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后反思范文

时间:2023-03-31 22:16: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后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后反思

篇1

教学反思 英语教学 积极性 作用

学期初,我上报了校公开课,内容定的是高中英语第六册第一模块Small Talk对应的文化角部分“The AAA”。讲述的是彼此不太熟悉的人或者是压根就不认识的人,运用三A模式,即回答(answer),添加信息(add),提问(ask)这三步,从而达到可以交流,使对话进行下去的目的。

我是这样设计这节课的:首先是通过游戏stand up复习本模块的单词,游戏规则是当教师说:“1,2,start!”同学应该快速站起来,并且拼读出现在屏幕上的单词。之后,师生共同回顾并且复习课文部分,即small talk的内容,根据所提供场景,学生运用所学社交规则,做出自己的对话,引出三A模式,并且运用三A模式修改所做的对话,从而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愿望是美好的,在真正的操作过程中,本以为最出彩的部分,也就是运用游戏来复习本模块单词这一部分,出现了这样的场景:当教师说到:“1,2,start!”一下子出现好多同学同时站起来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只能凭感觉指定同学回答问题,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同学的积极性被极大地缩减。

评课过程当中,领导和同事还给我提到了本环节所隐含的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基础好的同学屡次回答,有展示自我的机会,然而基础不好的同学就会因为思维过慢,或是害羞、胆怯等其他因素而成为旁观者,只是坐在那里看着其他同学回答。这的确是我备课过程当中所没有考虑到的。本以为非常成功,很出彩的一堂英语课,在具体的操作过程当中却没有预想中的结果,我茫然了。

在我的短短7年的教育教学生活中,30岁之前,参加青年教师培训的时候,写过教学反思,参加过青年教师说课比赛,也唱过这样的高调:“所谓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可那是因为学校要求,并非出自我内心。然而,脱离青年教师队伍之后,没有了这样的“束缚”,自己竟然飘飘然起来,难道我不需要反思了吗,不需要改进了吗?我所谓的“备学生”只是一句空话吗,我们所倡导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是空中楼阁吗?

评课回来,些许的失落情绪涌上心头。下班后,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办公室里,并没有离开。翻看着之前参加青年教师培训时写的那些反思,熟悉、兴奋、催人奋进的那些话语又映入眼帘。值此我校并入鲁东大学,与莱阳师范学校合校之际,我是否更加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校领导在大会上所提出的:“大学离我们很近了,你离大师还有多远?”是啊,不断地向大师学习,不断地以大学教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是我们此时此刻更应该做的事情。

《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其过而自讼者也”等格言,都强调了反思在道德修养中的作用。当今社会,新课改正以以崭新的姿态直面我们的教育,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们,教育理念在发生变化,教育教学评价也在发生变化,教学并不再是传统模式下教师主动的“教”与学生被动的“学”。面对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觉得我们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面对着诸多的变化,反思自己的课堂行为,反思自己的活动设计,对于提升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更显得尤为重要。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也就是说,教师要想有所成长,有所提升,只靠以往的经验是不可能成长为名师的,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地吸收经验总结,才能不断提高。可见,教学反思在教师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其定义来看:教学反思,是在一节课结束后,根据学生的反应情况及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回忆性反思,当然包括成功与失败、疑惑点、灵感点。教后反思,能够使我们一线教师积累教学经验,优化教学方法,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激发教师的潜能。

另外,我认为教学反思还是一种完全自主化的东西,有感则反,无感则无需反。它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教学习惯。它没有固定的格式,文字也可长可短。比如,写一两句话、或写成教学心得、或写成微博,说说都可以。只要内容集中具体,有思可循即可,不必把一般的教学过程统统写进去。如果我们能利用好反思的作用,及时与学生沟通反馈,对我们业务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好处的。

总之,自我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经验+反思=成长,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意识性不够,系统性不强,它可能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并容易导致教师产生封闭的心态,从而不仅无助于而且可能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过程中去,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从而有效地发挥反思的作用,使教师的专业技能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0.

篇2

关键词:设计;应用;六面怪脸;团结协作;启发想象

这节课是二年级的一节手工课。主要让学生学会认识示意图,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装饰怪脸,制作出自己心中的作品。

第一次上课时,课前没有让学生课前预习自主学识步骤图。在课堂上一起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学习,并让学生尝试制作。效果不错,学生掌握得也不错。但用时太长,以至于后面重点部分“怎样装饰怪脸”讲得太匆忙,学生最后装饰得太简单,重难点解决得不够彻底。

课后,同事们积极帮我分析这节课存在的不足,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我自己根据第一次的上课体会重新调整课堂环节。首先我让学生课前回家预习教材上的步骤示意图,并自己研究学习明白示意图上的虚线、实线、阴影各代表什么意思。可以与家长共同学习,自己可以尝试做一个基本型。在课堂上,我只是让每组派出代表到前面来展示每一步怎么做,并让学生说出各种线的意思。这样做,既可锻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自主探究的能力,也可以促进他们的小组合作能力,为后面怎样装饰做好了铺垫。

在装饰这一环节上,我从形象、色彩、表达手法这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在开始的时候不知道从哪里入手,不知怎样来概括。这一次,我是让学生从欣赏教材上的作品入手。教材的作品比较夸张,色彩对比鲜明,形象突出。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并从这三方面说出喜欢的原因。这样,师生达成共鸣,明白从哪些方面来装饰怪脸。

低年级的课堂教师不能随意师范,怕学生模仿,限制学生的思维。在第一次上课时,我没有做示范,只是引导学生知道在怪脸上描绘什么。但效果不太好,有些学生做起来还是比较茫然,毕竟学生年龄太小。所以这一次我调整思路,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时我在前面做示范,并让学生明白各个器官画在什么位置比较好,怎么画好。这样学生豁然开朗,思路也清晰起来,同时让学生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引导他们打开自己的思路。在这里,我也准备了一些教具,是根据自己要制作的形象而修剪外形的教具。但最后时间太紧张,忘了向学生展示讲解。

画出怪脸的五官后怎样装饰这一环节没有点到。应根据所欣赏的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知道可以运用自己所学的一切知识技能。

参考文献:

篇3

物理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身具体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师整理课堂教学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的重要过程,新课程的实施重在高效课堂,它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成在后续,所以课后的反思与总结是备课重要环节,不断为进一步的备课和高效课堂奠定基础,是自我教学思路的可持续发展的法宝.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那么,教学反思中应写些什么呢?

1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抓住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想方设法改进教学方法,改进实验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困惑也就突破了难点和重点......只有这样,就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学生初学时很容易受到生活中的片面经验的干扰,学生对物体不受外力的情况下总是保持静止容易理解,但对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就不容易理解了,受到负迁移的影响继续认为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怎样防止这一负迁移的发生呢?在这我用假设的方法设问:如果路面光滑(没有摩擦)运动的车是否停止呢?并继续做好演示,在桌面上推动木块(或板擦)从静止使之向前运动,用力推出,木块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

分析:推力撤掉,还要向前运动,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不符.

分析:木块:静止―运动―静止.两个过程中是否都有力存在?在这两个过程中力的作用是维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还是改变运动状态?让学生想象有关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类比迁移,再此基础上是使学生深刻理解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这对学生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的作用至关重要.通过实验和逻辑分析也就是推理,让学生明白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物体将会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一个结论.当然我们都知道这不是一个实验规律,而是通过理想实验推出的规律.这些学生的困惑及解决学生困惑的方法在课后利用反思记录下来,就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2写教学中的成功

成功的教学,体现在教师以自己创造性的教学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去把握教材的内容,以恰当的方法和表现力设计教学环节.将教学过程中自己感受深刻的、达到预期效果和引起共鸣的做法写下来,如一个独到的见解、一个巧妙地实验,一个突破难点的方法,教学时由于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没有理解透,究其根源后我用另一种表现形式,即

F浮=G排=m排g=ρ液V排g,

变为F浮=ρ液V排g.

仅把g和V位置调换,学生一看就知道是被排液体的质量它与g的乘积就是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在理解上,很直观、自然地与前面很熟悉的M=ρV,和G=Mg相联系,感觉新知识不全新,减轻了初学浮力的思维难度,如此将上述体会记录下来,并在以后教学中不断加以实践和完善,因为个体的苦思冥想,精心准备的教学预案,肯定会有局部不细,考虑不周,加上遗忘和知识的死角会出现知识性的偏差,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探究如何把教学内容落到实处,一定能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3写教学中的失误

教学中的疏漏与失误在所难免,关键要看如何对待,例如在一堂探究式教学的课中,我要求学生用几根导线、两节电池、一只小灯泡、一只开关将它们连接成电路,探究灯泡在怎样的情况下才会发光,电路形成电流的条件是什么,开关在电路中有什么作用.结果发现许多学生由于对电路元件比较生疏,对连接电路元件的基本技能没有掌握,从而导致探究活动困难重重.可见,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并不是完全放开让他们盲目地尝试.教师应当关注,学生顺利完成探究探究活动需要具备怎样的基础,学生是否具备这个基础,应该提供怎样的帮助和指导.在阿基米德教学若用形式表达,对于初学者,学生在思维上要多转几个弯造成理解上的困难细节处理不当带来遗憾.讲大气压课开始,本来是我演示覆杯实验,看到学生兴奋的表情,我改变主意,“谁能替老师完成这个实验?”好几个学生举手,我请了一个女同学上台,结果她在满杯子水上面盖了一张纸,没有用手压紧纸,就把杯子倒过来,实验失败了.准备让她再做,又怕后面影响教学时间,就让她回到位置上,还是我自己演示.课后,当我一想到该同学当时课上是怎样的感受时,我懊悔自己简单的处理方式,我完全可以指导该同学“用手压紧纸再把杯子倒过来”,但我缺少耐心,带给学生的是失败.课堂的教训也当成为我的教育财富.面对教学中的失误之处,不仅要及时地记下来,采用多种形式取长补短,使之成为以后教学工作的前车之鉴.不断更改教学的环节、通过反思才能对教材的解读有所扩大.才能实现脱宽知识的深度、广度和教学知识面,也才能丰富自己的备课素材,为实施高效课堂打下坚实基础.

4写学生的见解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材内容的实践着,通过他们自身亲身的感受,常常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得好的见解如在讲力的合成时一同学说力的合成不就是1+1不一定等于2的问题,该生说的虽然稚嫩但寓意深刻.给同学的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启发.学过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后,一同学参与讨论说,平常骑自行车身体应向上适度倾斜,这样人的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可产生向上升力可达到既不增加阻力又省力的效果.学习了纳米材料有学生提出书中说了它的好,难道它没有潜在的危害吗?……在教学课堂上会出现不同的声音甚至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见解.这时,教师要善于倾听、认真对待、乐于点拨.并将这些见解和对问题的不同理解及时地记录下来,有助于开阔教学思路,做到教学相长成为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途径.

5写教学的再设计

篇4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为了使学生有兴趣,首先,课的一开始,我充分利用课件资源,采用学生喜欢慢羊羊村长的故事形式,创设生动的故事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二、注重学生个性思维的培养

课堂中我既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不框架学生的思维,力求多种答案。同时也注意引导学生如何逆向思维,例如:有“多得多”就有“少得多。” 请一个同学从10数到15,从中感受到l0到15比较接近,?”学生根据上节课比较数大小的经验,能够比较10和15的大小,我们就可以说15比10多一些,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黄球比蓝球少一些.学生已经感受“我比你多,就是你比我少”的经验,所以学生能够很快反应还可以说成“反过来说蓝球比黄球多一些。例题的教学是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少一些”“多一些”来描述两个数量间的关系。在两个数比较之后,我加入了红球58这个数,让题目变成10、15、58三个数之间的比较,让学生感受语言的变化,“多一些”和“多得多”,“少一些”和“少得多”都是相对的。同时教学中尊重学生的语言,比如学生的“多一点”只要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两个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即可。教学中尊重学生的语言,比如学生的“多一点”只要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两个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即可。到此时穿插课间休息:欣赏一分钟欢快的音乐。欣赏完音乐后,教师学生引导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将这两个时间比一比?得出: 一节课的时间比这首曲子的时间长得多,这首曲子的时间比一节课短得多。

三、自主学习,培养数感

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比一比,说一说,猜一猜,估一估等多种学习活,并融游戏于知识的学习之中,启发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获取知识,学生学得开心,学得投入,思维积极.从直观到抽象,偶合学生的数感,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练习(大闯关)中,则放手让学生自己说,先不给三个数,让学生猜猜看?可以是什么?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意识,再说选什么?怎样选?为什么选?此外我增设了一个“差不多”的语言描述,让学生体会“差不多”既可以是“多一些”也可以是“少一些”。基于一年级学生课上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易疲劳的特点,我特将此环节设计为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新知,同时也使学生能力主动参与,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篇5

    一、关于学生的导学稿。草铺校长的导学稿已经相对完美了,但依然有自己小小的看法。

    1、学生的导学稿一定要在课前发给学生,并且老师在上课前一定要收回导学稿,对学生的完成情况有一定的了解。

    2、导学稿一定要足够详细,不能提一些空泛的问题。过于空泛的问题会让学生可以随意应付,那样就失去了让学生做到认真提前预习的意义。

    3、导学稿应针对中高段而有不同的侧重点,对于不同段的学生,要求其需要掌握的语文能力也不同,所以必须有所区分。低年段重死,帮助他们形成能力,高年段中引导,帮助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并应用能力。

    4、导学稿应基本有以下几道题目:字词题(看拼音写汉字、对重点词语的解释、选(串)词造句、多音字)、对重点段落重点字词的填写(这道题比较适用于中低年级,可以教会他们去发现段落中的重点字词)、自己的疑问(对课文提出问题,可以是对整篇课文的提问,但也可以设计成要求学生对文章某个重点段落的进行提问,这样有利于学生能够迅速抓住重点,而不会云里雾里瞎提问)、资料的搜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最好具体提示学生搜集哪方面的资料,减少学生为搜集资料而浪费大量的时间)

    二、课堂结构

    1、课前导入。导入可以直接进行生字检测,或者是上篇课文的听写,或者是本篇课文字词的朗读。导入也可以直接让学生上讲台交流所搜集到的资料。这样也可以避免老师花太多心思去想一个“新颖”的导入语。

    2、课堂讨论。因为导学稿已经提前收起,老师可以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于过于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回答,而针对某些有新意的,或者抓住课文重点提的问题,可以抽出来全班讨论,老师只做点拨或引导,点拨或引导时记住语言一点要精简,然后再把问题丢回给学生会更好。

篇6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教后反思 反思内容 反思途径

新课程理念提出:“教学过程应包括备课、说课、上课和教后反思这四个环节,教后反思是对备课、说课、上课的回顾、思考与修正。”基于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语文教学比其他学科教学有更多的不确定性,难以沿用以往教学经验及固定教学理论和模式,为此,语文教师要立足于真实的教学情境,对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言行,在反思的基础上建构指导教学实践的理念。

那么,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后反思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一、找准最佳切入点,明确反思内容

“教然后知困”,教后反思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是课堂。语文教师对自己刚经过实践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进行梳理和再次思考,要记录教学过程中的种种情况,有以下切入点:

1.成功点。每节课都有不同的成功之处,都会产生一些能达到预设、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如突发事件的机智处理、巧妙新颖的导入、教学难点的突破、画龙点睛的小结和师生的精彩交流互动等。我在教学《春》一文时,有一个教学镜头颇让人难忘,那就是学生对春天的各种形象比喻:“我觉得春天像火炉,驱散严寒,送来温暖”,“春天像一首曲调优美的歌,唱出了大自然的鸟语花香”……在质疑反思环节,有一个学生还直言不讳地说出了自己不喜爱春天的理由:多雨雾,易发生交通事故,易感染疾病。当时课堂气氛一下子僵住了,我适时肯定了学生的质疑精神。这些课堂教学的闪光点无不绽放出智慧的火花,在今后的课堂中可造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

2.失败点。“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完善的教学设计也有疏漏失误之处。教后反思可以对这些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败笔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记录,并对其作深刻剖析,力求吃一堑长一智。我在讲《孔乙己》时,曾“别出心裁”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即让学生表演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和“摸出四文钱”这两个动作,从中感受孔乙己被打折腿前后的变化。结果参与表演的同学或木讷,或搞怪,课堂气氛活跃了,但语言文字的魅力却在“闹剧”中荡然无存,整堂课只能草草收兵。这一次的尴尬让我意识到,如果不顾及文本内容,没有结合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单纯把表演当成课堂的时尚道具,则必然会使语文课堂流于浮华。与其让学生浮于表面地演一演、空泛地说一说、走马观花地看一看,不如多为学生创设一些读、写、听、说的机会,让语文学习回归本源。

3.遗漏点。备课是一个纸上谈兵的过程,其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失误或缺漏,如学生的认知结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通过教后反思,找出失误或缺漏,完善教学,就可以成为以后教学中的借鉴。比如,有一次作文课,我要求同学们就“记叙文写作如何进行细节描写”进行分组讨论。但各小组表现不一:有的小组是一个“小权威”在发表意见,其他成员洗耳恭听;有的小组是各想各的,都默不作声;有的小组则是在热热闹闹地闲聊。虽然浪费了一节课,但从中我明白:合作分组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态度,不能为了给课堂贴上“新课程”的标签,就随意组织小组学习。

二、寻求黄金路径,掌握反思途径

语文教后反思是一种依赖群体支持的个体活动,既是自我批判,又是民主合作,其反思途径如下:

1.自我反思。一是纵向反思,就是同类型的课,后期与前期纵向反思。我在总结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教学时,有了一些新的体会:文言文“讲—译—背”的传统教学思路,导致学生厌学,老师厌教,这一现象提醒我,必须尽快寻找出一条教学新路。我尝试将阅读教学和语言文字教学融合到一起,尽量做到“言文并重”。如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我设计了几个贯穿全文内容的问题:作者与谁夜游?在哪儿夜游?为什么夜游?夜游时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效的提问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他们随着问题的出现去思考、去探究、去理解、去感悟,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疏通了字词句障碍,轻松突破了翻译这个教学难点。实际教学效果证明,这样组织教学,学生不仅完全可以接受,而且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二是横向反思,就是同一内容的课,对照专家的理论或他人的教学横向比较反思。有一次参加片区“同上一节课”教研活动,执教的内容是《公输》,我受益匪浅。刚上完课,又听了同行执教的课,方知自己对文本的把握、教材的处理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在疏通文义上,我把课文中的知识点照搬给学生,不管有没有理解。这位同行是先让学生反复朗读,然后三人一组,各扮演一个角色(墨子、公输盘、楚王)朗读对话部分,最后合上课本用现代汉语进行对话,体会人物的语气和内心活动。这种对比反思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同时学到他人的有效教学方法。

2.群体反思。一是同行协助。“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教师自己独立反思,有时会模糊不清,很可能产生“模糊”的反思现象,这时最好寻求同行的帮助。语文教师通过教学观摩、教学经验交流等教研活动,并与同行、专家进行交流,每一个参与者都提供自己独特的经验,同时也能从他人的经验中得到启发。我在一次公开课上,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各教学环节按部就班,但自以为效果很好的课却遭到了挫败。在同行的在理中肯的评课中,我才知道自己剥夺了学生的话语权,学生的主体作用被我的灌输“淹没了”。二是学生反馈。作为目中有人、坚持民主的教育者,应该听听学生的反馈信息。学生是语文教学的直接“受益者”或“受害者”,他们的声音是教后反思必不可少的要素。有一个学生在周记中的说法很让我震惊:“这几节语文课我老想打瞌睡,《风筝》这篇课文讲了又讲,看来老师很推崇鲁迅的文章。‘春日的温和’、‘肃杀的严冬’,我都理解不了。”一语惊醒梦中人,我才知道自己过于强调阅读技法,忽视了个体的情感体验,造成了教学主体的错位。让学生走进教师的课程评价中,“上帝”的意识才会浓厚,人本的个性才会张扬。

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作为老师,每天一反思,十年后必成大器。语文教师只要坚持教后反思,就能充分地激发自己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可以使自己从感性走向理性,从无序走向有序,从“教书匠”走向教育者、研究者。

参考文献:

[1]孙春成.语文反思性教学策略.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篇7

 

上个月,胡校长听过我一节书法课,给了我极大的鼓励,让我准备一下这个月的书法课让语文老师前来指导听课。我想对我来说,上节书法课并不难,难的是怎么上好它。我个人思想上十分重视,利用晚上孩子睡觉后一连几个通宵去准备,空闲时就设计思路和环节,也找了许多资料。我的“精心准备”让我呈现的是自己的诸多问题:

1、        环节设计繁杂,胡子眉毛一把抓,条理不够清晰。

      原本复习执笔姿势和站姿的环节,我拿来新授般讲解,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可以在练习时着重强调一下,没有必要喧宾夺主单独讲解。横和竖的写法可以全班性的练习,不要单独请几位学生上台书写,参与面变窄了。重点是字的分析,应特别指出,开门见山进入新授内容,前半部分在书写时渗透,着重对“三”、“士”进行米字格分析。

2、        时间安排不合理,学生练习时间太少。

我原本想把前面学过的知识打牢固,但课堂只有35分钟,精简新授内容,控制在10到15分左右,把更多练习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充分感受后再给予指导,课堂效率会提升,学生兴趣点得到更大发挥。   

3、        教师示范过多,有效指导不够。

为了让学生看的更清楚明确,教师示范是十分有必要的,但过多的示范会影响学生练习,不要小瞧学生的能力,有些时候一味的灌输不如放手让学生去多体验,多感受,适当的示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体会后给予指导,可以碰撞新的火花。

4、        学生参与性范围太少。

 学生自我成就感极强,给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从说到练再到赏。这节课由于时间把握不好,导致学生练习时间只有5分钟了,开始上台书写的学生只有4人,其他学生心急焦躁的期盼得到当中展示的机会,被我忽视掉了。

5、        教师语言太多、太碎,不够精练。

 作为教师课堂语言十分重要,这节课我在不停“嘱咐‘这个那个,反而落下一个碎而多的毛病,简练语言,强调语言的准确性,及时给予学生中肯的评价。

6、        没有布置好课前学生预习工作。

      上好一节课,学生预习和老师备课一样重要,带着思考去学习,效果可能会大不一样,上课前给予学生预习作业,本节课在提问颜真卿故事和介绍时,学生没有反馈,气氛很尴尬,老师只好干巴巴去讲解。可以课前搜集相关资料,课上找学生交流。

7、        学生投影、黑板展示不够规范。

      比如,黑板中米字格不要画的太高,投影展示时可以让学生在米字格中书写,有所参考和比较,是我今后需要注意的细节。

总体来说,这节书法邀请课给了我很多思考,也给了我很多启示。小小的“打击”,崩射出了我探寻书法教学的方向,它对我来说任重道远,只有不断积累和学习才能汇成江海,传送给学生更新鲜的血液。我骄傲,我身边有一支激情四射的团队,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推动我不断前进。我很高兴。。。。。。

 (上完课冷静下来,感觉收获很多,没有虚度,今晚可以安然入眠了,呵呵)

篇8

关键词:新课标;解题方法;思路

我们常有这样的困惑:对于一种典型例题,教师已经讲过,而且是讲了许多遍,可是学生见到相同类型的题目还是不会做,也常听见有的教师这样埋怨:这么简单的题,又复习了这么长时间,考试成绩却依然不尽人意,学生简直是笨死了。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了。当然,出现上述情况涉及方方面面,其中有学生基础的问题,但我们在教课过程中有没有问题呢?传统的例题教学,学生只是被动的听,只注重教科书中所提供的数学题目的计算和解答就行了。学习难免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甚至有些只是简单的模仿。很多时候教师在讲解例题时也只是就题论题,讲完之后就结束了,解后并没有引导学生对例题进行反思、挖掘,因而学生的学习也就停留在例题表层,出现上述情况也就不奇怪了。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大力推进学生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今天,更应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实际,因材施教。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对数学例题教学的反思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数学的例题是知识由产生到应用的关键一步,解题教学是数学教育中最有效、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即所谓“抛砖引玉”,是数学学习中重要的必不可缺的环节。深入的例后反思会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使学生不断总结提升,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罔”即迷惑而没有所得,把其意思引申一下,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例题教学为什么要进行解后反思了。解后反思是一个知识小结、方法提炼的过程;是一个吸取教训、逐步提高的过程;是一个发展思维的过程。具体的数学问题解决只有通过反思才能概括出普遍适用的条件化、策略化知识。从这个角度上讲,例题教学的解后反思应该成为例题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笔者在例题的讲后反思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与尝试,下面就教改过程中的一些做法谈一些粗浅的意见:

一、在解题的方法规律处反思,思考变换问题条件将如何解决问题

“例题千万道,解后抛九霄”难以达到提高解题能力、发展思维的目的。善于作解题后的反思、方法的归类、规律的小结和技巧的揣摩,再进一步作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挖掘例题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例题的辐射面,无疑对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例如: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4,底边长为6,求周长(原例题)。我们可以将此例题进行一题多变。

变式一: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长为4,周长为14,求底边长。(这是考查逆向思维能力)

变式二 :已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前两题相比,需要改变思维策略,进行分类讨论)

变式三: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显然“3只能为底”否则与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相矛盾,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严密性)

变式四: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求底边长y的取值范围。

变式五: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底边长为y,周长是14。请先写出两者的函数关系式,再在平面直角坐标内画出两者的图象。(与前面相比,要求又提高了,特别是对条件0y2x的理解运用,是完成此问的关键)

通过例题的层层变式,学生对三边关系定理的认识又深了一步,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例题解法多变的教学则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而又打破思维定势;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

二、分析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明确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往往和成人不同,而其表达方式可能又不准确,这就难免有“错”。例题教学若能从此切入,进行解后反思,则往往能找到“病根”,进而对症下药,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计算是初一代数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如何把握这一重点,突破这一难点,各老师在例题教学方面可谓“千方百计”。例如在讲完幂的性质,进入下一阶段――单项式、多项式的乘除法时,笔者就设计了如下的两个例题:

(1)请分别指出(-2)2,-22,-2-2,2-2的意义;

(2)请辨析下列各式:

① a2+a2=a4 ②a4÷a2=a4÷2=a2

③-a3 •(-a)2 =(-a)3+2 =-a5

④(-a)0÷a3=0⑤(a-2)3•a=a-2+3+1=a2

解后便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小结。

(1) 计算常出现哪些方面的错误?

(2) 出现这些错误的原因有哪些?

(3) 怎样克服这些错误呢?

学生各抒己见,针对各种“病因”开出了有效的“方子”。实践证明,这样的例题教学是成功的,学生在计算的准确率、计算的速度两个方面都有极大的提高。

三、引导学生反思自己通过解决问题学到了什么新知识,运用了哪些数学知识

例如:在初二第一学期总复习中,我设置了一道例题:

去年某省将地处A、B两地的两所大学合并成立了一所综合性大学,为方便A、B两地师生的交往,学校准备在相距2公里的A、B两地之间修筑一条公路(即图中的线段AB),经测量,在A地的北偏东60°方向,B地西偏北45°方向C处有一个半径为0.7公里的公园,问计划修筑的公路会不会穿过公园?为什么?

讲完后启发学生对题目的解题过程进行反思,出示反思题目:请学生再看看例题的解题过程,特别要注意在解题过程中数学方法和知识的归纳概括,通过反思你能发现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出:(1)它有一个实际问题作背景; (2)本题的实质是勾股定理知识的应用;(3)用到了方程的知识;(4)在解方程的过程中用到了实数的运算;(5)用到了几何知识:垂线段最短;(6)用到了方位角的概念;(7)本题的解法中既运用了几何知识又运用了代数知识。老师反思结论,就是把实际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方程化,而列方程的根据正好是刚学过的勾股定理,解方程又运用了实数的运算。通过对例题的深入剖析,学生对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了,并把本学期所学的各章知识得以回顾。

四、反思过程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继续探索的强烈欲望

在新课程标准下,数学学习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被动学习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

例如:在讲解有理数的乘方时,讲解了例题:一张厚度为0.1mm的纸,如果将它连续对折20次会有多厚?有几层楼高?当经过计算得出105米的结论时,学生非常惊讶,真的吗?太神奇了!课后,教师布置了家庭作业:自己设计或寻找一道生活中运用乘方运算的趣题并解答。学生习惯了被动地完成老师留下的作业,听到要让自己出题后,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在第二天的学生作业中,就出现了许多连老师也想不到的习题。例如:流传久远的俄罗斯趣题“路上走着7个老头,每个老头拿着7根手杖,每根手杖上有7个树杈,每个树杈上挂着7个竹篮,每个竹篮里有7个竹笼,每个竹笼里有7个麻雀,问总共有多少麻雀?”;“一根面条,两头捏合在一起,然后拉伸,再捏合,再拉伸,反复几次,问捏到第7次时,可拉出几根面。”以及老师熟悉的细胞裂变,原子核裂变,惊人的老鼠繁殖问题,国王奖励发明国际象棋的大臣麦子问题等,令老师看后兴奋不已。老师抓住了学生对例题的“惊讶”,及时留下开放性作业,使学生对例题的反思得以在课后轰轰烈烈地进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体验到了探索的乐趣,真正发挥出了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更深入地训练数学思维提供了动力和方向,使数学思维活动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

五、在例题教学后,反思其中渗透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篇9

一、民主宽松但不能以放弃教学秩序为代价

现象: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热闹”课堂,从课的开始到结束,学生都处在热闹之中,一些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小动作很多,甚至心不在焉,似听非听,似学非学,游离于集体活动之外,做些与学习无关的事。这样的课堂秩序多了个人的“自主”的意愿,少了必要的秩序,一些学生不能按要求去做,“各抒己见”,兴趣所至,率性而为。新课堂要不要秩序?

反思: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学生自主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催化剂。叶圣陶先生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创造精神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然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学的“民主”是以课堂的“秩序”为基础的,是离不开课堂管理的,事实证明如果没有有效的课堂“秩序”,就不会有成功的课堂教学。那种课堂表面上气氛较活跃,其实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实际上是一种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教学。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秩序,需要什么样的纪律?我们需要形散神不散的纪律,我们需要个人与集体互动的纪律,我们需要自我调控的纪律,我们需要合作性纪律,我们需要超越的纪律。

二、创设情境但情境不能成为华而不实的包装

现象:在某公开课上,一位老师为了创设情境,播放TITANC电影片段,场面非常吸引人,播放了十分钟,而且有相爱的主人公相拥的画面。再如赛课中,为了引出animal fur词组,老师把昂贵的毛皮大衣搬到课堂,这种不切实际、华而不实的情境值得提倡吗?

反思: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是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育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为此,许多老师在上课之前总会花费很多心思精心制作课件,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有效学习。但是,如果老师不能科学、合理地设计课件,就达不到物尽其用的目的,也就违背了设计制作课件的初衷。上述的课件开门见山地让学生了解船的下沉经过,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倒无可非议。可是老师为了吸引学生眼球,用很长的片断播放了场面,切入正题用了近10分钟,这就得不偿失了。我认为,教学情境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载体,而不是一种形式。有时为了情境而创设情境,毫无价值,绕了一个大圈,还不如开门见山直接明了。创设情境也要遵循简洁实用的原则,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那种情境是不可取的,更是无法推广的。

三、合作探究但不能全盘否定接受性学习

现象:在一节校级英语公开课上,执教的内容是语法,老师为了迎合领导对英语合作学习“生搬硬套”,竟在教学内容完成后,突然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语法句型的运用。还有的公开课冠以“探究学习”名义,把有限的几十分钟都用来讨论、探究,使知识技能教学无法落实。这些合作探究有必要吗?

反思:“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但并没有否定接受性学习方式。况且英语知识技能并不是什么都可以由学生合作探究来完成。英语合作探究学习只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它与传统的教学形式并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并不是在任何教学条件下都可以适用的。不能把传统的教学形式全盘否定。尽管这次英语课程改革提倡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并未因此而否定讲授式学习的价值。在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时,一个比较明智的做法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考虑。具体情况应该具体分析,不能片面地追求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不能不该合作时也进行合作学习,不该探究时也探究学习,那就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四、做游戏但并不能忽视技能教学

现象:现在的英语课堂教学,游戏教学多了,技能教学走过场,甚至有些英语课,一节课全是游戏活动。问老师设计意图时,老师还美其名曰:“在游戏中渗透技能,既激发了兴趣,又培养了能力。”如果真的以游戏教学为载体,渗透技能教学,就能达到运用语言的效果,那倒也是创新之举,可是连续观察几课时才发现,游戏常常是一些老套的游戏。

篇10

【关键词】体育;教学后记;反思;升华

课后总结,即教学后记。“教学后记”是教案中很不起眼的一小块,但就是在这块小天地里经常进行反思教学的实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教学后记是在每节课后,教师在教案上简要记录课堂教学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并分析其原因,力求通过反思,对自己的每一节课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写好教学后记,就是促进教学内容更全面、教学设计更合理;有利于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那么教学后记应该记些什么呢?从以下三大点来说:

一、教学后记应该记些什么

1、记成功之处

成功的教学,往往体现在教师以自己独特的、创造性的教学思维,从不同角度去把握教材内容,以恰当的方式和表现去设计教学环节。即在场地器材的布置,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学方法的运用,把自己取得好的做法记录下来。如:按照本人上学期的教学总结,根据体育课的特点,在教学当中把男女分开教学。班内分组教学,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练习,并在每一小组指定一名小组长。这种教法可以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练习,根据各人体质不同而确定的不同目标。激发了学生练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本次课成功之处。

2、记失败之处

体育实践课的负荷问题,因为中职学生是由初中步入职业学校的第一步,在每次体育课中应按照学生的身体素质来安排,一般应由小到大,逐渐加大,大中小强度的负荷合理交替,到课快结束时,应涿渐降低生理负荷,促使学生机体较快地恢复到安静的状态。但由于个人身体素质不同,统一的训练负荷使部分体质差的学生无法适应,从而产生对体育课的恐惧感,使得后续科目无法保证实施,所以如何提高体育课的因人设标问题是初一体育教师必须考虑的。

3、记教学灵感

所谓灵感,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产生的突发性想法,有时候,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会灵机一动,突发奇想,觉得对某一知识点的处理,用另一种方法效果会更好。但一定不能把灵感作为教学的剂,大部分突发想象是没有生活实践检验的,在体育教学中突发想象很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所以教学主要启发学生灵感而不能用灵感去教学。但将灵感记录下来经过充分的准备和进一步的实践来实施灵感可带来的方法,也是提高教学方法的手段之一。所以应该注意灵感记录。

4、记教学再设计

教完每节课后,应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回顾总结。根据这节课的教学体会和从学生中反馈的信息,考虑下次课的教学设计,并及时修订教案。

二、通过反思教学后记提高教学效果

1、上课前反思教学后记所记录的重点环节

即自己对自己说课,要求自己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叙述教学设计中的思维过程,使自己内部思维活动充分地暴露出来。不断地反问自己:教学设计是否充分体现教学目标,是否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如何更好地突破难点,在教学设计上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等。反思在教学后记中对该教学是否有较明确的教学指导和注意事项。这样会不断地发现问题,对教学设计进行必要完善,使教学思路更加清晰、系统,从而使教学设计达到最优化。这也是教学前反思的重要途径。

2、课堂后反思并记录教学后记并同前例进行相互比较

在一节或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及时记下自己教学实践的心得体会,是教师积累经验,进行教学反思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方法。一堂课或一天教学后,通过对教学设计执行情况的回顾,对教学原则、目的、内容、方法、手段、教学语言、教态等诸要素、诸环节进行检查反思,特别是要抓住教学片断、把教学后记中的前例与本次实例相互比较并分析得失,抓住教学过程中的有关教改、教研中的主要问题,抓住教学活动中的“精彩一刻”,捕捉师生思想碰撞的火花,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等,分析、解剖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从而不断总结概括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行为的重塑。修正和完善教学后记。

3、观摩教学中的教学后记反思(教学后记反思)

通过参加现场观摩或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进行相互交流、探讨,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检验自己的教学后记中的经验案例通过对优秀教师的教学行为模仿、学习,不断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 教学后记在教学中的作用

1、 教学后记是优化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方法上,每个教师的教学都会有自己的特色和成功之处。教师要注重写好教学后记,将平时零零星星、点点滴滴的思考和经验及时记录在案,积攒多了,加以系统整理,并找出其内在联系,就可摸索到新的教学规律,创立新的教学方法,推动自己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2、 教学后记是进行教学工作自我检查、自我诊断的有效形式

从教师教学态度来看,每一位教师都有备好课、上好课的心理期望,这是教学成功的心理机制。写教学后记实际上就是教学上的再备课,对原来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的再梳理和再思索,是对教学效果的检查和评价。

3、 教学后记是总结教学经验、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径

从教师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看,写教学后记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特别是青年教师,需要多多积累教学经验,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逐步成长为一个合格教师、优秀教师。教学后记在教育教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积累资料方面,教学后记之丰富、详实、生动更是独具优势,方便实用。坚持写教学后记,能使教师增强教育研究的能力,从而逐步成为学者型的教师。

总之,教学后记是教师积累的教学经验,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它能使以后的教学扬长避短,常教常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林碧英.反思型教师和反思性教学[J].江西科技师范学报,2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