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19 02:13: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

篇1

语文中、高考作文对标题的批阅要求是:自己拟题,缺标题扣2分。许多学生也许不太重视这2分,也就是说不太重视作文的命题,因此出现了命题不准、不简练,或没有文采的现象,这种现象就直接导致了文不对题,题不切话的后果。其实,一个好的标题何止是2分的问题,从学生所拟的标题,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比如驾驭语言的能力、辩证思维的能力以及知识的积累能力等等。

那么,如何去给话题作文拟一个好的题目呢?笔者结合平时的作文教学,对话题作文的拟题技巧进行些探讨,力图使学生明确作文拟题的基本要求,并掌握一些拟题的方法和技巧,从而为今后文章的写作打好基础。

一、大中取小,化虚为实

话题作文的出现决定了话题作文有很大开放性,而我们所面对的话题常常是一个抽象的不很实在的概念,这时,我们就可以把这个抽象概念所涵盖的大范围加以限制,即在话题前后进行适当地补充和删减,使话题的范围进一步缩小,这样在审题时就轻便多了。如以“感谢”为话题的作文,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拟题训练:或心灵收获,可以拟题《感谢〈简爱〉》;或生活故事,可以拟题《没有人收的谢意》;或情感意义,可以拟题《寄自天堂的感谢》等。也就是说,当遇到涉及范围广,意义抽象的话题时,我们应调动积累,联系实际,把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鲜活的生活现象,大中取小,化虚为实。类似的例子我们还可以再举一个例子。如:以“幸福”为话题的作文,我们可以拟出以下题目:《追求幸福》《追求幸福没有错》《体味幸福》《幸福是一种心情》《幸福在哪里》《为了幸福而努力》等等。

二、引用俗语,朴实亲切

话题作文相对于其他形式的作文形式更能表现生活,也更贴近生活。所以我们进入写作话题时,最先的思维便是活生生的生活记忆。因而,引用群众口语,民间俗语,谚语歌谣以及惯用语拟题,显得自然生动,朴实亲切。如以“结伴”为话题,我们可以拟出《你是我永远的兄弟》、《一个好汉三个帮》等。有时我们使用最普通、最平凡的带有口语色彩的俗语,一定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都是答案惹的祸》、《条条大路通罗马》、《谎言不开花》、《钦差大臣请下岗》、《回扣――好大一个“瘤”》等。这样入时化俗,显得自然、朴实、亲切。

三、移用点染,雅俗共赏

话题作文的取材来自于纷繁的社会生活以及对生活独特的感受和深刻的认识。拟题时,我们就可以把这些来自生活的内容作些包装点染。例如,我们可以借用歌名、歌词、广告语、成语、书名、影片名等为题。如以“美”为话题,可借用歌曲名《最美》,可借用书名《完美人生》等。如以“结伴”为话题,可借用电影名《甲方和乙方》、《牵手》等。如以“责任”为话题,可移用歌词《真正的英雄》、《男儿当自强》等。当然,除了对歌名、歌词、广告语、成语、书名、影片名等的移用借用外,还可以就具体内容对歌名、歌词、成语、广告语、书名、影片名等进行改变、仿造、组合等手法来拟题。这样,所拟的题目常常可以起到妙趣横生,雅俗共赏的双重效果。不妨再举几个例子:如《道德苦旅》(余秋雨《文化苦旅》);《诚信无价》(电视剧《情义无价》);《坡的选择》(历史名人)等。如此机智地移用点染,推陈出新,妙趣横生,往往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再如《为诚消得人憔悴》、《若为诚信故,一切皆可抛》、《让我悄悄告诉你》、《天长地久(酒)》等。如此化用,暗含旨趣,妙化无痕,点石成金。

四、妙用修辞,隐理生趣

话题作文作为考场作文有它特殊的地方,比如要能够在题目中尽可能地显露文章的内容和文体特点,但又不能过于繁琐直白。为了弥补话题作文的这种缺憾,我们可以巧妙地使用比喻、比拟、移就、仿词、反诘、引用等修辞手法来拟题,使文题鲜活生动,含蓄隽永。如以“亲情为话题作文,我们可用比喻手法《落花母爱》、《父爱如树》,可用拟人手法《月亮偷着哭》,可用拟物手法《心会跟爱一起走》,可用移就手法《亲情永不褪色》等。拟题时,使用一些合适的恰当的修辞手法,不仅使文题形象具体,而且在无形中也增添了文章的文采。如99年的高考话题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一考生拟题《小心这把双刃剑》,把“移植人的记忆”比喻为“在杀伤别人时也会杀伤自己的双刃剑”,准确、形象、生动。我们不妨再举一些运用修辞拟题较好的范例:如以比喻入题的,《送老人一轮暖阳》(话题:孝);以夸张入题的,《那个障碍粉碎了我》(话题:挫折);以反问入题的,《我是谁?》(话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以设问入题的,《我从日本邮局取回了什么?》(话题:效率);以对偶入题的,《一头白发,满山青葱》《梦绕吴山翠,情随湘水流》(话题:环保),《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话题:人生感悟);以拟人入题的,如《地球就诊记》(话题:环保);以呼告入题的,《回来吧,妈妈!》(话题:亲情);利用谐音《从心做起》(话题:亲情);利用双关,《冬日暖阳》《花落春仍在》(话题:温情)。

五、诗化语言,含蕴丰富

话题作文虽然给予相当宽泛的写作范围,但考生在选择写作内容时仍会出现大量选材撞车的现象。那么,如何在众多类似的作文中脱颖而出呢?这就需要在语言的使用上下功夫了,而语言使用时的第一亮点当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拟题,诗化语言能使文题与众不同。中国是诗的国度,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源远流长。其中有许多美妙的诗句为我们所传诵,同时诗歌所创造的意境也渗入我们思想的领域。用诗化的语言来拟题,不失为一种极具双重功效的方法,既能体现出考生的知识积累,又能考查学生活用知识的能力。常用的方法:可以引用诗句,可以锤炼文字等。如以“结伴”为话题,可引用李白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以“人生关怀”为话题,可锤炼文字《成全一棵树》、《给世界注射爱》。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因而诗化语言的实质是诗化的思维。诗化拟题要求思维的个性和创新。我们可以由感悟、发散、求异等思维方法拟题。以“美”为话题,可以《拾到的美》、《羞色最美》、《破碎的美丽》为题;以“结伴”为话题,可以《不老的等待》、《把月光打包送给你》、《孤独是一根刺》为题;以“亲情”为话题,可以《这个冬天并不冷》、《亲情在寂寞中开花》、《冰冻的父爱》为题。用诗化的思维和语言来拟题,能展现个性品位,独特的审美,意蕴丰富。

篇2

以回忆为话题的600字初中作文素材一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转眼间,初一忽然闪过,回味此,还依然美妙。——题记

校园班级。自习那点事儿

当你走入我的校园,会给你一种欢乐地感觉,当你走入我们的教学楼,给你一种安静的感觉,当你途径我们的班级,你会觉得无比庄重,当你融入了我的班级,你便会觉得更加紧凑。班级里悄然无息的自习,大声喘气都觉得影响别人学习,大家的眼神都很专注,没人会望东望西。班级里只有刷刷的声音,那就是笔。我们的班级不会安静,只要书桌上有书有笔。

集体在一起。军训那个地儿

还记得刚刚初一么?你们与我第一次相识的地点,不是校园,而是军训场地,烈日炎炎的中午,每人叫苦叫累,只因我们是个集体,它代表着我们的荣誉。午热夜凉的帐篷中,我们相识在那里,我们团结,我们不畏惧,克服一切困难,我们是集体。齐步走训练,起初的一塌糊涂让人不堪入目,但我们积极,我们有责任感,到后来的人见人夸中,我们付出了多少的努力。

体育课上。篮球不是事儿

每个体育课回来后,个个都是眼流浃背,虽然这样,但我们依旧洋溢着快乐的笑容,篮球成了我与同学们更好交流的工具,我们爱篮球,但更爱班级,我们是集体。大步大步的跑着,大劲大劲的拍着,大声大声的喊着,大把大把的汗出着,无拘无束的笑着,开开心心的玩着……

回想初一,太多的精彩描述不完,太多的快乐勾勒不玩,也有不少的悲伤存着……临近初二,但也不淡忘初一,因为你是人生的过渡,我们还爱这个集体。

吉林长春南关区长春市第八十八中学初二:我爱三十一

以回忆为话题的600字初中作文素材二

生活发生太多的事,像潮水般涌来,使我千疮百孔的更加不堪一击。

我在父母与老师眼中的好孩子的形象,就像被雄雄大火焚烧过一样,消失了无影无踪。那少的可怜的几次通话也只有争吵。我也开始对心中远处的那一个家慢慢的陌生了,我讨厌生活中的一切。在学校中老师与同学对我表现出了无奈。

我开始发疯的自暴自弃,上课起哄,吹嘘中学时的快乐时光,晚上则上网通宵,逃课也成了我的家常便饭

可这样的生活我并没有觉的轻松与快乐。在父母失望的眼神中,我忐忑不安;在同学别样的目光中,我心绪不宁。一个玩世不恭的我,一个多愁伤感的我,不知那一个才是真正的我?我想远离苦脑,但我似乎和它越来越近。

我慢慢的喜欢上了孤独,常常独自一个人在发呆。行走在大街上,一阵寒风吹来,我不敢相信自己落泪了。回想自己,我真的觉的自己是上帝的弃。人间的尤物。

终于父母对我做了最后的警告,对于我,他们已失去了信心。而我呢?我只是用我的错误去惩罚他们,伤害着他们的心。我更加的我行我素,痛苦加倍吞噬我

在我世界的大门将关上时,我的目光落到了一本杂志上。 不要自我堕落 ,此时我全身一震,一点点光明从黑暗中溢出。

我像一只负伤了的困兽,找到了它的自由。像一块无用的朽木,找到了它的价值。是啊!我的人生只有一次,我不应让它暗淡。 走好每一步,不要自刚堕落 支撑着我的生活。

现在,蓦然回首,事已过多年。虽没让自己的生活有声有色,但也快快乐乐。

以回忆为话题的600字初中作文素材三

时间的沙漏在一点一点静静地流淌,岁月的痕迹在一笔一画细细地描绘。而美好的回忆常常带给我许多温馨和感动。

那是在我上四年级时,有一回,崔老师让我们讲述一个自己经历过的亲情故事。亲情,不就是母子情、父女情、兄妹情、祖孙情吗?在我成长的阶梯中,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于是,一幕幕往事像放电影似的在眼前掠过。尤其是那一幕定格了下来——

一个瓢泼大雨的清晨,妈妈左肩背上我的书包,右肩背上妹妹的书包,而后一边搀一个,一脚高一脚低地行走在雨幕中……

想着想着,我的眼眶里潮潮的。

“谢佳烨,怎么了?”崔老师走到我身旁,俯下身子关切地问,“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吗?”

“嗯。”我应道。

在老师期待的目光下,我把那一天发生的事在抽抽噎噎中说完了。

可能是我的真情流露感染了老师和同学们,我话音一落,热情的掌声立刻响起。

第二堂课上,我一气呵成了《谢谢你,妈妈》一文。

大约三个月后的一天下午,我刚进家门,年迈的外公就像中了彩票似的朝着我“咯咯”直笑。外婆更是搂着我,夸我“了不起”。一时间,我被他们弄得莫名其妙。“谢佳烨,恭喜你作文获奖了!”这时,妈妈从房间里一脸灿烂地走了出来。我?获奖?这怎么可能呢?!我的作文在班里最多也只能算中等水平。获奖?天方夜谭吧!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把我拉到跟前,说:“刚才,崔老师来电话,说你的《谢谢你,妈妈》荣获‘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银奖’,她还说,一定是你的真情感动了评委……”啊,我真的获奖了!不知怎么的,我并没有欣喜若狂,而是浮现出崔老师常说的一句话: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文字是最有魅力的。

虽然,获奖已是半年前的事了,但每每想起,还是那么回味无穷……

 

以回忆为话题的600字初中作文素材相关文章:

1.以回忆为话题的初中600字作文素材

2.美好的回忆600字初中作文素材

3.总有一种记忆值得珍藏600字初中作文素材

4.挥不去的记忆初中作文600字素材

篇3

一、仔细阅读话题提示,快速打开写作思路

1.准确理解题意

过去我们对“家”的理解往往局限于“家庭”。2001年上海市中考作文就做出了这样的提示:“家是什么?是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亲爱的祖国。”细读提示便知,这里的“家”不仅有我们各自的小家,也有集体和祖国。如果考生这样理解题意便开阔了选题范围,立意也会新颖。

2.准确把握主题

2002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作文是以“靠”为话题,提示语是“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结果往往靠不住,‘坐吃山空’‘望洋兴叹’的情景总是在发生。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大事的成就或小事的做成,靠的是坚忍不拔,靠的是勤奋学习。”仔细根据提示,我们发现材料里不能靠的是国家的进步,个人的成长,能靠的是自身的勤奋与毅力,而且学会用辩证思维去分析靠与不靠的关系,这样的文章才能主题鲜明,立意高远。

二、仔细推敲掌握技巧,独辟蹊径拟好文题

1.确定文体,扬长避短

常见的文体有议论体、日记体、书信体、散文体、叙事体等。在对所给材料进行深思熟虑后,考生要发挥自己的特长确定文体。

2.集中选题,以小见大

写话题作文,如何寻找合适的切入口是构思及拟题的关键。考生切忌在选题时过于宽泛,而是将话题加以限制,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如以“手”为话题可写成《一双灵巧的手》《一次难忘的握手》《手中的希望》等文题有利于我们从小处着眼展开写作。

3.崭新视角,别开生面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因此在拟题时既要准确,更要凝练、含蕴、新奇、优美。

三、在文章构思上,善借教材做“嫁衣”

1.采线串珠法

就是用线索将体现文章各个材料串接起来连缀成篇。如魏巍的《我的老师》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热爱与感激之情,表现了老师的美好的心灵。作者以“回忆、依恋、思想”这条感情线索将七件小事组合起来,使文章疏密有致,情感步步加深,耐人寻味。

2.巧设悬念法

即在文章的开头或中间提出问题,凸显矛盾,设置疑团,使读者在心中形成悬念。然后通过记叙、议论、说明等方式进行“释疑”,揭开“谜底”。如彭荆风的《驿路梨花》围绕“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这个问题设置了一个又一个谜团,由此引出了一个又一个故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很富有戏剧性。

篇4

【关键词】深刻;审题;立意;阅读

“深刻”隶属作文评分标准里第二层等级要求――“发展等级”。可见它高于“基础等级”要求,是作文“发展”必须突破的瓶颈,更是作文备考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因为作文不深刻则显肤浅,肤浅则流于平淡,缺乏竞争力,更与高分失之交臂。 “深刻”涉及内容多,涵括面广,在写作中往往不知如何给力。其实,作文的“深刻”需要一个较系统的思维训练,笔者认为不妨从如下三个方面给力“深刻”。

一、从审题角度提升作文的“深刻”度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不会审题,审题不深就被作文拒之门外,无法谙熟作文之道。因此必须对审题予以重视。在实践中,我们惊喜发现了“通往罗马”的多条“道路”。

(一)大小互化

1、化大为小,添枝加叶。

这类作文写作范围较大,面对大界限的话题,不能随意为之,否则显得空洞散漫。应选择一个突破口,使它聚焦到一点,方能深入探讨,这就需要对文题“添枝加叶”――在话题前或后添加其他语法成分或相关的内容。

(1)【2007】以“传递”为话题。

(2)【2009】谈谈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看法。

“传递”是个动词,传递什么,谁传递;“常识”为平常、普通的知识,考生虽不易偏离却会因宽泛而显得无从着笔。因而很有必要为它们“添枝加叶”如:

(1)A 技艺在传递中日益精湛,科技在传递中发展。(聚焦“技艺、科技”)

B民族精神之火需要传递,奉献精神之火亦需要传递。(聚焦“民族精神、奉献精神”)

(2)A感恩是常识,我们要牢记在心。(聚焦“感恩”)

B打破常识,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聚焦“打破”)

2、化小为大,以小见大。

对这类看似角度单一的题目,我们不该停留在表层理解,要从看似“小”的话题中插入大内容、大道理,达到“窥一管而见全豹”之效。

【2010】以《与你为邻》为标题。

对题中的“你”、“邻”,若停留在某个真真切切的邻居,那么立意就显得肤浅欠缺意蕴,不妨对照范文中的实例:

A 与你(农民工)为邻,我为你的伟大而骄傲,为我的渺小而羞愧。

B日本,与你为邻,我们应当相互尊重、学习,共创更灿烂的文明。

(二)虚实相生

1、化虚为实,寻根究底。

这类题目往往显得很“虚”,不能眼观手触。可是它们也并非不能把握。只要展开联想,我们能在生活某个熟悉的范围里找到对应的实物。也正因为对社会生活的联结,使得思考回归本源更加深入。

【2006】以“雕琢心中的天使”为话题。

“天使”是神话传说中的信者,现实世界里无以得见,可是我们依据天使“真、善、美”的特点,就可以在现实中找到相关的对象――亲人、朋友、心中想象的某个形象、某种美好道德等。

A他们心中都有一个爱的天使,心存责任之天使。(天使有爱、有责任)

B我想起了妈妈。原来她一直希望我善良、真诚,像天使一样美好!(善良、真诚的人是天使)

2、变实作虚,由表及里。

这类题目的信息实在,能从生活中找到原型。可是审题时却不能只停留在实在对象上,否则行文如同嚼蜡毫无意蕴。作者要展开联想想象,透过表面实物,挖掘内部联系。

【2008】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

出题者绝不仅是让考生讨论实在的“不”字,对此题的思考则要联系社会生活中的“不”有什么内在含义,深刻意蕴。

A说“不”在智者那里,是一种洞明世事的睿智拒绝。(“不”是睿智拒绝)

B说“不”就是选择放弃、逃避。不轻易说“不”,这是一种坚强。(“不”是放弃逃避)

(三)联结社会、人生,表达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考作文绝不只是为了写文章而写文章,作文的目的是考察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思考,又或是引导关注社会现象,或帮助建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我们不乏看到“谈谈你生活中有关的经历”“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这样的要求,可见社会生活、个人成长历程等是写作的源头也是创作的回归。文章审题只有联系生活才显出生命,才显出意义,也才会深刻。脱离社会人生的思考,一切立意都是空中楼阁。

1、纪念,为了不能忘记的过去;也为了更好创造未来。(对未来的思考【2005】以“纪念”为题。)

2、面对失败与挫折,不要轻易说“不”; 面对未挑战过的事,也不要轻易说“不”。(对生活的感悟)

3、勿忘“廉洁奉公”常识,生命之树方能长青。(对社会现象和生命的认知)

二、从立意的角度提升作文的“深刻”度

立意,即拟写题意。它是深刻的第二步。在写总观点与分论点时学生往往有词不达意之困,即便思考联结深刻,可是表达如果不得当也会让深刻的力量减少一半。因此,立意也需给力。

1、精确选词,善用修辞

(1)说“不”,在轻浮者那里,是一种无知浅薄的炫耀,而在智者那里,则是一种洞明世事的睿智拒绝;说“不”在意气用事者那里,是一种狂妄的表现和无谓的牺牲,而在真正的勇者那里,则是一种大义凛然的坚守和毫不怯懦的抗争。(运用对比手法递进深入剖析题意,而且“轻浮”对“无知浅薄”,“智者”对“洞明世事”,“意气用事”对“狂妄无谓”,“勇者”对“大义凛然”等精确的选词都是体现严谨而深入的思维。)

(2)人不能忘本,“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高贵的心灵铭记苦难,咀嚼苦难过后,理智地纪念苦难。(运用引用,内容之间产生对比。“忘记”对应“背叛”,“咀嚼苦难”、“理智纪念苦难”又体现“高贵心灵”。)

2、善用关联,辨明逻辑

(1)语言不光是口头上的,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沟通。(递进关系)(【2004年】以“语言与沟通”为话题。)

(2)对一般常识,我们严格遵守;但某些常识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而显出其不合理性,我们就要打破常识。(转折、对比)

(3)假如沟通是一扇门,那么语言就是这扇门的钥匙。 (假设、比喻修辞)

(4)纪念,为了不能忘记的过去;也为了更好地创造未来。(目的、递进)

(5)传递中需要发展,发展才是传递的根本目的。(对比、递进)

可见,摆脱对句意的一般陈述,运用常见关联词能多角度解读话题,助拟意深刻一臂之力。

3、运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句式阐述社会生活、生命成长之理。如:

(1)为人子女,应对父母常怀感恩之心,有报答之情,因为这是常识。(是什么、为什么)

(2)爱,是天使的化身。天使,是用爱雕琢出来的。(是什么、怎么样)

(3)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亲情的沟通。(怎么样)

三、从积累的角度提升作文的“深刻”度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积累就是写作的源泉,它两者好比根与花的关系,根深才能叶茂、花红,同样,阅读积累多了,写作才能得心应手。上海特级教师程红兵曾说:“书读得多了,才形成了思想。尤其哲学对人的提高是极为重要的,它能帮助人培养自己思维的深刻性、认识上的整体性、人格上的进取性,使人站在新的高度。” 阅读有助于帮助积累,帮助学生突破表象,深入认识,提升思想高度。这和写作形成“深刻”是密不可分的。而且程老师还说:“如果一个学生的知识面狭窄,不单无法和教师产生共鸣,而且妨碍学生个人的成长。文化素养的缺乏会造成人身与社会经验的缺乏……学生不该只是习题人,更该成为读书人。”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 最后,在阅读积累中应及时思考人生、生命,主动联系相关作文题目,对已考的题目进行深加工,对可能考的内容作好预备,真正明白“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这样。我们的阅读积累必定能对写作起到积极有益的帮助,帮助我们去了解生活、思考人生,提升作文的“深刻” 度。

当然,以上三方面训练能让学生把作文的审题立意积累变成一种爱好,把思考当成习惯,提升作文的“深刻” 度,但提升作文“深刻” 度的方法绝不止这些,这就有待我们不断探究、不断发掘,帮助我们的学生,令其作文立意由浅入深,由平淡变精辟,使作文绽放“深刻”之光华。

篇5

一、雕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眼睛可以透视文章的思想内容。因此考生在下笔作文前首先要不遗余力地雕刻斟酌文章的题目。例如,以“关爱”为话题的文章,如果用《我和爸爸》《难忘的一件事》作题目就显得平淡,若换成抒情性的题目《父爱如山》《不灭的烛光》《宽容使快乐常青》等,会使文章增色不少,也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好的题目是作文成功的一半,因而学生在下笔作文前,一定要仔细雕凿文章的题目。

二、加题记

在题目之下,正文之前,写一段富有哲理或情趣的话,可以自拟,也可以用名言警句,但不宜过长,它可以解释题目,或提示下文,或说明写作中心,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使阅卷者一下子明白作者的意图。如,《宽容使快乐常青》一文的题记:“生命中来来往往的人,远了,近了,亲了,疏了。每个人如大海行舟,不免有磕磕碰碰,但是一个宽容的微笑足以改变一切。”这一题记以哲理性的抒情语言,阐述了宽容的意义,提示了本文的主旨。

三、改体裁

在中考作文中,多数以记叙文为主。改体裁主要是指用书信体、日记体、戏剧体、童话体等体裁形式来写记叙文。虽然体裁变了,但主体部分仍是记叙文,使人感到亲切、新颖。例如,《奇特的光》一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采用激光自述的形式,向小朋友介绍自己的特征,集书信体、童话体于一身;再如,《天使人间行》一文,采用戏剧的形式,以天使分别在家属楼、医院、公园等三处寻访的见闻,体察到人间亲情的珍贵。

四、分片断

写数人(数事)、或写一人(一事)的几个方面,可以分几个片断来写。如,《我的一家》,假设爸爸、妈妈和我,可以一个人写一个片断,片断与片断之间用“一”“二”“三”标明,另外加上开头和结尾。这样化整为零,可以多层面多角度地记人叙事。当然,各个片断之间应是既独立、又有联系、前后照应的。

五、列标题

在分片断的基础上,可以给每个片断拟标题,不仅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清晰,而且有勾连文意、提示内容的作用。如,《记我的一次成功》,假如写我当小干部的经历和感受,若写三个片断,可以拟“播种”“耕作”“收获”为标题;若写四个片断,可以拟“苦”“辣”“酸”“甜”等。标题拟得好,不但能揭示文章的内容,而且会使文章层次分明,文意连通。

六、变形式

近年来,在“文体不限”的话题作文影响下,许多人避开常见的三大文体而选择应用文,试图从作文的形式上突破现有的作文教学模式,让作文与现有的数理知识、现代科技、影视艺术相融合,通过移花接木,融会文体。改变作文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几何证明式、病历式、简章式、实验报告式、访谈式等。例如,有位学生以《班长的烦恼》为题,将要表达的内容装进了一道几何证明题中。习题:好朋友该不该管。已知:中午自修时好朋友小华吵闹。求证:是否应该汇报班主任。证明的过程就是说理的过程,另外还有批改和订正两个步骤。小作者把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完全地放进了一道几何证明题中,显得新颖别致。

七、换人称

篇6

其实,无论亲情、友情还是爱情,它们本身是没有优劣高下之分的,但是同样以某种情感为主题,写出的文章却有三六九等。深究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在方方面面的因素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学生过多地采用标语式的方式,而不懂或忽略了写人叙事的精要――细化动作、细化情感。

比如,在一次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训练中,我们班一个学生写到:“每天晚上写作业,爸爸都会陪着我,有时困得打盹,手里的烟就不知不觉地掉了。”

其实,细心敏锐的人不难发现,这本是一个非常熟悉的,充满日常生活气息的,极易引起读者共鸣的场景。就因为学生把这个精彩的瞬间粗略地一笔带过,而没有把父亲的动作细致地展开,真实地再现给读者,所以文章读来缺乏亮点,不痛不痒。那我们再来读读经过指导学生修改后的文章:“每天晚上写作业,爸爸都会坐在旁边喝着茶陪我。困了,就点上一支烟,可没抽两口,就开始打盹。头低低地垂到胸前,夹烟的手微微地蜷曲着,硬邦邦、黑乎乎的,只有在工地上被铁锨刮破皮的地方可以露出一点肉色。有时睡沉了,烟就从指缝中滑落,掉到大腿上,他就突然惊起,慌乱地拍打一阵,然后就站起来走走,精神精神。”

不言而喻,这段文字更能带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生动传神的细节真实感人,读来是那样亲切,那样温暖。一系列的动作又像一组组的特写镜头展现在读者眼前,那样形象,那样鲜活。试问读后,谁不会感到那个终日劳顿、含辛茹苦的父亲跃然纸上呢?所以说,写记叙文,我们要做的是抓住生活中精彩的瞬间,把生活中的真实更具体、更细致地表现出来。

再有,写人叙事的文章离不开一个“情”字,文章“发乎情”才能以情动人。但是这并不代表一定要把爱恨情仇像标语、口号那样地大声喊出来,细雨如丝,小桥流水也一样能够滋润心田。比如,下面这段文字是一次作文时我在课堂上和学生同时写下的:

“母亲爱我胜过自己的生命,她的一生都在为我奉献。至今依然记得上幼儿园时母亲每天背我的情形,我考上大学那天母亲欣喜的表情,出嫁那天母亲忙碌的身影。其实她为劳的又何止这些?她的白发苍苍、她的腰背弯弯、她的皱纹道道、她的双眼昏昏……这些无不证明了她播洒在我身上的心血和汗水。可如今她却无悔而又骄傲地说我是她一生最杰出的作品。”

这段直接抒情的文字,可以说语言优美、情意拳拳、感染力强。像这样适当的抒情在记叙文当中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可是一旦情感泛滥、抒情太多,就难免让读者产生距离感,甚至会有油腻、难以消化的感觉。而现在的中学生恰恰经常进入这样的误区,甚至很大一部分同学总会在文章中写到诸如“孩子,妈妈爱你”或者“妈妈,你是天下最伟大的妈妈”这样的话。其实,我觉得更多的时候,父母和孩子之间并不是这样一种露骨的表达,而这样写法也显然不够生活化,不容易触动读者。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使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把父母的“爱”细化,让这种“爱”更加亲切、温馨。为了通过对比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觉到这两种风格的不同,我又写了下面这段文字:

“我考上大学那天,妈拿着电话本,戴着老花镜,在电话跟前守了一天。她先把能通知的亲戚通知了个遍,然后就像外交大使一样等着应酬各方亲友的电话。那是几年中妈说话声音最轻盈又最响亮的一天。终于盼到我结婚那天,从穿上婚纱的那一刻起,妈就边念叨边揪揪这里,拽拽那里,还不时地让我转个圈看看。直到摄影师叫大家录像,我不知道自己究竟转了多少圈,也数不清她到底念叨了多少遍。到了新娘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向父母鞠躬告别的时候,摄影大哥着急地喊:“阿姨,阿姨,把头抬起来!”妈始终没有抬头,只有我知道她是不愿让人看到她那已是老泪纵横的脸。蒙上红盖头的那一瞬,我看见妈抬起了头,却使劲用手捂着嘴,她是噙着泪看着我上车的。”

篇7

一、利用中职语文教学资源加强亲情教育

中职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描述亲情的佳作名篇。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地利用好教材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语文教学将会发挥其强大的育人功能。吴康宁教授在《课堂教学社会学》一书中所说,学生“在课堂社会中经历着生活,体验着由服从、沉默、反抗、竞争、合作、展示、回避、失败等带来的种种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语文教师可利用语言、音乐、多媒体及表演等手段将中职生引领到文本所反映的情境之中,感受其中的浓浓亲情。在体会的基础上让中职生学会与父母沟通,体会父母生活的艰辛,以感恩的心回报父母。让学生明白亲情是美好的,要懂得“感恩”;也要让学生明白,亲情也会有缺憾。无论是美好还是缺憾,亲情都是无法选择与回避的。感恩也好,痛恨也好,都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应当好好珍惜。尤为重要的是,针对单亲家庭的孩子,在亲情教育过程中更应教育他们坦然面对,正确地引导他们进行情绪宣泄,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学会坚强,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利用课堂主阵地加强亲情教育

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说过:“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 。”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利用课堂加强亲情教育是实施亲情教育的关键所在。可以说,中职语文教材所选用的文章都是经过编辑精挑细选,都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底蕴或者是具有不同的思想情感表达方式。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就要精确地把握文章的情感个性,巧妙地设置教学环节,用充满感情的语调、表情、心境,打开处在青春躁动时期学生的心灵,将他们的苦闷与忧愁释放出来。例如,在学习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时,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初步了解故事的大概:一个孩子在经历了一系列人生的波折后,最终认识到自己不再是一个小孩子,而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文章的重点在于描写父亲,字里行间充满对父亲的爱,我将学生的思想引导到他们爸爸的身上,让学生回想自己的爸爸对自己的付出,哪些事情让他们感动不已等等,这样学生的心灵受到了触动,课堂教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另外还有很多名篇如:《傅雷家书》、《背影》、《我的老师》、《藤野先生》所表现的是人间真情――父子情、师生情都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亲情教育。

三、利用社会生活资源加强亲情教育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的传统节日,特别适合于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如春节,启发引导学生在自觉参与“春节”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喜庆团圆的气氛,培养学生“勤俭、孝亲”的精神;利用“元宵节”做元宵、猜灯谜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文明、亲情”教育,体会家庭生活的温馨,做到与家人互亲互爱;利用“清明节”扫墓的传统习俗,让学生在燃香祭拜的过程中缅怀去世的亲人,了解家庭的历史,传承优良传统;利用端午节传统习俗,让学生参加一系列身体力行的节日劳动,体验父母持家的辛劳;利用中秋节在品月饼、赏明月的过程中,激起学生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开展系列活动加强亲情教育

心理学研究表明: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或设计一定的情境,使学生面临某种实际任务,可以不断地引起学习的需求和兴趣。语文教学中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教学实践活动,从书本中走出去,到现实中去具体感受亲情教育。例如,可以让学生注意收集一些有关母爱、父爱的诗词、文章资料,收集后进行研究、探讨;还可以组织亲情诗朗诵赛、以亲情为话题的演讲赛和辩论会等活动。在活动中,经常给学生以亲情的熏陶,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亲情意识,使学生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

五、亲情教育要争取家长配合

亲情教育是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缺乏任何一方的努力都会导致亲情的走样或变异,因此,亲情教育应该和家庭教育配合起来,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上学期我给学生出一道作文题:《我眼中的妈妈(爸爸)》。作文一收上来,很少有同学赞美妈妈(爸爸)的,大多数同学写了妈妈的嗦,爸爸的简单粗暴……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想如果进行简单的说教,效果一定会很苍白。于是,我把学生的作文寄给学生的父母,让他们父母也看看,同时要求家长把内心对孩子的希望和爱写成一封信寄给我,语文课上我把学生父母给他(她)写的信发给同学,同学在读了信之后,课堂之上没有了以往的浮躁、张狂、不屑一顾,亲情已悄然蔓延学生的心底。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重视亲情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让学生以健全的人格迎接人生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鱼霞.情感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篇8

时隔十年,2011年全国Ⅱ卷高考作文也是关于“诚信”的问题,表面看来似乎只是简单的重复,但仅仅是简单的重复吗?

作文采用了发生在北京的2010年的一件真实的事情:有一个体育彩票专卖店的店主为一个彩民垫钱买了一张彩票,没想到这张彩票竟然中了500多万的大奖,更没有想到的是这位垫钱的店主立刻把中了奖的彩票交给了那位彩民。于是,这件事引发了大家的热议,有人在网上做了调查,有三分之一的人觉得500多万应该一人一半,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人认为500多万应该自己留下,当然赞同店主做法的也不少,还有一部分人没有做选择。

当年是一个年轻人过河的寓言故事,而2011年彩票专卖店店主为彩民垫资购买体育彩票这件事,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件曾经轰动社会的真实事件,虽然它们不完全一样,2011年的作文题目题意更宽泛和深刻,但它们都涉及到“诚信”这个事,其实两则材料的一个共同点就是维护道德的准则。

当然,写文章最根本的道理就是写真情实感,彰显自己的道德情操,怎么想的就怎么说,我们要让同学们的作文健康、积极、阳光。

而2011年海南、宁夏卷作文试题更加明确地体现出要求考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社会道德的审视。

其材料为:美国的一家研究所公布了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而中国无论从经济大国还是从政治大国来讲影响力都很大,中国崛起,成了世界关注的焦点。中国的变化是各个方面的,那么最突出的又是什么呢?国内一家报纸和一家网站做了调查,排在第一的是经济成就,其次是国际影响,然后依次是: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根据中国的这些变化,让考生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这道题与其说是一道作文题,更不如说它像一道政治论述题,它不由得让每一个语文教师深思,对于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应该向哪方面倾斜?在短短的时间内,仅仅还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的技巧和那些写了很多次的关于学校生活,关于立志,关于亲情的内容吗?看来,让中学生学会关注社会、审视社会道德已经成了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听说香港大学的面试题目“刁钻古怪”,但看到后不禁让人大吃一惊。题目所涉及的内容五花八门,但绝对是要让学生密切关注现实,关心民生,联系实际的。有的让考生评价一个城市的生活质量;有的让考生想办法解决医疗费用增多的问题;有的让考生回答电脑技术是否影响人际关系;有的让考生联系自己,思考“比尔.盖茨从哈佛退学”好不好;有的让考生回答当今社会对国际人才的要求有哪些;有的让考生谈自己对独生子女政策的看法;有的让考生想办法解决老龄化社会中老人数量越来越多的问题;还有对公共场合吸烟应不应该罚款的看法。甚至有一些非常热点的乃至十分敏感的问题:比如,让考生回答“怎样看待婚前同居?”然后让考生站在家长的立场回答如何看待这一问题;让考生回答对腐败问题的看法。更为吃惊的是,有些题目竟然让考生假设自己跟总书记见面后说些什么;假设自己有300亿元,将如何改进中国状况?……

总之,香港大学的这些面试题目都是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考察,他们把录用人才放在了道义这条线上。最近几年,内地有许多考生争先恐后地报考香港的一些大学,可结果却是内地的一些非常优秀的考生,甚至一些“高考状元”都被生生拒之门外,因为内地的考生都是只注重高分而忽视了社会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培养。静下心来想想,教训惨痛啊,我们的教育到底需要什么?我想,只有从小培养学生的社会素养和公民道德素养,我们的素质教育才不再是一句空话。

篇9

关键词:作文 体系 序列 读写 评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而要完成“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教学任务,首当其冲就必须扎实有效地进行写作教学,而当前的教学现状是学生害怕写作,教师怕教写作。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写作本身难,写作过程既涉及到遣词造句、修辞逻辑、思维深度,还须调动社会阅历、生活感受、写作情感、灵感激发等要素;二是写作教学处在乏力、无序、缺钙的状态。三是缺少切实可行的写作辅导教材,现行教材只列出写作要素和技能目标,而学生怎样掌握这些要素、教师如何实现这些目标,教材没有具体的训练过程,这样在教学实施前,教师不得不对教材所列出的作文教学进行二次开发,教材的编写,把作文教学过程设计的重担交给了教师。为此,语文教师要克服传统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建立一个作文训练的科学体系,改进作文教学内容,达到作文教学的整体优化,增加作文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扎扎实实在写作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中有所得,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写出“象样”的文章,因此有必要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在“构建体系、序列训练、点点突破”方面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要构建序列化的积累体系。

学生没有材料,当然写不出什么来,肚子里没货,怎么能写出文章来呢?“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对中学生来说,要提高写作水平,积累材料和整理材料的本领是必不可少的。厚积而薄发――写好作文从积累开始。但积累不能无目的应该有一定的序列化,应该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和读写结合点进行有效的积累。这里所说的积累既包括语言的积累,同时也包括材料的积累。如这单元要进行有关“感悟亲情”为主题的单元教学,可以利用课前3―5分钟进行以“感悟亲情”为话题的简短演讲,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课下搜集阅读有关亲情的文章、诗歌、名言警句并做好摘抄批注,也是利用课前3―5分钟进行交流展示。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又为下步的写作教学积累了材料。

再如这单元要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训练学生如何刻画人物。为了完成这一训练点可以让学生大量阅读有关写人的文章并思考人家是如何刻画人物的,要求将好的的句子、段落及读后的感悟写在读书笔记上,另外指导学生多观察身边的人物写好相应的观察日记。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在实际生活中养成精密观察和仔细认真的习惯,如果养成了,对于写文章太有用了。”矛盾要求学习写作的人,身边时时刻刻准备一支笔、一本笔记本,“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记下来。”这样,“积累多了,一到作文,就会成为有用的、可供选择的材料。”这样有了材料与生活的双向积累,在加上教师的恰当点拨学生写起有关人物刻画的作文来就会得心应手。

当然单元主题不同,读写结合训练点不同,学生的课前语言训练点,积累的侧重点也应该相应的发生改变。

二、要构建读写结合的训练体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所谓“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通过读写训练,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提高的目的。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由外往内的‘吸收’,写作是由内往外的 ‘发表’,二者是‘积蓄’与‘倾吐’的关系。”这种关系同样表明,阅读与写作构成一种不可分割的互为表里的关系。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读写结合是以文章为载体,从文章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南宋史蒙卿说:“读书如销铜,聚铜入炉,大鞴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此也。”可见,一读一写是熔于一炉的整体,解读文本与创写文章应融为一体。平时我们的写作教学一定不要同阅读教学割裂开来,要倡导多读多写,多读巧写,这里所说的“多读巧写”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要找准读写结合的训练点并由此形成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的作文训练体系;二是要做到一练一得,点点突破。

应该注意的是作文训练是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初中三个年级,六个学期,六本教材,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作文训练体系,每个年级,每个学期,每本教材,每个单元,甚至每篇课文都是这个完整体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样,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的能力训练点综合起来,就形成了整个作文能力训练体系,但在我们的作文训练中同样存在那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问题,注重的是作文的次数,作了哪些题目,而忽视了单元训练中所要形成的能力。许多教师想通过一次作文训练什么都抓,结果势必什么也抓不到。与其想通过一次作文训练抓全面,倒不如每次训练抓一两个重点、难点进行突破,这样倒有可能真正学点东西,提高点技能,一课一得。这是作文训练乃至阅读训练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作文训练行之有效的办法。只有坚持一课一得,点点突破,经年累月积攒起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稳步提升,反之,贪多求快,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三、构建针对性较强的作文评价体系。

要想将序列化的积累体系和读写结合的训练体系落到实处必须构建针对性较强的作文评价体系。本着“积累”、“训练”、“评价”三位一体的原则,针对积累点、训练点来制定课时评价标准,另外还要结合作文单元训练点、学期训练点来制定单元评价标准和学期评价标准。每一次作文,我们都把本次作文的评价标准发给学生。让他们有针对性的去写,在作文评改过程中,首先,由教师对照评价标准,以范文作示范评价。接着要求学生对照评价标准进行自评、互评。在整个评价过程中,自始至终以学生为主体,允许发表不同意见,允许相互争论,也允许为自己辩解。最后收集评分表集中管理,制作成学生作文成长记录袋,便于集中分析,找出普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调整教学引导的方向,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普遍提高。

在作文教学序列化训练中,作文评价体系作为作文训练阶段性水映,它的主要功能除了对学生作文从字、词、句、段、篇、语、修、逻、文等方面进行评改,以养成其基本文章规范的素养外,更重要的是对其成就和失误及其发展水平及时反馈,不断调适作文教学的目标及实施方案,激发和强化学生作文的兴趣和潜能。因此,作文评价不再是作文教学的末端和边缘,而是居于其中一个重要的发展环节。它是调节作文教学,促进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重要环节和动态因素。

总之,初中作文教学应该本着“积累有序”、“训练有法”、“评价有度”的原则进行,本着以“构建体系”为核心,以“读写结合、点点突破”为重点,扎实有序的展开训练。这样才能克服传统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达到作文教学的整体优化,增加作文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扎扎实实在写作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中有所得,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写出“象样”的文章。

参考文献:

1.晓苏主编《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年1月总第603期

2.董武 金一飞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06年第5期

3.叶圣陶主编《叶圣陶作文论》 (叶圣陶教育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4.《读写一体化的创新思考》 林惠生 《广东教育》 学习・研究

篇10

1.拼音:整理做过的拼音题。

语音题的考查形式有两种:一是选出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一是选出读音全不相同的一项。审题时要特别注意。

考查内容主要是声母、韵母、声调三者是否正确。考查声母、韵母主要是辨析形声字的读音,特别是形声字的声旁标声作用发生很大的变化,声调不要记一些生僻的声调,应该把声调辨识跟意思结合起来。 整理提示:

①整理声旁相同的形声字;

②整理形似字;

③整理多音字

2.错别字:注意别字的方法――同音别字、形近别字。 整理方法:

①整理常见的两写字或三写字

②整理常见的又容易误写的成语

③整理形似字,从意义的角度加以辨析

3.近义词:注意辨析的方法――语义轻重、范围大小、感彩(褒、贬、中)、口语色彩(书面语、口头语),语素分析法――将某个词分解,然后合并。整理方法:

①整理一些常见的近义实词,理解辨析的角度

②整理一些常见的近义虚词,辨析其意义及用法

4.成语:理解成语的意义,注意成语的色彩,注意成语适用的范围和对象,注意句子的语境与成语的意义、色彩、范围、对象是否统一。

整理方法:从容易误用的类型的角度进行整理,比如,可以分望文生义、张冠李戴、褒贬不一、程度失衡、自相矛盾、画蛇添足、时态不分等角度来归类整理。

5.语病:语病的类形――成分残缺、搭配不当、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语序不当、句式杂糅)、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强拉因果、自相矛盾、主客倒置、否定不当、概念误用)。语病分析的方法――压缩主干求残缺、搭配,咏读求语感,造句求类比,逻辑分析求错误。将做过的题目,尤其是错题再分析一遍,积累经验。

解题思路通常是: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

整理方法:将每种病句类型的各种子类型列成表格,每种病句均要能举一二例说明。不要认为你手头的参考书上已经给你分好类就想偷懒不整理了,整理一遍后,你才会思路大开。

6.衔接:肯定有相应的解题方法,那么,就请你从方法入手来进行整理吧。当然,整理的时候按照由常见方法到特殊方法的次序来做,比较有效果一些。别忘记剪贴上一些例句哦。

提示:衔接的解题思路一般是:话题是否一致(如果题目上有几个句子,谈的是同一个问题,那么,省略掉的一句必然也应该以此为话题)主语是否一致(题目上就一个句子,但是有几个分句,分句的主要最好是要选保持一致的)前后句式是否一致(结构和修辞上看句式)音节是否和谐(如果题干上有“音节和谐”的字样,那一定是要用到这一方法的,请你注意压韵,短句、长句的运用,对仗等问题)感情是否统一等。

二.现代文阅读是保证,关键是方法。

总说:现代文阅读不是技巧的问题,阅读现代文是理性思考的过程,它应该遵循阅读的规律,比如说寻着文章的思路入手,然后整体了解文章的大意,再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进一步去研究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去揣摩那些精采的句子和词语,从而对作者写了什么,怎么写的这些基本问题有所把握。在这个基础上再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回答,这就是最基本的解答现代文阅读题比较可靠的方法。如果单纯把现代文阅读当成技巧,好象有什么灵丹妙药吃了就可以把现代文答好这是不切实际的。那么,整理的时候最好还是按考纲上的考点简略整理就可以了。

1.阅读的过程中,要:

①理解题目的含义。

②抓关键句。中心句,过渡句,议论句,抒情句,描写句,首、尾句。

③分析文章的思路与结构。

④分析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作手法(象征,拟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

⑤把握注解,尽可能把握作者及时代背景的相关的有效材料,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概括中心意思。

2.解题过程中,要:

①读懂题干,按需答题。问什么,答什么。

②答在文中,答在段中。

③注意语境,注意上下文的联系,注意上下题联系(一般来说,试题的布题顺序就是文章的先后顺序。)

④扣紧语句,分析选项,对比文中相关语句,仔细辨析,看是否存在偷换概念、缺少依据、随意拔高、说法绝对等毛病。

三.文言文是提高,一分也不能少。

1.一读,划出难字,疏通文意。

2.二读,理解全文,了解全文写了什么人,写了多少件事,说明了什么性格、什么思想、什么精神。

3.答实词、虚词,注意联系课文已学的字词,注意词语的古今异义(古――单音解析,今――双音解析),并将选项的解析套入原文,检验解析是否正确。

4.答10题必须联系原文,逐句逐句翻译、对比分析,选出正确的答案。

5.翻译题采用直译(逐字逐字解析的方法),保持原句的句式,做到信、达、雅。

四.古诗赏析,有点难。

1.注意标题,明了意思;注意注解,明了背景(人物的心情,写作的缘由);注意景物、品味语言,明了意境(景物+感情);注意作者,明了风格流派;注意流派,明了写作技巧。其中最重要的是对意象(人、物、景的把握,它们都指向“情”)

2.山水田园诗派:自然风光喜悦,恬静表达隐居,逃避现实借景抒情、拟人、烘托对比、反衬、托物言志。

边塞诗派――边塞奇特风光、艰苦生活、战争立功报国的乐观豪迈的精神、思乡、思归、思亲情景交融、夸张、比喻、引用典故、以古喻今、对偶。

婉约派――男女恋情离愁别绪、婉转缠绵、深沉幽怨、凄凉寂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拟人、虚实相生。

豪放派――立功报国豪情壮志、爱国热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直抒胸臆、以古喻今、引用典故、虚实相生。

3.弄清题干,明了问题。问什么,答什么。答法――用什么方法(技巧)写了什么内容(景物)抒发什么感情表达什么思想、刻画了什么形象。要注意,如果存在让你选取“一种说法有没有理由”,那你尽量说“有理由”,因为标准答案一般不从“无理由”的角度设评卷分的。

五.默写是送分,千万别手软。

1.以课文中规定要背诵的相关内容为主。

2.注意书写清晰、规范、准确,一字不多,一字不少。

六.语言运用,压扩换仿改。

1.压缩题。新闻一定要压缩主要事件,说明性文段要把握话题的各方面进行压缩。议论性文段要压缩观点。把所给的字数要充分利用起来,不超字。

2.扩句题。看清扩展要求,明确扩展方向。推敲提供情景,把握基点。合理推断想象,选好表述方式。保留原题词句,核对修改润色。

3.变换句式,重新组织语句。

长句变短句,短句变长句,散句变整句。要读懂题干要求,不要将原句改变太大,只允许调整、增加、删改个别词语,保持语气一致,结构一致,中心一致。不要将实在的信息遗漏了!

4.仿句题。仿内容,仿形式。重点是要弄清例句的结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手法是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根据例句的结构仿写句子,保持结构一致,手法一致,语气一致。

5.语病修改,应用文修改。

①看清题目要求整体辨析检查(表述主体是否一致 上下文意是否照应衔接过渡是否紧密 有无重复矛盾之处)注意横向比较(合乎题意要求合乎语病类型 选择最佳表述 修改效果明显)

②要注意应用文的格式,用语要得体――语境,地点,对象,上下级关系。用词要正确――时间,地点要交代清楚。

七.作文是大头,千万别放手。要做到:

1.不离题(审清题目要求);

2.不抄袭;

3.有中心(一个中心);

4.有内容;

5.有条理(思路清晰);

6.合逻辑(论据能证明观点,记叙文符合生活逻辑、令人信服,幻想要符合生活真实);

7.能拟题(记叙文的题目――要素式、顺序式、线索式、象征式、修辞式;议论文的题目――观点式、范围式、告诫式、感想式、引用式、延伸式、选择式);

8.能写完800字;

9.符合文体要求(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记叙文――时、地、人、事,记叙、描写、抒情;散文――感情真挚);

10.表达通顺;

11.卷面整洁;

12.内容深刻,有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