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然的成语范文
时间:2023-03-15 05:04: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含有然的成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怦然心动、春意盎然、蔚然成风、焕然一新、浑然天成、泰然自若、悠然自得、理所当然、泰然处之、突然袭击、傲然挺立、傲然屹立、勃然变色、浩气凛然。
2、寂然无声、安然无恙、庞然大物、油然而生、轩然大波、戛然而止、截然不同、井然有序、巍然屹立、茫然若失、哑然失笑、酣然入梦、生机盎然、潸然泪下、大义凛然、迥然不同。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一、注意形似义异的成语
一些成语,从表面上看,它的构成语素十分相近,如“一挥而就”和“一蹴而就”,“不以为然”和“不以为意”,“目不暇接”和“目不暇给”,“不刊之论”和“不易之论”等等。另一类是构成成语的语素比较相近,成语的意思也很接近,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如“指日可待”和“拭目以待”,“另眼相看”和“刮目相看”,“一笔抹杀”和“一笔勾销”等。这两类成语极易混淆。如
(1)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本句的语境义是说,他对孩子的毛病一点都不在意,认为这些毛病是小事。“不以为然”意思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显然不合语境。是与意思为“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的“不以为意”混用。
(2)李云果然不孚众望,在学校运动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不孚众望”指不能使众人信服,不能达到众人所期望的那样(孚:使人信服)。明显与语境不符,应为“不负众望”(不辜负众人的期望)。
二、注意近义成语
有些成语,在含义和用法上存在着既“大同”又“小异”的特点,而这“小异”,常常就是此类成语的根本区别,忽视“小异”必然出错。
(1)近日甘肃某专科学校发生了一起耸人听闻的枪杀事件,该校校长持枪向该校党委书记头部连开三枪,致使其当场死亡。
“耸人听闻”和“骇人听闻”都是有听到某件事使人震惊的意思。但“耸人听闻”是故意夸大事实使人震惊,而“骇人听闻”则是客观事实本身让人震惊。从该句语境看,枪杀事件并非“夸大事实”,因此应当用“骇人听闻”。
(2)大选期间两党相互攻击,平起平坐,各不相让。
“平起平坐”和“分庭抗礼”都有比喻双方彼此地位或权利相等的意思。前者使用范围较窄,只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后者适用范围较宽,多指主人与客人的关系,也可指物与物的关系。该句宜用“分庭抗礼”。
三、注意一些望文生义的成语
成语的特点是意义的整体性,其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部分的简单总和,只从字面意义来理解和运用成语,就会“误入歧途”,得出与实际意义大相径庭甚至完全相反的判断。
(1)古代的文学作品多是文不加点,让人不能卒读……
显然句中欲表达古代文章没有加标点符号之意,错误地理解了“文不加点”的意思。“文不加点”意思是文章一气写成,不用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和标点符号毫无关系。
易望文生义的成语还有:差强人意、目无全牛、万人空巷、涣然冰释、炙手可热、不绝如缕、不足为训等。
四、注意有使用前提的成语
部分成语的释义包含有该成语的使用前提,如忽略了这一点,则会造成误用。
(1)月色溶溶,水天寥廓,大家坐在树下或谈笑自若,或坐在船上高歌。
“谈笑自若”的使用前提是“在紧张或危机的情况下”(跟平常一样说说笑笑),明显与这优美和谐的语境不符,应改为“谈笑风生”。
(2)大胆创新,有多项发明的王工程师被选为劳动模范,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拍手称快”,只能用于“仇恨得到消除时”拍着手喊痛快。用在该旬忽视了此成语的使用前提,造成误用。
此类成语还有:大快人心(前提: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时)、安之若素(前提: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时)等等。
五、注意“一语二用”的成语
一般情况下,人们不能改变成语的含义,但有些成语在特定语境中可以改变其常规用法而产生一种临时意义,这种“一语二用”现象要特别注意,否则会将正确当做错误。
(1)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想入非非”原为胡思乱想,贬义词,但在这里表示想象进入到一个一般人达不到的境界,临时转变为褒义词,表明想象奇特。可别以为此成语用错了。
(2)最近微软的比尔,盖茨访问中国并推出“维纳斯”计划,这在我国信息产业界掀起了轩然大波。
“轩然大波”比喻大的纠纷和风潮,多含贬义,而在此句中是个中性词,表明“维纳斯”计划对中国信息产业界影响之大。用得很正确。
六、注意语义重复的成语
要注意将成语和句子进行对照,否则极容易造成成语隐含义与句子语义重复。
(1)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吧,
“难言之隐”指难以明说的事情或缘由。该成语与“苦衷”意思有重复。
(2)看赵本山的小品,向来严肃的母亲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忍俊不禁”就是忍不住笑起来,意思重复。
七、注意有特定对象或范围的成语
不少成语有其特定的使用对象和范围,用法具有很强的单一性。
(1)望着扬长而去的摩托车,我们询问了这位挨打的姑娘。
“扬长而去”是形容人大模大样离去的样子,用来形容摩托车是不妥当的。
(2)表弟王小华长得帅,头脑也聪明,学习成绩优异,真是秀外慧中。
篇3
关键词:越南留学生;词汇偏误;词的理性意义
引言
无论是母语习得者还是二语习得者,无论是儿童语言学习者还是成人语言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都会发生偏误。偏误分析是研究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中介语系统的一种方法。偏误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不自觉地对目的语的偏离,是以目的语为标准表现出来的错误或不完善之处。这种错误是成系统的、有规律的,反应了说话人的语言能力,属于语言能力范畴。根据语言形式,偏误可分为语音偏误、词汇偏误、语法偏误、语篇偏误、语用偏误等类型。
在研究越南留学生汉语语料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越南留学生在使用汉语词汇时,产生了很多偏误。词汇是许多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主要障碍之一,特别是中高阶级的学习者,在用第二语言表述和传达信息时,往往是词汇方面的偏差影响了他们的正确表达。词义是语言形式所表达的内容。词义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把汉语词义分为两类:一类是理性义,另外一类是附着在理性义上的色彩义。
词的理性意义又叫概念意义,它反映的是客观对象的主要特征,是词义中的核心部分。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词典对词义的定义其实就是对词的理性意义的概括。我们在研究越南留学生的语料时发现有些偏误的产生原因不是本该用某个词而未用,而是误用了与之有密切关系的其他词语。
一、越南留学生汉语词汇理性义偏误类型分析
(一)含有共同语素,意义比较接近而产生偏误的词。两个词意义相近,并且含有相同的语素。
(1)在街上人们愉快说话,风静静地吹过,树木也好像在高兴玩耍,没有吵架的声音,没有车辆来往的吵闹,那里非常安静,富有诗意,让人忘了烦恼和疲倦,在不知不觉中跟天然在一起。(“天然”应改为“自然”)
“天然”的意思是自然存在的;自然产生的,区别于(“人工”与“人造”)。
“自然”有两种意思一指自然界。广义指具有无穷多样性的一切存在物,与宇宙、物质、存在、客观实在等范畴同义,包括人类社会;狭义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的物质世界。通常分为非生命系统和生命系统。被人类活动改变了的自然界,通常称为“第二自然”,或“人化自然”。例如:大自然|回归自然。 二指天然;非人为的。例如:自然物|自然美。在此作者要表达的是大自然,自然界的意思,显然用“自然”比较恰当。
(2)我们连忙走进去,一起照片,想记录下那前所未有的时刻来。(“照片”应改为“照相”)
“照片”,名词,意思是把感光纸放在照相底片下曝光后经显影、定影而成的人或物的图片。而“照相”是动词,通过胶片的感光作用,用照相机拍下实物影像。这里显然是用“照相”才正确。
(二)有些词所包含的语素完全相同,但是由于语素的位置不同,词的意思也发生了改变。汉语词中各语素的位置是不能随意颠倒的,有些词的语素颠倒了位置,这个词的词义也就发生了变化。
(1)神话传说故事是指关于人神起源万物初始的历来,或者是世界来源及英雄故事的说法。(“历来”应改为“来历”)
在现代汉语中“历来”的意思是“从来,一向”,例如:我国人民历来就有勤劳勇敢的优良传统。而“来历”则指“人或事物的历史或背景”。
(2)对于这些成语,想理解其意义要对中国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此举也起了互相作用,了解历史来源的成语意味着对中国的历史也进一步了解。(“互相”应改为“相互”)
“互相”表示彼此对待的关系。如: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相互”是两相对待的意思。我们可以知道“相互”和“互相”都可以当做副词使用,都可以表示两个以上的人或物之间以同样的态度、行为对待对方。但是二词还有区别,区别在于:
①词义和句法功能有所不同。“互相”只用作副词,一般只作状语;“相互”除了用作副词作状语之外,还可用作形容词作定语,如“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等。
②词的搭配不同。“相互”可以与方位词“间”、“之间” 组成方位词组(短语),一起充当定语或状语,如“他们一定能感觉到相互间深切的鼓舞和期待”,“他们是一个阶级的骨肉兄弟,相互之间有着本阶级的许多共同语言”;“互相”则不能这样用。
③“相互”还可以用在“是……的”格式中,如:怕是相互的,我怕他,他也怕我。“互相”一般不这样用。
由此可见,此句用“相互”比较恰当。
(三)两个词中所包含的语素不同,但词表达的意思相近。
(1)从以上的例句可以看出越南学生虽然对汉语成语的大概意思已经了然于胸,但是有可能是记错、写错或者是对成语结构的认识不够深刻,因此已经引起了偏误。(“了然于胸”应改为“一知半解”)
“了然于胸”,了然:了解、明白。心里非常明白。如果对成语的意思已经非常明白了,就不会再记错、写错或是认识不够深刻了。因此这里的“了然于胸”是错误的。改为“一知半解”比较好。“一知半解”的意思是:知道不全面,理解不透彻。
(2)对于在课本中所遇到的成语,只有1%学生不注意到,54%学生只理解成语的意思,其他45%将成语理解后还学会用它。(“不”应改为“没有”)
“不”和“没”都是否定副词,都可以放在动词,形容词和动宾词组前表示否定。但是二者也有不同之处。“不”具有主观、未然、静态的语义特征,“没有”具有客观、已然、动态的语义特征。当我们要否定客观、已然的动作或动态的性状时就要用“没有”。在例句(2)中要表达的是已完成的动作,很显然要使用“没有”。
(四)越南中高级留学生使用汉语词汇时,也会因为字音相同而犯一些明显的简单的错误。
(1)四字格成语内部的结构也比较复杂,有部分结构凝固,不能在分析,比如“一干二净”、“乱七八糟”、“一清二楚”、“慢条斯理”等。(“在”应改为“再”)
“在”表示①存留于某地点。.②关于某方面,指出着重点:在于a.指出事物的本质所在,或指出事物以什么为内容;b.决定于。例:在乎|事在人为。
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不确定的种类,因此要用“哪种”,而“那种”具有确定的含义。
二、偏误归因分析
由 于历史原因,越南与我国西南各省有密切的接触,语言互相影响,所以相对其他国家的汉语学习者来说,越南学习者的词语合成能力较强,在分解词汇和构词方面有较大的优势;在越南学生学习的中高级阶段,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构词意识,他们能够较好地将汉语的构词规律、语素的构词能力、构词位置等运用到构词之中,但是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偏误是不可避免的。二语学习者在学习使用目的语过程中产生偏误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综合前人的研究,笔者认为对越南留学生来说,词汇理性义产生偏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母语的干扰
我们知道,任何人在学习第二语言时都会受到母语的影响,在越南语的影响下,留学生在使用汉语的过程中会产生各式各样的语法错误,留学生在学习初级阶段所掌握的关于目的语的知识还不多,学习时往往过多依赖母语,从而产生负面影响。在汉语的初级阶段,教师应注重给留学生讲授语言间的异同,尽量避免语言负迁移。
(二)学习策略使用过度
对中介语的研究发现,学习者总是通过各种方法减轻学习负担,这些方法可以称为学习策略,比如在使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过程中,留学生为避免表达错误,选择较简单、熟悉的词语练习,在交际中倾向于使用有“安全感”的词语,忽略了词语间的细微差别,比如“于是”和“然后”的混用及错用,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三)教师教学方式上的失误
部分教师在给上课时忽略了受教群体的特殊性,未做到因人制宜,词语教学照本宣科,过于注意形式,未对具体的使用规则和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异详细讲解,尽管学生学会了例句,但到实际应用时还是会出现很多错误;二语习得偏误不可避免,学习者是在犯错与纠错的过程中一点点取得进步的,教师须对学习者保持宽容与理解的教学态度。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越南留学生词汇使用偏误的语料的研究,发现他们在汉语词汇学习中出现的偏误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无法区分汉语词汇在语音、结构、语素等方面的细微差别,造成使用错误;二是对词汇量不足,不能用准确的词语进行表达,比如采用相近的词语或者说直接自造不符合汉语使用规范的新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教学设计,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尤其是对词汇的讲解,尽量不要一味的就词讲词,而应该从词语的对应关系,词语的使用方式,语体风格等多方面进行讲解与辨析,以减少偏误的产生。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成语 韩国 偏误
本文选取的十个成语摘自朱正觉《佛教成语在社会使用中的语义变化――以一些高频四字格佛教成语为例》,分别为不可思议、不知不觉、独一无二、自然而然、恍然大悟、无与伦比、脚踏实地、自由自在、四面八方、一心一意。
前人对偏误分析的分类有很多种,鲁健骥(1994)分 4 类:遗漏、误加、误代、错序;周小兵(1996)分为 6 类:语序错误、搭配不当、词语残缺、词语误加、词语混用、句式杂糅;Carl James(2001)分 5 类:误代、误加、遗漏、杂糅、错序。本文收集的语料中没有出现误加、遗漏等低级阶段易犯的错误。
一、偏误分析
(一)语义误用
1、不可思议
①妇孺也不是例外了,在韩国虽然不让给青少年卖烟,但是还是有卖的,真是不可思议。
②如果以后的科技比现在更进步,对人类有好处的话,我们拥有的这种不可思议的麻烦会解决,而以后的未来一定是完美的。
③我听说中国的国文学者也有不认识的汉字,这真不可思议,到底汉字有多少个呢?
“不可思议”出自《维摩.不思议品》:“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思:思索;议:评议。无法思索和评论,原表示神秘玄妙,后形容不可想象或难于理解。跟“玄而又玄”“不可捉摸”“神乎其神”是近义词。①中卖烟给青少年屡禁不止,但并非不可想象,这里使用“不可思议”并不恰当。②中“麻烦”与“不可思议”一般不同时出现。③中不合句意,中国的国文工作者也有不认识的汉字,并非不可思议的事。
2、不知不觉
④但是能背下来一首歌的词就不知不觉不太好听,没意思。
⑤因为吸烟者们不知不觉中受到罚款等物质的惩罚。
⑥因此,听了此类的歌,我们总是不知不觉中回顾以前的异性朋友,还有正谈恋爱的人。
⑦听您说的时候,我不知不觉很对不起您,因为只是我给你几千的花,还有那花不是那么好看的。
“不知不觉”出自《法华经》四:“会发一切智心,而寻废忘,不知不觉。”原为不知道、没感觉,后形容不禁、不由或自然而然。④把“不知不觉”误解为“觉得”,⑤句语义不当,⑥“不知不觉中”应改为“不知不觉地”,⑦ 语义不明,“不知不觉”本来指没有意识到,而句中的用法让人很难判断其使用意图,到底是表示“我不由自主地觉得很对不起您”,还是“我丝毫没有察觉很对不起您”。
3、独一无二
⑧因此,全世界脱离饥饿是第一位的,独一无二的东西。
“独一无二”出自《宗镜录》卷三十一:“独一无二,即真解脱。”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指没有相同的或可以相比的。⑧中意思是饥饿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独一无二”在这里使用并不合适。
4、自然而然
⑨所以听流行歌曲自然而然了解社会的全貌。
“自然而然”出自《牟子理惑篇》:“夫吉凶之与善恶,犹善恶之乘形声,自然而然,不得相免也。”自然:天然;然:这样。天然就这样。表示不经人力干预,自然形成。后也形容十分自然,不呆板,不做作。听流行歌曲可以了解社会,是“可以、能够”的事情,但是并非自然而然,在该句子中使用不当。
5、自由自在
⑩首先流行歌曲都自由自在。
?我看在中国抽烟比在韩国抽烟更自由自在。
“自由自在”出自《六祖坛经.顿渐品》:“自由自在,纵横尽得。”自由:随意;自在:佛教指摆脱了烦恼,不受拘束,不受限制。形容没有约束、安闲随意。⑩让人不知所云,语义不明。?句,在中国抽烟比在韩国抽烟约束更少,更自由,但并不是没有约束,在此句中使用不当。
(二)搭配不当
?当我们逛街时,不管是在大街上还是在商店里面都能听到从四面八方传来的“流行歌曲”。
?如今,自己的儿女爱游泳爱踢足球爱体操,我都是全心全意地支持他们!
“四面八方”指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四面指东南西北,八方指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一般单独使用,不指某个地点的四面八方,不与具体地点搭配。
“一心一意”,只有一个心眼儿,没有别的考虑。形容做事专心一意,一门心思的只做一件事。例句属于状中结构搭配不当,一心一意和全心全意是韩国留学生较容易混淆的两个成语。它们虽然都含有专心义但前者偏重于表示意念专一,没有其他的想法。后者偏重于表示用上全部精力,前者可以修饰各种表示具体动作的动词,而后者不能一般只修饰服务工作等少数词语,因此例句中的支持应该和表示专心致志的“一心一意”相匹配。
(三)词性误用
?我不知我的一生当中还有没有这样自由自在地学的机会,再次请高抬。
句中属于偏正结构的短语,“自由自在”在句中作形容词,而非副词,应把“自由自在地”改为“自由自在的”、
(四)语序不当
?不知不觉学汉语来到中国两年半。
“不知不觉”形容不禁、不由,语义方面并没有什么不当,词句的偏误在结构方面。可改为“为学汉语来到中国,不知不觉两年多了。”
二、成语偏误产生原因分析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成语使用偏误是中高级水平留学生运用汉语进行表达时出现的一种较为普遍的语言现象。事实上,留学生就是在反复地认识、纠正偏误的过程中,在运用汉语进行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中,逐步形成使用成语语感的。因此,这也是一个逐步由中介语靠近目的语的过程,对留学生的成语偏误进行研究的目的就是分析偏误的特点,研究产生偏误的若干原因。
(一)汉语成语自身
成语内部结构的复杂性。成语按语法结构的不同可以分成下列七种类型"联合式,偏正式,述补式,动宾式,主谓式,连动式和兼语式。而事实上,成语的内部结构还具有进一步的可分割性。如果将成语作再度切分后,会发现成语内部的结构呈现出复杂的特征。下面以在成语中最普遍的联合式为例来说明,联合式成语一般分成两段,这两段之间平列地组合在一起,组织巧妙,对仗工整。而就其内部来说,分开的两段内部结构之间的关系也存在差异,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分类。比如,第一种两段都是主谓关系的,如草(主)长(谓)――莺(主)飞(谓);第二种两段都是动宾关系,如铺(动)天(宾)――盖(动)地(宾);第三种两段都是偏正关系,鸡(偏)毛(正)――蒜(偏)皮(正)。留学生在认读和书写联合式成语时,往往对它们进行整体式的处理,却忽略了这些成语内部成分的不同关系,因而造成成语内部成分的移位。
成语意义的整体性和曲折性。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它的意义不是各个词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比如“画蛇添足”,表面意义是“画蛇时给蛇添上脚”,实际含义是“作了多余的事,反而有害”。大部分成语的意义都具有双重性,实际意义隐含在表面意义之后。正是由于成语意义的整体性使它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一大难点,同时也容易造成成语使用偏误。
语用的复杂性。成语语用的复杂性体现在:首先,不同词性的成语充当的句法成分不同;其次,同一词性的成语和其他成分搭配时所受限制条件不同;再者,同词性同意义的成语搭配对象也不尽相同。如此复杂的语用状况,留学生若不深思默察,熟练掌握,错误在所难免。
与学生所处语境的疏离性。成语源远流长,包含着汉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有着较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成语本身极富表现力,大都来自古代文献,许多成语保留着股与此、历史语词和古代语法结构,这些特征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区域――现代汉语差别很大,留学生学习和接触的主要是现代汉语,成语与习得者所处语境的疏离性加重了学生学习的难度,留学生在使用某些带有历史典故意味的成语时就会出现偏误。
(二)教学者的方法不到位
1. 理论知识储备不够。教学者在汉语成语本体知识和二语习得理论方面储备不足,以及对留学生母语国的文化不了解,知己而不知彼。造成对留学生学习成语的难度和盲点预测不准确,难点把握不到位。
2. 教学形式单一。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依靠讲解与练习的手段并不能满足留学生的需要,未能充分利用发达通信手段,生动的语境展示不足,对成语的使用训练偏少等。
(三)母语迁移
目的语中有些词语的产生和发展与其民族的历史密切相关,它们渗透了民族文化,积淀了民族的认知经验和感彩。二语习得者不能准确把握这些词语的文化内涵,往往将本民族母语文化背景知识带入对这些词语含义的理解中,就会造成理解偏差。
二语习得者在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时,会试图借助于母语中的语音-词汇-语义-句法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母语与目的语对应关系的复杂性使得二者之间存在众多相似的对应方式。在这些对应方式之间存在着竞争,到底哪些对应方式更容易掌握,学习者在解决这个矛盾时倾向于建立一对一的清晰对应关系,这符合经济性的原则。韩语中包括很多汉源词,其中也有很多成语和汉语成语有同源的关系,从总体来看,韩成语和汉语成语之间的同源关系的成语间存在有下列关系模式:同形同义-异形同义-同形异义.异形同义和同形异义这两种情况就比较麻烦,很可能造成混淆,来自母语的影响很可能会带来负向的迁移,加大学习难度。
三、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一)提高对汉语成语教学的重视度
提高对汉语成语教学的重视度汉语成语复杂的结构特征和语义特征是留学生学习汉语到达一定阶段后所面临的一大挑战,也是中高级阶段词汇教学中的难点。留学生正确地掌握成语用法不仅可以扩充他们的词汇量,提高汉语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还可以加深他们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促发他们对汉语学习的兴趣。基于汉韩成语密切的历史渊源关系,教师应该充分地认识到它在对韩汉语词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利用韩国留学生母语背景的优势,培养他们对汉语成语正确的认知、记忆和应用的能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针对韩国留学生出现的汉语成语偏误及引发偏误的原因,需要对成语形式、语义、语法和语用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并结合在中高级阶段汉语成语教学的经验,采取灵活多样的成语教学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文化溯源法”可以用来讲解具有深层文化含义的汉语成语,追溯语源,了解文化内涵。“语境示例法”是给出典型用例#通过一定量有代表性的语境,让留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实际交际中成语的具体用法,提高使用的准确度。
(二)教材的编写
发展国别化的对韩汉语教材。来自汉字文化圈的韩国留学生,其独特的母语和文化背景决定了他们与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在汉语习得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母语的正迁移"尽可能地减少负迁移"是汉语教材编写者必须要考虑到的,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学习汉语的韩国留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设计专门的对韩汉语教材的需求就显得更为迫切了。
国内目前的对韩汉语教材种类不是很多。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国别化汉语教材系列中有针对韩国留学生的汉语口语教程,即由李明晶主编的《对韩汉语口语教程》。但是类似的国别化教材数量还太少,包含的汉语成语的数量也不能满足需要,编排也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综上,韩国留学生成语习得偏误的原因是多样的,包括目的语的复杂性、母语迁移、教学等。建议适合留学生的国别化教材;加强语言对比方面的研究,减少母语的负迁移;加强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剖析学生成语习得过程,指导教学。
【参考文献】
[1]朱正觉.《佛教成语在社会使用中的语义变化――以一些高频四字格佛教成语为例》[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1
[2]石琳.留学生汉语成语偏于分析[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14
篇5
[关键词]汉语成语;化学知识;语言艺术
[中图分类号]H13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0)02-0079-02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对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进行概括性描述,创造出一种独特语言表达形式――成语,它是汉语语言的精华。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其中所包含的一些化学知识,渗透着对事物本质的把握和精辟的总结。
一、自然肥料常识在成语中的体现
(一)刀耕火耨
火耕水耨,原指一种古老的耕种方法。裴《史记集解》引应劭曰:“烧草下水种稻,稻与草并生,高七八寸,因悉芟去,复下水灌之,草死,独稻长,所谓火耕水耨也。”古代山区农民播种前,常先砍去树木,焚烧野草,用灰作为肥料,除了供给土壤钾、磷等多种元素外,还可降低土壤酸性,但他们却在长期实践中认识到,草木灰能使庄稼长得更好。刀耕火耨这种原始的农业耕作方式,是一种科学种田方法,是古代农民对自然肥料不自觉的应用。
(二)腐草为萤
古人有腐烂的草转化为萤火虫的说法,认为萤火虫是草腐烂之后生成的。其实是萤火虫的卵产在水边的腐草上,以致让人们误认为腐草为萤了。然而腐烂的杂草、蒿杆等物掺入土壤而成的腐草土含有丰富、持久的营养成分,是优质盆栽植物的肥料。古人的腐草为萤之说,确是一个美丽而又浪漫的神话。千百年来,人们给萤火虫微弱的亮光赋予了传奇的色彩,使它们的美丽也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了。
(三)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赞美莲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用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比喻身处污浊的环境却依然能够保持自己纯洁的品格和高洁的人格。那么莲花为何能出淤泥而不染呢?原来莲叶的表面有一层茸毛和一些微小的蜡质颗粒,而且莲花的表面结构非常细致,细致到纳米级别的尺寸,使得表面不沾水,所以,灰尘或泥巴都无法吸附在表面上,故不能藏垢纳污;而且莲可以通过自身不断新陈代谢,把污泥变成营养丰富的物质。对于美丽的莲花,它脚下卑贱的污泥是使它大放异彩、茁壮成长的无价之宝,弥足珍贵,也使人们感慨大自然的神奇。
二、水火在成语中的应用
(一)钻木取火
火是物质燃烧所表现出的一种化学现象,是物质发生激烈氧化而质变的一种化学反应。人类用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万年以前,利用摩擦所产生的高温生火是一项最原始的技术发明。钻木取火是根据摩擦生热的原理实现的。即因摩擦发热而爆出火星来。《太平御览》卷78引《礼含文嘉》说:“燧人始钻木取火,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有异于禽兽。”人类支配了火,为实现一系列化学变化提供了条件,也为制陶、冶铜、炼铁等创造了条件。
(二)水火不相容
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木柴、纸张燃烧引起的火灾,一般来说,用水扑救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因为水本身不燃烧,且可以隔绝空气,吸收热量,降低温度,从而使火熄灭。但水火不相容是有条件的,像汽油、化学溶剂等引起的火灾,就不能用水扑救,因水的比重大于一般化学溶剂,使之漂浮在水面上,燃烧仍能继续,这时只能使用沙子、化学灭火器等灭火了。“投泥泼水愈光明”不但水火相容,而且是“水助火威”。
(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这个成语出自《吕氏春秋•必己》:“宋桓司马有宝珠,抵罪出亡,王使人问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于是竭池而求之,无得,鱼死焉。此言祸福之相及也。”杜弼《檄梁文》云:“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救火,水用完了,鱼也死了,比喻无辜被连累而遭受灾祸。水之所以能灭火,一是因为水有冷却作用:水遇到高温的燃烧物质后汽化为水蒸气,而水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所以,水喷射到燃烧物质的表面上,就能使燃烧物质表面的温度迅速下降,起到冷却降温的作用;二是有窒息作用:水与火焰接触后,水滴转化为水蒸气,体积急剧增大,而水蒸气能稀释可燃气体和助燃的空气在燃烧区内的浓度,一般情况下,空气中含有30%(体积)以上的水蒸气,燃烧就会停止;三是有乳化作用:水滴与重质油品相遇,在油的表面形成一层乳化层,可降低油气蒸发速度,迫使燃烧停止。
(四)杯水车薪
这个成语出自《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仁者,犹如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有个典故是说,从前有个樵夫砍柴回家,天气炎热,他推了满满一车柴草来到一家茶馆门前。在屋里刚坐下喝了一口茶,就听见外面有人高喊救火。樵夫立即起身,端起茶杯就冲了出去。他把茶杯里的水向燃着的柴车泼去,但丝毫不起作用,火越来越大,最后柴车化为灰烬。一杯水,微乎其微,既不能使一车着火的薪柴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又不能使柴与空气隔绝,因此无济于事。众所周知,灭火的原理源于燃烧的条件:一是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二是隔绝氧气(空气),三是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三者具其一,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五)当风秉烛
当在微风中划燃火柴时,人们的习惯动作是用手护住火苗,怕被风吹灭。如果当风秉烛,后果将会怎样呢?物质燃烧需要充足的氧气,刮风、吹风或鼓风,使氧气流量增加,燃烧会更充分,若是炉火会越烧越旺,真所谓风助火威,但若是烛焰一吹就熄灭了。原来小火缺少的并不是氧气,大风刮来,反而带走了热量,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使烛火熄灭。
(六)徙薪曲突
徙薪曲突的原意是搬开灶旁柴禾,将直的烟囱改成弯的,为预防火灾。因人们已深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后亦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汉书•霍光传》:“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在火患之前就先将柴薪搬开,蕴涵着预防重于补救的朴素思想。
在汉语中,以燃烧和灭火为题材的成语包含了百姓的生活经验,寄寓了古代朴素的化学思想。这些成语本身也被赋予超过其本身含义的文化价值,充满人民群众的经验和智慧。
三、成语中的金属冶炼信息
(一)点石成金(点铁成金)
传说仙人用手一指就可以使石或铁变成金子,方士称能用丹珠将铁点化成金子。《五灯会元》卷7灵照禅师“还丹一粒,点铁成金”。历代都有一些梦想点石成金的人,将“五金八石”加入炼丹鼎中,通过采用加热、蒸馏、升华等过程,使低贱的金属点化为黄金,但最终除了得到一些合金,色如金而无金性的“伪金”,几乎一无所获。
(二)趁热打铁、百炼成钢
趁热打铁已是我们的日常用语,如对刚学习过的内容及时复习,就是对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的把握,用中国人的话说就是趁热打铁。原意是指将铁加热近铁的熔点时,铁的硬度变小,便于锻打加工。如果等铁变冷了再来加工,就很难收到效果了。比喻事情发展到接近成熟的阶段,一鼓作气干下去。炼钢是在高温下使生铁的含碳量降低到0.04%~2.3%的冶炼过程。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但取粗铁煅之百余火,每煅称之,一煅一轻,至累煅而斤两不减,则纯钢也,虽百炼不耗矣。”锤打烧红的生铁时,生铁中的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含碳量降低,转变为钢,也就是所谓的“百炼成钢”。
(三)火树银花
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描写了悬灯于树的景象。柳亚子先生有“火树银花不夜天”的诗句,指灯火辉煌。而在今天,火树银花比喻灯光烟火绚丽。焰火,俗称烟花,它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装有类似火药的发射药剂,上部装填燃烧剂、助燃剂、发光剂及发色剂,发色剂内含各种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它们在燃烧时显示各种各样的颜色,即化学上讲的焰色反应。
[参考文献]
[1]中学化学课程教材研究中心.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张纯鉴,甄继祥等编订.汉语成语词典[Z].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3]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M].北京:中华书局,1982.
[4]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5.
篇6
卧虎藏龙地豪气干云秣马砺兵锋芒尽露,披星戴月时书香盈耳含英咀华学业必成。知道有哪些成语典故的可以值得摘抄的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卧虎藏龙成语典故,供大家参考。
一、卧虎藏龙含义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或隐藏不露的人才。出处: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近义词:藏龙卧虎。反义词:野无遗才、藏污纳垢。
二、卧虎藏龙典故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本以形容山石的形状,后用“藏龙卧虎”比喻潜隐着的人才。《从心底里怀念我们的好市长》:“上海是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向春《煤城怒火》十六章三:“卧虎山是藏龙卧虎的地方,抗日的英雄好汉全聚了来。”
并列比喻隐藏着人才。西门丁《丘雨红灯》:“明知洛阳是藏龙卧虎之地,更兼有头儿在此,我也会故布疑阵,提防对方请人助拳。”经常与“之地”、“的地方”等词语连用。多指地方多有人才(个别场合也指隐藏着敌人),不可轻忽。卧虎藏龙
三、卧虎藏龙造句1.这所大学卧虎藏龙,人才济济。
2.京城里边云高水深,卧虎藏龙,一张车牌的背后可能就隐藏着一个权势人物.
3.他曾经为李安的“卧虎藏龙”担任美术指导。
4.其实,很久以前我已认识李安,想起来是早于他拍摄“卧虎藏龙”,屈指一算,已有二十年了。
5.PS2卧虎藏龙游戏下载,给一个能用的模拟器.
6.卧虎藏龙:我愿意游荡在你身边,做七天的野鬼,跟随你。
就算落进最黑暗的地方。我的爱,也不会让我成为永久的孤魂。
7.卧虎藏龙:就算坠入最黑暗的地方,我的爱,也不会让我成为永远的孤魂。
8.每个人都说源生大陆是一个卧虎藏龙的世界,是一个神秘的世界,冷月将如何一层层的剥开这个世界的面纱。
9.青龙宗卧虎藏龙,有时候天才未必敌得过庸才,比如那位段宇轩。
10.看来中国区卧虎藏龙啊,能人异士还真是不少,开区第一天就有人将制药术提升到6级却没人知道。
11.薛霖苦笑一声,他已经猜到那白衣男子应该就是卧虎藏龙的男主角李慕白了。
12.看似貌不惊人却卧虎藏龙的英华。
13.不一会,电影《卧虎藏龙》开始播映了。
14.看来鬼叔说得没错,这几个人肯定是卧虎藏龙,真不知道这八门提督府里,还有多少只虎,多少条龙没出现。
15.想不到此地竟然是一个卧虎藏龙局,而且此局所承龙气乃是九州十条隐脉其中的一脉。
16.虽然说她长得好,但是在这叱咤风云的A大,在这卧虎藏龙的A大,也不会就只有她长得好看。
17.山林中每多卧虎藏龙,想不到我宋别离一生闯南走北,到。
18.城中高手如云,卧虎藏龙,不少修仙者都选择在此创教立派。
19.不过据我看来,D班不会再有什么卧虎藏龙的人了!
20.以这一干人在京畿路卧虎藏龙的高手里,颜鹤发可以说是年高望重,他既是“迷天七圣”。
21.这雪剑宗,真是一个卧虎藏龙的地方。
22.第一章卧虎藏龙天下事鬼使神差男女情。
23.也就是说在其他方面X学校那真的卧虎藏龙。
24.夏佑劫还好点,看来江湖上还是卧虎藏龙的,妈蛋,辛辛苦苦十几年,跟人干起来怎么还是讨不到半点好。
25.科迪斯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小小的C级佣兵团中,竟然卧虎藏龙,存在着两名剑皇级别的强者,而且其中有一名还达到了剑皇高级。
26.神月国果然是个卧虎藏龙的地方我们裕倾国愿与神月国共结百年之好,成为友谊之邦。
27.神州浩土,广袤无边,间中卧虎藏龙,有无数修真炼道之士参悟天地造化,以凡人之身,具种种莫测威能。
28.且看宋毅在这卧虎藏龙的都市中如何不断的超越极限,将一个个敌人踩在脚下,笑傲都市,问鼎巅峰!
29.原来,人家这里,才真正的是卧虎藏龙!看了记得收藏哦,点击“加入书架”。
30.玄胡萍成了主流的西方观众,在1999年对他工作的基并于2000年当他赢得了金马奖和香港电影奖,以表彰他的工作卧虎藏龙.
31.华夏,几千年的传承,果然是名不虚传啊,神州大地地大物博,高人逸士数不胜数,就连民间也到处是卧虎藏龙。
32.自己一个宿舍,就遇到这么两个神秘人物,看来这大学还真是卧虎藏龙啊。
33.萧辰风点点头,心里已经有了数,这天诺学府可以说就是一个卧虎藏龙之地,刚才他观察到,除了伍虎外,王小辉的魄能除了木之魄,恐怕也含有水之魄。
34.神迹城热闹非凡,作为北方大城,其本身的特殊地理位置,城中可谓是卧虎藏龙,各个圣地古派都有分点驻扎于此,自然也就很有有人敢在这里滋事生非。
35.哎……是啊,此人之术仅次于我等一筹,却堪与如此多人其名,此镇当真卧虎藏龙,不显山水。
36.孔令欣看到那个加价者年纪跟孟浩全相仿,不过气势上面却比孟浩全差了很多,其貌不扬的一个人竟然能够出手如此阔绰,看来B市真是个卧虎藏龙之地。
37.琼崖山就在杨家村的后面,重山连着重山,向无穷的远处延伸再延伸,似乎都能伸到天上去,其中的卧虎藏龙就不知有多少。
38.随后炎霄毫不含糊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父皇我的修为停滞不前,孩儿想出去走走,散散心,顺便去天宫学院瞧瞧,那里卧虎藏龙也许会碰到什么机缘也说不定”。
篇7
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
一曰,须言之有物。
二曰,不摹仿古人。
三曰,须讲求文法。
四曰,不作无病之。
五曰,务去滥调套语。
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一曰须言之有物
吾国近世文学之大病,在于言之无物。今人徒知“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而不知言之无物,又何用文为乎。吾所谓“物”,非古人所谓“文以载道”之说也。吾所谓“物”,约有二事。
(一)情感《诗序》曰,“情动于中而形诸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此吾所谓情感也。情感者,文学之灵魂。文学而无情感,如人之无魂,木偶而已,行尸走肉而已。(今人所谓“美感”者,亦情感之一也。)
(二)思想吾所谓“思想”,盖兼见地、识力、理想三者而言之。思想不必皆赖文学而传,而文学以有思想而益贵。思想亦以有文学的价值而益资也。此庄周之文,渊明老杜之诗,稼轩之词,施耐庵之小说,所以复绝于古也。思想之在文学,犹脑筋之在人身。人不能思想,则虽面目姣好,虽能笑啼感觉,亦何足取哉。文学亦犹是耳。
文学无此二物,便如无灵魂无脑筋之美人,虽有秾丽富厚之外观,抑亦未矣。近世文人沾沾于声调字句之间,既无高远之思想,又无真挚之情感,文学之衰微,此其大因矣。此文胜之害,所谓言之无物者是也。欲救此弊,宜以质救之。质者何,情与思二者而已。
二曰不摹仿古人
文学者,随时代而变迁者也。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周秦有周秦之文学,汉魏有汉魏之文学,唐宋元明有唐宋元明之文学。此非吾一人之私言,乃文明进化之公理也。即以文论,有《尚书》之文,有先秦诸子之文,有司马迁班固之文,有韩柳欧苏之文,有语录之文,有施耐庵曹雪芹之文。此文之进化也。试更以韵文言之。击壤之歌,五子之歌,一时期也。三百篇之诗,一时期也。屈原苟卿之骚赋,又一时期也。苏李以下,至于魏晋,又一时期也。江左之诗流为排比,至唐而律诗大成,此又一时期也。老杜香山之"写实"体诸诗(如杜之《石壕吏》、《羌村》,白之《新乐府》),又一时期也。诗至唐而极盛,自此以后,词曲代兴。唐五代及宋初之小令,此词之一时代也。苏柳(永)辛姜之词,又一时代也。至于元之杂剧传奇,则又一时代矣。凡此诸时代,各因时势风会而变,各有其特长。吾辈以历史进化之眼光观之,决不可谓古人之文学皆胜于今人也。左氏史公之文奇矣。然施耐庵之《水游传》视《左传》、《史记》,何多让焉。《三都》、《两水》之赋富矣。然以视唐诗宋词,则糟粕耳。此可见文学因时进化,不能自止。唐人不当作商周之诗,宋人不当作相如子云之赋。即令作之,亦必不工,逆天背时,违进化之迹,故不能工也。
既明文学进化之理,然后可言吾所谓“不摹仿古人”之说。今日之中国,当造今日之文学。不必摹仿唐宋,亦不必摹仿周秦也。前见国会开幕词,有云,“于铄国会,遵晦时休”。此在今日而欲为三代以上之文之一证也。更观今之“文学大家”,文则下规姚曾,上师韩欧,更上则取法秦汉魏晋,以为六朝以下无文学可言,此皆百步与五十步之别而已,而皆为文学下乘。即令神似古人,亦不过为博物院中添几许“逼真赝鼎”而已,文学云乎哉。昨见陈伯严先生一诗云:
涛园钞杜句,半岁秃千毫。所得都成泪,相过问奏刀。万灵噤不下,此老仰弥高。胸腹回滋味,徐看薄命骚。
此大足代表今日“第一流诗人”摹仿古人之心理也。其病根所在,在于以“半岁秃千毫”之工夫作古人的钞胥奴婢,故有“此老仰弥高”之叹。若能洒脱此种奴性,不作古人的诗,而惟作我自己的诗,则决不致如此失败矣!
吾每谓今日之文学,其足与世界“第一流”文学比较而无愧色者,独有白话小说(我佛山人、南亭亭长、洪都百炼生三人而已。)一项。此无他故,以此种小说皆不事摹仿古人,(三人皆得力于《儒林外史》、《水游》、《石头记》。然非摹仿之作也。)而惟实写今日社会之情状,故能成真正文学。其他学这个,学那个之诗古文家,皆无文学之价值也。今之有志文学者,宜知所从事矣。
三曰须讲求文法
今之作文作诗者,每不讲求文法之结构。其例至繁,不便举之,尤以作骈文律诗者为尤甚。夫不讲文法,是谓"不通"。此理至明,无待详论。
四曰不作无病之
此殊未易言也。今之少年往往作悲观。其取别号则日"寒灰"、"无生"、"死灰"。其作为诗文,则对落日而思暮年,对秋风而思零落,春来则惟恐其速去,花发又惟惧其早谢。此亡国之哀音也。老年人为之犹不可,况少年乎。其流弊所至,遂养成一种暮气,不思奋发有为,服劳报国,但知发牢骚之音,感唱之文。作者将以促其寿年,读者将亦短其志气,此吾所谓无病之也。国之多患,吾岂不知之。然病国危时,岂痛哭流涕所能收效乎。吾惟愿今之文学家作费舒特,作冯志尼,而不愿其为贾生、王粲、屈原、谢皋羽也。其不能为贾生、王某、屈原、谢皋羽,而徒为妇人醇酒丧气失意之诗文者,尤卑卑不足道矣!
五曰务去滥调套语
今之学者,胸中记得几个文学的套语,便称诗人。其所为诗文处处是陈言滥调,“磋跎”、“身世”、“寥落”、“飘零”、“虫沙”、“寒窗”、“斜阳”、“芳草”、“春闺”、“愁魂”、“归梦”、“鹃啼”、“孤影”、“雁字”、“玉楼”、“锦字”、“残更”,……之类,累累不绝,最可惜厌。其流弊所至,遂令国中生出许多似是而非,貌似而实非之诗文。今试举一例以证之。
“荧荧夜灯如豆,映幢幢孤影,凌乱无据。翡翠衾寒,鸳鸯瓦冷,禁得秋宵几度。幺弦漫语,早丁字帘前,繁霜飞舞。袅袅余音,片时犹绕柱。”
此词骤观之,觉字字句句皆词也。其实仅一大堆陈套语耳。“翡翠线”、“鸳鸯瓦”,用之白香山《长恨歌》则可,以其所言乃帝王之衾之瓦也。“丁字帘”、“幺弦”,皆套语也。此词在美国所作,其夜灯决不“荧荧如豆”,其居室尤无“柱”可绕也。至于“繁霜飞舞”,则更不成话矣。谁曾见繁霜之“飞舞”耶?
吾所谓务去滥调套语者,别无他法,惟在人人以其耳目所亲见、亲闻、所亲身阅历之事物,—一自己铸词以形容描写之。但求其不失真,但求能达其状物写意之目的,即是工夫。其用滥调套语者,皆懒惰不肯自己铸词状物者也。六曰不用典
吾所主张八事之中,惟此一条最受友朋攻击,盖以此条最易误会也。吾友江亢虎君来书日:
“所谓典者,亦有广狭二义。饾饤獭祭,古人早悬为厉禁。若并成语故事而屏之,则非惟文字之品格全失,即文字之作用亦亡。……文字最妙之意味,在用字简而涵意多。此断非用典不为功。不用典不特不可作诗,并不可写信,且不可演说。来函满纸‘旧雨’‘虚怀’,‘治头治脚’、‘舍本逐末’、‘洪水猛兽’、‘发聋振瞶’、‘负弩先驱’、‘心悦诚服’、‘词坛’、‘退避三舍’、‘无病’、‘滔天’、‘利器’、‘铁证’,……皆典也。试尽抉而去之,代以俚语俚字,将成何说话。其用字之繁简,犹其细焉。恐一易他词,虽加倍蓰而涵义仍终不能如是恰到好处,奈何。……”
此论极中肯要。今依江君之言,分典为广狭二义,分论之如下:
(一)广义之典非吾所谓典也。广义之典约有五种。
(甲)古人所设譬喻,其取譬之事物,含有普通意义,不以时代而失其效用者,今人亦可用之。如古人言“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今人虽不读书者,亦知用“自相矛盾”之喻。然不可谓为用典也,上文所举例中之“治头治脚”、“洪水猛兽”、“发聋振瞶”,……皆此类也。盖设譬取喻,贵能切当,若能切当,固无古今之别也。若“负导先驱”、“退避三舍”之类,在今日已非通行之事物,在文人相与之间,或可用之,然终以不用为上。如言“退避”,干里亦可,百里亦可,不必定用“三舍”之典也。
(乙)成语成语者,合字成辞,别为意义。其习见之句,通行已久,不妨用之。然今日若能另铸"成语",亦无不可也。“利器”、“虚怀”、“舍本逐末”,……皆属此类。非此“典”也,乃日用之字耳。
(丙)引史事引史事与今所论议之事相比较,不可谓为用典也。如老杜诗云,“未闻殷周衰,中自诛褒妲”,此非用典也。近人诗云,“所以曹孟德,犹以汉相终”,此亦非用典也。
(丁)引古人作比此亦非用典也。杜诗云,“清新复开府,俊逸鲍参军”,此乃以古人比今人,非用典也。又云,“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此亦非用典也。
(戊)引古人之语此亦非用典也。吾尝有句云,“我闻古人言,艰难惟一死”。又云,“‘尝试成功自古无,放翁此语未必是”’。此乃引语,非用典也。
以上五种为广义之典,其实非吾所谓典也。若此者可用可不用。
(二)狭义之典,吾所主张不用者也。吾所谓“用典”者,调文人词客不能自己铸词造句,以写眼前之景,胸中之意,故借用或不全切,或全不切之故事陈言以代之,以图含混过去。是谓“用典”。上所述广义之典,除戊条外,皆为取譬比方之辞。但以彼喻此,而非以彼代此也。狭义之用典,则全为以典代言,自己不能直言之,故用典以言之耳。此吾所谓用典与非用典之别也。狭义之典亦有工拙之别,其工者偶一用之,未为不可,其拙者则当痛绝之已。
(子)用典之工者此江君所谓用字简而涵义多者也。客中无书不能多举其例,但杂举一二,以实吾言。
(l)东坡所藏仇池石,王晋卿以诗借现,意在于夺。东坡不敢不借,先以诗寄之,有句云,“欲留嗟赵弱,宁许负秦曲。传观慎勿许,间道归应速。”此用蔺相如返壁之典,何其工切也。
(2)东坡又有“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诗云,“岂意青州六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此虽工已近于纤巧矣。
(3)吾十年前尝有读《十字军英雄记》一诗云,“岂有酖人羊叔予,焉知微服赵主父,十字军真儿戏耳,独此两人可千古”‘。以两典包尽全书,当时颇沾沾自喜,其实此种诗,尽可不作也。
(4)江亢虎代华侨诔陈英土文有“本悬太白,先坏长城。世无鉏霓,乃戕赵卿”四句,余极喜之。所用赵宣子一典,甚工切也。
(5)王国维咏史诗,有“虎狼在堂室,徒戎复何补。神州遂陆沉,百年委榛莽。寄语桓元子,莫罪王夷甫。”此亦可谓使事之工者矣。
上述诸例,皆以典代言,其妙处,终在不失设譬比方之原意。惟为文体所限,故譬喻变而为称代耳。用典之弊,在于使人失其所欲譬喻之原意。若反客为主,使读者迷于使事用典之繁,而转忘其所为设譬之事物,则为拙矣。古人虽作百韵长诗,其所用典不出一二事而已。(“北征”与白香山“悟真寺诗”皆不用一典。)今人作长律则非典不能下笔矣。尝见一诗八十四韵,而用典至百余事,宜其不能工也。
(丑)用典之拙者用典之拙者,大抵皆衰情之人,不知造词,故以此为躲懒藏拙之计。惟其不能造词,故亦不能用典也。总计拙典亦有数类:
(1)比例泛而不切,可作几种解释,无确定之根据。今取王渔洋“秋柳”一章证之。
“娟娟凉露欲为霜,万缕千条拂玉塘,浦里青行中妇镜,江于黄竹女儿箱。空怜板话隋堤水,不见琅琊大道王。若过洛阳风景地,含情重问永丰坊。”
此诗中所用诸典无不可作几样说法者。
(2)僻典使人不解。夫文学所以达意抒情也。若必求人人能读五车书,然后能通其文,则此种文可不作矣。
(3)刻削古典成语,不合文法。"指兄弟以孔怀,称在位以曾是(章太炎语),是其例也。今人言"为人作嫁"亦不通。
(4)用典而失其原意。如某君写山高与天接之状,而曰"西接杞天倾"是也。
(5)古事之实有所指,不可移用者,今往乱用作普通事实。如古人灞桥折柳,以送行者,本是一种特别土风。阳关渭城亦皆实有所指。今之懒人不能状别离之情,于是虽身在滇越,亦言灞桥,虽不解阳关渭城为何物,亦皆“阳关三迭”、“渭城离歌”。又如张翰因秋风起而思故乡之莼羹鲈脍,今则虽非吴人,不知莼鲈为何味者,亦皆自称有“莼鲈之思”。此则不仅懒不可救,直是自欺欺人耳!
凡此种种,皆文人之不下工夫,一受其毒,便不可救。此吾所以有“不用典”之说也。
七曰不讲对仗
排偶乃人类言语之一种特性,故虽古代文字,如老子孔子之文,亦间有骈句。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此三排句也。“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贫而无馅,富无而骄”。“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此皆排句也。然此皆近于语言之自然,而无牵强刻削之迹;尤未有定其字之多寡,声之平仄,词之虚实者也。至于后世文学末流,言之无物,乃以文胜。文胜之极,而骄文律诗兴焉,而长律兴焉。骈文律诗之中非无佳作,然佳作终鲜。所以然者何。岂不以其束缚人之自由过甚之故耶。(长律之中,上下古今,无一首佳作可言也。)今日而言文学改良,当"先立乎其大者",不当枉废有用之精力于微细纤巧之末。此吾所以有废骈废律之说也。即不能废此两者,亦但当视为文学未技而已,非讲求之急务也。
今人犹有鄙夷白话小说为文学小道者。不知施耐庵、曹雪芹、吴研人皆文学正宗,而骈文律诗乃真小道耳。吾知必有闻此言而却走者矣。
八曰不避俗语俗字
吾惟以施耐庵、曹雪芹、吴研人为文学正宗,故有“不避俗字俗语”之论也(参看上文第二条下)。盖吾国言文之背驰久矣。自佛书之输入,译者以文言不足以达意,故以浅近之文译之,其体已近白话。其后佛氏讲义语录尤多用白话为之者,是为语录体之原始。及宋人讲学以白话为语录,此体遂成讲学正体。(明人因之。)当是时,白话已久入韵文,观唐宋人白话之诗词可见也。及至元时,中国北部已在异族之下,三百余年矣(辽、金、元)。此三百年中,中国乃发生一种通俗行远之文学。文则有《水游》、《西游》、《三国》之类,戏曲则尤不可胜计。(关汉卿诸人,人各著剧数十种之多。吾国文人著作之富,未有过于此时者也。)以今世眼光观之,则中国文学当以元代为最盛,可传世不朽之作,当以元代为最多。此可无疑也。当是时,中国之文学最近言文合一。白话几成文学的语言矣。使此趋势不受阻遏,则中国乃有“活文学出现”,而但丁、路得之伟业,(欧洲中古时,各国皆有俚语,而以拉丁文为文言,凡著作书籍皆用之,如吾国之以文言著书也。其后意大利有但丁诸文豪,始以其国俚语著作。诸国踵兴,国语亦代起。路得创新教始以德文译旧约新约,遂开德文学之先。英法诸国亦复如是。今世通用之英文新旧约乃一六-一年译本,距今才三百年耳。故今日欧洲诸国之文学,在当日皆为俚语。造诸文豪兴,始以“活文学”代拉丁之死文学。有活文学而后有言文合一之国语也。)凡发生于神州。不意此趋势骤为明代所阻,政府既以八股取土,而当时文人如何李七子之徒,又争以复古为高,于是此千年难遇言文合一之机会,遂中道夭折矣。然以今世历史进化的眼光观之,则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又为将来文学必用之利器,可断言也。(此“断言”乃自作者言之,赞成此说者今日未必甚多也。)以此之故,吾主张今日作文作诗,宜采用俗语俗字。与其用三千年前之死字(如“于铄国会,遵晦时休”之类),不如用二十世纪之活字。与其作不能行远不能普及之秦汉六朝文字,不如作家喻户晓之《水游》、《西游》文字也。
篇8
日本商人鸿池发现佣人在制酒间偷喝米酒,便走过去狠狠地批评了他,可佣人谎称只是想品尝一下新酿米酒的味道。
鸿池心想:这家伙不老实,不宜留在这里帮忙,便毫不客气地要佣人收拾东西离开他的作坊。佣人十分恼怒,临走时决定报复一下。他将火炉灰偷偷地撒进作坊的米酒桶,然后高兴地离开了。
那时日本生产的米酒本就混浊,撒了火炉灰的浊酒一定卖不出去,佣人心里大概是这样想的。然而,事情出乎意料。第二天早上,鸿池到放置米酒桶的作坊查看,惊奇地发现米酒桶底沉淀着一层火炉灰,米酒像变魔术似的变得清透。
没想到火炉灰竟有澄清浊酒的作用!鸿池为自己的这一发现欣喜若狂,想到如果能把混浊的米酒变成透明的清酒,一定会销路大开,于是马上研究制清酒的方法。
经过多次试验、改进,他终于发明了一种高效实用的浊酒清化法,并将用这种方法造出来的酒叫做日本清酒。日本清酒一上市,人们就刮目相看,宾馆、饭店大量订购这种酒以宴宾客。随着日本清酒的源源售出,鸿池的名气越来越大。
浊酒清化法的发明,属于别人“弄拙”自己“成巧”。还有一种情况,则是自己“弄拙”自己“成巧”。
1856年,18岁的研究生威廉・亨利・珀金正在实验室进行合成抗疟疾特效药物金鸡纳霜的工作,这种药物必须从南美一种金鸡纳树的树皮中提取,价格十分昂贵。由于不知道金鸡纳霜的准确分子结构,珀金只有通过不断试验来摸索。
一天,他操作失误,烧瓶中出现了一种沥青状的黑色残渣。为了能够继续试验,他只好去把烧瓶清洗干净。考虑到这种黑色物质多半难溶于水,他准备用酒精清洗烧瓶,当加入酒精后,奇迹发生了:黑色物质被酒精溶解成了美丽夺目的紫色物质!
当时人们的衣物都是用难以保存且容易掉色的天然植物染料染色,而且色彩鲜艳度不能令人满意,珀金马上想到了用这种紫色物质去染布。可是,用这种物质染上色的棉布用水一洗,颜色就几乎掉完了!
他没有灰心,又用毛料和丝绸去试验,结果发现这种无法在棉布上染色的物质,却可以非常容易地将颜色染在毛料和丝绸上,而且比所有天然植物染料染的颜色都鲜艳,放在肥皂水中搓洗也不褪色。
这种紫色物质就是世界上第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学染料――苯胺紫。苯胺紫不久便风行世界,珀金一下子成为了举世公认的染料权威。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一些事情眼看失败已成定局,然而有心人却能弄拙成巧,获得发明创造成果。弄拙成巧看似纯属偶然,但仔细推敲,我们会发现偶然中含有必然。
第一,要有人去“弄拙”。如果佣人不弄拙,哪有鸿池的偶然发现?因此,发明创造者要潜心于实践,长期去“弄”,即使出了“拙”也不要灰心,这样才有可能碰上“成巧”的机遇。
篇9
韩国人看上去好像很聪明并富于智慧。其他暂且不论。仅国民收入达到一万美元,一跃成为发达国家这一点,就令人信然。如果没有聪明的智慧,就不可能跻身于发达国家的行列。
但是,实际调查的结果证明,所谓的国民收入一万美元竟是弥天大谎。就是说,韩国人充分发挥猴子般的聪明,编造了一个毫无根据的谎言,以欺骗世人。据说经过严密计算,韩国国民收入最高不过六七千美元。既然那么讨厌沦为落后国家,迫不及待地要加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就应该不懈地努力,发挥聪明才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像兑了水的酒一样的冒牌货,究竟有什么意义呢?缺乏真正的智慧,像猴子般地耍小聪明,最终只能是欺骗自己。
韩国将1994年到2001年定为“访问韩国年”。不丢人吗?既然面向全世界公然宣称“访问年”,就应该准备好给观光客人看的东西,但是据说什么都没有。如果勉强说有,也不过是以廉价著称的南大门市场。
自称有五千年历史,最近又加上一千年,吹嘘有六千年历史的韩国的观光胜地,不过是廉价市场而已,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像韩国人那样以本国悠久历史及灿烂文化而自豪,并以勤劳智慧而孤芳自赏的民族,在世界上都是极为罕见的。但是一旦访问这个国家,就会让人吃惊地发现,没有什么可看的东西。说起文化遗产,充其量不过是把古代文明大国――中国的某个角落里的碎片照搬过来,勉强装饰门面的寒酸东西。直言不讳地说,找遍韩国也找不到一点可以称为灿烂文化和五千年智慧的东西,这就是现实。
不漂亮的女人就等于“残疾人”
韩国人认为,如果在一群日韩女人中挑选出10个最有魅力的女人,那么其中必有8-9人是韩国女人而不是日本女人,因为韩国漂亮女人占的比重比日本大。
在韩国,有一种观念:“漂亮才称得上是女人”,特别是适龄女性。韩国女人如果不漂亮,就很难结婚。如果是没结婚的老处女,通常就会被看做是丑女人,这样的女人仅凭外表就让人疏远。在韩国,长得不漂亮,会被当做“残疾人”,而且对女性来说是非常不幸的事。
韩国女性对自己的面孔不满意,即便是化浓妆也无法遮掩时,就会毫不犹豫地去做整容手术。在韩国,不美的女人为了赢得美,而原本漂亮的女人为了完美,竟然果断地将自己的面孔加以修改。最近,韩国男人中做整形手术者也多了起来。
在韩国就是这样,只要容貌出众,其价值很可能得到巨大的提升。这反映出了韩国只重视外表的一种社会倾向。
韩国人骨子里含有过于不服输的劲头
每次去韩国,总会遇到让人惊叹的事。韩国人的确非常聪明。在我所结识的韩国人里,倒是没有一个愚蠢者,反而都是聪明绝顶之士。奇妙的是韩国是个到处可见聪明者的“聪明半岛”。
像韩国这般不服输的民族,在东方,不,在全世界也是少有的。
韩国人无论在什么地方生活,都喜好自吹自擂,无论身处何处,都想管闲事、出风头,且固执己见,把输给别人看做是最大的耻辱,这是韩国国民性的最大特征。住在美国、中国及日本的韩国同胞,当然也体现出这种特征。我想这是因为他们的骨子里有一种无论如何也不服输的劲头。
在韩国或日本同韩国人交往时,也有争吵的时候,可能因为我的韩语不好的缘故吧,在我的记忆里,自己一次也没有赢过。韩国人哪怕是明知有错,也要厉声雄辩,因为谁都是绝不肯服输的。
韩国人在服装及外表上花费的心思很大,他们的一大特征是把自己打扮得非常漂亮。这也是决不能次于对方的一种虚荣心理在作怪。
韩国人为什么把中国人看成傻瓜
韩国人都重视服饰,连衣服都穿不好的人,会被看不起的。所以,韩国人把不讲究穿着的中国人看成是蠢货,似乎亦是顺理成章的。
在中国长期工作的韩国教授、隔几日就往返中国一次的韩国商人及到中国旅游的韩国游客很多。这些人在同我谈起中国时,有一句话是他们必须要讲的:“为什么中国有那么多蠢笨的人?”他们说这番话时的表情很值得一看,因为那是一副觉得韩国远比中国“发达”得多的傲慢表情。于是我只好苦笑不已地应付了一句:“是呀,韩国没有蠢人,所以才会这样想吧!”
我每次回中国都深有感触的是,中国的工人、农民在穿衣打扮及化妆等方面根本不费心思。所以,他们的穿着显得过于寒酸,在韩国人看来像傻子似的。然而,不能因为他们看上去像傻子,就认定他们是傻子而冷眼相看。
其实,韩国人并不了解中国人“假装愚蠢的惊人的智慧”。在中国的知识阶层中,最流行的一句成语便是“难得糊涂”。这句成语说的是,“成为贤者固然不易,但当傻子也绝非易事,贤者想当傻子就更难了。”这近似于日本“智鹰隐爪”的说法。中国多数文人政客都将“难得糊涂”作为身处复杂社会环境中的终生座右铭。
明明知道却故作不知,这并非能简单做到的事。假装不知的慎重态度,这种充满智慧的做法,远比妄称自己百事通的轻率行为显得层次高多了。
篇10
从古至今,玉一直是人们喜爱和关注的对象。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出现玉的字眼、成语、典故多达二百多处,且皆是褒义之词,尤以成语为多, 如:玉树临风、冰清玉洁、琼浆玉液、金口玉言、金玉满堂、金科玉律等等。古人惜玉、珍玉,在今人看来,似乎有点匪夷所思。据《礼记・玉藻》记载,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由此可见一斑。
“黄金有价,玉无价”,古人之所以喜爱玉,是笃信玉为吉祥之物,随身携带能保安康、降福泽。现如今,人们在本命年里,也常常会在脖子上用红绳系挂一枚生肖属相的玉饰品,希望取其吉祥之意,在一年里能得平安、避灾祸。玉饰品的种类发展到今天也日趋丰富,涉及头饰、手饰、颈饰、胸饰、腰饰,例如玉牌、挂件、吊坠、项链、手链、手镯、腰带、玉佩、扳指、戒指、臂镯等等。可以说,当今流行的饰品类型,玉石几乎都有涉足。甚至于连车饰、包链这类装饰物,也已出现了玉石材质的物件。能在琳琅满目的珠宝世界里立稳脚跟,并扩大领域范围,玉饰品因何独领?
玉饰品的诸多价值体现
其一、玉饰品所体现的装饰价值。玉石通常质地细腻,纹饰富丽,色调光洁,所以经过精心雕琢后的玉饰品本身总带有温润灵秀的特质,衬得佩戴玉饰品的人也别有一番韵味。
其二、玉饰品所体现的精神价值。在我国的历史上,玉的佩戴范围异常广泛,帝王佩之以示天意,士大夫佩之以炫耀高贵,市民佩之以示品格和风雅。孔子学说中提到玉有“十一德”。东周时,王室与各路诸侯为了标榜自己是有“德”的仁人君子,从头到脚都有一系列的玉佩饰,尤以腰下的玉佩系列更为复杂。清代后,出门不佩戴玉饰品更被认为是衣冠不整。
其三、玉饰品本身所蕴含的艺术价值。玉的美,不仅在于材质的自然美,更在于雕琢和蕴含之美。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一件精美的玉器,从选料开始就要十分仔细。玉的原生只是一块粗陋浊重的褐色顽石,美玉是这颗石的心,需要细心地琢磨,方可发掘其美质。选定好一块玉石后先要“开料”,就是把玉石按照初步的设计切割成比例适当的大小,然后将表面的杂质剥去,显露出玉石的本色。根据玉石的材质、形状、颜色,设计师们开始做细部的设计,根据设计将整块玉石切割出基本的形状,然后按照设计初稿开始精雕细刻。因为玉器制作格外讲求量体裁衣、因材施艺,所以工艺师往往还要边雕刻、边补充设计,进行精工细作。能工巧匠善用玉石的自然形状、色泽、质地、纹理和透明度,创作出许多巧夺天工、妙趣天成的珍品。一件美玉经过选料、开料、剥皮儿、碾琢后,还要进行数次抛光,这样玉石本身的光泽和色彩才能展现出来。十几道工序过后,玉石方雕琢成器,成为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其四、玉饰品还有其神奇之处:保健与医疗的价值。两千多年前,玉石就被用于医疗保健。古人认为玉石是阴阳二气的精纯,相信它对人体健康有着神奇的作用,在我国民间,平民百姓也素有佩戴美玉的风俗习惯,就是希望能预防和治疗疾病。《神农本草》、《本草纲目》等古代医药名著中都有记载:玉石有“除中热,解烦懑,润心肺,助声喉,滋毛发,养五脏,安魂魄,疏血脉,明耳目”等疗效。另外,医药名著中还记载有100多种玉石用于内服外敷的治病方法。因而,玉石自古入药,对于疗疾和保健具有极好的作用。通过现代生物、物理、化学分析,发现许多玉石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十多种微量元素:如金、银、硅、锌、铁、硒、镁、锰等等。又根据中医理论,玉石是一种蓄“气”最充沛的物质,所以经常佩戴使用玉石饰品,就能使这些有益的元素通过皮肤的穴位浸润,进入人体,从而平衡阴阳气血的协调,有益于促进人们身体健康。玉石还具有奇妙的物理特性,如天然金刚石能吸收太阳中的短波波段,使它成为紫外线的理想“储存器”,为人体消毒杀菌。又如黄玉、水晶石在进行精密加工的打磨过程中,会使这些效应聚焦蓄能,形成一个电磁场,并能与人体发生谐振,从而促使人体内部各种功能更加协调、精确地运转。故有中医说:“有的病吃药不能医好,而经常佩戴玉器却能治好病”,道理就在于此。
其五、玉饰品的收藏与投资价值。事实上,玉饰品的价格并不好定夺。据有关人员介绍,目前专业人士只能通过仪器来鉴定一块玉是否经过了加工,使价格有个大致的标准,但如果进一步量化,并不太可能,因为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鉴赏角度,而国家对玉饰品也没有明确的衡量标准。而专家认为,玉饰品作为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商品,其价格应该可以量化。否则,它根本不可能在市场上流通,也不能用于交换。“玉无价”是指把它当作一件艺术品,从艺术鉴赏的角度出发,其价格存在不确定性,但具体到一件实际存在的商品,应该能够根据其自身的质地、颜色等方面做出明确的价格标准。但即便关于玉饰品的价格争议颇多 ,若从收藏与投资的角度看,玉饰品仍为上上之选。首先,与书画、陶瓷类收藏品种相比,玉饰品具有便于保存的特点;其次,玉饰品美丽稀有,其质地属不可再生资源。近两年,人们越来越注意到玉饰品的这一特点,玉石原料的需求量不断攀升,玉石原料的价格也呈直线上扬态势。成本的提高必然使产品本身的售价提高,玉饰品的价值同样也会随之增长。
玉饰品的真伪鉴别
挑选玉饰品有点像“闭着眼睛过河”,因为它不按重量计价,也没有含量、等级等其他明确标准,成色也都是见仁见智,普通人只能把“宝”压在大商场的信誉上。但如果准备进行玉饰品的收藏或投资,就必须得掌握一些鉴别玉饰品真伪的知识,现将其摘录如下:
1、 水鉴别法:将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成露珠状久不散开者为真玉;水滴很快消失的是伪劣货。
2、 手触摸法: 真玉若用手触之会有冰凉之感。真玉放在手里一掂,手感沉重,假的掂起来较轻飘。真玉较坚硬,用刀划无痕迹,假的则较软,刀割见痕迹。
3、视察法:将玉器朝向光明处,如阳光、灯光处,如果颜色剔透、绿色均匀分布就是真玉。真玉温润光泽,半透明不透明都有,玉器中夹有棉絮状或其他杂质,乃正常现象。假玉器则没灵气,色泽干枯,灰暗呆板,有的内中还有气泡。
4、放大镜观看法:将选购的玉器放在放大镜下观看,主要是有无裂痕,无裂痕者为上乘优质玉,有裂痕者次之。即使是真玉,有裂痕的其价值亦大减,裂痕越多越明显的,价值也就越低。另外,真玉的断口参差不齐,物质结构较密。假的断口整齐发亮,乃玻璃类东西;断口物质结构粗糙,无蜡状光泽的是石头一类。用七倍以上的放大镜细细观察,鉴别其边、角、洞、镂空、刻线的地方,于细微处可发现假货的蛛丝马迹。
5、悬物法:把鉴定物用线腾空吊起来,轻轻敲击,真玉器声清脆悦耳,悠扬致远。假的无美妙声音发出。(此法适用于稍薄的玉挂件)
6、舌舔法:用舌尖舔真玉有涩的感觉;而假玉则无涩的感觉。
玉饰品的养护
古人讲养玉,一个“养”字,不仅道出了玉是有生命的物质,而且内中包含了许多学问。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要点:
1、避免与硬物碰撞。玉石的硬度虽高,但是受碰撞后很容易破坏,有暗裂纹,这就大大损害其完美度和经济价值了。
2、尽可能避免灰尘。日常玉器若有灰尘的话,宜用软毛刷清洁;若有污垢或油渍等黏着于表面,应以温淡的肥皂水刷洗,再用清水冲净。切忌使用化学除油污剂液。若灰尘长期未得到清除,则可请生产玉器的专业工厂、公司,用专门的超声波清洗并进行保养。
3、佩挂件不用时要收好。最好是放进首饰袋或首饰盒内,以免擦花或碰损。如是高档的翠玉首饰,更勿放置在柜面上,免积尘垢,影响透亮度。
4、尽量避免与香水、化学剂液、肥皂和人体汗液接触。众所周知,汗液带有盐分、挥发性脂肪酸及尿素等,玉器接触太多的汗液,佩带后又没即刻抹拭干净,即会受到侵蚀,使外层受损,影响本有的鲜艳度。尤其是“玻璃地”翡翠、羊脂白玉,更忌汗和油脂。很多人以为翡翠愈多接触人体,用汗液等温润会愈好,其实这是一大误解。翡翠不同于古玉,古玉需要脱胎的过程,需人的体温帮助,而“玻璃地”翠玉本身已晶莹通透,不须再借助任何方法,也不可能有什么办法会使它更透亮。羊脂白玉若过多接触汗液,则容易变成淡黄色,不再纯白如脂。
5、避免阳光长期直射。玉器要避免阳光的曝晒,因为玉遇热膨胀,分子体积增大,会影响玉质。尤其是芙蓉玉、水晶、玛瑙等受到高热会发生爆裂,因此更忌接近热源。
6、佩挂件要用清洁、柔软的白布抹拭,不宜使用染色布、纤维质硬的布料。镶有钻石、红蓝宝、祖母绿等宝石的玉首饰,也只宜用干净的白布揩擦,将油脂、尘埃、杂质、湿气或汗液抹掉,这样有助保养和维持原质。
7、玉器要保持适宜的湿度。玉质要靠一定的湿度来维持,尤其是水胆玛瑙、水晶类的玉器。水胆玛瑙在形成时期,里面就存 有天然水,若周围环境不保持一定的湿度,很干燥的话,里面的天然水就容易蒸发,从而失去其收藏的艺术和经济价值。
相关链接
古人赏玉不仅在于把玩,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功用,佩玉能使人的行为举止有节度、高雅。原来,古人礼服有两套相同的佩玉,腰的左右各佩一套,每套佩玉都用丝绳系连着。上端是一枚弧形的玉叫珩,珩的两端各悬着一枚圆形的玉叫璜,中间缀有两片玉,叫做琚和,两璜之间悬着一枚玉叫做冲牙。走起路来,冲牙和两璜相撞,发出铿锵悦耳的声音。我们可以作一个这样的设想,如果佩玉之人的行为举止过于夸张激烈,那么冲牙与两璜之间的相撞之声将不再是悦耳动听,而是杂乱无章。正是冲牙和两璜之间相撞发出的声音起着制约人们行为举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