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主人范文
时间:2023-03-14 19:13: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黄河的主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 险象环生
1. 黄河的凶险。“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文章开篇总说黄河的气势之大。“黄河滚滚”仅仅四个字独立成句,瞬间就把滚滚河水奔腾不息的景象展现在你眼前。“万马奔腾”“浊浪排空”,一连用了两个气势磅礴的词语来渲染黄河的气势非凡。“万马奔腾”,以其形展示黄河波涛汹涌的宏大壮观,又以其声突出咆哮的河水咄咄逼人地扑面而来的紧迫感。“浊浪排空”,更是展现出滔天巨浪、张牙舞爪地要吞噬一切的恐怖,这就是凶险的黄河。
2. 羊皮筏子的惊险。“那是什么,正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那么小、那么轻的羊皮筏子,对于万马奔腾似的黄河,太微不足道了。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吞没整个羊皮筏子,足见羊皮筏子处境的惊险让人触目惊心。黄河与羊皮筏子压根就是强者与弱者鲜明的对比,谁输谁赢,完全掌控在黄河的手里。
3. 渡河的危险。这样高的危险系数,还就真的有人撑船,也还真的有乘客,不惧自己性命在顷刻间葬身鱼腹的可能。“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还有人哩!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也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吧,上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在他们的身边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一共六个人,说明小小的羊皮筏子装载的人还比较多,羊皮筏子体积不大;一个“贴”字,言明人与水似乎连在一起。物重、人多、贴着水面漂流,你说危险不危险?
凶险、惊险、危险,作者一路写下来。此时文章的主人公还未现身。作者这样不惜笔墨大篇幅地描写黄河的凶险、羊皮筏子的惊险、渡河的危险,都是在渲染黄河之险,渲染黄河的桀骜不驯,都是在为下文蓄意烘托,直到第6自然段,“黄河的主人”――一位艄公才“千呼万唤始出来”。
二、 化险为夷
如此声势浩大的黄河,怎么不令人心惊胆战呢?只靠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怎么能够战胜惊涛骇浪呢?
艄公一个人不仅需要养家糊口,还要担负着乘客的安危,稍有差池,所有人的性命全无。俗话说:“不是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正是由于他有一身敢与黄河搏斗的本领,才会做起这个营生,真是一丝一毫马虎不得。我们来看对艄公的描写:“我不禁提心吊胆,而那艄公却很沉着。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以“我”的提心吊胆与艄公的沉着作对比,凸显出艄公的镇定自若,也说明自己的担心纯属多余。“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心里没有一丝杂念。“小心地注视着水势”是原因,“大胆地破浪前行”是结果。“小心”,是因为艄公在仔细地观察、判断;“大胆”,是因为对黄河的水流、水势、漩涡、暗礁等非常熟悉,并能巧妙应对。由此,足见艄公观察之仔细,应对之从容。能见招拆招,方为武学上的至高境界。一位经验丰富的艄公,必定是经历过九死一生,必定是摸透了黄河的脾性。据资料称,黄河流经兰州市境内的一段,河面宽阔,险滩密布,暗礁重重。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艄公的智慧就在此处。
作者在这里主要是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细致地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在同一场景中不同的反应:“我”是提心吊胆、神情紧张;“艄公”是沉着、不慌张,小心而大胆地撑着篙;“乘客们”则是谈笑风生、神情从容,还用了一个比喻句,足见乘客们的悠闲自在,没有一丁点儿惧怕和担心。一个“而”字,使“我”的担心与艄公的沉着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艄公的勇敢。而“乘客们”的从容则从侧面衬托了艄公驾驭技术的高超。羊皮筏子行驶的平稳、安全,与“我”的担心、紧张再次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突出艄公的勇敢和沉着。这一段描写生动,对比鲜明,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在这里,作者借乘客们从容的神情来衬托出艄公驾驭技术的高超,乘客们对艄公充满了百分之百的信任。为什么他们如此地信任艄公呢?在乘客们心中,黄河是桀骜不驯的,黄河是无比凶险的,但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黄河还得服从艄公的指挥,艄公就是黄河的主人,只有他能够驾驭这匹脱了缰的野马,只有他能够驯服这个咆哮的洪水猛兽,否则,乘客们怎敢谈笑风生、指指点点?
由是观之,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即是侧面描写。侧面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艄公,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作者恰当地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使得正面描写的艄公和侧面描写的景物合理、有序地融为一体。
黄河,羊皮筏子,羊皮筏子上的乘客,隔岸观看的“我”都是陪衬,都是为烘托艄公的勇敢与智慧。没有艄公与黄河的斗智斗勇,哪有乘客们的谈笑风生?
“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便是作者对艄公的高度赞誉。艄公既要有不惧危险的勇气,还要有化险为夷的智慧。这个智慧,靠的就是经年累月与黄河打交道摸索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各种对策。黄河的水,脾气大而怪,只有机敏的反应,才能应对自如,才无愧“主人”这个称号。这最后一句是全文的中心句,作为引发学生情感和升华情感的线索,教师要指导学生朗读,运用复沓的形式反复吟诵,让学生领会到只有沉着勇敢再加上智慧机敏,才能够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篇2
中图分类号:R75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06-0003-03
黄褐斑是发生在面部的黄褐色或深褐色斑片,不高出皮肤,常发生在颧部、前额、颊部、鼻背、唇周等颜面部,无痒痛,多见于青中年女性。是一种常见的色素增生性皮肤病。中医多属“黧黑斑”、“面尘”、“面”范畴。《外科证治全书・面部证治・面尘》中谓:“面尘面色如尘垢,日久煤黑,形枯不泽,或起大小黑斑,与皮肤相平。”
多种原因可致黄褐斑,如紫外线照射、化妆品、妊娠、内分泌紊乱、过度疲劳、遗传等。某些药物和疾病如妇科疾病(月经失调、痛经、子宫附件炎、不孕症等)、肝病常使黄褐斑发生和加重。也有认为机体内过氧化脂质(LPO)的增多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减低促使本病发生。
导师沈家骥主任医师潜心研究中医理论,总结前人经验,结合自身多年中医临床经验,在黄褐斑的治疗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 审因求方,中西药理相参
1,1 病因病机 黄褐斑治疗中清除氧自由基可减少黑色素生成,抗氧化功能实质上与传统医学的延缓衰老作用相一致。肾和脾胃与衰老有重要关系。肾中精气的盛衰决定着人体的“生、长、壮、老、已”,孕育亏耗或房劳过度,久病失调,肾中精气亏损,伤及,肾阴不足,虚火上炎,以致面部肌肤失常;或肾阳不足,不能温养经脉,寒凝血滞,颜面失养而生斑,或肾阳虚弱,蒸腾气化无权,阴气弥散,肾之本色泛于颜面而成“黧黑斑”。脾胃的虚衰对于衰老进程亦有着重要的作用。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因饮食不节,偏嗜肥甘厚味,脾土乃伤,脾失健运,运化失职,气虚血亏,不能荣于颜面,故色如尘垢,萎黯不华。“五脏六腑,精气溢,而渗灌于肾,肾脏乃受而藏之”,肾精中“生来之精”禀受于父母,而“脏腑之精”则由摄入的饮食经脾胃运化而生成水谷精微,转输到五脏六腑,脏腑在生理活动中化生出精气,藏之于肾。所以脾胃运化功能影响着肾精的盛衰。“精血同源”,肾精盛衰又影响了血的盈亏。肝为将军之官,其性动而主疏泄,主藏血,协调气血运行。若因情志抑郁,或暴怒伤肝,使肝失条达,疏泄不利,气机郁结,气滞血瘀;或郁久化热,灼伤阴血;或肝血不足,血液亏虚,颜面气血失和而发病。《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诸病源候论》曰:“五脏六腑十二经血,皆上于面,夫血之行俱荣表里,人或痰饮渍脏,或腠理受风,致血气不和,或涩或浊,不能荣于皮肤,故变生黑”。血气失调与颜面生斑关系密切。肺具有宣发卫气,输布津液以温养和润泽皮毛的功能。《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肺的功能对于皮肤的代谢有一定的影响。五行学说认为肾主水,黑色主肾病,白色为肺之本色,肺本为金,依据“金水相生”的理论,从“肺”论治黑色之皮肤病变,每多获效。
重视“热”、“火”、“瘀”在黄褐斑发生中的重要性。《外科正宗・妇人面生黧黑斑》曰:“黧黑斑者,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肉,以致火燥结成黑斑,色枯不泽”。若情志抑郁,肝气郁结,失其条达,郁久化热,灼伤阴血,营气阻遏,致使颜面气血不畅而发病。五志化火,伤及肝肾,水不涵木,精血亏虚,血不养肤。《景岳全书》认为“伤于七情而为热者,总属真阴不足,所以邪火易炽。”另外,气滞不行,瘀血内结,使气血不通,营卫壅遏,亦可内热火燥,而结成“黧黑斑”。《灵枢・痈疽篇》:“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热。”面部久曝日光之下,易诱发和加重黄褐斑,日光毒是导致黄褐斑的原因之一,阳热加身,易劫烁肝肾阴,水亏不能制火,火燥结成黑斑。
1,2 组方依据 中医有“无瘀不生斑,有斑必有瘀”之说,又有“不荣则斑”之论。从上述病因病机中也分析出,肝在发病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其可影响脾胃运化升降功能,进而影响肾精盛衰。肝气郁结,影响气行血行,气滞血瘀、瘀阻脉络、肌肤失养而生斑,郁久化热,营卫壅遏,内热火燥而结斑。因此导师沈家骥主任自拟大力消斑汤治疗黄褐斑,重在疏肝理气,行气血润燥祛斑,酌加健脾益气,滋补肝肾之品。配伍运用清热解毒药如金银花、野、连翘等清解里热毒邪,疏通气血之品,尤为独特。配伍少量三棱、莪术以破瘀行血行气,消除气滞血瘀,使颜面气血调和而祛斑。方中用柴胡疏肝解郁,黄芩清泄里热,厚朴运中焦之气而疏利气机,茵陈清利脾胃肝胆,郁金活血行气解郁,刺蒺藜疏肝解郁,薏苡仁健脾清热,黄芪补气生血,川芎活血行气,大枣补脾胃生血养血,枸杞补肝肾益精血,生甘草益气健脾,补益肺气,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2 专病专方,灵活加减
依临床辨证分型灵活加减。气滞血瘀:颜面出现黄褐色斑片,面色黧黑,腰膝酸软,或急躁易怒,胸胁胀痛,妇女可见胀痛、痛经。舌质暗,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弦涩。投以基础方。肝肾阴虚:颜面黄斑褐黑,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燥咽干,胁痛,五心烦热,身体赢瘦。舌红,苔少,脉细数。投以基础方去茵陈,加黄柏、知母、女贞子、旱莲草等。肾阳虚:颜面斑片泛黑,腰膝酸软,形寒肢冷,乏力神疲,舌淡胖,脉沉弱。投以基础方去金银花、野、连翘,加巴戟天、锁阳、肉苁蓉。肝胃不和:颜面斑片黄褐色,胃脘、胸胁胀满而痛,呃逆嗳气,烦躁易怒,食纳减少,苔薄黄,脉弦。投以基础方去连翘、金银花、野,加藿香、苍术、法半夏、竹茹、鸡内金等。肺气失宣:颜面黄褐色斑片,呼吸不利,胸闷气短,鼻塞,无汗。舌淡,苔薄白,脉浮。投以基础方去金银花,加麻黄、杏仁、白芷等。
3 典型病例
张某,女,37岁,已婚,于2009年5月13日初诊。主诉:颜面部淡褐色斑片2a。无痛痒,日晒后加重。曾用“祛斑美白霜”外搽,无明显效果。平素性格内向,情志抑郁,失眠多梦。月经不调,经至腹痛,月经量少,色暗,经来之前作胀,纳食不香,二便调畅。舌质暗,苔薄黄,脉弦涩。查体可见颧部、前额、鼻背处淡褐色斑片,对称分布。辨证属肝郁气滞血燥,采用自拟大力消斑汤治疗。处方:金银花15g,野15g,连翘15g,柴胡15g,炒厚朴30g,黄芩15g,郁金15g,茵陈10g,刺蒺藜15g,薏苡仁30g,黄芪30g,川芎15g,三棱6g,莪术6g,枸杞30g,大枣30g,生甘草30g。3剂,水煎服,每日3次,2d1剂。1周后复诊,纳可,心情较前舒畅,睡眠有改善。因月经将至,投以2剂。10d后复诊,月经已来潮,无腹痛,量较前增多,色转红,胀痛减轻,守上方投以5剂。半个月后复诊:颜面黄褐斑转淡,余症皆愈,守上方投以7剂,嘱其坚持用药,巩固疗效。
篇3
广东省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广东肇庆 526040
[摘要] 目的 探讨妊娠黄体剥除结合甲氨蝶呤局部注射对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68例,按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在腹腔镜下行胚胎清除术,观察组在腹腔镜下胚胎清除术的基础上行黄体剥除,同时术中局部使用甲氨蝶呤20 mg,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5、10、15 d的血β-HCG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比较分析,观察组血β-HCG水平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0例,对照组术后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治疗有效率达94.1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黄体剥除结合甲氨喋呤(MTX)局部注射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显著,与单纯腹腔镜下胚胎清除术相比,可明显降低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且无明显毒副反应,安全可靠。
[
关键词 ] 妊娠黄体剥除;甲氨蝶呤;持续性异位妊娠;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 R714.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5(b)-0026-03
异位妊娠(Eetopic Pregnancy,EP)是指受精卵着床于子宫体腔外,根据着床部位不同可分为输卵管妊娠、宫颈妊娠、腹腔妊娠等,其中输卵管妊娠最为常见[1]。近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生率有明显上升趋势,而腹腔镜手术已被证实是治疗异位妊娠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同时存在着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persistent ecpotic pregnancy,PEP)的危险。持续性异位妊娠作为异位妊娠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且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易造成医疗纠纷[2]。如何防止持续性异位妊娠,提高手术质量成为临床医务人员研究的重点,我院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给予妊娠黄体剥除结合甲氨蝶呤(MTX)局部注射治疗,临床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68例,按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29.3±6.2)岁,停经的时间在33~56 d,平均停经时间为(46.7±8.5)d,盆腔包块直径大小为(35.3±4.2)mm;观察组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8.4±5.7)岁,停经的时间在32~57d,平均停经时间为(45.9±8.3)d,盆腔包块直径大小为(34.5±4.3)mm。两组患者在年龄、停经时间、盆腔包块大小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取膀胱结石位,分别在脐轮上缘、左右下腹麦氏点做3个0.5~1.0cm的观察孔与操作孔,通过这些小切口插入摄像镜头和各种手术器械,对照组患者行腹腔镜(由天业德威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提供的蛇牌腹腔镜器械)下胚胎清除术,观察组在腹腔镜下胚胎清除术的基础上探查双侧卵巢,若术中在妊娠侧卵巢见一淡黄色凸起,表面皮质极薄或已破裂,为妊娠黄体,给予切开黄体表面卵巢皮质,剥除黄体组织后取出并予双极电凝止血,同时术中将甲氨蝶呤(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信义制药总厂,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31020644,规格:2.5mg)20mg加入生理盐水中稀释后,注入到妊娠输卵管系膜部位。检查无内出血及脏器损伤,方可取出腹腔镜,排出腹腔内气体后拔除套管,缝合腹部切口,覆以无菌纱布,胶布固定。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5、10、15 d的血β-HCG水平变化。
1.3疗效评价
治疗效果评价为“显效、有效、无效”,具体评价标准为:治疗后腹痛、阴道流血、腹部包块等症状消失,血β-HCG明显下降,在术后15 d可恢复正常水平,未出现不良反应则判定为显效;治疗后腹痛、阴道流血、腹部包块等症状有明显改善,血中β-HCG有所下降,在术后30 d可基本恢复正常,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则判定为有效;治疗后腹痛、阴道流血、腹部包块等症状均无改善甚至加重,血中β-HCG未有下降甚至上升,并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则判定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来表示,组间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血β-HCG水平变化
经过治疗,两组患者术后1、5、10、15 d的血β-HCG水平有所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术后显效23例,好转9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达94.12%,对照组显效20例,好转7例,无效7例,治疗有效率为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PEP发生率情况
通过予腹腔镜下胚胎清除术的基础上行黄体剥除,同时术中局部使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术后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0例,对照组术后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6.732)。
2.4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术后观察组无胃肠反应、口腔溃疡、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对照组术后并发PEP的3例患者均予MTX药物肌注治疗,治疗过程中出现3例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1例轻度肝功能损害,1例骨髓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4.108)。
3讨论
3.1 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病机制
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滋养细胞的残留并繁殖,其发病率与滋养细胞浸入的深度有关。有研究表明,PEP发生率在开腹保守性手术为3%~5%,腹腔镜保守性手术为3%~20%[3]。这一结果显示腹腔镜术后更易发生PEP,其原因主要由于腹腔镜的发展速度极快,在较短时间内被临床广泛应用,部分术者缺乏相关经验,对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掌握不深,术中妊娠物未能得到彻底清除,浸润至输卵管壁肌层、浆肌层的滋养细胞残留并继续繁殖,导致PEP的发生。有报道称,医源性因素在腹腔镜术后PEP的发生上起到了更为直接、重要的因素,特别是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因需要保留输卵管,无法彻底清除浸润至管壁肌层的滋养细胞,若术中不配合其它治疗措施,术后发生PEP的机率明显增大[4]。除以上因素外,停经时间短,孕龄小,术前HCG和(或)孕酮水平过高,宫角妊娠或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术后病理无绒毛等是导致PEP发生的高危因素,还有学者认为盆腔包块大小亦是PEP发生的高危因素,当B超所示病灶最大直径<0.8 cm或>4.0 cm时,发生PEP的机率明显提高[5]。
3.2血β-HCG水平在PEP诊断及防治中的意义
PEP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在异位妊娠术后再次出现阴道流血及腹痛症状,发生腹腔内出血、盆腔包块,甚至出现急腹症表现,与异位妊娠临床表现相似。临床经验表明,多数持续性异位妊娠患者的诊断并不是通过临床表现,首先发现主要是通过血清β-HCG值的动态监测,如有异常再行超声检查。目前,受到广泛认同的诊断标准为:①术后血β-HCG值升高或是输卵管异位妊娠时在同侧查到残留繁殖的滋养细胞;②3 d后再次检测血清β-HCG值,其下降幅度<20%;③存在异位妊娠的临床症状、体征,且有严重的内出血表现[6]。当异位妊娠组织被完全清除时,残留的滋养细胞并未快速繁殖,HCG的分泌量较少,在术后早期血清β-HCG会快速下降,幅度可达到术前的20%以下,但并不能完全排除PEP的发生。有报道显示,术后7 d的血清β-HCG对评价手术效果更具有价值,因为此时的血清β-HCG值可以准确的反应持续性异位妊娠滋养细胞的活性。可见血清β-HCG对于PEP的临床诊断及防治效果判断均有重要意义。
3.3 PEP的药物配合治疗研究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单纯的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通过在腹腔镜手术基础上给予妊娠黄体剥除结合甲氨蝶呤(MTX)局部注射后,观察组血β-HCG水平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术后PEP的发生率为0例,治疗有效率达94.1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MTX作为抗代谢类抗肿瘤药物,可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活性,有效干扰残留滋养细胞的DNA、RNA及蛋白质的合成,达到抑制滋养细胞繁殖的作用,进而影响合体型滋养细胞的形成,最终杀死胚胎组织[7-8]。该次研究中,术中给予MTX20mg注射至妊娠输卵管系膜部位,患者并未出现明显胃肠反应、口腔溃疡、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证实该种给药方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王湘全在甲氨蝶呤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临床分析一文中系统的阐述了甲氨蝶呤对持续性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可以迅速终止妊娠,同时可有效降低血中β-HCG水平,且术中注射甲氨蝶呤毒副作用小,与本次研究结果相一致[9]。
黄体在妊娠早期及异位妊娠患者中的主要作用是产生孕酮,而孕酮又是妊娠早期维持妊娠的最主要激素。黄体受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刺激后可发展为妊娠黄体,分泌雌孕激素;而滋养细胞分泌的HCG与LH同样可使月经黄体增大成为妊娠黄体,反过来妊娠黄体分泌的17-羟孕酮作用于合体滋养细胞,在早孕期有重要作用。黄体功能可持续到妊娠10周,此后黄体萎缩,其功能由发育成熟的胎盘完全取代。因此,对异位妊娠患者术中配合黄体剥除,可阻断此循环,迅速降低体内孕酮水平,控制雌孕激素的分泌,促使残留的滋养细胞凋亡,达到防治PEP的目的[10]。
综上所述,异位妊娠保守性手术中给予甲氨蝶呤局部注射,同时配合剥除妊娠黄体,有利于彻底清除残余滋养细胞,与单纯腹腔镜下胚胎清除术相比,可迅速降低术后血β-HCG值,明显降低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治疗效果显著,且操作简单,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安全可靠,成为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有效手段。
[
参考文献]
[1] 李环,张礼婕,李蓉,等.持续性异位妊娠最佳治疗方法的研究[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0,37(2):139-141.
[2] 李环,张礼婕,李蓉,等.持续性异位妊娠最佳治疗方法的研究[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0,37(2):139-141.
[3] 魏秀清,高岚,梁红.高渗葡萄糖高渗葡萄糖注入输卵管内预防腹腔镜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 83 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26(1):63-65.
[4] Ledebo I,Nystrand R.Defininge themicrobiological quality of dialysis fluid[J].Artif Organs,2010,23(1):37-43.
[5] Matsuhashi N,Yoshioka T.Endotoxin-free dialysate improves response to erythropoietin in hemoodialysis patients[J].Nephron,2009,92(3):601-604.
[6] 黄晓斌,柳晓春.异位妊娠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的综合防治[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3):190-192.
[7] 陈建英,林晓桃,陈良湾.甲氨蝶呤联合黄体剥除预防腹腔镜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J].临床医学,2010,30(7):68-69.
[8] 杨步琴,孔东萍,陈雪兰.甲氨蝶呤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3):389-392.
[9] 王湘全.甲氨蝶呤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1,24(4):44-45.
篇4
[关键词]北方的河;审美特征;象征意象;文化寻根;性别偏见
Gender bias hidden in Cultural Tracing ――Research on Northern River
ZHOU Ai-yong
Abstract: Zhang-Chengzhi is a writer of tracing literature. There is a strong color of cultural tracing in Northern River. In this paper it would be analyzed the 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symbol imagination of tracing literature, and try to find the essence of cultural tracing.
Key words: Northern River; 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Symbol imagination; Cultural tracing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学思潮,“寻根文学”发轫于20世纪世纪80年代中期,1984年12月在杭州举办的座谈会以及韩少功等人的文学主张举起了寻根文学这面大旗。
韩少功的《文学的根》、郑万隆的《我的根》、李杭育的《理一理我们的根》、阿城的《文化制约人类》等一批“寻根”理论文章奠定了寻根文学的理论基础,将其文学创作的视野固定在民族传统文化这一基本范畴上。阿城的《棋王》、韩少功的《爸爸爸》和王安忆的《小鲍庄》等作品被评论界视为寻根文学的典范。阿城、韩少功、王安忆、李杭育、郑义、张玮等也被称之为寻根文学代表作家。然而,很少人将创作颇丰、成绩斐然的少数民族作家张承志称之为寻根文学作家。其实,张承志的作品从《黑骏马》到《北方的河》,到后来的《心灵史》都有着文化寻根的意味,然而,张承志却被视为寻根文学的作家,其许多作品也被视为寻根文学的作品。《北方的河》长期被视为浪漫主义文本进行解读。笔者认为《北方的河》是一个寻根文学文本,本文将从寻根文学的审美特征和象征的意象两个角度分析张承志的《北方的河》,试图发掘其文化寻根的实质。
一、《北方的河》文化寻根的审美特征
袁文杰在《论“寻根文学”的审美特征》一文中将寻根文学的审美特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反映论”认知模式的叛离,其主要体现为主体注入、类型化对象、直觉与想象的审美方式三个方面;第二,用文化来表达文学;第三,价值冲突的二律背反;第四,浪漫主义的态度。
以上四点审美特征在《北方的河》中都可以得到充分体证。然而,《北方的河》在先有旗帜后有创作的寻根文学大环境中,不能像阿城的《棋王》、韩少功《爸爸爸》和王安忆的《小鲍庄》被评论界视为寻根文学的典范,而被视为寻根文学作家的作品。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北方的河》充分体现了寻根文学的审美特征。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对“反映论”认知模式的叛离。《北方的河》在主体注入、类型化对象、审美方式这三个方面表现得都很明显。在主体注入上,作者对北方民族原生环境和文化充分地认同与向往。在类型化对象上,作者将小说的人物大致划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是拥有北方的河的品质的人,如文中的男主人公“他”、母亲、梦中的姑娘以及被北方的河哺育的北方农民等;第二类是背离或丧失北方的河的品质的人,如徐华北、海涛、报社小记者等。在审美方式上,作者注重直觉和想象,这主要体现在对北方的河(如无定河、黄河、煌水、永定河、额尔齐斯河等河流)的描写和对黑龙江的想象等方面。
第二,用文化来表达文学。作者立足于北方的河的叙写,对北方民族体现的古朴、粗犷、刚健且具有原始的力和美进行热烈地赞美与讴歌,对北方地区拥有的悠久文化文明进行充分的肯定与褒扬。
第三,价值冲突的二律背反。作者张承志也像其他寻根作家一样承受着原有价值失落而新的价值尚未确立的痛苦。作者感叹北方的河的品质、北方民族所体现的古朴、粗犷、刚健且具有原始的力和美在现代的都市文明中一点一点流失,最终不复存在。徐华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在新疆插队时受到额尔齐斯河的哺育,拥有了北方的河的品质,然而,他离开额尔齐斯河回到北京,他的那种品质便逐渐蜕变,最终丧失了。作者认同养育自己的北方民族的原生文化,拒绝和排斥脆弱异化的现代都市文明。
第四,浪漫主义的态度。这一点在《北方的河》尤为明显。北方的河这一自然景物从背景走向前台,成为作品不可分割的角色。它不仅是作者描写的对象,更是有待去领悟的精神实体。作者通过对北方的河的人化,使得北方的河可解人意,与人心灵相通,使之成为了父亲、母亲,成为了主人公的血液,成为了主人公自己。
二、《北方的河》文化寻根的象征意象
《北方的河》一文本身就是一个象征体,其文化寻根的审美特征主要通过以下二组象征意象来表现的。
第一组意象是“十二岁的小姑娘”与“梦中的姑娘”。
“十二岁的小姑娘”指报社小记者,在这里它象征背离或丧失北方的河的品质的人。报社小记者经历了十二岁时的那场惨痛和之后生活的艰辛,她最终选择寻找“一块石头”――一个强大的男人作为归宿。男主人公曾有过一丝想要与徐华北争斗,夺回报社小记者的念头。然而,他马上放弃了,他意识到:这不是他渴望的爱情,报社小记者不是他中意的人,她不具备北方的河的品质,缺乏粗犷、刚健的、原始的力与美。“他会找到一个中意的姑娘,就像无定河上的那个红脸膛的陕北小伙找到他的蓝花花,就像额尔齐斯草原的哈萨克巴郎找到他们的阿米娜或是帕丽黛,就像一个河上的年轻船工找到他的健壮红润的渔家女儿一样……她会心甘情愿地跟着我从一条河流跑向另一条大河,她有本事从人群中一把抓出他来,火辣辣地盯着他不放,她会在我们男子汉觉得无法忍受的艰难时刻表现得心平气和,而他则会靠着她这强大的韧性,喘口气再冲上去,她身上应当有一种永远使他激动和震惊的东西……”男主人公要寻找的姑娘具有北方的河的品质,拥有的古朴、粗犷、刚健且具有原始的力和美,是北方民族原生文化的象征,原始生命力的象征,也就是男主人公“梦中的姑娘”――“他也仿佛看见了一个活生生的姑娘:那是一个任何艰难困苦者不能把她打垮的、热情似火的姑娘。那姑娘正轻蔑地踩着河岸上丛生的荆棘,笔直地正对着他大步走来。”
第二组意象是“黄河之子”和“破碎的彩陶”。
“黄河之子”是报社小记者在男主人公横渡黄河拍下的相片的名字,也就是男主人公。他具有黄河一样的性格,他把黄河当成自己的父亲,把湟水当成自己的血液,把黑龙江当成自己的爱人。他粗犷豪放;他抱着一匹马的脖子渡过了刺骨的额尔齐斯河;他把整瓶烈酒灌进肚子,他两次横渡黄河;他像一条河流朝着既定的目标不顾一切的往前冲……他具有北方的河的品质,拥有的古朴、粗犷、刚健且具有原始的力和美,是北方的河的化身,是原始力与美的化身。
“破碎的彩陶”是报社小记者摄影的一张相片的名字,它被赋予了破碎的生活的意义。然而,“破碎的彩陶”更具一种文化的象征意义。男主人公和报社小记者在湟水沙滩发现了具有四、五千年历史的彩陶。这种彩陶代表着新石器时代一种非常古老文化类型――马家窑文化。马家窑文化是母系文化的一个重要代表。母系社会繁荣时期的文化遗存遍布南北各地,主要代表有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窑文化、屈家岭文化及细石器文化等。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是典型的母系文化,距今约为四至五千年,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及甘肃,青海境内的洮河、大夏河及湟水流域一带。然而,这代表着母系文化辉煌与繁荣的马家窑彩陶经过时间的侵蚀,成了破碎的彩陶,这象征着母系文化的衰败与消亡。“森林变成了光秃秃的浅山,河床变成了高高的台地。雨水冲垮了山上的古墓,于是,顺着小沟,彩陶流成了河……在湟水流域,古老的彩陶流成了河。”曾经辉煌一时的母系文化顺着河流一去不复返了。
三、《北方的河》文化寻根的实质
《北方的河》充满浓郁的文化寻根色彩,其文化寻根突出体现在对民族原生环境和文化的向往与认同,对原始生命力与美的讴歌与崇拜。然而,通过对以上两组象征意象的分析不难发现,这种文化寻根归根结底是在寻找以男性为主导的文化之根,其实质是文化寻根中隐藏着性别的偏见。
以上两组象征意象都是互相对立的。“十二岁的小姑娘”与“梦中的姑娘”是对立的二元;“黄河之子”与“破碎的彩陶”是另一组对立的二元。
在第一组对立的二元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叙述者强烈的褒贬色彩,即明确地否定“十二岁的小姑娘”,极力地肯定“梦中的姑娘”。 叙述者放弃了这个经历了十二岁时的那场惨痛和之后生活的艰辛,最终选择寻找一个强大的男人作为归宿的姑娘,而选择了那个任何艰难困苦者不能把她打垮的、热情似火的、正轻蔑地踩着河岸上丛生的荆棘,笔直地正对着他大步走来的“梦中的姑娘”。他之所以作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十二岁的小姑娘”缺乏而“梦中的姑娘”具备北方的河的品质,即古朴、粗犷、刚健且具有原始的力和美。“梦中的姑娘”是北方民族原生文化和原始生命力的象征,它是以男性为主导的文化;“十二岁的小姑娘”是北方民族善良、坚忍品质的象征,它是以女性为主导的文化。叙述者讴歌这种以男性为主导的文化,否定与之相异的女性文化,体现了其文化寻根中的性别偏见。
在第二组对立的二元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叙述者两种不同的情绪,即对“黄河之子”的讴歌,对“破碎的彩陶”的叹息。“黄河之子”即叙述者,他具有黄河一样的性格,把黄河当成自己的父亲,把湟水当成自己的血液,把黑龙江当成自己的爱人。他粗犷豪放,抱着一匹马的脖子渡过了刺骨的额尔齐斯河,把整瓶烈酒灌进肚子,两次横渡黄河,像一条河流朝着既定的目标不顾一切的往前冲……他是北方的河的化身,是原始力与美的化身。作者对其具有北方的河的品质,即古朴、粗犷、刚健、原始的力和美进行热情地讴歌。“破碎的彩陶”代表着母系社会时期一种非常古老文化类型――马家窑文化。然而,这代表着母系文化的马家窑彩陶经过千年之后,成了破碎的彩陶,这象征着母系文化的衰败与消亡,曾经辉煌一时的母系文化一去不复返了。文本中,叙述者对母系文化消亡的叹息是微弱的,而对“黄河之子”的讴歌是强劲的。对消亡的母系文化的叹息只是作为对现存的“黄河之子”所象征的男性文化的讴歌的铺垫和对照。从这讴歌与叹息中,不难看出文本中的文化寻根中隐藏着的性别偏见。
总之,作者探寻北方的河,也就是探寻北方的河、北方的民族所蕴藏着的古朴、粗犷、刚健的原始的力与美,也就是对北方原生文化的向往与赞美,对正在消逝或已经消逝的美好道德品质的一声叹息。然而,在这一声叹息中却隐藏着性别偏见的异调。
参考文献
[1] 袁文杰.论“寻根文学”的审美特征.广西学院
篇5
关键词:时代精神;民族国家;身份认同;边疆文化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2)07-0133-05
我也许能够超越肤浅或潮流,但我不可能
超越时代。我不可能变成预言家或巫神。这里
藏着我最深刻的悲哀:原来我和我的心血凝成的
作品也会和它们一道,和那些我曾尽力与之区
别的东西一道,与这个历史时代一块被未来超
越。
——张承志:《生命的流程——为小说集
〈北方的河〉而写》
张承志无疑是近20年来最富争议的作家,也是30年前中国文坛众望所归、风光无限的翘楚人物。从激扬振奋一代人的知青文学《黑骏马》、《北方的河》到文学史中无法安放的奇书《心灵史》,对张承志的评价也从众口一辞的溢美转向褒贬两极的争论。抚案重读《北方的河》并再次检阅当时的大量相关批评,我们发现,在黄河景象和横渡场面不断被“经典化”的同时,小说对其他“北方的河”的呈现大多被遮蔽和忽略了,尤其是小说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额尔齐斯河,几乎从未引起过评论家的兴趣,虽然这一现象已预示了张承志很快从鲜花和掌声中抽身而退的自觉选择。本文重新考察近30年来评论界理解《北方的河》的历史语境和话语变迁、新疆叙事之于《北方的河》的情感型动力和结构性因素、张承志创作《北方的河》时徘徊于主流意识形态和边缘审美冲动的矛盾心态,这不仅可以部分揭示《北方的河》隐秘的叙事张力和张承志早期的创作动因,而且可以为张承志之后“越行越远”的绝然表现和民间立场提供更多的线索和依据。
一、从黄河讲起还是从额尔齐斯河讲起
五条北方的河(很多评论者也会加入作为背景出现的无定河,认为是六条河)除额尔齐斯河外,在作品中大致是均衡分布的。第一章主要写黄河、第二章主要写湟水、第四章主要写永定河、第五章主要写黑龙江,每一条河占据一章的中心位置,并与现实中的“他”在考研之路上某段时期特定的现实境遇和心理需求直接相关。但检阅近30年来的批评,我们发现批评的重心几乎完全倒向黄河,而基本只出现于第一章的黄河的叙事功能和符号价值在文本实际里本不具备特殊性和优越性,但是,“风景一旦确立之后,其起源则被忘却了”①。我们需要考察的是,关于“黄河”的认识装置是怎样一步步形成的,它回应的是怎样的“风景”并衍生出
哪些新的意义,作品真正的叙事动力又源于哪里?
正如很多学者所发现的——“寻根文学”是一场事后追加命名的文学思潮,将《北方的河》纳入“寻根文学”的阵营就如同将其予以“知青文学”的标签一样,与作品问世之初强烈的社会反响和呼声并不一致。当时评论界对这部作品的兴趣和热情主要集中于一点——时代精神。如蔡翔在《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精神漫游》中认为:“黄河作为巨大的象征体,蕴藏着历史的、民族的、社会的全部奥秘。”刘亚伟的《北方的河——时代的精灵》认为“河是人格化的河”,“传达着伟大的中华民族”,“义无反顾开拓进取的悲壮的悲剧精神”。周永明在《〈北方的河〉与父亲原型》中认为其“符合了我们这一充满了进取和活力的时代人们的心理需要”。滕云在《〈迷人的海〉与〈北方的河〉》中认为作品是对“‘奔向大河’的时代精神的历史—美学概括”。今天再来看这一时代精神,大概就是一股强劲的由现代化想象、进化论逻辑、民族国家改革方案预设的,由思想解放、开拓进取、民族复兴、理想主义、阳刚之美等社会思潮支撑的,启蒙主义、人道主义、文学主体论等文学思潮呼应的思想洪流。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理解为何有评论者看到《北方的河》“折射改革的光芒”②。这也正如程光炜所说:“我们注意到大量丰富、复杂和细节化的文学作品被普遍地‘口号化’、‘知识化’了,无数的文学作品身上,都夹带着时代口号、思潮、话语和知识的印迹。”③
于是这些批评大多又得出一个顺理成章的结论:河流是民族(人民)的化身和象征,只有李劼、南帆等少数评论家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来理解《北方的河》,并认为“作者事实上并没有真正看到历史的发展,并没有把握住时代脉搏的跳动”④。可值得注意的是,当《北方的河》中的“他”发现 “黄河像是我的父亲”⑤ 并终于弥补了从小父亲抛弃母亲造成的巨大情感空位时,我们也在后来张承志不断地对华夏文化传统有保留的强烈批判中,发现其“恋父”/“弑父”并存的矛盾心态;同时,当他宣告“额尔齐斯河是我的”,并以岩石和河流的区别将自己和徐华北、“她”和众人划清界限时,我们不能因为作者秉承的“为人民”的写作理念就认为河流是人民的象征。在时代共名规约下的文学批评,恐怕一开始对张承志的定位就是一个误会。
篇6
一件艺术作品,能让人感动己然是一件很好的作品。而《黄河绝恋》则给予一种较之于感动更深一层次上的心灵触击,我把这称为一种震撼。
当我坐在宽大的银幕前,用眼睛开始去审视这部片子的时候,我是带着挑剔的眼光的,但从一开始我便感受到作者在艺术上带给我感官的震撼。从宁静的渤海中的激烈空舰对战到古老安详的长城上的艰苦跋涉,或是太行山脉中悬崖绝壁上如芥籽般的人影,一切场景都显得宏大,气势磅礴,将我的双眼、我的双耳紧紧地吸引在了这片广阔的天地里。那份来自于宏大的美带来的享受与震撼透过每个细胞将信息带到了心灵深处。
故事在发展,作者将镜头对准了一批人,这是一群生活于这片美丽土地的人。无论是安洁、黑子,或是寨主、三炮,每个人都带着这片土地特有的气质,纯真、朴实、刚毅或是在死亡面前的无畏,这是属于我们民族的本源的气质,民族的伟大,源自于每个个体的伟大,而生活于这个民族中的个体,就会自然而然地被这种伟大所感染,而有了对这份优秀气质的继承光大。因此我受到了来源于民族伟大气质的感染,体会到了民族情感带来的震撼。
篇7
灵动的语文课堂首先应该是和谐的课堂,是轻松愉悦的,是民主平等的,是合作探究的。例如,有位教师执教《荷花》一课,让学生在文章中寻找自己最喜欢的好词佳句,并写下个人独特的理解和感受,他将学习的主动权放心地交给学生,充分地信任他们。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回答让人惊叹,“冒”是顽强生命力的象征,“挨挨挤挤”表示茂密、枝数多,像亲密的朋友挤在一起照相……我似乎看到许多文字如精灵般从书本中鲜活起来,在每个学生的想象中,具有生命的灵性。这种情感体验,已经与文章作者产生呼应了,甚至再现了当时作者对情景的感悟。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自己的灵魂放在与学生相同的高度,与他们心心相通,学生会很自然地将自己内在的体悟释放出来。这样,学生、教师、文本都能在教学中交相呼应,共同焕发生命的活力,彰显出生命的和谐。
二、 善于燃情,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
语文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充满丰富多彩情感认识过程,灵动的课堂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他们内心充满激昂的学习情感。 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课堂氛围,或运用磁性的语言,或借助直观的图片,或利用多媒体演示,把学生带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去,让学生“触景生情”,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例如,教学《黄河的主人》一课时,我从读题入手,就让学生感受黄河的气势,然后问道:
“谁能说说黄河在你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吗?”学生说:“我心目中的黄河气势磅礴、波涛非常汹涌!”“黄河在我心中是条长龙,它长达5464千米。”“黄河在我心中是位母亲,她哺育了我们中华儿女。”随后,我播放黄河奔腾不息的录像片段,并配上一小段《黄河大合唱》。)李白在诗中赞美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让我们一起来吟诵这两句诗词!“黄河之水――” (学生大声朗读)
我接着说:“是啊,我们站在黄河的边上,那万马奔腾的气势,就令人胆战心惊!那么,又有谁能够做黄河的主人呢?拿起书,带着这个问题自己读课文。
燃情的语言再配上生动的画面,这很自然地激发了学生赞美黄河的情感,学生不知不觉就被带进了文章的情境之中,为这一课的教学开启了情感的大门,也为后面的激情朗读奠定了基础。
三、 敏锐地捕捉细节,让课堂充满智慧
细节虽小,却能折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然而教学细节倏忽而至,稍纵即逝,让人始料不及。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捕捉、准确辨别、有效控制,使其变成教学资源,从而让课堂闪烁智慧,充满灵性。一次在教学《嫦娥奔月》一课时,忽然有个学生举手问道:“老师,后羿能把九个太阳都射下来,为什么他不把月亮也射下来,那样不就可以和嫦娥团聚了吗?”问题一提出来,引起了其他同学的共鸣,激起了同学们强烈的探索欲望。当时我反问道:“你们说后羿为什么没这样做呢?”一时间,学生的想法如开闸洪水奔涌而出:“嫦娥在月亮上,万一一箭射去伤了她,怎么办……”不能这样做,因为天上只有一个月亮,如果被射下来了,夜晚就只能一片漆黑了,百姓怎么过呢?”我趁热打铁,追问道:“由此可见,你们觉得后羿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为民着想;他很善良,牺牲自己的幸福,换来人民的美好生活……”
这个意外的插曲,学生不仅更深入地感受了人物形象,还激发了他们探究的兴趣和思辩的能力。在师与生、生与生的互动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意外”,教师要敏锐发现、善于捕捉有价值的细节,抓住教育时机,深入挖掘,寓教育于无痕。
四、 重视学习内容的多维延伸
篇8
黄河素有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之称,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黄河发源于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流经中国大陆的三个阶梯.它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公里(1万多里),水面落差4480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黄河大部分处暖温带,气候暖和,土壤疏松肥沃,动植物资源丰富。黄河文化就是在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中孕育出来的。
久远的黄河原始文化和古老的多民族文化氛围,沉淀出了黄河黄土文化的兼容特征,孕育了独特的文化历史。文学创造人才辈出,流芳古今。其中在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于黄河流域的诸子百家思想学说对黄河文化的滋长发展起了决定性的影响,它奠定了黄河文化的发展方向。其中墨家、道家和儒家的影响尤为显著。墨家主任重道远;道家主淡泊自守;儒家则主人力与自然的调合。墨家主兼相爱,交相利;道家主与世无争,清静无为;儒家则主正其谊不谋其利 ,明其道不计其功。墨家主尊天,事鬼,爱利万民;道家主顺应自然,轻松快活;儒家则主敬鬼神而远之。墨家主摩顶放踵以利天下;道家主个人主义,家庭观念淡泊;儒家则主群己合一,修齐治平。这些观念对中国传 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就文化传统而言,墨家“背周道而用夏政”,继承了夏文化的传统。道家继承了商文化的传统,商人的占卜术对阴阳家和道教影响很大。“周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周文化在继承夏商文化的基础上又有创新。而儒家“祖述尧舜,文武”,使“三代遗风,驰而复张”,正是周文化的继 承者。秦汉以降,儒道墨等诸子学说及其新的阐释一直是黄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实内核。
黄河之水滔滔不绝,黄河文化源远流长。
无论古代或是现代,黄河都是为文人墨客所赞颂。
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王昌龄的“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刘禹锡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王维写“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李商隐的“土花漠碧云茫茫,黄河欲尽天苍黄”。品味诗句,仿佛滔滔江水展现在我们眼前。而“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则写出了黄河的奇壮之景。杜甫《黄河二首》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黄河南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元代诗人萨都剌《过古黄河堤》:“古来黄河流,而今作耕地。都道变通津,沧海化为尘。” 从他们的诗句中我们仿佛感受了到黄河两岸金戈铁马的战况、织衣耕种的淳朴民风。白居易的“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写出了他们面对着滔滔黄河水的无限感慨。
黄河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立志向前的精神。一曲《黄河大合唱》唱出了黄河的恢弘与不屈。《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像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刻画黄河的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冼星海称赞它“充满美,充满写实、愤恨、悲壮的情绪,使一般没有渡过黄河的人和到过黄河的人都有一种同感。在歌词本身已尽量描写出数千年来的伟大黄河的历史了”:“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诗人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他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学习它的榜样,像它一样的伟大坚强!
黄河,磅礴、恢弘、雄壮、阔大,面对着黄河,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显得缈小。但黄河的文化,黄河的精神却传承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精髓,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篇9
铺排的对象可以是相互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也可以是人物的肖像神态、言行举止、心理活动等;铺排的顺序可以是时间发展顺序、空间方位顺序、心理活动顺序、伦理自然顺序、类别序列顺序等;铺排的类型可以是叙述性铺排、描写性铺排、抒情性铺排、议论性铺排;铺排手法在运行方式上可分为聚焦式、发散式、单向式、双向式、多向式、综合式,以及相互间的平行、交叉式。北朝民歌《木兰诗》中,铺排手法随处可见,不妨对其运行方式做一番欣赏。
一、聚散式铺排(陈)
1.聚焦式:各个方面的叙述、描写都指向被叙述主体。
(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先描写,后叙述,由物而人,由声而行,这是表现手法上的先声夺人。既展示了人物活动的背景,表明了人物的身份和生存方式;也暗示了勤俭持家的主人公形象:一丝丝,一匹匹,“不知织女萤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既展现了以家庭为核心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也暗示了木兰替父从军是一种基于伦理亲情的必然选择。表现手法上的迂回,委婉地营造了絮烦中的单调氛围,展示了无言中的惆怅心境。仿佛“蒙太奇”的推拉镜头:拉近,拉近;聚集,聚集。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问这问那,“问”的反复强化了叙述者对木兰的关切;而且这种关切又自然而然地指向儿女之情,暗示此时的木兰正待字闺中。“何所思”“何所忆”都指向故事的主人公“女”(木兰),“何所”的反复疑问又强化了读者的好奇心,两问句式相同,只有“思”和“忆”两字之差,而“思”和“忆”又有意识地把读者的猜测引向人之常情:是思念某个人?还是回忆某段情?这是叙述者隐设的伏笔,为后文揭示木兰是在为父而忧、为家而虑造成一种反差,给人以出人意料的感动。
2.发散式:以被叙述主体为中心,向各个方面展开。
(1)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问句是站在叙述者的角度猜测,答句是站在主人公木兰的角度,直接面对“思”和“忆”两种指向的猜测作出回答。两个“女”字本已在猜测意向上指向了女之常情,而两处“亦无所”又强化否定的语气,使述者、读者的猜测与主人公的回答形成鲜明的反差。回答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既然非“思”非“忆”,就表明不是因为儿女私情,那么木兰的叹息必然另有隐情。作者似乎在这里卖关子,让读者更加好奇:木兰究竟因何而惆怅?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前四句构成排比,后两句构成对偶,以整齐的表现形式、流利的五言句式,烘托人物心境的轻松、愉悦;行文毫不粘滞,表意酣畅淋漓。一连串的动作铺排都以“我”为中心展开,分别指向开门、坐床、脱袍、著裳、理云鬓、帖花黄。“我”的排比、反复,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木兰找到自我时抑制不住的兴奋感:我的门、我的床、我的衣,我的家、我的亲、我的爱,我的情、我的美、我的梦。这段排叙,贴切入微地表现了主人公长久地远离故土时难以抑制的怀旧情怀和终于回归故乡时得偿所愿的亲切感受;暗示结束了艰苦的军旅生涯时的如释重负,与亲人团聚时的脉脉温情;表现了终于能够堂堂正正地做一个可以香软、可以千娇百媚、可以天真无邪的普通女性时的自如和欣慰。
二、单向式铺排
“铺”,需要展开;“排”,讲究次序。无论是纵向的、横向的、天然的、心理的、伦理的,都要遵循一定的顺序。铺排顺序主要有纵向式和横向式。
1.纵向式:
诗中以时间为序铺排较典型的一处:“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相对于十余年的征战来说,这“旦”与“暮”之间就显得格外短暂,这是决定人生的一瞬间。正是这转瞬即逝的旦暮之间,才显得弥足珍惜。在这里,“旦”和“暮”的对应、反复、循环,既表现时间上的促迫,行军的急速;也反映军情的紧急,舟车的劳顿;同时凸显内心难以遏抑的纠结:多少年来一家人朝夕相处相依为命,而今旦暮之间生离死别一去未卜。人,渐行渐远渐无踪;心,如撕如割如锥痛。
2.横向式:
以行踪(方位)为序的典型铺排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诗句叙写木兰备战,本来只是要说明从集市买来了征战所需要的东西,但是作者运用了排比修辞铺叙这一过程。这样琐细而夸张地絮说,让我们认识到进入战争状态的现实,也让我们感受到准备工作的紧张;既让我们体验到木兰面对战争时的从容不迫,也使我们预见到木兰行事的井然有序。因此,这里的铺叙同时也是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铺垫。
在并称为“乐府双璧”的《孔雀东南飞》中,这种纵横铺排的手法表现得更为集中、细腻:
(1)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这是一组纵向的铺排,按照时间顺序,铺叙刘兰芝成长的历程,突出了兰芝的多才多艺、知书达理、聪明能干和不幸遭遇,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女主人公的同情。
(2)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当。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兰芝离开焦家时的打扮。这是一组横向的铺排,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不厌其烦地夸张描写刘兰芝的妆束、衣饰、姿态、容颜,表现她超凡脱俗之美和从容镇定之质。
两相比较,《孔雀东南飞》的铺排中,作者对主人公既是“全知”的,如“心中常苦悲”;也是完全置身其中的,如“精妙世无双”。而《木兰诗》中的铺排是“无我”的,纯客观的。
三、双向式铺排
1.双向交叉式:
(1)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一面是“机”,一面是“女”;“机杼声”中有“叹息”声,“叹息”声里有“机杼声”。描写对象是两个,描写的内容既相对应,又相融合;既构成对比,又构成映衬。“不闻”,是心中不闻耳中闻;“惟闻”,是耳中不闻心中闻。
(2)“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与上例相反:“不闻”,是耳中不闻心中闻;“但闻”,是心中不闻耳中闻。其中“但闻”是充耳之声,“不闻”是心中感应;“但闻”与“不闻”是以有显无,无声胜有声。作者在对两种声音效果的处理上,运用的是“实则虚之”“虚则实之”的表现手法。
2.双向平行式:
(1)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同一个意思,分别站在“阿爷”和“木兰”的角度复说,强调的是一个“无”字,家中没有适合从军的男儿;读者感受到的却是木兰替父从军的无奈。“无大儿”是就阿爷而言,“无长兄”是就木兰而言,叙述角度不同,陈述内容各异,但平行的两条线却指向同一个两难的处境:君命不可违逆,阿爷不便从军,如何是好?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朔”指北方,“寒”是北方的气候特征,“朔气”和“寒光”的铺陈,诉诸于感官,本已令人因寒而栗;再加上“金柝”(古代打更用的金属梆子)和“铁衣”(铠甲)的渲染,使人自然联想到“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男儿在“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冰天雪地里守望“莽莽”,尚且苦不堪言,何况木兰?单调,更孤独;身寒,心也寒。
3.平行交叉式: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这是一个互文见义句,也构成严格的对偶。“将军”和“壮士”可理解为复指木兰,从两个角度表明木兰的身份: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英勇善战的“壮士”。叙述者对木兰的才能和功绩的称颂尽寓于身份称谓中了。“百战”和“十年”言战事的频繁和持久,“死”和“归”又可理解为泛指木兰和她的战友们身经百战,累月经年,出生入死,胜利凯旋。
(2)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在家时,“养在深闺人未识”,而皆知其为女流;替父从军,“与子同袍”,伙伴们竟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诗尾以温顺、机警的雌雄双兔为喻,既增强了出人意料而富于传统审美观的喜剧气氛,又表达了叙述者对木兰的喜爱之情,让人感受到一个女孩子的自重和自矜,自信和自豪,一个天真、俏皮、清纯、温婉的形象跃然纸上。诗句先言雄兔,后言雌兔,然后双兔并提,构成铺排上的平行与交叉;同时体现传统文化心理上的“贵柔守雌”。
四、多向综合式铺排
1.多向并行式:
爷娘闻女来,出廓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这一组铺排可以说是长幼有序,先交代爷娘,再言及阿姊,最后落笔于小弟,也与这首诗中表现的美好的伦理亲情相吻合。诗中的铺叙特别注重人物形象的描写刻画,其行动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人物的身份。爷娘“出郭”相迎,是迫不及待;“相扶将”,既回应了开头“阿爷”的不便从军,又切合十余年后两位老人相互扶持的身体状况。阿姊“理红妆”,既表现了与阿妹一个红妆、一个武装的区别,又表现了姐姐对妹妹的敬重、爱慕;“户”指门而非窗,“当户”的交代,巧妙地传达了作为足不出户的女性的阿姊一边打扮,一边在门口张望时的期待和忐忑心理。小弟极具个性,虽未能如木兰姐姐那样在战场上杀敌,但杀猪宰羊一样“霍霍”有声,须眉不让巾帼;而这又隐隐传达了一种期许:将门之后,后继有人。这一节铺叙使人物情态各具,神形毕现,活灵活现地表达了对亲人团聚的渴盼,充满了团圆的喜庆气氛。
2.纵横交错式: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篇10
[关键词]个性化;真正自由;主体主导;阅读自由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6-0058-02[作者简介]顾宝富(1969―),男,江苏海安人,本科,南通市海安县南莫镇沙岗小学教师,一级教师。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当下的语文课堂,追求的理念更科学,对话的气氛更活跃,学生也逐渐成为语文课堂的中心,个性化的阅读得到支持,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被珍视。
然而,过分的珍爱势必演变为溺爱,渐次弱化学生科学阅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给学生真正的阅读自由,前提是学生必须已经用心在读课文,教师已经通晓该课应达成的知识能力目标。浮光掠影、随心所欲的阅读,产生不了“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也不会“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更不可能“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一、给予足够的自主阅读时间,赋予充足的自主阅读权利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都应当尊重文本这个“例子”,教师在阅读中深度挖掘教学资源,学生则在用心阅读中激活自己已有的知、情、意、行,去触摸和拥抱文本语言。所以,我们要舍得从课堂四十分钟里毫不犹豫地拿出足够多的时间让学生平心静气地自主阅读,在真真切切地于文本里走一遭后有感而发。
比如教学《秦兵马俑》这篇课文第一部分时,笔者原先只准备拿出六分钟来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找出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本部分所写的特点,然后再静心揣摩课文表达这一特点的说明方法。可时间到了之后,很多学生还在埋头圈圈点点。于是,笔者没有立即打断他们的自主阅读,而是静静地等待。
果然,在两分钟后,同学们陆续抬起了头,有的还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交流中,他们准确地汇报出“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特点,并通过用手比划、与常见的篮球场作比较、抑扬顿挫的朗读等方式再现此特点,对于说明方法的理解,如列数字、作比较等也更深刻了。
笔者不禁庆幸当时没有阻止他们的继续静读,如果没有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而是为了赶进度而剥夺了他们自主阅读的权利,学生就不会走进文本深处,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读懂文本。所以,唯有在充分、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准确地阅读、真切地体验和理解,没有学生真正的自主阅读,也就不会有他们的个性化阅读。
二、发挥教师的启发点拨作用,给予真诚的引导激励话语
毋庸质疑,教师在学生阅读实践活动中的主导地位非常重要。我们除了积极为他们营造宽松的个性化阅读氛围、给予温馨的阅读时空外,还应时时注意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教给他们科学的阅读方法。有老师会认为这种做法是“牵”着学生阅读的传统旧思想。笔者以为,高效的语文课堂应该是这样:阅读、理解、体味、表达的权利放手给学生,启发、点拨、激励、引导的义务当归老师。如果老师担心自己管制多了不符合新课程理念,而一味地迁就学生,那就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对学生的阅读进步可能会适得其反。
比如教学《黄河的主人》这篇课文时,笔者浏览了很多教案,他们给出的设计大多都是“围绕‘艄公为什么是黄河的主人’这个话题引导学生阅读探究、感受高大形象”。笔者也打算以此为突破口展开本课的阅读教学。然而,在指导审题时,意外地发现学生并不能准确理解“主人”一词的含义,对于看了太多暴力性动画片的他们来讲,主人就是霸道的统治者,这与“主人”的第三义项――动物或古代仆人的供养与控制者相吻合。于是,我决定从“主人”在作者眼里的意思探究起,引导他们读出作者称艄公是“黄河的主人”的用意和心情。
果然,在经过一番对文本的自主阅读探究后,他们从“艄公在惊涛骇浪中如履平地”领悟到这是一个技艺高超的驾驶高手,从面对黄河的艰险依然大胆而小心领悟到这是一个沉着勇敢的冲浪手,从游客的休闲领悟到这是一个让人信得过的驾驶员……艄公这个“主人”的形象就这样立体地出现在了课堂上,同学们也正确认识到作者称艄公为“主人”,是因为他的勇敢、自信和行进在黄河上技艺的高超。笔者由此类推,得出“在学习上得心应手的人就是学习的主人”,“能够独立生活的人可以成为生活的主人”,“能战胜命运的强者就是生命的主人”……
再如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时,我留意到“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谈迁)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这一句话。这句话粗看平淡无奇,但仔细琢磨,三个“一”却是别有一番风味。如果只是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他们肯定不会留意,老师必须给予指导和点拨才能让他们深入体会。我在课上抛出“这是简单的‘三个一’吗”这个问题时,果然激起了他们的好奇和沉思。接着,在我的肯定和鼓励中,他们陆续产生了许多富有见地的理解:“一百多里说明了路途的遥远,谈迁不怕苦、决心大”,“一点史料说明所找的资料不多,谈迁很严谨”,“有一次并不代表仅仅一次,为一点史料都亲自步行百里,稍微重要点的史料肯定更是不辞劳苦”。这样不断地行进到文本的深处,如果没有老师的点拨和激励,学生是没法完成的。
三、重视伙伴的对话沟通渠道,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方式
我们提倡个性化的阅读,并不是鼓励学生这个学习个体的单独打拼,其实他们更需要学习伙伴的对话沟通和合作,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难题”。有的老师可能会担心集体讨论会让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同学随波逐流,跟从附和,从而替代了学生自己的个人阅读。这种担心也不无道理,但如果老师给足自主阅读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在充分阅读文本后拥有与学习伙伴对话的资本,这样就形成和谐的对话场。大家互相切磋,启发,否定,补充,再否定,再完善,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产生属于自己的体验和感悟。笔者最初运用集体讨论的想法是建立在“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一观点上的,认为经过几个同学的发言就能互为启发、完善,得出比较全面的观点,而且孩子们年龄相仿,言语上更容易沟通,赛过教师声嘶力竭的讲解和灌输。比如在教学《螳螂捕蝉》一课时,我就将课堂演变为策划现场,让每一个四人学习小组内的学生自由选择导演、动作指导、舞台布置、语言设计四个角色中的一个,着于课本剧的策划和表演。学生在具体的情境角色中认真揣摩文本,并互相讨论,最后演出了极富特色的课本剧。
总之,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语文课变成学生展示个性的舞台,需要我们教师准确地拿捏,要把握主导和主体的关系,处理好教和学的尺度,这样才能真正把阅读的自由还给学生,学生也才能在有效阅读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才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薛法根.推敲新课程课堂[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
[2]孙双金.孙双金与情智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