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幸福为题的作文范文

时间:2023-04-09 14:44: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以幸福为题的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以幸福为题的作文

篇1

Happiness

Someone asks me what on earth happiness means? I can't give you the exact definition of it, but I'm sure if you love and help others, you'll get it..

I'll never forget an old lady. She lives in a small house alone. It's said that her husband and her son died in a traffic accident. How bitter her life is!But the old lady often helps others with a smile. Whenever it snows, she is always the first to clean the paths. She looks after several children living nearby. I am one of them. I often remember the stories she told us and her kind smile. Perhaps she is unlucky, but I think she is a happy person. Her life is full of laughter and love.

But I'm sad to see some people getting their happiness in bad ways.They speak loudly in cinemas and meeting rooms; they destroy trees to enjoy themselves and they laugh at others' shortcomings. Perhaps they feel happy at that time, but they will never get true happiness because they have lost their personality.

Now I know what happiness is. It means kindness, love and unselfishness. Above all, only bringing happiness to others can make you yourself get it.

【参考译文】

幸福

有人问我幸福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不能给你确切的定义,但我敢肯定,如果你爱和帮助别人,你会得到它..

我永远不会忘记一位老妇人。她独自住在一所小房子里。据说她的丈夫和儿子死于交通事故。她的生活有多苦!但是老太太经常用微笑帮助别人。每当下雪,她总是第一个打扫的路径。她照看几个住在附近的孩子。我是其中之一。我经常记得她告诉我们的故事和她慈祥的笑容。也许她是不幸的,但我认为她是一个快乐的人。她的生活充满了欢笑和爱。

篇2

纵览近几年的各地中考作文,这类话题也不时地被关注。2013年,湖北宜昌卷以“人间有味是清欢”为题,这道命题作文直接要求考生着眼生活,体察人间百味,感受“清欢”的滋味;湖北孝感卷以“滋味”为话题,引领考生体验生活的滋味;重庆卷以“微笑的味道”为题,引领考生关注生活的真善美,品味微笑的滋味。其实,从大范围来看,生活体验类作文题都可归类于“滋味”这类话题。2012年中考中,安徽省卷以“ 在其中”为题,这道半命题作文,也是引导考生感受生活,写出在某件事情中感受到的生活滋味;江苏无锡卷以“幸福就是现在”为题,引领考生品尝幸福的滋味。

那么,我们初中生如何写好此类话题的作文呢?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审题化大为小。

话题作文的“话题”一般十分宽泛,如果笼统地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所以,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要务是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这就是“化大为小”的功夫,把话题具体化。也就是要给“滋味”一个限定条件,比如,什么样的滋味,在哪里品尝到的滋味。抓住一点,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

二、叙写以小见大。

别人给我们的帮助、激励,在我们内心是感激的“滋味”;做错了事,在我们内心是愧疚的“滋味”;回报了别人的帮助,在我们内心是感恩后的愉悦的“滋味”……“一滴水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越是生活中的细节越是能够贴近人心,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们要擦亮眼睛,选择一个独特的视角,从小的方面表现深刻的主题,这就是“以小见大”。也就是说,不一定非要写惊天动地的大事,选取生活中的温馨小事,从一个小事中品味“滋味”,感悟生活,发现生活的美好。

篇3

关键词:话题作文;补充法;另立新题法;标新立异法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好的作文题目,新颖别致,就像文章的眼睛,让人赏心悦目。话题作文就是出示“话题”后作文,也属于半命题作文,话题就是指说话的中心、主题,不等于题目。要求考生根据提示写作的内容指向,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切忌直接使用话题作为题目。因此,拟好题目对于话题作文的写作尤为重要。我在实际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

一、词语添加补充法

就是在所给话题关键词语的前面、后面或前后都添加补充词语,构成适合自己写作的新题目。如,以“理解”为话题作文,在理解之前可以加新词语构成《学会理解》《感受理解》《解读理解》等题;在理解的后面添加新词,可以构成《理解真好》《理解万岁》《理解是什么》《理解是一种乐趣》等题目。在理解的前后都加新词语构成《妈妈,请您理解我们》《我们需要理解》《我们生活在理解中》等题目。

二、抛开话题,另立新题法

这就是围绕话题,结合你的构思和要表达的中心,另拟题目。但是,不能离话题太远,偏离中心。为了防止作文有跑题的嫌疑,要求写作时,在作文开头或者结尾要点题和扣题,就是行文中出现话题中的词语。例如,以“墙”为话题作文,墙这个词是一个专有名词,很抽象,没必要牵强出现在题目中,可以围绕这个词的比喻义和引申义拟题。例如,《迈过这道坎》《理解父母》《揭开云雾》《走出影子》等,题目中虽然没有“墙”字,但是却意在其中,然后再恰当选材,点题扣题即可。

三、明确话题中心,标新立异法

就是结合命题作文拟题的方法,分析好话题的含义及中心范围,大胆开拓思路,拟出漂亮的题目。

1.使用修辞方法拟题

巧用比喻、拟人、设问等修辞方法,可以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余味无穷。如,巧用比喻:《温馨的港湾》(话题“家”)《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话题“阳光”);巧用拟人:《幸福的自述》(话题“幸福”)《“诚信”演讲》(话题“诚信”)等。

2.妙用名句拟题

引用俗语、格言、谚语、诗文名句、影视广告等,通俗易懂,妙趣无穷。如,《言必行,行必果》(话题“诚信”)《众里寻他千百度》(话题“诚信”)《背起爱的行囊走四方》(话题“亲情”)。

3.引用歌词拟题

就是引用流行歌曲的歌词作标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如,《心语》《妈妈再爱我一次》(“理解”话题)《潇洒走一回》(“自我”话题)《常回家看看》(话题“思念”)《让我们走进新时代》(话题“家乡变化”)。

篇4

关键词: 巧用修辞 移花接木 反弹琵琶 设置悬念 写作

如果大意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躯体,那么,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题好一半文”,题目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好的作文标题如同明眸善睐、顾盼生辉的眼睛,会令读者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如何画活“眼睛”,使文章标题吸引眼球呢?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巧用修辞,文采飞扬

巧妙使用修辞方法,对文章内容进行加工、整合,可以让文题或生动形象,或含蓄有趣,或新颖别致,显得富有文采,使文章锦上添花。拟题时常用的修辞方法主要有:

1.比喻。如以“音乐”为话题,《心灵的变奏》、《锅碗瓢盆交响曲》等比喻新颖鲜活,令人过目不忘;又如以“挫折”为话题,《不可多得的老师》这个设喻佳题富于文学色彩。

2.反问。《丧志?》明确指出玩求知游戏能与学习紧密有趣地结合起来,非但不会丧志,反会增智、坚志。《没有付出,哪有累累硕果?》突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反问的观点鲜明。

3.设问。《幸福?幸福!》先问后答,以简驭繁,穿插标点,构思巧妙。《林黛玉非死不可吗?》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追寻其中答案。

4.借代。《黑白债》紧扣母亲乌黑发丝中的白发展开叙写,揭示岁月无情、母爱无价这一真谛,色彩代本体,又亮出线索,寄托深情。又如《我的病历诊断书》,借病历诊断书代自身缺点、毛病,很有创意。

5.对偶。《品书香一缕,读人生百味》、《少一分冷漠,多几许关爱》,都将文旨浓缩在整齐对称的句子中,体现出学生善于推敲的语言能力。

6.拟人。《耳朵挑食》把耳朵拟人化,以耳朵挑食为线索,演绎了真话逐渐失落的故事,抨击了社会不良现象。《地球就诊记》借以表现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7.对比。《平凡VS伟大》、《当青春期遇上更年期》,“平凡”与“伟大”,“青春期”与“更年期”形成对比,使得标题饶有兴味、吸引眼球。

8.双关。《我心目中的灯》,文中的“灯”既指晚归时母亲为儿子亮的灯,又指迷茫时母亲的安慰鼓励,一语双关,内蕴丰富。《生命“诚”可贵》,文题中的“诚”一指“诚信”,二指“确实”之意。

二、移花接木,妙趣横生

对大家熟悉的影片名、歌曲名、古诗名及成语俗语等适当点化,进行借用、仿造之后作为文章的标题,常常典雅大方,亦庄亦谐,妙趣横生,既是创新又有似曾相识之感,为大家喜闻乐见,具体方法有:

1.引用。

(1)引用诗句。

如针对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可以《横看成岭侧成峰》为题;写老师晚年坚守教坛,可引用诗句《夕阳无限好》作标题。

(2)引用歌词。

以“挫折”为话题――《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以“我”为话题――《真我的风采》、《我想唱歌可不敢唱》。

(3)引用名句、广告语。

以“关注生活”为话题,写生活对人的考验――《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以“合作”为话题――《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2.仿拟(即旧瓶装新酒)。

(1)化用电视剧名、歌名。

《将睡眠进行到底》,仿电视剧《将爱情进行到底》,生动地刻画了小作者因作业的压力而缺少睡眠,于是上课时偷偷打瞌睡的趣事。

《掀起语文的盖头来》,化用《掀起你的盖头来》,写作者对语文的认识过程。

(2)化用广告语、诗句。

《读书就是爱自己》仿广告语“爱你就是爱自己”,观点鲜明。《国在山河破》仿诗句“国破山河在”,表达对环境污染的忧虑。

(3)成语俗语翻新。

《乐在“棋”中》谈对弈的乐趣;《前“腐”后继》讽刺某单位几任领导贪污腐化的行为。

三、反弹琵琶,出奇制胜

作文立意出彩的一种方法是反弹琵琶、反向立意,标题亦不妨如此。对传统言论、观点进行反说,克服思维定势,逆向思考,追求陌生效果,拟出的标题必然不落窠臼,让读者一见钟情、怦然心动。

如读《愚公移山》写读后感,可拟题为《移山不如搬家》。以“竞争”为话题,可命题为《感谢你的敌人》、《珍惜你的痛苦》、《败了,多好》等。

类似命题的最大特点是违反常情,如反映学习压力大、老师只重视优生培养等话题,可以《真想做个差生》、《渴望停电》、《我是差生我怕谁》为题。

四、设置悬念匠心独运

悬念就是疑团,俗称“卖关子”,其效果就是产生一种摄魄、欲罢不能的感染力和悬念美。可以从反差上制造悬念,如《理直气不壮,做“贼”心不虚》;可以怪生悬,如《100分,我恨你》;可以用设问制造悬念,如《明天我们有水喝吗?》;还可以添加标点符号或采用标点符号拟题来设置悬念,如《我最需要……》、《?――!》等。

这类命题方法有:

1.违反常情式拟题。

《以胖为荣》、《我是一个“服毒”生》。

2.借用数字式拟题。

①数学中的恒等式:《勤劳×高科技=致富》,谈勤劳、高科技与致富的关系。

②不等式:《7+1>8》、《成绩≠素质》,分别论述学习、休息与成绩、成绩与素质的关系。

篇5

(1)运用修辞

如以比喻入题的,《送老人一轮暖阳》(话题:孝);

以夸张入题的,《那个障碍粉碎了我》(话题:挫折);

以反问入题的,《我是谁?》(话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以设问入题的,《我从日本邮局取回了什么?》(话题:效率);

以对偶入题的,《一头白发,满山青葱》(话题:环保),

《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话题:人生感悟);

以拟人入题的,如《地球就诊记》(话题:环保);

以呼告入题的,《回来吧,妈妈!》(话题:亲情);

利用谐音《从心做起》(话题:亲情);

利用双关,《冬日暖阳》《花落春仍在》(话题:温情)

(2)引用妙句

引用诗句为题的,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话题:答案是丰富多采的);

引用流行歌词入题的,如《一笑而过》(话题:宽容),《常回家看看》(话题:孝);

引用名句入题的,如《救救孩子》(话题:素质教育),《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话题:挫折)。

(3)反常设悬

所拟题目有违常理,故意设置悬念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心理。如:《感谢你的敌人》(话题:竞争),《往事并不如烟》(话题:关注生活),《真想做个后进生》《渴望停电》(话题:素质教育),《儿嫌母丑》(话题:亲情)。

(4)运用间隔号

如《风景・湖》《黄山・挑夫》《老庄子・老情歌》《汽笛・布鞋・红腰带》《胡杨・古道・飞天梦》《小桥・流水・人家》。

(5)以中心事物入题

如:《幸福的黄手绢》《二十四双布鞋》《狗尾巴花》《四十九朵玫瑰》《梯田蘑菇房》《永远的蒲公英》《最后一张落叶生日卡》《母亲的照片》《那棵葱郁的高山榕》《一千张糖纸》《二月二,料豆喷喷香》《萝卜灯》《外婆家的打碗碗花》《魂系三棵树》《青天一缕霞》《九九女儿红》《不沉的船》《穿布鞋的故居》《蓝莹莹的星光》。

(6)以中心人物入题。

如《藏北姑娘》《第十一位》《对院的女孩》《盲女琴韵》《神农箫女》《阿彩》《我爹我娘》《阿鸽八斤》《最后一个船夫》《昆仑采玉人》《梦萦阿诗玛》《女兵二十一》《父亲的背影》。

(7)以中心事件入题

如《春夜听雨》《怀念天水》《想念梵高》《迟到》《库姆塔格轶事》《走边城》《追寻鹤故乡》《美丽的约定》。

(8)以文章观点入题

篇6

文题如眼,常能给人留下重要的第一印象。好的题目能起到先声夺人、催人卒读之功,因此,对作文的拟题训练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拟题三原则

准确――标题要切合原作文材料的主旨,同时与文章所写内容相符,让阅卷老师一看就能明白该考生审题是正确的。

简洁――作文标题文字要简约而能涵盖文章的内容,表达要简明而不松散拖沓。

醒目――做到让人一看就一目了然,同时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快速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

一、拟题技巧

人民日报原总编范敬宜认为:“制作标题,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对考生来说,要拟一个好的作文题目,须掌握如下拟题的几个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

(一)直言明旨法

考场作文要求简洁明快,切忌含混晦涩,作文标题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个好的题目应该能非常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思想,揭示文章中心。

记叙类文章要让阅卷老师一看题目就知晓,这篇文章写的是谁,围绕谁而展开,或者记叙的中心事件是什么。如2013年湖南高考优秀作文《丑小鸭圆梦记》,考生以安徒生的“丑小鸭”为中心选择和组织材料,进行故事新编,构想了丑小鸭诞生、出逃、寻梦、圆梦四则日记,记叙了一只丑小鸭圆梦的过程,紧扣主旨。

议论类文章的标题则应直言事理,让评卷老师一看题目就明白文章论述的中心论点,以快速准确评分。如2013年吉林高考优秀作文《尊重,良好同学关系的开端》,考生以“尊重,良好同学关系的开端”为题,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由材料得出这样的立意,非常切合这道作文题的题意。

(二)标新立异法

――借助修辞手法,展现文采

修辞方法可使作文语言显得生动、形象、具体。同样,恰当运用比喻、比拟、对偶、引用、仿拟、设问等修辞手法拟题,能够避免文题直白浅显、一览无余,而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增强其阅读兴趣。

①巧用比喻,生动形象

巧用比喻拟题,即用打比方的方法将所要阐明的观点或看法在作文题目中标注出来,这样可化抽象为具体,使描写的对象生动形象、具体可感、通俗易懂,并能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

如2013年黑龙江满分作文《包容是一剂良方》,文章的标题“包容是一剂良方”就让人眼前一亮。考生从材料提炼 “增进同学关系,营造和谐气氛,包容是其中的一剂良方”的观点。标题用比喻的形式呈现,既新奇大胆,又形象贴切。文章中,作者分别从“包容是一种胸怀”“包容是一种气度”“包容是一种魅力”三方面展开,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解读了“包容”的种种表现,以及其对“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的重要作用,不仅引发读者思想上的共鸣,还可以给读者以人生的启迪。

②运用比拟,情感细腻

用拟人来拟题,可使题目显得亲切自然。比拟的本质就是把写人和写物的词语互换,有效地传达作者的情感态度。

如2013年北京高考优秀作文《别让“苹果”砸了“价值”的脚》,作者用比拟的手法诠释了“苹果” 手机扭曲了大学生消费价值观的主题,读来生动形象。作者在文中呼吁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而健康的价值观,也表达了对手机与消费理性、传统美德直接的关系的思考。

③借用对偶,整齐凝练

用对偶来拟题能使文章标题整齐醒目。对偶手法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对称或相关的意思,如此一来,不但能使文章标题形式工整匀称、富有节奏,而且含义鲜明、深刻。

如2013年湖南优秀作文《向劳动者致敬,为筑梦人喝彩》,作者采用对偶的形式拟题,将作文材料中的关键词都串联起来,并告诉人们“幸福生活要靠劳动创造,伟大梦想要靠奋斗实现”的道理。这一标题整饬、鲜明,引人卒读。

④施以引用,厚重典雅

拟题时,引用成语、诗词、格言、典故甚至歌词等来表情达意,或提出问题、论证观点,这种标题具有精炼、简洁、隽丽、典雅等特点,有利于增强文章的感召力、吸引力和说服力。

引用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引,即直接引用人们耳熟能详、富有哲理的诗词佳句、名言警句、谚语歌词等作为文章标题,这能使标题含蓄而有韵味、亲切而不落俗套,可以充分彰显考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从而博得阅卷老师的好感。

如2013年江苏优秀作文《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文章从材料中的“蝴蝶”角度出发,由蝴蝶退隐山洞和遭受袭扰时往更深处躲藏这一现象切入。该标题非常切合江苏卷高考作文材料的主旨,也彰显了考生的文化修养。又如2013年江西优秀作文《为有源头活水来》,考生以朱熹名句为题,新颖夺目,切合题意,亮化了文章的语言,增强了文学性。

另一种是化用,即根据表达的需要,将他人作品中的原文原话在保留原意的基础上再重新组合,灵活运用,使之适合需要,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化用可使语言机警传神,使题目生辉。

如2013年四川优秀作文《明月清泉,自在于怀》,此标题化自贾平凹的散文名篇《明月清泉自在怀》的标题。标题富有诗情画意,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也吻合四川高考作文材料“平衡生活”的题旨要求。

运用这一手法拟出的精彩标题还有 “安然相对不惊飞”(江苏卷),此标题化用陆放翁一句词:“沙鸥相对不惊飞”。陆游的这句词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该考生由此化出的“安然相对不惊飞”标题,以表现“人完全可以与自然一同诗意地栖居,其关键在于不互相侵扰,不事征服”的主题。

⑤利用仿拟,妙趣横生

“仿拟”也叫“仿词”或“仿句”,它是根据交际和表达的需要,模仿原有的词句,临时创造出新的词句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法。恰到好处、随机应变的仿拟,往往充满着机智、幽默和理趣,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表现力和感染力。借助仿拟手法拟题,可以使题目看上去似曾相识,实则巧妙有趣,也可以充分显示考生广泛的积累与敏捷的才思。

如2013年山东优秀作文《腹有雅量气自华》,题目便是仿用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名句“腹有诗书气自华”。考生将“诗书”改成“雅量”,聪明,机智,让人耳目一新,可见考生无论是在对作文材料的理解上还是在文题拟制上都高人一等。文章由眼前河流的雅量写起,由物及人,古今结合,联想到武则天、启功以及铁凝、莫言等人直视错误的气魄、胸襟,再由个人上升到国家,叙述一代代直视错误并虚心改正的国人的雅量,层层深入,结构紧凑,主旨鲜明。

运用这一手法拟出的精彩标题还有 “不妨长作少年人”(浙江卷),该标题仿用苏轼的诗句“不妨长作岭南人”;“‘浅’诚可贵,‘深’价更高”(重庆卷),题目便是仿用裴多菲的名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一方一圆任平生”(湖北卷),该标题仿用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致我们正在冷漠的青春”(全国新课标卷Ⅱ),这个标题一看就明白,仿自热播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⑥采用设问,制造悬念

用设问的方式拟题,为的是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使读者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如2013年上海优秀作文《鱼和熊掌哪个“更重要”》,乍一看题目,引人猜想。文中的“鱼”和“熊掌”分别是什么?到底哪个更重要?考生故意设置一个悬念,引人卒读。

(三)巧用符号或公式,出奇制胜

以符号或公式为题,可给人醒目、直观的感觉。同时,在普通的符号和公式上面常常寓有新意,耐人寻味。

1.标点符号,耐人寻味

标点符号是“无声的符号,有声的语言”,妙用标点,巧配文字,能给阅卷老师以耳目一新之感。这种标题往往具有直观、醒目、富有哲理、吸引读者等特点,起到文字难以替代的作用。

如2013年北京优秀作文《“抬头”不见“低头”见》,作者对这一句熟语稍加点化,将“抬头”和“低头”分别加上引号,表现手机对年轻人生活的影响,韵味全出,标题中的引号功不可没。

又如2013年辽宁优秀作文《壮哉,汉武帝!》,作者独具慧眼,选取汉武帝这个历史人物作为写作的对象,阐发自己对材料的理解,独特、新颖。标题采用主谓倒装的句式,并且还用了一个大大的感叹号,表达了作者对具有“勇敢无畏”“雄才大略”“知错就改”等 “珍珠”般优秀品质的汉武帝的赞美之情。标题恰到好处地运用标点符号,帮助读者理解题意,增强文题的表现力。

2.数学符号,新颖别致

巧妙运用数学符号或运用数字构成数理化算式的形式来设计作文题目,往往能够准确概括文章的内容,简练精当,并且形式新颖。这些数字、算式型标题的无穷魅力,还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如2013年河南高考优秀作文《经验+勇气=成功》,考生提取作文材料中的关键词语“经验”“勇气”和“成功”,用数学符号巧妙地将三者缀连起来,形象直观,又非常切合作文材料的主旨。作为标题,观点也非常鲜明。

篇7

【关键词】命题解读 评分依据 特点类型 备考建议

一、作文命题解读

2012年湖北高考作文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展现了一个讨论问题的过程,以老师的感慨开始,以学生的扩展终止,由个别到一般,话语的中心是“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从材料的整体出发,抓住关键词“改变”,从“改变”的利弊、大小、快慢、隐显、因果等方面,选取一点,阐释什么是改变,为什么要改变(或者为什么不能改变),怎样推动(或者如何防止这种改变)等,符合题意。

“改变”会有一个过程,记叙、描写这一过程,展示改变的特征及意蕴,符合题意。围绕“改变”,抒发感情,也符合题意。

从材料中五个讨论者老师、生甲、生乙、生丙、生丁中选取一个或者几个人的见解为话题,紧密联系现实,分析问题,记叙经历,抒感,也是符合题意的。

考生如果以“书信的价值”或者“改变”为话题来写作,也符合题意。

二、扣分及评分依据

今年作文均分44.20分,切入分45分,满分作文比去年少。

今年高考作文题没有明确指定写作范围及内容,加之材料形式灵活,导致相当多的考生失分严重,现将主要的失分现象及原因归纳如下:

1.偏离题意 很多考生读不懂材料涵义和命题者意图,匆忙下笔。如写“换个角度看问题”、“月是故乡明”、“人与人的距离”、“勿忘历史”等,导致失分严重,这类作文被判在及格分(36分)以下。阅卷组专家要求评卷教师在内容和表达上都判三类以下。

2.观点不明 众多考生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认识不清,文章的各部分之间对“改变”的看法不统一,甚至自相矛盾。如前一、二自然段承认社会有“改变”,三、四段否认社会“改变”;前半部分赞同社会变化,中间反对,结尾模棱两可。以上作文很难达到切入分(45分)。原因是考生本身对社会了解甚少,没有基本观点。

3.表达不清 考生表达不明除书写潦草和卷面混杂外,更体现在思路和语言上。如有的考生意图是赞同“改变”,却连续举出“改变”带来了“毒胶囊”、“温州动车组事故”、“物价疯涨”等负面事件。有的考生理不清事物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等,笼统的谈形变情不变等。失分原因是考生平时写作随意,逻辑混乱。

4.内容空洞 将近20%的考生扩写材料、复述谈话内容,粗略地列举一些社会变化现象,即人在变、社会在变、国家在变等,结尾贴上“一切都在变的标签”,或者在开篇和结尾处突然写道“不管社会怎样变,人的心不会变”,而文章主体部分没有具体的阐释和论证。这类作文被判40—44分之间。

5.抄袭短文 一部分考生投机取巧,大段抄袭试卷中的小阅读和散文,阅卷组对这类试卷给予了惩罚性的判分,认为其文品和人品低下,最高不超过10分。原因是平时阅卷不严,让这类考生屡屡得手,高考时“以身试法”。

以上是这次评卷扣分最严重的作文。

三、优秀作文的特点及类型

今年高考作文命题强调思辨,考查学生生活体验是否深刻丰富细腻,众多考生以真情打动阅卷老师,得到了高分甚至满分。以下是优秀作文的特点及类型。

1.痛斥爱情观的扭曲 众多考生心仪男耕女织的农耕生活,倡导朴实淳厚的爱情,对电视娱乐节目如“非诚勿扰”中女生裸的物质贪欲进行批判,痛斥价值观的扭曲,最后感慨“年轻人啊,请尊重真情,莫让一枚钻戒代替了所有的真爱,别让一条项链缠住了幸福的脚步”,呼唤人性的回归,阅卷老师无不为之动容。

2.感恩新时代新变化的美好 有的考生着眼于平常事物,以身边的真人真事为切入点来透视社会变化所带来的美好生活。有位考生以“我家的水牛”为题,先叙述这头水牛是我家温饱和农业生产力的象征,接着讲述水牛被村里的耕田机淘汰,不再耕田,再到险些被杀或被卖,最后村里办起了休闲农庄,城里的人与我家的水牛一起演绎农家乐。以点带面、平中见奇,反映了新农村建设的巨大变化给农民带来了幸福祥和的生活。

3.痛心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很多考生思想睿智,清醒看到快速发展的“城市化”带来了人情的冷漠、言语的粗俗、行为的功利,让社会处在烦躁和惶恐之中,如有位考生写道:饮食变成了快餐,写作变成了复制,结婚变成了闪婚,离婚变成了闪离……中国啊,请放慢你的脚步,等一等你的国民。

4.积淀怀旧与悲悯的情怀 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很多考生留恋已逝的时光,扼守传统的底线,流露了深厚的伤感情怀。如有位考生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如果李清照等的不是大雁传书,而是电子邮件,她还能写出‘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样浪漫的词句吗?……而便捷的代价是过滤掉其中的款款深情,用同一的字体,像机器人一般,呈现文字。而字里行间的情意,便在光缆传输中不翼而飞……”

四、备考建议

2012年高考的销烟已散去,2013年高考备考悄然而至,鉴于今年评卷的实际情况,对考生提出以下建议。

高考作文评卷与平时有较大差别,主要体现在区分度上。总体原则是让优秀的作文分数高起来,让平庸的作文分数低下去。如何在考场用55分钟写出高分作文呢?

1.心热 考场作文关键在积累,作文的积累贵在平时,积累的重点在情感。对社会及身边的人与事要有一颗炽热的心,要学会关怀、学会关注,做一个有激情、有血性、有良知的人。要想感动阅卷老师,请先感动自己。你认识杭州最美司机吴斌吗?你了解黄岩岛的历史及现状吗?你所做的哪一件事最令人感动?你最大的幸福是什么?同学们,每天都要问一问自己是否动情过,摸一摸自己的心有多热。

2.眼亮 思想内容肤浅实际上是没认清社会人生。面对熙熙攘攘的人群,你要追踪他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细心观察他们的行为、表情和动机等,这样你的文章才富有时代感和生活气息。文章是以“气”取胜的,如豪气、底气、大气、生活气等。请擦亮双眼,捕捉生活和时代的万象气息。如优秀作文《不变的海峡情》先以台湾歌星邓丽君的歌声飘扬在海峡两岸引入,然后叙述前年央视春晚“小虎队”的演唱点燃海峡两岸同胞期盼虎年的激情,再写最近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博物院联合展出旷世奇作《富春山居图》。阐释了无论时代风云如何变幻,海峡情永不改变。

3.手勤 平时写作文切忌敷衍了事。首先要学会提炼,提炼生活的功夫集中体现在拟题,拟好题目其实是选择角度,找准切入点,如优秀作文题“写封家书报平安”、“科技带来美好生活”、“如果这就是改变”、“正确对待改变”等;其次要学会生动细腻的描写,学会聚焦,找到情感的载体和依托,将饱满真挚的情感倾注在具体的描写之中;再次要学会概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概括最能突显文章主旨;最后要拼搏到底,超越自己,挑战极限。请坚信天道酬勤,勤能补拙,熟能生巧。

篇8

审题关键在于精准――“锁定靶心,命中十环”。作文之时,我们只有多角读思考,反复推敲,才能准确把握文题命意,确定好写作的方向。只有这样,方能“识得东风面”,让考场作文“百花丛中笑”。那么,如何审清文题,写出符合题意的文章来?大家可以从如下方面入手:

一、审清形式,敲定体裁。中考文题大致有以下几种: 命题型作文、选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看图作文等。只有认清的题型,才能从容应对,以此来决定写作的范围、方法和要求。明确其形式后,还要细心思索采用何种体裁来写作。如何敲定体裁,最好结合特长,依题而定。比如“让路、渐至佳境、生活需要正能量”等题,就适宜去写议论文;还如“好奇”“书里有个我”就不妨去创作小说;“热情,让青春灿烂”“微笑的味道”等题就适合写成散文。在考场中,我们只有应对如流、择善而从,才能一鸣惊人!

二、看准题眼,锁定重点。在审题时一定要抓住文题的关键与实质,尤其要看准题眼,锁定其写作的重点,以此来凸显文章的主旨。比如2013年中考作文中就有许多关键性的题眼:“风景、好奇、牵引、看见、记忆、相遇、改变、春天、精彩”等等。抓住这些题眼即关键信息,我们便明确文章的写作重点和思路。如文题“兴趣是一种甜蜜的牵引”,细究其题目,其写作的重点应放在“兴趣是如何牵引着我的”“甜蜜的感觉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兴趣带给我怎样的成功感”等几方面中的任何一个方面或多方面。围绕这些内容来选取素材,才能符合题意要求。因此说,找准了文题所要写的重点,也就把握住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选材也就有了范围,组材也就有了目标。

三、吃透题旨,控制方向。审题还有一个关键的内容,就是要吃透题旨即弄清文题对行文限制和提示语或是材料的真正内涵。有的是在时间上作限制,如“热情,让青春灿烂”意在表现花季年龄的激情昂扬;有的是在处所上作限制,如“门其实开着”;有的是在数量上作限制,如“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强调“一种”,稍有不慎,就会文不对题;有的是在人称上作限制,如“我 ,我快乐”“我的 梦”等,行文时就要用第一人称,要从“我”的角度写自己的生活经历;有的题目还有象征意义或有引申义,这就要弄清其蕴含的深意。如作文题“让路”,“路”在这里可实可虚,虚义的路如“幸福之路”“成长之路”等。遇到这类题目,就不能就题论题,要透过字面上的具体事物,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去揭示题目包含的象征意,文章主题才会有深度。特别是材料作文,就一定把握住材料的意旨之后再进行构思写作。另外,有些题目有附加的题外条件,一般称作“要求”,审题时要明确它的附加限制。

【例题解析】

1.重视修饰语。比如“那段 的日子”(2013安徽卷),有的考生直接以“快乐的日子”为核心作文,一口气抒写很多快乐的感受,忽视了前面“那段”一词的限制。

2.锁定关键词。比如“从脚下出发”(2013无锡卷),有的考生把“出发”当成了重点来写,却忽视了“从脚下”这一关键。

3.深挖题旨意。比如“窗外有蓝天”(2013山东德州),审题时,有的考生就紧紧抓住了窗外蓝天白云的景色来写,忽视了“窗外”和“蓝天”的深层含义,自然是得不了高分的。

4.细读提示语。如2013年北京市以“好奇”为题的提示语:“好奇,指的是对不了解的事物感到新奇,发生兴趣。有人对星空的奥秘感到好奇,于是就去观察探究;有人对‘小人国’的故事感到好奇,于是就去读《格列佛游记》;有人对身边的变化感到好奇,于是就去了解这变化的原因……好奇,会使你有很多新的发现,会使你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这段文字有三层意思:一是对“好奇”的意思进行了界定,这是对“好奇”的内涵进行诠释;二是举例阐释了“好奇”,引导考生进行材料的选取,这是对“好奇”的外延进行导引;三是对“好奇”的意义进行阐发,这是对写作中心的把脉。

5.“紧盯”副词法。“最”“也”“更”“都”“其实”“原来”“并不”等副词往往是命题者设置的“陷阱”,审题时必须“紧盯”不放,万不能轻易放过,有时两个副词连用,如“幸福其实很简单”中的“其实”“很”,那就更须注意。副词“其实”还有转折意,对上文的承接有修正、更正或补充的意味,有位考生写《门其实开着》,仅仅写了走向“成功之门”的经过,却未写在走向成功中所遇到的波折,忽略“其实”一语,导致审题偏差,偏离题旨。

【精彩范文一】

原来春天一直都在我身边

2013年昆明一考生

夏日的中午,骄阳似火。一辆老旧的摩托车在路上慢慢地前行。我一眼就看出来,骑车人是我的父亲。他把车骑得很慢,他一边骑行,一边左顾右盼,在放学的学生潮中焦急地找寻找着我的身影……

昨天晚上,收拾行李和书籍,装满了两个大包,家又离得远,怎么将这些东西搬回去呢?我一时犯难了。我就给母亲打电话,说:“妈,明天中午能来接我回家吗?我东西多!”母亲说:“我不会骑车,我来不了,我看看你爸爸能不能从工地上请假来接你……”“他?你不能来就算了!”没等母亲说完话,我就愤怒地挂了电话,眼泪夺眶而出。

一提到父亲,我心里就有气。因为他从不在乎我的感受。还有就是,前次回家,我跟他吵了一架,原因是他总是当着我的面表扬弟弟,说弟弟勤奋刻苦,成绩优秀,将来必成大器,而对于我,他总是淡淡地说“我对你的要求不高,只要你尽力就行”。他的言行挫伤了我的自尊心,我很生气,于是和他理论起来,弄得他对我大发雷霆。我愤然离家,独自一人回到学校。我觉得,我的家庭生活中,根本就没有春天。

现在,顶着烈日,托着沉重的行李,我无助地站在学校大门口。放假了,我没有一丝一毫的喜悦。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我的眼睛湿润了,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看着前来接子女回家的家长以及被接子女脸上的喜悦,我心如刀绞。

终于,看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我故意将头扭过去,不理睬父亲。终于,父亲还是找到了我。他急忙把车停在路边,匆匆奔到我面前,说:“儿子,对不起,我来晚了。”我没有理他,他急了,说:“还在生爸爸的气吗?那天是爸爸不对,我给你道歉,爸爸错了。其实,在爸爸心里,你和弟弟一样,都是我和心肝宝贝,我希望你比弟弟更有出息……”他一边说着,一边扛起我的行李,这时我发现,父亲的脊背佝偻着,白头发清晰可见,额头上还挂满了晶莹的汗珠,但是,他的表情里流露出谦恭、真诚和自责。

一瞬间,我的眼流夺眶而出。我终于明白了,原来,春天一直都在我身边,只是我从未用心地去阅读它。

【简评】

本文紧扣文题,选材精准,使得文章中心突出,读之意蕴无穷。尤其是在叙事或写人之后,往往用一二句话,抒情议论,或者描写心理感受,或者就事论事,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功效。如记叙“我”和父亲争吵之后,一句“我觉得,我的家庭生活中,根本就没有春天”,抒发了“我”愤懑、失落、悲伤的思想感情,极具感染力。

【精彩范文二】

带着希望出发

2013年江西一考生

你可别不信,天生的,我是学英语的好料。就像刘翔擅长百米跨栏,在亚洲一枝独秀一样。

在未接触英语课本之前,我就喜欢上了电视上讲英语的演员和老师。我喜欢那种声调,喜欢那种语速,喜欢那种神态。我就这样爱上了英语,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成为英语方面的专业人才。

也许是因为兴趣所致吧。读小学时,我的英语就一直不错,无论笔试还是口语,都可以说很拔尖。教过我的英语老师都以我为骄傲,以我为学生的榜样,希望我能成为英语特长生。

读小学六年级时,我就知道读到初中会有全国性的英语竞赛。我多么希望自己能够进入决赛并获得好的名次啊!所以,我一直为此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着。

然而,刚进英语竞赛初赛的两个小时,就打破了我梦寐以求的夙愿。

因为这次被淘汰,我变得灰心丧气。人就是这样:一倒霉,连喝水都呛着。第二次月考成绩随之大幅度下跌。我对学习都丧失了自信心。特别是英语,老师希望我去参加课外辅导,我却心灰意冷,主动放弃。上课开始走神,作业开始潦草,试卷开始涂鸦,整天稀里糊涂的,神不守舍,完全不像一个特尖班学生的样子。

英语作业的问题越来越多。就在前天晚上,我迫不得已向英语老师请教作业中的问题。没想到的是,她还是一如既往地亲切耐心地与我分析,帮我解答,直到我弄明白为什么。最后,她郑重其事地对我说:“我希望你尽快学完那本奥赛书,要认真完成里面的习题。有不明白的,就问同学或者问我,不要有顾虑。”当时,我很想说:“里面的习题很难。”但终究没有说出口。

老师的耐心令我有一种失而复得的感觉,心中感到无比温暖和快乐;老师的希望更令我因放弃英语而后悔不已,也觉得愧对了自己曾经的努力。

熄灯后,我躺在床上,望着窗外,久久不能入眠。有太多的感触释放了,又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心中顿时燃起了继续努力的希望……

我相信,带着希望出发,定能看见雨后的彩虹,将收获的也不仅仅是彩虹本身。

【简评】

篇9

大处着眼,指在大体构思时考虑“我该写什么”,也就是说,要在自己积累的素材中,找出那些与中心有关的事情、景物、典故、名言等,以便筛选。写事,要选取能凸显中心的普通人的平凡事或能揭示大主题的小事情;写人,要考虑这个人所做的事中,哪些事有共同点,能共同表现主题;借景抒情,要选取那些可以寄寓自己“某一种”感情的景物;直抒胸臆,要考虑哪些人、事、景、物可以作为“情根”;议论说理,要考虑哪些典型事例、名言名句能证明中心论点。

大处着眼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与时俱进,即紧跟时代步伐,选取现实生活中的新人新事。

二是同类联想,即根据一个人的行为、一件事或某个物,联想到其他人、事、物。

三是展开想象,即通过合理想象拓宽选材空间,虚构出合乎情理的故事。

四是移花接木,即把新的内容、情节“嫁接”在老的题材上。

五是推陈出新,即对内涵丰富的旧材料,从新的角度化用、引申,用来表达新的主题。

六是逆向思维,即对素材的内涵加以延伸或挖掘后,从另一个角度重新使用。

小处入手,指根据中心确定写作对象后,再考虑具体材料。这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材料的取舍。

一、选取中心事件和中心人物。任何事情,都有其中心事件和中心人物。为了突出主旨,要认真回顾中心事件的发展过程,回忆中心人物在事情发展变化过程中的表现,并把它们作为文章的主要材料。其他的人、事、物,只能作为陪衬适当选取,起到烘托作用即可。如,一考生围绕“成功需要合作,合作需要信任”这个中心,选取“化学课上‘我’和同学合作做实验”这件事,中心事件是“做实验”,中心人物是“我”。所以,将“我”在实验过程中的动作、心理等材料作为重点,反映“我”的自负和冷漠,以表达中心;其他人物的言行选得不多,主要起到对比、烘托的作用;另外,恰到好处地选取“桃花”、“鸟叫”来烘托“我”的心情。

二、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生活片断。围绕一个中心,选取生活中的点滴经历和感受,用一条线索或以小标题的形式,把它们有机地组合起来。如,一考生写家人对自己的关心,选取了三个生活片断:奶奶送“我”一个红色的荷包,爸爸送“我”一块手表,妈妈为“我”做可口的饭菜。这些事情不一定在同一天发生,但作者把它们集中放在中考前一天晚上“我”回到家的这一时空中,用“爱”这一线索把它们串了起来。

三、选取最能突出中心的局部与细节。写一件事时,可以总写整个场面,再选取能突出中心的局部来细描;写人时,要选取那些能展示人物特点的细节,如行为、动作、神态、心理等,作为重点材料,进行具体刻画。如,一个考生以“35根蜡烛”为题,写35个学生为老师过35岁生日。作者在整个场景中,根据“学生在欣赏中成长,师生在欣赏中和谐”这一中心,选取了三个同学的回忆与叙说为材料,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增添了文章的广度和厚度,保证了笔力的集中。

四、选取最便于借景抒情的景物。我们常说的“借景抒情”有两层意思:一是全文都是写景,通过写景来抒感;二是在叙事类文章中插入景物描写,以烘托人物情感。无论是哪种,选材时都要考虑哪些景物最便于借景抒情。如,以“歌唱”为话题,一考生拟题为“森林的赞歌”。为了写出对自然的无比热爱与赞美之情,作者选取“春天的森林”中最便于抒情的景物:冰块碎裂的小溪、抽芽的树木、钻出泥土的小草、欢快歌唱的鸟儿、阳光下的林海等。

五、选取便于证明论点的事实与道理。写议论文时,必须以论据来支撑论点。选作论据的事实与道理,要与论点关系密切,而且要便于分析与解说。选材时,要两者兼顾。如果与论点关系不密切,就不能证明论点;如果不便于分析与解说,摆事实、用名言就变得毫无意义,不但成了“观点加材料”,而且容易使材料与观点脱节。

专项练习

1.以“幸福”为话题作文,你能够想到哪些方面?选择哪些材料?

2.以“亲情”为话题作文,分别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你会选哪些材料作为主要内容?

①叙事,表现现实生活中亲人之间的感情;

②议论,举例说明什么样的亲情最可贵;

③抒情,表达对亲情的感悟、对亲人的祝福之情。

3.以“母爱”为中心作文,可以从哪几方面选材?

[思考提示]

1.亲情、友情、师生情、父爱、母爱等都在选材之列。幸福可以是一瞬间、一刹那的感受,也可以是一段较长时间的体会。如“品味幸福”、“平平淡淡才是福”、“幸福在心”、“你幸福所以我幸福”、“分享幸福”等。

可选的材料有:父母的关爱、朋友的帮助;一名贫困学生受到人们的热心捐助;做出一点成绩得到同学们的肯定;受委屈后,偶然间得到别人的理解……

2.①可以写拥有亲情,渴望亲情,呼唤亲情,正视亲情。如写自己与父母、兄弟姐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之间或亲人与亲人之间的生活经历,选择那些情感有波折、真实感人的故事。

②可选取历史故事为材料,如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孟母三迁的爱子佳话等。

③可以抒发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般的感叹,也可以表达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般的祝愿……

3.可从以下几方面选材:对孩子关心是母爱,对孩子严厉管教也是母爱;母亲对儿女生命的哺育,冷暖体贴;母亲对儿女的人性、学识、精神的细心栽培与呵护;母亲对儿女的殷切期望;继母的爱与亲生母亲的爱的不同;动物的母爱,等等。

升格作文

[作文题目]

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曾经掀起你情感的波澜?这些事是让你感动不已,让你羞愧难当,让你愤怒无比,还是让你感到庄严神圣,感到妙趣横生?选一件你感触最深的事,把它写出来。题目自拟,600字以上。

[升格示例]

考试的日子

(题目宜改为“竞赛进行时”)

“各位先生、小姐请注意,明天学校有重大行动――考试(“考试”改为“进行数学竞赛”)……”

班上消息灵通的“新闻官”宣布完毕后,涌出教室的人流立即缩了回来,拿出数学书,猛“啃”……(想想我们这些学生,也已经寒窗数载了,哪一个不是久经“考”场的老“战士”?哪一个未曾经历过“九九八十一难”?但毕竟是一次竞赛,与平时考试大有不同,况且还是上初中以来的第一次,大家都想考好,所以,压力挺大的。教室里的学习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

虽说咱班的各位兄弟姐妹都坚信自己是年级的精英,但“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的理论,仍在大家的脑海中徘徊(“仍在大家的脑海中徘徊”改为“还是根深蒂固”)。自习课,大家告别了最亲爱的漫画、最喜爱的零食,个个默默地看书,(“个个默默地看书,”改为“认真地盯着最可恨的课本,拿着鲁迅先生称为武器的东西不停地演算着……”)此时的教室,真是无声胜有声啊!(这阵势,)看来全班60名同学并列第一的神话都有可能出现。

当然,我也不甘落后,要知道,我同桌可是尖子生啊!请教他,准没错!数学十分简单,但俗话说“浅水溺死人”,只要有一丁点儿的错误,接踵而来的就是“三部曲”――点名写检讨;请家长;让家长过目“黑名单”……(此段宜改为:当然,我也毫不逊色于人。虽说我平时的学习成绩不错,还是班上的数学尖子,但我还是不敢掉以轻心。俗话说:“浅水溺死人。”我千万回地叮嘱自己,一定要小心谨慎,一定要沉着冷静。我最担心的是考砸了之后,接踵而来的那可怕的“三部曲”:点名批评,写检讨,请家长。不是有句校园名言,“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吗?为了我的命根,我只有加油,加油,再加油了!)

为了我的成绩,我努力地学习,跟我同桌的尖子生一齐奋斗。每每解决完同桌给我的问题,都会得到他一句“看你还有几个数学细胞嘛”。(此段与中心联系不紧密,宜删去)

考试(“考试”改为“竞赛”)了,各路英雄慌忙之极(“慌忙之极”改为“纷纷亮相”)。

一张张试卷飘落到桌前,一个个耷拉的脑袋与一颗颗怦怦跳动的心似乎迎来了暴风雨。饥饿也来凑热闹了,大伙忍耐着“空城计”默念道:“同号两数相加,取……数轴,原点与一支支笔构成了方便面那完美的曲线……”不管怎样,试题还得做下去。(此段宜改为:一张张试卷飘落到桌上,一个个头低着,一颗颗心在怦怦跳动。先前所有的豪言壮语,所有的“嚣张气焰”,在这个时候都消失得无影无踪。考场里只听到“沙沙沙”的写字声和偶尔的叹息声……尽管,饥饿也来凑热闹,但大伙还是一边默念着“同号两数相加……数轴……”,一边答题。终于答完了,看着勉强完成的试卷,我心里仍有一份满足感,带着得意的神情,交了卷。)

终于考完了,下课时,我与同桌对答案,结果我错了!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啊!(此段宜改为:老师走后,我和其他同学对了一下答案。天啊,我竟然把数轴画错了,还做错了两道选择题和一道应用题!考前我一再告诫自己要小心谨慎,但还是犯了这么大的错,真是一粗心成千古恨呀!我拍着大腿,脑子里想着怎么应付那可怕的“三部曲”……)

两天后,一张试卷,两位数的分值,一颗懊悔的心,两行无助的泪……

考试的日子还在继续……

[升格指导]

篇10

一、需要合理与满足的矛盾

根据马斯洛等理论家的观点,在诸多需要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需要层次结构里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人们希望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使自己的潜力、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成为自我期望的人物。中学生渴求艺术享受,审美情趣提高,感到年轻的朋友在一起侃天说地比什么都快乐,也从中感受到生活的充实与美好。青春期的中学生自尊自重,更需要他人的好评,他们有丰富多彩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他们也追求一定的物质需要,如在少数中学生中出现穿用名牌、吃要高档次的现象,他们不顾自身经济条件,一味与人攀比,以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凡此种种需要,如果超出合理的范围,或者需要得不到满足时,极易导致意志薄弱、贪图享乐的中学生产生不劳而获等不良想法,使自己丧失了人格与尊严。这就必须让学生弄清需要与合理及满足的关系。

需要的满足,受两个方面的制约。首先受家庭物质水平的限制。家庭生活条件富裕的个人要求就可能满足得多些。反之,个人要求的满足则就少些。钱,是一把双刃剑,对于未成年学生来说,用得好,利于家长和学生的沟通及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用不好,则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危害。据了解,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尽管家里条件允许,父母有能力给他们提供更多的物质满足,但他们明确表示不需要。这种自小就培养起来的不贪图享受的好品质,在他们一生中都起着好作用。其次,看需要是否合理。有的家庭经济条件不错,但如果需要是为了追求享受、炫耀富有,这种需求就是不合理的。如有的学生以学习需要为名,要求家长为其购置档次较高的学习机,作为家长和教师,要对现代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要明确:艰苦朴素是好传统,是传家宝。同时,也要以身示范,不可一味地只是批评,要从多个方面影响学生。

二、索取奉献与给予的矛盾

人有索取的一面,然而更多的应该是奉献和给予。可少数中学生奉献和给予的意识却是淡薄的。还有就是有的中学生,只知道伸手向家长要,心里觉得这是应该的,一旦个人物质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就会对家长产生不满。作为教师和家长应当以身示范、学会引导,而不是置之不理。

我校一名学生在母亲生病住院期间,不仅没有去看望母亲,还抱怨说回家后没人给自己做饭吃。班主任得知后,利用周末组织班委前去探望。她不得已才去了医院。事后了解得知,该生是班里成绩很好的学生,她认为父母给予她很多爱,之所以不去医院看母亲,是为报答父母之爱需要时间努力学习。笔者曾在办公室看到“幸福是什么”为题的班级作文,作文中大多数学生写父母给自己买新衣服买喜欢的零食感到幸福,回家不做家务不给自己洗衣服或能吃到喜欢的饭菜感到幸福。也有少数学生写道:“帮助他人感到幸福。”事后笔者和语文老师交流时,老师十分感慨,说在讲评作文时首先在黑板上写下了如下的两句话:“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懂得奉献比索取更幸福的道理。”并列举诺贝尔为科学奉献了一生,诺贝尔奖永远地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以及现实生活中的雷锋、孔繁森等无私奉献的典型,他们的行为得到了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在奉献中体现出了他们的崇高价值,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

生活和学习中家长、教师应当是奉献的楷模、给予的榜样。对学生可要求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例如,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周末帮父母整理房间等,从中获得“给予”的快乐。要让学生学会尊重别人,学会关心别人,学会帮助他人,让学生能够充分体验到给予带来的快慰。

三、能力独立与依赖的矛盾

当代中学生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想要自由、无论什么事情都不愿意让父母管。然而父母却总觉得孩子生活经验少,处理事情不圆满,因此,很多事情父母宁愿强加意见也不愿孩子独立思考,让孩子依赖于家庭,缺乏独立性,影响学生社会化的进程。也是导致父母与孩子双方产生矛盾,出现冲突的因素。

中学生虽然渴望独立,但他们的知识和社会阅历等,对他们的独立性和独立能力却有着限制,他们思维的独立性与不成熟性,又具有较大程度上的片面性和表面性,极易导致他们做事看物偏执、偏激。他们情绪容易冲动,且不善于控制,往往会因小事而与父母发生争执和冲突。心理学家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这就要求父母,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应该首先从自身找原因,从改变自身做起,而不仅仅是指责、打击、讽刺和挖苦,为孩子更好地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另外父母需要注意,只有了解孩子心里的真实想法,才能对症施药地将家庭教育工作做出实效。

作为父母,不可包办代替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细节,除在生活和学习方面给予指导外,留给学生自我生活、自我发展的空间,逐步养成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总之,当代中学生是新生社会的产物,极易和家长产生不可避免的矛盾,作为家长,要想解决冲突,学会正确处理以上三种关系才是解决矛盾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