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比心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03-23 18:38: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将心比心教学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篇1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同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今天,我们学习《将心比心》,能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课文写了哪些将心比心的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读通读顺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三、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1、默读记叙这两件事的一、二自然段,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2、在自学基础上小组互相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重点探究以下问题:读母亲平静的话,思考:母亲的“宽容”体现在哪里?母亲又是怎么鼓励护士的?她为什么能这么做?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5、多种方式读课文最后一段,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总结专题

1、创设情景,模拟对话,说明“将心比心”:

⑴公共汽车上,一位少先队员给老奶奶让座。

⑵公路边,你看见一位老爷爷正在植树。

2、对本组内容进行简单回顾。

3、小练笔:

写在做人处事上给你启示的一个人或是一件事。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

篇2

从感情上我不由自主地倾向于守纪律、学习努力的实验班,更关注实验班学生的情况,而对普通班的态度一直就偏于严厉,甚至是有点瞧不上,没有给过他们好脸色,总觉得他们干什么都不行,总把自己和他们人为地拉大距离。

但春夏之交的一件事彻底扭转了我的态度。暮春时节的一场重感冒后,我的嗓子哑得发不出声音。课堂上我刚说了句“今天我们讲……”,话音还未落,就听见教室右侧传来“老师,这有药”,紧接着,一盒感冒药很快地被传到讲桌上。我抬头看到的全是同学们关切的眼神,那一刹那,我感觉被温暖包围了。

当天晚自习,我在讲桌前看作业,一个女生来问问题。我给她讲解完,她快速地在我面前留下一片“金嗓子”,转身离去。那道题其实她懂,看来她是专门送药的,我又是心头一热。

我开始反思自己,学生这样关心我,我这做教师的做的又怎样呢?静下心来想想,严格要求本身没错,但把“严格要求”当成堂而皇之的借口而不去关心、关爱学生,自己人为地拉开与学生的距离,怎么能真正让学生信服,并按照要求去做呢?

反思之后,我开始摘下“有色眼镜”,通过和学生交谈、沟通,认真地观察每一个并不起眼的学生,我看到了以前没注意到的、别样的他们:

小马:平时默默无闻,不爱显示自己,但上课提问时,总能时不时地听到他不很响亮却很坚定、准确的回答。

小朱:一个平时“油嘴滑舌”的男孩,上课爱接话,爱说些闲话,浮躁得很,却有着与外表不同的细腻内心,能写出厚厚的小说初稿。

小董:学习跟不上,背书总背不过,却有着一颗善良、悲悯的心,敢为同学鸣不平。

小荣:貌不出众,学习也属中等,很平常的一个女孩。却能自告奋勇当课代表,而且工作认真负责,在她的督促下,我班成绩稳步提升。

小蔡:自制力较差,上课爱睡觉,写字乱得无法辨认。但能有错即改,始终在努力改进,哪怕只是点点进步。

……

看到汇集着这么多人性光辉的孩子们,我能不由衷地欣慰吗?我为我能与他们朝夕相处、共同进步感到高兴。从某种角度看,我甚至说不清是我帮助了他们,还是他们帮助了我。每当看到他们,我都觉得说不出的亲切、放松,脸上多了微笑,完全没有了以前那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一个学生在随笔中这样写道:“这几天老师看起来心情很不错……”

另一个学生也写道:“我喜欢上语文课,不是因为像其他人所说的上语文课轻松,而是因为我觉得您很公平……”

还有的学生写道:“老师,记得常让您的牙齿晒晒太阳……我们喜欢您的笑容。”

我们的学生只要求老师公平地散播我们的爱,仅仅这样他们就能满足,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呢?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谁都有权利得到关爱。很多教师们都说,毕业后记得老师,把老师始终记在心间的大多是那些挨批多的后进生。其实,多批评本身就说明你关注得多,而这一点恰恰是每个学生需要的,尤其是所谓浑身毛病的“差生”。

师德是教育教学的灵魂,师德高尚便是教师无法比拟的魅力。用公平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多与他们推心置腹地谈话,懂得他们的快乐和烦恼,尽自己所能去引导学生,朝着心中的理想前进。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真心为他好,将心比心,还会有学生和教师对着干吗?

篇3

一、词语的更新换代,并不只是换了个形式,语言的递进,其实是思想的演进

先说由“听课”到“观课”的变化。观实际上就是观察,宋代哲学家邵雍在《观物篇》中说:“夫所以谓之观物者,非以目观之也;非观之以目,而观之以心也;非观之以心,而观之以理也。”就是说,为什么叫“观”?就是因为在观的过程中,第一需要用眼睛去看,从而发现事物的形状、性质。除了用眼睛去看,用感观去观察之外,更重要的是以心观物,将心比心去理解别人、体谅别人,而以理观物见物之性是告诉我们要开动脑筋,好好想想,就可以看到事物的规律。由此可见,“观”不排除“听”。“观”一方面是运用多种感官和一定的观察工具,有效地收集和整理课堂信息;另一方面是运用心灵和理性的力量感悟、体验和分析,以获得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和理解。

再说由“评课”到“议课”的变化。“评”表示评价、评判,“议”在这里则表示商议之意。如果说评课着重在强调课“好不好”,那么议课则更强调课有没有价值,给人以什么启示。一提到评课,许多教师马上投降,这事还是请某某专家来评判吧。对于上课者,听到要评课了,往往心里直犯怵,似乎在接受最后的宣判。议课,是大家一起来商议,是众议,是一起来讨论如何将这堂课进行得更好,更能提高课堂效率。上课者怀着感激的心情,等待大家的帮助,虚心接受大家的意见。另外,议课主张以学论教,实施有效教学,所以,议课需要从学生学习的状况入手:“我们注意到学生……不知道你怎么看?”“我们注意到学生……对此:我们有这样的看法……”是常见的话语结构,“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办”是将对话引向深入的关键。

二、献课教师与观课教师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观课议课的理念下,平等对话是基础,在观课议课中,我们应该为所有参与者营造一种平等对话的环境和氛围,让大家能够面对课堂上的现象和事件进行共同的询问与探讨,从而促进做课教师进行反思和改进,更重要的是促进参与的每一位老师理解教学、改进教学。这样参与者就不是置身事外,而是“同在共行”。那什么是同在共行呢?“同在”就是不把自己当成局外人,而是设身处地站在另外一方的立场将心比心地同情对方、理解对方;议课的任务不是追求单一的权威改进的建议,而是讨论和揭示教学活动中更多的发展可能。因此,遇到和授课者不同的观点时,不妨想想:你做的是煮鸡蛋,而别人做的是煎鸡蛋,原料相同,做法不同而已。有了这种心态,那么议课者也是参与者。在双方共同的智力参与中获得解决课堂问题的有效方法,从而达到双赢的局面。譬如食用鸡蛋,那就是使参与者在单一的传统的煮鸡蛋的食用方式基础上,再多了解煎、炸、炒、蒸等可能的方法。认识和了解煎、炸、炒、蒸的方法,不是否定煮鸡蛋的方法、丢弃煮鸡蛋的方法,只是多提供了一些选择,以满足加工者的不同特点,适应不同消费者的需要。而在评课过程中,授课者与评课者之间是一种评价与被评价的关系,二者有主客体之分。

三、关注点不同

很多学校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的流程大致如下:教研组长通知大家听课;听课结束,上课教师说课;老师各自发表一通意见评课;时间差不多了,教研组长就再叫某老师下一次上课。

如果我们向参与者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一般会有这样的对话:

问:教研活动之前知道要讨论和研究什么问题吗?做课教师希望大家进入课堂重点观察什么?观课教师是否就重点目标进行了重点观察?恐怕大家都会说不知道。

这是很多学校听课评课的常态:海阔天空、泛泛而谈,这是导致现有听课评课活动效益不高的另外一个原因。而观课议课是一种有主题的教学研究活动,一般而言,应该是先确定研究主题,然后选课,进而确定做课教师。做课教师围绕主题备课,上课过程中,参与教师进行重点观察,从而使大家在观课过程中有明确的目标;上课结束后,围绕相应的主题、结合课堂上观察到的现象集中探讨、深入对话,以获得对主题的理解,这就是观课议课活动的“教研目标”。

四、做课取向不同

听课评课适用于大规模的公开课、优质课等展示型做课,需献课者充分显示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因此,要花费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观课议课则主张,充分发挥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改进的功能,以发展性的取向献课,直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篇4

一,我认为对同事们的尊敬和关爱是我们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更是形成一支高工作效率,和谐团结的团队的核心,是教师师德的重要表现!

本学期,在校领导和大家的支持和信任下,我走上了副教导主任的工作岗位.但在开始的时候,我发现我的工作进展的并不顺利,有时候还是有些被动,我觉得很困惑.后来,我好好地进行了反思,发现了原因的所在.总的来说就是我对同事的敬爱不够.在布置工作的时候,解释和说明不明确,为对方考虑的不够,有时候急性子说话的语气也不够好,将心比心也不够.这样就容易造成误会,引起不快,导致工作的被动,影响工作的开展.其实,老师们的工作压力很大,已经很繁忙,很辛苦了.这就更需要我耐心,细心地去为他们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后来,我不断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逐步调整自己沟通的方式,多倾听,多做实事,努力做老师和校领导之间的沟通桥梁,工作也就慢慢进入了轨道.我最开心的时候就是看到同事因为自己帮助而解决了问题的时候.

二,对工作的热爱,我认为是一个教师具有良好师德的动力源泉.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爱护学生.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可以想象,一个工作认真敬业,教学严谨有趣,仪表端庄大方,心理健康向上的教师会让学生受益匪浅.热爱你的工作,你就会认真的去备好,上好每节课;热爱你的工作,你就会想方设法的去让学生喜欢你;热爱你的工作,你就会记得你的言行都在无时不刻的影响着孩子们!你手里握着的时他们的未来!

三,对孩子无私的师爱是师德的最重要体现.

爱心是教育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全国劳模,北师大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

本学期五一班转来了个学生,叫做祖贤,很多老师可能都听说过这个孩子.贪玩,懒惰,淘气等等都可在他身上看到,可不好对付.第一次英语单元测验就给了我个下马威,26分.你问我头痛吗那可真是头痛.怎么办通过以前班主任和教过他的教师的介绍,以及和他家长的沟通,我发现他其实很可怜的.家长只要一知道他在学校不乖,对他就一个办法,打.我唯有对他进行循循善诱,耐心帮教.功夫不服有心人,他终于在期末考试取得了54分的巨大进步.全班同学都为他而感到高兴!

从祖贤的进步上,我看到正因为爱,才会有创造的喜悦,正因为有创造的喜悦,所以我对教育,对学生更加充满爱的情感.真正的教育,正是这种爱与创造永无止境的良性循环.

篇5

【关键词】音乐教育中的爱心与责任心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213-01

古希腊伟大哲学家柏拉图曾经说过: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求,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音乐课程标准还指出: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这些都充分证明了音乐教学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我们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有责任把课上好,让学生在美的音乐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

一、积极备课,认真上课,及时反思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无论教材有无变化,我们老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充满个体差异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与时俱进,同一教材对于不同的学生要备不同类型的课,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如2001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义务教育标准试验教科书·音乐》教材用到现在已有十一年的时间。在这十一年间,我们周围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十年前的学生跟现在的学生处在不同的时代,他们的接触面更广,表现欲更强。因此不能认为教材上了十几年了,不用备课,而应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进行备课。现代的学生喜欢时代气息浓厚的音乐,如周杰伦、王力宏等一线明星的音乐他们都很喜欢。我们应从一些独特的角度导入,在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和增加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贯穿其中,加上适度的多媒体应用,这样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如上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音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雪域高原》主题时,我结合时下流行歌曲《万物生》的音乐播放的异域风光及人们的生活习俗,营造新课的美好氛围,瞬间把同学们置身于雪域高原之中。让他们有了了解神秘的兴趣,有了想学习音乐的乐趣。接着让学生们根据课前所查找的资料,各抒己见,把他们心目中所了解的音乐特点说出来。同学们非常踊跃,总结出了其高亢嘹亮、曲调悠扬,有种高原蓝天辽阔的气象,是以民族五声音阶为主的特点。总之备课作为教师课前准备的过程,亦是一系列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

上完每一堂课,我们还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本身教学就是一门遗憾的课堂,总有不足与需要不断学习改进的地方。只有及时进行总结,发现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才能达到教学相长。其实我们老师在上课时会发现,同一课在前面班级上跟后面班级上的效果不一样,我们在后面的班级总会觉得教学效果比前面的好,这就是我们及时调整与反思中的成果。我们就是这样在不断地教学反思中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的。

二、将心比心,用我们的爱换取学生对我们的尊重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职责,也是教师的高尚品质。教师有了爱心,才能有热心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为学生开启智慧门扉的钥匙。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家孩子一样:严格、尊重、耐心。首先要把握好爱的尺度,不能放任学生的错误一再出现,该严格要求的就要一视同仁,不因他学习好在纪律上捣乱而偏袒他,也不因他成绩不好而错怪他。上课中每当提问时,我们用得最多的是“××同学请你回答”、“××同学你请坐”等,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老师与他们是平等的。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叛逆期,当他们中有人违反纪律时,我们不能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直接批评他。而应在下课时像朋友谈心似地问他刚才这样做的原因,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帮他分析这样做的弊端。并在上课中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把它作为感化他的切入口。如我在上节奏与节拍时,当学生练习拍打时,我发现坐在角落里的一个后进生拍打得非常好。我及时当着同学们的面,表扬了他,并请他上台表演,顿时掌声雷动。适时帮他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使他觉得“原来我也可以这么棒,能得到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从此上我的音乐课他都积极表现,并带动同学们与我有了很好的互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学习是无止境的,从娃娃呱呱落地、呀呀学语到长大成人、步入社会,每一天都是学习的过程。我国西汉儒家思想代表作《礼记》中就记载:“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古人的思想尚如此超前,何况生于现代社会的我们?特别是我们一线的音乐老师,吹拉弹唱乃我们生存的基本技能。一位好的、出色的音乐老师必须有自己的专长,俗语说得好: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得有一桶水。那这桶水的水质好坏就取决于我们老师的整体素质。记得海政文工团青年歌唱演员常思思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曾这样说“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只有三、四天没有专业训练,其余时间无论刮风下雨、酷热炎炎都没落下。”所以今天她才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音乐课我们老师的示范非常重要,老师唱得好、弹得好,学生都会报以热烈的掌声,向老师投以尊敬与崇拜的眼神,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为下面的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在这时候我们可以说这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拿我个人来说,每当学生说:“老师,您先示范一遍。”我都全情投入,把歌曲演绎得丝丝入扣,引起学生共鸣,把他们带到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景当中。接下来的乐理、歌唱等教学都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这与我对自己严格要求,从不间断声乐训练是分不开的。

总之,我们的工作是复杂的、是无章可循的,因为我们的对象是一个个可爱的、充满个性色彩的孩子,这就要求我们要以一颗赤诚的教育爱心与责任心去当好一个引导者,与孩子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在美的音乐中把快乐教学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6

家,是心灵的港湾;

家,是快乐的源泉;

家,是共同的责任;

家,是永远的依靠;

……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爱我的家,我爱我国家。

小家庭的温馨

现代中国最常见的就是三口之家,我们家大部分情况下也是这种状态。刚开始,我们都很年轻,没有什么家庭生活经验,可是,小两口在一起,谈谈工作、做做家务、唱***曲、开开玩笑,后来再加上养育孩子,日子甜甜蜜蜜地就延伸了十几年。看到很多文艺作品中所说的五年之痒、七年之痒、闪婚闪离等等名词,我就在心里偷着乐,呵呵,我们虽然也有拌嘴红脸的时候,可事后都能反思反省,特别是我们都有着忠诚于爱情,营造美好家庭的坚定信念,所以两人性格不断磨合,最终达到“金刚不坏”的境界。我想,爱和责任,是平安家庭最需要的健康之腿,有了它们,我们的小家才能始终走在平坦阳光的大道上。

同时,我们俩也都是那种凡事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要做好的人,为了搞好工作,加班加点、自学自读那是家常便饭。老公后来走进了学校行政人员的行列,工作就更需要费心费力了。当他因为忙碌而渐渐远离了“模范丈夫”的形象时,我可以自豪地说:“军功章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大家庭的和谐

小家庭只是大家庭的一份子,我们这个大家庭,有双方的父母亲,有他的姐弟我的弟弟,还有我们的姑姑舅舅叔叔阿姨,说起来,那可是几十户家庭呢!可是,别看人多又杂,大家却总是和和气气、相亲相爱、其乐融融的。因为我们懂得与人为乐,懂得将心比心。

在我坐月子的时候,正是我公婆家里事多的时候,田里土里,再加上猪栏里牛棚里,一天到晚没得闲,还要给我的孩子洗尿片。看到婆婆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却又红光满面、乐乐呵呵的,我也只求她夜里睡得好,身体总能健健康康。于是,夜晚孩子醒来时,我总是在第一时间知道,我谁也不叫,一个人给他把尿、喂奶、哄睡。

今年老公的二舅胃出血住院,医药费基本上是大家用红包分担的,仅婆婆一个人在短短两个星期内就去邵阳中心医院看望了五次,送了两千多块钱的红包,还有不少对二舅身体有益的食品。每次去都是我老公开车送妈妈去的。大家庭的互帮互助,温馨和谐由此可见一斑。

同事邻里共平安

“一家幸福不是春,家家花开春满园。”平安美好的环境靠我们自己创造,一个家庭的力量虽然较小,但如果带动了一大批家庭,力量就强大了。别人斤斤计较时,我宽容大方一些;别人脸红脖子粗时,我冷静友好一些;别人迷途和困难时,我悉心点拨尽力帮助一下……

篇7

“微波技术与天线”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也是专业基础课。学生对其前期课程“电磁场与电磁波”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作为该课程的主讲老师,我一直希望通过自己对课程所涉及物理概念的深刻理解来帮助学生完成从电路到电磁波的跨越,而这也是很多学生在刚刚触及该课程很难理解和掌握的。通过十多年该门课程的教学,我发现换位思考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跨越这道门槛,拉近学生和老师的距离,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导地位才能从中感悟学生的需要,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换位思考”本身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或缺的心理机制[1]。它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换位思考法”通常被人们运用在人际交往中[2],教育人们在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时,应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把“换位思考”这种思维方式运用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益处也是很大的,老师只有通过换位思考才能和学生情感沟通、相互了解、相互体谅、产生共鸣,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在我这几年中的工作实践中,我认为换位思考要做到以下几点:

1 角度换位

“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的传输线部分是课程的基础部分,一般教材会从最简单的“双导体”传输线开始推导电报方程。在最初的教学中,我也是按部就班一上来就推导传输线方程,得到解的通解形式,再通过不同边界条件得到方程的特解。但很多学生还习惯用电路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传输线问题,这就会导致很多概念理解不透彻。后来我通过课后答疑发现很多学生根本就没有理解在微波频段为什么要使用双导体传输线,对于微波传输线和低频导线的区别完全没有搞清楚,教学效果很差。课后,我对自己的讲法做了一些反思。假如我是一名学生,我如何去理解传输线的本质?微波和低频传输线的区别到底在哪里,这才是他们刚接触传输线内容最需要解答的问题。在后来的教学中我就会时常提出一些反问和为什么,一方面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一方面也提醒自己只有经常多问些为什么才能不断改善教学效果。

2 心态换位

如果教师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给学生传授什么知识,或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教师为什么要教授这些知识,那么就有可能会造成“教非学生之所需”,教学效果不明显或学生被动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去了解学生想学什么。要实现这一点,必须使教与学这两大主体能够“信息交流”,而“换位思考法”正是有利于这种“交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3]。科技的发展,学科也在不断发展,微波技术的新知识、新概念、新问题也越来越多,学生对很多新东西也很好奇,这就要求老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走在学术前沿,才能为人师。

3 角色换位

篇8

音樂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能使儿童在学龄前接受良好的音乐教育,对其日后的全面发展有着无可取代的重要意义。

相对于大中城市音乐教育的繁荣发展,农村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仍较为落后,尤其是硬件设施不足,音乐师资力量薄弱。但随着网络的普及,交流和学习越来越方便,这为幼儿园教师提供了交流和学习的机会。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音乐教学理念和方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适当结合本地特色是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一个方向。

二、对农村幼儿园音乐游戏教学过程的反思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普遍在3~6岁左右,其特点是活泼好动、富有好奇心、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但自我控制力薄弱。将游戏运用到音乐教学当中来,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通过实际教学发现,在音乐游戏教学的过程中,有很多要注意的问题。

1.从教学形式来讲,游戏只是音乐教学的一种方式,不能过度使用,更切忌教条化、形式化。对于音乐游戏教学,老师首先要知道教什么、怎么教,要和孩子们多进行有效的互动。要因时因地的采用唱歌、做音乐游戏、歌伴舞、听音乐、看音乐短片等等各种丰富的形式,让孩子们在玩的同时有所收获。

2. 从教学模式来讲,可采用导入听音乐教唱做游戏的模式,但并不限于此,且不能为了这个模式去死搬硬套。引导的目的在于让孩子们安静下来听老师描述,要注意孩子们的注意力是否被吸引,然后再播放音乐,或者音乐短片让孩子们很快地投入进来。对于教唱和游戏不一定非要区分开来,完全可以在做游戏的同时带领孩子们边玩边跟着一句一句的唱。老师要明白音乐教学的目的是让孩子们精神愉悦,感受音乐之美,而不是非要把音乐学会。

3.在音乐的选用方面,可以根据以往教学经验,选取经典的儿童歌曲,歌词健康大方;也可以是时下电视媒体或网络流行的幼儿歌曲,如动画片的主题曲、儿童节目的主题曲等;还可以结合一些地方的音乐特色,如在河南地区很流行的传统艺术形式豫剧,将其中的经典曲目节选出来跟孩子们一起听唱、做游戏。

4.在游戏的编排内容上,要符合孩子们的认知水平,结合孩子的天性、日常生活,比如模拟做家务、做饭、摘果子、抓鱼等等。这不仅容易开展,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比如模拟做家务可以让孩子们体会爸爸妈妈的辛苦,摘果子可以让孩子们体会农民伯伯丰收的喜悦。

5.从教学时间上来讲,幼儿园的孩子年龄较小,不宜长时间的进行教学或者游戏,一方面,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另一方面,体力不足。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小班要控制在15~20分钟,中班要控制在20~25分钟,大班要控制在25~30分钟。

6.从与孩子的互动来讲,幼儿园教师要密切注意孩子对于教学内容和游学方式的兴趣和接受程度,并及时调整。比如做游戏时,游戏规则要尽量简单一些,且孩子们的参与度要尽量大一些,游戏过程中,老师是指导者和节奏控制者,孩子才是游戏的主体。游戏之后要鼓励孩子们对这个游戏或者自己的小伙伴发表看法,这也是锻炼孩子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总结能力的一种极佳途径。

7.作为幼儿园的教师,要多鼓励、多启发,少训斥、少命令,不能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幼儿园的孩子处于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对待新事物很好奇,做事也很有积极性,多进行鼓励和启发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和健康发展。对于不对的地方,老师也不要上纲上线,加以训斥,而是要通过讲道理,将心比心的方式告诉他们做的不对,不对在哪里。另外,对于幼儿园的孩子,要少一些命令式的语言,命令式的语言会让孩子失去自主思考的机会,久而久之可能会变得做事没有主见,犹豫不决,这是家长、老师和孩子自己都不愿意看到的。

篇9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 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实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换位思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宽容,更是一种关爱。

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备的教学内容无法落实,设计的问题学生无法理解,某些教学环节无法推进……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笔者认为:只有广大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去想、去听、去说、去参与,学会换位思考,将其置于备课、上课、课后反思等各个教学环节中,才能使课堂更加贴近学生,达到最佳的课堂状态。

一、备课时,思学生之所想,正确定位教学起点,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精心安排教学活动

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想什么、会怎么想,这是教师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因此,每位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备学生”是有效备课的关键。教师必须尽可能地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年龄特点、心理需求等方面入手,以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出发点,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激发引导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构建新知。这样不仅可以唤醒学生对旧知的记忆,降低学习难度,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同化或顺应新知识,从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通过备课前的学情分析,教师才能结合文本内容,确定哪些章节、段落、内容应重点准备与讲解,哪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而做到正确定位教学起点,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在此基础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的安排,每一个环节的预设,每一个方案的制订,每一个板块的练习,教师都不仅要站在自己的角度,更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精心安排教学活动,游刃有余地设计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最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

二、上课时,思学生之言行,正确把握教学节奏,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教学过程

1.思学生之疑,让课堂节奏更有张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置疑、设疑,学生思疑、质疑,师生合作解疑,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并不总是能与教师同步。学生思维中出现的疑虑如果不及时排除,必然会成为他们继续思维和学习的障碍,直接影响新知识的接受和课后作业的完成。这时,教师应放慢节奏,适当停顿,与学生交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他们出现的疑问,以便释疑。

例如,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学生最怕、最头疼的知识点之一。很多时候,无论教师怎么讲解,学生还是似懂非懂,疑问不断。一次,笔者让学生修改这样一段文字:“我们是否有责任告诉孩子们,我们活着不是为了听别人闲扯,我们有自己要做的事,并且,许多事需要付出全部的精力去做?”学生A说:“这里的关联词语‘并且’用得不对,应该用‘况且’。”笔者肯定了A的回答,但大部分学生还是摇头。学生B站起来说:“这里的关联词语‘并且’是用得不对,应该用‘何况’。”顿时,教室里炸开了锅,场面一时有点失控。笔者思考片刻,示意他们安静下来,和他们一起细细分析。

笔者告诉学生,“并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况且”和“何况”则在表示递进关系之外,进一步追加或补充另一个新的理由。这段文字中的最后一句不是一般地表示更进一层,而是为了进一步申述“我们活着不是为了听别人闲扯”的理由,所以应该用“况且”或“何况”替换“并且”。学生听了频频点头。

笔者又告诉学生,其实“况且”和“何况”在用法上也有区别,只是在这里无须区分,有兴趣的话,可以在课后自己查阅工具书了解。

虽然这样的停顿耽搁了一些课堂教学时间,却解决了学生的疑惑,有助于提升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水平。

2.思学生之遗,让教学活动更有情趣。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用到某一知识点时,原本熟悉的知识,突然间想不起来了。语文课上,学生也会出现这种状况。这时,教师应当立即“换位”到学生角色,与学生一起回忆、联想,一起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唤醒学生的模糊记忆,从而战胜遗忘,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例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巧用名言警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对学生的生活、写作也将产生积极影响。然而,学生在背诵名言警句时,常常会出现以下现象:一是能记得的比较少;二是背得出上句却忘了下句;三是背得出内容,却不知道作者和出处。这时,教师应当设计一些能帮助学生记忆的活动,如学生之间的互背、小组内的知识“接龙”等,使教学活动丰富多彩,更有情趣,帮助学生记忆。

3.思学生之难,让知识传授更有内涵。

文本中的有些内容在教师看来非常简单,然而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少,智力水平和接受知识的能力有限,理解起来就比较费劲。因此,教师要思学生之难,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预习文本,另一方面充分向学生展示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和影像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例如很多学生没见过斑羚,也不知道“伤心崖”有多危险,因而在学习《斑羚飞渡》一文时感到很难懂,更谈不上有什么感悟。有一位教师的公开课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搜集了各个年龄段的斑羚图片,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对斑羚有了初步的认识。她又将“斑羚飞渡”的场景制作成Flas,通过动画,让学生感受“伤心崖”的危险。这样,再通过朗读,学生便不难体会作者的情感,对结尾处“自然界一曲生离死别、惊天动地的千古绝唱”所要传达的思想、精神也就有了深刻的体会。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换位思考,能使教师更加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节奏,发现和弥补教学中的不足,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

三、下课后,思学生之错误,重新审视相关内容,教会学生积极反思,与学生一起成长

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确,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以理解的心态包容学生的错误,更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学生的错误,与学生一起分析出错的原因,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掉进错误的“陷阱”后,如果能在教师的点拨、同伴的帮助以及自己的努力下“爬”上来,就会对所学知识记忆深刻。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的错误在课堂上虽然得到了纠正,但是,教师在课后还是有必要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深刻的反思,并及时地进行换位思考。

首先,教师要重新审视学生出错的内容,弄清学生出错的真正原因。是学生对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还是缺少对前后知识的联系;是问题所涉及的知识过深、过难,还是问题设置不当,缺少铺垫……通过思考,教师就能与学生展开进一步的交流。

其次,教师还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揣摩学生回答问题时的心理状况和情绪,因为这些错误的答案往往是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的反映。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利用这一资源,在纠正学生错误的过程中,开启智慧。

最后,教师还要与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与沟通,要教会学生及时进行反思。一是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二是要求学生对问题所涉及的知识进行反思。三是要求学生对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进行反思。只有这样,方能使学生在纠正自己的错误中获得新知,同时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状态,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研究、实践,不断地总结、反思。从语文学习的角度看,在备课、上课、课后反思等环节适当地运用换位思考,能使我们的课堂更加贴近学生,从而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愉快、高效。

【参考文献】

[1]刘汉国.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换位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4).

[2]胡方永.浅谈语文课堂换位教学的优势[J].语文天地,2012(12).

[3]钱凌洁.引导换位体验 培养美好情感――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换位体验”[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08(7/8).

[4]杨俊芳.“何况”与“况且”[J].语文学刊,2008(2).

篇10

作为今天的班主任,我的感觉就是“难”。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从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学生,他们的眼界更开阔了,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广泛了,学校、教师不再是他们唯一的信息源和影响源。他们不再盲从教师、家长的权威,变得独立而有主见,叛逆而不顺从。

做一名让学生喜欢的班主任,我觉得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素养:

一、尊重学生,爱字当头

常听到家长说:“我的孩子父母不都怕,就是怕老师,老师的话就是圣旨”。有的老师听了引以为豪,认为自己教育有方。其实,这种教育是失败的,老师由于过分严厉,以至于学生见到老师如同耗子见到猫。学生的这种听话是迫于老师的,而不是他们发自内心的情愿。

一个成功的老师,应该平易近人,具有很强的亲和力,需要懂得童趣、保持一颗童心,尊重学生,爱字当头,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比如,主动与学生谈心、交朋友,课间与学生一起玩耍、游戏,与学生一起开展课外活动等,使孩子消除对老师的恐惧心理,主动与老师亲近,乐于向老师表达自己的心声,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条件。

别林斯基说过:“爱是鉴别教育的尺度”。教师对孩子的尊重和爱是连接师生情感的纽带,是一种无形而巨大的力量。教师关爱学生必须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要尊重智力发育迟缓,学业成绩不良,有严重缺陷,有过错,性格孤僻的学生,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体罚、辱骂学生,不大声训斥、羞辱、嘲笑学生,不冷落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只有尊重、爱学生,学生才会尊重、爱教师,互尊互爱,和谐的师生关系便能形成。

二、赏识、信任学生

周弘教授的“赏识教育”大家并不陌生。事实上,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都喜欢听到表扬和鼓励的话,正面的赏识与激励往往能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在学生犯错时,批评教育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不能一味的批评、指责,这样往往会使学生丧失自信,自暴自弃,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作为老师,应充分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的考虑对方的行为动机或个性需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以朋友的身份用热情换取信任,用坦诚换取信任,用信任换取信任。在这种状态下,师生情感易于引起共鸣,也就容易实现心理沟通,便于解决问题,对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也就水到渠成。

三、善于创新

恩格斯曾经说:“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创新,正是这最美丽的花朵结下的最美的果实。

班主任的工作是创造性的工作,要培养创新人才,班主任就要在自己的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以丰富、广博的知识,勇于创新的品质去要求和培养学生。

班主任要善于把握每一次教育契机,把握每一个教育环节,不放过每一个教育细节。学生的激情需要教师去点燃,但是仅凭枯燥的说教是没用的,他们需要真实的生活体验,需要不断变化的活动情境,需要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凝练出教育智慧,让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每一天充满向往。形式主义教育在我们身边实在太多,以至于学生对学校、对班级、对活动渐渐失去了热情,失去了兴趣,因此,何谈教育创新。这样,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我们要培养的是创新发展的人才。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学生的未来真令人担忧!

四、善于组织管理

组织管理能力是班主任工作成效的关键。班主任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政治和管理能力,教育的表达能力、良好的教育机智、组织班级活动的能力。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真正成为班级的轴心,班级才有凝聚力,这样的班级才是健康、和谐发展的班级。

五、拥有高度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每一个教师必须具有的,它既是班主任在日常点点滴滴的工作中认真细致和绝不敷衍地做好每一件事,更是着眼于未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和行为习惯。

师者,人之典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必须对学生高度负责。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我们除了兢兢业业地完成好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外,必须怀着一颗责任心,为孩子的发展而进行教育,而并非搞好本职工作。

六、 学会自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