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范文
时间:2023-04-07 01:07: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了加强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的管理,明确税收政策,支持国有企业改革,现就有关国有股权无偿转让征收证券交易印花税的问题,明确如下:
一、对经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或批准进行政企脱钩、对企业(集团)进行改组和改变管理体制、变更企业隶属关系,以及国有企业改制、盘活国有企业资产,而发生的国有股权无偿划转行为,暂不征收证券交易印花税。
二、对不属于第一条所述情况的国有股权无偿转让行为,仍应征收证券交易印花税。计税依据为转让股份的面值,税率为4‰。
三、凡属于第一条范围内的国有股权无偿划转行为,由企业(单位)和主管税务机关按所附《上市公司国有股权无偿转让暂不征收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审批规程》的要求,报国家税务总局审批。
本通知自文到之日起执行。
附件:上市公司国有股权无偿转让暂不征收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审批规程
一、企业或单位报送审批的条件和必备文件
对上市公司国有股权无偿转让符合本通知第一条规定范围,需要给予暂不征收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的,须由企业(单位)按下列要求提出申请报告:
(一)转让方企业(单位)名称、隶属关系、经济性质、企业或单位所在地址;
(二)受让方企业(单位)名称、隶属关系、经济性质、企业或单位所在地址;
(三)转让股权的股数和金额、转让形式、批准部门,以及申请豁免证券交易印花税的理由;
(四)申请报告应附证明文件和材料如下:
1.国务院及其授权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的国有股权无偿转让审批文件;
2.国有股权无偿转让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3.国有股权无偿转让的受让企业(单位)章程;
4.国有股权无偿转让的受让企业(单位)《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5.向社会公布的国有股权无偿转让事宜的预案公告复印件。
二、税务机关审批程序
(一)由国有股权无偿转让或者受让的企业(单位)通过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向证券交易所所在地市一级国家税务局提交税收暂不征收的申请;
篇2
关键词:故事教学;幼儿教育;重要性;研究
一、前言
在国家不断推行素质教育理念的大背景下,社会大众逐渐将目光聚焦到幼儿教育之中,如何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当前幼儿教师面临的主要课题。故事教学法是将故事作为主要的教学工具,对幼儿进行素质以及能力方面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不仅能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讲解的内容上,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对幼儿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
二、培养幼儿对语言的领悟能力
幼儿还没有对学习形成成熟的认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幼儿年龄的故事来培养幼儿对语言的领悟能力。由于幼儿的年龄比较小,还没能掌握过多的词汇,其对语言的使用能力以及对事物的认知能力都比较弱,教师采用直接讲解的方式为幼儿讲解一些语言知识,很难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一些幼儿比较熟悉的语言,选择一些符合幼儿兴趣的故事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例如,教师为幼儿讲《小红帽》这个故事时,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用一些生动的语言和表情,比如讲到小红帽看见大灰狼时,教师可以在语言中透露出一丝害怕,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这个故事的内容。
三、提高幼儿对语言的运用能力
幼儿阶段正是语言素养的形成阶段,教师在利用故事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应该提高幼儿对语言的领悟能力,使幼儿能完全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还应该将故事作为主要的教学工具锻炼学生运用语言叙述故事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幼儿对语言的运用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一个故事进行多次讲解,直到学生能将故事的大概内容叙述出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并请学生将教师讲解的故事转述给其他学生。其次,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一遍故事,然后根据故事的情节向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能通过回答教师的问题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第三,教师可以通过语言与肢体动作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讲解故事,也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与幼儿进行一些互动,这样的方法能帮助学生更快进入到故事的世界中去。
四、锻炼幼儿对事物的模仿能力
适合幼儿的故事其内容一般都比较简单,其中有很多故事都非常适合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以及模仿能力。对幼儿进行故事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使幼儿能将故事的内容叙述出来,同时也能从故事教学中提高自己的模仿能力。幼儿园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能成为幼儿模仿的模板。因此,教师在为幼儿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故事的内容控制自己的语调、表情和动作,将一些故事内容通过动作表演出来,为幼儿提供一些表演模板,使幼儿能在表演中充分理解故事的内容。例如,教师讲到《丑小鸭》这个故事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动作和表情将丑小鸭不同的心理状态表现出来,比如,教师可以将头向前倾,将两只手臂向后伸,模仿小鸭子的动作,并引导学生进行模仿。
五、提升幼儿的想象能力
幼儿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段,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经常会产生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幼儿的想象力特点,并通过故事教学激发幼儿的想象能力。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故事,并引导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故事进行改编和续编。这样的教学模式能使幼儿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还能在很大程度上使课堂教学的氛围更加生动活跃。例如,教师可以为幼儿讲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教师讲解到小女孩在梦中看到了自己的奶奶后,教师就先不再继续讲解下去,而是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续编故事的结尾。比如,有的幼儿会想象着这个小女孩在被冻死之前被一对好心的夫妇抱回了家。有的幼儿会想象着这个小女孩所经历的一切痛苦都只是一个梦而已。
六、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
很多适合幼儿的故事都比较具有教育意义,很多文明礼仪或者思想观念通过教师的直接讲解无法使幼儿充分理解。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讲给幼儿听,使幼儿能从教师讲解的故事中了解到一些生活礼仪,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使幼儿在故事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还能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良好的教育熏陶。例如,教师可以为幼儿讲《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与幼儿进行互动,引导幼儿思考如果自己是孔融的话,会如何分配盘子中的梨。幼儿说出自己的答案后,教师再继续讲解故事的内容,并教育幼儿在生活中应该尽量孝敬自己的父母,懂得谦让。教师讲完这个故事后,可以请幼儿回到家为家人分配水果,从而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七、结论
综上所述,故事教学是一种非常适合幼儿教育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幼儿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选择合适的故事,这种教学方法的意义在于培养幼儿对语言的领悟能力,提高幼儿对语言的运用能力,锻炼幼儿对事物的模仿能力,提升幼儿的想象能力以及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通过本文对故事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展开的一系列研究,希望能为提高我国幼儿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冯俐.故事讲述中声音表情的训练指导[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7):243.
[2]袁玉冰.论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对推进幼儿趣味绘本阅读的意义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7,(02):120-121.
篇3
一、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教学方法分析
通过对目前小学思想品德课的研究发现,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学生主动参与的民主讨论法
民主讨论法是目前小学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主要是通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尊重学生的特点,使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发挥民主讨论的积极作用。
2、利用学生天性的故事讲解法
小学生普遍都喜欢听故事,结合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我们可以将课程内容用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讲解,将课堂传授变成故事讲解,既实现了课堂内容的传授,又吸引了学生。
3、利用课程内容的情景设计法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内容中,利用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情景设计,也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目前情景教学已经成为了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也有重要应用。
4、以重要人物为代表的典型分析法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有许多以重要人物为代表的典型事件和事例。目前普遍的教学方法均为对这些典型事件和事例进行深入剖析,从这些事件和事例中吸取经验。
5、注重联系实际的现实演绎法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与现实联系最紧密的课程之一,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均采用了现实演绎法,有效的将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内容与现实结合在一起,发挥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
6、增加课程与社会联系的社会调查法
目前小学思想品德课归根到底是一门社会实践课,因此,社会调查法是目前小学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采用社会调查法之一教学方法,增加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二、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教学方法优缺点对比
以上我们分析了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的教学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验证之后,这些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值得我们分析和探讨,主要结果如下:
1、民主讨论法的优缺点
民主讨论法的优点在于尊重了学生的个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从讨论中获得提高。但是这种教学方法的缺点在于,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老师必须要加强引导。
2、故事讲解法的优缺点
故事讲解法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从故事中获得思想品德知识。但是故事讲解法的缺点在于学生会过分关注故事本身的趣味性,而忽视了故事的教育意义。
3、情境设计法的优缺点
利用情境设计法,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极大的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对启发学生智慧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情境设计法要根据课程内容而定,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可以应用情境设计法,因而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4、典型分析法的优缺点
典型分析法是对典型事件典型经验的总结,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具有重要的代表性。但是典型分析法如果应用的不好,会使小学生仅仅能记住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而忽略了普遍性。
5、现实演绎法的优缺点
现实演绎法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教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本领,但是受到小学生年龄的限制,现实演绎法所取得的效果十分有限。
6、社会调查法的优缺点
社会调查法被认为是拓展小学思想品德外延的重要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但是在具体实施的时候,社会调查法的实行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开展起来遇到的困难很大。
三、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教学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在目前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并且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一定的优点,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学方法的优点并不突出,开展起来遇到很大的困难。所以,我们必须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发挥其优点改善其缺点,使其更适于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因此,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是十分必要的,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教学方法创新,符合教学发展规律
对于小学思想品德课来讲,教学方法的创新符合教学发展规律,能够促进小学思想品德课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并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改变现有教学模式,使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整体教学水平出现质的飞跃。
2、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教学方法创新,是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必然需求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要想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单纯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效果,因此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这种创新是在现有教学方法基础上进行的,符合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发展需求。
3、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教学方法创新,有利于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
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教学方法创新,是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对小学思想品德课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是十分必要的。
篇4
一、绘本独特的表达形式
(一)绘本以图画来表达情感
“绘本”这一学术名词来自日本语系,英文叫Picture book,但绘本却不同于“有画的书”,绘本是较为严格意义的图画书。绘本中的图画不是插图性质,不是文字的附庸,它本身就是语言,具有表达性,能抒情叙事。
(二)绘本中文字衬托于图画
绘本中的文字所扮演的角色同样是独特的,它要与图画互动后才能完成使命。绘本中的文字一般比较简单明了,很少有对故事的渲染和铺陈,单独阅读文字,最多只能获得一个故事梗概,幼儿与需要依靠图的配合和支持,才可以完成对故事的基本理解。
二、绘本用于幼儿情感教育的切合性
(一)绘本的图文特点和表达方式适合幼儿阅读
绘本鲜明生动的图画和简单明了的文字适合幼儿的阅读特点,许多绘本的人物塑造,故事情节铺陈、结构安排、构图、版式及装帧设计,全面充分地考虑了儿童的接受和阅读趣味。
(二)简单的绘本故事包含深刻的道理
绘本作为儿童文学的体裁之一。以其丰富的想象和幻想塑造除了无数的经典形象。而在其思想内容上,传达的多是人类的基本美德,如诚信、勇敢、坚毅、合作、宽容等。
三、绘本的情感教育价值
(一)绘本的社会情感教育价值
1、绘本阅读使孩子体验到爱与被爱。意大利一位教育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光爱孩子是不够的,还必须使他们感受到爱。”绘本为孩子构建了一个爱的心灵花园,使孩子能够感受到爱,并感受到被爱。
2、绘本影响孩子积极的社会关怀情感的形成
大班绘本阅读《独眼猫一世》的故事,这是一本让人觉得有点伤感却又赋予人无限勇气的绘本故事。最吸引人的是书的封面上那只大大眼睛只有一只眼睛的小猫“一世”。一世是一只眼睛看世界的意思。他是一只天生带有缺陷的独眼小猫,他曾经遭到嘲笑和不理解,但是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之下,终于得到了理解与认可。我们想这只与众不同的眼睛,可以吸引幼儿去看、去理解、去关心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让幼儿学会正确地看待自己,相信自己;懂得关爱他人和接纳他人。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会是绝对完美的,残缺、不完美是正常人都希望回避的东西,而《独眼猫一世》让我们明白残缺和接纳残缺,因为残缺本来就是一种独特的美。而接纳残缺,需要的不止是勇气,更是对美的认识和欣赏,更是一种人性的超越和洒脱。
(二)绘本的自我情绪教育价值
1、阅读绘本使孩子感受到快乐。我在教学《小猪变形记》这一绘本课时,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读一读相关的文字,从而了解小猪通过改变自己的形态寻找快乐的过程。在讲故事过程中发挥想象,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在最后指出绘本的中心思想,让幼儿懂得:做自己,最快乐!也是幼儿社会性情感得到了提升。
2、绘本调节孩子的情绪情感。在《鬼鬼盯着你》绘本故事中,我采用了与幼儿年龄段相近的太郎以及他的宠物鬼鬼作为故事的主角。幼儿通过阅读故事能够更加深刻的引起共鸣,了解故事的意义。并且故事内容轻快有趣,富有教育意义。故事的过程也具有曲折性,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能够吸引幼儿投入到故事的人物和情节中去。将自己经历和故事中的主角太郎的经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体会到故事的趣味性同时,让幼儿根据故事的内容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了解挑食的害处。明白只有不挑食才会长得更加的强壮和健康。故事中的主人公之一鬼鬼,从名字上就已经吸引了幼儿的眼球,幼儿的情绪一直在随着故事的进展而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也能一部分挑食的孩子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
篇5
一、榜样模仿,形成好的常规
幼儿善于模仿。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幼儿都很容易学会。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在日常的活动中,教师要先给幼儿树立良好的常规榜样,把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教育寓于一日生活之中。例如:培养孩子文明用语的习惯。小班新生刚入校的时候,有的幼儿不能礼貌地问好,或者不知道怎么问好。针对这种的情况,每天利用晨间接待或离园时间,教师都要注意以身作则,主动热情地向幼儿、家长问好。幼儿爱模仿,性格开朗的幼儿马上回答:“老师好!”及时肯定和表扬主动问好的幼儿,启发内向的幼儿:“老师先问你好,你也要问老师好呀!”对于有进步的幼儿马上鼓励他们:“真棒,你进步了,能向老师问好了,如果声音再大一点就更好了。”配合情境教育,多练习文明礼貌用语,久而久之,文明的氛围、礼貌问候的常规就形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保障幼儿身体健康的前提。在幼儿园里,要教会幼儿养成饭前、便后和手脏的时候洗手的习惯。如果教师总是以说教的形式教育,肯定效果不好,有的幼儿餐前洗手会偷偷地躲过去或只是玩水。如果教师在检查幼儿小手的时候,看到小手洗得干净的幼儿,很夸张地赞赏:“XX的小手洗得真干净,好美啊!”然后教师可以抱抱、亲亲幼儿。没洗手的幼儿此时就会用期待的目光看着老师,要求再去洗手。等他们把洗净的小手伸出来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可见,夸奖好榜样的方法确实很奏效。
二、故事与随机教育相结合
幼儿爱听故事,故事不仅仅趣味性强,情节吸引人,而且每个好的故事都具有教育意义。因此,故事是引导幼儿形成好的常规习惯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常常引导幼儿倾听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儿歌,帮助他们领悟其中的道理。
小班初期,幼儿进餐习惯一般都不好,撒饭、挑食现象严重。针对这种情况,要多给幼儿讲有关节约粮食、不挑食的故事,如《漏嘴吧公鸡》《珍珍的梦》等。故事很容易让幼儿明白:挑食、撒饭、不好好吃饭都是不好的习惯。教师要正面引导孩子好好吃饭的好处:变聪明、美丽、长得高,能快快长大。这些都是幼儿向往的,从而会让幼儿挑食的毛病得到改善,而且要让幼儿个个都做小小监督员,互相监督。
随机教育也很重要。例如,有段时间班里频繁出现随手扔垃圾的现象。在一次春游休息时,我们来到一块满是垃圾的草坪旁边。幼儿看到草坪上的垃圾都纷纷议论起来:“啊,那么漂亮的草坪怎么会有垃圾呀?”看到大家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笔者就因势利导:“这块草坪以前是很干净很漂亮的,后来因为有人随手乱扔垃圾,使得草坪变脏了也不漂亮了,这样乱仍垃圾会破坏环境的。”幼儿听了都点点头。然后笔者带头捡起了垃圾,幼儿也纷纷学教师把垃圾送到了附近的垃圾桶里。不一会,草坪便恢复了干净如初的面貌,大家都高兴地欢呼起来。从此以后,班里成立了环保小卫士,向自己的家人宣传环保的重要性,乱扔垃圾的现象彻底从班级消失。
三、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政治教育
一、形式多样,强化听说训练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听是我们从外部世界接受信息的重要方式,听说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听是提取信息,输入大脑储存起来,是运用信息的前提条件;说是人们交流信息的工具。
1、在生字和词语教学中,我一改往日教师上面念,学生在作业本上写的惯例,把生字词语制成卡片,同桌或同组一个同学念,其余同学听音拿生字、词语卡片,让学生在轻松学习中既进行了听说训练,又掌握了知识。
2、听故事复述训练,以一个小组为训练单位进行。先让一个同学讲一个简短故事,其余同学听,然后让其余同学来复述故事,看谁复述的故事最完整,每组推举一名优胜者,周末进行一次“优胜者比赛”,增强学生对听说训练的吸引力。
3、做听说传话的接力赛游戏。以纵向座次为小组单位,第一个同学拟好一个词语或一句话,依次传到最后一个同学,看哪一组听、说最正确。即要求说的人发音准确、听的人听正确,学生听说能力在浓厚兴趣中得到提高。
4、利用课文插图,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现行小学语文教材配有很多插图,我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内容,可作适当联想,一个同学说画面内容,其余同学听后可补充发言,教师鼓励。这样既训练了学生说的能力和观察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听力和思维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读”贯穿始终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显而易见,培养学生的“读”的能力非常重要。
1、课前听教师有感情地范读,或听课文录音教学磁带,唤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有助于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抽学生试读,其余学生来讨论交流。教师再范读,学生再试读,再讨论交流,学完课文再让学生朗读。
2、鼓励学生多读优秀的课外读物,每周举行一次讲故事比赛。比赛谁的故事最有趣,最有教育意义。这样既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又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观念。
三、综合训练,加强写作作文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加强小学生作文习惯和能力的训练。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形成,离不开科学的训练。要使学生自觉训练,必须巧妙地调动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1、口头“说”作文。写作前,安排学生讲述自己见到的,听到的有趣、有意义的人和事,口头“说”,把思想组织成为连贯而有条理的语言,教师再指导点拔,然后由说过渡到写。
2、适时进行仿写,续写。对于教材中比较短小精悍的写景、写人、写事的课文,在学生学习之后即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续写,模仿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方法以及语言表达的方式,对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指导学生续写,既能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又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篇7
关键词:变形计;易虎臣;生活即教育《变形计之少年何愁》讲述了城市富二代易虎臣和农村孩子吴宗宏两个人互换七天生活的故事。七天时间,变形取得成功。城市少年易虎臣从一个厌学、烦躁、手机控、时刻注意形象的“小流氓”公子哥变成懂得如何孝敬父母、如何对待朋友、如何对待学习的乖乖少年;走出大山的乡村少年吴宗宏开阔了视野,感知城市生活的压力,不再自卑,更加郧浚更加自信。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变形计之少年何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陶先生认为,人们在社会上的生活不同,所受的教育也不同。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过有目的的生活,便是受有目的的教育;过糊里糊涂的生活,便受糊里糊涂的教育。
一、《变形计》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两位主人公都在“变形”生活中受到了教育,尤其是富二代公子哥的转变,更是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一,同学之间的交往生活使他善良的性格得以彰显,关爱小伙伴的生活教育令他反思“父爱如山、母爱似海”的深刻含义。在乡村学校,易虎臣注意到一位个头矮小、长相较黑、经常独处但唱歌有模有样的孤儿“小黑”,易虎臣经常照顾不合群有时还被欺负的小黑。打篮球时要求大家多给小黑投篮的机会,私下教小黑跳街舞,亲自煮粥并亲手喂给生病的小黑吃,帮助小黑联系到多年未见面的正在服刑的父亲,还帮助小黑完成了见父亲一面的愿望。回到深圳后给小黑捎去新鞋,叮嘱他要大胆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打电话叮嘱好朋友多关照小黑。看到这样一个用心去关爱小伙伴的“公子哥”,你相信他还会继续讨厌、疏远同样关爱他的父母和老师吗?
第二,参加劳动锻炼,劳动生活教育使易虎臣体会父母工作的艰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易虎臣看到山村学校的孩子们每次都要在上学时背足一周的粮食,还要自己砍柴和生火做饭,而且顿顿吃洋瓜,很少吃得上肉。自己几双鞋换着穿,这里的孩子却是一双鞋一年穿到头。虽然有些不情愿,易虎臣还是参与了喂猪和冲厕所,而他主动煮的第一顿饭竟然是为了生病的“小黑”。影片中,易虎臣流着眼泪道出了真情:这里的生活使他感受到了父母的不容易,为自己以前的行为给父母带来的痛苦感到懊悔。
第三,山村教育落后、教室破旧、生活艰苦,但丝毫没有阻挡孩子们翻山越岭求学的热情,与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形成鲜明对照,这样的生活教育令他要懂得珍惜现在拥有的,懂得感恩父母。
二、《变形计》的重要教育意义
《变形计》是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思想的当代实践和完美诠释,对青少年、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第一,对于青少年,观看了《变形计之少年莫愁》,他们会对号入座,在潜意识里展开对人物行为的思考,会随着主人公思想的转变而发生微妙的变化,促使他们“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则内自省也”,这些都是“生活即教育”润物细无声的功效所在。很多事情换位思考一下,尝试着走别人的路,会明白很多,理解很多,坦然许多。
第二,对于家长,更要知道孩子每天在家庭中生活,接受着家庭生活的教育。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只有以身作则,无不良嗜好,才能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家长应掌握关爱孩子的尺度,爱不能缺失,也不能泛滥,缺失了爱的温暖会使孩子孤独、自卑甚至恐惧,而溺爱会使孩子孤傲、任性、唯我独尊。掌握关爱孩子的方法,走进孩子的世界,了解孩子的心声,不把大人的观点强加给孩子,要考虑他们的实际情况和感受。易虎臣的父母深知自己创业的艰辛,不想让孩子受苦,因此满足孩子的一切物质要求。这是用错了爱的方式,不经历艰辛就不会懂得珍惜,来得太容易的东西总是被人忽视,被认为理所当然。
第三,对于教育工作者,在感叹“生活即教育”力量之伟大的同时,考虑如何拓展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如何因人制宜和因材施教。充分利用青少年较强的可塑性,引导他们过健康向上的生活至关重要,因为过什么样的生活就会受什么样的教育,就塑造成什么类型的人。如何创造出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苦难”学校,特别是创造出适合问题学生身心良性发展的“苦难”学校是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变形计之少年何愁》通过对城市公子哥易虎臣成功变形的演绎,充分诠释了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彰显了“生活即教育”思想的现实活力,不但对主人公本人具有转变思想的教育意义,而且对青少年、对家长、对教育工作者、对所有观众都具有教育意义,促使大家思考如何通过创造“生活”情景来实现“教育”的目的。
篇8
关键词:导入的意义;导入的原则;导入的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62-1
一、新课导入的意义
音乐课与其他的学科教学一样,导入新课是教学的首要环节,好的导入方法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生时期是一个具有自己独立想法的时期,而兴趣,则是他们学习的最大出发点。教师导入新课的方法标新立异,而有不失自然自在,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长此久往,学生对所学习的音乐兴趣浓厚,课堂上学生兴致盎然,教者得心应手,学者轻松愉快。
二、导入新课的原则
导入新课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在思想上产生“我愿意”、“好有意思”等等愿望,为此,教师在新课导入设计上应遵循下列原则:
1.为使课堂导入更有效果,教师要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走向,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努力使新课导入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并能有效冲击学生的兴奋点,让音乐课一开始就富有吸引力和粘和力,使学生产生一种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学习动机。
2.针对性新课导入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尽可能地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导入新课还必须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选择恰当的导入方法,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只有教、学都兼容的导入方法才是最好的。
3.趣味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驱力。因此导入新课要从学生的兴趣渗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整体性导入新课不是一个个的教学环节,每一节课的新知识又与前后知识构成一个整体,数十个学生个体又构成一个学生整体,因此,一节新课的导入既要有教学的整体观念,还要有学生整体观念。那种凭教师自己的兴趣而夸夸其谈、口若悬河的新课导入是没有积极意义的。
三、导入新课的方法
1.故事导入法
课堂上教师用一些古人或是伟人的故事导入,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讲《梁祝》,老师先讲这样一个故事:“在古时候有这么一个传说,一对青年男女为了追求属于他们自己的爱情,经历了很多的痛苦,最后双双化蝶,才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自由生活。大家都知道他们的名字吗?”由此发问,引出这节课的课题《梁祝》。
2.成语导入法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语言文化丰富的国家。成语包含了很多典故,传说,做人、做事的道理等等。当出示一个成语的课题,学生就会对这个成语涉及到的内容产生联想,因而引出学生们愿意去想,愿意去听的兴趣。例如在讲《十面埋伏》,我首先出示在黑板上的课题是“四面楚歌”――提问:“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这个成语有什么样的含义呢?它包含了一个什么典故呢?”“在公元前202年,这两位王者决战江山,大家都听过很多的音乐,如果请大家用音乐来描述这场战争,大家想想该用什么音乐呢?”通过这样几个设置悬念的问题,使学生自己通过想象、思考一步一步地走进课堂之中。
3.游戏导入法
游戏虽然是用来娱乐的,但是游戏中的动脑、动手在小学的音乐课堂经常能用到,而且孩子们非常喜欢。而高中音乐欣赏课堂,恰恰就是缺少这种“动”的感觉。所以在一开始的导入上就可以应用游戏引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猜谜语是游戏中动脑类的游戏,把它用于古曲《梅花三弄》欣赏的导入:“老师现在给大家出示一个谜语,迷题是这样的‘万物萧条,唯我独醒,凌霜傲雪!’,打一植物。”通过学生们的回答(梅花),从而引出课题。
4.图象导入法
MV、图片等带有影象的资料,都是学生非常喜爱和感兴趣的。因为图象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记忆。所以,一开始就用图象来导入,学生的兴致会马上被吸引过来,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欣赏民歌《小河淌水》的时候,先挂上一幅和歌词内容相关的画,问“这幅画中,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如果请同学们为这幅画配音乐,应该配一段什么样的音乐呢?”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民歌),然后播放我事先准备好的MV――让学生在声音、图象的双重魅力下感受民歌,从而引出新课。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故事情境创设;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3)13/15-0063-03
目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主要以掌握技术为目的,以任务驱动为主要方式,课堂情境创设较为单一。而初中信息技术新课标要求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体验和分析信息技术对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影响,表现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使用的习惯。如何克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颈瓶,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本研究主要从故事情境创设的理论基础、概念、意义、原则、课堂效果分析等方面进行阐述,通过课堂故事情境的创设来达到人文素养与信息技术的相结合,促进信息技术的有效学习。
一、课堂故事情境创设的意义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应“关注学生学习需要,体验学习实践过程”。通过感受和体验信息时期对学习、生活所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操作规范。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培养每个学生作为学习共同体在学习过程中所具有的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形成信息时代具有知识创新精神,良好信息素养的信息公民。而传统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情境创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的情境创设模式,即在课前以范例的形式提出或演示本课学习内容,指明学习方向,方便开展教学。这使学生在课前即明确了课堂学习的任务。从呈现方式上看,它具有教学指向性较强的特点。但从教学体系上看,它将每个教学单元目的进行了分割,学生只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和学习目标,并不能从根本上对整个知识体系形成有力记忆,更不利于学生后续的知识温习、巩固和应用。而故事情境创设正是基于改进上述原因而制定,它有力地促进学生知识系统学习和整合学习体系的建立。故事情境创设主要是以故事作为情境创设主轴,以生活作为题材源泉,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对故事脉络的检视,启发学生发现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和整合学习,最终使学生达成教育教学培养目标,形成正确信息价值观和责任感。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故事情境创设的研究实现了传统信息技术课堂的三个转变:以教学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中心转变为以故事创设问题为中心;以单纯技能技巧的学习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能力的迁移和信息素养的培养为中心。故事情境创设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加强了学科之间的整合和文化知识的渗透,活跃了课堂的氛围。
二、故事情境创设的原则分析
故事情境创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有着广泛的意义。为了有效地发挥故事情境创设的作用,笔者认为故事情境创设需遵循以下原则。
1.故事情境创设的启发性原则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故事情境创设的启发性原则体现在以下方面:启发性体现在悬念设疑的启发和具有教育意义层面的启发两方面。故事情境创设的启发性既要满足学生学习探究需求,又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判断,提高逻辑判断的思维能力,反映学生认知规律。例如:在初一教材《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一课中,可采用《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鹰》的故事来启发学生从“正反”两面进行辩证思考,从而克服文字处理中枯燥无味的练习,锻炼了意志。
2.故事情境创设的主体性原则
信息技术课堂的故事情境创设要善于挖掘学生的潜在思维品质、思维特点、认知水平,创设能激发学生新旧知识碰撞,渐进式地诱导学习质疑、思考剖析、解惑的渐进式教学。整个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教学过程。在师生、生生交流、合作、分享成果的过程中构建故事学习共同体。例如:《综合创作――美丽的家园》一课,创设《只要行动就有奇迹》的故事,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相互交流,让学生融入角色主体,激发学习热情,一起行动起来完成作品创作。
3.故事情境创设的生活性原则
故事创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信息技术课堂创设取材于生活实际,学生在故事创设熏陶下,启发式地解决课堂问题,形成了关注生活,体验生活,回归生活,创造生活的积极态度。例如:故事《生活不需要假设》,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故事案例启发下,体验《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一课所感受到的信息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气息。
4.故事情境创设的生成性原则
生成性主要体现“事出有因,因有所思”的理念。生成性在故事情境课堂创设中将信息技术课堂相关的信息要素整合在一起,形成新的信息主体。如:《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一课,以讲述《把梳子卖给和尚》的故事,以故事线索为主线,启发学生对计算机组成结构、工作原理的迁移学习与思考。
5.故事情境创设的综合性原则
故事创设的综合性是利用故事创设中所包含的启发性、主体性、生活性、生成性等派生因素进行有机整合处理后生成各种与教学片段相适应的问题情境。故事情境创设的综合性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课堂创设机制,它可以根据不同课型、教学对象,派生出与之相适应的情境。因此,运用好故事情境创设的综合性原则将使我们的课堂呈现“异彩纷呈”的效果。例如:故事《蒙塔尔的人生哲学》包含着多种人生哲理,运用在《感受信息世界》一课中效果显著,学生在课中得到启发,学习得到延伸。
三、课堂故事情境创设的教学效果分析
为了进一步说明故事情境创设在信息技术课堂应用的效果,笔者抽取了故事情境创设下“学生对课堂重难点的把握程度”、“学科知识迁移能力的影响程度”,以及“作品独立创新能力的影响程度”三个最能体现故事情境创设优势的项目进行比较。这里采用分组方式,将实验对象分为两组,无故事情境创设的实验1组称为“控制组”(50人),采用故事情境脉络创设的实验2组称为“实验组”(49人),运用SPSS进行卡方分析,结果如下。
1.课堂重难点把握程度的比较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控制组中在故事情境创设下学生对课堂重难点的把握程度感到“非常好”的13人,“良好”的18人,优良率达到62%。而感到“一般”和“差”人数共计19人,达到38%。说明,“无故事情境创设”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学生对于课堂重难点不理解的人数相当多,课堂效果并不够理想,没有达到新课程中所提倡的“关注全体学生”理念。从另一方面看,采用故事情境创设教学的实验组中感到“非常好”与“较好”的人数共计44人。占班级总人数的90%,在人数或百分比上大大超过控制组。说明故事情境创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是行之有效的、可行的。
从表2 Chi-Square Tests(卡方检验)可知df(自由度)=3,卡方值χ2=28.563,双侧显著性概率Asymp.Sig.(2-sided)=0.000,说明P
2.学科知识迁移能力程度的比较分析
在对“学生对学科知识迁移能力程度”的分析上,从表3中即可看出,控制组中学生对学科知识迁移能力程度的影响感到“非常好”与“较好”的人数共计22人,占总人数的44%。而感到“一般”和“差”人数共计28人,占总人数的56%。说明“无故事情境创设”条件下学生的学科知识迁移能力较低,学生只关注本学科领域的内容,较少与其他学科进行迁移学习,学生知识迁移整合效果不明显,没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出新课程中提出的利用信息技术课程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功效。而在实验组中,采用故事情境创设教学后学生感到“非常好”与“较好”的人数多达44人。占班级总人数的90%,在人数和质量上都较大程度地超过控制组。说明故事情境创设对促进学生学科知识迁移能力作用明显。
同时,通过表4 Chi-Square Tests(卡方检验)可知df(自由度)=3,卡方值χ2=39.032,双侧显著性概率Asymp.Sig.(2-sided)=0.000,说明P
3.学生作品独立创新能力程度的比较分析
从表5可以看出,控制组中对作品独立创新能力感到“非常好”与“较好”的人数共计34人,为68%。而感到“一般”和“差”人数共计16人,达到32%。从另一方面看,采用故事情境创设教学的实验组中学生感到“非常好”与“较好”的人数共计46人。占班级总人数的94%,在人数或百分比上也大大超过控制组。说明学生十分喜爱故事情境创设,同时,也可以看出“故事情境创设”对学生作品的独立完成程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程度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从跟本上适应了新时期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
同时,通过表6 Chi-Square Tests(卡方检验)可知df(自由度)=3,卡方值χ2=26.980,双侧显著性概率Asymp.Sig.(2-sided)=0.000,说明P
总之,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实施故事情境创设后,笔者所任教学校的学生在课堂重难点把握程度、学科知识迁移能力的程度、学生作品的独立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这进一步说明故事情境创设有利于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创建。
四、小结
总之,故事情境创设重塑了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情境创设的模式,它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改变了信息技术单纯作为技术学科的范畴,易化了学生对课堂重难点问题的理解方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促进了学生的迁移学习,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作品创新能力与意识的提升,可以说故事情境创设在一定意义上开启了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新纪元。当然,信息技术课堂的故事情境创设策略并不是万能的,还存在一些不足,希望在今后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与改进,使它更好地服务于一线教师和学生。
[参考文献]
[1] 曾肇文.叙事探究对叙事教学的启示-理念与实例[J].新竹教育大学学报,2005,(21):84.
[2] 柏静.高中语文教学中“故事法”教学研究[J].消费导刊,2008,(9).
[3] 彭志祥.儿童故事教学“三要”――谈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故事的教学[J].江苏教育,2006,(12).
[4] 陈小辉.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故事情境创设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1,(10).
[5] 周燕飞.浅谈初中语文故事教学方法的运用[J].文理导航,2010,(10).
[6] 王玉亮.语文教学中的故事讲述[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32).
篇10
关键词:思想品德;小学数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7-195-01
思想品德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它是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一代的建设者的精神面貌的大问题。我们的小学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并立志为人民、为祖国、为人类做贡献的一代新人。
为此,就必须重视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除了开设思想品德教育课以外,还需要各科教学的密切配合,共同担负起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小学数学也不例外。
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任务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进行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能力的培养,还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数学基础知识以及富有教育意义的应用题的内容,为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材料,通过教学可以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初步的唯物辩证观点等的教育,培养一些优良品质;学生思想认识的提高,优良品质的形成,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将来参加现代化建设努力学好数学,并增强学习的效果。因此,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都必须重视并在教学中切实完成这方面的任务。
根据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在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可以着重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学好数学的目的性教育:结合数学内容,通过实际例子说明数学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练好基本功的重要意义,立志为参加现代化建设学好数学。
2、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用有意义又有说服力的数目材料编成应用题,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旧社会的对比、我国古代数学家的重大贡献(如祖冲之的圆周率)、小学生的公益活动以及有趣的科学知识等,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
3、进行初步的唯物辩证观点的教育:例如,通过数和形的概念的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知识都是从现实世界中得来的,人们掌握了它们,还要应用于实际,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又例如,通过一些实际例子,说明一些数学概念之间或运算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加与减、乘与除、积商的变化等),使学生初步领会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是发展变化的。
4、培养一些优良品质:通过数学作业和练习,可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独立完成作业、细心检查验算的习惯,书写工整、工作有计划、有条理的良好作风,有毅力、肯于动脑筋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等。
此外,还可以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可能同数学教学内容结合的条件下,充实新的内容。例如,反映注意环境保护(如保护益鸟)、进行卫生教育、开展“五讲四美”活动等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紧密结合数学教学内容,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寓思想教育于数学知识教育之中。教学时,要认真分析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因素,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确定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例如,在低年级认识数“3”时,只要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数各种不同的实物,把它们一一对应起来,使学生看到这几种实物的个数都一样,然后说明所有跟这几种东西的个数一样的,都用数目“3”表示,就可以了。到了较高年级,可以举例简单说明数是从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又例如,在解答课本中有教育意义的应用题时,要通过有说服力的数目材料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2、注意通过数学课上的实践活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不单是使学生了解它们的意义和要求,重要的是身体力行,使学生在数学课上的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细心思考,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按时完成作业,自己检查验算等,从小逐步树立起工作认真负责的良好作风。通过实际测量、制作等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等品德。在实践活动中,做得好的,要给以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