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描写作文范文

时间:2023-04-12 10:13: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场景描写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场景描写作文

篇1

下午,沉浸在书的海洋中,不亦乐乎。

突然,窗外风声大作,狂风碰撞着窗,发出呜呜的响声,如同一头野兽的低吼,绵长而凄异,令人心烦意乱。发下手中的书,倚窗而望,原先追逐嬉戏的白云已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沉厚阴郁的乌云,莫非是它们不小心掉入了老天爷的墨缸,染了一身墨?天色越发昏暗了,乌云已经把太阳完全遮住,越聚越多,涌动着,酝酿,酝酿……“啪!”一道闪电如同一柄破空的利剑,打破了那最后的宁静。紧接着,暴雨倾泻而出!那雨点打在屋顶上,打在窗户上,发出惊心动魄的响声,就像正在演奏着一曲令人心潮澎湃的交响乐。这滂沱大雨不仅敲击着砖瓦,敲击着大地,也敲击着我的心灵。放眼望去,眼前所有的花草树木、道路车辆都被入注的大雨荡涤着,荡去了污垢,涤尽了尘埃。

雨,停了,很快就停了。夏天的雨都是如此——来得快,去得也快。人间的一些事,何尝又不是如此呢?

篇2

写作文的第一个难点是写什么,如何从丰富繁杂的生活中,找到自己要写的素材;写作文的第二个难点是怎么写,确定素材后,如何从这个素材中选择写作的方向,如何取舍。这两个难点,困惑着同学们,不知如何写好作文。就像下面这位同学,选好素材后,又迷失了写人写事的方向。

【原文】

我是平板迷

浙江省永嘉县实验小学 胡梓萱

“梓萱,妈妈出去办点事,你在家里记得做作业!少玩会儿平板!”妈妈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知道了!”我边说边推妈妈出去,妈妈还在不住地嘱咐我。我连连点头。只听门嘭的一声响,妈妈出去了!我急急忙忙拿出放在桌子上的平板。像我这种平板迷,怎么可能少玩会儿平板呢?好了,现在可以玩个够啦!我心中窃喜。

“Yes,赢了!”我兴奋地叫起来。我真想妈妈出去的时间长一些,真想老师布置的作业是玩平板,真想玩平板玩到老!但我忘记了正事――忘记了妈妈交代给我的任务。我浑然不知时间,反而一刻也不停歇地玩平板。

不知过了多久,我无意中瞥了一眼时间。天哪,都过去两个小时了,妈妈快回来了!我急忙拿出作业,开始写。我多么盼望把一分钟变成一小时,多么盼望有一台作业机一下子能把我的作业写完,多么盼望妈妈能在外面多待一会儿……可是,一切都是徒劳。没过几分钟,妈妈就走进了家门,看着正在写作业的我,问:“梓萱,做了多少作业题了?”

唉――没办法,只得硬着头皮上了!我拿着写了一点点、字写得很丑的作业给妈妈看。妈妈看了一眼作业,又看了一眼旁边的平板,似乎已经气到极限了,用手不停地拍着平板,严厉的目光从厚厚的镜片后射出来,锁定在了我身上,抿了一下嘴,肩膀气得一抖一抖的,厉声呵斥道:“平板会害死你的!我今天要把它藏起来,看你以后怎么玩!”什么?我犹如晴天被雷劈一般定住了。如果我认真做作业,如果我少玩一会儿平板,如果我能控制住自己,就不会这样了!唉,心痛,心痛!

如果能……

优点点赞:

1.开头扣题,直接进入事情。作文的开头紧扣题目,没有绕弯子,通过对妈妈语言的描写,直接进入事件的叙述中,吸引读者快速往下读。

2.心理描写,推动事情发展。作文的心理描写生动、丰富。从妈妈出去时的交代,从妈妈走后“我”玩平板,从玩平板回到写作业,从受到妈妈批评时的后悔,这些环节生动的心理描写,既丰富了作文的内容,又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3.内容集中,描写不枝不蔓。作文紧紧围绕“做作业,少玩平板”这个内容来写,写了妈妈出去时、妈妈出去后、妈妈回来时这三个环节,内容集中,描写细腻、生动,不枝不蔓,读起来干净简洁,主题明确。

缺点吐槽:

1.内容与题目不统一。从题目“我是平板迷”来看,是写人的作文。从内容来看,有写出“我”爱玩平板这个特点,但方向是写玩平板耽误了做作业,受到妈妈批评,“我”很后悔。这个方向是写事作文的方向,不是写人作文的方向。

2.结尾与题目不统一。写人的作文,结尾要落在人物身上;写事的作文,结尾要落在事情身上。这篇作文的题目,是写人;这篇作文的结尾,是写“我”后悔的心情,落在了事情身上。

3.写人与写事定位错。这篇文章是写得很不错的,但出现了上述两个错误,归根到底是写人与写事的定位错误,没有弄清楚这个素材是要表现人物特点,还是要表达事情感受。在二者兼有的情况下,一定要作出一个正确的选择。

提升建议:

1.在写人与写事上选择一个方向。导语讲了,写作文的第二个难点是怎么写。确定了一个素材后,还要在写人与写事上定位一个方向。这个素材是写事更好,还是写人更好,在写法方面是有所不同的,一定要明白。

2.写人与写事的表达有不同点。写人作文,要表现的是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品质,结尾要落在人物身上。写事作文,要表现的是这件事情的意义、启示,或是感受,结尾要落在事情身上。这篇作文从内容的方向看,是写事作文,题目要修改。

3.写事作文要突出事情的过程。如何突出事情的过程?就是需要有生动细腻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场景描写等。这篇作文虽然心理描写细腻,但缺少动作描写,小作者怎么玩平板,怎么写作业,这样的场景不清楚、不具体,读者读了没印象。

【修改文】

都是平板惹的祸

胡梓萱

“梓萱,妈妈出去k点事,你在家里记着做作业!少玩会儿平板!”妈妈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知道了!”我连连点头,边说边推妈妈出去。嘭的一声响,关上门,妈妈的叮嘱又从门缝里挤进来。听着妈妈渐行渐远,我急急忙忙拿出放在桌子上的平板。像我这种平板迷,怎么可能少玩会儿平板呢?好了,现在可以玩个够啦!我心中窃喜。

我熟练地划开解锁图案,翻到游戏主页,打开游戏界面,点开我最喜欢的游戏“小花仙”。哇,小花仙出来了,穿着美丽的衣服,带着可爱的微笑。按照任务的提示,和小花仙一起去寻找四叶仙草。我沉浸在与小花仙克服重重困难的路途中,陶醉在与小花仙一路披荆斩棘的喜悦中,浑然忘记了时间,忘记了作业,只想着一直玩下去,玩到永远。

嗬――我惬意地伸了个懒腰,无意中瞥了一眼时间。天哪,两个小时了!我突然从游戏中回过神,妈妈快回来了!我慌忙退出游戏,关上屏幕,放好平板,急速地拿出课本,翻出作业,抓起笔,慌不择路地写起来。哎呀,字写得怎么这么难看哪?不管了!速度!速度!我争分夺秒,在作业本上“龙飞凤舞”起来。

唉,这么久,怎么才写这么几道作业题呀?我多么盼望把一分钟变成一小时,多么盼望有一台作业机一下子能把我的作业写完,多么盼望妈妈能在外面多待一会儿……可是,一切都是徒劳。没过几分钟,就听到开门的声音,接着妈妈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梓萱,做了多少作业题了?”

完了!我抑制住怦怦的心跳,硬着头皮拿着写了一点点、字写得很丑的作业给妈妈看。妈妈看了一眼作业,又看了一眼旁边的平板,脸色变得阴沉冰冷,严厉的目光从厚厚的镜片后射出来,锁定在了我身上,抿了一下嘴,肩膀气得一抖一抖的,厉声呵斥道:“平板会害死你的!我今天要把它藏起来,看你以后怎么玩!”

什么?如晴天霹雳,我一下子被定住了,真是后悔莫及。都是平板惹的祸呀!如果我能控制住自己,先做作业再玩;如果我少玩会儿平板,认真做作业,就不会这样了!唉,心痛,心痛……

写作方法总结:

1.写作素材,要认真定位写人、写事。

写作从生活中选材,素材是生活的原貌,从素材到作文,需要裁剪、定位。如本篇作文,玩平板是“我”的爱好之一,但因玩平板而耽误了做作业,这就变成了一件事情,是写事作文,不是写人作文。写之前就要定位好。

2.结尾掌舵,要照应写人、写事类型。

结尾一个最大的作用是点明中心。结尾,就是船的舵,控制着船的方向。表现人物特点的作文,结尾要落在人物身上;表现事情意义(启示、感受)的作文,结尾要落在事情身上。修改文的结尾就突出了事情的启示,照应了写事类型。

篇3

一、借助多媒体,夯实作文基础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在他的文艺论文《文学的趣味》中提出,欣赏文学的首要条件是“知”,如若不知,便没有了趣味,趣味没有,便谈不上真正的欣赏文学。由此可见在构成作文能力的诸因素中认识能力是基础,认知能力的滞后,会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写作能力的提高。

1.巧用多媒体,提高观察力

观察能力是认知能力的基础,提高学生的观察力首先要让学生们掌握观察的方法。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好奇心重,观察事物时,总是喜欢东看看西摸摸,抓不住事物的重点。而多媒体可以有选择的出现所需要展示的内容,便于学生们在观察中知道哪些是重点,哪些是可以写的内容。

案例:我在指导学生们写状物文章时,用多媒体辅助让他们观察黄瓜,在教学中,我把观察的重点,用课件一一展示:黄瓜叶、黄瓜根、黄瓜花、果进行分步展示,而且对重点描写的花和果给出大的特写,指导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花、果的颜色、形状上,然后再运用定屏和反复播放的手段,让学生们看清黄瓜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这样,就克服了学生们观察的随意性,明确了观察的重点。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又能让他们知道该如何去写状物的文章。

2.巧用多媒体,锻炼思维力

思维能力是认知能力的核心。在写作教学活动中,经过多次实践,我觉得利用多媒体手段是培养学生们写作思维能力最好的途径之一。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在情境中学习写作,他们的想象力会得到开拓。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把复杂的场景重现。让学生们看到、听到,可以很好的激发他们想象的欲望,能有效的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案例:我在指导学生们写课间活动时,要求学生们对“跳皮筋”进行重点观察描写。可是小学生思维比较简单,他们的感知和想法都比较笼统,很多学生只能用“在皮筋上跳来跳去”来简单概括,他们很容易忽视对跳皮筋动作的描写。为了突破这个问题,我用多媒体课件把跳皮筋用慢镜头的方式展现,把动作放慢,或者定格在某一个瞬间,然后再指导学生们用准确的动词进行描述。当一系列的动作完成以后,我再让学生们去叙述,他们说得就比较具体了。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们基本上能把这一段话写得更加具体,更加生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借助多媒体,指导作文过程

1.根据资料,想像写作

在写作时,我们可以给学生们一个文本资料,让他们根据资料的某个场景写作,如:海洋世界,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把学生带入深海中参观,让他们在与海洋动物共处时,展开丰富的想像,在心里与海洋动物亲切地对话和交流,然后再让他们动笔进行写作。这样,利用资料和多媒体融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

2.问题再现,修改作文

作文完成以后,讲评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讲评可以及时反馈学生作文的效果,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在此时,我们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来辅助,如:在批改中发现学生们用词不当,描写不具体的地方,我们可以用课件整合,在课堂上展示出来。然后,在教师细心的指导下,让学生们认真思考,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对照自己的作文,提出修改意见,现场修改,这样可以较好的克服学生们作文中常见的错误。

我们还可以运用多媒体给学生们提供大量的作文素材,让学生们通过阅读、比较、分析,总结写作的规律,如:怎样围绕作文要求选择材料?怎样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如何恰当地运用优美的词句?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们的作文能力必将会有所提高。

3.依据资料,拓展写作

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去设计作文材料的内容。如:给学生们一段文字、一组图形、一段音乐,或者是某个场景。让学生们根据这些去拓展写作。我们也可以给学生们某一个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或者是某篇文章的部分内容;然后让学生们根据这些资料,合理地想象,想象声音、色彩、画面和场景等等,让他们写出具有自己个性色彩的文章。

三、借助多媒体,拓展作文后延

传统作文教学的批改都是在课后,即使是面批,也只是一对一进行交流,不能使全班学生受益。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如:我校每年组织的网络读书活动,让学生们将读后感直接输入电脑,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浏览学生们的作品,如果发现问题,可以控制机房内飞每一台电脑,让全班学生都看到问题作文,然后再集中评改。这样操作,一方面可以提高讲评的效率,另一方面通过集中的师评、生评、互评,有利于学生们作文能力的提高。如果是在各自的作文本上写作文,那么在交流时,我们可以把草稿用实物投影展示,让学生们边读边做记号,然后共同评改。这样的评改方式,可以切实地提高作文的质量,更重要的是我们把作文训练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习作能力都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篇4

一、强调一个“真”字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丰富多彩的,有大量的见闻、感受,适合我们不拘形式地表达。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写“实”,写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人、事、物、景,不能写空话、套话、假话。这对于同学们来说至关重要。所以,写作文,要力戒目前习作中普遍存在的假情、矫情。真情表现的不仅是文品,更重要的是人品。

二、着眼一个“小”字

我们经常讲,作文要“小中见大”。“小”主要指材料,“大”指的是思想是主题。材料虽“小”,但只要选择恰当,就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这种“小”要求同学们在写作文时,选择的材料少一点,时间短一点,场面小一点,情节简单一点,这样写起来就容易多了。比如日记,就适合用来描写一些细小的事情、事物、场面。日记可长可短,最适合用来收集日常的生活材料。如:

1月1日,晴好。早起,替爸爸晒了被子。午后回到石湖,晚上笑川家喊吃饭。一起吃晚饭,牵牵会吹口琴了,好像又长高了。回来也晚了,打扫卫生,洗澡。待到睡下也是过了零点。

1月2日,上午晴好,午后天阴。起来不算早。坐在电脑前写了一天文章。中午吃狐狸做的排骨汤,炒茼蒿。晚上去附近散步,买了一盒嫩豆腐,煮了豆腐面吃,味道不错。

这两则日记简洁明了,但内容实在。因为作者抓住了细节。写晒被子,写吃饭,写散步……每一件都是很小的事,连接在一起,是一幅生活场景图,富于生活气息。

所以作文不要介意材料“小”,关键在于把材料啃得透,嚼出味道来。这样子,下笔简明,又有味道,像清闲时,喝凉白开,最清肺下火。

三、注意一个“独”字

这里的“独”,是独特的意思。高年级的同学要注意习作的个性化,要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累积写作的素材。

“独特感受”,指的是想人所未想,言人所未言,要有创新意识,不能人云亦云。要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人和事。要亲自体验,把自己独有的、别人不曾经历的或不知道的内容写出来。在选择作文材料时,可以从众多的材料中选出几个来,然后,比较一下,看哪个材料是别人没有的。如果是大部分同学都掌握的材料,或是大部分同学经历过的事情,最好不要作为自己作文的内容。要想写出独特的作文,要注意选择独特的材料。

四、突出一个“趣”字

这里的“趣”,指的是选择的材料要有趣味。我们对周围的事物要有好奇心与强烈的探究兴趣,试想,自己都认为没意思的内容,怎么能写好,又怎么能使别人有兴趣去阅读你的作文呢?因此,作文选材要突出一个“趣”字。不仅材料本身有趣味性,还可以在叙述的时候,用上一些幽默的语句,以增强语句的趣味性。例如:

我因生病不能吃瓜子,但是冬天到了,就不自觉地会囤积各种零食。晚上剥香瓜子喂包子(猫的名字)吃,作为人肉脱壳机,赶不上一只猫吃的速度。我说你好歹咀嚼一下啊,混蛋!它不光吃,见我剥得慢了,还自己伸爪子过来掏瓜子过去,凑到嘴边想要自己剥……哼!你行么?就那没有进化好的爪子,漏风的嘴巴……终于找回了一丝猫奴的尊严。

篇5

关键词:情境 作文教学 效率

学生的智慧进发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感染下发生的,习作更是一项需要激情、需要灵感的思维活动。要想使学生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教师必须给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写作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启迪学生的灵感,激发创作的热情,进而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一、演示情境,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境教学把激发学习兴趣作为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利用新颖直观的实物和场景激发学生好奇心,牵引学生求知的视线。学生在身临其境感知事物的同时,跃跃欲写的心理触角也不知不觉地滋生了。

作文教学中,外形美观的笔筒、嘀嗒走动的闹钟、新鲜美味的蔬果都成了课堂上的“情境焦点”,令学生耳目一新。指导写物时,我选择了一个色彩鲜明、结构奇特的笔筒进行实物演示,并注重教给学生按顺序抓特点的方法引导学生细致的观察,收到很好的效果。―位同学写到:这真是一个色彩鲜艳、外形美观的笔筒。瞧,他周身以白色为主,再配上红白黄蓝四条美丽的彩道,多么惹人喜爱。

新颖直观的实物演示,消除了学生写作文的被动心态,“言之有物”的成功感更给他们带来了精神愉悦,写作兴趣也愈发盎然。

二、游戏情境,吸引学生入情入境入理

由于小学生生活范围有限,再加上感知水平不高,表象的积累较少,习作时常常感到没东西可写。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过去那种闭门造文的教学方法,拓展课堂的空间构建游戏活动情境,吸引学生观察,使学生人情入境入理。比如北方的冬天经常下雪,指导学生描写“打雪仗”的场面时,可以把学生带到操场上,与学生一起打雪仗。活动前对学生提出活动后要回答的问题。引导学生搜集写作素材,游戏结束后马上让学生描述游戏的激烈场面。学生们乐在其中。作文自然水到渠成。这种玩中写的教学设计,既增强了教学情趣,又激发了学生习作的热情。

三、表演情境,引发学生联想、拓展想象空间

篇6

关键词 作文教学;观察生活;训练;模仿

一、作文从生活中来

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泉,也必然是作文教学的源头。作文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有根植于生活的沃土,作文教学才有可能根深叶茂,硕果累累。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体验生活、记录生活的好习惯,从而在每一个学生心中形成一座作文素材的仓廪,使他们在写作文时有大量的材料可供选择,写起来就比较容易。这其中,观察生活是最为重要的一环。观察生活,一方面要观察四季的景色,如春花秋月冬雪,这些自然景色本身以其独具的特点吸引着孩子们,着他们的好奇心,撩拨着他们的想象力,陶冶着他们的爱美情操。如能正确引导,充分利用孩子们的这种天性,必能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而这种习惯的养成,不但对孩子们的写作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也对孩子们以后的成长有推波助澜之势。另一方面要观察身边的人和事。

人物的身形容貌,服饰穿戴,言行举止,神情心理等等,无不是活泼泼的观察对象。以乘坐公共汽车为例,就可以进行很好的观察。如等车时,不同乘客的不同神情,有急事的显得焦躁不安,时而抬头张望汽车的来路,时而抬腕看表,更有甚者还不停地嘟囔着;而没啥事的则漫不经心,或和同伴儿聊天说笑,或是双手插兜,一副悠闲神态。如果车来了,争着往前挤的,忙着抢座位的,和送行者依依不舍的,则又是另一番情态。通过这样的观察,学生积累了大量社会人生的生动图景,在写作文的时候就能从中选出合适的材料,进行加工创造,从而为写出文质兼美的作文奠定了初步基础。

良好观察习惯的养成需要漫长的训练。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观察的时候,至少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结合学生实际制定观察计划。观察不是无计划的游山玩水,随机性的纵目远眺,更不是无组织的自由散漫。需要语文教师根据学生习作的要求和每个学生观察能力的差异,制定一个具体可行、针对性强的观察计划,这样才能确保每一次观察都能有收获,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从而为学生自觉观察产生内驱力。二是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观察什么和为什么观察,一定要让学生心中有数。这样学生在观察的时候,才能集中注意力,确保观察的实效。三是要必要的观察方法指导。孩子们的观察往往是眼之所到,皆为兴之所至。不会关注整体,而只会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印象深刻。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有顺序地观察事物,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由远及近,由内而外等,都可以根据学生的观察对象加以运用。四是要把观察和想象、写作结合起来。观察不是对观察对象的人眼摄像,而是观察对象在不同观察者内心情感作用下的再创造。否则也就不会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这样的优美诗句了。因此语文教师既要让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而又不以像或不像作为评判观察效果的唯一标尺,给学生以想象和创造的空间,更能激发他们观察的兴趣。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并把观察所得积累起来,变成写作的素材,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写作的材料少的难题,从而使学生把怕写作变成盼写作,是解决学生作文难的一种途径。

二、作文从训练中来

实践出真知,作文教学也是一样。没有必要的写作训练,学生是难以学会写作文的。如何训练,就要看教者的水平高下了。陆游说:“工夫在诗外。”作文训练也是如此,欲速则不达。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的作法都是不可靠的。现在有些老师为了让学生在短期内写出质量较高的文章,就让学生背范文。然后在考试的时候把背过的范文改头换面,变成学生的作文,以期蒙混过关,获得高分。这种作法是十分不可取的。因为它只是为老师的利益考虑,而完全伤害了学生对语文的情感,并且给学生以错误的价值观导向。所以,作文教学要从平时扎扎实实地作文训练抓起,才有可能真正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使作文教学发挥应有的作用。那么,如何加强作文训练呢?窃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从口头作文抓起。这种口头作文,难度小,学生落实训练的积极性也容易调动,而且参与面也广,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口头作文只要求学生口头叙述事件的经过,一般不做过高要求,只要学生能把一件事说清楚,说具体,抓住叙述的要素进行讲述就行了。老师也可以及时对学生的口头作文进行指导,便于学生理解意图,提高技法。二是从片段练习抓起。片段练习,只要求学生描写一个场景,叙述事件的某个阶段,或表达一时的情感,能在短时间内集中训练学生某一方面的写作能力,能起到攻克写作难关的作用。三是从积累优美词句抓起。在平时教学中,让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把见过的优美词句积累起来,形成良好的语言积累习惯,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语感,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富于文学性。

篇7

一、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从被动学习转到主动学习。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小学语文《小小的船》教学中,作者把小月牙比作一个弯曲的小船,一个孩子坐在月亮船里作诗――“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教学中,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星星,星星在夜空闪烁;月亮,月亮上弦,月亮船;孩子陶醉地坐在弯弯的船上。生动形象的再现课文内容的场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愉快地进入课堂教学氛围中。又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用多媒体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让学生观看,播放前结合课文内容提出问题,播放后组织学生回忆片中的情节,引导学生了解小蝌蚪是怎么样一天天长大变成青蛙的。这些动画效果,给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兴趣浓厚,在快乐中学习,积极性相当高。

二、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传统的教学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教师往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最后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内容生动形象,丰富直观,所以适当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协同作用,有效地突破难点,轻松地掌握重点。这是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如在拼音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表现手法多样化的特点,通过CAI课件中生动形象的画面、效果声响,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惊奇感、回味感和满足感等多种感官刺激,激发学生对学习拼音的新奇和兴趣;运用多媒体的录放音,辅助发音练习和纠正拼音的读音,使学生认读拼音更准确,更规范。在说话写话训练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描写的画面,并配上与儿歌内容相符的音乐或其他模拟的声音,恰当地运用声音、画面增强学生读、背、说和演的情趣,从而加强说话、写话训练,提高读写能力。又如在传统的写字教学活动中,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提笔、按笔、顿笔等运笔全过程要让整个班级的同学都看得清清楚楚是不太可能的。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大屏幕投影机或大屏幕彩色电视机可以充分地模拟演示或动画演示提笔、按笔、顿笔等运笔全过程,是非常容易的。

三、有利于引导学生感悟和创造美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首先要培养他们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悟和创造语言美。多媒体课件可以将声音、图像和文本融于一体,形成多彩立体的视听效果,使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感官去领悟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如训练学生写《可爱的春天》作文时,可以先播放几段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片段,让学生感悟春天景色的美,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再让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顺序的说出来,经过学生交流讨论,写出美丽可爱的春天。这样,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学会用美的文字去创造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回归内心,用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去抓取景物的特征。

2.完成贴切生动的迁移联想,并用细节文字呈现。

3.设计场景,用其他景物的烘托凸显景物特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1300年前,24岁的李白带着对更为广阔的大好河山的好奇,也带着建功立业的期盼,“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从巴蜀之地,途经荆楚之国。今天,我寻着太白的足迹,从重庆来到荆州,同样也带着好奇与期盼,好奇荆州这座历史古城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也期盼着用短短一堂作文课打开同学们的心扉,用细腻的感知、灵动的思维、美好的情思让我们笔下的景物鲜活起来。

二、读习作,发现问题

出示习作:“这,就是一只鸟巢,由树枝构成,围成一个圆形,中间又陷下去,远远望去,就像一个战士,充满了野性的自然气息。”

鸟巢,我们今天笔下的景物(出示实物)。这是我之前的一位学生写下的文字,当时我的要求是运用联想来描写鸟巢的外形,大家来点评一下,说说它的优点和缺点吧。

明确:

1.优点:运用联想,并用比喻的修辞呈现:多角度观察鸟巢。

2.缺点:观察不仔细;联想不贴切;描写不细致。

三、抓特征,联想写形

1.同学们,你们从鸟巢的形状、颜色、材质等角度联想到了什么呢?

2.只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寻找相似之处,在两个看似不相干的事物之间通过联想就迅速建立起联系。写作文时用联想,用一物来摹画另一物,会让作文内容显得更丰富更有趣味。我们有了贴切的联想,就有了“鸟巢就像一顶帽子’这个句子,但这个句子也还不够生动,怎样让这个联想用得更生动一些呢?(生:加修饰语)怎么加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文字:

无可否认的是,这个出身于名门望族的男子长相粗劣,生就一张田野村夫的脸孔。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而天才灵魂的工作间,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篷来好不了多少。小屋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

3.找一找茨威格由托尔斯泰的面部联想到了些什么?又是怎样加修饰语的? (答案略)

提示:添加修饰语的目的是让景物的特征更加突出。我们抓景物的特征,其实就是在用心去体验和感受这一景物,而运用联想,用一物来摹画另一物,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把这种感受和体验用另一景物传递表达出来。所以,我们在添加修饰语时应将真实的感受和体验融入进具体、真切的文字中,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4.运用联想总是使用“……像……”的句式会显得很单调,可以使用更丰富的比喻词,也可以尝试不用比喻,例句里“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篷来好不了多少”,就是采用比较的句式。鼓励学生用更多有创意的方式来呈现联想。

5.写作练习:续写“这,就是一只鸟巢……”,抓特征,用联想写鸟巢的形。

(展示并点评)

四、设场景,烘托传神

通过联想,我们描摹出了带有自身感受的鸟巢的形,但仅仅是这样,它就鲜活了吗?万物都有它所处的环境,我们笔下的景物也一样。现在我们笔下的鸟巢,还仿佛是在一张白纸上,我们要为它添加一个场景,让它在场景中拥有灵魂,拥有生命,成为一个有背景、有经历的鸟巢。场景应该怎么创设呢?我们一起来看这段文字: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缘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朱自清《春》

明确:场景的创设,就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通过周围景物以及活动对我们笔下的景物进行烘托。

写作练习: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张开想象的翅膀,为你心中的鸟巢创设场景。

五、抒感受,点染情思

我们写下了心中的鸟巢,并为它设计了场景,它已经不再是个简单的用枯枝搭成的物品,已变得有生命,有灵魂,它的身上早已倾注了我们的情感,就像前段时间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当美食染上人间的烟火,让人流连的不仅是美昧,更是人间真情。此时,巢已不再仅仅是巢,请在片段最后,用一句话写下你面对此巢、此景的感受吧。

六、展示全文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景物描写状其形、传其神的过程,学生用三段文字从鸟巢的外形写到了它的神韵,赋予它真实可感的形象、灵魂。让学生在朗读三个片段组合在一起的小短文的过程中,去体会自己作文的变化。

写作练习:一分钟时间,浏览三个片段,将文段修改通顺,然后在音乐中向全班展示。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读到了你们心里的鸟巢,它从我们的眼中走进心里,再通过文字进入读者的心中,我们的情思就是它的生命,它让作文变得有个性、有特点,鲜活而生动。其实,万物都好比鸟巢,都可以成为我们笔下的形象,“抓特征,联想写形”,“设场景,烘托传神”,“抒感受,点染情思”。鲜活的景物,来源于鲜活的生命,鲜活的生命则来源于细腻的感知、灵动的思维和美好的情怀。同学们,让我们笔下的景物鲜活起来,让我们的作文鲜活起来,让我们的生命鲜活起来。

(重庆二十九中学400010)

(本设计用于第四届“中语杯”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该课荣获一等奖。)

简评一

发现与表达

杨桦

《让笔下的景物鲜活起来》教学设计潜在地含有两个主问题:-是“发现什么”,二是“如何表达”。发现什么,就是发现自然景物世界的丰富多彩。如何表达,就是在多彩的自然景物中如何采撷瑰丽诉之于笔端,再现“活脱脱”的景物,给人以审美的愉悦之感。课堂上通过解决这两个主问题的过程,其实也是让学生明白写作要学会丰富表达的内容,笔下的景物才能鲜活起来。教师的这一思路在“教学目标”中已明确表达。

教师不仅在教学目标中明确自己的教学意图,而且在确定“教学重难点”时充分考虑到开启学生写作思路的路径。路径有两条:一条是让每个学生所“发现”的景物特征一定是源于自己的真实体验,每个人对景物的感觉与认识一定是不同于他人的。这其实是在具体落实写作要表达真情实感的基本原则。另一条是让每一个学生在发现的基础上要学会“表达”,表达分两个步骤:一是微观着手,用细节展示,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这个由此及彼,教师认为是一种“迁移”,源于实景的要“贴切”,描摹出来的景物要“生动”;二是宏观布局,教师设计用场景显示,用其他景物衬托主体景物。这样,主次景物、诸多景物在由此及彼的迁移中愈发鲜活起来。教师将教学思路置于“教学重难点”中,也是颇具新意的。这不仅体现了以学生的学习为依归来组织教学的理念;而且也告诉大家点拨学生写作思路,教给他们一些写作方法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教学若能在教学重难点有所突破,教学就会有所创新,学生就会有所收获。

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有四个环节:“读习作,发现问题”“抓特征,联想写形”“设场景,烘托传神”“抒感受,点染情思”。这四个环节内在逻辑严密,目的就是解决“发现什么”“如何表达”的问题。“读习作,发现问题”环节,从对鸟巢做“实话实说”的习作进行点评开始,说说这篇习作的优缺点,实际上暗含了教学要求,写作要在发现多彩的景物世界前提下,让自己笔下的景物栩栩如生,但这篇习作没有写好,大家如何从中悟出表达的规律呢?继之以“抓特征,联想写形”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先是写作指导,后是写作训练。教师的指导过程是重点,首先抛出问题,从鸟巢的形状等联想到什么;然后告诉学生要学会抓住景物特征进行联想的道理;最后,以茨威格写托尔斯泰面部时所联想到的、以及用加修饰语来进行描写的例子,表明围绕景物特点进行联想,用修辞性语言加以表达,才能让景物鲜活起来。举例颇具匠心,教师没有直接指导学生如何去写鸟巢,而是宕开一笔,举另一例来说明写作道理,所举名篇之例,又具点拨之效用。“设场景,烘托传神”环节,设场景的构思十分巧妙。宏观布局,思路开阔。增设主体景物的背景和环境,让孤立的景物丰满起来,充盈着生命的活力和张力。这种设计源于客观世界的丰富多彩,但又高于客观世界,让笔下的景物鲜活起来,是不同于自然界的“这一个”。“抒感受,点染情思”环节,依然体现了宏观布局的设计。但与“设场景,烘托传神”环节不同的是,这个环节侧重从情感、情意出发,多采用抒情的方式,表达对所描写景物的满腔真情和热情。

当然,若说不足,设计中有些局部环节略显变化不够,单调一些。如教师写作指导中所举的例子,均出自名家之手,为何不能举其他例子呢?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230061)

简评二

一个设计精细的片段作文指导案例

杜德林

教学设计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情设计的教学方案,是教师智慧与心血的结晶,是教师用心规划的教学蓝图,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因而,要想课上得好,首先要有一个精心的教学设计。佘乐老师就非常用心地为我们设计了一个实用而又不失技巧的片段作文指导案例。

首先,可操作性强。设计是教师上课时使用的方案,贵在实用,操作性强。当下许多设计,有的是“纸上谈兵”,真正到了课堂则用不上;有的是“花架子”,花样繁多,实用性不强;还有的是“摆设”,写的是一个样子,课堂上呈现的则是另一个样子。而佘老师的设计则不同。比如,课堂上,他提供了一个鸟巢实物,让学生们可观可感,这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他们写作的兴趣和欲望。再如,为了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他还提供了几个片段的写作案例,如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中对托尔斯特面部的描写文字,朱自清《春》中关于雨的场景描写的文字,等等。这些素材既可增长学生们的见识,又会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提升他们思维的品质。这种设计有具体之物,有可资借鉴的范例,使课堂有依据,有抓手,可操作性强,现场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其次,知识引入、写作指导的时机把握与方法运用恰到好处。李老师在开篇针对学生具体“病文”引出问题,并针对相应问题,逐步引入改进“病文”的相关写作知识和方法指导,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这样做就远胜于那些开篇就大量讲授抽象的写作知识和方法的做法。这体现出他对作文教学的准确思考与研究,体现了对学情的精准把握。

再次,具有逻辑性、层级性和相对完整性。这个教案设计的是片段的作文教学案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单项写作表达能力。李老师采用由易到难的方法,一步一步向前走,走一步深化一步,优化一步。教学思路很缜密,教学指导很到位。一写,“抓住特征、联想写形”;二写,“设置场景,烘托传神”;三写,“抒发感受,点染情思”。由“形”到“景”,再到“神”,咏物抒情,写物寄意。虽然是片段作文指导,但由“外”及“内”,“形”“神”兼备,构成写作过程与思维的相对完整和独立。看似“片段”,实则结构较完整,是有机的整体。这样的设计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符合作文教学的要求,体现了李老师对语文教学的深入体察和感悟,长此以往,对提高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的成效大有裨益。

篇9

这样的写作状态,笔者也曾亲历过。在那个阶段,我所进行的作文教学是这样的:根据课本单元作文训练提出的要求,以方法授之,以范文导之,然后让学生当堂完成写作。结果是学生冥思苦想,搜肠刮肚,却笔下无文,我看着又恨又急;又或是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要么内容空洞,言之无物,要么虚情假意,矫揉造作。学生尽管课课写,堂堂练,却久作而不见功进。如何改变这种费时低效、生闻生烦、师闻师厌的作文教学?笔者反复摸索,发现利用多媒体,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现就结合实例谈谈利用多媒体进行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以媒为介,丰富写作内容

1.让学生对观察事物感兴趣

针对学生不会观察、体悟生活这一点,我在布置作文《感动》时,利用多媒体做了一点提示。说到“感动”,学生想到最多的就是父爱、母爱及同学的扶持、陌生人的帮助,而化为文字,不超过几件老旧的事例。于是,我给大家呈现了几组生活中拍摄下来的照片。一组是运动会期间:起跑线上,运动员眼中的自信,嘴角的倔强;摔倒后,疼痛的神色,咬紧的牙关;胜利后,溢出的泪水和绽放的笑容。第二组是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初春下雪天,却有粉嫩的梅花悄悄绽放;不知名的角落,有嫩嫩的草叶散发芳香,露珠晶莹,似在微笑。第三组是路边的行人,在寒风中骑着三轮车,上面坐着脸庞被吹得红彤彤却微笑着的孩子;家里的餐桌上是丰盛的饭菜,厨房里是妈妈忙碌的身影……学生体悟到了,原来动人的情景在校园里、家中甚至是路上,处处都存在,只是自己不注意观察,不去看、听、触摸、感受罢了。

2.创设情境,激发联想

多媒体不仅可以再现生活中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也可以介绍知识,激发学生的联想,或拓宽视野,增加学生的写作内容。如,通过网络采摘一些学生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音像和无法感知的遥远环境,如将宇宙中的天体运动,微观粒子的运动形式,《动物世界》中的一些精彩画面等,《鸟的迁徙》这样的优秀纪录片中对于各种鸟类细腻生动的刻画场景,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丰富了写作素材。

二、以媒为介,提高写作技能

多媒体的运用除了可以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还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能。

1.把作文写得有条有理

我班学生写游记或写景作文,常常杂乱无章堆积而成,在文中找不到观察点。看后,总感觉这儿写一下,那里涂一笔。因此,在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我把学生游览无锡三国城的旅游行踪拍摄下来,制成录像,在作文课时放给学生看,让学生从游览路线中找出几个观察点,并要求学生利用地点转换,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说话顺序清晰多了。

2.把作文写得具体生动

班里学生平时不爱看课外书,积累较少,描述自己看到的画面时,语言平淡无奇,味同嚼蜡。虽然平时我也不断呐喊“要写生动写具体”,可收效甚微。后来我在看电影时想,电影艺术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集中塑造人物形象,往往着力于特写人物的面部表情,如眼神、眼泪、嘴角的笑,善于通过细节刻画和气氛使形象鲜明。在“亲情单元”的写作中,为了让学生感受细节描写的魅力,从而在写作时有意识地运用,我给他们播放了蒋雯丽导的《我们天上见》的片段。里面姥爷对孙女的爱是这样体现的:每天清晨,炉子上烤着饼,姥爷在牙刷上轻轻挤上牙膏,杯中倒满水,毛巾浸入脸盆里让孩子洗脸;孩子吃饼的时候,姥爷戴着眼镜努着嘴给她扎小辫;雪地里送孩子去上学,姥爷走在前面,孩子踏着他的大脚印走;姥爷中风以后,躺在床上,孩子洗洗脚靠着凳子睡着了,睡得很死,姥爷用摁洋娃娃发出的声音提醒孩子上床睡觉,姥爷的干树皮一般的手在摁娃娃,无神地眼睛看着孩子,当孩子躺到床上为自己的遭遇哭泣时,干枯瘦弱的姥爷作了一个孙悟空的动作,孩子边哭边笑。这样的生活情景,学生也感受过,只是不知道如何描绘。看了这个片段之后,他们知道,对文章的动人处应该放大,进行特写,对人物的描写除了肢体、语言,可以细化到一只手、一个脚印。

当然,把作文写得具体生动,除了要有描写意识之外,还要腹有诗书,拥有大量的阅读和观察练笔才行,所以除了用电影片段引导学生思考写作技巧之外,幻灯片投影优秀作文共同赏析也是我们经常进行的活动。以多媒体为触发点,去培养学生描写的能力,确实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作文教学是一项培养人的聪明才智和丰富人的心灵的创造性工作,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将多媒体引入作文教学课堂,仅仅是为我们这项复杂而又高尚的工作提供了一种新式武器,关键还得靠我们语文教师创造性地利用好这一武器,这样才能真正让多媒体这一平台在作文教学天地里充分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冯斌.作文的经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篇10

[关键词]作文指导策略兴趣素材讲评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10023

写作指导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然而,传统的作文课把丰富复杂、灵动飞扬的教学过程简约化归为“教师布置,学生习作,简单讲评”的模式,导致作文课缺乏耐心与乐趣,缺乏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效果不佳。那么,如何进行有效指导,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

一、采用多种形式,激发作文兴趣

1.情境引趣。教师应经常把课堂内外发生的对学生有所触动的事例、自然界花红柳绿的变化等,写成下水作文,在课堂上朗读给学生听,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感受作文的魅力,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心”,激发写作热情,产生写作的兴趣。

2.竞赛激趣。初中生天性活泼,表现欲特别强烈,故作文课上,可开展小练笔竞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在教学《列夫・托尔斯泰》时,可以学习文中形象的外貌和动作描写,开展“猜猜他/她是谁”的练笔竞赛,要求学生描写本班某一位同学的外貌和动作,完成作文后朗诵给大家听,看看大家能否猜出被描写的对象是谁,从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3.赏读生趣。评讲作文时,教师要挑选优秀作文让学生自己在讲台上朗读给大家听。因为作文内容是学生自己的生活,作文本身又是学生自己的“产品”,朗读者必然是声情并茂,听读者自然也会心驰神往。结果文字就成为在学生心田流淌的声音,赏读就成为学生心与心的交流,从而激起每一个学生更加强烈的表达欲望,产生浓厚的作文兴趣。

4.评点促趣。教师批阅作文时,应采用激励性评价,尽量加以肯定,多加鼓励,要善于抓住学生表现出来的优秀之处、成功之处――哪怕是一个表现细腻的句子,一种新颖贴切的修辞,一个生动传神的词语,都要充分加以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形成写作动力。

二、学会感受生活,积累作文素材

1.开展说话活动。每周利用一节课时间,或由教师诵读评说自己难忘的文章,或让学生讲述生活中令他们感动的故事,或师生共话邻里家常、共谈国家大事,在轻松快乐的课堂上感受到的生活中的真善美,自然也会成为学生作文中的话题。

2.投入学校活动。例如参加运动会,组织班团会,编辑手抄报,设计黑板报等,学生会在感受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的同时积累写作素材,捕捉到写作的灵感。

3.组织社会实践。学生生活相对单调,见闻有限。语文教师要多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生活,感受生活。例如组织学生参加植树活动,社区尊老爱幼宣传活动,大街上扫雪活动,亲身感受,积累感悟,让他们懂得生活就是作文的素材宝库。

4.注重观察记录。指导学生注意记录家庭生活和社会活动中,使自己心灵受到触动的场景,情感受到震撼的事件,或是观察自己感到有趣的事物,写成观察日记。这些点点滴滴积累起来,就会成为作文肥厚的土壤――写作素材,学生不愁“无米下锅”了。

三、组织多元讲评,提高作文水平

1.学生自评。学生自评的最好方法,莫过于养成反复诵读自己的作文的习惯。叶圣陶在《和老师谈写作》中指出:“修改稿子不能只看,还要念,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在口头读读看,一路读下去,疏忽的地方自然会发现。” 所以要求学生完成作文之后,自己放声读几遍,发现不足,直到文从字顺、流畅如意为止。

2.小组互评。一般采用四人小组合作的方式互评为宜。一人读习作,另外三人听,然后讨论分析得失,最后写出修改意见。讨论时不仅要解决一般性的问题,如找出错别字、不通顺的语句,指出写得优美的句子等,还要根据每次作文训练的重点,做出针对性的专评,提出进一步提高的意见。当然,也可以让学生两两互评。这样在交流中既可明晰自己的得失,又可借鉴别人的长处,久而久之,自然提高了能力。

3.教师点评。教师批阅学生作文时,不能只给一个简单的“阅”字,或是一个看似具体实际模糊的等级标志,而要用心、用情,给一个具体可感、灵动多彩、富有个性的评价,或点拨,或激励,或引导,春风化雨,潜移默化,使学生有所触动或启发。

(1)鼓励性评语。俗话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作文中的亮点,用鼓励性的语言充分肯定学生作文,进行鼓励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