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美文范文
时间:2023-03-27 22:53: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抒情美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cold here, icy cold there. you belong to neither, leaves have withered. your face is pale and blue, a tearful smile. something in your eyes, whispers words of last good-bye. my heart sinks down, tears surge out.
此处冷,彼处更冷。枯叶凋零,君属何人。君面惨淡忧郁,含泪而笑。君热泪盈眶,喃喃自语,难言再见。妾心沉落,泪涌似涛。
2. hot summer. cheerful cocktail. you took my hand. we fled into another world of ba nd. you sat by my side, long hair tied behind, cool and killing. smile floating on the lemonade, soft and smooth. how i was ?amazed. your face looked like the cover of the magazine. my head spin. you led my hand, danced along the crazy theme.
酷夏。仍忆鸡尾酒会。君执妾手,共享二人世界。君坐妾之侧,长发束于脑后,英姿勃发。笑容荡漾。妾讶君面尤类杂志封面。旋转,君执妾手,疯狂舞曲。
3. light vied with wine, elegance mixed with fragrance, laughing covered by greetings, the crowed was busy at handshaking. you stood there, eyes on me. i trembled at the sparkles, brighter than the light. a masterpiece from god, i felt dizzy. we were not near, yet we were together.
灯酒相辉,芳雅相应,祝辞笑声此起彼伏,芸芸皆劳碌于握手。君站立一旁,美目探妾。妾莹灯下颤颤而立。此必上帝之杰作,使晕眩。虽妾与君相隔甚远,然心相近。
4. days ended. you said, you would wait for me at th e alps side. we would ski against snowflakes dancing in the sky. i gave no answer but a good-bye to accompany your flight. gone was the plane, i suddenly tasted my pain. i knew i had been silly and stupid, you were in my heart, i shouldn't have hidden in the dark. i tried to forget your disappointment. i made believe sometime someday, i would tell you, i feel all the same.
往日已去。君云君将于阿尔卑斯山畔待妾,滑雪于雪花飞舞之天空下。妾欲说还休,但嘱祝福。飞机渐逝,妾心将苦。妾深知妾之愚蠹,君已窃妾心,妾当不可漠然于暗中彷徨。妾尝试忘君之失,然无可善终。妾信某日某时,妾将告君妾心永驻。
5. my thought struggled at confessing, somehow hesitation ended in flinching. i continued my role of a fool, clinched to my maiden pride, yet secretly indulged in your promise of the white land -- snow measuring down to us, in your arms i am lifted up. the chiming of christmas bell!
篇2
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离不开教师在教学中对情感教材的反复推敲、巧妙运用。初中美术教材中蕴含着大量内涵丰富的情感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有待慧眼识珠的优秀美术教师去发现和挖掘。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些情感教材的意义,并尽全力将它们吃透,然后合理有效地运用到美术教学中去。美术教材中,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如,这些素材中有展示孝道的,有宣扬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弘扬美好的道德品质的,有激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等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这些素材展现的中的深层意义挖掘出来,讲给学生,以此来纯化学生人格,净化思想,促使学生真善美品质的形成。例如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中,在“劳动是创造力的源泉”这个内容中,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现今社会,好逸恶劳似乎已经成为很多学生的时尚,只因作为独生子或独生女的他们从未想过要自己动手解决吃喝等问题。这时,教师帮助他们树立正确地劳动价值观是必要的。再如,八年级美术教材中关于居室布置与装饰的内容,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养成勤俭节约优秀品质和和良好习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美育和德育完美结合的体现。
二、教师要培养丰富情感和高尚情操
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中,教师总是一味地灌输学生枯燥乏味的专业美术知识,而不重视学生情感学习的培养。教师的单一情感致使自身的“教”与学生的“学”严重脱节,教学效果不如人意。因此,情感教学鼓励教师要培养自身丰富的教学情感,使美术课堂活力四射,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情感教学高效实施。另外,教师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形成,所谓“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这种影响是广泛、巨大和直接的。情感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能超之过急。教师润物无声、和风细雨的感染有利于培养他们美好的品德和正确的审美观,拥有高尚道德的教师,总能够正确处理学生的各类问题,并及时纠正他们人生中的错误,指引他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同样也有效促进情感教学的发展和前进。例如,同样的两个学生因对一幅山水画的主题有不同意见而发生口角,一般老师只会将双方全都痛斥一番,说句“无聊”然后置之不理,而有心的教师会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针对每位学生的个人发展特点进行施教,并追根溯源,耐心讲解这幅山水画的主题,使两位学生均可从中受到知识和教育。美术教学中,教师丰富情感和高尚情操的培养对情感教学的实施至关重要。
三、教师要善于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还要求美术教师要尽可能地加强师生间情感交流。新课程改革指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民主、和谐、友爱、宽容的新型师生系有利于美术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实施,学生轻松、毫无警惕的心境很容易会激发自身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渗透着对学生真挚的爱意,保持友好的教学态度,努力用和蔼可亲的话语而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教师要用心去感受学生的需要,去倾听学生的心声,敏锐地去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以及学习动向,以便据其随时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调整教学策略。高尚、丰富的情感,真诚的师爱,是教师感化学生、教育学生的基本和前提。在情感教学中通过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教师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了解学生的需要,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美术教学有趣生动,富有活力,这便是情感教学在美术教学中合理运用所带来的良好的效果。情感交流式的教育是教育中不可多得的一种艺术手段,教师同学生的和谐交流,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更快的获得满足感和教师教学艺术的优化和提升。
篇3
1.学生对美术课程的态度
随着现阶段课程的发展,初高校生已经不像小学课程那样轻松,学生所面临的中考使得美术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受到忽视。学生对美术逐渐形成了可有可无的态度。美术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其重要程度虽然不等同于主要课程,却也是不能或缺的。为了加强学生的审美情感,要从根本上改变美术课程在家长、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2.内容与时间的安排不严谨
根据美术教材进行教学的教师都有相似的感觉,就是只能挑较为重要的课程来讲。美术教育的任务重,课程时间少,内容多,不能很全面地完成美术教学的所有任务。在美术课程的设计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高校生的审美情感自然得不到培养。
二、美术教育在高校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全面培养学生情商
在先天条件与后天培养的共同影响下,学生表现出的情商水平也是不同的,例如,看到同一幅美术作品时,学生对画作的喜爱程度和欣赏水平会呈现差异,在作品内涵的理解上也不尽相同,美术教育的开展需要帮助学生对作品产生正确的认识,提高认知水平,对自身的心理行为进行调节,使学生深切体会艺术欣赏的乐趣,在接受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形成真性情,心理健康程度进一步提升,情商的培养目标也可以达成。
2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美术教育蕴含着较为深厚的人文特性,尤其是新课改的推行,使人文精神更加全面地渗透到美术教育当中,高校的美术课要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长或是兴趣爱好来选择相应的美术课程,教师在全面授课的同时关注每个学生的兴趣点,进行重点培养,学生还应具有材料工具及作业表现手法的自主选择权,这也是以学生为本的体现,教师在教学时通过观察,调查等方式来确定学生的关注点,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发散,使学生的兴趣能够得以持久保持。
3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高校生所处的成长阶段使人生观,世界观的塑造更加重要,美术教育的开展对高校生情感,修养,品格等方面的提升作用不可小觑,可以促进他们身心的建康成长,美术教育包含着理性和感性的因素,学生在动脑的同时也需要体力运动,因而可以促进学生全面进步,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合理运用材料工具,动手制作或是绘制图画。
三、培养审美情感的几项策略
学生的态度及美术课自身的局限使得美术课程长期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也使得原本对美术兴趣浓厚的学生失去了发展自身特长的机会。同时,学校和教师要了解到,美术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课程,它的存在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拥有美术鉴赏能力的人是当今社会所必备的人才特性之一。只有对美术进行系统和专业的学习,才能充分塑造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他们的艺术品位和文化修养。培养美术审美情感教育一方面对学生美术课程的开展十分有益,另一方面也对学习其他文化知识奠定了基础。美术课程的审美情感开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加强学生的艺术文化审美
培养高校生审美情感首先要从加强学生的文化审美做起。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开拓眼界的机会,让学生在欣赏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的同时,达到精神层次的陶冶。比如在欣赏世界名画的课程中,让同学们赏析西方著名画作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莫奈的《睡莲》、丢勒的素描《手》,同学们在欣赏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的同时,会受到精神的熏陶。在对这些画作的感受中,学生最初只是感到惊奇,但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和帮助之下,通过感受画家的生平、所经历的社会背景对美术作品进行正确的认识和分析,进一步感受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作品本身的美学内涵。只有学生可以独立欣赏美术作品,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审美感情的积累。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思考如何合理设计课程,深入解析作品,还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2.重视学生对艺术的兴趣积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影视等方式使艺术表现变得多姿多彩。对于高中生来说,多媒体这种形式比较适合学生好奇的天性,让学生增加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法应用恰当会给美术赏析课堂以“锦上添花”之感。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发展空间。学生的审美情感同教师的审美情感教育息息相关,教师自始至终对学生情感都具有启发性作用。教师自身对艺术作品的情感注入能构建教师的人格魅力,这些因素对培养艺术审美情感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篇4
1.以儿歌创设情境。在上课之前,准备比较好听的儿歌放给孩子们听,使孩子们在心中不由自主的形成愉快的上课气氛。也可以放一些有关课堂任务的歌曲,可以帮助孩子们提前联想到课堂要练习的美术作业。2.以音乐创设情境。小学生都是特别喜欢音乐的,舒适的音乐可以让学生在愉快、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绘画技能,创作出不一般的绘画作品。也可以让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律动进行作画,这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奋劲。3.以表演创设情境。通过增加一些游戏表演手段让学生们参与课程中,使学生在一起玩耍的同时,更深入的接触到绘画的魅力,刺激孩子们的学习动力。
二、对作品的文化情境深入剖析,加速学生吸收
每一副美术作品都是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中创作出来的,并不孤立存在。艺术来源于生活,各种美术现象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在美术教学时,可带领学生们走出教室,去户外见识各种美术的存在。去欣赏建筑的特点与建设风格,对学生的感知能力进行不断加强。而对于与历史含量的作品,可让学生了解作者创作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品所代表的意义。所以,美术教学不能单独停留在技能技巧的层面,而是要结合其特定的文化情境中去引导学生们学习,体会美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整个社会的贡献性,同时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的美术的热爱。
三、大力培养学生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欣赏能力
目前,自主、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静止被动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欣赏能力。只有在课堂上发挥师生之间有效的互动才能体现美术教学的吸引力,才能充分发掘学生的感知能力以及探究意识,真正的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如:在进行课程教学中可分组进行讨论,使同学们互相讨论,共同探究。改变单一的接受式教学模式,注重课堂教学的体验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大力使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得到强烈的感官体验,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现代的教育技术的变革不仅包含对教育观念的改革还有对教学模式的改革。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传统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使用多媒体把图像、文字、声音、信息、动画为一体的教学技术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充分利用课件,使学生接触到直观的课程内容,从多角度使用多媒体工具,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五、提倡小短文的写作要求、发挥美术欣赏的功能
虽然美术课程以美术作画、口头语言为主,但是还要加强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从作品的各个方面进行探析,选取各自感兴趣的、感受最深的层面进行文字描述,重点剖析自己的一些客观分析和感性认知,并按时完成评述作业上交。写作可以增加学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刻。通过对写作作业的考核,可以让老师对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思考是否认真有了判断依据,减少了肤浅、随意的不认真态度。这种教学方法会使学生认真收集资料、认真思考、从多方面了解作品的内涵与深度,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完善美术意境教育的整体性。
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篇5
关键词:明清式;家具;檀木;花梨木;红木
往前推开那扇房门,伴随吱呀声响,忽然有种时光倒流的错觉。屋内明清式的家具正静谧地延续着它所象征的那段岁月的时尚与奢华。望着靠门那张造型简洁、秀丽素雅、散发着木材纹理自然纯美的明式古床,赞叹油然而生,仿佛一缕浮动的暗香令人神往,一股诱人的魅力令人留连。而那些色泽幽雅、花纹华美的桌、椅、柜,甚至梳妆盒,无不在简洁中透着端庄和典雅,浸润着清丽与隽秀。恍然问,感觉似被股力量紧紧吸引着,那是家具本身散发出的隽永深邃的内涵、气韵。这份尘封的古典家具百年的人文情怀令人沉醉。
中国明清家具同中国古代其它艺术品一样,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艺术底蕴,令人回味无穷。一件家具,一件家具装饰品,也就是一部民俗文化的历史,一个神秘的历史传说。中国家具因起居方式的不同经历了“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的历史时期,家具从椅、凳家具发展起来到高型家具定型,室内陈设束、椅、几、案,工艺技术也日臻成熟,这一切围绕人们起居生活服务为中心,以使用者的心意为主轴,从设计、造型到装饰、陈设,人经历了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家具也经历着物为人用,适者生存,转让承送,成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历史的忠实见证者。
明清两代是中国传统家具的黄金时期;不仅千纹万华的漆饰家具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峰,而且产生了中国古代家具史上成熟显赫的明式家具和丰富卓越的清式家具。明式家具以紫檀木、花梨木、红木、鸡翅木等优质硬木为主要用材。它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在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经过明代中晚期几代文人的倡导和直接参与设计,明式家具从造型式样、结构到装饰工艺都体现出中国古代传统文人文化所特有的追求自然、空灵、超逸、含蓄、内向的意蕴,散发出浓郁的文人趣味和书卷气息。明清家具作为中国古典家具的代表作,充分展现了中国古典家具的传统文化与传统技艺,具有中国家居文化的独特气质。明式家具的整体结构主要以框架式样为主,小巧精致,装饰图案多为局部的镂空或浮雕,以衬托出醒目的造型,呈现有束腰和无束腰两大结构特征,同时还特别讲究线条美,不以繁缛的花饰取胜,而着重于家具外部轮廓的线条变化,因物而异,各呈其姿,给人以强烈的线条美。清式家具在造型上则突出稳定、厚重的雄伟气度,制作上汇集雕、嵌、描、绘、堆漆、剔犀等高超技艺,品种上不仅具有明代家具的类型,而且还延伸出诸多形式的新型家具,使清式家具形成了有别于明代风格的鲜明特色。
明式家具造型简洁质朴,不事雕琢,不加虚饰,充分显示天然材质的自然美,有流畅隽永的线条美。清式家具则偏重于雕琢、镶嵌及装饰,给人以雍容华贵之感。明清古典家具的制作技艺不仅展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古典家具设计的一些思考。现如今,市场上的红木家具绝大多数传承了中国传统风格中的明式或清式的风格,有些在造型和装饰上,根据现代人的生活习惯、文化涵养、以及审美情趣作了一些改良创新。明式家具的椅凳面、桌案面或柜门,普遍采用的“攒边”工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文化所倡导的含蓄、内向的文化内蕴。在装饰工艺上,明式家具一方面充分利用优质木材的天然纹理体现人们追求自然的心理,展现出一种“天然去雕饰”、“芙蓉出清水”般的艺术品格,这是与明代文化中祟尚自然,简洁,注重人性本身的关怀情节分不开的。如明代戏剧家李渔,画家唐寅,祝允明,他们的鲜明文人气质,特独出行的个性思想,渗透在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具当然不会例外。
清式家具造型品种丰富繁多,式样变化多端,结构奇巧,匠心独运,妙趣横生。用材上,讲究纯正,大气,整体用料壮硕厚重,做工精细。家具造型的气质,雕饰的浩繁精丽,形体的庞大和作风的大富大贵与清宫廷统治者的权势和欲望相得益彰。后期的清式家具重在纹饰上也采用西洋装饰,手法多样,细腻入微,繁褥精密,尽现一派富丽辉煌。清代的皇室贵族对家具的制造也往往事必亲躬,提出独到的看法。如乾隆皇帝就曾多次下谕提出对宫廷家具、园林设计的新思想,这种混合着满汉文化,体现皇室贵族生活的思想,就深深融入到家具的风格和人文精神之中。独特的风格,鲜明的个性,丰厚的文化聚积,使得明清家具数百年来散发着永恒的艺术魅力,弥漫着浓浓的文化气韵。走过千山万水,经历沧海桑田,割不断的还是那美丽的历史,挥不去的还是那静谧的梦,倾注一份眷念,与文化合而为一。
现今明清家具古典贵族魅力依然。随着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古典风格的家具正以其独特的自然风骨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许多人都希望借家具的古典美来体现自己的品位和审美观,特别是在一些很有个性的时尚家居中,总会在恍然间看到一组或单件的古典家具,顿时让人耳目一新。古典家具使空间散发着淡然悠远的文人气韵,给人一种和谐雅致的美感。而在古典家具中,明清风格的家具可谓一枝独秀,独领。明清家具具有三大优点:一是优美的形态。线条流畅、整体比例均衡,具有独特之神韵,其代表家具的“灵魂”。形是艺术造诣的基本,某些细节稍有丝毫之差,都会影响作品的气度与神韵。二是优秀的工艺。艺是仿古家具最为关键、难度最高的一环,除工艺精湛,结构、接驳依足古法外,其细部的雕刻深浅和艺术手法,均合乎传统风格。三是优质的材料。仿古家具必须选用明清时期所用的几大名木,并根据当时的地方色彩、家具造型、款式、类别选择合乎其惯用的材种,否则只会影响其神韵以及日后的收藏价值。此外,木纹之美感表现,则取决于开料用材的妙法。名贵木材中,紫檀、黄花梨、酸枝、鸡翅、柞晶为极品。
随着中国艺术市场的繁荣,明清家具承载的丰富历史内涵和硬木家具“千年牢”的特点,使得中国的明清家具在当今世界艺术品市场上,享有极高的声望和身价。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古典家具的价值,特别有不少海外著名书画、瓷器、玉器收藏家转向收藏明清家具,而古典家具的数量又十分有限,据专家估计,明式黄花梨和清紫檀家具数量仅1万件,再加之近几年这些家具不断外流,可谓卖一件少一件,藏家又不愿出手,因此,古典家具价格自然越来越高。如今明清家具的价格正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
篇6
关键词:煤炭中低温煤焦油加氢工艺清洁燃料
一、中低温煤焦油加氢的目的与原理
中低温煤焦油(以下“煤焦油”即“中低温煤焦油”)从外观上看,是黑色黏稠液体,密度略小于1000kg/m3,黏度大,具有特殊的气味,其主要组成是芳香族化合物,且大多数是两环以上的稠环芳香族化合物。不同的热解工艺、不同的原料煤都直接影响煤焦油的性质和组成。对于煤焦油可以通过加氢改质工艺,在一定温度、压力以及催化剂的共同作用下,完成脱硫、饱和烃饱和、脱氮反应、芳烃饱和等作用,可以得到硫、氮、芳烃含量较低的汽油、柴油等环境友好型清洁燃料。
二、中低温煤焦油加氢工艺简述
1.加氢精制工艺
对煤焦油进行加氢精致工艺是煤焦油加氢工艺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主要是要以煤焦油的轻馏分油或全馏分油作为基本原料,并通过加氢精致或加氢处理等过程,来实现脱除原煤焦油中的硫、氮、氧、金属等杂质以及饱和烯烃和芳烃等,进而生产出石脑油、柴油、低硫低氮重质燃料油或碳材料的原料等产品。这种煤焦油加氢工艺的有点在于其工艺流程相对简单,但是也存在原料利用率较低的缺点,这种加氢工艺所出产产品的十六烷值通常较低。此外,经过预处理后的煤焦油在用泵打出并与煤焦油轻质馏分等充分混合进入加氢原料缓冲罐中,后再将原料经泵打出与氢气进行混合并加热后进行加氢反应,加氢后的生成物在进入换热器中冷却,再进入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处理,通过分离得到的液相分入分馏塔内,塔顶的轻质油极为石脑油,而踏地柴油经过过滤处理后就成为产品柴油。
2.加氢精制一一加氢裂化工艺
还有一种是裂化工艺,以全馏分煤焦油为基本原料。利用加氢精制——裂化过程将煤焦油中的重油或沥青转化生产轻质馏分油,最大限度的提高了轻质油的产出率。与单纯的加氢精制技术相比,这项技术的缺点是增加了加氧裂化的过程,工艺相对复杂,过秆操作稳定性不易控制,但是优势则是轻质油回收率提高,即提高了对焦油原料的利用率,同时柴油产品的十六烷值高,可以达到40以上。按照这个工艺进行设计,生产中来自罐区的原料与氢气混合,并对其进行加热升温后进入到预加氢反心装置。该装置的主要作用是对原料油内所含的氮、氧、硫等金属物质进行转化,产生相应的氨气、水、硫化物等而完成脱除。预加氢完成后,初级产物别送入到第二阶段的加氢反应装置中,反应后产出物质利用分离器进行分流,主要为氢气与生成油,生成油利用分馏塔进行处理,顶部产出的是产品油底部生成的尾油,系统将尾油送入加氢裂化的反应装置中,通入氧气可以获得液化气和石脑油、柴油等馏分产品。此工艺对煤焦油的处理率高达90%足以上。
3.非均相悬浮床加氢工艺
我国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煤化工研究分院进行自行研发了一种非均相催化剂的煤焦油悬浮床加氢工艺方法-BRICC煤焦油加工技术。这种加氢工艺的加氢过程主要是:首先将拖出了催化剂的循环油以及以下部分温度小于370摄氏度的重馏分油的煤焦油与加氢催化剂以及硫化剂进行充分的均匀混合,以此得到催化剂油浆;后经催化剂油浆与剩下的大部分370摄氏度的重馏分油的煤焦油经过原料泵进行升压、升温处理,处理后进入悬浮窗加氢反应器再进行加氢裂化反应,而反应器在反应过程中流出的化合物经过高温、低温分离器后将得到液固相高低分油混合物和富氢气体两部分。这种BRICC加工技术可以实现将全部重沥青回炼裂化为小分子产品,同时也能够实现催化剂的脱除,能够实现煤焦油催化剂循环利用的目的,极大的提高了原料和催化剂的使用效率。
4.液相裂解加氢工艺
在对低温煤焦油的处理中,利用中高压条件对液相煤焦油进行加氢处理也可以得到较好的工艺效果。此种技术以低温煤焦油重馏分为原材料,在一定的温度下对其进行加压处理,并完成催化,对煤焦油进行裂解加氢生产的产品为汽油、柴油等。生产的流程如下:低温煤焦油馏分与循环氢气混合,经过换热器进行处理,进入到加热炉中.待其升至设定温度后,进入反应装置进行生产,生成的汽油经过换热器和冷却器后进入到产品分离装置,完成油气分离,达到柴油馏分和中压气体.气体经过氢气循环压缩机吸入后进行循环利用。因为中压加氢的过程没有脱氮和脱硫、芳烃加氢的反应过程,产品油的性质往往与煤焦油相似,柴油馏分由于十六烷的值偏低,残留的碳偏高,因此其后续必须在油气分流后继续进行高压加氢才能达到生产目的。
三、结语
煤焦油是煤炭在干馏、气化或热解过程中的副产品,是一种碳氢化合物的复杂混合物,含有脂肪烃、烯烃、酚属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等价值很高的有机物,是石油化工企业宝贝的资源之一。对煤热解过程中的副产物——中低温煤焦油进行加氢轻质化处理后,可得到汽油、柴油、锭子油和石蜡等,提高了煤焦油的使用价值,使焦油油品质量得到改善和合理利用的同时,也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积极优化工艺技术,开发煤焦油新型清洁利用加氢技术,对能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江巨荣.国内煤焦油的加工工业现状及发展[J].广州化工,2009,37(4):52-55.
[2]李冬,李稳宏,高新等.中低温煤焦油加氢改质工艺研究[J].煤炭转化,2009,32(4):81-84.
[3]姚春雷,全辉,张忠清等.中、低温煤焦油加氢生产清洁燃料油技术[J].化工进展,2013,32(3):501-507.
篇7
有人说,青春离了初二,就黯淡了,剩一半了。面对暗无光彩的青春,伤感吗?问友人,也问自己。
那时的我们,总喜欢课间发呆,望着窗外生气勃发、随风摇曳的树,总能使我们有惊鸿一瞥的震撼。而现在,这种发呆也成了一种奢侈,每天面对着怎么做也做不完的作业、试卷、试卷、作业……我们都要崩溃了。
逝者如斯夫!我灿烂的青春,再见了,永别了!
正懊丧间,猛然发觉:灿烂的青春并没有结束!
抛却了初一的幼稚,我们开始纵情地谈论人生、编织理想;挥洒了初二的彷徨,我们开始努力诠释青少年这个字眼。初三的我们更成熟,更睿智,那不是成长了的青春吗?
还记得老师讲述自己调皮过往时,我们的不屑;还记得老师英明决策时,全班的欢呼;还记得挨老师批评时,我们的无声;还记得给同学加油时,那激情的呐喊,原来灿烂的青春还在继续!
是的,面对漫天飞舞的试卷,我们的眉间也曾笼着一层淡淡的紫色的烟。但当考试的钟声敲响,你看,那满脸笑容,手舞足蹈,口若悬河的不还是我们。天空依旧很蓝,青春依旧灿烂。
谁说初三的青春只是灰色,灿烂的青春已成往事?
我要大声说:“灿烂青春并没有结束!”
篇8
一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基本特征
在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计应充分利用外在的物质材料,展示内在的思维过程,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目的是使学生在创新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还应使问题情境结构,数学知识结构,学生认识结构三者和谐统一 ,促进数学知识结构向学生认识结构的转化,既要创设与当前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又要创设与当前问题有关,并能使学生回味思考的问题。数学问题情境一 般有如下特征:
1、情境性:“情”就是将学生的兴趣、需要、态度、情感的培养纳入课堂教学。“境”是通过各种真实环境或模拟世界的创设,拉近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感到知识与客观世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2、问题性:“问题”是学生探究的方向与动力,是学生学习新知的源头所在,学生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建构新知,老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创设学生熟悉或感兴趣,与学习新知紧密相关的情境,利于学生提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3、启发性:作为数学情境的材料或活动,必须富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元认知,引发学生广泛的联想和想象。
4、针对性:作为情境的材料或活动应针对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5、趣味性: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具有趣味性,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产生探究结论的兴趣,调动学生为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合适的思维意向。
二、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的关键是选准新知识的切入点,设计问题一定要有梯度,有连贯,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良好的情感体念。下面就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基本特征结合实例具体谈一谈。
1、为学习新的课题而设计的铺垫型情境:以处于学生认知结构范围内的富有启发性的常规问题或已知的数学事实为素材,创设铺垫型情境。这种情境可为学生提出问题提供有效的启发,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有重要作用。此种情境常用于新知识的引入。
例如:在“平方根”一 节中,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同学们已学过已知正方形的边长可以用平方来求它们的面积。反之,已知一 个正方形的面积 可否求它们的边长呢?比如9平方米、16平方米、3平方米,a平方米等?”前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同学们会轻而易举地答出来,但在后面正方形的边长上却卡壳了,有的摇头,有的挠腮,跃 跃 欲试,他们想不到被一 个似曾相识的简单问题难住了,很不服气。在这种难识庐山真面目的障疑情境下,我顺势点出课题,指出要识庐山真面目,就必须探索研究,掌握新内容,同学们鸦雀无声,兴趣很浓。
2、为深化学生认知结构而设计的认知冲突型情境:以富有挑战性、探究性且处于学生认知结构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为素材,可创设认知冲突型教学情境,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引起认知冲突,产生认知推敲,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动机。
例如:在学生学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之后,我就为学生们设计了这样一 个问题情境。课本上举例说明了“有两边和其中一 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不一 定全等”,那么“有两边和其中一 边的对角对应相等 的两个三角形”在什么情况下全等?什么情况下不全等呢?
以上这一 情境,激起了学生们的探究欲望,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寻找答案。
3、为帮助学生总结数学思想和方法而设计的思维策略型情境:以思维策略多样、解题方法典型、解题过程能体现某种完整的数学思想方法或思维方法的问题作为素材,可创设思维策略型教学情境。
篇9
情境化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模式的创新,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也可以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将课本与生活相融
数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儿童的数学是现实数学,因此,儿童的数学学习组织,应源于他们的数学现实。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以自己经验为基础的一种认识过程,数学对小学生来说是自己对生活中数学现象的“解读”,这是儿童学习数学与成人不完全相同之处,这也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别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从而应用的原因。小学生年龄层次低,社会阅历浅,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有限,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弱。数学对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有着较高要求,所以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早早失去了兴趣,没有了求知欲望。同时传统数学理念让数学僵硬化,学生无法理解数学的真正概念,对数学老师也产生厌倦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本身出发,将课本与生活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鲜活案例,让学生从生活化的角度来理解数学概念,让抽象的数学变得简单易懂。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老师在课上用电脑动画显示:唐老鸭坐在一辆车轮是正方形的车子上颠簸,并提问:唐老鸭舒服吗?为什么?学生凭借生活经验,提出车轮应做成圆形的。接着再用动画显示:唐老鸭坐在一辆车轮是圆形,但车轴不在圆心上的车里颠簸,提问:车轮已改成圆形的,为什么唐老鸭还不舒服?学生依据刚刚所学的知识很容易想道:要使汽车不上下簸,必须使车轴至车轮的距离处处相等,因此车轴必须装在圆心处。最后再用动画显示:唐老鸭坐在经过学生改进后的汽车上“嘎嘎”直叫,教师语言配合:唐老鸭在谢谢我们大家呢!这个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趣味性,让学生在笑声中巩固了所学知识,并体验到了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的成功感。
二、丰富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氛围
教师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导者,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自己应用知识的能力与探索精神。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要转化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做一个倾听者,倾听学生的想法和困惑,指导学生走正确的方向,学生才不会在茫茫学海中迷路。我采用游戏、猜谜语、唱歌、跳舞等多样化的形式去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课堂带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激发学生想象力。
例如,讲解“常见图形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展开教学,通过搜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标志性物品,如圆形的红绿灯、圆柱形的杯子等,增强学生对生活中圆形的认识。然后让学生说出这些物品所拥有的共同特点,方便学生了解圆形的性质。
在讲解“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时,课前教师可以准备各种形状的小物品和可以测量的工具。例如卷尺、直尺、定长的毛线等。课前将这些物品和测量工具发给学生,让学生用各种方法将这些物品的周长和面积求出来。只要学生最后成功地求出了周长和面积,就可以获得这些物品。这样的实践性教学模式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又可以培养学生探索和实践的勇气,大大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渐渐走入课堂,成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工具。多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多媒体技术为数学的情境教学提供了便利,它可以进行图形的任意变换,数字的随意变更。与教师在黑板上复杂的画图相比,多媒体技术对图形的演示更便捷,更节省,也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多媒体简化了教师的工作,却更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大胆设想,积极探索数学的奥妙,注重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下发现数学的规律,然后举一反三,灵活应用。
另外,应用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生活处处有数学,学生在生活中敢于实践、敢于质疑,实践能力才能在生活经历的种种考验下自然增强。
篇10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初中数学课堂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没有问题的教学,如一潭死水,无法激起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层层设疑问题,能有效地引起学生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其产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把学生引入“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
例如: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用平面截几何体》,在讲授这一节时,我设置了如下情境:
1.如果将一个苹果切成两半,你能想象切面会是什么形状吗?
2.如果切一些黄瓜段儿,得到三种不同形状的切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是怎样切的?
3.如果用一个平面截一个正方体的豆腐时,截面又会是什么形状的?
以学生熟悉的场景为情境进行设计,让学生主动地去观察、探究、思考、合作交流,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激发了他们浓厚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主动思索,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到主动探究,自己动脑尝试解决问题,品味到成功的愉悦。
二、创设实验情境,变“单一学习”为“综合实践”
为了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培养严格的科学态度,激发进取的创新精神,就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场所。教师要善于设置鲜明、有趣的实验环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体验,掌握实验技能,发展探究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达到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教学《矩形》一课时,我用四根木条制作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具。利用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边演示边提问:当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由锐角变为钝角的过程中,会发生怎样的特殊情况?这时的图形是什么图形(矩形)?
问题1:从上面的演示过程,可以发现:平行四边形具备什么条件时,就成了矩形?
问题2: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除了“有一个角是直角”以外,还具有哪些平行四边形所没有的特殊性质呢?
问题3:通过观察矩形的对角线,你能得到直角三角形的什么重要性质?
通过适当提供和创设实践的条件和问题情境,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能得到培养,而且能从实践中汲取数学经验,学会探索。
三、创设趣味情境,变“枯燥学习”为“快乐学习”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充分运用教材,创设趣味情境,激发起学生思考的欲望。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灵活运用,使之自然贴切,新颖有趣,生动形象的巧妙比喻,将内容化难为易,化生为熟,化理为趣,可以增强数学的魅力,激起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形成课堂教与学的合力。
例如:在讲正数和负数时,我是这样描述“0”的:忘不了你就是一个穷光蛋,还忘不了你一颗公平正直的心(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忘不了你作分母时的无奈(0作分母无意义),忘不了你作分水岭时的挺拔身姿(比0小的数是负数,比0大的数是正数)……通过恰当的比喻,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教学效率。
通过创设趣味情境,改变了学生在学习中枯燥乏味的消极状态,学生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各抒己见,使认知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四、创设激励情境,变“潜在学习”为“成功学习”
教育的奥秘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起和鼓舞。教师要给学生一个精神依托,不失时机地在各个环节有目的地激励、鼓舞学生,使他们产生内驱力。还要经常给学生投以信任的目光,使用鼓励性的语言。这样学生不仅会感受到老师的信任与尊重,而且会产生情感的共鸣和目标的认同,主动学习知识,自觉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讲授《有理数的加减法》时,我利用多媒体进行了课件展示,让学生在游戏的情境中学习。当学生提前或在规定的时间里正确地完成习题时,才能进入下一关学习,否则仍然返回这一关,而且每一关都有不同的难度,越到最后,难度就越高,要求学生的反应速度更快。学生在激烈竞争的氛围中学习兴趣很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创设交流情境,变“个人思考”为“共同合作”
青少年具有好与人交往、好表现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组织小组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以小组形式开展探究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产生使命感。
例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时,大多数学生感到很困难,不知如何分析题意并列出方程。于是,在讲解例题前,我先让学生几个人一组分析题意,商讨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然后再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这样,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听取了其他同学的意见后,取长补短,很快地解决了难点,顺利地列出了方程。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乐于合作、共同探究的团队精神,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六、创设竞争情境,变“被动学习”为“积极学习”
成功感教育能增强学生自信心,愉快的学习能加深学生的记忆,引入适度竞争,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又能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竞争情境,激励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挖掘学生巨大潜能,张扬学生健康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