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范文

时间:2023-04-08 09:34: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小草穿着一件鲜鲜嫩嫩的绿衣服,像个调皮的小孩子一般,左看看,右看看,躲过枯叶,躲过顽石,偷偷地土里钻了出来。

2、一片片的小草出土像是绿丝的锦缎。

3、小草像不怕困难的勇士,在经历了秋风扫过、冬雪压过、野火烧过之后,当它听到了春的呼唤时,便毅然决然的伸出自己的嫩叶,告诉人们:我来了!

4、小草就像春天的卫士,昂首屹立在大地之上。

5、那小草的颜色丰富多彩,一片一片连起来,赛过巧手编织的花毯,活生生,自然而又和谐。

6、小草像一位坚韧的战士,顶立风霜。

7、小草绿油油的,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

8、小草偷偷地从泥土里探出了头。

9、春天到了,小草弯弯腰,做了做体操,()慢慢懒懒地钻出来了!

10、嫩嫩的小草破土而出,就像刚出生的婴儿,代表着全新的希望和崭新的明天。

11、小草像一个害羞的小女孩,偷偷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2、我们就像小草!春*昂然,万物争相吸取着春的气息!

篇2

关键词:语文课堂 珍视生成 激发潜力 提升素养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的教学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服务,课堂上教师就不能无视学生的需求,一味地跟着“预设”跑。我们的“教”应从学生的“学”出发,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断调整教学策略,让生存之花在预设中绽放。

一、课堂生成激发学生无穷的语文潜力

传统的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新课改学生分小组“餐桌式”围坐,教师要从讲台走下来,走近学生身边,俯下身子倾听、发现学生对学习任务的独特感受,引导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与他人及文本的不同见解。在和谐、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不再拘束,往往能畅所欲言。课堂涌现的动态生成,自然而然就成了新课程背景下的一道亮丽风景。

有位老师上了朱自清的《春》,珍视课堂生成,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比传统课堂好。课上,教师引导同学们做了这样几件事:1、用一种鉴赏的眼光来说说从文中发现的大自然的美。2、评一评作者的表达。3、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性地描述春天大自然的一种景物。同学们兴味盎然地选择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一句来鉴赏评析。下面是学习小组的讨论内容:

清之组:“嫩嫩的,绿绿的,写出了春天小草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荣之组:“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草写得好讨人喜欢。”

峻之组:“我们小组不同意“清之组”的评析。“嫩嫩的”“绿绿的”不应该是“刚钻出来的小草”的特点,表达的是作者的惊喜之情。”

(话音刚落,教室里顿时议论开了。)

“对啊,小草刚才土里钻出来的时候,怎能是“嫩嫩的,绿绿的”呢?

“你们谁见过刚才土里钻出来的小草是‘嫩嫩的,绿绿的’”?

“不应该是‘绿绿的’,应该是‘黄黄的’。”

“对!对!是嫩黄的。”

这时老师适时引导:“同学们刚才的议论分析很好,非常有道理,说明同学们平时善于观察,而且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真的不错!掌声送给大家!但是朱自清先生为什么要写‘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呢?” “刚才同学们说的是大家用眼睛看到的‘小草刚钻出土’的颜色,而作者写的是用心观察到的‘小草刚钻出土’的颜色,这之间就会有明显的差别。为什么呢?大家试着讨论一番。”

(接下来的讨论似乎比刚才更有兴致)小组总结:

清之组:因为小草钻出土,它不是静止不动的,它在不断生长,春风一吹,它很快就“绿”了。

荣之组:朱自清先生这样写,就是把小草写“活”了,表现了小草很强的生命力。

峻之组:“嫩嫩的”写出了小草的可爱,“绿绿的”写出了小草的旺盛生命力。是表达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茂之组:这样写是为了表现春天的可爱和蓬勃生机。

教师总结:对!‘嫩嫩的’,‘绿绿的’正是对刚钻出土的小草的生长状态的描绘,表现了春天小草的旺盛生命力。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是美文的典范,清新、诗话的语言具有跳跃性,想象空间开阔。同学们应展开想象的翅膀,才能领悟《春》的语言美。

这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展示了教师的教学智慧,更让我们看到了课堂生成之后学生无穷的潜力。

二、课堂生成蕴含学生丰富的教学信息

课堂生成往往是不经意间情不自禁地发出的教学信息。它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课堂学习状况,对课堂问题的思维方式、思维水平以及对待课堂学习的态度等有极大的关系。

(一)反映学生的知识经验

教师在课堂预设中必定会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体验,它是课堂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新课程倡导的“在最近发展区教学”的理念就体现了这一点。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突如其来迸发出的声音更能准确体现学生当下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认知状况。

(二)反馈课堂学习的层次和深度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学习困惑甚至错误的想法,大多是预设中没有考虑到的。是学生在讨论交流,展示评点过程中情不自禁的流露,不仅是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如实体现,也是教师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依据,同时还应该是教师进一步组织教学的切入点。如果教师无视这些动态生成,一味地按预设行进,学生是失望的,久而久之学生很有可能会失去学习的兴趣,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反之,要是善于捕捉,在学生课堂学习现有的层次和深度点上加以引导,就能满足学生的知识渴求,让课堂闪耀着创造的光辉,涌动着青春的活力。

(三)表露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

每个学生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学习中必然呈现具有自己个性特征的思想和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间即使面对同一个问题的思考,他们也会因年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而产生不同的思考,得出不同的结论。教师珍视学生思维的结晶,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表现学生课堂学习的态度

课堂上最不愿听到的是:“对”“不对”“是的”“懂了”等简单机械没有内涵的声音。这是学生仅仅满足于听老师或是学生讲析,自己懒于思考的典型表现。自己不积极思考,自然提不出有价值的东西,上课也就只能作些“人云亦云”的简单判断式的反应。而课堂上动态生成的信息,特别是预设之外问题提出,必然是学生深入思考的结果。生成的信息越多折射出学生学习态度越积极主动。

三、捕捉课堂生成提升学生丰富的语文素养

(一)顺水推舟,深化知识

新课标指出:课堂是不断生成的,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鲜活的生命体互相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以及新的教学目标。这正如布鲁姆所说的: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只要我们教师面对完全超出了你的课堂预设的生成,能及时改变自己的预设,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引入新的学习和讨论。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更高,效果会更佳。

(二)因势利导,拓展思维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能够提出问题比能够回答问题更重要。它是学生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等综合能力的真正体现。课堂质疑对于学生学习来说尤显重要。现在的学生阅读面广,拥有的信息多,再加上思想敏锐,对许多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们教学中只要善于利用,因势利导,就能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切入点,拓展学生的思维。

(三)化错为宝,升华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特别关注教育细节,他认为最能体现一个人的自身修养的往往不是在大是大非的处理,而是那些不易觉察的细节的捕捉和决断。课堂上学生常常会流露一些不正确的声音。教师一定要善于引导、点拨或匡正,如能化错为宝,课上“错的声音”将会演绎成教学中的精彩。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教学设计》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

篇3

“天街小雨润如酥,遥看草色近却无。”春天应该是绿色的吧?那柔柔嫩嫩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你从料峭的春寒中蓦然发现这似有似无的绿色,你枯寂一个冬天的心灵又会怎样的生出一份感动?是绿色开启了春天的序幕。接下来如剪的二月春风便剪出了嫩绿的杨柳,春天有了绿色森林便热闹起来了。

当然,朱自清笔下的《春花》是最绚烂的、最热闹的。“红的像火,白的像雪,粉的像霞。”是百花装扮了春天,让春天五彩斑斓。

我想,春天还应该是蓝色的。有蓝色的天,才有白白的云与暖暖的斜阳,然后是小道上悠然的觅春的一个我。

篇4

2、高高挂起的太阳光芒四射,温暖人心,那嫩绿的新叶,那田野的薄雾轻烟,就像春天的衣衫。

3、让我用心来赞美春天,春天是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小草从地下探出了脑袋,花儿争芳斗艳,一展丰姿。柳树姑娘在河边挥舞着她的手臂,燕子掠过长空。到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4、春姑娘踏着轻盈的脚步走来了。小草知道了,偷偷地从土里探出了小脑袋,就像一个好奇的娃娃,伸长了脖子打量着外边的世界。

5、细长的枝条上缀满瑰丽的花朵,花红如火、蕊黄如焰,英姿勃发。

6、春天来了,山上的冰雪融化了,花儿苏醒了,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漫山遍野的野花笑了,春姑娘从春天的王国里翩翩走来。

7、我一走进植物园、玫瑰花香向我扑鼻而来,像一双手把我抓住了。顺着香气走,就走到了玫瑰区、玫瑰花仿佛和天融为了一体,把天都染红了。

8、罗平的油菜花可称得上是喀斯特地形上的艺术,春日竞相怒放流金溢彩,绵延数十里,好似金浪滔滔的海洋。

9、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花“争开不待叶”盛开于枝头。它芬菲烂漫、抚媚鲜丽,如一片片红霞,与绿树婆婆的垂柳相衬映,形成了桃红柳绿、柳暗花明的春日胜景。

篇5

第一、比喻之美

《诗经传》说过:“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这里的比就是打比方、比喻。在文学作品中或者文章中,比喻有着很多的类型,诸如,明喻、暗喻、借喻、转喻、博喻、曲喻等。比喻的作用也就是多样的。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过比喻的是:“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朱自清在《春》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描写初春的美景。文章中,写春雨一节,作者要表现初春时节春雨的特点,文章中就用了博喻的修辞手法。文章写道: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这里所选的一段,从修辞的角度来说,本体是“雨”,而喻体是“牛毛”、“花针”、“细丝”,喻词是“像”。但是,从结构来看,一个本体,几个喻体,同时还有相应的喻词,构成了比喻中的博喻。谭永祥在《汉语修辞美学》中说:“博喻,是一体多喻,即一串比喻却只有一个本体。”也就说,博喻的喻体是多项性、多元化的。就这一句来说,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初春时节春雨的特点――多、细、密的特点,这就更好地表现出初春时节下雨天的美景,给人以柔美之感。

第二、叠字之美

叠字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汉语修辞美学》中说:“将形、音、义完全相同的两个字紧密相连地用在一起,造成形式上的整齐、语感上的和谐或加强形象的模拟,这种修辞手法叫叠字。”也就是说,这些单个的词重叠后构成的叠词,与原单个的词比较,不但附加了新的意义而且增加了“言外之义”、“韵外之旨”,能极尽摹状之能事,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朱自清的散文《春》,在写小草的一节中: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引文中,作者用大量的叠字。如,“偷偷的”、“嫩嫩的”、“绿绿的”、“稀稀疏疏”、“抖擞抖擞”等。这些叠字不但描绘出了小草的特点――嫩而绿,表现出小草的自然活泼,亲切柔和的特点,而且表现出了初春时节小草所蕴含的美,给人一种疏朗的审美感受。

三、参差之美

在诗文中,长句和短句错落有致地排列,形成层次形态,给人以变化灵活,多层次多方位的美感。《写作艺术技巧辞典》中说:“语言文字的参差错落的排列增强了散文特别是诗歌的抑扬顿挫的节奏感,构成了建筑美。”也就是说,无论诗歌,或者散文,长短句的搭配使用,总会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形成音乐美。朱自清在《春》中,为了表现初春的生机蓬勃,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特别注重运用长短句的配合,是语言节奏鲜明,形成参差之美。

比如《春》开始的第一段: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这段文字很明显是长句短句交错排列的。长的有十个字以上,单的只有两个字,之间还有三字、四字、五字等。这样,不但使文章语言抑扬顿挫,增强语言的节奏感,表现出音乐美,而且在表现的内容来看,也更好地表现出初春时节的特点――绿草如茵,花木争荣,春风拂煦的生机和活力,更为重要地是表现出人们在初春时节对大自然之美的喜悦心情。

篇6

春姐姐来了,花红柳绿。大雁排着“人”字形队从南方飞了回来。小燕子正在衔泥做窝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了,嫩嫩的、绿绿的,春风像妈妈的手一样温暖,桃花、杏花、梨花各种各样的花争奇斗妍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夏妹妹睡醒了,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开了,有粉红的,还有雪白的,像小娃娃的脸蛋。池塘里热闹非凡,有“男高音”青蛙先生在唱歌,蜻蜓小姐在水面上欢乐地跳舞,小鱼儿在玩捉迷藏的游戏,小蝌蚪在忙着找爸爸,小虾拿着大钳子在水下巡逻,像是在保卫水下。

秋孩子吃饱了,农民伯伯收稻子了,桔子挂在树上像一个个小灯笼,压的树枝呵呵笑,苹果变红了,大鸭梨熟了,秋天是个丰收的节日。

篇7

春姑娘那沙沙的脚步声近了。田野上那无限明媚的春色,把小河打扮得更加娇艳。岸边的小草不知什么时候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在春风的吹拂下轻盈舞动。草地在阳光照耀下像一块碧绿的绒毯。我们在上面坐着、躺着、打滚、成群的牛羊在河边欢快地吃草、饮水。

夏天,小河成了我们的乐园。小伙伴的欢声笑语和击水的哗哗声交织在一起,就像一曲动听的田园交响乐。

到了凉爽的秋天,远处金黄的稻子也好像被这喜悦声所陶醉。它们在秋风中摇晃着饱满的谷穗,一阵阵稻香迎面扑来,我们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啊!

冬天的小河,随着雨量大小,时而宽,时而窄,时而不息地流向远方。

小河,我知道你明白自己很渺小,比不上那些名川大河。但你那自强不息的精神值得我敬佩,从你身上,我获得了奋进的勇气和力量。

篇8

(一)教育教学评价考核机制有待完善。学生靠分数来评定成绩,同时教师的教学评价也与考试分数形成了密切的联系,这些考核都是和分数挂钩的,这种考核制度有待完善和进一步的提高。

(二)教师无法认识到教育管理中已出现的问题。大部分的小学教师仍然不能很好的把学到的知识或技能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去,依然难以适应教科研的要求。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多数学生感觉置身于课堂中会相当紧张,压力较大且无聊乏味。但是这种情况并未引起教师的重视,这是由于课堂上多数学生仍较尊敬教师,对于所学的学科也并未感觉反感。因而只要学生不加捣乱,教师就认为自身的管理是成功的。教师的这种观点是完全不正确的。

二、小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小学教育改革亟待进行,这已成为当下人们的共识。至于小学教育为什么需要改革,则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因此可以说小学教育改革具有必要性和必然性。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一直都遵循着“先理论后实践”的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存在着严重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这种倾向又直接导致了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功能的萎缩。因此在小学教育改革中要以学科课程改革为切入点,构建开放型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包括改革学科课程、建设活动课程、开发潜在课程和校本活动课程。这些都是小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及发展趋势。

三、小学教育改革的方向探索

(一)高效的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1)有效课堂的三项指标。1.学习速度。2.学习结果。3.学习体验。

(2)有效课堂的三个要件。1.设计和落实教学的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应该始终如一地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例如在学习《春》的一个教学片断:笔者引导学生分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个重点句。教师:春天到了,小草长出来了。但是小草怎么长出来的呢?学生:钻出来……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教师:作者为什么用“偷偷地”这个词呢?下面请大家分组讨论。这时学生们的情绪就被调动起来,大家开始讨论并且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的时候,可以明确重点词在句子表达中的意义,要求学生要学习小草那种不怕困难、顽强进取的精神等。并且要求掌握多种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教育。爱默生曾中肯地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对学生的热爱、理解与尊重,实际上为他们营造了一个情感氛围,有利于他们积极人格的形成、积极情感的体验。在课堂教育教学中,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以及主动发展的空间,以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1)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目前针对一些青少年的不良习惯,教师可以依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小学生日常行规范》,狠抓文明礼貌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

(2)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在授课时应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为了促使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学习中来,老师也可采取小集体活动的方式,安排同桌及前后桌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氛围及活动空间。促进素质教育教学有效进行。

(三)注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造教学的硬件设备,营造和谐校园,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社会的快速发展往往忽略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就需要小学教育相关的工作者须将小学教育管理与其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力度,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同时学校相关领导应根据每个学科适时地增添教学器材,逐渐地改善教学器材的设备,促使器材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使教育效果达到最佳水平。

(四)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根本保证,特色专业需要配备有学科特色的师资队伍,其在教学和科研方向专长上必须和专业特色的培育相匹配。因此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师业务素质,逐步完善教育教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1)教法。教育工作者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状况而确定教学方法,例如笔者试做这样一个探讨:举办一次同课题的教学比赛,结果是教学目标基本一致,而教学方法却各有千秋,就此教育工作者们可以共同研究,探讨出有效的新颖的教学方法。这样,一个新的理念产生了、教学方法也能得到提升,一个新的教学模式也就油然而生。

篇9

自然犹如一个万花筒,也犹如一个课堂。她一直以严谨而变化莫测的教学方式教育着我们。

小时候,我喜欢在家门前的小路上玩耍,也经常站在石凳上观看那夕阳西下。傍晚,天边的云彩渐渐抹上了一点红,霞光也透过云朵染红了天空,那是艺术家用手中五彩的颜料也调不出的颜色。太阳开始捂住了火热热的脸庞,像个害羞的姑娘似的躲入云朵,收敛起万丈光芒。天,也渐变成为了深蓝色;那么夜就已经降临了。望着繁星无数的深蓝色天空,我只好扫兴地回到了家……无数的日落,无数的黄昏,告诉了我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犹如白驹过隙一般。是啊,时间在不断地流逝,自然啊,你还告诉了我要学会珍惜时间。

当然,我也喜欢在家门前的草地旁玩耍。春天,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不知不觉,秋姑娘迈着轻盈地脚步,来了。她轻轻地挥动手中的魔棒,把小草变成了黄色。不久,冬季也降临,小草在慢慢地枯黄、萎缩,直到死去。待到第二年春天,它们又以瘦小的身躯,撑破泥土的阻挡,再次来到了这个世界。当小草再次破土而出,生机勃勃时,我发现了在它们小小的身躯里蕴藏着像石头一样坚强不屈的力量。自然啊,你还告诉了我要学会坚强。

自然的许许多多事物还教育着我。蚂蚁告诉我:“团结就是力量。”蜡烛告诉我:“无私奉献是最幸福的。”雄鹰告诉我:“要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地拼搏。”……

自然也是课堂,是与众不同的课堂,它需要你自己去发现、探索和思考,并从中领悟道理,自然也是课堂。

篇10

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

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