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文章范文

时间:2023-04-05 03:03: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悲情文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悲情文章

篇1

清明节长辈短信祝福1. 清明时节雨,行人欲断魂。低头寻住处,遥指杏花村。春风拂杨柳,思念上心头。点点滴滴泪,情切思故人。清明节,静哀莫,泪低垂!清明节祝福语

2. 清明时节又来了,短信送你四个“飞”:思念浓浓眼泪飞,烦恼忧愁要放飞,关怀问候在乱飞,快乐好运到处飞。清明节,祝开心无烦恼,好运跟着跑、生活步步高。

3. 清明时节又来到,防火防灾最重要;且把哀思藏心里,全家平安才是好;爱护环境当记得,清明扫墓守规则;小心防火烧山林,莫做坏事把寿折。哈哈,清明节快乐哦!

4. 每瓣心香,都是一瓣沧桑;每滴细雨,都是一滴回忆;每份祭奠,都是一份思念;每声呢喃,都是一声轻叹;每一次清明,都是一次牵挂的远行。焚香祈福,踏青祭祖,把无尽的思念送往天际,将安息的灵魂真诚慰藉。在祭奠中感悟人生,珍惜身边人,把握眼前的岁月。

5. 流动的是亲情,传承的是孝道;寄托的是希望,许下的是美好;展望的是未来,珍惜的是现在;浓缩的是真情,传递的是心意。清明节到了,愿君幸福!

6.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失去至亲的悲哀。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是虚度时光的悔恨。清明节,祭奠亡灵,也抚慰心灵吧。

7. 幸福,其实很简单;幸福,其实触手可及;幸福,有你的陪伴;幸福,有对你的思念。离去的,只是伤痛,遗留下来的,是甜蜜思念。祝你清明节快乐!

8. 缅怀故人祭清明,万物复苏迎清明,清明节到了,愿你身体健康耳清目明,事业成功一清二明,生活幸福风清月明。祝清明节快乐!

9. 又是一年春来到,清明时节踏青好,绿草青青好春光,轻声问候来送上,工作劳累上班忙,莫忘休闲身心放,朋友时时挂心房,愿你清明时节心情畅!

10. 又是一年春来到,清明郊游踏青好;忙碌生活要忘掉,心情放松烦恼消;花红柳绿春意闹,幸福幸福来围绕;关怀问候来送上,愿你与健康拥抱!

11. 你悲伤,或者流泪,已发生的不改变;你努力,或者奋斗,时光前进不倒退;你失意,或者欢笑,生活依旧在继续。清明节,忘记过去迎接未来!

12. 清明春光多美丽,桃李芳菲醉心底。欣赏美景虽惬意,游玩踏青需注意。花粉过敏应提防,穿戴轻便要适当。量力而行选近郊,防晒保健要做好。愿你踏青多欢笑,幸福生活无限妙。

清明节长辈短信祝福精选1. 清明雨纷万物苏,阳光明媚踏青游,苦恼伤情随风散,放松心情精神抖,相思伤痛渐变浅,幸福生活围你转,清明节短信祝福,祝你平安保体健。

2. 清明时节扫墓忙,焚香祭祖拜先人,纸钱纷扬诉哀思,默默无语泪两行,故人已逝节哀思,一杯浊酒洒祝福,先人安息天堂上,佑我亲朋皆安康!

3. 爱是永恒的,思念是不停的。遥寄一份情丝,守护一份挂念。清明清风绵绵情,愿我的祝福驱走你的烦恼,愿我的情谊伴你左右,只要你快乐就好!

4. 清明时节踏青好,长假来临邀你游;抛开工作的忙碌,缓解奔波的疲倦;散散步来心舒畅,轻松自在逍遥现;放松心情来享受,愿你长假玩得愉快!

5. 清明节到了,邀你一起荡秋千,把幸福做成秋千,荡出个“眉开眼笑”;把好运做成秋千,荡出个“吉星高照”;把健康做成秋千,荡出个“青春年少”!

6. 清明鲜花俏,一捧来表孝。清明柳幡飘,家家团圆好。清明艾草香,户户挂亲谣。清明祭祖忙,鸿运高高照。清明齐探亲,事业步步高。

7. 将理想的风筝高高放飞,沐浴着快乐的阳光去享受生活,蒙蒙的细雨为你洗去以往的烦恼与疲惫,幸福的春风将与你相伴终生。祝您过一个快乐的清明节。

8. 清明到,踏青好,生活劳累全消除,身心放,精神好,春光荡漾心情好,多散心,气顺畅,轻声问候已送上,愿友平安更吉祥!清明节时节多快乐!

9. 清明节,宣泄下哀思,缅怀下寄托,宁静下心灵,流露下真情,雨,纷纷下,把愁绪冲刷,把深深的思念显露!祝你节日快乐,永远幸福!

10. 清明到,放风筝,烦恼疲惫都放跑;清明节,放天假,健康幸福精神佳,清明时,放心情,惊喜无限笑开颜。祝你清明节吃好玩好睡好一切都好。

11. 清明时节,扫一扫往日的忧伤,拜一拜逝去的惆怅,迎一迎新鲜的希望,祈一祈亲朋的安康,放一放生活的匆忙,享一享问候的力量,祝你开心每天,清明节快乐。

12. 清明节,念友人,道出绻绻思念,洒下深深祝愿,回忆历历往事,牵挂几多几多,让我用真心的祝福,为你送去温馨!祝愿你一生都幸福!永远都快乐!

13. 云儿装载着我的问候,飘送给你我的关怀;细雨包含着我的真情,传达给你我的心愿:清明时节,愿你忘却烦恼,自由自在!

14. 清明时节到墓前,手捧腿灌铅。哀伤满怀不能言,放声哭泣泪涟涟。痛忆往事一遍遍,音容笑貌在心间。焚香垂泪诉心愿,祈祷天国永平安。

15. 思念绵绵成河,将我的牵挂漂流,寄给远方的你;思念深深如歌,将我的祝福回荡,捎给远方的你。清明节到了,记得照顾好自己,一切如意。

16. 清明时节雨纷飞,思念浓浓泪儿飞,烦恼忧愁在放飞,关怀问候在乱飞;祝福话语要放飞,快乐好运到处飞,精彩生活在腾飞,美好未来要起飞!

清明节长辈短信祝福推荐1. 清,分清做事的理由。明,要明白做人的道理。节,怀念亲人的日子。清明节,是传统美节。在这个美好的节日里,我们应该怀念**前辈,为他们献上鲜花。

2. 清明节到了,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想到过世的亲人,回忆以前的点点滴滴,让眼泪再次流过那年那月。再次体会人世间的爱心与温暖,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3. 凉簟冰壶寒世界,能不思卿一默然。清明节到了,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想到前人,回忆以前的点点滴滴,让眼泪再次流过那年那月。佳节清明桃李笑!

4. 春节逛庙会累断腿了,元宵节吃元宵烫着嘴了,清明节想亲人伤着脑了,愚人节傻乎乎被人忽悠了,现在趁我手还好,赶紧发短信祝福你端午节大吉大利!

5. 用通达的心处世,用快乐的心生活,用包容的心待人,用感恩的心付出,用进取的心坚持。清明节,关爱生命,开心生活,用爱心感染世界!祝你平安!

6. 清明节这个传统又特别的节日到来了,逝者如斯,生者振奋,只想轻轻地对你说,将他默默记在心里吧!你要活的开心,让远在天国的他能够放心!

7.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万事难圆满。清明节了,缅怀已逝先人,扫扫墓,烧烧纸;关爱周围亲朋,多走动,常联系。祝你清明节快乐!

8. 人生就是一个接一个节日的过,走过儿童节,迎来青年节,庆祝男人节,几个光棍节,终于父亲节,含泪感恩节,折腾几十年,得个纪念碑,年年清明节!

9. 人生何其漫长,长长的路需要我们用一辈子来走;人生又何其短暂,一辈子的时光就在那电闪火花间转瞬即逝。把握人生,珍惜每天,愿你清明节快乐!清明节祝福语

10. 人间四月天,怀人最清明。细雨亦多情,淅沥常不停。何须舟车劳,围跪在坟茔。缅怀先烈志,追慕先贤品。感念先人恩,短信亦传情。

11. 人间四月芳菲天,细雨点洒在花前,缅怀故人最清明,点点滴滴都是情,短信翻山又越岭,带着我的思念去踏青,祝你清明节快乐!

12. 让我们尽情道出对亲人的思念,洒下所有的泪,回忆不再是生活的负担。清明节到了,让我们再次体会人世间的爱心与温暖,微笑着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13. 让风筝飞,飞走忧愁。请踏青去,去除烦恼。把祖先祭,祭走哀伤。将柳枝插,插满生机。清明节至,祝你健康平安,幸福快乐。顺风顺水,吉祥如意。

14. 让哀愁,在鲜花的清香中,飘散;让追求,在舒爽的清风中,拓展;让思念,在清明的问候中,祝愿;朋友,祝你清明节万事顺安,吉祥常伴,快乐绵绵,美好天天!

15. 燃一炷佛香,把心中的思念点亮;剪一束纸钱,让祭奠的思绪奔放;扫一回墓堂,将先人的音容怀想。清明节,抛却无尽的忧伤,迎接幸福的曙光!

16. 去扫墓,祭先祖,事业顺,心情好,白天晚上没烦恼。看春日,百花香,轻松自在负担少。清明节,你要凡事看开,事事自在!

17. 情人节没人陪,愚人节被耍几回,清明节心情沉闷,劳动节又觉得太累,儿童节严重超岁。还是过母亲节吧,让爱化作短信纷飞,祝亲爱的父母节日幸福!

18. 清爽的杨柳风,温润的清明雨,柔嫩的阳春草,懵懂的早醒虫。携晓风微雨虫鸣上路吧!这里搭载了你最为深切的怀念!清明节安好!

19. 清清明明,明明清清。清明清明春雨如此清爽。明清明清天气如此明朗。清明的我送你明清的快乐。明清的节日祝你清明节快乐。

20. 清清的是溪水,明明的是天光,春和景明;清清的是缅怀,明明的是相思,心如止水;清清的是愁云,明明的是生活,今天更要把握。清明节,倍加珍惜真情!

21. 清明至,雨儿飘,踏青节里花儿俏;青青草,碧连天,百花争艳迎仲夏;忙播种,也嬉闹,且看硕果丰收到;探莺花,春醉倒,愿你幸福乐逍遥。清明节快乐!

22. 清明至,祭先祖;携家人,去扫墓;缅怀意,深情诉;人生路,莫停步;勤梳理,多回顾;平常心,把握住;柳色新,春莫负;多保重,情如故。清明节快乐!

23. 清明赠你清山清风清泉,愿清神清爽清闲;赠你明窗明水明月,愿明朗明理明媚;赠你清水清石清天,愿清声清气清韵;赠你明珠明灯明镜,愿明眸明晰明艳!

篇2

第三章,噩梦的来临:

“Hi。”季杰向上官蕾珊打了个招呼。“啊啊啊!你们快看!那个新来的帅哥在向蕾珊小姐打招呼也!”“是啊,是啊!听说那个帅哥最近还住在蕾珊小姐她们家呢!”“啊呀!好羡慕丫!”教室里乱成一团。“你们给我安静一点!”林婷大吼到。“切!你在哪里拽什么啊!不就是班长么?”“哼,没错!我就是要拽,怎么样?谁叫你当不上班长的?”林婷被激怒了。“好啦!大家安静一点!”班主任大叫到。还是班主任的话管用啊!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现在由这位转学生来介绍一下自己吧!”班主任说道。

“大家好,我叫季杰,以后将会是这个班级的一员,请大家多多指教哦!”季杰微笑着说道。“好了,相必大家都已经了解过这位新同学了,现在开始调位子。”班主任说道。“来我这里坐!”“老班!把季杰调到我这里啦!”教室里又沸腾起来。“大家安静一些!嗯……我看看……就调到蕾珊同学的旁边吧!”“哈?为什么额?”上官蕾珊问道。“应为刚好你旁边没有人坐啊!”“额……这算什么烂理由啊……”上官蕾珊嘟着嘴说道。“好啦,就这么定啦!”班主任说道。

“呵呵,很巧嘛,又碰见你了。”季杰想上官蕾珊说道。“巧什么巧啊!和你这种人坐在一起倒霉死了!”上官蕾珊朝着季杰大吼。“你就这么讨厌我么?”季杰一把搂住上官蕾珊,把嘴巴贴在上官蕾珊的红得像一个苹果的脸颊边,无辜的说道。“我……我……”“呵呵,可惜,就算你讨厌我,我也是和你坐在了一起。”季杰说到。“你……你耍我!”“你刚知道我在耍你啊?”“哼!算我倒霉!”上官蕾珊说着把头扭到一边去,不再理会季杰。

“叮铃铃……”“总算不用对着这个讨厌鬼了!”上官蕾珊边说边收拾书包,准备回家。“可是……还不知道家里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唉~”上官蕾珊叹息道。(未完待续……)

篇3

你想或不想,它都心思缜密的诉说着悲伤。

或颓废,或忧伤,或裸露着满眼的离殇。

看不见一丝明媚,瞟不出一字阳光。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

我不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不是能更准确的点到要害。

感同身受。即使我身边的很多密友都受到感染,确实。它据有很强的传染性,是侵蚀大脑思想的可怕毒药。

郭敬明曾说过:“喜欢文字的孩子都有一颗充满忧伤的心灵”。我宁愿解读成喜欢文字的孩子都一眼明媚忧伤,一眼紫陌阳光。

文字本是一门欣赏艺术,它可以心领神会的给人最直接的感触。倘若你每天摘词度句的看到泪眼婆裟辛酸楚楚的充满悲情的文笔,你的心情如何?

落笔之前就已经做好了挨板砖的准备。套用本山老师的话:“有话憋着不说不是能憋死而是能憋疯”。

在这个快餐速食文化的锦华年代很多事物都在日新月异的发生着改变。曾几何时,我杵立在岁月口,捧着现实生活中小人物的励志故事书沾沾自喜。畅想着梦想之花在未来绽放的更加美好,稀罕各种纸制书页的油墨味道。

如今却变了,网络的崛起,更多的年轻人扎进虚拟以文字的方式记录着自己的生活和心情。但我看到了太多的颓废文章。

我想问问那些躲在背后染指情殇的心?真的每天都有这么悲伤吗?整日充斥着生活都是满怀忧伤吗?需要大篇幅的挥墨泼洒伤心的情绪吗?

执笔人是酣畅淋漓了。可是你思虑过驻足的看客的心理吗?

通篇落泥成伤,见风思忆不被人后病吗?

古人的诗文只是在特定的时期尉籍自己的情绪。相比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会过多的离愁伤感满腔悲鸣。以宣泄偾世之心。现如今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非要学古人舒怀感伤?

但凡轻者无伤大雅,若整日沉浸于悲伤里不能自拨。便是以蛋疼的姿势自居。

不在悲伤里流泪,就在悲伤里坚强。

人生不会完美收场,注定了附加上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一直以为过多的宣泄悲伤是懦弱的表现。

实讲话只是情深之处倾泻的窗口罢了。我不会堆词砌句用华美的字眼去诉怀感伤。更不会捕风捉影般画屏敝日。那岂不是一个病人无痛,故弄玄虚。

画外音知道你是个忧伤的孩子,但并不需要参杂手法把悲伤过度的去描绘。围观者众多,为驳眼球效应,目的是达到了。可发人深省吗?

影响深远,想起鲁迅弃医从文自然明白了。

文字并不是干干净净的孤独出现,它更能渗透进你的血液骨髓中去,提炼成你的行为思想。

看见太多的写文高手幻化各种高超的修辞手法以孤敖的姿态游离于文章左右。我不得不承认你驾驭悲情文章的功力轻车熟路。且不论看客们看懂与否?光是华丽的辞藻足可以让人俯首膜拜作者学富五车的舞文弄墨功夫。可是贴出来就是贻害众多痴梦少年,他们微醉于你的悲情文字世界,被熏陶,被感染,乐不思蜀。然后在现实里纠结拧巴!拉回现实才突兀的感知现实生活的茫然,迷失了方向。一副悲天悯人状。

慢慢的抵抗力变差,内心也变脆弱。像个生病等待救援的病人徘徊在文字带来的巨大冲击力的阴霾笼罩下。

所以说大悲大喜是上帝赋予人性的特定属性,后知后觉才是人生。不需要执着于太多的情绪渲染润色悲伤流年。

篇4

关键词:魏晋诗歌;悲秋主题;成因0前言

通过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研究,可以发现“悲”和“秋”两者之间存在极为紧密的关系[1]。“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九辩》(宋玉)中有这样的描述。诗人们将羁旅孤苦的寂寞之感,登上望水的依依惜别之情,生命即将逝去的惶恐之心等诸多人生悲情,都融入秋天的意象当中,开创了“悲秋诗”的先河。之后,各代诗人开始逐渐接受“悲秋”意识,并且对其进行了广泛的传唱。刘禹锡在其作品《秋词》中写道:“自古逢秋悲寂寥”,由此可见,在我国古代文学当中,悲秋已经成为文人心中的一种情结。魏晋时期的诗人同样受到悲秋意识的影响,例如王粲、曹操等人都曾经写下过有关悲秋的诗歌。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魏晋时期的悲秋诗歌在主题上出现了一定的改变,鉴于此,以下笔者将对其衍变情况进行分析。

1魏晋诗歌中悲秋主题的衍变

在魏晋以前,悲秋诗歌的主题一般包含三大类,分别是思乡类、壮志难酬类以及女性哀怨类等,以思乡类为例,在《古诗十九首》《古歌》当中都有一些含有悲秋意识的诗句,其所表现出现的就是离家在外的游子的思乡之情;在《李陵录别诗二十一首》当中,诗人由于思乡,想回到故乡但是又无法回去,进而痛苦得连蟋蟀的悲戚声也不想听到。魏晋时期的悲秋诗歌同样延续了上述中所提及的三类悲秋诗,如王粲的《从军诗五首》、曹操的《步出夏门行・观沧海》等诗歌,都表现了诗人们的雄心壮志。

此外,在魏晋时期,悲秋诗歌的主题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出现了新主题,即感叹时间的永恒、生命的流逝。在历史犹如长河一般奔流不息的同时,文人们也开始逐渐意识到自身的渺小,纵然是天子君王亦无法避免生老病死的生命规律。秋季,万物皆归寂,然而,在时间的流逝过程中,秋天总是会到来,不断轮回,这种情况正好符合诗人们的心境,进而使得悲秋之情更加的悲凉[2]。在魏晋之前,对于这一类主题的悲秋诗歌还比较少,文人并未将秋和时空观念相连接。而到了魏晋时期,文人们开始在悲秋诗歌当中对生命、时间进行探索,其意越是深远,其中所包含的情感就更加的悲戚。曹植的《赠白马王彪诗》曾经写道:“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在这一句中首先就打下了悲秋的基调,之后再写道“感物伤我怀,抚心长太息。”以此来表明自身对世事的深刻思索。曹植由于兄弟之间的争斗,感到极度的悲凉与无奈,进而致使其慢慢失去了以往的意气,年少时的精神也渐渐变为对世事无常、生命苦短的感叹。《赠白马王彪诗》中描写到:“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就说明了这种思想。而在张协的《杂诗十首》其四:“朝霞迎白日。丹气临谷。翳翳结繁云。森森散雨足。轻风摧劲草。凝霜竦高木。密叶日夜疏。丛林森如束。畴昔叹时迟。晚节悲年促。岁暮怀百忧。将从季主卜。”在这首诗中同样抒发了这种情感,感叹“晚节悲年促”。通过以上描述,不难发现:魏晋时期的诗歌其悲秋主题发现了衍变,具体表现在对于生命的有限、时间的无限的感叹。

2魏晋诗歌中悲秋主题衍变的成因分析

2.1社会动乱所致

魏晋诗歌悲秋主题的衍变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极为密切的关系[3]。通读历史就能够发现,在中国五年多年的历史当中,汉末魏晋时期是社会最为动荡、人口损伤最为惨重的一个阶段,有学者将这一时期叫作“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在当时,统治集团的内斗、军阀首脑的残暴,均造成了极为可怕的杀戮,在《三国志・魏书・董卓传》中有这样的描述:“董卓尝遣军到阳城,时适二月社,民各在其社下,悉就断其男子头,驾其车牛,载其妇女财物,以所断头系车辕轴,连轸而还洛,云攻贼大获,称万岁。入开阳城门,焚烧其头,以妇女与甲兵为婢妾。”因此,当时的文人在其诗歌作品当中都纷纷感叹现实的残酷和仕途不顺的悲凉。

迈入两晋以后,人们的境遇更为艰辛。在当时的司马氏集团当中,已经将封建道德完全的摒弃,各种龌龊行为极为普遍,例如贪污、虚伪、荒、凶残等等,尤其是在西晋时期,整个社会进入到了一个极度混乱的时代,外戚与宗室之间相互夺权,老百姓的生活、生产都遭到了极为严重的破坏。在这一时期,死亡已经成为主要的代名词,文人们对于生命、生存十分的焦虑。因此,在魏晋时期出现了许多的悲秋诗歌,而在其中不乏感叹生命的诗句,使得秋更加的悲凉。

2.2各种天灾所导致

在魏晋时期,除了人祸以外,还出现了各种天灾,使得老百姓的生活更加的悲苦。在曹丕的《又与吴质书》中描述到:“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谓百年已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其中对当时关东地区所爆发的瘟疫与灾情进行了描述。魏晋时期的文人们在人祸、天灾,以及众多非正常死亡不断冲击之下,其敏感的神经受到的了极大打击,他们比之前更加体会到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而将其反映到文学作品中,就会展现出极为强烈的感伤情怀[4]。所以,魏晋时期的文人在认识上与体验上具备极为普遍的现实含义,其将自身坎坷的遭遇、动荡的社会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而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思考,折射在诗歌当中也是一些较为负面的事物,以对丘墓的咏叹来说明人生的艰辛,显示生命的无常。由此可见,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上,文人内心的转变在其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导向作用,魏晋时期文人处在乱世时的心态就是当时悲秋主题衍变的一个原因之一。

3结束语

综上,在迈入两晋时期,由于社会历史的不断变化,使得魏晋文人的心态也随之出现了变化。在当时生存环境险恶、社会动荡、政治黑暗的时期,魏晋时期文学的悲情与建安时期的不同,并非是一种慷慨悲凉,而是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感叹。将其折射到有关“悲秋”的文学作品中,则体现出对时间的恒久、生命的苦短的咏叹。参考文献:

[1] 王立,陈康泓.由悲秋主题看子弟书“他者”的抒情意味――一个跨文化传播的抒情模式的变异[J].东疆学刊,2012,29(3):813.

[2] 张银.魏晋悲秋内涵的特色[J].理论界,2010(1):127128.

篇5

关键词: 研究过程 转型研究 悲剧风格 宗教视角

一、苏曼殊小说研究过程描摹

苏曼殊写小说始于民国之前,其处女作是被誉为“民国初年第一部成功之作”的《断鸿零雁记》,此后到1918年去世为止,苏曼殊又写了5篇小说,按时间顺序分别是《天涯红泪记》、《绛纱记》、《焚剑记》、《碎簪记》、《非梦记》,这六篇小说被学术界称之为“六记”,是目前为止所发现的全部曼殊独创小说。

对于曼殊小说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从曼殊逝世(1918年)到1949年。这一时期,近代文学研究兴起了一场持续三十年之久的“曼殊热”,而主要研究者当属柳亚子、柳无忌父子。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时期主要研究内容,应当说是“考证他(曼殊)的友人与作品,征集他的佚文”。由于曼殊本人好“故弄玄虚”、加上其本人放浪不羁的个性和来去无踪的行踪,导致了其大量作品在写作发表时间,或是否是作家所作等问题考证上难度重重,这无疑是一项工程量浩大的工作,同时也需要研究者具备一定的考据之功力。这一时期研究成果结集为《苏曼殊年谱及其他》、《曼殊逸著两种》与《曼殊全集》(5册,1928-1929)三本书。虽然其中尚有缺漏和错误之处(如对《断鸿零雁记》发表写作时间的误判,对苏曼殊身事血统的混淆等),但是总体来说还是非常完整地还原了曼殊的写作过程和写作背景,及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文献,为后来人研究曼殊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建国之后曼殊小说研究进入了第二个阶段,从五十年代末到结束,这一段时间可视为研究的沉寂期。这一时期由于国内政局激变,国内学者们因政治原因大都无暇顾及对苏曼殊的研究,因此这研究热潮由国内转移到了国外美、英、日等国。国内对于苏曼殊研究主要集中在三本文学史著作中①,其中一些涉及到小说的观点如北大本文学史认为“《断鸿零雁记》是一部充满悲惨遭遇的自传性质小说”、游国恩文学史中说“他(曼殊)的小说文辞清丽自然,情节曲折生动,但亦带有比较浓厚的悲观厌世色彩”等等,虽然论述不多,但是基本上还是属于比较符合苏氏小说原貌的评价。而相较于国内的冷淡与沉寂,国外对苏曼殊的研究就要热闹得多了,代表研究者如英国麦克里维、乔其·金伦,日本罗孝明、饭冢朗、米泽秀夫、增田涉,美国李欧梵等等,但可惜的是,尽管国外学者对苏曼殊有足够的研究兴趣和热情,但是这一阶段外国学者由于资料的有限,导致其研究系统性不强,其实质仍然是延续了第一时期的考据性研究,系统的文体研究没有充分展开。可以看出,从40年代到结束整整40年时间里,苏曼殊研究未能逃过“荒地”之命运,研究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

第三个阶段研究为80年代之后。这一时期国内政治风向标起了显著的变化,大陆的文学创作与相关研究开始复苏,而在这种相对宽松的学术氛围下,苏曼殊的研究重心也随之从海外复回归国内。如果说80年代以前苏曼殊的研究主要以“纪念性为主”,其着眼点在于相关资料的考证和相关作品的赏析与简单论述的话;那么80年代之后研究的重点即在于对其作品进行文学史意义上的系统研究与评价。相比之下,这一时期对曼殊研究的范围更加广泛,研究的问题更加深入,评价也更为客观。针对苏曼殊的各种研究课题得以充分展开,承接上两个时期的文学研究而进一步发展完善。到今天为止,经过数十年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针对苏曼殊小说的相关研究已经构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

二、浪漫抒情之萌芽:“转型”的研究

学术界对苏曼殊小说研究的一个重要着眼点便是其在中国小说史上的转型意义。游友基指出“苏曼殊小说不仅超越了鸳鸯蝴蝶派,开启20年代浪漫抒情派之先河,而且在遵依与背离佛性、小说艺术形式与手法的革新等方面都表现出古典向现代转型的特征。”②将苏曼殊列为浪漫抒情小说的鼻祖。黄轶承袭了这一观点,并进一步具体指出了曼殊小说转型的发展方向,认为“从苏曼殊到新月派,再到创造社的郁达夫、到京派的沈从文和废名以及30—40年代的徐言于、无名氏、张爱玲……他们传递的是怀着民族乡愁意识、探索人生人性根本的审美主义文学。”③这一评价更将曼殊的小说看作是真正意义上“为人生”的现代文学的发端,“转型”获得了一个线性的并且影响深远的文学史发展链条。曼殊小说“转型”的研究论述多得不可计数,学者们大都谈到了曼殊小说在古典与近代小说之间的转型意义问题,并对这种转型的各方面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邱冠,佘爱春在《蜕变、逆转中的现代曙光—论苏曼殊小说的现代性品格》中分别从思想内容、美学观念、艺术形式三个方面概括出曼殊小说的三个转型特点:一、“人”的意识的朦胧觉醒;二、悲剧意识的强烈显现;三、艺术形式的现代转型。并认为曼殊小说是从这三个方面“突破并超越了中国传统小说观念和艺术技巧,隐现出鲜明的现代意识和现代性品格,对中国文学的现代化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④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一个非常全面与综合的概括。

“转型”是一种承上启下的过程,这就注定了它不仅仅只包含着积极的因素,也预示着苏曼殊小说无论从思想还是艺术上都有很多新旧交织的矛盾;它不仅是一种开风气之先,还是一种带着镣铐的舞蹈。很多学者很敏锐地看到了“转型”所特有的不彻底性并进行了切实的分析,如李欧梵在文章中谈到苏曼殊爱情观时说:“一方面,他不能完全摆脱中国传统。……另一方面,苏曼殊通过阅读和旅行接受外国的影响,使他再也不可能满足那种没有受过教育的、眼界狭小的传统妇女。”⑤陈平原在《论苏曼殊、许地山小说的宗教色彩》中发现苏曼殊小说“女性选择要求不新不旧,道德选择也要求不新不旧。”⑥这些实际上都是在论证苏曼殊小说作为一种转型在思想上的矛盾,而这些矛盾正显示出了转型过程中所残存的一些痼疾。

除上述之外,还应当注意到的是,很多学者并没有满足于从宏观上简单重复文学史上关于曼殊小说转型的相关结论,而是从文本细读的角度出发,具体分析曼殊小说文本中透露出的某种“变化”,使观点更加具有说服力。如向贵云具体分析了《断鸿零雁记》文本中“基本突破、而未能彻底突破”传统小说叙事模式而呈现出的转型期特征,认为《断》开启了现代小说“向内转”的创作道路。余杰亦是通过对《碎簪记》中叙述者尴尬身份的分析,凸现苏曼殊小说在叙事模式上特有的承前启后的意义等等。这些观点更加细致地分析了曼殊在思想上想要冲破传统又未能逃离传统的转型特征,使论证显得更加深刻。

三、“断鸿零雁”之心灵史:主题与审美风格研究

“悲剧”是苏曼殊小说创作继“转型”之后的又一个关键词,苏曼殊小说之所以被称为“哀情小说”,正是由于他的作品中贯穿始终的爱情悲剧主题与强烈悲剧审美风格,这些也自然成为了学者们研究的重点。

在长期研究过程中,学者们着力分析曼殊小说悲剧的各种表现形式,诸如情节悲剧、意向悲剧、主观抒情悲剧性,并且将注意力集中于探究这一现象形成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如卢文芸认为苏曼殊小说的悲剧主题和审美风格是五四之前革命者心灵的真实写照。“苏曼殊的小说是那个时代小说在技术上所能达到的水平的一个代表,苏曼殊的小说也最能表现那个时代在思想上所能达到的水平—包括在优点与缺陷的两个方面。”⑦丁富生认为苏曼殊的小说主题是一种“自由受伤的心灵”或“精神残疾”。“剧中主人公,无论男女,没有一位是父母全、家庭温暖的。这些受伤的心灵游子生活的不幸,自有其不同于常人的感受和需要。曼殊从亲身体验出发,深刻地理解这些感受和需要,并用生动的文字加以描述,从而使受伤的心灵得到慰藉,得到支持,得到同情,以增强人们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从而挖掘出曼殊小说中“无论过去、现在,都有其不可取代、不可泯灭的意义与价值”。⑧

由目前的研究来总结的话,得到的一致性结论是曼殊小说中无论是悲剧的主题还是悲剧的审美风格,都要最终落脚到作家本人的人格气质与人生经历这一焦点上。作者本人的心灵在作品中不断的呈现,小说中带有强烈的个人主体性,这或许可以看作是曼殊小说区别于鸳鸯蝴蝶派悲情小说的最主要的一点。笔者认为,曼殊小说中的“悲”,其最核心的那一块便是作家本人的身世与性格:身世的不幸让作者看不到人生的任何意义,而性格的悲观又将作者带入一种无法自拔的深井中,无论是外在的世界还是内心的世界,作者都注定做那一只无法逃出去的“断鸿零雁”。除此之外,在研究曼殊小说以悲剧为内核的主题与审美风格时,一方面要注意其与作家本人的人生经历与主观心灵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还要一分为二地对其中的积极与消极加以区分对待。从上文引述的观点来看,以往学者们研究大都看到了曼殊小说“悲”字后面的自我,认识到了小说“悲的主题与风格”实际上是“自我悲哀”的衍生。这是一条重要的线索,无疑还要深入下去;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许多研究者却忽视了曼殊小说这种“悲”中存在的明显的积极消极二重特征,有过分夸大其积极意义之嫌疑,这也是将来研究中应当重视的问题。

四、情与佛:苏曼殊小说研究中的宗教视角

可以说,苏曼殊与中国近代很多作家的最大不同即在于他的僧人身份,这就决定了用宗教的视角去研究曼殊小说创作成为了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关于佛教观到底对苏曼殊小说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陈平原在比较苏曼殊与许地山宗教色彩时讲到:“苏曼殊、许地山避开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玄思,抛弃宗教戒律和仪式,而着眼于苦乐、生死、爱憎等人生大患的认识和解决……前者以为人生本苦,借助宗教以求解脱;后者以为人生多恶,借助宗教弃恶扬善。”这种概括是十分准确的。苏曼殊是一位僧人,但是却亦僧亦俗。他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对宗教的真诚信仰构成了一对不可调和得矛盾,在曼殊小说中这种矛盾体现得尤为明显,也自然成为了学者们研究的重点。

从宗教的角度来研究曼殊小说,其中一个优点就是往往能够找到一些对于小说中矛盾因素的合理解释。在长期的曼殊小说研究中,一个困扰着研究者的问题便是曼殊小说中主人公“既是如此多情,又何必削发为僧?既不僧不俗,又何不抚而有室?”对于这个问题,学者们给出了自己的解释,罗建业认为曼殊不屑侧身“世间法”,故选择独身道路;马克利佩和李欧梵则断定苏曼殊生理有缺陷,不得不独身。以上这些观点要么是缺乏事实依据,要么是不能完全使人信服。陈平原从宗教的角度认为这种矛盾源自于“宗教徒与之间的矛盾”:苏曼殊是一名宗教徒,有着虔诚的,但是同时又亦僧亦俗,对“爱”的饥渴使他不能容忍孤灯苦影的僧侣生涯。这算是比较合理的解释。而金勇的说法较陈平原显得更加明白,他将曼殊的个体生存形式和情感形式总结为“情与佛冲突之下的生存悖论”。“爱情”与“佛教”是苏曼殊一生追求的两种精神信仰,可是这两种信仰的天然矛盾造成了曼殊一生在情佛之间的痛苦徘徊,因而曼殊小说中人物最后的结局只能是“在爱中涅贬”,即“以情求道”。

诚然,苏曼殊小说的确是“在流变而多难的人情世态上诉衷肠,言情而不耽乐意,画己而不避浪漫,流离而不失智性,在佛光学理中展示缕缕弥天幽恨。”⑨从宗教(佛教观)这一角度来解释曼殊小说的艺术形象、思想矛盾、悲剧意识,这些都是近年来学者们所关注的,它不仅能体现出曼殊思想上的转型意义,还能充分说明曼殊小说悲剧性的来源,成功地使得多年来困扰着读者的诸多问题得以一一解开。但是,笔者也发现,研究者们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大多关注于解释问题、澄清矛盾,仿佛宗教观念之于曼殊小说的作用仅仅是增加了其作品的思想矛盾和阅读障碍等负面意义,而别无他用。实际上,也有一些学者(如陈平原)提到了,曼殊小说这种宗教意识“对于深化、净化作家的情感,增强小说的神圣感和神秘感,起了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⑩我们知道,苏曼殊的小说并不是借用小说的外壳来宣扬宗教教义,它本身是作家有意识创造出来的艺术作品,尽管在创作过程中作家那种特殊的宗教精神和思想会使作品产生歧义,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宗教思想的投入对艺术完全没有积极作用。那种由宗教抽象出来的意向、情感、氛围,本身就对小说的抒情效果和浪漫气息有所增强,佛教在苏曼殊小说中无处不在,并在其创作的题材,语言、风格以及创作方法上对后来的以郁达夫为首的浪漫抒情一派产生积极影响。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笔者认为应当引起学者们的重视,也是今后应该努力挖掘的方向。

注释:

①分别为北大文学史(《中国文学史》,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门化1955年集体编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复旦文学史:(《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组学生集体编写,中华书局,1949年版)、游国恩文学史:(《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王起,肖涤非,季镇淮,费振刚主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

②引自游友基.古典向现代的转型——苏曼殊小说论.福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3).

③引自黄轶.现代文学转型初之苏曼殊小说.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4(04).

④引自邱冠,佘爱春.蜕变、逆转中的现代曙光—论苏曼殊小说的现代性品格.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4(02).

⑤引自李欧梵.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一代.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1973,第四章。

⑥引自陈平原.论苏曼殊、许地山小说的宗教色彩.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4(03).

⑦引自卢文芸.爱情、死亡与革命—论苏曼殊小说及其他.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1).

⑧引自丁富生.悲苦身世的艺术再现——论苏曼殊小说人物形象的主观色彩.前沿,2003(11).

⑨引自王少杰.断鸿零雁,佛光学影里的弥天幽恨.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⑩引自陈平原.论苏曼殊、许地山小说的宗教色彩.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4(03).

参考文献:

[1]柳亚子编.苏曼殊全集(共5册)[M].北京:中国书店,1985(9).

[2]李蔚.苏曼殊评传[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

[3]柳亚子.苏曼殊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4]黄轶.苏曼殊与“五四”浪漫抒情文学的勃兴[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01).

[5]陈亚平.从苏曼殊到郁达夫的现代感伤[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06).

[6]吴松山.论苏曼殊小说的悲剧意识[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

[7]陈平原.论苏曼殊、许地山小说的宗教色彩[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4(03).

[8]卢文芸.爱情、死亡与革命——论苏曼殊小说及其他[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