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美文范文
时间:2023-03-27 22:53: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抒情美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cold here, icy cold there. you belong to neither, leaves have withered. your face is pale and blue, a tearful smile. something in your eyes, whispers words of last good-bye. my heart sinks down, tears surge out.
此处冷,彼处更冷。枯叶凋零,君属何人。君面惨淡忧郁,含泪而笑。君热泪盈眶,喃喃自语,难言再见。妾心沉落,泪涌似涛。
2. hot summer. cheerful cocktail. you took my hand. we fled into another world of ba nd. you sat by my side, long hair tied behind, cool and killing. smile floating on the lemonade, soft and smooth. how i was ?amazed. your face looked like the cover of the magazine. my head spin. you led my hand, danced along the crazy theme.
酷夏。仍忆鸡尾酒会。君执妾手,共享二人世界。君坐妾之侧,长发束于脑后,英姿勃发。笑容荡漾。妾讶君面尤类杂志封面。旋转,君执妾手,疯狂舞曲。
3. light vied with wine, elegance mixed with fragrance, laughing covered by greetings, the crowed was busy at handshaking. you stood there, eyes on me. i trembled at the sparkles, brighter than the light. a masterpiece from god, i felt dizzy. we were not near, yet we were together.
灯酒相辉,芳雅相应,祝辞笑声此起彼伏,芸芸皆劳碌于握手。君站立一旁,美目探妾。妾莹灯下颤颤而立。此必上帝之杰作,使晕眩。虽妾与君相隔甚远,然心相近。
4. days ended. you said, you would wait for me at th e alps side. we would ski against snowflakes dancing in the sky. i gave no answer but a good-bye to accompany your flight. gone was the plane, i suddenly tasted my pain. i knew i had been silly and stupid, you were in my heart, i shouldn't have hidden in the dark. i tried to forget your disappointment. i made believe sometime someday, i would tell you, i feel all the same.
往日已去。君云君将于阿尔卑斯山畔待妾,滑雪于雪花飞舞之天空下。妾欲说还休,但嘱祝福。飞机渐逝,妾心将苦。妾深知妾之愚蠹,君已窃妾心,妾当不可漠然于暗中彷徨。妾尝试忘君之失,然无可善终。妾信某日某时,妾将告君妾心永驻。
5. my thought struggled at confessing, somehow hesitation ended in flinching. i continued my role of a fool, clinched to my maiden pride, yet secretly indulged in your promise of the white land -- snow measuring down to us, in your arms i am lifted up. the chiming of christmas bell!
篇2
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离不开教师在教学中对情感教材的反复推敲、巧妙运用。初中美术教材中蕴含着大量内涵丰富的情感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有待慧眼识珠的优秀美术教师去发现和挖掘。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些情感教材的意义,并尽全力将它们吃透,然后合理有效地运用到美术教学中去。美术教材中,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如,这些素材中有展示孝道的,有宣扬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弘扬美好的道德品质的,有激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等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这些素材展现的中的深层意义挖掘出来,讲给学生,以此来纯化学生人格,净化思想,促使学生真善美品质的形成。例如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中,在“劳动是创造力的源泉”这个内容中,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现今社会,好逸恶劳似乎已经成为很多学生的时尚,只因作为独生子或独生女的他们从未想过要自己动手解决吃喝等问题。这时,教师帮助他们树立正确地劳动价值观是必要的。再如,八年级美术教材中关于居室布置与装饰的内容,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养成勤俭节约优秀品质和和良好习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美育和德育完美结合的体现。
二、教师要培养丰富情感和高尚情操
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中,教师总是一味地灌输学生枯燥乏味的专业美术知识,而不重视学生情感学习的培养。教师的单一情感致使自身的“教”与学生的“学”严重脱节,教学效果不如人意。因此,情感教学鼓励教师要培养自身丰富的教学情感,使美术课堂活力四射,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情感教学高效实施。另外,教师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形成,所谓“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这种影响是广泛、巨大和直接的。情感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能超之过急。教师润物无声、和风细雨的感染有利于培养他们美好的品德和正确的审美观,拥有高尚道德的教师,总能够正确处理学生的各类问题,并及时纠正他们人生中的错误,指引他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同样也有效促进情感教学的发展和前进。例如,同样的两个学生因对一幅山水画的主题有不同意见而发生口角,一般老师只会将双方全都痛斥一番,说句“无聊”然后置之不理,而有心的教师会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针对每位学生的个人发展特点进行施教,并追根溯源,耐心讲解这幅山水画的主题,使两位学生均可从中受到知识和教育。美术教学中,教师丰富情感和高尚情操的培养对情感教学的实施至关重要。
三、教师要善于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还要求美术教师要尽可能地加强师生间情感交流。新课程改革指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民主、和谐、友爱、宽容的新型师生系有利于美术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实施,学生轻松、毫无警惕的心境很容易会激发自身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渗透着对学生真挚的爱意,保持友好的教学态度,努力用和蔼可亲的话语而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教师要用心去感受学生的需要,去倾听学生的心声,敏锐地去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以及学习动向,以便据其随时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调整教学策略。高尚、丰富的情感,真诚的师爱,是教师感化学生、教育学生的基本和前提。在情感教学中通过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教师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了解学生的需要,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美术教学有趣生动,富有活力,这便是情感教学在美术教学中合理运用所带来的良好的效果。情感交流式的教育是教育中不可多得的一种艺术手段,教师同学生的和谐交流,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更快的获得满足感和教师教学艺术的优化和提升。
篇3
1.学生对美术课程的态度
随着现阶段课程的发展,初高校生已经不像小学课程那样轻松,学生所面临的中考使得美术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受到忽视。学生对美术逐渐形成了可有可无的态度。美术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其重要程度虽然不等同于主要课程,却也是不能或缺的。为了加强学生的审美情感,要从根本上改变美术课程在家长、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2.内容与时间的安排不严谨
根据美术教材进行教学的教师都有相似的感觉,就是只能挑较为重要的课程来讲。美术教育的任务重,课程时间少,内容多,不能很全面地完成美术教学的所有任务。在美术课程的设计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高校生的审美情感自然得不到培养。
二、美术教育在高校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全面培养学生情商
在先天条件与后天培养的共同影响下,学生表现出的情商水平也是不同的,例如,看到同一幅美术作品时,学生对画作的喜爱程度和欣赏水平会呈现差异,在作品内涵的理解上也不尽相同,美术教育的开展需要帮助学生对作品产生正确的认识,提高认知水平,对自身的心理行为进行调节,使学生深切体会艺术欣赏的乐趣,在接受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形成真性情,心理健康程度进一步提升,情商的培养目标也可以达成。
2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美术教育蕴含着较为深厚的人文特性,尤其是新课改的推行,使人文精神更加全面地渗透到美术教育当中,高校的美术课要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长或是兴趣爱好来选择相应的美术课程,教师在全面授课的同时关注每个学生的兴趣点,进行重点培养,学生还应具有材料工具及作业表现手法的自主选择权,这也是以学生为本的体现,教师在教学时通过观察,调查等方式来确定学生的关注点,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发散,使学生的兴趣能够得以持久保持。
3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高校生所处的成长阶段使人生观,世界观的塑造更加重要,美术教育的开展对高校生情感,修养,品格等方面的提升作用不可小觑,可以促进他们身心的建康成长,美术教育包含着理性和感性的因素,学生在动脑的同时也需要体力运动,因而可以促进学生全面进步,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合理运用材料工具,动手制作或是绘制图画。
三、培养审美情感的几项策略
学生的态度及美术课自身的局限使得美术课程长期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也使得原本对美术兴趣浓厚的学生失去了发展自身特长的机会。同时,学校和教师要了解到,美术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课程,它的存在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拥有美术鉴赏能力的人是当今社会所必备的人才特性之一。只有对美术进行系统和专业的学习,才能充分塑造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他们的艺术品位和文化修养。培养美术审美情感教育一方面对学生美术课程的开展十分有益,另一方面也对学习其他文化知识奠定了基础。美术课程的审美情感开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加强学生的艺术文化审美
培养高校生审美情感首先要从加强学生的文化审美做起。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开拓眼界的机会,让学生在欣赏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的同时,达到精神层次的陶冶。比如在欣赏世界名画的课程中,让同学们赏析西方著名画作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莫奈的《睡莲》、丢勒的素描《手》,同学们在欣赏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的同时,会受到精神的熏陶。在对这些画作的感受中,学生最初只是感到惊奇,但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和帮助之下,通过感受画家的生平、所经历的社会背景对美术作品进行正确的认识和分析,进一步感受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作品本身的美学内涵。只有学生可以独立欣赏美术作品,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审美感情的积累。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思考如何合理设计课程,深入解析作品,还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2.重视学生对艺术的兴趣积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影视等方式使艺术表现变得多姿多彩。对于高中生来说,多媒体这种形式比较适合学生好奇的天性,让学生增加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法应用恰当会给美术赏析课堂以“锦上添花”之感。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发展空间。学生的审美情感同教师的审美情感教育息息相关,教师自始至终对学生情感都具有启发性作用。教师自身对艺术作品的情感注入能构建教师的人格魅力,这些因素对培养艺术审美情感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篇4
1.以儿歌创设情境。在上课之前,准备比较好听的儿歌放给孩子们听,使孩子们在心中不由自主的形成愉快的上课气氛。也可以放一些有关课堂任务的歌曲,可以帮助孩子们提前联想到课堂要练习的美术作业。2.以音乐创设情境。小学生都是特别喜欢音乐的,舒适的音乐可以让学生在愉快、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绘画技能,创作出不一般的绘画作品。也可以让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律动进行作画,这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奋劲。3.以表演创设情境。通过增加一些游戏表演手段让学生们参与课程中,使学生在一起玩耍的同时,更深入的接触到绘画的魅力,刺激孩子们的学习动力。
二、对作品的文化情境深入剖析,加速学生吸收
每一副美术作品都是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中创作出来的,并不孤立存在。艺术来源于生活,各种美术现象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在美术教学时,可带领学生们走出教室,去户外见识各种美术的存在。去欣赏建筑的特点与建设风格,对学生的感知能力进行不断加强。而对于与历史含量的作品,可让学生了解作者创作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品所代表的意义。所以,美术教学不能单独停留在技能技巧的层面,而是要结合其特定的文化情境中去引导学生们学习,体会美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整个社会的贡献性,同时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的美术的热爱。
三、大力培养学生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欣赏能力
目前,自主、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静止被动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欣赏能力。只有在课堂上发挥师生之间有效的互动才能体现美术教学的吸引力,才能充分发掘学生的感知能力以及探究意识,真正的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如:在进行课程教学中可分组进行讨论,使同学们互相讨论,共同探究。改变单一的接受式教学模式,注重课堂教学的体验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大力使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得到强烈的感官体验,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现代的教育技术的变革不仅包含对教育观念的改革还有对教学模式的改革。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传统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使用多媒体把图像、文字、声音、信息、动画为一体的教学技术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充分利用课件,使学生接触到直观的课程内容,从多角度使用多媒体工具,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五、提倡小短文的写作要求、发挥美术欣赏的功能
虽然美术课程以美术作画、口头语言为主,但是还要加强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从作品的各个方面进行探析,选取各自感兴趣的、感受最深的层面进行文字描述,重点剖析自己的一些客观分析和感性认知,并按时完成评述作业上交。写作可以增加学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刻。通过对写作作业的考核,可以让老师对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思考是否认真有了判断依据,减少了肤浅、随意的不认真态度。这种教学方法会使学生认真收集资料、认真思考、从多方面了解作品的内涵与深度,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完善美术意境教育的整体性。
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篇5
关键词:明清式;家具;檀木;花梨木;红木
往前推开那扇房门,伴随吱呀声响,忽然有种时光倒流的错觉。屋内明清式的家具正静谧地延续着它所象征的那段岁月的时尚与奢华。望着靠门那张造型简洁、秀丽素雅、散发着木材纹理自然纯美的明式古床,赞叹油然而生,仿佛一缕浮动的暗香令人神往,一股诱人的魅力令人留连。而那些色泽幽雅、花纹华美的桌、椅、柜,甚至梳妆盒,无不在简洁中透着端庄和典雅,浸润着清丽与隽秀。恍然问,感觉似被股力量紧紧吸引着,那是家具本身散发出的隽永深邃的内涵、气韵。这份尘封的古典家具百年的人文情怀令人沉醉。
中国明清家具同中国古代其它艺术品一样,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艺术底蕴,令人回味无穷。一件家具,一件家具装饰品,也就是一部民俗文化的历史,一个神秘的历史传说。中国家具因起居方式的不同经历了“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的历史时期,家具从椅、凳家具发展起来到高型家具定型,室内陈设束、椅、几、案,工艺技术也日臻成熟,这一切围绕人们起居生活服务为中心,以使用者的心意为主轴,从设计、造型到装饰、陈设,人经历了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家具也经历着物为人用,适者生存,转让承送,成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历史的忠实见证者。
明清两代是中国传统家具的黄金时期;不仅千纹万华的漆饰家具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峰,而且产生了中国古代家具史上成熟显赫的明式家具和丰富卓越的清式家具。明式家具以紫檀木、花梨木、红木、鸡翅木等优质硬木为主要用材。它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在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经过明代中晚期几代文人的倡导和直接参与设计,明式家具从造型式样、结构到装饰工艺都体现出中国古代传统文人文化所特有的追求自然、空灵、超逸、含蓄、内向的意蕴,散发出浓郁的文人趣味和书卷气息。明清家具作为中国古典家具的代表作,充分展现了中国古典家具的传统文化与传统技艺,具有中国家居文化的独特气质。明式家具的整体结构主要以框架式样为主,小巧精致,装饰图案多为局部的镂空或浮雕,以衬托出醒目的造型,呈现有束腰和无束腰两大结构特征,同时还特别讲究线条美,不以繁缛的花饰取胜,而着重于家具外部轮廓的线条变化,因物而异,各呈其姿,给人以强烈的线条美。清式家具在造型上则突出稳定、厚重的雄伟气度,制作上汇集雕、嵌、描、绘、堆漆、剔犀等高超技艺,品种上不仅具有明代家具的类型,而且还延伸出诸多形式的新型家具,使清式家具形成了有别于明代风格的鲜明特色。
明式家具造型简洁质朴,不事雕琢,不加虚饰,充分显示天然材质的自然美,有流畅隽永的线条美。清式家具则偏重于雕琢、镶嵌及装饰,给人以雍容华贵之感。明清古典家具的制作技艺不仅展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古典家具设计的一些思考。现如今,市场上的红木家具绝大多数传承了中国传统风格中的明式或清式的风格,有些在造型和装饰上,根据现代人的生活习惯、文化涵养、以及审美情趣作了一些改良创新。明式家具的椅凳面、桌案面或柜门,普遍采用的“攒边”工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文化所倡导的含蓄、内向的文化内蕴。在装饰工艺上,明式家具一方面充分利用优质木材的天然纹理体现人们追求自然的心理,展现出一种“天然去雕饰”、“芙蓉出清水”般的艺术品格,这是与明代文化中祟尚自然,简洁,注重人性本身的关怀情节分不开的。如明代戏剧家李渔,画家唐寅,祝允明,他们的鲜明文人气质,特独出行的个性思想,渗透在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具当然不会例外。
清式家具造型品种丰富繁多,式样变化多端,结构奇巧,匠心独运,妙趣横生。用材上,讲究纯正,大气,整体用料壮硕厚重,做工精细。家具造型的气质,雕饰的浩繁精丽,形体的庞大和作风的大富大贵与清宫廷统治者的权势和欲望相得益彰。后期的清式家具重在纹饰上也采用西洋装饰,手法多样,细腻入微,繁褥精密,尽现一派富丽辉煌。清代的皇室贵族对家具的制造也往往事必亲躬,提出独到的看法。如乾隆皇帝就曾多次下谕提出对宫廷家具、园林设计的新思想,这种混合着满汉文化,体现皇室贵族生活的思想,就深深融入到家具的风格和人文精神之中。独特的风格,鲜明的个性,丰厚的文化聚积,使得明清家具数百年来散发着永恒的艺术魅力,弥漫着浓浓的文化气韵。走过千山万水,经历沧海桑田,割不断的还是那美丽的历史,挥不去的还是那静谧的梦,倾注一份眷念,与文化合而为一。
现今明清家具古典贵族魅力依然。随着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古典风格的家具正以其独特的自然风骨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许多人都希望借家具的古典美来体现自己的品位和审美观,特别是在一些很有个性的时尚家居中,总会在恍然间看到一组或单件的古典家具,顿时让人耳目一新。古典家具使空间散发着淡然悠远的文人气韵,给人一种和谐雅致的美感。而在古典家具中,明清风格的家具可谓一枝独秀,独领。明清家具具有三大优点:一是优美的形态。线条流畅、整体比例均衡,具有独特之神韵,其代表家具的“灵魂”。形是艺术造诣的基本,某些细节稍有丝毫之差,都会影响作品的气度与神韵。二是优秀的工艺。艺是仿古家具最为关键、难度最高的一环,除工艺精湛,结构、接驳依足古法外,其细部的雕刻深浅和艺术手法,均合乎传统风格。三是优质的材料。仿古家具必须选用明清时期所用的几大名木,并根据当时的地方色彩、家具造型、款式、类别选择合乎其惯用的材种,否则只会影响其神韵以及日后的收藏价值。此外,木纹之美感表现,则取决于开料用材的妙法。名贵木材中,紫檀、黄花梨、酸枝、鸡翅、柞晶为极品。
随着中国艺术市场的繁荣,明清家具承载的丰富历史内涵和硬木家具“千年牢”的特点,使得中国的明清家具在当今世界艺术品市场上,享有极高的声望和身价。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古典家具的价值,特别有不少海外著名书画、瓷器、玉器收藏家转向收藏明清家具,而古典家具的数量又十分有限,据专家估计,明式黄花梨和清紫檀家具数量仅1万件,再加之近几年这些家具不断外流,可谓卖一件少一件,藏家又不愿出手,因此,古典家具价格自然越来越高。如今明清家具的价格正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
篇6
[关键词]图书情报教育;教育改革;ischool
1引言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纵深发展以及人力资源市场竞争、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剧,我国图书情报教育面临的挑战在不断积聚。近年来伴随高校院系调整、课程重组,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去向多元化的同时,却明显感觉专业教育与职业发展的分化、偏离,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降低,对专业课程的兴趣和满意度下降,没有形成显著的专业核心能力。学生对未来发展感到茫然,专业教师也不乏忧虑。如何应对挑战、改革创新,担负起为社会培养合格专业人才的历史使命,一直是我国图书情报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为此,有学者发起了让学科之树长青的教育讨论,有学者试图从社会对图书情报专业人才需求结构及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等角度探寻原因和对策。还有学者在研究国外图书馆界新的职业核心能力标准对专业教育改革的借鉴价值。2005年,美国兴起的“信息学院运动”(iSchoolmovement)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作为长期投身图书情报教育的专业教师,笔者关注在轰动一时的iSchool品牌造势后,国外的教育同行做了哪些具体努力以推进专业教育的改革创新。经过近一年对北美图书情报院校的调研、考察及与国外同行的交流,笔者深感教育创新的根基源于科研创新,教育改革则直接体现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方式的改变上。以下将从几个方面分析国外图书情报教育发展的新动向,期望归纳总结出值得我国图书情报教育改革所借鉴的经验。
2培养目标的提升
图书情报学教育的改革源于信息技术、社会信息需求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等外部因素的驱动。近年来为了取得与现实信息环境的默契,满足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图书情报教育机构无论从名称和内容上都进行了许多改变。在图书情报学院更名潮的背后,更应关注其内容和实质的改变。其中培养目标的改变是具有根本性和指导意义的,因为培养目标的改变决定了课程结构、教学方式等其他教学方面的变革。通过调研北美各图书情报学院对办学目标、培养标准或毕业生专业能力等方面的描述,笔者发现尽管各家在表述上会有一些措辞的差异,但都表现出了图书情报教育培养目标的某种转变和提升,即着眼于专业知识、专业人才应用领域的拓展,发展提升专业核心能力。具体来说就是:从传统的面向图书情报机构培养工作人员过渡到面向更广泛领域和机构的信息管理培养信息专业人员(informationprofessional),再发展到面向各类用户更高层次的管理水平、更多样的信息需求和更复杂的信息行为培养知识管理人员(knowledgeprofessional)。传统的培养目标面向图书情报机构的文献管理,专业核心能力围绕文献的采购、分类、编目、典藏、流通等文献信息管理与服务知识与技能展开。面向更广泛领域信息管理工作培养的信息专业人员,其专业核心能力则围绕更广泛类型信息的信息采集、信息分类、信息描述、信息组织、信息检索和利用、信息系统设计与评价等的知识与技能展开。而在信息管理的基础上走向知识管理的知识专业人员则更关注信息活动的主体及其信息行为,为满足各类机构或个人用户更多样、更高层次的信息获取及学习、运用、创造知识的需求,掌握知识组织、知识管理和知识传播的能力,在各类组织机构中发挥更大作用,保证组织的战略思考、规划、探索、创新、交流等活动得到全面、有效的信息支持。
应该指出,培养目标的提升为专业课程的改革及形成相应的课程体系提供了指导方针,而与之相配套的课程体系改革则是一个更为复杂艰巨的工程,只能以渐进的形式发展。
3设立多种教育层次培养适用人才
为满足社会对信息管理人才的普遍需求和教育消费的多样化,北美图书情报教育的层次日益丰富。在提供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同时也提供本科学士学位教育、双学位(dual/doubledegree)、辅修课程(Mi-nor),还有各种专业证书、高级研修证书(CertificateofAdvanceStudy,C.A.S.)、硕士后(post-master)课程等非学位教育。加拿大的Langara学院还配合加拿大图书馆协会(CanadianLibraryAssociation)对图书馆技术员(LibraryTechnicians)的需求,专门开设了两年制图书馆与信息技术证书教育(相当于国内的高职或大专)。
笔者调研了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WorldReport)2009年图书情报院校排名中处于前十位的13所院校,其中有8所提供本科学位教育,这些本科项目面向信息产业领域中的多种职业和各行业领域的信息要求,培养内容涉及信息科学、信息系统与信息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服务。包括信息构建、数据库设计和开发、网络设计和实施以及网络支持、信息咨询等。有些院校还以辅修科目、双学位的形式向已有一定其他学科专业背景的学生提供此类课程。如2009年排名第一的北卡罗来纳大学图书情报学院的信息科学专业本科课程要求学生学习10门专业核心课外,还要在信息技术、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等领域修读一系列选修课。该院还面向其他专业的学生开设了信息系统设计与利用辅修课程(包含5门课程,该校已修完大二第一学期课程的学生都可以申请),帮助学生了解用于解决各领域信息问题的计算工具、网络、多媒体和各种电子信息资源等。雪城大学信息学院的信息管理与技术本科教育要求取得学士学位必须修满120学分,其中40学分在本学院学习,其余学分则从修读该校其他8所学院的本科课程中取得。信息学院约有10%的学生会选择该院与Whitman管理学院建立的双学位课程,既获得企业管理的知识,又拥有信息技术的系统培训。这使得他们不同于一般的管理学院或商学院学生,在人才市场上具备了一定竞争优势。该院设立的18学分辅修科目“全球企业技术(GlobalEnterpriseTechnology)”帮助学生了解怎样开发和管理全球企业的信息系统。由于目前银行、商业零售、娱乐、保险、医疗等行业的全球企业都依赖大规模的信息系统来开展业务,相关专业的学生可受惠于这一课程,将其与原有的专业背景相结合而发展未来的职业生涯。另一辅修项目“信息管理与技术”则面向更广泛专业的学生,传授信息、信息资源、信息通讯和信息技术相关知识,使学生在当前信息密集的工作环境下有更多的职业选择。
许多院校还设立了高级研修证书(Certificate0fAdvancedStudy——C.A.S.)项目,其课程一般属于硕士研究生层次或硕士后培训,面向希望通过继续教育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在职人员,或在专业工作某一领域有深造愿望、想打造某种专业特长的在读学生。C.A.S.因各校提供的课程不同呈现了多样化的发展,如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图情学院提供的高级研修证书有:数字图书馆,图书馆和信息中心管理,专业图书馆服务(如儿童服务、政府信息、科学技术信息服务)等;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图情学院提供的高级研修证书项目有:管理与领导,博物馆研究,参考服务,网站设计、学校图书馆和青少年信息服务等。许多可通过网络学习的方式取得,有的还可以根据学员个人的专业发展兴趣设计个性化的修读计划。
4精心设计课程体系
培养目标的实现要通过课程教学中的知识传授及应用实践才能得到落实。为打造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各图书情报学院精心设计了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尽管各校学术渊源的差异或在培养目标上的不同侧重,导致了具体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的不同,但仍有一些共同特征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4.1提高课程广度
配合培养目标的提升,各校的课程都在面向更广泛领域信息管理、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方向上有所拓展。各校课程体系中基本都会有一门旨在引导学生专业入门的必修基础课。该课名称各异,如“Under-standingInformation”或“IntroductiontoInformationStud-ies”,但都力图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在多样化信息环境中信息管理专业人员的不同角色,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才能来选择与发展不同的学习计划以达到相应的职业目标。课程广度的提高还体现在关注更广泛信息环境中的信息管理与技术问题,如:数字图书馆、电子商务、e-Learning、eGoverment等,还设立了信息政策、信息道德、信息管理中的法律问题等具有较新研究视野的课程。
4.2加强课程深度
为形成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打造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各校将相近研究领域的教师组成研究教学团队,在核心专业方向上建设系列课程,以加强课程的深度。如:威斯康辛大学密尔沃基分校信息学院就由资深教授领衔成立了“信息组织研究组”和“信息检索研究组”,其目的就是合作开展研究计划、组织学术交流并推进课程建设。如信息检索研究组所涉及的领域有:信息行为,信息检索系统的人机交互,信息检索系统评价,信息检索系统设计,信息可视化和多媒体信息检索。各校致力于在传统信息管理知识基础上增加新技术的内容,以深化课程内容、强化某一项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如,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图书情报学院的“信息组织与知识描述”模块下就集中了20多门相关课程,除了传统的书目、索引、文摘、分类与叙词、数据库课程外,还增加了多项新技术课程,有:多媒体信息、信息构建、文档建模、元数据、本体、知识网络的可视化与导航、信息系统界面等。
4.3实现课程的模块化及课程组织的灵活性
即在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基于对信息专业人员的职业能力分析及课程教学和管理功能分析,将课程内容按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编排为合理的课程模块。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特点是:①每个模块相对独立,学完一个模块可以获得一项专业技能、知识或能力;②模块的内容依据专业能力需要确定,针对性、实用性强,比较深入;③模块之间以及模块课程之间可以灵活组合,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④课程模块可及时更新,以反映行业发展所产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系统。
如: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图书情报学院就将硕士学位研究生的所有专业课程组织成7个范畴模块,即:信息组织与知识描述,用户与信息资源利用,信息系统,历史、经济与政策,管理与评价,社会、团体与组织信息学,青少年文献与服务。每个模块都由10-20多门相关专业课程组成。模块化课程体系建立了一个“宽口径”的专业知识平台,每个模块对应打造某项专业技能。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个人兴趣及职业倾向,进行模块之间课程的选择和组合,以形成自己的学习计划。有较宽视角的学生可以广泛涉猎各模块中的课程,而对发展某项专业能力特别感兴趣的学生则可集中在一两个模块中深入学习相关课程。模块化课程体系保证了课程组织的灵活性,使学生学习的选择度更大,满足了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帮助学生在形成广泛知识基础的同时,也能发现更多新的、动态的职业路径和就业目标,培养出“一专多能”的专业人才。
5以科研促进教学发展
科研是教学的后盾,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北美图书情报学院在科研方面一个重要趋势是,拓宽研究视野,关注社会各领域的多元信息机会,与其他学科合作开展领域广泛的跨学科研究。研究范围从图书馆到信息科学与各学科交叉的各领域,不仅涉及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与利用、信息系统和人机交互的设计,也涉及对经济、社会和各类组织机构信息环境的分析研究,探讨利于信息社会和谐发展的政策、法律问题。还注重研究信息、技术与人的相互关系,以信息行为主体为中心探讨信息系统的优化等。可见,研究范围和角度已远远超越了传统图书情报学的范围,同时又充分发挥传统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特长,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探索信息管理、信息开发与利用、知识组织、知识管理与传播。
在美国信息科学与技术学会(ASIS&T)2009年会上,北卡罗来纳大学信息学院展示了其近年来的研究项目和成果。该校研究人员将研究视角置于当今世界各类信息查询与利用中的各种社会、组织和技术问题。许多跨学科项目所涉及研究领域的广泛和丰富性正切合了该届年会的主题:“蓬勃发展的多样性——多元化世界中的信息机会”(Thriving0nDiversity-Informa-tionOpportunitiesinaPluralisticWorld)。如:与国家癌症学会(NCI)合作的简化个人健康记录的研究项目,与该大学医务人员共同工作开发的紧急医疗文本处理软件系统等项目,都旨在探索有效输入病人医疗信息并易于后续者检索和阅读的方法,以改善民众的诊疗环境,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并支持长期的医学研究、公共卫生管理与监测等。该校信息与可视化实验室(IV-Lab)与遗传学、放射学、生物化学、生物工程等领域研究人员合作开发了医学图像的三维显示,可用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IVLab还开发了医学图像及信息交换的国际标准。该校交互设计实验室(IDL)承担的国家科学基金会项目GovStat则面向公众利用政府信息与服务的迫切要求,力求通过对政府信息的集成、开发创新性的用户界面,使公众能够更加便利地查找、获取政府信息资源,更有效地利用政府信息服务。而元数据研究中心(MRC)则是致力于结合各领域的需求研发各种更有效的元数据,以支持搜索引擎改善检索效果、开发支持生物多样性和自然历史研究的数字图书馆,还将元数据研究成果应用到生物信息学、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等许多领域。
正是在广泛关注社会各领域的信息需求、发现各种信息工作机会,积极开展跨学科研究的合作中,信息管理专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得以充分展示;加上各领域对专门信息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于是各种跨学科的双学位教育项目(Dual/CoordinatedDegree)应运而生。如密执安大学信息学院的双学位项目有:商业管理与信息(MBA/MSI)、法律与信息(JD/MSI)、医学与信息(MD/MSI)、公共政策与信息(MPP/MSI)、社会工作与信息等。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图书馆与信息学院的双学位项目有:法律与图书馆信息学、音乐与图书馆信息学。
6重视开展实践性教学,加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为培养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工作技能,各图书情报院校都非常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各种实习、实训课程等专业活动,使学生投入到真实的信息环境,接触到切实的信息需求,并在专业人员或教师的指导下,尝试探索解决现实信息问题的方案。各校开展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形式丰富多样,除了穿插于各专业课程中的调研、实验、实习外,还有各种课外学生社团活动或社会实践,更有与企业及其他社会机构相结合的专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实训活动等。例如:
北卡罗来纳大学图情学院大力倡导其学生面向社区、结合专业特长开展技术开发和服务。该校学生积极运作筹款和藏书捐献,为当地无家可归者庇护中心建立了图书馆;开发的植物信息中心(PlantInformationCenter,PIC)网站收集了北卡和美国东南部375种植物的标本和相关信息,为中小学生探索自然、学习相关生物知识、识别植物品种提供服务。PIC已成为北卡植物园、当地中学和公共图书馆的合作伙伴。还与专业图书馆合作开发了北卡健康信息(NCHealthlnfo)网站,帮助居民查找当地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及各种疾病和康复中心的医疗条件、服务项目等。学生们还经常在本社区公共图书馆组织亲子阅读、社区阅读等活动。学院还与美国环境保护局(EPA)签署了多年的实习合同,每个学期EPA图书馆和国家环境健康科学学会图书馆会雇用该校的在读研究生作为实习生在图书馆各岗位轮岗工作,如:编目、联机检索、馆际互借、参考服务等,已有300多名学生参加过实习。其他合作过的实习机构有IBM、Cisco、SAS及GlaxoSmithK—iine等著名企业。
德雷赛尔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则通过带薪实习计划(Co-op)为学生提供了极有价值的专业实践机会。Co-op项目使学生有机会在财富500强中的微软、CIGNA和西门子等著名企业公司中工作,既获得了宝贵的专业工作经验,又可与业界人士和公司建立联系,为求职就业提供便利。信息学院学生所任职位涉及:局域网络工程、系统分析、数据分析、网站开发、用户界面设计与分析等许多方面,其平均6个月薪水为17082美元,是该大学CO-OP项目中最高的。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信息学院重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活动,为“专业体验计划(Profes-sionalExperienceProject,PEP)”等系列实践课规定了专门的学分和辅导制度。PEP课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基于真实的信息环境,做出学术严谨、有专业水平的项目。PEP项目可以是开展系统的分析和评估,系统建档、保存数字信息和记录,或评估一项馆藏或信息存储,建立和执行推广方案的成果。其成果可以是一个详细说明该项目的论文、网站、数据库、数据集、手册或社区服务项目。
篇7
有人说,青春离了初二,就黯淡了,剩一半了。面对暗无光彩的青春,伤感吗?问友人,也问自己。
那时的我们,总喜欢课间发呆,望着窗外生气勃发、随风摇曳的树,总能使我们有惊鸿一瞥的震撼。而现在,这种发呆也成了一种奢侈,每天面对着怎么做也做不完的作业、试卷、试卷、作业……我们都要崩溃了。
逝者如斯夫!我灿烂的青春,再见了,永别了!
正懊丧间,猛然发觉:灿烂的青春并没有结束!
抛却了初一的幼稚,我们开始纵情地谈论人生、编织理想;挥洒了初二的彷徨,我们开始努力诠释青少年这个字眼。初三的我们更成熟,更睿智,那不是成长了的青春吗?
还记得老师讲述自己调皮过往时,我们的不屑;还记得老师英明决策时,全班的欢呼;还记得挨老师批评时,我们的无声;还记得给同学加油时,那激情的呐喊,原来灿烂的青春还在继续!
是的,面对漫天飞舞的试卷,我们的眉间也曾笼着一层淡淡的紫色的烟。但当考试的钟声敲响,你看,那满脸笑容,手舞足蹈,口若悬河的不还是我们。天空依旧很蓝,青春依旧灿烂。
谁说初三的青春只是灰色,灿烂的青春已成往事?
我要大声说:“灿烂青春并没有结束!”
篇8
一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基本特征
在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计应充分利用外在的物质材料,展示内在的思维过程,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目的是使学生在创新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还应使问题情境结构,数学知识结构,学生认识结构三者和谐统一 ,促进数学知识结构向学生认识结构的转化,既要创设与当前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又要创设与当前问题有关,并能使学生回味思考的问题。数学问题情境一 般有如下特征:
1、情境性:“情”就是将学生的兴趣、需要、态度、情感的培养纳入课堂教学。“境”是通过各种真实环境或模拟世界的创设,拉近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感到知识与客观世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2、问题性:“问题”是学生探究的方向与动力,是学生学习新知的源头所在,学生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建构新知,老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创设学生熟悉或感兴趣,与学习新知紧密相关的情境,利于学生提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3、启发性:作为数学情境的材料或活动,必须富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元认知,引发学生广泛的联想和想象。
4、针对性:作为情境的材料或活动应针对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5、趣味性: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具有趣味性,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产生探究结论的兴趣,调动学生为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合适的思维意向。
二、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的关键是选准新知识的切入点,设计问题一定要有梯度,有连贯,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良好的情感体念。下面就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基本特征结合实例具体谈一谈。
1、为学习新的课题而设计的铺垫型情境:以处于学生认知结构范围内的富有启发性的常规问题或已知的数学事实为素材,创设铺垫型情境。这种情境可为学生提出问题提供有效的启发,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有重要作用。此种情境常用于新知识的引入。
例如:在“平方根”一 节中,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同学们已学过已知正方形的边长可以用平方来求它们的面积。反之,已知一 个正方形的面积 可否求它们的边长呢?比如9平方米、16平方米、3平方米,a平方米等?”前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同学们会轻而易举地答出来,但在后面正方形的边长上却卡壳了,有的摇头,有的挠腮,跃 跃 欲试,他们想不到被一 个似曾相识的简单问题难住了,很不服气。在这种难识庐山真面目的障疑情境下,我顺势点出课题,指出要识庐山真面目,就必须探索研究,掌握新内容,同学们鸦雀无声,兴趣很浓。
2、为深化学生认知结构而设计的认知冲突型情境:以富有挑战性、探究性且处于学生认知结构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为素材,可创设认知冲突型教学情境,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引起认知冲突,产生认知推敲,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动机。
例如:在学生学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之后,我就为学生们设计了这样一 个问题情境。课本上举例说明了“有两边和其中一 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不一 定全等”,那么“有两边和其中一 边的对角对应相等 的两个三角形”在什么情况下全等?什么情况下不全等呢?
以上这一 情境,激起了学生们的探究欲望,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寻找答案。
3、为帮助学生总结数学思想和方法而设计的思维策略型情境:以思维策略多样、解题方法典型、解题过程能体现某种完整的数学思想方法或思维方法的问题作为素材,可创设思维策略型教学情境。
篇9
情境化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模式的创新,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也可以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将课本与生活相融
数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儿童的数学是现实数学,因此,儿童的数学学习组织,应源于他们的数学现实。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以自己经验为基础的一种认识过程,数学对小学生来说是自己对生活中数学现象的“解读”,这是儿童学习数学与成人不完全相同之处,这也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别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从而应用的原因。小学生年龄层次低,社会阅历浅,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有限,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弱。数学对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有着较高要求,所以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早早失去了兴趣,没有了求知欲望。同时传统数学理念让数学僵硬化,学生无法理解数学的真正概念,对数学老师也产生厌倦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本身出发,将课本与生活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鲜活案例,让学生从生活化的角度来理解数学概念,让抽象的数学变得简单易懂。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老师在课上用电脑动画显示:唐老鸭坐在一辆车轮是正方形的车子上颠簸,并提问:唐老鸭舒服吗?为什么?学生凭借生活经验,提出车轮应做成圆形的。接着再用动画显示:唐老鸭坐在一辆车轮是圆形,但车轴不在圆心上的车里颠簸,提问:车轮已改成圆形的,为什么唐老鸭还不舒服?学生依据刚刚所学的知识很容易想道:要使汽车不上下簸,必须使车轴至车轮的距离处处相等,因此车轴必须装在圆心处。最后再用动画显示:唐老鸭坐在经过学生改进后的汽车上“嘎嘎”直叫,教师语言配合:唐老鸭在谢谢我们大家呢!这个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趣味性,让学生在笑声中巩固了所学知识,并体验到了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的成功感。
二、丰富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氛围
教师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导者,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自己应用知识的能力与探索精神。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要转化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做一个倾听者,倾听学生的想法和困惑,指导学生走正确的方向,学生才不会在茫茫学海中迷路。我采用游戏、猜谜语、唱歌、跳舞等多样化的形式去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课堂带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激发学生想象力。
例如,讲解“常见图形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展开教学,通过搜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标志性物品,如圆形的红绿灯、圆柱形的杯子等,增强学生对生活中圆形的认识。然后让学生说出这些物品所拥有的共同特点,方便学生了解圆形的性质。
在讲解“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时,课前教师可以准备各种形状的小物品和可以测量的工具。例如卷尺、直尺、定长的毛线等。课前将这些物品和测量工具发给学生,让学生用各种方法将这些物品的周长和面积求出来。只要学生最后成功地求出了周长和面积,就可以获得这些物品。这样的实践性教学模式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又可以培养学生探索和实践的勇气,大大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渐渐走入课堂,成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工具。多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多媒体技术为数学的情境教学提供了便利,它可以进行图形的任意变换,数字的随意变更。与教师在黑板上复杂的画图相比,多媒体技术对图形的演示更便捷,更节省,也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多媒体简化了教师的工作,却更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大胆设想,积极探索数学的奥妙,注重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下发现数学的规律,然后举一反三,灵活应用。
另外,应用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生活处处有数学,学生在生活中敢于实践、敢于质疑,实践能力才能在生活经历的种种考验下自然增强。
篇10
关键词:煤焦油;加氢;工艺
中图分类号:TP305+.1 文献标识码:A
1 煤焦油的性质、馏分及加工
1.1 煤焦油的性质
煤焦油是煤炭干馏时生成的具有刺激性臭味的黑色或黑褐色黏稠状液体,简称焦油。煤焦油按干馏温度不同可分为低温焦油和高温焦油。
低温焦油相对密度较小,其组成中烷烃、烯烃及芳香烃约占50%左右,酚类含量可达30%左右,其余为以吡啶碱类为主的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及胶状物质,在褐煤焦油中还含有大量石蜡。高温焦油是低温焦油在高温下二次分解的产物,鲁奇加压气化产生的焦油属高温焦油。
高温焦油是主要收芳香烃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它的产率、质量和组成取决于气化所用煤种的性质和气化过程的技术操作条件。
1.2 煤焦油的加工方向
从目前考虑,煤焦油加工单位,主要将煤焦油分馏为三部分,一部分为沥青;第二部分为轻质油混合物(含轻油馏分、酚油馏分、萘油馏分、洗油馏分);第三部分为蒽油混合物(含一蒽油馏分、二蒽油馏分);再对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混合物进行加氢从而得到如下产品。
产品一:石脑油(主要由C4-C10烷烃、环烷烃、芳烃、烯烃组成的混合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气味,不溶于水,初馏点不低于35℃,终馏点不高于200℃)
产品二:重柴油(主要由C12-C16烷烃组成,常温、常压下为焦黄色透明液体,初馏点不大于190℃,95%不大于375℃)
本次主要讨论此种工艺流程。
从长远考虑,对煤焦油进行蒸馏切取的各种馏分,既可以作为产品直接出售或使用,也是进一步加工的原料。
2 工艺流程说明
2.1 煤焦油减压连续蒸馏工艺
煤焦油煤焦油经焦油预热器(仅开工时用)和1号软沥青换热器加热动120℃-130℃进入预脱水塔,在塔内闪蒸出大部分水分和少量轻油。预脱水塔底的焦油自流入脱水塔,蒸汽同轻油气从塔顶逸出,经轻油冷凝冷却器、轻油分离器得到氨水和轻油馏分。脱水塔顶部送入轻油回流,脱水塔底无水焦油经重沸器循环加热,供给脱水塔所需热量,一部分无水焦油经2号软沥青换热器和管式炉加热到335℃进入主塔。主塔顶逸出的酚油馏分蒸汽,经酚油冷凝器和冷却器得到酚油馏分,一部分作回流放主塔顶部,一部分与从塔的侧线分别切取萘油馏分相混合经冷却后入轻质油槽,另一部分从塔的侧线分离切取蒽油经冷却后进入蒽油槽,再进行加氢装置进行处理;酚油冷却器与真空系统连接,以造成系统的负压。
2.2 加氢工艺
来自分馏装置的轻质油和蒽油,经自动反冲洗过滤器后进入轻质油缓冲灌;来自分馏装置的蒽油经自动反冲洗过滤器后进入蒽油缓冲灌,两缓冲罐均用氮气进行密封,防止原料油与空气接触。
轻质油和油蒽油,分别经轻质分油进料泵、蒽油进料泵升压后混合,再与从循环氢压缩机来的循环氢混合后,进入混合油—精制反应产物换热器与精制反应生成物换热,进入加氢预精制反应器,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加氢预精制反应。
加氢预精制反应产物再混入氢气后进入精制原料—精制反应产物换热器与精制反应生成物换热,然后进入精制反应进料加热炉加热到所需温度后,进入加氢精制反应器,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加氢精制反应,将原料油中的烯烃饱和,并脱出原料油中的金属杂质。
精制反应产物依次与预精制反应产、混合油、循环水换热器进行换热,进入精制反应产物热高压分离器,在高压分离器中进行油、气两相分离。液相经减压后,进入热低压分离器。气相经精制反应产物空冷器冷却后,进入精制反应产物冷高压分离器,在冷高压分离器中进行气相和油水混合物的两相分离,液相生成物经减压后进入冷低压分离器。气相经循环氢—裂化反应产物换热器与裂化生成物换热后,与分馏系统循环油缓冲罐来的循环油混合,经裂化原料—裂化反应产物换热器与裂化反应生成物换热,然后进入裂化反应进料加热炉,加热到所需温度后,进入加氢裂化反应器进行加氢裂化反应。
加氢裂化反应产物经循环油、循环氢换热后,进入裂化反应产物热高压分离器,在高压分离器中进行油、气两相分离。液体减压后,进入热低压分离器。气相经裂化反应产物空冷器及裂化反应产物水冷器冷却后,进入裂化反应产物冷高压分离器,进行油水与气相的分离,其气相进入循环氢压缩机入口分液罐进行气液两相分离,气体经循环氢压缩机升压后作为循环氢循环使用,分离出的污水送厂内污水处理装置处理。
由热低压分离器分出的溶解气经热低分气水冷器冷却后,进入冷低压分离器,其气相出装置去燃料气管网,液相冷低分油热路与精制生成油在中换热后,与冷路汇合,然后与热低压分离器分出的生成油混合,进入分馏系统。
从界区输送来的氢气,经新氢压缩机入口分液罐脱液后,经新氢压缩机压缩升压到11.0MPa。新氢压缩机共两台,满负荷运行时—开—备。升压后的新氢与循环氢混合,为反应混氢。多余部分经三回—返回压缩机入口,以调节反应系统压力。
2.3 分馏工艺
加氢生成油进入分馏塔进料加热炉,加热到所需温度后,进入分馏塔,塔顶气相经分馏塔顶空冷器、水冷器冷却后,进入分馏塔顶回流罐,其气相出界区去往放空、燃料气管线及油洗装置,液相经分馏塔顶回流泵抽出,一部分作为分馏塔顶回流,另一部分作为轻质油送出装置。分馏塔设一侧线,其馏出物进入柴油气提塔,轻组分返回分馏塔,塔底馏出物经柴油泵加压后,再经柴油空冷器冷却后送出装置。
分馏塔进料加热炉对流室顶部设有空气预热器,以回收烟气余热,用鼓风机和引风机分别进行热风操作。
分馏塔底油经分馏塔底泵加压后进入减压塔,塔顶油气经减压塔顶水冷器冷却后,进入减压塔顶分水罐进行气液分离,气相经真空泵抽出后排入大气。在减压塔上部侧线馏出物经重柴油泵加压后,一部分至费托合成,一部分进入重柴油空冷器冷却,一支作为顶部回流,另一支作为重柴油产品出装置。塔底油经循环油泵加压后,进入循环油缓冲罐。
循环油经裂化反应进料泵加压后,进入裂化反应系统。
2.4 放空系统及污油系统工艺
各放空点排出的油气进入放空分液罐,气体排火炬,液体送出装置。各采样点、设备排污点排放油进入地下污油罐,然后送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