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父母的文章范文
时间:2023-04-05 22:14: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感恩父母的文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爱父母”活动
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我们认为,感恩教育放在首位的应是“孝道”的教育。因此,我们把“爱父母”作为我校开展感恩教育的一个切入口,组织开发了校本“爱父母”课程活动实施方案,具体方案如下:
一二年级:
感受父母的爱:(课时5)
小小故事会:讲述父母爱子女的故事;小小侦察员:发现身边父母爱子女的优秀案例;小演员:寻找生活习惯较差的学生,扮演其父母的辛劳;学唱关于父母的歌
感恩小制作:(课时4)
画一张亲子出游一家和睦的图画;做一张贺卡(感恩、生日、节日、道歉等);利用生活垃圾,进行小制作(可亲子合作)
亲子户外游:(课时5)
畅想户外游;多种形式的户外游(可建议几个家长小朋友同游);亲子共同走访亲戚、名人等;与父母一起参加有意义的户外劳动;畅谈户外游
撰文感亲情:(课时2)
听一听关于跟恩父母的话;说一说关于感恩父母的话;背一背关于感恩父母的话
家务体验:(课时4)
说一说哪些事情是可以自己做的,能帮父母做哪些事情;为父母做一件感恩的事(倒茶,擦桌子等),建立做家务的爱心银行;小小银行,合理利用父母的每一分零花钱
三四年级:
感受父母的爱(课时5)
小小故事会:讲述父母爱子女的故事,激发小朋友感恩父母的愿望;收集关于赞美父母的爱的文章,汇报;收集身边的关于父母的爱的文章;整理父母爱的方式;学唱关于父母的歌
感恩小制作:(课时4)
画一张关于父母的画;制作一张简单的手抄报;做一张极美的贺卡(感恩、生日、节日、道歉等);;利用生活垃圾,进行小发明小制作(可亲子合作)
亲子户外游(课时5)
制定出游计划(时间、地点、人员、经费等);组织户外游;拜访自己身边最尊敬的人;与父母一起种下一棵植物;交流活动过程、心得
撰文感亲情(课时4)
给父母的一封信;我的一家(爸爸)(妈妈);记一件感恩父母的事
家务体验(课时4)
讨论哪些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每周一件感动父母的事(亲情银行);帮助父母大扫除
五六年级
感受父母的爱(课时5)
收集名人关于爱父母的文章;小小故事会;案例分析会;亲情辩论会;学唱关于父母的歌;策划小品剧
感恩小制作(课时5)
制作一张贺卡(感恩、生日、节日、道歉等);制作一张手抄报;针对父母的具体情况,做一个小制作;为父母做一次饭(收集菜谱、学习,交流实践)
亲子户外游(课时6)
制定一次出行计划(时间、地点、人员、经费等);组织户外游(我做小管家);独立拜访外婆家那边的长辈;参加一次农业劳动;在父母的指导下种下一棵植物
撰文感亲情(课时6)
给父母的一封信;给父母的十条建议(议论);我的一家(爸爸)(妈妈)(记叙文);记一件感恩父母的事(记叙文);给父母介绍一件你的校园(说明文);与同学合作写一首赞美父母的诗(诗歌)
2.“小手牵大手”活动
我们让学生和社区里的优秀老人和成功人士结对。结对老人会定期了解与之结对的孩子的表现情况,观察孩子们生活、学习、成长情况, 了解他们近段时间有没有进步,学习成绩有没有提高,不良习惯有没有改观等等,发现问题及早处理,表现不好对其引导,表现好了加以鼓励。他们会经常和孩子交流、沟通,从生活上对其关心、帮助。在老人们长期无微不至地关怀下,孩子们往往都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3.“泽成奖学金”纪念活动
冯泽芳是我国杰出的农学家,中国现代棉作科学的主要奠基人。他是义乌市赤岸镇乔亭村人,他的一生不仅成就非凡,而且始终念念不忘自己的家乡,为自己的家乡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篇2
——小议感恩
大手牵小手,跟着幸福走。一提到手牵手,人们立刻会想到甜蜜的恋人;倘若在“手”前加上两个形容词“大”“小”,则人们便会立刻想到,父母牵着步履蹒跚的孩子的手,一步步慢慢走的感人画面。
亲情——总是文人墨客笔下、人们口中离不开的话题。
儿时,爸爸妈妈牵着刚学会走路的我们,一步一步地走。耐心地教我们学会一切;等时间飞逝,等他们脸上有了岁月的痕迹,眼中有了沧桑,我们是否也会像小时候爸爸妈妈牵着我们的小手那样,轻轻地挽着他们的臂弯,稳稳地走呢?你会反哺 吗?你能像儿时父母对你那样有那么大的耐心吗?
也许,你能;或许,不能。
但是,大手牵小手,大手挽小手,才是完整的一辈子啊!
儿时,父母的大手牵着我们的小手;长大后,我们的手挽住父母的手。这一生算是完整了。身为中学生的我们,难道不应该学会感恩吗?
有些同学总感觉,感恩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可谓是一个很大的工程,它是十分神圣的。实则不然。我们可以想想,每一位父母都是普通人,而他们却能给予我们不普通的爱;反过来,为什么我们不能给予父母不一般的爱?其实,这“感恩”一词,是通过身边的种种琐事体现出来的。同学们都知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受到父母那么多关爱,父母的恩情我们一辈子也还不完。
感恩,要从现在做起。
我记得有篇文章是这么说的。主人公有一个幸福的家,从小生活在蜜罐里,于是他想着等他有了钱再感恩吧。结果,有一天,他父母出了车祸……作者在文章结尾写到,感恩,从现在做起,不要等到你父母不在了再后悔莫及……
篇3
2、感恩父母,感恩他们用十月怀胎,给予了我生命;感恩父母,感恩他们用辛勤汗水,哺育了我成长;感恩父母,感恩他们用深切教诲,教会了我做人。父母给予了我们的太多太多,我们这些作子女的却不知从何做起。也许,没事时为父母分担些家务,父母下班后为他们倒上一杯水,父母不舒服时为他们充一杯牛奶,父母劳累时为他们捶捶背,父母苦恼时为他们分忧解难,父母高兴时与他们分享快乐。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但在父母眼中却是十分自豪的。父母给我们的爱如此之多,而我们却只给父母做了一点,父母都已感到知足,所以,我们要用一生来感恩父母。
3、感谢父母给了我生命,感谢父母育我成长,感谢父母把我送入学堂,让我学会做人、做事。感恩、知恩、报恩,感谢父母。我感谢父母,对父母的爱,不是我用一个感谢就可以表达的,我会用我的行动来证实我的感恩,用我现在的努力来换取我将来的成功。感恩父母、知恩父母、报恩父母。
4、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大自然的恩赐,感恩食之香甜,感恩衣之温暖,感恩花草鱼虫,感恩苦难逆境,感恩自己的对手,正是他们存在才铸就了自己成功。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湛蓝的天空,新鲜的空气,灿烂的阳光,美好的生活,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快乐呢?
5、感恩是我们对父母的一点点回报,我们应该去收获更大的“礼物”来感恩父母,父母为我们播撒爱的种子,我们为父母收获幸福的果实。
篇4
[关键词]感恩;快乐;成长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2-0270-01
聋哑孩子由于先天的缺陷,和家人老师沟通的障碍,导致很多孩子自私、冷漠,总觉得父母对不起他们,社会不关心他们,平时只知有自己,不知爱别人。因此,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让学生知道他们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近几年,我们立足“感恩自强、快乐成长”这一基点,逐步形成了“在体验中学会感恩,在感恩中快乐成长”的特色体系,使聋哑孩子在思想道德建设实践中熏陶了情操,开阔了视野。
第一步:“感恩体验”总动员
学会感恩就等于架起了做人的支点。我们的思想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讲大道理上,更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还要帮助教育人们懂得做人的道理,要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让他们懂得,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感念祖国之恩,要报效祖国;感念自然之恩,要学会和大自然生灵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这是一种更加丰满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是刻骨铭心的。
第二步:感恩体验“10分钟”
从上学期开始在晨会课上每周2天,利用10分钟时间讲一个感恩故事,吟10首感恩诗歌,排练手语歌《世上只有妈妈好》《白发亲娘》《感恩的心》《母亲》《常回家看看》《爱的奉献》《烛光里的妈妈》,推介30篇感恩美文,讲40句感恩之言的活动,把感恩教育推到一个高度,达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效果。开始从最简单的三字经的故事说起,从为母亲暖床的小黄香,到乌鸦反哺等动物故事,使学生明白,不光是人有感恩孝心,连动物都有。所以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学会感恩,让学生懂得一个知道感恩的人,才会是快乐的人。如果总是觉得别人都对不起自己,这样自己心情不好,别人也不快乐。
第三步:感恩教育“争笑脸”
我校根据聋哑儿童心理特点,在低年段建立“星星换笑脸”评价制度,引导孩子在家庭、学校、社会中进行感恩体验活动,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并通过每周学生自评或老师、家长、小组协助评等方式,评出每个学生在校、在家获得“文明星、智力星、责任星、合作星、勤劳星、孝敬星、环保星、快乐星”等八个项目得星情况,每获五星就可换一张小笑脸,每学期获五张小笑脸的可被评为“特校之星”,获得一张大笑脸印制的奖状。无论哪个孩子,都能在争笑脸的活动中收获到成功的快乐。一个学生代表了一个家庭,这一活动深受家长的欢迎。许多家长来信、来访都谈到了自己的孩子在争笑脸活动中取得的飞跃进步。
第四步:感恩教育“多沟通”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动人诗句显示了我国有源远流长的感恩情怀与传统。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漠。不少学生认为“用父母的钱天经地义”,父母、亲人对他们的呵护与关爱是理所当然的。他们总是觉得自己的残疾是父母造成的,觉得父母亏欠了他们。他们又和父母无法沟通,所以我们要努力搭建孩子和父母沟通的桥梁。通过开展“感恩回报”教育主题队会、黑板报等形式,使学生知道父母养育之恩;通过开展对话,试着让学生知道;对于他们的残疾,父母有多难过,多愧疚,多无奈、从而使孩子和父母能互相理解,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第五步:感恩体验且收获
我校组织的感恩教育活动,首先从算一笔感恩账、举行一次感恩征文、参加一次感恩活动、举行感恩演讲等着手。
首先,是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开展为父母多做事,对父母多说知心话,为父母过生日,给父母送礼物,为父母揉揉腰、捶捶背、洗洗脚,帮父母做饭洗衣等活动,体会和感激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培养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情。学生从“感恩父母”系列活动中体会到了父母把自己养大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自己一定要从小好好学习,听从父母的教诲。学习之余要多关心父母,要用优异的成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其次,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开展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如给老师写一封信、做一张贺卡、献一束鲜花、表一个决心、送一句话、写一首诗歌等,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学生从“感恩老师”系列活动中体会到了老师培养学生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在每一个学生的身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自己一定要努力学习,听从老师的教诲,尊敬老师,以优异的成绩感谢老师的培育之恩。
篇5
在2011年的“两会”中,有人大代表提出这样的倡议:把赡养父母写入法律条文。这听起来是可悲还是可喜呢?自古以来,在中国的优良传统中,赡养父母是天公地道的,不赡养父母就会受到道德的谴责。但到了今天,为什么要把它写入法律条文呢。想深一层,作为教育者的我也意识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受到外来多元化文化的影响,中国的优良传统正在逐渐消失,子女对父母的感恩之心正在逐步泯灭。从人大代表的倡议可见,感恩之心的失落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社会上的有识之士和教育专家的注意,也开始得到学校和全体教育工作者把感恩教育作为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来开展。
成功学家安东尼指出: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一颗感激之心,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存感激,同时也要对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激之情。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是医治现在孩子冷漠,没有责任心,缺乏爱心,不懂关心的良药。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的教学内容,然而当前,学生的感恩意识非常淡薄,由于父母对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我为中心,很多孩子在大把大把浪费时,早已忘记了“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把父母为之的付出看成是理所当然,他们只记得自己的偶像,却记不住父母的生日。中学生的感恩意识正在淡化甚至泯灭,他们不懂得感恩,不愿感恩,不会感恩,回馈社会意识淡薄。那么,在语文教学在应怎样进行“感恩教育”呢?
1 让学生在教育中懂得“知恩”
知恩就是懂得什么是“恩”,这是感恩教育的第一步,我们平常所讲的“恩”一般会想到“父母之恩”“老师之恩”,其实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所表现的“恩”,它包括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等。
(1)自然之恩,这是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教学资源最丰富的“恩”。大自然不仅以丰富的资源养育我们的生命,更以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我们的精神。当我们深入到朱自清的散文《春》的艺术境界时,我们会被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会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会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励。《周庄水韵》那水墨画般的清淡、版画般的色彩、水粉画般的柔和是我们向往的,我们更会陶醉于那清澈的水。其实我们更佩服那里的人,是他们使周庄的水仍是那般的清、纯、自然。
(2)父母之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科书是有从多角度、多层面去表达父母之恩的。有《小巷深处》中盲母对“我”含辛茹苦的养育;有《背影》中父亲遭遇祸不单行仍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强忍悲痛地宽慰;有《我的母亲》中母亲对儿子“教之严”“爱之慈”,宽容隐忍,仁慈温和,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的性格品质对作者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季羡林老先生的《永久的悔》中的“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一辈子都没有笑过”;“母亲不知有多少个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这是多么伟大的母爱!
(3)社会之恩,这里一般指对他人之恩,《我的老师》中海伦?凯勒用她最深情的表白感谢莎莉文老师给予她的第二次生命,在《出师表》中我们可以感知诸葛亮对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
(4)祖国之恩,我们从描写山川秀美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从灿烂的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神,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危难时刻为祖国献身的典型身上感知祖国的凝聚力。
2 让学生在教育中懂得“感恩”
感恩就是恩情,这是感恩教育的第二步。我们要通过感受、体验,让学生对感恩教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大凡饱含感恩之情的文章的,我们都可以用满怀深情的语调去朗读,从中感受和体验。有感情朗读的重点,一是直接朗读抒发感恩情感的语段,如《永久的悔》的最后的两个自然段,体会季羡林老人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以及自己那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之意。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母亲知恩而不能报的后悔是那么是悲痛,可见作者对母亲的感情是非常深的。二是突出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段。如《背影》一课,要反复朗读描写父亲攀爬月台为儿子买橘子的语段,体会年老体衰、行动艰难仍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心。三是景物描写细致的语段,要在反复的朗读中深入语境,体验大自然的美,激发敬畏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如《春》要反复朗读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语段,直至成诵,,体会春天的魅力,愉悦自己的情感,油然而生“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感慨。
3 让学生在教育中懂得“报恩”
语文教学中还要让学生通过表达心声,把情感升华到报恩和施恩的层面。这一方面,在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懂得报答父母之恩。
教学完《背影》后,我会结合七年级的《小巷深处》刻画父亲和母亲的形象的描写,让学生可以用小练笔的形式写出自己父母的背影、手、皱纹……或写一个小片段讲述父母曾经使自己感动的一刻。通过细致观察,体会可怜天下父母心,反思自己与作者相类似的“太聪明”的言行,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激发学生以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的恩情。
4 让学生树立“感恩的价值观”
初中语文教材中利用课文进行感恩教育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我们要利用有限的资源培养学生无限的“感恩价值观”,让学生懂得把具有感恩教育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让知恩、感恩、报恩最终成为学生的自觉,而非一种书面上的、单纯的教育,这才是语文教学中进行“感恩教育”的目的。
首先,感恩就是珍惜生命。现在的学生自强意识太差了,受不了一点点的挫折,动不动就想到死。我们要感恩,必须要有生命,只有珍惜生命,才会对给予我们生命并含辛茹苦抚育我们的父母最好的回报。
篇6
【关键词】语文阅读 感恩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是一种生命的活动,是一种感悟,一种体验。体验是孩子懂得感恩的基石。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肤浅的,尤其低段学生的知识面狭窄,情感体验比较少,比较薄弱。因此,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更应加强朗读、想象及思维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对感恩教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一、挖掘教材,分析感恩教育的内容
1.自然之恩。大自然不仅提供了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我们的精神。如《九寨沟》描写了九寨沟的美丽景色,让学生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美好,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如《只有一个地球》一文告诉了我们,生养我们人类的是地球母亲;《长江之歌》能让我们心潮澎湃,壮怀激烈;《大自然的文字》讲述大自然中的无字书,教给我们无穷的鲜活的知识。
2.社会之恩。我们不仅要把学生培养为有个性的人,还要把学生培养为社会人,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见闻,指导学生提高认识,鼓励学生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懂得做人的道理。我们要引导学生,从《做灯笼》一文中去体会同学之间团结合作的快乐;从《生命的骨髓》一文中去体会两岸同胞骨肉相连的浓浓真情。从《我的老师》等文章中感受师恩,从《尊严》等课文中感受陌生人之恩。让学生领悟到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社会的和谐。
3.祖国之恩。“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阳光……”每当唱起这首歌,心头就会涌起一阵自豪感、幸福感。祖国之恩是具体的。祖国不仅是疆土,还有文化和她的万千子女。我们不仅要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更要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祖国危难时刻,为祖国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
4.亲人之恩。“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动物尚且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心存感激之情,更何况于人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的养育之恩是终生难以报答的。天大地大不如父母的养育之恩大。教科书中多角度表达父母之恩。如:有《一把油纸伞》中天天辛劳无怨无悔的母亲,有《背影》中富有人格感染力的父亲,还有《落花生》中教我们怎样做人的父亲等。
二、确定感恩教育的价值取向
1.感恩——珍惜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他人的生命。对大自然、对社会、对祖国、对父母,都是一种感恩的表现。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是对大自然的最好的回报;父母含辛茹苦地养育我们,珍惜生命,是对父母的最好的回报;祖国、社会,为我们提供健康成长的阳光土壤,珍惜生命是对祖国、对社会的最好回报。珍惜生命,就是要爱惜自己的身体,远离危险,远离形形的犯罪。
2.感恩——承担责任。在感恩教育中,要渗透承担责任的教育。感念父母之恩,就要孝敬父母;感念祖国之恩,就要报效祖国。古人都知“舍生取义”之理,乌鸦尚有反哺之义,何况人呢?
3.感恩——和谐相处。感念自然之恩,要有保护自然、热爱自然的意识,要学会和大自然的生灵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做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三、深入文本,渗透感恩教育
1.以朗读体验领悟自己的感恩情感。现行的语文教材大多是文质兼美,适宜在朗读中体验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感情朗读的重点:一是直接抒发感恩情感的语段。二是突出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段,在朗读中体验人物的崇高精神。三是景物描写细致的语段,要在反复的朗读中深入品味。同时要腾出时间让学生朗读全文,鼓励学生课外找找与课文有关的材料读读,把对课文的体验得到提升,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以想象体验激发自己的感恩情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实验教材生动活泼,多以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创造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因此,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能力进行有效教学。
3.以游戏体验散发自己的感恩情感。上课时,一说做游戏,学生那兴奋之情就油然而生,因此,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语文教师要巧妙地拢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培养学生感恩之情。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感受到学校生活的美好,从而激发学生对生活之热爱,对校园之恩情,对祖国之骄傲。
篇7
一、开展活动,营造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蓄情。
感恩教育需要通过主体的参与,我们首先是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队活动,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感恩,为什么要感恩。平时,我们加强学生的感恩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我们还精心策划了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感恩活动:如收集温馨照、算算亲情帐、讲讲亲情故事、写写感恩信。孩子们把童年生活中父母、老师对自己关爱的照片收集起来,用文字记录照片拍摄时间、地点,以及简要的情节,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些定格的温馨照片,使孩子们瞬间找到了失落的感恩之心。他们逐渐明白原来平淡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爱的哲理。孩子们在反刍生活的同时,还把父母为培育子女成长所支付的一切费用罗列出来。在算算、想想的过程中,孩子们感受到自己平时视而不见的却是一笔笔多么昂贵的财富!而这一笔笔财富又蕴含了父母多少深切的爱!感触万分之余,感动之心溢于言表。孩子们用讲故事、写信的形式表达对父母的感谢。我们还开展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的演讲朗诵比赛、黑板报、手抄报比赛等。这些“感恩活动”从感性的品评,到理性的思考,再到心灵的碰撞,让孩子们经历了深刻的体验过程,心中不禁蓄满了深深的感恩情结。释放出孩子积蓄已久的感恩之心。
二、关注现实生活的感恩细节,让孩子在生活中践行。
为了让感恩行动看得见,摸得着,我们运用以大见小,以点带面的策略,提出了三项感恩作业,就是让孩子用一句话向父母表示感恩;用一个举动为父母消除疲劳;一天当家为父母分担家务。我们要求孩子们每星期至少做一次,并且能够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最让孩子们受益的是,通过与父母交流他们开始关注父母的喜好,了解他们的心愿,记住他们的生日。孩子们会在不经意中给父母长辈送去最温馨的祝愿。他们还试着通过自己的努力给父母带去进步的喜讯、成功的喜悦。为了得到家长的配合,学校还专门发出一份致全体家长的公开信,希望家长们能够督促孩子积极参加感恩活动,多给孩子赞赏和鼓励,多为孩子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知恩报恩的行为习惯;同时也希望家长们能做孩子的榜样,孝敬长辈,心存博爱,多带孩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爱心捐助等。有些中队还设计了“家校共育感恩心”联系手册,班主任把学校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介绍给家长,家长们把孩子在家中的感恩行动记录下来,比如与父母道晚安、给父母夹菜、为父母捶背等。
三、构建三位一体的感恩网络,让学生在文化中熏陶。
在感恩教育活动启动阶段,学校就专门成立了感恩教育的领导小组,加强活动的指导,和活动过程的管理,多方征求意见,不断提高活动的实效性。同时学校通过搭建平台,加强与家庭和社区的联系,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比如学校召开了“家校共话感恩”座谈会,举行了“感恩先辈,践行八荣八耻”活动等等。家长们对学校的感恩活动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他们言传身教,努力做孩子的表率,认真配合学校的感恩教育活动。学校还大力营造感恩文化。我们曾组织孩子们观看《妈妈再爱我一次》、《漂亮妈妈》等感恩电影,并作观后交流,孩子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憾。我们还组织孩子学唱感恩歌曲、诵读感恩文章,讲述感恩故事等等。感恩文化成为校园内最亮丽的风景线,成为校园内最和谐的生活篇章。一批批有感恩心、有荣辱观的少年茁壮成长起来。
篇8
关键词:家校互动,综合实践,感恩
中图分类号:G459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9-12-23文章编号:1674-120X(2020)03-0017-01
一、“小鬼当家”,做有责任感的家庭小主人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掌心的宝,大多数父母经常会在与孩子的交流中输出这样一种思想:我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只要你努力学 习,我再苦再累也值得。其出发点是希望孩子们能懂得父母的辛劳,在学习上能更加勤奋刻苦。殊不知,很多时候,效果恰好相反。很多 孩子在这种思想的浸染中,把“为自己学”变成“为父母学”,丧失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父母亟须转变教育观念,在关注孩子智力成长 的同时,更要注重提高其人格修养,培养其家庭责任感。
笔者班的暑假生活单中有这样一条实践活动——“小鬼当家”计划,内容包括:①挑选一个全家人都有空闲的周末,由你来当家 ,制订好周末当家计划;②将周末一切费用的支出和收入,列一个详细的清单,制作当家手册;③为全家的假期出行制订旅行计划,担任 旅行小管家,尝试为家人订票、订餐、订住宿等,记录旅行感受和收获。平时可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小皇帝们”在当家 尝试操持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后,才真正理解父母的辛劳,明白为家庭的付出不仅是父母的事情,也是自己该做的事情。
以此为契机,笔者持续推行“培养家庭责任感”的系列活动,从细处着手,让学生每天进行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会对父母和 长辈说“谢谢”,制作亲情奖券……这些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家庭责任感,还促使其家庭关系更加和谐。
二、爱心义卖,做合格的社会小公民
为了切实帮助贫困学子,积极响应希望工程“一元捐”活动,笔者班家长志愿者积极策划,40多组志愿者家庭在湘潭河东地区组 织了气球爱心义卖活动。活动当天,志愿者们兵分多路,耐心地给路人讲解此次活动的意义和目的,路人纷纷慷慨解囊。经过志愿者们的 共同努力,1000个气球销售一空。这次义卖活动的所有善款,由部分家长和志愿者代表全部捐献给湘潭市希望工程促进会。志愿者代表回 来后和班上学生分享此行的心情和感受。小志愿者们通过此次活
动体验了身为社会大家庭中的一个小小公民,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把爱和温暖传递给他人,从而收获被感恩时的幸福感。这有助于 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受到别人的帮助时,将这份感恩之心传递下去。
三、感恩祖国,做优秀的中华好少年
2019年10月1日,一场载入史册的盛大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那天,学生在父母的陪伴下认真观看阅兵式,并纷纷在群里打卡 互动,发表感言。在激动之余,笔者不由得想到:我们此刻的幸福,不是因为我们生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而是因为我们背靠强大的国家。 我们最该感恩的,不正是伟大的祖国母亲吗?于是,这场国家盛典也拉开了笔者班“我爱我的祖国”系列活动的序幕。
第一阶段,亲子共读文章、共同观看电影《开国大典》,并结合70周年阅兵式对比谈感受;第二阶段,积累、吟诵爱国诗词,并 开展爱国诗词书写比赛;第三阶段,查找资料,了解为建设祖国做出伟大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制作共和国英雄人物卡片。在这一系列活 动中,学生切实感受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通过家长的陪伴和引导,学生真正将爱国主义情怀厚植于心中。
感恩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在今后的班级德育工作中,笔者将继续以家校互动实践活动 为沃土,培养学生的感恩心灵。
参考文献
篇9
一、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可以造就人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为什么以"太阳"自居,而对他人冷漠处之。我想这其中有一个原因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我们的孩子"睁着眼睛"看自己,"闭着眼睛"对他人(当然包括自己的父母)。
正因为他们只关注自己,只是考虑自己想要做什么,想达到什么愿望、目标,当这种需要"碰壁"时,孩子便会烦躁不安、埋怨甚至仇恨阻碍一方,有时还会有一些攻击。孩子冷漠、自私、脆弱等人格弱点的形成,关键在于缺乏对他人、社会、自然和负面经历的感恩心态。而缺乏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知恩,不知恩又如何感恩?因此,感恩教育中,识恩是最重要的步骤。
因此,我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多留意自己的父母:他们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么做?在处理家庭关系中,还倡议每星期写一件自己最开心的事,或最伤心的事。对于伤心的事情,还要分析伤心的理由,审视在这件事情中,父母是怎么做的?站在父母的立场上,让孩子思考一下,父母这样做对吗?为什么?由此,就可以明白父母的苦心,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误会。促进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使之更显融洽。通过这个努力,也使孩子明白为人父母的艰辛,从而更能加深孩子的感恩之情,让感恩之苗逐渐成长为小树。
二、生命教育:引领学生体验真爱,学会感恩
陶行知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有的学者认为所谓"学生",就是要学会热爱生活,学会体验生命。生命教育的缺失,让当代儿童麻木、冷漠、自私、脆弱。著名导演陈凯歌执导的首部公益广告片《橘子》就揭示了"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知识,爱才是果实"的主题。因此,每当我接到一届新生时,我总是布置一道特殊的作业:帮父母做一件事,并给父母写封信,感谢他们多年来对你的养育之恩。我就是让这些娇生惯养的孩子体验一下真情、真爱,学会感恩。我班有个女生,家中姐妹多,她认为父母对她不好,经常郁郁寡欢,经常抱怨父母的不是。我得知后,特意拿了几篇歌颂父爱、母爱的感人文章让她读一读,告诉她回家后注意与家人交流的细节,并用心体验一下。后来,她在日记中写到:"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多余人,没有人疼爱,现在我才发现,原来爸爸也会为我生病而着急,妈妈也会在我临上学时把煮好的鸡蛋塞进我的书包,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通过引导学生对生命的感悟,让学生体验到人间真情,他们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从而更加珍视生命、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
三、从小事做起,回报感恩之情
引导学生每天为父母做一件孝心事,而且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刚开始,同学们的积极性比较高,还没放学回家,就已经想好了今天给父母做些什么事情。但是几个星期下来,孩子们就厌倦了,跟我来交流:"老师,我们能做的事情就是帮爸妈洗菜、烧饭、洗碗、擦桌、捶背等事情,已经重复了好多次了,做着做着就觉得没什么意思了。"于是我跟他们一起分析:"那是因为你们还只是把这件事流于形式,并没有从内心出发,来关心爸爸妈妈。仔细想想爸妈的辛苦,想想他们的好,我们还可以怎么做呢?聪明的你们,好好去想想吧?"经过我的启发,同学们陷入了沉思之中。没几天,孩子们的日记上就反映出了一个很好的势头:有的孩子在父母劳累的时候,能给他们说说笑话,讲讲故事;有的孩子在晚上会陪着爸妈散散步、聊聊天;有的孩子在跟爸妈收看电视节目的时候,把选择节目权交给爸妈;有的孩子会把自己在学校里的进步,讲给爸妈听,还跟他们说说自己今后的打算......渐渐地,孩子们不再觉得这些是"芝麻绿豆"的小事,逐渐养成了习惯。一些家长碰到我,不断地称赞自己的孩子长大了、懂事了,自己再累、再苦,也值得;也有一些父母说,孩子现在很喜欢跟他们交流生活中、学习上的烦恼和开心事,有时候还主动请教该如何解决?更有一些家长发来短消息:感谢老师的教育,让他(她)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好话说了一大筐,孩子才会去做作业、做事,而且作业明显比以前认真多了......从家长欣慰的话语之中,我也感受到了为人师者的快乐!似乎看到了感恩之树正悄悄吐出花苞,含苞欲放。四、拓展延伸,辐射感恩之情
篇10
2、含辛茹苦,养我长大。羊羔跪乳,乌鸦反哺。
3、养我长大,陪你变老。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4、给我温暖,还你幸福。责无旁贷,关爱父母。
5、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风不能催。
6、学会感恩,孝敬父母,细水流长,永不停息。
7、感恩孝顺句子:
(1)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2)不知道自己是有多么的幸运,才能在今生今世与你们做亲人。
(3)父母都是伟大的,常常让子女挺直了脊梁,而他们自己却累弯了腰杆。
(4)生命需要感恩的种子,才能养殖出人情的世界。生活需要孝顺的浇灌,才能构建出幸福的家庭。
(5)亲情如水,让浑浊的世界变得清澈,亲情似火,让平淡的生活更加温暖。孝顺父母,从我做起。
(6)亲情如雨,淋走了内心的烦躁;亲情似风,吹走了脸上的忧愁;亲情是太阳,驱走黑暗,带来阳光。
(7)作为女子,一定要孝顺父母,因为你不知道,他们给了我们温暖的抚触,却发现他们的手却变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