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场景的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23 23:46: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描写场景的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从上边场景描写的定义就可以看出它对任何一部小说的重要性。它所起到的作用有很多方面,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场景描写的运用,使得原本“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小说创作,又回归于我们身边,触手可及,可闻可感。“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伴随着那一阵笑声传来的话语,我想很多人都印象深刻吧,每当读到这一句的时候,我眼前都会闪现出一些我熟悉的朋友的形象;抛开王熙凤的心机不说,她的这份泼辣真是让我感觉如在身畔,热气袭人!而随后一连串的亲人相见的场景描写,有虚有实有千呼万唤有似曾相识,如同把贾府以3d特效的形式,把粉墨登场的各色人物,活灵活现又可亲可感的投放于读者眼前身边,栩栩如生,明白易懂。
《石头记》手抄本收藏者之一的戚蓼生,曾经这样说过他读《红楼梦》的感受:“绛树两歌,一声在喉,一声在鼻;黄华二牍,左腕能楷,右腕能草,神乎技矣,吾未之见也。
今则两歌而不分乎喉鼻,二牍而无区乎左右,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此万万所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之《石头记》一书”。
可以说,《红楼梦》是由大大小小的生活场景构成的,他正是运用了这些贴近我们生活的红楼画面,以小见大,反映了他所预见的社会兴衰变迁。还记得那些让我们经久不忘、脍炙人口的经典场景描写吗?王熙凤的大笑出场,宝黛的初次会面,元妃省亲的豪华阵势,大观园的建筑格局,黛玉葬花的落英缤纷,湘云醉眠的芍药相伴,苦绛珠焚诗稿魂归离恨天。
《三国演义》中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托起英雄人物的战火烽烟,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青梅煮酒论英雄;《水浒》则更善于写小的战斗画面,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那雪正下的紧啊!而今这些文学创作的内容,俱因为着场景描写的精彩,成为了老百姓津津乐道的生活画卷。
篇2
设置具体场景
在记叙文、散文的写作中,环境、情节描写必不可少。环境描写既可以渲染气氛,又可以衬托人物、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如果在文章开头先进行一段简洁场景、情节的描写,就能为故事提供一个背景,将读者带到一个特定的故事氛围中,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
制造矛盾冲突
曾老师介绍,中考作文中,一般以记叙文体裁为主。写记叙文时,在开头要善于制造矛盾,在矛盾中展开故事情节才能吸引人。考生写作文时,开头可以跳出常规“顺叙”的思维,制造一个矛盾冲突,迅速抓住读者的心,吸引阅卷老师读下去。在文章开头即向读者展现事件的矛盾焦点,能增强文章的曲折性和可读性。
篇3
一、关注生活,积累语言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然而,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习作中有很多雷同的地方。不是他们的每一次经历都相似,而是他们忽视了身边的很多细节。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如一个场景、一次聚会、一次争吵等。同时,教师还要有意识地举办各种比赛活动,让学生观察同学的神态、动作,联想同学的心理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从这些活动中寻找细节并运用到习作中。
二、掌握方法,写好细节
细节是文章的灵魂,而很多学生的习作平淡无奇,无法打动人,究其原因是文章缺乏细节,泛泛而谈。指导学生写好细节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职责。
1.再现生活情景。生活是无数个细节的总和。写作时,让学生回忆生活场景,让真实的生活融入习作中,学生的习作一定能打动人。学生经常会在习作中这样描述:“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练习,我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在这个过程中,“我”如何一次又一次地练习?掌握了哪些动作要领?遇到了哪些困难?采用了哪些方法?如果在习作中,学生用语言、动作描写再现当时的情景,我想学生的习作一定会有许多精彩的细节。
2.想象创造细节。生活中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学生都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再现。但有的细节是学生没经历和体验过的,学生只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如写看图作文的时候,学生能够直观感知的就是几幅静止的图。图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完全靠学生自己想象。
3.完善习作中的每一个细节。这里所说的细节特指那些具体形象的场景描写、动作描写或心理描写。除了写好这些细节以外,教师还要让学生关注习作中标点符号的使用、词语的搭配、句子的过渡等,并主动积极地去完善。
三、实践行动,润色添彩
大多数学生的文章都需要润色,所以教师在讲评作文之后可根据习作的特点和习作类型选出高、中、低档三类作文,以优秀的做范文,以中档的为引子,以低档的为训练点进行语言训练。
润色习作课的教学模式:引入主题―出示片段―方法指导―仿写评改―习作应用。这种模式要根据年级和要润色的作文类型决定,作文可以是本班学生的也可以是其他同龄人的。方法指导是指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仿写,继而全班交流评改,将所学的方法或者所写的段落运用到习作中。这种专题课例,教师每学期要开展四五次,让学生将方法运用到习作中。那么有哪些润色方法呢?
1.字和词的润色,即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使用不同词语表达同一语义,使词语具体生动。使用不同的词语也能表达出基本语义,但表达效果不同。如果修改一个词效果还不够理想,就要考虑增词或者删词了,比如“又大步跨向前”,如果把“大步”删掉,改成“一个箭步”,效果就更好了。
2.句子的修改。作文时,教师要指导学生避免使用主干式句子,应着力训练他们通过扩充修饰语来增强句子的信息量,丰富语言的内涵,使句子枝繁叶茂,表达充分。学生的阅历和词汇是有限的,所以教师要让学生从扩写一句话开始,向扩写一段话过渡。
3.修辞方法的使用。教师要强化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训练。恰当巧妙的修辞不仅能增添文采,而且能使事物的形象更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比喻使句子生动形象,拟人能使事物带有人情味,排比能增强语势,教师要让学生学以致用。
4.整体把握,展现细节。教师要明确习作的要求:认真观察,将细节写具体,用事实说话,用形象的语言表达。教师要训练学生运用眼、耳、口、鼻、手,仔细观察,用心体会,明确观察内容和目的,从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进行描写。针对学生习作平铺直叙,缺少生动形象的描写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如写人的文章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抓住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等细节来写;写事的文章要运用周围环境来衬托,起到渲染的作用。
5.在对比中吸收。教师可圈出习作中优美的词语、句子、段落,在班上展示,让学生把这些优美词语、句子、段落抄写出来粘贴在学习园地里,这样,学生的价值就得到了体现,也能从中借鉴写作方法。
篇4
在记叙文、散文的写作中,环境、情节描写必不可少。环境描写既可以渲染气氛,又可以衬托人物、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如果在文章开头先进行一段简洁场景、情节的描写,就能为故事提供一个背景,将读者带到一个特定的故事氛围中,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
制造矛盾冲突
曾老师介绍,中考作文中,一般以记叙文体裁为主。写记叙文时,在开头要善于制造矛盾,在矛盾中展开故事情节才能吸引人。考生写作文时,开头可以跳出常规“顺叙”的思维,制造一个矛盾冲突,迅速抓住读者的心,吸引阅卷老师读下去。在文章开头即向读者展现事件的矛盾焦点,能增强文章的曲折性和可读性。
篇5
人们常说,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顶上千言万语,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人物形象更加鲜活,场景更加真实也更具有表现力。那么,什么是细节描写,就是把细小事物如一个动作、一个种表情、一个特征用特写的镜头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见其景”。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场面等的描写之中。
一、细致的观察感悟是获取学生写作素材的先决条件
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观察事物可以获得更加真实的生活实感,这是作文的先决条件。在作文教学上,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联结。
引导学生直接观察和调查,让学生明确观察或调查的意义,从思想上启发学生,使学生把所接触的事物同他们的思想感情紧紧结合在一起。在观察过程中,还要给学生一些切实可行的且可用的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注意到事物的特征及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各个阶段不同季节的特征。有一次我把乡土民俗与写作结合起来进行写作训练,结果大部分学生都能写出生动的习作。有一学生是这样描写结婚场景中的“闹茶”的:贡川婚茶中最热闹的当属“闹茶”。通过闹茶以求“人发大财,茶发新芽”。由新人双双抬一茶盘向客人献茶,按民俗,茶令要由喝茶人说一句,新娘和新郎学一句,茶令不雅而荤,但解释出妙趣横生,于是新娘羞得满脸通红,众人哄笑。因为写的内容都是学生熟悉的,所以学生能从形色味等方面细致观察,能用准确的语句生动表达。
其次要与教材紧密联结。为了使阅读成为写作的基础,有必要对全部的阅读材料做研究,统计出哪些教材,在哪些方面有益于学生的作文,然后确定采用什么方法,在什么程度上发挥阅读教材的作用。例如我对九年级上的语文教材进行分析,《故乡》《智取生辰纲》《孤独之旅》等都可以引导学生抓住环境描写的一些细节,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特别是《孤独之旅》中暴风雨的描写,紧紧抓住乌云的颜色变化,风的变化,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我的叔叔于勒》可以体会对人物细节描写,如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体现人物的性格。
二、引导学生注重语言的积累和感悟
精心锤炼词语是表现作品内容的基本材料,应该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细节描写的词汇、句子,这是学生的写作材料。
1.对词汇进行分类。在平时教学中,常常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操练,能把典型的细节描绘得形象些。对人物的描写,可以设置一些这样的问题:可以用什么词语描写人物性格特点?不同性格的人用什么样的词语恰当?写几个描写人物动作特点的词语;写几个描写人物语言特点的词语;写几个描写人物神态特点的词语;写几个描写人物语言特点的词语,这样的问题设置有利于学生对平时所积累的词语进行恰当分类。对环境的描写,可以设置一些这样的问题:写夜晚的黑可以用哪些词?写月亮的形状可以用哪些词语?写月亮的光可以用哪些词?写花草的形状、颜色可以用哪些词?等等。
2.积累一些好句。每个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将自己平时看到的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并作简单点评,还可以对优美的对句子进行仿造,每周要检查一次。通过反复训练,积累的好语句就会逐渐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3.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练笔。如设计这样一道题:“我忘记和妈妈说今晚会晚些回家了,我飞快地向家奔去。不禁加快了脚步。”在练笔时部分,学生都能生动地描写出来当时自己的真实想法。如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我透过树枝与树枝间的缝隙向家里的窗口望去,啊,一个人影!那是妈妈!妈妈伸长了脖子,向我回家的路上眺望着,随即又向我平时不常走的小巷子张望了几眼。”我不禁心头一热,这写得多好啊。
三、学会巧妙运用修辞是增强作品内容生动性的有效方法
修辞运用得好,表达内容会更加准确,也更加生动形象,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不同的修辞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对比起突出强调的作用,比喻起生动形象的作用,排比可以增强语言气势,等等。因此,要让学生准确运用修辞。例如写人的眼睛常可以用哪些修辞?有学生这样写“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如炮膛一样铮铮发亮”。写人的高大可以用哪些修辞?有学生这样写“一副高大的身材。如炮座一般结实,健壮”。写环境的乱可以用哪些修辞?等等。经常操练,学生就可以灵活巧妙地运用修辞进行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作文内容更加生动。
四、学会准确的捕捉细节,就能写出震撼人心的细节
叶圣陶也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那么如何才能捕捉到生动的细节呢?(1)可以同中找异。如与众不同的肖像、语言、动作、服装、表情、打扮、音调、姿态、风度与身材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手法。(2)可以面上找点。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说过: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情以物迁”,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见景生情”、“睹物思人”,因此,在写作中就要精心选取具有不同色彩的景物,用以衬托不同人物的内心情绪。如鲁迅的《故乡》中开头的那段环境描写:“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它写出景物的荒凉,也渲染了“我”的忧郁、悲哀的心绪,使情和景交融起来。(3)可以小中找大。如描写人物居住的环境,可以间接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因为人物室内的物品的摆设,往往可以反映出它的主人的阶级地位、经济状况、文化素养、精神面貌等。要学会从简单的摆设及朴实话语中捕捉具有深刻意义、富有哲理的言行。
总之在进作文写作指导时要教会学生方法,只有方法掌握了,运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写出的作文才会生动才会感人。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6
在中考作文中,因为偏离题旨而失分的情况屡屡发生。其表现形式主要有:
一、整体偏离。指文章内容全部没有落实题目要求,比如,题目要求以“诚信”为话题写作,有的考生拟题“要做个诚实的人”,全文大谈诚实,忽略了“诚信”中“守信”的意思。
二、部分脱轨。即行文中出现离心句、离心段,使得部分内容偏离题旨和文章中心。比如《我关注“神舟”六号飞船升空》一文,记叙“我”全天守候在电视机旁关注飞船的情况,中间写母亲教育“我”不要因此耽误学习,顺势写“我”以前痴迷于电视导致学习退步的经历,结尾又写“我”看飞船而感到自豪一事。文中插入“影响学习”一段就偏离了题旨。
三、表达失当。有些题目对写作内容或文章体裁有限制,不注意就容易出问题。比如题目是“小议骨气”,文章如果成段成篇地描写,就不符合该题目要求写议论文的暗示。还有的小作文要求进行场景描写,你如果大段描写人物言行就不妥当。
篇7
【关键词】看图写话 片段练写 真情实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A-0083-02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分为4个学段:1~2年级为第一学段,3~4年级为第二学段,5~6年级为第三学段,7~9年级为第四学段(高学段)。其中1~6年级低中学段语文教学通常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五类侧重点各异的课型。这五种课型相辅相成,彼此互为基础,但也有外延、拓展、提高,有助于学生形成扎实的语文功底。从教多年,笔者发现习作教学的难度较大,但如果教师在实践中总结学段训练策略,对学生尽早进行专项习作能力培养,对学生习作能力早开发,将能达到“我手写我心,我心F真情”的目的。
分析低中学段的语文习作教学目标,我们不难看出:第一学段重点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能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第二、三学段的训练重点都是习作,也就是强调写作技能技巧的培养,但是彼此间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如第二学段强调训练学生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而第三学段强调写出学生的真情实感。简而言之,就是指导学生从写直接感觉进而表达内心情感。厘清阶段性目标后,我们不妨在不同的学段教学中实践,寻找有效的训练策略。以下笔者将介绍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阶段训练方法,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第一学段以看图写话为主要练习方式
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说:“对学生的习作训练,要适度把握好量变,适时进行质变指导。”第一学段中学生的识字量少,但图像思维能力见长,在学完拼音后就可以开始写话训练。教师从熟悉的、简单的事物图像入手,指导学生围绕事物谈自己对图像的认识或直接感受,打开学生的思维向度,逐渐掌握方法侃侃而谈并写话。如在第一次练笔时,笔者选择了“太阳”这个主题。由于学生们幼小的心灵中早已熟悉太阳公公的和善形象,常常能围绕“太阳公公”这个虚拟的人物滔滔不绝地说上许久,笔者相机指导学生看着黑板上的简笔画“”进行思考:“想想太阳公公照在身上是什么感觉?”“你看见的太阳公公长什么样的?”“你什么时候会看到太阳公公?”……学生围绕多向度问题尽情说,再围绕“太阳公公”造两个不同的句子,每个句子不少于6个字。学生造好句子后,笔者接着画“月亮姐姐”“西瓜小子”等学生熟知的事物形象,要求他们从“写两句话,每句不少于6个字”开始,慢慢提高到“围绕事物写5句话,每句话不少于10个字”。渐渐地,学生们似乎找到了表达的窍门,想象出来的故事也能说、能写,对写话乐此不疲。在学生熟练围绕事物写不同的句子后,教师随即进行“量变”调控――要求学生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好词,比如“红红的”“甜甜的”“热乎乎”等,这些能把事物写得更形象、具体的词语就是好词。每次完成写话后,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给好词做上标记,方便组长检查。这样的操作充分利用学生资源监督、交流、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练好写话后循序渐进,教师再让学生根据情境图画编故事,从编一幅图的故事,慢慢过渡到观察几幅图画编故事,其间仍然遵循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以表扬、鼓励为主,学生兴趣盎然,写话内容逐步从量变过渡到质变。
二、第二学段重点进行片段练写
第二学段习作要求把印象深刻的部分写具体。教师要指导学生遣词造句、细节描写,并通过关联词处理好句段关系,而印象深刻的部分往往是生活、经历、记忆中一些零碎的、不完整的内容,即“片段”。教师应丰富学生描绘片段内容的技巧,提高片段质量。低中学段习作内容主要包括写事、写人、写景和想象作文四大类。写事的文章强调介绍清楚事情的六要素;写人的文章侧重人物的细节描写;想象作文是多种表达的灵活运用;写景的文章对第二学段学生而言难度最大,不仅头脑中要有场景,而且需要累积丰富的美词佳句,掌握基本写作技巧,方能顺利表达。综合分析,本学段的片段训练重点应放在关于人物的细节描写和场景描述两项训练。在细节描写训练中,笔者选择学生熟悉的场景,指导学生用合适的关联词概述人物活动,然后通过细节描写突显人物形象。例如,在指导学生进行劳动场景片段练写时,笔者先让学生用关联词“有的……有的……有的……”把自己选择描绘的几组劳动场景串联起来说,然后抓住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充实人物形象。我班学生在描写擦玻璃的同学是这样写的:“瞧!小红先拿起干抹布,在窗户上擦了擦,把表面的灰尘给擦了下来。接着往桶里湿了湿水,扭干抹布,再擦第二遍。她擦得多认真啊!遇到有污渍的地方,先哈口气,再使劲擦,大有不擦干净不罢休的势头……擦着、擦着,额头上渗出了汗珠,但她没有一句怨言,好像下定决心:今天,我一定要把这窗子擦得锃亮锃亮。”通过多次类似指导,学生掌握了技巧,在写事的过程中主动把人物描写具体,为表达立意服务,达到把重点内容写清楚、写具体的学段要求。
对于场景描述难度大的,笔者先出示一些好词佳句,让学生尝试描写指定场景。例如在一次练笔中,笔者出示词句“万物苏醒、春姑娘、绿油油、翩翩起舞”,和古诗《草》中的词句素材,让学生描写学校足球场的草。有的学生是这样写的:春天,是个万物苏醒的季节。不知不觉中,春姑娘已经迈着轻快的步伐来到了学校的足球场。足球场上的小草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变得绿油油的了。蝴蝶在鲜嫩的小草上翩翩起舞,好像在说:“伙伴们,春天来了!快出来玩啊!”草下,蚂蚁们在土壤中跑来跑去,好像在忙着进行足球比赛……看着这片草,我不由得想起了一首诗――《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啊!小草虽小,但顽强的生命力真的让人叹服啊!这篇习作中,学生注意遣词造句并增添个人想象,让片段妙趣横生。可见,教师适时放手让学生自主积累词句,为习作服务,提高了写作质量。
三、第三学段重点写出内心的真情实感
学生对待事件有想法、有解决策略,善于思考,才能在习作中流露真情实感。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笔者充分利用课前准备时间,让学生轮流上台演讲,谈个人对身边的人与事的看法,引导其提出建设性意见或建议。在布置书面作业中,笔者让学生进行读后感练习,指导学生通过举例子、对比、列数字、打比方等方法,增强个人见解的说服力。同时,在阅读教学中提炼谋篇布局技巧,如开门见山、歌曲引入式、回忆式、承上启下、首尾呼应、总结全文……再引导学生运用写作技巧巧布局、妙谋篇,学以致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8
《开国大典》一课中,作者把开国大典的过程和场景写得很清楚。我们也可以选取一个场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比如,班级联欢会,学校的一次活动,或者是电视里看到的运动会开幕式。要选择一个熟悉的场景写下来,写的时候要把场景写具体、写清楚,语句要通顺,要能反映出这个场景的特点。
【审题方向盘】
场面描写是对指定地点、特定时间内人物活动的生动画面的描写。在场面描写中,人物不能是一个,必须是很多个。场面描写要为表现人物服务,为突出中心思想服务。要出色地完成本次习作,同学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锁定范围,选合适场面
既然是场面描写,可以写在特定时间的某个场面,也可以写不固定时间的某个场面。但无论如何,必须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即自己一定要参与到此次活动,也可以是自己亲眼目睹的,这样写起来才会自如,有真实感,否则会给人一种空洞无物的感觉。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场面来写,而且最好自己也是本次活动场面中的一员。
二、以人为中心,写活场面
场面描写少不了对人物活动的描写,否则,所写的整个场面将处于静止状态,但未必都写动态场面,为了烘托气氛,也应适当地写一写场面周围的环境,以此来衬托人物的活动。最好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如场上马上进行紧张激烈的赛跑,发令枪没响之前,场上的运动员、场外的观众都屏住了呼吸,保持沉静,可发令枪响后,场上是喧闹一片。
三、点面结合,画龙点睛
场面描写若都体现群体效应,缺少个体再现,这种场面就显得单调、乏味。有话曰:红花要靠绿叶衬。群体效应再好,缺少精彩瞬间,也不会使人达到如醉如痴的程度。因此,精彩的场面描写要注意点面的有机结合。请看《头上胯下传球》片段:
正式比赛终于开始了,每个队员都很谨慎,生怕出半点差错。当我们还在愣神的时候,裁判员的哨声响了。各组的队员就像接到上级命令似的,紧握武器――篮球,有序地传递着。轮到我时,我稳稳当当把球从胯下传给后面的同学,我不但没有掉球,而且速度之快令围观的同学为我叫好。
篇9
1 创设情境,激发表达愿望
在渲染气氛、创设环境、再现情景等方面,多媒体技术具有传统媒体不可替代的优势。在习作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的写作创设一个音像俱全的多彩情境。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真实感人的生活场景,给学生以多种感官的刺激;通过声、像、形同步的动态画面,让学生置身于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强烈的写作兴趣。当学生产生表达愿望,急切地想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写下来时,作文的兴趣、主动性就越高,写好作文的可能性就越大。
如在指导看图想象作文“战争与儿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讲述日本的电影片断,配以背景解说,把学生引入战火纷飞的年代。然后,画面定格在习作要求中提供的照片上,同时屏幕上出示提示语:观察并想象这个孩子的外貌、年龄,他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孩子未来的命运将会怎样?
在学生交流发言的同时,再相机补充播放有关背景(教师收集相关影像资料,制作《战争中的儿童》短片)。真实的场景唤醒了学生的情感,学生个个思绪活跃。此时,让学生静心思考:此时,你有什么感受?你最想说的是什么?自由选题,自主写作。“和平,和平”“悲惨的一幕”“哭泣的男孩”“一张老照片”等,学生有感而发,想象丰富,写起来水到渠成。又因为学生的感受各异,习作往往多彩纷呈、彰显个性。
2 记录生活,指导理清思路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指导写活动类习作时,通常是开展活动后再回忆活动过程、活动场景来进行习作指导。由于时间的推移导致记忆的遗忘和对于活动中动感的场面、动作观察不清,教师指导起来“口说无凭”,学生写起来自然表达不清,出现思路混乱,条理不清,甚至前后颠倒,又或者是三言两句,写不具体等现象。
在指导这类习作时,教师可将活动过程用DV机记录下来,剪辑制作成精彩片段。通过回放,让学生回顾活动、游戏或者生活的精彩片段,从而记住重点内容;再进行快速回放,回顾活动过程,把握事情的主线。这样的观察指导,引导学生在有序、细致的观察中理清思路,从而产生积极的思维,引发具体、生动的表达。
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下的观察,需要多种感官协同参与。长期训练,培养了学生观察的敏感性,学会了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视而不见的内容,获取从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理清习作思路的能力。
3 建立词库,提升作文品味
学生词汇贫乏、句式单调是作文中普通存在的问题之一。学生写起作文来,总是干巴巴的几句话,言之无味。有的教师要求学生准备积累本,将好词好句摘记下来。学生的积累本倒是内容丰富,可真正在作文时,这些好词佳句却又总是被束之高阁。如何指导学生将积累的好词佳句恰如其分地运用到作文中,从而丰富作文语言,提升作文品味,是习作教学的又一问题。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建立随时可用、人人可用的词库、素材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即:将某次作文中可能用到的词语、佳句编成词库,供学生作文时选用。如指导描写春天景物习作,教师就可将描写景物的词语(如姹紫嫣红、桃红柳绿、鸟语花香、杨柳依依、争奇斗艳、色彩明丽等)、描写春天的诗句(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等)、描写人物心情神态的词语(如心旷神怡、神清气爽、赏心悦目、悠然自得等)编成词库。学生在作文时,当出现不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的时候,就可以到词库中寻找需要的词句;在完成草稿后的修改润色环节,学生还可以在词库中寻找更恰当更优美的词句替换掉原来的比较直白平淡的词句。于是,学生的作文语言更加丰富,作文品味得到提升。
同时,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立词库、素材库。如把师生共同收集而来的好词、好句、好段、好文分类整理,可分为风景篇、人物篇、动物篇、记事篇等,上传至QQ群空间或者公共电子邮箱。学生可以随时登录,上网浏览,学习借鉴。另外,师生还可以随时往素材库中添加新内容,如有价值的新闻图片、世界各地的风景名胜图片、关于习作交流的好网站……集众人之力,作文素材库更加丰富,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4 直观反馈,引导修改习作
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考查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平常的作文教学,当教师批改完学生的习作再进行讲评时,至少总要间隔三至四天。这时,学生对本次作文的要求、自己的思路等已经很模糊了,作文已定稿,所谓“木已成舟”,修改的积极性也没了。再加上讲评时,只是对例文泛泛而读,学生听得支离破碎,不以为然,教师的讲评也就显得收效甚微。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达到及时反馈、直观反馈、指导修改的目的。
一是作中讲评。习作时,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输入电脑,教师利用主机全面调控。在学生的习作过程中,教师可抽调任一学生的习作,开展针对性的讲评。学生又可根据教师的点评及时作修改。教师及时获取学生作文信息、及时反馈,学生及时知道自己作文的不足之处并及时修改。这样的程序可在短短几分钟完成。这样的作文指导课,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而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得到充分体现。
二是作后讲评。运用CAI将具有代表性的习作、片段输入,不同段落、词句用不同字体显示,精彩之处用线标出。大屏幕直观呈现文字,师生共同评议、修改,修改好的文字当场显示。这样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作文评改中,使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习作能力,同时享受了习作成功的乐趣。
篇10
关键词:作文教学;细节描写;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275-02
从教十几年,作文教学一直是我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学生的作文往往只是相关联的几件事情的简单堆砌,对事件的叙述只有一个轮廓,空洞无物,读来索然无味。如何能快速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经过不断尝试,我渐渐明白学会细节描写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
所谓细节描写,是对能体现文章中心的情节,包括事件的发展,环境的描写,人物的性格、肖像、心理、动作等进行细腻、具体的描写。如何指导学生学会细节描写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赏析积累,理解细节描写的含义。
巴尔扎克说:“当一切的结局已准备就绪,一切情节都已经过加工,这时,再前进一步,惟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语文课本精选的都是大师的杰作,我在上课时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赏析课文中的精彩细节。
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对父亲买橘子背影的描写就是一个经典细节。讲授课文时应引导学生重点赏析,尤其是对父亲爬月台一系列动作的描写显然要比“父亲艰难地爬过月台”这一抽象的概述要具体形象得多。这寥寥几笔,生动再现了父亲艰难爬月台的情景,表现深深的父爱。通过对这些具体细节描写片段的分析讲评,引导学生认为细节和细节描写,进而理解细节描写的含义和种类。只有对细节描写有了认识,熟悉并领悟了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学生才会借鉴模仿。
现实素材胜过虚拟素材,贴近生活的素材优于远离学生的古人、伟人或名人的素材。因此,在作文指导课上,我常常精心准备一些学生写的既贴近生活又极具个性,令读者过目难忘的细节,与同学们共同赏析。如:学生习作《如果没有他们……》一文中对建筑工作的描写。
炎炎夏日,头戴铁帽,身穿长衣,带着叮当作响的琐碎工具,闯遍城市的各大高楼。“砰砰”手中的锤子敲击着竹架上的钉子,在数十米高的脚架上,是他们忙碌的身影;沉重的钢管铭该下他们无数艰辛与不易。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悄无声息。一如沉默寡言的他们,将言语化为行动,将一片豪情热血挥洒在繁华都市,默默奉献。春去秋来,烈日暴雨,简陋的工地里,没有舒适的桌椅,只有钢筋水泥与他们相伴……
引导学生赏析这段话:首先用“头戴铁帽,身穿长衣”八个字描绘了所有建筑工作的外貌特征;然后选取他们“在数十米高的脚架上忙碌的情景”“扛着沉重钢管的身影”“烈日暴雨下,穿梭于简陋工地的场面”进行描写,体现了建筑工人的艰辛与不易,读来如临其境。比简淡的一句“建筑工人非常辛苦”,要深刻得多,生动得多。
二、观察写作,领悟细节描写的方法。
新课标中对作文部分的表述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在写作动力和材料方面看,要求学生“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即要求学生“真实写作”。语文教育学家朱绍禹也指出:“真实是作文的生命,表达真情实感是作文的本意。”细节只有来源于生活,才真实,才有说服力,才能引起读者的广泛联想和共鸣。
除了引导学生赏析外,我更致力到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留意细小平常的事物,要求他们从“朝夕相伴的同学、父母的言行、教师的教诲,甚至路人的一个眼神,放学路上踩在脚下的小石子”等习以为常的事物中,发现生活的哲理和人的真善美。如:一位同学犯错误被班主任叫去办公室,他写到:我走进了办公室,迎面正碰上黄老师的目光,里面充满了责备,我喊了一声“黄老师”,黄老师点了下头,只是“嗯”了一声。
这是一段不够细致的描写,我是这样引导学生修改的。先追问了几个问题:我是怎么走进办公室的?有什么动作和心情?黄老师的目光是怎么样的?看到那样的目光我又有什么心情?我是怎么“喊”老师的,有什么心情?黄老师点头的神态如何?然后要求同学们根据提示,同桌合作,进行修改。最后,这位同学把片段改成:
我怀着一颗忐忑不巡的心走进了办公室,迎面正碰上黄老师严厉的目光,里面充满了责备。于是,一阵恐惧袭上心头,我战战兢兢地喊了声“黄老师”,黄老师皱了皱了眉头,点了点头,从鼻孔里“嗯”了一声。
一副鲜活的场景浮现在眼前,这样的改写不仅让学生了解细节描写的方法,还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到细节描写的可贵,从而激起学生描写细节的热情。
在学生对细节描写充分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要用心捕捉写作时机。创设情境,营造氛围,点燃他们的情感体验,激活他们的倾诉需求。如在发发学生特别重视的考试试卷时,我假装不理会学生紧张而焦虑的神情,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慢慢念着学生的名字和分数,发完试卷后布置学生把刚刚自己在等待试卷时的真实心理和感受写下来。有同学写道:“开始发试卷了,我紧张得要命。心里不停地念道:“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玩手机,不打游戏了。唉,都怪我考试前一天还瞒着父母玩游戏。仁慈的主啊,发发慈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
因为是学生亲身体验的真实感受,学生不但下笔容易,而且描绘真实、丰满,性格鲜明,读来兴趣盎然。
三、批阅鼓励,体会描写细节的乐趣。
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文本》一书的“生本教育的评价和管理”论题中,开宗明义地说:“教育需要评价。评价至少有两个功能:一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二是督促和鞭策学生学习。……评价应当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作为一名教师不一定要求每位学生都成为写作高手,但一定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充满自信地去写作文,在我们的教育评价中品尝到写作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因此,我在平时批阅、点评学生作文时,努力做到:
四、用心挖掘、点评每位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
挖掘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相信每位教师都会这么做,但大部分老师把这个闪光点停留在优秀学生的习作上。我想有时不妨放宽心态、静下心来,好好读一读那些不起眼甚至是差学生的作文,你会发现他们的作文尽管中心不突出,条理不清晰,语句不通顺,但有些细节他们也写得真实活泼。我们要善于发现优点,并给予恰当的点评。
这些看似简单的评语,其实需要用心的思考。它们的功用不仅是诚恳的激励,更是写作的导向。让孩子在读完评语后,不仅能从老师恳切的言语中体验到写作的乐趣,更能树立其写作的信心,激发写作兴趣。
二是作文讲评讲究技巧、有的放矢。
点评课,我喜欢把学生作文分成几类,比如:用词准确的、环境描写突出的、细节描写特别能体现中心的等等,让全班至少一半的同学能感受到老师对自己作文的肯定,从而对写作充满信心。同时又能让学生从别人的优点中获得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