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故事范文

时间:2023-03-29 09:47: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师的故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师的故事

篇1

那一年的教师节是周一,因为学校有活动,我一大早就匆匆忙忙往学校赶。那一天雾特别大,但大老远就看到校门口围着一大群人,天生爱看热闹的我立刻加快了脚步,一溜儿小跑地过去。学生早就把这里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我又伸脖子又踮脚,隐隐约约看到两个衣衫褴缕的人,雾水打湿了他们单薄的衣衫,他们冻得瑟瑟发抖。个子高一些的那个人胸前紧紧抱着一个四四方方的布包,外面还裹了好几层塑料纸,他大约20岁上下,长得很瘦弱,一言不发、面露愧色地站着;个子矮些的年龄和我差不多,一双眼睛怯怯地望着大家。周围的学生叽叽喳喳,不一会儿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原来他们上周六就来过,说有事要找学校的负责人,但是门卫没让他们进,没想到今天一大早竟发现他们还蜷缩在那,看样子是在这儿守了两天了。门卫看他们可怜,就去找校保卫室的人,不大一会儿保卫室就来人把他们领走了,我们也都散了。

早操的时候就已经有人得到确切消息,他们竟然是山里一所小学的两位老师!

“这怎么可能?”

“怎么不可能?学校已经抽了几个高年级的学生去帮忙搬运桌椅去了。”

“搬运桌椅?”

原来他们来自几十里外的关山脚下,姓王,是亲兄弟,就姑且称之为大王、小王老师吧。他们那里是深山,条件很差,原来没有学校,以前有几个知青曾在那里插队,开辟了一个教室,带来了一些教材,给山里的孩子上过课,当时大约有几十个学生,大王老师曾经就是知青们的学生。后来知青都返城了,大王老师就担当起教学任务,一直坚持给山里的孩子上课,后来他的弟弟渐渐也开始能帮助他教低年级的学生了。

知青们带来的教材用了很多年,听说教材都变了,大王老师决定用积攒的钱下山给孩子们买新课本,然而就在他出发的头一天,山中刮了一场大风,把教室里课桌的桌面刮跑了。所谓的课桌,实际上就是几块木板用绳子固定到石头上,学生们只能站着听讲。

就这样,大王老师带着自己的弟弟,背着干粮从深山中跋涉而来。他们在书店买了新书后怕书被雾打湿,就把书层层密封起来了。在经过我们学校门前的时候,他们看到学校非常气派,就想找一找校长,看看能不能支援他们一些旧课桌、旧书、旧作业之类的学习用品。

就这样他们在这儿等了整整两天,没吃一口东西。钱被用来买书了,还有一盒廉价的香烟,当他们笑着把烟递给校长的时候,校长辛酸地挡住了。

他们站在楼道里,看着学校张贴的标语:教师节快乐,吃惊地睁大眼睛,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节日。

后来,我们有很多问题问班主任:“他们为什么不去教育局请求援助?”

班主任说:“他们是一所不在编的学校,教育局没有备案,没办法拨给他们经费。”也就是说:大王和小王老师是纯粹地在义务奉献!可是,他们却跋山涉水,毫无怨言。

因为我们学校支援了桌椅、课外书、作业本等,他们感激涕零。学校派了一辆车把支援的物品送去,然而因为山路陡,没法把这些物品运到目的地,就把物品卸在了半路上。为了不失去这些“弥足珍贵”的物品,他们就背着沉重的负担一遍一遍地翻山越岭把东西全运了回去。后来,有人到了那所不能称之为学校的学校,发现破旧不堪的教室前竟飘扬着一张用绸面桌布改制成的五星红旗!

从那以后,每年我们学校都会派几个老师和学生去那里支教,第二年差一点排上我,因为要参加中考我只好放弃了。小王老师也在自学完小学课程后来到我们学校上中学,他学习很刻苦,成绩也非常好。

在我上大学期间,还听过关于他们的故事:小王老师考上了大学,但就在快要开学的时候,大王老师因为送学生回家,天黑看不清路从悬崖上摔下来跌断了腿。小王老师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撕碎了录取通知书,永远地留在山里做了一名不在编的小学教师,现在也不知道转正没有。许多年以后,有关大王老师和小王老师的故事还常常会在我的梦中出现。每年教师节的时候,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许多年以前蜷缩在中学门口那两个衣衫单薄状如乞丐的普通老师,大王老师那瘦弱的身体,小王老师那双怯怯的眼睛还会闪现在我的眼前……

我听过一首小诗,大概是小王老师写的:

没有你的日子

可以想象

没有你的日子

就没有希望

没有希望

就没有力量

有了你的日子

可以想象

有了你的日子

就有了希望

有了希望

就有了力量

篇2

然而,当我来到期待已久的学校――公统希望小学时,眼前的情景却让我大失所望!梦里美丽的校园居然是枯枝败叶、杂草丛生地空地罢了,花坛上种满了小女贞,但没有一点儿生气,个个都好像许久没吃上奶的婴儿,静静地睁着眼睛等待天公下一场大雨,周围的风景树,个个也垂头丧气,仿佛并不欢迎我这个远方的来客;梦里宽敞明亮的教室,只不过是刚粉刷过的墙壁,一张不大的黑板,中间摆放着并不整齐的老课桌罢了;梦里聪明礼貌的学生却是一群衣着不整齐还流着鼻涕的孩童。每当下班回到自己的小天地里,脚踏凹拱不平的楼板,发出刺耳的咯吱咯吱声;抬头望望顶上的天花板、大大小小的蜘蛛网纵横交错,大大小小的裂缝别有洞天;摇摇那简易的木板床,仿佛像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在向我唱歌――摇摆摇摆……此时此景,我原先火热的心冷到了极点,这难道就是我坚持选择的路吗?身为人民教师就一定要吃这么多苦吗?我的信心动摇了。

后来,有一位老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他跟我讲述了我们身边一位中年教师的故事,这些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转化了我,真是胜读十年书啊!

故事一:百姓老师

余老师,1994年毕业于凯里师范,被分配到公统辅导区最偏僻的乌这村教学点任教,开学时间未到,他就提前到辅导区跟校长报到。可他未认识校长,也不认识这里的老师,进校园里见有两位教师的家属,认为是学校的两位女教师,就上前去问“老师好”,两位教师家属望了他一眼,脸偏瘦,头发凌乱,身穿半旧的夹克,脚打塑料凉鞋,裤脚挽得老高老高,就认为是学生家长来给孩子报名的。弄了半天之后,这两位教师家属才去跟校长报喜。新老师来了!新老师来了!后来,我好奇地问校长是否有这么一回事,校长庄重地说:余老师因家庭负担过重,从小就养成了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他不修边幅,但知识广博,教学经验丰富,许多学生家长都称他为“百姓老师”。

故事二:申请不调动

余老师在乌这村教学点任教,一晃就是五年。那里交通闭塞,从他家到学校,需步行近两个小时,当时那里不通电,余老师白天上课,晚上点着煤油灯备课、批改作业,工作做得井井有条、认认真真,教学效果特别的好。

当他在那里工作到第四个年头时,辅导区领导有了把他调到辅导区来任教的意图,他知道后,打了一纸报告交到了当时任辅导站站长的杨箭老师手里,杨箭站长打开他的报告看了看,内容竟是要求不要调动他,让他继续带这批学生读完三年级,杨站长被打动,大笔一挥“要求不高,同意不调动”九个龙飞凤舞的草体字。

故事三:普通话的播种人

给我讲余老师故事的这位老教师还告诉我:我们公统小学推广普通话教学已久,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就在五年前,县里一位新县长来到我们的学校,他有意去跟二年级的几位小朋友交谈,想不到这几位学习并不突出的小同学竟用普通话回答着他的问题,这位县长回到县里后,大会小会上都对我们学校作了一番表扬。但谁也想不到,我们推广普通话,实际是跟余老师学来的。这位老师说,当年他也是校长,跟随一位老师下到乌这教学点检查余老师的工作时,发现那里的小朋友都是用普通话跟客人打招呼,小朋友之间的交谈也是用普通话。这位老校长回校后立马召开教师会议,作出了推广普通话的决定。如今,在公统小学校园内外,老师与学生说普通话,学生与学生说普通话,进校园来的家长也说普通话,还有学校附近来入学的孩童也能说普通话。我想,余老师就是这片土地上普通话的播种者。

故事四:学校里的老木工

篇3

鱼本来会活得很长久,或许根本不会死,如果我们没有买来另一些鱼的话。

因为怕它孤单,因为希望它更快乐,因为想让它看起来更生动,我们买了两条大的、两条小的来与它作伴,可没想到一夜之间,它就和它们一起死去了。

它是我们养了近四年的小鱼,这条小鱼历经了各种变化,见证了这个家的发展,已经成了我们的好朋友。虽然它不大,也不美,只是一条红色的小鲫鱼,从养它到死去时也大不了多少,有一个手指那么长,浑身除了红色没有其它的颜色,是一条普通得再也不能普通的观赏鱼。我们之所以对它有着特别的感情,是因为期间各种各样的鱼都没有能活下来,短的一天,长的一星期都先后夭折了,大概是不堪水缸的束缚,或是不能承受死水的凝重,或是适应不了新的生活,总之,都在它的眼皮底下先后死去了。而它呢,则像一个小老头,虽然走过了近四个年头,却依然如此娇小,还健康地活着。

并不是它不吃任何东西,它好喂得很,只要放几粒米饭,它就能津津有味地吃起来,还很有味道地吐进吐出,总是像一个喜欢玩味饭的滋味的小娃娃似的把玩这些饭粒。它早已习惯了这些米饭,只要几天不吃,给它几粒米饭时,它就能很兴奋地吃上半天。

它是一条普通的小鱼,却也不普通。不用说金鱼的难以饲养,稍不留神,或一日不见,它们都会像经历了世界变迁似的,完全改变了,有的就已经死去了;就连好养的小红鲫鱼也养不活,过不了一个星期,原本看上去很精神的鱼,却好像一下子就失去了生命的活力,濒临灭亡了;而它是一条与众不同的小红鲫鱼,前几次的小鱼群死事件都让他逃出了“法网”,不论是买来小鲫鱼还是小金鱼,都不能让它随波逐流,尽管那些鱼最终只成了陪它“聊天”的匆匆过客,它们却也可爱,但这条小鱼更是我们心中坚定的护卫者。

它不曾死,从开始一起养的时候的那些同伴开始,它就是生命的胜利者。后来,又不断地有新朋友加入,加起来共有一百多条了吧,朋友们都很快“走”了,它仍旧独自享受着寂寞。有时我们外出五天,它在家一直都没有人换水,回来时它还是好好地。在炎热的夏天,我们会给它换水换得频繁些,而在冬天则相应地就减少了次数,有时会隔上四五天。我们呢,原本把它养在一只小的塑料鱼缸里,后来因为养了二三十条金鱼,买了一人大一点的玻璃鱼缸,不曾想金鱼全部死光,一星期后,我们将它从那个狭小的空间转移到了这里,让它一个住,它一下子觉得很幸福。

我们爱这条鱼,特别是我把它当作我的一种心灵寄托、精神支柱,因为它是那么坚强地活着,不管环境如何,他总努力着、快乐着;不管如何孤单,它都一样地认真活着。我喜欢它,不仅因为它时间相当长,喂养极简单,更是因为它已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如果让它一条鱼活下去的话,我敢保证永远活下去都可以,一则因为它总也不大起来,活的空间并不大,活法很简单,二则因为它不会因环境的恶劣而改变,总是精神抖搂的。适应之后,我也分外珍惜这一条唯一的我养了这么多年的鱼。说实在的,我不会养鱼,总也养不活,也没时间和心思去管它们,因此,我对于这条鱼分外珍惜,把它看作了我们的好朋友。

它的死,是这一次我们给它买了几条同伴,还特意选了跟它同一颜色、同一品种、甚至同一嗜好的鱼,以解决它的寂寞。可没想到它却没能躲过死亡,这些鱼只养了一天,就全军覆没了,看了水很浑,我估计是水换得不够勤快,但一天的时间就变成这个样子,也着实令人后怕,那些鱼全都死在鱼缸里了。

篇4

(方曦)

随着新学期的开始,各种各样的问题接踵而至。第一次上课我比较紧张,虽然准备很充分,但是实际效果还是跟预期有很大差距。后来我慢慢克服了紧张情绪,对课堂的掌控能力也有所提高。备课一直是非常让人头疼的事情。由于我缺乏经验,备课常常会花很长时间,结果仍然还是有很多地方考虑不周到,重难点也把握不准。后来学校举办了新老教师拜师结对仪式,我拜郑帆老师为师,常常向郑老师请教教学以及管理学生方面的问题。同办公室的李老师也特别热情,我每次请教都热心给我分析指导。听了几位老师讲的课,又请老师们听我的课并提出意见以后,我感觉豁然开朗,受益匪浅。于是我一边模仿,一边摸索。有人指点肯定少走很多弯路,备课也轻松了好多。

可是我还没高兴太久,就迎来当头一棒。年级主任把我们这些新来的老师找去谈话,指出了我们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课堂节奏过快、重难点没有凸显、与学生交流不够等等,还给我们提了一些建议。前辈们的及时提醒和真诚建议让我立刻清醒过来,更加清晰的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后来上课的时候我刻意放慢了节奏;备课的时候主动向办公室的老师请教,明确重难点;课下找没交作业的学生谈话:既督促了学生,明确了纪律,又增进了与学生的交流;成绩不稳定的学生我也找来谈话,帮忙分析原因,制定学习计划,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通过跟学生交流,我体会到了当老师的幸福感,尤其是看着学生有明显进步,更是深感慰藉。与此同时,我跟学生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

年轻新老师刚来的时候,学生往往会对你很有兴趣,也愿意跟着你学,但是学生的新鲜感过后怎么让学生高效的学习呢?我发现在讲课的时候学生对于实验的兴趣是最大的,每次有实验的时候就连平常最不认真的同学也会目不转睛。物理教材里有很多小实验,我平常备课的时候也会多多搜集各类素材,发动学生参与实验。比如在讲惯性的时候,我自己演示完了以后让学生自己做一个小实验,把笔或者文具盒放在一张纸上,然后迅速的抽出纸张,发现纸上的物体并没有随着纸张抽去而一起运动,有些同学放在纸上的东西比较轻就会随着纸张一起运动。再让学生看书去找答案,通过这个简单的实验能够让学生自己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惯性与质量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小实验让全班同学都动起手来,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他们了解到物理的乐趣之后就会给未来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考试是一场硬仗,既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也可以说是对老师教学效果的检验。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期中考试考得很不理想。我感到很大压力:为什么下了苦工没有取得想要的效果?为什么强调了多次的知识点他们仍然记不住?怎么样讲题才会取得最好的效果?太多太多的疑惑要自己去摸索,失落归失落,考得差肯定是有原因的。通过一段时间的反思和对考试成绩的分析,我发现不及格的太多,中间这部分人明显的没有把平时的基础落实到位。期中考试前我对学生的习题训练不够多,还有就是自己对学生的管理过于松散,学习有奖有罚似乎才是最好的……期中考试是沉痛的教训,在后来的几周我明显加强了对学生作业的监管以及平时作业的落实,督促学生做好改错,并对上课偷懒、自觉性差的同学做出适当惩罚,学习风气正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缓慢提高了。最近的一次期中考试我带的两个班有明显进步,这更加坚定了我要对学生严格管理的决心。

经过一学期的摸索尝试,我备课和讲课都顺利一些了,跟学生交流也多了,也更加热爱我的工作。初为人师的稚嫩和迷茫正一点点褪去,只是每每面对学生起伏不定的成绩我都头疼不已,什么时候我才能有其他老师的那种云淡风轻呢?作为新老师,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要更加勤奋:继续认真做好教学反思,每周坚持写教学博客;每周都要听其他老师的课,取长补短;多向其他老师请教……身在黄冈中学,我感到特别欣慰。这儿的老师都特别平易近人,而且很乐意跟我们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在我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总有老师伸出援手,给我支持和鼓励。

作为一名新老师,我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我有着一颗积极向上的心。

篇5

【课型】造型表现。

【教材分析】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孩子们对大树有着特殊的感情。这个课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间。本课内容可以非常自然地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达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教学目标】(1)美育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2)知识目标:鼓励学生大胆地、有个性地用自编故事、绘画方式、肢体语言等去表达对大树的情感。(3)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儿童画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教学重点】围绕大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

【教学难点】画面构思和组织。

【教学准备】范图(树干结构)、彩笔、蜡笔等,手工树。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课前与学生交流有关大树知识的话题,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绿色生命的情感。

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想不想认识它?(生答)现在咱们把它请出来,教师出示手工制作的大树。它是谁?(生答)课前我们聊得很愉快,同学们关于树的知识知道的真多,很了不起,大树为我们人类做出了很多贡献,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一起来画画大树好吗?学习第8课《大树的故事》,板书课题。

三、探究式学习活动

1.了解大树的结构

教师:我们画大树,首先得了解大树的结构。提问:你知道大树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结合大树教具,教师: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说说大树的结构吗?(学生讲,老师依次板书)

2.欣赏各种形态的树,感受树的高大,姿态的美,渗透环保教育

教师:我们了解了树的结构,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多姿多彩的大树的图片。在欣赏图片前,老师提一个小的要求,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两个思考问题欣赏。

(1)什么样的树才是大树?

(2)什么样的树才是美丽的树?欣赏完,我们一起交流。结合课件,欣赏大树的图片。

教师讲解:(1)大树的根扎在泥土里,树干看起来像小山;这棵树的树冠很大,树枝很多,就像千手观音,一棵树就像一个小树林;(2)这棵树的树干像个大水桶,这棵树就像城堡;(3)为什么叫迎客松?它的树枝就像俯下手欢迎客人的到来,树枝的生长方向是向下的,你能用胳膊模仿一下迎客松的姿态吗?(4)胡杨树的树冠就像人的烫发头,树干上有树洞,里面藏着什么秘密呢,这棵树的姿态就像一个跳舞的人。教师:图片欣赏完了,谁来说说什么样的树才叫做大树呢?(树干高又粗,树冠大)出示课件,问:什么样的树才是美丽的树?(姿态美)生答。这样的树还美吗,这样的环境美吗?破坏树,就是破坏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应该怎样做?爱护树,做环境小卫士)

3.画出大树的故事

教师:一棵树很单调,大树的身边肯定发生了不少有趣的故事。老师带来了大树的小伙伴,谁愿意帮忙打扮一下大树?(学生一起打扮大树,表现大树的故事)这样,树上、树下、树洞是不是很热闹了?)

4.欣赏绘画作品

(1)教师:我们不仅要画出大树,而且还把大树的故事表现出来。一起欣赏一下学生的作品。点击幻灯片,这张画是不是很有趣,树爸树妈为小树过生日,这个场面真温馨。

(2)老师也画了两张画,请看,出示两张范画,分析画面构图,讲解如何将树画大。(竖着用纸,树干画的粗一些,高一些,横着用纸,树冠画的大一些。)

四、作业提示

教师:大树的故事真有趣,相信同学们也想画了,老师提几点要求:(1)画出大树,表现出美丽的姿态。(2)画出大树经历的故事,画面有趣。(3)单色线条构线,不涂色。

五、创作实践活动

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六、作业展评,学生作品张贴在大树的周围

教后反思:以上是我获得2010年10月份淄川区小学美术优质课一等奖的教学设计教案。我谈一下课后感受。

第一,选课题要引起学生的兴趣。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孩子们对大树有着特殊的感情。这个课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间。

篇6

古诗走进课堂,作为一名教师,经过几年来的不断探索与实践,我有了些感悟。

一、 进入诗境

带领学生进入诗境的方法有多种,可根据古诗自身的特点来选取相应的方式。

1. 探究背景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作。”每一首诗,都有它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性格根源,因此,必须对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个人遭遇作详细介绍,从中获悉作者的性情特点和写作特色,这样对于诗歌的理解就更加全面而具体了,而且对情感的把握拿捏得更准,为诗歌的吟诵和理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充分了解诗歌写作时的历史背景是进入诗歌意境的前提,也是进入诗歌意境的钥匙。如在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时,了解到作者与诗人一见如故,建立了深厚感情,好友此一别不知何时能再见,再去体会“唯见长江天际流”所包含的两重意思,既写景,又抒情,就更加容易了。

2. 联系现实

以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作为入境古诗的桥梁。例如教学《望洞庭》时,引导学生回忆游览南湖、净月潭等熟悉的景点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再去学习诗歌,就会兴趣盎然了。

3. 故事引入

通过一个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学《赠汪伦》时,先讲述发生在李白和汪伦之间的小故事,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对于理解诗人寄予诗中的情感也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二、解好题眼

古诗题目简洁、含蓄、深刻,弄懂题意,内容便略知一二。题意理解的关键是对重点字词的理解。如窦桂梅教学《游园不值》一课时,对于“不值”讲解得就非常有创意:“不值吗?值!”让人拍案叫绝。

三、 理解诗意

用我们的感官去参与古诗的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看——找准关键

对于古诗中关键字的理解不应只停留在字面意思,还要挖掘其古今意思的区别,以及暗含的情感。如教学《滁州西涧》时,抓住“独怜幽草涧边生”中的“怜”,弄懂它是喜爱、怜惜的意思,“野渡无人舟自横”一句则抓住“自”理解是自在地漂浮的意思,从而体会作者对归隐山林、安闲生活的向往!

2. 听——古乐悠扬

恰当的音乐背景的播放,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地进入古诗的意境。如在教学《春望》一诗时,播放一首《霓裳曲》让学生感受盛唐繁华,随着理解的深入,再播放一曲低沉、伤感、苍凉的古乐,诗人对往日盛世繁华的怀念,对如今悲惨遭遇的无奈,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入侵者的仇恨之情就在这乐曲中渗入到了学生的心里。

3.嗅——品味意境

品味诗境要学会赏析,整体把握,如《春晓》一诗的前一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不说春光使诗人心情愉悦,而是使飞鸟怡然自得,这就是含蓄不露,这就是诗味。同样“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也是同理,这就是借物境写心境,用声和景营造诗歌的境界。“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用一支出墙的红杏使满园春色尽现我们眼前,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有一个敏锐的鼻子,嗅出古诗中的味道。

4.想——联想画面

学生要充分了解古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去补充和领悟,这就需要发挥想象力,将诗中描绘的各种形象利用想象根据诗意把大脑中记忆的各种意像进行再造组合,从而在大脑中创造一个新的画面。这样不仅对诗意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如在学习《忆江南》一诗时,“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启发学生想象在这这如梦如幻的江南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这美景怎能不令人怀念!这情怀怎不令人追忆!

5.读——诵读成韵

古诗注重音韵的和谐,所以朗读一定要讲究节奏。如五言绝句可用“二二一”节奏或“二一二”节奏,七言绝句可用“二二三”或“二二一二”节奏,同时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的韵味。当然诵读古诗最重要的是读出情来。现在很多教师以让学生高声诵读来增加效果,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们扯着脖子高声地吼出清新自然的《清平乐》、想象瑰丽的《将进酒》、苍凉悲壮的《从军行》、忧国忧民的《示儿》,不禁汗颜,莫让这一声声吼毁掉我们中华千年的文化瑰宝。

那么如何避免这个问题,就要我们的教师除了利用前面的方法在教学时做好功夫,还要以身示范,进行朗读指导,用我们的声音,我们深刻的体会去诵读,从而感染学生从对我们的模仿到自己心灵的进入,然后从他们喉咙中发出的就是诗人的慷慨豪迈和浅唱低吟了。

四、 用好辅助手段

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下辅助手段,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与感悟。

1. 以诗作画

“画是有形诗,诗是无形画,诗画同源”。教学中既可以借助配画插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也可以诗词为内容,任由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画心中所想,描绘出诗词中的意境。

2. 以诗写文

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古诗补白、改写、仿写、写读后感、独立创作等多种练习形式让孩子将自己的理解与想象用文字描绘出来,不但加深了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3. 以诗成戏

低年级学生形象感知能力强,所以对于他们进行的古诗教学,可以边说边唱,边讲边演。如教学《古朗月行》时,学生了解“白玉盘”、“瑶台镜”、“青云端”、“捣药”这些词意,在之后的朗读和背诵中,用手势和动作将他们形象的表演出来,恰当的肢体语言能够提高孩子们的记忆与理解。

4. 以诗放歌

古诗的语言生动,充满音韵之美, 极适合配乐演唱,谷建芬老师专门为孩子们学古诗谱的作品有二十余首。如《春晓》《出塞》《长歌行》……课外的还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岳飞的《满江红》、李煜的《虞美人》、李清照的《月满西楼》等。课堂上让学生欣赏并学唱,自然兴趣盎然。同时还可以开展给古诗配新曲的活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大的调动。同时为了给古诗找对曲子,使学生对古诗词的内蕴有了透彻的了解。

五、 创新设计作业

诗歌教学的作业,应该多层次,富有个性化,既能够对课堂学习加以巩固,又能使学生学习水平和兴趣爱好得到更大的发展。如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后,设计如下作业:(1)说:把诗歌的内容说给家长听一听;(2)画:画一幅表现诗歌意境的画;(3)写:写一段话,将诗中所描绘的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景展现出来。多元化的作业形式激活了学生的智慧,也更增强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与信心。

当我们听到校园里回荡起朗朗的诵读声,这是古典文学生命力旺盛的体现,当我们看到课堂上学生滔滔不绝地引经据典,这是民族文化振兴的曙光!让我们引领着孩子们在古诗中漫游,用古诗的神韵去滋润他们的心田,领略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魅力,充分享受徜徉古典文化的无穷乐趣!

篇7

一、以故事教育促进儿童的道德养成

将抽象的道德说教以故事的形式具体化、形象化,更容易让孩子接受;用故事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正确判断,启发顿悟,效果也更好。为更有效地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我们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开展“故事三进”活动,即“故事妈妈”进校园,“故事老师”进课堂,“故事少年”进社区。“故事妈妈”来自学生家长中一些富有爱心、能说会演的年轻妈妈,她们来到学校,走到孩子身边,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把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情感和文化知识等,根植于孩子的心灵深处。“故事老师”在“故事妈妈”讲完故事之后,定期走进课堂带领孩子领悟故事中的内涵。此外,我们还成立了“故事少年演讲团”,把孩子带到社区,为社区群众讲述故事,传播先进文化。如果说听“故事妈妈”讲故事是一种被动影响的话,那么和“故事老师”品故事、“故事少年”讲故事则实现了学生的德行培养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二、以故事教育促进儿童的课堂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要挖掘出丰富的课程资源,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探究的科学精神。教学如果只停留在对字、词、句的解读,只停留在抽象的理性分析、公式化的运用,显然是不够的。将故事元素融入课堂,或引进简短生动、有趣、富有挑战力的故事补充教学,或将“故事性”与教学相融合,利用故事的表现方式组织教学,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有一种特殊的文本形式,叫文包诗,把古诗词根据它的创作背景改编成趣味盎然的故事来呈现,这大大降低了学习语文的难度,提高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这也给了我们启发,对于其他的文本,如说明文、议论文,教师也可以适时、适度引入与文本相关的人物故事、背景故事,增加故事的元素,用故事来点缀、包装或改造教学内容,使之更加灵动、立体。学习是天长日久的浸润与积淀,当故事走进教学,孩子就会爱学、乐学、会学。带着孩子徜徉在课堂,体味思维的乐趣,享受学习的快乐,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三、以故事教育促进儿童的生活实践

篇8

关键词:关注内容;角色扮演;实际应用

故事,是通过叙述的方式,讲述一个带有寓意的事件。它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其最大的特点是它的语言富于生动性。新译林英语Story time和Cartoon time的内容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如何让故事教学凸显“故事味”,笔者有以下一些思考。

一、关注内容,轻句型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二级目标提出: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好习惯。这里“读懂”的含义是:看懂(书面语言信息的传递、吸收和分析处理)。因此,笔者认为,阅读故事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关键信息,去获得关键信息。

如,新译林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5 A party(Story time),呈现了be going to结构的疑问句,通过watch and match后,学生知道了孩子们为聚会准备了一些物品。接着教师就围绕这一内容让学生练说句型:A:What is...going to bring to the party?B:...is going to bring some...to the party.之后再进行引申进行反复练习: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next week...?I’m going to....

分析:

孩子们准备物品,这只是聚会的一个部分。通过句型的操练,学生只是学会掌握了这个句型,而没有对故事的内容有个真正的了解。我们知道,故事侧重于事件过程的描述。事件的发生、发展有它的顺序性,我们要知道聚会的时间、地点。聚会前,孩子们做了什么准备?聚会时发生了什么?聚会上孩子们做了什么?等等一系列事情,都是这个故事呈现给学生的内容。而不仅仅是句型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next week...?I’m going to...的掌握。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关注故事的整体性,整体把握故事的内容。

那么我们可以安排学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找出Su Hai,Wang Bing,Yang Ling等人为聚会准备的物品,填入表格:

然后安排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Liu Tao为聚会准备的物品,填空:The clown is . Liu Tao brings to the party.The children are going to first.这样学生就对整个文本内容有个全面的了解,也便于学生复述课文。

二、角色扮演,真评价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要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小短剧。新译林英语卡通人物Bobby和Sam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特别是Bobby一次又一次的“出丑”逗得孩子们哄堂大笑,学生很喜欢模仿。此外还新增了一些寓言故事,如,六年级下册Unit 1 The lion and the mouse,故事以拟人的手法呈现了两个强弱分明的动物形象,寓意深刻,这些都非常适合进行角色扮演。

进行角色扮演时,我们可以尝试运用以下两种方式:

1.评选最佳配音小演员。运用教学光盘进行角色扮演时,出现的是无声的画面。教师让学生对故事中的人物进行配音。模仿故事人物的语音语调进行评选。

2.评选星级演员。学生在熟练掌握内容后,可以进行表演。此时没有任何的画面。语言正确流利者获得“一星演员”的称号,语言正确流利,并且伴有动作者获得“二星演员”的称号,语言正确流利,动作到位,并且情感丰富者获得“三星演员”的称号。

我们知道,能动性是构成主体性的根本特征。角色游戏能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从而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促使他们不断尝试探索,获得更多的成功,学习更多的知识。

三、实际应用,重体验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合作等方式学习和运用英语,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课程标准以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应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通过创设具体语境并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为学生提升“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而服务。

新译林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4 Road safety围绕“行路安全”这一话题,呈现了一个如何过马路的行为指南,内容包括如何利用斑马线过马路、没有斑马线的时候如何过马路以及在马路上禁止做的事情。在巩固环节,我们可以把教室课桌间的间道看成是道路,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过马路。

T:Let’s cross the road together.

Ss:Great!

T:When we cross the road,what should we do first?

S1:We must look for a zebra crossing fist.

T:Yes.Where’s the zebra crossing?Oh,it’s over there.Let’s go.

Ss:OK.

T:Look at the traffic lights.The red man.Can we go now?

S2:No,we can’t.We must wait for the green man.

T:Yes.

S3:OH,the green man.We can cross the road now.

T:Great!Let’s cross the road!

再创设情境:没有斑马线的时候如何过马路。让学生一起实际走一走,体验规则。

又如,新译林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3 Asking the way这一话题,要解决“How can I get to...?”这一知识难点,传统的课堂布局很难突破该难点。教师在教授该内容时,就可以利用调整课堂布局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可将若干课桌拼在一起,给其中一名同学一块写有“THE BANK OF CHINA”的牌子,将该区域人为化为“银行”,另外,再定义好“HOSPITAL”区域、“WC”区域、“POST OFFICE”区域、“KFC”区域,等等,并且精心设计好各个区域之间的路线,便于学生运用“get on...and get off...”“go along...”“turn left.”“then turn right.”等句子。如此区域化的课堂,好比是一个微型的社会,学生就是其中一个个公民,正常地在其中用英语活动,确实能为孩子创设比较真实的语言空间,更利于语言的运用和发展。

四、故事拓展,促想象

新译林英语Cartoon time的故事幽默风趣,很受孩子们的喜欢。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许多故事学生阅读后都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想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那么我们可以顺推,跟随学生的意愿,进行故事的拓展。

以新译林六年级下册为例,Unit 4 Road safety(Cartoon time)Bobby和Tina一起坐公交车去姨妈家,途中汽车停下来两次:一次是因为红灯,另一次是因为许多大象在排队过马路。这个故事带有点喜剧性,同时也是教育学生行车时要遵守交通规则,要礼让行人。还要做到什么呢?我们可以接故事:The bus stopped again.Why?

S1:Billy is standing at the bus stop.He wants to get on the bus.(经过公交站台时,有人上车要停下。)

S2:There are so many cars here.We can’t move now.(遇到堵车情况时,要耐心等待。)

让学生创编故事结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且使学生对故事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英语,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在进行故事教学的时候,要保持语言的地道性,必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同时认识到,故事教学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除了进行课堂教学之外,可考虑如何挖掘更多资源,充分调动学生课外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多说、多听、多阅读,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9

一、巧导

李渔曾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文章开头必须讲究艺术,古诗教学的导入,亦应如此。

1.故事导入法。引人入胜的故事最能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在《赠汪伦》的新课导入时,我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了《李白“受骗”桃花潭》的有趣故事:汪伦十分敬慕李白,就灵机一动,写了一封信给李白,说自己家乡不仅有“十里桃花”,还有“万里酒家”。李白接信后便欣然前往,才知上了朋友汪伦的“当”了。李白乘舟将要走了,汪伦赶来与他依依惜别,李白送给他一首诗《赠汪伦》。故事导入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求知欲,同时又巧妙地介绍了诗人及诗文创作的时代背景,缩小了时空差距,扫清了学生学习古诗时由于年代久远而无法产生情感共鸣的障碍。

2.情境导入法。俗话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小学语文课本中,几乎每首古诗都配有一幅情景图。小学生学诗如能与赏画紧密联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在《宿新市徐公店》新课导入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给学生展现了初春情景,并配上了轻松愉快的音乐,然后由景及人指导学生观察说话。春天的美景对学生来说是多么美好,采蝴蝶游戏又是多么有趣,所以学生都说得兴致勃勃,对初春充满了向往。这时,我让学生再读这首诗,学生兴趣很浓。情境导入法能以景引人、以情动人,能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心理共鸣;同时,由形象到抽象,由白话到古诗,大大降低了小学生学古诗的难度,而且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道德观、审美观的培养。

二、多读

新课标重视“语感的积淀”,要求教师把教学着力点放在“多读”上。“教师少讲、学生多读”应成为古诗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入选小学语文教材及推荐给学生课外诵读的古诗文,如《春晓》、《小儿垂钓》等浅显易懂,学生在反复吟诵中即可激起自身无穷的遐想。古诗文的“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步骤。下面试以《望庐山瀑布》为例来说明。

对于读书,朱熹曾强调:“须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第一步,让学生自由练读诗文,要求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初步感受到诗的韵律之美。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教师可以辅以亲自范读或录音范读等手段,并用多媒体出示诗文。

第二步,让学生自由小声再读诗文,想想、说说诗句的意思。不懂之处向同学、老师或向字典求教。学生读后提出了“香炉”“银河”“九天”等几处理解上的疑难,教师帮助学生逐一理解这些难点。

汉语是一种写意性语言,“偏重心理,略于形式”,表达是非线性的,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在古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要求小学生将这些流传千古、意韵隽永的古诗作一番透彻理解是不现实的。特级教师于永正也说:“对语言的理解也是个含糊的说法,很难有个标准,能意会就可以了。”小学生学古诗可以先不要求字字句句全部透彻理解,而应留出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朗读,在反复的吟诵中加以体会、感悟。

第三步,安排学生反复朗读,读出语感,想象情境,让其景其人在学生脑中“活起来”。古人曰“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意即读得熟则自晓其义也。课堂上,当学生读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时不自觉地放开了嗓子,充满了惊奇与赞叹,学生仿佛真的听到了震耳欲聋的水声,看到了瀑布一泻千里的雄姿!因此,只有多读,才能使学生的头脑中浮现出诗文所表现的客观生活画面,才能使学生的情感与诗中的情感发生共振。

三、熟背

智慧的根源在于记忆。小学阶段是人生记忆的黄金阶段。很多人可能早已忘记在中学或大学阶段背诵过的名篇,却久久不能忘记童年时期记住的故事、课文,便是这个道理。小学生的记忆力是惊人的,错过了这个关键期,再记就要难一些。因此,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这种记忆优势,鼓励学生多背一些优秀古诗文,并且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去熟背。如可用联系图像记忆法背《泊船瓜洲》、《江雪》等诗;用紧扣关键词记忆法背《小池》、《绝句》等诗;还可以用表演法加深学生印象,从而记住诸如《寻隐者不遇》等叙事性的诗。

篇10

关键词:讲故事 ; 培养文明礼仪

我是六年级一班的班主任,既上本班的语文又上本班的思想品德。提起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很多教师都感到非常头痛,因为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很多时候都是以自己为中心,做事很少顾全大局。同学们良好习惯的养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因此只有符合他们口味的情感体验才能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在本班,我结合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经常向学生讲一些故事,使他们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收到一定的效果。

一、听亲情故事,唤醒同学们的良知

在汶川地震中,人们发现一位已经死亡的年轻母亲,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三、四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父母对子女的爱集中表现在危难时刻。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他们也在关怀我们,可我们对这种关心已经习以为常,有时甚至有点麻木了。我们要唤醒我们的良知,要懂得感恩,不要等到哪一天父母不在的时候,才知道悔恨。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后,深受感动,知道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如爸爸下班后,给他捶背;早晨帮妈妈做家务;饭后给爸爸倒茶;吃饭时给爸爸妈妈夹菜等。

二、听身边的故事,纠正逆反心理

小学生小李严重偏科,他数学很棒,每次考试都是优秀,而英语却常常不及格。父母给他请了一位家教,周日还要到辅导班上课,他很累,也很着急,可是妈妈由于着急的原因,经常说他,小李每天一拿起数学书,妈妈就提醒他看英语,每天都要留练习题让他做,使他看到英语就头痛,明知应该学习,可是看见妈妈进来,明明在看英语书,马上摆出一副没有看书的样子。

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我们要学会克制逆反心理,有了问题,应主动同妈妈交谈,心平气和地把自己的想法用适当的方式告诉妈妈,请妈妈改变对自己不信任的态度,同时,自己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想想妈妈是为了谁,理解妈妈的一番苦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妈妈的原有看法,争取学业上的进步。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后,逆反心理变少了,能体谅父母了。

三、听传统文化故事,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孟母为了孩子能安心的读书,搬了三次家,终于找到了适合孟子读书的地方,并且孟子最终成了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孟母三迁)。

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良好的环境对人的成长及品格的养成至关重要,懂得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后,感慨万千,身为21世纪的接班人,在如此优越的环境里,更应该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四、听古人的故事,懂得尊师重道的道理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程门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