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的别董大范文
时间:2023-03-21 20:10: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适的别董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别董大》的意思《别董大》是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作品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现了诗人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但没有因此沮丧、沉沦,既表露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
原文及翻译1、《别董大二首.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译文: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2、《别董大二首.其二》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译文:
篇2
唐代的称谓有时很是繁杂。比如,韩愈《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这是写给华州刺史张贾的。张氏行第十二,曾任门下省给事中,其时中书、门下二省官员通称“阁老”。汉代称州刺史为使君,唐人沿用以示尊敬。诗题是将三种称谓合在一块,要弄清就得下番功夫。以行第互相称呼是唐代的习尚。这种情况,在唐人诗文中可谓屡见不鲜。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杜甫《赠卫八处士》《送韩十四江东省觐》,白居易《同李十一醉忆元九》,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这都是俯拾皆是的书证。
必须了解的是,唐人计算排行时,并不限于同胞兄弟,而是以其在家族内的行第排列为顺序。杜甫有诗《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见《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可知高适排行三十五,岑参排行二十七。其同胞兄弟当然没有这么多,而是“联从祖兄弟为排行”,“合曾祖所出以计”,相当于现代的堂兄弟。
唐人以行第相称时,有时在写明姓氏与排行之后,又将对方的名字或官职之类写上,这自然不可能使人误解。《唐摭言・序》云:“同年卢十三延让,杨五十一赞图,崔二十七籍若。”元稹《酬哥舒大少府寄同年科第诗》:“前年科第偏少年,末解知羞最爱狂。九陌争驰好鞍马,八人同看彩衣裳。”自注云:“同年科第,宏词(科)吕二灵,王十一起,拔萃(科)白二十二居易,平判(科)李十一复礼、目四频率、哥舒大恒、崔十八玄亮逮不肖(指元稹本人)八人,皆奉荣养。”这都是先称行第再称本名的例子。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杜甫曾任左拾遗),韩愈《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白居易时任中书舍人),则是先称行第再称官职。
有时只以姓氏排行相称,也不会使人误解。这主要因为对方知名度高。如李十二(李白)、杜二(杜甫)。韩十八(韩愈)、白二十二(白居易)、钱大(钱起)、刘二十八(刘禹锡)、元九(元稹)……都是名振千古的杰出人物。以行第相称,不仅当时人一望而知,今人读唐代诗文对此称谓也不陌生。有的知名度不高,稍作考证也可了解其人。韩愈《答张十一》,此即临武令张署,与韩愈同时被贬。
篇3
董大是我的最好的朋友,如今他要到别的地方去了,我很难过。董大对我说:"高兄,今天我们要离别了,我很舍不得走,因为这里有我最好的朋友。''说着,董大就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好兄第,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是,我们不知到何年何月才能再相聚。"'"好兄弟,天下无不散的宴席。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董大点了点头,又想些什么,可是又咽了下去。高适说:"你有什么话就尽管说吧,我们兄弟之间有什么难言之隐吗?"
"好吧,我怕,我走了之后,没有了你,我会觉得寂寞的,有了苦衷找谁分忧呢?你呀。可是我走后有可能我们再也不会相见。"
"贤第,你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你不要发愁,再前面的道路上没有相知的朋友,谁不认识你的大名呢?''
"嗯!"
"高兄珍重!"
篇4
1、天下谁人不识君翻译: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
2、出处:《别董大二首》【作者】高适 【朝代】唐。
3、原文: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丈夫贫践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4、翻译:黄昏的落日使千里浮云变得暗黄;北风劲吹,大雪纷纷,雁儿南飞。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释义: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释义: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相平,显得十分开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3、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出自唐代李白的《上李邕》。
译文:大鹏一日从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之高。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代李白《行路难三首》
释义: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5、照秦通警急,过陇自艰难,闻道蓬莱殿,千门立马看。——杜甫《夕烽》
篇6
大家应该都无法面对分离吧,即使只剩十天,所有人都默契的不去谈分离。虽然我们即将是高中生了,我们已经长大了,我们应该知道悲欢离合是人之常情,可是,我们不想分开,更不想面对那即将到来的离别......
“呵,踢毽子吧。”潘家欣拿着毽子对大家说,恍然发现原来我们从来没一起踢过毽子,“啊,真棒!”一声喝彩,几十个人围成一圈,毽子时而向上,时而向下,象轻快的小鸟,来回传递着大家的快乐,男生也许篮球打多了,时不时用头来顶毽子,张哲不会踢,毽子飞向他时,他不知所措情急之下,用衣服把毽子兜住......
所有人脸上都荡漾着笑容,虽然我们会分开,至少,现在我们仍然在一起,以许踢毽子对初三的人来说是挺幼稚的,不过,它却给了我们全班同学快乐。
我相信,我们是永远的九班!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徘岢荆?蜕崆嗲嗔??隆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篇7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上面三首诗的作者都是盛唐极负盛名的诗人,三首诗均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作。将出自不同作者之手的相同题材的名篇加以比较,可以较全面地领会诗人构思的苦心,提高我们阅读欣赏诗词的能力并对写作能力的提升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首诗都属于送别题材。送别诗在唐代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与古人生活密切相关。古代因交通不便,往往一别就是几年,几十年,甚至是终身不能相见,这都属于平常之事。别因很多,但不外觅取功名,擢升,贬谪,赴任、归隐……总之是“别方不定,别理千名”。但不管何种原因,不少送别诗写的悲悲切切,凄凄惨惨。然而上面的三首诗则一反前人送别诗的感伤颓废的低沉情调,而是有豁达乐观的气概,这是难能可贵的。
《芙蓉楼送辛渐》这一首诗,作者是被誉为“七绝圣手”的王昌龄,当时就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美称。此诗是作者在江宁丞任上写的。原作有二首,本诗为第一首。这首诗前二句写景,通过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来表达朋友间深厚的情谊。首句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的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作者舍弃了从送别当天写起的老例,而是把时间拖长,从送别的前一天,即从“夜入吴”写起。诗人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把送别时的一景一物写得多么真切,多么富有感情!透过这些自然景物,我们体验到了诗人对朋友那种真切的难舍难分的友情。后两句是抒情,是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结束,比喻新鲜,想象丰富,含蓄蕴藉,诗人从清澈无暇、澄空见地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有不尽的余味。用“冰心”、“玉壶”比喻清廉的节操真是新颖、鲜明、生动。这两句是诗人自表心志,也是与老朋友共勉,它“含不尽之意于言外”。深厚有余、优柔舒缓,“尽谢炉锤之迹”是王诗独特风格。王昌龄极重立意和章法,它曾说:“夫作文章,但多立意。”也重视入句和落句,认为落句要“常须含思,不得令语尽思穷。”看来这首七绝是体现了王昌龄自己主张的。
《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入乐,当作送别曲,并将末句反复迭唱,故称《阳关三叠》,又称《渭城曲》。诗的前两句也从写景入手,一开始就渲染了送别的气氛。早晨的雨下的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驶,尘土飞扬,而现在,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显得洁静、清爽。天格外的美,“”字用得极准确,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说明这是一场“润物细无声”的细雨,周围的景色又是那样“新”,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作者写景从晴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在这样的环境中离别,会是一种什么情绪呢?作者留给读者自己体会。后两句以频频劝酒写离情。“劝”和“更”字饱含了丰富的感情。明知己喝多,但还要劝仿佛唯有最后一杯才能表达出朋友的心意,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达到了顶点。没有直发议论,作者用劝酒来传达依依惜别、此时丰富复杂的感情。这首诗写景上用了反衬法,诗人为了把离别时的感情表达的更深沉强烈,他特地选择了春光明媚的良辰美景来反衬离别带来的伤感,这就收到了“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一倍增其哀乐”的艺术效果。
《别董大》这首诗与前两首在风格上迥然不同。《芙》以立意新,构思精,结句奇特令人拍案叫绝;《送》以凝炼含蓄,别情表达得低徊缠绵叫人赞不绝口;这一首却以意境深远,格调高昂语文明快令人五体投地,是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它以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和前两首一样,这首诗也从写景开始,与上两首不同的是这首诗的景物描写采用了大笔勾勒法。诗人直写目前景物,纯用白描。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情,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高适是著名的边塞诗人,他对北国风光有切身的感受,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与北风狂吹中,为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他笔下的景物是雄浑寥落的,与王维的纤巧不同。末两句是抒情,是诗人对董大深情的劝慰,也是热情的鼓励,于慰籍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它变哀愁为开朗,变惆怅为振作,变消极为积极,充分地显示了诗人宽厚的胸怀。
篇8
一、爱祖国的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提高全民整体素质的基础工程。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一直是学校德育的主旋律。《小学德育纲要》告诉我们,要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落实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正是靠爱国这个情怀维系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民族团结和经久不衰。因此,我们在古诗教学中一定要重视爱国主义的教育。而古诗中表达爱国主义教育的诗歌非常多。比如,伟大南宋诗人陆游的“位卑不敢忘忧国”表达了他对祖国的诚挚热爱之情;伟大的宋词家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伟大唐代诗人王维的“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生动的表现了英雄们不惜为国捐躯、其精神永垂不朽、其形象流芳百世的境界。总之,教育学生学习古人热爱自己的祖国,长大后做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自己的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爱家乡的教育
古人言:“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金窝银窝不如老家的草窝。”每一位真正有学问的人他必定是热爱自己家乡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梁园虽好,非久居之地,归去来兮。”从这里足见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因为家乡是生育和养育自己的地方,哪个人不都是靠家乡水养大的呢?要想爱国,首先就要做到爱自己家乡。因此,家乡教育对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久别故乡的深深思念。宋代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也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自己对家乡的恋恋不舍。唐代大诗人高适的“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深切地表达了思念家乡的愁苦之情。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抓住这些千古吟唱的佳句,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
三、爱亲友教育
亲情是人与人之间的天然情感,它是一种骨肉之情。亲情是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亲情教育是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一个重点。母爱的颂歌。每个人从呱呱坠地之日起,最早沐浴到的爱,是父母的爱,世界上最伟大、最深挚、最持久、最无私的爱,也是父母的爱。古往今来,许多诗人写下了热情洋溢的诗篇,以之来讴歌母之爱――这一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比如孟郊的《游子吟》歌颂了伟大的母爱。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了这种手足之情,使人感动至极。教学时,要启发学生感受亲人对自己的关爱。努力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尚品质,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亲情关系,使学生有一个和谐的亲情网。那么友情同样是重要的,对学生来说,与朋友的交往是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朋友的学生,不仅会孤陋寡闻,而且心理是不健康的。因而友情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古诗关于友情的诗歌也比比皆是。如李白的《赠汪伦》,表现了诗人和汪伦之间纯朴而深厚的感情。高适的《别董大》、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诗都是为朋友而作,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深入感知,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要珍惜朋友之间的感情。
篇9
题型一:思想情感的比较鉴赏类
【中考真题】(2012杭州中考卷)
送人之松江
宋·俞桂
西风萧瑟入船窗,
送客离愁酒满缸。
要记此时分袂处,
暮烟微雨过松江。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袂:袖子。诗中“分袂”是分别的意思。
题目:请赏析这两首送别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解题指津】解答时,要想准确把握诗词曲表达的情感,可以根据所描写的形象特点、人物行为、环境意境、作者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显露感情的关键词句等方面综合分析推断。例如理解《送人之松江》表达的情感必须结合所写环境及人物行为。理解《别董大》表达的情感得抓住人物有怎样的行为。
【答题构建】答案组成要注意:1.这首诗词通过写……形象或景物;2.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3.结合比较双方分点答题。
【参考答案】前诗通过写西风烟雨等环境和借酒消愁,来表现诗人离别时沉重、悲伤的情绪;后诗通过劝慰朋友天下到处有知己,来表现诗人离别时乐观旷达的胸襟。
题型二:表现手法的比较鉴赏类
【中考真题】(2012扬州中考卷)
【甲】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数百年。
【乙】
戏为六绝句
杜甫
王杨卢骆①当时体,
轻薄为文哂②未休。
尔曹③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
【注释】①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即“初唐四杰”。②哂(shěn):讥笑。 ③尔曹:你们。
题目:甲诗一二句与乙诗三四句都采用了对比手法。两者是怎样对比的?分别突出了什么观点?
【解题指津】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的理解。做这道题目时要找到诗歌中对比的双方,分析出双方对比所突出的内容,显然要联系诗的后两句,乃至全诗。例如甲诗前两句说“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就说出古今之人对“李杜诗篇”的认识,突出了诗歌创作要创新,才能引领。同样的道理可理解乙诗的“王杨卢骆”与“轻薄者”对比,突出了王杨卢骆之文会万古流传。
【答题构建】答案组成要注意:1.点明手法;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阐述;3.视题目实际情况分析效果(如,采用表达效果+情感效果的形式)。4.比较双方分点答题。
【参考答案】甲诗:古今对比,古今之人李杜诗篇的态度对比,突出了唯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的观点。
乙诗:王杨卢骆与轻薄者对比,突出了王杨卢骆之文会像长江黄河之水那样万古流传的观点。
题型三:景象与心境比较鉴赏类
【中考真题】(2012盐城中考卷)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①无风镜②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①潭面:指湖面。②镜: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题目一:上述两诗描写的都是洞庭湖的景象,同中有异,请自选角度简要分析。
同:_________________
异: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指津】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以及写作特色的理解。答题时要根据诗歌所描写的情景以及有关提示“洞庭湖的景象”来思考。关于诗歌分析的“角度”,有景物特点、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等,可以根据自己熟悉的一点来写。
【答题构建】答案组成要注意:1.明确选取的角度;2.扣住“洞庭湖的景象”用恰当的语言组织答案;3.结合比较双方分点答题。
【参考答案】同:都描写了洞庭湖的辽阔景象,景色宏伟奇丽。异:①从景物特点上看,杜诗中的洞庭湖气势磅礴,意境阔大;而刘诗中的湖面平和静美,清澈明净。②从语言风格上看,杜诗显得雄浑豪放,而刘诗则显得清新优美。③从手法上看,杜诗虚实(实景与想象)结合,而刘诗设喻巧妙。(或:杜诗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洞庭湖的壮阔,而刘诗则通过比喻来表现洞庭湖的秀美)(可从以上任一角度作答,写明两诗的区别,意思对即可)
题目二:同样是远眺洞庭,二位诗人有怎样不同的心境?
【解题指津】本题考查对古诗人物心境的理解,要根据诗歌语言、所描写的情景来思考。《登岳阳楼》中的诗人心境,结合“老病”、“涕泗流”可知。《望洞庭》则写景优美,给人赏心悦目之感,故而表达的感情也应该是喜悦、赞美的。
篇10
1、东风不解愁,偷展湘裙衩。——纳兰性德
2、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3、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孟浩然《宿建德江》
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7、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相见欢》
8、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9、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
10、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11、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伤心。——黄庭坚《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
12、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黄仲则《癸已除夕偶成》
13、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14、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梦李白》
15、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纳兰性德
16、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
17、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8、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19、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秦韬玉《贫女》
20、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箫》
2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2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焕《凉州词》
23、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4、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25、愁肠若牵绳。——韩愈
26、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27、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白居易《琵琶行》
28、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29、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做官别校书叔云》
3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3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32、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33、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
3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5、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36、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
37、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38、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39、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40、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
41、一水牵愁万里长。——李白
4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3、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
44、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遣怀》
45、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翻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46、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
47、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
48、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49、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0、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温庭筠《梦江南》
51、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
5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53、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