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的条件范文

时间:2023-03-15 03:59: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自主招生的条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自主招生的条件

篇1

自主招生没有农村和城市之分,只有学习好坏之分。可以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条件要求:

1、一般要求中上等以上的成绩就是正常能考入中等偏上层次高校的。一般来说,进行自主招生的院校都是比较好的。具体要根据当地自主招生高校的层次和历年录取分数去衡量,各地不一样的。

2、综合素质特别强的好学生就是成绩比较优秀,各科比较平衡,没有哪个科目特别强,但是综合表现很优秀的。思想素质、道德素养都很好,比如献爱心,参加社会公益性活动等等。

3、某一两个科目特别强,自主招生主要就是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的学生。总分不算很高,平时考试都是最优秀,理解很独特,或者有竞赛获奖的等等,就可以申请。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 自主招生;特点趋势;备考建议

2012届高考刚落下帷幕,2013届的自主招生即将拉开大幕,经过几年的自主招生考试的备考,我们从中也获得了不少的经验和教训,现总结如下,希望给每一个关注自主招生的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以思考.

一、自主招生的特点和趋势分析

近几年来,自主招生的规模越来越大,组织考试形式越来越正规,学生报名条件越来越宽松,考试内容越来越能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自主招生获得加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特点一:组织形式有一所高校单独考试发展成多所学校统一考试。自主招生选拔是由高校自行组织的一种招生形式,一般由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组成.从 2001年发展到现在的10%左右.自主招生考试组织形式也由之前的每个高校单独命题,变成现在的“三国杀”的局面:华约7校联盟,北约13校联盟,同济9校联盟,以及复旦千分大战等高校的统一命题.考试内容更加规范,更有选拔性以及更具特色.

特点二:自主招生形式更加规范有序。现在自主招生有三种形式:保送生考试(具有保送资格的学生参加)、提前录取考试(南京大学的数学基地班、理科文科强化班)、自主招生加分形式(自主招生加分的考生都必须参加高考).

值得一提的是, 2014年开始,学科竞赛取消了全国一等奖的保送资格,代表省队在国家冬令营上获奖的学生有加分资格,进入国家集训队的学生才有保送资格.这表明更多的学生要进入高校,即使有自主招生的加分,也必须通过高考进人大学.

特点三:报名条件更加宽松,报名形式更加多样,考试通过的难度越来越大。报名条件来看,2009年之前,参加竞赛获奖的同学才有更多的参加考试的机会,而且考试通过的机会较大,到2011,2012年的基本上只要符合一定的条件,比如学生优秀学生就可以学校推荐参加考试,可见学生考试规模日益扩大.当然考试人数剧增之后,考试通过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二、面对自主招生考试,学校和考生如何准备?

那么,我们如何做好自主招生的考前准备呢?个人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第一,建议从高一开始,利用竞赛、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以及周末留校活动等形式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学科竞赛辅导尽量要为自主招生和高考服务.面对竞赛和自主招生我们需要弄清楚下面的问题:竞赛辅导是向“单一学科的深度发展”还是“多门学科的广度发展”?

自主招生要求的是学生多个学科综合知识的广度,竞赛获奖要求的是学生某一学科知识的深度,二者有一定的不同.因此一个学生竞赛搞的好,自主招生未必能通过考试.因此我认为:高一开始要在尊重学生兴趣的前提下,让学有余力的同学自由的选择多门竞赛,为多数学生在知识的广度上进行竞赛辅导,同时对其中少数有竞赛天赋的同学要求在深度上进行提升.做到竞赛的广度和深度相结合,做到竞赛获奖和自主招生准备两不误,更好的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服务.尤其是2014年开始,学科竞赛取消了全国一等奖的保送资格,进入国家集训队的学生才有保送资格.对我们的学生而言,学科竞赛恐怕更多的则是为提高学生综合实力而服务.

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自主招生考查的一个重要部分,比如学生的阅读量、文学创造力,学生对时政的了解和见解,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活动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想象力等等,这些我们可以利用我们的校本课程等活动进行培养.

第二,建议教师要研究自主招生考试方向 ,加强自主招生辅导和指导学生的针对性,同时要改变思想观念,真正从时间和空间上放开学生。

(1)成立自主招生研究小组,充分利用各个渠道,广泛获取信息资源。建议高三级部组建自主招生研究小组,全面负责自主招生,遴选自主招生各学科负责人,便于更好地研究自主招生,要将研究自主招生的考试方向作为重中之重.同时制定有效的奖励措施,激励自主招生研究小组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以避免让自主招生研究小组流于形式,无实质性作为.

网上大多是学生和机构对自主招生内容和难度的感悟和体会,没有完整的试卷,也没有具体的实质性的自主招生安排以及辅导的建议.信息的错误率也较高.很多出版社也相继出版了大量的辅导用书,比上海交大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以及教育科学出版社等等.这但更需要我们老师自己多收集整理,多反思总结.

(2)避免大规模长时间的集中辅导,改为有针对性的指导,真正从时间和空间上放开学生。自主招生最大的特点是灵活.自主招生考试考查的重点不是考生通过大量训练获得的解题能力,而是重点考查学生在环境和情景中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特别是创造力、想象力、鉴赏能力和学习能力.因此我们要用一种新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来面对自主招生.安排教师进行上课式的辅导形式已经不适用于自主招生的准备。比如“四大名著被改编成新版电视剧,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又如:“老子和孔子打架,你帮谁?”,我们教师怎么去辅导呢?我们的学生从高一到高三已经被管理的很死了。大量的重复背诵,大量的理科题目简单重复练习,已经是我们学生的个性所剩无几,这样的学生已经有些不太适应现在的高考,应付自主招生更不行了。

在之前的自主招生中我们很多学生在语文、英语的阅读上问题很大,文科学生政治历史的知识面很狭窄。数学、物理难度较大,这两门是理科学生自主招生比拼的关键.建议学生平时要更加重视在理科上的投入,第一学期要加强解题,尽量将实力在第一学期提升到接近高考前的水平,要让实力早到位。

因此我个人认为,不管是面对高考还是自主招生,我们要改变思想:要学着放开学生。老师少布置一份作业,学生就多一分学习主动反思,班主任少管制一分,学生便多一分自立自强,老师少帮学生规划一次,学生便多一种设计体验……其实放开不容易,但是我们必须放开,放的越多我们的学生才更有思想,更有创造力。

第三,充分利用学校推荐和学生自荐两种形式,尽最大可能让我们学生在自主招生考试中获得最大收益。

我们先思考问题:学校推荐时,在尊重学生志愿的前提下,是“综合实力优先、参考竞赛获奖”还是“竞赛获奖优先、参考综合实力”?

很多高校都有学校推荐和自我推荐两种形式,其中学校推荐不需满足高校提出的竞赛获奖等要求,只要是学校优秀学生即可。而自荐的考生则需要满足高校的竞赛获奖要求,因此我个人认为,我们在进行学校推荐的标准应该是:“哪位同学去参加考试通过的可能性较大,则推荐谁!”

学校推荐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自主招生的成绩。有无竞赛获奖并不是学校推荐的标准。无论是竞赛优先兼顾实力,还是实力优先兼顾竞赛都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兼顾?这需要制定一个标准。

三、写在最后的话——不必盲目“崇拜”自主招生,自主招生其实是一把双刃剑

自主招生不是全部,我不赞成学生长时间的停课去准备自主招生考试,这样可能会削弱我们学生在高考中的竞争力。我倾向于将资料交给我们的学生,让他们在作业完成的情况下,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进行准备。

篇3

关键词:自主招生;特招;协同配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070-02

为改革完善高考制度、落实高校招生自、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教育部于2003年在22所高校首批启动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自主招生实施以来,一定程度上引领了社会对人才观的转变,探索了实现高校招生自的有效途径和方式,促进了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弥补了高考制度的某些不足。

一、高校自主招生的产生和发展

目前高校自主招生,是在社会经济转型、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变革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为适应创新人才培养和选才标准多元化的要求而产生的,其初衷及使命就是为了改变当前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局面,发掘特殊人才。政策本身包含有多元评价、多元选拔人才,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发展需要的内涵。自主招生的发展主要受高校、教育主管部门、中学及社会舆论的四方推动,四者既相互联系,又存在不同的主体要求。高校旨在扩大办学自,教育主管部门是要改善高校招生管理效能,中学要求变革考试评价导向,社会舆论更多关注招生与考试的公平公正。自主招生实施十年来,从当初的不足两千人,发展到2012年,试点高校达到90所,通过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累计公示自主选拔录取资格考生19.8万人,实际录取了10.7万人。自主招生日益为社会关注,成为考生和家长的另一个“高考系统”,而且竞争更加激烈。但是由于未能有效选拔偏才怪才,更多地强调优中选优,对中学素质教育并没有发挥充分的引导作用,产生了一些争论。

二、坚持选拔对象的特招:学科特长、创新潜质

高校实施自主招生,到底选拔什么样的人才?我们从近年来教育部文件中选拔对象内涵的变化可以略窥端倪。在2005年的教育部文件中,选拔的对象为“综合素质高、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到了2011年,提法变为“学科特长,以及全面发展且具有创新潜质”。而在2012年最新的《关于进一步深化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则将招收对象明确为“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仔细研究这些变化,这也是自主招生不断发展的必然。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这些应当是高考选拔的职能,而不应该由自主招生来承担。自主招生是作为统一高考的补充而出现的,其定位应是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特招。

这些年自主招生有诸多困惑和迷茫,甚至失望之所以发生,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认准自主招生选拔对象的定位,使得生源争夺战日渐升温,中学推荐考生偏重学习成绩而不注重特质(特长和潜质),考试重蹈应试教育老路,以至学生的学业负担不减反增等。作为基础教育的实施方中学而言,不应该再鼓励越来越多的学生去挤拼这个比统一高考还要狭窄得多的通道,而应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发展自身的特质。成绩拔尖的那些学生,不应该都去申请自主招生。自主招生必须以考生具备“特质”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兼顾各科成绩达标,但不以高分为前提。如果报名材料不能反映考生的个性,高校就不应采纳。如果某中学推荐的考生普遍缺乏个性,高校应压缩或取消其推荐的资格。只要守住了“特招”这个定位,当前自主招生中的绝大多数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三、坚持选拔方式的特招:科学面试,内容特色

明晰了自主招生选拔对象的定位,下一步如何选拔到具有“特质”的人才,这是高校应该重点研究的问题。自主招生是否再加入笔试,仍然采用标准化答案,仍然以考分的高低决定弃取?这是专家学者、媒体舆论经常争论的焦点。实际上自主招生选拔是建立在高考选拔基础之上的,如果再加入笔试环节,这就是重复,增加了社会运行成本,加大了考生的学业负担。“特质”人才的脱颖而出,需要一场有内涵、有深度的现场专家面试。试点高校考核要结合本校相关学科、专业特色及培养要求,针对不同学科特长的学生采取相应的考核办法,注重考查学科特长基础、创新发展潜质。面试环节形式灵活多样,要在考官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中发现考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与录取标准的匹配性。内容建议结合学校自己的特色,同时强调考生的文化素养。实际上在目前教育部试点的高校以外,各省市也已开始进行本地高校自主招生的试点,而且这些高校紧密集合学校自身的特色,设置了具有许多特色的面试内容。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面试过程中加入了气象元素,招收具有气象特长或者对气象有创新研究潜质的人才。

四、坚持选拔范围的特招:计划控制,规模适当

自主招生招收的是“特质人才”,不是指优秀人才,不是为了掐尖。自主招生只能作为高考的一种补充,主要是由于自主招生本身的效率缺陷决定了它不具备大规模推广的可能性,所以招生规模也是适当的。统一高考是普招,自主招生只能作为特招,是在其对统一高考提供补偿的意义上取得自身的地位。如果它非承袭了统一高考的弊端,那么这种试验就不值得继续下去。自主招生需要实行一种个性化的考试,由此,就必须限制其招生规模。如果全面实行自主招生,高校就很难对考生做个性化的考察。即使推行多校联考,工作量虽然小了许多,但仍然会是不堪重负,考生太多来不及怎么办?这是很现实的问题,也是限制自主招生规模的依据。如果以为耗时太长而学校无法胜任,高校就应该量力而行,压缩招生的规模,控制自主招生的计划。

自主招生必须以招收“特质”学生为目标,它必须坚守统一高考的补充地位,按较小的规模运作,绝大多数学生仍然应该集中精力准备统一高考。高校要杜绝面向覆盖全校的自主招生,不能偏离自主招生的定位。教育主管部门某种政策介入也是必要的,做好自主招生高校的布点调控指导,能够保证各地的特质人才能公平地申请到自主招生高校的名额,高校要有条件地批准试点学校,不能在一个地区弄许多试点,不能以进一步加重中学生的学业负担为代价来扩大自主招生的所谓规模和影响。

五、坚持特招,协同配合

以上三个方面的特招需要中学、高校、教育主管部门的协同配合,中学应坚持素质教育的导向,创造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人才的发展培育环境,高校要重点研究如何选拔需要特招的人才,教育主管部门要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当然这也需要社会舆论,特别是现代传媒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为自主招生的不断前行注入更多的正能量。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看到主体考生通过高考这座“桥”到达高校的彼岸学习,也有许多有“特质”的学生通过自主招生这艘“船”进入高校的殿堂深造。

参考文献:

[1]刘进,王静.公平与效率:高校自主招生的五大争论[J].江苏高教,2009,(5).

[2]张亚群.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动因、问题与对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2).

篇4

关键词:自主招生;高考制度;教育公平

作者简介:周峥艳(1986-),女,湖南娄底人,湖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张云英(1964-),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湖南长沙410128)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7-0005-02

2010年对于自主招生考试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2010年11月,北京大学等七所高校组成了“北约”,而在之前以清华大学为首的另一阵营的七所高校则在南京大学正式签约,预示着“华约”的出现。与此同时,以同济大学为首的九校联盟则形成了“”。这也向我们呈现出现今高校自主招生三足鼎立的情形,很多专家甚至惊呼“高考战国时代已经来临”。

自主招生制度始于2003年,教育部《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为了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扩大高等学校招生自,培养教育创新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003年在部分高等学校中开展自主选拔录取的试点。”自主招生被首次提出,并在22所大学进行试点。2009年,北大“中学校长推荐制”使自主招生被空前关注。①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对特长显著、符合学校培养要求的,依据面试或者测试结果自主录取。同年,各高校自主招生之战越演越烈,先后出现“北约”、“华约”、“卓越”联盟。

一、概念的界定

自主招生考试是指高校依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在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下,高校结合自身制定的招生政策,使用一定的招生计划进行择优选拔录取,接受社会监督的招生制度。②它包括招生和考试两大环节,“自主”是前提,“招生”是目的,“考试”是手段。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目标、教学条件和市场的人才需求,在有关管理机构(如教育部、教育厅)的监督下,自主确定招生计划、招生区域、招考条件并自行组织考试、自定录取标准、自主录取考生。

二、自主招生的现状

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迈入了大众化的阶段,高校要求招生自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自主招生从2003年开始,当时教育部规定22所重点大学施行部分招生计划的5%自主招生,此后,参与自主招生的高校逐年增加,到2011年拥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已达80所。根据有关方面数据,每年以自主招生形式录取的考生大约1.5万人左右,从2003年开始到今年就已经有12万左右的考生通过自主招生进入大学。③一方面,自主招生考试给考生提供了一个不同于高考的新的平台,另一方面,由于各方面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自主招生考试只是受到了城市学校、家长和考生的追捧,而对于大部分农村及不发达地区而言,自主招生考试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许多专家、媒体指出现今的自主招生考试已经开始偏离了它本身的出发点和目的,出现了很多方面的问题。

三、自主招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政策不成熟

自主招考政策是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再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操作,但是任何一项政策的制定都必然会出现漏洞,需要不断地通过实践的检验发现问题再不断进行修改。在实施自主招生的过程中,国家针对的是特殊人才,但是真正实践操作起来,由于经济和本身教育的局限,很多偏远地区或者农村地区的考生不能真正享受到国家的政策,而且所谓的特殊人才国家也没有对其进行一个鉴定,没有可供操作化的指标,因而各个学校都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招收符合自己学校利益的学生,而往往那些所谓的偏才、怪才被大学拒之门外。④

2.新的教育不公平

一直以来中国的教育伴随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差异,出现了严重的两级分化的局面,在城市里可以接受更好的基础教育,而且绝大多数的名校也建立在大城市。据统计中国大学的50强,北京一个城市就占到了三成。在知识改变命运的今天,高校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教育机会的获得过程是一个利益配置和能力角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成为教育机会配置的一种重要手段。但这个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农村地区和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的权利,造成了新的教育不公。

据湖南师大的数据统计,2010年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农村学生不足10%,参加2010年清华五校联考和北大三校联考的,绝大多数是城市学生。针对农村地区考生难以搭上自主招生考试列车的状况,2011年,清华大学推出了自主招生“B计划”,特别要求申请人必须长期在欠发达地区学习、生活。但是尽管如此,五花八门的考试内容也是农村考生通过的“绊脚石”。2010年高校自主招生中,“偷菜”、“网瘾”等年度热门话题进入了试题,这对于很少有机会接触网络的农村考生是很有挑战性的。⑤

3.诚信机制不健全

(1)学校方面。在实行校长推荐制后,很多中学实行的都是推良不推优的做法,因为在整个升学率的压力下,中学要保证它更多的学生能够上名校,本来就成绩优秀的学生即使不通过推荐也依然能够凭借自己的实力考上名牌大学,而本身成绩良好的学生凭借校长推荐或许也能够跨入名校的大门。⑥有的中学甚至会通过弄虚作假的手段,通过一些假的竞赛获奖证明或者假证书,将学生推荐给高校,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自主招生原来的目的。

(2)考生方面。这几年,自主招生考试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考生加入到自主招生考试这个阵营,但实际上很多学生并不只是希望借助于自主招生考试来考上一所大学,而是希望通过这场考试给考上高校加一分保险。⑦

4.社会认可度不高

自主招生制度从开始实施起就遭受着来自社会各方面的非议。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就曾发表文章《关于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几点认识》,矛头直指目前自主招生考试存在的诸多弊端,认为当前自主招生的实际效果与期望之间有不少偏差,自主招生考试与99.9%以上的考生没直接关系,较大规模自主招生联盟的出现使得自主招生笔试更像另一次高考。

四、问题出现的原因

1.国家政策制定的滞后性

自主招生政策是为在高考竞争中没有办法顺利通过但是本身又具有十分显著特长的考生以及综合素质特别高的考生而设定的,政策的出台本意是很好的,是为了满足更多的人能够顺利通过高考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什么叫做特长显著,综合素质高又怎么来判断,我们并不能找到清晰的客观标准来进行操作,从而产生了很多的不确定因素。

2.教育体制的问题

公平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权利与义务的对等,而在教育领域权利在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教育资源的配置。教育本身作为一种公共产品,本应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但是在现实的情况下,很多城市从中小学开始就存在着将学生划分为三六九等的情况,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名校就能够获得更多的资金注入,更好的师资水平,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同阶段的其他学生在某些方面是存在着差距的。在自主招生过程中,以湖南省为例,从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自主招生考试资格名单中我们就可以发现,大部分具有自主招生考试资格的考生都是出自湖南省示范学校或者各个市的重点学校。⑧

3.经济因素

现今我们都生活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我国从开始就存在着严重的经济结构不平衡。以地形梯度为依据,我国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东部地区因为靠近沿海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因而经济发展程度最高,而西部地区因为历史、地形等方面的原因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以城乡为依据,我国存在着城乡二元制结构,城市依靠着企业和吸引外来资金,经济发展速度遥遥领先于农村,而在农村主要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落后的生产方式,以及农村主要劳动力进城务工导致了经济发展速度的缓慢。参与自主招生考试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而农村地区的家庭往往是没有这样的经济能力的,这样就决定了自主招生考试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考生来说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

4.社会环境的因素

中国具有悠久的“诚信”历史。在几千年的历史上,儒家主张“仁义礼智信”,曾促使中国社会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优良传统。然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诚信”却在国民心目中逐渐泯灭了。社会上偷工减料、掺杂使假、以次充好、高抬物价、骗人广告、假药劣医、变相集资等比比皆是,而在校园中,考试作弊的行为也是屡禁不止。中国诚信缺失状况已经十分严重。

5.不同教育层次之间出现脱轨现象

一般而言,自主招生考题基本处于“保密”状态,中学很难获得全真版本,大学与中学的校长教师们,也很少有机会面对面探讨自主招生出题思路以及出题范围等。大学也极少对通过自主招生进来的学生进行跟踪和分析比较,出具详细调查报告,从而为中学教育改革提供依据。中学和大学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导致了在人才培养方面出现了偏差。中学所培养的是依据高考所确定的学习型人才,都是统一按照高考的考试大纲进行学习和复习,而自主招生考试更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他们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本,还需要更多的参与生活实践,关注国家和社会的热点。

五、解决问题的策略

1.不断完善政策的制定,使政策更加科学

政策的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完善自主招生考试制度的过程中,我们既需要国家和政府来进行宏观调控,同时也需要社会特别是媒体的监督,通过媒体的报道,我们可以在全社会引起一个广泛的讨论。同时自主招生政策的完善也需要学者、教授和专家们的积极献策。

2.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

教育的投入是影响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家财政对于教育的投入明显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是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自身的经济状况已经不容乐观,很多地区的教育投入就占据了整个地区财政投入的60%~70%。而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一方面能够通过国家财政投入给予支持,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地区财政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条件,比如引进优秀的教师资源,改善学校的校园环境等。这样就可以看出处在两个不同环境下的学生在基础教育这一块就已开始产生差距,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就注定了欠发达地区的学生的整体竞争力低于发达地区,因此就更加需要国家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以满足欠发达地区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

3.加大诚信教育的力度

我国现在的诚信教育还是以学校上课方式为主,从小学开始的思想品德到初高中的思想政治课一直延续到大学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我们都是通过课本开展诚信教育,未曾发自内心地重视诚信教育。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仿照西方一些国家的做法,建立诚信档案,对学生从进入学校开始到踏进社会的诚信表现进行详细的记录,如考试舞弊、银行卡恶意透支等,从而直接影响到个人的事业和前途的发展。⑨

4.实现不同层次之间的接轨,达到双赢

自主招生要真正成为我国高校招生录取改革的“助推器”,需要走出名校间的“勾心斗角”,更多地与考生、与中学教育和社会需求“接轨”。这就要求名校的教育工作者平日深入中学、了解现今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对已经通过自主招生进来的考生进行追踪了解,制定出更加符合自主招生要求的招生章程。⑩

六、结语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尤其是在中国优质教育稀缺的年代,教育也必将作为一种稀缺的资源成为考生和家长们争先抢夺的对象,自主招生考试作为一种向上的渠道就必然会成为一个战场。近几年这种状况出现了越来越激烈的趋势,越来越多的考生加入到了这场战斗中,但是我们在看到自主招生给我们提供机会的同时,更应该理性地看待自己的客观条件和真正的动机,不要盲目去跟随大众参与到其中。当然要更好地规范自主招生考试,处理好在自主招生考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让考生都能够公平地享有这个机会,更加需要政府的管理和规范,社会的引导和监督。

注释:

①李敏亮.对我国高校自主招生的几点认识[J].高教论坛,2010,(8):

125-126.

②汪菁.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政策评析[D].杭州:浙江大学,2007.

③孙玉霞.高校自主招生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④肖娟群.我国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历史考察与现状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8.

⑤王石川.名校自主招生农村学生门窄弱势子弟何以改变命运[EB/OL].news.省略/edu/2011-01/14/c_12980203.htm

⑥郑刚.高等学校自主招生若干问题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2006.

⑦吕小芳.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7.

⑧郑蔚.高校自主招生政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2009,

(12):55-56.

⑨任桐.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0,(6):143.

⑩李涵.高考改革中的自主招生政策分析――以大学为个案[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参考文献:

[1]郑若玲.自主招生改革何去何从[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

[2]王淦生.自主招生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J].教学与管理,2010,(4).

[3]蒋光祥.魏敏.高校自主招生若干误区及其引发的思考[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

[4]周剑清.高校自主招生的误区、与盲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6).

篇5

2001年教育部批准江苏省东南大学等三所高校试点自主招生,开始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明确提出:“我国要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为了促进自主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招生方式方法改革的不断深入,2012年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等6所地方省属高校进行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地方高校自主招生对学生的评价录取选拔,主要依赖于高中阶段学生的成绩、获得证书、获得表彰、教师评价等评价体系的数据。其高中评价体系随着地方高校自主招生的实行,已经形成了一套章程,但不可否认,高中评价体系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其效能的发挥,特别是如何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使得综合素质高、有一定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是困扰中学评价体系的一大难题。

一、理性分析地方高校自主招生背景下高中评价体系存在的困境地方高校对高中三年级的学生进行自主招生,其自主招生需要高中提供学生高中成绩、获奖情况、思想状况等综合评价的材料。因此高中在近几年的实践上,形成了一套针对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的具体做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评价周期长;评价主体是班主任,比较单一;评价内容比较片面化;评价缺乏诚信等方面存在一些需要理性研究的问题。1.高中评价体系的评价时间缺乏常态化地方高校自主招生是每年寒假开始高三学生报名申请,其申报材料涵盖了高中三年各个时段的综合评价。然而高中并在平时积累对学生在学习、思想、特长等综合方面的评价材料,在学生需要填写自主招生申请材料的时候,学校上下一起搞“突击”,教师缺少对学生真正了解的情况,仅公式化的对其评价。据调查表明,高中为了学生成功报名地方高校的自主招生,只有在学生触犯法律和严重的违纪事件时,学校才在其自主招生评价表中体现出来,其余学生均得到学校几乎同样的综合评价,甚至于个别教师为了应付自主招生的综合评价,竟在电脑上对多个学生的评价进行复制操作,以至于同一高中的学生报考同一地方高校自主招生,其综合评价的材料区别甚微,导致高中的综合评价材料流于形式,因此不能对地方高校的自主招生起到真正的筛选帮助作用。2.高中评价体系的评价主体单一化高中综合评价是针对地方高校自主招生建立的,其综合评价体系完全是为了迎合地方高校自主招生的报名要求,由于地方高校自主招生报名条件中没有要求哪个主体、多个主体评价学生,因此在现行的高中综合评价体系中,其评价主体主要是班主任。班主任在学生申请自主招生的时候,根据对学生学习成绩、潜能发挥、创新能力等情况的平时了解,站在班主任的立场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由于班主任只可能带学生一门课,不可能对学生的每门课的课堂表现了如指掌;不可能对学生其他课程的潜能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不可能对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等方面也有深刻的体会;不可能对学生社会交际等情况观察细微,因此在其评价内容上就会以偏概全,只能是泛泛的对学生评价,并不能从多个角度、多样化的评价学生,不能在地方高校自主招生的报名材料中体现学生的多元智能、潜在能力,导致学生很有可能被地方高校自主招生初审淘汰。3.高中评价体系的评价内容片面化高中的综合评价内容根据地方高校自主招生的报名条件要求而填写,但其基本趋于相同:高中的综合成绩排名在年级同科类学生中的前百分之几;高中阶段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省级三等奖(含)以上者;艺术方面有所特长,获得证书八级或文艺演出获得地级市以上奖励;体育方面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以上证书;文学方面有特殊才能或某一学科有发展潜力,获得全国性的三等奖以上者;思想品德优秀,获得地级市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者。从中可以看出,高中的综合评价没能多元考察学生的各个方面综合素质,过于单一,基本惟“分数和证书”论。这将导致高中阶段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精力更多的分配给艺术、体育,努力获取证书,而不是按照自己的爱好学习,也将导致地方高校不能招收到完全适合学科发展的优秀人才。4.部分高中缺乏诚信评价虽然高中综合评价体系的程序操作越来越规范,但始终难以消除人为因素的干扰。有些高中为了保证其升学率,出现推良不推优的现象,针对不同层次的地方高校,推荐不同档次的学生;有些高中为了使学生有条件竞争地方高校的自主招生,在申请报名的时候含有相当的虚假谎报;有些高中的教师公式化的开展评价,夸大学生的某些方面综合素质,不轻易将学生存在的缺点反映到评价报告上;甚至于有些高中受权利和金钱的逐渐侵蚀,甚至将有背景、有关系不符合条件的学生推荐给地方高校。高中综合评价材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地方高校自主招生初审通过的关键,也是后续面试时,专家面试评价小组考核考生的参考信息,直接影响着考生的前途和命运,更严重影响了地方高校自主招生的公平、公正。

二、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地方高校自主招生背景下中学评价体系的改进高中综合评价方式会影响到高中综合素质的评价实施,会影响地方高校自主招生的顺利推进,因此,高中综合评价要理性的思考,为地方高校的自主招生提供准确、详尽的综合评价材料,遴选出更符合地方高校招生要求的学生。笔者建议省主管部门可以依托计算机网络,建立高中的学生成长综合诚信评价系统(简称成长诚信系统)。1.制定成长诚信系统评价计划高中综合评价可以向重点高校学习实行了几年的成熟经验,但由于其地域服务等特殊性,还应该客观公正的吸收、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学习:美国高中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都积极开展对学生多方面评价,而且随时收集和记录学生的表现,并不是到毕业时才完成一个统一格式的“综合素质评价表”。高中要在成长诚信系统上对每个入校的学生建立三年的评价计划,将学生的成长诚信评价渗透到学校的学习、生活、实践等方面。在成长诚信系统的计划表上,学生本人随时记录课程成绩、获得表彰、获得奖励等突出表现,进行自我综合分析。根据评价计划,在每一个学期,教师根据平时收集学生各个方面的表现,在成长诚信系统中客观真实的给与综合成长评价。而同学、家长也要在每一学年结束登陆成长诚信系统,根据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处,给与理性的综合评价。倘若学生、教师、同学、家长能够将评价时间常态化、固定化,则对学生的综合评价留下了大量真实而详尽的数据,这对于地方高校选才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处理好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的基础。2.多元主体参与成长诚信系统的评价过程为使高中综合评价体系多方面考核学生,需要多个主体站在不同的角度综合评价学生,每个主体与学生的接触点不同,认识层面不同,交际时间不同,因此其观察学生的角度不同,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方向不同,给出的综合评价内容也就不同。将多个主体对学生的评价综合起来,也就形成了学生全面的综合评价材料。高中综合评价主体包含学生自身、教师、班主任、家长、同学。其不同的主体从各自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综合评价:学生对本身的客观了解;教师上课过程中对其课堂反应、学习等情况的了解;班主任由于常年带班级,对其思想、潜能等情况的了解;家长对其生活、诚信等方面的了解;同学对其交际能力、团队意识等方面的了解。多个主体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并客观真实地记录到成长诚信系统的平台上,这种多元主体对考生的直观评价,反应学生的真实情况,体现出公平性和科学性,有利于地方高校充分选拔有潜力的学生。3.成长诚信系统的评价内容全面化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构成成分之间是有差异的,每个人不可能在每种智力中都得到均衡发展,而只可能在某方面显得较为突出。依据此理论,高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多元性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展现自己的特长,使每个学生都能不断产生“木秀于林”的冲动,寻找“各个是人物”的感觉。笔者建议省主管部门依托计算机网络,建立高中成长诚信系统的平台,平台设计出对应多种角色的模块:学生、家长、科任教师、班主任、同学等;每一个角色随时都可以通过用户名和密码登陆此平台。学生登录此平台填写本人的基础成长信息:各科成绩、年级排名、获得竞赛奖励、获得表彰、参加的社会活动等各个方面的基本情况;科任教师、班主任在成长诚信系统上,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思想发展,学科特长等方面给予详细的、全面的评价;而作为辅助评价的同班同学、家长也要在成长诚信系统上给予这个学生,在生活能力、社会交流能力、团结友爱、责任担当等方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如图1所示。4.完善成长诚信系统的管理制度高中综合评价越来越引起家长、中学、社会的关注,其评价体系的公平性、公正性、真实性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公众的高度重视。为了保证高中综合评价的公正,首先要保证数据来源渠道的真实性,即是要保证学生、家长、教师、同学提供数据的正确性,因此高中要特别重视开展这方面的培训教育,定时定期的开展综合评价培训课程,让多元主体能够在成长诚信系统平台上规范操作,并定期开展法制教育课程,让多元主体充分认识到诚信评价对自身、对高校、对社会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对高中的综合评价体系管理和监督,省主管部门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如复核制度、公示制度、举报制度、处罚制度等,只有定期对评价信息进行抽样复查、公示,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校正,高中的评价结果才能客观和公平,才能为地方高校自主招生的实施营造一个良好的支持性环境,才能让社会对地方高校自主招生充分信任。

篇6

关键词:高校;招生制度;优缺点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2-0267-02

一、中、美高校招生制度

(一)中国招生制度

中国大陆地区目前实行统一考试为主的大学招生考试制度,对象是任何具有适宜文化程度的公民。高考采取笔试方法,考试科目通常为4科,并存在几种具体的考试方案:“3+x”、“3+x+1”、“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测评”等,即以考察语、数、外为主加上选修科目考试或综合测评。从2003年起我国诞生部分高校的“自主招生”制度,已有80所大学实行[1]。

1.考试机构

由教育部统一编制各高校招生计划、方针、政策,统一制定录取标准和录取程序。

2.考试形式

尽管从2001年起南京地区实行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开了自主招生的先例,到2011年,全国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80所高校实行自主招生[2],自主招生制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高考作为招生制度的主要形式这一现状并没有改变。

3.招生程序

符合高考报考条件的考生参加全国统一6月7、8、9三日举行的高考,高考结束后的一个星期以内根据对高考成绩的估计来填报志愿。高校依据教育部给定的名额和考生的高考成绩依次从高到低录取,这是每个省份招生的主要形式,也有部分高校在高考的基础上,实行自主招生,对符合条件的考生进行面试或者其他形式的考察,最终确定要录取的考生。

4.录取标准和录取方式

不论采取何种考试形式,高校录取学生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标准就是高考的成绩。录取方式为高校通过邮寄的方式给学生邮寄录取通知书,学生收到录取通知书即正式被目标院校录取。

(二)美国招生制度

1.考试机构的设置

美国没有国家设置的高校招生考试管理机构,也不实行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目前,由私人团体办的大学招生考试机构主要有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和美国大学考试项目测试中心。

2.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学习能力考试(AST),用以测试学生在学术方面能力和素质的考试,全美国约有60%的大学招生参用其提供的考试成绩;第二种是高校测验考试(ACT),用以测试学生所学课本知识水平,全美国约有40%的大学招生参用其提供的考试成绩;第三种是学业成绩考试(CBATS),测量学生在中学阶段对特定学科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多是为入学竞争较激烈和水平较高的大学所采用的考试形式。美国各大学对招生考试有自主考试权力,学生究竟参加哪一种考试,一般由招生学校制定,也有的学校自编试题,组织入学考试。

3.考试程序

美国没有全国统一高考,大学招生所参考的量化成绩是ACT和SAT,高校参考何种成绩和中学生参加何种考试,完全由招生学校和学生自己决定,学生可以选择一种考试,也可以同时选择两种考试。具体考试程序如下:学生向有关考试机构提出申请,考方把考试所需的有关表格寄发给学生,学生根据要求填好表格并寄回考试机构,考方对学生的信息进行采集、汇总并建立初步档案,然后寄给考生一张带有考生照片的卡片,通知考生于何时何地参加考试,考生也可在填写申报表时根据自己情况选择考试地点。

4.录取标准和录取方式

录取标准除了SAT和ACT的参考,高校还非常重视参考学生的中学成绩、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其他知识,美国高校的入学考试不属于选拔性考试,而只是为各类高校招生提供关于考生的能力水平的大致情况,入学考试成绩并非录取新生的唯一条件,新生录取一般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录取方式是学校通过网络和邮件形式录取新生,高校获取学生成绩渠道有两条:一是考试机构根据考生的要求将成绩寄给所报学校(多所均可);二是根据考生的要求向有关考试机构索取成绩,采取何种方式由考生自定[3]45。

二、优缺点

衡量一个制度好坏的标准就是该制度是否在合适的范围内达到了最终的目的。同样衡量招生制度的标准就是是否在花费最少资源的情况下录取到合适的人才,依据这个标准我们来分析一下中美两国招生制度的优缺点。

(一)中国招生制度的优缺点

1.优点

第一,在目前的情况下,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

第二,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尽管每年一度的高考声势浩大,花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是不菲,但是相较于各高校自己单独组织招生考试来说,目前的招生制度由国家统一安排管理,确实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2.缺点

一是高校不能按照高校自己的意志招收符合条件的学生。各个高校按照国家或者省教育部门制定的计划确定录取人数、录取标准,在录取学生时高校的意志很难参与到其中,即便是教育部门授予自主招生的院校也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招生。2003年,教育部批准22所已进入国家“211工程”的重点大学各自拿出5%的招生名额自主选拔录取;目前,教育部批准了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80所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这些学校拿出5%的名额进行自主招生[2],国家对于办学规模的核定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校自主招生的权力。另外,不论是统一招生还是自主招生,高校选择学生的主要参照标准依然是学生的高考成绩,一个合格优秀的学生往往不是干巴巴的一张高考成绩就能体现出来的,也就是单以高考成绩难以选拔出高校想要的优秀人才。研究发现,SAT分数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真实能力,而且学生的SAT成绩与他们上大学后表现出来的能力和成绩没有必然联系,也即SAT成绩高的,并不一定在大学里有什么过人之处,反之,SAT成绩不高的,并不一定在大学里不能成功[3]64。同样的,中国高考成绩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高考成绩只能说明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的其他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得不到表现和肯定,学校根据学生的高考成绩并不能确定学生适合自己学校的培养方式和自己想要的人才。

二是学生难以按照自己的意志选择目标院校。学生在目标院校的选择上可选择性少,并且都是单向的。尽管填报志愿时可以按高到底有3个层级的志愿填报,每一层有三个可填报的目标院校机会,但是实际上每一层的第一志愿不录取,同一层级的其他两个目标院校录取的可能性很低致使学生大多是博弈般地“孤注一掷”,实际上每个学生在每个层级的实际选择机会只有一次,第一层第一志愿不录取,就直接滑到第二层的第一志愿,依次类推,这往往使得很多学生去了自己并不满意的学校。即便是自主招生的高校大多都出台相关的政策条款,要求自主选拔录取资格生必须参加高考,且第一志愿必须报考该校,甚至一些学校要求考生第一志愿必须填报该校且不能填报提前批次志愿等[2],学生自主选择院校的机会甚至低于统招,换句话说,自主招生不仅没有赋予学生更多的院校选择权,相反,更是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的自。

(二)美国招生制度的优缺点

1.优点

一是美国招生制度能够保证各高校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选拔到需要的人才。从美国招生制度的录取标准可以看出,美国的录取标准多元化,除了SAT和ACT之外,还参考学生的高中成绩、学生参与社会的活动、推荐人的推荐信甚至是学生的家庭背景等,通过这些多元的录取标准能够综合地考察学生的素质,还原一个学生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的各项素质,并最终录取到自己需要的学生。

二是美国招生制度能够保证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选择目标院校。美国招生制度的录取程序可以看出,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条件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如果不想上四年制的大学,只要取得高中毕业证书即可上社区学院;要想报考四年制大学或者一流大学,则要参加SAT和ACT考试;另外,学生在选择高校的时候可以有多种选择,可以同时给几家目标院校投递申请,并且在同时收到多个学校的录取通知时可以自主地选择理想的学校。

三是美国的招生制度不仅能够找到合适的学生,而且能够对初中和高中的课程和教学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学生不是“一考定终身”,在高中四年中,可以参加14次SAT或者ACT考试,选取自己成绩最好的一次成绩寄往目标院校,高校选择学生不仅只看学生的SAT和ACT的成绩,还要参考学生高中四年的成绩,可以说,高中成绩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学生的学业成绩,正如某大学招生办主任所说“SAT考一个人在三四个小时中的能力,而学校的平时成绩则表现了一个人在三四年中的努力”[3]84。所以学生要想进一流的大学,不仅SAT和ACT的成绩要达到标准,并且高中的成绩也必须优秀,这就能够督促学生在高中四年踏踏实实地学习,真正地让学生把功夫用在平时,学到知识。

2.缺点

美国有3500多所大学,每个高校,尤其是知名的一流大学为了能够招到优秀的人才,不惜花费巨资在招生宣传、招生审核和录取工作上。纽约大学要给所有PSAT成绩达到95%以上的学生寄信件和画册的话,他们至少需要发出6万份信件,邮政以1.5美元一份计算,光邮费就得9万美元,再加上精美的画册、昂贵的人工,第一次的“投石问路”费至少得30万美元[3]99。

三、结语

通过对中美两国招生制度基本情况和优缺点的阐释,没有哪一种招生制度是完美的。不同的招生制度,都有适合本国国情的合理成分,但也存在不足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我们不能因为美国的教育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就去生搬硬套。衡量一个招生制度好坏的标准是“能否招到优秀人才,优秀人才能否进入目标院校”,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原则,美国招生制度尽管在人、财、物投资巨大,但能够达到以上招生目标,而中国的招生制度则差强人意:高校不能自主招生,学生难以自主择校。

参考文献:

[1]高校招生制度[EB/OL].http://.

篇7

根据《安徽省职业院校升学考试改革试点方案(试行)》,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要求,遵循职业教育人才选拔和培养规律,构建合理的技术技能人才发展通道,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实施以技能为中心的素质教育,优化教育结构和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落实本科高校办学自主权,支撑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定位,培育办学特色和品牌;加快我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二、实施内容

(一)招生对象

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中等技工学校)和综合高中职高班(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的应历届毕业生,包括具有中职学历的农民工、退役士兵、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失业人员等。

(二)考试与录取

采取考生自愿报名、高校联合自主考试招生的方式。

考试内容包括知识和技能。知识部分考试内容依据教育部2009年新颁布的教学大纲,可参考《2013年安徽省普通高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纲要》。为保证改革平稳过渡,2014自主招生考试,文化课及专业理论考试实行对口招生院校联考;特殊专业可参照2013年的考试内容和方式,其他专业若组织技能测试,其成绩只作为录取参考,不计入录取总分。

各院校拟录取学生名单须在本校网站公示一周后,方可报省考试院并办理相关录取手续。有关工作于4月10日前完成。

(三)申报程序和申报材料

各招生院校根据就业状况、生源情况以及学校办学条件和培养能力等,确定报考资格条件,并制定自主招生方案、招生章程和人才培养方案,报省教育厅审核备案后正式公布。

以上申报材料一式3份,同时报送电子版1份(包含以上所有材料)。报送截止日期为2014年2月10日。报送地点:省教育厅职成处(金寨路321号省教育厅教科大楼809室)。联系电话:0551-62837839。

(四)管理与就业

2014起,高校对口招收的本科新生,不再实行一年预科制。

在校学习期间的收费标准按普通高校相同专业收费标准执行;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享受相同专业学生的同等待遇;在校学生的管理按《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执行。

对口招生班的毕业生按照我省当年的就业政策,享受普通高校同类毕业生的同等待遇。

(五)有关鼓励政策

1.获教育部主办或联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以上奖项的考生、获安徽省教育厅联合主办的未纳入国赛的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前3名且为一等奖的考生,报考相应专业,经本科院校面试通过,可直接录取。

2.获得由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主办或联合主办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级奖的、或获得县级及以上劳动模范先进个人称号在职在岗的、或具有中级工以上(含中级工)技能等级证书的考生,报考相应专业,可适当加分,具体分值由招生院校自主确定。

三、组织领导

应用型本科高校对口招收中职毕业生工作在省教育厅统一领导下进行。省教育厅职成处、高教处、发展规划处、考试院共同负责对口招生的政策制定及对口招生工作的规划、管理与指导工作,确定对口自主招生院校,审定各自主招生院校的自主招生方案、招生章程和人才培养方案;发展规划处负责对口招生计划的管理;省教育招生考试院负责录取工作和对自主招生院校的考务指导工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负责对自主招生院校考试内容的指导工作,协助审定自主招生人才培养方案。

篇8

1.广东2018年高职自主招生,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基本条件是什么?

符合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报名资格的应、往届普通高中毕业生。

2.广东2018年高职自主招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报考基本条件是什么?

(1)符合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报名资格的应、往届中职(含中专、职中、技校,下同)毕业生。

(2)中职阶段取得与所报考的高职院校招生专业大类相关的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原则上为国家职业资格中级及以上技能等级证书,或省教育考试院主考的专业技能课程B级及以上证书,或省级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主考(或授权)的中级及以上技能等级证书。具体证书要求由试点高职院校在招生章程和简章中明确。

(3)中职阶段就读的专业应与所报考的高职院校招生专业直接相关。具体专业范围由试点高职院校在招生章程和简章中明确。

3. 广东2018年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考核方式是什么?

2018年高职院校自主招生采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核方式。

(一)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 采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 的考核方式,并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重要的参考因素。其中,“文化素质”统一采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成绩(以下简称“学考”,满分值为300分);职业技能考核主要对考生进行职业适应性测试,可采用招生院校自主命题测试(以下简称“校测”,满分值为100分)方式,也可以采用“网上职业适应性联合测试”(以下简称“网测”,满分值为100分)方式。

(二)招收中职毕业生:继续实行“文化基础(含综合文化知识和专业综合理论)+职业技能”的考核方式,综合文化知识和专业综合理论、职业技能的权重比例为4:3:3。中职考生入学考核总分满分值为500分,其中综合文化知识考核满分值为200分,专业综合理论考核满分值为150分,职业技能考核满分值为150分。综合文化知识考核的考核内容涵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基本知识、职业道德基本要求、人际交往基本常识、汉语言写作基本能力、专业综合理论等技术技能型人才必备的实用性知识要求。试点高职院校应按专业类或专业,对专业综合理论、职业技能考核分别命题、分别考核,按照各专业招生计划分别录取。

4. 广东2018年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考生如何报名及填报志愿?

考生通过互联网登录“广东省2018年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网上报名系统”(以下称网上报名系统,网址:eesc.com.cn/gzks )使用高考报名号及密码进行报名,阅读相关报考规定、要求,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选择考核方式,填报志愿及缴费,录入相关报名信息及按要求上传有关证明材料电子版等。逾期不再办理报名及志愿填报手续。

考生可根据本人报考条件,在“学考+网测”(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学考+校测” (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及“文化基础+职业技能”(面向中职毕业生)、“现代学徒制”(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中职技能大赛获奖免试生”五种考核方式中选择一种进行报考。

(一)报考“学考+网测” 考核方式的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登录网上报名系统,完成网上缴费后预约“网测”时间,按照预约时间选择最多2个专业大类职业适应性测试视频进行网上观看及测试。同一个视频最多可进行2次观看及测试,测试系统保留考生最好成绩。完成“网测”后,考生根据取得的成绩选择与网测专业大类视频相匹配的院校专业填报志愿。“学考+网测”考核方式设2个院校志愿,每个院校可填报1至2 个专业志愿。

(二)报考“学考+校测” 考核方式的普通高中毕业生考生、报考“文化基础+职业技能”的中职毕业生考生、现代学徒制考生及符合中职技能大赛获奖免试录取的考生直接登录网上报名系统按照操作指引进行报名及填报志愿。上述考核方式设1所院校志愿,并根据报考院校规定,可填报1至2个专业志愿。

报考流程:请点击《广东2018年高职自主招生如何报考?职业技能如何考核?》

5. 广东2018年高职自主招生如何录取?

2018年广东省高职自主招生录取实行计算机远程网上录取。录取工作实行“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管理体制。招生院校在符合高职自主招生报名条件、考试成绩达到院校划定的各招生专业录取最低分数线的考生中,根据招生章程中公布的录取原则择优录取。

“学考+网测”考核方式实行院校梯度志愿,先将院校第一志愿考生电子数据呈现给招生院校,由院校按照本校录取规则择优录取。第一志愿考生录检结束后,若院校尚有剩余计划,再将第二志愿考生数据呈现给招生院校。其他考核方式的考生电子数据一次性呈现给招生院校。

招生院校各招生专业录取的最低分数线,由招生院校根据招生专业计划数及生源质量情况自主划定。各试点高职院校要根据学校人才培养要求,注重考生基本素质,不得为完成计划降低录取标准。原则上,拟录取考生的文化素质或文化基础考核总成绩不得低于文化素质或文化基础考核满分值的40%,拟录取考生的职业技能考核总成绩不得低于职业技能考核满分值的40%。

通过自主招生招收的学生,不得申请转学。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招收的学生不得转专业。其他自主招生专业学生申请转专业,应符合以下规定:(1)试点高职院校应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制定专门的规章制度,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规范开展转专业工作,严禁违反程序、弄虚作假、徇私舞弊、以权谋私等行为;(2)考入高职院校的普通高中应往届毕业生,不得转入统招专业;(3)考入高职院校的中职应往届毕业生,原则上不得转专业。允许转专业的特殊情况规定,由试点高职院校根据有关要求单独制定并提前公布。

录取考生可报名参加普通高考,参加本科层次院校录取,但不能参加高职高专层次院校的录取,也不得参加“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依据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录取依据等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录取。填报本科院校志愿并被本科院校录取的考生,取消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录取资格,且不得转回原高职自主招生录取院校。各试点高职院校不得接受被本科院校录取的考生报到注册。未被录取的考生,不影响其他类型考试的招生录取。

篇9

兰州市2018年中考网上阅卷工作6月27日结束,6月28日—7月2日整理阅卷数据、核查成绩、划定普通高中最低控制线,中考成绩将于7月3日公布。与往年不同的是,2018年兰州市普通高中招生录取时,兰州市教育局根据招生计划和考试成绩分别确定“三条线”:城市四区普通高中最低控制线、城市四区省级示范性高中(含兰州四中)最低控制线、远郊县区普通高中最低控制线。

普通高中招生录取时,将科目Ⅱ的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的等级作为普通高中招生录取的前置条件,在符合前置条件的基础上,根据考生志愿,按照科目Ⅰ的总分从高到低依次录取。报考省级示范性高中的考生:科目Ⅱ的等级达到2A2C(含)以上;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科目Ⅱ的等级达到2B2C(含)以上。报考市级示范性高中的考生:科目Ⅱ的等级达到2B2C(含)以上;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科目Ⅱ的等级达到3C1D(含)以上。报考一般高中的考生:科目Ⅱ的等级达到3C1D(含)以上。

2018年兰州市城市四区省级示范性高中(不含特色班和分校)对口分配比例为60%(兰州交大东方中学对口分配比例为20%),兰州四中对口分配比例为40%,对口分配对象为城市四区全部初中学校。统配生录取时,录取分数线以初中学校为单位分别划定,且成绩在报考学校统招分数线下50分以内,依据各初中学校的统配名额和考生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若未完成统配计划,则降分录取最低至省级示范性高中最低控制线。

自主招生录取时,科目Ⅰ的成绩最低须在报考学校统招分数线下100分以内,省级示范性高中体育类自主招生科目Ⅰ的成绩最低可在报考学校统招分数线下150分以内。专业技能测试或面试必须合格。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B等(含)以上。

篇10

一、报名相关

1.具备什么条件可以在我市报名参加中考?

答: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以在我市报名参加中考: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身体健康。

(3)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①具有北海市初中阶段学校正式学籍的初中毕业年级学生。

②具有本市常住户口,在北海市外就读的初中毕业年级学生。

③具有北海市常住户口的往届初中毕(结)业生。

④在北海市初中学校就读的八年级在校学生(只报名参加地理、生物学科学业水平考试,不参与中考招生录取)。

2.本市户籍在市外学校就读的初中毕业年级学生可以回北海参加中考吗?如可以,报名时需提交什么材料?

答:可以。这类学生报名时,提交以下材料:

(1)身份证明材料。考生本人户口簿或户籍地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证明出生年月日、出生地、户口所在地、民族成份、身份证号等)。

(2)2.学历、学力证明材料。就读学校出具的在读证明(证明须包括入学时间、学籍号、是否应届毕业学生等,并加盖学校公章);往届初中毕(结)业生提交初中毕(结)业证书(《义务教育证书》)。

(3)当地招生考试部门出具的地理、生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证明和所在学校出具的物理、化学、信息技术实验操作成绩(注明合格或不合格等级)以及综合素质评定成绩(注明ABCD具体等级)等材料。

3.如何确定哪些学生具有定向生源资格?

答:中考报名时,根据下列规定审核考生是否具有定向生源资格:

(1)市直公办初中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可以确认具有定向生资格:

①初一入学时以正读生身份入学(以市招生考试院批录名册为准),且初中阶段自初一年级起至今连续三年均在录取学校实际就读的毕业年级学生。

②初一入学时以借读生身份入学(以市招生考试院批录名册为准),且初中阶段自初一年级起至今连续三年均在录取学校实际就读,在中考报名结束前,学生本人户籍或家庭房产地址变动,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学生,可变更确认具有定向生资格:

A.具有海城区常住户口。

B.家庭房产在就读学校的招生服务范围内(以初一入学当年划定的范围为准)。

③初中阶段从外地(指合浦县、铁山港区、银海区及北海市以外)学校转入并自转入之时起连续在转入学校就读至毕业年级,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学生,可确认具有定向生资格:

A.具有海城区常住户口。

B.家庭房产地址在转入就读学校的招生服务范围内。

(2)民办学校在校生具有现就读学校的初中阶段正式学籍,且初中阶段自初一入学起至今连续三年均在市辖区内民办学校实际就读(以学籍记录为准)的学生,不受户籍限制,可以确认具有定向生资格。

(3)社会考生中在市辖区外初中就读、跨县域返回户籍所在地报考的初中毕业年级学生(即应届生)可以确认具有定向生资格。

二、考试相关

4.对残疾或不宜从事剧烈运动的考生参加中考体育考试有何特别规定?

答:凡身体健康的考生,均须参加体育与健康考试。丧失运动能力的伤残学生和因身体欠健康(如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骨质疏松、心脏结构或心脏功能异常、侏儒症、巨人症等疾病)或家族中出现过猝死情况以及医疗机构认定不宜参加剧烈运动的考生,经本人申请,凭《残疾证》或二级(含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出具的疾病证明报市、县招生考试部门批准,可免予体育与健康考试,按36分计入中考总成绩。身体不适宜进行中长跑的考生凭二级(含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出具的疾病证明,可申请免考1000米(或800米)跑类项目考试,该项目按12分计入中考总成绩。

5.毕业年级学生因个人原因未参加八年级地理、生物学业水平考试的怎么办?如已参加考试,但成绩不及格的呢?

答:由于个人原因,未参加2018年八年级地理、生物学业水平考试的,须报名参加今年的地理、生物学业水平统一考试。地理、生物学业水平考试不及格的九年级毕业班学生,须参加所在学校组织的补考且补考成绩合格者方可被普通高中录取。

三、普通高中录取

6.普通高中招生依据什么录取新生?

答:除自主招生外,其他类型招生主要依据:

(1)学业成绩——中考总成绩等级和各科笔试成绩等级,包括生物、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2)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

(3)物理、化学实验和信息技术操作考查成绩。

7.普通高中录取的条件都有哪些?

答:(1)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及享受示范性高中政策的招生学校

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北海中学、北海市第七中学、廉州中学、合浦县第一中学;享受示范性高中政策的招生学校:北海二中(北京八中北海分校)、北京师范大学北海附属中学、北京八中北海实验学校、北海市外国语实验学校。

①基本条件

A.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B等级以上(含B等级);

B.物理、化学实验和信息技术操作技能考查以及生物、地理学科成绩合格。

②成绩要求

A.定向生计划。中考总成绩等级须达到A等级以上(含A等级);

B.教育精准脱贫计划。中考总成绩等级须达到A等级以上(含A等级);

C.统招生计划。中考总成绩等级须达到C+等级以上(含C+等级)。

(2)除上述8所学校外的其他公办普通高中和民办高中学校

①基本条件

A.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C等级以上(含C等级);

B.物理、化学实验和信息技术操作技能考查以及生物、地理学科成绩合格。

②成绩要求

A.统招生计划。中考总成绩等级须达到C+等级以上(含C+等级);

B.教育精准脱贫计划。不受中考总成绩等级限制,但须是具备上述基本条件并经审核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考生。

8.中考成绩依据哪些规则来排序?招生时如何择优?

答:普通高中录取时,按以下规则对考生成绩进行排序:

(1)在普通高中各批次录取时间段中,招生学校先按照报名考生总成绩等级进行排序,总成绩等级高的考生排名靠前,先予录取。

(2)在考生总成绩等级相同时,按照考生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想品德与历史等科目的书面考试单科成绩中等级的数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序录取;若考生等级的数量也相同,则按照次一等级的数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序录取;依次类推。

(3)报考同一所学校的考生,如总成绩等级相同且各单科成绩中各等级数量也相同的考生,则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想品德与历史的顺序依次比较各单科成绩等级,单科成绩等级高的考生排名靠前,先予录取。

(4)如果用上述方法仍无法区分时,招生学校经市、县招生考试部门批准后,可调阅考生的相关材料进行比较,提出录取意见,报市、县招生考试部门审批同意后择优录取。

9.考生如何填报志愿?

答:今年我市辖区普通高中招生录取工作将依托北海市中考中招信息管理系统分时段分批次采用网上报名的方式进行。在志愿填报的时段内,考生可通过互联网进入指定网站(http://bhzklq.com/)实现自助报名(详见《北海市辖区2019年普通高中招生志愿填报须知》)。

10.定向生计划是如何录取的?

答:指根据有关规定,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将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和北海二中(北京八中北海分校)、北京师范大学北海附属中学等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指该校当年招生计划数减去自主招生计划数)的80%分配到市直及市辖区的各初中学校,从定向学校考生中择优录取新生的计划。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的考生可以填报定向生计划志愿:

(1)经审核确认为具有定向生源资格的考生、市青少年艺术团成员或参加行政部门举办的国际、全国比赛集体项目获一、二等奖的考生。

(2)中考总成绩等级A等级及以上。

(3)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B等及以上。

(4)理化实验信息技术操作技能考查和生物、地理考试成绩合格。

定向生录取安排在第一批次进行。招生学校根据定向分配到该校的招生名额从该校符合定向生录取条件并填报定向生计划志愿的考生中择优录取。如定向分配到校的名额因该校符合定向生录取条件的考生不足而剩余,剩余指标调整为统招生计划,按照统招生计划录取办法进行择优录取。定向招收市青少年艺术团成员和参加行政部门举办的国际、全国比赛集体项目获一、二等奖考生的计划单列,按考试成绩择优录取。

11.今年的自主招生如何进行?录取原则是什么?

答:自主招生实行提前招生,按以下程序进行:

(1)制定招生方案。经批准同意实行自主招生的普通高中学校根据本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编制自主招生方案,报送市教育局审批。

(2)招生方案公布及考生报名。招生学校通过学校公示告栏、校园网站、广播、政府网站等方式向社会公布批复的自主招生方案并组织报名。报名时间初定在4月下旬,具体以招生学校通知为准。

(3)测试与选拔。普通高中自主招生测试与遴选工作安排在每年5月上旬进行,招生学校严格按照公布的自主招生方案自行组织文化和专业测试,按测试结果遴选考生。

(4)招生预录公示及录取审批。测试结束后,招生学校按照本校的自主招生方案,根据测试结果择优确定预录取新生名单,在本校校内张贴和学校网站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将预录取新生名单报送市招生考试机构办理正式录取审批手续。

(5)发放录取通知书与注册学籍。已通过自主招生录取的考生于规定的时间到学校领取录取通知书并按时报到,招生学校按学籍管理办法及时为新生注册高中学籍。

自主招生的录取原则:政策类自主招生录取原则为按文化测试和面试成绩总和排序,从高到低依次录取;特长类自主招生录取原则为在文化测试成绩合格基础上,按专业测试成绩从高到低依次录取。

12.今年普通高中招生录取批次及日程是怎么安排的?

答:市辖区普通高中招生填报志愿、录取日程安排如下:

13.辖区外单独招生具体办法和流程是什么?

答:示范性高中学校及享受示范性高中政策的学校经同意后可跨市、县域招生范围招收一定数量的特别优秀新生。具体办法如下:

(1)提交以下材料:

①学生和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户口簿。

②初中毕业证书(《义务教育证书》)。

③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出具的如下证明:

A.中考各科成绩以及总成绩证明,并注明当地示范性普通高中和一般普通高中招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或等级)。

B.《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个人基本信息表》(从学籍管理系统打印)。

C.同意考生外出就读普通高中的意见函或证明。

④《中考准考证》。

⑤非广西户籍或户籍从外省迁入广西的考生还需提交学生父母的其中一方(或法定监护人)在我市具有合法稳定住所和合法稳定工作的证明材料。

(2)办理时间及流程

考生须于7月20日前携带上述材料到有意报读的普通高中学校报名,由招生学校审核报读材料并根据实际对考生进行文化测试或依据考生的中考成绩择优拟定预录取名单,报市、县招生考试部门审批。

(3)招生学校及招生人数

面向辖区外招生的学校名单及具体招生计划详见普通高中分类招生计划表。

14.经招生部门批准已被招生学校录取的考生,还可以报读其他普通高中吗?

答:每位考生当年只有一次录取机会。经市、县招生考试部门批准,普通高中学校已经录取的考生,不得流动转录到其他学校。一旦退档,当年不得再次录取。

四、相关照顾政策

15.中考有哪些照顾政策?

答:(1)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给予中考总成绩加30分后一并转换为总成绩等级照顾:

①烈士子女。

②驻边疆国境的县(市)、沙漠地区、国家确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西藏自治区和军队确定的特、一、二类岛屿部队现役军人子女。

③在飞行、潜艇、航天、涉核等高风险、高危害岗位工作的现役军人子女。

(2)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给予中考总成绩加20分后一并转换为总成绩等级照顾:

①因公牺牲军人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子女。

②作战部队、驻国家确定的一类、二类艰苦边远地区和军队确定的三类岛屿部队现役军人子女。

③平时荣获二等功或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的现役军人子女。

④安英模(指全国公安系统一级、二级英雄模范)和因公牺牲、一级至四级因公伤残公安民警子女。

⑤户籍在广西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独生子女考生和双女结扎户女儿考生。

(3)其他现役军人子女和军队文职人员子女给予中考总成绩加15分后一并转换为总成绩等级照顾。

(4)具有北海市涠洲镇常住户口,在涠洲镇初中学校连续就读三年且有完整学籍的考生给予中考总成绩加10分后一并转换为总成绩等级照顾。

(5)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给予中考总成绩加5分后一并转换为总成绩等级照顾:

①少数民族考生。

②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以及台湾省籍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