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描写的作文范文

时间:2023-04-06 10:43: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场景描写的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场景描写的作文

篇1

        从上边场景写的定义就可以看出它对任何一部小说的重要性。它所起到的作用有很多方面,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场景描写的运用,使得原本“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小说创作,又回归于我们身边,触手可及,可闻可感。“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伴随着那一阵笑声传来的话语,我想很多人都印象深刻吧,每当读到这一句的时候,我眼前都会闪现出一些我熟悉的朋友的形象;抛开王熙凤的心机不说,她的这份泼辣真是让我感觉如在身畔,热气袭人!而随后一连串的亲人相见的场景描写,有虚有实有千呼万唤有似曾相识,如同把贾府以3d特效的形式,把粉墨登场的各色人物,活灵活现又可亲可感的投放于读者眼前身边,栩栩如生,明白易懂。

        《石头记》手抄本收藏者之一的戚蓼生,曾经这样说过他读《红楼梦》的感受:“绛树两歌,一声在喉,一声在鼻;黄华二牍,左腕能楷,右腕能草,神乎技矣,吾未之见也。 

今则两歌而不分乎喉鼻,二牍而无区乎左右,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此万万所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之《石头记》一书”。

        可以说,《红楼梦》是由大大小小的生活场景构成的,他正是运用了这些贴近我们生活的红楼画面,以小见大,反映了他所预见的社会兴衰变迁。还记得那些让我们经久不忘、脍炙人口的经典场景描写吗?王熙凤的大笑出场,宝黛的初次会面,元妃省亲的豪华阵势,大观园的建筑格局,黛玉葬花的落英缤纷,湘云醉眠的芍药相伴,苦绛珠焚诗稿魂归离恨天。

        《三国演义》中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托起英雄人物的战火烽烟,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青梅煮酒论英雄;《水浒》则更善于写小的战斗画面,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那雪正下的紧啊!而今这些文学创作的内容,俱因为着场景描写的精彩,成为了老百姓津津乐道的生活画卷。

篇2

人们常说,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顶上千言万语,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人物形象更加鲜活,场景更加真实也更具有表现力。那么,什么是细节描写,就是把细小事物如一个动作、一个种表情、一个特征用特写的镜头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见其景”。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场面等的描写之中。

一、细致的观察感悟是获取学生写作素材的先决条件

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观察事物可以获得更加真实的生活实感,这是作文的先决条件。在作文教学上,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联结。

引导学生直接观察和调查,让学生明确观察或调查的意义,从思想上启发学生,使学生把所接触的事物同他们的思想感情紧紧结合在一起。在观察过程中,还要给学生一些切实可行的且可用的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注意到事物的特征及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各个阶段不同季节的特征。有一次我把乡土民俗与写作结合起来进行写作训练,结果大部分学生都能写出生动的习作。有一学生是这样描写结婚场景中的“闹茶”的:贡川婚茶中最热闹的当属“闹茶”。通过闹茶以求“人发大财,茶发新芽”。由新人双双抬一茶盘向客人献茶,按民俗,茶令要由喝茶人说一句,新娘和新郎学一句,茶令不雅而荤,但解释出妙趣横生,于是新娘羞得满脸通红,众人哄笑。因为写的内容都是学生熟悉的,所以学生能从形色味等方面细致观察,能用准确的语句生动表达。

其次要与教材紧密联结。为了使阅读成为写作的基础,有必要对全部的阅读材料做研究,统计出哪些教材,在哪些方面有益于学生的作文,然后确定采用什么方法,在什么程度上发挥阅读教材的作用。例如我对九年级上的语文教材进行分析,《故乡》《智取生辰纲》《孤独之旅》等都可以引导学生抓住环境描写的一些细节,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特别是《孤独之旅》中暴风雨的描写,紧紧抓住乌云的颜色变化,风的变化,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我的叔叔于勒》可以体会对人物细节描写,如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体现人物的性格。

二、引导学生注重语言的积累和感悟

精心锤炼词语是表现作品内容的基本材料,应该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细节描写的词汇、句子,这是学生的写作材料。

1.对词汇进行分类。在平时教学中,常常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操练,能把典型的细节描绘得形象些。对人物的描写,可以设置一些这样的问题:可以用什么词语描写人物性格特点?不同性格的人用什么样的词语恰当?写几个描写人物动作特点的词语;写几个描写人物语言特点的词语;写几个描写人物神态特点的词语;写几个描写人物语言特点的词语,这样的问题设置有利于学生对平时所积累的词语进行恰当分类。对环境的描写,可以设置一些这样的问题:写夜晚的黑可以用哪些词?写月亮的形状可以用哪些词语?写月亮的光可以用哪些词?写花草的形状、颜色可以用哪些词?等等。

2.积累一些好句。每个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将自己平时看到的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并作简单点评,还可以对优美的对句子进行仿造,每周要检查一次。通过反复训练,积累的好语句就会逐渐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3.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练笔。如设计这样一道题:“我忘记和妈妈说今晚会晚些回家了,我飞快地向家奔去。不禁加快了脚步。”在练笔时部分,学生都能生动地描写出来当时自己的真实想法。如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我透过树枝与树枝间的缝隙向家里的窗口望去,啊,一个人影!那是妈妈!妈妈伸长了脖子,向我回家的路上眺望着,随即又向我平时不常走的小巷子张望了几眼。”我不禁心头一热,这写得多好啊。

三、学会巧妙运用修辞是增强作品内容生动性的有效方法

修辞运用得好,表达内容会更加准确,也更加生动形象,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不同的修辞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对比起突出强调的作用,比喻起生动形象的作用,排比可以增强语言气势,等等。因此,要让学生准确运用修辞。例如写人的眼睛常可以用哪些修辞?有学生这样写“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如炮膛一样铮铮发亮”。写人的高大可以用哪些修辞?有学生这样写“一副高大的身材。如炮座一般结实,健壮”。写环境的乱可以用哪些修辞?等等。经常操练,学生就可以灵活巧妙地运用修辞进行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作文内容更加生动。

四、学会准确的捕捉细节,就能写出震撼人心的细节

叶圣陶也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那么如何才能捕捉到生动的细节呢?(1)可以同中找异。如与众不同的肖像、语言、动作、服装、表情、打扮、音调、姿态、风度与身材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手法。(2)可以面上找点。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说过: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情以物迁”,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见景生情”、“睹物思人”,因此,在写作中就要精心选取具有不同色彩的景物,用以衬托不同人物的内心情绪。如鲁迅的《故乡》中开头的那段环境描写:“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它写出景物的荒凉,也渲染了“我”的忧郁、悲哀的心绪,使情和景交融起来。(3)可以小中找大。如描写人物居住的环境,可以间接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因为人物室内的物品的摆设,往往可以反映出它的主人的阶级地位、经济状况、文化素养、精神面貌等。要学会从简单的摆设及朴实话语中捕捉具有深刻意义、富有哲理的言行。

总之在进作文写作指导时要教会学生方法,只有方法掌握了,运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写出的作文才会生动才会感人。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3

从作文教学的过程来看,按“作前”(写作前)“作中”、“作后”可分为作文指导课、作文训练课和作文讲评课三类。其中,作文指导课课型最为丰富,也最有争议,这或许也是很多人干脆在自己作文教学中将之删除的主要原因。粗略一点,作文指导课主要有两类:作文理论课和能力训练课。

作文理论课是指关于写作基本理论的教学。比如,我的一节作文理论课是关于心理描写的:让学生读“什么是心理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文字;选三段著名的心理描写的句子,让学生谈谈“揭示了人物怎样的思想和性格”;情景模拟练习,设置情景为“数学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然后让学生写一段心理描写;我猜学生所写的心理描写的类型――内心独白,幻觉描写,环境衬托,用神态、语言、动作反映内心的变化,或者是几种类型的综合;学生心理描写展示。

初中三年“教什么”,从大项上看有三块内容:考场作文的基本规范、记叙文的基本写法、升格记叙文。心理描写属于“记叙文的基本写法”。考场作文受时空的限制,有其独立的特点,因此从写作的角度,掌握一些基本写法,应纳入作文教学的范畴,但对于初中生也不可过于理论化。我在关于心理描写作文理论课的第一个环节上是“匆匆而过”的,重在怎么写。后来学生的写作多采用内心独白,而较少用幻觉描写、环境衬托、神态、语言、动作来反映内心的变化,这与初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是一致的。可见,本节课“教什么”还是抓住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这节课学生的学习方法可谓多样,有接受式,有合作式,动口,动手,更动脑。学生对于“心理描写”原先是有一些感性认识的,我在第二环节也选用了孩子们学过的三段著名的心理描写中的句子――分别出自都德的《最后一课》、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及朱自清的《背影》,除了印证心理描写的作用外,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如何进行心理描写。第三环节的“情景模拟”,创意来自网络,选用学生非常熟悉的场景,更“真实”。最得意的是,学生写完后,没有马上交流,而是进入第四环节:猜学生可能用到的描写方法。将相对“枯燥”的描写方法用“猜”的方式进行,学生分外专注,兴味盎然!

我的作文理论课以写作的一般能力――文体知识、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语言运用等为训练点,精选典范作品为例文,按照年级要求设计训练方案,组成一个读写结合、分阶段、有层次的训练序列。这种作文教学体系既摆脱了“熏陶式”的中国古代作文教学方法的影响,又摆脱了“模仿式”作文教学方法的束缚。可以说,是从经验主义走向科学主义的可贵尝试。

作文教学的第二种常见课型是作文训练课,最简单的训练课是给学生题目,限时、限地完成;可以对题目作一些“提示”或“要求”。这两种课型有点类似于阅读教学中的练习课。这种课型偶尔为之尚可理解,但如果成为常态课型,不客气地说,就有点放弃自我专业立场而误人子弟了,毕竟这种方式“技术含量低”,是学生没有得到任何启发的一次习作而已,也是“作文不用教”谬论下的现实表演。

大多数版本的语文教材中关于写作的内容都是体现一种写作理念,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每个单元最后都有“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有三个单元将“综合性学习”位置调到“写作”前面,大概是在强调各单元训练重点不同),将“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三者放在一起,这本身就体现了一种写作理念:作文来源于对话,来源于活动,来源于生活,虽然三者都有各自的教学目标。第一单元的主题是“这就是我”,《教师教学用书》建议“活动目标”为:

1.正确认识自我,展现自我风采,树立信心,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

2.用普通话口齿清楚地介绍自己,发言时态度大方。能根据不同的目的调整说话的内容和方式。

3.在介绍自我的基础上进行写作练习,要求尽可能集中、明了、简洁地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力求写出一点新意。

我们可以理解为三个目标虽各有指向,但最终都归结到写作上了,也就是通过“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等活动,开启学生写作的大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寻找材料,在活动中产生写作灵感。

与这种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李白坚老师的“快乐大作文”。这种作文是在课堂上“演示”一个预设的具有科学性、趣味性、系统性的游戏活动,吸引学生激情参与,先展示过程让其观察,然后再学写作的方法,行之有效。与人教版初中教材中“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不同,“快乐大作文”在游戏后写的是游戏过程的本身。

李老师曾说过,今天的教师已经很难像孔子那样带领学生走进社会生活,但是我们却可以在课堂上制造一种微观的“生活”,见微知著地引导学生学习获取生活素材的方法。例如,我们虽不可能带领学生遍尝天下,却可以给学生一盒糖或一包花生,教学生观察食品的厂家、出厂日期、保质期、外包装以及色、香、味、形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会很快掌握观察生活和获取细节的方法。此外,在“演示生活”时,向学生解释一些诸如细节、素材、剪裁详略、心理活动、方位变换、题目从何而来、记叙和生活原型的区别等理论问题,也远比直接从写作的角度讲要方便、清晰得多。

篇4

一、写真情实感

真情实感,是写记叙文的基础,真实的事,写来才会如见如闻;真实的情,写来才会真切动人。对于初中学生来讲,开始就得让他们把步子走正,在写作过程中做到事和情真,文如其人,做到无论是写对理想的追求,对祖国的热爱,对集体的关怀,对亲的人思念,对学生的渴求,对大自然的赞美……,这一切,在他们的心中,笔下,都应有的放矢,是真实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结合课文讲读,在训练中,选择他们熟悉的小题材。列出一些能反映真人真事的作文题,写人如师生朋友、家人邻居;叙事如攻难题,做游戏、学游泳、摸螺蛳;状景如游名山、观风雨、看街市,他们就生活在这些人、事、景、物之中,甚至有所参与,融进了自己的喜怒哀乐,有真挚的感情想诉。另外,这些小题材内容简单,容易把握。让学生根据平时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集中一个阶段写生活中可写的事,渐渐养成敢于放手写真情实感的心理。

二、单项仿写

初中生阅历浅,知识不丰富,作文中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泛泛而谈,搬用一些阵言套语,拼凑成篇,内容空洞,只有几根骨头,没有血肉,这是思路打不开。怎样打开学生思路呢?在写真情实感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进行了单项仿写练习,单项访写练习形式多样,方法灵活,要求单一,学生在短期时间内即可完成。它或以写一段景物,写一幅肖像,或写一席对话,写一场景,而且课文中的内容可以用来提供给学生作为访写材料,较为方便。例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有关自然景物的部分,共写了十五种景物,其中有绘色的、状形的、摹声的、辨味的,还有写形态的、写心情的等。我指导学生认真体会后就抓住景物特征对环境作具体、真切的描写为课题,要求学生用《校园一角》为题,进行片断仿写。练习中,指导学生先观察校园一角有哪些自然景物,各有什么特征,再综合分析,这些景物及特征可以表达怎样的中心思想,按怎样的顺序描写。又如以《一面》、《最后一课》、《小桔灯》为习例作文,进行肖像仿写练习,要求细心观察一个熟悉的人,以本班同学为主,通过外貌、行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指导时强调学生选最能显示人物性格和主题的细节来写,不要从头到脚粗细一把抓。为了练习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结合《鞠躬尽瘁》等课 文,指导学生认真体味文中反映情绪的几个情节后,就向学生出了一组反映情绪的作文题,如喜悦、愤怒、哀愁、欢乐、焦急、盼望、离别……,要求学生用可感人的动作和语言来反映这些情绪,由于内容广泛,学生有这些情绪的体验,他们很快捕捉到了可感性必较强的细节。这样反复练习,举一反三。

三、细节扩写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问题及对策

作文是常常令师生都感到头疼的问题。很多学生觉得无事可写、无物可状、无情可抒。有的学生即使有写的内容,也不知道如何才能写好。笔者联系作文教学实践,就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如下探讨。

1.“无米之炊”的问题及对策

很多学生一提起笔来,就感到笔下无东西可写。有不少学生,对作文有一种畏惧感。因此,“无米之炊”是小学作文中最为常见的问题。究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作文素材的积累,包括缺乏必要的生活体验素材、语言素材等。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应该首先解决好作文素材的积累问题,让学生能够“有米下锅”。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阅读中积累作文素材。一方面,做好课内积累。教材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经典名篇、范本,教师应引导学生立足课堂,立足教材,学会将课文中优美的字词句段积累下来。在积累时,可以准备一个专用的积累手册,指导学生将相关词句段进行分类收集整理,以便在作文需要时使用。另一方面,做好课外积累。课外阅读积累是课内阅读的重要延伸和补充。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观念,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培养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广泛收集作文素材,包括收集典型事例、好词好句好段等,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素材积累。

(2)从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作文来源生活,生活中有着丰富的作文素材。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这个作文的大宝库中吸取营养,可以在游玩中开拓视野,广泛收集看到的美景,如秀美山川、日出日落、风霜雨雪、春花秋月、雄伟建筑等,可以通过看电视电影、听故事、观看文艺节目、参加节日活动和走亲访友等活动,收集趣味故事、民俗谚语、逸闻趣事、新闻事件等,还可以将想到的事情、问题等及时用日记、随笔的形式写下来。这样不仅能够增加语言素材的积累,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生活经验,加深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为学生的作文打下坚实的生活积累之基。

2.学生“如何下锅”的问题及对策

解决了作文素材的积累问题,只是解决了“有米下锅”这一初步问题。在此基础上,要解决好“如何下锅”的问题,换而言之,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与技巧,能够按照要求完成小学作文的基本任务,达到基本目标。当然,要解决好如何写的问题,方法很多。但是,笔者认为,无论采用什么方面,至少好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1)如何围绕中心选材。有的学生因为作文选材不当,常常存在文不对题的问题,其写出来的作文与要求相去甚远,就会使作文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应该针对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学会紧紧围绕中心选材。譬如在写以“关爱”有关的作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相关的事例罗列出来,一个学生列出了三件事:①清洁工人将不小心掉进路边沟里的小学生拉上来;②“吝啬鬼”爷爷带头组织为贫困留守儿童捐款;③我在公交车为老奶奶让座。然后,引导学生从最能体现文章主题,又最有新意的角度出发,选择其中的一个事例来写。

(2)如何进行谋篇布局。围绕中心选好素材后,就要对整篇文章进行谋篇布局,并最好用作文提纲的形式,列出段落结构,写出每段的段落大意及开头结尾。在构思文章结构时,要明确写作顺序,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空间转换顺序来写。从叙述顺序来看,可以采用顺叙、插叙和倒叙。从文章的结构看,可以采用“总分总”及相关变式为基本结构,还可以按照“并列式”的模式,从几个方面安排结构,确保整个文章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3)如何写得具体生动。首先,必须将最能突出中心的部分重点写、具体写。也就是要突出重点,把能够表现文章中心的内容用较多的笔墨去写,对于非重点内容则要略写,做到详略得当。其次,写出真情实感。写的文章能否感人,关键是看能否写出真情实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写真事、讲真话、抒真情。要写出真情实感,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学生想象、表演情景剧等方式,进行情景回放,让学生融入到生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以加深学生的体验与感悟。通过这些方式,能够极大地增强作文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感,让学生体验到作文的快乐,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作文兴趣。再次,要注重细节描写。要抓住最能表现中心的细节,注重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此外,还要注重场景描写,通过适当的场景描写来烘托氛围,也就是要注重寄情于景、情景结合,为整个文章的情感表达进行铺垫。最后,让学生掌握多种开头、结尾的方式。

3.结语

篇6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文;利用课文;习作能力

众所周知,农村小学生怕写作文,作文能力低下。错别字连篇,语句不通,记流水账。干瘪、不具体、不生动的情况更是一直普遍存在。产生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缺乏范例借鉴,缺少习作的技巧。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认为,教师在指导小学生习作时可以有效利用课文,以课文为例,指导学生仿写,再创造性地写。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习得习作的技巧,从而激发兴趣,习得方法,提高其习作能力。

那么,怎样有效利用课文,以课例为载体,指导学生仿写,习得表达方法,提高习作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记叙文等写实文章的文体特点习得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 从课文的修辞手法习得技巧,提高习作能力

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能增强文章感染力,吸引读者。让文章具有活泼性,生动形象,能使文章唯美。在教学《山中访友》一课,我引导学生通过去掉用了修辞的词语后与原句对比读、入情入境地朗读,让学生体会到了这些修辞手法的好处。在课堂中让学生仿照课文5自然段的方法,用上拟人、排比的手法,写写你给山里的哪些朋友打招呼。孩子们由于习得了方法,写的语句使人如同走进了世外桃源,美极了。除了让学生在课堂上仿写段外,我还让学生课后创造性地写篇,学习运用大量比喻、拟人、排比,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写写你所访问的大自然的“朋友”。如:校园访友、田野访友……学生也写得异常美。

这样的课堂仿写段到课外创造性地写篇的迁移,不仅给学生搭建了梯子,降低了难度,还让学生习得了写景类文章的方法,自然能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二、 从课文的细致描写习得技巧,提高习作能力

老师们都有同感,学生的习作干瘪、不具体、不生动。写人物的外貌没有特点,写人叙事缺乏具体形象的描述,只有骨架,没有血肉,读来呆板无趣。主要是因为学生知道写什么内容,但不知道如何深入描写。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曾经试图用过很多方法,如:读别人的佳作,摘抄写得具体、生动的语段等。结果我发现,这些做法都是徒劳的,因为学生读、摘抄后根本不能加以运用。在教学实践中,我找到了引导学生仿照课例写具体、生动的方法,可以说令我有点欣喜若狂。

我针对学生写的外貌千人一面的毛病,以课例指导学生如何写出人物的外貌特点。如:教学《少年闰土》一课,让学生找出闰土的两处外貌描写的句子:①闰土的第一处外貌描写: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②闰土的第二处外貌描写: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并找出这两处描写的相同点:项带银圈,让学生明白了“项带银圈”是闰土与众不同的地方。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体会到了因为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特点来写,所以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体会到了外貌描写如果抓住了人物的特点,即使寥寥几笔也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后让学生做语言实验――对比阅读去掉“项带银圈”和带有“项带银圈”的语句,说说每组的哪句好,为什么?学生通过对比句式,体会、感知、习得了细致的外貌描写的方法――抓住人物的特点。接着师生共同小结:描写人物外貌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并进行写法迁移:课堂练写人物外貌――抓住人物特点,用几句话描写一个你印象深刻的人物的外貌。课堂展示时,学生写的外貌可以说是人人有特色。学生通过这样的练习,自然能写出人物的特点。

我还针对学生的习作干瘪、不具体、不生动的现象,引导学生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我充分利用课文描写伯父和爸爸救助车夫的细致的动作描写,引导学生对比有无细节描写的语句体会细致描写的作用。学生通过对比朗读、感悟,深入体会到了这种描写的作用,并习得了细致描写的方法。我让学生课后独立练习片段:请试着学习用上连续的动作描写(细致描写)来写一段话。如:妹妹摔伤了……我到地里种菜……孩子们由于习得了细致的方法,加之在课堂上的仿写练习后,他们的课后细致描写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了。孩子们写下了许多具体、生动的片段。学生写的片段可以说是能让读者身临其境,这是因为他们学会了细致描写的技巧。

可见,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以课文为例,让学生习得细致描写的技巧,指导学生课堂仿写后课外再进行创造性地写,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好方法。

三、 迁移方法习得技巧,提高习作能力

篇7

【关键词】生活随笔 习作教学

小学习作教学中,或有成人化倾向,抹杀学生纯真的童心;或有模式化倾向,束缚学生的个性自由;或有凝固化倾向,压抑学生的创造性。学生在习作中说的都是假话、大话、空话。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写作教学指出:“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小学习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指导学生随时、随地、随手把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对自己产生影响的人、事、物、景,记录下来,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自由、自在、自发地写生活随笔,使他们喷涌如泉的文思呢?

一、真――引导学生记述真实的体验

鲁迅先生说过:“唯有真实才有生命。”真实的事,真实的情,才能打动人。教学生写生活随笔,应引导学生真实地写,写真实的生活,抒写自己对生活的真实的体验,使文章具有一种真实的力量。

1.引导学生描述真人真事

引导学生写真实的事,但学生往往在真实的生活中找不到所要写的事。其实,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可写的真人、真事,只是我们缺少发现它们的眼睛。不妨引导学生写实实在在的人:同学、亲人、老师、路上遇到的人……写真真实实的事情:上课、同学讲笑话、爸爸妈妈吵架、游名胜古迹……如一个学生跟着妈妈去上班,看到工厂里工人叔叔辛勤工作,写出随笔《劳动进行时》。学生发现他们生活中值得写的事情,捕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受到生活中到处存在着写作的资源。

2.引导学生抒发真情实感

学生对于生活有许多感想,一个特别的感想就是一段不错的文字,能及时地写下来,那就是一个很好的写作素材。引导学生用略显稚嫩的笔触表达自己的情感,阐述自己对生活的认识。他的认识有几分,就写几分;他的体验有多深,就写多深,哪怕并不完美,有所欠缺。并给予一个适度的引导,使他们“以我口说我心”,让他们抒抒真真切切的情感:爱就是爱,恨就是恨,讨厌就写讨厌,愤怒就写愤怒……如随笔《死定了》写出了学生在试卷签名过程里的喜怒哀乐、五味杂陈的真实感受。

二、我――引导学生表达自我的感悟

叶圣陶说:“要使学生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兴趣。”写生活随笔是自由、自在、自发的,引导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在各自的人生经验中寻找独特的发现;引导学生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既合乎情理,又合乎事理,使学生作文一改以往的学生腔,变为一种童真与童趣的美。

1.表述自我:用自己的话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生活随笔的内容是让学生写他们想写的话,把所想的裸地表现出来。每一个“我”都是独特的,都有属于自我的东西,就像这世界上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写出“我”自己对于生命、生活的体验及理解,用自己的话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如随笔《唉,小表妹》中写小表妹打搅小作者写作业,语言极富个性化。

生活随笔的篇幅既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上千字,长短皆由内容而定,任由学生自由发挥,又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可观景抒情感,可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如学生写的《下雨了》《季宇凡真烦》《参观常州花博会》《读〈夏洛的网〉》等生活随笔。

2.倾诉自我:原原本本地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教学生写生活随笔,就要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写,把一天中校园里、上学路上、家里发生的点滴小事记述下来,可讲述生活的所得与所失,可倾诉学习的快乐与烦恼,原原本本地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如随笔《给您最真诚的爱》有一段写外婆的外貌,把“外婆的白l”比作“秋日里绽放的白菊”;把“脸上的皱纹”比作“饱经风霜的树皮”;把“劳累的腰背”比作“箭已射出的弓”。写作的题材是自由的,表达也是自由的。这样,学生就能享受写作带给他们的乐趣。

三、小――引导学生描写微小的生活

宋代诗人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要从多彩的生活中选出好的内容写随笔,对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要引导学生选好生活随笔的题材,以较小的切入点选择感兴趣的题材,才能降低他们的写作难度,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1.引导学生写小人物

我们大多数都是平凡的人,都是生活海洋里普普通通的一滴水。可我们同样有伤心的往事、幸福的追忆、遥远的憧憬、美好的梦想,我们这滴水同样能折射出太阳那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光辉。引导学生去寻找、发现那些如小水滴一般的小人物。也许不起眼,但很有意义;也许很平常,但很令人感动。只要有意义,有感动,就可以写下来。如一个学生在一个秋雨淅沥的早晨,看到一个婆婆冒雨骑着自行车送小孙子上学,很感动,写下随笔《温暖的秋雨》。

2.引导学生写小事件

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大同小异,要引导学生去寻找那些不起眼的、有意义的小事,如做饭、当家、帮老师做事……这样的小事是学生亲身经历的,学生有话可说。如一个学生在随笔《小凡找默写本》中写“同桌找默写本”这样的小事。学生用他们的笔写生活中的“一花一叶”,用独特的体验,去表现生活中的“鸡毛蒜皮”。

3.引导学生写小场景

人和事,都存在于纷繁复杂、千变万化的环境中:日月星辰、风霜雨雪、江河湖海、三山五岳,乃至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亭台楼阁……这些小场景,是学生身边最真实的环境。引导他们在细小的场景里,去展示自然的美,衬托人物的品质,揭示生活的真谛。如随笔《采桂花》中对秋天桂花的描写,精彩地写出了采桂花时所见的满树桂花盛开的场景。

四、细――引导学生描绘动人的细节

叶圣陶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教学生写生活随笔,应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人、事、物、景,仔细观察,细致描绘,传达细腻的感情。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应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教会学生观察校园、家庭、社会的生活。如:校园里的广玉兰开出第一朵洁白的花(随笔《第一朵花》),暴雨后天空出现神奇的彩虹(随笔《雨后彩虹》),这几天练跳绳练得腿酸酸的(随笔《跳绳记》)……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作文就在学生身边。只要用心、留心、细心观察,学生就会有真切的发现。

2.引导学生细致描写

应引导学生抓住事物是怎样一点一点变化的,事情是怎样一步一步发展的,抓住人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抓住物的形状、颜色、味道等,写写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如在随笔《老爸做饭记》中,学生详细描写了老爸的言行举止,独具慧眼地发现,细致入微地描写,细到一个手势怎样做的、一弯眉毛怎样动的、一颗心怎样跳的……

3.引导学生表达细腻的感情

应引导学生表达主观感受,用心体验,心被什么柔柔地刺了一下,把细腻的感情用笔写出来,学生会发现,生活中的许多事都蕴含着深意。如学生写一家人吃晚饭时,哥哥放了个屁,随笔《餐桌上的笑声》就表现了人物细腻的情感变化。

叶圣陶指出:“作文要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的话。”小学习作教学中,指导学生写生活随笔,让学生自由地说真话,自在地说实话,自发地说自己的话,让童真释放出来,让童趣展现出来,使他们文思如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文彦,蔡明.语文教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贾卉.自由表达,让学生习作焕发生命活力[J].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2.(10).

篇8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的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要素,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个性人物形象。

细节描写有语言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场景细节描写等。下面是初中教材中的一些精彩细节描写摘录下来与大家共同欣赏。

动作细节描写:

(1)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吴敬梓《范进中举》)

(2)屠户和邻居跟在后面。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头替他扯了几十回。(同上)

(3)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同上)

(1)句中一个“横”字,一个“腆”字把胡屠户在女婿考中秀才时骄横托大、粗鲁鄙俗的嘴脸活脱脱地画了出来。(2)句通过胡屠户在女婿考中举人后给他扯衣服的细节,影射出了胡屠户趋炎附势的心态。(3)句中的一个“攥”字准确地描写出胡屠户嗜钱如命的本色。

心理细节描写:

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依恋!(魏巍《我的老师》)。

上句的心理细节抒发了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一个学生对老师的感情到了极点。

语言细节描写:

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吓蟆想吃起天鹅肉” 来!我听见人说,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如今痴心就想中起老爷来!

这一段语言细节可谓是经典,怪不得有人说胡屠户是市侩语言的行家,胡屠户的形象塑造,就是在这样一些细节中完成的。

此外,教材中还有许多服饰,场面等方面的细节都很经典,恕不一一列举。由此可见,文章要活是离不开细节描写的。那么让文章活起来,需要如何去写细节呢?

首先,要细致观察事物,做热爱生活的有心人。要使描写生动形象,在观察事物过程中,我们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对事物作非常细致的观察。对人来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征,所以每个人说话,做事都会以不同的方式体现出自己的个性。对物来说,则要把握住景物的特征和变化。我们要做的,就是观察,然后把它积累下来,作为写作的素材。

其次,要选用细节典型。

细节描写在文章中不是越多越好,细节描写要能抓住典型细节,应选择具有代表性、概括性,能反映中心的细节。这样才更具有广泛性,有利于突出主题。比如,契河夫《变色龙》里几次写到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几次穿脱军大衣,这种细微的变化,便深刻地暴露出他善变的性格特征。

再次,细节描写要服从表现中心的需要。

细节描写是一种以小见大的写法。细节的分量虽轻,容量却大,在我们选择细节的时候要从细微处着手,大处着眼,小中见大,让小的细节反映人的思想状况,社会风貌。鲁迅在他的小说《孔乙已》中写孔乙已出场,在买酒时他“排出九文大钱”,这一细节表现出孔乙已作为底层文人讲面子,好显摆、穷酸迂腐的性格,揭示了封建制度对人的迫害。

最后,细节描写必须真实。

所谓真实,是指细节描写能够精确而又惟妙惟肖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的特征。如朱自清在《背影》中的父亲爬月台时吃力样子和动作的描写,突出了父亲对孩子无私的爱,让每个读者感动不己。他的成功之处在于对父亲动作的细致观察和准确的表达。

篇9

老师交流时常提及的问题”字、词积累枯燥乏味,难以坚持!”“缺乏带领户外观察,当场习作指导!”“身边缺乏风景名胜景区,名山大川,江河湖海,没条件”等等,其实随着现代电教设备推广普及,”攻克小学写景作文”比以前要容易操作了。下面我谈几点心得:

一、循序渐进

写景作文需要字词积累,观察身边景物,多练习,书写体现时间、空间感。决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一定要循序渐进,结合课本字词学习,渗透扩充写景字词的认知使用。例如:学竹、花、草、树、字时认识常用描写词葱翠、俊秀、修长、苍翠欲滴、直插云霄;含苞待放、新枝吐蕾、花骨朵、色彩斑斓、花繁叶茂;欣欣向荣、绿油油、生气勃勃;参天、巍然、高大、繁茂、倒垂、盘曲、合抱、林海、遮天蔽日等等。结合多媒体展示丰富了这个字的内涵。类似的山、水、石、虫、鱼、鸟、风、雨、雪、小溪、江、河、湖、海等字时,有图形、声音的认识。激发学生多种感观,激发写作兴趣,让学生有写作欲望,想要把它们美描写下来,随着学习深入,积累的词句多了,就会产生写作冲动,这时引导练习写作片段就容易多了。

二、善于观察、勤于动手

写景片段在教学中起到重要的过渡作用,它是不断积累字词的动力源泉,又是积累的

词转化为优美文章的切入点。同时多练写景片段还能养成善于观察、勤于动手的习惯。解决了写作时 “眼高手低”、”无话可说”这些毛病。许多老师对写景片段不重视,不能结合平时教学进行充分的练习。尤其是学生在积累字词,运用字词上取得的成绩没有给予及时肯定、鼓励,让学生失去继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写景片段练习场景可先写身边熟悉的,如校园美景,住处边上的广场,公园,小溪,湖泊等。写景素材很多,不一定非要写风景名胜,名山大川。只要带有情感去观察,去描写就是好文章就能打动人。就算需要,我们也很方便借助网络、多媒体找图片,视频,音频资料效果也很好。而且写景片段练习随时随地都可进行,还可体会四季变换,春、夏、秋、冬风景;天气变化,阴、晴、雨、雪等,体会通过写景反映作者心情。常练写景片段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力;锻炼描写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促进优美字词积累;写作中逐步反映时间感,空间感。

三、多看范文,扩展视野

到了中高年级我们的写作就要有取舍,抓住重点景物进行描写,体会写作中的时间感、空间感。课文中有许多范文学习像《秋天的雨》、《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等。也可从作文书中找一些学习,掌握技巧如方位顺序,时间顺序;体会美景带给我们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不一样的享受。

篇10

关键词:创设情境;引导观察;注重评改;题材丰富;读写结合

前不久,我参加了本县的一次小学习作教学展评活动,观摩了10节习作指导课,感受颇多。

看点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有招数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是作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对于小学习作教学而言,兴趣既是起点也是终点。本次课都特别注重“兴趣先行”效应,通过多媒体影像、创设实践体验的情境等多种手法和形式,来激发学生习作的

兴趣。

看点2:引导观察,培养习惯有妙方

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是学生写好作文的第一步。本次课大都注重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和感受,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

看点3:注重评改,相互促进有效果

习作指导课中的评改过程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好

时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这一点,几乎所有的课都注意到了,很多课评改的形式多样,同桌评改、小组评改,师生评改等等。评改过程中关注了习作过程中的人,而不是只看到习作本身,本着“赏识鼓励”的原则,去引导、评价学生,树立其写作信心。

看点4:题材丰富,练习写作有成竹

10节课题材丰富而具体,有写开头的,有写人记事的,有写导游词的,有写场景的,还有编写童话的等等,学生眼中有物,耳中有声,心中有话,写起来胸有成竹,让观众享受了一次又一次丰盛的习作大餐。

看点5:读写结合,从模仿到创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习作教学“要重视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这样的作文展示课短短的40分钟,不可能让学生大量阅读,但是教师还是根据教学的需要精选了一些精彩片段供学生品读借鉴,渗透习作方法。

《人物描写的“像”与“活”》一课结合范例,引导怎样将人写“像”、写“活”,《抓住特点写人物》一课出示人物描写的精彩片段读一读,并相机指导人物描写方法,还有《吹泡泡》一课,同一情景不同描述材料的对比阅读,都是将阅读与习作有机结合的最好体现。仿写本就是习作的一个方法,先模仿,再创作。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先生在接受教育部语言文字报刊社记者专访时说过的一席话,对我们的习作教学应该是有启示的,他说:“语文无法‘突击’”。那么,习作教学更是如此,只要我们如此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巧在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