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的写法范文

时间:2023-03-29 10:55: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读书笔记的写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读书笔记的写法

篇1

读书笔记阅读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师教”“学生记”不同。这里的教,主要是教记笔记的方法和阅读重点的指导;在“学”的方面更注重自学和讨论,注重探索和创新。从所选群文来看是先学后教,教以学为基础,克服了教的主观性、盲目性。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一、规定性与灵活性结合

就读书笔记的内容看,它包括理解、揣摩、评议、识记、感悟等几个方面,具有规定性。学生按照这几个方面来做笔记,基本能有效避免无从下笔的尴尬。但也要充分发挥它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具体到笔记内容,如个人质疑及心得等就要因人而异,更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收获,从而实现让学生在阅读中去发现,最终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二、阅读与思考相结合

即要求学生养成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思考的习惯,教师重在指导学生质疑并把自己的见解记录下来,或者把对同一本书在不同阶段的阅读收获记录下来。如阅读《西游记》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在笔记中记录自己在小学阶段和现在读这本书的不同感觉,深入阅读《水浒传》这部经典名著时对所谓的“梁山好汉”是否有新的认识。坚持下去,学生的阅读水平定会提高。

三、阅读与讨论相结合

自我阅读,独立思考,写出笔记,是自学;教师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总结意见,使学生的质疑在讨论中明确,教师还应对学生的疑惑之处加以点拨,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收获加以鼓励。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笔记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阅读与积累,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群文阅读所选文章大都是很优秀的范文或经典文章,选文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对学生知识的积累、思维的训练,要重点指导学生学会方法,促使其文学欣赏能力的提高。这些内容如果只凭教师手把手地教或学生个人浅尝辄止地读是没有效果的,只有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感知、去思考、去再创造,让他们主动开展学习活动,养成持之以恒记笔记的习惯,其阅读、审美、写作和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展现和锻炼,才更能凸显所选群文的自身价值。

五、读书笔记直接引入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读书笔记后,教师不能听之任之,只把任务交给学生了事,更要当好引路人。首先,许多学生并不懂读书笔记的写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布置写读书笔记时,学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获得指导的学习欲望。那么,如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疑难问题急于求解时,教师对其进行启发指导,这样一来学生写读书笔记的熟练程度自然会得到提高。

其次,针对学生的读书笔记,教师要认真批阅,认真讲评。只有这样,教师对学生读书笔记中的优点、不足、重难点、质疑及遗漏等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更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以指导,有必要时甚至可以直接以打出分数的形式直观地显示优劣。当然,教师也要注意学生的层次性,学生基础、能力、兴趣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其读书笔记质量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鼓励学生以自己为起点进行阅读,以他人为提高的参照或目标,从而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如在文学作品的鉴赏方面,有些同学可能谈得很肤浅,有的同学会有很深的感悟,教师在评价打分时既要考虑到差异优劣,又要注意不要刺伤学生的积极性,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即使有一点独到的见解,也要及时肯定,给出一定的高分。把读书笔记引入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很大的推M作用。

篇2

一、对初中作文教学成效低下原因的分析

一是片面将作文教学与课堂教学割裂开来。在许多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中,作文是一个独立的环节,这是不科学的。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与语文课堂教学相互交融,相互补充,螺旋上升。部分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课文讲习、阅读分析等重点环节,没有能够与作文教学做到遥相呼应,制约了学生作文水平提高。

二是学生课外阅读量与学习要求具有差异。在许多初中语文教师的眼中,学生的语句词汇积累显得较为薄弱,究其原因主要是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的大部分课余时间都进行无休止的练习巩固,能够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少之又少,对作文能力提高也具有消极作用。

三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示范作用不够明显。许多教师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指导作用较差,习惯于在教学中简要提出作文要求,接下来就是学生独立写作。这种放羊式的作文指导成效较为低下,教师没有在指导过程中发挥范文引导以及技巧分析指导的作用,不利于学生作文能力提高。

四是学生日常写作训练量与教学要求不符。作文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多动笔,多写作,在多训练的过程中掌握技巧,增加积累,为作文能力的提高积蓄后劲。但是,现在许多语文教师对学生作文训练的要求就是每学期一二十篇文章,训练强度不大,影响教学成效。

五是学生在作文写作中缺乏足够的生活素材。学生在作文写作中缺乏丰富的生活素材,严重制约了作文水平的提高。因为生活范围以及阅历的限制,学生的作文素材不够丰富,导致了在作文写作中无从下笔,或者单调苦涩,作文能力提高不快。

二、对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成效的建议

面对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语文教师应当进行优化改进,创新作文教学理念,构建素质化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成效。

1.将课堂教学与作文教学充分结合

首先,教师要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范文的写作手法。语文教材中各类文章的写法对于学生而言,是不可多得的学习范例,教师在开展语文教材讲解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间架结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进行分析感悟,从中汲取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其次,教师可以结合课文教学,要求学生进行类似题材或内容的学习训练活动,在写人写景的文章教学后,可以要求学生仿照文章的写法进行类似内容的写作,学以致用,提高学习成效。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各种典型写作方法开展专题研究,如怎样确定详略关系、怎样以点及面反映主题等,通过研究学习提高学生作文技巧。

2.整合有效资源强化课外阅读活动

首先,教师可以对课程设置开展科学调整,在不影响学校整体课程安排的前提下,增加阅读指导时间。笔者在教学中就强化了这一项目的改进,在每周早读课中专门拿出一节课时间,进行阅读方面的指导,重点强化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其次,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提出阅读计划。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阅读量以及文学基础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解,科学确定学生的阅读量,每学期从50万字到100万字不等,并将整个阅读计划进行细化,落实到每一个月和每一周,并要求学生依据自身情况确定阅读的重点类型。另外,教师还要在阅读活动中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条件。阅读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学生的阅读书籍不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倡导学生在班级建起了小小图书馆,采取向学校借阅以及学生充实的方式,将这一批图书在学生中进行轮流转换,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3.发挥范文引导作用提高作文技巧

首先,教师要坚持为学生写作下水作文。提供下水作文不仅是小学作文教学中常用的方式,在初中作文教学中仍然具有广阔的运用空间。教师应当通过撰写下水作文的方式,丰富作文教学内容,让教学活动更加具有直观形象性。其次,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下水作文的作用。可以要求学生结合教师提供的范文,开展分析讨论活动,重点揣摩教师下水作文的选题立意、间架结构、细节处理、语言特色等方面,并要求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将学生对文章的感悟表达出来,相互探讨研究,进一步提高作文写作的技巧。另外,在进行指导与讨论之后,教师还应当对学生进行写作提纲的辅导。在学生深入思考与充分讨论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小组研究作文提纲的写法,每一名学生都在小组里面提出自己的提纲思路,其他学生开展讨论与补充,依靠小组的力量进行完善与提高。

4.丰富训练载体提高作文训练强度

首先,要发挥好读书笔记的作用。为了配合好作文教学,笔者专门要求学生准备了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作用主要有了两个方面,一是记,二是写。在记的方面,笔者主要要求学生按照月度计划安排,认真阅读各类课外书籍,并将其中自己认为优美的语段或者词句摘记在读书笔记上面,积累词汇语段,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笔者还要求学生将自己认为的优秀文章写作间架也以提纲方式记载下来,帮助自己提高文章布局能力。在写的方面,都是将自己的小练笔等强化巩固训练内容记录在上面,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其次,是强化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强化作文训练的重要基础,通过口语训练,学生不仅提高了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笔者在早读课的前10分钟开展口语表达训练活动,每一次安排6-8名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指定题目,现场发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5.开展主题活动丰富学生写作素材

篇3

关键词: 小学中高年级 写作能力 阅读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应扎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让小学生喜爱阅读,实现快乐阅读,就要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和兴趣。阅读兴趣是孩子快乐阅读最原始、最直接、最有力的因素,所以开始阶段就应该让学生接触故事性、趣味性较强的书籍,如《安徒生童话故事》、《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这样的书籍因较高的趣味性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离奇的故事情节能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总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要循序渐进、讲究方法,更要因时因地系统规划。

1.推荐适合的、学生喜欢的读物

(1)根据学生实际推荐读物。低年级学生喜欢鲜明的形象、活泼的内容,可推荐他们看童话、寓言、卡通、动漫等活泼有趣的读物;中年级学生喜欢情节曲折、生动的故事,可推荐他们看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等引人入胜的读物;高年级学生喜欢文质兼美、富有情趣的内容,可推荐他们读科普、名篇佳作等精美典范的读物。

(2)根据教学需要推荐读物。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不仅有助于理解课文,而且有助于语言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养成阅读习惯,激发阅读兴趣。如教学《赤壁之战》,推荐阅读《三国演义》和自读课本中的《游赤壁》;教学《景阳冈》,推荐阅读《水浒传》;教学《美猴王》,推荐阅读《西游记》;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推荐《安徒生童话》……

2.阅读的形式要多样化

(1)读一读、画一画。学生读书后,总有一种想表达的冲动,根据小学生喜欢涂鸦的特点,可以尝试让孩子画出所读的故事情节,当然要配有文字说明,然后不定期地举办画展,让学生互相欣赏画作,从而感受阅读的成功和创作的乐趣。

(2)读一读、讲一讲。讲故事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所以要经常开“故事会”,为学生提供讲说的机会,为了激励学生,每次可以评出“故事大王”。

(3)读一读、比一比。朗读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情趣,也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所以要经常开展诗文朗诵会,比一比,谁朗读得最棒,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阅读所带来的乐趣,同时也培养良好语感。

通过以上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阅读成为学生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二、加强阅读的指导

在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兴趣的同时,要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技巧的指导。有了阅读的能力,可以使学生阅读的兴趣不断提高。

兴趣虽然是学生阅读的直接动力,但是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的特点,仅让小学生喜欢读书而不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是远远达不到阅读的目的的。所以,引导学生阅读时还要重点引导学生学会好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西方也有类似的论述:“掌握了正确的方法等于成功了一半。”浩如烟海的资料文献,教师是永远也讲不完的,只有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阅读的能力、自学能力,让他们借助一定的工具,自己探索、辨析、历练,才能终生得益。

阅读方法总的来说有精读和略读。精读就是字斟句酌,即读书时划出重点字词句细嚼慢咽,去品析,去体会它的内涵,并作批注。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文质兼美的文章,比如语文课本中一些精读课文《草原》、《桥》等就需要用这种方法读。略读是在精读的基础上对读物求其大要的阅读方法,它不像精读那样“纤屑不遗”,而是重在搜寻重要信息。就课外阅读的效果看,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那么何为略读?所谓略读就是一目十行、快速浏览、粗枝大叶地阅读。当学生拿到一本课外书时就应该教导他:先阅读书的封面、前言、目录、后记,从整体上了解书的内容和可读价值,进而快速浏览书的具体内容,粗知大意。这种方法和精读的方法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遨游浩海无边的书籍,这样阅读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

学生热爱阅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只要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校、老师、家长都参与,都重视学生阅读,多方位地为学生创造优越的阅读环境,那么学生就会觉得阅读是件令人快乐的事,自然而然地养成阅读习惯,就会慢慢爱上阅读。例如,老师在教室里设置读书角,开展“读书漂流”活动,让学生的书籍资源变得丰富起来;家长为孩子添置书房,多购买学生喜欢的书籍。这样学生会随时随地地看到自己喜欢的课外书,也就会快乐地阅读。

课外阅读既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积累,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终身的阅读和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最重要的是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自由、无拘束、无负担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盎然、如痴如醉,充分享受着阅读的自由、阅读的快乐。那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应该给予指导。

1.指导学生选择书籍,推荐优秀的课外书。

开卷未必就有益,读书要有所选择,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修养、扩大知识面。教师要向学生推荐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文质兼美的书籍刊物:中外的名著如《三国演义》、《西游记》、《安徒生童话故事》、《童年》等,报纸杂志如《读书》、《课外阅读》、《儿童文学》、《少年文学》、《语文报》等。

2.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不动笔墨不读书”。“笔记不但可以加强记忆,而且使人精明”(培根语)。所以应该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养成读书时摘抄好词佳句、记录读书心得的习惯。而且读书笔记可以督促自己认真阅读、理清思路、把握阅读内容。读书笔记的形式有:

(1)摘录式,摘录阅读材料中的好词佳句、优美片段、名言警句。

(2)剪贴式,把自己的书报中的一些喜欢的文章、图片剪下来,分门别类地粘贴成册。

(3)手抄报式,用图画、文字相映成趣地表现阅读内容。

(4)仿写式,学习所读材料的描写方法,仿写人、事、物、景等。

3.指导写读书心得。

篇4

一、使用工具书、参考书的习惯

小学生的工具书主要是字典、词典。它们是学生无声的老师,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时,就要及时地查阅字典、词典,借助这些工具书,弄懂字词的意思。养成查字典、词典的好习惯,能避免读错字、写错字、望文生义等错误的发生,确保知识掌握的准确性。参考书能为学生打开阅读思路,提供阅读的有关背景知识、常识性知识及其他小资料,能拓宽知识面,启迪思维,是学生自学的好帮手。

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参考书的习惯时,应注意:(1)保证“三个一”,即人手一本字典、一本词典、一本合适的参考书;(2)掌握查字典的三种方法,即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数笔画查字法;(3)提倡活学活用。有些学生使用参考书,不是“参考”,而是“照搬”,这是万万不可的。

二、认真阅读的习惯

阅读,一般指看(或者读)作者用书面语言写出来的文章。阅读的核心是理解意义,即理解文章所反映的客观事物,获取作者所传递的信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而这些都是以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为载体的。因此,阅读时,学生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潜心思考,透过字词理解意义。那种有口无心式地阅读是无法达到阅读目的的。

认真阅读必须做到“四到”,即心到、眼到、口到、手到。其中,以心到为核心,四者协调,共同作用,促进学生对文章正确地理解,深入地体会。学者朱熹提出了读书要“三到”。他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这段话深刻地阐明了认真阅读的重要性。我们在这里加入了“手到”,是强调学生要有动笔批划的习惯,这对于阅读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边读边批划的习惯

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我们强调学生自学时必须动笔批划,以起到突出重点、提纲挈领、促进思维深入、弥补记忆不足等作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需要教给学生批划的方法,规范批划的符号,指定批划的内容。如批划内容就包括十个方面:生字(多音字)注音、生字注释、文内段序、重点词评点、重点句(中心句)批注、重点段批注、全文主要内容、写作特点、中心思想批注、疑难问题批注。这些批划贯串了阅读的全程,学生在不同的阅读阶段要做相应的内容批划,在批划的同时,思维也随之向纵深发展。

四、质疑难题的习惯

学贵存疑。一个学生,如果在他的学习过程中没有提出问题,对知识的获得没有产生过疑问,那么,就可以肯定地说,他不善于学习,也没有学到什么东西。只有在学习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开掘难点,并不断地解决疑难,才能获得知识,发展思维。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时,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敢问”。要由教师的“问”逐步过渡到学生的“问”,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学生提问的勇气,为他们创造自由研究探讨的天地,调动思维的积极性。

五、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知识应用的一种形式,它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强调学生必须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真正在作业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这一习惯时应该注意:(1)帮助学生树立独立完成作业光荣、抄袭作业可耻的观点,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风气;(2)建立严格的作业制度,如尽量在课内完成作业、作业收缴要及时、作业不得雷同、反馈要及时等;(3)教师应增加富有创造性的作业,减少机械抄写式作业。

六、及时复习巩固的习惯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将知识长久地保存在大脑里。而新知识识记过后,遗忘很快就会发生,为此,及时复习是巩固知识的必然途径。

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遗忘的规律及时复习、多次复习。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过程是先快后慢,因此,及时复习能够阻止通常在识记后立即就会发生的快速遗忘,而多次复习才能达到长期保持的目的。否则,刚刚掌握的知识,就快就会遗忘,再次见到时,仍要花费很大力气。

七、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写读书笔记,可以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还能促使学生主动积累语言材料,学习写作方法,锻炼作文能力,接受思想教育。

篇5

关键词: 阅读 兴趣能力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很多学生或没有材料可写,或表情达意不够流畅、准确、生动,归根到底是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基于这样的实际,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我们现在的这种教育教学现状中可以说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通过加强课外阅读,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从而提高写作能力。那么如何有的放矢地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以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下面是我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点滴看法。

一、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所学的材料的兴趣”。可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

1、教师本身要的丰富的文学常识,平时注意提高自身文学素养,靠自身的影响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日常语文教学活动中随机应变,善于综合运用文学常识,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也使学生因教师丰富的文学知识,流利的口才等现象产生一种敬重老师,羡慕老师“卓越出众”才华的心理反映,这种心理反映效果在无形中不自觉地起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作用,这也是小学生“爱模仿”天性的必然。

2、开展多种相关的班级或学校大型的文学活动,通过活动满足学生在优越性上的表现欲,使学生爱动易动的天性得到释放。开展和举行一些如: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摘录笔记评比、速拟提纲复述比赛,心得体会交流活动等,由易而难,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不同类型的活动,更有效的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围绕小学生天生爱表现的特点,让每个学生都有参加的机会。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最大限度的激起学生的表现欲,强烈的表现欲促使学生产生一种自我主动阅读意识。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通过引导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营造氛围,学生搜集了“书犹药也,善读则可以医愚。”“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等多个热爱读书的名人名言。学生收集名言后,还可以组织学生交流,并选择代表性的名言请书法好的学生写出来,张贴在班级墙上。动员、引导学生从家中带来自己喜爱的书充实班级图书柜,在班级中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追求读书的神圣感。也可以利用家长会的机会,由学生向家长汇报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收获,请家长介绍自己引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和经验。实实在在的人和事,打动了广大家长,他们自觉地为孩子创造阅读环境。如:让孩子拥有自己独立的房间、自己的小书架等,父母带头读书、读报,做孩子阅读的榜样,主动与孩子讨论书中的问题。

二、重视读写结合,提高读书效益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益,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并自己给一个名字,坚持要求学生摘录所阅读文章的好词、好句、好段,写读书笔记,或写阅读感受。通过几年的训练,学生的词汇量增加了,写作素材丰富了,作文水平也提高了。

重视仿写训练。主要是指导学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者真实的感受,借鉴别人的某些写法,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根据各年级各班的不同情况,制定一些相应的阅读计划,并保证坚持做到。及时总结交流,让学生发作文形式汇总成简单的学习材料,贮存加工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学生一时的兴趣激起来比较容易,然而要使兴趣常有,却是件难事。只有让学生钻进阅读中,让其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学生自己就会主动阅读。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有目标,有计划地组织一些高质量的阅读活动,并长期进行下去,到那时,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旦有长足的进步,就会作文中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无形之中也带动了作文的进步。

教师经常注意本班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相关的文学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使他们的思考问题能力与判断力得到发展,同样学生在阅读中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得到发展,

三、扩大学生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

篇6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阅读动机和阅读心理,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笔者首先就中学生阅读现状,做了一次调查。

1.调查对象:本校八年级全体学生,人数163人。

2.调查方法: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100%。

3.调查内容与结果

(1)学生读书类型,多项选择

(2)读书目的,多项选择

(3)读书方法,多项选择

(4)调查分析

①学生读书类型比较广泛,但以读书作为休闲的学生占的比例较大。这些学生往往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不择对象,不讲质量,随便翻翻,只是打发时光,部分学生只是应付考试,很少阅读名著。科普类读物比较受关注,符合学生学习兴趣,但由于农村教育体制不够完善,这类可直接供学生阅读的书园、书馆较少,由此,学生对图书馆阅读往往理解成教师的任务,而缺乏阅读动机和兴趣。

②需要对学生的读书加以指导。学生读书的目的主要在于休闲、服务考试,学生往往喜欢搞笑的漫画,痴迷于武侠言情,或读一些有关文艺动态、时尚的杂志等书,即使读一些有关学习方面的书,实际收益也不大。这说明学生的阅读目的是影响其是否喜欢阅读的又一关键问题。

③学生的读书方法不尽人意,大多数学生在阅读中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缺乏科学而有效的读书习惯和方法。而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方法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读好书、好读书。

从调查中发现,学生有着较强的阅读要求,但由于他们起步教育较晚以及受教育环境影响,不懂如何在浩瀚的书海中吸收精华,教师如不进行必要指导不仅会影响阅读课开设的效果,还会妨碍学生健康成长。如何指导阅读,下面谈几点笔者的教学体会。

1.增强学生阅读动机

阅读目的不同,阅读效果则迥异。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首先要注意对书的选择,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选择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较近的书或名人传记等。这类图书较能激起学生深厚的兴趣,而且对学生知识水平等限制较少,学生往往在潜移默化的阅读中受到思想教育,进而增强学生对阅读的渴望和需要。其次,让学生深入地读文学作品、名著,但也应掌握由易而难的原则和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现有知识水平,避免挫伤学生的阅读兴趣。此时学生的阅读目的往往会提高到扩大知识面和实现自己的理想的层面。这时,学生的阅读就会博而不杂、精而求深、读而有思,思而致用。

2.让学生体会阅读成功的喜悦

有人说“成功是一种习惯”,但关键是第一次。有了第一次成功,才会使成功成为习惯。也就是说,我们应该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成功。因此,我们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阅读的成功。比如,掌握一个字、一个词,学会了一种写法,懂得了一个道理……都是阅读成功的表现。教师应给予表扬,特别是对缺乏阅读动机的学生更应如此。所以,教师不妨多开展一些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感受成功,让我们的学生也感受到书是“甜”的,进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和兴趣。一旦学生真正地把阅读当作一种乐趣和一种享受,那它所产生的能量将比所有的阅读指导来得快捷,来得有效。

3.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首先,培养学生快乐的、有意的、专注的阅读习惯。

在学生阅读中,让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情走进书籍,把书籍当作快乐的源泉,这样,阅读效果自然显著。因此,教师在阅读之初,要努力创设愉悦情境,避免给学生施加压力,可以根据学生兴趣导入阅读,在学生阅读中,应保持良好的阅读环境,以免打扰学生思维的连贯。

其次,要使学生培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篇7

一、初中作文教学成效低下的原因

1.作文教学与课堂教学没能有机结合

许多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将作文划为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其实并不科学。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教师应让作文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部分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没有将作文教学有效地渗透到课文讲习和阅读分析的环节中,无法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2.阅读时间与学习时间没有合理地分配

初中生的语句词句积累相对薄弱,主要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的课余时间被各种练习占满,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制约了作文能力的提升。

3.作文教学没有发挥下水文章的作用

在作文教学中,许多教师没有把指导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他们只是在教学中向学生提出作文的要求,之后任由学生独立完成。这种教学模式成效很低,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若是发挥下水文章的引导作用,学生的作文能力会得到有效提高。

4.学生的写作训练强度与教学要求不符

除了多读多学以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多写多练来提高写作水平。学生只有在写作训练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才能逐步提升写作能力。但是,许多教师只是让学生一学期写十多篇文章,这种训练强度无法保证作文教学成效。

5.学生没有养成从生活中积累素材的习惯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学习压力大,生活是两点一线,他们无暇关注身边所发生的事情,所以写作素材很难丰富。在写文章时,许多学生挖空心思也不知道如何下笔,好不容易写出来了,文章又因缺少真情实感,素材不够丰富,难获好评。

二、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成效的措施

1.渗透课堂教学,有效开展作文教学

一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课文的示范作用。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类型的文章都可以用来借鉴,教师分析教材中的文章构架、表现方法、用词造句,能让学生汲取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二要按课文的类型强化学生的练习活动。特别是在写人写景的课文教学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文章的写法并进行类似的仿写,提高学习效率。

三要对各种类型写作方法进行专题研究。写作方法有很多,如确定文章的主次进行详略描写,以点到面突出主题等等。通过专题研究,学生的作文技巧会面目一新。

2.整合各项资源,强化开展课外阅读

首先,要增加阅读指导时间。在不影响整体课程进度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适当对课程设置进行科学调整,增加阅读指导时间。如每周设定一节早读课,重点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

其次,要提高课外阅读数量。新课改明确要求:学生每学期的阅读量要达到50—100万字左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文学基础进行科学设定,细分到每月、每周,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推介相关阅读书目。

第三,要改善课外阅读条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阅读条件,除了提供阅读时间以外,还要想办法提供阅读书籍。可以在班级建立小小图书馆,可以倡导学生相互传阅,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3.借助范文引导,直观感悟作文技巧

一是教师应坚持撰写示范文章。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撰写范文,丰富作文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地传授写作的要领。

二是教师应充分发挥范文作用。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范文展开分析和研究,从文章的选题、结构,用句和细节等方面,相互探讨,并让学生汇报研究所得,在学生中展开交流和讨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三是教师应辅导写作提纲的撰写。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要求每个学生拟定自己写作的提纲思路,并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和互补,在深入思考和充分讨论之后,使学生的写作提纲得到完善。教师通过观察挑选出较为典型的作文提纲,并对其点评,学生在布局谋篇等方面的能力会借此提升,并渐渐独立完成写作任务。

4.使用多样化手段,切实提高训练强度

首先,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为了提升作文教学的成效,教师应让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从两个方面强化写作能力。一是记,在这一方面,教师应强调阅读的重要性,让学生严格遵守阅读计划,认真地阅读各类书籍,在遇到优美语句时,及时地摘录并作读书笔记。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当遇到优秀的文章时,学生还可以将其写作构架记载下来,以提高文章布局能力。二是写,在这一方面,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随笔等方式记录阅读感受,以提升写作能力。

其次,强化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开展口语训练,口语训练不仅能提高表达能力,也能提高语言组织能力。教师可以临时指定一个题目,利用早读课时间,让学生进行一分钟口语训练,不但能让学生在练习中产生写作的兴趣,也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第三,开展竞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教师可以开展写作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作文训练中开展竞赛活动,可以以赛促学,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5.开展主题活动,积累丰富写作素材

首先,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可以为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受应试教学的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两点一线,社会接触面窄。所以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从身边的大事小情着眼,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其次,带领学生实践活动。教师可以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带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比如,参观科学博物馆,到兄弟学校交流学习,在增强学生直观感知的同时,也积累了写作素材。

再次,鼓励学生开展调研。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针对身边的事情,展开社会调查活动,比如,青少年上网情况、酒后醉驾等等,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也有利于学生积累写作所需的生动素材。

篇8

关键词:写作水平;激发兴趣

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这个问题很多年来一直困扰着无数的语文教师,令语文界同仁们感到无比棘手。学生写作水平提高不起来,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质量,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须在写作方面进行重点攻关,只有攻克难关,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根据我多年来的经验总结,现提出几点见解,与同行们共同探究。

一、重视读写结合,加强课内外阅读指导

文章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反映。要学会写作文,首先要学好范文,在这方面我们首先要做到上好语文课,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字词句段的联系中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上《我的老师》这一课,我们要帮助学生理清贯串全文的感情线索,以及五件小事的选择和安排顺序,还有描写人物所采取的方法语言运用等。当然这些不可能让学生在一次作文中都体现出来,一次学会一样也就够了,长期坚持下去就能学会很多。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还经常组织学生读课外书籍,这些书籍既可以是朱自清、鲁迅写的优美散文,也可以是《庄子》《墨子》《论语》等富有哲理的古典文学作品。学生涉及到了“大语文”类的内容并不会感觉到深奥,相反,通过一个个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同学们初步领略了我国古代道学和儒学两大哲学的精髓,汲取到文学的营养和历代圣贤们的思想阳光雨露的滋润。并让学生体会作者写了哪些内容,是运用什么方法来写的,你读了以后有哪些收获,你觉得哪些地方最值得你学习。学生所体会的这些内容我会要求他们之间进行讲解,另外我还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提倡模仿创新,培养写作兴趣

模仿是借鉴的一种形式,但模仿不是简单地照搬,应当是创造性的借鉴。模仿的特点是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又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逐步培养写作兴趣,使之循序渐进地沿着写作的道路走下去,逐渐地提高写作能力。即使刚开始时的机械模仿,也应加以表扬和肯定,使他们产生写作的兴趣和欲望。历史上有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场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而来的。又如历史上左丘明的《左传》、司马迁的《史记》他们的写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课本中的许多文章都是很好的范文,学生学了课文,可以模仿写作,学以致用。例如我教了郑振铎的《猫》一课,让学生以另一动物为题模仿写作,有很多学生仿写很成功,把课文写法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虽然模仿是提高写作能力的第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作文开始起步时,可以进行模仿,但入门后,必须脱离仿写,走创新之路,追求自己的写法,有自己的特点。

篇9

关键词: 心灵;读书;方向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4-0157-01

作为教师应该是和书结下不解之缘,但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那么就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于是我每天无论再忙,也要读书,为自己煲一碗心灵鸡汤。读书,让心灵在书中得到慰藉,让心灵在书中找到方向。教学中,我给孩子推荐了许多经典童书。为了促进读书的质量,我和孩子们同读。他们乐于和我比赛进度,他们常常小鸟一样围在我身边,说自己的感悟。

一周一节阅读课,怎样上得更有意义?

上学期,我这样安排:老师朗读《感动小学生的100个故事》,学生听后即兴谈感悟、收获;剩余时间,集体开会分享或个体朗读老师推荐书目的感受。经过三个月的努力,感觉收获颇丰,连最不爱看书的几个小家伙也开始读书了,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很快,尤其写读书笔记后,很多孩子的习作水平日益见涨。

在孩子们分享《绿野仙踪》这本书时,我学到了读书笔记的8种写法,在班里给孩子们做了悉心指导。放寒假前又将资料复印了30份,作为奖励、作为压担子、作为开小灶,和30个孩子一一谈心,指导了学习方法。可以模仿,但目的是超越。

孩子们经过寒假的读书、练写,开学后看到的读书笔记还真是让我赏识、赞叹不已。最少有20个孩子的作品很有深度:或点评、或摘录、或给好友推荐、或画任务关系图,还有赵倩每回写的都是诗,方圆还给作者写了信,有交流有建议,孩子们的表现确实出乎我的意料,让我很有成就感。

今年的阅读课重蹈覆辙,还是另辟蹊径,我又该把这群小马驹带到哪里去?水草丰茂之地又在哪里?读书一周自学一个单元,周三集中指导,还可以精读;留一半时间给读书笔记优秀的孩子做舞台来展示吧,我认为这既是锻炼更是刺激和引领!

如此这般,做了一周,效果挺好!妇女节来临前,指导了汪国真的小诗《母亲的心》:

我们也爱母亲,

可是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

我们的爱是溪流,

母亲的爱是海洋!

……

我们此生也许会走得很远很远,

但永远也走不出母亲的心灵广场!

师生齐读一遍、轮读一遍,全班背会小诗!就把这首诗和洗脚作为母亲节礼物送给母亲吧!收到了许多母亲感动的回条。林清玄的《玫瑰往事》作为奖励,送给他们。我从没有想过孩子们会记住生命中的王红老师,但“玫瑰永远有自己的生命!”

偶然邂逅《日有所诵》,《雨》、《找梦》、《熏咸鲱鱼》打动了我。阅读课,我把这三首诗推荐给了孩子们,一见钟情,是太有趣了。找老师要书,书是在哪里买的?谁是作者?还有这样的诗吗?太多的问题,我不能一一回答,全班48个孩子,40个订书了!总会有几个孩子跟不上大家的节奏,让洪流裹挟着他们一起前进吧!于是,阅读课内容更丰富了多彩了:

《日有所诵》挑战记忆力、《阅读书》精读指导、《读书笔记》交流分享。就用阅读课这口火锅来煮幸福吧。

一本本经典,滋润着我和孩子们的心,让我也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光。阅读课里,我们一起笑、一起抹眼泪:善良的夏洛,为了拯救威尔伯的生命,付出了多少辛劳;可它却孤独地死在乱糟糟脏兮兮的集市,读到这里,师生都泪水簌簌。我知道孩子们和夏洛也已经成了好朋友,实在不能接受夏洛的生命以这样的结局来收场。善良、友谊已经在他们的心中和《夏洛的网》一样扎根。“王牌猪、光彩照人、谦卑”等词语开始挂在了他们的嘴边。

威尔伯也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个角色。它懂得感恩,它会努力调整自己,朝夏洛打造的方向发展。它把夏洛的孩子带回仓库,让他们的友谊继续得以延续,也让夏洛的生命得以延续。有些孩子告诉我他要做一只快乐的威尔伯。可见喜爱之情不同一般。读书除了让他们大量识字外,还让他们学会了坚强,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更让他们懂得了人生必须自己勇于去担当。可喜的是很多孩子通过阅读,语文成绩也有了大的提高。

篇10

可阅可读的范围十分广阔,教学时,如果没有效指导,学会就如蜻蜓点水,匆匆走过场而没有半点提高。

关键字 读书活动 主题开发 实施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改中的亮点,也是难点。它是一门由国家制定指导纲要、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管理与指导、学校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并实施的三级管理必修课程,是一门需要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出传统教学方式的课程,是学校、教师及学生“课程自由度”最大、课程空间最广、课程实施最为灵活的课程,是学生最能开掘潜能、发展个性的课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做中学,学中做”理论,他认为实践能力不是通过书本知识的传递来获得发展,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运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尝试性地解决问题来获得发展的。从这个意义上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就是学生围绕实际行动的活动任务进行方法实践的过程,是发展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基本“学力”的内驱。

首先,“读书活动”系列主题的开发:

(一)紧贴当下热点开发主题

1.结合传统节日活动的系列主题

传统节日活动一般具有浓厚的中国特殊色彩和文化内涵,如举国同欢的春节。对此,有的学生会想:为什么会有春节?家家户户的贴春联有什么意义?春联的内容有哪些?门神是谁?不同地方的春节有什么不同?这样,《走进春联》、《春节文化大家谈》、《分享春天祝福语》、《走进春天的诗词歌赋》等系列主题就产生了。

2.结合热点话题的系列主题

当今社会是多元化的信息时代,加上学生的心智发展成熟较快,学生的双耳不仅闻窗外事,还闻天下事,社会上的某些热点问题,同样也是学生关注的话题。如“非典”在我国大肆横行,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关注,学生们也在纷纷议论,于是,《珍爱生命,远离非典》的读书实践活动课自然产生了,同学们通过查阅、收集大量的资料,对“非典”的病情状态,“非典”的危害以及如何预防“非典”等方面进行深入地探讨。

3.结合学校活动的系列主题

学校进行卫生大检阅活动,搞完大清洁后,我们应该怎么保洁呢?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我们讲卫生》综合实践活动,调查卫生问题的成因,访问不良行为的“肇事者”,收集关于卫生的标语口号,设计有特色的卫生标语、宣传口号等等。

(二)深化德育工作开发系列主题

从学校的德育工作以及分解成各班的班活动中也可以生成读书活动主题。如学校开展“安全自护”内容的德育活动,可分为灾难自护类(《火灾的自救》、《防震抗灾自救》)、饮食安全类(《夏天我们喝什么最解喝》)、如何面对陌生人(《与陌生人面对面》、《谨防骗术》)等若干方面,由各年级、各班、各组去分别实施、落实。

(三)尊重学生主体开发系列主题

1.关注学生生活

尊重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或问题进行探究,努力把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整合起来,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教师要努力造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帮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例如,针对学生不爱惜粮食问题,我们可以形成了以下问题:每天要浪费几斤粮食、蔬菜?一个月、一年呢?同学们为什么会把剩菜、剩饭倒掉?我们该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情况?于是就有了《节约粮食、珍惜幸福》的课题。学生通过采访、思考、讨论,寻找症结所在。最后,同学们写的原因分析,并自主地用那朴素的语言撰写了《告同学书》。

3.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指出:“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让他们自主选择探究内容,是研究性学习活动持续并有效开展的基础。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题,确定方向,积极地投入探究。”学生的兴趣爱好是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最基本的依据。主题只有符合学生所好,学生才会有不断探究、参与的内在动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应选择较为生动具体的主题以及相应的材料。

记得有一次,学生们正激烈地讨论着一个问题:到底学校附近停着车为什么写法总是那么奇怪的呢?到底是否写错字?于是,我抓住学生这点好奇心,开展《日常生活汉子纠错行动》、《遨游汉字王国》等读书系列活动。

(四)延伸学科知识开发主题

综合实践经验活动是一门以学生的生活和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基本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以综合为主要特征,与学生自主生活、社会生活和时展紧密联系的一门课程。学生的各课教材都源于生活,教材中存在着大量的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同或相关的资源。如小学二年级语文有篇课文《恐龙》,教师就可就这个主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产生一些问题:恐龙有哪些种类和形态?它是卵生的还是胎生的?关于恐龙灭绝的解释哪一种更科学,更准确?再如《遨游汉字王国》、《走近诗歌王国》、《走进童话世界》等都可以延伸为相对应的主题系列活动。

其次,“读书活动”系列主题的实施策略:

(一)以校为本,科学统筹策略

加强学校组织领导力量,并做整体规划,统一部署。学校可以根据实际选定该学期的主题,以此引领各班、各学生在大主题下寻求自己喜欢的话题。学校要加强检查力度,班级设置阅读机制,选威信高、负责任、具有较强组织能力的学生任读书组织委员,各班语文教师、班主任具体负责,对学生的阅读活动进行具体的指导、落实。

(二)以班为点,指导实施策略。

1.精心构建多元化的读书网络。

完善“个人书橱”、“班级读书角”、“学校图书室”三级书库。学生在家中建个人的小书柜,提倡在家中与父母共赏,与小伙伴共读;每个班级完善班级读书角,充分利用学生的图书资源,围绕相关阅读主题充实读书角,并建立健全相关阅读制度,实现资源共享;学校图书室负责教师和学生的图书借阅工作。

2.授之于渔,使学生学会读书

(1)指导学生读书方法。之处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式去阅读。另外还要注意时间的保证、推敲的方式等。

(2)指导学生记好读书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脑筋不如烂笔头”,这些都是古今中外读书人从实践中得出的宝贵的行之有效的读书经验。读书时,根据自己的读书目的和读物的内容而确定读书笔记的内容和形式。

综上所述,在综合实践课程营造出的这样一个开放式的学习氛围中,我们应着重培养学生多读书、会读书、好读书的习惯,多渠道的开发主题,并在过程中加强实施,是读书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韩]南美英著.尚馨,孙鹤云译.晨读十分钟.中信出版社.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