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脖子病人范文

时间:2023-04-07 12:13: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脖子病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脖子病人

篇1

1“大脖子病”就是甲状腺癌?

答案解析:C.“大脖子病”是甲状腺的良性增大,在颈前或气管两侧形成肿块,逐渐长大,医学上称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多数发生于山区的居民。但少数病人的肿物突然增长加快,这可能是恶性改变的信号,就是有可能由良性转变成恶性。而甲状腺炎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也会引起“大脖子”,所以如果出现了大脖子的症状,最好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

2脖子上有了肿块就一定要做手术切掉?

答案解析:C.九成以上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病变,仅5%为恶性(甲状腺癌),因此在健康体检时发现的甲状腺结节要科学面对,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应由专业医生判别下一步的诊疗方案。因为良性结节如果手术切除后,部分人在术后2~3年内可能会重新长出甲状腺结节,更让人遗憾的是,很多人因此患上了甲减,需要终身服用一种甲状腺激素药物,来补充替代甲状腺功能。但是对于部分甲状腺结节有压迫症状、影响美观、合并甲亢、胸骨后甲状腺肿以及怀疑或可能有恶变的还是需要及时手术,而分化型甲状腺癌,如果发现得早、早期手术切除,预后是各种恶性肿瘤中最好的,甚至不会影响患者的寿命;反之,一小部分人因此而致命。不过,即使是良性病变,比如桥本氏病合并结节、结节性甲状腺肿,或多年的甲状腺肿大并结节,也不能掉以轻心,对于甲状腺结节的患者来说,半年一次的医院随访观察非常重要。应该定期复查甲状腺彩超,必要时进行甲状腺细针穿刺,以便及时观察病情的动态变化。

3甲状腺疾病的罪魁祸首是?

答案解析:D.当谈及甲状腺结节的发生机制时,专家表示“尚不完全明确”。学术界认为与碘摄入过多或者碘缺乏、肥胖及遗传因素相关,与放射性等环境因素、社会压力增大也有关,较大的生活压力容易造成内分泌和自身免疫的紊乱。在甲状腺结节患者中,女性占到70%~80%,这是因为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女性由于更易发生情绪波动进而使内分泌出现明显变化,而女性雌激素与甲状腺关系密切,激素改变易刺激结节的形成。同时,甲状腺疾病患者有年轻化的趋势,过去多发于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如今20~40岁成发生甲状腺疾病的高峰段。

4甲状腺疾病会影响身体其他哪些部位的健康?

答案解析:D.甲状腺的主要功能是分泌和合成甲状腺素,而甲状腺素是维持人体正常运转的一种必要激素。所以,一旦甲状腺出现了问题,会给身体带来严重合并症。比如得了甲亢会出现心慌、心跳加快、心脏扩大、心律衰竭等甲亢性心脏病。甲状腺出问题还会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比如躁狂症、精神分裂症等。生育方面则会导致男性阳萎、、不育,也可以导致女性月经紊乱、闭经,或者容易流产。

5甲状腺疾病如此高发,那么就不应该再吃碘盐了?

答案解析:B.近几年来,碘盐推高了甲状腺结节发病率的言论让越来越多的人不敢吃碘盐了,这是人们普遍存在的误区。碘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是合成甲状腺素,碘过高或过低,都会损害人体健康。甲亢病人应该低碘饮食,因此不能进食高碘食物,包括碘盐,但甲状腺结节和甲减病人要不要食用碘盐,需要到医院去查个尿碘,如果尿碘高了就要适当限制含碘食物和碘盐,如果尿碘低了或正常还是要坚持吃碘盐。而正常人应该常规食用碘盐。

6对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自查表,以下症状你中了几枪?

感到乏力,常犯困,体力和精力都不足。

大脑思维迟钝,注意力难集中,记忆力下降,行动和反应慢。

体重突然增加许多。

皮肤干燥、指甲很脆、灰白,易折断。

常常会觉得冷。

有很多负面的想法,感到情绪低落抑郁。

肠道和代谢好像都变慢,经常便秘。

感到肌肉和骨骼僵硬酸痛,手感到麻木。

血压增高或者心跳变慢了。

胆固醇水平增高。

答案解析:如果你的回答有五项或五项以上为“是”,请到医院的内分泌科就诊并进行甲状腺功能的血液检查。甲状腺位于的颈部前方,而且颈部肿块最常见的为甲状腺结节,因此,通过自检有助于早期发现甲状腺的变化。可以照镜子观察有无肿大或通过触摸检查有无肿块。如果有肿块则触摸肿块,检查其光滑度和软硬度。若肿块光滑且均匀,或多个,可能为腺瘤或结节性甲状腺肿;而不光滑,边界不清,质地硬且为单个,应怀疑为癌肿。若肿块生长迅速,或在甲状腺肿块同侧颈部能触摸到质地较硬的淋巴结,可能是发生了淋巴结转移,应该高度注意,迅速就诊。

篇2

2009年3月,舟山群岛的“舟山论坛”上,一群网友群起抗议食盐加碘,发起抵制碘盐行动。―位网友说,他的家族中有5人确诊甲状腺肿瘤,现在全家都不吃碘盐了。舟山市人民医院院长张永奎特地查了一下医院的诊疗记录,发现2007年到医院接受甲状腺手术的患者达770多人,比5年前增加了500多--例。其中,甲状腺癌更是增加了一倍以上!近期,天津、上海、福州等沿海地区发现甲状腺病大增。2009年5月,一项“沿海地区居民碘营养状况”调查由卫生部牵头,在浙江、辽宁、福建、上海四省市低调展开。

原中国医科大学校长、内分泌科专家藤卫平教授在论文中提出:目前中国处于甲状腺病发病的高峰期。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上海长海医院专家对宝钢的调查发现,确诊的31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中,有183例是在食盐加碘3年半内发生的;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生的调查发现,近20年问,天津市的甲状腺疾病呈逐年上升趋势。

近日,这些情况被媒体披露,央视《第一时间》、《健康之路》等节目也开始关注这一话题。一些医生和专家质疑:这种疾病是否是碘吸收过量引起的呢?我们是否还有必要继续食用碘盐呢?带着疑问,笔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据位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院内的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碘缺乏病防治研究所专家介绍,我国一度是世界上碘缺乏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原有7亿多人口缺碘,占世界碘缺乏病人群的40%。黑龙江省等地出现过的“傻子屯”就是碘缺乏引起的。碘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人体缺碘,会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不足、或生理效应不足,导致甲状腺肿大,就是俗称的“粗脖子病”,严重缺乏时,会导致智力和体能缺失,智力低下。

有鉴于此,1994年,国家颁布了《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提出“除高碘地区外,逐步实施向全民供应碘盐”。从此,预防大脖子病和提高儿童智商成为全民补碘的两大理论依据。全民食用加碘盐的政策,与计划生育政策相类似,作为一项国策在中国强制推行。

据专家介绍,绝大多数内陆省份是缺碘地区。实施碘盐以后,碘盐覆盖率达到97.48%(据《2008年全国碘盐监测报告》。从每两年一次的监测情况来看,碘缺乏症得到有效抑制,碘缺乏引起的“粗脖子病”和痴呆症大幅度减少,大多数国人碘的吸收量处于正常状态。碘盐的推广,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大德政。在我国,食盐由国有盐业公司专卖,统购统销,加碘的盐很快也很容易覆盖全国市场,中国很快就成为碘盐的一统天下。月前,在城乡超市和食杂店根本买不到无碘盐。未加碘的盐,也根本进不了流通领域,一经发现,就会被当作“私盐”处理。轻则罚没,重则典刑。

在“食用加碘盐,健康全家人!”标语口号下,各地碘营养不均衡的复杂情况被低估了。2009年2月公布的《全国碘盐临测工作简报》披露了碘问题的复杂性:“在重点防范(碘缺乏病)省区内外,近年来水碘和重点人群尿碘调查发现,部分村水碘较高,且高碘、缺碘、适碘乡村混杂存在。”盐业公司也许忘记了,很多沿海地区本来就不是碘缺乏区域,他们平常海产品吃得多,碘自然也吸收得多,再加上吃碘盐,碘的吸收很容易就超过了标准量。中国营养学会的一项报告显示,中国城市居民每日盐的摄入量为11克,农村居民盐摄入量达到17克。那么,根据目前市场每克盐含20~50微克碘计算,国人每天碘的摄入量达到了220~850微克,远远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划定的安全线。《2008年浙江省城乡居民膳食结果调查报告》显示浙江居民食盐摄入量为9.52克,这样计算,每天仅从食盐中获取的碘的数量就已经超过了补碘量的标准。

专家指出,碘缺乏会致病,碘超量也会致病,过多摄碘,会使人患上甲亢、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炎、甲状腺囊肿、甲状腺肿瘤等等。

对于辽宁、浙江、天津、上海、福建等沿海高碘地区来说,原本预防“大脖子病”的碘盐,反而导致市民碘摄取过量,埋下了巨大的健康隐患。在全民补碘政策实施15年之后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地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一些地区正迎来甲状腺疾病发病的高峰期。而这疾病暴发的时间段,刚好与强制食用加碘盐相吻合。

来自民间和医学界呼吁自主补碘的声音越来越高。今年,浙江省的政协委员纷纷提出议案,质疑加碘食盐与甲状腺疾病高发有关系,要求政府相关部门予以重视或着手调查,同时提出沿海高碘地区居民要有食用无碘盐的选择权。

养生专家王先生指出,在这个问题上,有的人陷入了简单化、极端化的思维误区,简单、轻率、静止地看待问题。这种“一刀切”式的操作方式在我国也屡见不鲜,在干部去留问题上,科级、处级、局级流行“二、五、八”,就是52岁、55岁、58岁“一刀切”。而国外发达国家主要是根据人的健康状况和工作需要来决定人的去留。说到健康措施,养生学家认为针对性很强,本来就应该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极端化,是养生的尢忌。不问青红皂白地“一刀切”式的补碘,怎么能不补出问题呢?最本质的东西、活的灵魂,就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除了补碘以外,补钙、补锌等等,也几乎是一窝蜂地补,做父母的甚至不知道孩子缺不缺钙、缺不缺锌,就给孩子买各种钙制品、锌制品。补来补去,常常补出问题。专家指出,单纯过量补钙,可能会出现“钙中毒”,不仅不能达到补充人体钙质,预防骨质疏松的目的,还可能会导致骨折率上升。对于单纯性补钙,人体的吸收量至多只有30%至40%。如果缺乏维生素D,或者肝肾无法顺利把维生素D转化为活性维生素D,食物中的钙就不能被有效吸收。若过度吸收维生素D,再加上大量补钙,导致的后果可能就是钙被过度吸收,甚至还可能引起体重下降、倦怠、胃口差和便秘等。

补碘也是如此,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胜的推广碘盐;而不缺碘的沿海地区,应该有选择不食用碘盐的权利。道理也十分简单,本来也无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出而呼吁。

相关链接

每年的5月15日是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碘盐能够有效防止碘缺乏症。

篇3

“内分泌调解”一节是上海市高中《生命科学》第七章第二节的内容,共介绍了五种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激素和相应功能,内容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在教学中,可尽量创设情景,并结合一定的问题教学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有助于突破本课的重、难点,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激素;理解各激素的生理功能及其失调症;理解胰岛素的调解作用。

2.2 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媒体演示各有关图片,让学生有感官认识,激发求知欲;用提问法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思维,学以致用。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习惯;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

3.1 重点:各激素的生理功能及其失调症

3.2 难点:胰岛素的调解作用

4、教学过程设计

4.1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演示网上找到的“青春痘”患者的图片,提问学生是否也有这方面的问题,并告诉学生这与激素有关。由于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又有切身体会,引起共鸣,产生求知欲。

4.2 展示图片,引导探究

出示几种主要内分泌腺,提问学生:了解内分泌腺及其激素的功能吗?如果分泌失调会怎样?接着出示一些失调症图片,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热烈讨论,教师趁热打铁,进行下列活动:

活动一 演示肾上腺结构,并介绍肾上腺素的功能,问:病人在什么情况下可注射肾上腺素?紧张时你会有什么生理表现?与肾上腺素有关吗?正常情况下,其分泌量如何?师生共同探讨。

结论与目的 让学生明白这种激素调节过程是适应环境的结果,进一步引导学生得出吸毒、使用兴奋剂的危害。

活动二 演示甲状腺的位置及其结构,并出示甲亢、大脖子病、呆小症等图片,从甲状腺素的作用出发,让学生尝试解释疾病成因。

结论与目的 让学生理解合理饮食和摄入碘的的重要性。

活动三 介绍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提问:男女生殖腺有何区别?功能有何不同?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结论与目的 引导学生坦然面对青春期的变化。

活动四 出示垂体的位置、巨人症、侏儒症的图片,教师介绍垂体激素的种类及作用,请学生设计实验“用狗作实验材料,证明动物生长激素的分泌器官和生理作用”

结论与目的 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五 课件演示胰脏解剖图,引导学生比较内、外分泌腺的差异,提问:切除胰脏的狗会出现什么症状?启发学生从分泌物的作用分析得出结论。提问:据所学知识,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哪些症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并从理论上分析血糖偏高带来的影响。教师介绍胰岛素作用机理。再提问:医学上如何诊断糖尿病?出示几张验血报告。

结论与目的 使学生知道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和合理锻炼的重要性;知道血糖浓度的正常范围;学会看一些简单的化验单。

4.3 归纳总结与作业

人体的各激素调解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我们要学会关注健康,关爱生命。

作业布置:查找有关介绍糖尿病患病情况和世界糖尿病日主题的资料。

5、小结与反思

5.1 创设合适的情景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合理的情景演示,使学生有亲身的体验,感悟实践,实现知识、能力与情感同步发展。

篇4

医学界公认,凡大于人体体重1/10000的元素,称为宏量元素(常量元素),包括碳、氢、氧、氮、硫、磷、氯、钠、钾、钙、镁,共11种,它们共占人体体重的99.95%;凡小于人体体重1/10000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包括铁、铜、锌、锰、铬、钴、镍、钒、锡、硅、硒、碘、氟、钼、溴、锂、铷等,共41种,它们占人体体重0.05%。宏量元素构成生命组织的框架。微量元素构成细胞的活性成分,如酶、细胞色素、电子传递体等。

微量元素分为必需微量元素、可能必需微量元素及有害微量元素。必需微量元素是许多酶的活性中心,它们参与酶的合成与激活,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有害微量元素(污染元素)是指存在于人体内会阻碍机体正常代谢过程和影响生理功能的微量元素。随着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现代大工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越来越大,环境污染问题变得十分突出。某些元素(如汞、铅、镉等)通过大气、水源和食物等途径进入人体,在体内积累而成为人体中的污染元素。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内必需微量元素缺乏及有害微量元素增多,引发衰老、癌症,影响人类的寿命。

已被确认与人体健康和生命有关的必需微量元素有18种,即铁、铜、锌、钴、锰、铬、硒、碘、镍、氟、钼、钒、锡、硅、锶、铷、硼、砷。这每种微量元素都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尽管它们在人体内含量极小,但它们对维持人体中的一些决定性的新陈代谢却是十分必要的。一旦缺少了这些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就会出现疾病,甚至危及生命。目前,比较明确的是约30%的疾病直接是微量元素缺乏或不平衡所致。(值得提出的是:即使是这些必需微量元素,它们在体内的含量都有一个最佳的浓度范围,超过或低于这个范围,对健康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下面对几种必需微量元素在人体的作用进行阐述。

1 铁

铁(II,III)的主要功能是作为机体内运载氧分子的呼吸色素。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和肌肉组织中的肌红蛋白的活性部位都由铁(II)和卟啉组成。其次,含铁蛋白(如细胞色素、铁硫蛋白)是生物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主要电子载体,它是所有生物体内能量转换反应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一旦缺铁,会使氧的运输、贮存、二氧化碳的运输及释放,电子的传递、组织的呼吸、氧化还原、活性氧及自由基的清除、DNA的合成、免疫功能、体格及神经系统发育、能量代谢等重要生理生化功能异常,出现贫血、抵抗力减低,生长发育障碍,必然影响机体及细胞的寿命。

铁过多也有毒害。铁离子过多除了能催化自由基反应外,还有直接毒害作用,尤其是铁和硫醇结合后,催化自由基反应的能力更强。

2 铜

铜(I、II)的主要功能与铁相似,起着载氧色素(如血蓝蛋白)和电子载体(如铜蓝蛋白)的作用。另外,铜对调节体内铁的吸收、血红蛋白的合成以及形成皮肤黑色素、影响结缔组织、弹性组织的结构和解毒作用都有关系。

美国曾进行的调查显示,人群中由于铜的摄入不足,冠心病的发病率增加44%。少年白发及白癜风也与铜的摄入不足有关。

3 锌

锌离子是许多酶的辅基或酶的激活剂。维持维生素A的正常代谢功能及对黑暗环境的适应能力,维持正常的味觉功能和食欲,维持机体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对促进儿童的生长和智力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锌还参与生殖及性机能,与中医所讲的“肾气”有关;锌参与免疫功能,癌症病人常常缺锌;锌还与内分泌的垂体-肾上腺-性腺激素轴有密切关系。补锌可改变食欲,调节身体肥瘦,延长癌症病人寿命。

4 锰

锰(II、III)是水解酶和呼吸酶的辅因子。没有含锰酶就不可能进行专一的代谢过程。人体内锰-SOD含量减少是衰老的重要原因。此外,锰还与骨骼的形成和维生素C的合成有关。

已证实,百岁老人头发中的锰含量很高,是一般人的3-10倍。肿瘤细胞内的锰―SOD的活性显著降低。

5 钼

钼是固氮酶和某些氧化还原酶的活性组分,参与氮分子的活化和黄嘌呤、硝酸盐以及亚硫酸盐的代谢。阻止致癌物亚硝胺的形成,抑制食管和肾对亚硝胺的吸收,从而防止食道癌和胃癌的发生。国内研究证实,缺钼的地区人群食管癌的发病率高。

6 钴

钴是体内重要维生素B12的组分。维生素B12参与体内很多重要的生化反应,主要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血红蛋白的合成,氨基酸的代谢和甲基的转移反应等

7 铬

铬(III)是胰岛激素的辅因子,也是胃蛋白酶的重要组分,还经常与核糖核酸(RNA)共存。它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血糖代谢,帮助维持体内所允许的正常葡萄糖含量,并和核酸脂类、胆固醇的合成以及氨基酸的利用有关。缺铬后,会引起糖耐量受损,胰岛素活性降低,出现血糖升高、血胆固醇升高,诱发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

8 钒、锡、镍

钒、锡、镍是人体有益元素,钒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锡可能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关。镍能促进体内铁的吸收、红细胞的增长和氨基酸的合成等。

9 硅

硅是骨骼、软骨形成的初期阶段所必需的组分。同时,能使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保持必需的强度和弹性,保持皮肤的良好的化学和机械稳定性以及血管壁的通透性,还能排除体内铝的毒害作用。

10 硒

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必要构成部分,具有保护血红蛋白免受过氧化氢和过氧化物损害的功能,同时具有抗衰老和抗癌的生理作用。

11 碘

碘参与甲状腺素的合成。碘缺乏会导致缺碘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幼年时会引起呆小症。食物中缺乏碘会造成一定的心理紧张,导致精神状态不良。所以经常食用含碘的食物有助于消除紧张、帮助睡眠。但碘摄入过量也会导致甲状腺疾病。

12 砷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必需成分。

人体所需要的各种元素都是从食物中得到补充。由于各种食物所含的元素种类和数量不完全相同,所以在平时的饮食中,要做到粗、细粮结合和荤素搭配,不偏食、不挑食,就能基本满足人体对各种元素的需要。反之,可造成某些元素的缺乏。因此,平时要注意膳食平衡。

哪些人需要额外补充微量元素呢?

第一类人群:少年儿童。因快速生长发育,消耗较大,补充不足,饮食结构不合理,厌食、偏食、易生病等原因,易缺乏锌、硒、碘、铁等。

篇5

护士节的由来

“5・12”国际护士节是为纪念国际医务护理创始人南丁格尔而设定的纪念日。

弗劳伦斯・南丁格尔(1820年5月12日~1910年8月13日),出生于意大利中部历史名城佛罗伦萨的一个富有移民家庭,后来随家迁居英国。幼小时就勤奋好学,遍览各种经典名著。曾就读于法国巴黎大学,操英、法、意、德诸国语言。她的父母希望她发展文学、音乐才能,跻身名流社会,而她对此兴致淡薄。她在日记中写道:“摆在我面前的道路有三条:一是成为文学家;二是结婚当主妇;三是当护士。”她不顾父母的反对而毅然选择了第三条道路。

南丁格尔女士,在幼年时就怀有一颗慈祥仁爱的心灵。她爱护生命,家里饲养的小动物受伤了,她细心给它包扎,让伤口慢慢愈合起来。南丁格尔怀有一个崇高的理想,认为生活的真谛在于为人类做出一些有益的事情。做一个好护士,是她生平的唯一夙愿。1844年,她从英国出发开始了欧洲大陆的旅行,足迹遍及法、德、比、意等国,对各国的医院进行了考察。1850年还到德国一所女护士学校,接受短期的医护训练。后来她的才智被人发现,于是1853年受聘担任伦敦患病妇女护理会的监督职。

在英法联军与沙俄发生激战间(1854年~1856年),南丁格尔在英国一家医院任护士主任,带领38名护士奔赴前线,参加护理伤病员的工作。因当时医疗管理混乱,护理质量很差,伤病员死亡率高达50%。于是,南丁格尔就潜心改善病室的卫生条件,并为伤病员加强护理、增加营养。南丁格尔慈祥可亲,热爱伤病员。她工作严肃认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卓越的组织才能。她日以继夜地不停工作着。每次,当她手持油灯巡视四里长街的伤病员时,身影所到之处,士兵们都以亲吻她的身影来表示对她的崇高敬意,并一致亲切地称呼她为“提灯女士”。半年之后,伤病员死亡率下降到2.2%。这一事迹传遍全欧,南丁格尔一时成了英国传奇式的人物,美国著名诗人朗费罗还特地写诗赞颂她的功绩。1860年,她在英国伦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护士学校。她的护士工作专著,成了医院管理、护士教育的基础教材。

鉴于南丁格尔推动了世界各地护理工作和护士教育的发展,因此被誉为近代护理创始人。南丁格尔1910年逝世后,国际护士理事会把她的生日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并举行纪念活动,其目的在于激励广大护士纪承和发扬护理事业的光荣传统、以“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病人,搞好治病救人工作。

护士节护士授帽仪式

洁白的燕帽,象征着圣洁的天使;燃烧的蜡烛,象征着“燃烧自己,照亮他人”。每逢5月12日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医院、护士学校等都会举行庄严的护士授帽仪式,并庆祝“节日”的到来。

授帽仪式是护生成为护士的重要时刻。在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像前,伴随着《平安夜》的庄严乐曲,护生直跪在护理前辈面前,前辈为护生戴上圣洁的燕帽,护生接过前辈手中的蜡烛,站在南丁格尔像前宣读誓言:“我宣誓:以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履行护士的天职;我宣誓:以自己的真心、爱心、责任心对待我所护理的每一位病人;我宣誓:我将牢记今天的决心和誓言,接过前辈手中的蜡烛,把毕生经历奉献给护理事业。”

神圣而庄严的授帽仪式结束,护生正式成为一名“白衣天使”。她将学习和发扬护理前辈“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精神;她将履行救死扶伤、防病治病的人道主义护士天职,把真诚的爱心无私奉献给每一位病人;她将为预防疾病、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和促进人类健康事业奉献青春与热血。

“白衣天使”需要社会的关注

我们赞美护士是“天使”,护士有着纯洁的心灵,高尚的情操,对每一位患者总带着一份职业性的微笑,不求回报只求奉献。但一袭白衣下的她们在昼夜颠倒、超负荷的工作下身心疲惫。护理病人的护士也需要护理。

目前各大医院护士人手普遍比较紧张,平均每个白班护士要护理15到20名病人。由于工作强度大(工作是8小时倒班制,人员少,体力工作非常繁重。有时连续护理病人或做手术数小时,连上洗手间的时间都没有)、压力大(工作中的不确定性一一长期处于应急状态、在医院的地位以及社会对她们提出的要求等都是压力所在),护士正被甲亢、神经衰弱等职业病缠身,目前护士患有焦虑、抑郁和狂躁等心理病症的越来越多。有统计显示,大约有三成护士有失眠头疼、胃病、心理疾病等职业病。“这个群体呼唤全社会更多的关爱”。

职业病症一:压力大

护士是接触病人时间最多的医护人员,工作量大,来自外界各种压力也很大。“现在从事护理工作的人群已和职业经理人、学校老师并称为职业压力最大的三个群体,这些压力很容易让护士产生职业倦息,对她们的心理健康也造成一定影响。”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理专家龚梅恩主任说。

很多医院护理部表示,由于不堪工作和家庭压力,很多护士都或多或少存在抑郁、焦虑、狂躁、压迫等心理病症,她们认为急诊科护士所承受的压力最大,其次是ICU(重症监护室)以及外科的护士,有些人因为承受不了强压而选择离职。

减压建议:

建议一:可选用打沙包等方式发泄情绪

紧张的生活中积压的情绪要在适当的状况下,通过合适的宣泄渠道发泄出来,比如打沙包、剪纸、大声歌唱、跑步等等,方式多种多样,个人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爱好习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种。研究显示,这样的发泄还是很有效的。

建议二:定期做心理辅导

不少专家建议,医院至少每年要对护士做一次“心理体检”,定时安排心理医生对他们进行疏导,以维护他们的身心健康。但现在各大医院基本都没有开展系统的减压教育,护士们的减压更多基于自发。专业人士建议:“首先是医院管理者要有这个意识,多关注护士们的状况,可以安排专家对护士们进行减压教育;也要对各个科室的护士进行轮换,避免在同一个科室病房呆的时间过长。”

建议三:瑜伽静心

也有的护士会选择练习瑜伽来调整身心,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瑜伽是一个通过提升意识,帮助人类充分发挥潜能的

体系。瑜伽姿势运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技巧,改善人们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种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运动方式。古印度人更相信人可以与天合一,他们以不同的瑜伽修炼方法融入日常生活而奉行不渝:道德、忘我的动作、稳定的头脑、宗教性的责任、无欲无求、冥想和宇宙的自然和创造。通过运动身体和调控呼吸,可以完全控制心智和情感,以及保持永远健康的身体。

职业病症二:甲亢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俗称“大脖子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甲亢最为常见,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继发性甲亢较少见,由结节性甲状腺肿转变而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一种较难治愈的疑难杂症,虽不是顽症,但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而引起的高代谢疾病。临床上甲亢患者主要表现为:心慌、心动过速、怕热、多汗、食欲亢进、消瘦、体重下降、疲乏无力及情绪易激动、性情急躁、失眠、思想不集中、眼球突出、手舌颤抖、甲状腺肿或肿大、女性可有月经失调甚至闭经,男性可有阳痿或发育等。甲状腺肿大呈对称性,也有的患者是非对称_生肿大,甲状腺肿或肿大会随着吞咽上下移动,也有一部分甲亢患者有甲状腺结节。

精神刺激:如精神紧张、忧虑等;过度疲劳:如过度劳累等是医护人员易患甲亢的主要原因。

甲亢病症的调养:

甲亢病的诱发与自身免疫、遗传和环境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其中以自身免疫因素最为重要。但遗憾的是,甲状腺自身免疫的发生,发展过程迄今尚不清楚,因而很难找到预防的方法。另外,遗传因素也很重要,但遗传的背景和遗传的方式也未被阐明,故也很难从遗传方面进行预防。

在甲亢调养过程中,饮食尤其重要。因为甲亢患者由于代谢亢进,营养物质需求明显增加,如果营养补充不足,消瘦会更为明显,甚至出现类似晚期癌症的症状,因此,饮食是否得当十分重要。饮食原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主要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适量矿物质(主要为钾、镁、钙等),忌碘。

饮食的注意事项:

1、少食多餐,不能暴饮暴食。忌辛辣食物:辣子、生葱、生蒜;忌烟酒。

2、补充充足的水分,每天饮水2500ml左右,忌浓茶、咖啡等兴奋性饮料。

3、适当控制高纤维素食物,尤其腹泻时。

4、注意营养成分的合理搭配。

5、禁食海带、海虾、海鱼、海蛰皮等含碘高的食物。由于碘在空气中或受热后极易挥发,故只需将碘盐放在空气中或稍加热即可使用。

6、进食含钾、钙丰富的食物。

7、病情减轻后适当控制饮食。

还有,在调养、防治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挣心情平静,防劳累。

职业病症三:静脉曲张

静脉曲张(俗称“浮脚筋”)是静脉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主要是因长时间维持相同姿势,血液蓄积下肢,在日积月累的情况下破坏静脉瓣膜而产生静脉压过高,造成静脉曲张。静脉曲张多发生在下肢,腿部皮肤冒出红色或蓝色像是蜘蛛网、蚯蚓的扭曲血管,或者像树瘤般的硬块结节,静脉发生异常肿胀和曲张。久站或走远路时,常感下肢沉重、发胀、酸痛、易疲劳;夜间可发生下肢和足部肌肉痉挛;病情加重时表现为腿上一团团“青筋”,甚至皮肤溃疡经久不愈,既影响美观又影响健康,而且下肢静脉曲张者普遍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随时有生命危险。

此病多发生于持久从事站立工作或体力劳动的人,尤其是工龄较长的手术室护士。根据统计,约有45%~60%护士患有不同程度的静脉曲张的现象。护士每天都要站五六个小时,因长期站立工作,双下肢负重等工作特点,护士就成了下肢静脉曲张的高发人群。

静脉曲张的预防:

对于已经发生静脉曲张的人,可运用保守治疗(如使用弹性袜、运动、饮食及生活作息的改变)来预防静脉曲张的范围扩大及减轻其症状。例如走路、游泳、骑单车等较缓和的运动,除了能刺激小腿肌肉群,改善身体血液循环外,还能降低新的静脉曲张发生的速率。每天睡前在床上将双腿抬高超过心脏约10~15分钟,或是睡觉时用枕头垫高下肢。另外,在饮食方面,应多吃高纤、低脂饮食及加强维生素C、维生素E的补充。在日常生活方面,则应控制体重,避免服用避孕药,避免穿着过紧的衣物及高跟鞋、跷二郎腿及尽量避免久坐或久站。每天睡前将腿抬高一段时间,睡觉时可侧睡左边以降低骨盆腔静脉的压力。还有一点,抽烟会使得血压升高及动、静脉受损,已患有静脉曲张者应立即戒烟。

另外,针对护士工作的特殊性,专家又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平日坐在凳子上时,双腿或单腿不停地抖动、摇晃。这些动作在肌肉伸缩的同时,促进了下肢血液回流,防止了肢体血栓和静脉曲张的形成。

2、平常需要长时间站立或久坐时,记得做足背伸直屈曲动作,让小腿肌肉收缩帮助血液回流,减少静脉血液积聚。或每隔一段时间就起身踏踏脚或是动动脚趾头。而手术室护士在手术进行时,应自我调节站立姿势,让两条替承重、轮换休息。

职业病症四: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指由于某些长期存在的精神因素引起脑功能活动过度紧张,从而产生了精神活动能力的减弱。其主要临床特点是易于兴奋又易于疲劳。常伴有各种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不少患者病前具有某种易感素质或不良个性。患者对轻微的刺激和身体不适都非常敏感,经常诉说头昏脑胀、耳鸣眼花、心跳胸闷、腹胀腰痛、关节酸软等。容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睡眠困难,常做恶梦,易惊醒,有人夜间失眠,白天很困,但一上床仍然不能入睡。多疑和焦虑,过多怀疑疾病的严重性,从而焦虑不安。另外,还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心慌、面部潮红、多汗、四肢发冷或发热等。有时还有厌食、消化不良、腹胀、便秘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众多症状中,以头痛和睡眠障碍最为突出,而焦虑是症状加重的关键。

发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常与精神因素和人的素质有关,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精神因素是造成神经衰弱的主因。凡是能引起持续的紧张心情和长期的内心矛盾的一些因素,使神经活动过程强烈而持久的处于紧张状态,超过神经系统张力的耐受限度,即可发生神经衰弱。如精神负担过重,脑力劳动过度疲劳,不注意劳逸结合,长期心情郁闷或情绪紧张都可为发病因素。如过度疲劳而又得不到休息是兴奋过程过度紧张;对现在状况不满意则是抑制过程过度紧张;经常改变生活环境而又不适应,是灵活性的过度紧张。

医护工作者,尤其是手术室护士,工作繁忙,压力非常大,精神时常处于挑战耐力极限状态,情绪持续紧张,生物钟颠倒,生活没有规律,这是患神经衰弱的重大原因所在。长此以往,还会导致焦虑、抑郁、狂躁等心理疾病的发生。

神经衰弱的预防:

防治神经衰弱,最主要的一点是要对该病有正确的认识,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首先要建立有规律的生活制度,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学习和休息。学会科学用脑,防止大脑过度疲劳。其次,要根据每个人的体力、爱好,每天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打球、游戏、体操等。另外,需要的话,要配合进行必要的治疗,如食疗,针灸、理疗和气功等。

职业病症五:胃病

由于医院这样的特殊的工作环境,护士的工作时间是随病人而定的。医院随时都会出现紧急情况,再加上三班倒的换班制度,使得护士这样的特殊群体的饮食规律也是经常会被打乱的。所以肠胃方面的疾病成为护士不能忽视的问题。一般初期的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

篇6

链接:

全民补碘的开始

碘的摄入不足可导致成人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和儿童的智力缺陷及精神运动功能受损,严重时将导致克汀病(表现为呆、小、聋、哑、瘫)。碘缺乏病严重阻碍了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对社会发展有不利影响。1993年国务院召开“中国2000年实际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动员会”,通过了国家防治碘缺乏病规划纲要,采取全民食盐加碘为主的带有政府行为的防治战略。

食用盐碘含量调整历程

第一次调整:1996年卫生部规定碘含量的上限值不得超过60毫克/千克。

第二次调整:1997年卫生部要求碘盐覆盖率已大幅度提高的多数地区停止碘油丸的投服。同时提出“科学补碘”的口号。

第三次调整:1999年卫生部规定,从2000年开始将碘含量由出厂不低于40毫克/千克调为平均35毫克/千克。

第四次调整:2010年7月,卫生部公布《食用盐碘含量(征求意见稿)》,拟将食盐中碘酸钾强化量由20~60毫克/千克下调为20~30毫克/千克。同时表示全国将不再统一碘盐浓度,各地可以在规定的范围,选择适合本地情况的碘含量平均水平。

大众医学:您如何看待卫生部近日公布的《食用盐碘含量(征求意见稿)》中做出的有关规定?请您解析一下其中的意义?

朴建华:我认为最大的意义在于提出“因地制宜”补碘策略,全民补碘不再“一刀切”。

卫生部这次对食用盐碘含量的调整非常必要。提出各省和地区可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适合本地情况的碘含量的平均水平,食用盐中碘含量的允许范围为碘含量平均水平±30%。这就避免了高碘地区和低碘地区居民补碘量相同,造成高碘地区居民碘摄入超标,而低碘地区居民碘摄入不足的现象。

另外,根据最近一次全国碘营养监测显示,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存在食盐中碘含量偏高的现象,有5个省(区)处于碘过量水平,16个省(区、市)处于碘大于适宜量水平,有下调余地。目前,全国碘盐中碘酸钾的强化量是30.8毫克/千克,调整后为20~30毫克/千克。降低了食用盐中碘含量的上限,保证居民碘摄入量在一个适宜范围,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整体来看,食盐加碘并未造成我国居民的碘摄入过量。“补碘”对缺碘地区的居民来说非常重要,但是碘摄入过量对健康也存在潜在的危害。因此,“因地制宜、分类管理、科学补碘”显得尤为重要。

大众医学:为什么上海、浙江等沿海地区处于“碘适宜”水平,而北部及中部部分地区处于“碘大于适宜量”,甚至是“碘过量”水平呢?

朴建华:除了调整各地区食用盐中碘的含量外,提倡低盐饮食对防止碘摄入过量和预防心血管疾病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我国是碘缺乏国家,绝大部分地区都缺碘,特别是一些内陆和高山地区。碘在自然界中含量较少,在海水和海产品中碘的含量相对较高,大部分内陆和山区的水中碘的含量极低。人体通过食物、水、加碘盐摄入碘,其中加碘盐为主要途径。为什么会出现沿海地区人群碘处于适宜水平,可能因为这些地区经济较发达,人们的保健意识较强,吃盐量相对较少,从而使总补碘量处于适宜水平。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盐的摄入量为每天6克,而我国居民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超过6克的比例高达81.6%,平均为10.7克。据调查,中国有10.9%的人口每日盐摄入量超过18克,其中大部分人在中国北部和中西部地区,以农村人口居多。根据目前市面上多数碘盐中每克盐含碘20~50微克计算,这部分人每天摄碘量达到了220~850微克,远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划定的每天200微克的安全线。过多地摄入盐,必然导致“碘过量”。

大众医学:近年来,中国甲状腺疾病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有人认为这与碘盐中的补碘量过多有关,您怎么看?

赵咏桔:从碘盐中摄取的碘过多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诱发甲状腺疾病,但并非是唯一、主要的原因。

我国曾是世界上碘缺乏病流行的国家之一,在国家实行全民食盐加碘政策后,碘缺乏病得到了控制。与此同时甲状腺疾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尤其是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甲亢)、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甲状腺炎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明显增加。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诱发因素很多,但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对发病的影响各占50%。碘过多是致病的环境因素之一,但环境污染、感染、精神压力的增加也是重要的环境致病因素。我国有甲状腺疾病的人大约2%,在全国差不多有2300万人,这部分人患病并非都是碘摄入量过大,还与个体对碘的不适应有关。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竞争加剧、压力增加,气候恶化、环境污染等各种社会、环境因素,使得全球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的发病率都在上升,这些因素对甲状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同样有重要的影响。

客观分析近年来甲状腺疾病发病率的增加还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人口基数增加,以及人类寿命延长,使患甲状腺疾病的总体人数增加了。二是人们的医疗保健意识增强,健康体检及就医率增加,使甲状腺疾病愈加受到重视。三是医疗检测水平的进步,以前甲状腺结节只能靠有经验的医生触诊,现在B超能发现2~3毫米的结节,使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大大提高。此外,国外如瑞士、美国、奥地利等国家,很多年前就开始推行食盐加碘。他们的研究发现,推行食盐加碘后的10年间,会有一个甲状腺疾病发病的高峰,但是继续补碘,这个发病高峰就会逐渐降低,并最终可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目前,我们国家可能就是处于这个高峰时期。多数专家认为,发生在缺碘人群中的这种现象,是当碘摄入量突然增加时,个别人出现的一种调节失控现象。但绝大多数人食用碘盐的安全性是勿庸置疑的。

大众医学:哪些人是甲状腺疾病易感人群?他们需不需要补充碘盐?

赵咏桔:这类人群中,除了甲亢是绝对禁忌补碘,其他疾病都还是应该适当补碘。

甲状腺疾病的易感人群包括,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的人,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还有一些过敏性体质的人。这些人因为具有易患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遗传易感缺陷,若大量摄入碘(包括含碘药物)或接受碘造影剂检查等,容易诱发甲状腺疾病。在临床上,还有与摄碘过多有关的甲亢。如高功能腺瘤和毒性多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他们的甲状腺内由于基因突变产生了功能自主的甲状腺细胞,当这类细胞足够多并且碘的摄入较多时可诱发甲亢。

临床上,有些甲状腺疾病病人来看门诊,对我说“医生,我们家现在全家都不吃海鲜,不吃碘盐了。”其实,这是走极端的表现。碘是合成甲状腺素的重要原料,如果既不吃海产品又不补充碘盐,甲状腺细胞因缺乏原料而不能制造满足生理需要的甲状腺素,这时脑垂体会增加促甲状腺素的分泌,势必刺激甲状腺细胞加倍工作来代偿,从而引起甲状腺肿大。严重碘缺乏还可致甲减。甲减可表现为疲乏、容易困倦、怕冷、记忆力减退、抑郁等。长期甲减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还可能导致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疾病等。对普通正常人来说,只要补充的碘盐在适当的范围内,对身体只会利大于弊。

大众医学: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需要补碘?常吃海产品的人是否可以少吃或不吃碘盐?

赵咏桔:测测你的尿碘含量。经常吃海产品的人,应该适当减少碘盐的摄入。

目前,判断人体碘摄入量是否适宜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去医院检测尿碘含量。如果尿碘>300微克/升,属于碘过量,需限制碘的摄入;如果尿碘在200~300微克/升,属于碘大于适宜量,需防止碘过量;如果尿碘在100~200微克/升,属于碘适宜;如果尿碘

大众医学:针对有人“把碘盐的选择权还给公众”的言论,您怎么看待?您认为“自主补碘”可行吗?

朴建华:食用碘盐作为一种特殊的物品,与每个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还是应该由政府来管控,不能完全交给市场。

我国全民补碘政策的实行对防治碘缺乏病,提高民族人口素质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不能单纯因为近年来甲状腺疾病增加可能与补碘有关,就否定这一政策。“把碘盐的选择权还给公众”的建议并不具有现实可行性,而实行“自主补碘”也还为时尚早。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是缺碘地区,先天性缺碘,而公民的平均文化素质和健康素养都还达不到让人们自主选择食用加碘盐的阶段。如果完全放开对碘盐的管控,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买到无碘盐,这样会令更多缺乏健康素养的普通民众受害,造成更大的社会风险。如果长此以往,人们又会回到缺碘的年代。

随着卫生部门不断的调研分析,新的标准还会陆续出台。今后,不同地域会制定不同的食用盐碘含量标准,了解哪些人群需多补,哪些需要稍微补一些,哪些不用补。这样制定出来的标准才会更科学合理。我国居民碘缺乏的健康风险大于碘过量的健康风险,补碘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将是我国的一项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