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管理员工作职责范文
时间:2023-03-20 01:54: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图书管理员工作职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普通高等院校图书管理员行业发展趋势
(一)图书管理员职业背景
高校图书馆是现代高等学校的三大支柱之一,被喻为是现代高等学校的“心脏”。它是高等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窗口和基地,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是寻求知识,追求理想的良师益友,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而高校图书馆员则是高校图书馆的主体,高校图书馆员的工作是一项服务性质的工作,人们常常用“默默无闻”来形容高校图书馆员的工作,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长期从事这项单调、重复、机械工作的图书馆员才能体会。信息时代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同时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面对机遇与挑战,图书馆正处在一个比以往更复杂、需要更高技术的工作环境中。信息时代的图书馆需要既懂信息技术又具有广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只有选好、用好、培养、留住人才,图书馆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才能最终体现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读者服务”。
(二)农学院图书馆职员概况
以农学院图书馆职员情况为例,说明图书馆职员的概况。农学院图书馆现有专业技术人员62人,其中拥有高级职称的研究馆员6人,副研究馆员14人,占总人数的32.3%;拥有中级职称的馆员11人,占总人数的17.7%;助理馆员31人,占50%。6名研究馆员中50岁以上的有5人,40-49岁的1人;副研究馆员中50岁以上的3人,40-49岁的8人,30-39岁的3人。
二、图书管理员职业概述
(一)图书管理员定义
图书馆是典型的知识行业,而高校图书馆则主要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馆员是图书馆服务的一线工作者,从事的是一种社会服务行业。
(二)图书管理员职业特点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及服务手段不断革新。图书馆员作为一种职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具有与其它职业相区别的基本特征,而高校图书馆员职业总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服务对象的广泛化、多元化
图书馆的社会职能随着社会的开放与进步而不断扩大。特别是网络化的发展,使图书馆从单一的传统功能走向综合性的多功能,兼容其他社会活动。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人们的息意识日益增强,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对信息有了迫切的需求。同时随着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图书馆的读者群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是学校的老师和学生,还有企事业单位及城镇居民等,读者对象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可以说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读者是真实读者与虚拟读者并存,他们既可以是到学校图书馆去利用该图书馆资源的读者,又可以是通过计算机和通讯网络利用网络上图书馆的各类型读者。因此,图书馆员的服务超出了借还图书的传统服务范围。以读者需要为服务中心,资源共享、主动服务、读者教育等观念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2.服务方式的多样化
现在网络带给人们前所未有的便捷。在传统的模式下,图书馆信息服务以被动服务为主,图书馆实行网络化管理后,这种方式得到了彻底的改变。图书馆将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由封闭式改变为开放式的服务。为读者服务的方式不再局限于人对人,面对面的书刊借阅、文献检索以及读者服务,还新增加了远程服务即人—机交流的服务,读者可以在网上实施预约借书、网上订书、网上信息查询、网上导航等。真正实现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由被动向主动转变,读者可以足不出户,只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就可以在自己家中或办公室使用图书馆,享受图书馆提供的各项服务。但是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同时也给图书馆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它要求图书馆员必须与时俱进地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并且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3.读者需求的专业化、个性化
网络化的信息资源在给人们创造了无限信息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混乱,无序状态。当人们在信息极大丰富的冲击下逐渐冷静下来时,检索获取有效信息困难,尤其是获取科学技术专深信息困难的问题极大困扰着读者。在网络环境下用户不再认为信息愈多愈好,而是对信息更好地趋向专业化、个性化。更多地是为了吸取有价值知识信息,希望得到直接的,实用的信息。同时对信息的新颖性和时效性越来越注重,更讲求信息质量的时效性,信息需求的高效化,信息服务快速、高质化。而读者个性化和专业化的需求则要求图书馆员必须充分利用网络有针对性地开展深层次的信息服务,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多层次、多类别的读者需要。
(三)图书管理员职业的一般要求
1.学历的一般要求
具有情报学、信息管理学、图书馆学、档案学等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
2.工作经验的一般要求
图书管理员应熟练掌握文献著录规则、编目及书目数据的相关知识,工作细致、踏实稳重,责任心强、勤奋、敬业,热爱文档管理工作。
三、图书管理员职业层级分析
(一)管理员
1.工作职责
管理员承担书刊资料采访及交换、编目、目录组织、书库管理、阅览室管理、书刊资料借阅等业务的辅工作。
2.任职资格要求
大学专科或中等专业学校毕业,见习一年期满合格;或职业高中毕业并从事专业工作二年以上者,初步掌握图书资料某项业务的基础知识、工作方法和技能,经考察证明能够履行管理员的职责,可聘任为管理员。
(二)助理馆员
1.工作职责
助理馆员承担书刊资料采访及交换、分编、书目资料编辑、参考咨询、情报服务等业务的助手工作,或承担目录组织、书库管理、阅览室管理、书刊资料借阅等业务工作,或协助上级专业人员从事其他业务工作。
2.任职资格要求
获得硕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获得学士学位或大学本科毕业见习一年期满合格;大学专科毕业担任管理员一至二年;中专毕业担任管理员四年以上者,具有本专业一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一定工作能力,掌握图书资料有关工作方法和技能,根据工作需要初步掌握一门外语(或古汉语、少数民族语文),经考察证明能够履行助理馆员的职责,可聘任为助理馆员。
(三)馆员
1.工作职责
馆员承担书刊资料采访及交换、分编、书目资料编辑、参考咨询、情报服务、文献课教学等业务工作;或根据需要,管理一个业务部门(图书馆、分馆、资料室、情报室等),指导助理馆员和管理员的工作。
2.任职资格要求
获得博士学位;获得硕士学位担任助理馆员两年左右;获研究生班毕业证书或第二学士学位证书,担任助理馆员二至三年;大学本科毕业,经专业干部进修培训班半年到一年,成绩合格,担任助理馆员三年以上;大学本科、专科毕业担任助理馆员四年以上者,系统地掌握图书资料情报或其他某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熟练掌握有关业务,根据工作需要,掌握一门外语(或古汉语、少数民族语文),经考察证明能够履行馆员的职责,可聘任为馆员。
(四)副研究馆员
1.工作职责
副研究馆员主持书刊资料采访、分编、参考咨询、情报、文献资料编辑和研究、文献课教学等业务工作并进行审核;或根据需要,管理一个业务部门(图书馆、分馆、资料室、情报室等),主持制订业务建设规划、业务工作条例和细则及规章制度等,指导下级专业人员的业务提高。
2.任职资格要求
博士学位获得者担任馆员二至三年,或具有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担任馆员五年以上者,具有较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对图书馆学、情报学或其他某学科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较深的研究,有一定水平的论著,根据工作需要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或古汉语、少数民族语文),工作经验比较丰富,经考察证明能够履行副研究馆员的职责,可聘任为副研究馆员。
(五)副研究馆员
1.工作职责
副研究馆员承担副研究馆员职责范围的工作以及副研究馆员职责范围以外要求更高的工作,主持高水平的科研、服务工作项目,指导下级专业人员的业务提高,解决重大业务问题。
2.任职资格要求
具有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担任副研究馆员五年以上者,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对图书馆学、情报学或其他某学科有系统的研究和突出的成果,有较高水平的论著、译著,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或古汉语、少数民族语文),工作经验丰富,在本专业有一定影响,经考察证明能够履行研究馆员的职责,可聘任为研究馆员。
四、图书管理员职业发展通道
(一)典型职业发展通道
目前,图书管理员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很窄,馆员职业晋升途径只有两种:职务晋升通道、职称晋升通道。
1.职务晋升
这条从馆员—室主任—副馆长—馆长的职务晋升通道的周期较长,从馆员到室主任一般要2-3年时间,如果室主任位置没有空缺,则馆员没有机会升迁至室主任。从室主任到副馆长一般要3-5年时间,如果副馆长位置没有空缺,则室主任没有机会升迁至副馆长。从副馆长到馆长一般要3-5年时间,如果馆长位置没有空缺,则副馆长没有机会升迁至馆长。
可见,这条晋升通道的周期很长,馆长就是顶点。但是依靠这条晋升通道达到职业顶点的人寥寥无几。
2.职称晋升
从助理馆员—馆员—副研究馆员—研究馆员的职称晋升通道,以大学毕业馆员的职业发展为例,一般情况下,大学毕业生一年后就可转正定为助理馆员,一年后就可晋升为馆员,如果工作业绩、研究能力和人际关系方面不出现大的问题,大约40岁就可以晋升为副研究馆员,而研究馆员则对多数图书馆员来说就可望而不可及,研究馆员就是职称晋升通道顶点。
(二)非典型职业发展通道
通过非典型通道晋升的人较少,比如通过学校团委线、通过借调到校外部门等途径晋升的图书管理员,属于个别情况。
五、图书管理员职业发展趋势
篇2
关键词:高中图书馆;学生阅读;宣传推广;服务管理
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学生时代,是阅读的最好时节,尤其是当前高中教学中,图书阅读所发挥的作用日益提高。图书馆作为高中文化与知识的殿堂,在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浪潮中,更需要提升对学生的读书推广作用,让学生不由自主的走进图书馆。因此,完善高中图书管理工作,是增加对学生吸引力,提升高中图书馆存在价值的重要方式。
1 高中图书馆存在的重要作用
在学生的高中阶段,是学生健康的人生观和生活方式的养成阶段,因此,高中图书馆的存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图书阅览场所和图书选择场所。与公共图书馆相比,高中图书馆在图书的储存、选择和推荐上更具有正对性。不仅包括课程辅导类图书,还包括各类适合高中生阶段阅读的图书、期刊杂志以及各类中外文报纸等,能充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此外高中图书馆的存在,也成为学生积累课外知识,提高阅读境界与审美能力的源泉。阅读图书的作用不仅是为了应对学习和考试,更重要的是实现对书本知识的应用,达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阅读目的。因此高中图书馆提供的图书与教材在知识传播方向上有着显著地区别。可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与能力。
所以,在高中阶段,图书馆的存在并非可有可无,而是在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因此,提升和转变高中图书馆的功能以及服务范围对高中教学意义重大。
2 当前图书馆读者服务的现状
由于国内专业化的高中图书馆数量较少而且分布集中在一线城市的重点高中,因此大多数高中图书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2.1 借阅制度尚需完善
当前高中图书馆在管理上存在一定问题,其中借阅制度是高中图书馆管理需要着重审视的一点。根据笔者与大多数高中的交流,高中图书馆的开放时间较短,缺少足够的开放时间使得学生难以在馆内认真寻找合适自己的图书甚至教师推荐的图书。此外,高中图书馆的开放时间还与学生的休息时间冲突。在笔者的调查与研究中,许多图书馆在周五进行闭馆整理,周六周日休息,平时每天仅开放下午三到四个小时的时间。这与高中动辄千人的借阅需求有着较大的冲突。而且,不少学校保护学校的阅读资源,对馆藏图书进行分级处理,对不少图书借阅权限进行了限定,规定只能由教师进行借阅。学生为了阅读偶尔会求助教师帮助,但是大多数教师教学任务较重,对学生阅读诉求的满足只能是杯水车薪。
2.2 图书管理员工作职责不到位
在当前高中校园的图书馆管理中,图书管理岗位工作职责依旧没有发生较大的改变。首先在图书的推介和宣传工作上,管理员的工作就完成的难以让学生满意。大部分学生缺少对学校图书馆的借阅经历,同时也对学校图书馆内的藏书类型以及数量缺少认知。这不得不说图书管理员在日常图书的推介以及图书馆的宣传上工作不到位。第二,在高中图书馆的图书管理服务上,也存在服务单一化的弱点。包括学校日常开展的读书活动和阅读大赛等类似活动中,图书馆所扮演的角色也比较尴尬。第三,就是学校图书馆对于学生借阅图书的催还工作不到位,导致有些畅销书长期处于“借阅”状态,但是时间早已超出归还期,降低了图书流通的效率以及学生阅读的热情。
2.3 场所整理和信息化服务欠佳
此外,当前高中图书馆对读者缺少主动吸引学生的服务渠道,尤其是当前电子信息以及即时通讯设备成为主流通讯工具的情况下,图书馆依然只靠名气、校园网站等较为传统的方式信息,有的高中图书馆竟然没有图书推介的海报,使得学生阅读和获取最新图书资讯的渠道明显不足。
2.4 馆藏较少,硬件设备投入少
笔者对所在城市的高中图书馆进行了调查,发现不少学校图书馆分布位置较偏僻,图书储存空间较少。相比高校图书馆,高中图书馆在馆藏资源以及电子版图书保有量上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且馆藏资源的更新速度明显不足,不少图书还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版的图书,明显落后于当前时代的发展。
此外,学校对于图书馆硬件投入明显不够。比如图书馆配备的阅览室、阅览桌椅等面积和数量较少。图书馆缺少电子索引设备,学生找书时间较长且不便。图书馆电子设备老旧,缺少电子阅览设备等,都需要学校在条件允许下加强对硬件设备的完善。
3 高中图书馆管理服务的提升建议
针对当前高中图书馆服务中问题,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和创新。
3.1 加大投入,提升高中图书馆品质
结合高中的实际财政情况,在财政允许的情况下,对图书馆的各项设施进行综合改造与提升。首先对图书馆的馆址进行重新布局,或者改造、扩建现有的图书馆。同时根据学校图书馆的实际需要,将教师用书与学生用书适当分开。第二,在图书馆附近建造开设阅读室,合理规划图书馆的功能分区,让学生能够在安静的场合阅读图书、报纸以及期刊杂志。第三,要对图书馆内部进行整理和改造,首先提高图书馆内部图书的排放和理性,增加选择图书的标识和辅助设施,增添管理图书的各种工具和设备,方便图书管理员的及时上下书。
3.2 提高管理员业务素质与能力
作为高中图书馆的管理员,还需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加强对本馆图书资源的了解,不仅做到对普通图书以及信息的了解,还需要对馆藏资源、档案文献以及其他图书信息做到心中有数。能够大体知道学生咨询问题中图书所涉及的相关专业知识以及分类,帮助学生选择索引关键词,帮助学生寻找到正确的图书资源,提高服务管理能力和存在价值。
3.3 创新和改革图书馆的推广与宣传
在当前高中阶段的图书馆管理中,为了迎合教育部门推行的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各高中的图书馆需要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因此,管理员需要采用更多的方式在校内展开图书馆功能的宣传。同时,为了提升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以及热销图书的数量、借阅热度,图书馆需要与书商展开合作,定期采购各种图书对学校的图书资源进行更新。此外,高中的图书馆还需要与教师进行交流,积极举办和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扩大学生、教师对图书馆的了解和认知,转变学生对图书馆的不良看法。最后,图书馆需要改善和调整开放时间以及管理机制,适当增加学生的借阅时间,让图书馆发挥更大的功效。
4 总结
在当前的高中教育形式下,作为高中图书馆的管理人员,需要对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进行不断地提升,积极参与校内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图书借阅需求,为未来高中图书馆进一步专业化管理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刘赞,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中的细节管理实践与感悟[J].图书馆杂志,2016(6):84-85
[2]王慨.关于做好图书馆细节服务的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12,(03):122-131.
[3]孙文祥,完善大学图书馆文化建设的路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2)
篇3
关键词:大专院校图书馆,问题,工作走向
[摘 要]本文提示了目前大专院校图书馆在如何为教学工作服务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并就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设想。
我国的大专院校图书馆的工作在当今全民的科学教育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和十分重要的地位。科技论文。它同我国的大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一起构成了我国教育的基本体系。而大专院校图书馆的工作就是在这样的教育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图书馆是大专院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既能配合课堂教育,对学生进行专业教学,配合素质教育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又可配合国家的思想道德建设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提高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政治思想觉悟等等。应该说,它的这些职能在既往的工作中已经得到了应用的发挥并取得了实际的成效。但是,无可否认,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实际要求,以及教学内涵的不断丰富和扩大,图书馆工作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现出来,或者说它既往的工作职责已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大专院校教学发展的需要了,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和思考。本文就大专院校图书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的走向作一初步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
1、辅助教学者的角色
在既往的工作中,我们时刻都在强调图书馆是大专院校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可以配合教学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配合国民的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但是,它却始终没有改变一个辅助者的地位和角色,无论在参与教学中的比重有多大,却始终无法让它从后台走向前台,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一个遗憾。
2、有限的施教空间
目前,无论我们怎样强调图书馆在大专院校的教学中起何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它自身工作性质的决定,使其无法走出自己工作的狭小空间。也就是说,大专院校的图书馆目前还没有与社会各类图书馆进行互联。馆际互借,资源共享的大图馆的格局并没有真正形成。尽管目前图书馆配备电脑、也配备了宽带,但是网际间并没有做到互联,基本是处于相互隔绝,互不沟通的状态。当然,这一问题的存在,不是一两家图书馆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全面的问题,需要各级各类学校甚至全社会共同来参与。所以,图书馆目前施教的手段只能在本校本馆的狭小空间内来进行。
3、被动的施教手段
大专院校的教育,在目前的情况下,体现的仍然是以课堂教育为主体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的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教科书所规定的内容为主要修业对象,教学活动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其实这只是一种形式。而另一种形式应当是图书馆教育了。而目前图书馆教育也是在老师的指导学生的自愿的原则下,利用课下的时间去阅读一些有关的图书资料。上述两种教育形式都是一种被动的教育手段。换言之,学生对图书馆知识能源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于教学内容的要求的,学生不能也不允许把图书馆当作第一课堂去阅读大量的图书资料文献来解决一些专业上的问题。科技论文。另一方面,图书馆的被动教学的特性还体现在目前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是以“守门待课”的形式来接待学生的。他们只是按学生的要求被动的来为学生提供一些图书资料,而不是主动的积极的参与到教学第一线中去,与主讲教师一起安排教学课程,把一些与专业知识有关的图书资料提供出来,编排到专业授课当中去,成为专业授课的内容之一,尽管目前要求图书馆参与教学的呼声越来越大,情况也多少有些改变,但传统的图书馆参与教学的模式并没有从根本人改变,所以,它参与教学的能力当然也被大大地弱化了。
二、今后工作的基本走向
历史进入到21世纪,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发展,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这一大的历史背景下,在我国的教育领域,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正在兴起,并在发展中逐步走向成熟。一个融开放教育、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终身教育于一体的教育体制已经成为了这一教育模式的主体。在这一大好的形势下,大专院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也发生重大的变化,它将由传统的图书馆走向数学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图书馆,从而扩大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和职化它的教育的主动性。使图书馆参与教学的能力大大加强,使它的工作从台后真正走到台前,这也就是图书馆工作走向的基本思路。
1、图书馆的教学功能要从被动的单一的模式走向主动和主体化
正如前所述,传统的大专院校图书馆教育是局限在一校一馆内的,而且处于被动地位,手段也是单一的,它的工作内涵是由图书馆资料的收集、咨询、借阅等工作流程来完成的,在简单的重复的劳动中来实现对学生的教育职能。但在今天,由于电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图书馆的内涵再丰富,技术手段再加强,今后的图书馆因有效借助这些优势,不再被动的向学生提供上图书馆文献信息,而是通过互联网的技术手段来获取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知识资源。这时学生将坐在图书馆里足不出户便可对自己所需求的图书资料信息瞬间获得。在一定意义上说,这种高科技含量的全球化的图书资料信息共享,就是我们传统图书馆工作体系或者把被动在教育职能变成了主致力,把单一的工作变成了丰富而立体化。科技论文。当然,不能否认,在今天,某些图书馆的传统的工作流程在一定的时间内仍将被保留下来,但它只是作为图书馆工作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和主体。今后,总的趋势是大专院校图书馆工作的基本走向,就是学生可以自由利用图馆的电脑,通过互联网来检索世界各地的图书馆所藏的文献资源,而不受任何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种图书馆资源被利用的多元化、立体化的格局的形成,既使得大专院校的教育职能从被动的单一的模式走向了丰富的立体化,它是在更广阔的空间更高意义上突现了图书馆教育的教学职能。
2、图书馆教育要走向开放式的教育
大专院校传统的图书馆教育对学生是有严格的时空限制的,如只有本校学生才能借阅,何时开馆借阅、借阅时间的长短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利用图书馆的自由度,限制学生利用图书馆效率,使得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因此也就限制了图书馆教育职能的有效发挥。随着图书馆教育职能的转变,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和普及,图书馆不仅要把所藏的所有图书文献资料向本校学生开放,而且要向其它各类院校甚至全社会所有成员开放。任何一个社会成员都有权在任何时间来访问图书馆,从而使图书馆彻底打破了时空界限,走向立体化的全方位开放的局面。
3、从辅助教育走向主导教育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随着大专院校教学内涵的不断丰富和扩大,大专院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也将发生巨大和深刻的变化,最突出的就是它的教育职能从辅而转变为主导性。这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图书馆教育的一次革命。图书馆教育职能的转变具体体现在,首先,传统的课堂教育占主导地位的局面被打破,课堂灌输式的教育受到极大的挑战,随之而来的素质教育的内涵却逐渐登上大雅之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图书馆将不是被动而是主动地积极参与,从台后走向台前,从配角走向主角,从辅助走向主导。课堂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奉行了几十年的教学宗旨,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有绝对的主导地位。目前这种局面实际上仍然没有被全部打破,这当然有教育政策的问题,也有体制的问题,更有认识的实践的问题。这种教育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学生要紧紧围绕教学大纲的内容,听从老师的指挥,这极大地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空间,其结果往往造成学生的高分低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教育政策的调整,从教学内容形式正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
今后发展的方向是,课堂教育与图书馆教育处于一种并驾齐驱的地位,由此课堂教育的内容要移到图书馆去解决。图书馆不但是一个讲坛,而且还是一个论坛,是一个自由发表学术观点和看法的场所。其次,图书馆教育的主导性还表现在课堂教育中教师工作的弱化和图书馆管理人员工人内涵的增加。这就是要求图书管理人员的角色发生变化,即由被动的管理者变为主动的施教者。课堂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要大大的降低而图书馆管理人员对学生的影响却逐步扩大。当然,正如上述,这里需要一个前提,就是图书馆的图书管理人员必须是一位既具有广博的知识又精通图书管理业务的人员。他不但要及时准确地为学生提供所需的图书资料,同时还要准确科学地回答学生提出的学术上的一些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图书馆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能也发生了变化,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不光是图书管理员、服务员,同时又是一名教师。
三、目前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大专院校图书馆工作职能的转变,实际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是我们在新世纪培养德才兼备优秀人才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手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速建设大专院校图书馆的图书文献保证体系,丰富和扩大馆藏内涵
图书馆的基本职能是通过馆藏的图书文献资料来实现的。要把图书馆办成主导性的教育职能机构,首先必须建立图书文献的保证体系,不断的扩大和丰富馆藏内涵。这是实现图书馆主导教育职能的基本前提和条件。要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各级各类图书馆进行联网,做到优势互补,达到信息资源共享,在更大更广的时空范围内来扩大馆藏内涵。如此,图书馆的功能才被充分利用。
2、加强图书管理人员自身的教育、专业修养
学校课堂教育的多元化和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加强,必然要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知识提高的能力。这一方面是学生自身的问题,另一方面更是图书管理人员自身的教育与修养问题。因为图书馆要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去,要成为教学实践的主导者,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动眼能力大多数都要移到图书馆内来实现,所以,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就已经兼有了图书管理员和教师的双重身份,课堂教师的一些工作任务就转移到了他的身上。学生在利用图书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图书馆理员来帮助解决。所以,图书馆理人员要必须有很高的专业修养和教学能力。这也是实现图书馆教育主导职能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施强 论新世纪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高标图书馆工作 2002.1
[2]喻文,何琳. 构建和谐高校图书馆的对策与思路 [J]. 图书馆,2007,(1).
[3]丁传奉·图书馆与校园文化[J].图书馆论坛.2001,(5).
篇4
摘 要:学科馆员制度是当今图书馆界先进的服务理念,是所有图书馆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高校图书馆是我国学科馆员制度的重要执行者,让大学生成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助理可以说是学科馆员制度的有益补充,值得探讨。
中图分类号:G2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2)03-0089-03
收稿日期:2012-02-15
作者简介:林珍(1961-),湘南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知识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编号:10C1231)成果之一。1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之现状
学科馆员制度起源于美国和加拿大的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其实践证明学科馆员制度使大学图书馆真正融入了学校的教学科研中,学科馆员与学校师生之间建立了很好的学术纽带关系,其作用得到了充分肯定。从1998年开始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始纷纷借鉴效仿国外的学科馆员制度,使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学术水平得到了提升,但存在不足是难以普及推广,可以说学科馆员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了“鸿沟”。
1.1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管理模式
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可归纳为集中式、分散式和挂靠式三种管理模式,以分散式或挂靠式为主。集中式是图书馆内部建立专门的独立机构,对学科馆员和有关学科服务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运作,该模式是一种成熟的模式,比较适合大型科研院校,因为学校对科学研究高度重视且学科专业能力较强。分散式则是在图书馆成立专门的学科管理委员会,规划管理学科馆员的工作,但是学科馆员分散在图书馆现有的各个部门中或者是各个院系。该模式是一种过渡性模式,是很多高校想建立学科馆员制度而又因自身条件不足而采取的办法。挂靠式是集中式与分散式的折中体现,它将分散在各部门科室的学科馆员挂靠在图书馆信息咨询部或者文献检索课教研室。该模式比较适合非研究型高校,对科学研究工作重视度不那么高,但又少不了,可以说是一种比较适合在我国推广的模式。
1.2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存在的问题
学科馆员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较高,既要精通图书情报专业技能,还要深入了解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可以说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人才缺乏的问题。学科馆员的素质问题成为我国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主要瓶颈,正是这一原因极大地限制了学科馆员制度的普及。各高校选取学科馆员没有统一的标准,往往是从本校图书馆员中挑选综合素质较高的馆员充当学科馆员,而他们专业知识的缺陷会大大影响学科馆员工作的服务质量。
学科馆员制度在我国高校图书馆难以大量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科馆员制度定位偏高、投入较大。有的图书馆希望学科馆员制度的建设能一步到位,有的则强调学科馆员要提供及时的个性化服务,这就使很多图书馆觉得实施起来很难,觉得这是少数研究型图书馆的事,进而使得很多图书馆对此望而却步。当然也有不少高校对科研的需求确实不那么多、不那么深入,抑或是学校对科研工作重视不够,学科馆员失去了存在的前提条件。
2 大学生充实学科馆员队伍的可行性
2.1 学科馆员的服务层次
学科馆员的主要职责是促进图书馆与院系之间的联系、增强师生在教学科研中寻求图书馆帮助的意识、改善馆藏建设以及增强图书馆的服务。我们可以将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概括为学科联络和学科咨询帮助两个层次:学科联络是指学科馆员负责图书馆与对口学科用户之间的各种联络,建立图书馆与各院系之间的联络机制,主动了解用户各种现实和潜在的信息需求,向用户宣传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学科咨询帮助是指学科馆员向对口学科用户提供咨询建议、信息检索、学科资源建设、学科资源导航、课题跟踪等服务。学科馆员服务的层次性决定了学科馆员可以起用大学生,让其协助图书馆学科馆员更好地完成工作,他们主要负责学科联络。图书馆员中掌握各学科专业知识的人少,而学生则可以对应到各自专业,同一专业的学生在一起甚至相当于初级的学科馆员集群,在完成学科馆员助理工作的同时也让他们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巩固与深化,可谓一举两得。学生与院系之间的紧密联系,相当于是一种“嵌入式”的学科馆员服务,也是不少图书馆提倡的一种新模式。
2.2 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需求
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是指培养大学生在学习中利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对信息的鉴别与相应的信息道德规范,是学习型社会实现终身学习的需要。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特殊群体,他们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掌握了基本的外语知识与电脑技能,这也是他们能够很好地接受信息素质教育的一个最具基础的条件。学科馆员的核心能力包括协同互动能力、学科情报能力及信息素质教育能力,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通过学科馆员的实践,使得他们掌握了信息收集、整理和利用的技能,了解了有关图书馆的基本业务知识,掌握了较高的信息检索技能,从而大大提高了他们利用文献资源的能力,这也是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此外,参与学科馆员的工作要求他们在学习图书馆专业技能之外,还要比其他同学更深入的对本学科领域的科研动态、热点方向进行了解,这对他们毕业论文写作也是很有帮助的。
2.3 大学生勤工俭学的需求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藏书量都得到了大幅提高,而人员编制受多方面影响很难跟上,造成了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偏少,读者需求难以充分满足的局面。通过吸收大学生到图书馆服务既解决了图书馆人手不足的问题,也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勤工俭学的岗位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在图书馆从事勤工助学的大学生,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读者又是图书管理员,可以说他们是图书馆联系师生之间的纽带,有助于图书馆与师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他们通过在图书馆的勤工俭学,理解了图书馆工作的辛苦,也熟悉了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工作要求。除了宣传推广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内容,他们也会将自己对图书馆工作中的感受在师生中宣传,从而加强了图书馆与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强了广大师生对图书馆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增强了如何与人沟通、为他人服务的意识。
3 推广大学生学科馆员助理的思考
信息高速增长与信息利用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导致了人们对图书馆服务的要求更深入,学科馆员就是图书馆服务内容深化的体现,也是高校科研工作的保障。为了尽快让学科馆员制度在高校图书馆普及,吸引大学生充当学科馆员助理很有必要。这里的馆员助理与图书馆职称系列中的助理馆员是不同的,他们只是协助馆员开展工作,并不是正式的图书馆职工,与职称无关。
3.1 明确分工合作
学科馆员制度是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学科馆员的工作系统与整个图书馆工作的各个环节息息相关,而不是某一个馆员的职责,要求图书馆不仅仅是提供几个学科馆员。图书馆可以抽调一些业务骨干成立学科馆员服务部门,他们是学科馆员的基础与核心。其职责是负责参考咨询、学科资源建设与导航、课题查新与跟踪等服务;对大学生学科馆员助理进行教育培训,让他们充当学科联络人,负责他们所学专业师生与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部门的联系,并且能提供简单的检索与咨询服务。对于大学生学科馆员助理的工作安排要循序渐进,在挖掘用户需求方面,他们可以通过参与本专业老师的相关课题,切身体会与及时的交流沟通,由于大学生的专业对口性强,几乎可以涵盖所有专业与师生嵌入到任何有需求的地方,这一点是图书馆员所欠缺的;学生数量众多,服务更为及时,也是他们的优势所在。图书馆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与图书馆的专业馆员分工合作,让学科馆员及时服务广大师生。
3.2 加强人才培养工作
高校图书馆要建立长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包括对图书馆员的培养和对大学生的培养,这样才能源源不断为图书馆补充新鲜血液。在准确定位学科馆员专业素质的前提下,从本馆现有馆员的素质结构出发,将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相结合,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专职学科馆员团队。大学生走进图书馆,置身于图书馆良好的学习环境中不断得到文化熏陶和谆谆教诲,从而不断地激发与完善自我,提高其信息素养与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他们专业知识的积累与创新,为图书馆学科馆员提供了一个把自己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途径。如何让学科馆员的隐性知识显性化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而让学生充当学科馆员助理却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3.3 大学生学科馆员的保障机制
大学生的根本任务还是学习。不管是图书馆志愿者还是勤工俭学的学生,参与图书馆工作时都要考虑到以不影响他们的学习为前提,管理工作要灵活。关于学生的不断更新,则要建立良好的考评与保障机制,让他们的工作不因人员的变动而中断。有图书馆学或情报学专业的学校,可以把到图书馆当学科馆员助理作为本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实践课,非专业学生则作为选修课,考核合格的要给予相应学分。对于大学生志愿者,图书馆可以给他们颁发荣誉证书以证明其社会价值;勤工俭学的学生除了发放助学金还需要图书馆员工在生活与心理上的关心,使其安心工作。在聘用大学生学科馆员助理时也要进行适当的审核与筛选,根据其特点灵活安排岗位。关于学生更新快的问题,只有通过团队培养的方式,每个学科工作团队由组长和若干名成员组成,每次人员更新只是部分调整,不影响团队工作的持续开展。因为经常在一起工作,还可以形成良好的交流机制,让大家的隐性知识都显性化并形成纸质文档或电子文献。再就是让大学生学科馆员制度化,要有专人负责,工作细化与量化考核。
4 结语
各高校图书馆实施学科馆员制度不能盲目跟进,一定要立足本馆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工作,前期可以立足于学校优势学科,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开展试点服务,在广泛研究用户反馈意见之后再逐步扩大服务范围。各高校图书馆起点不同、特点不同,学科馆员制度更是要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模式,启用大学生充实学科馆员助理是一种尝试也是一种创新,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完善。
参考文献:
[1] 裴尔念.我国高校学科馆员制度实施十年回顾[J].图书馆论坛,2008(5):26-28.
[2] 黄立冬.公平与效率视角下的数字鸿沟[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9(6):16-18.
[3] 孙向荣.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76-77.
[4] 邵芳,周吟剑,黄立冬.图书馆的本质特征与核心价值[J].现代情报,2009(6):12-14.
[5] 李洪.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工作模式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157-160.
[6] 徐兴余.学科馆员集群的形成与凸显[J].情报资料工作,2010(4):80-83.
[7] 苏帕莎.“80”后大学生——图书馆志愿者信息素质教育思考[J].图书馆,2007(5):111-112.
[8] 陈永平.论学科馆员的核心能力[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4):10-11.
[9] 邱奉捷.图书馆志愿者管理探讨[J].图书馆学研究,2009(8):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