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节气的天气特点范文

时间:2023-04-02 03:45: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满节气的天气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满节气的天气特点

篇1

小满是属于我国二十四节气当中第8个节气,也就是我国春天当中的节气,而在这个时候天气也有了一些变化,那你知道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2022小满节气抢水是什么。欢迎大家来阅读。

小满节气抢水是什么旧时水车车水排灌为农村大事,谚云:“小满动三车(三车指的是丝车、油车、水车)。”水车例于小满时启动。此前,农户以村圩为单位举行“抢水”仪式,行于海宁一带,有演习之意。多由年长执事者约集各户,确定日期,安排准备,至是日黎明即群行出动,燃起火把于水车基上吃麦糕、麦饼、麦团,待执事者以鼓锣为号,群以击器相和,踏上小河汉上事先装好的水车,数十辆一齐踏动,把河水引灌入田,至河浜水光方止。

“抢水”是旧时浙江海宁一带民间的小满农事习俗,举行这种仪式时,多由年长执事者召集各户,在确定好的日期的黎明时分燃起火把,在水车基上吃麦糕、麦饼、麦团,待执事者以鼓锣为号,群人以击器相和,踏上小河汉上事先装好的水车,数十辆一齐踏动,把河水引灌人田,至河水干方止。

小满人们养生应该注意什么1、宜健脾祛湿

脾主运湿,脾胃功能好,就能把多余的湿气运化出去。所以,此时养生的重点就应该放在健脾祛湿上。

2、防热病湿疹

此时天气闷热潮湿,为皮肤病发作提供了条件,易引发脚气、湿疹等疾病。因此,饮食上应以清淡为主,同时注意衣物材质的选择

3、忌心神不宁

小满时风火相煸,人们也易感到烦躁不安,此时要调适心情,以防情绪剧烈波动后引发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等心脑血管病。

4、午睡勿贪凉

晚上睡觉时,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受风而患感冒。同时也应当顺应夏季阳消阴长的规律,适当增加午睡时间,以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以保持精力充沛。

5、注意“防热防湿”

小满过后,天气逐渐炎热起来,雨水开始增多,预示着闷热、潮湿的夏季即将来临。此时,大自然中阳气已经相当充实,也处于一个“小满”的状态。根据此气候的特点,此时养生的重点是要做好“防热防湿”的准备。

节气小满为什么要吃苦菜在古代不同的节令都曾有一种“食草”的风俗,也就是吃野菜。比如立春“食生菜”,上巳“食荠菜”,端午“食蒲菜”。小满该吃的是“苦菜”。并不是苦的菜都叫“苦菜”。苦菜有苦荬菜、苦麻苔等多种别称,属菊科苦苣菜属,系一二年生草本蔬菜。苦菜在春秋两季都可以采摘,人称“采苦”,《唐风·采苓》中所谓“采苦采苦,首阳之下”,就是说在首阳下采摘苦菜。小满正是青黄不接的最后一刻,在粮食不丰的年景,苦菜正好填肚皮,以补充粮食短缺,久之成俗。苦菜确实是古代救荒良草。古谣称:“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在《救荒本草》等书中,苦菜都是一种重要的救荒植物。明王磐《野菜谱》亦称:“苦麻苔,带苦尝;虽逆口,胜空肠。但愿收租了官府,不辞吃尽田家苦。”从健康上来看,吃苦菜也不无道理。小满过后,炎夏天即将到来,吃苦菜有迎夏袪病的意思。在中医眼里,苦菜身价很高,明李时珍笔下称之为“天香菜”,有清热、凉血和解毒的功效。《本草纲目》引《洞天保生录》称:“夏三月宜食苦,能益心和血通气也。”

小满养生小提示少熬夜

由于小满节气后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疲劳。如果长期熬夜,造成人的生理机体和新陈代谢系统的紊乱,导致内热上火,很容易引起便秘、口腔溃疡、咽痛等上火症状。因此,在这个酷热的夏季,一定要做到内热、外热一起处理的,千万不要让自己身体热起来的,所以呢,这段时间就要早点休息,早点起床,做到作息规律的,一定不要熬夜的哦。

注意饮食卫生

进入小满时节,由于天气变热,食物很容易变质腐败。“病从口入”,所以,要尤其注意饮食卫生。尽量避免吃生冷食物,不吃隔夜食物,对于消暑降温的饮品,也要适可而止,从而有效预防腹痛、腹泻等疾病。

适当午休

为顺应夏季阳消阴长的则律,应晚睡早起。当然,这里的“晚睡”是相对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熬夜。为了保持人的精力,可适当增加午休。但午休时间不宜过长,以15—30分钟为宜,多而无益。

适宜户外运动

篇2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属于第八个节气,进入小满时节后,全国各地大多数的天气都呈现着由凉转暖的一个过程,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1小满是几月几号_2021小满是哪一天,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2021小满是几月几日2021年小满是05月21日,星期五,农历四月初十。

小满,二十四节气之一,反映了降雨多、雨量大的气候特征。“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原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廿四节气有着密切关系。在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时间,北斗七星会指向不同的方位,也因此成为上古时代人们判断节气变化的依据。

二十四节气小满的传说故事从前有一户人家,家里只有父女两人。女儿不仅漂亮,而且非常聪明。这天,父亲有事要到远方去,留下女儿和一匹白马。这马长得非常健壮,跑起路来日行千里,像风一般地快。更奇特的是,这匹马十分通晓人性,它懂得人的话语。大家都说这是一匹“神马”。

父亲出门时,嘱咐女儿说,要精心喂养和爱护这匹马,他不久就会回来的。父亲走后,家里只剩下这匹马跟女儿做伴儿。每逢她感到孤独时,就跟马儿说说话。马虽不会言语,但它会点点头、甩甩尾,表示出很亲热的样子。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父亲却一直不见回来。女儿非常想念父亲,更担心父亲在外遇到什么变故。

一天,她半认真半玩笑地对马儿说:“马儿呀,你懂我的话吗?如果你能去把我的父亲找回来,我就嫁给你做妻子。”谁料姑娘的话音刚落,这匹马便脱缰而去,一溜烟不见了。原来父亲在远方生了病,正犯愁怎样才能回去,却突然发现自己家中的马奔跑而来,心里十分惊喜。父亲因思女心切,顾不得多想什么,就跨上马背,骑马往家中奔去。

到家后,久别的父女相聚,自然格外高兴。父亲觉得这匹马立了很大的功劳,就特别添草加料,精心喂养。但让父亲觉得奇怪的是,精草细料喂了不少,但马儿却一口也不肯吃。每当见到女儿出入时,这匹马不仅会引颈长鸣,而且更是跳跃不止,发出或喜或怒的声音。父亲偷偷地问女儿是怎么回事。于是,女儿就把她对马说过的话,告诉了父亲。

父亲听后,感到十分不安,沉思了一会儿,便低声嘱咐女儿说:“记住,这件事千万不可张扬出去。如果让人知道我将女儿嫁给了一匹马,那像什么话呢?你暂时不要出房门,也不要到马跟前去。”第二天,父亲便在马棚周围,装上了弩箭,趁马不防备,把马射死了。然后,他剥掉马皮,把马皮挂晒在院里的一块大石头上。

一天,女儿正跟邻家的女伴在院子里玩耍。她看到晒在石头上的马皮,非常不安,伸手抚摸了一下马皮上的鬃毛,这时,意外发生了。马皮突然掀开来,像阵风似的把她卷走了。在一旁的女伴们吓坏了,急忙去告诉她的父亲。当父亲赶来时,女儿和晒在石头上的那张马皮,早已无影无踪,不知去向了。

原来,神马皮卷走了可爱的姑娘,径直往西南方飞去。在遥远的西南方,有个叫大踵的地方,那里是一片人迹罕至的荒野,满山遍野都是桑树。但到了那里以后,披了马皮的姑娘失去了自己的原形,变成了有着马头形状的、爬在树上的蚕。她不吃别的东西,只吃桑树叶子。后来,她成了这片桑林的主人,天帝封她做了蚕神。

面对这场遭遇,姑娘有说不出的苦处,她日夜想念着自己的家乡,挂念着自己的父亲和女伴。每当这个时候,她会不断地从口里吐出长丝,寄托着她悠长不尽的思念。每逢春天的时候,就能看到一个美丽年轻的女子,跪在桑树枝杈上,口里不断地吐出又白又亮的长丝。人们都亲热地称她蚕神姑娘。

传说蚕神姑娘就在“小满”这天诞生的,所以这个节气,民间会有祭蚕的习俗。

篇3

惊蛰过,桃始华,万物复苏。这时,气温快速回升,雨水增多。农民们常把惊蛰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眼下,不少地方已进入春耕时节;但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人们发现,近些年桃花往往在惊蛰节气到来之前就已然红了。这不禁令人多少有些疑惑,古老的二十四节气是不是变了?它们还有用处吗?

“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2016年底,我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作为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不仅指导着中国的传统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是传统历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沿用2000多年。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形象地反映了四季交替的气候特征,含有时令顺序、物候变化、农作物生长情况等方面的标志性意义,例如“大寒”“大暑”“惊蛰”“芒种”等;特别是与农业生产活动紧密相连,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农村,还有许多跟二十四节气有关的农业谚语和歌谣。

二十四节气的概念起源于我国古代的黄河流域。早在春秋时期,古人即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以后,经过不断改进与完善,到西汉初期,二十四节气在《淮南子》中的《天文训》中被完整记载下来。公元前104年,我国第一部有完整文字记载的历法――《太初历》开始把二十四节气订为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作为一个天文学概念,二十四节气以地球围绕太阳运转的天文位置为区分。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周期作为一个轮回,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处的日子被命名为一个节气;太阳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换算下来,每月有两个节气。

这种天文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地球公转所产生的周期变化,所以每个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的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即:上半年的节气日期多在公历的6日、21日,下半年的节气多在公历的8日、23日,前后只差一两天。

二十四节气不准了?

二十四节气中的每个节气对于人类活动有指导意义的内涵主要在于其相应的气候特征。

在过去的100多年(1880~2012)中,全球平均温度上升了0.85±0.2℃。近几十年,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地区的“自然”春天提前来临。四季的平均温度升高,生长期延长,霜期缩短,四季的起始时间提前或推迟。

人们发现,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二十四节气的一些指示效应似乎不准了,许多与节气相关的农谚和经验变得不再适宜。有研究者认为,这些传统的节气已经不太适应现状,因为它们未能将气候变化的因素考虑在内。

那么,今天的二十四节气的气候特征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钱诚等学者根据1960~2008年全国549个气象站的近地面气温观测资料,用统计方法定量分析了近50年来我国二十四节气的气候变化情况,还单独分析了惊蛰、清明、小满和芒种这4个和物候现象密切相关的气候节气的地理分布变化特征,并由此有了一些新的发现。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1年《科学通报》期刊上。2016年,钱诚等科研人员在《理论和应用气候学》期刊上,进一步量化了城镇化对二十四节气气候变化的影响。下面我们来看下相关研究结论。

全国平均的日平均气温资料显示,在二十四节气中,最冷的节气是大寒,平均气温达-3.51℃;最热的节气是大暑,平均气温达23.59℃。2000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总结出来的这两个季节性极端阶段,在当前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并没有发生本质改变。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顾名思义,代表春天即将开始。就近几十年全国平均情况而言,立春的日平均气温还在0℃以下,平均气温为-2.4℃,离真正意义上的春天还很远。当节气到了惊蛰时,日平均气温为2.84℃,蛰伏在地下的虫类感受春天的温暖而出动。此时,气温逐渐升高,土壤化冻,作物返青,故而农谚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

俗话说,春争日。春分的到来给从事农业劳作的人们一种时间上的紧迫感。春分时的平均气温已达6.14℃。目前,气象学上普遍采用10℃作为春季开始的阈值。从全国平均情况来看,这个温度一般出现在清明以后,此时的日平均气温达9.76℃。而春色到了清明,花柳已十分茂盛。因此,从物候角度看,5℃比10℃可能更适合作为春季开始,即冬/春转换的阈值温度。这一温度出现的时间一般在惊蛰和春分之间。

从天文学和气象学来说,夏至是一个季节转换的节气,此时全国的日平均气温已达21.83℃,因此,目前以22℃作为夏季开始的阈值温度是符合全国平均情况的。这样一来,从夏至到处暑(日平均温度为21.78℃)之间的两个月左右正好就是夏季。

处暑之后便进入秋季,历经白露、秋分、寒露、霜降,气温逐渐降低。立冬(日平均温度为6.66℃)过后,日平均气温下降到5℃以下。因此,以5℃作为秋/冬季节转换的阈值也比较符合当前的全国平均情况。

大雪节气之后,日平均气温下降到0℃以下,接着就是冬至的到来。北半球的冬至日虽然白昼最短,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最少;但由于地面在夏秋时节Υ娴娜攘康娜裙咝裕冬至日这一天并不是一年中最冷的,平均气温为-2.23℃。到了大寒节气前后,地面储存的热量消耗殆尽,这段时间才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

这是现代二十四节气的一些平均统计规律(如下图所示)。

气候变暖的影响

除了上述规律外,随着气候变暖,二十四节气也在发生一些相应的变化。比如,最冷的时段,即日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时段呈现整体逐步抬升的趋势:具有小寒和大寒特征的天气近些年几乎很少出现,具有立春、冬至特征的天气也在减少。1998~2007年这十年中,每年的平均大寒天数为14天,与20世纪60年代的年均32.4天相比,显著减少,2007年甚至没有一天的平均气温低于常年的大寒阈值温度。而达到常年大暑阈值温度的天数则显著趋于增加:1998~2007年间,大暑的平均天数为每年36.1天,远高于20世纪60年代的年均20天。

钱诚等人的研究表明,气温上升阶段的气候节气除了存在明显的年际变率外,都趋向于显著提前。其中,雨水、惊蛰和夏至是提前趋势相对较大的,分别提前14.6天、11天和9.7天,尤以雨水节气提前天数最多。与此同时,气温下降阶段的气候节气如立秋、冬至等,除了也存在明显的年际变率外,都有显著推迟的趋势,基本上要推迟五六天左右。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气候二十四节气的变化趋势给人的直观感觉是,全国平均气温的季节循环呈现整体抬升趋势,数据统计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1961~2007年,24个节气的增温幅度为0.53~2.43℃,以大暑节气的增温幅度最小,雨水的增温幅度最大,这与前面提到的雨水节气提前的天数最多是一致的。立春、雨水、惊蛰这三个节气的增温幅度都在2℃以上,它们在1961~2007年间分别增暖了2.37℃、2.43℃和2.21℃,比大寒的增温数值1.39℃要大很多。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变化,钱诚等人认为,可能是由于立春、雨水和惊蛰这三个节气的气温都在0℃附近,正值冰雪消融期,全球变暖加速了欧亚大陆冷季的冰雪融化,使得地表反照率降低,由此造成地表吸收的热量增加,导致地表进一步变暖。相比之下,大寒时节气温始终保持在0℃以下,冰雪仍然是冰雪,缺少冰雪融化-变暖的正反馈过程,因此增温趋势没有立春、雨水和惊蛰这三个节气大。同时,晚冬-早春时期的东亚冬季风减弱也可能对上述三个节气的增温趋势偏大起到部分作用。

另一个明显的特征是,早春到初夏的节气增温普遍比夏末到初冬的节气增温大,这与早春到初夏的节气提前日数普遍比夏末到初冬的推迟日数更多是一致的。

此外,1961~1970这十年与1998~2007这十年的前后对比结果(如上图所示)也支持了近50年来气温季节循环正在呈现整体增暖的趋势。由图中还可以推断出立春、小暑、大暑趋于提前,立秋、冬至趋于推迟,小寒、大寒趋于消失。

因此,总的来说,气候二十四节气的提前和推迟趋势是气温整体增暖造成的。

半干旱区气候变化更显著

惊蛰、清明、小满和芒种是四个反映物候的气候节气。研究显示,它们在全国各地普遍趋于提前,尤其在北方半干旱区均显著提前,分别达12~16天、4~8天、4~8天和8~12天。

其中,惊蛰提前的趋势最明显。惊蛰节气在农事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自古就被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具体来看,各地的气候惊蛰都趋于提前,华北地区的北京、天津及邻近站点,以及云南西部的提前时间最多,达16~20天。在北纬33度以北的站点几乎都是显著提前的。值得注意的是,惊蛰节气在东经105度以东地区提前的比西部更为显著。钱诚等人认为,东、西部虽然都受全球变暖的影响,但是东部直接受东亚冬季风减弱的影响,因而近50年来东部早春提前的趋势比西部显著。但在北纬33度以南的中南部地区,尤其是西南的四川盆地附近和云南东部,气候惊蛰的提前趋势几乎都不显著、提前的天数也几乎是全国最少的。与之相对应,近50年中这个地区的春季平均温度增暖不显著,个别站点甚至呈现降温趋势。

除四川盆地的阆中站点之外,气候清明在全国各站点都趋于提前;除新疆西北部、四川、云南东部和东南沿海部分地区之外,几乎都是显著提前的。提前趋势最大的是云南西部,达到12~20天;其次是华北平原、江淮流域的大片区域以及青藏高原东南部,提前时间达到8~12天。四川、云南等地的气候清明变化特征则与气候惊蛰基本一致。

至于小满节气,除云南、四川、山东的个别站点外,全国的气候小满都趋于提前,最大提前趋势出现在云南西南部,提前时间达12~16天;在北方半干旱带、江淮流域、东南部沿海一带,气候小满趋于显著提前,提前时间达4~8 天。

由于芒种节气和小满节气只差半个月左右,因而气候芒种的全国分布特征和气候小满非常接近,但普遍比气候小满提前的天数偏多,如在北方半干旱带、江南多数站c都趋于显著提前8~12天左右。

仍为生产生活重要参考

上述定量化结果是基于国家气象站网数据,这些站网多数位于城镇和城市边缘。对于城里人来说,这些定量化的信息是完全适用的。但是对于农村地区而言则有一定偏差。过去几十年中国快速的城镇化发展使气象站观测的数据处于全球变暖和局地城镇化的双重影响下。与城镇相比,农村的气候变化并没有上面说的那么大。2015年,钱诚与中国气象局的研究人员合作,利用高密度的一般气象站网数据,通过城乡对比研究发现,在二十四节气起源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大致范围包括现今的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和天津7个省市),就平均状况而言,1961~2010年城市站年平均气温增温趋势为0.25℃/10年,而乡村站的增温趋势只有0.14℃/10年,即城市站增温趋势有42%来自于城镇化影响;不同节气日的增温趋势中城镇化的贡献率达26%~64%不等;大寒天数减少趋势中有18%来自城镇化影响;气候学意义的节气中从雨水到立夏显著提前了5~17天,从白露到寒露普遍推迟了5天左右,其中城镇化的贡献达22%~69%不等。

专家认为,在目前这种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各地应当因地制宜,适应气候变化,调整相应的农事活动和生活;但农业人口相比城镇人口可适度减小调整幅度。此外,二十四节气的气候特征除了温度以外,还应该考虑降水等其他要素,以便更完整地表述气候节气及其变化特征,具体相关研究还在进行中。

专家表示,虽然二十四节气的时间已经固定;但从历史发展来看,二十四节气的内涵是动态的、不断丰富的。近现代以来,农民也会根据气温、降水、物候的变化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动态地修改和完善与节气相关的农谚。从这一角度看,正是由于二十四节气动态变化的内涵,它依然是当前人们生产、生活的参考。

相关链接

敦煌遗书中的《咏廿四节气诗》

篇4

春季健身要顺应阳气生发的特点,克服春困。

孟春:包括立春、雨水两个节气。运动养生应选能伸展四肢、协调机体的运动。散步、放风筝可使人体气血流通,经络畅达。

仲春:包括惊蛰、春分两个节气。惊蛰宜走出户外,进入自然,即常说的春游。此外,做健脑操、打太极拳也能起到改善脑部供血、缓解头昏、预防春困的作用。

季春:包括清明、谷雨两个节气。清明可多做柔韧性锻炼,提高身体灵活性。谷雨可多玩健身球,通过手掌搓揉铁制或玉制小球,对穴位进行良性刺激,改善微循环,增加心肌供血,改善睡眠。

夏勿贪凉

夏季高温多雨,盛夏宜防暑邪,长夏应防湿邪,同时要注意保护体内阳气,切勿因避暑而过分贪凉。

孟夏:包括立夏、小满两个节气。立夏可选拍打健身法:取坐位或站位,左手臂向前平举,用右手掌拍打左肩部、手臂、肘部,然后左手掌拍打右肩部、手臂及肘部。

仲夏:包括芒种、夏至两个节气。芒种宜练气功,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讲求静心,有降温功效。夏至游泳可消暑取凉,改善肺功能,缓解疲劳,安神助眠。

季夏:包括小暑、大暑两个节气。暑热天气高温闷热,小暑做健脑操可使大脑清醒,宁心安神。此外,钓鱼也有益身心健康。对于中老年人,大暑做背部保健操可锻炼背部肌肉,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秋练心肺

秋季万物凋零,此时应做有利于增强身体免疫功能和抵御能力的运动。

孟秋:包括立秋、处暑两个节气。立秋自我按摩面部可消除老年斑。处暑可做颈椎保健操。

仲秋:包括白露、秋分两个节气。晨起时机体多处于惺忪状态,这时做轻负荷的床上健身运动,有利于活血通络,提神醒脑,增强呼吸功能。秋分登高远眺可使人心旷神怡。

季秋:包括寒露、霜降两个节气。臂跑是秋季健身的特色运动,可加速代谢,提高心肺功能,还可刺激机体产生较多的免疫辅助剂,增强抗病能力;可使体内释放内啡肽,使人愉快,达到清除负面情绪、怡情养性的目的。此外,慢跑、太极拳、五禽戏等运动也可增强心肺功能。

冬忌大汗

冬季养生要顺应自然,以敛阴护阳为本。

孟冬:包括立冬、小雪两个节气。可选择八段锦、十六段锦、太极拳等出汗不多的运动以养阳气。小雪时节,天虽已积阴,但寒未深。此时,人体新陈代谢处于相对缓慢的状态,跳绳可加快代谢,促进气血流通。

篇5

本刊特邀请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何清湖等专家,撰写12篇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养生稿件并连续刊登,以飨读者。

春季六节气之草本养生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天气转暖,自然界的阳气开始生发,同时,人体内的阳气也开始生发。因此,春季养生应注意保护阳气。春季肝气旺盛,木克脾土,因此要柔肝健脾。

二十四节气之首为立春。从立春起,天气转暖,人体的肝气也随之上升。此时草本养生应补益脾胃,防止肝气过于旺盛。

立春过后为雨水,雨量逐渐增多,天气暖和又不躁热。此时的草本养生应注意和肝养胃,健脾益气,特别注意调节肝气的疏泄顺达。

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因此,草本养生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平和。由于春季与肝相应,如养生不当则可伤肝。

惊蛰过后为春分,是真正意义上的春季来临。草本养生应注意保持人体阴阳平衡的状态。

清明一般在每年公历4月4日或5日。这个时节天气阴凉,因此草本调摄应以补肾、调节阴阳虚弱为主。

谷雨,有“雨水生百谷”之意,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气温升高,雨量增多,人体在此时更易困乏,但消化功能却正处于旺盛之时,因此正是补益的大好时机。草本养生时应适时进补补血益气之品,增加身体抗病能力。

夏季六节气之草本养生

夏季是一年中高温高湿的季节,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侵扰人体。因此,夏季草本养生的重点应着眼于避暑、除湿。总体而言要补益气阴,健脾除湿,清热消暑,补养肺肾等。

立夏时尽管天气逐渐变热,但尚未进入高温期,因此草本调理不可过用寒凉,以免损伤阳气。

立夏之后为小满,人体生理活动迎来了最活跃的时期,随之而来的是营养物质消耗增多。因此,应及时进补才能使身体保持健康,不受损伤。草本养生要偏于清凉,切忌过于温热及寒凉、滋腻之品。

芒种时节潮湿多雨,天气非常闷热,故易伤脾胃。因此草本养生宜健脾祛湿,同时要预防季节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如中暑、水痘等。

夏至,顾名思义是阳极之至之意。此时的草本养生要注意顺应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治宜健脾益气。

夏至之后为小暑。小暑时节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人们的食欲减退。饮食以清淡芳香为宜,因清淡易于消化,芳香刺激食欲。草本养生要使体内阳气向外宣泄,以符合夏季养“长”之机。

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最好食用少量热性之品,如狗肉、羊肉等。此时天气虽热,但是暑主阴,人体容易为暑湿之邪侵扰,因此还应注意防暑降温。

秋季六节气之草本养生

《素问·四季调神大论》曰:“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说明秋季风急天高,天行肃杀之令。因此,秋冬养生的总原则是“秋冬养阴”。

立秋时阳气转衰,阴气日上,因此草本养生宜顺应节气转向敛神、降气、润燥、抑肺扶肝,包括饮食要增酸减辛,以助肝气。

立秋之后为处暑,此时节的显著气候特点为干燥,即为秋燥。此时宜食清热安神之品,同时注意滋阴润燥。

白露时节,草本养生宜进补滋阴益气和血、宣肺化痰润燥之品,以预防秋燥为主。

秋分的到来说明已进入真正的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在草本养生中也应遵循阴阳平衡的规律,防止实者更实、虚者更虚而导致阴阳不平衡。

秋分过后则为寒露时节。是全年日照最多的节气。草本养生以滋阴润燥(肺)为宜,宜多食柔润之品,少食辛辣。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由于此节气属金,因此草本养生以平补为原则,并且注意补气血以养胃。

冬季六节气之草本养生

冬季是天寒地冻、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因此,冬季的保健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

我国民间把立冬当作冬天的开始。立冬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又是进补的最佳时期。立冬的草本养生以食用滋阴潜阳,热量较高之品为主。

立冬过后为小雪。小雪时节前后,天气时常阴冷晦暗,此时草本养生要遵循“欲补先清”的原则,在进补之前应先清除体内的“垃圾”。

小雪过后,大雪将至。此时的草本养生有两个重点:一是补,二是藏,既要补得进来,又要藏得住。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此时是人体阴阳气交的关键时期。草本养生从冬至开始进补,可发挥最大功效,促进人体阳气的萌生,消耗则相对不多。

小寒时节已是数九寒天,草本养生进补不能随意,应本着“因人施膳”的原则,在进补时不要被五味所伤。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古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的说法。大寒时节,气温极低,草本养生需补养阳气,使精气内蕴于肾,提高脏腑的生理功能。

中医学关于二十四节气草本养生的理论和方法是极其丰富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顺时养生。正如《灵枢·本神》所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须四时而适寒暑……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一年二十四节气的草本养生虽有各异,但总体还是要遵循“顺时养生”之原则,这也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的具体体现。

篇6

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是新陈代谢的时期,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随之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我国的医学名著《黄帝内经》中有指导人们养生的至理名言“春夏养阳”,它是《黄帝内经》因时养生的重要法则。其精要是按照四时气候,节气的阴阳变化,自然界万物生、长、收、藏规律来调养人体的“阳气”和“”。人的生命活动只有顺应四时阴阳变化,从精神、饮食、生活起居等各个方面调理养护,才能使人体正气充盛,精气充足,健康长寿,充分体现出祖国医学天人合一、顺应自然规律的养生防病原则。养,可以理解为调养和养护。春夏要注意调护人体的阳气。

为什么说要春夏养阳呢?春季气温渐升,百花争艳,春意盎然。然而春季气温处于上升时期,极不稳定,有时还会出现倒春寒天气,所以,春季需要注意养护人体的阳气。夏季,气温升高至极,由于天气炎热,在这样的环境里,人们感到闷热难耐,于是就贪凉饮冷,比如说空调大开,大量入食瓜果冷饮,使人体降温,结果导致夏季感冒或急性胃肠炎。所以夏季也应注意不可过度贪凉饮冷,有经验的老年人不用空调用蒲扇,不食冷饮而饮热茶,一夏无忧。而贪凉饮冷的青少年常受夏季感冒、夏季肠胃炎的侵扰。您说这夏季不养阳行吗?因此,春夏养阳也就合理了。

根据夏季养阳的原则及夏季发病特点,要做到:

A.预防胃肠道疾病。夏季人体为了适应炎热的气候,生理功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食欲下降,情绪低落,这样抵抗力就会下降,同时高温、高湿度的气候又给病原微生物繁殖创造了条件,如果此时不注意保健,就容易引发胃肠道疾病。细菌性食物中毒、传染性肠道疾病包括痢疾杆菌感染引起的菌痢、霍乱弧菌感染引起的霍乱、副伤寒杆菌引起的伤寒或副伤寒等。

夏季应该适当吃酸味食物,如番茄、柠檬、草莓、乌梅、葡萄、山楂、菠萝、芒果、猕猴桃之类的水果,它们的酸味能敛汗止泻祛湿,可预防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又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若在菜肴中加点醋,醋酸还可杀菌消毒防止胃肠道疾病发生。将上述各种食物加以科学搭配食用,则可充分满足心脏和脾脏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多食用清热解毒的食物,蔬菜类如茼蒿、芹菜、小白菜、竹笋,各种豆类如绿豆、黄豆、蚕豆、红小豆,鱼类如青鱼、鲫鱼、鲢鱼等。健脾养胃、滋阴补气的食物有胡萝卜、菠菜、龙眼肉、荔枝、葡萄、 花生、西红柿。马齿苋煮水喝也可防止痢疾、肠炎的发生。

篇7

夏季养心

夏季节气(从立夏到立秋,即5月5日~8月7日)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无论是初夏、仲夏或是长夏,气温为一年中之最高,是三夏的共同特征。《黄帝内经》上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夏季3个月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火,心通于夏气,是说心脏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最强。因为夏季属火,五脏对应的是心,此季节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人在与节气相交之时应顺之。所以,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注重对心脏的特别养护。

精神调养的重要性

中医认为“心在志为喜”,指心的生理功能与七情中的“喜”关系密切。喜即高兴愉快的情绪,对机体的精神状态是一种良好的刺激,有益于心脏,也有益于人体身心健康。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性格开朗、精神愉快、对人生充满乐观情绪的人多健康长寿,其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也明显降低;而情绪急躁、精神抑郁、对人生充满悲观情绪的人则体弱多病,其心血管(如冠心病、心肌梗塞等)的发病率也明显升高。善于调整情绪,使自己总是处于乐观愉快的心态,是养生保健的最好方法。

夏季当令,烈日酷暑,汗液外泄,汗为心之液,心气最易耗伤,故中医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心”。在炎热的夏天,尤其要更重视精神的调养,因为神气充足则人体的机能旺盛而协调,神气涣散则人体的一切机能遭到破坏。因此,夏季神气调养要做到神清气和,快乐欢畅,胸怀宽阔,使心神得养。

夏季养心计划

晚睡早起

夏季人体心火旺,肺气衰,昼长夜短,太阳升起得早,应晚睡早起,起床后散步于庭院,使体内之阳气充分宣泄于外。晚些入睡,以顺应自然阴气的不足,早些起床,以顺应阳气的充盛。由于夏天中午气温特别高,心经在中午13点开,要适当午睡,以恢复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尤其是老年人、心脑血管病人。

多食辛温

夏季的饮食要多辛温,少苦寒,节冷饮。《千金要方》说“夏日宜省苦增辛,以养肺气”,心属火,火克金,所以食辛味,提升肺气。多食辛味食物以养肺气,以免心火过旺,所以常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在我国一些南方地区,不少人有食辣椒的习惯,这是因为吃辣可以促使人体排汗,在闷热的环境里增添凉爽舒适感。另外,吃辣还可帮助消化,增加食欲,增加体内发热量,从而防止在高温、高湿的时候,有的人出现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现象。

经常锻炼

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说明夏天的运动锻炼对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夏季经常参加锻炼,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实验观察发现,夏天经常参加锻炼比不坚持锻炼的人的心脏功能、肺活量、消化功能都要好,而且发病率也较低。

冬病夏治

经常按摩手臂上的心经和心包经。心经(极泉——少冲)即腋窝——手臂——小指, 心包经(天池——中冲)即旁——手臂——中指。冬病夏治,夏天做后背艾灸,或艾灸关元、神阙穴位,可起到壮阳、驱寒的作用,到了冬天不会怕冷、不易感冒。

米雪贝琳夏季养心推荐

芳疗养心精油:伊兰、橙花、薰衣草、德国洋甘菊、迷迭香等有机精油

米雪贝琳香韵14经套装:经络一通,全身轻松

香韵14经络结合舒压按摩手法及药用芳香精油特性,打通人体14条经络,刺激365个穴位,消除亚健康,使人体的经脉之气畅通无阻。顺任督二脉进入人体能量中心,补充正能量,消减负能量,调整人体的内部环境,净化身体,打散筋结、气结,排走毒素及坏死细胞。同时消除肩颈疲劳、腰酸背痛状况,强身健体,预防疾病,修正人体脊髓,辅助治疗慢性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提高人体免疫力,使人体达到气通、血通、经络通、大小便通。

米雪贝琳经络蝎尾刷套装:瞬间排毒,改善循环

把源自欧洲的芳香疗法融入中医辨证原理的综合预防保健养生疗法,是针对人体亚健康状况,运用精油及摩蝎刷进行香薰、经络穴位疏通、痧疗、反射区刺激、神经调节和肌肉放松的疗法。其奥秘就是通过刷拭来疏理脏腑,或是借由反射区的传导运行到各个脏腑,从而在瞬间排出毒素、改善循环,这一方法对改善身材、调节脏腑功能特别有效。

米雪贝琳养心套装:调解情绪,改善亚健康

可促进机体的血液循环,调节烦躁不安、神经紧张、心情烦闷等不良情绪,令脸部气色良好。改善无精打采、心神不宁、头痛、胸闷、心慌等亚健康现象,具有抗压舒缓、安抚情绪、解除忧虑沮丧之功效。

篇8

居安思危,处变不惊

谈到鑫澳大地的成立,沈立峰的言谈之中不免透露出身为一个男人的自豪感。1999年一份中央电视台摄影记者的工作,对于刚毕业不久的沈立峰来讲,维持生活绰绰有余,而且在外人看来又颇为体面,但是他却不能安于现状。“如果你将自己局限在一个位置,你最终只能看到这个世界的一面。”一向爱好摄影的他,在用镜头书写美妙的光影艺术之前,早已为这群山之巅的美丽风景所陶醉。

2003年的春天凭着他多年来在央视工作中积攒的人际资源,鑫澳大地广告有限公司在北京匆匆上马,可谁想到依托强势媒体并没能让他们换得客户的笑容,反而摆在他们面前的却是一张张口罩背后那看不清悲欢的脸庞。“非典”的不请自来,使得当时广告行业遭受了不小的震荡,尤其是对于一个刚刚涉足广告领域的企业来讲,这突如其来的市场变化相当于一场灾难。然而,“福祸相生”,无法预计的灾难,不但考验着企业的应变能力,也为刚刚涉世的鑫澳大地敲响了警钟。“如果说广告市场正在发生着不可扭转的变化,那么我们无疑要未雨绸缪,尽早丰富和完善营销手段。”

随着“非典”之殇渐渐消散,鑫澳大地的盈利也在当年10月份左右呈回升势头,而当时鑫澳的情况正如那5月的小满节气,虽然升温势不可挡,却也避免不了未来雷雨天气造成的气温回落。沈立峰深知这点,并默默的筹划着一个关乎鑫澳大地未来的计划:“我们今后不可能单一的依托于央视广告,完全在未来市场的变化中处于被动,我们必须寻找到更加宽广的出路,化被动为主动以实力来影响广告主的投放。”于是他选定明星代言市场,与众多一线明星达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当下决定投入100万资金涉足影视创意制作领域。就这样鑫澳大地开始正式涉及电视媒体的策划、创意、制作和等工作,而沈立峰无疑在这其中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

演绎角色,借力发力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由于鑫澳大地涉及业务广泛,在外人看来,沈立峰无疑将成为公司里最“善变”的人,并终日于经纪人、导演、新闻人以及资深广告人之间变换着角色。然而他自己却并不那么认为:“无论我扮演哪个角色,我始终是一个管理者,原来是个人的,现在是团队的;专业技能曾经是我的核心能力,可现在它已经变成能力,而用人成了核心能力;工作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原来是自己拼命努力,现在是要学会如何借力。”“借力”正是沈立峰的管理之道,借力同样需要技巧,它要求管理者对所经营业务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足够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大胆地放权,而最终使其走向成功的,还是他与员工之间相互的默契与信任。

“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对于角色之说沈立峰也有同样的见解,他认为每个人一生中都在不停地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次转换都会受到扮演角色地影响。角色转换的关键步骤就是封存本性,将自己的原始个性有效地保护起来,并根据角色要求处理自己的本性。“人各有志,所以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标准去处理事情。不爱听取他人的意见是不会扮演好角色的。”站在管理者的位置上,沈立峰不断学习,不停地向他人请教,听取他人意见。做人做事的稳当踏实,诚信的待人接物,使更多的人正在接受他,甚至一些合作过的客户还会向他推荐其他客户。“这些年来,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有这些朋友,有了他们,鑫澳大地才能走到今天。”他坦言有了朋友们的帮助,在接下来的经营过程中,鑫澳大地在面对困难时,总会开发出一些新的制度和经营模式,一方面来帮助鑫澳渡过难关,另一方面则使公司变得更加成熟和稳定。而鑫澳的未来也被坚实的确立为“一站式”服务的理念。

诚信大家,铸就未来

如果你是一位旅行者,你不会希望旅行社将你直接带进纪念品店,当然你更不希望他们把你丢下,让你自己寻找出路。传统型的广告公司同样可以为客户带来“一站式”服务――这便是鑫澳大地极具意味的前景规划。一位鑫澳大地的客户曾经对他们做出了一个颇具广告效果的评价:“在鑫澳做广告‘踏实’!”那是一种从容而坦荡的感觉。

“近几年,我们将在一些省会城市发展几家分公司,并成立一个文化传播公司,意在培养包装艺人!”沈立峰向记者描绘着鑫澳大地的美好未来。为了让客户节省时间和精力,他们的独立策划部门将为客户提供全案,并就相关细节提出问题、制定解决方案。而多年来与北影和海外导演的合作,也使他们的广告质量得到保障。就这样在接下来与企业的合作中,其企业形象的前期策划、平面包装、明星代言、广告制作、平面拍摄,电视台等,将全部由鑫澳大地一手操办。

在当今的广告市场中,“三网融合”所造成的3大媒体间的博弈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形形的新媒体犹如雨后春笋,传统的型广告公司也在坚守着一方阵地。这样的传播环境也往往给企业和消费者制造出一幕幕假象,似乎唯有创新和名气才是值得尊重的。然而,退去浮华,一个广告人“诚信大家”的精神就变得更为难能可贵。针对鑫澳的明星代言业务,沈立峰认为不但要根据商家的产品特点来慎重选择合适的明星,同时还要对广大消费者负起责任。“对商家的审核尤为重要,每次我们都要和代言明星,一起去厂商的生产基地进行实地考察,亲自考察商品包括生产线在内的涉及商品质量的各个环节”。虽然这样“较真”往往会使公司失去一些机会,但这才是一个真实的并极具社会责任感的鑫澳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