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错别字范文

时间:2023-03-21 14:03: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广告错别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广告错别字

篇1

(赫赫 )喝喝有名

眼镜广告: 一(鸣)明惊人

某蛋糕广告: 步步(高)糕升

打印机广告: 百闻不如一(见)键

卧心尝胆 (卧薪尝胆)

随心所浴(欲)--热水器广告

一见钟(情)琴

山地车广告: (其)骑乐无穷

网吧广告: 一(往)网情深

别具一革 (别具一格)

某房产公司广告:万(事)室俱备

海鲜广告: 领(先)鲜一步

有口皆杯(碑)--酒类广告

胃药广告: 一步到胃(位)

洗衣服广告: (尽)净如人意

跳舞机广告: 闻(鸡)机起舞

步步为赢 (步步为营)

止咳药广告: (刻) 咳不容缓

乐在骑(其)中--赛马/摩托车广告

一步到胃(位)--胃药广告

酒类广告: 有口皆杯(碑)

服装店广告: (以貌)衣帽取人

治痔疮药广告: 有(侍)痔无恐

礼品店广告: (理)礼所当然

胃药广告: 一不到(位)胃

热水器广告: 随心所(欲)

穿流不息 (川流不息)

珠宝店广告: 精益求(精)金

百闻不如一键(见) 不“打”不相识--打印机广告

服装广告: (依依)衣衣不舍

(喜)洗出望外

锁类广告: 别无(所)锁求

咳(刻)不容缓--止咳药广告

(久)酒负胜名

九(九)酒归一

补品广告: (别)鳖来无恙

纸品广告: 首屈一纸(指)

补钙广告: (盖)钙世无双

驱蚊器广告: 默默无(闻)蚊

烧(稍)胜一筹--快餐店广告

电熨斗广告: 百(依)衣百顺

透明胶带广告: 无可替(代)带

股票: (古)股往(今)金来

天(长)尝地(久 )酒

金壁辉煌 (金碧辉煌 )

水杯广告: 有(备)杯无患

衣衣(依依)不舍--服装广告

文具广告: 盒情盒理(合情合理)

热水器广告: 随心所(欲)浴

饮料广告: (引)饮以为荣

冰箱广告: 制冷(先)鲜锋

快餐店广告: (稍)烧胜一筹

摩托车广告: 乐在骑(其)中

食品广告: 食全食美(十全十美)

投笔从融 (投笔从戎)

空调广告: 终生无(憾)汗

浴洗衣机广告:(贤)闲妻良母

百衣(依)百顺--电熨斗广告

闲(贤)妻良母--洗衣机广告

治结石病广告: 大(事)石化小,小(事)石化了

无(微)胃不治()

涂料广告: 好色之(徒)涂

口腔门诊广告:(脍炙)快治人口

大石(事)化小,小石(事)化了--治结石病广告

篇2

我们天天与汉字打交道,读书、看报、写文章都离不开汉字,可是大家是否注意过,错别字时常悄悄地溜到你我的周围,影响着我们.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生活中出现错别字调查报告范文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错别字调查报告1调查目的:自从仓颉造字以来,汉字经过了数千年的演变,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了中国古代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的瑰宝之一。但是如今错别字现象非常普遍,商店的广告、招牌,街头广告,社区标语等常出现错别字。这些街头错别字影响了市容,污染了祖国的语言文字,急需得到治理,以净化祖国的语言文字。

调查材料分析:第一种是“乱用汉字,用错汉字”。这种乱用汉字,乱写汉字的情况,大多数是文化修养不高的人手写的,比如说:卖鸡蛋的小贩把鸡蛋的“蛋”写成了元旦的“旦”;把公“厕”写成了“公则”;把“库”写成了“裤”;收破烂的把“留”写成了莫名其妙的字;但是,我发现正规商店的广告和路牌也有错误。比如说:眼镜店广告把“需”写成了“须”;通心岭社区的标语牌把通心岭的“心”写成了新年的“新”。

第二种是“简繁体字混用,方言乱用”。现在在深圳,简繁体字混用,方言乱用的情况十分普遍,因为深圳靠近香港,很多香港人来这里工作,所以用了很多繁体字;而且有些商家错误地认为繁体字体现了这家公司的国际化,于是赶时髦也采用。还有些从外地人来到深圳,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方言。

第三种是中英文不规范使用。在调查中,我还发现:在一些路牌上,出现了中英文不规范使用,不符合国际化大都市的要求。例如,市少儿图书馆用的是汉语拼音却有大写;园岭一街和广告牌是中英文并用;红荔天桥是英文。都不统一,让人眼花缭乱,可能更让外国朋友如坠云雾中。这些也属于用字不规范的行为之一。

第四种是网络新语乱用汉字,广告中乱用汉字。现在网络越来越发达,在网络中也出现了一些新名词,虽然这是时代的发展导致的汉字的变革,但也不能乱用汉字,有些人为了时尚,也就用上了;有些广告为了吸引顾客,故意把成语乱用。你看,上面几幅网络新派流行的漫画,虽然很幽默搞笑,但是里面的错别字却触目惊心,尤其会让青少年儿童产生误解和歧异。广告牌竟然把“长久安”写成了“肠久安”。

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错别字,我感到真后怕,我平常在作文和作业中也常出现错别字,想来真脸红呀!真对不起老祖宗的汉字!我建议:商家应该制作标准的广告牌,政府应该加大对使用规范汉字的宣传,城管和文化稽查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力度,出台整治措施。让我们共同努力,净化祖国的语言文字,促进它的发扬光大!

错别字调查报告2调查人:______

调查报告内容及结果:

我来到了一条干净整洁的黄甫街上。看见一个小吃店门前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店里各种食品的名字,而写到馄饨的时候,竟然写成了“馄炖”,可真有趣。又走了一会儿,一个大约五平方米大的招牌上十分醒目地把“安装”写成了“按装”,这样明显的错误竟然没有人发现,他们真对不起造字的老祖宗。

就在旁边一个大木板上用刷子写了几个醒目的大字:“批发零售方便代”,我看之后直想笑,“代”和“袋”差别够大了,可真够怪呀!在名气很大的小辣椒火锅门前我又发现了一个错别字,上面本来应该写“黄甫路第三分店”,上面却意外写着“黄埔路第三分店”,又在一家优雅饭店的墙上贴了一张纸,上面写着“店招工一名”,差点把我大牙笑掉,“本”字都能写错,文化也太低了吧。

就在回去的路上我看见一个布专卖店叫“大浪淘沙”下面却清清楚楚地写着“大浪淘纱国际连锁”,我吃了一惊,国际连锁店的大招牌上都有错别字,看来现在的电脑对于错别字也看不严啊!

导致出现错字的原因应该有这样几点:

马虎、不在乎、文化低、求省事、写了不检查。我想只要把这几点消灭,错字应该不会出现,或者出现了也是很少很少。

看见错字的感受:

汉字是老祖宗一笔一画制造出来的,我们应该尊重他们,把它们写好绝对不能看到错字视而不见。汉字是各种文字的精英,我们不能为了省事就把他们改造。看见街上显眼的错别字,我心中感到痛苦。我想我的作业中也经常出现错别字,我应该先把自己的错别字消灭掉,尽量在写字前想好要写的字是什么样的,如果每个人都可以达到这个样子,错字一定会飞到九霄云外。

错别字调查报告3调查时间:....

调查对象:作业本、图书、匾额

调查内容:查找错别字

经调查发现一些服装店的门牌存在有用谐音取店名错别字的现象,

错别字调查报告

。如:把"伊拉克"写成“衣拉克","依依不舍"写成“衣衣不舍",把"一样美丽”写成“伊样美丽”,"一加一"写成“衣加衣”。

图书中也存在有一些印刷问题的错别字。如:“口”字印成了“曰”,“辫子”印成“辨子”,"矫健"印成了"骄健”,“洗澡”印成了"洗操",“佣人”印成了“用人”。

在作业本中出现的错别字特别多,

调查报告

如:“昵”写成“呢”,“笼”写成“茏”,“祈”写成“折”,“蓬”写成“篷”,“瞩”写成“嘱”,“郎”写成“朗”,“奔”写成“卉”,“廷”写成“延”,“谓”写成“渭”,“讯”写成“迅”,“练”写成“炼”。

调查建议:

建议人们多读一些书,从书中学习知识,提高学问,希望书中不要出现错别字,要不我们会以为是正确的,一错再错。也建议人们不写繁体字,简化字,给人们带来不便。

感受:

从调查错别字中看出错别字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用谐音写出错别字,第二类是印刷错误,第三类是作业本中的错别字。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养成良好的习惯,让我们的生活中没有错别字,正确使用祖国语言。

错别字调查报告4原因

如今错别字已经屡见不鲜,什么小摊小贩的招牌、网络文章、广告上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因此,我决定来一次错别字调查报告。

调查

先就近开始,从我身上开始调查吧。本来我信心满满,认为错别字肯定不会多。一调查错别字还真不少,就拿上次考试来说。有一个成语?一如既往?,而我竟然写了一个?一如继往?。这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错别字例子么,调查到这里,我的脸也红了,恨不能直接用钻地术到地底下躲着。?算了,还是走上街头进行一次调查吧。?我心中暗想,?估计小商小贩的错别字也不会少。?于是,我过去到了商店门口。

我学着孙悟空,大眼一扫,顿时就发现了一个可疑目标——?臭豆付?。?这家是干嘛的,这年头连臭豆付都有了。应该是臭豆腐吧。?我心中暗笑,迈步走了不去,诚恳地对店主说道:?您好,您的招牌好像有点问题。??你个小毛孩子懂什么??店主毫不耐烦地说道,?这是为了简单。?没办法,出师不利,我继续调查。没多久,我就又发现了一个?顶头上丝?,可人家却说这是为了迎合潮流。再去看

网上的文章,错别字更是数不胜数,?的地得?三兄弟老是玩换位置的游戏;还有的书中总是把?像?写成?象?……

分析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会有这么多的错别字。?一番调查之后,我陷入了沉思。?有人可能是不太熟知祖国汉字的使用方法,例如我把?一如继往?给写错了,还有把‘的地得’用错地方;有的人大概是为了简单,减少笔画,比如把招牌上的‘腐’写成‘付’;个别人可能是为了迎合潮流,吸引更多顾客的来临……?看来,错别字也是多种多样啊。

建议

?总不能把那些把汉字写错的人塞进小学课堂吧?那该多滑稽啊,真不亚于唐僧娶妻。?我头疼地想着,好容易才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真应该来个错别字宣传班,把那些容易错的字都宣传出去,并且提醒大家注意,告诉大家正确的使用方法。而我们在写的时候也应该多加注意,千万不能让错别字这个家伙来‘偷袭’。这样的话,估计错别字出现的几率就会小多了。?

这次错别字调查行动也就完美落幕了,如果所有人都能正确使用祖国汉字,这该多好啊。

错别字调查报告5调查时间:2011年8月16日

调查对象:作业本、图书、匾额

调查内容:查找错别字

经调查发现一些服装店的门牌存在有用谐音取店名错别字的现象,错别字调查报告。如:把"伊拉克"写成“衣拉克","依依不舍"写成“衣衣不舍",把"一样美丽”写成“伊样美丽”,"一加一"写成“衣加衣”。

图书中也存在有一些印刷问题的错别字。如:“口”字印成了“曰”,“辫子”印成“辨子”,"矫健"印成了"骄健”,“洗澡”印成了"洗操",“佣人”印成了“用人”。

在作业本中出现的错别字特别多。如:“昵”写成“呢”,“笼”写成“茏”,“祈”写成“折”,“蓬”写成“篷”,“瞩”写成“嘱”,“郎”写成“朗”,“奔”写成“卉”,“廷”写成“延”,“谓”写成“渭”,“讯”写成“迅”,“练”写成“炼”,调查报告《错别字调查报告》。

调查建议:

建议人们多读一些书,从书中学习知识,提高学问,希望书中不要出现错别字,要不我们会以为是正确的,一错再错。也建议人们不写繁体字,简化字,给人们带来不便。

感受:

从调查错别字中看出错别字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用谐音写出错别字,第二类是印刷错误,第三类是作业本中的错别字。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养成良好的习惯,让我们的生活中没有错别字,正确使用祖国语言。

错别字调查报告6调查时间:____年9月6日.

调查地点:嵊州市东后街.

调查目的:发现社会上的错别字,提出改进建仪。

调查分析:现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当中时时刻刻都会接触到汉字,无论是用耳朵听,还是用眼睛看。如果没有它,我们的生活又将会怎么样?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经常会在使用汉字的过程中发生错误。为了了解人们写错别字的原因,帮助人们规范用字,我展开了调查研究。错别字的具体情况千齐百怪,层出不穷。有的还令人狂笑不已。

1、繁体字原因。

如:把嵊州大桥的“桥”字写成了繁体字的“桥”,还有国商的“国”字也写成了繁体字的“国”,还有许许多多的字都把它们写成了繁体字。写成的繁体字的坏处是:有些人看不懂繁体字,经常会认错字,就会造成字认失误,严重的可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这多么不值得啊!走在大街小巷中,一定能看到许多酒店和商店为了显示气派,时常会用繁体字写店名。但是一些字没有繁体,只好用简化的,并且繁体字笔画较多,一不小心就会写错。比如像是“贰”字,有多少人会给它加上一撇呢?

2、同音字原因。

如:在、再;其、骑;鸡、机;依、衣……写出这种类型的原因一般是因为粗心马虎的原因,或者是因为自己识字能力太差而造成的错误,有的商店为了推销,打出了“衣衣不舍”,“鸡不可失”的成语。这样成语本身不仅发生了错误,并且改变了意思,误导别人用含有错字的成语,影响教育,有不少害处。如果不区分它们各自的意思,只靠自己的耳朵又有谁能听得出来是哪一个词或字呢?

篇3

现如今,街头错别字现象越来越多,为了更深入了解情况,我去做了一番调查。

那天,我看到一家车行写着“补胎冲气”,显然,车行把“充气”错写成“冲气”了。我向老板反映了这个情况。没想到老板的态度极其恶劣,冲我大喊:“错了就错了,小孩子怎么那么烦!”一边喊,一边把我轰了出来。

调查发现,现在虽然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有所提高,但错别字依然常常出现。有些字是无意写错的,如:饭店招牌上的“抄饭”,失物广告上的“失物启示”等等。但也有些是故意写错的,如:服装店广告“衣见钟情”,热水器广告“随心所浴”等到处都是。有些错别字是繁体字,有些是使用错字、别字,有些是广告成语不符合规定,有些是广告用语不规范。

试想,街上如此多的错别字,一旦让还没有完全认识汉字的孩子看到,不就成了错误引导吗?在我们班里,也有一部分的同学就是看见了街头错别字而在脑子里留下了一个错误的印象,写下了错别字。而且现在,经常有外国友人来祖国各地参观,还有许多外国人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如果他们看到这些错别字,对他们了解我们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是有百弊而无一利的。希望大家一起行动起来,纠正错别字吧!

篇4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正确使用汉字,不仅能更好地表情达意,也是一个人文化修养的象征。对于小学语文学科来说,识字字教学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是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工具,是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前提。《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中就特别指出"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这就要求小学生不写错别字。

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合称,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错字,是指字的笔画结构、偏旁等有错误。《辞海》中说:"错字是错误的、不正确的字。"即:本无其字而误写之。别字,是指把甲字当作乙字来写,张冠李戴。俗称"白字"。清代顾炎武《日知录》卷十八"别字"条说:"别字者,本当为此字,而误为彼字也。今人谓之白字,乃别音之转。" 在实际教学中,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识字量的增长,学生的错别字现象愈演愈烈,中年级达到顶峰,这直接影响了语言表达的效果,对语文学习带来了很多障碍。

作为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针对学生的错别字查找病情,分析病因是有效解决错别字的关键。那如何查找病情,分析病因呢?

1.查看"病情"

作为一线教师,我对学生的作业、试卷、习作等出现的常见错别字进行搜集、整理和归类,发现当前小学生的错、别字类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种:

(1)增减笔画(如:"吟""琴"会多一点;"武" "野"会多一撇;"鼎""谨"会少一横;"添""盏"会少一点……)。

(2)改变形近部件(如: "暖"的右侧写成爱;"奶"的右部写成及;"游"的右部写成反文……)。

(3)改变字形结构(如:"荆"写成左右结构;"辱"写成半包围结构;"涩"写成上下结构……)。

(4)别字主要集中在形近致误(如:拆--折;拔河--拨河;酒--洒;今--令;体--休;钓鱼--钩鱼……)同音近音致误(如:立刻--立克;已经--以经;典型--典形;记录--计录……)。

2.寻找"病因"

小学生的错别字现象看似五花八门,但究其根源,以学生学习汉字为主体进行分析,则不外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2.1 主观原因。

2.1.1 感知辨析不准确。小学生由于感知能力,特别是左右感知能力不完善,往往对字的间架结构及词语搭配记忆不深刻。也就是说,在识字过程中孩子们只能记住字体的大概轮廓,而对于字体的细微部分,如果教师不提醒或者进行强化训练,则往往会忽略。如赞叹不已的"已",学生往往会误写成"己"或"巳"。又因学生空间知觉方面不完善,所以常将字形左右颠倒。如"相"写成"目十木"。

2.1.2 生字运用有欠缺。就如一位学生在文中这样写道:"瞧,我那个糊图鬼妹妹。"用同音字"图"代替了正确的 "涂";又如"我听到这声音,连汗毛都坚起来了呢!""竖"字误用形体相近的"坚"代替。可见,学生生字词正确的运用能力还有所欠缺。只有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运用已经学过的字词,才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词汇,习作时也才能少写或不写错别字。

2.1.3 学习态度不端正。有的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在座位上做小动作,对所学的字词一知半解,听写时写错了,订正也是草草了事,再做还是错;有的孩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记不清的字,往往懒得去查字典,也不询问同学,随便写一个字顶替,对于错别字视而不见或习以为常;有些孩子书写潦草,也十分容易造成错别字的产生。

2.2 客观原因。

2.2.1 汉字本身的因素。汉字是用笔画构成的形音义的综合体,用有限的笔画构成数以万计的汉字,结构复杂,难以书写。外国人常说"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这足以见得汉字在结构上的复杂性。比如:"春天"的"春"下面是一个"日",虽然在教学时,我就强调了下面是"日",但效果并不是很好,仍有很多人会写成"目"。汉字同音字、形近字多,据有关统计,汉字平均每一个音有同音异形字7.73个,这就造成儿童在书写时常用同音字替代,容易出现别字。

2.2.2 社会环境影响。小学生在社会交往中每时每刻会受到他人及社会的影响。孩子特有的模仿能力也会造成错别字的产生。如家庭中父母的错别字给孩子的"榜样作用";学校里亲密的同伴交往中错别字的"相互作用";电视,报纸和海报上广告并往往滥改词语,这无形之中也在误导孩子。电视字幕、户外广告等为了追求叫得响亮或一语双关而使用谐音字(如:默默无蚊--蚊香广告语;骑乐无穷--摩托车广告语;咳不容缓--咳嗽药广告语……),使小学生从小耳濡目染错字、别字,受到广告的影响而写错字。

篇5

一天,我和妈妈去逛街。走到了一家卖小商品的店,我停下脚步一看,各种各样的小商品真是物美价廉,吸引了一大批顾客前来采购。我把目光转移到了广告牌上,不看不要紧,一看就吃惊,广告牌上写着:“裤存小商品”。我哈哈大笑了起来。

“妈妈,你看啊!仓库的库啥时候变成了牛仔裤的裤啦!难道它裤兜里存着小商品吗?”我指着广告牌大声地对妈妈说道,为了让售货员听见。

我们继续走着,来到了另一家店。我又远远地看见店牌上写着“羔”,让我想了“咩咩”叫的小羔,我赶紧跑过去。一股蛋糕香味扑鼻而来,我定睛一看,原来是糕点店。我连忙买了一个品尝起来。嗯!真好吃!是荞麦做的。吃完后,我对店老板说:“你店牌上的”羔“字少了米字旁啊?”老板笑着说:“我这糕点不是米做的,不用加米字旁。”我非懂似懂地点点头。

街头错别字是多么风趣啊!但有时总会表达出另一种有趣的含义。

在学习中,我们也会写错别字,那些错别字总会闹成大笑话。那怎样改正和避免错别字呢?首先,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易错字、不会读的字、意思不理解的字应该及时查字典,然后写进生字本中,如果还是写了错别字,就在生字本中多写几遍,并且平时多看看生字本,错别字自然就会减少了。

篇6

是呀,随着社会的发展,一种严重的“病毒”已经流入了我国,这种病毒就叫做错别字。街头上、报刊上、影视上、广告上……错别字处处可见。

当你和朋友闲逛大街时,忽然几个错别字出现在你们眼前,你们的心情会怎样?

食杂店的小黑板写着:“白洒,啤洒,经营各种洒。”;水果店门口挂着“卖之麻香焦、青萍果……”;停车场墙上印着“仃车厂”你看到这几则告示,可能会开怀大笑,也可能产生某种联想。可是当对外世界还没有任何免愈力的儿童来讲又会怎样呢?

在影视中,广告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有很多的“隐形炸弹”就藏在其中!比如蚊香广告上的“默默无蚊”;美容店的“我型我塑”;摩托车的“骑乐无穷”等等。

我们这一代人接受的都是正统的语文教育,都是做着辨别错别字的选择题长大的,可到如今却越来越搞不懂这个世界了。网络聊天时错别字满天飞,广告语中运用别字甚至成了时尚:“你这银(人)特好,偶(我)好喜欢你哦。”、“就酱(这样)子8(吧)”、“这是虾米(什么)呀?”渐渐地,我们开始习惯并纯熟地运用错字,甚至觉得索性将错字“转正”……

从一方面看,这些“新新语言”也充分展示了我国丰富的语言文化,让大家一目了然,省时,省力,又何乐而不为呢?但是在另一方面看来负面影响的确很大!不仅误人弟子,而且久而久之有些成语也会被遗忘!

€ 再例如:比喻词——好像。在语文书上,好像的像是有单人旁的,而在电视机前影视片上出现的却都为“好象”这使小学生们百思不得其解。

篇7

【关键词】信息化;错别字现象;习惯;网络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信息技术的创新和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着特征,并逐步向一个全方位的社会变革演进。进入21世纪后,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它在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对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如我们本文中将要谈到的错别字现象。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错别字并不陌生,然而,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后,错别字现象却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一、信息化时代的错别字现象的成因和表现形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电脑除了出现在办公地点和公共娱乐场所外,也开始成为每个家庭的必备品。电脑为无数文人墨客开启了方便之门,同时也让更多的初学书生“染”上了不良之习。为了方便,很多人不再摆弄笔墨,一挥而就,而是端坐在电脑前奋笔疾书。目前,市场上的中文处理软件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其基本特点是使汉字输入变得十分简便,然而,“电脑”也会“写”错别字,即中文处理软件提供的常用词组(并非用户自己手工造词)中也存在错别字,如:在智能ABC输人法中将“裁”误为“栽”,当用户正确输人词组时,只会出现“制栽”而不会出现“制裁”。在五笔字型状态下,出现了“渡假”这样的非规范词组。电脑出错暂且归因于输入软件的问题,如果电视、广告、街头宣传栏中出现错别字,我们不得不归结于人类的主观因素。

电视是现代化的大众传媒,每天有亿万观众在注视着它。它强大的宣传效果是不可低估的;同样,它的每一处失误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人们看电视是为了感受小小荧屏所展示的七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倘若字幕冷不丁的冒出一些错别字来,真是大煞风景,犹如在景色秀丽的公园里,突然见到杂乱的生活垃圾,是那样刺眼伤目,使人十分遗憾。广告的宣传作用大家有目共睹,然而,在欣赏一些经典作品的同时,我们也不可忽视一些广告的负面影响。在市场上,一些广告为了达到让人们对产品印象深刻的目的,很不负责任地随便改写一些词语,以达到他们的目的。比如有的广告,把涂料说成是“好色之涂(徒)”;把冰箱说成是“制冷鲜(先)锋”;宣传治咳嗽的药就说“咳(刻)不容缓”;宣传酒的好喝,就用“天尝(长)地酒”;宣传摩托车好骑,就用“骑(其)乐无穷”;宣传一种火蚊药,就用“默默无蚊(闻)”;宣传浴池开业,就写成“随心所浴(欲)”;有的报纸专栏,起了个“漫步(不)经心”的名字……借谐音乱用成语、常用语儿乎成了许多商家广告词的主要修辞手段。有语言专家认为,商家“篡改”成语、常用语所产生的语意歧义,已对学生们的语文学习造成事实上的误导。街头宣传栏中的错别字更是比比皆是,在这就不一一列举。

在上面的论述过程中,我们已经找到了一些错别字出现的病因和一些错别字市场出现的场所。倘若我们概括来讲,可以对这些错别字的表现形式做一个简单的归类。(1)为了写作方便,随意使用相近的笔画较少的字词。如在农贸市场,我们经常看到“鸡蛋”成了“鸡旦”,“青菜”成了“青才”,“家禽”写成“家芹”等。(2)知识结构不牢固,误用、滥用成语或短语。在报刊杂志中,我们时常看到“再接再厉”中的“厉”错写成“励”,“墨守成规”中的“墨”错写成“默”等。(3)大量新词汇涌入,混淆人们的视线。新词汇主要表现在口头上和娱乐新闻的报道中,一般关注的人比较“内行”,还不至于造成重大的错误。(4)对字形记忆模糊,笔下误。如“黄梁美梦”中的“梁”经常有人写成“粱”,“脍炙人口”的“炙”写成“灸”。

二、一分为二的看待信息化时代的错别字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错别字一直是大家的“公敌”,是公众一致排斥的对象。尽管如此,错别字还是照常“横行”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在这样一个千变万化的信息时代,我们如何看待错别字现象,如何给予它一个合理的评价?

错别字出现,不是人们的主观意愿随时随地都可以决定得了的,它是受特殊环境的制约(当然,一些可以避免而没有避免的错别字,我们不能归于此类)。如在一些市贸集市上,许多能够把“鸡蛋”写成“鸡旦”的人,一可能是这个人想图方便,另外一个原因可能就是他知识水平确实不够用。电脑出错,很多时候都是受技术水平的影响,特别是在电脑刚刚引进中国市场的时候,很多输入法还不是很健全,难以满足电脑操作者的需要,因此,电脑偶尔犯错误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然而,也有一部分人,在使用电脑的时候,马虎大意,不注意选词,经常漏字、打错词。我们对待任何事物,不能求全责备,对错别字现象也应一分为二,不能因为曾经用词有误而全盘否定一个人的能力,而错别字的出现并不是“一日之功”,文化人犯错,多为不良习惯的恶果。如,一些人片面追求快节奏,文字修饰缺乏严谨性,给许多错别字制造了可乘之机。还有一些初学者,在组织文字时带有浮躁情绪,学习时也缺乏思考,从而造成了错别字在他们的文章中泛滥。还有一些人更为“先进”,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搞明白各种新词汇的真实意思就将其投入使用。大部分人是受长期以来形成的不良习惯的影响。西方有句格言,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好的习惯可以要人终身受用;一个坏的习惯,也可以让人终身受累。要消灭错别字,必须从培养良好的用字习惯开始。

(一)对初学来说,要从小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对于初学者来说,写错别字较为普遍,特别是识字不多的中小学生,而在中小学阶段又是学文识字的最佳时期,因此,笔者建议,从踏入校门的第一天开始,初学者就应该从小到每个字,多到每句话,从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避开错别字的干扰。第一,培养合乎规范的书写技能。我们在做作业的时候,总是边书写,边思考。有些同学由于在小学没有得到严格的书写训练,到了中学后还没能够掌握流利、快速、半自动化书写的技能。因此,在做作业的时候,迟钝、缓慢的书写活动始终赶不上瞬息万变的思维活动,在书写速度与思维活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不配合性和不相容性。这样,在边书写边思考时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重书写活动(如思考某个字或词如何写)而拖了思维的后腿;另一种是重思维活动而往往把字词写错。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书写过程的半自动化是提高读写水平以及全面地掌握知识的极为重要条件。”明自了这个逆理,初学者就要下苦工夫、花大力气练习,使自己掌握流利、快速和半自动化书写的技能。

另外,平时注意对复习已学过的字词和短语,最好能频繁使用,加深理解。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巴甫洛夫在进行条件反射实验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在每分钟节拍器敲30下的同时给小狗吃肉饼.这样反复儿次之后,即30响的节拍器产生条件反射,而对每分钟40响的节拍器不再发生条件反射了。巴甫洛夫把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的分化”。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原来,我们做作业的过程,从条件反射理论的角度看,也是个复杂的连锁条件的反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对容易混淆的形近字、同音字掌握不牢固,则在书写中就难免出现泛化现象;想写“自己”,结果写成“自已”;想写“如火如荼”,却写成了“如火如茶”,甚至把“宽大’,写成“宽太”等等。为了防止条件反射的泛化,即赶走错别字,就要对容易混淆的字、词强化训练,多种形式的练习,使每个字的音、形、义二者在人脑皮层上形成的联系达到非常牢固的程度,这样,音、形、义二者之间的联系就自动化了,在书写时就可以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而不会张冠李戴、阴错阳差了。此外,还要提高认识,加强防范意识,注意总结,出现错误的时候,要及时纠正,不可得过且过。只有这样,初学者才会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为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对专门从事文字工作的人来说,要从每个词的字、形、意三个方面下功夫

要想避免写错别字,首先是要勤查字典,勤问他人,平时仔细观察,用心体会;其次是应从汉字本身入手,寻找一些辨认的方法,常见的方法有:

1.注意字形。有些形似字是声旁相同。形旁不同的形声字.要注意辨析不同形旁的意义。如“狐、孤、弧”这几个字的声旁相同。“狐”的形旁是“犬”,用“犬”作形旁的字,原义一般同兽类有联系,狐狸属于兽类。“孤”的形旁是“子”,用“子”作形旁的字,原义一般同小孩有联系,孤儿是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孩子。“弧”的形旁是”弓”,用“弓”做形旁的字,原义一般同弓箭有联系,“弧”的原义是木。弓,引申作圆周的一段讲。了解这几个形旁的意义.这几个字就不会写错用错了。另外,有此形似字、笔画很相近,如“盲、育、睑、脸、灸、炙、戊、戊、戍、戎、戒”等。

2.注意字音。形此同声旁的形声字读音相同或相近,因此,可以用声旁来纠正错别字。如用“段”作声旁的字,一般读duan,如“锻、锻、缎”等。用“段”作声旁的字,韵母一般有ia,如“假、遐、霞、暇、瑕”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滥用同音字和近音字,也就是把两个字形不同而字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互为混用。如“世外桃源”的“源”与“花园”的“园”。“艰难困苦”的“艰”与“坚持”的“坚”,“迫不及待”的“及”与“紧急”的“急”等。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平时的使用中应该注意辨记它们的用法。

3.注意字义。用错字主要是由于不了解和不掌握字义而引起的。如“颗粒归仓”的“颗”常有人写成“棵’,这就是因为对这两个字的意义分不清楚。“颗”从页”、“果”声。原义是小头,引申作量词用。指形圆或粒状的东西。如"一颗红心”、“一颗珠子”等;“棵”也是形声字,从“木”、“果”声,作量词用,指植物,如“一棵树”,“两棵白菜”等。粮食是粒状的,所以用“颗”不用“棵”。了解了字义就不会把“树梢”写成“树稍”、把“草稿”写成“草搞”、把“贷款”写成“代款”了。有些词,通用的是引申义,原义已经不用了,要了解词的原义,才能辨清到底错在什么地方。如“提纲”误作“题纲”,“贡献”误作“供献”,“规矩”误作“规距”。还有的成语来自古代的寓言或历史故事,如“滥竿充数”、“班门弄斧”、“为虎作怅”、“暴殄天物”等。如果知道它的出处,就不会把“滥竽”写成“烂芋”、把“班门”写成“搬门”、把“怅”写成“帐”、把“殄”写成“珍”了。因此,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员在平常的应用习中,应从字的形、音、义三个方面入手,辨清字形、字音,吃透词义,并能准确运用汉字,是消灭错别字的一条有效途径。每一位文字工作者要以极强的责任心对待工作,要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汉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差错率降到最低,逐步有效地纠正乃至消灭错别字。

参考文献

[1]杜维东.错别字辨析手册[M].北京:现代出版社,1996.

篇8

关键词:信息化;错别字现象;习惯;网络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信息技术的创新和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着特征,并逐步向一个全方位的社会变革演进。进入21世纪后,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它在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对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如我们本文中将要谈到的错别字现象。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错别字并不陌生,然而,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后,错别字现象却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一、信息化时代的错别字现象的成因和表现形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电脑除了出现在办公地点和公共娱乐场所外,也开始成为每个家庭的必备品。电脑为无数文人墨客开启了方便之门,同时也让更多的初学书生“染”上了不良之习。为了方便,很多人不再摆弄笔墨,一挥而就,而是端坐在电脑前奋笔疾书。目前,市场上的中文处理软件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其基本特点是使汉字输入变得十分简便,然而,“电脑”也会“写”错别字,即中文处理软件提供的常用词组(并非用户自己手工造词)中也存在错别字,如:在智能ABC输人法中将“裁”误为“栽”,当用户正确输人词组时,只会出现“制栽”而不会出现“制裁”。在五笔字型状态下,出现了“渡假”这样的非规范词组。电脑出错暂且归因于输入软件的问题,如果电视、广告、街头宣传栏中出现错别字,我们不得不归结于人类的主观因素。

电视是现代化的大众传媒,每天有亿万观众在注视着它。它强大的宣传效果是不可低估的;同样,它的每一处失误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人们看电视是为了感受小小荧屏所展示的七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倘若字幕冷不丁的冒出一些错别字来,真是大煞风景,犹如在景色秀丽的公园里,突然见到杂乱的生活垃圾,是那样刺眼伤目,使人十分遗憾。广告的宣传作用大家有目共睹,然而,在欣赏一些经典作品的同时,我们也不可忽视一些广告的负面影响。在市场上,一些广告为了达到让人们对产品印象深刻的目的,很不负责任地随便改写一些词语,以达到他们的目的。比如有的广告,把涂料说成是“好色之涂(徒)”;把冰箱说成是“制冷鲜(先)锋”;宣传治咳嗽的药就说“咳(刻)不容缓”;宣传酒的好喝,就用“天尝(长)地酒”;宣传摩托车好骑,就用“骑(其)乐无穷”;宣传一种火蚊药,就用“默默无蚊(闻)”;宣传浴池开业,就写成“随心所浴(欲)”;有的报纸专栏,起了个“漫步(不)经心”的名字……借谐音乱用成语、常用语儿乎成了许多商家广告词的主要修辞手段。有语言专家认为,商家“篡改”成语、常用语所产生的语意歧义,已对学生们的语文学习造成事实上的误导。街头宣传栏中的错别字更是比比皆是,在这就不一一列举。

在上面的论述过程中,我们已经找到了一些错别字出现的病因和一些错别字市场出现的场所。倘若我们概括来讲,可以对这些错别字的表现形式做一个简单的归类。(1)为了写作方便,随意使用相近的笔画较少的字词。如在农贸市场,我们经常看到“鸡蛋”成了“鸡旦”,“青菜”成了“青才”,“家禽”写成“家芹”等。(2)知识结构不牢固,误用、滥用成语或短语。在报刊杂志中,我们时常看到“再接再厉”中的“厉”错写成“励”,“墨守成规”中的“墨”错写成“默”等。(3)大量新词汇涌入,混淆人们的视线。新词汇主要表现在口头上和娱乐新闻的报道中,一般关注的人比较“内行”,还不至于造成重大的错误。(4)对字形记忆模糊,笔下误。如“黄梁美梦”中的“梁”经常有人写成“粱”,“脍炙人口”的“炙”写成“灸”。

二、一分为二的看待信息化时代的错别字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错别字一直是大家的“公敌”,是公众一致排斥的对象。尽管如此,错别字还是照常“横行”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在这样一个千变万化的信息时代,我们如何看待错别字现象,如何给予它一个合理的评价?

错别字出现,不是人们的主观意愿随时随地都可以决定得了的,它是受特殊环境的制约(当然,一些可以避免而没有避免的错别字,我们不能归于此类)。如在一些市贸集市上,许多能够把“鸡蛋”写成“鸡旦”的人,一可能是这个人想图方便,另外一个原因可能就是他知识水平确实不够用。电脑出错,很多时候都是受技术水平的影响,特别是在电脑刚刚引进中国市场的时候,很多输入法还不是很健全,难以满足电脑操作者的需要,因此,电脑偶尔犯错误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然而,也有一部分人,在使用电脑的时候,马虎大意,不注意选词,经常漏字、打错词。我们对待任何事物,不能求全责备,对错别字现象也应一分为二,不能因为曾经用词有误而全盘否定一个人的能力,而错别字的出现并不是“一日之功”,文化人犯错,多为不良习惯的恶果。如,一些人片面追求快节奏,文字修饰缺乏严谨性,给许多错别字制造了可乘之机。还有一些初学者,在组织文字时带有浮躁情绪,学习时也缺乏思考,从而造成了错别字在他们的文章中泛滥。还有一些人更为“先进”,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搞明白各种新词汇的真实意思就将其投入使用。大部分人是受长期以来形成的不良习惯的影响。西方有句格言,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好的习惯可以要人终身受用;一个坏的习惯,也可以让人终身受累。要消灭错别字,必须从培养良好的用字习惯开始。

(一)对初学来说,要从小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对于初学者来说,写错别字较为普遍,特别是识字不多的中小学生,而在中小学阶段又是学文识字的最佳时期,因此,笔者建议,从踏入校门的第一天开始,初学者就应该从小到每个字,多到每句话,从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避开错别字的干扰。第一,培养合乎规范的书写技能。我们在做作业的时候,总是边书写,边思考。有些同学由于在小学没有得到严格的书写训练,到了中学后还没能够掌握流利、快速、半自动化书写的技能。因此,在做作业的时候,迟钝、缓慢的书写活动始终赶不上瞬息万变的思维活动,在书写速度与思维活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不配合性和不相容性。这样,在边书写边思考时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重书写活动(如思考某个字或词如何写)而拖了思维的后腿;另一种是重思维活动而往往把字词写错。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书写过程的半自动化是提高读写水平以及全面地掌握知识的极为重要条件。”明自了这个逆理,初学者就要下苦工夫、花大力气练习,使自己掌握流利、快速和半自动化书写的技能。另外,平时注意对复习已学过的字词和短语,最好能频繁使用,加深理解。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巴甫洛夫在进行条件反射实验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在每分钟节拍器敲30下的同时给小狗吃肉饼.这样反复儿次之后,即30响的节拍器产生条件反射,而对每分钟40响的节拍器不再发生条件反射了。巴甫洛夫把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的分化”。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原来,我们做作业的过程,从条件反射理论的角度看,也是个复杂的连锁条件的反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对容易混淆的形近字、同音字掌握不牢固,则在书写中就难免出现泛化现象;想写“自己”,结果写成“自已”;想写“如火如荼”,却写成了“如火如茶”,甚至把“宽大’,写成“宽太”等等。为了防止条件反射的泛化,即赶走错别字,就要对容易混淆的字、词强化训练,多种形式的练习,使每个字的音、形、义二者在人脑皮层上形成的联系达到非常牢固的程度,这样,音、形、义二者之间的联系就自动化了,在书写时就可以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而不会张冠李戴、阴错阳差了。此外,还要提高认识,加强防范意识,注意总结,出现错误的时候,要及时纠正,不可得过且过。只有这样,初学者才会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为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对专门从事文字工作的人来说,要从每个词的字、形、意三个方面下功夫

要想避免写错别字,首先是要勤查字典,勤问他人,平时仔细观察,用心体会;其次是应从汉字本身入手,寻找一些辨认的方法,常见的方法有:

1.注意字形。有些形似字是声旁相同。形旁不同的形声字.要注意辨析不同形旁的意义。如“狐、孤、弧”这几个字的声旁相同。“狐”的形旁是“犬”,用“犬”作形旁的字,原义一般同兽类有联系,狐狸属于兽类。“孤”的形旁是“子”,用“子”作形旁的字,原义一般同小孩有联系,孤儿是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孩子。“弧”的形旁是”弓”,用“弓”做形旁的字,原义一般同弓箭有联系,“弧”的原义是木。弓,引申作圆周的一段讲。了解这几个形旁的意义.这几个字就不会写错用错了。另外,有此形似字、笔画很相近,如“盲、育、睑、脸、灸、炙、戊、戊、戍、戎、戒”等。

篇9

根据调查结果与“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的要求,尚有距离。如部分题字、门面招牌、企业标志等,还存在着一系列不规范用字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滥用繁体字。有些人在报纸、荧光灯广告、街头的标语牌、广告牌上,都喜欢用国家已经简化了的繁体字,有的人还认为写繁体字是为了适应对外界开放的需要,为写繁体字推波助澜。二是乱造简化字。有些人在大众传媒、企业、商店的牌匾,商品广告,包装袋上常用不规范的简化字,甚至别出心裁地乱造简化字,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三是随心所欲地写错别字,想怎样写就怎样写,遇到没有把握的字和不会写的字,就使用同音字或音近、形近字代替。使社会文字水平明显降低,并且会不经意闹起笑话来。

同学们,叔叔阿姨们,中国文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精髓。但是,错别字的泛滥,生搬硬造,语焉不详,词不达意,给整个社会的文化生活造成了混乱。中国是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礼仪之邦,特别是一些文化古城,旅游城市,如果任由这样的错别字“泛滥”下去,实在影响城市的形象,也降低了城市的品位。

让我们一起去改正这些“错别字”吧!

篇10

关键词:错别字 矫正 重视 方法

识字是小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渡到学习书面语言的桥梁。识字是学习文化的起点,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是小学生培养智能的重要途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目标中规定小学生要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要正确书写,并且要有一定的速度。

一、重视矫正学生错别字的问题

小学生书写过程中错别字的出现,使得识字教学的效果不佳。我们看到,现今学生的错别字现象越来越严重。随手翻开学生的作文、日记或其他作业,各种各样的错别字随处可见,有的学生一句话里竞出现了四五个错别字。错别字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内化和对文字的掌握、表达,影响他们的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这样,不但学习基础打不好,而且学习风气不严谨。如果任由这样的情况蔓延下去,我们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将是一群“错别字”人才,那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掌握及运用规范的汉字要从娃娃抓起。要解决错别字频繁出现的问题,首先就要解决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必须重视矫正学生错别字,要从找出错别字的成因着手,对症下药,立足常态课堂教学来解决这一问题。

如果认为矫正学生的错别字无关紧要而放弃努力,或者认为无法扭转而放弃努力,问题就不能得到解决或收效甚微。在这个问题上,教师是关键的一环,教师对矫正学生的错别字要有决心、有信心,还要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积极、认真地去矫正错别字。

二、错别字现象出现的原因

错字与别字合称为错别字,所谓错字是指汉字中不存在的字,而别字则是在语言运用过程中使用不当,用错了地方的汉字。古人云:“对症方可下药。”要想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应先清楚“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而后针对原因去考虑应该“怎么办”。

我认为,小学生在表达中出现错别字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因也有内因。外因有:汉字的特点,社会的影响,老师教学中的不足等;内因有:学生的知觉水平、有意注意,负迁移的影响等。现分述见下:

(一)外因:

1.汉字的特点。

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

音:汉字字数多,音节少。汉字六万二千个以上,常用字约四千个,音节仅四百一十个。有大量的同音字、近音字,还有少量的多音字。

同音字、近音字容易混淆,如“反映情况”写成“反应情况”(映与应都读ying),如“拔苗助长”写成“拨苗助长”(拔与拨同声母h)。

形:构成汉字的基本笔画有点、横、竖、撇、捺等二十多种(零件);由笔画组成字的偏旁和独体字(部件);零件和部件组成的结构和顺序,如左右、上下、左中右、上中下、半包围、全包围。

错别字以形错为最多,字的形体容易混淆。有些是笔画混淆,多一笔、少一笔,长一点、短一点,就成了不同的汉字,如“睛”与“晴”,“士”与“土”等;有些是偏旁混淆,如“锻炼”写成“锻练”,“根据”写成“根椐”;有些是结构混淆,上下结构的“落”写成左右结构三点水旁,左右结构的“灌”写成上下结构草字头。

义:有单音词与复音词的不同,一字(词)多义和一义多字之别,还有近义、反义之分。

近义字(词)也容易混淆。如“天翻地覆”误为“天翻地复”,“覆”,“底朝上翻过来;歪倒”(《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简称《现汉》,433页),“复”,“转过来或转过去”(《现汉》428页)。前者沿前后轴转动,后者沿纵轴转动,同为“转动”。

2.社会的影响。

(1)街头、商店乱用简化字,如“亍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生日旦糕”(生日蛋糕)、“热烈欢迊”(热烈欢迎)等。

(2)电视广告中滥改成语,如驱蚊器广告“默默无蚊”,咳嗽药水广告“咳不容缓”,洗衣店广告“衣衣不舍”等。

(3)网络流行非正式语言,如“没有”写成“木有”,“和谐”写成“河蟹”,“祝你快乐”写成“猪你快乐”等。

美国当代教育心理学家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影响极大。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认识汉字相当有限,难以辨别正误,接触到社会上这些不规范的汉字,信以为真,取之用之,于是就出现错别字了。

3.老师教学中的不足。

如果学生中错别字出现之多超出常态,或者矫正的效果较差,而要从老师方面找原因的话,那么可能会是:

(1)老师对矫正错别字的忽略或者力度较弱。如前述的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足。

(2)老师事前未教好,事后未改好。如:字的呈现孤立而缺乏联系,字的复习笼统而缺乏分化,字的巩固机械而缺乏方法等。

(二)内因:

1.学生的知觉水平。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告诉我们:所有儿童对世界的了解都遵从同一个发展顺序,在认知过程中犯同类的错误,得出同样的结论。小学生知觉的精确性不够,知觉的分化水平也很低,往往只能记住字体的粗略轮廓,而对于字体细微的部分,如果没有教师的提醒或训练就会分辨不清,如“未”和“末”经常会弄错,“示”字旁和“衣”字旁经常会混淆。

2.学生的有意注意。

从汉字的特点可知学习汉字的艰辛。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学习中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而要长时间将注意力指向识字,他们难以忍受。于是,本应一心一意的学变为粗心大意的学,因而教学的重点难点解决不好,错别字也就趁虚而入了。

3.负迁移的影响。

正迁移对识字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负迁移则是产生错别字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学习了“热、势”等字,学生的思维定势会认为“九”字有一点,于是“染”字也多加一点;如学习了“成、或”等字,学生的思维定势会认为弯钩接着一撇,于是“试”字也多加一撇。

三、对症下药矫正错别字

面对上述错别字现象,教师只有找对原因,对症下药,方能事半功倍,相反则事倍功半甚或劳而无功。下文阐述的是针对前述错别字成因所采取的对策。

(一)针对外因采取的对策:

1.引导学生逐渐了解汉字的特点,特别是认识笔画、偏旁(独体字)、结构的汉字构成,让学生的识字过程由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逐步过渡到意义识记为主。

同音、近音、近义的别字主要通过分辨字义来区别,如“纪律”与“记律”。而分辨字义不仅仅是说出字的释义,而是一定要说出字所在的语言环境,如“纪”有“纪律”、“遵师守纪”等,“记”有“记忆”、“日记”、“记叙文”等,“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笔画、偏旁、结构混淆的错字,则通过从分辨字形来区别,如自己的“己”的不封口与已经的“已”半封口,如与风有关的写“飘”,与水有关的写“漂”。

2.通过语文综合实践课,组织学生找出并矫正社会的和身边的错别字,并用小本子记下来。变废为宝,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学生规范母语的社会责任感。如在课堂上展示街头、广告等出现的错别字,大家一起分析这些错别字的成因、矫正及如何避免,并提议发现这些错别字,要及时指正出来,以纠正这种不正之风;如在同学之间开展“互评纠错”的活动;如在有电脑的家庭开展抑制网络不规范用语的活动,等等。

3.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纠正学生的错别字,并且采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错别字的危害,同时学会辨认,学会矫正,避免或减少在作业、考试中出现错别字。

(二)针对内因采取的对策:

1.提高学生的知觉水平。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训练行为在获得中的作用,认为强化是行为训练的核心。老师有意识地不断放大容易写错的字体的细微之处,强化学生的分化知觉。如“直”的中间有三横,不要少写一横变为两横;“感”字弯钩后接着一撇,“武”字弯钩后没有一撇。

2.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找出并矫正社会和身边的错别字的语文活动,可以使学生真实体验到这样做的积极作用,成为有意注意的原动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具体的错别字的成因及预防与矫正,可以使有意注意相对持久地保持;设计矫正错别字的难易度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有意注意。

3.避免或减少负迁移对学生的影响。各年级识字教学内容变化甚小,使得学生出现错别字的情况大致一样,因而可以在教学中给学生提前打预防针,防患于未然,如教育学生“篮球”不要写成“蓝球”,“步”的下结构不要写成“少”。

四、立足常态课堂教学解决问题

矫正错别字应不囿于课内,还应包括课外,但课堂是主战场。因为矫正错别字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是授课表上安排好了的,时间有保证而不像课余时间那样或有或无或多或少,更因为执教者教师是专业人士,质量有保证而不像业余的那样水平参差不一。立足常态课堂教学矫正错别字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常态课,是指常规状态、自然状态下的平常课,区别于时下不少花时甚多、精心准备、多人帮助、反复锤炼的观摩课、研讨课、示范课等公开课。立足常态课,但不拒绝公开课,利用公开课为常态课作探讨。

立足常态课堂教学矫正错别字,从学生方面考虑,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主动学习是儿童发展过程的核心。他认为,教师“教给儿童某些知识,但这种知识很快就会被遗忘,除非儿童能够理解它,也就是说,除非儿童能够把它同化到他已有的意图中去,而这种同化只有在儿童积极参与建构时才可能发生”。教师还要逐步引导学生从“他检”到“自检”,从“他纠”到“自纠”,培养学生主动发现并矫正错别字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立足常态课堂教学矫正错别字,从教师方面考虑,教师先要教好识字,要保证课堂教学的识字质量,要通过及时的、多样化的、螺旋式的复习保持识记,尽可能减少或避免学生出现错别字,对于容易出现的错别字可采取正误对比法,但应在学生对正确的字形熟悉的基础上才进行这项工作,否则会把学生弄糊涂的,然后才是矫正错别字,即发现它纠正它,使类似的错别字不再重现。

(一)矫正错别字注意从音、形、义三方面着手,但并非在三个要素上平均使用力量,而要根据实际,突出重点,并在最后归正于形。

1.由音记形。谐音或近音的字容易成为别字,如“蓝色”写成“兰色”,“时候”写成“时侯”,这主要从字义不同的角度来矫正。既然谐音或近音有助于重现,我们就不妨为我所用,把矫正错别字的要点编成顺口溜,使学生一接触到要写的字就引起对该字的正误处的回忆。如:

三横具,两横县,仔细看看要分辨。

三横直,三横真,少写一横就零分。

没撇示,有撇衣,多撇少撇要注意。

有点冷,没点念,要想记牢读几遍。

篮球篮球竹字头,草头蓝球没理由;书籍书籍竹字头,草头书藉没理由。

有风随风飘,有水顺水漂。

步加点,贪加点,写了错字走了眼;染加点,忽加点,个个对你有意见。

即加撇,既加撇,通通是乱写。试乱写,武乱写,因为多一撇。

自己不封口,已经半封口,不再写错不再愁。

上下落,左右灌,要是写错就难看。

锻炼前金后火,千万不要弄错。

模糊一木二米,请你不要忘记。

根据笔者语文教学实践,上述不少易发生且难矫正的错别字都因为学生熟背了顺口溜而避免了出现或减少了出现甚或根绝。

2.由形入形。汉字的“形”由笔画、偏旁、独体字、结构几部分构成,从形人手,有利于领会、掌握构字规律。

我在备《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预计学生学习“侵”字时,容易在左右结构之间多加一竖。因此,精心设计了以下的环节并实施:

师:这里有个生字容易写错,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个字哪里容易写错。

生:这个字最容易写错的是在中间加上一竖。

师:讲得好。要记住这个字,要先弄懂规律,这是一个什么结构的字?

生:左右结构的字。

师:如果加一竖,那就变成什么结构?

生:左中右结构。

师:是啊,这样就不对了。回忆一下,我们过去学过的字当中,有哪些是和“侵”字结构相同,哪些是和“侵”字相似但却是左中右结构的呢?

学生通过讨论,很快归纳出:“停”、“仁”、“借”、“作”等字和“侵”是结构相同的,而“修”、“候”、“似”、“倒”等字是和“侵”字结构相似却是左中右结构的。结构分类,不仅可以使学生有序地分辨正误,而且可以让学生触类旁通,“知新不忘温故”。

3.由义辨形。掌握字义是识字教学也是矫正错别字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环。

如教“倾盆大雨”一词的时候,发现很多学生会将“盆”误写作“盘”。因此,我在教学的时候,借助课件向学生出示“盆”与“盘”,并告诉学生,“盘”是浅底的器具,比碟子大,可用以装少量的物品。如用它来装水泼出,不足以形容雨势的大。而“盆”,如花盆、脸盆,若装水,则比盘子多得多了。通过辨析,学生就能很容易分辨出其中的差异。“盆”与“盘”也有音的差别,“盆”读“pen”而“盘”读“pan”。

上述矫正错别字的音、形、义结合,同时也是字、词、句结合。

(二)矫正错别字的改错法、选择法、比较法、联词法。

1.列出字、词、句中的错别字,让学生矫正。如:“成”字少一撇、“贪”字多一点,书藉(应为书籍)、自巳(应为自己)。或者整个句子不直接圈出错别字,让学生去寻找。

2.列出字、词、句中的正误字,让学生选择正确的。如:他买了白(才、菜);时(侯、候)不早了。

3.列出字词句中的音同或音近或形近或义近的字,让学生分辨正误。如:急躁、暴躁和干燥、燥热哪个用足字旁,哪个用火字旁?人急了往往会手脚不安或跺脚,急躁、暴躁都隐含着着急的情绪,与脚的活动有关,应该用足字旁;人或事物缺少水分,感觉干热,跟火烤晒有关,因此干燥、燥热等词要用火字旁。

4.让学生通过组词、分类等来理解字词之间的意义联系,来分辨正误以决定取舍。如:“休息”容易写成“体息”。我让学生分别用“休”与“体”组词。“休”有“休息”、“休闲”、“午休”、“退休”等,“体”有“体育”、“体温”、“液体”、“集体”等。学生一组词,即使老师不说,他们也就明显发现“体息”的“体”是用错了。

矫正错别字后学生要重新抄写正确的字,但不可罚抄,因为它低效,负担重,易引致学生反感,弱化学习兴趣。

(三)矫正错别字要以提高学生识字能力为曰标。教师要立足常态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引导学生习惯使用字典(词典)学习汉字(包括识字和矫正错别字)。

1.学汉字是与学习现代汉语知识密不可分的。学汉字不只是认识一个个单独的符号,而是由字联词,由词联句,由句联篇。学汉字既要听、说、读、写,学习词、句、篇更要听、说、渎、写。如果学习语文只局限于教材就肯定学不好,其中的识字与矫正错别字也一样。课外阅读可以开拓学汉字的领域,它更是巩固、运用课内外所学的汉字的新领域。新课标虽然规定了各年级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但笔者认为这些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且难以保证。立足课堂,才能把课外阅读变成硬任务而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

2.培养学生习惯使用字典等工具书能提高识字与矫正错别字的能力,遇上生字或疑似错别字等,他们会用部首和音序两种查字法查字,会看注释,会结合上下文选择字义(音、形)。

笔者曾带过一个实验班,进行了不使用字典与使用字典的对比试验:上学期不提出使用字典的要求,下学期要求学生必须使用字典,还指导他们借助工具书开展大量阅读,实验对比结果如下:

综上所述,立足常态课堂教学,对症下药,防治结合,错别字现象完全可以有效避免,并且得以及时矫正。

参考资料:

1.小学学科教学论.苏立康主编.王鸿莲副主编.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2.结构主义.皮亚杰.1971年版.

3.社会学习理论.美国班杜拉.soaal learning theory.1977年版.

4.教育心理学,邵瑞珍主编.皮连生副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5.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华生著.

6.心理学导论,黄希庭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7.文字学基础与字理识字.黄亢美主编.广西小教培训中心出版.1998年版.

8.现代汉语知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9.语文大世界.小学语文教师,徐永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