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范文
时间:2023-03-28 01:09: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妇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0xx妇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欣赏20xx妇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1
20xx妇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2
20xx妇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3
20xx妇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4
20xx妇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5
三八妇女节手抄报资料今天是妇女节。是天下所有妇女的节日。
上午,我放家里的保姆阿姨一天假。因为今天是妇女节,所以我放她一天假,让她回到家里和家人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今天是妇女节,我要亲自下厨,做一顿美味的午餐给妈妈吃,以午餐来报答妈妈对我的养育之恩。
这次午餐我决定做一道妈妈最喜欢吃的菜--糖炒土豆丝。我照着保姆阿姨平时做菜的样子,先把土豆去皮、洗净,然后把土豆放到菜板上切丝。因为我是第一次下厨,所以我右手紧握着菜刀,左手捏着土豆,我尽量使刀平稳,小心翼翼地切起土豆来……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土豆切完了。
在寒冷的今天,我擦去脸上的汗水(因为是第一次下厨,由于紧张出汗了),打开煤气,开始了我的第二步炒菜方案,我把油放进锅里,就匆匆忙忙地去找糖去了。忽然,我听见锅里发出了“吱、吱”的响声,我慌慌张张地把切好的土豆丝倒进锅里,接着,放糖进锅里,我用了“吃奶”的力气拿着锅铲来回的翻动着,担心菜会被我炒焦了,果然不出我所料,最后还是炒焦了。唉!此时此刻我才体会到炒菜的艰辛。
篇2
一、“用活书”,作业体现实践性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未来人才素质的核心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外练习为学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因此,我们常布置一些与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具有实践性的作业。
如今,多数学生喜欢看电视,家长最感头痛、向教师反映最多的是孩子看电视的问题。禁止不是办法,于是,我迎合孩子们的心理,积极加以引导,和孩子们一起分析一些电视节目的特点,建议他们在紧张学习之余,可以看看《新闻联播》、《人与自然》、《大风车》等节目,寒暑假适当看些历史题材专题片或由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如《西游记》等。学生从中学到了不少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当然,看了电视,只能说完成了作业的一半任务,另一半,就是第二天早自修时的交流反馈。如国家大事、时事政治、社会焦点等问题的讨论,孰是孰非,往往争得面红耳赤。在为孩子们不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感到高兴的同时,我不由感到:适当地布置学生有选择地看电视,不但能学到知识、经验,还可以陶冶情操,培养人文精神、分析、判断、评价等多种能力。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应该善于向他人展示自己,这就需要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作文能力,而这些能力应从小加以培养。让学生讲述前天晚上看的电视内容,布置学生把课文中的故事,班级、学校开展的活动,校园中的新鲜事等讲给父母听,这些作业都给了学生一次次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我还结合季节、节日,布置学生写情境型作文。如“三八”妇女节,让学生给妈妈做一件事(送祝福、设计贺卡、做家务等),并把这件事记叙下来;阳春三月,春暖花开,让学生到野外踏青,领略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再把春游活动的过程写下来。平时班级里发生的一些典型事例,也非常值得及时地与学生一起评说,一起写作:在学生伤害了小鸟之后,学生写出了《救救小鸟》、《你真狠心》、《我错了》;有学生辍学了,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写了《想念姚国落》这篇文章。这一类情境型作文最受学生欢迎,而且写出来的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充满真情实感,毫无“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矫揉造作。用好学生生活中的“活书”,使作业体现实践性,给学生提供各种练习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用书活”,作业体现探究性
以前,一提起“探究”、“研究”之类的字眼,很容易使人想起科学家、专业工作者,仿佛那是很神圣又很神秘的工作,并不是一般人所能及,更不是小学生所能做的,而现在“研究性课程”、“研究性学习”已经走进了基础教育的课堂,走进了小学生的生活。适当布置一些有探究价值的课外作业,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诱发学生向高层挑战的求知心理。
学习完了《麋鹿》,我布置学生在一周内出好一期关于野生动物的手抄报。一周后,作业交了上来,大部分学生的手抄报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有传说、有故事、有举例、有议论,有的地方还插上了和内容相关的图画。看得出,这份作业学生是花了功夫的,当问他们感受时,他们都说:“找资料,问别人,设计版面,画图画,花了好多时间,但学到了好多知识,很有意思。”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内心有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发现、研究、探索者。”孩子们最喜欢动物,对于疏于接受这种课外作业形式的他们来说,是一次挑战,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满足了他们内心的这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当然会得到学生的认可了。
研究性作业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他们从生活中、从身边的环境中发现许多具有探究价值的对象或问题进行研究。在此过程中,学生学到了课本上所没有的许多知识,学会了查阅资料、分析研究问题,丰富了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精神,也有效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高。”探究性作业能促使学生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了语文实践的机会,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用书”一“活”,何愁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呢?
三、“活用书”,作业体现合作性
篇3
目的探索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内容、形式、方法、途径及效果评价。方法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用同一试卷对同一对象进行测试,比较干预前后的测试成绩。结果干预前测试对象的成绩为(23.19±2.13)分,干预后为(45.78±1.56)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学校有针对性的性健康教育能够全面提高学生性健康知识知晓水平,是促进青少年性健康行为形成的基础。
关键词:
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性健康知识
卫校学生大多15~20岁,正处于青春期。随着生理机能的成熟,性心理被唤醒,他们渴望与异往,试图探究异性的心理,进入异性的生活。但卫校护理专业以女生为主,特殊环境使得其愿望在校园内很难实现。部分学生因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加之心理上处于叛逆期,性相关危险因素大大增加。笔者认为,青少年性健康知识知晓状况直接影响其性健康行为。本研究探索了卫生学校开展性健康教育的途径、效果评价、意义等,对于全面提高青少年性健康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对象
2013级普通护理专业二年级618名女生,年龄13~21岁,平均年龄(17.16±1.53)岁。
2方法
2.1试卷编写试卷全部为单选题,包括青春期身体变化、男性生殖器官解剖、女性生殖器官解剖、月经知识、遗精知识、受精及胚胎发育、优生优育、经期护理、保健、青春期心理变化、性意识、异往、早恋及影响、、婚前及后果、婚姻与性道德、犯的防范和保护、、避孕原理、避孕方法、流产知识、性传播疾病的表现、性传播疾病的预防、艾滋病的发展和流行概况25个方面,每方面2道题,共50题。
2.2干预方法性健康教育以讲座形式进行,讲座共3次,分别讲解性生理和性卫生知识、性心理和性道德知识及性安全知识。每次讲座结束时向学生发放相关内容的健康教育处方。
2.3测试两次测试内容完全相同,分别在性健康教育前后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试卷为现场匿名填写,要求学生在30分钟内独立完成。填写完成后统一回收。
2.4资料分析用Excel建立数据库,将录入的数据用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是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采用x±s进行描述。
3结果
性健康教育前学生性健康相关知识测试成绩为(23.19±2.13)分,性健康教育后测试成绩为(45.18±1.56)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4讨论
4.1学生性健康知识匮乏学生性健康知识知晓水平普遍较低。这首先与我国的社会环境有关。受几千年封建思想和传统观念影响,性教育在我国一直被视为“”,人们认为性低级、下流、污秽、,不是正经人谈的[1]。其次,家长对性健康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对性教育不重视或自身对性健康知识知之甚少,无法给孩子提供性相关知识。另外,学校没有开设性健康相关课程或所教授的性健康知识不完整,性健康教育相关的教师没有得到应有的培训,教师在与学生谈论性相关话题时觉得尴尬,不能坦然讨论。
4.2学校开展性健康教育能够全面提高学生性健康知识知晓水平学校教育是青少年性知识的主要来源[2,3]。摩洛哥和埃及的研究证实,没有参加学校性健康教育课程的女生发生早婚和早孕的风险较高[4];在黎巴嫩对学生的研究证实,青少年构建性健康知识过程中学校和社区的影响比父母的影响更大[5]。实践表明,科学的性教育来自学校[6]。学校给学生提供系统的专门的性教育,使其对性健康知识有一个完整的、全面的、正确的认识,会大大降低青少年危险因素,有效促进其成年后的生殖健康。
4.3卫生学校开展性健康教育的途径卫生学校可以根据学生课业负担相对较轻、思维活跃、行动积极等特点,将性健康教育与校学生会、校团委等组织的活动相结合,在三八妇女节、世界艾滋病日等特殊节日开展相关主题活动,要求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策划手抄报、黑板报、宣传栏等,也可借助学校广播、电视、校报等媒体扩大宣传,这样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加强了性健康知识宣传力度,有助于提高性健康教育效果。另外,学校可开展性知识咨询服务和个别心理辅导,使有心理或行为问题的学生在遇到相关问题时能够得到有针对性的帮助,及时找到正确答案,解除困惑,并对自身行为做出正确的判断。学校实施性健康教育亦可与媒体合作,利用媒体的资源,创建一个教育平台让学生能够免费获得正确的性知识,这样可以帮助青少年避开网络不良信息。学校还可以向学生推荐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读本及有关书刊。1975年日本就已有多种有关性教育的书籍供儿童、少年、青年、父母、教师等不同年龄和不同对象的人阅读[7]。通过这一途径,学生不仅懂得了性科学知识,还懂得友爱的重要及生命的珍贵。
4.4卫生学校开展性健康教育的意义受传统观念、知识结构、教育条件等的制约,我国性教育中家长、学校和社会的职能定位不明,角色功能发挥不良,使得青少年对性健康知识和危险因素认识不足。正确的性健康知识对于青少年非常重要,如果不在合适的年龄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引导,他们易于受到各种负面行为的影响[8]。卫校学生普遍存有知识欠缺、社会经验不足、思想单纯、辨别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对不良诱惑的警惕意识与抵制能力差等问题,行为失常比例及艾滋病发病率不断增高。在卫生学校开展科学、系统的性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获得性健康知识,提高保健水平,正确处理恋爱与婚姻的关系,增强防范意外伤害的能力,有效降低学生婚前和人工流产发生率。
青春期是青少年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积累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形成和发展专业素质的重要时期。学校有针对性地、适时适度地开展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对青少年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方面的健康问题给予必要的解答和引导,帮助学生健全自我意识,理智认识并正确对待自我。同时,通过性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性知识知晓水平,使其能恰当处理两性关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9]。
参考文献:
[1]徐哲懿,魏晓敏.1107名上海大学生性健康知识和性观念的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3,28(10):822-826.
[2]NealS,MatthewsZ,FrostM,etal.Childbearinginadolescentsaged12–15yearsinlowresourcecountries:aneglectedissue.Newestimatesfromdemographicandhouseholdsurveysin42countries[J].ActaObstetriciaEt-gynecologicaScandinavica,2012,91(9):1114-1118.
[3]KirbyD.SexEducation:Accessandimpactonsexualbehaviourofyoungpeople[M].NewYork:DepartmentofEconomicandSocialAffairs,UnitedNationsSecretariat,2011.
[4]佟永忠.论中学生青春期性教育的必要性及措施[J].时代教育,2014(2):23-24.
[5]AlBahoA.Globalschool-basedhealthsurvey[R].2010.
[6]王羽.浅谈我国学校青春期性教育[J].信息科技,2008(21):508-509.
[7]刘铁芳.试论对话性道德教育模式的建构[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15(5):25.
[8]古晓.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体系[J].中国性科学,2006,15(4):32-35.
篇4
论文摘 要:语文作业设计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新的语文作业设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参与学习。
语文作业,作为语文教与学的交叉点,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同时也应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重要窗口。长期以来,枯燥的练习、重复的抄写、呆板的作业削弱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僵化了学生的思维,熄灭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如何在语文作业上落实“课标”精神,使语文作业量少质高,让学生在作业中获得乐趣,提高能力呢?
一、设计多元式作业,变枯燥为有趣
实践证明,布置写、贴、画、剪、演等多种形式的作业,让学生以多种感受来完成,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我在教《负荆请罪》时,为了让学生掌握人物对话的语言,会复述课文内容,我让学生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学生自己导演、自己制作道具,自己组合表演,自我评比,气氛活跃,兴趣盎然,在最后的表演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又如学完《草原》一文后,我让学生用画画、吟诗、歌唱等形式来表现这篇课文所描写的美丽景象。学生兴致勃勃,有的画了水彩画,有的写出了儿童诗,有的带来了滕格尔的《美丽的草原》歌曲欣赏,还有的配乐朗读课文,大家如痴如醉地置身于美丽的草原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另外,在平时教学中我还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形式。如设计成语接龙,为成语找家,用“花”“鸟”“雪”“月”等字巧填诗句,巧对对联等。
这样的作业不仅是一个载体,还是学生获取多方面知识的有效途径,它给学生一个起点,一个支点,调动了学生的活动情绪,展示了学生学习潜能,也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参与能力。
二、设计自选式作业,变被动为自主
以往的家庭作业,一切都由老师决定,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境地。“课标”的实施呼唤学习者主动性的张扬,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就有了学习的兴趣,找到了前进的动力,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努力寻找更为广阔的课外发展空间,这对他们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把自己选择的作业完成得与众不同,独具匠心。
1.自主选择作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先天有差异,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因此,教师布置作业应有“基础题”与“提高题”之分,让学生自己选择。如我教学《烟台的海》,设计了分层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或自己选择音乐进行配乐朗读;(2)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背诵;(3)摘录文中优美的语句;(4)请你做小导游带游客观光;(5)请你设计富有特点富有创意的吸引游客的广告语;(6)如果老师想去烟台旅游,你会建议什么时间去,说说你的理由;(7)查查资料或观察大自然,找找自然界其他的奇妙现象,再介绍给同学。以上七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能力、兴趣选若干题完成。
平时,我还适当增加一些给主题但又不限形式、内容的作业,让学生自己选做。
2.自主设计作业。适当地把设计作业的权利下放给学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示儿》这两首诗学完后,我是这样布置作业的:读懂了这两首诗,请你们当“小老师”,自己设计一两个能充分展示自己特长的作业并完成它。第二天我收上来的作业有:抄写、默写两首诗,收集这两位诗人的其他诗,收集有关描写爱国的诗,爱国方面的成语、爱国方面的名言锦句……这些作业充满个性,体现了语文学科与其他各科知识间的整合。
三、设计实践式作业,变封闭为开放
“生活即教育”,把语文作业设计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社会实践、家庭生活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因此,布置作业应该让它成为联系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纽带,让它生活化、社会化、人文化。学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后,就空气污染和生态失衡问题组织科学考察小组活动,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在社会这个大语文环境中通过合作学习、自我实践,唤起学生心灵深处对地球、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如“三八”妇女节,我鼓励学生写一封信给自己的妈妈,通过切身感受的事来表达对妈妈的敬爱。每年临近小学毕业时,组织一次告别会,让学生写告别的话,通过交流道出心声,使学生感受到浓浓深情。这样的实践性作业,注入了新的内涵,赋予作业新的生命,有助于切实提高学生素质。
四、设计研究性作业,变单独为合作
“自主、合作、探究”是“课标”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绝不能单靠课堂教学来解决。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有意识地布置能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实践型作业。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老师互相切磋,共同合作完成作业。一是家长合作型。对一些朗读、表演、观察、试验之类的作业,家长参与,当助手,出难题,学生热情会高涨,效果就更好。二是学生互动型。如课本剧表演、做社会调查、办手抄报之类、黑板报之类的作业都离不开同学之间的合作,在互动中促进了交流,在交流中学会了合作,在合作中掌握了知识与技能。
以上作业的设计,突显了合作的探究意识,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自主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知行合一;实践探究;生为主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10条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老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引领之下,品德与社会教学不再是老师对学生“满堂灌”的传统模式,而是更加强调学生用合作讨论、探究实践等多种不同方式主动学习。因此,品德与社会教学应该紧扣教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同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识,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以此激活学生灵性,使知、情、意、行得到有机的整合,使品德与社会教学洋溢生命的气息,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提高。
一、知为先导,激活灵性
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为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兴趣是学生能否积极投入学习的前提,是获取知识的内驱力,它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因此,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通过“新鲜”“刺激”的导入,让学生在一种宽松、愉快的心理环境下学习。如用优美、动听的语言描述,鲜活灵动的道具感知,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到有效指导作用。在教学《世界风情》一课时,教师带着“南瓜灯”“女巫的扫帚”等道具进入课堂,马上吸引了学生的目光,老师再生动地讲述万圣节的由来和习俗,让学生如临其境,充满好奇,这就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想搜集更多的不同节日信息。学生通过查阅对比“圣诞节”“妇女节”“啤酒节”“中秋节”等节日的由来,体会独特的庆祝活动和大型的场面;通过欣赏悉尼歌剧院、威尼斯的水城、布拉格——跳舞的房子、倫敦——小黃瓜形大楼等奇特的建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闻。整个课堂化情为境,让学生在情境交融的教学氛围中,深刻感受世界各国节日的丰富内涵,领略到各国名胜的风光绮丽及建筑的雄伟壮观。
教师再加以引导,让学生组成合作小组,根据个人兴趣自选学习任务,进行探究交流,分别从世界各地的节日盛会、饮食文化、风俗民情、名胜古迹、建筑文明等方面进行查找,了解和掌握相关信息。接着,学生进行汇报展示,呈现学习成果。不少学生还把搜集到的材料做成PPT、手抄报、视频呈现给大家欣赏,小组互评,最后教师再点评。在同伴和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课堂气氛更活跃,同时,对教材内容的挖掘更深更广,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尽最大可能地让学生充满好奇、带着“梦想”去学习,激发学生探索和求知的欲望,这样的课堂备受学生喜爱。
在教学中,教师除了依据教材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外,还要通过具体的课例,创设多元化学习情境,让学生就教学中的问题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合作探究,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引导学生析疑明理。
又如,在讲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要相互尊重,老师请学生代表穿着不同民族的服饰上台朗诵诗歌,然后根据诗歌的内容判断是哪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从不同的民族服饰,判断属于哪个民族的人。再分小组讨论:各个民族的分布状况怎样?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否一样?并举例说明。这样的教学风趣艺术,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且使学生明白如何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使明理得到强化。
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明理是重要环节,只有注重教学方法的艺术性,教学过程才富有情趣和感染力,学生才会真正接受所讲的道德观点,提高道德认识,并逐步内化。
二、生为主体,行为根本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中提到:“品德与社会在充分考虑到现代社会复杂性的同时,面对少年儿童真实的生活世界,积极引导他们比较全面、客观地认识现实社会。”在教学中,我们应巧妙地运用艺术性的教学方法来深化教材、挖掘教材,充分利用家庭、社区、学校等方面的资源,善于把社会中的新信息、新的科技成果、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吸收到教学中去,增强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更要鼓励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将自己的想法转化为实际行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有效实施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的机会。如教四年级下册第7课《谁知盘中餐》这课,老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农田中感受农民伯伯的辛勤劳作、看着一颗颗稻谷翻晒、去壳、经过一系列工序才成为我们碗中吃着的大米,甚至可以让学生戴上手套,拿起镰刀,跨进稻田里割一割稻草……这样的实践活动肯定能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什么叫“粒粒皆辛苦”。
又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爱护地球家园》,我们可结合读本《玩转垃圾分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渗透环保教育。老师布置任务让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把家里的垃圾分类并拍照,遇到困惑的物品不知道如何归类时,还可以在班里向其他同学提出,一起讨论解决。要求学生从我做起,以实际行动去进行垃圾分类,并向身边的人进行教育、宣传,由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由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
再如,教四年级上册第3、4课《逛商场》和《我是聪明的消费者》时,老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也可与家长一起到超市看看,尝试购物,观察商品的不同特征,如“包装设计”“出产日期”“制造标签”“成分标签”“价格”等等,通过小组成员的观察、比较、讨论和资料搜集、整理,学生对商品的了解更加清晰,知道商品是如何分类陈列,如何识别防伪标志,辨别食品的保质期,购物的多种付款方式,以及作为消费者应如何维权等。
实践与行动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我们带学生走出课堂的形式是多样的,也是需要引导的。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应采取小组合作、家长带领、学校集体组织、社区活动等多种形式,但这也要求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提供感知不同材料、用不同视觉看问题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各种运用学习资料的情境,如思考、作计划、分享、操作和评价等,帮助学生把在品德与社会课的研究中获取的事实资料运用到具体情境中。
三、知行结合,评价导航
品德与社会课的难处在于如何理解“引导”和“提升”。教師如果只满足课堂教学活动显然是不够的,课堂上的启发目的是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实践探究,实现“从生活中来”,又要把实际生活中对品德与社会的体会和认知带回课堂进一步深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所感所想得到提升,从而影响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又“回到生活中”,在生活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产生知与行统一的教学效果。只有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使道德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如上述的教学案例,学生经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以小组形式完成自己选定的任务之后,又将自己的成果带回课堂,与全班的同学一起分享,展示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获取的信息和他人提出的观点和问题进行思考,同时尊重并积极回应他人的质疑,并帮助他们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和探究过程,修正和改进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因此,从课堂中走出去,在实践中获得的认知又将回归到课堂,互相促进,加深认知。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主要表现为:抓准课程与生活的结合点,尊重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对事物的态度和体悟,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其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每一个小组的成果展示结束之后,其他小组可以进行反馈,表达不同意见或者提出自己的看法,达到小组与小组间互相促进学习的目的;而教师更要进行评价,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能力现状,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心理倾向,给出真实、可信、公正、客观的评价。评价方式上要做到多元化,既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又包括老师对小组、个人的评价,更可以让学生与家长分享自己的成果。通过公开公平、和谐的评价与交流,让学生取长补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
比如,每个单元教学均可结合《禅城区小学品德与社会自主“认知·讨论·体验”评价表》进行评价。根据学生所做的项目,或搜查资料、或模拟表演、或辩论会、或实地小调查、或小记者采访等,进行自评、师评、互评、家评。在每一个项目的评定中,充分体现教师、学生、家长的参与性,逐渐形成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及良好习惯的培养。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是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融入社会、学习做人。因此,强调教学内容源于生活、教学活动再现生活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感悟到生活的真谛,感悟到怎样对待和处理生活中的道德问题,逐渐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为他们今后形成健全人格打下基础。总之,品德与社会课离不开实践活动,在课堂中获得启发,走出课堂进行社会调查、互相合作、探究实践,又回归课堂加深认识,最终这一切都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走入社会,开创自己的人生。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品德教师也要审时度势,想方设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激活他们的灵性,使品德课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绽放着生命的色彩和活力,让品德与社会教学洋溢生命的气息,让学生在体验、感悟生活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合理的道德认知结构,做到知行合一。
作者;梁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