都是值得进一步思索和研究的。
篇4
2、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各一本一轮复习资料完成;语文完成一套2009各市地高考题;《理综高考卷》完成;
3、《疯狂英语—5分钟突破高中英语》:
a、听力训练每天一课;
b、单选两天一课;
c、书面表达三天一课。(每天5:15—6:45背英语);
4、养一只小鸡;
5、每周去新华书店一次(每次下午四小时);
6、每周去网吧一次;
7、读课外读物(《电脑报》、《读者》、《青年文摘》各一本);
8、读一部好小说(玄幻或灵异);
9、骑车子回老家一次(呆一天);
10、每周下一部好的电影看;
11、到建筑工地干一天活;
12、找个没人的地方读疯狂英语;
篇5
高中生个人学习计划1: 学习计划,高中步入大学,是新的起点,新的挑战,一切将要从零开始,为此我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和对自己学习中的提出的要求,来完成我的学业。
一、学习目标要明确,做好切实可行的计划。
根据学校要求,大概需要7个学期来完成学业。
二、合理安排时间,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在学习课程中,精心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时间,抽出1小时去学习,循序渐进的过程完成学习任务。
三、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在课前,做好预习笔记,有针对性的列出重点和难点并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便于以后查阅和复习。课上,做好听课笔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认真地完成布置的作业,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
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要按质按量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学习任务。还要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掌握必要的学习技能。
五、多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遇到疑难问题,要及时向老师请教,或者通过电子邮件与老师同学联系,寻求辅导和帮助。
六、及时做好考前的复习工作。
考前复习是学习过程的最后阶段,要对整个课程的学习进行检查和补充,总结经验。
七、利用业余时间,通过计算机网络加强学习。
随着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远程开放教育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教学中,我要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网络定期浏览,以便及时的调整自己学习进度和策略。通过网络网上课件和学习管理平台的学习。通过电子邮件与老师同学联系,寻求辅导和帮助。
八、不断加强专业学习,确定补修专业。
为了加强综合素质,还需要在完成学业后,不断地加强与自己的专业相关课程的学习,来完善自我。吸纳新的技能和知识充实自己,提高分析和处理工作的能力,注重总结经验,完善自我。
总之,虽然客观制定了个人初步学习计划,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与不足之处,还需要今后根据自己的切实情况,在学习中不断地补充,加以改进、及时地总结经验,以合格的成绩来完成自己三年的学业。
及时总结,为实现自己的计划目标,我会合理安排好时间,用心、用力的学习,努力拼搏,挑战自我!
学习也可当做另种游戏,改变自己的心态很重要。
高中生个人学习计划2: 学习方式方面
1.你要找到学习的榜样,尤其在自己懒惰的时候,看看班级里的人,尤其是爱学习的人怎么做的,不要管那些耍得好又成绩好的人。
2.要善于发问,不要掩饰自己的无知,高中的课程的确需要智商。如果你真的不明白,请大胆发问,这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3.准备几个本子,尤其是改错的本子,搜集你的错点,随时品味你的错点。这些关系着你的成绩。
4.每次考试后,无论是好坏,请学会总结。你会发现,其实你的错误就那几个。比如粗心,比如爱钻牛角尖,比如书写很不规范什么的。
5.早读要放开声音读,不管是英语还是语文,要争取完成比别人更多的内容,这样你会占据优势。
6.体育课请适当锻炼,不要太注重学习,玩好了同样有助学习的,除非你确实觉得自己掉队太多。
7.可以和成绩好的同学或者你的科任老师交流下他们不会嘲笑你的,只有那些自以为是的人才会嘲笑你。他们会尝到恶果的。
篇6
画一处山水
让那山倒映在水中
让那水环绕在山前
我想用画笔
画一片草坪
草坪上
没有泥泞的足迹
我想用画笔
画一朵枯萎的百合
百合旁
是我
正悄悄离去
……
一直很喜欢寂静,喜欢一个人走在夜里,看着天空中那些四处游荡的白云,好像回忆拼凑着板块,总令人想起许多。很喜欢夜里那些暗暗地树影,那些浮动的美丽像剪影,更像泼墨般散发着墨香摇曳在 寂静里。
伸出手想要抓住那些沉 寂的黑色,却像烟一样从指间溜去,与月光交融成风景。我被遗弃了,游走在繁华的城市里,那些陌生的没有味道的东西, 躲进了夜里,我想让我的心听到夜半时分的絮语。
一直很喜欢冬天的树,他至少能让我暂时地安静下来,把内心的浮躁一如水冲去,那些树,一直很沉默,光秃秃的枝丫,似乎已挂不住往日春情。 便无可救药地对它着迷,那些枝丫,那些韧劲,那些记忆里不变的风景。
风泛着微凉从脸颊拂过,那些尘,在风中 在风中抖落,化成雨, 飘零。走进雨,想洗去一切烦杂,但父母的叮咛让我退去。
那雪呢?
雪中,它的冰冷消融在我的热的温度里,我失望了。于是,站在路灯下,望着那雪纷涌,那场景很美,可是我却没了言语。
记忆的门前是一堵墙,他们老的坦然,于是,栖身。收集。
岁月的门前时一条河,那里迸溅着欢笑,泪水,然后收藏。
是要去寻找罢?那秋风里。
是要去追逐罢?那冬雪里。
转过身,
篇7
【关键词】现代城市规划;绿化;生态
城市是人类生产与活动的场所,人们离不开城市。同时城市也是信息的综合载体,现代城市的规划则是将这些载体进行平衡,也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环境。通过历史的发展可以看出,人们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也开始意识到生态与绿化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在现代城市规划中,要正确处理绿化·生态·人之间的关系。
1、绿化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绿色能给城市带来青春与活力,也能使城市更加的美化。绿化起到美化城市的作用,也是城市的动脉。在城市中不能没有绿化,绿化同人们的心脏是一样的,没有了绿化城市也就无法生存。植物群为城市提供氧气,植物能将太阳能够转化成氧气和有机物质,这些都是人们生存的物质来源。假如没有植物那么自然界也就不存在了,自然界不存在了又何谈城市。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城市的额绿化,也制定了在城市建设的绿化管理方法。在城市的建设中留有绿化空间,才能够为城市带来全新的面貌。此外,绿化在保护环境、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城市景观的构建,需要有良好的绿化。绿化可以净化空气,减少噪音和干热,避免热岛效应。植物还有蒸散的作用,合理的配置树种可以提高空气的湿度。树还能遮挡阳光,减少辐射,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绿化不仅可以美化城市,还能给人们提供一个休闲的空间。人们在城市中生活压力大,对自然环境是有渴望的。在城市中进行生态景观建设,不但能清新空气,也能给市民得带美的享受。绿化的生态效益是由植物的光和能力决定的,植物的光合能力主要与植物的叶面有关。所以,在城市的绿化建设中,要采取多样性的绿化模式,进而使绿化的生态效益得到提高。在我国许多城市的生态环境都不理想,因此要加强生态林在城市绿化建设中的力度。
2、生态与人
人先是自然人,其次才是社会人。建设现代城市的核心内容就是构建社会整体的和谐发展,即人与经济及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并建立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关系,使其有序的发展,构建和谐的城市关系。在现代的城市规划中,不但要建设优美的城市环境及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而且生活社区的建设还要与自然生态相协调,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要杜绝生态负债现象和生态破坏现象的产生。只有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和谐发展,才能建设现代化的生态城市。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一个稳定的生态环境,与生物的多样性是密不可分的。现代城市的规划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要从整个生态系统的利益出发,使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得到平衡,使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得到协调,进而使生态环境得到最大的保护。尽可能的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的,这能从本质上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自从有城市建设以来,人类就一直在寻找适合人类居住的生态环境。从离宫别院到承德避暑山庄,或是从乌托邦到田园城市,这些都能体现出人们对自然的强烈渴望。
3、绿化与生态
城市的生态与景观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绿化,同时也是城市居民所生活的生态景观系统中与自然环境最接近的休闲空间。所以,应该对城市的绿化进行重新的定义,并赋予生态文明的意义。在现代的城市规划中,绿化的空间不但是人们的休闲场所,也为一些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生态空间。城市绿化系统的建设能将城市周围的地域与自然相结合,进而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构建基础是植物群落,也只有建立多样性的植物群落,才能组建成完整的生态系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涌入了大量的农村人口,扩大城市规模的同时也增加了资源的消耗,造成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失去平衡,严重的影响了城市的绿化建设。因此,在绿化建设中,要转变传统的观念,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建设植物群,加强绿化建设,进而提高绿化的程度。在现代城市规划发展中的主流就是建立现代化的生态城市,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在城市规划中重要性的凸显,在进行现代生态城市的建设时,必须要从城市的整体空间上进行考虑,以城市的外部与内部节后相协调的策略为指导,使城市逐渐规划出清晰、合理、高效、生态的空间布局。这些都可以使城市得到可持续的发展,符合生态城市的建设要求。
4、绿化·生态·人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就更高了。在现代城市的规划中,绿化与生态成为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只有将城市建设向生态城市建设的方向发展,才能将以人为本的原则很好的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体现出来。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绿地系统的规划目标已经变成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变,这主要是为了提高人类居住环境的质量。城市的绿化不仅要建设绿地,而且要在城市的内部进行生态林的建设。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只有达到一定的绿化程度,才能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产生作用。人们生存所依赖的资源是有限的,生态的不平衡发展会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为了保护环境,使经济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使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城市的园林绿化与深林对生态环境起着保障作用,要想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就必须开发人们居住环境中可绿化的空间。中国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在城市建设中,并没有考虑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在现代城市规划中,要根据绿化·生态·人相结合的原则,建设现代化的生态城市。
5、结论
现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人类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的。绿化与生态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这就需要正确的处理绿化与生态与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鲁豫有约》;多视角;声画
《鲁豫有约》作为一档电视谈话性节目,通过寻访拥有特殊经历的人物,一起见证历史,思索人生,直指生命的体验与心灵秘密,创造一种新颖的谈话记录。在主持人与嘉宾交流的过程中,图像、音乐的运用,以及问题的设置,都能够引领观众走近人物,感受一段与自身经历相似或截然不同的人生历程,在如此真实而直接的场景中探索蕴含着真、善、美的人生。
一、多视角下的主题呈现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故事,没有一个人的故事是不精彩的。《鲁豫有约》正是以展现他人的故事,将大众心中的名人平民化,这更有利于观众走入他们光辉背后的平凡生活,去关注一个更为真实立体的名人。
主持人鲁豫评价白岩松是:一个能让别人放心的人,而在接下来白岩松的叙述中,一个全面的他,正一点点展示在观众眼前。他也曾有艰辛贫困的生活,有做兼职赚钱的经历,这些过往的情景,都在主持人与白岩松的问答互动中得以细化。这时,我们会发现,一位名嘴的成长路程竟是如此曲折,由点及面地看,其他名人也是经历人生的磨难与挫折,才拥有了今日的成就。在白岩松率性真诚的表达之后,留给我们对成功的种种疑问与细致思索。
二、栏目中有机的声画结合
旧时的照片与录像,伴随着解说词接连呈现,这种形式有效地延伸了观众的视听空间,并有力迎合了节目主题,声画结合的表现手法令观众在心中大致描绘出白岩松的形象。在节目中,穿插出现的录像见证了人物的蜕变与成熟,而人物本身的介绍搭配在录像末尾定格的画面,现在的语言与过往的画面营造出时空的距离感,强烈突出了人物自身的改变,如此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由表及里地剖析着人物的背景、故事和内心情感的转变,在吸引观众关注节目的同时,节目寓教于乐的本质也得以体现。
适时响起的优美音乐映衬着人物的叙述,像是描述出白岩松所遭受的不为人知的故事,音乐与画面冲击着观众的感官,与此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一部分人对名人的观念及认知。通过电脑特技呈现的字幕:足球第一,音乐第二,在无声中阐释着白岩松的为人修养,而在他淡然表情下说出的平淡生活,仿佛在这样的画面里被分解,在观众的想象中被构建。
三、整体节奏与风格统一
无需快进式的人物解说,慢而细腻的方式令人更感亲切舒适,影像资料的运用既把握了节目的整体节奏,也贴合了节目轻松、平和的风格。《鲁豫有约》中大量人物自身的叙述,将其过往的故事娓娓道来,每段故事仿佛恰是暗藏在节目整体中的节奏点,推动着节目的进行。而主持人的提问,则将节目内容划为多个层次,作为每个层次的切入点,问题的提出与解答也赋予节目本身契合主题的节奏美。
个性鲜明的主持人,无疑是节目的关键支撑点,面对面的谈话形式下,配合节目以稍缓的节奏帮助观众以全方位的角度去体会、感受人物的内心,让人物形象更为丰盈充实,也使得节目以简约、平等的姿态和深厚的寓意去感染观众。
四、结语
每个人都像一本书,其中记录了不同阶段的心绪与理想,艰辛与奋斗,成名的路途尤其坎坷。《鲁豫有约》这档节目虽没有华丽的形式,却真实地展现出每个人物此时此地最原始、最真切的心声,有对生活的感悟,有诙谐的语言表达,有追忆,有憧憬。用欢笑言说痛苦,用痛苦宣誓梦想,每一句,都是浸透着哲理的思维成果,也只有最平凡、最朴实的语言,才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鸣,节目的价值才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郑树森.电影类型与类型电影[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篇9
做好人生规划就是树立目标,目标是前行的灯塔。
中学生中很多都有理想,但意识到如何实践自己人生理想的学生只是极少数。在我国大学生有70%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甚至毕业时也不知道要从事什么职业。所以为了避免少走弯路,规划要趁早。甚至在一些地方已经早到幼儿园,比如说幼儿园的理想教育,倡导学生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日本这方面就非常值得我们借鉴,日本的幼儿园小朋友会被组织到各种工作的地方去参观,小学阶段会到消防队、警察局等地方去实习一日,初中时会让他们对一些技术型工作有一定的了解。
生涯规划对于我们初中生来说也是相当有必要的。初中生在成长的这个阶段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独立意识的增强,一些很有意思的现象,比如初中生对星座特别感兴趣,这表明他们在努力寻找个性特色,所以一定要首先引导学生自我认识,分析自身特点,包括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倾向、身体状况、过往经历和擅长的东西,思考自己想要什么、适合什么、能做什么、怎么做,让自己有一个清晰的学习和成长目标。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善于给自己做计划并实施,塑造一个清新充实的自我。
在初三,学生面临他们人生中第一次真正的选择,是分流择业还是升学?这个时候,学生的选择会很大程度上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引导,还有就是同学、好朋友的影响,往往最后就成了“走别人的路,让自己无路可走”。这中间尤其以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最大,所以学校开办家长学校是非常有必要的。让家长意识到不能低估孩子的能力,尊重其兴趣和个人爱好。家长和老师要做的不是替孩子做抉择,也不是抱着不放手,而是为孩子提供一些精神上的支持和信息上的帮助,让孩子自己去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
既然初中生的人生规划如此重要,那么要怎样引导学生做好人生规划呢?
第一,最重要的就是职业生涯规划。所谓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让中学生尽早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学会职业决策,从小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职业目标,从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锻炼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选择职业的过程,是全面充分地认识自己、深入了解社会和适应社会要求、塑造自己的过程。职业选择,实质上是对未来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的选择。我们不能随遇而安放弃选择,不能盲目跟风不去选择,也不能心无主见由别人替你选择。中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应根据对个人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因素的分析,来确立职业方向和目标,制定实现这一目标的计划,并采取行动落实计划。其中,个人主观因素、客观环境因素分析和确定职业方向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我们通过职业兴趣测试,帮助中学生了解其性格特点,职业兴趣。选择职业的三大要素:一是应该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价值观、能力、兴趣、性格、局限和其他特征。二是应该清楚地了解职业成功的条件,所需知识,在不同的职业工作岗位上所占有的优势、不利和补偿、机会和前途。三是平衡上述两个条件。
第二,人生目标的树立,人生目标决定着生命的质量。时间很宝贵,没有目标和规划就等于浪费生命。按人均70岁的寿命来算,人的一生除了10年幼童、10年衰老以外,还剩下50年,而在这50年中又有一半的时间用来休息、吃饭等活动,仅仅剩下25年的时间。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一生工作时间仅有
9 000多天。而做好自己的工作、干好自己的职业,就是我们人生短短25年最能够体现个体价值的存在。而要想体现个人价值,我们必须要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有自己的规划,并为之努力奋斗。
每个人在所拥有的时间里选择的“如何做事、如何做人”,决定了你以后的生活质量。比如,在上学的年龄,你既可以选择好好学习,也可以选择逃学;在工作的时候,你既可以选择认真工作,也可以选择消极怠工。但是无论你选择的是什么,这些被选择的过程都会影响和决定你今后的生活质量和人生幸福。
第三,确立个人职业规划和人生目标时,要注意三点:首先,如果允许你对从事的职业和工作有条件选择的话,你就爱一行干一行;如果没有条件选择的话,那你就干一行爱一行。也就是两种选择:一种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另一种是“让自己喜欢上工作”。其次,要在树立目标后不能同时有很多方向,不能总改变方向。有了方向,不要怕路远,能否成功的关键有六个字:想法、行动、坚持。最后,小岗位也有大舞台,小岗位也能有大作为。不管做什么工作,我认为一个人的工作做到别人没法替代的程度,就算成功。
第四,规划需要奋斗。再好的规划如果不能落实到行动上,一切都是空谈。
为了目标的实现,要坚定、勇敢、果断地行动,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力。付诸实践,付出努力,并定期做检讨。而在行动中首先是明确每一个时间段做什么,其次是克服一切困难,将每一个时间段的事情做好。
人与人之间、强者与弱者之间、大人物与小人物之间最大的差异,就在于意志的力量,即所向无敌的决心。一旦确立了一个目标,就要坚持到底,不在奋斗中成功,便在奋斗中死亡。具有这样的品质,你就能在这个世界上做成任何事。
篇10
一、认知同化论的基本概念
认知同化论主要是用以对学生学习过程当中认知结构所产生的作用进行阐述的。认知同化论认为,学生学习就是一个对自身认知结构进行同化及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否能掌握新的信息主要是由其认知结构所存在的有关观念而决定的。也就是说学生在进行新的有意义的学习时,必须要有与学习新知识相符的已有的认知结构。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当中存在与新信息有关联的观念时,会相互产生作用,在这种相互作用下,新、旧知识存在一定意义的同化,从而使学生能够习得新知识。
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不同的概括及包容水平,奥苏伯尔提出了以下三种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模式。第一,上位学习。即原有认知结构当中的知识在概括及包容水平方面要比新知识更低。如根据原有认知结构当中的小麦、水稻、玉米等植物的特点概括单子叶植物的概念。第二,下位学习,又叫做类属学习,即原有认知结构当中的观念在概括及包容水平方面要高于新知识。第三,并列结合学习,即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当中的观念不存在上位或是下位关系,但在横向上存在一定联系。
二、认知同化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需要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当中必须要具有将新知识进行同化的知识基础;第二,即将学习的新知识需具备逻辑意义,同时可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当中的相关知识产生联系,这样才可在适当的条件下将新知识同化到其已有的认知结构当中去;第三,学生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及将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的愿望。因此,将认知同化论应用于高中生物学中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教学。奥苏贝尔说过:“影响学习者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的已知知识。”因此,在课前,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特别是其原有知识结构当中与新知识存在密切联系的相关知识,这也是教师对教学方法及策略进行有效选择的依据。同时,因学生的认知方法及习得知识的风格不同,其对于同一事物也会有着不同的认知及感想,教师还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顺利实现学生认知结构的同化。对新、旧知识之间要进行详细分析。了解其区别与联系,采取以旧带新的方式,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来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如在学“细胞”一节时,其先对叶绿体及线料体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描述,但概念相对抽象,尔后重点讲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对此,教师就可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前面的学习当中重点讲叶绿体及线料体中酶和色素的分面和结构特点,然后在复习的基础上再讲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之前的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同时也充分了解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还要设计先行组织者,也就是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提炼和概括,并在进行授课前,设计一个可帮助学生了解所授知识本质的具引导性和同化作用的知识结构,即组织者。如在学根吸收矿质元素时,可让学生对原有认知结构当中的植物细胞膜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从而引导学生以这种方式分析即将学习的新知识。
(2)帮助学生建构新的、良好的认知结构。学生的认知结构可反应其学习质量,一个学生终究习得了多少知识可由其是否建构了良好的认知结构来判断。因此,将认知同化论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当中的另一个重要做法就是帮助学生建构新的、良好的认知结构。首先,对知识结构是否匹配认知结构进行充分地分析,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已知的认知结构为指导,结合新的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之间的联系进行教学,同时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设计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网络。其次,循序渐进,坚持分化以深入建立纵向认知结构,同时结合综合贯通原则以拓展横向认知结构,最终建立整体化的认知结构。如复习减数分裂、DNA及基因等知识时,可以染色体DNA基因为主线将有关知识串起来,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