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师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6 14:07: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林业工程师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于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为了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卓越工程师,首先应该加强师资队伍的道德建设。良好的道德水平是成为一个卓越工程师的前提条件,而作为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大学教师,更应该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必须有理想、有抱负、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坚持立德树人,从而能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其次,教师需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的基本功是从事教学实践的基础,了解学科、专业的最新发展,掌握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新观点,对于培养卓越工程师都是必要的。第三,教师要注意与培养对象加强协调沟通,同时加强与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在教学实践中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第四,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工程教育经验。工程教育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掌握先进的技术,解决现实中面临的工程问题。这就需要在培养时着重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因此对教师的工程实践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五,教师需要有较强的专业外语水平。目前的工程建设需要在国际范围内展开合作和交流,参与国际竞争,这就要求卓越工程师具备很高的专业英语水平。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双语教学,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成果,将教学实践与国际接轨,充分适应国际化的要求。
二、农林院校园林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国园林专业最初成立于农林院校,改革开放后,一些综合类院校和建筑院校也相继开设园林专业或类似专业,如景观专业。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农林院校园林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师队伍结构有了明显变化,教学和科研工作成效显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园林专业人才。但是,与国际着名高校的园林专业相比,师资队伍还存在不小的差距,面临不少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德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的教学态度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从平时一点一滴的生活习惯,到专业教学的全过程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另外,个别教师把精力主要放在了科研工作上,对教学工作不够重视,缺乏责任感。
2.缺乏工程实践经验高校教师大部分都是从高校或科研院所毕业直接进入学校工作,尽管学历较高,但是实践经验相对缺乏,没有相关企业的工作经验。他们的知识结构很大程度是来自书本,是间接的。笔者的调查发现,许多青年教师认为在教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实践经验少,教学语言不够准确,实践操作能力不强。3.工程教育研究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近年来,由于受到教师考核评价和职称评聘条件的影响,专业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重、轻实践活动的问题。教师基本坐在办公室里,在电脑前写论文,忽视了教学实践及教学研究,导致教学质量没有提高,甚至下滑。
4.缺乏国际化教育理念教学中,教师视野不够开阔,多强调本地化的专业知识,不重视国内外其他区域相关知识的介绍,不能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人才国际化培养的重要性。
5.专职教师职称评聘和教师评价考核机制亟须完善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中,较低的劳动报酬直接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影响整个学校的教风以及教学质量;领导意志表现突出的教师评聘机制不能制度化,导致不能公平公正地对教师进行评判考核;落实各项人才待遇的时效性较差,使得部分教师的晋升空间受到挤压。这些现象都严重挫伤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导致部分教师不再把教学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更谈不上去研究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研究,结果教学质量每况愈下,学生深受其害。
6.专业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有待改善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教师的居住环境和工作条件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但是,一些地方高校园林专业教师的收入与劳动付出并不成比例。例如高校教师与同等学历、相同工作年限的其他行业人员相比,工资还处在较低的水平上,这也导致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园林专业人才选择了薪金待遇更高的企业单位。
三、对农林院校园林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1.开放胸怀,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园林绿化成为城市建设中发展潜力巨大的行业。国内大部分农林类院校和综合类院校都开设有园林专业,吸引了大批学子前来深造。另外,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在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园林专业中也有不少中国学子。因此,应该吸引和鼓励国内外优秀园林专业博士、硕士来校工作,积极投身于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中。
篇2
10月我被评为助理工程师以来,经过六年多的学习、锻炼与实践,在知识上有所丰富和拓展,在技术有所进步与提高,现就六年来专业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从1995年以来,我一直在×××保护区从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管理和林业工程工作,通过这么多年的学习和实践,在野生动物管理和研究等方面积累了一些的经验,在工程技术方面也有突破。
一是加强了宣传和技术培训。通过种种形式的宣传,使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自然保护区形象和地位。加强对区内村民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六年共发放宣传资料一万多份,覆盖了保护区内的村村寨寨。
二是开展了黑叶猴科研工作。分别于1997年和开展了黑叶猴的种群数量,通过调查到保护区有黑叶猴76群730只左右;于1997年4月开展了黑叶猴的野外人工投食驯化,驯化工作取得成功,是我国黑叶猴野外人工投食驯化的第一例;在1997年利用开展黑叶猴野外人工投食驯化的同时,开展了黑叶猴繁殖周期和日活动时间的观察,相关科研论文《黑叶猴繁殖周期的初步研究》、《黑叶猴野外人工投食驯化》、《黑叶猴日活动时间的分配》在《兽类学报》和《野生动物》杂志发表。
三是积极实施好林业重大工程。我局自1998年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来,每年保护了区内的156336亩天然林,保护了黑叶猴的栖息环境。到底共实施天保工程封山育林31092亩,使黑猴的栖息环境得进一步改善。
四是参与工程项目设计。到10月我已先后参加设计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保护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区工程实施方案》、《×××保护区封山育林作业设计》、《×××保护区封山育林作业设计》、《×××保护区封山育林( )作业设计》、《×××保护区封山育林作业设计》。
五是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提高工作效率。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网络社会,为进一步提高天保工程管理的工作效率,由省林业厅组织建成了天保工程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培训,我已经对管理系统有了较熟悉的了解,并能做到熟练操作,保证了省厅天保工程管理信息、文件、图表的及时获取,我局的天保工程管理文件、图表的及时上报和问题的及时反馈,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六是做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工作。我局是国家林业局在贵州设立的4个国家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点之一,为做好事此项工作,我于11月拟定了我局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方案,并积极开展监测工作,到上半年共向省厅发送监测快报294期,监测区内野生动物特别是黑叶猴的生理变化,密切注意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情况,防止人畜共患病发生,保证人和野生动物生命安全。
七是配合其它部门做好林业行政执法、二类森林资源调查、彭水水电站库区实物指标调查等工作。六年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配合其它部门做了林业行政执法、保护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彭水水电站库区实物指标调查。几年来参与调查处理林业行政案件16起,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2多万元;参与完成了彭水水电站库区淹没涉及我区的实物指标调查;参与完成了保护区黄土、新景、客田3个乡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任务。
总的来说,通过不断地学习,努力工作,在实际工作能力上,特别是野生动物管理和林业工程知识的把握和运用方面有了显著提高,工作成绩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认可,我也在、、、年终考核被评定为优秀等次,1997年自连续六年被管理局评为先进个人,、管理局先进个人,所领导的科室、被管理局被为先进集体。
篇3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目前我国高等林业教育的实际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适应21世纪我国林业行业需求的高等林业教育的对策,这为我国实现生态林业、数字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基础保证。
我国对21世纪林业发展提出一个宏伟蓝图,对林业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林业教育要顺应这一时代的要求,深化改革,探索适合于21世纪林业发展的现代化教育,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输送合格的优秀的林业人才。
一、我国高等林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
1.人才的知识结构不能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
我国高等林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是在原苏联的模式上建立起来的,是根据当时林业资源丰富,国家急需木材,林区堕待开发的局面所设置的,知识结构单一、专业面窄。进人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森林经营的指导思想发生变化。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基础,推动林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原有的知识结构就显得不够用和跟不上时展的步伐,不适应现代林业实际的需要。
2.专业设置不能适应现代林业的发展需要
我国与从事森林作业密切相关的专业,从解放以来直到现在主要是两大专业,一是林学,二是采运,延续了四十多年。可以说,这四十多年来这两大专业为祖国建设和林业事业的发展功不可没。但进人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林业经营的环境发生了变化,生态环境问题愈益受到世人的重视,森林工程师不但要考虑工程问题和经济问题,而且要考虑环境问题、生态问题和资源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林业工程技术人员不仅要懂合理采伐而且要懂如何营林、造林,以及速生产林的知识;而营林技术人员不仅要懂造林、经营,也要懂得如何合理采伐,以及生态采伐的技术。与生态环境密切结合起来,这就是z1世纪林业工程人才的必备的素质。故21世纪林业工程专业应该培养一个以营林为基础,生态为指导,掌握科学实施木材生产及加工利用的技能,懂得现代化管理理论与技术的综合性人才。
3.人才培养方式不适应现代林业的发展
我国的林业工程人才的培养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下列问题:
(1)林业工程人才科研能力普遍较弱。林业高校按照培养目标进行培养,重点放在第四学年中锻炼,实习时间相对不足,使毕业设计深度不够,且毕业设计题目不能与林业企业实际相结合,达不到教学要求和林业企业的需要。加之林业高校忽视实践教学,师资的实践和科研能力也相对较弱,造成了培养人才的科研能力较弱的倾向。
(2)林业工程人才的实践技能较弱。目前,我国的教育经费相对不足,加之近年高校的扩招,造成教学设备的不足,尤其是实践教学条件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不紧密,学生参加实践的时间不足,造成学生实践能力较弱。
(3)社会交际能力弱,道德水准不高。林业企业的人际关系应该是团结、合作、奉献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我们培养的林业工程人才应具有社会交际能力的相关知识,即人文知识、法律知识和高尚的道德修养。但目前我国高校有些环节上薄弱,造成了大学毕业生人文知识鹰乏,道德水准下降。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少给学生留有思维的时间余地,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学生素质的提高,面向21世纪,要求高校培养大学生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因此,必须加强素质教育、实践教学。但受经费的影响,使得学校的实践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二、我国高等林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1.我国高等林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讨论
高等林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指林科本科毕业生整体素质的规定性,或者说是要将毕业生培养成什么类型和规格的人才,是经营管理型、研究型、技术型还是复合型,属于各类型的什么层次。培养的人才最好是广识博学,但广识博学到什么程度?毕业生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知识技能各占多少?如何处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毕业后就业岗位适应性的关系等都需要认真研究。确定培养目标决不能凭空想象,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广博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知识,精熟的专业业务技能固然是最理想的目标,但学生的基本条件、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限的学习时间和培养过程、培养方式的制约是否能达到理想的培养目标是必须认真考虑的现实问题。
根据国外专家学者的观点结合我国林业行业实际和林业发展的要求,提出我国林业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具备森林培育、森林病虫害防治与检疫、野生动植物的开发利用、森林采伐利用和管理方面的知识,懂得现代化的管理技能,能在林业、农业环保等部门从事森林管理、资源保护和森林生态建设、能团结合作、在艰苦条件下持久工作的现代林业高级科技人才。
2.高等林业教育要走产、学、研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1)明确产学研接合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必要性
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内容除了包含科研成果转化、产品与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外,还应该包含人才培养(也就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内容。但在实际中,产、学、研合作通常没有将人才培养的内容纳人其内涵中,至少目前很多部门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一些学校把产、学、研合作进行的科研与开发、科研成果转化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相提并论,工作重点没有放在人才培养“教育”上,仍停留在依靠企业支持经费和提供科研项目上,或解决校外实习或获得毕业设计课题等某些教育教学环节上,对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缺乏深入研究。而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工作实践的主要目标:一是通过实践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巩固;二是通过实际工作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三是通过实际的顶岗工作实践,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使学生毕业直接上岗工作。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普遍存在问题,不是企业不需要人,而是需要招上来马上就能独当一面的人,在用人单位看来,一定的社会工作经历积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由于学校里刚刚出来的学生几乎都没有接触过用人单位需要他们做的事情,不少人开始在单位真正发挥作用都需要一个不短的“适应期”,不少人二三年才找到感觉,浪费企业的资源,增加了成本。这就是我国毕业生与就业接口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办法笔者认为:一是参照发达国家开展合作教育,在校顶岗实习毕业直接上岗。二是有些企业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实行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招生时与相关学校签约、招收定向生,避免培养后不能长期为企业工作的现象。
(2)制定推动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政策法规
在我国,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政策依据并不缺乏,政府在一系列文件中都有明显的规定。应该说,政府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倡导和支持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种倡导和支持只停留在口头和纸面上,没有真正落实到行政工作中,缺乏与政府文件精神配套的可操作的政策法规和实施细则。
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一是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践和研究,通过列人类似“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方式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引导学校参与产、学、研合作教育。有关部门也应尽早建立专门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基金”,鼓励和帮助学校进行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探索。二是政府在制定有关法律时如(企业法),要有明确条文规定,生产条件先进的企业有为教育服务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充分考虑企业的经济利益,对承担了产学研合作教育任务的企业,可根据接受学生的数量和消耗企业材料的费用,享受一定减免税额或其他优惠政策。
篇4
[关键词]风景园林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河南农业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9-0088-03在美丽中国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建设背景下,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风景园林学在人居环境和自然环境改善方面的作用愈发重要。为了适应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的社会环境发展需求,风景园林人应充分认识到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对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充分认知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规划。风景园林事业发展任重道远,人才培养更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培养力度,采取合理的用人机制,推动我国风景园林事业的健康发展。目前,风景园林专业已成为许多高校的热门专业,要把培养具有文化使命感和生态良知感的人才作为专业教育的责任,这也给风景园林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风景园林专业硕士教育不同于侧重理论、技术研究的学术型研究生教育,要针对我国风景园林行业发展现状,培养复合型、实践型人才。
风景园林学科是河南农业大学的优势学科之一,为河南省重点学科,目前已形成以风景园林学为主导,融合林学、建筑学、城乡规划学、生态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位一体”的人居环境学科群。如何构建多元化、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风景园林事业和中原经济区建设培养高层次的人才,以满足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对风景园林学人才的旺盛需求,就成为该学科面临的重要课题。河南农业大学作为全国首批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于2011年开始招收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在培养过程中,根据农业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特色和区域发展形势,进行了合理化、规范化培养机制的探索。
一、严格的培养与管理制度
河南农业大学在风景园林硕士招生、培养与管理、学位授予等主要环节上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制定了《河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河南农业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和《河南农业大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工作暂行规定》等文件,对研究生招生机制进行改革,提出破除教育资源平均分配模式,向风景园林专业等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和重点学科倾斜。在研究生创新培优机制方面,为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培育创新成果,学校设立创新培优专项基金;在研究生资助方面,积极推进“助教”、“助管”、“助研”三助工作,大幅度提高硕士研究生的资助力度。
学校设有研究生处和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实行校、院、导师组三级管理。攻读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须完成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10学分,专业必修课6学分,选修课不少于8学分,专业实践4学分。每门课程均制订了详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必修课程和选修课成绩分别达到70分与80分才算通过;必修环节的培养计划、开题报告、中期考核以及校外实践研究均须有相应的审核通过意见,并提交培养计划、开题报告与实结。学校建立有校外风景园林推广实践基地,鼓励学生采用顶岗实践的方式进行实践研究,累计不少于6个月。学位论文实行双导师负责制,鼓励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二、高素质导师队伍的建设
河南农业大学拥有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较为合理的风景园林导师队伍,现有导师26人,其中教授6人,高级工程师11人,副教授9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导师13人,硕士学位9人,学士学位4人;平均年龄41岁。导师分别来自于河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每所高校的风景园林专业特色独具,有助于学生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学校规定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遴选条件,并在招生培养过程中,赋予导师更多的自。导师遴选坚持“明确标准、严格程序、公平公正、宁缺毋滥”的原则,打破导师终身制,实行优胜劣汰的聘用制。在遴选中, 既坚持学术标准,又重视教书育人;既坚持对科研水平及其成果的要求,又重视对教学工作及效果的评价。以科研项目、学科平台建设为纽带,推动研究生导师队伍向适应性强、易于联合、互相渗透的方向发展。在导师队伍的建设中还采取“请进来”的办法,多渠道吸纳优秀导师资源。从其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业聘请知名教授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专业学位的兼职导师,提高研究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河南农大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院、郑州市园林规划设计院等10余个单位的专家已受聘为我校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
在实施导师负责制的同时,积极探索导师组指导制。首先跨专业、跨方向构建导师组,打破二级学科界限,在专业、研究方向上形成互补;其次探索本校与其他院校风景园林专业之间的融合,与日本香川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学院等10余所高校开展了合作交流。双导师制是针对专业学位教育提出的一种研究生培养方式,为了让研究生不仅仅掌握理论知识,更能够在专业实践中提高能力,从而拓宽就业渠道,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针对风景园林专业的特点,倡导以校内导师负责课程安排、选题、论文撰写、论文质量与答辩等环节,校外导师参与业务实践、项目研究等环节的指导工作,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专家实践经验丰富和学校导师理论较强的联合优势。另外在双导师制度实施中逐步细化责、权、利关系,进行科学监控,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考核和激励机制,保障双导师制得以顺利实施。
三、特色化的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风景园林专业硕士要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就要非常重视实践技术和操作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设置也区别于风景园林学科学硕士。河南农业大学属于农业院校,拥有河南省唯一的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专业硕士课程体系重点体现了农业院校特色和中原地域特色。在基础理论学习方面,开设了植物资源利用与生物多样性、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生态学等理论课程;风景园林专业具有覆盖范围广、实践操作能力强的特点,为了适应人才市场需求,设置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园林造景与种植设计、风景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3S技术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为了了解学科研究动态和最新科研成果,开设了风景园林科技进展分析、风景园林技术科学与生态工程、专业讨论与专家课堂等创新课程。在课程设置和授课内容方面,突出了植物造景、生态工程与中原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内容,理论课具有宽泛性和融合性,实践课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创新课具有前瞻性和探索性。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既要使学生掌握生产中的设计技能和工程技术,又要培养他们的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又能对学科的前沿动态有所认知。
四、校企联合的实践性培养思路
风景园林专业硕士教育十分重视利用社会资源办学,坚持走“政、产、学、研、用”协同培养人才的道路。注重与研究所及大型企业开展研究生培养方面的合作,采用联合培养的方式,聘请实践基地单位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指导教师,请园林企业单位技术专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目前已与郑州市园林规划设计院、河南农大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等多家企业以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共建形式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使之成为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的联合培养单位;与省内各地、市级园林管理部门建立了风景园林实践基地,积极推进社会各界与我校风景园林专业教育间的交流与合作。联合培养单位还承担了部分研究生的论文指导工作,为研究生的培养和实践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对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优良的学术交流和社会服务意识
本专业研究生曾先后和清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的师生在寒暑假期间进行学术交流,与日本香川大学、信州大学等学校进行研究生的互换学习,并鼓励学生到国外大学去读学位。通过聘请国内外本专业的大师举行讲座,使学生们开阔了眼界,增加了学识,为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实践经验。研究生能够主动结合导师课题研究与绿地规划设计项目,进行实践性锻炼和社会服务。到目前为止,参与完成了洛阳等23个市、县的城市绿地系统的数字化动态管理规划和包括郑州森林城在内的省内外有重大影响的规划与设计项目30余项,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每年举办“风景园林与中原经济区人居环境建设”系列报告会,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报告,并与青年教师交流座谈,此外还积极参与行业领域竞赛。这些学术交流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我校风景园林学专业的社会认可度,加速了风景园林学学科的发展。
六、进一步改进措施
1.加强与设有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点的兄弟院校的交流和合作,结合河南农业大学的人才和教学条件方面的实际情况,对培养目标进行细化,对研究生培养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使“风景园林与中原经济区人居环境建设”系列报告会规范化和制度化。
2.加强本学科青年教师培养,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向青年教师倾斜,鼓励青年教师读学位和到国内外知名高校研修,加强学院青年教师科研项目资助,为申报高层次科研项目打基础,提升青年教师对风景园林文化的认知和利用能力,使其尽快成长。
3.在进一步巩固学科在城市绿地系统和植物种植设计方面的优势的同时,鼓励教师到设计院、设计所及大型风景园林企业兼职,通过实际项目提升教师对规划设计的认识理解,并在科研中提倡跨学科、跨院系的合作,为理论和思想的创新创造适宜的环境。
在建设美丽中国,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下,农业院校风景园林专业面临着重大机遇和挑战。河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教育将在风景园林学科成为国家“一级学科”的新形势下,以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契机,面向城乡规划和建设市场,科学谋划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机制,走出一条复合实践型人才培养的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特色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包志毅,邵锋,宁惠娟.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的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12(2):58-60.
[2]高翅,吴雪飞,杜雁等.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园林,2013(6):23-25.
[3]林世平.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构建[J].高等建筑教育,2012(5):46-50.
[4]闫慧,毕翼飞,赵普天等.地方本科院校风景园林专业模块化教学体系的构建[J].大学教育,2013(14):100-101.
篇5
关键词:木质门窗;节能途径;节能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7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9-0217-1
1 木门窗的主要节能途径
1.1 木门窗可以进一步节约能源
根据相关的资料显示表明,我国目前正处于一个建设的鼎盛时期,几乎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可以达到20亿平方米左右,几乎可以超过所有的发达国家在一年时间内建成的建筑面积的总和。但是,这其中97%以上的城建是属于高耗能性的建筑。根据推算,如果按照这样的耗能性,预计到2020年的时候,我国在高耗能方面的建筑面积将会达到700亿平方米左右。总而言之,如果现在不能够注重在建筑方面的节能设计,我国的能源危机将会不断加剧。目前在我国既有建筑中,90%以上是属于高耗能的建筑。在高能耗方面的建筑中,门窗方面的能耗将近占了一半。所以,在建筑方面的节能,其关键是在门窗方面的节能。对现有的建筑门窗进行相应的节能改造工作,将会是我国在能源形势方面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1.2 木制门窗将会进一步完善建筑物的保温结构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建筑物上的保温问题已经成为建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门窗以及窗户在热阻方面远远小于同种无题中的其他类型的护结构,门窗以及窗户是在保温能力方面最低能耗情况下的建筑物体的护结构,总体来说,对于可以采暖的建筑类型的木质门窗,其在耗热量方面主要包括两个特点:首先,木质门窗以及玻璃之间的传热的耗热量,其次,木质门窗存有缝隙的冷风中的渗透的耗热量。
所以,相关的专业人士一致认为,木质门窗在相关的数据显示中,一方面可以进一步的减少门窗以及玻璃之间的导热系数,进一步的增强门窗以及整体建筑物的保温性能;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的改善建筑物在门窗方面的制作以及安装的精度,可以通过添加密封条等措施,进一步减少空气的渗透,进一步减少冷风的渗透量。
2 木门窗的节能发展趋势
我国在建筑节能方面的工作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党、国家的高度重视。《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篇》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建设事业“十一五”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第一批)的,《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验收规程》的实施等一系列针对建筑节能的国家政策、法规陆续,都说明了建筑节能的必要性,也体现了国家对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视。
我国在“十一五”期间的要求是,进一步的完善新建建筑,全面执行建筑节能化50%的设计目标,为了尽快实现我国在建筑节能化方面的目标,建筑行业中的门窗行业必须通过科技创新来实现质量升级,与建筑节能化进行综合配套工作,进一步走出产业化、节能化的发展道路,其中的发展趋势包括:
一是进一步加强建筑中的木质门窗以及建筑中的幕墙相结合,全面提高两者的密封技术,进一步降低建筑物在空气中的渗透以及热损失,进一步的提高建筑物在气密、水密、隔声效果、保温效果以及隔热等方面的主要的物理性能,争取在建筑物的密封材料以及密封结构、室内换气等构造方面有较大的突破。
二是进一步加大复合型的木质门窗在专用材料的开发以及推广应用方面的技术探索。重点开发木质类型的复合型的门窗的专用材料以及复合型木制门窗在配套附件方面的密封材料等技术。
三是进一步加大对木质门窗窗型以及相关的幕墙方面的保温以及隔热等技术的研究工作。要进一步以建筑节能的相关技术做为原动力,对我国的住宅在窗型的结构、门窗的开启形式以及门窗构造等方面进行相关的技术改造以及创新工作。逐步的改善木质的、高密封性的门窗在换气以及安全性能方面的效果。
四是进一步利用太阳能开发以及相关的利用技术。在建筑物中的木质门窗设计中改变原有的、消极的保温类型的隔热、单一的节能技术观念。进一步把木制门窗在节能以及合理利用方面的太阳能、地下热(水)能、风能进行结合,进一步加大开发木制门窗在节能以及用能方面的结合程度。进一步提高木质门窗在结构以及围护结构方面的一体化节能技术水平,整体改善我国在木制门窗行业中的总体节能效果。
3 结束语
我国是正在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同时也是能源方面的消耗大国,尤其是建筑方面的能源占整体消耗量的25%以上。因此,为了进一步的降低能耗,我国对建筑能源领域进行了三次有效性的节能改革工作,当前阶段,我国正在进行着第三次节约能源改革,其中主要围绕建筑围护等结构的设计来体现节能性能。建筑门窗方面的能耗占建筑围护结构能耗的50%。直接影响着整体建筑物在节能方面的性能,木制门窗是目前为止,能够符合节能环保以及再发展的综合产物,因此,进一步的提高木质门窗的保温性能,进一步的保证木质门窗在建筑物的节能方面的主要途径已经成为广大从业人员的基本追求目标,木质的节能门窗也因此会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以及社会的高度关注。
参考文献
[1] 赵士怀,黄夏东,王云新.节能窗对室内的热和冷负荷影响的计算机模拟分析[C].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2年.
[2] 黄夏东,王云新,赵士怀.夏热冬暖地区外窗对建筑节能影响的分析[C].2003年福建省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论文资料集.
2003年.
篇6
论文摘要对景德镇市香榧资源的分布以及香榧经营策略进行了叙述,并从育种、苗木繁殖、嫁接等方面介绍了香榧的培育技术,以期能指导香榧的生产和经营。
1景德镇市香榧分布和优良类型
景德镇市3个乡(镇)均有香榧自然分布,有天然生长的香榧(古树)355株,其中有300年以上并且胸径在40cm以上的30株,胸径在30cm以上的有90株,生长发育良好,结实量多。这说明景德镇市具有香榧生长发育的良好立地条件和品种优质的优良类型,为今后进一步开发香榧优良种质资源提供了基础,为进一步研究香榧优良类型的形态、生长发育规律、生长环境提供充分的条件。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全市有林业用地面积35.47万公顷,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气候多样,植物种类繁多。野生和散生香榧遍布全市山区各乡(镇、村),是种植香榧得天独厚的好地方。我所近几年来应用香榧培育技术,已培育优质(播种)苗4.5万株,嫁接苗3.6万株,为景德镇市发展香榧提供了种苗基础。
2景德镇市发展香榧经营策略
2.1加强宏观指导、发扬资源优势
景德镇市委、市政府对香榧发展非常重视,“香榧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已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省、市领导在考察香榧育苗培育基地时作了指示:“香榧发展市场潜力大,开发价值高,要在现有规模上,加大科技投入,把香榧作为一个产业抓,发展为全省香榧示范基地,为林业经济增长点作贡献”。政府部门要对香榧资源发展规模进行宏观调控,对市场需求情况进行预测预报,主动搞好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效益。林业部门应根据市场体系建设和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经济特征、栽培技术等条件,与区域经济紧密结合起来,有组织、有选择地搞好香榧培育基地的发展规划。要搞好信息流通,认清发展形势,扬长避短,有组织、有计划地建设香榧培育基地,做到发展与市场供需基本保持平衡,防止盲目发展,造成浪费。
2.2香榧经营策略
2.2.1选择优良品种。发展香榧选择品种是关键。景德镇市地区有2个优良品种:细榧、和尚榧,应尽快发展这2个优良品种。要根据香榧的生态特性,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立地布局培育基地,以目前已经确定的2个优良品种作为主要的选择繁育对象,并继续调查和发掘优良类型和单株。调查、分析香榧优良类型和单株的生长环境,以研究香榧生长发育的最佳生态环境。
2.2.2营造模式。必须将立体结构与层次经营相结合,要采取企业+农户、股分制合作经营等多种责、权、利结合又明晰的经营体制,稳步推进、持续发展香榧产业。如2004年,景德镇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以技术入股与香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组建股分制公司,聘请徐鸿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为技术指导,2004~2005年播种(条播)繁苗1.5万株,平均苗高22.6cm,产苗15万株/hm2;2006年,在总结以往经验基础上播种育苗技术又上了新台阶,采用洒播、叶面追肥、浇水渗药(防治小苗立枯病等其他病虫害)等技术又繁育苗木3万株,平均苗高28cm(一年生苗最高为42cm),产苗22.5万株/hm2。
2.2.3基地的选择与建设。按照规模经营的要求,每片基地要相对集中连片,并有一定的面积,使基地建成后都能形成规模。要严格按工程管理强化集约经营,并建立一套由可行性报告、立项、规划设计、作业实施方案、检查和验收到建立技术档案等方面内容组成的科学管理体系,集中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重点投入,做到造一片,成林一片。
2.2.4关于投资机制。发展香榧仅靠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要建立一种国有、集体、私营、股份制、内资、外资等多元投入相结合的发展机制。政府要提供优惠政策、良好的投资环境和高效廉洁的审批管理程序来吸引投资者。要着力抓好科研成果在生产实践中的转化应用,防止生产大而无当,使这些环节紧密相连,良性互动;要充分利用高科技和信息“高速公路”以优质产品占领市场,使景德镇香榧产业化走上高速发展之路。
3香榧培育技术
3.1种子采收与催芽技术
3.1.1采种。育苗用的香榧种子,一般采用细榧或和尚榧的种子,其发芽率高,出苗较整齐。种子要在生长健壮的成年母树上采收,育苗用的种子必须充分成熟,在9月下旬、10上旬当假种皮由青绿色转为黄绿色,开裂露出种子,并有少量种子开始脱落时采收。一般每4kg榧蒲可出种子1kg左右(1kg种子约420粒)。细榧的当年发芽率在92%以上,和尚榧可达85%以上。
种蒲采回后,堆放在阴凉通风处(堆厚不超过20cm,以防止发热腐烂),堆放5~7d,以利于种子与假种皮分离。当假种皮微紫色时,剥去假种皮,取出种子进行播种前处理。
3.1.2催芽。成熟种子胚胎未发育完全,须用湿沙贮藏,完成生理后熟,并达到催芽的目的。选朝南向阳地,挖15~25cm左右土坑,先铺上5cm左右的清水河沙,然后用1层(5cm厚)种子1层(3~5cm厚)湿沙(用手捏沙能成团,手松开时沙团稍经触动即散)相间层积贮藏催芽。堆高35cm左右,上层沙可厚一些,防止种子外露,并起保湿作用,天气干燥时要经常洒水,保持沙子的湿润,发芽率在92%以上。
3.1.3采穗。香榧枝条分延长枝、侧枝、结果母枝、结果枝、萌芽枝等5种。为了使嫁接苗生长有力且早实早丰,在选优基础上,应在树冠中上部选用一年生侧枝或带一年生三叉枝的二年生侧枝做接穗,具体视砧木粗度而定。穗条一般随采随用,若在阴凉处把穗条基部置于湿沙中可保存30d左右。
3.2苗木繁育技术
3.2.1砧苗培育。具体内容如下:
3.2.1.1播种。育苗的圃地应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疏松、排灌水方便、pH值在5.5~6.5的沙质土壤上。10月上、中旬整地,要施足有机肥,施入腐熟栏肥15t/hm2或腐熟菜饼4.5t/hm2。东西向作高床,床宽1.2m,床面要平整,步道深浅要一致,纵向开沟条播。播前需用托布津800倍液或硫酸亚铁进行土壤消毒。一般分冬(12月至翌年1月)和春(3月上、中旬)二期播种,行距30~35cm,株距8~10cm,种子胚根向下放在播种沟内,播种量为发芽种子750~900kg/hm2,上覆1层细肥土,厚度为种子横径3倍,约1.5cm左右,上盖稻草等物,用于保湿和防止表土板结。
3.2.1.2管理。主要是遮荫、浇水、除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播种后,4月下旬至5月上旬幼苗陆续出土。幼苗紫红色,极脆嫩,幼根肉质黄白色,分布浅。香榧苗怕日灼,揭去盖草后,要及时搭棚遮荫。荫棚高1.8m(有利于圃地和护理),透光度40%左右。香榧苗怕旱需水,尤其在盛夏要视干旱情况适时浇水。要及时松土、除草、施肥,第1年除草要用手拔,次年可轻锄浅削,以避免碰断苗木和伤动根系,肥料一般用10%左右的淡人粪尿,施2~3次。梅雨季节幼苗易发生根腐病,发现病株须拔除销毁,病株松土后用1%的硫酸亚铁溶液喷洒,可防止病情蔓延。当年生苗高15~30cm,地径0.3~0.4cm,可产苗15.0~22.5万株/hm2,留床培养2~3年后,可嫁接或定植造林。
3.2.1.3病虫害防治。香榧苗期主要病害有猝倒病、根腐病和叶枯病,害虫主要为蚯蚓、地老虎、蛴螬、蜘蛛和蚜虫等。发生猝倒病可用0.5∶0.5∶100或1∶1∶100倍半量和等量波尔多液喷雾进行防治,每隔7~10d喷施1次,连续3~5次,效果良好;发生根腐病可用多菌灵或托布津1∶500倍溶液进行防治,每隔5~7d防治1次,连续3次,可抑制病害扩散蔓延,但也要及时拔病株就地烧毁。发现蚯蚓、地老虎、蛴螬为害,可用呋喃丹挖条撒施于苗床上防治地下害虫,蜘蛛、蚜虫可用敌敌畏、乐果类农药喷杀防治。
3.2.2嫁接。具体内容如下:
3.2.2.1接穗采集。在12月至翌年2月,选生长健壮、结实性能好、盛产期的母树,在树冠的中上部剪取生长粗壮、顶芽饱满的一年生侧枝作接穗,要求长15cm以上、粗0.4cm以上,同时采集5%左右的优良雄树接穗,要求花期相遇、花蕾较大、单枝花蕾数多、花枝比例高、年度间变化小、花期长的优良雄株,作造林时配置的授粉雄树苗用。接穗采后要保湿,可用湿毛巾或湿苔藓包裹,长时间贮藏用湿沙露头埋藏于荫凉处,并上盖苔藓。
3.2.2.2嫁接时间与方法。苗木嫁接的时间一般为2月中旬至3月下旬。方法有挖骨皮接、劈接、切接等。常采用劈接法:当树液开始流动而皮层尚难剥离时嫁接,接穗与砧木的粗度要大致相同或接穗略小于砧木。接前略挖去苗木基部土壤,在离根颈5~8cm处截断,再在砧木横截面中央垂直下切一刀,深2.5~3.0cm;抹去接穗下端2/3的叶片,把接穗基部两侧相对各削1刀成楔形,斜面长2.5~3.0cm,与砧木下切长度相一致;用左手大拇指轻轻掰开砧木切口,对齐一边插入接穗,然后用塑料薄膜带将砧木断面和接口严密绑扎,保证接口不露白、不进水,用黄心土将接苗培成馒头状,覆没接穗2/3,只露出梢头。
3.2.2.3接后管理。嫁接后,大田育苗的仍须搭棚遮荫,到9~10月高温过去、天气凉爽后拆去荫棚,拨开培土,露出接口。接穗抽出的新梢幼嫩,过长倒伏时需用小竹竿逐株支撑扶正,基部抽出的萌蘖需及时抹去。培育2年后,嫁接苗高50cm以上,可出圃造林。
4参考文献
[1]万小金,吴晓明,程小东.香榧采穗圃营建技术[J].江西林业科技,2006(3)32-36.
[2]王向阳,修丽丽.香榧的营养和功能成分综述[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5,26(2):20-22.
[3]汪兆炎,黄元照,李忠泉.黟县香榧速生丰产技术探讨[J].安徽林业科技,1997,23(3)20-21.
[4]黎章矩,程晓建,戴文圣,等.浙江香榧生产历史、现状与发展[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4,21(4):471-474.
[5]徐石华,钱觉寿.香榧早产高产技术[J]新农村,2003,(3)10-11.
[6]徐小彪,李卫华,蔡祖国.香榧的发展前景与栽培利用[J].江西园艺,2004(6):49-50.
[7]楼枝春,潘悦优,丁立本,等.香榧丰产技术要点[J].中国林副特产,2002(3):26.
篇7
中水回用常用工艺以及中水回用的经济可行性 ,同时指出供水安全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小区,中水回用, 经济可行性,供水安全
1. 建筑中水
中水是指将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用过的优质杂排水(不含粪便和厨房排水) 、 杂排水(不含粪便排水)以及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CJ2511―89的 生活杂用水水质指标标准 ,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 ,即再生水。杂排水水源及回用目的对所采用的处理工艺影响较大[6,7 ]。中水的价格,色度,浊度,含盐量等都会影响回用水的可接受性。依据收入和教育情况的不同,有研究表明对于绿化“含盐量低”是中水最重要的属性,对于衣服洗涤“无色”是中水最重要的属性,以及对于冲洗厕所“较低的价格”是中水最重要的属性[8 ]。
在选择中水处理工艺时,要根据中水水源及回用目的来进行选择。盥洗排水和沐浴排水等污染程度较轻的优质杂排水,主要污染物为有机物,毛发,洗涤剂等,通常采用物化处理工艺对其进行处理,处理工艺较简单,只需在常规处理工艺前设置毛发聚集器,或在水质要求较高时添加膜处理设备,虽然对溶解性有机物去除能力较差, 但消毒剂的化学氧化作用对水中耗氧物质的去除有一定的作用, 混凝对洗涤剂也有去除作用,处理水可以达到较高的水质标准。
冲厕以外的生活排水组合 , 污染程度中等的杂排水主要采用强化物化处理和二级生物处理工艺,污染物较优质杂排水更加复杂,有机物含量较多,通过处理能有效去除有机物。
所有生活排水即为生活污水,其污染程度最重,有机物,细菌,病毒等污染物含量高,用其作为中水水源时,需要进行三级处理,处理难度大,成本高。
2. 供水安全性及对策
2.1建筑中水回用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中水回用工程推广发展缓慢 ,且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 , 中水系统往往存在难以正常运行 , 水质水量难以达到要求,用户难以接受和放心使用 ,主要原因是有些工艺、设备存在问题,缺少专业运行管理人员致使系统的运行管理水平不高, 达不到预想处理效果 , 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 使水质水量常常发生较大的波动 , 甚至停产。据有关调查 ,有 33 %的中水回用工程建成后未运行。由于各方面的问题中水回用在实际工程中并不比使用城市给水更经济,主要是设计规模得不到发挥。
再次 , 政府法律法规制定的不健全 ,仅有的技术规范没有法律效力。而中水回用水质标准太高,目前我国建筑中水回用执行的水质标准是现行的《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 该标准中总大肠菌群的要求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相同 , 这一方面使得许多现有中水工程不达标 。
再次,水价体系不够合理,中水相对于饮用水无价格优势,缺乏中水经济可行性研究,且很多人对中水的卫生性、安全性等存有顾虑 , 在感情上无法接受中水 , 节水意识差等,确实是广泛存在的问题,从而影响了其普及。
2.2 对策
2.2.1.完善建筑中水相应的法律法规并加强执行力度
在国标“建筑中水设计规范”中规定小区和建筑中水供水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但在实际工程中发现初期建筑与小区的入住率低,原水量不住,因此中水系统往往要推迟运行或难以运行。还有在工艺选择上盲目照搬,致使处理效果不达标,且监管力度不够,安全供水没有保障。以上问题都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来保障中水回用成为行之有效的节水措施。
2.2.2.建立一套有效的再生水检测分析方法
评价饮用水和污废水水质的化学参数很多。这些参数包括余氯量,臭氧,生化需氧量( BOD ) ,化学需氧量 ( COD) ,总有机碳( TOC ) , pH值,电导率,浊度,色度,金属离子,溶解氧,氨氮,硝酸盐和 磷酸盐等。通过在线监测获得的化学参数易受环境,处理工艺和检测工具的影响。例如,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如降雨量增加和藻类大量繁殖会影响总有机碳,电导率, pH值和浊度的水平。处理工艺的不同也会影响上述各参数的浓度。最后,用于测量仪器的可靠性和灵敏度将决定结果的精确。因此,实施多元技术组合的分析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这些常用参数的敏感性[10 ]。
2.2.3. 提高公众节水意识・宣传中水经济可行性
很多人对中水的卫生性、安全性等存有顾虑 , 在感情上无法接受中水,加上公众节水意思差,中水回用的普及还面临很大的挑战。因此,我们要借鉴日本、 美国、 南非、 以色列、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经验。倡导水的循环利用,也就是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目前的需要,而又不损害子孙后代的需要,可持续发展在水行业仍然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在我国这样严重缺水的国家,更应该提倡节约用水,建设可持续的循环用水项目。并且随着水资源供需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 自来水价格势必会升高 , 而随着处理技术的发展 , 中水处理费用却会降低 , 更增加了中水回用的经济可行性,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意识,让居民正真认识到中水回用重大意义,才能使得中水回用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3.应用前景
中水回用具有极高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 它一方面可以减少环境排污量 , 减少环境污染; 另一方面它又能减少对水资源的开采 , 对我国长远的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并且 , 根据水利部《21 世纪中国水供求》分析 ,2010年后中等干旱年的缺水量将达318亿 m3, 到 2030 年我国将缺水400~500亿 m3, 开发和应用投资省、见效快、运行成本低的中水回用处理技术已经凸现为确保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 ,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 , 在政策的正确引导下 , 合理的调整城市给水和中水的价格关系 , 中水回用技术将会有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前景 , 为城市节水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徐志成,蒋松松. 浅谈居住小区中水系统选择[J ] . 山西建筑 ,
2009 ,35(9) :189.
[2] S.S. Coutts.A recycled water strategy for regional urban communities[J ]. Desalination ,2006 (188) :186C187.
[3] 房发俐.小区生活污水中水回用的研究[D] .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4] Erkan sahinkaya. Biological treatment and nanofiltration of dnim textile wastewater for reuse [ J ] . Hazardous Materials ,2008 (153) :114221148.
[5] 曾 诚.小区中水回用工艺优选及分散式中水系统规划― 以北京林业大学校园为例[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篇8
一、专业实习教学的现状与不足
(一)实习教学现状
多年来,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校外实习教学分为污染源调查实习和毕业实习。2010年以前,污染源调查实习安排在第五学期的1~3周[6],目的是在开展专业课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噪声控制工程、矿山环境保护等)教学之前,让学生认识专业知识的应用范围、就业前景等,激发学习兴趣。2010年以后,污染源调查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的最后3周,
目的是在专业课程教学之后,强化已学专业知识,培养学生深入性和创新性学习的意识。毕业实习一直安排在第八学期开学的1~4周,使学生在毕业之前尝试企业的具体岗位工作,以便毕业后尽快适应相关社会工作。
毕业实习通常和毕业设计(论文)一起分配给各位专业教师,结合学生的就业或考研情况,实习形式相对灵活自由,非本文阐述的重点。污染源调查实习由4名专业教师指导,实习前2周联系好学校周边的6~8个企业或单位作为实习教学点(表1),递交实习计划书,指导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协商实习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准备好现场教学讲义。实习当日,学生约30人一组,由企业技术人员带领参观现场,讲解生产工艺流程,详述关键设备功能、设计尺寸、操作参数等。学生在认识企业生产流程的基础上,分析环境污染物(废水、废气、固废和噪声)的产生环节、排放特征和防控措施等,了解企业生产过程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企业采取的相应防护措施与生态恢复措施。此外,对现场涉及化工原理和环境管理课程的内容,指导教师安排学生复习相关知识,加深理解。
学生的实习成绩由3部分组成:考勤(20%)+答辩(40%)+报告(40%)。通常在实习两周内完成校外实习点的参观与学习,期间有两次指导教师答疑。第三周学生制作答辩幻灯片、撰写实习报告。考勤成绩还包括学生在校外的纪律表现等。答辩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组5~6人,自由选取1个实习基地,根据实习内容查找资料,准备幻灯片,选派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并回答指导教师问题。小组代表的答辩成绩在小组平均答辩成绩基础上适当增加5~10分。报告成绩根据学生对实习教学内容的把握程度评定。由1名指导教师专职负责实习的纪律安全与成绩评定管理工作。
目前,学校环境系专职教师共1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8人,讲师6人,博士学位教师11人,具备较强的师资力量开展专业课程讲授和实习教学。同时,依托环境系环评研究所与周边重点企业单位的业务往来,保障实习教学的开展和实习地点的相对稳定性。
表1 近三年环境工程专业实习教学点及其教学内容
单位名称废水处理废气处理固废处置噪声控制生态措施化工原理环境管理
第一污水处理厂改进氧化沟工艺污泥浓缩压滤
第三污水处理厂多级A/O+微滤污泥离心+加钙稳定处理
科林公司旋风除尘+半干式脱硫+袋式除尘
生活垃圾分选+焚烧热交换苯并芘源排放控制工艺 垃圾填埋场UASB+生物膜过滤+纳滤沼气发电,生物除臭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艺渗滤液零排放措施
校热力中心麻石除尘+湿式脱硫粉煤灰综合利用噪声源隔离流体输送+热交换
某糠醛厂旋风除尘,麻石除尘农业固废资源化精馏+热交换
某尿素厂A/O+絮凝沉降室+湿式除尘流体输送+热交换+气体吸收
某皮革厂厌氧+亚铁还原+絮凝集尘罩清洁生产管理
韩王煤矿煤炭洗选+板框过滤粉煤灰膏体井下填充绿化隔声带塌陷区农业修复
粉煤灰-赤泥堆场河谷筑坝堆存工艺封场覆土+植被选择非均相流体输送与分离
森林公园塌陷区林业修复
缝山针矿山公园边坡阶梯绿化+喷播绿化
环境监测站跨区污染生态补偿环境信息管理系统
篇9
关键词:电网,建设项目,招投标报价
“十一五”期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动用电需求高速增长,电网发展不断提速,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两型一化”,对“十一五”期间电网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电网发展正处于一个“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的关键阶段,随着工程建设项目数量猛增,设备供应紧张,价格不断上涨,征地补偿费用攀升,受征地、拆迁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导致电网工程造价上升,对电网建设与发展造成较大影响。在国家严格控制工程造价的大环境下,挤占了施工单位建筑安装费用,对施工企业微薄的利润空间进一步挤压,甚至有些工程严重亏损,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在工程投标过程中,投标报价是整个过程的核心,报价过高,则可能因为超出“最高限价”而丢失中标机会;报价过低,则可能因为低于“合理低价”而废标,或者即使中标,也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亏本的风险。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施工企业为在市场中站稳脚跟,捕捉市场转瞬即逝的契机,再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又想保证报价的竞争性,那么不平衡报价法无疑是施工企业首选报价策略之一。笔者结合工程投标实例,针对报价技巧在电网工程投标中的应用谈如下看法。
1 投标者考虑的因素是否全面
投标单位在领取招标文件、图纸和有关技术资料后,应仔细阅读“投标须知”,它是投标单位投标时应注惫和遵守的事项。另外,还必须认真阅读合同条件、规定格式、技术规范、工程量清单和图纸。为了编制好投标文件正确确定投标价格,以取得投标的胜利投标者还应考虑并掌握以下方面的情况:
(1)国家对招投标工作的法规、制度、方针、政策;
(2)国家对招标项目的定价原则、收费标准及相关管理规定;
(3)各招标业主及其委托的设计单位对电网建设项目的基本定价原则,概预算编制程序和方法,包括项目所在地的装材、地材价格,各地关于征地、青苗赔偿及房屋拆迁、林木砍伐的大致赔偿标准;
(4)各个主要招标业主的主要情况包括该业主近期及近几年内电网建设项目的规划、规模、计划安排等;
(5)电网建设项目近几年的工程造价水平和发展趋势;
(6)近几年内各个电网建设项目投标中标的报价水平以及其它各个投标单位的报价趋势和分析;
(7)投标单位参加各个电网建设项目投标的报价资料及其分析材料;
(8)投标单位的投标策略及市场定位。
2 投标单位的成本管理影响报价决策
影响报价决策的主要原因有6个方面:
(1)缺乏成本竞争意识,市场应变能力差。企业在经营决策时,忽视最基本的市场调查缺乏最基本的成本管理意识,导致大量的无效成本增加.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免费论文。
(2)成本管理意识淡薄。有的企业受一成本无法再降低”的思维定式的束缚,习惯于按传统思想观念想问题、办事情,靠完成产值,扩大投资,谋求业主多计价来实现成本盈利。忽视了企业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组织,以及企业的成本管理具有追求极限的基本特征。
(3)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严重削弱。
(4)成本核算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免费论文。
(5)成本管理的内容不全面。
(6)成本管理的方法落后。总之,市场经济是利润经济,任何一个企业都把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直接目的。如何准确地确定投标报价,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为实现这个目的就必须作好成本控制,加强企业管理水平,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和措施,运用先进管理方法,推行技术进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能否有效控制好成本决定了一个工程项目能否盈利的关键也是投标报价决策时确定报价的决定因素。
3 风险共担原则的偏差也直接影响投标报价
现行的招投标机制虽然已经较为完善.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招投标工作也不例外,其中之一便是风险共担原则的偏差,使投标单位承担了远比业主大得多的风险.从而影响粉投标报价的价格。
(1)优质应优价。现在不少招标业主在招标书中,都对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工程质量必须达到“优良”、“达标投产”,有的要求创“精品”,甚至“国优、部优”等等。众所周知,要确保工程的高质量,投标单位无论在施工组织方面还是在原材料采购及配制方面,以及检验检测方面,都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花费更多的费用。免费论文。而这一部分超出正常质量标准所花费的费用,在投标报价中基本上得不到反映,因而无从补偿。过高的质量要求,加大了投标单位的成本投入,越来越多的挤占了其利润水平。不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一些业主已经开始对做到“优质工程”、“零缺陷工程”的投标单位实行加分,并逐渐加大对企业资信评分的力度同时把重点防在质量、安全和重合同守信用上,这也是对优质应优价的具体体现。
(2)物资供应问题。多年来,所有招投标项目或者一些计划项目,业主无一例外地将设备、主要材料,甚至是地方材料的采购供应权死死捏在自己手中投标单位仅能得到很少部分的零星材料的供应。这在某种意义上是迫使投标单位将自己的总承包资格降为劳务承包资格,变成了劳务输出单位和技术劳务公司。长此以往,对投标单位正常的生存发展将十分不利,全是肯”骨头“,势必造成投标单位越来越“瘦”、越来越“穷”,别说加大科技投入、扩大再生产,基本的再生产能够保证就不错了。
4 落后的定额水平和复杂的建设环境
落后的定额水平表现在人、材、机等方面的定额水平与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价格之间的差距和建设场地费用的计取与实际赔偿标准的差额。而建设要求的提高主要表现为建设项目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以及相关土地、林业等各方面法律法规的健全和标准要求的不断提高,很多规定为一票否决,而且要求高,办理手续繁杂费工费时目前的定额一体系定额水平是否已经完全涵盖一这些新的标准的要求,相关费用是否能够完全计取,这些增加了包括业主的项目建设成本和成本的不确定性,因而对投标报价的确定造成影响。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施工单位投标竞争是企业之间综合素质的竞争,它的胜负不仅决定于投标者的技术、设备和资金等实力的大小,更决定于投标策略和方法的正确性、预见性,同时也非常讲究技巧,只有在投标工作中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深刻剖析,不断探索才能在僧多粥少的工程投标中取得胜利。
【参考文献】
[1] 全国造价工程师考试培训教材编写委员会、全国造价工程师考试培训教材审定委员会《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理论与相关法规》、《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4.
[2] 何佰洲,周显峰.主编《建设工程合同》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9.
[3] 马强, 金芳. 投标中的不平衡报价法[J]. 山西建筑 , 2007,(18)
[4] 朱晓虹, 葛维平. 不平衡报价法在电网工程投标报价中的应用[J]. 安徽电力 , 2008,(02)
篇10
【关键字】市政道路路基质检分析
中图分类号: U21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市政道路路基的检测内容
1、路基填筑方面的质检
(1)清表
当完成图纸恢复中线并在实地放样后,接下来便是清理表土。路基质检员在工作时需在现场指导或察看情况,地基地表主要由房屋基础、树木及部分小型构筑物组成,清理彻底后,按照市政道路设计要求,如果现场土质较差应采取换填进行地基处理。在进行换填时首先应将路基不良土质挖除,然后再用设计要求的水泥稳定土质后再进行填筑。
(2)特殊地段处理
若在路基底层出现特殊地段,如淤泥等,首先应彻底清除淤泥然后再进行换填。当换填结束后,路基质检员进行检测。由于是路基底层,那么此时要检测的主要是压实度、宽度和中线偏差。
(3)填方路基的质检
路基底层结束后,接下来的便是分层填筑,分层填筑时需要层层检测,同时要注意路槽的作用。路槽起着防止填料外泄,控制厚度作用。因此在一层结束后,如果没有做好路槽,质检员不予质检,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施工员不做路槽直接上料,从而控制不好厚度,导致边坡不平顺。
填方的基本要求:a.路基施工应做好临时排水,同时与永久性排水相结合,避免积水、浸泡路基和冲刷边坡;b.路基分层填筑压实度必须符合要求。层面平整,顶面平整,顶面路拱也要符合要求。市政道路工程要求路基填筑每层压实度厚度不超过30cm;c.填石路基,石块摆放应平稳,小石块填塞空隙饱满。
填方路基压实后外观鉴定:a.路基表面平整,密实,无局部坑尘.压实后无明显轮迹,曲线圆滑,边线顺直。市政道路工程基本上都为直线。只有在平交处才有小半径的曲线,为保证曲线的圆滑,规定在测量放线时应每隔2米设置控制点;b.边坡平顺稳定,不徒于设计值。c.取土坑、护坡道整齐稳定,弃方摆放平整;d.边沟顺畅,无积水现象和阻水现象。
填方路基分层实测项目:a.压实度(%),每1000平方每层含水量。但一个标段挖方土样可能很多,一定要搞清楚各个作业面在哪个挖方段上料,与实验室的哪个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想配合。另外,作业面可能大小不同需适当增加或减少测点。多采用灌沙法来进行压实度的检测;b.每400m测一点,不小于设计值。路基由于是分层填筑,故应注意每层宽度不一样;c.边坡,要求边坡不限于设计值,每20米检测2点,边坡用坡度尺测量;d.弯沉值,要求不大于设计值;e.纵断高程和横断高程,由测量人员获得数据后进行抽检。
2、挖方路基的质检
市政道路路基的修筑应填挖结合,挖方土经试验室做相关试验后,再根据结果决定用于填方还是用于弃方。挖方的利用是施工单位节省资金的一个重要方法,挖方路基的要求不同于填方路基的要求和外观评定。一般对于含水量比较大的地段,挖方路基要求在距路基顶面80 cm处进行分层换填,换填材料为当地最好的料种。
挖方路基的基本要求:a.路基的路床标高、宽度、线形及边坡坡度应符合图纸要求;边沟、截水沟和排水沟沟底无阻水、积水现象,具备铺砌要求;临时排水设施与现有排水沟渠相通,挖出的弃方按指定的地点整齐堆放;b.石边坡平顺稳定,无险石,悬石。
质量检测外观鉴定:a.路基表面平整,密实,曲线圆滑边线顺直;b.边坡坡面平顺稳定;c.边沟整齐,沟底无阻水现象和积水现象。其他检测项目与填方路基相同。
3、特殊结构地段路基的质检
路基不只是承载路面,为了排水和行车设计,路线中必然遇到大、中、小桥和涵洞,这就涉及到基坑回填和台背回填。路基和桥结合部的回填也是至关重要的,它有自己的回填标准,不能一味按照普通路基填筑方法去填筑。
(1)基坑回填
基坑回填是路基与桥台之间的基坑进行回填,回填从桥基础开始填筑直至原地面或路基现层面。路基填筑要分层填筑,质检人员台背需按照规范要求画出红线(红线间距为20 cm)来指导施工,施工员按红线进行分层施工。基坑回填一般机械不能入内,要小夯进行夯实,小夯振压至填筑层面不松散。填筑材料一定要是碎石土、石渣等透水性材料,否则视为不合格,不予质检。基坑回填时要注意石块粒径,大粒径石块必须捡出或砸碎,不然的话就会对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基坑填筑完后,还不能直接在盖板涵和涵洞顶面通车,应垫至少50 cm土层再通车,防止车辆压裂盖板涵和涵洞。
(2)台背回填
大部分台背回填的首要任务就是基坑回填,等到填至与原地面相平后,然后再台背回填。台背回填也要分层回填,质检员按规范要求在台背画出红线,帮助施工员指导分层施工。台背回填的宽度为台身宽+设计放坡,其中填筑一定要用透水性材料分层填筑,填筑完后用机械振压,若机械压不到的地方要用小夯夯实。若桥梁施工时,台背后填筑了非透水性材料,一定要清除干净,再进行回填,台背回填应慢于路基填筑,正确程序是路基填筑一层,压实可以转序后,台背回填一层,直到顶面,全部如此。另外,填筑材料的粒径也应加以控制。
二、市政道路路基的检测方法
1、试验路段
根据了解到的实施地的道路状况和自然环境,选择合适的填料填筑路基,往往要先进行试验路段的填筑,以确保路基施工的质量,同时选用合适的碾压工艺来选定合适的工艺参数。在进行碾压时,应由轻到重进行碾压,原因是新铺土层比较松软,刚开始碾压要慢慢进行,在土层压实后再加快速度和增加碾压时间,通过填筑试验,多次碾压来确定松铺厚度,检测填料的含水量参数和路基质量控制,多次试验后经路基专业监理工程师、试验专业监理工程师的允许方能确定最后的控制标准,投入使用。
2、地基检验
在进行路基设计时,最应关注是地基质量问题,地基是任何建筑施工时的重头戏,同时也是保障各建筑质量问题的前提,因此其设计的合理与否,将会对道路今后的日常使用和维护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路基正式施工前,应当进行路基的地基检验,与此同时根据基地所处的自然环境,例如土壤的性质和地基水源状况进行具体分析,然后确定施工材料,再结合设计图纸,对照图纸和填筑材料的性能,检验地基实施的牢固性。另外,在施工前要清除施工范围内的杂物,确保地基实施的顺利进行。
3、排水检验
当路基投人使用后,同样需要质量的保证,即安装排水沟。排水沟的作用是将边沟、截水沟,以及其他来源的水流,引至路基范围以外的指定地点。排水沟的断面和纵坡要求与截水沟基本相同。排水沟的平面布置,应当根据地理环境和对排水沟的要求进行设置。我国城市道路上常用的排水设计就是排水沟,在砌排水沟时材料的选择是今后排水沟正常使用的关键因索,排水沟常用的施工方法为沟槽开挖和片石砌筑,沟缝多采用平缝技术。
三、总结
总之,市政道路路基是道路建设的基础,路基施工难度虽然不大,但是质量的好坏却影响很大。在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施工人员要根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具体状况,对路基施工的质量严格把关,仔细检测,确保路基顺利投入使用。从开始施工到施工的每个环节都不容小觑,工序的规范到位和材料性能的掌握也尤为重要,施工单位要根据人们的需求,规范施工管理,提高施工质量和科技内涵。在出现问题时总结经验和教训,竣工后认真检测,保证市政道路路基的质量,促进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树林.倪松立.杨艳丰.谈如何抓好公路路面工程管理与质量管理[期刊论文]-林业科技情报2008,40(4)
[2] 李晓霞.王琦浅析沥青公路路面检测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期刊论文]-江西建材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