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申请经费的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09 16:39: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申请经费的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申请经费的报告

篇1

XXXXX:

分中心工会委员会为了更好开展工会活动,使工会经费更好为工会会员服务,根据《<河北省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相关文件规定,经分中心工会委员会研究,近期将参加上级工会文艺汇演活动,经费预算如下:

分中心工会组织舞蹈与歌唱参加上级工会文艺汇演活动,其中舞蹈组10人,每人服装费800元,共计8000元,预计聘请舞蹈老师18次/每半天,标准每半天不超过500元,授课费预计开支9000元;歌唱组2人,每人服装费800元,共计1600元,伴舞及编导费7600元,预计聘请声乐老师39次/每半天,标准每半天不超过500元,授课费预计开支19500元;演出制作费8000元,此项活动费用共计52100元。

因分中心工会经费不足,今特向分中心申请行政补助,望批准!

篇2

[中图分类号] G31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6(b)-188-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基金)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全国,主要资助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重点支持具有良好研究条件、研究实力的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中的研究人员,由基金委员会负责实施与管理。基金的评审有着规范的程序,比其他项目申请更公开、公平、公正,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出申请者的学术地位。科研人员申报基金项目中标主要靠其多年知识积累和潜心研究,非一蹴而就;但国家资助的唯一依据只有一个申请书,在相同的申报条件下,掌握基金项目申报方法学能大幅度提高立项的可能性,提高基金项目的中标率。

1 背景概述

了解基金的背景资料可明晰申报的范围,提高申报基金项目的中标率。

1.1 资助类别

基金资助类别包括:①资助人才(青年科学基金(< 35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45岁)、海外、港澳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在线申请);②资助项目(面上项目(自由申请、青年基金、地区基金)、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含面上、重点));③其他资助项目(联合资助基金项目又包括面上和重点等、专项项目、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随时受理)、通过亚类说明、附注说明还可将一些资助类别进一步细化)。

1.2 资助力度

基金资助力度:1986~2006年,运用国家投入的约180亿元资金,资助了10万余个项目,仅2006年就资助42.36亿元。

1.3 面上项目

面上项目是资助体系中主要部分,占>60%基金总经费(2006年达71.89%);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率>自由申请的资助率(2006年达23.7% );资助范围内自由选题;开展创新性研究;资助期限3年;2007年平均资助强度提高,但项目资助率与2006年持平。

1.4 机构设置

生命科学学部有10个处。申请者要了解每个处重点受理什么和不受理什么内容,以免好的项目申请投错了“门”。比如:六处主要受理畜牧、兽医学、水产学和动物学的申请项目。七处预防医学学科负责受理预防医学相关的申请项目。生理学与病理学学科负责受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运动医学和内科学的申请项目。营养学科只受理人类营养相关的研究;儿童与少年卫生学科只受理与少年儿童正常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相关的项目,不受理儿科及妇产科疾病项目;毒理学科不受理药物毒理项目;流行病学科只受理人群研究的现场或现场与实验室相结合的项目,不受理单纯的实验室研究项目;地方病学科只受理克山病、大骨节病、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和地方性砷中毒项目,其他病种须申报其他相关领域,如传染病学、寄生虫病学、毒理学等;传染病学科只受理有关由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研究项目,不受理不具传染性的一般感染性疾病研究项目,也不受理有关细菌耐(抗)药、抗生素、动物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除外)以及与病毒性肝炎无关的肝纤维化等消化内科研究项目;肿瘤学科只受理肿瘤流行病学项目,不受理肿瘤病因学、诊断和治疗相关的研究课题;不受理医疗管理和卫生经济类项目。另外,涉及人体研究的项目必须提供相关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材料。运动医学中关于运动性损伤与康复研究,是指研究由于体育运动造成的损伤及其相应的康复治疗,不包括骨科疾病和创伤造成的损伤与康复治疗研究。八处负责受理临床医学基础学科的申请项目。资助范围包括:诊断与治疗学基础、外科学及其分支学科、老年医学和康复医学。本学科“诊断与治疗学基础”申请代码及其次级申请代码“物理诊断学”“实验诊断学”不受理有关发病机制的研究申请,请相关申请在其他代码下申请。九处。为报批新药开展的常规研究和制药工艺研究不属于本基金的资助范围。凡是未提供具体方药或穴位的(以保密函件形式列出并提交本学科保存者除外)、或对于仅以某中药或成分为“名”,而无中医药理论思维或研究内容之“实”的申请项目,一律不予评审、资助。十处。资助范围包括:妇科学、生殖医学、围产医学、儿科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口腔医学、法医学、特种医学和肿瘤学。不受理抗肿瘤药物药理学相关的研究申请。建议口腔软硬组织损伤修复、牙齿生长发育及再生方面的研究在现有的口腔内科学代码下申请,有关颞下颌关节疾病研究在口腔外科学代码下申请,有关种植义齿相关研究在口腔修复学代码下申请,以便于集中评审。

2 申评程序

了解基金的申评程序可明晰申报的环节,提高申报基金项目的中标率。

申请者填写申请书

所在单位汇总申报(网上+纸质)≤3月底

科学部初审(形式审查、初筛)≤5月15日

同行专家(>7万人的专家库)网上通讯评议(3+X)(2006年为50.9%)(一审)≤6月底

科学部提出评审建议≤7月底

学科评审组评审(资助小额探索的非共识项目占5%)(二审)≤9月底

委务会议审批整体资助方案(终审、立项)≤10月15日

3 评议指标

了解基金的评议指标可明晰评审的尺度,提高申报基金项目的中标率。定量评议与定性评议:项目的科学价值:学术水平(创新性)、研究目标、预期成果、技术路线、研究方法、研究条件、工作基础、申请者的胜任能力。达到以下具体要求可提高中标的几率。

3.1 立论依据

研究意义:有重要科学意义或属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科技问题。学术思想:有明显的创新或特色。理论依据:充分,科学性强。对国内外研究现状:清楚,分析准确、全面。

3.2 研究方案

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范围合适,重点突出;关键问题选择准确。拟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先进,且有创新性。设计的技术路线(试验方法):合理可行。研究的预期目标:明确。

3.3 研究基础

与项目有关的研究项目:是原有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已具备的实验条件:条件具备。项目组成员:结构合理,研究力量强。

3.4 综合评价

申请者承担以往基金项目完成情况:完成质量优秀。项目的创新评价:创新性强,是开创性工作。项目总评:优。是否资助:优先资助。

4 未中缘由

了解基金的未中缘由可避免重蹈前车之覆,提高申报基金项目的中标率。中的项目有相似性,如上述评议指标结果较好;不中的项目缘由各式各样。总结未中缘由有许多,比如:缺乏可行的选题,过大、概念不清。缺乏题目与研究内容的一致性,片面追新。缺乏充分的立项依据,缺乏分析和对基本科学问题的凝练,缺少合理的科学假说和对机制的深入探讨,立项依据限于国外参考文献的简单罗列。缺乏必要的前期工作和预实验,研究设想和假设常常仅停留在文献检索和推论上。缺乏实在的目标,目标过高。缺乏与国家生命科学重大科技需求的紧密结合。缺乏提炼的关键科学问题,导致研究内容“大”而“空”。缺乏源头创新,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创新不足,沿袭自己熟悉的领域而使立意偏于保守,盲目跟踪国际研究热点。缺乏清晰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过于简单,难以判断是否能够实现预期目标。缺乏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的相适性。在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设计上,不是围绕解决科学问题选择合理技术,而是依赖高新技术选择科学问题,使项目陷于技术、指标的单纯堆砌,使得研究方法变成了单纯的新技术的堆积。缺乏相关的研究策略,面对具体问题尚不能从国际主流的研究思路出发设计出科学和合理的研究方案。缺乏细化的研究方案。缺乏基本的研究设计要素。缺乏深入的科学本质研究,片面追求新技术应用,没能用最适宜的方法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以新技术定研究内容,仅停留在一般记录的观察,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缺乏群体研究或不能很好地结合群体开展研究。缺乏实事求是的严谨学风,刻意夸大研究意义、提升未知的研究结果。缺乏系统的、连续性的研究工作。缺乏跨学科、跨领域的交叉研究。有独特的研究材料却未能提出创新的课题。有创新思路,却没有相应的研究力量保证项目的实施。有创新性发现,研究工作却难以继续深入。超项、手续不完备(申请书中的项目组成员中如有依托单位以外的人员参加,即视为有合作单位,在申请书信息简表中要填写合作单位信息,在签字盖章页上一定要加盖合作单位公章;申请者如为在职博士生,要附导师签字的同意申请证明材料,且只能通过在职单位申请;申请者和项目组成员一定要在申请书上亲笔签字等)、不按规范性要求填写或者填写错误、非资助范围(与指南不符、承担过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者包括执行期为一年的小额探索项目,再次申请青年科学基金等)等形式审查不合格。不是申请当年1月1日后从官方网站下载的新版申请书。

5 撰写要求和技巧

5.1总体要求

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实用性、合理性、严肃性、连续性。选题要点:研究类型与申请基金类型的吻合。定位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写作技巧:建议初次申请者咨询资深基金管理者之后再进行申请。重点突出,层次清晰,表述清楚,用词恰当。A4纸4号仿宋字打印。附件版面大小=申请书,若原件非A4纸大小,可将附件的原件粘贴在空白A4纸上右侧对齐与其他材料一起装订。外行看了有兴趣,内行看了有水平(意义、目的等内容用科普作家的写作手法,技术路线等研究方案用专业术语)。

5.2申请书结构

5.2.1基本信息项目名称要确切,主题要明了。资助类别、亚类说明和附注说明准确。代码必须使用当年的代码。代码要与申请项目内容相一致。选择最接近的相关学科来投送。寻找合适的相关学科同行评议(利于寻找合适的评议专家以及专家掌握相应的评审标准)。

直接填写代码不可取(在写申请书之前,未认真看项目指南,申请书写完后再回头找代码,以这种方式填写代码,有时会出现项目名称与代码名称可能字面上一致,但是申请内容却与受理项目对应的科学处不一致的情况,因为有些研究内容可能会涉及不同科学部下属的科学处,但每个科学处支持的研究重点是不同的)。项目名称要醒目,主题要明了。报送学科要准确,代码非指南。代码1指报送学科,代码2指相关学科。基金不支持应用开发。项目负责人工作≥6月/年。单位名称指项目依托单位,需要按单位公章全称填写。摘要(限400字)应详尽明了,避免宣传性语言(研究对象、拟采用的方法、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已取得的主要学术成绩(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海外或港澳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英文全称填写海外工作单位等信息在个人信息栏目中(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中文全称填写海外工作单位等信息在个人信息栏目中(香港、澳门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

5.2.2项目组主要成员人员精干(对立项提出自己想法,并参与具体研究的人员≠提供数据或进行辅助工作的人员)。人数适当(根据实际情况)。分工合理、具体。主要成员工作时间>4月/年。一人同期不同单位不得申请或参加。签字须为本人亲笔所签,否则需要正式委托信函。

高级职称限项申请(同一重大研究计划申请或承担≤1项、有重大或重点项目申请和参加≤1项、面上项目申请和参加≤2项、当年只能申请一项、青年科学基金只能负责一项、青年基金(小额)也算一项、一生只能获得1次青年基金资助)。申请项数(作为负责人)+申请项数(作为项目组主要成员)+在研项数(作为负责人)+在研项数(作为项目组主要成员)≤2项。非高级职称限项申请(负责在研项目不能作为负责人申请)。

5.2.3经费申请表申请经费额度合理。申请经费实事求是。经费预算要有依据。说明各项的必要性。支出内容有限额比。>5万元固定资产及设备(逐项说明与研究的直接相关性及必要性)。协作费≠合作经费(协作费是外单位协作承担本项目部分、单一研究试验工作的经费)。定额补助式资助方式(除重大项目实行成本补偿式资助方式以外)(表1)。

表1各类项目申请经费的支出内容限额比例

5.2.4报告正文面上项目支持在资助范围内自由选题的创新性的科学研究。要充分了解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动态,瞄准科技发展前沿或结合国家战略需求,认真构思,自行确定立论依据充分和创新性强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案,开展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或重要应用前景的基础研究,鼓励开展前瞻性和探索性研究,力图通过研究得到新的发现或取得重要进展。

重点项目支持结合国家需求,把握世界科学前沿,针对我国已有较好基础和积累的重要研究领域或新学科生长点开展深入、系统的创新性研究工作,特别鼓励具有面上项目研究基础、项目进一步研究有望取得突破的申请者进行申请。重点项目研究要求有限规模、重点突出、研究队伍精干,要求重视学科交叉与渗透。重点项目不设子课题。应围绕“项目指南”公布的研究领域,进行申请书正文内容的撰写。

报告正文要求:内容翔实、清晰,层次分明,标题突出,版面简洁,易于阅读,“摆事实”、“讲道理” ,自由体式(不同类型项目撰写提纲不同。非Word文件录入后打印输出)。选好研究方向――按学科前沿、国家目标和市场需求选题。要与指南对应――熟读指南和定好题目。与经费相当的规模――做好课题设计。多学科、有梯队――组织好研究队伍。多参加学术会议――让同行专家和项目管理官员了解意义与创新点。核心单位突出――选好合作者和合作单位。

5.2.4.1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4 000~8 000字):项目名称――体现研究对象、方法和解决的科学(学术)问题。立项依据――详尽说明为什么要开展本项研究以及简单的思路。研究方案――具体提出解决科学问题和实现目标的思路和步骤。①立项依据:项目的研究意义(基础研究结合科学发展趋势论述科学意义;应用基础研究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关键科技问题论述应用前景。要从科学意义或学术意义上陈述重要性,必须阐明充足理由以及理论和学术意义)。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包括本人的研究,指出需解决的共性问题)。附主要参考文献目录(国内、外关键性的研究,文献的时效性,经典文献除外)。

②内容、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重点阐述内容(研究内容应紧紧围绕目标,集中精力解决科学问题,重点突出,只求解决一、二个学术问题,每个内容细节可详情叙述。研究目标是解决基础性、学术性问题,避免目标设置偏大、解决一个非学术性的目标或做一件达到某一指标的具体工作,不是具体做什么事,是研究科学、学术性问题,避免泛泛探索规律的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必须写,力求准确。③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有关方法。技术路线(步骤要具体、思路要清晰)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即能说明问题,又不暴露“技术诀窍”。通过保密信函的方式直接寄给学科。实验手段(分析手段用途要明确,忌各类新分析仪器一窝端)。关键技术等。从学术思想角度进行可行性分析(不能仅就研究队伍和研究条件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只有上述三方面优势的综合,才是取得成果的关键)。④特色与创新:实质性的源头创新思想或思路。提出明确的科学问题和解决方案(在大量文献调研和工作基础上)。防止“大”而“空”的倾向。应用基础研究,应用背景要论述清楚。提出研究特色和新颖的学术思想。科学、严谨地提出和分析创新性内容。研究条件的特色不等于项目的研究特色,更新不等于新颖的学术思想。阐明学科交叉点在哪里,对相关学科发展的促进作用。填补国内空白不等于创新与特色(对基础研究而言)。创新不是无中生有,是已有工作基础积累、升华的产物。⑤年度计划及预期研究结果:拟组织的重要学术交流活动。国际合作与交流计划等。研究计划要具体(以便评议人了解进度是否合理)。预期进展可给出一个大致的设想。预期的结果要与研究目标相吻合。基金成果指国家发明专利、学术论文、自然科学奖、人才培养,且表述时按此逻辑顺序。

5.2.4.2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①工作基础:申请者和项目组主要成员与本项目有关的研究积累。已取得的研究成绩不等于所在单位集体或者导师的研究。②工作条件:已具备的实验条件。尚缺少的实验条件。拟解决的途径。利用国家和部门的重点实验室计划与落实情况。③申请者简历:申请者和项目组主要成员的学历和研究工作简历。近期已发表与本项目有关的主要论著(列出相关论文(著)所有作者排序、论文(著)名称、期刊(出版社)名称、期刊号、页码、发表(出版)时间等),并按论著、论文摘要、会议论文等类别分别列出。获得的学术奖励情况。在本项目中承担的任务。④申请者和项目组主要成员正在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的名称和编号、经费来源、起止年月、负责的内容等)。其他项目(项目的名称和编号、经费来源、起止年月、负责的内容等)。拟申请与正在承担的项目的关系与区别(研究任务和重点的简单说明)。其他项目不反映不是好办法。应说明与本申请的关系和区别。承担基金的进展或完成情况(列出较明确的内容,及引用情况、获奖情况、培养人员情况等)。前一结题项目完成情况(附3篇主要论文首页,并须标注是基金委资助项目,否则,应附上能反映基金资助信息的一页。

5.5签字和盖章页

知识产权及特殊的规定(联合资助项目)。非依托单位人参加=合作单位。合作单位加盖单位公章原印。科研处、系、室章无效。申请单位负责人签章(签章人不应是项目申请人和主要参加者)。申请单位盖法人单位公章原印。

5.6附件等

根据项目类型制作。根据申请者实际情况而定。2位高级职称同行专家推荐信(未获博士学位的中级职称申请面上项目)。导师的推荐信(说明申请项目与学位论文的关系+对项目研究时间的保证、在职单位为依托单位提出申请)(在职研究生申请者)。专家名单及理由的函(≤3位不宜评议)。依托单位正式受聘聘书与聘任协议复印件(聘任期覆盖项目执行期+在依托单位工作≥6月/年)(国内工作的外籍人员)。农业部《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资格证书》(第二章第5条)及农业部同意立项证明(第三章第12条)(属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研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单位伦理委员会的证明(涉及医学伦理学研究)。利用基因工程生物等开展研究(来源证明)。其他实验室赠予(对方同意赠予的证明)。涉及国际合作或项目组成员中有旅居境外的申请(国际合作协议书或境外人员知情同意书)。

6 思维方式

用申报基金的正确思维方式可找对申报的“门”,提高申报基金项目的中标率。善于发现新现象;善于升华为科学问题;善于提出解决所发现的科学问题的具体思路和办法。申请书是写给别人看的(只自己清楚、满意不行,要让小同行、大同行、基金管理人员和有关领导都认可)。切忌基础研究不基础写成开发、应用;项目名称太空洞当成研究领域;虽然提出了一个很好的主题,但基本上围绕着主题的,尽管尽力描述,始终无理想切入点,以至看不出研究思路。立项关键欠清楚视同科学问题;研究方案较糊涂等于思路不明。从自己的研究中提炼出基础研究问题,并不是把自己的研究写成基金申请就等于基础研究了。“多学科交叉”必须对相关学科的发展都促进不等于简单地借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或把其他学科的相关技术作为工具。有关研究的相关问题:实验动物、伦理问题、遗传资源等。

6.1正确认识基础研究

目标与内容:科学问题是什么(What)。科学本质为什么(Why)。发现新的科学现象。研究方案:如何解决科学问题,如何探索科学本质,怎样发现新的现象,基础研究“有所为,有所不为”,申请基金是自己给自己出题,不仅摆事实,且把道理讲清。

6.2正确认识应用基础研究

科学问题来自应用实践,科学问题应具有明确的应用背景,不是用基金去做具体应用方面的事。

6.3弄清研究属性,基金不支持应用开发

纯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工程技术研究都有其相应的研究属性,申请人应了解其特点。

6.4申请前注意事项

明确基金委的任务,弄清为什么申请基金,申请书要让别人看懂,仔细阅读指南(导向作用,代码不等于指南),有问题向相关学科提出,与其交流,以获得指导。

篇3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排污费资金的收缴、使用和管理,提高排污费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污染防治,改善环境质量,根据《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结合环境保护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排污费资金纳人财政预算,作为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全部专项用于环境污染防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

第三条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按照预算资金管理办法,坚持“量人为出和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四条排污费资金的收缴、使用必须实行“收支两条线”,各级财政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对排污费资金收缴、使用进行严格管理,加强监督检查。

第二章排污费资金的收缴管理

第五条排污费按月或者按季属地化收缴。

装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的电力企业的二氧化硫排污费,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和收缴,其他排污费由县级或市级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和收缴。

第六条排污者依照《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污染物排放种类、数量提出复核申请的,如果对复核结果仍有异议,应当先按照复核的污染物种类、数量缴纳排污费,并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七条排污者对核定的污染物排放种类、数量无异议的,由负责污染物排放核定工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排污费征收标准和排污者排放的污染物种类。数量,确定排污者应当缴纳的排污费数额并予以公告。

第八条排污费数额确定后,由负责污染物排放核定工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向排污者送达“排污费缴费通知单”,作为排污者缴纳排污费的依据。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同时建立排污收费台账。

第九条排污者应当在接到“排污费缴费通知单”7日内,填写财政部门监制的“一般缴款书”(五联),到财政部门指定的商业银行缴纳排污费。

对于未设银行账户的排污者以现金方式缴纳的排污费,由执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使用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向排污者收取款项,并填写“一般缴款书”于当日将收取的款项缴至财政部门指定的商业银行。

第十条商业银行应当在收到排污费的当日将排污费资金缴人国库。国库部门负责接1:9的比例,10%作为中央预算收人缴人中央国库,作为中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90%作为地方预算收入,缴人地方国库,作为地方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

第十一条收缴排污费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一般缴款书”回联,认真核对排污费缴库数额,及时与国库对账,并将“一般缴款书”回联与对应的“排污费缴费通知单”存根一并立卷归档。

第十二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每季度终了后的30日内,将本行政区域内排污费资金收缴情况书面上报国务院财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三章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支出范围

第十三条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应当用于下列污染防治项目的拨款补助和贷款贴息:

(一)重点污染源防治项目。包括技术和工艺符合环境保护及其他清洁生产要求的重点行业、重点污染源防治项目;

(二)区域性污染防治项目。主要用于跨流域、跨地区的污染治理及清洁生产项目;

(三)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项目。主要用于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的推广应用;

(四)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污染防治项目。

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不得用于环境卫生、绿化、新建企业的污染治理项目以及与污染防治无关的其他项目。

第四章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的管理

第十四条国务院财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每年应当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宏观政策和污染防治工作重点,编制下一年度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申请指南。

地方财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国务院财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编制的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申请指南,制定本地区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申请指南,指导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申报和使用。

第十五条申请使用中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应当按照以下程序及要求进行申报:

(一)申报程序:中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按照隶属关系以项目形式申报。项目组织实施单位或承担单位为中央直属的,通过其主管部门向国务院财政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项目组织实施单位或承担单位为非中央直属的,通过其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联合向国务院财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二)申请材料要求:申请材料分正文和附件两部分,正文为申请经费的正式文件,附件为每个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包括:项目的目的、技术路线、投资概算、申请补助金额及使用方向、项目实施的保障措施、预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

申请使用贷款贴息的单位,还应当提供经办银行出具的专项贷款合同和利息结算清单。

第十六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申报中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项目进行形式审查后,国务院财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审,按项目的轻重缓急及专家评审结果排序,统一纳人项目库管理,并根据财力状况联合下达项目预算。

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拨付方式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地方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申报、项目评审及预算下达参照本办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执行。

第十八条财政部门应当将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纳人年度预算,按项目进度和资金使用计划及时拨付资金,并对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及其他配套资金的到位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第十九条项目承担单位收到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后,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组织项目的实施。污染治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招投标管理规定。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项目进度检查治理技术方案的实施以及污染物总量削减措施的执行。项目完成后,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时验收。

第二十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于年度终了后的30日内,将排污费征收情况及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年度报告上报国务院财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五章排污费资金收缴使用的违规处理

第二十一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排污费收缴工作中,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及时足额收缴。对擅自设立排污收费项目、改变收费范围的,同级财政部门应当责令改正,并按照《国务院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规定》(国发[1987]58号)予以处罚,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二条排污者在规定的期限内未足额缴纳排污费的,由收缴部门责令其限期缴纳,并从滞纳之日起加收2%。的滞纳金。

排污者拒不按前款规定缴纳排污费和滞纳金的,按照《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三条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确保专款专用,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不按批准用途使用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并逾期不改的,按照《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四条对弄虚作假、截留、挤占、挪用排污费资金,应收未收或者少收排污费等违反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的行为,应当给予有关责任人员经济和行政处罚;构成

第二十五条财政部门应当将收到的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纳入一般预算收人科目中“排污费收人”核算;对纳人预算支出的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应纳人一般预算支出科目中“排污费支出”核算。

项目承们单位对申请取得的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相应的财务、会计处理。

篇4

[关键词] 民办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

doi : 10 . 3969 / j. issn . 1673 - 0194 . 2015. 05. 036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5)05- 0067- 02

民办高校大多由于建校较晚,软硬件基础差,科研力量薄弱,纵向经费拨款有限,科研投入主要靠学校自筹。学校存在对科研经费管理重视不够,会计控制弱化、管理平台落后、效益不高等现象。现就如何提升民办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水平浅谈若干点看法。

1 民办高校科研经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 科研经费管理意识淡薄,组织机构不健全

民办学校特有的办学体制下,科研经费渠道单一,数额较少,因此,普遍对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着“重争取,轻管理”的客观实际。科研管理部门往往由教务处派出人员兼管,不甚专业。财务部门对科研项目不知情,对经费去向不过问,这些现状难以适应民办高校科研经费科学管理的需要。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①民办院校起步晚,科研实力弱,纵向经费较少,导致科研经费管理意识淡薄。②大多民办院校职能部门少,存在身兼多职现象,管理粗放。

1.2 研经费管理责任制度形同虚设

按照国家规定,高校科研管理由科技处、财务处、课题组负责人共同承担。由此在三者之间形成互相依托、分工合作、责任分担的管理机制。但现实情况是多数民办高校财务部门难以获取科研项目的信息资料,更难以对科研课题经费支出的情况、结题成果进行分析,根本谈不上参与科研前期预算制定、中期开支去向、后期结题及决算的监督管理工作;科技处与财务处没有会商机制;课题组脱离了财务监管。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无法有效落实,出了问题往往财务部门背黑锅。主要原因有:①民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经验不足,未形成一套规范且高效的管理体制是根本原因。②课题组缺乏对科研经费意义的认识,主观上不愿意受财务部门约束。

1.3 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1)存在挪用、侵占经费现象。个别课题组责任人借协作科研之名,把科研经费挪作他用或转入关联单位,最后中饱私囊。

(2)存在经费结构错位,支出混乱现象。大部分科研项目中的差旅费、餐饮费、劳务费占比较大,真正用于科研开发的费用占比较低。报销票据存在“失真”的现象:如发票开具时间不在科研活动时间范围内或者未附购物清单;使用收据、假发票等票据不规范行为;科研管理部门审查松懈,财务部门会计科目不明细,把关不严,这都给一些部门违规核销有机可乘,甚至报销与科研业务无关的汽油费、过路费、停车费等。

(3)存在“结题不结账”现象,造成资金沉淀。民办高校缺乏结余经费处理规定,管理松懈。有些项目已终结,但部分项目负责人总是想方设法用完结余资金,把项目结余资金用于部门旅游费、通讯费、家庭消费等方面。由于结账时限制执行不严,常常出现“马拉松”式的报销问题。不仅影响到财务日常账务管理还造成了大量科研经费闲置沉淀,甚至人为贪污浪费。

(4)固定资产管理失控。名义上存在着科研管理部门、院所、财务部门等齐抓共管,实际上共管缺位。购置后的科研仪器设备等资产大部分由课题组保管使用,甚至成了私人财产,在科研人员工作调动时,缺乏严格的资产交接手续,物随人走。科研投入的固定资产财务无记账,处于失控状态。

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①财务缺乏监督检查能力。财务部门对科研项目的运作过程不熟悉,获取的信息不对称,也难以监督科研经费的预算执行情况。对固定资产管理更是无章可循。②费用支出约束性差。科研经费如何运用,科研管理部门一般不管,财务部门也只有流水账,绩效评价更是无从谈起。因此,科研经费不规范开支严重、甚至产生。③人情因素干扰,财务控制职能弱化。财务部门即便有科研经费时限结算制度,但实际执行中由于人情因素干预,总是执行不力,造成报销拖延。

1.4 缺乏科研经费使用的绩效考核制度,资金使用效率低

民办高校的科研经费绝大部分来自学校自筹,每年经费预算较少。抢报科研项目申报成了各个学院普遍的例行“公事”。而对应项目研究的结果却鲜有奖惩措施,这就导致“有申报无汇报”的现象。申报项目落后,科研结果应付了事,浪费了科研资源。这些主要是因为缺乏对科研过程及结果的绩效考核制度,客观上造成为申请科研经费而申请经费的现状。

1.5 没有信息管理平台,监督管控不力

多数民办高校没有建立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系统网络信息平台,财务部门根本不能及时了解科研项目资金的最新使用情况,何谈风险监控。学校也没有建立三方商讨机制,科研资金使用全凭项目负责人一人管控,没有了过程监督,最后结算很难避免出现支出混乱,马拉松结算等现象。就是因为缺乏信息共享平台,监督技术难道大。

2 提升民办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水平的举措

2.1 重视科研经费的管理,健全组织管理机构

随着民办高校进入快速成长期,其承担的科研项目逐步增多,纵向科研经费呈现增长趋势,科研经费已经成为学校重要资金来源之一。因此高校领导要重视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健全科研立项、成本核算、项目预算、合同审查等岗位职能,加强会计控制;财务与科研管理部门建立协调机制;为科研经费的管理奠定组织基础。

2.2 财务部门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中要扮演主导角色

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指导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经费预算,审查项目决算,监督、指导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合同约定,以及有关财经法规在其权限范围内使用科研经费。从科研立项、资金划拨到位开始,财务部门要对资金统一管理,分账核算,专款专用。要与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定期对科研购置设备进行资产清查备案,对资金去向进行跟踪。还要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绩效审计。财务人员要了解科研工作的相关业务信息,与科研管理部门一道参与科研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包括参与绩效考核,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监督职能。

2.3 完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

(1)认真执行财务报销制度。财务要用公示的方式明确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核销流程及要求,明确经费审批权限,减少科研人员报账的无序性、随意性;严格按照核销标准执行,打消票据作弊侥幸心理;相关领导要重视科研经费的科学管理,减少人情干预财务制度。

(2)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经费使用办法。针对科研项目的学科特点,组织专家团队核算项目成本,科学预算,不搞一刀切,明确规定不同性质科研经费的使用原则和方法,对其中的经费使用核销明细作出严格规定,使得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3)严格结题时限。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原则上项目负责人应在科研项目结束或通过验收后6个月内办理结账手续。对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办结账手续的科研项目,财务处根据学校管理办法予以结账,直至冻结资金。

(4)明确固定资产归属。凡使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须纳入学校资产统一管理,办理固定资产入账手续。项目结算时要持有《固定资产清单》及移交、保管情况方可进行课题结算。

(5)为了预防项目组或个人利用学校的设备和技术等资源私自换取横向收入,防止学校资产流失,项目结题时财务部门必须审核确认所有与财务收支相关的数字后,才能出具报告。要保证科研经费能够“好钢用到刀刃上”。

2.4 财务与科研部门携手建立并完善科研项目绩效考核制度

(1)产出绩效考核。具体选取以下指标:科研人员数量、科研支出经费、专著论文数量及质量、鉴定成果数、技术转让收入等方面考核评价,在政策上加大对在科研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的奖励力度。对于科研水平低,项目效果差的则采用惩罚措施,比如按比例核销经费,减少下一年度的申报项目数量和资金预算等,对于弄虚作假的甚至可以停止科研项目经费的申报,达到奖优罚劣的目的。通过绩效考核和评价,提高科研水平和资金综合使用效益。

(2)扩展评价对象。实行个人与项目组相结合的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方式,鼓励内部竞争,形成将个人利益与项目发展紧密结合的良性循环。

(3)公示考评结果,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学习,积极向上的科研氛围。

2.5 建立财务―科研信息管理平台

向先进院校学习管理,建立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系统和财务信息查询系统为一体的“财务―科研信息管理平台”。将科研项目预算审核、经费支出、查询、决算结题等业务实现信息化管理,实现各职能部门的信息数据共享,形成一个动态的信息查询平台。各职能部门通过信息平台对科研经费进行动态查询、统计、分析和管理,方便及时快捷获取准确完整的科研项目信息,促进各环节的相互协调和制约。科研及财务部门根据网上数据信息,对项目的进展程度和费用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对不规范的费用支出要及时踩刹车,实现科研经费的全过程监管,从而提高科研经费的综合使用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 翟慧霞.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与核算[J].事业财会,2001(4).

[2] 程忆军.课题制管理条件下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难题及对策[J].学院

学报,2005(4).

[3] 蔡爱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亟待加强[J].发展研究.2005.12。

篇5

一、国检政策依据

1.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

2.年修订的《扫除文盲工作条例》;

3.《国家教委关于颁发<普及义务教育评估验收暂行办法>的通知》(教基号);

4.《国家教育督导团关于加强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督导评估工作的意见》(国教督号);

5.《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省级实现“两基”进行全面督导检查的意见》(教督号);

6.《关于印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评估验收实施办法及说明>(修订稿)的通知》(教厅号)。

二、国检一票否决指标

1.当年(年)小学、初中入学率、辍学率不达标;

2.小学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不达标;

3.教育经费投入未做到“三个增长”;

4.年以来有拖欠教师工资现象;

5.未及时消除D级危房;

6.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7.弄虚作假;

8.超大班额(65人以上)。

三、工作步骤

(一)整改阶段(年5月)。

1.召开局领导班子专题会议,研究进一步推进全区教育系统“两基”迎国检工作。

2.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建立局领导联系学区、各职能科室对应联络政府相关部门和街道开展迎检工作制度。

3.召开教育系统“两基”迎国检工作会议,全面安排下一步教育系统迎国检及义务教育人口监测工作。

4.开展全区迎国检宣传工作。

(二)规范建档阶段(年5月)。

1.督促指导各职能部门、各街道、各学校,完成“两基”自查自评报告,完成“两基”表册填写工作,针对“两基”档案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2.以“两基”档案建设师示范校为模板,对辖区内中小学实施网上培训,完善规范“两基”档案建设工作。

3.召开“两基”自查工作会议,各科室、直属单位和学校(园)汇报“两基”工作自查及整改情况。

(三)督导检查阶段(年6月)。

1.根据区政府“两基”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安排,组织开展区级“两基”迎国检专项督查,对各职能部门、各街道、各学校(园)查漏补缺情况进行跟踪督办。

2.适时召开城关区“两基”迎国检督查情况通报会,及时总结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对工作不力、问题较大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

3.对城关区南北两山及边远地区区属学校,省、市直属学校和街道、社区“两基”迎国检档案建设进行专项抽查。

4.接受省政府督导评估。

(四)接受国检阶段(年7月-8月)。

1.继续整改、完善档案。

2.制作教育专题片、教育成果展板,加强舆论宣传。

3.组织中小学填写“两基”国表、省表。

4.抓好各项指标的巩固和提高,做好接受“两基”国检的各项准备工作。

5.全面接受“两基”国检。

(五)总结、表彰奖励阶段(年10月-11月)。

对“两基”国检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召开“两基”迎国检总结表彰大会,表彰“两基”迎国检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安排部署今后“两基”巩固提高工作。

四、任务职责分解

(一)建立与区属各部门和街道对应联系制度。

党委办公室负责联系区委办公室、区监察局;

行政办公室负责联系区政府办公室、城关公安分局;

人事科负责联系区编办、区人社局;

计财科负责联系区财政局、区统计局、区税务局;

基建科负责联系区发改局、区建设局、区国土局;

教育科负责联系区文化局、区体育局;

审计科负责联系区审计局;

团委负责联系团区委;

校外办负责联系区司法局、区妇联、区民宗局;

勤工办负责联系区安监局、区综治办;

保健站负责联系区卫生局、区残联;

成教办和督导室负责联系街道、社区。

(二)工作职责和任务分解。

为了保证“两基”国检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根据各科室和直属单位的工作职能,分解全区教育系统“两基”迎国检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职责,分工合作,全力做好“两基”迎国检的各项工作。

1.行政办公室。

(1)为区政府“两基”迎国检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教育系统迎检办公室正常工作提供保障,协调安排迎检人员、车辆等后勤工作。

(2)组织协调召开相关会议。

(3)负责审核把关“两基”工作的汇报材料(含领导讲话、工作总结、经验交流等),收集整理—年区政府,区教育局整体工作相关文书档案及资料。(6月底完成)

(4)协助“两基”迎国检办公室做好迎检的各项接待工作。

(5)协助联络和协调上级“两基”迎国检办公室安排的迎检工作。

(6)牵头组织“两基”迎国检工作简报。

2.党委办公室。

(1)负责协调沟通有关新闻媒体,协助“两基”迎国检办公室组织好宣传报道工作。

(2)负责校长队伍建设有关文件、办法,方案等资料汇编。(6月底完成)

(3)协助“两基”迎国检办公室做好“两基”迎国检工作纪实、专题片制作等工作。(7月底完成)

3.督导室。

(1)承担区政府和教育系统“两基”迎国检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负责指导全区各部门、各街道“两基”迎国检工作,建立健全城关区“两基”工作档案资料。负责起草“两基”迎国检工作简报、工作记事和各项汇报材料工作,牵头负责组织“两基”迎国检专题教育片制作和教育成果展板制作,负责联络和协调省、市政府“两基”迎国检办公室安排的迎检工作。提供两基工作运行经费预算。

(2)负责对全区“两基”迎国检工作的专项督导。

(3)负责制订城关区政府迎国检实施方案、区教育系统贯彻实施意见,提供相关的文件资料及材料。(4月底完成)

(4)会同有关部门收集、汇总数据、报表和有关资料,填报及国家教育督导团“两基”国检登记表及配套表册。(7月底完成)

(5)负责对年全市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进行总结,起草自查报告;对照“两基”国检主要指标,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

(6)负责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的摸底调查和街道、幼儿园档案工作的全程跟进、培训指导等工作。(5月底完成)

4.教育科。

(1)督促中小学、幼儿园全面开展自查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大班额,确保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等有关任务的达标。(5月底完成)

(2)牵头建立义务教育监测机构,申请经费,配备人员和设备,启动少年儿童基本信息建档入库工作。

(3)负责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规定,协调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和女童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7月中旬完成)

(4)负责指导学校健全控辍保学各项制度及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方面的“两基”档案资料整理及学籍管理工作。(6月底完成)

(5)负责全区幼儿园(含民办幼儿园)三年档案资料整理及表册填报工作。(5月底完成)

(6)负责指导学校建立和完善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落实学生体质健康和体育锻炼标准。

(7)督促各学校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开足开齐课程。

(8)负责全区义务教育学校现代远程教育的建设、管理和使用。

(9)做好对学校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配备、管理、维护和使用工作。

(10)负责提供全区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与管理的各类档案资料。(6月底完成)

(11)牵头组织学校制作反映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展板。(7月底完成)

5.基建科。

(1)会同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国土局、区建设局等部门组织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等教育项目和工程,进一步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

(2)在年秋季开学前消除中小学D级危房(承重结构承载力已不能满足正常需求,房屋整体出现险情,构成整幢危房)。(8月底完成)

(3)负责提供年以来全区教育基础建设、学校布局调整、校安工程、校舍生均建筑面积等有关资料。(6月底完成)

6.计财科。

(1)会同区财政局、区地税局做好教育经费筹措、教育拨款、学生资助政策的实施工作;督促各县区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一个比例”拨付到位(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年分别达到18.50%,19.50%,20.00%,20.50%;-年达到20.50%以上)。教育费附加足额用于教育。(5月底完成)

(2)负责提供年以来全区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一个比例”、城市教育经费附加、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用于教育的汇总报表及佐证档案材料。(6月底完成)

(3)负责教育经费的管理,督促指导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顺利运行,规范收费管理,确保学校无乱收费。

(4)负责提供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两免一补”、危房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现代远程教育等各种教育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6月底完成)

(5)负责督促指导各学校教育技术装备配备达标,管理规范,发挥效益,确保各功能室、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等房舍达标并做到专用,确保使用、实验、借阅登记符合要求。(7月底完成)

(6)督促指导各学校完善办学条件档案资料建设和学校财务档案建设。

(7)负责审核、汇总、统计全区中小学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音乐室、阅览室、体育器材室等设施设备的现状。(5月底完成)

(8)负责提供全区办学条件等方面的文件资料、统计报表。(6月底完成)

7.人事科。

(1)负责对-年以来全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进行总结,统计全区中小学教师编制和人员配备、学科教师情况。(5月底完成)

(2)负责排摸全区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及专业技术职务情况、中小学教师任职资格相符情况、学历合格率达标情况,确保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和教师继续教育等符合要求。(5月底完成)

(3)负责填报全区“两基”迎国检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表册、数据等工作。(6月底完成)

(4)负责做好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审、岗位聘用和培养培训等相关工作,并采取切实措施,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推进区域内教师均衡配置。(7月底完成)

(5)提供年以来新补充教师名册、学历达标情况统计表。

(6)整理三年来教师队伍建设、实施绩效工资方面的文件、方案、办法等档案资料。(6月底完成)

8.成教办。

(1)负责摸清全区青壮年文盲底数,掌握全区青壮年非文盲率及脱盲人员巩固率达标情况。(6月底完成)

(2)指导并检查各街道落实扫盲机构、师资、经费、场所情况及开展脱盲人员实用技术培训的情况,确保相关指标达到国检要求。

(3)负责扫盲工作各种档案、表册的审核、汇总,确保统计的规范和数据的真实。(7月中旬完成)

(4)负责撰写全区扫盲工作方面的单项自查报告。

9.审计科。

(1)会同区审计部门开展对学校教育经费管理使用情况、学校收费情况进行审计。

(2)协助区审计局提供三年的审计报告。(6月底完成)

10.教研室。

(1)负责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与实施工作。

(2)组织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教学业务管理和教学改革,组织对学科教学的检查和质量评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提供三年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档案资料。(6月底完成)

11.教师进修学校。

(1)提供年以来全区教师、校长各类培训资料、表册、规划、计划、总结

(2)教师培训基地建设资料。(6月底完成)

12.保健站。

(1)指导学校建立学校卫生室,配备校医或专(兼)职保健教师。

(2)指导开展学校卫生工作,加强对中小学炊事人员的管理,加强对中小学幼儿园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13.勤工办。

(1)督促指导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做好校园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教育化建设工作。

(2)负责学校安全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和应急机制,确保不发生师生重大安全事故。

(3)加强对寄宿制学校校舍与设施安全、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

(4)督促指导全区建立规范的安全管理、安全教育等方面的档案资料等,提供全区中小学安全工作方面的档案资料。(6月底完成)

篇6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7 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11-0020-02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和经济活动面临着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其职能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政职能的转变而相应拓宽和发展,作为事业单位核心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是否顺利?发展是否健康?管理是否规范?关系到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科研、教育等许多重要行业的发展,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对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但由于体制、认识和财务管理方面的原因,很多公益性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还不完善,不能完整合理地反映事业单位支出的情况,影响对支出效率的判断,特别对资金使用不当存在监管乏力的问题。随着资金来源渠道的多元化,公益性事业单位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财务管理风险,就现阶段而言,加强对公益性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财务管理职能较弱,资金使用效益不高: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社会组织,它所担负的职能使得其不能完全市场化,目前许多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它对提高单位效益和效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财务管理的理念尚未真正形成,不能在实际工作中起到应有的监督管理作用,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多的还是注重会计核算和日常的账务处理,仍然无法摆脱报账型会计的处境。在预算方面,缺乏刚性的监管与约束,公益性事业单位的职能决定了它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的社会属性,因而经费来源主要依赖财政拨款,但在编制预算时缺乏相应的科学依据,更多的是靠经验判断,因而使预算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较少与预算相互挂钩,甚至预决算分离, 支出费用缺乏严格明确的计划定额标准,或是有计划定额,但流于形式,在经费使用中相互挤占,而财务部门对经费的管理表现常是事后核算,忽视了资金使用前的预测和使用中的控制,对经费收支的考核也多是停留在表面平衡上,很少对资金使用效率进行考核,缺乏应有的监督、约束和绩效考评机制。对项目经费管理有一定盲目性,存在突击花钱或借机变相乱用经费而财务监管不力,缺乏有效控制手段的问题,总体而言在目前条件下,财政部门对事业经费的管理要求逐年提高,对项目经费的使用也愈加严格,但公益性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职能却与其要求不相符合。

(二)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财务监管不力:公益性事业单位就其职能而言是政府部分职能的延伸,履行政府委派事项或行使政府部分行政权力,以吃“皇粮”自居,经费以财政补助为主,由于支出不求直接的资金回报,所以财务风险意识就比较薄弱,表现在思想认识上就是对财务风险管理重视不够,控制和预防单位财务风险的相关制度不够完善,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也不彻底,近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经费使用要求的不断提高,一些公益性事业也建立起一套财务风险预防、应急、报告、问责等制度体系,但总体而言细则不够明确,有的还不完善,执行不够严格,对费用支出项目的考核缺乏量化的标准,同时勤俭节约意识弱化,项目经费预算缺乏严密科学论证,存在争项目盲目上,不讲经济效益的倾向,在项目实施中乱用经费,借机购置办公品,或以考察名义游山玩水,办培训班,在项目结尾阶段突击花钱铺张浪费,而财务对此监管表现得无能为力,结果损害了政府形象,造成不好影响。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思想重视 完善制度 抓好落实:目前我国会计制度分为企业会计制度和预算会计制度两大会计体系,它们共同组成了我国完整的会计体系,一般而言我国企业作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虽也讲社会效益,但最终还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要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就必须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合理避税,投入产出等方面加强管理,只有做好这几方面的工作,利润最大化才有可能实现,所以就企业来说在实现财务管理制度化管理方面,思想高度重视,落实比较彻底,结果也就比较理想。相比较而言,事业单位特别是公益性事业单位,由于经费来源是以财政补助为主体,是吃“皇粮”的,取得的资金多是无偿的,支出不求直接的资金回报,不需要付出代价,故考虑经费的使用效益较少,在竞争忧患方面意识淡漠,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就是创新不足,积极性不高,存在有钱干活,无钱休闲的思想认识,结果造成资金使用效果较差。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改变思想认识,树立事业单位既讲社会效益也讲经济效益的思想,从思想上重视经费管理工作,加强对经费投入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的研究,坚决抛弃花钱不讲经济效益的错误认识,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的新思维,真正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只要思想重视了,轻视经费使用效益的错误认识就会迎刃而解。其次要建立健全内部财务规章制度,抓好贯彻落实工作。在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内部财务规章制度是公益性事业单位开展财务活动的基本依据,也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事业单位得到贯彻落实的可靠保证,因此,事业单位必须依据国家有关财政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部财务规章制度,以便在具体财务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实现规范化的管理要求。同时还要认真抓好财务规章制度贯彻落实工作,认认真真按制度办事,使制度管理涵盖企业的方方面面,通过各种财务管理手段,对单位的业务活动全面、系统地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各项业务活动和财务活动合理有序地进行,实现制度管人、制度管物、制度管钱,提高制度管理化的资金使用效益。

(二)加强预算控制

现阶段,公益性事业单位的资金是以财政预算补助为主体的多元化来源渠道,其中既有上级主管单位补助,其他单位或个人捐赠,还有开展业务活动、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经济业务事项内容较多,会计核算和管理比较复杂,因此要做好单位的管理,首先要从做好经费预算开始,在编制经费预算时,要按照既要保证开展业务活动的需要,又要遵守财政制度规定的原则,尽量减少压缩各项不必要的支出,并考虑历年资金收入情况和预算年度影响收入增减变动的因素,按类别逐项测算,确保既不漏项和也不虚报,特别是有行政收费权的事业单位在组织收费时,一定要牢记政策观念,各项收费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规定,不得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滥收费用,损害政府形象。同时各项收入必须如期纳入国库,再按统一的预算领拨关系申请经费补助。其次要科学合理编制支出预算,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支出,按预算内容一般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基本支出是保证单位人员经费和满足日常工作需要的预算支出,在编制基本支出时,要按照当地财政部门经费标准的规定,根据单位实有人数编制和政策规定支出标准进行核定,严格控制非在编人员经费支出。项目支出是单位基本支出之外为完成特定行政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而发生的支出,项目经费的编报要按照当地政府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编报,在按规定程序编制项目经费时,首先要考虑该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是否在财政资金支持的方向和财政资金供给范围内,同时要符合当地政府工作重点及本单位履行行政职责和促进事业发展的需要,对较大的项目支出,还要组织有关学者专家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论证,编制经费预算一定要细致、严谨、科学,防止和减少在安排项目支出预算时的人为因素干扰,杜绝随意性和盲目性。鉴于以往很多事业单位为了抢政绩要发展不顾当地财力限制,千方百计想以融资筹资的办法争着上项目,造成单位借债运行,形成间接的隐性预算赤字,从而加大单位财务风险系数的恶果,因此在编制单位预算时,一定要加强对预算工作的领导,除财务部门外,各相关业务部门也应参与预算编制,编制时一定注意预算控制,在保证基本支出后,根据发展需要和财力可能科学编制项目预算。

(三)加强计划管理,合理安排经费支出: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决定了其资金来源是以财政补助为主体的。在现阶段,由于政府财力有限,单位对资金的需求和财政供给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而且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支出多是消费性支出,应当抑制其支出过快增长速度,因此在年初经费计划下达后,根据预算计划和工作实际,按项目的轻重缓急主次先后制定费用支出计划,并严格按经费支出计划和预算标准执行,在执行中不得擅自改变资金使用用途,同时在计划控制下,建立严格的经费开支审批制度,保证每项开支必须按规定权限批准后方可支出。

(四)盘活国有固定资产,实现物尽其用

盘活资产是相对于闲置资产而言的,一般来说目前在许多公益性事业单位有许多国有固定资产处于闲置状态,无人问津,如何将闲置资产盘活起来,使之带来新的效益,或者是对以前使用效率较低或没有什么效益的固定资产,通过升级换代改良或更新使用方法,提高其社会经济效益?笔者认为,首先要搞清楚固定资产闲置或使用效率不高的原因,其次要在搞楚原因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针对性的措施,盘活闲置国有固定资产。公益性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购置不外以下几种途径:1、为满足日常办公需要而购置或构建的办公用品和办公设施如电脑、复印机、办公桌及办公用房等,2、为满足开展业务需要而购置的专用设备仪器工具如监测设备、检测设备、巡视设备、实验设备、化验设备等,3、为完成政府委派或履行部分行政性职能开展专项任务而购置的特定资产。而固定资产闲置有以下几部分原因:1、部分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已到或是被新的资产代替而自然闲置。2、为开展特定专项任务而购置的资产在专项任务结束后暂时闲置。3、在购置时缺少科学论证盲目购置,在一开始就处于闲置状态。要盘活闲置固定资产 实现物尽其用,首先要改变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思想,坚决制止违反国家政策,利用单位资产盲目进行经营活动,造成单位资产不同程度流失的行为,其次要建立健全各项资产管理规章制度,规范资产采购、入库、保管、领用、使用、报废等手续,保证固定资产配置符合规定,同时定期对国有资产进行实地盘点,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防止浪费和流失。再次对结束使命而功能完备的闲置资产通过调拨、置换等方式使其得到有效利用,最后还要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管理不善、使用不当或决策失误的行为进行责任处罚,提高人们爱护资产、维护资产、保养资产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最大限度提高国有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五)加强审计,接受监督:

在现阶段,我国审计制度分为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两大审计体系,它们相铺相成,一起构成有中国特色的审计制度。审计对规范和监督单位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发挥着重大积极作用,要使公益性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健康进行,单位应按照国家关于加强内审工作的有关规定,建立单位内部独立的审计机构,配好队伍,按审计制度和审计程序,依法开展独立审计,在审计中,按照“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既审计覆盖单位所有的经济活动,又要对重点部门、重点项目和重点资金进行重点审计,使内审在加强单位科学管理、防错纠弊、堵塞漏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发挥重要预防性作用。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外部审计(政府审计)的作用,政府审计因其不容置疑的规范性、强制性、严肃性而具有不容挑战的权威,要给与特别的重视,对政府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按审计意见及时进行整改,坚决落实,通过审计防错纠弊堵塞漏洞的作用,规范和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加强成本管理,健全内控制度,进行内控监督:

公益性的事业单位,以提供公共产品、服务社会为宗旨,不以盈利为唯一目地,但并不是不讲成本,以小的耗费获取大的效益也是事业单位追求的目标之一,要有效实现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功能,健全内控制度,加强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建设极为重要,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实施监督,能有效保证单位的经济活动符合国家财经法律,符合社会公众需要,更好地实现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周婷.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之我见[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02)

[2] 王海英.事业单位有效规避财务风险的问题分析[J]. 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2010(02)

篇7

1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以其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的特点,在特殊教育领域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其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残障学习者的特殊教育需要,使他们能够尽可能地克服或弱化认知、情感以及身体和感官障碍带来的困难,更加自主地学习、交流与生活。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它能涵盖一系列适用于特殊教育学习需要的问题,尽管具体内容千差万别,但总结起来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1教育作用信息通信技术作为学习工具拓展了教育的新领域,其灵活的呈现方式、多种形态的网络资源以及内容展示的随意性,都以学习者的愿望为依据,对他们的教育进行归类和具体分析,学生可预测自己的水平,确定学习的深度;选择学习的速度,调节最佳的学习进度;及时得到激励,保持稳定良好的学习状态,推动教育方法的转变。利用缺陷补偿原则,针对各种类型的残障学生各自的学习需求进行相应个别化辅导教学,既可以做到公平,又可以照顾每个特殊学生的不同学习方式。例如:对于聋哑或重听人群,Audisee交流辅助系统能够通过耳机、麦克风、微型摄像头和无线发射器帮助他们更清楚地读懂教师的唇语。对于视障学生,将所有文本文字转换为语音,通过语音给予的实时引导、反馈和简单的键盘快捷键操作,学生就可以轻松、自如地在网上进行学习互动和考试。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有不同教育需要的残障学习者提供了各种新的教学策略和评估策略。

1.2沟通作用特殊儿童往往难以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要求,在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方面也面临较多困难。为了消除这些影响,可以通过网页浏览器、搜索引擎、及时聊天工具等进行交流与学习,使他们与别人的交往成为可能。他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和虚拟的教师、专家和学生进行及时的交流和讨论学习,建立网上特殊群体社区,不但可以加强与外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传递信息、互相帮助,还能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发展,而不必担心因自身的缺陷产生心理压抑、缺乏自信、内心孤独、自我封闭的情况。因此,信息技术能够改善残障学习者与他人交往中的各种功能限制,在网络课堂中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帮助的同伴、专家、教师,辅助设备和软件能够满足那些具有交往困难的学习者的需要。

1.3心理治疗作用由于残障儿童自身的身体缺陷,心理容易产生自卑感、缺失感,信息技术利用其特有的优势能够对残障儿童的这一心理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并能够促进残障儿童个体的心理发展。在信息技术构建的虚拟环境中,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地位公平、环境平等、学习权利平,等。他们可以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寻求自身需要,不必担心太多外部环境的影响,发掘自己的优势进而完善他们的人格,提高学习效率,寻找自信与自我归属感;他们可以自由、轻松的学习、交流,大家互相帮助、尊重,找到心理的平衡与安全感,克服自卑与孤独感,得到一样的尊重和鼓励,保持愉悦的身心,发现并发展自己的潜能和特长,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获得快乐和有色彩的生活,找到尊重和发展,以此来促进他们人格的健全和心理的成熟。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技术将会开启一扇新的巨大窗口来缩小学习者间的差别,也将成为发展特殊教育有价值的来源。

2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发展的重大任务是大规模新建特殊教育学校,同时改善现有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2007年9月,教育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一五”期间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2008—2010年)》的通知[4],首次提出要在中西部地区,分三阶段到2020年建设完成1150所左右特殊教育学校。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引下,西部地区各省市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文件以保障特殊教育的快速发展,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突出的矛盾与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2.1学校建设问题重重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在不断地改扩建校或是新建校,建筑区域划分明确,有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场所,此外注重无障碍通道建设,等。在这种形式下仍存在束缚特殊教育发展的“硬”伤:第一,新建校选址相对集中在人口较密集的城镇,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偏远地区的残疾学生仍旧难以上学。此外,西部地区少数民族聚集,而大部分少数民族分散居住于山间,他们的聚居点距离特殊教育学校所在地有一段距离,这可能会造成该地区少数民族的残疾学生接受学校教育困难。第二,改扩建校或是新建校区大多趋向于把学校迁到城市边缘或城外,学校远离社区,学生与社会交往脱节。学校难以利用社区资源开展教学,以至不能帮助残疾学生更好地融入社区,也不利于社区更好地接纳残疾学生,从行为和心理上进一步加深了残障学生与正常人的交流鸿沟。第三,改扩建校或是新建校区具有“重盖楼、轻配置”倾向。尤其是新建校有很多教室徒有四壁,连基本的课桌椅都未配置,学校相关负责人更急于申请经费盖楼,但对于配置哪些教学康复设备、什么时候配齐,没有明确的规划[5]。

2.2特殊教育信息化资源匮乏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教学设备分布不均、资源匮乏。根据相关调研发现,从设备的拥有率上看,排在前三位的是计算机、录音机、投影仪。计算机的拥有率达到了100%,从学校拥有的计算机数量上看,各个学校的发展不均衡;省级示范学校拥有的数量比较多,机型也相对先进;发展相对落后的学校数量少、配置也落后。但与之配套的其他设备明显有差距,在录像电视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上很难形成体系。并且从设备的技术含量看,普通机器比最新的数字化设备要多,数码产品占同类产品的34.12%[6]。在使用频率上计算机每天都在使用,其他教学设备(如录音机、投影仪、电视机,等)使用率不高,仅在有教研活动的时候使用。无论是常规的电子设备还是新教学设备,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闲置浪费情况。在特殊教育学校现有的经济条件下,不可能有很多的经费用于设备的不断更新。调研还发现,特殊教育学校教学使用的计算机中有一部分是其他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淘汰下来的旧机器,包括社会捐赠的,机型太陈旧,无法满足多媒体教学的需要,只能让学生进行打字练习等基本操作。信息化资源库内容不足、课件陈旧、功能不全、共享性差,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例如:在网络资源建设方面,虽然我国已有40个特殊教育网络站点,但是纵观特殊网络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分布不均。网站分布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绝大多数网站是北京、江苏、浙江、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特殊教育学校或机构建设的,中西部地区的有关机构或学校还很少使用互联网这一新兴技术。

2.3特殊教育人才缺乏,师资队伍信息素养低2010年西部地区平均每省(市)有特殊教育教职工772人,专职教师635人,从每所特殊教育学校拥有的专职教师平均数来看,西部地区均值为19人,低于全国均值;特殊教育学校女教师占教职工人数比例西部均值67.49%;代课教师在西部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群体中所占比例最大,均值25%,教育学校专职教师的职称结构以小学高级和小学一级为主,中学高级职称人数极少,整体结构极不均衡[7]。如广西省特殊教育学校专职教师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所占比例仅为17.3%,占主导地位的是专科毕业生(为60.7%),已超过一半以上,中专高中及以下毕业的教师所占比例为22%。西部地区众多高校中只有西南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两所高校培养特殊教育人才,致使西部地区特殊教育人才严重匮乏,而陕西师范大学的隔年招生使这一问题更是雪上加霜。特殊教育人才学历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自身信息能力低。此外,学校信息化水平的低下也是造成教师信息素养不高的主要原因。

2.4政策落实不力,资源管理措施不完善党的十把特殊教育事业列为改善民生、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家和各省均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法规。如甘肃省出台的《甘肃省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计划(2014—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意见的通知》等以保障特殊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现实情况是,西部地区对国家和本省省级一些特殊教育政策延滞落实,特殊教育政策的执行力度不够。具体表现在[9]:特殊教育教师编制落实难、生均公用经费不达标、特殊教育的经费无保障,等。资源管理措施不完善也是影响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又一障碍。通过分析若干特殊教育网中的资源和数据,可以发现以下问题:首先,安全性差。网络因其开放安全意识淡薄,其界面进入没有身份验证,没有基于账户和口令的分级控制和访问控制,缺乏一定的严谨性和保护性,势必造成特殊教育资源的混乱和错误,缺乏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其次,访问者需要获取资源时,需要下载才可观看,没有资源概况,浪费下载时间,使访问者产生反感心理,尤其是残障儿童格外不方便。最后,网络服务中断,造成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3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发展的途径

《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年—2010年)》指出:积极推进信息和交流无障碍,公共机构要提供语音、文字提示、盲文、手语等无障碍服务,影视作品和节目要加配字幕,网络、电子信息和通信产品要方便残疾人使用。针对西部地区特殊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带来的技术和资源来满足残障学习者“使用机会”和“对能力的扩展”需求。在特殊教育信息化这一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夯实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是根本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是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保证,相对于一般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而言,特殊教育领域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涉及了一个更为广泛而特殊的范围,其中应包括为具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习者而特别设计的设施。学校应当努力配齐适合残障学生使用的硬件资源,耐心并仔细地教学生使用各类资源进行个别化、自主化学习。残障学生在某一方面缺失,使得他们不能和正常学生一样使用各种学习资源,比如残障学生和计算机直接交互的人机界面就直接制约了他们使用计算机的便利。为了弥补残障学生的缺陷,促进教育公平,就必须开发制造适合残障学生使用的硬件资源。特殊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应具备可用性、无障碍性、灵活性、可负担性、经济性等特点。特殊教育需要比普通教育更加复杂、多样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如果想要发挥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应用的效力,就需要加大对特殊教育中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快建设符合残障学习者特殊教育需要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特殊教育信息化中可以充分使用远程技术突破传统校园围墙的限制,使师资条件差或是边远地区的残障学生同样享有优质的特教资源和教育机会。

3.2加大对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是抓手特殊教育信息化与普校教育信息化之间的差距虽在缩小,但仍缺乏国家、地方的政策与“扶持项目”的支持。我国教育信息化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已出台很多促进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政策,但政府与教育部门很少直接出台有关特殊教育资源建设的政策、规定。有关特殊教育资源建设的要求在一些政策或文件中仅一笔带过,无具体操作办法等实质性内容,以致于特殊教育学校在资源建设中无政策可遵循,在设备获得、人员培训、资源共享等方面捉襟见肘,仅能依靠自身的财力进行资源建设,明显感到力不从心。因此,各级学校要发挥地方优势,拓宽辅助经费来源渠道,努力增加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教育行政部门也要建立长期、持续、稳定、专款专用的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资源资金投入,以保障特殊教育信息化的稳步开展。

3.3提高特殊教育人才信息素质是动力教师同样在特殊教育中也起着实质性的核心作用,如若仅有特殊教育的信息化资源和设备,教师不具有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就不能真正发展特殊教育。教师只有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到特殊教育当中,使其真正地提高知识与技能,才能使特殊教育获得创新与发展。基于当前西部地区特殊教育人才匮乏,教师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最直接而且有效的办法就是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师资培训。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各地区从教师、设备和资源的实际出发,遵守因地制宜、按需培训、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大师资培养力度,理顺特殊师生就业体制。首先,采取多元化的形式进行培训,包括在职培训和职前培训。例如特殊教育培训中心根据特教人员的不同需求形成有层次、有特色的培训内容与模块,以适应特教人员的不同需要。其次,在国家实施的“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国培计划”等项目中加大对特殊教师人员培训倾斜力度。再次,在西部师范高等院校中开设特殊教育选修或必修课程,有利于具备一定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普通师范生顺利转型到特殊教师行业。最后,利用远程教育方式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在培训的同时增加他们的体验与实践机会,提升信息素养。无论进行何种形式的培训,培训过程应重点关注以下四个方面:①确定特殊教育工作者信息技术培训的要求和质量标准;②开发特殊教育工作者信息技术培训的课程;③改善培训方式和创设合适的环境来实施培训课程;④通过管理和评估更新培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