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的作文范文

时间:2023-04-10 04:35: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闻的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闻的作文

篇1

新闻

小弟弟饿极了,到处找妈妈的奶吃,谁知抱他的是爷爷,他的嘴巴不知怎的凑到了爷爷的胳膊上,于是就用力地吸起来,他把爷爷的胳膊当成妈妈的奶了。

新闻二

小弟弟的尿布湿了,阿姨帮他换尿布,湿的尿布刚拿下来,新的还没系上去,小弟弟又尿尿了,结果把床单也尿湿了一大片。阿姨哭笑不得,小弟弟却歪着脸对着阿姨咯咯地笑了起来。

新闻三

篇2

一向早上要看新闻的我,今天也不例外,打开了电视机。这时候,电视机突然转换了频道,转出了新闻主播朗朗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温和轻柔,原本是很让人舒心的,但是却让人浑身打了个颤抖,不战而栗,心塞,很是难受……

大家一定都很好奇里面的内容吧,哎,讲起来都让我忍不住打个寒颤,真是太可怜了……好了,我也不卖关子了,就和你们说说吧!

里面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个妇女抱着孩子来到了公交车站上等车,眼看一辆公交车来了,大家都抢着上去,司机正因为知道妇女小孩和老人在这么拥挤的时候,特别不方便,所以就在公交车上专门设置了一个地方,妇女老人和小孩专用站立处,很是贴心。但是,让大家都意想不到的是,原本是给妇女等建立的捷径地方,却被某些人占领了,你瞧瞧,几个活力四射的年轻人正毫无愧色地站在原本不属于他们的地方,吊儿郎当的样子很是可恨,一些眼花的老人,劳累的妇女,和幼小的孩子就傻傻地站在人多拥挤的地方,很是难受,但是却什么话都说出来,也不能说……

看到这个故事,我不禁为那些人感到可悲,怎么会遇到这样蛮横不讲理的人呢?他们难道不知道这是妇女小孩老弱专用的地方吗,为什么还毫无愧色呢?

这样一条新闻怎样不让大家寒心?社会上正是有了这种人,才会有歪风邪气,希望大家都用正气赶走它们吧!

篇3

新闻上说,这个女孩在吃鱼的时候,不小心把鱼刺卡到了嗓子里,开始女孩不知道自己被鱼刺卡住了,是她的妈妈根据生活经验判断她被鱼刺卡住了,于是就采取了一些平常的方法,让女孩吞了一些饭团、喝了一些醋,女孩觉得好多了,于是大家都没有把这当成一回事。没想到,过了几天,女孩突然间觉得很不舒服,她的爸爸妈妈十分着急,就急忙把她送到了医院,经过检查,医生发现女孩的心脏动脉血管上有一个大血包,一但血包破裂,就会危及女孩的生命,所以必须立即手术。可这个手术有很大的难度,因为血包不是在别的地方,而是在心脏的动脉血管上,如果有任何差错,死神随时会带走女孩的性命。经过医生们努力,女孩得救了!

到底是什么让女孩站在了生死的边缘呢?经过女孩父母的回忆和医生的诊断,终于知道了元凶——那根鱼刺。原来,那天女孩被鱼刺卡住以后,她的妈妈让她吞咽饭团,使刺越扎越深,没想到这根刺竟穿过了食管,扎破了心脏的主动脉,导致心脏动脉出血,在心脏动脉上形成血包,危及到了女孩的生命。

看了这则新闻,我想,平时如果我被鱼刺卡住了,都是用饭团或馒头吞咽,或喝点醋软化那根刺,那是多危险呀!所以在以后吃带刺的东西时,一定要小心,细嚼慢咽,如果发生意外,要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比如吃鱼时如果被鱼刺卡住,要轻轻咳一咳,看看是否能把鱼刺咳出来;或者用筷子压住舌头,再用手电筒照亮喉咙,请家人帮忙用镊子小心地夹出鱼刺;如果觉得鱼刺在喉咙里下不去也出不来,就要立即去医院找医生救治。我想,其实,不仅是吃东西,做什么事都不能用土方法,要相信科学的力量。

篇4

近来,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高温天气。大致是这样。“高温”不仅让我联想到近年来常提到的一个词“温室效应”。

下面是一封信:

来自地球女王的信

亲爱的人类,我的儿女们:

你们好!

我是迫不得已才向你们求救的。我现在已经遍体鳞伤、奄奄一息了。请求你们救救我,只有你们才可以让我恢复往日的容颜。

我知道,你们是为了社会发展、科学进步才开设大工厂、大企业的,可我已经忍受不住这样的折磨了。你们看,郁郁葱葱的森林已经不再充满生机了,现在已经成了荒无人烟的沙漠。许多居住在大森林的小生灵已濒临灭绝。光秃秃的土地贫瘠、凄凉,城市里街道旁唯一的绿色行道树上,“五颜六色”的塑料袋在“随风飞舞”。空气浑浊不清,工厂烟筒里排放的废气像魔鬼一般遮蔽着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流堆积了零零落落的垃圾,许多鱼、虾死在里面,唯一存活下来的还成了盘中美餐,多小生灵已经向我发起了抗议。臭氧层出现破洞,强烈的紫外线已经让我染上了皮肤病,可我能有什么办法呢?

我已经派下大自然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将士去处理了,可你们知道,大自然的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啊!我听说你们已经意识到错误行动起来了,我很高兴,希望你们再接再厉!

祝健康平安!

2010年7月28日

篇5

我的爸爸是一个十足的新闻迷,他不管是电脑、报纸、电视上的新闻,都要认认真真的看完才去干他该干的事。

记得有一次,妈妈想让爸爸陪她去散步,说:“济华,走,去散散步。”只听爸爸说:“你先去,等我看完新闻后再去。”妈妈听后就独自出门了,妈妈在外面等了又等,终于等不及了,先去学校散步了,而爸爸却在家里美滋滋的看着他喜欢的新闻,过了大半天,爸爸终于看完了,等他准备换鞋的时候,只听门锁一响,妈妈回来了。爸爸看着满脸“杀气的妈妈问:”怎么了,不是说去散步的吗?走啊。“散啥,我等你一个小时不来,我早就去散步了,现在都回来了,还散啥?”妈妈生气的说。爸爸听后呆若木鸡的站在门口。

还有一次,我正在看我电脑上的作文,只见爸爸走过来说:“剑殊,去看电视,让我看看新闻。”我依依不舍的离开电脑,拿起遥控器,左摇摇,右摇摇,刚看到中央一台,只听一声“停”,我转过身问爸爸:“干嘛?”“让我看一会新闻,爸爸用命令的口气告诉我。我问他:“你要看电视还是看电脑?”两个都要。“爸爸肯定的说。

关心国家大事是好,可也不能这样!你说我爸爸是不是一个新闻迷。

篇6

【关键词】新闻写作;文学手法;运用

中图分类号:H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9-208-01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各种现代化传播方式的提高,新闻事业也得到了很好地发展,为了更好地体现新闻的社会效应,就必须保证新闻作品的质量。作为最后一道工序,新闻写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好的新闻素材,如果不能用好的变现手法变达出来,就会被埋没,失去新闻价值。现在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从新闻中获得基本事实,还希望新闻能生动形象,具有可读性与感染性,新闻写作的文学化应运而生,逐渐成为新闻表达的有效手段之一。

一、新闻写作的文学化表达

新闻是对就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其目的是向群众传递信息,具有时效性,可读性与真实性,新闻的基本原则是用事实说话。因此,新闻语言必须准确,客观,不能有丝毫偏差。而文学写作是对真实生活的艺术化表达,是作者表达自己某种情感、价值观的载体,这就要求文学语言必须具备很高的审美价值。虽然新闻写作与文学写作文体不同,对语言要求也不同,但二者都是以文字为载体,且兼具可读性的要求,所以在新闻写作中适度引入文学写作的手法,可以在确保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上,增强新闻的可读性与艺术感染力,更好地发挥新闻价值。

二、新闻写作中文学手法的运用

(一)修辞手法的运用

修辞手法是通过对语句的修饰、调整,运用特定的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集合,包括比喻、比拟、夸张、排比等。在新闻写作中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新闻作品生动形象,提高作品的可读性、可听性,也能更好地渲染新闻主题。如《守护人民政党的生命线》中,将我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那种精神比作西方人眼中磁石般的“东方魔力”,暗夜中照亮征程的“兴国之光”,而结尾又说“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这里有比喻,也有比拟,却没有让新闻失真,而是赋予了新闻极强的情感与人文精神,使读者能立即抓住新闻的主旨,同作者一同参与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去。反之,如果新闻只知道将事实机械的排列出来,语言呆板,毫无生机,一味追求客观而忽略了新闻的可读性,就会失去读者和听众,也就失去了新闻价值。

(二)表达方式的选择

表达方式是指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语言方法、手段,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可以更好地表达新闻主题。在信息化与快速消费的时代,观众对生硬刻板的传统“读题”新闻模式已经不再满足,具备可读性与感染性成为新闻改革的方向。故事化成为新闻写作中一个常用的手法,通过文学手法中的场景设置、对话描写、细节描写等改变传统新闻平淡乏味的状态,并借用倒叙法、插叙法、略叙法等增强新闻的戏剧化,激发观众的兴趣,使观众能感同身受,引发观众的情感变化,使新闻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如《小村大事》,该新闻旨在探索现阶段农村的发展之路,却舍弃了严肃规整的议论,转而借用记叙和描写的手法讲述了信阳市郝堂村的变化,从一个小村庄的发展,写出一个时代的发展趋向。有事实,有依据,增强了新闻的说服力,而且口语化的记叙与优美的风景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个小村,跟着记者一起采访,思考,为新农村的发展而骄傲。

(三)表现手法的运用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讲是指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有想象、联想、渲染等。新闻的真实性要求报道需客观复原事实情节,不能有夸大其词的成分,但新闻工作者不可能参与所有报道事实的情节,为了向群众汇报情况,就必须依据已有信息对现场进行情景还原。如去年的马航事件,没有人直击事件的发生,可是新闻不能平铺直叙的报道一架飞机就突然失踪了,这不是客观而是冷漠,会引起群众心理的反感。而通过对事故现场的合理想象与对场景的适度渲染,有助于激发社会的温情意识,抚慰受害家属的悲愤情绪,让人们对灾难有更深的体会,更加珍惜生命与身边的亲人朋友。所以变现手法的运用并不是对新闻真实客观的违背,它的艺术性与感染力使新闻理性且不失人性化,能更好地被理解和接受。

三、把握文学手法应用的尺寸,追求真善美

适当的文学手法可以为新闻写作锦上添花,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和感染性,但如果运用过度,就会失去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对观众产生误导,从而违背新闻的基本原则。因此新闻写作在借助文学手法提升其文学性的过程中一定要坚守新闻“用事实说话”的原则,把握好这个尺度。首先,在对新闻事件准确把握的基础上确定整体的报道中心,围绕这个中心,提取合适的采访内容确立报道的大体框架;然后,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对采访内容进行报道,运用适宜的文学手法去丰富细节,增加细节的生动性,从而在真实的基础上增加新闻的文学性。

四、结束语

文学手法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为新闻报道注入了新的血液,把新闻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文学化的新闻形象生动,能够更好地吸引、感染观众,从而更好地实现新闻价值,因此新闻的文学化已成为新闻界的发展趋势,而且这种趋势有助于我国新闻事业的改革,有助于提高观众对新闻的关注度,有助于新闻的全面发展。同时,记者要有较强的新闻意识和良好的文学修养,能够把握好新闻与文学的尺度,坚守新闻真实客观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姜威.浅谈如何在新闻写作中借鉴文学手法的技巧[J].中国传媒科技,2013(4):216-217.

篇7

【关键词】新闻评论 写作 教学策略

一、实践背景

2012年的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已落下帷幕。北京大学的考题“国家广电总局颁布通知,从2012年元月起,禁止在每集电视剧剧情播放过程中插播广告。你认为电视剧生产商和广告公司会采取什么办法来应对?”复旦大学的考题“你如何看待方舟子和韩寒的论战?”此类考题透露出高校对中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现实生活的要求。而近年来,新闻评论在高考试题中也时有出现。如2009年的高考江西卷以蔡铭超天价购买圆明园兽首,辽宁卷以明星代言等为题。2011年高考作文新课标卷“中国崛起的特点”更是要求考生写评论文章。新闻评论的写作,要求学生具备关注现实,体验生活的习惯;具备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思维能力;具备逻辑严密,用语适当的表达能力。

然而目前的高中写作教学,却比较忽视对学生以上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忽视新闻评论写作的教学。首先,目前的作文题目和材料范围较封闭,常常是名人名言、寓言故事或是难辨真假的哲学小品,这些材料重抽象思辨,却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其次,学生写作以应试为目的,缺乏和读者交流的目的,写作照搬“三段论”、“新八股”。在缺乏写作动机和思维训练的情况下,写作过程如同搭积木,做填空题,缺乏主动构建,深入探究。再者,写作教学忽视文体特点,常常以“散文”这一称呼混淆议论文体和记叙文体的边界,缺乏对议论文体的系统教学。对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如何进行严密的推理和缜密的表达不够重视。

因此,以新闻评论作为高中写作教学的新手段,既能适应当下立足实际、面向生活的命题新导向,又能作为革除写作教学中“闭门造车,生搬硬套”这一弊病的新尝试,让写作教学“真实”起来。

二、实践过程

在实践中,我进行了多次新闻评论的写作教学。在此,以“归真堂上市事件”的新闻评论写作教学为例,展示教学过程。

(一)选题

首先,我选择一个新闻事件作为学生的写作材料。时事新闻的涵盖面很广,在选择材料时,我以“让学生感兴趣,符合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为标准。

选择“归真堂上市事件”作为写作材料,是因为这一事件涉及到的虐熊行为以及网友们对此事件的种种评论较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引起他们了解、探究的兴趣。同时,学生对于企业为了自身利益破坏自然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的话题不陌生,网友们联名声讨、评价或支持某一事件的行为如今也屡见不鲜,学生能够理解这一事件的背景和内涵,并对之做出评论。再者,在生活中,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关系非常密切,网络活动也频频发生,学生与这两者或多或少都有交集,能够结合自己的体验进行表达。

(二)创设写作情境

这里的写作情境,一是指写作的任务情境,二是指写作的内容情境。

创设写作的任务情境是要求学生视自己为新闻评论人,对新闻材料进行评论。作为一个新闻评论人,学生要理解自己角色的内涵,这一内涵包括以下几方面:

1.大胆置评。学生要克服对评论的恐惧感,所谓评论,就是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用自己的知识和材料支持这个想法。写出来了,就是迈开了第一步,只有写下来,才能获得他人的肯定,建立写作的信心。

2.进行负责的写作。评论是公开的,面对读者的,因此要有写作责任感,要注意观点的合理性,论据的真实性和论证的逻辑性,不能信口开河,随性而至。

3.要有读者意识。新闻评论的写作目的是要把自己的观点告诉读者,把读者不知道的信息传达给读者,因此,要选择有价值的观点和新颖的信息,并利用各种论证方法和手段,努力说服读者。

创设写作的内容情境,是利用新闻报道、新闻视频和其他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进入事件情境之中,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活动。在进行“归真堂上市事件”的评论写作之前,我先用网上的照片和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一张“归真堂你没胆吗?为什么要用我的胆上市”的图片立刻聚集了学生的目光。接着,我播放了环保人士抗议归真堂上市的视频,不少同学在看视频的时候议论纷纷,愤怒、同情、怀疑等情绪溢于言表,激发了学生写作的情感动机。

(三)明确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

新闻评论是较为自由的写作,但作为一种写作类型,有基本的写作要求:

1.明确文体。新闻评论属于议论文体,它要求写作者对新闻事件进行是非对错的判断,因此学生在写作时不宜用它宣泄情感,抒写个人化的情绪、情感体验。

2.要充分了解新闻背景。在展示话题之后,我将网上对“归真堂上市事件”的报道整理出来,展示给学生。展示的资料中包括了事件的起因和发展过程,还包括了归真堂企业、亚洲动物保护基金等环保人士和政府有关人员三方的态度。我借此提示学生,对新闻背景的了解要全面,才能对新闻做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动笔之前,我要求学生再次到报刊杂志、网络上收集与新闻材料有关的背景资料,深入了解新闻内容。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调动已有的知识体系,选择自己最有感触的写作角度。

篇8

新闻编排过程中,要具备策划意识,强化新闻节目的系统观念和整体意识,才能产生更好的传播效果。新闻节目的基本职责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做到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由于时政新闻多限于会议新闻、领导活动等,表现手法单一,所以在编排这样的硬新闻时要注意搭配软性社会新闻、文化体育新闻、社会趣闻等,激发观众的兴趣,以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

在新闻节目中,不可能每条新闻都能引起观众的长时间注意,如果把新闻节目编排得有起有伏,就能更好地刺激观众的注意力和兴趣点,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这就要求节目的题材、形态风格应该多元化组合,交错配置。如在节目中设置“板块结构”,合理使用间奏等,使节目富于变化,便于观众接受。招远电视台《金色家园》栏目定位时,首先清晰栏目板块结构,不到十分钟的节目,我们用分板块来达到播出时间短、新闻信息量大、反应速度快的目的。

2新闻策划应该坚持的几个原则

新闻策划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要想使自己的新闻策划标新立异,就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2.1客观真实原则

新闻是客观事实发生后被记者发现和了解到的,不是策划出来的,也就是说新闻事实在先,是第一位的,新闻报道在后,是派生出来的,新闻策划必须以事实为基础,所有的策划必须围绕新闻事实来实施,这就是新闻的客观性原则。

2.2前瞻性原则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编辑都要具有强烈的超前意识和预测能力,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在纷纭复杂的新闻事实中准确把握事物的主流和发展趋势,顺势而动,善于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作文章。新闻媒体的竞争日趋激烈,正如“快手打慢手”,决策有了超前性就能在媒体竞争中领先一步,先声夺人,赢得新闻报道的主动权。

2.3创新原则

新闻策划最大的特性就是求新求异、有独特的视角和创意,才能一招制胜。受众对第一次出现的报道最感兴趣,新闻策划不能重复和模仿别人,新闻策划形式上的模式化,缺少独创性和新鲜感,不仅出不了精品,反而会降低宣传报道的效果。创新性思维是报纸编辑进行新闻策划的主要思维方式,表现为想人所未想、做人所未做,让创新能力贯穿于整个编辑流程,包括策划创新、编稿创新和组版创新。

2.4可行性原则

策划的成果最终要在新闻实践中得到证实,因此设计方案必须合情合理、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准确无误地指导新闻采编活动。我们策划一个选题、一组报道,要充分论证它的可行性和影响力,充分估计实施报道的难度,以及在思想准备、物质条件等方面进行系统周密的谋划和准备。有的媒体在新闻策划中,或者凭经验盲目决策,或者凭感情拍脑袋决策,或者凭直觉仓促决策,或者凭印象片面决策,使新闻报道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甚至陷入虎头蛇尾、半途而废的尴尬境地。

3.1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

向我国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党的整个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宣传具有鲜明的舆论导向性,而舆论导向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党和人民的祸福。作为媒体的编辑,在作选题策划和报道时必须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围绕百姓关心、社会关注、党和政府重视的难点和热点,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新闻敏感性,选取那些“含金量”高,有针对性、有卖点的新闻事实,提炼出新闻主题,有计划地组织一系列报道。

3.2要注重人文精神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推动力是人,同样,在传播者、受众以及传播媒介这三者当中,起关键作用的也是人。因此,新闻策划就要以老百姓最为关心的内容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多关注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关注百姓生活需求,让新闻报道真正成为沟通政府、联系群众、传递民生的桥梁与纽带。特别是重大主题报道,要求编辑把心思和目光投向人,从人的生活细节、情感因素着手,摸准受众需求的脉搏,最大限度的保证新闻策划的百姓关注度,这样才能使重大主题报道鲜活起来。

3.3要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

新闻策划目前已成为各媒体在激烈竞争中普遍运用的法宝。但新闻策划必须以新闻事实为依据,绝不能凭空想象,捕风捉影。那么,作为编辑,怎样才能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科学地处理信息、努力成为新闻策划的能工巧匠呢?首先,编辑要善于鉴别各类信息的真伪及其价值。新闻报道策划是主观能动性的表现,而新闻事实却是客观存在的,新闻报道策划必须以新闻真实性为基础,所有的策划必须围绕新闻事实来进行,超越这一界限,就成了假新闻。其次,编辑还要善于充分利用各类有效信息为策划服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编辑必须走出两个新闻策划误区:一个是为了达到某种轰动效果而无中生有制造新闻进行假策划;二是为了迎合大众心理对新闻过分地进行加温,进行炒作式策划。这样的所谓新闻策划,都会大大降低受众对媒体的信任度,直接影响媒体的声誉。那么,大量用于编辑来鉴别策划新闻的信息来源在哪里呢?

大编辑室的核心应该是“编辑调度记者”。编采的各个环节不应是简单的流程,不是记者采写稿件交给编辑、编辑把稿件编排好就算了事。这种直线的编采过程,缺乏新闻的挖掘和创新,很难使新闻的整体收听效果得到提高。编采过程应是一个多层面、系统性、创造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线的记者不仅要交给编辑稿件,还要及时反馈稿件之外的重大背景及其它新闻信息给编辑。编辑在编稿过程中,在汇集和分析各类新闻信息的基础上,筛选挖掘出有价值的新闻点,策划出有效方案,由记者具体行动,编辑组织实施调度,这样,编辑的策划作用就能很好的显现出来,新闻的传播效果就能得到大大加强。

4总结

结语总之,新闻策划是一项完整的、系统的工程,涉及到多部门、多领域的合作。新闻编辑要依据新闻资源不断发展变化的最新信息,对策划的主题、内容、形式、进度、规模和强度,进行全盘考量,及时对符合客观实际的报道作出适度调整,使新闻策划与报道对象、采访环境的客观实际始终相吻合。

参考文献:

[1]蔡雯.新闻传播的策划与组织[M].新华出版社,2001.

[2]陆小华.激活传媒[M].中信出版社,2004.

篇9

       关于环卫工人的作文精选   道路之所以如此干净,天空之所以如此蔚蓝,地球之所以如此美丽,那都与环卫工人付出了他们辛勤的汗水与力量,牺牲了自己奉献给了社会。环卫工人们让我们的世界多了一些“洁白”,少了一些“五彩缤纷”。

  环卫工人之所以值得人们赞颂,那是因为他们让世界更加美丽。在夏天,他们在狠心的太阳下面,用他们那粗糙且充满皱纹的手,握着扫把,身上汗流浃背的扫着人们随意丢弃在道路上面的垃圾。太阳将他们的皮肤晒得乌黑。我们可曾想到就因为我们的.随手一丢就给他人造成了多么大的麻烦。在冬天,他们穿着厚厚的棉袄用他们那已经冻得发抖的手扫着地面上的垃圾。他们的工资并不多,但是他们干着比别人更苦,更累,并且人人都嫌弃的工作。但他们却坚持了下来,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可是在中国,仍然有许多人不仅不爱护环境而且因为觉得他们没能力而看不起他们。有一个新闻是这样报道的:一个大妈在一个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因为那个健身器材下有一片枯树叶,所以有一个环卫工人要去将它扫进垃圾桶中,可是当她准备将那片枯树叶扫出来时,那个大妈却大发雷霆对着环卫工人大骂一通,并且不让她扫那片掉在地上的枯树叶,说是打扰了她锻炼。而环卫工人却坚持要将那片枯树叶扫出来,那个大妈就抢过了环卫工人的扫把,对着环卫工人一阵暴打,而环卫工人只是防守并没有反击。到最后还是周围的群众把那个大妈拉开了,可是环卫工人的手背上的骨头却折了,不仅如此,那个大妈还拨打了报警电话陷害环卫工人打了她。当这个新闻出来时,我看见许多网友在评论区中对那个大妈的行为进行了抨击。同时我也为那个大妈的行为感到愤怒。

  这则新闻反映出了当今中国的国民素质偏低。有些人不爱护环境,发子孙财断子孙路的行为。当然也有像环卫工人一样爱护环境为环保做出了贡献的人,他们身上的优秀品德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发扬的。

  环卫工人是“地球卫士”,而不是某些道德修养不高的人眼中只是捡垃圾的。不管他们是出于什么目的,但不置可否的是他们的确为美化社会做出了贡献,所以他们的职业是神圣的,是值得让人为他们点赞的。他们值得我们的尊重。而那些破坏环境,不爱护环境的人是没有资格看不起他们的。

  关于环卫工人的作文精选

  是谁给我们创造着美丽的家园?是谁给我们的环境装扮得如此干净亮丽,让空气如此的清新?是城市的美容师——环卫工人为我们奉献而来的。

  每天早晨,我去上学,路上总会看见一位身穿橙色上衣的老人在默默地忙碌着。他有时拿着一把扫帚“沙沙”的扫地,有时推着一辆三轮车倒垃圾……他就是负责这条路上卫生的环卫工人。每次路过他的身边,我都会向他投去敬佩的目光,多么可敬的环卫工人!

  记得有一天上学,我止不住好奇,决定停下来看他如何打扫卫生。只见他手里拿着一把用旧的扫帚,专心致志地扫着,他是那么坦然,那么认真地扫着,丝毫不顾及走过他身边人们对他的异样目光。他先用扫帚把垃圾扫成一堆,再把垃圾扫进簸箕里。这时一股风吹过,簸箕里的垃圾随风又滚落到了地上,他耐心地再次扫进簸箕里。那风好像专门和他作对似的,还没扫进去,其他的又飞了出去,他只好一次次扫。最后他用了一个好办法,扫外面垃圾的时候,就用垃圾袋压在簸箕上,果然那些垃圾就乖乖地待在簸箕里,直到他把外面的垃圾扫进簸箕里,再倒在垃圾车上,然后就推着车子,慢慢地把垃圾运到垃圾点的地方。

  这么平凡的工作,他却做得那么认真,看着他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干着手里的活儿,那张苍老而又饱经沧桑的脸,那满头的大汗珠,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我想他一定很累了,可他不休息,就这么一次次的扫着,倒着,推着,送着……这条路被他打扫得干干净净,但凡走过这条路上的人,没有一个不觉得不舒服。我心里很感动:环卫工人真的很辛苦,所以我们要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因为是他们的付出,我们的环境才如此干净整洁,我们在这干净舒服的环境中才能生活得更美好。所以他是我心里最可爱的.人,辛勤的环卫工人,谢谢您!

  关于环卫工人的作文精选

  环卫工作是城市管理最基础的工作,清晨,在我们还在睡梦中的时候,环卫工人早已带上自己的工具走上街头开始工作,为我们带来城市美好、洁净的一天,傍晚,当我们在自己和家人一起温馨的共进晚餐时,环卫工人仍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埋头苦干,清理城市的垃圾。长期以来,为了树立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味,改善人居环境,广大环卫工人在默默无闻,夏战酷暑、冬战严寒,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也正是由于环卫工人的辛勤劳动,才有我们整洁、有序、舒适的生活环境。

  城市在一天天在进步,而作为城市美容师的环卫工人的生存状态却让人往往被人们所忽视,环卫工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工资福利得不到保障,甚至被少数城市居民贴上没文化、素质低、外表脏的"次等公民"的标签。对待环卫工人,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尊重,多一份关爱,加大环卫设施投入,减轻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环卫工人待遇。对环卫工人的尊重不仅停留在口头上,更落实在每个人的具体行动中。

篇10

一、因地制宜开展创新作文教学

创新作文教学的实质就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彻底抛弃传统的教学桎梏,需要教育者在教学观念结构、方法和表达方式上进行新的尝试教育,让学生接受新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对于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来说,老师可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因地制宜组织教学。例如,我曾让六年级的学生写《秋天的田野》。初写,效果并不理想,皆因有的学生观察不够细致。于是,我就让学生拿着本子到田野、河边、山上观察、记录下他们所看到的秋天景色:绿中带黄的山林、山脚下盛开的五颜六色的野花、田垄上惹眼的油菜花、金黄的稻田、在河边吃草的悠闲的牛群、清澈见底的小河里小鱼欢快的游来游去、丛中惊飞的鸟儿……有了这些具体的感知,学生写起来就感到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了,都写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收到的效果好多了。

二、结合农村实际,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离不开生活,儿童的习作更是如此。要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而发,必须要有相应的生活体验与经历。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它虽然没有城市的繁华与热闹,却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广阔的社会环境。当他们漫步在田间的小路上,什么季节什么蔬菜,都会映入他们的眼帘,这都成为他们丰富的作文题材。再通过孩子参加劳动后亲身感受,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撞击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让学生走出封闭单一的课堂,接触自然社会,帮助农村的孩子寻找到写作的源头活水,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创新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资源进行创新作文教学

现在农村的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农户都有电视机,甚至电脑。在农村开展创新作文教学,充分利用农村的电视或电脑等教育资源,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作文教学。老师可以让学生从电视或网络收集广告用语、成语,练习写广告词,在班上为同学复述昨天的电视或网络新闻、转发天气预告,练习写广播稿。这样的创新作文教学使学生既得到了语言文学的积累,又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也使许多学生养成了善于观察,勤于动笔的好习惯,构成了一个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氛围。

四、鼓励学生自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