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课堂范文

时间:2023-03-13 19:48: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也是课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也是课堂

篇1

生命也是课堂

“问世间生命何物?”古人云:“莫贪莫念光阴,”是啊,人生就是这样珍贵而又短暂,幼时,我从不知人生很珍贵,经常往途其受,后来终于有一天,令我明白了。

恰记,这是一个晴朗的一天,我还是和那些朋友们戏乐,或许有什么刺激了我,便出了一个主意,比跳高,我们选好了一个地方,便蜂拥而上的跳了下去,“哈,我跳下来了!”我高兴道,可能那时我小,不知从高跳了是一个危险而又愚蠢的行为,只听啪的一声,孙强不慎掉了下来,起初,我们还以为是石头掉了下来,渐渐的,我们听见了呼叫的声音,我们沿着音迹走了过来,顿时看到了一个小孩坐在那,我们走近一看,傻了眼了,下面全是血,我们惊慌失措,赶快去叫父母过来,后来孙强被我们带进了医院,经检查是骨折,我顿时呆了,害怕的哭了,事后时候父亲狠狠的教训了我,并对我说“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你们怎么能从那么高的地方跳下,难道不害怕,你可知如果孙强再跳下去会怎么样,粉碎性骨折,或者是死亡,从今以后做什么事情都要深思熟虑,不要轻易放弃生命,要珍惜自己,你知道了吗!”我点头应衬,从那时起,便明白了生命的意思,从那次起便下定决心,决定不再轻视自己的生命,要珍惜他。

生命也是课堂,人人都是学生,只有珍惜者才可以捅有花样年华,教出的知识就是珍惜和爱护,这样生才会开花结果,永远美丽。

篇2

“课堂”在许多人心中早已被定义为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地方。而我却认为课堂无处不在,我们身边一切都是很好的课堂。这里没有老师的叹气声,也没有家长的无奈声。这里有蓝天白云,有美丽的花花草草。这,就是那完美的大自然。早晨,阳光明媚,万里无云。草尖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像一颗颗珍珠。小昆虫们也活跃了起来。你看:蚂蚁们正在用触角兴奋地交流,蜜蜂不辞辛苦地采着花蜜。于是,这一课我学会了观察。傍晚,夕阳西下。五颜六色的彩霞挂在天边:红的像苹果,黄的像香蕉,紫的像葡萄,蓝的像蓝莓……真的是太美了!看到了五光十色的彩霞,我懂得了什么叫做欣赏。比赛,同样是课堂。每种比赛,都可以让你有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在比赛中,你可以学到别人的勇气和坚韧。在这个课堂里会看到自己有哪些不足,也可以向别的学员学习他们的长处。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事和物,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课堂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五年级:程欣怡

篇3

围绕课堂教学,主要有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教后反思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是我们进行教科研的切入点,而且也是年轻教师成长的必经过程。笔者认为,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我们进行教科研所要关注的主要是这样几个方面:研习文本、观察课堂和反思教学。

一、研习文本: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现阶段,各个学校都非常重视对年轻教师的培训工作,日常的培训方式除了集中学习、讲座等等,最主要的还是集体备课和听课。但笔者认为,个人的独立备课可能更加重要。我们首先需要独立地解读文本,文本解读能力是一个语文教师立足的根本。仅仅借助教学参考书和备课组的统一学案去进行教学,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将大大阻碍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

独立解读文本,首先要认真学习文本解读理论,熟悉各种解读方法。在这一方面,大学的专家教授们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像北大的钱理群教授、福建师大的孙绍振教授、南开大学的刘俐俐教授,他们不仅写了大量文本解读方面的指导文章,还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经典文本的解读范例。笔者认为,作为高中一线的语文教师,必须与当前文学研究的前沿保持一定的亲近关系,汲取最新的研究成果来指导我们的工作。

独立解读文本,需要不断积累自己的阅读经验。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展自己的阅读视野。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不论有多忙,教学任务有多繁重,都必须大量阅读,不仅要阅读教育教学的专业书刊,还必须阅读文学作品,不断增强自身的文学感受力和文本理解力。只有教师自身具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才能准确地理解文本,也才能真正了解阅读的艰辛,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

独立解读文本,最宝贵的是要读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文本解读最忌程式化和人云亦云,我们必须通过研习深入理解文本,从整体到局部,从结构到内容,在字里行间挖掘文本内在的本质。有了独特的见解,才能拓展课堂教学的视野、挖掘课堂教学的深度,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观察课堂:提高课堂驾驭能力

听课、评课是年轻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在我们的工作中,往往会有这样的误区:有的年轻教师尤其是职初教师往往先听课再上课,甚至是听一课上一课,个别教师培训工作者也有这样的错误认识;有的年轻教师不敢或者不好意思在评课活动中亮出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认识和做法都是阻碍教师专业发展的。

听课之前先备课。教师在走进其他人的课堂时,首先必须认真备课:要熟悉教学内容,要有较为完整的教学设计。没有任何准备的听课是无效的,对于年轻教师来说尤其有害――这可能会在我们脑中形成一个先入为主的初始印象,从而影响自己的独立思考。

听课之时要观察。教师的听课,和学生的听课是不同的。学生听课是接受知识,而教师听课主要是观察课堂。我们不仅要听他人的课堂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策略,还必须观察授课者的教学仪态和风格,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学习效果。有观察才有比较,有比较才有研究,有研究才有提升。

听课之后要思考。不仅要思考授课老师的得失,还要思考自身设计和他人操作的区别,从同行那里汲取经验和教训,从而提高自己的课堂设计能力与操作能力。在集体评课的过程中,年轻教师不能满足于做一个倾听者,还应该尽量发出自己的声音,在交流和碰撞中厘清认识,提高水平。

三、反思教学:提高质疑总结能力

当前,所有老师都已经认识到了教学反思在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作为年轻教师,我们应该做到一课一思,在不断地思考和探索过程中改进教学,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不仅要反思教学内容,还要反思教学过程。很多年轻教师在撰写教学反思时,往往是着重于反思对文本的理解以及教学内容的选择。其实,我们也应该重视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反思教学设计的完整性、合理性,反思教学环节的连贯性和严密性,反思课堂生成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不仅要反思教师教学,还要反思学生状态。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一种互动过程,我们在反思教学时也必须关注到学生的状态。比如,学生上课比较沉闷是注意力不集中还是教师的诱导不够,学生接受缓慢是教学内容过于艰难还是教师语言过于抽象……类似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准确地归因,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不仅要反思教学遗憾,还有反思教学优点。反思不等于自我批评,不能光思考自己做得不够好的地方,还必须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和强项。有位特级教师说过,特级教师就是要“特”,善说的就尽情说,善板书的尽情板书,善表演的尽情表演。其实,这就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反思发现自己的特长,并有意识地强化和提高,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篇4

我爱书,因为它给予我许多知识。英国人说:“一本好的百科全书,胜过一座富丽堂皇的博物馆”。的确,读书是获得知识的更简单方法。生活中遇到不明白的事,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翻开书本找清原因。一次,我的手被蜜蜂的刺“亲”了一口,那刺心般的疼痛,真让我苦不堪言,但蜜蜂扑了几下翅膀之后,却倒在了地上,玉米棒大的问号似乎漂浮在我的身旁,顾不上疼痛疼痛,我按住红肿的手指,轻轻地翻开书,终于找到了答案“蜜蜂的刺同内脏相连。”。弄清事实的我,早已忘却了疼痛。书给予我无可计数的知识:《大百科全书》不知让我“檫”去了多少的问号;《探索?发现》丛书告诉了我数不尽的未解之迷;《发现之旅》让我体会到了文明古国千古文明的博大精深……书,的确是一个充满知识的课堂。

我爱书,因为它陶冶我的情操。古今中外的名著,几乎都成了我的收藏物,它们也都是我的生活组成部分。阅读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叫我潸然泪下的时候,却为这个坚强、善良的男儿肃然起敬;阅读《水浒传》,令我体会到这些绿林好汉“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的豪爽,同时,又能体会到当时“”的悲凉之意;看那《阿Q正传》,让我为阿甘的坚强,勇往直前,勇于做自己的精神所倾倒……望着这些可爱的主角,再看看自己,自己是否被困难击倒过,是否被挫折网住过?这一切,无时不让我觉得,书,是一个哲理的课堂。

很奇怪,书可以解决问题,却又能给我增添问题,我依然爱着这可以随影随形的课堂。

篇5

许多家庭里都有花草,这些植物都可以用来让孩子观赏,甚至可以让孩子自己用小花盆小铲子小水壶等,种植一些花草或常见的蔬菜,比如大蒜葱苗或者大豆 黄豆等,让他们在种植的同时,仔细的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并用最简单的方式记录下来,既让他学会了一种技巧又使他懂得关爱生命,使种植活动得到延续。

孩子对做饭也有极大的兴趣。家长在择菜时,可以拿出常吃的蔬菜让孩子比较,它们的叶子茎、根有什么不同,或者是品尝它们的味道,说说它们的吃法,或者试一试怎样把面粉做成面团,只要家长提出明确的要求,选择适当的难度,孩子就知道如何比较如何操作了。在孩子观察时,家长可以提供小刀等工具,让他们切开来观察蔬菜的内部特征。这样不仅能让孩子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和操作方法,同时也使孩子获得一些新的知识经验。

任何观察活动都离不开材料,材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有反复的对材料进行操作,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才能使孩子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可以多为孩子提供一些安全方便的操作材料,让孩子在家长的视线范围内进行操作活动,让孩子在 这一过程中体验到发现的乐趣,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但任何材料都不能只为孩子提供一次,操作材料正如孩子听故事一样,只要有感兴趣的内容就会让父母反复的讲,对材料孩子只要还有疑惑,就会反复操作,不断发现新的知识。

水是孩子们一辈子也玩不厌的材料。家长们不妨给孩子一盆水和一些或浮或沉的材料,让孩子在玩水的过程中感受水的性质,感知哪些物体是沉下去的,哪些物体是浮上来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最后得出结论:水有浮力。家长甚至可以将家中的旧玩具交给孩子拆装,这样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使他们勇于探索,乐于探索,同时又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这何乐而不为呢?家长可千万不能做捆绑孩子手脚的绳索,扼制孩子探索的欲望。

孩子对身边的任何事物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喜欢刨根问底 ,哪怕是对成人而言微不足道的事,这是孩子探索发现欲望的萌芽。家长可不能不耐烦或敷衍了事,而应当与孩子交流探讨,并与孩子一起找出问题的结果,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神秘感。这个过程使孩子知道了问题的答案,也使他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增长他的自信心,引发探究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

孩子的问题多种多样,形形。但最好不要直接告诉答案,要想方设法为他们创设可以让他们寻找到答案的场景,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答案。如有的孩子会问:为什么会有影子?为什么有时长有时短?我们可以在晚上点燃一支蜡烛,拿出一个木棍或用自己的影子探索影子的秘密,通过点燃和熄灭让孩子体验光线与影子之间的关系。有的孩子会问:为什么会下雨,起雾?家长可以在做饭的过程中让幼儿观察锅盖上的水滴,洗澡时让孩子观察浴室内的水气,通过身边这些易于让孩子接触到的现象来让孩子进一步了解雨和雾的形成是因为水蒸气遇到冰冷物体或冷空气形成的。这比空洞的说教更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更容易让幼儿理解。有时,家长还可以带孩子一起到网上寻找答案或去图书馆查阅资料,让幼儿体验到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解决问题,同时也满足了孩子进行深入探究的欲望。

其实,只要家长做个有心人,生活中处处都是培养幼儿的良好的探究欲望的机会。在家庭中注意科学活动的渗透,既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探究欲,使孩子拥有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态度,也使孩子具有学习和发展的动力,这是使他们终身都受益的经验。

有一段话说的非常好:“成功的家长总是看见杯子里有水,而不是空着的另一半。他们总是为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的每一步而鼓掌喝彩。如果每一位父母都能这样,这对我们的孩子将是一件幸事,因为他们也总是看见自己的进步,这对他们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积极的影响。”

篇6

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 错误

一、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

要合理有效地利用课堂上出现的错误资源,教师必须对课堂上出现的错误进行分类整理,并且深入地分析错误出现的原因,根据原因来思考采用什么具体的策略进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1.感知粗糙,引发差错

学生在获取、处理信息的时候,常常只看到表面现象,而忽略了内部联系。比如在学习了“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后,让学生计算制造一个无盖水桶的表面积时,很容易把圆柱体的表面积当成水桶的表面积,考虑不周全,从而造成了差错。

2.暂时遗忘,引发差错

学生在储存信息的过程中,由于生理、时间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储存信息的消失或者信息中断,引发遗忘性差错。如学生在五下年级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由于不常用,等到六年级复习时,一部分学生早已忘记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3.缺乏自信,引发差错

个别学生在回答教师提问或操作练习时,受到其它伴随信息(如教师的语气、同学的态度等)的干扰,引发差错。如在做一个判断题时,学生判了“错”,如果老师用疑问的语气问,真的是错的吗?马上会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改变自己的答案,改成判“对”。这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容易接受别人的暗示,这在低年级表现更为明显。

4.思维定势,引发差错

定势是思维的一种“惯性”,是一定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由于受多次重复练习某一类型习题的影响,学生在思维上先入为主,计算中常常用习惯的方法解答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从而出错。如进行名数互化时,1.25小时=( )分,部分学生有时并不考虑时和分的进率,而是跟着感觉走: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于是就产生了错误,写成1.25小时=(125)分。

二、有效利用“错误资源”的策略

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而更多的教学资源则是在课堂中产生的。这其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就是一种教学资源。作为教师,绝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学生,更不必去追求学生的绝对正确,要允许学生出错,并将错误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智力发展的教育资源,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

1.接纳错误——让错误生存

(1)倾听错误,发现价值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得到充分实施,要想捕捉有价值的错误信息,教师需要学会认真倾听,而不要轻易否定,要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用鼓励的语言去评判。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师生间就会有认识上的沟通,心灵的对话,才会出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样一幅生气勃勃、生动活泼的教育画卷。

(2)正视错误,培养自信

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的教育秘诀之一,就是宽容地、理性地看待孩子的一切,包括“错误”。这一点,特级教师华应龙给我们做出了榜样。“错得好!”是他课堂教学的口头禅。其实,这不仅仅是调动学生的发言积极性,还在于华老师一个清晰的教育理念:“课堂因融错而精彩”。

在《角的度量》一课上,笔者深深体会到这一点,要是没有华老师的三句话,三次鼓掌,那同学就会在同学的嘲笑中抬不起头来,这三句话,三次鼓掌让他很有面子的,坦然回到自己的座位。其他学生也从中得出一些数学上常用的思想或方法:首先,敢于尝试就值得表扬。其次,度量应该从0开始的。第三,要量角的大小,用角来比着看。这就是这个错误的价值。

2.利用错误——让错误转化

(1)找准错误,寻找起点

学生有了错误,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教师则应把它作为教学的真正起点,要站在学生的角度,“顺应”他们的认知,掌握其错误思想运行的轨迹,摸清其错误源头,然后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如简便计算110-55-45,有不少学生往往错误地计算为110-(55-45)。究其原因,是学生对连减中的简便计算原理没有弄懂。这时,教师可以适时地创设一个购物情境:“小明同学过10岁生日,爸爸到儿童服装店给他买衣服,一件上衣55元,一条裤子45元,爸爸带了110元,还剩多少钱?”在这样熟知的情境中,学生很快想到:可以先算出上衣和裤子一共多少钱,算式是(55+45);再算出还剩多少钱,算式是110-(55+45)。这样缘于错误找根源,根源找准了,学生理解了,难题解决了,错误率自然就降低了。

(2)将错就错,因势利导

教学时,教师如果从学生出现的错误做法出发,进行引导点拨,不仅能引出正确的想法,还可以“将错就错”,拓宽学生思维。

如应用题“桃树有45棵,比梨树的3倍多6棵,梨树有多少棵?”学生列出的算式有:①3×()+6=45;②3×45-6;③(45+6)÷3;④(45-6)÷3;⑤45÷3-6;⑥45×3+6……解法很多,究竟谁对谁错?通过学生合作,结合线段图,学生很快“统一”了答案,①、④是正确的。这时,教师“将错就错”,因势利导:如果是其他算式,你能改变原题中的条件,改编出应用题吗?学生的思维打开了,针对其他算式改编出应用题。这样的“将错就错”,举一反三,既丰富了知识,又拓展了思路,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3.直面错误——让错误升华

(1)从错误资源中发现

数学教学重要目标有:培养学生发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给学生假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培养发现意识的有效途径。

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本来就应该是在不断地探索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出现偏差和错误是很正常的,关键是在于教师如何利用错误这一资源。上面的例子中,笔者从学生的现实学习中选取错例,充分挖掘错误中潜在的智力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发现意识。

(2)在错误资源中反思

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须有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而“自我否定”又以自我反思作前提。利用学习的错误,及时引发观念冲突,促使学生对已完成的思维过程进行周密且有批判性的再思考,以求得新的深入认识。这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更有利于学生的反思。

三、结语

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有错误是难免的。但并不是所有的错误都可以作为资源来利用。只有那种带有普遍性的、具有一定蒙骗性的错误,能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或者虽然是个别学生的差错,但却涉及学科本质,能挑战其他同学的思维的,同样是有价值的资源。

参考文献:

[1]华应龙.我就是数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施银燕.让错误价值最大化.名师怎样观察课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夏亚平.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正确对待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小学数学教师,2001,(11).

[4]陈亚娟.展示“错误”也应有度.小学数学教师,2007,(11).

篇7

体态语言,亦称态势语言,它是通过人的面部表情、手的动作、眼睛的神态、人体的姿态等外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同时可以向他人传递信息表达意向,暗示某些特定内容的无声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体态语言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用来作为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辅助工具,达到提高教学的目的。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瑞宾认为:一条信息的传递效果中,词语的作用占7%,声音的作用占38%,而面部表情的作用占55%。教师在运用口头语言表达教学内容时,往往伴随手势、身势、面部表情及眼色等体态语言,这是书面语言所不能比的。教师在课堂上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无不在向学生传递信息,教师的态势语言对于课堂教学极为重要。因此,教师必须讲究课堂体态语言的艺术。

首先,教师要善于用脸部表情“说话”,做到严肃中有微笑,端庄中有柔和。教师尤其要正确使用眼语,因为眼睛是沟通师生心灵的窗户。教师的目光和眼神,应当是自然、亲切的,充满着对学生的信任和期待的。其次,富有表现力的手势,往往对加强语气、语调亦有较大帮助,内容再配合语气、语调往往会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手势的表达功能,做到自然。当然,运用手势也要把握尺度,手势不宜过多,也不宜重复。过多了,显得指手画脚,不稳重,让学生厌烦;相反的,过少了,反复做同一个手势,显得单调乏味,缺少艺术性。此外,教师的躯体运用也应当端庄大方、轻松自如,给学生以美的感受。曾听过一位同事讲蒲松龄的《狼》,上课时他手里拿把卖肉刀走进教室,用自己的体态语言恰到好处地表演了杀狼的过程,表演得栩栩如生,课也上得很成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听过这节课的学生过去很多年仍对那堂课赞不绝口,直夸当年老师如何惟妙惟肖的表演,令他们终生难忘。可见,教师恰当地运用体态语言能增强教学效果,能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使学生带着兴趣去读、去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里还应该注意的是,教师的体态语言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仪表与风度,与课堂气氛的关系也很密切。一位教师在课堂中好的形象,能够使课堂气氛活跃,有利于教学的展开。教师在课堂上应成为文明美德的化身,内秀外美的典范。教师的衣着整洁,举止持重安适,神态热情诚恳,才能吸引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课。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与有声语言配合能起到比只用语言教学的效果更好,有时还能起到只用有声语言表达不能起到的重要作用和效果,它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门艺术。

(作者单位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北川学校)

篇8

一、先激发――我能行

没有动机,就要创造动机。没有顾客,就要创造顾客。万事开头难,北方的学生创业意识极差。直接说创业,无异于对牛弹琴。有的学生说:老师,我数学本来就不及格,还让我算帐?我不行。有的学生说:老师,我们不想创业,再说,我家也没钱给我。没那个条件!他们说的是实话,进入职校的学生,本来就是折了翅膀的天使,学习伤害他们太深。怎么办?针对这两方面问题,我做了两个激发:首先激发我们主任,取得上级的支持,让他先拿出一个实验班,按排我上创业课。开课后,我做了第二个激发,激发学生的兴趣。我策划了“一分钱创业”有奖故事征集,学生们为了奖品如火如荼的查找资料,结果可想而知,这个活动学生们感受到创业其实并不难,激发了他们的信心。接着组织学生进行“一根铅笔的用途”大讨论,激发他们对自身的认识。一个学生说:一根铅笔都有五十种以上的用途,何况人呢?就这样,我把把创业课的教学意义,推销给学生,学生们认识到学好这创业课,能实现他们的梦想,是关于他们切身利益的事。

二、定目标――步步行

1.理想目标的制定――愿望树

创业课上,我让学生制作愿望树,让每个学生,树立了一个通过学习创业,想要达到的目标。有的孩子这样写道:我要赚够一千万,让家人幸福。有的孩子写道:我要帮助我的朋友实现求学梦。有的孩子这样写:创业成功,我要把奶奶的病治好……,这棵挂满愿望的大树,会一直耸立在教室里,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深刻的烙印,他们会不自觉地朝着理想迈进。

2.阶段目标的实现――填任务

课堂打破了以往的填鸭式,没有枯燥的理论,更多的则是启发。任何发现、任何结论都是可以接受的,是需要学习者自己总结归纳,共同撰写,没有标准答案,没有严格的对错之分。主要体现边学,边思,边记,让学生真正成为课本的主人。做为老师,要永远赏识学生,这也是最具创意之一。记得学生们完成任务:市面上还没有,但你最想花钱买的东西时,他们的答案五花八门:老师,我最想买永远不用付话费的手机。我最想买长生不老的药,我最想买孟婆汤…学生们在欢笑中,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在多元的创意中,完成了课本的创造性学习。

3.总目标的实现――商业计划书

撰写创业计划书这个总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同学们确立创业项目时,商业计划书就进入了学生的视野,每节课下来,学生们都要根据所学,完成相应分解的任务,例如:市场调研,分析商机,你的优势是什么?是对创业进行充分的准备。你的财务报表,计算成本与利润,让同学们初步掌握一个老板基本的财务知识。同学们课上要学习知识,课下要为自己的创业项目设计,仿佛一个个真成了老板,忙得不亦乐乎,教室里倒处是亢奋的身影。课程结束时,一份份攥满自己心血的创业计划书承现在眼前时,所有的辛劳便仿佛都有了结果……08级学生李娜参加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奖后,她高兴地对我说:老师,我们的创业课让我有了新的舞台。那时,我感到无比欣慰。

三个目标立体交叉,相辅相成,让学生每天都在实现目标,坚持前行,并激励他们永不放弃。

三、破难点――浅中行

创业是综合工程,它集商机把握,市场营销,团队建设,沟通谈判,心理学,财务报表等各类知识为一体。其中最难的是财务报表。枯燥难懂的会计知识,便成了最难啃的骨头。怎么突破呢?

浅入深出,简单的例子更能说明问题:比如盈亏平衡点,我问学生,一件衣服进货十元,卖十二元,成本多少?利润多少?每天房租十元,水电五元,你卖多少件衣服才能保本?学生很容易得出七件半的结果,算出结果后,学生们释然,哦,这就是成本,这就是利润,这就是盈亏平衡点啊。这样就会就会知道每天的目标,减少风险。

四、多元合作――众人行

多元合作在创业课堂体现非常明显,这种合作,让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换。

师生合作:创业课堂上,老师变了,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传道者,而是学生的合作者和伙伴。创业课堂的模拟演练,经常是师生共同合作的项目,学生经常会要求我扮演推销员,谈判的对手,他们极尽刁难,看我如何处理。在我们一次次的“切磋”中,增进了师生的情谊。面对和学生的互动与合作,我乐在心里。

生生合作:学生变了,学生从听众,变成了课堂的主人,他们成了一个公司,一个团队。共同设计项目,任命职务,分派任务,管理课堂,并与其它团队博弈,抗争。这不但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思,更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我把他们分为助教组:负责协助老师准备当堂使用的教具,案例展示等。纪律组,课堂的管理者,考核其它小组表现。娱乐组,为大家表演节目,缓解学习的疲劳。

篇9

建构主义是在认知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的学习观,它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也就是说,学生学习过程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它主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是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创造性和社会性,并对学习与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和思想。建构主义在知识观、学生观和学习观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解和解释,对高校市场营销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市场营销是一门以企业等组织的营销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因此,市场营销教学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实践教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必备内容。当前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以案例分析为主的教学模式,另一种模式是以企业锻炼为主导的实践教学模式,即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以上两种教学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学生能力培养的实际需要。对于顶岗实习来说,它在实际运作中,越来越暴露出一些问题。如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商业秘密也日益增多,大多数企业不愿意学生接触其核心部门和有关的管理事务,认为接收学生实习是一种负担,结果学生到实习岗位却接触不到本岗位的实质性工作。又如每个企业对于管理岗位的实际需求往往较少,每次顶岗学习,学生要么以销售为主,不能够全面了解企业运作流程,要么非常分散,教师很难对学生进行指导。因此,笔者认为加强与完善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堂教学的实战技能训练已经迫在眉睫。

市场营销专业课堂教学实战技能训练旨在使学生在基本掌握市场营销理论的前提下,学以致用,对市场营销实务操作进行专题培训,紧密结合企业市场和营销岗位面临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市场营销实战能力。总的来说,课堂教学实战技能训练的主要理念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必须突出学生营销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强化学生岗位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强化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及社会适应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其次,必须体现能力本位的思想,使学生通过仿真模拟环境和软件模拟环境理解专业知识,掌握从事市场营销工作所需的技能,获得该专业的直接上岗能力。再次,必须将营销专业实验、实训内容和手段的改革,建立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平台上,努力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二、建构主义视野下市场营销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和内容

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了质疑。建构主义者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而且,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因此,老师并不是什么知识“权威”,课本也不是解释现实的“模板”。另外,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为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这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总之,尽管建构主义有不同倾向,但它们都以不同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可靠性和确定性提出了怀疑。这种知识观尽管不免过于激进,但它向传统的市场营销课堂教学和课程理论提出了巨大挑战。

笔者认为市场营销教学应该回归到实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轨道上来,努力使学生成为应用性人才。笔者认为,市场营销课堂教学目的,应首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包含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现代商务活动涉及的范围、领域和环节越来越广泛、复杂,即使一项看似简单的商务,也需要商务链的协同,而良好合作的前提是进行良好的沟通。再次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研究开发、战略分析、决策、管理、企业策划、形象设计等软组织功能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市场竞争从产品延伸到工作间的创意和实验室的交锋,竞争成为知识和智慧的较量。因此,各组织都需要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在多年的市场营销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市场营销课程在内容安排上应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改革教学内容,体现复合型、多元化、全程性设计。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市场营销学都只安排60~70课时,而教材大多都接近20章40多万字。笔者认为章节过多,分得太细,不仅影响了课程的系统性,而且在有限的课时内教学计划很难完成,更不用说进行课堂实战技能训练了。为此,笔者认为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必须进行改革,对教学内容重新进行编排,设计成12章,系统讲解市场营销理论的核心内容。这12章分别是:市场营销与市场营销哲学,市场营销环境,消费者市场和购买行为分析,组织市场与购买行为分析,市场营销调研与市场预测,目标市场营销策略,产品策略,品牌与包装策略,定价策略,分销策略,促销策略,市场营销的新领域与新概念。其他章节为避免与管理学内容重复不再专门讲授。这些章节共用48课时,剩下的课时用做课堂实战技能训练,例如课堂讨论、营销游戏、营销模拟等。

三、建构主义视野下市场营销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体验式教学法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社会已定义的知识和价值的共同建构。这一观点强调了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于教师、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要与学生共同建构知识,就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互动的学习环境。为了培养创造性思维,营造建构知识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主意识,相信每个学生都拥有巨大的智慧潜能和创造能力,倡导自主学习和自由探索。体验式教学区别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式的知识教育,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亲自去感知、领悟知识,并使这些知识在实践中得到证实,从而成为真正自由独立、情知合

一、实践创新的“完整的人”的教学模式[1]。它强调知识与学习主体的互动联系,注重学习者的深入参与,注重学习者情感的激发和内心的深刻体验,突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的双向交流,不强求划一认识而尊重个体差异、各有所获。它突出的不是对知识体系的原封不动的储存,而是融合知、情、意、行为一体的内化系统,是培养学生学会用心去体验事物的一种能力。[]

(二)项目教学法

“基于问题学习”是建构主义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由师生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个人或小组搜集材料、提取信息、处理信息、合作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探索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激活学生求知欲望。建构主义理论关于“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理念能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激活求知欲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获取知识、巩固知识。鉴于此,笔者认为可以根据学生的问题,设计成项目,开展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予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项目教学法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个项目任务,为学生提供了具体现实的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教学要求展示项目成果,小组代表发言,陈述项目任务完成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项目教学通常将学生分成一个个小组参加项目的设计与运作,在此过程中,需要通过集体互动,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与他人沟通。

在项目教学中教师首先扮演着“信息库”的作用,学生在做项目时,教师要给学生随时补充必要的信息,在学生有疑问时及时进行咨询答疑,充当参考数据库的作用。其次在整个项目教学中,教师还扮演着“导演”的角色。各小组的活动都应在教师的紧密监控与指导下进行。对于各小组工作的进展遇到的难题和最终成果教师都要参与决定和进行个别辅导。在项目实施中教师还应发挥“指挥员”的作用,引导学生进入状态,帮助学生明确各项目的目标,掌握各项目的程序、规范和操作方法,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编制教学计划和进度表,使每个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尽早进入状态。

(三)虚拟公司运作法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做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另外,会话还可以理解为学习者与学习群体反复互动的过程;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2]。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前面提到的“图式”,也就是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鉴于此笔者认为可建个虚拟公司让学生在公司情境中协作、会话和建构。

虚拟公司运作法就是正式上课时先让学生自由组合组建若干个虚拟公司,并按普通公司的运作模式与方法进行运作,以便让学生较熟练掌握市场营销理论、方法与策略的教学方法。公司运作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以学生为中心,自主性学习为主;二是学生参加教学全过程:收集信息、制定计划、作出决策、实施计划、反馈控制、评估成果;三是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伙伴。

采用虚拟公司运作法要注意的是:在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前提下,对每一步骤的工作,老师应给予及时的理论指导或帮助。也就是说,老师的讲课内容和顺序必须与虚拟公司经营程序的要求相一致。为体现真实感,虚拟公司所选择的产品或业务必须与本地的实际有密切联系,或者是大家所熟悉的产品,同时老师应给每家公司配备一定的虚拟资金,具体数量视该公司的经营产品和业务的需要而定。

除了采取以上几种课堂教学法提高实战技能训练以外,还可采用讲座式教学、参观式教学、综合式教学等方法。由于市场营销学的实践性很强,具体如何操作,需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讲座式教学法是指邀请企业界的营销高手或为企业做过营销策划的咨询公司的专家来开设讲座,传授具体实战经验,介绍实战案例的教学方法。这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了解市场营销体系的知识在实战中的灵活应用,分析各种前沿理论在运用中的适应性和局限性都大有裨益。教材内容讲完之后,还可以采用综合式教学法,要求学生把所学的市场营销知识加以综合分析,从整体和全局来把握,掌握市场营销的产、供、销、人、财、物等各个环节,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知识融会贯通。

四、改革市场营销课程考核办法,强调课堂实战技能训练

篇10

一、开放式教学理念概述

(一)开放式教学理念

开放式教学理论源于科恩(r.c.cohn)1969年创建的“课堂讨论模型”和“开放课堂模型”——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也融合了斯皮罗(spiro)1992年创建的“随机通达教学”和“情景性教学”——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开放式教学是和传统的封闭式教学相对应的,强调以知识教学为载体,把关注人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通过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自由成长的开放式教学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从而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该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通过开放教学内容、教学空间、教学方法等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开放式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有了教学理念,还必须有与之适应的教学模式,才能使教学理念指导作用充分发挥。部分学者在开放式教学理念指导下对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如陈伯超、付瑶详细论述了“中文教师主讲+外教辅讲”的教学主体开放本文由收集整理的教学模式;熊严柳探索了模拟案例教学法在开放式教学中的作用;张桂芬、滕兰花提出了“课堂+社会”的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等等。总体而言,开放式教学理念在实验类、实践类课程的推广应用较多,教学模式多样,涉及教学主体、教学空间、教学手段的开放等环节,但是对教学内容的开放研究较少。

笔者长期从事旅游管理课程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将教师的课题研究引入教学,进行“课堂+课题”开放式教学。通过课堂学习,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参与科研课题,如查找资料、实地调研、论文撰写等实践工作,来综合运用课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一开放式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空间的开放相结合。在教学内容方面,我们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讲解,而是引入实践型科研课题,将书本理论和科研实践相结合,不仅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而且使他们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空间上,我们将教学从传统的课堂延伸至课外,既包括图书馆、网络等查找资料的平台,还包括景区、景点等实际调研的场所。

二、“课堂+课题”开放式教学模式构建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支配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创建的式样,是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构建的,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在构建“课堂+课题”开放式教学模式之前,我们需要明确课堂和课题两个环节的教学目标。

(一)课堂和课题两个环节的教学目标确定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等人在20世纪50年代将课程教学目标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识记即对某些知识只要求能记住或回忆得起来,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回忆。理解指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可借助三种形式来表明:转换、解释和推断。应用指能用单一的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问题。分析指能用所学的知识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如成分分析、工作原理分析等。综合指能把多种知识综合起来,解决一个较复杂的问题。评价指能根据已学到的知识和某些内部或外部制定的标准对某一事物进行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

根据布卢姆的理论,课堂和课题两个环节的教学目标有如下两个方面。

1.在课堂环节以识记、理解为主。课堂环节为“课堂+课题”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基础环节,主要目标在于让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在这一环节,教师通过各种适当的教学方法,讲授课程的基础理论,引导学生识记理解知识。要求学生能够识记所学的知识,同时在识记基础上理解所学知识。对所学的知识特别是理论知识,不但知道其本质、特征,而且知道其内涵和外延以及与其相近概念的联系和区别等。

2.课题环节重在培养实践能力。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识记并理解基础理论,但是这些理解停留在浅层次,理论知识只有通过指导实践才能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能力。因此,课题环节为课堂的延伸和深化,学生通过参与科研课题,运用课堂所学各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比较好地培养学生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能力。

总体而言,在“课堂+课题”开放式教学模式中,通过课堂环节,让学生识记、理解基础知识;通过课题环节,让学生融会贯通各项知识,培养实践能力,两个环节各有侧重、互相补充,可以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课堂+课题”开放式教学流程设计

这种教学模式从课堂、课题两个环节,教师、学生两个维度,在明确课堂教学、课题参与的目的基础上,确定教师和学生在各阶段的任务,从而设计教学方案。

1.课堂环节。教师通过各种适当的教学方法,讲授课程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架构。在这一环节,需要达到学生能识记、理解基本理论的教学目的,为参与课题奠定理论基础。

2.课题环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把教师的科研课题引入教学,将课堂延伸至课题。

一是前期准备。教师结合课程特点申报合适的科研课题。由于课题申报周期较长,教师需要尽早做准备。在课题不足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和本专业其他教师合作,或者拟定和教学内容有关的课题。同时,学生需要储备基础理论,为参与课题做好理论准备,同时组成学习小组。为了保证子课题的完成并保障每位学生都能实际参与,学习小组成员在5人左右为佳,确定一位小组长综合管理。

二是任务的下达与接受。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并参考学生的实际能力,将课题分解为若干子课题,确定任务期限和成果形式。成果形式可以多样化,根据课题的内容和性质确定,主要以调查报告、小型学术论文为主,必要时辅以调查视频和图片资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接受任务,每个小组承担一个子课题,并负责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任务。为了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需要保证每位学生都能真正参与课题。接受任务之后,小组成员需要合理分工,每位学生必须承担具体任务。

转贴于

三是任务的完成与指导。学生分工、合作,运用各种方式完成任务,如查阅文献、实地调查、分析总结等,形成调研报告或论文,并将成果制作成ppt。整个任务完成过程中,组长负责组员的协调与管理。教师要定期了解课题进展情况,对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指导,并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任务。

四是成果展示及任务评价。课题完成之后回归课堂,以小组为单位提交调研报告、小组成员的分工情况,以及每位成员的成果。每个小组派代表用ppt展示成果,并作简要阐述。教师对完成情况进行点评,深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对成果展示和评价进行全程录像,一方面,学生通过回看能较为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作为课程资料积累。课后,教师评阅每一组的调研报告、论文和每位成员的成果。然后,根据小组总体完成情况以及每位组员的分任务完成情况评定成绩,作为学生平时情况的一部分。

三、“课堂+课题”开放式教学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彰显专业应用性特点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学生的专业知识基本停留在浅层次,即能背诵、了解内涵,但是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还存在不足。毕业本文由收集整理生空有理论缺乏实践能力也是为众多企业所诟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课堂+课题”开放式教学模式能够较好地突出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性特点: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理论;通过课题参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在实施“课堂+课题”开放式教学时,教师应将科研课题分解,一般5名学生为一组,通过合作共同完成子课题的资料收集、调研和论文撰写。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有较强的个性,他们在合作过程中可以体会到合作的苦恼与乐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开拓学生理论视野,为毕业论文写作奠定基础

撰写毕业论文是本科生的重要任务之一,但由于学生平时缺少学术研究锻炼,毕业论文成了学生和指导教师的负担。通过“课堂+课题”开放式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提前接触学术研究,一方面,在完成课题过程中,通过资料的收集、查阅,了解学术界的前沿动态,开拓理论视野;另一方面,通过撰写论文,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技能,为撰写毕业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堂和课题相结合,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课堂+课题”开放式教学模式将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深化教学,让教师的教学内容紧贴学科发展。同时,这种教学模式让教师的科研紧密联系实际,从日常教学以及和学生的交往中获得科研灵感。

四、“课堂+课题”开放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明确课堂和课题的关系

在“课堂+课题”开放式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明确课堂和课题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基础,课题参与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深化。没有课堂基础知识的积累,就谈不上运用知识完成课题,因此务必夯实基础。另外,学习知识是为了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课堂必须延伸到实践。

(二)课题的选择要有目的性

教师选择的科研课题需要紧扣教学大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即让学生参与课题后能达到深化理论理解、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课题是否具有前沿性,和课程内容是否紧密结合,学生完成课题是否能动用所学的大部分知识,这些是教师选择课题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同时,教师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选择的课题要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是难度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切实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