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中秋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27 09:31: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话中秋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云开雾散
圆圆的月儿
放射出皎洁的光彩
我
一个人
坐在窗前
望着月儿
静静地
静静的遐想
月宫中的嫦娥是否在翩翩起舞
乖巧的玉兔是否在伴奏
做错事的吴刚是否还在那儿砍树
啊
月亮中的传说
如此美丽
激荡着千古的热血
古往今来
多少诗人优秀的篇章
成为了千古绝唱
中秋的月饼
又大又圆
又香又甜
好似天空中圆圆的月儿
又好似月亮中桂树的芬芳
我渴望着中秋
期待着中秋
不仅仅因为好吃的月饼
更为的是那份美好的团圆
“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的诗句道出了人们沉甸甸的情感
而隐藏的蕴意更是让我深深的震撼
春去秋来
花开花落
岁月的年轮与匆忙
已悄然无声的
深深刻在父母的
脸上
手上
全身
年迈的父母
那一天天的等待
已让他们的双鬓
愈发苍白
深深的皱纹
更是布满了全身
回来吧
身处异乡的游子们
回来吧
用你们真挚的爱
去温暖父母的心
哪怕是一句问候
一声关怀
也能使他们开心
幸福
若是不回来
无辜的父母们
也只能日益苍老
憔悴
他们的心中会更加落寞
你也会心存不安
心里变得惆怅
悲哀
做个孝顺的孩子
很简单
但是
它可以换来父母的幸福
年年中秋
如银盘皎洁的明月
寄托着
人们的渴望与祈求
篇2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欢庆2021中秋节话题作文五篇,衷心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
欢庆2021中秋节作文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人们把思念捏成一个圆圆的月亮,惬意地品尝一种向往和想象。无论你在山之南、水之北,抑或云之下、海之上,都会想与相思相知的人举杯邀月。游子的凄怆、友人的孤寂、放飞的思念、远古的情愫,都将在这一方雅致的宁静里,呈现出美丽的流露。
于是,中秋便含情脉脉,充满浓郁的人情味;于是,中秋便婀娜多姿,飘逸抒情;于是,中秋月最撩人心弦,最引人遐想……
端坐庭院中央,略觉微冷,丝丝凉风迎面扑来,拂过脖颈,酥麻中带着些痒。清风推开浮云的遮掩,她就像一位娇滴滴的少女,在我的期盼中露出她美丽而又神圣的脸,流淌出了慈母般的温婉,将天空映得光彩夺目。月光迅速笼罩了大地,看着月光的清辉翻过墙院洒在地上,一地流银。轻缓的银色弥漫了整个天空,就像一幅禅意的画卷,让人感到淡淡的凄凉和强烈的思乡之情。
庭院四围的树显出挺拔的轮廓,月光穿过树枝在地上投下明明灭灭的影子。看着婆娑的树枝在秋风中摇曳,一片祥和。不觉间,硕大的庭院上空蒙上了一层薄雾,树影变得模糊,朦胧中却也有着诗意的梦幻美。越过庭院的围墙向远处眺望,万家灯火忽明忽灭。耳朵里隐隐传来蛙鸣,又或是人们的讲话声,似远似近,总也听不清,鼻间凝绕着淡淡的桂花香,清新又好似带着些许甜味。除此以外,就是寂静。
空气中弥漫着的是缕缕不断的眷念,一茬茬、一代代的浓情思念。浓浓的,淡淡的,一千年一万年的脉脉相传……
欢庆2021中秋节作文2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它起源于唐朝时期,那时,以赏月为中心。到了清明时期,成为“民俗大节”。
中秋节那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就要团团圆圆在一起赏月,吃月饼,看电视上的《中秋晚会》。去年的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可开心了。在这月圆之夜,我们分享着美味的月饼,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备祭品。那天的月亮虽没有往年的中秋节那么亮。不过,也挺美的。月亮时而像一位害羞的少女,风哥哥夸她几句,就躲到云层后面,蒙上一层细纱,显得更加娇气,真迷人;时而又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把脸露出来偷看我们过节呢!真好玩
每到中秋节,我总是想起我小时候的一件事。那时,妈妈经常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成语故事。我听了许多遍,可还是听不烦。只要是关于月亮上的故事我就觉得新奇,希望有一天我也能飞上天去,飞到月球上与嫦娥一起玩,一起看星星。长大再看,就不是那么奇妙了,只觉得我小时候挺好玩的,挺好笑的。
中秋节的地位仅次于春节,元宵节。中秋节为“花好月圆”之时。人们从天上那圆圆的月亮想到了人间的团圆。因此,中秋节在古代被又称为“团圆节”,“秋节”等。人们向往着团团圆圆。团圆对于中国人来说是生活中的理想。宋朝诗人苏轼写的《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诗也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中秋节十分重视亲情的培育与表达,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有着不可替代的好作用。我非常喜欢中秋节。
欢庆2021中秋节作文3我家住在客家五华的一个小镇,那里虽无都市繁华,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尤其是家乡的中秋节,更是一道亮光。
家乡的中秋节,有趣热闹和谐祥和。中秋节的早晨,阳光明媚,很多人早早地起了床走到了热闹的大街上,大街上有卖肉的卖鸡的卖饼干的,大街上人山人海,各家都抢着买东西,这一天,我想最赚钱的就是店铺的老板了。
东西买好后,各家都呆在家里准备中秋节要吃的食品,各家忙东忙西。
到了下午,很多人出来走动了,有些人到别人家去窜门,每逢来客,我们必先泡一杯茶敬客。敬茶时我们都要很讲究,例如婴儿满月老人做寿小孩上学,子女入仕,病人康复,一场虚惊,儿子结婚,女儿出嫁。
到了晚上,要过中秋了,我们把桌子摆在门口前面,摆出了香喷喷的菜,大家都做下来,开始吃饭了。吃饭的时候,大人们先替老人和小孩盛饭,人们一边吃饭一边说笑,看起来非常祥和
晚饭后,大家把盘子拿了进去,又提出了一大盘月饼,他们先是把月饼一个个拿出来,在用刀子把他们切成一小块,放进盘子里,则里面的蛋黄我们把他放在正方形饼干中间空出一个圆,再把他放进饼干的中间,在放进去之前,还要沾点酱油,末在别面上给蛋黄铺上一层皮,再放进去,这样吃起来味道更好,我们一边吃一边笑,
这就是客家的中秋节。
欢庆2021中秋节作文4今天是中秋节,是一个万家团圆的日子。真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可是今年,我们这里可没有那么幸运了,一连几天阴沉的天空中就飘洒着蒙蒙细雨。原计划趁着假日去绿博园游玩的,可是被这场连阴雨一折腾,全部泡汤了,更别说中秋夜欣赏那明亮皎洁的明月了。
但是,天气影响不了我们的好心情。到了晚上,我们全家人围成一桌吃着团员饭,开开心心的聊着天。我和姐姐吃着月饼不时的朝窗外看看,不禁会想起往年的中秋之夜。
比如去年的中秋,我们一家吃完晚饭,迫不及待的出门赏月。“出来了,出来了”我兴奋的跑着叫着。只见月亮从云层中露出半张脸,害羞的像个小姑娘。慢慢地,圆圆的月亮升起来了,像一个大玉盘,犹如一个穿着白色纱裙的仙女,将皎洁的月光洒向大地,把大地照的如同白昼。这时,妈妈叫住了我:“快看那里,好美啊!”原来,月亮倒映在水面上,形成了一个水中月,河水倒映着周围的灯光,再衬托着美丽的圆月,真像置身于一副美丽的画卷中。看到此景,我突然想起了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多么难忘又美丽的中秋节啊!
虽然今年的这个中秋节有一点遗憾,没有见到“嫦娥姐姐”,但我过得同样愉快,因为一家人能其乐融融的过节,开开心心的吃个团圆饭才最重要。
最后,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欢庆2021中秋节作文5中秋节,是合家欢乐、团圆的日子,本是满怀畅饮的时刻,可为何心中却有种孤独的愁绪浮上心头。匆匆过了十八年,在记忆中从小到大都是一个人,因此童年比别人少了几许关心与呵护,比别人多了些孤立与坚强。每一个节日都是由自己度过,从未享受过生活节日的气氛,家的温馨,所有的欢乐都走向寂静。父母一生忙碌,长年累月在外,渐渐的习惯了这一切,总之黑漆一团活着,夜阑人静,回头一想,哪能够不为自己悲哀,哪能够不痴痴地笑,笑里感到无限的生的悲哀。
每逢中秋节时,心里总有说不出的苦痛缠着,可想到父母与自己相隔两地,看到这深深一层的隔膜,我除了傻笑,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吗?笑之余又似乎隐约有泪的味道,实在正是因为后面有看不见的泪,说不清的孤独。中秋的夜晚,别人的幸福与欢乐,我不羡慕也无羡慕的必要,与其羡慕不如找些理由来填充心里的孤独,为自己找一丝的安慰。我无法说清我内心里的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不过说清也许只是多余的,存在就是合理,已经发生了就只能面对,无法拒绝也抗拒不了……
中秋时的月亮好圆,凝视着天空,我似乎可以感受到别人幸福的聚在一起享受这节日的气氛,而我却只能把它当作休假日一样百无聊赖的打发。静谧的夜,望着皎洁的月光,星星似乎在向我眨眼,像是在讽刺我的孤独,顿时有种想哭的冲动。
皎洁的月光用白纱装饰了大地的美丽,道路旁的灯光普照着大地,灯光与月光浑为一体,显得格外的美丽。心中同时充满了孤独的惆怅和感受中秋月圆的欢悦,这两种情绪混杂在一起,使我的心就像一清一浊两水交汇的河流,两水都汹涌着,努力抚平,使它们融合一地,并且进而相互在对方中消失,以使自己的内心恢复平静。
篇3
[关键词] 网球文化;高校;网球教学;网球礼仪
【中图分类号】 G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7-359-2
虽然网球运动在我国的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2011年的法网公开赛,李娜在女单决赛中捧起了职业生涯的首座大满贯冠军奖杯,这一幕让国人为中国网球的快速崛起而激动不已。网球运动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当代青年主力军的大学生占据了网球喜爱的一大部分。他们关注的不仅仅是网球运动员的精彩表演,还希望自己能够进行模仿和学习,加入到网球运动的行列当中去。目前我国高校都相继开设了网球课程教学,但教学模式单一,教学理念比较落后,网球文化观念淡薄,只是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模仿完成网球学习,虽然强调了网球的技战术,但却忽视了网球文化的相互融合,不能让高校学生都真正的感受到网球运动特有的魅力。
一、网球文化的内涵及演进过程
(一)网球文化的内涵
随着网球运动的兴起,网球文化普遍传播开来,它是人类在进行网球运动及促进网球发展的活动中,在物质层面、心理状态、制度约束、精神情感等方面的心理认知,在理论认识、技战技巧、方式方法等层面上表现的思维方式,以及在各类生活实践活动中有意愿去实施其行为的总和。高校中的网球文化可以理解为与高校有关的所有网球现象及促进高校网球发展的活动中,形成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高校网球文化具有高雅文明、团队精神、谦虚礼让、举止优雅等众多内涵,独特的网球文化氛围可以进一步促进网球运动的发展,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良好平台。
礼教性是网球文化的精髓,网球运动具有自身的特有魅力与运动美学价值。我们在发展网球运动活动的同时,应该充分注重网球运动对心理道德修养的帮助,网球运动的文化艺术氛围的营造,网球运动中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统和以及网球运动发展中表现的诚信、团结、拼搏的良好心理态度等。
(二)网球文化演进过程
网球文化是在网球运动兴起后伴随运动的发展而逐渐兴起的。最初的文化发源地是法国宫廷,那时候只是一种宫廷娱乐运动的象征。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网球文化也分阶段的形成了具有现代组合性质的文化特征,有了自身的文化体系。网球文化在比赛用品、比赛规则、比赛精神以及比赛信念上都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内容包括网球的设计理念、比赛规则的人性化、运动员的着装、运动员的外在表现、比赛的精神追求等等,与其他球类运动有明显的区别,文化气息独具一格。
二、网球文化在高校文化中的作用
(一)网球文化起点的高贵性,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气质
网球起源于法国,16-17世纪处于始创期,是宫廷里的一种室内消遣游戏。后逐渐发展为法国国球。从网球运动的发展不难看出,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出身高贵具有贵族的血统,同时个性张扬,时尚前卫,充满着动感和野性的魅力。网球运动带动的网球文化更具有贵族的气息,有利于大学生培养自身气质,提高品位。
(二)网球文化有助于培养高校文化中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网球比赛中,双打比赛最能考验选手的实力。在比赛中,良好的团队合作是取得比赛胜利的关键因素,团结能够集众人之长,发挥各自的优势,打造完美的攻防。要注重彼此的默契度,只有双方相互鼓励,信任队友,才能打出完美的配合,击倒对手。学会与他人合作,发挥团队精神在高校生活中的运用,可以使我们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更加良好地向前发展。
三、网球文化在网球教学中的作用
(一)网球文化有利于促进高校网球教学的开展
作为文化的一种,网球文化具有文化所特有的导向作用和规范作用,良好的网球文化氛围能够让学生不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行为和言谈与网球文化要求保持一致,它是一种看不见的强大的精神力量。网球文化可以激发学生对网球运动的兴趣和喜爱,促使更多的学生喜欢网球,热爱网球,最终会提高网球教学的课堂效率和整体教学效果。
(二)网球文化能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高校网球文化一直保持文明、诚信、礼让、高雅的文化氛围。参与网球运动的球员、观众以及裁判员相互之间以礼相待,体现了尊重他人的良好修养。在网球比赛中,能充分考察裁判员的诚信程度,如果没有裁判员,则会考察到球员之间的诚信程度,一个好球与出界球的差别也许就差之毫厘,故意将好球说成出界球或者反之都是不诚实的体现。在网球运动中,在平常训练过程里,球员能够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相互学习,主动承担责任等优秀的品德,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己的道德修养。
(三)网球文化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网球运动过程中,需要我们集中精力,顽强拼搏,要求我们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发挥自己的长处,不断的总结经验和教训,成功时不能得意忘形,骄傲自大,失败时也不要一味的灰心丧气,沉浸在痛苦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是我们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总之,这些网球文化带来的影响都能帮助高校学生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加强网球文化的实施途径
(一)加强高校网球基础设施建设
网球文化的发展是随着网球运动的兴起而发展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网球文化的建设与该地方的网球运动发展情况密切相关。网球运动的发展离不开网球基础设施的建设,没有网球场地进行网球的训练,就无从谈起网球文化的存在和发展。现阶段我国高校网球教学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网球场馆少是高校在网球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场地的原因,学生在上课时间不能得到很好的学习,课后也不能及时的加以训练,久而久之,对网球的热爱程度就会降低,不利于网球运动的发展,更不利于网球文化的发展。
(二)改进高校网球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高校在网球教学课程中,普遍采用的是教师讲解、示范然后让学生模仿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只适合网球技战技巧的学习,而对网球文化的学习需要通过观看比赛,亲身参与网球运动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因此,高校教学需要改变目前以技战技巧传授为主的网球教学模式,在课程中,融入网球文化教育,不仅要注重室外场地上的实战训练,也要注重观摩比赛,开设比赛等教学模式,进一步增强网球文化教育,加强学生对网球运动的兴趣,以文化培养学生素质,以网球文化促进网球运动的发展。
(三)改进教师网球教学理念
高校网球教师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片面强调网球的实战技巧,对网球的球风要求不高,对网球明星的介绍只注重其成绩的辉煌,忽视其背后的辛苦和赛场上表现出来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外在的优秀精神面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从网球文化出发,内在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学生的着装、言谈、举止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培养学生的优秀品德,进而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在比赛中的的真实水平发挥而不是比赛的结果,使学生享受到网球的快乐与带来的身心健康,并且通过网球来结交更多的好朋友,增强人际关系,多与他人沟通,增强自信心,规范自己的举止仪表,提升个人形象。
(四)构建网球文化教育体系
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的发展演变,网球文化内涵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我国高校学生对网球运动的热爱以及全国范围内网球运动的蓬勃开展也对高校网球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对网球文化与现代高校的内在联系应继续发掘研究,以培养高素质全面综合发展的人才为最终目标,充分发挥网球运动的普世性与礼教性。高校网球运动的发展除了要依靠网球课上教与学的高效率和高品质,还要依靠学校设立的一些网球社团或者网球协会来促进网球运动的发展。高校可以通过社团或者协会组织丰富多彩的网球比赛、网球文化展以及网球知识问答竞赛等,通过不同的方法,可以更系统、更全面的给高校学生提供一些了解网球文化的途径,为学生学习网球基础理论知识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网球课程、高校网球协会、网球知识竞赛或者讲座等能丰富在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形式,使高校网球文化建设更多样,更灵活,也易于接受和传播。通过内外一体化的网球文化教育体系,高校网球文化发展就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从而为高校网球运动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网球运动的发展离不开网球文化的传播和深入,高校网球教学的发展也离不开高校网球文化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高校相关领导可以组织建设本校的网球协会,开办网球知识讲座,定期举行网球比赛,以切实的行动让学生去投身到网球运动体会网球文化中去。用网球运动的内在精神提高学生对网球运动的兴趣和自身素质的培养,促进高校网球运动高雅、文明、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保金,张军,邱宏军.中国网球文化发展方向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8,(5):31-3.
[2]季敦山,周剑飞.对高校网球教学中网球文化教育的研究[J].运动精品,2011,(7):30-31.
[3]张洋.试论网球文化与网球教学中大学生品德行为修养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1,(5):87―88.
[4]宋广庆.网球文化在高校传播与教学研究.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士论文,2011,(4).
篇4
一、切实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将安全工作摆在首位
孩子的安全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条件,因此,我们全体班级成员都将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将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具体做法如下:
1、创设安全舒适的幼儿活动环境。随时随地检查教室内外的活动场地的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妥善处理,将不安全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
2、最大限度地保证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的安全。谨慎选择活动场地,活动之前认真而全面检查活动地点及活动器械,及时排除不安全因素。同时注重孩子的安全教育,让孩子们在进行身体锻炼的时候知道该怎样避免让自己受伤。
3、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孩子们了解哪些物品对人体具有伤害性,如刀、电、大头针、热水等,能主动避开不安全的物品。知道当身边出现火灾、地震等危险情况时该如何自救,明白安全门的作用。
4、知道自己独自在家时如何保护自己,不吃陌生人的食物,不给陌生人开门,不跟陌生人走等等。
二、保质保量地做好保育工作
(一)在保育工作方面,我们将沿袭非典时期在卫生消毒保健方面的优良作风,一丝不苟地做好各项卫生消毒通风保健工作,积极创设健康卫生的班级环境:
1、严格执行各项卫生保健工作制度,坚决落实通风消毒工作,认真彻底地做好班级卫生工作,做到教室无杂物,厕所无异味,睡室整洁干净,透气。
2、班级小组成员之间积极交流,达成共识,共同维护班级卫生,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教师们的教学用品用完后随手收拾,班上老师互相提醒,互相监督,共同维护好班级的环境。
3、让孩子们树立“我是中二班小主人”的思想意识,使孩子们能主动参与到共同维护班级环境的活动中来,同时注重幼儿良好的生活常规的培养。
(二)严格地执行幼儿的一日生活作息制度,合理地安排孩子们的一日生活。
1、认真贯彻落实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制度,做到衔接紧凑。
2、幼儿的户外活动是增强幼儿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抗病能力的重要活动,因此,我们将把户外活动作为我们的工作重点。首先,我们将根据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制定适合他们的体育目标和游戏,积极开展各种有效的体育锻炼活动,增强幼儿身体抵抗能力。
3、组织幼儿积极参与三浴锻炼、赤足运动和混龄活动等身体锻炼活动
三、更新教育观念,跟进新的教育步伐
园长在学期工作计划中指出我们的教学工作方向:我们要围绕园本课程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以目标体系为指向,在课程内容的整和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进一步把幼教课程五大领域有机结合起来,使主体探究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完整。
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首先要改变教育教学观念,在教育教学方面,我们将改变原有的教育观念,把先后习得转变为同步习得,让幼儿能在语言发展的颠峰时期全面地接触。幼教课程方面,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将五大领域的知识点有机的融合起来,更新教育观念,打破旧的教学模式,将计算、美术、音乐等学科的知识灵活地在主题探究活动中渗透,为孩子们提供更广阔的自主探究空间。
四、积极做好家长工作
我们一直认为,家长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我们教育事业的合作人,是教育责任的分担者,是一份宝贵的教育资源。两年多的接触,我们用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家长们的信任和支持。在这学期里,我们还将一如既往地做好如下工作:
1、热情接待家长,定时向家长发放个案及一日生活记录表及有关资料,同时认真收集家长反馈意见,虚心采纳合理建议。
2、积极邀请家长参与教学活动及各类大型活动。
3、不定期地与家长联系,共同协商育儿经验。
4、如遇特殊情况及时向家长汇报或保持电话联系,如有生病未返园的幼儿,坚持电话追踪问候。
5、邀请家长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与教师共同商讨、策划教育计划。
5、坚持对每一位孩子进行一次家访,未入园的幼儿将进行电话联系,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同时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促进幼儿之间及家园之间的交往与交流。
幼儿园的工作虽然很琐碎,但我们中二班全体班级教育成员坚信,只要我们努力,我们一定可以出色地完成任务,并用我们浓浓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换取每个家长的放心。
五、月份安排:
二月份:
1、接待新生入园。
2、开展安全教育周的活动。
三月份;
1、举行鲜花送给好妈妈的环境布置。
2、进行讲故事测试。
3、组织幼儿参加学园舞蹈比赛。
4、参加年段举行的泥塑比赛《送给妈妈的礼物》。
四月份:
1、参加学园主题画比赛。
2、进行“清明节”上山扫墓的安全教育。
3、参加年段举行的集体散游活动《美丽的春天》。
五月份:
1、组织幼儿编排节目参加六一汇演活动。
2、组织幼儿参与年段举行的活动《服装秀》。
六月份:
1、进行环境保护日活动教学。
2、参加学园的庆六一文艺演出活动。
篇5
关键词:群众文化;新要求前景;意义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7-0187-01
近几年来,群众文化正以极其迅猛的势头蓬勃发展着,群众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政治文明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呼和浩特群众文化以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为主,以提高市民文化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目标,开展了许多形式各异、特色鲜明、适合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的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呼和浩特两个文明建设的同步发展,同时也再次验证了文明、健康、时尚的社区文化活动,的确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催化剂。
一、群众文化队伍的现状
群众文化对于促进社会进步、推动两个文明建设的卓越作用正日益显示出来。但从事群众文化这一工作的人才和业务人员队伍存在年龄偏大、后备力量不足的问题却成为阻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许多有着较高专业技能,并在群文战线上有着丰富经验的部分群文专业干部都已接近退休年龄,而他们的专业知识也需要更新;另一方面,文化系统近几年未能引进具有较高学历的年轻人员,由于机构改革从其它单位调入的人员又缺乏必要的群文工作的专业技能、经验和工作方法,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形势发展需要。
二、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加强群众文化队伍建设,做好群众性的文艺辅导工作
群文干部是群众文化活动的倡导者、策划者和组织者。群文干部的素质,对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速度和层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关于群众文化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需要全社会来重视、思考,并采取相关措施来解决。
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对文化的辅导要求出现了新的特点:一是参与文化活动的人群年龄跨度大,从牙牙学语的小朋友到退休以后的老人都是我们服务的对象;二是知识层次高,接受艺术指导人群有趋向高学历发展的倾向;三是辅导门类多样化。从传统的艺术门类逐步扩展到用现代手段表现的艺术体裁,如电脑音乐制作、古典与流行音乐的普及等等。面对这些变化,文化馆在组建群众文化辅导队伍时,要选择紧跟时展、善于学习、思维清晰和有较强组织能力、一专多能,并具有辅导普及与提高水平双重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事实证明:一个德才兼备的群文干部,有很大的感召力、凝聚力,会带动周围广大的艺术爱好者。为了满足呼市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让青城人民过上一个团结、奋进、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我管参与承办了2014年“春节、元宵节文化庙会”。庙会从初期筹备到后期结束,历时2个多月的时间,我馆工作人员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本着早布置、早行动、早落实的原则,力求在工作思路上突出新特色。经过艰苦的劳作和辛苦地努力,使我市的民间脑阁、秧歌、社火、晋剧等优秀非遗项目得以立体展示,精彩纷呈、相映成趣,即表现出传统艺术,又贴进利现实生活。庙会上的其它活动也都五彩斑斓、各有特色,收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群众的一致好评,取得了成功。
群众文化活动过程是人民群众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接受辅导、投身创作、参加表演,在这个过程中受到艺术的熏陶,得到艺术带来的乐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群众的文化素质。群众性文化活动表面上展示的是艺术作品、艺术人才,其本质展示的是群文专业干部的素质,同时也是广大艺术爱好者努力学习艺术的过程。各类群文竞赛性活动,从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群文业务人员的智慧、组织才能和辅导才能。因此,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比其结果更具意义。人民群众、群文业务人员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教育和锻炼,境界得到升华,素质得到提高。所以没有组织辅导过程的群众文化活动,实际上也是缺乏意义的。
三、要强调群众文化辅导的传承性
群众文化是一种真正面向广大群众的文化。它在活动内容上对民间、民俗文化的充分利用,使它包容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形式和精神。群众文化所涵盖的群众艺术与民间、民俗文化所涵盖的核心形态――民间文艺,在形态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如民间文艺的自在性、原生态属性,反映在具体的艺术作品中,就呈现出精华与糟粕并存的现象。所以在传承我国优秀的民间文艺过程中,形态成熟、主体自觉的群众文化,就成为既能让民间文艺保持民间文化特性又能让民间文艺获得主体价值观念支撑的必然选择。群众文化对民间文艺的传承,让民间文艺如:风筝、灯谜、雕刻、剪纸、泥塑、蜡染、刺绣、皮影、木偶、陶艺、秧歌、社火、“花儿”、杂技、山歌、小调等脱离瑕疵、形态结构进一步完善、获得现代意识。这种传承是自觉的、更加成熟的传承。因此,群众文化是传承中国优秀民间文化、延续传统文化精神、增强广大群众的民族认同感的生动和富于人性的社会文化。笔者认为,群众文化的这些个性,是其在当代文化格局中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的彰显。鉴于它在当代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应当引起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
四、群众文化活动的新态势与组织辅导工作的新要求
当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形态呈现了新的走向。一方面,由于兴趣爱好的千差万别和社会生活的各不相同,人们的文化活动日趋分散;另一方面,出于互相交流、彼此竞技的需要,人们的文化活动又常需集中。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是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的新格局和新态势。认识并把握这一新格局和新态势,对于群文单位确立自身的角色地位,更好地开展组织辅导工作,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文化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4年呼和浩特群艺馆参与进行的广场消夏文化活动,主要是以广场舞免费教学活动为重点,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活动从6月下旬开始到8月初结束,近两个月的时间。每晚,四方群众蜂拥而至,纷纷加入跳舞的行列,至此,呼市群艺馆免费教学活动,在我市各区广场顿时成了一道靓丽风景,而且是场场爆满。在历时近两个月的广场文化活动中,我馆除完成了开幕、闭幕、保卫、宣传报道等各项工作以外,在我市13个公园和赛罕、新城、大召、春渡公园等各区广场,实施“健身舞免费教学”400场,参与人数约20余万。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是指整个社会群众文化活动所呈现的一种总体面貌。具体情形有三:其一,从地点上说,群众文化活动既有分散在社会各方和千家万户进行的,又有集中在广场公园、文体场馆等公共集聚场所展开的;其二,从项目上说,既有各人依照各自兴趣爱好分散选择参加的不同项目的活动,又有不同兴趣爱好的人在同一时间、场所集中统一选择参加的同一项目的活动;其三,从人数上说,既有以群体形式(同一群体单一项目或同一群体多种项目)进行的集中活动,又有以个体形式出现的分散活动。
显然,所谓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是对目前群众文化活动总体形态所作的概括描述。实际上,当前群众文化活动形态的存在方式,是错综复杂、多种多样的。往往表现为集中与分散并存,聚众和分众同在;既有集中,又有分散;时而集中,时而分散;分散中有集中,集中中又有分散;分散的同时有集中,集中的同时又有分散。全社会的全门类的活动如此,局部地区的个别门类的活动也是如此。正象任何社会现象的产生和发展都不是偶然的一样,群众文化活动聚散结合新态势的出现,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
群文工作者应该牢固树立公共文化馆事业的职能意识,坚持文化馆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性质、坚持文化馆“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二为”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坚持文化馆在群众文化中的主导地位,以群文活动的组织辅导、创作、研究为主要目标。如此,我们的群众文化事业就一定能够更加持久、稳定、蓬勃地发展,更有力地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群众文化;作用;精神需求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7-0278-01
在多年的不断努力下,我国群众文化发展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人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目前我国在群众文化建设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当前我国群众文化的建设健全,城乡群众文化建设的差异较大,贫困地区群众日常精神生活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许多地区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能得到满足。这些问题制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要繁荣我国文化市场,发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就必须将群众文化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群众文化工作者要为群众创造健康的、文明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地宣传先进文化、同时,群众文化工作者要特别注意贫困地区的文化建设,要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向群众宣传科学文化
一、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提高群众文化水平
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提高群众文化水平,多部门要齐抓共管,在文化设施建设上加大投入,并且要进一步加强落实。遵照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要求,统筹规划、循序渐进,使利民的基层文化设施能够顺利健康发展地发展。基层文化队伍要加强宣传力度,组织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来吸引广大群众的参与,这就要求基层文化队伍要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此外,政府还要定期组织优秀人才进入专业培训机构学习,提高专业知识,及时为基层文化工作人员构交流平台,使他们不断相互学习、沟通,提高自身的能力。另外,政府还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激发基层队伍的积极性。一支高素质、稳定的基层文化队伍能够在基层文建设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和影响力。
二、创新群众文化活动内容
要不断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要与社会政治、经济、地方文化相结合,始终保持着新鲜的活力,真正发挥基层文化站的作用。与社会政治结合,基层文化站群众文化活动必须要对社会政治保持着高度的敏感性,要与国家方针政策、重大节日、社会热点事件等紧密结合起来,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素材。例如可以围绕十八精神与提出的“中国扩开展“盛世欢歌”活动,展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果,彰显十精神的时代意义与引领作用,以歌舞的形式展现全国人民逐梦热情等。群众文化活动与社会政治的结合不仅能够保证基层文化站群众文化的政治方向,使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始终朝着“服务最广大群众”的发展方向,同时使基层群众文化终保持着先进性,不断突破传统,与时俱进,始终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加强文化馆文化运载体作用
文化活动会具有更多的娱乐功能,而文化馆将要承担的更多的任务便是寓教于乐。文化馆要定期举办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群众性表演活动,通过导向性和示范性的活动形式,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在文化活动中丰富精神世界,提高文化素养。一方面,要将文化馆本身的潜力尽量挖掘出来,将当地优势尽量突出;另一方面,文化活动要经过精心策划,望其具有教化功能,依靠本身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吸引更多的参与者,使参与者在参与的过程中既能自娱自乐又能获得教育,可谓两全其美。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各部门之间要紧密合作和积极配合,使得各项工作有序高效运行。此外,还应虚心聆听基层人民群众的心声,不断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建设出老百姓喜爱和满意的精神文化活动和创建群众满意的文化服务。
四、结语
总之,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文化事业不断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活力大大增强,要坚持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强“三个自信”的信仰力量;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公共文化建设工程;要以激发活力为目标,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工程;要以市场为导向,推进文化产业促进工程;要以“文化+”为核心,推进文化氛围营造工程;要以第一资源为保障,推进文化人才锻造工程。
参考文献:
篇7
针对大学校园公共座椅的不足和学生的需求,分析人机工程学、座椅材料、行为心理与校园公共座椅设计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了校园公共座椅设计在遵循“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应具有相应的功能性提高舒适度。
关键词:
座椅 需求 设计 大学校园文化空间
1.引言
大学校园是由校园建筑、空间群组成的有机整体。公共座椅是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的空间群元素,也是师生交流的主要场所,因此校园文化空间公共座椅的设计至关重要。我国校园公共座椅有样式呆板、舒适性欠佳、数量不足、日晒雨淋等缺点。如今国内外户外座椅正由结实、实用向多功能、舒适、装饰等方向发展,而大学校园的户外公共座椅却不能满足师生需求。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适宜当代大学校园的户外座椅设施设计以及整体布局的建议,以期为大学校园生活注入新的朝气与活力。
2.大学校园公共座椅设计依据
2.1人机工程学
人机工程学是运用生理学、心理学和医学等有关科学知识,研究组成人机系统的机器和人的相互关系,以提高整个系统工效的新兴边缘科学。…座椅尺度必须以健康和舒适性为主要设计目的,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原理。据资料显示,中国男大学生实际平均身高为1.71米,体重为61.48千克;女生实际平均身高为1.60米,体重为50.29千克;大学生体重指数平均值为20.40。因此中国男女大学生实际身高、体重存在显著差异,在设计时除了使其结构便于使用外,还必须把握好人机和设计的关系,使设计和人机可以有机结合在一起,根据具体人群和场所结合人机设计出符合师生使用的座椅。
人机工程学要求我们对“人”有一个全面且科学的认识。因此在设计前期,我们面对200名师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他们的需求着手研究人机工程学,充分满足师生对舒适度的需求。优秀的人机学座椅设计可以减轻人的劳动并节约时间,使人坐得更加舒适,并在满足人机工程学的前提下再考虑材料、环境等其他因素。
2.2材料
材料是人类用于制造物品、器件、构件或其他产品的那些物质,是影响师生们是否主动选择座椅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今户外公共座椅的使用材料多为石材、木材、玻璃钢、金属等。石材具有坚硬、耐腐的优点,但在夏季,石质座椅长期暴晒容易产生灼热感;冬季时又因坚硬且冰冷造成使用率低,导致资源浪费。木材属于天然材料,触觉较好、加工性较强,是理想的室内外座椅用材。而木材易腐蚀和遭虫蛀,所以使用时需要通过特殊的防腐防虫处理。玻璃钢具有抗压、耐腐、寿命长等特点,是运用较为广泛的室内外座椅用材之一。目前大部分金属使用穿孔金属材料,使座椅变得轻质且透明,避免雨水停留在椅面上而且冬暖夏凉。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其中58%的学生及老师选择木质座椅,35%则选择新型材料座椅。由此看出,随着科学技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许多新材料层出不穷,但大部分师生依旧喜欢木材粗糙的工艺和材质。不管用哪种材料,其设计方法必然有区别,我们都应该考虑使用人群的感受而因地制宜提高座椅的利用率,使校园环境更和谐美观。
2.3环境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是以建筑学、心理学、生态学和其他相关学科为研究基础的,根据人的心理需求去调整改善周围的环境。因此,我们分别从视觉和环境的角度进行阐述。
2.3.1从视觉角度
虽然大学校园文化空间座椅的样式多种多样,但座椅的摆放却应根据座椅的样式和使用地点进行合理配置和组合。布置座椅时要考虑到校园座椅的朝向,既能满足使用者交流的需求又具有良好视野,例如水域区周边座椅就必须考虑观景需求。视觉上的私密性主要体现在大学的图书馆中,基于边界效应,在图书馆放置座椅时合理运用构成O形、L形的座椅组合,通常和柱子或墙角凹处等较围合的空间结合在一起。
2.3.2从环境角度
校园公共座椅的使用率高低跟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表现上开发的户外区域较为明显,调查表明冬、夏季学生使用户外公共座椅的次数相较于春、秋季明显降低。因此选择合适的位置使学生舒适地使用座椅外,在安置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各种环境因素。
3.校园区域划分及座椅设计
基于对人机、材料、行为心理的分析,本文以厦门理工学院为例提出校园区域布局划分及座椅设计。
厦门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湿度一般都在65以上。目前厦门理工学院集美校区还处于建设阶段,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随着学生对户外座椅的需求量增多,提高校园座椅的质量和舒适度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现如今校园座椅地域文化特征不明显,加之功能性不强,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对此,我们针对厦门理工学院图书馆、教学区、水域区周边这三个功能需求较高的区域设计了功能和造型不同的座椅。
3.1图书馆座椅设计
图书馆是师生们学习交流的重要场所之一,通过调研发现:(1)理工图书馆内现有座椅大多都是长凳,摆放较为集中,学生学习容易相互受到影响,使用率不高。(2)安置在靠墙的座椅会优先被选择,虽然背部得到支撑,但造成了一定的不舒适感。(3)随着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手机和电脑成为重要的学习工具,但图书馆却没有提供电源插座。
图书馆座椅属休息用椅,在人机工程学上靠背倾角要比工作用椅大些。由于读者长时间坐姿看书,躯干挺直或屈曲导致脊椎及肌肉受过多压力,所以椅背必须适合人的脊柱自然弯曲度。在座椅布置上,根据学生行为心理,尽量安置在靠柱子或墙角凹处等较围合的空间。在造型上,(1)轮船造型寓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间书架分割两边的同学相互不受影响,但不阻隔与外部空间的联系。(2)增设可收放式小桌板使书本或电脑放置在桌面上。(3)增设隐藏式挂钩设计,使用时在凹槽处向下按,不用时收回,用来挂置物品。以上把人机舒适特征和学生需求结合,体现图书馆的人文关怀。
3.2教学楼座椅设计
教学楼属半开放空间,除教室外,教学楼平台也是大部分学生逗留的地方。目前平台用于健身操、排舞、跆拳道等半室外体育课使用,有时还会有举办展览。但不足之处在于:(1)参加体育课时由于座椅数量不足,部分同学的背包直接放在地上或没有坐的地方。(2)现有座椅也因使用时间长而锈迹斑斑,影响美观。
校园文化空间中的公共座椅呈现给人的是它与周围环境的相互渗透以及对适用人群的包容度,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以学生的行为活动为出发点,把学生的因素放在第一位。通过实地调研,我们选择在“L形”区域进行设计。造型上,采用组合的方式使座椅在结构上既是一个整体又可拆分移动,满足多种需求。座椅与座椅之间用榫卯方式连接,座椅被移动出来时,原来的靠背则可用于短暂的半靠半坐休息,同时,台上可用于放置物品或学生反坐时作为桌子使用,台下则安置挂钩方便同学挂置书包等物品,不浪费空间,解决背包放置问题。材料上,采用镀锌钢管与玻璃钢结合。人机上,座椅设计符合人机的情况下,在站立式座椅―方增设隔脚横杆,使人坐在座面上时双脚合理放置。
3.3水域区周边座椅设计
理工湖,地处厦门理工的中心地带,是师生从宿舍往教学楼的必经地。由于人流大,区域面积广,因此学生行为特征各异,根据人群行为特征,可分为互动区(人流密集区、候车区)和独享区(晨读区、树林区)。
3.3.1人流密集区
人流密集区是学生上下课的主要通道之一,由于人流较多且使用需求不同,因此分散的长条座椅是此区域设计的重点。文化特征是座椅造型构想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具有理工精神的蜂巢是我们设计的灵感。造型上,在蜂巢形座椅边缘安置树形路灯,与周围环境更加融合,解决座椅夜间使用的灯光问题又可挂置物品;座面上设计条形空隙便于雨天排水;座椅底部横向种植叶香天竺葵用于驱蚊。材料上,采用俄罗斯樟子松防腐木和新型材料聚酯玻璃纤维结合。人机上,满足3人同坐需求。
3.3.2晨读区
晨读区在早晨的使用频率较高,学生学习方式多为手持书本呈站立姿势学习,使用时间大约四十分钟至一个小时,而长时间保持站姿会给肩膀及脊椎造成压力。
结合座椅环境和人机二者的交互关系,我们设计了两类座椅:(1)在座椅前后设置隔断和花池,座椅顶面设新型太阳能板,结合环境元素创造出适宜学习的空间。另外,经调查,学生在夜间对此区域的座椅有一定的使用率,因此我们把照明设计结合在一起设置LED灯管,同时设置电源插孔满足学生电子充电的需求。在布置上结合厦门市日照角度,使其能够达到遮阳的效果。(2)由于组合形式的需要,设计2-3人的长条座椅,同时考虑到与区域的融合度,座椅后设置花池与单人座椅呼应。
3.3.3树林区
树林区主要集中在傍晚使用,区域内人流量少,较为安静且可遮阳,是爱好户外学习的同学的最佳选择。学生在树林区多为静坐思考或交流学习,所以设计旨在为同学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空间。但目前此区域现存问题是:(1)位置偏僻,过于普通的座椅未能吸引学生来此处静坐;(2)数量不足,不能满流、学习等多种需求。
造型上,(1)考虑到水域周边座椅的整体性,所以沿用蜂巢造型设计开放式群组座椅。由于面积较大,因此学生日常休息交流不易受到影响。(2)蜂巢座椅与花池结合,不仅给师生营造不同的视觉空间,又能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材料方面,选择抗腐、耐高温的木材和质轻、易移动的新型材料聚酯玻璃纤维,使座椅形式更加灵活。
3.3.4候车区
据观察,每天中午12点以及下午17点左右,老师们会携带电脑书籍等负重物品汇集到教学楼西面出口处等待校车且无处遮阳,并且此处没有设置座椅,所以老师只能站立等待校车。
基于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设计出遮阳顶棚,棚上种植小灌木,侧面设置排水系统且增设LED屏幕播放日常学校要闻。其次,在座椅设计上,“s”形座椅和立体蜂巢座椅方便老师交流的需要。再次,在人机上,(1)加宽座深满足老师放置背包需要;(2)屋顶花园承重问题上,必须根据屋顶绿化规范,因此我们设计了12.39m2的棚顶面积。最后,由于此处座椅使用时间较为集中,老师与学生错开使用使座椅资源便可充分利用。
通过这些多样化、人f生化的设计,使校园文化空间中公共座椅设施与校园各个功能分区呼应,满足不同分区、特定使用人群、不同使用功能的需求。大学校园公共座椅的设计不仅要考虑科学的人机尺寸,还要结合校园本身的自然环境、校园群体特点、校园地段特征等因素综合考虑,赋予造型的个性与创新性,满足师生物质上与精神上的双重需求,在色彩上与户外环境相结合,既要成就座椅本身的完整性,又能实现人一产品一环境的互动、和谐关系。
4.结论
以上所述的座椅需求及设计因素,都是在做大学校园文化空间中的座椅时所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20世纪的研究结果表明:校园环境越完善理想,对学生行为的影响则是积极行为越多,消极行为越少。所以,校园环境的质量对学生的学习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大学校园文化空间中的座椅设计中,我们必须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采用适地的原则,秉承以人为本,做出契合学生心理的座椅设计。通过调查问卷及结合人机工程学、环境心理学和人的行为特征进行分析,使大学校园环境和空间特征对师生的影响实现主动的接应,争取最大程度的亲和,使之成为真正人性化的校园户外空间座椅。
本设计创新点在于针对使用人群的心理行为需求,对大学校园公共座椅进行全新的诠释。设计的关键在于摒弃传统的模式,避免生搬硬套,将校园文化、现代生活需求和当代美学相结合,进行多样化、功能性的设计,吸引更多的学生及老师更长时间的在户外逗留,设计出能够提高校园参与指数且符合校园风貌特色的公共座椅。
篇8
[关键词]多元化;作文教学;写话训练;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尤其是在低年级进行写话训练、培养写话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写话是作文的基础。从低年级起抓好写话教学,抓好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对于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结合识字教学进行写话训练
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识字教学中渗透写话训练,不仅能巩固识字教学的效果,而且能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到的新字新词,丰富语言,加强积累。
1.在识记生字中写话
在教学生识记字形时,笔者结合二年级(上册)识字4,给大家讲形声字的构造。教师可以制作钟形转盘,让不同的偏旁围绕“苗”字转,要学生借助查字典,编儿歌、编顺口溜等。有个小朋友说道:我家有只大花猫,不时“喵、喵、喵”,瞄到了老鼠紧紧地追,顾不上田里的小禾苗……逗得大家不停地笑,说真的,这顺口溜对识记字形还蛮有帮助的。于是,笔者抓住时机让学生把这些内容整理一下,写下来;趁热打铁让大家课后围绕“包”添加偏旁。识记汉字时联系生活实际,搞点花样,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为低年级学生做到有话可写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识字练习教学中写话
在“识字练习”中,根据具体环境进行说话练习,也是在为学生的写话提供了舞台。谈到了“中秋”,而大家对中秋并不陌生,许多学生能畅谈一番。在教 “识字练习”时,有学生这样写道:中秋月圆之夜,我和妈妈坐在庭院里赏月,吃月饼。每féng(逢)佳节倍思亲,我想到了远在北京打工的爸爸,想借一轮明月给爸爸送去我的祝福。可见,识字练习的拓展,不仅可以充实“识字练习”的教学内容,而且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二、结合阅读教学进行写话训练
写话过程是一个包括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在内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结合阅读教学进行写话训练,可以降低写话的难度,激发写话的兴趣。
1.利用插图,想象说话
教材中有许多插图,不仅浓缩了课文内容,而且将观察方法、思维训练隐含其中。教学《青蛙看海》一文时,一位教师让各人自己读课文,观看插图;在拓展练习时,教师让大家展开想象。有个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假如我是苍鹰我就背着青蛙腾云驾雾地带它去看海……孩子们的思维自由驰骋,“移花接木”,把《西游记》上的“技术”引进过来了。借此机会,该教师适当点拨,放大学生思维的亮点,从而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热情。
2.仿照课文,举一反三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模仿过程是儿童学习技能的基本阶段。基础比较一般的,“克隆”一下不是不可以的。如学了《小池塘》后让学生写“_____倒映在池塘里,像______”等句子。拓展式的联想常常是促进新形象形成的媒介。这些形式的出现,让学生在写话中对句子的构成形成鲜明的印象,养成完整造句的习惯。
3.选择材料,扩写、改写
扩写、改写材料,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如学习《雨后》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在雨后踩水塘的经历对小哥哥踩水摔跤的情景进行扩写,有个学生写得场景令人捧腹大笑:我们一边走,一边唱儿歌,水里的小青蛙被我们当作鱼来捉,大家的脸成了三花脸……这让教师也想到了自己的童年生活,使教师不由得也身临其境。
三、结合口语交际进行写话训练
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在教学中结合练习中的口语交际让学生先说一说,再写一写,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和发展,说写结合,克服往日低年级学生不会说不能写的弊端。
篇9
开学初,老师让我们读《汤姆·索亚历险记》。作者幽默、诙谐的语言让我身临其境。当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别人总能看到我的脸突然变得惨白或通红,总能听到一阵阵我的自言自语,甚至总能感觉到我一次次紧张的心跳与呼吸。那些淘气的小伙伴们,那件可怕的杀人案,那次有趣的海盗经历,那个惊人的山洞历险……每一个情节都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作者能把小说写“活”,语文的真也就从中体现了。
学期中段,老师让我们点评《飞鸟集》。泰戈尔花了很长时间把人世的哲理和生活的情趣用一首首小诗编成一本《飞鸟集》留给了我们后人。翻开这本经典的书,“无垠的沙漠追求一叶绿草的爱,她笑着摇摇头走开了”、“我们欲望把彩虹借给那只不过是云雾的人生”……一条条为人处事的必备品,在一句句内涵丰富的话中透露出来。“不要以为峭壁是高的,就把爱情放在峭壁上”、“‘我相信你的爱’,让这句话成为我最后的话语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爱”也在《飞鸟集》中展现,这些可能对于我们来说很难读懂,这也是《飞鸟集》耐人寻味的魅力。通过像品茶一样细细地品《飞鸟集》,我体会到了语文的善。
而语文的美在哪里呢?每个月,我们班都有一次以小组为单位的文学展示活动,就如那次的“中秋咏月诗会”吧。精美的幻灯片,精彩的朗诵,精致的理解,精心的准备,各种各样的互动和千古流传的诗词让我无法忘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同学带着悲伤的眼神中透露着对亲人的思念,乡愁就不由自主地升上心头。这首《水调歌头》我从四年级就开始背了,但是因为不懂什么意思,总是背得不熟,而知道了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后,它就深深地刻在了我心里。“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是李煜的《相见欢》,我现在能信口背出,每当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时候,弯月下寂静的西楼那片凄凄凉凉的场景便浮现在眼前。
一学期的语文,一学期的真善美,触动了我的心灵。语文现在对于我来说,不再是读背写的忍耐,而是真善美的触动。
语文像一轮明月,在漆黑的夜空给人美的享受;语文像一道彩虹,雨空过后给人善的抚慰;语文像一道流水,能洗尽虚假,映出真实。
篇10
一、结合课后练习,带动读写结合
现行语文教材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同一个专题,文章表达方式有所不同,教学中有计划地围绕单元学习专题,结合每篇课文特点进行写作练习。
例如,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芦花荡》以课文中有一段精彩地描写老头子的因没有圆满地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里,请找出这段话并细细体味,然后把第二天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老师就以此课设计《人物描写之心理描写》的作文。作文中可看这样的例子:桑娜拉开帐子,渔夫看见七个孩子并排安静地躺着,有两个浅黄色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他们呼吸均匀而平静……让学生揣摩此时丈夫、桑娜的心理。学生知道心理描写着能展示人物性格,同时阅读文中人物形象的体会也有一定的帮助。所以《芦花荡》中对二菱的心理描写非常到位。
二、抓住文章的“空白”进行练笔
课文中的“空白”是指课文中内容有意不写,或写得简略,叙述描写留有余地的地方。这种“空白”往往存在于词、句、段、话中,为叙述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我们可借助教材中的内容,适时地引导学生推测、构思,以习作的形式把“空白”补充出来。这样既充分利用了手头教材,又借助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激发学生习作和灵感的欲望,有利于降低习作的难度。
例如,在教学《阿长和山海经》一课时,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山海经’,我给你买来了!”因此,我要求学生以《阿长买山海经的经过》为题,从人物的神态、语言、心理等方面进行想象,描写阿长买书的情形,从而获得了知识上融会贯通和感情上强烈共鸣的效果。
老师根据《芦花荡》课后练习题三:课文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如“明月清风的夜晚……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等,找出并抄下来,仔细体味,再仿写几句,写写你家乡的景物。设计《以景衬情之景物描写》的作文教学。
三、结合教材,仿写语段
仿写的特点在于“仿”。有一个样本,要求你仿照本材料的形式或内容,写出相同形式或内容的话。这与一般性的写作训练比较有一点的难读,难点是在“仿”的基础上写话,必须按照要求的角度去写,这不但考查了写作,还考查了阅读理解。对样本材料的内容没有比较深刻的感悟,或对其形式特点缺少真正的认识,或对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缺少深刻的感悟,都不能很好地完成仿写任务。
为了落实课标所规定的教学任务,人教课标版七致九年级语文教材设计了比较翔实的仿写练习体系。全套书共有16次练习,七年级上册4次,下册3次,八年级上、下各2次,九年级上册2次,下册3次。根据训练活动的密度部署,七年级要集中打好仿写训练的基础,八、九年级在巩固面前学习成果的基础上又设计了一些难度较大的练习,以求学生视野的开阔和能力的提升。梳理一下,教材仿写联系的角度大概有一些几个方面:仿写修辞的运用。八年级上册《杜甫诗三首》的练习就是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的仿写。《芦花荡》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如“明月清风的夜晚……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等,找出并抄下来,仔细体味,再仿写几句,写写你家乡的景物。八年级上册《芦花荡》是仿写人、景、物的写法写话或片段。下边,是我依据七至九年级课标教材整理出来的仿写训练体系,供大家参考。
七年级上册第11课《春》第三题,学习课文结尾的比喻句,写赞美春天的话。七年级上册第12课《夏感》第三题,模仿给出的写春、秋景色的句子写描写夏、冬景色的句子。七年级上册第24课《散文诗两首》第三题,学习借助某一具体形象抒感的写法写同样主题的诗歌或话。七年级下册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题,用上一系列的动词写话。七年级下册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第三题,学习课文写法描写同学的外貌特征。七年级下册第29课《马》第二题,学习本文的写法(作比较)描述一种小动物。八年级上册第2课《芦花荡》第三题,仿写课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八年级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的第一、二自然段。八年级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第三题,仿写对偶句子。八年级下册第5课《再塑生命》第三题,仿课文第三部分用对话的形式讨论具体问题的写法写话。八年级下册第10课《组歌》第二题,仿照课文运用第一人称借助艺术想象表达人生思考的写法写散文诗。九年级上册第3课《星星变奏曲》第三题,仿照“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期盼。九年下册第3课《祖国啊我亲爱的母亲》第三题,诗中所写的对象,有的有下句承接(如“老水牛”在“纺着疲惫的歌”),有些则没有下句承接(如“干瘪的稻穗”)。仿照课文,在下面这诗句后添加一句诗,使它们尽可能与原诗和谐一致。
1.我是干瘪的稻穗;
2.我是失修的路基;
3.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4.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5.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九年级下册第14课《变脸》第三题,剧中“帮腔人”由幕后唱到台前,替狗娃向水上漂求情。请你也以“帮腔人”的口吻,再写几句劝说水上漂的唱词。
四、学科整理,随时练笔
叶圣陶说过: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由此可见,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活动中,既丰富了生活,又陶冶了情操,更重要的是他们储存了七彩的写话素材,提供了练笔的机会。
1.以实践为契机,摄取生动素材
要是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就要指导学生去留意观察周围的任何事物。常常蕴含着许多写话的题材,但时常被学生所忽略,我们应紧密联系各个学科,及时发现其中的练笔契机,教会学生捕捉生活中的小浪花,进一步诱发写话灵感。由于学生有了真切的感受,写出的语言非常生动、有趣。学校的活动学生参与了我们就要求他们写点什么。我们每天都有《快乐故事》,学生记录的就是身边发生的事。
2.以活动为载体,积累生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