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的手抄报范文

时间:2023-04-05 14:52: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孝敬父母的手抄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孝敬父母的手抄报

篇1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本学期我们班在十一月份开展了“孝道感恩教育”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班级的管理,改变班级面貌。学生进入九年级学习浮躁,遇事容易冲动,甚至顶撞老师。于是我乘着“孝道感恩教育”的东风,以此为“契入点”,对此类事件进行放大和辐射。令人惊喜的是,学生学习状态好了很多,同学间也变得和谐了,更重要的是他们对“父母养育辛苦,报恩唯有苦读”有了新的认识,开始发奋学习,这几次班级考试成绩不断提高。下面谈谈我的具体做法,请各位同仁指教。

一、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孝心”观念和意识

“孝心”教育首先要从培养孝敬父母的“孝心”观念和意识入手。没有孝敬父母的观念和意识,也就没有孝敬父母的“孝心”行为。为此,根据九年级学生的特点,他们不喜欢别人用呆板的形式、枯燥的语言进行道德说教,所以我在班会课上举办了故事会, 逐步建立起孝敬父母的孝心观念和意识。

二、开展孝心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孝敬

孝心教育不能只重说教,停留在口头上,最重要的是付诸行动,只有把孝心和孝行结合起来才是目的。于是我将每周日、父亲节、母亲节、中秋节定为全班学生“孝心日”,要求学生在每个孝心日至少用1个小时做一些体贴父母的事,让孩子在与父母共同谈心和共同劳动的过程中同享甘苦。

三、家校携手,共育孝心氛围

篇2

慈,是一种包容的心态,只有包容,才能和谐相处;慈是一种大爱,教育应该做到润物细无声,教育无痕;而孝是对生命的尊重,一个连自己生命都不珍惜和善待的人,谈不上孝;孝还需要沟通,没有沟通就没有理解,没有理解也谈不上孝。由此可以看出,教育与慈孝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那么,实现素质教育的当代学校,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学校,应当如何实施慈孝文化教育呢?我应从班级教育抓起。

一、原因

1.无论是小学、初中、高中,班级都是一个小集体,班主任都要直接面对学生和联系家长,这为班主任开展慈孝文化教育,教育学生孝敬父母、感恩社会提供了基础条件,创造了极大的方便。老师天天接触学生,关心、教育学生,师生之间既有联系的空间时间,又有师生感情基础,同时学生也明白老师有教育义务,易于接受且喜欢接受。老师与家长也有一种因学生而联系起来了的“亲情”关系,沟通多,联系多,相互之间极易配合。于是,学生接受老师的教育,还把孝敬之爱施予自己的父母,这极其容易接受并做到。

2.班级有班会课,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利于老师集中进行慈孝文化教育,并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如学习雷锋、关心同学、尊敬老师、热爱集体、孝敬父母、关爱自己等活动,都可融入慈孝文化。

二、内容

1.班级开展慈孝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诸如上述的学习雷锋、关心同学、尊敬老师、热爱集体、孝敬父母、关爱自己等主题,都与慈孝精神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有了爱,就能有慈爱之心与孝敬之情。

2.在具体内容上,更需要讨论为什么要孝敬父母?古人是怎样孝敬父母的?我们应不应当孝敬父母?应当怎样孝敬父母?再是讲慈孝故事,如二十四孝里的部分故事。再就是学习《弟子规》等经典。还有就是了解当今不孝的悲剧性故事,学习孝敬父母的榜样的故事。比如我们当地编写的反映本地人孝敬父母的真人真事的故事集《孝星》,就是很好的学习材料。对于高中学生,还可开展慈孝文化的由来和传承慈孝文化的当代意义,以及如何传承慈孝文化的讲座和讨论。

三、主题

班主任要充分挖掘“慈孝”中隐含的道德自律和互爱文化,拓展慈孝文化的原有空间,将原本属于家庭、宗族的狭隘的慈孝延伸到对自己、对他人的责任,延伸到对师长、同学、邻里的友善关爱,实现传统慈孝文化的现代转换与诠释。笔者认为除却慈孝原本包含的内涵——孝敬外,“责任、和善”也是新时代赋予慈孝文化的新的内涵,可将这三者提炼成为慈孝文化的三大核心品质,并分别向学生作出诠释。

1.责任。对中小学生而言,责任就是对自己的言行有要求,在学校里勤奋学习、对家庭尽一些力所能及的义务、对社会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即要培养学生的自我责任心、环境责任心、家庭责任心、他人责任心、社会责任心。

2.孝敬。即要有“感恩之心”,就是听从自己父母长辈的教导,关心他们的健康,多参与家务劳动,替他们分担忧虑;要有“仁爱之心”,就要尊敬师长、尊重他人的长辈,以诚待人;要有“赤子之心”,就是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热爱祖国。

3.和善。温和善良。对中小学生来说,就是逐步形成外向、活泼、自信的个性和行为特征,善于主动与人沟通,乐于给予同伴帮助,最终营造出民主平等、团结和谐的氛围。

显然,责任、孝敬、和善这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层层促进、螺旋上升的关系。责任是基础,当一个人富有责任心时,会对身边所有的人、事、物产生极大热情,对家人孝顺,对他人尊敬,对社会、自然产生敬畏。在此基础上,必定能营造出一个充满爱的和谐天地,从而达到家庭、社会一片和善的最高境界,而这种境界又能很好地促进学生产生更强的责任心。

班主任还可将以上几点具体化,列成条款,要求学生做到。比如孝敬问题,可以列出如下条款:

在学校或社会上:①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②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心身边人。如,给需要的人让座等。③对同学的父母、长辈有礼貌。④理解教师的工作,主动关心老师,做老师的助手。⑤管住口舌,不能辱骂甚至于不要说任何人的坏话。⑥积极参加学校、社区组织的活动。⑦热爱自然,不损害一草一木,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

在家庭里:①父母的声誉与财产应全力维护,未经许可,丝毫不取。②每逢吃饮,先请父母品尝;餐前帮父母盛饭拿筷。③在平时要公开并说出对父母的爱,学会主动向父母示爱。④关心家人的身体健康,了解他们的喜好。家人生病时,能主动照顾,不求回报。⑤不与父母顶嘴冲撞;有误会时,试着向父母有理有据地讲明道理,说明情况。⑥亲近父母,感受亲情,懂得回报。

四、活动

如开展“欢乐中秋,情浓意浓”的中秋“送祝福”活动,“感恩父母,弘扬慈孝文化周”活动,“关注母亲,感怀亲情”活动等。在活动过程中通过主题班会、制作感恩卡、手抄报、慈孝故事比赛等形式鼓励学生了解父母、长辈一天的工作、激发学生感恩父母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尊敬父母、长辈、学会感恩的良好的品德。

篇3

近年来,县老年学学会联合县老干局、老龄办、教育局等部门在城区中小学生中开展了孝道文化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孝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有无现实意义,如何在校园中开展孝文化主题教育活动,今后应如何引向深入?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走访了县城及周边的几所中小学,与参与这次主题教育活动的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进行了深入地座谈讨论。集大家所言、所为、所思,汇集成《孝道文化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的实践与思考》这篇文章,与大家共酌。

一、孝道文化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的现实意义

1、孝道教育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传统文化的根本和核心,是中华民族成为礼仪之邦的内在柱石,传统孝文化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的基础。在党的十提出民族复兴中国梦,构建美丽中国的今天,大力弘扬和践行孝道文化,对于焕发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进一步拓展中国几千年孝文化的内涵,丰富孝文化的内容十分必要。只有加强青少年孝道教育,培养青少年孝亲敬老的优良品质,才能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它具有现实的意义。

2、孝道教育是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需要。我国的老年人口基数大,如何解决好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将是我国21世纪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在我国城乡有着不同的家庭结构,在城镇,现在普遍的情况是“421”的家庭结构,6个大人爱着一个“小皇帝”,“爱小轻老”的现象十分普遍。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很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淡化亲情回报、缺少爱心,孝敬意识相对较差。因而应当以孝道为切入点,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让他们从小就懂得孝敬父母的道理,做个有道德良心的人。

3、孝道教育是解决青少年孝行缺失的需要。改革开放的推进,社会日益发展进步,使学校、社会、家庭无形中削弱了对传统孝文化的教育。于是各种不良孝道观越来越年轻化,使青少年孝道伦理缺失。青少年只知索取,不知回报,只知自爱,缺乏大爱。这样的思想传承毒害的不是一代,所以加强孝文化教育是势在必行。

4、孝道教育是激发青少年学生爱国热情的需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一中国力量就包含了中国传统孝文化的传承,“小孝事亲、大孝为国”。孝道教育从少小抓起,奉亲敬老从小事做起,这是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孝道文化新理念,是对学生进行爱父母、爱社会、爱祖国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将会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一份巨大的助推力。

5、孝道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学生爱心的需要。青少年学生爱心品德的形成,应该由表及里、由亲至疏、由家至国,从爱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做起,再将爱的感情如同水圈一样,由小到大,一圈又一圈地波及开来。

培养孝心就是培养孩子的知恩图报的感恩之心。只有从小培养孩子对父母感恩之心才会延伸到感恩社会,感恩祖国之情,从而才会使孩子放眼乐观天下事,爱心善待世间人。

二、在校园中开展孝文化主题教育活动的实践

(一)搞好调查

1、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家庭生活及孝亲敬老表现的一般情况。我们通过在不同学校、不同年级召开多次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家庭生活的一般情况。通过座谈交流,初步发现我县城区各学校学生的家庭生活诸如亲子关系等总体上基本是健康的、正常的,但在孝敬父母、长辈等道德表现方面,似乎与学校的教育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一些在师生印象中在校表现较好的学生,在家里却未必是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2、开展问卷调查。为了解学生孝亲敬老的孝行表现,我们又开展了各中小学全校性的问卷调查。我们将问卷内容按“尊敬长辈”、“关心长辈”、“与长辈沟通”以及“分担家务”四个部分,共设计了10个学生便于回答的“孝亲”问题,在城区10所学校近500名学生中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了问卷调查。经过汇总分析,我们基本掌握了各校学生及部分家庭在孝亲敬老方面的大体情况。

(二)问题分析

学生在“孝亲敬老”方面存在的问题基本上分为“叛逆型、依赖型、奢侈型、自私型、冷漠型”等五个方面的问题。根据情况分析,我们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认识偏差。相当一部分学生曾狭隘地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孝顺父母。

2、知行脱节。多数学生知道体贴父母,关爱老人的道理,但缺乏行动的自觉。

3、认识错位。大部分学生认为孝敬父母是大人的事,自己还是学生,需要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抚养、呵护,自己还没有能力孝敬父母,等自己长大成人再尽孝也不迟。

4、认识失误。相当一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子女,一味迎合子女的无理要求,对子女只讲付出,不求回报。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致于现在不知道孝敬父母都是小事,长大了就会知道孝敬父母了。有了这种思想,家长就疏于对孩子的孝道教育,客观地造成了孩子的不孝行为。

(三)几点作法

针对上述情况,在对青少年孝亲敬老教育中,我们不仅在认知层面上加强宣传教育,更注意努力创设有效载体,搭建孝文化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的平台。

1、举办作文大赛,学生人人参与。为了更好地营造孝亲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县老年学学会会同县老干局、县老龄办、县教育体育局共同发起,在县 移动公司大力赞助下,于20__年9月举办了“移动杯”《镇安县首届中小学生“孝亲敬老”作文大赛》。这次大赛涉及了镇安城区十一所中小学校,有9000余名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学会与各学校教师共同组织对优秀作文进行了评选,并在县二中召开一千多名学生、家长代表参加的颁奖大会,县上四套班子的领导出席,对优秀者进行了奖励。这次活动,历时一年时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广大师生普遍反映良好,受到家长们的一致好评。通过这次大赛,使孝道教育走进了校园,走进了课堂。使学校孝道教育作为学生德育的常规内容,并纳入了学校重要的议事日程。

2、利用县关工委、教育局、科协、老年学学会联合举办的《镇安县中小学生科普夏令营》主办《孝亲敬老》讲座,用现实生活中孝亲敬老的动人故事来教育学生、感染学生。

3、孝道文化进幼儿。2013年“六一”儿童节在县欣星幼儿园、东坪春晖幼儿园开展了“幼儿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献孝心”活动。让孩子们向长辈献上自己绘的画、拥抱长辈并亲吻,使到场的幼儿家长激动得热泪盈眶,感受到了孩子们对自己的孝心,也使幼儿从小受到孝道的教育。

孝道教育进校园活动的初步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不少学生反躬自问,开始检讨和纠正自己在学习上、生活中的毛病和缺点。一些家长感动地说,孝道文化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就是好,它使孩子们知道了感恩父母、感恩社会,立志读书,报效国家。

三、孝文化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如何引向深入的思考

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孝道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延续下去的德育工程,它没有捷径可走。怎样才能使这项工作行之有效,对青少年爱心孝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抓好以下措施。

1、扩面延伸 在城区中小学开展活动的基础上,着重抓好大赛的扩面工作,将大赛从城区中小学扩展到农村中小学,让全县中小学生都参与其中。不仅将获奖作文结集出版,还选拔出最佳习作的践行者,在中、小学校巡回演讲。

2、抓好基地 不仅组织作文大赛,而且要引导学生践行,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每个学校在校园的相近社区、敬老院建立德育基地。学校与社区互动,定期组织学生为基地空巢老人、失能老人、困难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服务工作,如清扫庭院、整理房间、提水拾柴、清洗衣物等献爱心活动。常年坚持,届届传承,基地不变,让践行的学生争心小使者、为老服务小义工。

3、开展“三进”

(1)孝道文化进课堂。各校以《孝道十八课》为基本教材,在政治和思品课上学习。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小故事诠释了孝道的意义、功能。通过晨会、班队会、辩论会、绘画、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加深学生的理解,让学生深刻认识和理解其中内涵与阐明的道理。(2)孝道文化进家庭。“孝”文化教育根本在于示范传承。从小在孩子以上中播下孝的种子,靠的是成人的示范教育,身体力行。为了让的孝道教育走进家庭,每周末要求孩子回家后必须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并做记录,班里进行评比,以激励孩子积极帮助家长做事的兴趣。在学生家长中开展“夸夸咱家小孝星”的征文活动,评出优秀者请进学校给学生演讲。

利用特定节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每逢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感恩节,学校倡导每个学生为这长做一件“感恩长辈”的事。(3)孝道文化进心灵。举办“学会感恩,立志成才”、“让孝心飞扬”、“孝心,在这里闪光”的报告会。给孩子们的心灵播下孝的种子。

篇4

【关键词】孝真情实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德育

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与文化中,儒家的“孝”德具有根源性的重要作用。何为“孝”?《尔雅?释训》对“孝”的解释是:“善事父母为孝”。 孔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可见“孝的本质是一种爱与敬的情感与行为,因此,它是一切道德之本源,不仅如此,它还是人们实践道德的起点。”[1] 人生下来,最早从父母那里感受到人间的爱,随着成长,逐渐的形成对父母,对他人,对社会的爱。由亲情启蒙,进而到道德的升华是德育的基本途径。我们认为以儒家“孝”德为切入口,以真情为支点,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合乎道德教育规律的,具有实效性和重要意义。

一、儒家的“孝”德

1、人是情感的存在

儒家创始人孔子,就很重视人的情感活动,在他看来,人的最本真的存在就是“真情实感”。所谓“真情”,就是发自内心的,毫无掩饰和伪装的真实情感;所谓“实感”,就是实有所感、真实存在的,不是虚幻的或凭空想象的。“真情”必须是有“实感”的真情,“实感”必须是有“真情”的实感,“真情”和“实感”是不能分开的。只有“真情”与“实感”统一起来,合而为一,才是一个真实的存在,真实的生命,真实的人。最后,人要成为真实的人的存在,这就需要有人

的“真实情感”,这种“真实情感”是人所本有的。人的形体存在是时空中的存在,人的情感活动是非时空的,超时空的,但由于它同时空中的形体存在不可分,因此,它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2、 孝出于真情实感

孝的本质是一种原始本真的自然情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儒家强调孝,即实现亲情之爱。任何人,从出生到走上独立生活的道路,都是在父母的抚育、爱护下成长的,学校不能代替父母的爱护和教育。这一点对任何一个社会而言都没有例外。“孝”作为一种情感,虽出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表现在行动上,不只是尽其赡养父母之责,更重要的是,要有“敬爱”之心,这种“敬”的情感,不仅是报答父母的生育和养育之恩,而且包涵着对父母一生勤劳、无私奉献、人生经历等人格力量的尊敬。孔子说,“三年无免于父母之怀”,这是一个千真万确的事实。有人可以请保姆、家庭教师,但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联系是不能割断的。儒家揭示了这一真理,要人们珍惜它,爱护它,并由此出发建立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普遍和谐,首先是家庭和谐。父母、子女之间的真情的爱,是一种天赋德性,也就是人类的道德情感。这里没有丝毫的虚假与功利打算。孔子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就是出于真情实感,具有超历史的永久价值。如同孟子所说,“幼而知爱其亲,长而知敬其兄”,是自然而然具有的。儒家认为“孝”出于“真情实感”,这是对人的情感存在的一种最基本的肯定。人作为生命存在,首先是从情感活动开始的,婴儿初生时的第一声啼哭,就是情感活动的萌芽,也是生命的诞生。婴儿出生后,首先接触到的是父母兄弟(姐妹),他的情感活动首先是在同父母兄弟的接触与交流中发生的,这时,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都表现出来,其中,最基本的情感便是对父母的爱,由此便有所谓“孝”。

3、情感是可贵的,人也是可贵的,人有“良心”

儒家将情感放在首要地位,看作人的基本的存在方式。“凡人情为可悦也。苟以其情,虽过不恶;不以其情,虽难不贵。苟有其情,虽未之为,斯人信之矣。未言而信,有美情者也。”[2] “情”是好的,凡有“真情实感”的人,是可信赖的。《孝经》引述孔子的话说:“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所以为贵,从某种意义上说,就因为人有情感。在儒家看来,人的情感不同于动物的情绪、情感。人固然有动物性的情绪、情感这一面,但人之所以为人,还在于人有不同于动物的

高级情感,特别是道德情感居于重要地位,这从孟子关于“四端之心”即“四端之情”的著名论述看得很清楚,这也就是他所说的“良心”。 中国人常说“天理良心”、“天理人情”,“良心”即是“人情”,人心之“良”,即是人情之“美”。这样的人情不是专为个人打算的“私心私情”,而是普遍化的道德情感。

4、孝敬父母,人之根本

“人之初,性本善”,“百善孝为先”,孝心是人性的一种体现,是最纯洁的亲情。“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儒家的一个重要传统是,培养人的道德情感与情操,

要学会“作人”,首先要尊敬父母。很难设想,一个不孝敬父母的人,能有很好的道德素质。儒家教导说,学要“为己”,即培养自己的德性,哪怕不识字,也要堂堂正正作个人。“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孝敬父母的情感推延开去,进而养成良好道德品质。

二、以“孝”为切入点,以真情为支点,以实践为载体,创新德育模式

情感道德教育不仅靠理性的灌输,更要靠心灵的感染。孝的本质与特点决定了以孝为切入点,重视真情实感的教育,并切实的以实践为载体,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多方资源,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和引领的策略,具有可操作性,有广泛的群众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1、以家庭教育为载体开展体验“孝”德教育

家长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教师。家庭是未成年人最主要的生活场所,也是培养他们思想道德素养的一个主阵地。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良好道德质量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教育对象的个体性,教育空间的独立性,形成了家庭教育"言传身教"的育人特征。这里,家长的道德认知及自身的道德质量水平,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大量的观察表明,青少年道德质量的优劣,与其所在的家庭道德环境和道德教育有极大的相关性。在一般情况下,家长道德素养高,且注重对子女的道德教育的家庭,其子女的道德状况较好;相反,家长本身道德素养差,又忽视对子女的道德教育,其子女的道德素质往往较差。“教育者首先受教育”,[3]作为家长,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对儒家“孝”德的认知与实践,言行一致。在赡养老人,关心下一代等方面,是真情实感,给子女树立良好榜样,使子女受到良好道德的熏陶。教导子女与亲人和睦相处,与邻居友好往来,体验亲情的美好,友谊的可贵,从而养成尊老爱幼,诚实正直,有礼貌,讲团结等良好日常行为和习惯,形成做一名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公民的前提和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随时关心子女的道德行为表现,要善于发现子女在道德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地进行教育。教育时,要理直气壮,态度鲜明,也要循循善诱,认真引导。既不可被子女的"现代意识"所战胜,又不可因子女的排斥心理而气馁。家长要善于用先人的道德营养和自己的人生体验,去对孩子进行热情而细致的引导。这是孩子成长的需要。

2、以学校教育为载体开展体验“孝”德教育

学校教育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主管道。学校教育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并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学校德育最根本的是教人做人。伟大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此,道德教育中需要我们首先去理解一个关键词就是“人”。什么是人?我们如何认识和看待人?道德教育所要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孝者德之本”。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是做人的起码道德要求,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美德。“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4]孟子的“四端之心”,既“良心”是为人的根基。显然,儒家“孝”德教育是学生进行自我实践、自我感悟、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活动载体,是学校德育所要建构的发展学生对他人的爱心和责任感的道德基础。围绕“孝”字,学校以及各个班级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黑板报比赛,故事比赛,如诗歌朗诵比赛,手抄报比赛等等。发动学生在学校、家庭就“孝”德开展大讨论,组织学生走进社会,参加社区的公益活动,并用实际行动来养成自己的孝心:在家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老师,在社会关心公益。

3、我们要把“真”贯穿于德育教学的全过程

“真”即是真实和真诚,真情实感。“真”是对事物本质的规律认识及掌握。 真,人之德的要素,做人的根本。教育者要以真心育人,以真信取人,以真知吸引人,以真理说服人,以真功培养人,把“真”贯穿于整个德育的全过程。就是教师要无私地爱学生。只有真诚地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真心,是教育好学生的基础 ,是育学生之美德的动力和源泉。以真心取人,是育人之德的前提。教师要以“真”的魅力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结语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科曾说过:“我们的儿童,就是我们的晚年。正确

的教育,就是我们幸福的晚年 。不良的教育,就是我们未来的痛苦,是我们在他人面前在举国面前的罪过”。 [5]这话深刻地说明了青少年儿童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我们认为以“孝”德为基础,以真情实感为根本进行情感德育教育是一个有益的探索,意义深远。我们还将继续探寻规律,发展新的模式。

参考文献

[1] 肖忠群《孝的当代价值》《光明日报》 2000年08月22日

[2]《中国哲学 ・郭店楚简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0

[3] 蒙培元《 漫谈儒学与家庭伦理――从亲情关系说起》2002年《文史哲》第4期

篇5

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学校是培养和造就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学校在加强和改进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1.高度认识加强领导

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学校是培养和造就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学校在加强和改进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事关我们党、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大事,是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性任务。为了更好的贯彻和落实此项任务,我校领导班子多次召开会议讨论研究工作的方案。成立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制定有效措施,组织和领导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把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2.调查研究掌握实情

了解和掌握当前小学生思想道德的状况,是我们能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的前提条件。为了掌握情况,我校在各年级进行了一次认真全面的调查摸底,通过调查发现,小学生还有许多不良的行为和习惯,如:1、在孝亲敬长方面,有的学生对自己的父母、长辈、老师不够尊敬,不听从教导,任性,做事不考虑后果。 2、在团结友爱方面,有的学生存在不顾本班级的荣誉,做出一些有损班级荣誉的事来。集体意识淡薄,缺乏主人翁精神,心中无他人,同学之间友爱谦让做得不够,在学习生活中,只顾自己想不到别人,自私自利。3、文明礼貌方面,对一些礼貌用语,没有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基本礼节掌握不够,爱说脏话、粗话。4、遵守纪律方面,部分学生不能自觉遵守课堂纪律。5、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不会自主学习,不能按时、认真完成作业。6、勤劳节俭方面,不爱劳动,不会省吃俭用,花钱大手大脚,不体谅父母的艰辛。

3.开展活动提高素质

3.1加强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学校不断强化了“优胜班级”和创建评比活动。平时通过值周教师及“文明示范生”执勤,及时了解各班学生的情况,对卫生、守纪、两操、礼貌及爱护公物等内容进行细化、量化、每周公布各班的得分情况,做到公正、公平、公开,有的放矢的对学生加强教育。学校充分利用升旗仪式,广播,橱窗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校园精神文明,及时表扬学生中涌现来的典型事例。

3.2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

学校通过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八德八育的主题教育,并且,把升旗仪式作为班级展示学生特长和个性的舞台,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有的学生在参加完自己班级的升旗仪式后激动地流下了泪水。另外,学校还结合学生实际,学校实际,开展一系列“学雷锋社会实践、寻找雷锋新精神手抄报评比、我爱妈妈我爱家,劳动体验、少年军校”等主题教育活动,促进了学校的素质教育。

3.3利用少先队对学生进行教育

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德育;渗透

一、巧设导语,渗透德育

导语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好的开篇,虽然只有一两分钟甚至几句话,却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顺利地把他们引入新的学习情境中来。新课的导入是渗透德育的极好时机。

以七年级下册活动5《直面网络安全》为例,年级中有部分学生没有正确运用网络,进入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或者运用网络玩游戏,甚至搞一些恶作剧,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所以网络道德与相关法律在学校德育内容中逐渐成为必须。教师在教学准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意识到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又不至于让他们产生恐惧心理,适当选择现实生活中有关网络安全的典型事例为导入,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强化网络道德。教育学生慎交网友,不要随意约见网友。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等。

二、借助教学设计,渗透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教育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文明历史,百事孝为先,“孔融让梨”等故事都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就要做到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进行传承、发扬光大。教育学生学会善待身边的亲人,尊重他人,这是培养他们良好的交际能力和促进学生完善世界观与人生观的良好开端。

比如,四年级上册第15课的综合实践《做贺卡》综合运用金山画王的各种工具绘画,让学生用熟练操作方法和技巧后的综合应用。以“献给妈妈的生日礼物”为主题,在贺卡中送温馨祝福语,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渗透中华民族孝敬父母的优良传统教育。

三、利用课外辅导渗透德育

课外辅导,如开展信息技术兴趣小组等,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深化、巩固,当然也是信息技术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另一途径。大家知道,课堂教学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对知识分析、理解及德育渗透难免要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而课外辅导,相对限制少,它使教师更容易因材施教,适应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现状进行少数或个别辅导,从而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更具体和形象,不仅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连效果也得到增强。自然德育渗透也能更实际、实在、实效。鼓励学生定期举办《小小电脑手抄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每天进行“精神充电”,记下“成长的足迹”。而教师在传授电脑知识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评价激励学生,鼓励学生树立信心,确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四、提高教师修养,德育注重言传身教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只有把正确的行为示范给学生,树立榜样、模范形象,才能发掘出信息技术与道德教育的结合点。所以教师首先应该在思想意识上重视德育,做个有心之人,提高教师自我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模范形象,从一点一滴做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人类心灵的工程师,教师要保持豁达的心胸和采取宽容的态度,对学生如亲子般的关怀。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尽量保持客观和公正态度,然后通过说理诱导和榜样示范等教学方法,实现信息道德教育在“情”“理”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

五、注重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当代社会竞争日趋紧张激烈,各种知识、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在很多情况下,单靠个人能力已很难完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所有这些都需要人们组成团体,并要求组织成员之间进一步相互依赖、相互关联、共同合作,建立合作团队来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

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既可以增强互助意识,又可以培养合作精神。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并能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小组合作学习以四到六人为一个组,为了共同完成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和互的学习。例如,在《电子小报我设计中》学习中,四个同学为一组,小组内设小组长,负责小报设计的协调规划工作,其他三位同学分别负责小报的不同版块。

篇7

阳光美德少年事迹材料一 刘苏仪,是一个品学兼优、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她的脸上总挂着自信的微笑。她在班里担任着班长、中队长、英语美术课代表等职务,是区三好学生,除了各科文化成绩突出外,生活中好多方面她都表现的特别突出,既是老师的得力小助手,也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经过家庭和学校的长期教育,如今在刘苏仪身上,勤俭节约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精神。

一是体贴父母,从不提非份之求。刘苏仪知道父母工作挣钱很辛苦,在吃穿用上从不提过分要求,不与人攀比。父母给做什么就吃什么,米饭咸菜也吃得津津有味;父母给什么就穿什么,表哥的旧衣服穿上也满心欢喜;父母买什么就用什么,比同学的差一些也毫不在意。有时她取得了好成绩,父母要奖励到饭店吃大餐,她也不同意,要求在家自己动手包饺子。在家里,她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刷锅洗碗、叠衣服等。

二是俭以养德,常念他人之困。穿小的衣服,刘苏仪一件都不让扔掉,让大人洗干净收起来。去年11月份,在合肥市慈善协会举办暖冬行动时,她把这些衣服全部捐给了山区贫困儿童,刘苏仪也领到了一张爱心捐赠证书。肥西县烧脉岗一位远亲3岁的孩子得了白血病,听到我们谈论,刘苏仪主动把自己攒的卖废品收入200元钱捐了出来,在她的感召下,全家共资助了患病女孩两万元。 三是崇尚环保,力行低碳生活。家里虽然有车,但刘苏仪从不主动要求开车接送。书法兴趣班距家约有1000米,她每次都要求走着过去,骑电瓶车都不让,时间紧张就自己跑步上学。去外婆家约有7公里,她要求骑电瓶车过去,也不让开车送。听说废旧电池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她专门做了一个回收盒,不让我们乱扔,现在已经收集了五六十节电池,准备集中送往和平路合肥市家用废旧电池集中回收点。家里的废旧纸箱、矿泉水瓶,刘苏仪不让扔到垃圾箱,她总是打包收集好,卖给回收人员,这样既不污染环境,又能循环利用。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刘苏仪同学小小年纪便懂得珍惜父母和他人的劳动成果,不浪费一度电、一粒粮、一滴水、一张纸,不挑吃穿,不乱花钱,不盲目攀比。她身上这些勤俭节约的中华美德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和推崇的。

阳光美德少年事迹材料二 在xxx中学,有一位熠熠闪光的校园之星,她取得了许多荣誉:文明小标兵、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等,而且她还擅长舞蹈,曾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市、区的舞蹈比赛,获得骄人的成绩。她脸上总挂着自信的微笑,明亮的双眸透着智慧,她就是xx区莲花初级中学廖艳玲同学,一个阳光女孩。她充满爱心,自强自律,品学兼优,全面发展,以自己的行动不断地为胸前的团徽增光添彩。

一、尊师长,孝父母,爱同学

她热爱祖国,热爱学校,热爱班级,有强烈的班级责任感;作为班干部,她身兼数职,既是文娱委员,学校领操员,又是学习小组的组长。这些职务她都干得很优秀,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可和同学们的好评。她视老师为父母,对老师的教导虚心接受并常怀一颗感恩的心。

在上学期军训时,她遵守教官的指令,在冯教官将要离开她们之际,她满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送上她精心制作的贺卡,虽然礼轻,但是情义重;在实习老师杨老师离别她们的最后一刻,她连夜为实习老师准备精心的礼物,因为她怕这是她们最后一次的相聚,虽然礼品不够精益求精,但却包涵了她对老师的不舍与思念。平时在校内她对老师们恭敬有礼,能做到谦虚好学,不懂就问,能为班级发展献计献策,她是老师们的贴心袄。在家里,她孝敬父母亲,经常主动为操劳的母亲按摩解乏,每逢三八妇女节、母亲节和母亲的生日她都会精心制作贺卡送给母亲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在校内外的各种活动她都能积极参加,每天早上的大课间时间,她都能出色地带领全班同学做礼仪操。每次作为班干部和活动小组长都能尽职尽责完成老师教给她的任务,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在学校,她也是友善互助的典型。她当同学是兄弟姐妹,对同学她有一副热心肠。她既乐于助人,又有组织能力和合作精神:在课间帮助同学排忧解难;在班级工作上为老师减轻负担;在活动上协助其他班干部共同出色完成任务。她还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20xx年3月5日学雷锋日,积极号召班级其他同学到学校附近清扫街道。她用一颗友善的爱心赢得了大家的夸奖。或许她现在做的事情,还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但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的帮助下她会逐步地改进她的不足。

二、兴趣广泛,求知欲强

廖艳玲同学学习刻苦努力,思维敏捷,有一种不服输的韧劲。每个学期她都在老师和父母的帮助下,制定符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并为达到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

学习上,她求知欲很强。在课堂上,她不但能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对于所学的知识掌握的很好。她喜欢看书,而且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就是看完之后写读书笔记,阅读开阔了她的视野,增长了她的知识。碰到难题,她总爱打破沙锅问到底,或自己查阅资料解决,或向老师请教。她的英语基础并不好,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用比其他同学多几倍的时间去勤补,遇到不懂的经常向老师提问,勤背单词、课文。她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终于获得了丰硕的成果,英语成绩终于赶上来了。初一这两学期的学习一直在班上遥遥领先。她多次获得学校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称号。在诸多荣誉面前,她不骄不躁,继续完善自己,努力学习,不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三、开朗乐观、钟爱舞蹈

廖艳玲同学从小就对舞蹈很感兴趣。升上初中以来,她参加了学校的舞蹈队,曾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市、区的舞蹈比赛。其实,在圆鼓这么小的面积上翩翩起舞,对于她来说是第一次尝试,也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跳好学校编排的《盛世鼓舞》,她不怕苦、不怕累,勤加练功。一旦确定了目标要把这件事做好,她会全力以赴,朝着目标奋斗。最终她成功了,她所主演的《盛世鼓舞》代表学校参加xx区第八届体育艺术科技节文艺汇演荣获第一名;代表学校参加20xx年xx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艺术汇演荣获一等奖。

她还热爱体育运动,在她身上总能看到像初升的太阳焕发着勃勃的生机。在学校操场上总能看到她欢快愉悦运动的身影。跑步、跳远、打羽毛球等。班级是她最热爱的团队,班级活动她都能够积极参加。学校的体育节,她参加的项目最多,她代表班级参加的跳远项目获我校本届体育节级第一名。我校正创建文明礼仪特色学校,她能够不遗余力地主动带领全班同学练习礼仪操。这不仅锻炼了她健康的体格,更重要的是让她有了阳光般的心态,不怕挫折,乐观向上。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学习、生活、成长的路是漫长的,但她懂得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到彩虹。廖艳玲同学的身上体现了一名莘莘学子良好的道德品质,一种至真至善的思想态度,体现了一名当代中学生的良好素养。她像一只雏鹰向着自己的理想执着地飞翔,小荷才露尖尖角,我们相信她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阳光美德少年事迹材料三 盛伟博,男,11岁,铁力市第一小学五年三班学习委员,现任学校少先队副大队长。小小年纪,就以良好的思想品质,优异的学习成绩,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连续五年被评为校三好学生,连续三年被评为铁力市优秀学生干部。他是同学中的名人,他是校园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盛伟博是一个热爱集体、关心他人、品质优秀的好学生。自入学以来,他先后担任卫生委员、学习委员、大队委等工作。

他总是把班集体的荣誉看得高于一切,日常生活中,为学校为班级服务仿佛使命般印在了他心中。从我做起,是他的格言,严格要求自己,起表率作用,全心全意为同学是他的信念,他经常为班上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把自己融入了学校,融入了班级。他乐于助人,经常主动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不惜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一遍一遍耐心地给他们讲解题目的思路,直到他们听懂为止。

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他认真负责,凡是学校、老师交给的任务,他总是一丝不苟地完成。作为班干部,严格要求自己,各方面起带头作用,协助老师认真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他在班里成立了帮困小组,成绩优秀的学生与学习困难同学建立一帮一对子,大家都以他为学习榜样,你追我赶,班级学习成绩提高很快。

学校劳动,他总是抢着干最脏最重的活儿,从不偷懒,也不会拿出班委的架子只指挥别人干;从不乱扔垃圾,因为他知道劳动的辛苦,如果有同学不守纪律,他会及时给同学们指出来,帮助他们改正错误。作为一名大队部干部,他按时执勤上岗,不惜牺牲自己的课余时间做好学校的卫生检查工作,处处维护学校荣誉,树立自身形象,是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干部。

盛伟博爱学习,勤思考、爱钻研、求知欲强烈,各门功课都努力学好,课前,他能认真做好各门功课的预习,课堂上认认真真地听讲,积极思考和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遵守课堂纪律,踊跃发言。课后,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科作业。认真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还阅读了大量课外读物,如名人故事、历史故事、童话故事、唐诗宋词等等。正是由于养成了良好的看书习惯,促进了写作水平的提高,他的作文多次作为范文在班级交流,多次参加学校作文大赛并获一等奖。

盛伟博不但在学习上取得了不少成绩,而且爱好广泛,全面发展。几年来在各科老师的精心培养下,积极参与了班级及学校的各种活动,既提高了能力,又丰富了自己多彩的生活。在美术方面的素养也很高,是班级手抄报的主创人员,文字、绘画、布局,把手抄报办成了班内的一个亮点,多次获得校一等奖,令其他班级羡慕不已。设计布置橱窗、板报也是他的强项之一,学校每学期都定期更换橱窗、板报,里面少不了他的参与,布置的板报,版面独特,有创意,内容新颖,博得全校师生的好评。他同时还是校鼓号队的员,参加了大型运动会的开幕仪式。

盛伟博还是一个非常节俭和充满爱心的少年。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在家里,关心长辈,经常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陪爷爷奶奶聊天解闷;对待邻里,他文明礼貌、与人为善,深得邻里喜爱。他生活俭朴,平日父母给的零用钱除买一些必备的文具,其余的都积攒起来,在爸爸妈妈过生日时为他们买生日礼物。可从不乱花一分钱的他当得知汶川地震的消息,却拿出了自己一年的零花钱捐给地震灾区的小朋友,玉树地震,他不但自己捐钱,还号召周围的亲戚朋友捐钱,他以行动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灾区小朋友的关心。

篇8

关键词:家庭作业 口头性 操作性 实践性

新的课程改革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发生了让人惊喜的变化,但在学生家庭作业布置的这一个环节上,因受应试教育长期的影响,仍然存在既多又滥;既没有思维训练价值,又没有更好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等问题,学生越来越把语文作业当作是一种老师强加的机械劳动,不胜其烦;不少学生对语文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功夫花了,学习成绩却毫无起色。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我逐步摒弃了以前那种陈旧的教学观念。对学生的语文作业布置也越来越注意讲究科学性、实效性。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对语文家庭作业设计的几点尝试:

一、布置口头性作业,帮助学生积淀语感,锻炼思维能力,提高口语水平。

通过口头表达的作业即“口头性作业”,它着眼于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注重表达,以提高学生的言语素质。

1.朗读,背诵。布置作业时,教师从课本中和课外读物中选择优美、精彩的语句、片段或全文,让学生将其读对,读顺,读好,读熟,背诵。适当开展一些诗歌或课文优美段落的朗诵比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

2.开故事会。有些课文故事性很强,学完后布置讲故事,在复述的基础上进行扩编,创意,加上手势,配上音乐,讲给老师、同学、家长听。如:四年级在学完《小木偶的故事》或《巨人的花园》之后,让学生讲自己最感兴趣的情节,随后评选若干名“故事大王”。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促使学生思考、整理能力的提高,而且发展了他们的记忆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读书汇报。要提高阅读能力,只读课文是不够的,必须加强课外阅读。教师布置学生平时自主阅读每学期都发下来的一本《语文课外阅读》,并定期进行读书汇报,学生可以谈谈书的内容,说说自己读后的想法皆可。

二、布置劳动作业,让孩子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现在的家长把孩子的学习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经常都会对孩子说:“你只要把你的学习搞好就行了,别的你就不要管了!”这样的教育,闹出了我们的中国大学生在集体生活中不能自理的笑话,所以,热爱劳动应该从小培养。可以布置学生回家帮父母洗碗、洗衣服、打扫卫生、收拾整理房间、摘菜种菜等等,这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应该让孩子去做。

三、布置操作性作业,激发孩子的探究意识

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开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画出心中的梦,让学生用双手制作出自己的设想,正如杜威所言“让学生从做中学”,让学生做实验、做模型,给诗、文配画。比如上到《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后,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花园的美,我布置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你心中那个美丽的花园。孩子们本身就很喜欢画画,听我这么一说,每个学生认真地画起来,课文里原本静态的文字变成了学生们脑中优美的图画,生动的场面,活生生的人物。通过这样的方式再现课文情境,不仅能帮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获得新知。在一些重大节日时举办一期手抄报、让孩子用纸、泥等制作小制作、做布艺等等,这些都可以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我想,这样的家庭作业,孩子们肯定是乐在其中的,完全可以取代看动画片、打游戏的地位。

四、布置实践性作业,让孩子亲身经历过程,从而增长知识才干。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这充分说明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理解语文和运用语文的能力,教师应让学生走进生活,实践生活。可以让学生深入社会进行参观访谈,访问身边各行各业的人,调查社会各种各样的事,为商品写广告,为学校和班级出点子,提设想,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增长知识,丰富生活经验,提升综合素质。

五、布置差别性作业,让每个孩子都能快乐中学习。

传统家庭作业是全班同学统一布置,统一要求,统一模式,统一难度,统一难度,因此造成了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该摈弃一刀切的模式,分层布置家庭作业。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应重视提高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加强他们的字词联系,课文分析和习题训练,教师可以紧扣教材,巧妙设计基础类型的家庭作业。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我们应注意设计一些弹性作业,让学生不同情况不同对待,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六、布置爱心作业,教会孩子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

“让孩子对父母说‘我爱你’”、“帮妈妈洗脚”、“给爸爸捶背”等作业可以促进亲子之间的交流,也可以让孩子懂得孝敬父母的含义。

让孩子在生活中与人交流时用上“谢谢”、“请”、“对不起”等文明礼貌用语,从而让孩子们明白与人相处要以诚待人。

此外,小学语文中有许多状物课文,可以在作业中开展养殖活动,让孩子们饲养小动物或者是植物,在喂养、观察和与小动物、植物一起生活的过程中,记下愉快而难忘的事情,让他们体验生命的意义,从而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

学生的家庭作业布置,看似教学生活中的一个不经意的小环节,其中却有着很大的学问。《语文新课程标准》引领我们提升了语文作业设计理念,更加关注其人文内涵和实践运用。设计新课标下语文家庭作业,不仅要读写结合,还要联系生活,做到形式多样,更要注重创新、实践、合作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唯有如此,学生才会真正地爱上作业、爱上课堂、爱上语文!

参考文献:

[1] 《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教育部基教司编),2001.

篇9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中坚力量。它对于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和其他各项管理制度的实施,协调班级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沟通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关系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工作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着一个班级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读书习惯,班风,学风的形成及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而且还将影响着整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声誉。严重制约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与整体发展。那么,作为班主任教师,怎样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呢?这里,笔者就30多年来做班主任工作的实践,谈点体会和感受。

一、全面分析了解学生,建设团结奋进乐学的班集体

班主任要带好一个班,首先得全面了解学生,古人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只有掌握了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家庭等情况和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特点。才能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开展工作。我在实践中始终坚持按《教育学》、《心理学》要求开展工作。每接任一个新班总是先对学生逐个予以分析、了解。将报名,个别谈话和家长交流获得的信息加整理。按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家长姓名及文化程度,家庭人口和主要经济来源,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在校表现等建立学生个人档案。档案建立后,对学生在校表现发展变化,学习情况,个性特长的展示等均计入档案。便于接洽家长时汇报情况,也便于关注学生各方面的变化。让学生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得以有效发挥。其次集体调查。接班后,将学生的“入口成绩”进行分析排类。摸底。找出制约发展的原因。通过活动开展,发现、熟悉学生学习兴趣,爱好和现有的知识基础及多方面的能力。诸如:“向你介绍我”、“歌咏比赛”等,再参照平时的观察确定班干部并将班内学生按每4人分成一个小组,指定一名品学兼优、自制能力较强的学生任组长。(即小助手)每两竖行为一个学习小组,指定一名班委委员任组长。让学生充分自治,自我管理。班干部和小助手,要定时培训,交给他们管理,指导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坚持每学年召开两次家长会。上学期,主要座谈讨论学校教学管理目标。并听取家长的建议和要求。下学期,主要是班主任向家长汇报教育教学成绩及教育过程中存在的新问题及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思想表现等变化情况。相机探讨今后的改进措施。同时,要求学生在开学前给家长写感谢信,期中给家长写慰问信。班主任在开学后向家长致公开信,学期末向家长致慰问信,感谢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与合作。必要时,结合班级实际,作“家庭问卷调查”,或“学生学情跟踪调查”如:“孝敬父母月活动”就需要作跟踪调查。这样,真正实现了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了诸多方便。

二、精心组织,开展班队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动力的源泉。信心是成功的保证。班主任要根据班级实际,有目标,有计划地组织,并开展好班队活动。如:“爱家乡”,“爱学习孝敬父母”,“我的理想”,“笑对失败”,等专题演讲。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得到前途,理想和人生观,价值观的体验和熏陶。(班主任 banzhuren.cn)通过做小剪辑,办手抄报,编写作文选,环境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让学社初步感受集体的温暖,合作的快乐。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实践能力也有很大帮助。还可以让学生初步享受自己劳动成果的快乐。与此同时,还可运用各类兴趣小组,组织各项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参与,让学生的聪明智慧和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地发挥和彰显。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自信心。进而激发学生浓厚的读书兴趣。

三、严守教师职业道德,关心爱护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班主任既是班级管理中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宣传者。家长经常接触的是班主任,班主任积极地向家长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及学校办学方向,理念,思路等很有必要。同时班主任要不断加强政治和业务理论学习,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言谈举止无一不是学生家长的榜样和楷模。工作中对学生要象自己的子女一样的关心爱护。不体罚或变相体罚,不歧视差生或有残疾的学生,不赶走问题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特别是问题学生更要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主动接近他们,关心他们,鼓励他们。教师还必须做到十忌:一忌当面训斥,指责学生:蠢,笨,没出息;二忌指责家长管教不严,教子无方;三忌向家长告学生的状,揭学生的短;四忌处事武断粗暴,不公平;五忌说话不算数;六忌在家长面前高高在上,盛气凌人;七忌擅离职守,推卸责任;八忌在学生面前乱收费,乱罚款,滥发资料;九忌工作漂浮不切实际,抽烟酗酒参与赌博;十忌向家长索要财物,谎报学生成绩。工作中教师要善于欣赏学生,善于发现和发掘他们的潜能,教育他们扬长避短。大力表彰先进,激发鼓励后进生。表扬一定要中肯适度,批评要有理有据,不得随意侮辱,谩骂,冤枉学生。并随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尽可能为他们排忧解难。洒向学生都是爱!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班主任可信,可亲,可敬,可畏。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老师的人格力量来自于道德情操和专业水平的统一,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以智慧育智慧,我以自己多年班主任实践的感悟。

四、强化情感和制度相结合的班级管理机制,树立良好的学风和班风

篇10

(一)夯实德育队伍建设。

1、强化全体教师爱岗敬业意识。通过集中学习和印发相关材料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营造一个“人人讲师德,事事讲师德,时时讲师德”的氛围。近几年,学校中、小学德育组定期开展“师德教育月”活动,通过师德论坛、师德讲座等形式不断深化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队伍的师德意识。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

①近几年学校中小学德育组积极贯彻落实《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评估方案》,不断完善《学校班主任工作评估制度》,进行班主任工作量化。几年来通过落实《学校班主任工作评估制度》形成良好的工作竞争机制,从而公平、公正地反映班主任工作的实绩。

②几年来积极进行“每周的班主任研讨会”、“德育工作每月总结会”(月例会)及班主任外出培训工作。我校的周研讨会的主要内容是总结一周来工作的得与失,并有针对性的专题讨论及布置下一周的工作重点;对于工作中出现的不足讲清讲透;月总结会主要是总结一月工作情况,反馈班主任月工作情况。通过上述“两会”真真正正地查找不足,树立典型。定期利用“两会”部分时间开展班主任培训及业务讲座活动(落实校本培训工作);同时定期在会上展示、交流班级管理特色和班级特色活动,互通有无,使各班、各班任互学、互比、互相展示,共同提高。这些活动的开展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班主任及德育干部的整体专业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③落实《市关于建立中小学班主任证书制度的意见》,现我校已考取《班主任证书》的教师占教师队伍的46%,做到班主任100%持证上岗。认真落《市关于建立中小学见习班主任制度的意见》工作,不断为班主任队伍注入充满活力的新鲜血液。我校安排每年新分配的教师及不足三年的年轻教师担任见习班主任并与经验丰富的老班任进行师徒结对活动。让见习班主任在工作第一天就走进班级,走近学生,让他们参与班主任研讨会,为他们创造培训及学习的机会,使见习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熟悉班主任工作,使他们尽快成长起来。实践证明,担任过见习班主任职务的教师在正式带班时都能有出色的表现。中学部的孙红老师、小学部的喻传龙老师就是个例子。我校现有取得心理健康教师资格的老师一人。全体班主任均已取得心理健康c类证书。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师和心理咨询室。

④“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为责任教育创设氛围。我校学生的人数较少,但我们在各项活动中,本着发挥每一位学生的特长为宗旨,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中学部教职员工每人自主承包一至两名学困生,其中行政管理成员每人负责两名双差生,一名学优生。老师们定期与学生进行谈话,对学生的进步及时提出表扬,并指出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我校定期召开“德育工作会议”,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定期进行表彰。把这项制度坚持并日趋完善,全校上下形成了良好的氛围。现我校形成了一支整体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德育队伍,为我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人员保障。

(二)完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自我成长。

在不断地探索下,我校形成了德育校长—德育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班委—学生,一整套科学系统的金字塔式的管理机制。实践证明,这套机制在工作中环环相扣,运行良好。我校有着一套完善的德育工作管理制度:《帮双差促学优制度》、《学校学生奖惩制度》、《学校班级德育量化评比制度》、《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量化评估制度》等,这些制度执行的前提是我们让每位教职员工,每位同学都能先做到明理,即清楚制度制定的目的、制度内容、制度执行的标准,让他们去自觉遵守制度,而不是一味卡、压。实践证明,在明理的前提下,全体学生都能在公开、透明的制度下,自主管理,自我完善。

(三)落实养成教育,夯实常规行为基础。

每学期学校中、小学部定期并经常性地利用校会、班会课时间对学生集中进行《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五尊五不五远离教育,并在开学的1-2周进行“常规行为训练周”评比活动,对各班进行量化考核。我校一向狠抓学生日常行为的养成教育,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文明素养,提升学校的文明形象。中、小学部制订了详实的常规评比制度,以锦旗鼓励的形式对成绩较好的班级每周进行表彰。每学期的各月开展常规行为专项检查与评比活动(如仪表专项检查月、卫生专项检查月、课间纪律专项检查月等)。我校几年来积极落实《市中小学生操行指导与评价手册》(操行评定)工作,制订了学校操性评价方案,并在每学期末积极予以落实。

(四)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开展主题活动,使学生得到各方面的教育。

学校中、小学部几年来充分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得到各方面的教育。如,“3、5”学雷锋日深入社区及敬老院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六、一”儿童节开展丰富多彩的表彰、艺术节及外出参观、游玩活动;每年的教师节开展给教师鲜花活动;每年开展庆元旦活动;每年的9月开展“民族精神月”朗诵比赛等。

(五)法制、科技、心理健康等教育,我们已告别靠岸,行进。

由于学校生源少只又少、师资力量薄弱等特殊情况,上述工作为学校薄弱环节。近一两年,以上各项教育工作我们已经开始逐渐规范落实。我们要求各班要定期调剂召开法制、心理健康教育课,书写规范的教案(留下工作痕迹);小学部“二课堂棋类活动”开展已坚持近两年,学生100%参加,并在每学期开展“二课堂棋类比赛”;中学部自上学期起,开展了健美操、书法、美术、信息技术等社团活动,学生参与率达到100%。我们深知我们的上述教育活动还不是很完善、很丰富,但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打破一切艰难险阻,搞好我校的上述教育工作。使学生接受各方面收益。

(六)加强生命安全教育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2010年4-5月学校中、小学部开展了“安全教育”系列活动。在我校全体学生中开展了“珍爱生命、注意安全”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并开展了专题校会;主题教育班会;主题手抄报、征文比赛;“安全疏散”演练;校舍、学生安全排查等共计6项活动。通过这样的系列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了自我,学生珍爱生命,保护生命的意识不断生根发芽。这样的活动今后我们每年将会定期的开展,进一步的夯实。

(七)积极落实责任教育,不断强化学生责任教育言行。

1、领导重视,通力合作。

几年来,学校重视责任教育的落实,每学年都成立责任教育领导小组,并定期召开“责任教育”推动会,在会上我们讨论责任教育在我校如何开展,如何开展活动具有实效性使责任教育不是口号,不走过场。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如何做好责任教育的衔接,使学校整体的责任教育工作环环相扣,这些都是我们经常沟通探讨的主要内容。我们想只有领导重视,通力合作,这才是我们实施学校责任教育工作的前提与保障。

2、以丰富并有序的责任教育系列活动为载体,机智、创造性的教育方式,达到责任教育的实效性。

(1)活动开展有序性。为了使责任教育更具实效性,更具针对性,我们将每一年的责任教育内容分解进行,每月设立1-2个责任教育内容,这样就使教育活动更具针对性,教育主题更加明确,学生更易“一目了然”,更加贴切。如的责任教育内容为“家庭因我而更和美、学校因我而更和谐、家乡因我而更美丽、祖国因我而更强大”的四爱教育,我校将他们分两个学期开展。结合每学年初的常规教育和“母亲节”教育契机,我们将“家庭因我而更和美、学校因我而更和谐”两项教育内容放在第一学期开展;结合“建国60年大庆”与“创建文明城区”,我们将“家乡因我而更美丽、祖国因我而更强大”两项教育活动放在第二学期开展。这样使教育活动更具实效性,并结合节日特点彰显了教育的内在意义。

(2)温故知新,常抓不懈。

责任教育在我局已开展了5个年头,历经了“文明礼仪篇”、“诚实守信篇”、“四爱教育篇”等。我们在落实每一年度的“责任教育”内容时,不忘对前面“责任教育”内容的常抓不懈与深化教育。如在开展“诚实守信篇”责任教育时,我们结合“五、一”“十、一”假期安全教育,教育学生出行要遵守交通法规,守红绿灯指示,乘坐公交车见到老弱要让坐。学校并开展了“遵守交通规则,做尊老爱幼的小公民”倡议活动,学生纷纷承诺做到学校的要求,并将“文明礼仪篇责任教育”与“诚实守信篇责任教育”有机结合。

(3)点面结合,重抓基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几年的的责任教育使我们深深的体会到,责任教育不只是一句口号,一、两个活动仪式就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我们的责任教育如果要开展好,要他生机盎然,使他具有活力、具有实效性、深刻性,我们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教育的最基层---班级。学校既要开展“点”的活动,以此来烘托责任教育的氛围,引领教育活动的开展,还要在基层各班中强化“面”的工作,挖掘班级开展责任教育的潜力,而正是班级的活动,才是距离学生最近的教育。所以“点面结合,重抓基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是我们近2年来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上学年我们结合近年来的责任教育成果,要求各班要在班内开展“责任教育班级自主特色活动”。工作一经布置,各班劲头十足,活动形式多样,活动的内容与教育点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1-2年级针对现在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差的出发点,开展了“家务大笔拼”即叠衣服、钉口子活动,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了动手能力;3-4年级和7-9年级开展了“疼惜父母提升能力”即包饺子活动,并将部分学生家长请到了活动现场,通过活动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辛劳,纷纷表示今后要孝敬父母,在家中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的发言更加体现了对孩子的爱与期望,该活动既提升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又将浓浓的亲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感恩教育的目的;5-6年级开展了“校园环境因我而更美丽”即拾捡白色垃圾活动,教育学生爱护环境。通过这样的班级自主活动,我们在活动的现场发现此时孩子脸上流露的是真实地活动所得,真实地所获。今后,我们还将不断的集思广益,开展具有实效的责任教育活动,把活动的面进一步拉到各班、各人。

3、注重家长的通力合作,责任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与理解。

要想使责任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校内外,家长队伍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几年来,我校十分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从而取得家长对责任教育工作的了解与支持。每一年我们都将责任教育内容以“致家长的一封信”的形式向家长进行宣传,以取得家长的广泛支持,并要求班主任加大家访的力度,在家访中要向家长宣传我校开展责任教育的一些成果与做法,了解孩子在家中的责任言行。学校小学部近两年还开展了“学生日常责任行为跟踪记录”活动,把学生一日的责任行为表现每日进行分数记录,每一周此记录与家长反馈,让家长时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一日常规表现,并督促孩子的言行。通过一系列的家长工作,我们发觉学生的言行正在转变,责任意识正在内化。

(八)存在的不足。

1、学校的德育档案还不是很规范,不是很齐全,有待于进一步的规范与整理。

2、法制、心理健康及科技艺术教育还不是很全面、到位,有待进一步完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