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虎的吉祥语范文
时间:2023-03-16 10:08: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虎的吉祥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VAP相关因素
①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病情危重,高龄或婴幼儿;②介入操作多,机械通气时间过长,机械通气方式、模式设置不妥;③不正确的,插管引起的局部抗感染能力下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医护人员的手及物体表面被污染,血制品、药品污染,医用材料被污染;④口咽部及胃肠道自身菌群的定植与移位;⑤人工气道的患者管理不善,无菌技术操作不严导致污染;⑥误吸(与气管导管、肠内营养有关)。
2预防措施
2.1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加强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包括管管饲和静脉营养),积极维持内环境的平衡。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多细胞毒药物,免疫调节剂等有助于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和提高。
2.2正确使用机械通气
依呼吸机与患者连接界面的不同,机械通气可分为无创机械通气(NIMV)有创机械通气(IMV)。后者具有高效性和可靠性,但往往也意味着有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在合理筛选患者的基础,正确使用可避免与VAP相关不利影响,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呼吸机参数及功能的监测。检查呼吸机通气及报警参数与医嘱要求设定值是否一致,至少每班检查一次。报警器是否处于开启状态,及时分析报警的原因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2.3采取合适
采取半卧位或床头抬高≥30°~35°,可避免胃内容物逆流引起的吸入、呛咳、呕吐等情况的发生。
2.4合理应用抗生素
多采用雾化形式吸入呼吸道,或使用胃肠道不吸收的抗菌素消除口咽部和消化道中可能的致病菌以达到预防VAP的目的。
2.5切断外源性传播途径
2.5.1加强病室管理
保证空气净化,每日用紫外线或电子灭菌灯消毒房间,仪器设备定期消毒。医护人员进入房间时应衣帽穿戴整洁严格控制探视,必要时家属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换拖鞋,避免交叉感染。
2.5.2 洗手
医护人员手是传播VAP病原菌的重要途径。严格强调执行消毒隔离及无菌操作,医护人员进行检查、治疗、护理前后洗手。洗手时间不应少于10秒钟,另外,吸痰过程应按无菌技术要求,如经手指接触污染的导管不可插入下呼吸道等,特别是处理完呼吸机通气管道的冷凝集水后均应严格洗手。
2.5.3机械的消毒灭菌
呼吸器设备专人管理,定期对湿化瓶、简易呼吸器、面罩等到进行灭菌;定时更换和消毒呼吸机气路导管,气道通路中的冷凝水应及时清除,防止倒流及误吸;同时,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就有效的控制和减少VAP的发生。
2.6减少或消除口咽间及胃腔病原菌的定植与转移
2.6.1加强口腔护理
减少咽喉和声门以下分泌物渗漏,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前用0.02%呋喃西林漱口或擦洗2次;气管插管后口腔内导管周围用呋喃西林纱布堵塞,4小时更换一次;气管切开处及时换药,每日口腔护理2次。
2.6.2加强管饲饮食的护理,进行管饲前先吸净痰液
可用小号胃管少量持续匀速泵入,避免胃内容物过多,并定期观察胃内残余食物量;喂养过程中尽量减少误吸。进食半小时内,尽量不吸痰,以免造成返流和误吸;
2.7加强人工气道管理
2.7.1掌握吸痰指征
即翻身前听诊患者咽喉部有痰鸣音,肺部有湿罗音,咳嗽时有痰鸣音,呼吸机导管压力升高,血氧饱和度比原来下降2%左右。
2.7.2吸痰时注意事项
动作要轻、稳、准、快。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吸痰间隔要在三分钟以上; 吸痰管须在无负压情况下轻轻插入,切莫边插管边吸引;吸引压力一般不超过3.33kpa,以免损伤气道粘膜;应在进食30分钟后进行,以免胃内容物返流。
气管内吸痰完毕应注意清除患者口腔及气管切开管气囊上方的分泌物,不能将吸引口腔、鼻咽部分泌物的导管同时用于吸引气管导管内分泌物。
吸痰前后给予高浓度氧气短时吸入,以改善因吸痰造成的缺氧。
2.7.3加强气道湿化
篇2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护理对策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 有创机械通气成为治疗各种原因所致呼吸停止及呼吸衰竭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是机械通气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机械通气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1]。收集2009年10月至2011年4月在本院行机械通气67例患儿资料,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高危因素,制定预防性护理措施,以预防和减少VAP的发生,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中,完整VAP病例共12例,其中早产儿 9例,足月儿 3 例,胎龄(36.2±3.5)周,出生体重(2250±720)g;疾病分布: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6例,胎粪吸入综合征2例,重度窒息2例,重症湿肺 1 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 1例,机械通气时间最短3天,最长16d,均符合VAP诊断标准。
1.2 护理方法
机械通气治疗时,患儿常规经鼻留置胃管来保证营养摄入。根据鼻饲管材质定时更换,标识明显。每次喂养前后评估胃管深度和固定情况。每4-6h检查胃内潴留情况,采用重力喂养或微量泵控制泵入奶液速度,避免胃内容物反流与误吸,并在患儿病情允许的条件下尽早拔出鼻饲管,以减少胃部细菌定植,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应加强口腔护理,每4-6小时进行一次,用生理盐水或1%碳酸氢钠液棉签轻轻擦拭口腔、牙龈、上腭及舌面,同时观察口腔黏膜完整性,减少口腔及上呼吸道细菌定植,是预防VAP发生极其重要的护理措施。 采用密闭式吸痰系统(OSS)吸痰,整个吸痰过程在密闭环境中进行,避免与外界接触以及患儿痰多时喷出污染医护人员的手、面部、衣服及床单,减少了污染过程,降低VAP及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2】。
2. 结果
通过护理,67例患者中发生VAP12例,感染率为18%;其中好转或治愈9例,死亡3例。
3.结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高危因素为:①自身因素: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机械通气时易发生VAP,且出生体重越低,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②环境因素:NICU科室的病原菌具有毒力强、数量多、广泛耐药性等特点,容易通过管插管直接进入下呼吸道 。③医务人员因素:医务人员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手卫生依从性差,未按操作规程吸痰,湿化气道不充分,气道分泌物未吸净,呼吸机管道护理不到位等均可能成为感染源,易发生交叉感染。④机械通气治疗:经口气管插管使呼吸道的自身防御机能受损,破坏了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滤过功能,使咽喉部定植菌和分泌物沿导管周围进入气管,是细菌进入下呼吸道的主要途径;呼吸机管路未及时更换或频繁更换,呼吸机管路中冷凝水反流至湿化罐,使湿化的细菌气体经吸气回路直接进入下呼吸道,均易导致VAP发生;机械通气时间延长使呼吸机管路及其冷凝水内细菌污染加重,细菌定植率及浓度增加数倍;反复气管插管加重呼吸道黏膜损伤,增加细菌定制和移位的发生,同时过度频繁吸痰可增加VAP的发生。⑤患儿:机械通气患儿仰卧位时不能吞咽唾液,从而使咽喉部清除胃內容物反流的能力受到影响,容易误吸至下呼吸道,诱发VAP发生。⑥胃食管反流吸入:机械通气治疗时,患儿常规经鼻留置胃管来提供营养、药物,解除胃内气体、潴留等,但同时减弱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使口咽部分泌物淤积,增加了胃食管反流的机会,从而提高了VAP的发生。⑦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机械通气患儿常规应用抗生素以及抗生素种类长期不变,易致菌群失调并使临床细菌产生耐药性,长期应用抗生素易使定植于口咽部细菌大量繁殖并下移导致肺部感染【3】。
新生儿VAP发病期间,延长患儿住院时间、造成呼吸机依赖、增加医疗费用,严重的后果导致患儿死亡。因此,认真分析VAP发生的原因,制定最佳护理方案,并执行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对预防VAP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减少住院时间和费用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综上所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机械通气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机械通气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4】。一旦发生,会导致患儿撤机困难、延长治疗和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严重的后果导致患儿死亡。因此,应提高NICU医护人员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认识,认真分析发生VAP的高危因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从根本上减少VAP的发生,提高了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史源.中国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现状与研究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22):1691-1693.
[2] 张兰芳,朱秀华,张玲.适时吸痰对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5,20(11):12-13.
篇3
1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机制
VAP的发病机制包括宿主防御机制受损和病原侵袭机会增多两个方面。病院侵袭下呼吸道有两个主要途径,内源性途径是指口咽部定植菌和胃肠反流内容物的吸入;外源性途径是指外界污染物和细菌生物被膜脱落碎片的吸入[1]。呼吸机回路管道式细菌定植的一个重要部位,通过连续同步多部位细菌培养及分型证实,回路管道的污染源主要来自机械通气病人呼吸道定植菌的逆行扩散,频繁的更换呼吸管道(24h~48h)增加了污染的机会,目前认为每7d更换1次为宜。消毒不严格的病房空气、呼吸机及气路管道、湿化器、和吸痰管等均为致病菌的来源,可通过气溶胶吸入或直接进入并定植于下呼吸道。呼吸机气路管道的冷凝液是高污染物质,收集瓶中的冷凝液反流进入湿化器储水罐或直接流入下呼吸道,也是重要的致病菌侵袭途径。
2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护理干预
2.1 ICU的环境管理 ICU的病人进行侵入性的操作较多。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润,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层流净化,室温保持在22℃左右,相对湿度50%~60%。每月进行细菌学检测,ICU空气菌落
2.2 提高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加强无菌操作 ICU应严格限制人员流动,实行无陪护制度。进入ICU人员应更衣换鞋,戴口罩和工作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洗手是预防VAP最简单、最有效的措施,必须强化医护人员在各项检查和操作前后采用“六部洗手法”认真洗手,减少手的带菌率,防止病人间的交叉感染。
2.3 呼吸道管理
2.3.1 气管导管套囊的管理 导管气囊充气是为了使人工气道放置牢固,同时达到合理密闭。而合理的密闭可以防止呼吸道或胃内容物反流入气管,减少VAP的发生并保证机械通气时不漏气。套囊内气量一般注入5ml左右,以辅助或控制呼吸时不漏气,气囊内压力一般为2.7 kPa~ 4.0kPa。漏气或充气不够均可致通气不足,若套囊过度充气,时间过长,气管黏膜会出现缺血坏死,继发感染。气管插管病人口咽部的分泌物能沿着气管插管的外壁通过声门,到达气管插管的上方,并聚集成一糊状物,称为“黏液糊”[3],是病原菌较好的繁殖地。可先充分吸引口咽部分泌物,减少经气囊旁侧流入肺部,再用声门下吸引导管直接吸出气囊上的分泌物,阻止“黏液糊”的产生,减少误吸,从而减少VAP的发生。
2.3.2 呼吸机管路的管理 呼吸机管路是细菌寄居的重要部位。呼吸机管路内的冷凝水为污染物,使用中冷凝水集液瓶应置于管路最低位置,应及时清除。在离断管道、变换及处理冷凝水原液之前应戴手套,之后更换手套并消毒手。有研究表明,呼吸机管路7d更换1次,能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4],降低医疗费用。湿化罐、雾化器内装液体应每24h全部倾倒更换灭菌用水,用后终末消毒。
2.3.3 呼吸道湿化 加强呼吸道湿化是保证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湿化可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气道湿化不足易形成痰栓堵塞气道,肺部感染也随着气道湿化的降低而增高[5]。良好的气道湿化能有效保持呼吸道水分,维持支气管上皮细胞的生理功能,促进正常的纤毛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预防肺部感染的作用。
2.4 呼吸道的管理 吸痰是机械通气时保持呼吸道通畅极其重要的措施,吸痰应该做到既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又尽量减轻因吸痰过程本身所致的病人暂时性的缺氧。吸痰时保持呼吸道通畅,掌握吸痰的时机是保持通气的前提。听诊有痰鸣音或呼吸音减弱时吸痰;血氧饱和度数值比原来下降;气道压力增高比病人正常气道压力高5kPa;病人频频咳嗽不缓解;改变前后及时吸痰;鼻饲前吸痰;气道雾化吸入后吸痰。同时,应注意正确的吸痰方法。
2.5 护理 护理是临床工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有效预防VAP的发生,可将床头抬高30度~40度。在实际临床护理工作中根据病人病情尽可能采取半卧位,以增加病人舒适度;有利于食物靠动力作用通过幽门进入小肠,减少胃内容物潴留;有利于胃内容物排空和食物消化,可有效减少或避免反流与误吸。
3 结语
呼吸机相关肺炎是一类严重的医院感染,关系到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护理工作中的呼吸道管理工作极为重要,而这其中除了强调的进行有效的体疗、吸痰外,严格消毒措施,及时检查并保持呼吸机管道及接水瓶的清洁无菌是预防VAP的一种重要的环节。因此,做好病房和人工呼吸机相关物件的消毒管理,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重视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管理,严格无菌操作时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7
[2]吴丽,潘霞,姚瑞芳,预防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研究进展[J].现代医院杂志,2011,2
篇4
【关键词】 口腔护理;呼吸机相关肺炎;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是指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 MV)48h出现的肺实质感染,是一种严重的院内感染,发病率为18%~60%,病死率为30%~70%[2]。随着应用机械通气的患者逐年增加,VAP发生的病例也在增加,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内存在上呼吸道内定植菌的患者有23%发生医院呼吸道感染。口腔护理可以减少口咽部定植的革兰氏阴性菌,对VAP的预防有显著的效果。现将研究过程与结论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1年5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气管插管术后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80例,其中男45例,女35例;平均年龄(60.25±13.45)岁。所有患者均作经口气管插管,24h内口腔状况良好未行口腔护理。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征方面均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气管插管口腔护理操作护理,使用洗必泰漱口液行口咽部擦拭,擦洗牙齿内外侧、峡部、舌面、硬腭及舌下,每天2次,早晚各一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口腔护理,及时清除口咽部分泌物,减少细菌寄生繁殖;用洗必泰漱口液清洗口咽部,清洁杀灭口腔中的革兰氏阴性菌;增加护理次数,每天4次[1]。
1.3 观察指标[3] 观察对比两组VAP的发生例数及VAP发生的时间。诊断标准为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标准:肺炎发生在MV48h后;MV期间出现以下2项以上,发热,体温>38℃;白细胞计数≥10.0×109/L;与同气前胸部X片检查比较,肺内出现炎性病变表现为浸润性阴影。
1.4 统计学分析 本临床研究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对计数资料采用χ2分析,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设定为a=0.05,当p
2 结 果
观察组9例发生VAP,发生率为22.5%;对照组17例发生VAP,发生率为42.5%。观察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VAP发生晚于对照组,两组患者VAP发生例数及发生时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
表1 两组患者VAP发生例数及发生时间对比
3 讨 论
患者经口腔气管插管后,其唾液分泌、吞咽功能受影响,内环境发生改变,防御功能降低,定植于患者口咽部的细菌迅速繁殖衍生,沿呼吸道入肺,引起口腔和肺部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其中最常见的为铜绿假单胞菌,长时间的通气给予这些病原菌通过空气、仪器、呼吸机感染患者的机会,严重损害了患者呼吸系统的正常功能,增加了发生肺炎的危险性。因此,做好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能有效防止或减轻VAP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口腔护理被视为标准的护理措施,是临床护理中的基础环节。但一些护理人员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采取快速擦洗的做法,极大地影响了口腔护理的结果,增加了患者VAP的患病风险。患者完成气管插管后,随着呼吸和改变,分泌物沿着气囊边流入下呼吸道,如不及时清理极易造成气管造口污染。进行气管插管的患者大多病情危重,口咽部的分泌物增加而自我清洁能力低下,这给细菌的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口咽部细菌下移也就成了引起肺部感染的直接原因之一。
针对这些问题,在为气管插管患者做口腔护理时需要注意:①提高对口咽部护理的认识:护理人员进行操作时要重视口腔护理的作用,不能迅速擦洗,加强对口腔护理的系统培训。②及时清除口咽部及气囊上分泌物:临床护理人员在进行口腔护理时要及时吸出分泌物,加强口咽部吸痰,保持口咽部清洁,从而减少口咽部细菌定植。对于危重和昏迷患者加强基础护理,增加口腔护理次数。③加强口咽部清洁:将洗必泰作为口腔护理溶液,在进行口腔抗菌的同时药物可直接杀灭牙齿、口腔及咽部的细菌,有效减少细菌数量,对预防VAP发生的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操作时需要对口咽部全面反复冲洗,直到吸出的冲洗液澄清为止,对危重昏迷患者增加清洁次数[4]。
本次研究显示,对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口腔护理,能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产生率和发生时间,对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君歆,李然伟,高岚,等.强化口腔清洁措施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2):166-168.
[2] 黄蝶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与护理进展[J].护理学杂志, 2006,21(3):78-80.
篇5
【关键词】基础护理;质量;措施
【中图分类号】R4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093-01
随着社会对护理服务水平要求的日趋增高,加强基础护理质量建设已成为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临床科室,是患者护理的第一线,基础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每一位患者的治疗、护理的效果。为了满足患者对护理质量的需求,我们坚持以全程质控为措施,以全员参与为目的,以严格管理为手段,狠抓基础护理质量的建设。现介绍如下:
1 方法
1.1 成立质量控制小组 我科基础护理质量控制小组主要由护士长、责任组长及责任心强,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骨干组成。护士长实行不定时的抽查,责任组长随时查,并记录在“护理问题缺陷本”中。科室基础护理质量控制的重点是进行过程质量控制,护士是质量控制的基础,要求每个人认真履行职责,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形成人人参与、个个尽责的工作局面。体现全员参与的目的。
1.2以身作则加强基础护理质量管理:
1.2.1严格遵循医院基础护理质量标准的执行,基础护理质量标准是护理质量控制与评价护理质量的基础,是护理质量控制工作的目标,因此必须严格执行。
1.2.2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如分级护理制度、医嘱执行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陪伴探视制度、护理病历书写标准、急救车的管理等等,均组织全体护士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这样才能有章可循、有制可查。
1.2.3建立检查考核制度,强化质量控制做到抽查与全面检查、随机与定期检查相结合,全方位考核护理质量。认真做好每月一次科室护理质量自查,对科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措施;按要求做好护士的定期考核,不定时深入病房控制几个关键环节,认真落实护理工作各个环节。对存在的问题的相关人员进行指导,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并逐渐完善。
1.3充分运用激励机制,提高护士积极性 在管理工作中,对人的管理是第一位的。合理有效的组织管理,可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内在潜能,使每名护士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完成高质量高效率的护理。由于护士分管床位相对固定,也就便于护士长的监督考核。每日晨病房交班时护士长对病人的基础护理落实情况及护理工作进行随机抽查,并每周考评科室护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立即整改。对工作出色的护士及时表扬鼓励。建立奖惩制度,对工作突出或行为不当的护士进行精神和物质的鼓励或奖惩,充分体现激励和改革相结合。如:我们对在护理岗位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护士进行物质及荣誉奖励,对病人满意的护士给予表扬和奖励。通过激励,使护士学技术、学业务,热情为病人服务,充分体现护士自我价值,从而调动她们工作积极性,努力营造一种温馨、富有人情味、具有激励作用的管理体系。
1.4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全体护士积极参加医院的继续教育活动以及医院组织的各种竞赛活动;鼓励自学成才;强化专科培训,请科室的专家、教授、老总等讲解专科知识,并组织全体护士轮流准备,进行知识讲座,每2周安排1次业务学习,在学习中认真总结经验,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同时,在护理人员数量许可的情况下,选送我科护士到重症监护室学习,以此提高在职护士业务素质,从而提高科室整体护理质量。
协调人际关系,营造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 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可激发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护士无负担、无精神压力愉快工作。现在护理工作繁忙,要求内容多,护士工作既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技术、人文、心理等知识,还要有健壮的身体应对体力劳动,所以护士工作忙、压力大,在管理过程中,护理管理者与护士岗位不同,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管理者应注意人性化举措,护士偶尔出现工作失误,应选择适当的场合给予严肃批评指正并耐心帮助,对业务技术不全面的护士倡导人文关爱,动员和要求业务技术好的护士热情帮助,正确分析和处理护士之间的矛盾冲突,及时消除和缓解各种摩擦和矛盾。倡导护士间互相尊重、互相爱护,工作互相帮助,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时时关心护士。如鼓励和支持护理人员参加本科继续学习,合理排班。当护士生病时给予看望、问候和安慰,为怀孕期间的护士订做孕妇工作衣,为她们创造一个和谐愉悦的工作环境,使护士切实感受到人性化的关爱。
1.5改善服务态度,提倡主动服务,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应该认识到只有加强服务,才能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与患者交流要灵活应用文明礼貌用语,要换位思考,尤其是在出现服务瑕疵时,更应礼貌服务,这样可弥补不足,取得谅解。并实行“首问负责制”,及时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如遇到不可解决的问题应及时向上级反映及时解决,不可推委或拒绝。
1.6建立质量信息反馈制度:如建立意见簿或定期在为患者做健康教育时,向患者发放征询意见表及护理质量考评表,以此反馈护理工作情况,接受患者监督,从而改善服务质量。
1.7合理排班,以人为本,充分调动起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工作岗位的安排上做到新老结合,相互协作,适当考虑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高低的合理分配。促成护理人员关系的协调性,发挥互补性,提高护理群体质量。
2 护理管理者应加强素养修养
充分发挥表率作用[2] 护理管理者是护理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言行举止直接影响护士。护士长应把提高自身素质放在首位,要平等待人,做到公正、公平,起到榜样作用。管理者应注重自身的品德、才能、知识和情感等影响力,潜移默化地在护理队伍中形成向心力、凝聚力,以发挥群体作用。管理者应精通专业知识、技术水平过硬,在专业知识、技术操作技能方面取得护士的认可和尊重。
3 小结
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永恒主题,美国著名企业家克劳斯说:“质量就是符合要求标准”,故标准的选择是影响质量管理成效的首位原因。基础护理质量的建设与提高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科室及护士的质量意识在一次次的检查、讲评中不断强化。努力达标的过程,就是一个提高护理质量的过程,也是一个使管理水平在循环中不断上升的过程,坚实的基础促进了各项护理质量指标的落实,也促进了基础护理质量不断的提高。因此,我科高度重视该项工作,经过一年的努力我科的护理质量达标率由去年的90.4%上升到97.5%。
参考文献
[1] 吴惠芬.临床科室建立质量控制系统的探讨.中国实用医药,2008;3(24)
篇6
应用机械通气抢救各类急慢性呼吸衰竭,近年来已成为临床治疗的有力手段,能迅速改善肺通气功能,减少呼吸肌功能,支持心功能恢复,为术后及基础病的恢复争取必要的条件和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机械通气患者在通气48 h后出现的肺部感染。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很多,人工气道建立破坏了呼吸道的防御屏障,使外源性细菌及致病菌有机可乘;呼吸机管道、湿化器、雾化器等气道管理及无菌操作不严格;呼吸道分泌物引流不畅;机体营养不良,抵抗力低下等均可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1]。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护理与预防
1.1 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人工气道通畅
1.1.1 正确吸引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分泌物坠积而发生肺不张、肺炎,痰液处理至关重要。吸痰过于频繁可导致气道黏膜损伤,加重低氧血症,吸痰不及时又可造成气道不畅、通气量降低、窒息等。所以,及时、有效、按需进行分泌物吸引是保障呼吸道通畅,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重要环节。吸痰管的选择,其外径不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50%,若吸痰管过粗,产生的吸引负压过大,造成肺不张,低氧血症,也增加创伤危险。若过细,则吸痰不畅。吸痰管应比气管导管长4~5 cm,保证能吸出气管,支气管中的分泌物。吸痰管硬度要适中,过硬容易损伤气管黏膜,过软易被吸扁而影响吸引。普通吸痰管一用一换,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建议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可24 h更换一次。吸痰时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来进行,动作要轻柔,吸痰管插入合适深度,如遇阻力向外退出1 cm后再吸引,调节适当的吸痰压力,左右旋转,自深部向上提拉吸净痰液。时间不能过长,每次不能超过15 s,以免发生缺氧。吸痰后再用纯氧吸入1~2 min后再把吸氧浓度调到吸痰前水平,在吸痰时要先吸气管的,然后再吸口腔及鼻腔的分泌物[2]。
1.1.2 气管导管的护理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固定要牢靠,避免导管上、下滑动,损伤气管黏膜。导管套囊适当充气,压力不要过高,压力过高可影响气管黏膜的血液供应。气管切开口周围纱布更换2次/d,如有污染随时更换,保持清洁干燥,经常检查创口及周围皮肤有无感染、湿疹,使用金属导管者每4 h清洁内套管一次,煮沸消毒。
1.1.3 气管的湿化、雾化、冲洗 正常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加湿作用,呼吸机治疗建立人工气道后,气流就直接进入气管,加之机械通气往往增加通气量,必然造成下呼吸道失水,黏膜干燥,分泌物干结,排痰不畅,发生气道阻塞,肺不张和继发感染。因此,对气道进行有效的湿化,雾化,冲洗就显得尤其重要。气道干燥,痰液过稠不易吸出时,可先向气管内注入3~5 ml生理盐水,停留5 min后再行吸痰,可间断反复多次冲洗,但一次冲洗时间不能过长。雾化吸入药物,利于局部炎症的控制和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可预防和减少呼吸道的继发感染。
1.2 加强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
1.2.1 加强口腔护理 经口插管患者2次/d口腔护理,防止口咽部细菌下行感染,同时注意观察有无口腔真菌菌感染、黏膜溃疡等。气管切开患者换药时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每2 h翻身,拍背,叩击震荡气管内的分泌物,使附着于肺泡及支气管的痰液松动,并及时吸出。
1.2.2 选择适当的营养方式 加强营养,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增进和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可以减少肺部感染发生的机率。营养的补充,应采用消化道和静脉相结合的途径。机械通气患者常因气管插管、昏迷、吞咽困难而不能自行进食,需插胃管供给营养。而置入鼻胃管使食管下括约肌关闭受阻而有利于胃食管反流和误吸,容易并发吸入性肺炎而加重病情。所以每次喂食前均需检查鼻胃管的位置,通过回抽胃内容物来确定胃残余量,避免增加反流和误吸的危险。每日供应热量达188~230 KJ/kg,蛋白质1.5~2.5 g/kg[3]。
1.2.3 呼吸机相关装置的护理 凡是与患者接触的物品均应消毒,呼吸机也要定期进行消毒。呼吸机管道中的冷凝水对机械通气的患者来说也是污染物,使用中应将冷凝水及集液瓶置于管道的最低位置并及时倾倒冷凝水。湿化瓶、雾化器内的液体应每24 h更换一次,终末应及时清洗,消毒,必要时高压灭菌。在分离管道,变换患者及处理冷凝水时注意勿使冷凝水倒流引起误吸。
2 体会
机械通气是治疗各种原因造成呼吸功能不全的积极有效的措施,为患者进一步治疗赢得时机。但长期应用机械通气可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接受呼吸机治疗比较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呼吸道的管理是决定机械通气是否有效及能否顺利撤机的关键。通过加强对人工气道的护理,防止气道阻塞及肺不张;通过加强基础护理,促进痰液排出;通过加强营养,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可以降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机率,因此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张进川.医院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诊断方法.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1993,15(2):176.
篇7
【摘要】综述了机械通气患者预防和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集束化管理,包括手卫生、预防误吸、重视口鼻腔护理、人工气道组的管理。认为积极完善的集束干预对于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
【关键词】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R56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888-02机械通气(MV)是治疗各种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在抢救急危重症患者中应用日益广泛。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接受MV治疗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VAP是指无肺部感染的患者,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MV治疗48h后所并发的肺部感染,为接受MV患者最常见的医院内感染[1],发病率为9%-70%,死亡率可达50%-70%[2]。患者一旦发生VAP,则造与控制VAP尤为重要。集束化干预(Bundles of Care)是近年来ICU专业的新名词,是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来处理某种难治的临床疾患[3]。现将我科对预防与控制VAP所采取的集束化干预进行如下综述。1.资料与方法
成脱机困难,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预防。
1.1一般资料: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入住我科124例经口气管插管/经皮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病人(入科前有口腔疾病的除外),其中男79例,女45例;年龄5-83(平均52.7)岁。其中:农药、药物中毒2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5例,心梗12例,重症胰腺炎7例,COPD9例,脑外伤及出血32例,休克11例,多发伤9例,COPD4例,消化道出血3例;机械通气时间为4h至23d。
1.2病原菌分布:痰培养结果:VAP发生29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37.93%,铜绿假单胞菌24.13%,大肠埃希菌20.68%,肺炎克雷伯菌17.24%,鲍曼不动杆菌各占10.34%。2.治疗及转归
根据细菌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同时加强呼吸道管理,并予对症支持治疗,29例VAP患者中,11例治愈或好转,放弃治疗8例,死亡10例。3.集束干预策略
3.1医护人员手卫生的管理。笔者认为手卫生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极为重要。在给气管插管/切开患者进行医疗操作时,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戴口罩,进行无菌操作是公认的最有效的预防交叉感染的方法。
3.2预防误吸的管理:
3.2.1。改良式结合了半卧位和侧卧位的优点,方法是左侧30°45°半卧位右侧30°45°,左、右侧卧位时床头抬高30-45°,每1-2h更换1次。因频繁地更换,有利于痰液引流,使肺组织通气重新分布,加强气体交换,改善氧合,有效预防VAP的发生[4]。
3.2.2气囊上吸引。做好气囊的护理,及时清除气囊上滞留分泌物,保持气囊持续充盈,每1-2h检查1次气囊膨胀度。临床上,对机械通气患者护士或医生往往更多地注意从气管吸痰而不是从口咽部吸痰。余旻等[5]研究证实持续声门下吸引有效预防和控制VAP的发生。通过选用带SSD(气囊上吸引)装置的气管插管/切开导管,持续或间断吸引的方法吸引出“黏液”,从而减少漏吸和误吸。SSD能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
3.2.3鼻饲。鼻饲前充分吸痰,鼻饲后30min尽量不搬动患者,尽量不给予吸痰,鼻饲速度应匀速、缓慢,最好用鼻饲泵。从而减少胃内容物反流引起的误吸。另外应该监测胃内的残余容量,有研究表明[6],胃部残余量每4h若超过200ml,会增加呕吐及误吸的风险。
3.3重视口、鼻腔护理。由于MV患者气道纤毛活动受到抑制,口鼻咽部的定植细菌沿着气管插管的途径进入下呼吸道,而这些患者本身的肺部防御机制较差,这样就容易使细菌在肺内定植引起肺部感染。采用每日2-3次双氧水/硼酸/碳酸氢钠液、盐水擦拭和冲洗法进行口鼻腔护理,可减少口、鼻腔细菌的黏附、牙菌斑和牙龈炎的发生,对早期VAP的发生均有预防作用。
3.4人工气道组的管理:
3.4.1气道的湿化。持续呼吸机湿化罐湿化,定期向湿化罐内加入无菌蒸馏水以达到温湿气道的作用。同时向气管内间断滴注0.45%生理盐水湿化液,使用人工鼻(热-湿交换器)过滤水蒸气,并对进入气道的气体进行温热、湿化,避免细菌的滋生。
3.4.2呼吸管路管理。呼吸管路冷凝水及时倾倒,保证集液瓶始终处于最低位置防止倒流,切断感染源。另外呼吸机管道的更换也相当重要,有报道称[7]5d换管为最佳时间,可减少VAP的发生。参考文献
[1]朱金兰,余银凤,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及护理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21):1929-1931.
[2]张进川.医院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诊断方法[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1993,15(2):64-66.
[3]陈永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与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干预策略[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0):889-891.
[4]顾月群,金伟娟,等.改良式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关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2):1690.
篇8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特点;护理干预
作者单位:473000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病原微生物污染呼吸机治疗造成的医院获得性感染。随着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建立于机械通气的逐渐普及VAP在临床日渐增多,是机械通气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严重并发症,也是ICU患者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据有关报道,VAP的发生率为21%~77%,病死率为20%~71%[1]。本文就VAP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分析,以期能够降低VAP的临床发生率,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9年3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9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符合机械通气的适应证,且排除严重感染、糖尿病、心肌梗死等患者。干预组45例患者男26例,女19例;年龄26~81岁,平均59.8岁;心力衰竭15例,COPD呼吸衰竭12例,急性药物中毒10例,其他8例。对照组45例患者男29例,女16例;年龄28~76岁,平均58.3岁;心力衰竭16例,COPD呼吸衰竭13例,急性药物中毒9例,其他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90例患者经鼻气管插管78例,经口气管插管12例。干预组患者在施行机械通气期间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无任何干预措施。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VAP的发生率。
1.3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均以P
2 结果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VAP的发生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VAP的发生率比较
组别 例数 机械通气
时间(d) VAP发生率
(%)
干预组 45 28.6±8.2 4.4(2/45)
对照组 45 37.2±9.6 20.0(9/45)
χ2(t)值 9.325 15.412
P值
由表1可以看出,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比较(t=9.325,P
3 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
3.1 临床特点 VAP除了在病原体分布和流行学特征上与社区肺炎有显著不同外,在临床上两者亦有明显差别。由于严重基础疾病、免疫状态低下及治疗措施(药物、机械通气等)千扰等,临床表现常常很不典型,临床症状变化不定,起病较隐匿,发热和呼吸道症状常不典型。可以仅表现为紫绀加重、气道阻力上升或肺顺应性下降等。但也有部分患者突发起病,呈暴发进程,使原已处于呼吸衰竭状态的患者的病程迅速演进且难以逆转。X线表现多变,可以无异常发现。VAP极易并发肺损伤(包括气压伤)、左心衰竭、肺栓塞等[2]。VAP治疗包括抗感染治疗、支持治疗、免疫治疗、痰液引流等综合措施。成功的治疗取决于感染病原体种类、宿主免疫功能状态、基础疾病种类及严重程度、抗感染治疗的选择。其中抗感染治疗最为重要。
3.2 护理干预 ①有效洗手:强调检查、操作和护理前后用肥皂水洗手,尤其是机械通气过程中,每次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认真执行洗手制度,防止病原体从医患接触中传播。②气道管理:气管插管时要快速、准确,执行无菌操作,经口插管污染较少。拍背吸痰及气管内吸引应两人配合,操作者戴口罩及无菌手套,吸痰时避免气道机械性损伤,吸痰管一次性使用,吸痰杯及浸泡液每日更换1次。呼吸机、吸引器和超雾器的管道、接头、储水缸用2%戊二醛浸泡30~60 min后用蒸馏水冲洗晾干备用。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常规引流呼吸机管道内凝水。应用带细菌滤过器的超雾器和加温湿化缸,其内蒸馏水每日更换1次,最好应用不产生内凝水的湿化器(如热湿化交换器)。③口腔护理干预:每日用生理盐水和2%碳酸氢钠为患者清洁口腔2~3次,采用半坐卧位,避免胃过度扩张,避免常规预防性应用制酸药,预防高危患者的应激性溃疡发生。选择性消化道清洁剂的应用预防VAP,用药方案:①头孢噻肟静脉滴注4~5 d,同时用多粘菌素E、两性霉素B和妥布霉素或诺氟沙星,口腔清洗及肠道用药。②氧氟沙星静脉用药4 d,配合口咽清洗及肠道给氧氟沙星和两性霉素B[3]。④全身状态护理干预:预防性应用免疫球蛋白,中性粒细胞减少者可预防性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注意患者的饮食调整,每日给予足够的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记录每日液体入量,稳定机体内环境和器官功能。⑤全身活动护理干预:患者的活动受限也可以导致VAP。在不能活动的患者,分泌物和黏液更容易积聚,分泌物更难排出,总的肺功能下降。即使一些简单的增加患者活动的措施,如变更等也对预防VAP具有重要价值。本组患者给予呼吸锻炼,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灯,要求患者每日坚持3~5次练习,每次5~10 min。实践证明,长期呼吸训练可以促进呼吸肌功能改善,对预防VAP有一定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邹友富,邓春.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状况分析.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15(10):178179.
篇9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697-01
随着医疗市场的发展,医院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住院病人呈大幅度上升趋势,院内护理人员也相应地增加。我院自2009年9月-2011年9月聘用合同制护士90名,男性1名,女性89名,年龄21-30岁,岗位基本都工作在临床第一线,代表着医院的形象。合同制护士工作质量的好坏、工作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整个医院的医疗质量。本文对我院3年来合同制护士做了逐一调查,调查其对病房护理工作的热爱程度,间接反映对护理工作的积极性。得出以下结论:24.44%的人对护理工作比较热爱,40%的人持一般态度,35.6%的人对护理工作有抵触情绪。同时,对住院患者也做了相应的调查,病人对病房护理工作满意度为80-85%。
1.影响合同制护士情绪的相关因素
1.1 护士编制不合理,工作超负荷。《护士条例》中第四章第二十条指出:医疗卫生机构配备护士的数量不得低于国务院卫生部门规定(床位与护士比1:0.4)的护士配备标准,据卫生部对全国400多所医院的调查,病房护士与床位比平均为0.33:1,我院病房护士与床位比平均为0.3:1,护士超负荷工作,身心长期处于疲惫状态。同时对患者的护理时间相对减少[1,2]。
1.2 护理模式的改变,增加了护士的压力。随着人们对医院护理需求的不断提高,使护理工作量急剧上升,繁杂、琐碎的护理工作及频繁的夜班、加班、加床、抢救等。致使护理人员工作强度过大,90%的护士担心工作出差错,心理压力加大。
1.3 社会地位及工资待遇不平等。社会上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仍存在重医轻护的偏见,忽视了护理人员在医院的地位和重要性,与同学历、同职称的医生之间工资待遇不相同。另外,干着与正式护士一样的活,甚至干着比正式护士更辛苦的活,但待遇比正式职工低,付出与回报不平衡,严重挫伤了她们的积极性[3]。
1.4 护理高风险性,造成恐惧心理。护理职业是高风险职业,稍有疏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又加上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的期望值较高,如治疗效果不佳时,往往会迁怒到护士,不但责怪和谩骂,甚至会受到威胁和人身攻击,给护士留下心理阴影和创伤。
1.5 护理职业高要求,面临理论和技术的新挑战。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诊断方法在不断更新,各种监护手段也越来越复杂,因而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种考试和检查使她们感到力不从心,产生厌倦及缺乏自信的情绪。
2.提高合同制护士工作积极性的措施
2.1 主要从思想教育入手,医院安排政治思想进步,年资高,理论强,技术熟练的专业人员进行经常性专业思想教育,尤其对新上岗护士做好岗前培训,进行良好的医德医风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2.2 科学合理配置护理人员,确保护理工作按质按量顺利完成。医院应尽量按卫生部要求适当地增加护理编制,同时储备一定数量的高素质护士作为机动应用。减轻护士工作量,简化护理记录。根据卫生部的要求简化护理文件书写,设计表格护理记录,把时间用于护理患者。
2.3 提高社会地位,增加工资待遇。物质需求是每个人的首位要求,从心理学角度讲,薪酬的激励作用不仅是它的货币价值,也是使人们心理上获得承认和满足的一种方式[4]。因此医院应对合同制护士的工作业绩及工作能力给予公平客观的评价,适当地提高工资、夜班费。正式护士工资增长,合同制护士也相应上调。让她们的付出与回报相符合,体现她们的专业价值和劳动价值。
2.4 实行星级护士评比活动,激发护士的上进心与积极性。医院每年应在固定时间内,按统一标准,对护士进行基本知识的考试、基本技能的考核,给予成绩优异者奖励,并考虑连续三年被评为星级护士者的编制问题,适当提高工资待遇。具有管理能力、技术过硬的护士可参加护士长竞聘,激发护士的内在潜力,给他们创造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2.5 关心尊重合同制护士,创造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根据护士的不同资历、学历、职称制订规范化培训计划和继续教育计划,鼓励她们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途径地进行自学,提高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学历层次。有计划选派护理骨干进修学习,拓展知识面。组织专人讲座法律法规知识及护理发展新动向,提升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要善于细心观察她们的闪光点和存在问题,实行人性化管理,关心她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为其营造一个团结互助、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保证医院护理事业健康稳步的发展和壮大。
参考文献
[1] 陈巧素.护理投诉原因分析及护士心理状态的关系.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5G):72-73.
[2] 乔吉.稳定合同护士队伍体会.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5):1104.
篇10
关键词:产妇;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基础和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4-0-02
1 产后抑郁症的概念及临床特征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褥期发生的抑郁症。它是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等。它的病史特点是它的发生与许多危险因素有关,涉及生理,心理及社会因素。特别是妊娠期的抑郁焦虑情绪与产后抑郁的发生有密切的联系。它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产后2星期内发病,产后4~6周逐渐加重,有25~50%患者可以持续产后六个月甚至更长通常有失眠,焦虑,烦躁,情绪低落,不明原因的哭泣,易怒,对生活失去信心,自我评价下降,与家人、丈夫关系不协调等心理社会功能下降的表现。还可伴有恶心,头晕头痛,胃部烧灼,呼吸心率加快,泌乳减少等躯体症状,严重者甚至伤害婴儿及有自杀倾向。
2 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
内分泌的变化在妊娠和分娩的过程中,尤其是产后24小时内,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剧烈变化。分娩后雌孕激素含量迅速下降或比例失调,或因胎盘类固醇分泌量突然减少是抑郁发生的生理基础。
缺乏产前指导和孕期保健导致对待身体变化的不适应行为以及相应的心理情绪矛盾的激化,最后导致胎儿的不正常发育。由于妊娠,孕妇的生理发生变化,出现恶心、呕吐等妊娠反应,她们情绪开始紧张害怕,不节制的性生活,造成早期阴道流血,孕囊剥脱等不良后果,加上孕妇对周围环境事物感知敏锐,反应强烈,情绪不稳定,对妊娠又惊又喜,既有做母亲的喜悦,又有对体态的变化、胎儿是否发育正常、是否健康聪明的忧虑,少数孕妇还有重男轻女的偏见,甚至还有难产的恐惧感,如此复杂的心理相互夹杂,通过彼此相关的神经生理,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中介机制来制约全身系统,各器官的功能,直接影响孕妇的身心健康,甚至表现为胎儿内生活环境发生变化而严重干扰胎儿的生长、发育,导致新生儿的畸形。
缺乏对分娩过程的认识和心理准备,医护人员太过激动的行为或不文明的言语会刺激到产妇,会延长产程或导致难产。进入分娩期的妇女,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心理。有时甚至有行为的变态。与平时的意识不大一致。比如(1)期待性心理:在分娩前心情紧张,难以平静,失眠,烦躁,注意力减退,直到分娩结束才消失。(2)恐惧性心理:有些初产妇提心吊胆,一方面来到人地两生的待产室,对环境不熟悉,医护人员都是陌生的面孔,往往产生恐惧紧张心理,看到其它产妇宫缩阵痛,担心自己过不了这关,对疼痛不能忍受,担心难产。(3)忧虑性心理:面对重男轻女的观念,害怕生下女婴受到歧视,家庭不和睦,或因孕期患病用药,担心生下畸形对能否顺利分娩新生儿,是否健康考虑甚多。这些情绪夹杂在一起,严重影响了产妇的认知功能,加速了产妇的身心负担,能量消耗,当医务人员指导其动作时,亦不能很好完成其要求,医护矛盾产生。医务人员的大声指令又会加重产妇的紧张,由此恶性循环产生,延长了产程或最后导致难产。
身心的疲惫,角色转换不良,婴儿的身体状况等都会增加产妇的心理负担。经历过阵痛分娩,体力消耗大,不能胜任母亲的角色,比如喂奶,不能正确看待新生儿的正常生理变化等都是消极信号不断刺激孕妇,加重其情绪的不稳定。
性格特征:性格外向者易于心理平衡,抑郁程度轻,或时间短暂,性格内向者遇到不良刺激容易发生精神抑郁。
经济状况的不稳定:经济状况良好不会为新生儿出生后的一系列费用担心,而经济状况相对较弱的就会担忧婴儿出生后一系列的开销,担心因为经济的原因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教育问题等。
家庭支持系统的不完善,婚姻生活的不如意是产后抑郁的重要影响因素。产妇在孕期和产后均会有暂时的心理退化,即她们的行为变得更原始或更孩子气,情感脆弱,依赖性强。如果父母对产妇态度冷淡,对小孩不冷不热,丈夫对产妇不能体贴对待,不能分忧小孩带来的生活节奏变化,不能从心灵上给予产妇支持,相反有些时候还责骂产妇的依赖心理,这些会极大刺激产妇,把她推向抑郁的深渊。
医护人员和家庭成员不能及时识别产妇的抑郁情绪,没能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导致产妇走向抑郁症。对于产妇所表现的与郁郁寡欢,对任何事情没有兴趣,失眠,焦虑,烦躁易怒等不重视就会影响到抑郁症的识别,导致抑郁的发生。
其它因素的影响:高龄产妇,学历低下,单亲家庭,遗传因素,身体形象改变、职业因素等都会影响产妇情绪,从而导致抑郁的发生。
3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措施
3.1 产前健康教育和孕期的定时检查
妊娠期阶段,产科的护理重点是在于提供教育和咨询服务,为孕妇讲解临床分娩知识、胎儿自我监护方法、营养卫生、母乳喂养等知识,并针对病情进行个体化教育。如对妊高征的患者讲解左侧卧位、间歇吸氧,降低血压、自数胎动的意义和方法。让孕妇了解宫缩规律阵痛的性质及规律,增加自然分娩的积极主动性,为迎接宝宝的出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家庭成员要为孕妇创造一个舒适清静的休息环境和和谐愉悦的家庭氛围,满足孕妇的合理要求,讲解身边亲戚朋友的成功例子,不断鼓舞孕妇,让孕妇对自己充满信心。
3.2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孕妇入院后,由护士安排好床位,稳定孕妇的情绪,介绍医院环境,、陪伴制度、作息制度、床位的医生和主管护士,消除产妇的陌生感和恐惧感,营造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
3.3 分娩过程中的心理辅导和积极暗示
产程进展过程中,为消除产妇紧张情绪,护士可以通过抚摸产妇额头或者握住产妇的双手等肢体语言,以及和产妇谈论即将出生的婴儿,使产妇得到心理支持,增加安全感,分散其对阵痛的注意力。有些产妇待产时间长,体力消耗大,护士应陪伴左右,利用宫缩间歇时间,鼓励产妇进食或休息,以保证足够的精力和体力来迎接即将来临的分娩,顺利渡过人生最重要的时刻。在整个分娩过程中可以根据产妇要求放一些音乐。现在比较推崇导乐陪伴分娩,可以减轻产痛,以愉快的心情完成分娩,有利于母亲产后康复,减少抑郁症的发生。
3.4 产后患者的整体护理
(1)当胎儿娩出断脐后,应尽快告知产妇胎儿性别,让其抚摸胎儿,享受做母亲的喜悦。
(2)产妇回病房后,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产妇由于分娩的疲劳,会阴且口的疼痛,剖宫产术后伤口的疼痛及子宫收缩痛等,都需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过度的疲劳会直接影响到产妇的情绪。家人尽量给产妇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不必要的探视。产后是产妇情绪最不稳定的时期,各种精神刺激都易于激怒,尤其是敏感话题,如:产妇的身材恢复,婴儿的性别及经济问题等,都应该被避免。作为护士,我们应加强护理工作效率,治疗和护理时间要尽量集中进行,减少不必要的打扰。
(3)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使产妇不感到孤独,每个家庭成员都在支持鼓励她,使产妇处于一个温暖的家庭中。家庭成员除了在生活上关心体贴产妇外,还要倾听产妇的倾诉。帮助产妇从心理上树立信心,及时调整好孕妇的一些不良心态,消除心里的烦闷。不能对生男生女有任何的抱怨。让产妇觉得自己和孩子在家人心目中占有同样的地位。尽量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使产妇正确认识社会并提高生活处理难处的信心,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家庭环境。
(4)帮助产妇认同母亲角色,做好母乳喂养指导:主动与产妇交流,关心她们,倾听他们的想法与感受,并指导产妇尽快适应母亲角色,介绍有关母乳喂养和育婴的常识,教会她们护理孩子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帮助照料新生儿。宣传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有关新生儿发生理现象知识,如新生儿黄疸等。同时让产妇得到休息的同时对其自我能力的训练指导,内容包括生活调、会阴护理、及产后自我护理。如有哺乳障碍的产妇,要进行心理分析,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根据其症状逐步解决。指导产妇饮食和营养搭配,保证产妇的营养和能量。
(5)鼓励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子:比如参加产后瘦身协会或者是育儿协会。多与人群进行交流,抒发自己内心的不愉快。现在有一种产后抑郁症患者团体人际心理疗法,在某种程度上有帮助患者走出内心的阴影。
3.5 及时识别产妇在濒临抑郁症边缘的抑郁焦虑症状,以便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或药物治疗
可能由于上述各种措施没能尽善尽美,最终孕妇抑郁症的前驱症状产生:失眠,头痛,对孩子不理不睬等,尤以睡眠形态紊乱最为严重。作为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整体业务水平,了解更多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以便及时观察到患者的心理动态。
可以利用中国传统的民风民俗来关心产妇的各种身心变化。中国传统的“做月子”就可以以亲戚聚会的形式把大家的关心聚集在一起来温暖产妇的心灵。
对于担心自己身材的产妇可以鼓励其循序渐进的进行一些锻炼;对于产妇担心自己生完小孩后不能胜任工作的可以在休息期间自我充电,同事也可以适当提供讯息,帮助其在业务上的提高,同时家人要给与百分百的肯定和支持。
4 小结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增加,特别是对育龄知识女性尤为明显。近年来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主要是生理内分泌的改变、心理的恐惧、孤独、忧虑、挫败感等消极因素的刺激和家庭社会支持系统的不完善不健全等造成的。多数产后抑郁患者通过心理治疗,家庭支持或药物治疗可能完全康复,但少数病人可变成慢性状态或再次分娩时可复发。这要求家庭要做好孕育孩子的准备(包括身体的健康准备、心理状态的准备、经济状况的准备和家庭支持系统的完善)这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必须做好孕产妇产前、产时、产后的健康教育工作,必须熟悉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能及时的识别产后抑郁的情绪,同时还要求护理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从生理、心理上多关心和体贴产妇,使产妇顺利的渡过从怀孕、分娩到成为合格母亲的生理、心理的关键时期!
参考文献
[1] 李荣萍,闫琦,鲁扬.产后抑郁与婴儿气质的关系.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
[2] 许世琴,朱邦莉.产褥期抑郁症发心理护理,现代医药卫生.2006.
[3] 颜秀英.产科抑郁症的诊断与护理.中外健康文摘,2006.
[4] 刘文颖.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调查及护理.当代护士,2006.
[5] 王桂兰.心理护理对孕产妇早期及分娩期的影响.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6.
[6] 荆秀英.围产期的心理护理.中国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4.
[7] 杜艳鸿,袁秀珍.产后抑郁的诱发因素及护理措施.现代护理,2006.
[8] 马琳,郭丽.产后抑郁社会心理影响因素研究现状.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
[9] 罗巧星.女性抑郁症病人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