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课优等生范文

时间:2023-03-27 14:23: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放课优等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最近,美国科学家就锻炼对大脑供血情况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锻炼的确能够改善大脑的供血状况。

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锻炼可以使得一个人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对于大脑功能开始衰退的老人来讲,锻炼对改善其大脑功能的作用则更为明显。研究人员表示,他们还将继续研究经过锻炼后,大脑的其他部分是否也会出现变化,如大脑细胞是否会因为锻炼而对认知行为产生影响等。喝咖啡增强男性生育能力

日前,由美国生育医学协会主办的“国际生育研究大会”在美国的得克萨斯州举行,大会的主题之一就是讨论药物对男性生殖能力的影响。会上,巴西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吸引了与会人员:喝咖啡,有助于增强男性生育能力。

该项研究是由巴西圣保罗大学的帕斯卡拉托教授主持的。他解释说,男性每天喝几杯咖啡,会大大增强的活动能力,它将使的游动速度加快,这样有助于受孕的完成,从而提高生育能力。

不过,咖啡不能喝得太多,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科学家就曾研究发现,每天喝五杯咖啡以上,会增加患心脏病的可能性,而且如果时间长了,这种可能性还会增加。西红柿连皮吃可防癌

美国科研机构最新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重要的是吃整个西红柿,再加上健康的、低热量的饮食和适当的锻炼,死亡的幽灵就会远去。

到目前为止,流行病实验室里的一系列报告都认为,西红柿中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成分,,番茄红素是抑制前列腺癌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这些报告建议人们把番茄红素作为抗癌补品服用。

以前的任何一项研究都没有把服用番茄红素的效果与吃整个西红柿的效果进行比较。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只有吃西红柿里的所有成分才能收到明显效果。糖尿病患者慎烫脚

篇2

【关键词】 分层教学 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技术课已经在中小学得到广泛的开展。然而信息技术课与其它课程有一个鲜明的不同点在于其实践性强。由于受家庭环境、生理素质、兴趣爱好、主观努力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信息技术水平上也存在着差异,在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模式下,有时未能真正做到了以每个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实现因材施教。而分层教学理论的出现无疑让人们看到了有效的解决了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的方法。

分层次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不同个性,为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而采取的教学模式。下面我就"分层教学法"谈谈其在实践中的几点运用。

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

在教学中,我首先认真研究所授教材的内容,并从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据学生的智能、实际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以及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差异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把班内的同学分成三层── 优、中、差三个层次。优等生,这部分学生电脑操作基础好,接收能力强,学习能力强,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厚;中等生,这一层的学生各方面能力都比较一般化,课堂学习中能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差生,这部分的学生双基情况较差,对电脑没有兴趣,接收能力及学习习惯都比较差。事实证明:分层教学有利于每个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潜能的发挥,真正为每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人格成长与学业发展的基穿。

二、分层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为了更好地分层施教,因此课前一定要精心备课。"分层教学法"要求教师备课要从学生的角度研究教材,既备教材又备学生 。设计问题时,充分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选择多种提问方式,启发思维,突破教学难点。在备课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好问题,那么在分层施教中更能做到有的放矢。

三、分层施教

课堂教学是分层教学实施的主要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对优先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引导学生学习;对中、差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差学生必须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第一层次的学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突出教师的导,贵在指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进而向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发展。

譬如,在讲授"我的电脑"部分的基础操作时,统一讲授在"我的电脑"中的复制、移动、建立、删除文件(夹),这部分内容在资源管理器中都讲过了,对优等生来说,老师稍一讲,他们就明白了。在我讲授过程中,让他们帮助我指导不懂的学生。个别辅导时,对优等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打开"控制面板"可用哪几种方法,"控制面板"中能完成哪些功能?教师稍加指导,让他们自己完成;中等生全面复习刚讲过的内容,并给他们讲一讲相应的快捷键,进行归纳总结;后进生,耐心给他们辅导、让他们回忆我是如何教的,掌握这节课的任务,多操作、巩固。这样,大多数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接受新知识。整堂课下来,各层次的学生掌握的都相当不错,整个课堂效果也很好,没有再出现好的学生叫吃不饱,基础较差的学生消化不了的情况。中间部分的学生也有了发展空间,课堂教学的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分层教学是目前在教育界很重视的一种教育理念,为了适应当前的素质教育,培养出具有个性与特长的学生,我们更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分层教学。

四、分层次指导上机操作练习

上机课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所学内容的最好见证。而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上机也有着不同的心理,差生往往对着计算机时脑子一团糟,而优等生却如鱼得水。因此每一节上机课都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难易不同的训练目标。对于优生,上机操作时指导他们熟练准确地完成任务,并提出较高要求,学习感兴趣的软件;对于中等生,指导他们顺利完成任务;对于后进生指导分解单项练习,循序渐进。在分层指导中对学生每一个极小的进步都给予充分的肯定。例如:在讲授Excel中的《用电子表格自动计算》时,对于优等生可以教他们各种函数的操作技巧和跨表格数据之间的计算;对中等生,则要求他们按书的的步骤操作一次,然后,另给一个表,让他们不看书自己操作。对于差生,则对函数的操作步骤分析,并且老师亲自操作让他们一步步跟着操作。

五、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比如对后进生主要以鼓励肯定为主,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对优等学生以激励竞争为主,调动他们学习竞争意识和学习创造力。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通过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和操作活动的有效记录以分层标准来进行分层评价,这样能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积极因素,促进智商和情商的协调发展。正如一位德国教育家所说:"教学的艺术不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分层导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师能够针对学生个体能力的差异,面向全体,引导、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经过学生自己的努力,获取新知识,从而体验到进步的快乐。让一个班级的所有学生都找准自己的定位,从而避免负面情绪对学生的影响,同学之间易于形成融洽的学习气氛,并能激发学生的成功意识。

参考文献

[1] 赵文标《例谈语文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运用》《小学语文教师》2000年3月第3期

[2] 《"合作学习,分层教学"的尝试》朱士成宋依芬《教育艺术》2003年04期

[3] 《分层教学全面优化》陈元保《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年08期

篇3

关键词:培养习惯;改变方法;分层激励

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国际间的经济合作逐渐加强,与此同时,对各类外语人才的需求量也明显加大,英语作为国际语言在中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调动每位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进而主动学习英语呢?接下来具体进行分析探讨。

一、高中英语学困生现状及形成原因

英语学困生指的是智力正常,但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学习英语障碍,达不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的高中学生。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及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英语基础差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目标做了详细的要求,但是,由于高中学生的来源不同,部分高中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很好地打下英语基础,词汇积累量少,没有有效的记忆单词的方法,知识面狭窄,加上英语知识的相关联性,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时间一长,逐渐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最终彻底放弃学习英语。

2.英语学习习惯差,缺乏学习英语的有效方法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但是,多数的英语学困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只要一听不懂就不再听课,反而去看小说,再加上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巩固,没有掌握学习英语的基本方法,时间一长,他们不仅失去了课堂参与英语学习与教师互动的机会,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由于受应试教育和考试制度的影响,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教学方法陈旧,课堂缺乏活力,一味死记硬背,严重地损害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再加上班级人数较多,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照顾不到不同水平的学生,有部分教师把精力主要放到优等生上,对学困生不管不问,造成学困生更加讨厌英语课,不愿学习英语。

二、注重激励,给学生掌声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困生和其他学生一样具有同样的发展潜能,如果教师注重关注学生,激励学生,给学生鼓励,当学生有进步时给学困生掌声,肯定他们的进步、努力,一样能够获得多方面的成功,并发展成为学习上成功的学生,对班里其他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下面就分层激励以及不同激励方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1.分层激励

分层激励简单地说就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分层评价。《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进步。

2.不同的激励方法的应用

(1)对优等生的激励

高中担负着为国家高校培育优秀人才的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中对优等生要采取比、学、赶、超的激励方式,鼓励优等生之间互相竞争,有比拼精神。另外,还可以采取目标激励法,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向自己理想的目标迈进,对优等生主要采取肯定成绩、继续努力的激励策略使他们永远向前。

(2)对中等生的激励

对于班里的中等生可以采取榜样激励法,鼓励他们在学习上一次比一次有进步,逐渐朝优等生发展,对于中等生已取得的成绩,教师要肯定他们的努力,给他们掌声,因为他们已经达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但是要相信他们还可以做得更好。在老师的支持和鼓励下他们才会更有动力。

(3)对学困生的激励

多数英语学困生由于基础差,缺乏自控能力,受不到老师重视而讨厌学习英语,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可以对学困生的英语学习实行分层要求,学生达到目标就给予肯定,使学生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从每个学生实际出发,由衷地鼓励学生、赞美学生,给学生掌声,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每位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英语基础,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张晓惠.论英语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运用[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S1).

篇4

对学生全面系统的巩固整个小学数学阶段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知识的掌握水平,进一步发展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就新教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如何做好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明确目标,制定计划

复习中我们要认真研究课标与教材,明确课标要求,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思路,弄清知识间的紧密联系,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在此基础上设计科学的复习方法,使总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计划是成功的预演,尤其是毕业复习,所复习的内容十分繁杂,时间跨度比较长,如果没有科学的计划作引领,复习势必陷入无目的性、无系统性和无针对性的境地。常常会出现前面复习松松垮垮,临考时又加班加点,这样的复习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制定出一份较详细的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复习计划是进入总复习的关键一步,这一步一定要走好,否则就会迷失复习方向。

2.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2.1 注重分类。复习一开始,把学生六年学的知识分类整理复习,对每一部分的知识进行系统化整理,使学生明确每部分的知识点。如“数与代数”这一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开始可以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数,然后根据学生的回忆逐一出示知识点,接着请同学们根据这类知识点和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行整理(用列表、图的方法),要求整理出来的内容一定要简洁清晰,一目了然。

2.2 强化综合。通过以上分类的复习,学生已明白各个知识点的性质,并从不同的性质中找出共同的一部分,加以综合运用。特别像分数、除法、比的知识有很大的联系,教师可根据一点的引入,使学生切入更深层次的研究,从而对不同的问题可用一种思维来分析,同一个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例如:少先队员在山坡上栽松树和杨树,一共栽了120棵,松树的棵数是杨树的4倍,松树和杨树各栽了多少棵?这道题可以用方程、比例、按比例分配、比、算术法等多种方法解答,一道题同时综合复习了很多内容,不仅节约了复习时间,还渗透了各种知识之间具有联系性的教育思想。

2.3 关注流程。

六年毕业复习课可采用下面的流程:

回顾知识,自主整理组内交流,自主补充生间交流,建构网络提炼方法,认知内化练习设计,巩固提高复结,课后延伸。

自主回顾是复习课的基础,构建网络是复习课的关键,设计练习是复习课的重点,全面提升是复习课的归宿。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这样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概念间的内在联系,以便记忆和运用。

3.分层复习,面向全体

3.1 学生分层。教师先深入了解全班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特点,然后把全班学生相对分成优、中、差三个小组。当然学生所处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以动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观察学生,随时注意学生的考试成绩、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合理进行调整,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2 目标分层。在课堂上,学生进行练习时,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学困生反应迟钝,解题速度慢,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把题做完。而优等生则反应灵敏,解题速度快,完成之后无事可干,浪费了不少学习时间。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是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目标分层就是将原来单一性教学目标改为因人而异的弹性目标。复习时,要以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秀生“吃得饱”为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根据这一实际,就如在解答问题时,对学困生只提出一般要求,用一种基本的方法解答可以了,而对于优等生则要求能用多种方法解答。

3.3 方法分层。在复习方法上,不同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复习方法,如:优等生的复习以自主梳理结合教师的点拨;中等生的复习以小组合作进行梳理结合教师的讲解;学困生则是以教师的辅导、梳理、回忆、再现学过的知识,并结合优生的帮助进行复习。

3.4 练习分层。在一节复习课上,教师要充分把握练习的层次特点,如:在练习时,可以同时出示基础题、提高题、综合开放题三种类型的题目让学生分层练习。对学困生要求完成基础题,并只求一题一解;对中等生,除上述题外,再增做提高题;对优等生,在中等生的基础上增加开放题,凡要求一题多解,尽量要做到一题多解,培养他们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5 评价分层。在评价上,优等生重在评其钻研精神和学习成绩,中等生重在评其进取心和学习方法,学困生重在评其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分层评价,目的是适当增加优等生的心理压力,促其提高;保护学困生的学习信心,促其发展;改变中等生的心理状态,促其进取。

通过分层复习,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提高复习效率。

4.改革方法,培养习惯

篇5

关键词:小老师;培养;合作学习;指导;课堂教学

随着课程教学改革和高效课堂的推进,面对大班额的现状,一位老师面对六七十个学生,总感觉力不从心,每节课下来,再反思课堂教学过程,往往顾此失彼,尤其是不能兼顾优等生“吃不饱”的问题和学困生“难以消化”的问题。经过外出学习和观摩,相比之下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方式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如果能充分培养并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对我们的课堂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一名小学高年级的数学课教师,在一个学期的高效课堂实践活动中,我利用课堂和课后专门的时间,进行了“小老师”的培训和指导。本学期尝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根据全班学生综合素质,因地制宜划分组建了4个学生为一组的合作学习小组,并在组内明确职责分工,抓住教材中利于合作学习的一些知识点,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合作学习,取得了初步成效,学生有了团结协作的意识,解决了学习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有较大长进等等。

在指导和参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当其冲还是“小老师”的培养。原因是:在面批学困生作业和抽查知识点时,当问到为什么这样做时,发现一些学生对所学知识似懂非懂,这样的学生约占全班人数的四分之一,而老师要想坚持把这些学生抓起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把他们丢给合作学习小组也不切实际,由于时间关系,有时我为学困生专门安排一些优等生帮他们解决问题,等再次批阅作业或时间宽松时,我让这些学生给我讲讲解题思路、方法,发现他们思路还是不清晰,最终发现,尽管他们年龄相当,但优等生与学困生的思维方法和跨度有很大的差异,有时优等生讲得已经没有耐心了,学困生还是囫囵吞枣,所以要想充分发挥优等生这些老师的小助手的作用,首先要对“小老师”进行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和指导。

在课堂上,我选取合适的知识点或一些具体问题,请“小老师”讲给全班同学,在讲解时,发现他们大多思路清楚,但在讲解时面向黑板或侧对老师,时不时看着我的反应,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小老师讲得滔滔不绝,几乎没有留给其他同学喘息的机会,讲完一遍时,完全听懂的学生没有增加多少,有时我一着急,忘记了培养和指导小老师的目的,又取代了他们的位置。但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在选择和培养数学小老师方面也获得了一些浅显的认识,想与大家分享。

一、确定“小老师”,惟能是用

在对班级学生的情况进行细致和全面的分析后,优先把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强、学有余力的学生确定为“小老师”,专门进行课前训练,增强们的自信心。我常对他们说,能做题不算会,若能教会别人才算真正会。这时我充当学困生,请他给我讲解某些问题,在他们讲解过程中我不时提出质疑,“刁难”他一下,之后帮他们理清思路,指点方法,然后让他们在小组中担当小老师进行二次、三次磨炼,最后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让他们在课堂上体验当老师的感觉,就这样一个个小老师有模有样地在小组或全班正确的指导帮助别人,他们的思维更活跃了,有时为了能担当重任,几个小老师还主动跟我一起探讨某一个知识点的教法、学法,担当小老师之前的胆怯、不自信也逐渐被勇敢、自信所取代。

二、以信任为前提,加强对小老师的点拨

一是“扶一扶”。“扶”是引导学生成为小老师必不可少的一步,它是为了今后更好的“放”。在课堂小老师的培养过程中,有的小老师只按自己的思维角度去解决问题,没有站在学困生的角度分析问题,有时甚至三步并作两步,思维跨度过大,让学困生觉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所以我就让其他学生大胆质疑,我也时不时“刁难”他一下,然后再“扶一把”,让他们渡过这个坎。课后告诫他们:虚心进取不自满,耐心务实讲奉献。就这样在我的“一扶一放”中,越来越多的小老师渐渐成长为老师的得力助手。

二是“引一引”。小老师在成长过程中,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往往交织在一起。作为老师,既要相信他们,依靠他们,又要看到他们的不足,估计他们可能碰到的困难。既做他们的向导,又做他们的朋友,对他们的不足给予分析、指点和引导,对他们遇到的困难给予帮助,把培养和使用有机结合起来。

三是“拉一拉”。对于能力较弱的小老师,我寻找时机带他们一起解决几个问题,并让他们学着老师的方法去做,在潜移默化中去模仿和感悟,经过几次训练,小老师的能力逐渐得到了提高。

三、注意观察及时总结

篇6

一、建立正确的课堂规范

课堂规范是具有一定的群体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即从众。课堂规范有对与错、好与坏 、妥与不妥之分。正确的课堂规范能促使人积极向上并做出有益的行为。教师是班集体的组织者与领导者,理所应当时刻把握班级风气的方向,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规范,在此重要的不是矫正,而是预先进行正面的培养。在英语课堂中,为使培养有效,教师一方面要考虑规范对于学生的适应性,争取班级中大多数成员的意见,另一方面要尽量使规范与学生的个人价值趋向一致。

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与发挥,是教师创造性与教育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另外,还要利用直观教具或电化手段,来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运用,强化对所学材料的感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我经常让学生表演教材内容,不管是基础好的学生还是基础差的学生,对于这一方法都积极性颇高,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英语课生动、灵活的教学氛围,学生为了能表演好,在学习时也特别认真。

三、确立合作性的学习模式

合作性的教学活动或学习情境中,一方面学生喜欢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合作的本身需要合作者共同努力,互相帮助,共同分享,从而使学生能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但是在我们平时的英语课中,课堂合作学习活动中容易出现几个问题现象:(一)场面热闹,实效甚微,在课堂中,当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一个任务时,学生可以离开座位获得更广泛的交流空间,虽然有语言的训练,却也存在投机取巧的现象,如用中文问答,以求更快完成表格填写,甚至用中文进行其他话题的讨论。仅从课堂气氛看,场面热热闹闹,可实际效果和目标达成情况并不乐观。(二)优等生表现,众人旁观,一段时间英语学下来,由于个人素质等方面原因,学生中出现了优等生与学困生。在一些小组中,小组合作成了优等生展示的舞台,学困生只是越来越沉默。(三)争论角色,浪费时间,在表演故事时,学生自由选一个角色进行会话训练。当任务布置下去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学生都在为一个角色由谁来演而争论不休。往往就因为这个原因导致时间浪费了,课堂教学任务因此完成不了。

因此,在活动之前,教师要讲清小组活动的要求,某项任务要讨论什么,以什么形式及评价的方式,都要明确地告诉学生,让每个孩子都有事可做。在任务较复杂时,可以适当地用汉语解释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先请一组优等生进行示范再开始活动。

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其中,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对学生应做到有的放矢“有扶”、“有放”、“放扶”结合,帮格内向,不合群的“旁观者”积极参与,引导优等生和“小霸王”学会倾听,学会谦让,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

四、抓典范、树榜样

为使课堂氛围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必须使学生有模仿的榜样。在给学生树立或者寻找各种榜样的同时,切不可忽视最有影响力的榜样――教师本人和学生之间活生生的人和事。为此,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充分利用教师本身的积极个性品质和教学风格去创造良好的集气氛,如果教师对学生平等友好,善于调动每个人的学习能动性,那么课堂气氛就会是轻松愉快的。第二,鼓励和倡导积极性的学习行为,以保持健康的集体气氛的发展。教师应该强调积极的学习行为,如刻苦学习、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帮助同学、不耻下问等,常常会在教师的表扬鼓励和同学们的赞赏中成为榜样行为,从而构成积极性集体气氛的交流。

五、善于处理学生与集体、教师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冲突

在班级中,学生不免要与同伴之间,与教师之间发生矛盾或分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简单利用权威否定一方或肯定一方,这不仅使身处困境的学生产生不满,故意或躲避学习,而且会消极地影响到旁观学生的学习行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是:首先调查研究,与学生一起搞清楚问题的症结所在;其次,提出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使双方理解接受的基础上去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篇7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 区别教学

一、现代体育教学中需要区别教学

1.教育理念方面

在西方的教育教学中,他们讲求是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他们从不否定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相反,教师会培养学生主动向他们感兴趣的方向发展。而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总是按部就班的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相同的教学示范和教学要求,这样做是很不科学的,即从根本上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2.教师个体方面

由于我们体育课是学校中的副课,部分老师就逐渐形成了体育课无所谓,新课改对体育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今年暑假庆安中学实施的“高效课堂”,对我们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

3.其他方面

除此之外,中高考的指挥棒对体育成绩的重视程度也是不断的变化,如以前体育成绩在中考成绩中可以加分,而后体育中高成绩却变成了仅供参考,在如今这个以成绩和升学率为第一的年代,这样做的结果就直接反映在学校、学生和家长三者身上。我们现在有很多的重点学校,就直接建议减少或取消体育课,好好学习,只要能考个好成绩就可以了。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如果我们体育工作再不思改革我们的体育教学改,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越积越多,体育就彻底从“德智体”全面发展中消失。

二、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区别教学

在新生入学之时,利用两节课的课时,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柔韧性、耐力等方面进行测试,同时可以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再比较结果将男女生各分为三类。对于优秀的学生可以在基本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对中等学生只进行常规的教学,对差等学生可以降低课程难度,给予辅练习来提高其自身素质。

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并不是要教师将一节课分成三节来教授,那样教学效率就太低了。我们之所以要采用区别教学法,就是为了将每一个学生引入到课堂教中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体育课的快乐。比如,中长跑是我们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我们该如何在此类项目中进行区别教学呢?我们可以优等学生放在最外道,中等学生放在中间,差等学生放在最内道,在赛跑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根据情况适当的调整他们所处的位置,也可将差等学生往前放10~20米。如果可以的话,再加入学生最爱参与的接力赛,就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活动中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以中等学生为主体,对优等学生采取提高拓展的方式,来避免因其自身能力较强而对课的内容产生轻视的看法;对差等学生要适当降低运动强度和难度,采用新颖或是游戏类的辅助训练来增强其自身素质,并且对这部分学生,我们教师应给予鼓励,以防止他们因缺乏信心而放弃参与游戏的热情。

其次,在三个等次中各取一名学生编为一个小组,在课堂教学当中,利用优等生提高中等生,优等生和中等生一起带动差等生的方式,使整个小组的运动成绩得以提高。在课余时间,该小组一起研究讨论体育学习中的难点,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可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合理科学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要对学生做到科学合理的评价,就要让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使他们在体育课堂中获得信心;只要学生在阶段性学习中获得了进步,哪怕是一点点的成绩,我们都应该给予鼓励,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培养对体育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教师应当通过在课堂上对每个学生的观察,在阶段考评中对学生运动成绩的评测等方面对学生给予合理的成绩的评价。此外,还要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即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又可以让差等生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从而增加自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区别教学法,即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使学生从以前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又使我们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大幅提高。

篇8

1.分层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所有的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笔者在制定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以中间层面为根本,再分别针对上下层面浮动教学目标的要求。也就是说,中等生应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完成学习目标;对于后进生,因为其基础薄弱,教师应对教学要求和难度做降低处理,让学生的学习难度得到缓解;对于优秀生则应加大深度和难度,以提高学习目标的方式来制定教学目标。只有对各层面制定相对的教学目标,才能发挥因材施教对初中语文教学成效的促进作用。

2.分层设计探究提纲。

初中语文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教学模式就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模式,这一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管是自主思考还是与小组成员合作探究都需要以教师设计的探究提纲为线索和载体,所以,教师应注意探究提纲的难度和深度,确保这一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每一个学习小组成员都包含了各层面的学生,这样组与组之间的学习能力才会均衡,过于深奥的探究提纲只会让各小组中的后进生跟不上学习进度,不乐于参与探究活动,使小组合作的整体成效举步维艰。笔者在设计的教学探究提纲中适当地穿插了一些语文基础性的内容,因为对思维拓展要求不是很高,所以可以让各层面的学生都可以积极的开动脑筋,在促进学生思维深入开展的同时,也保护了后进生的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3.做到教学的动静结合,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最佳活动场所。一堂好的课少不了要因材施教,少不了要实行分层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教学中动与静,在教学中以“生”为主、以“放”为主,并做到“放”中有“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运用多媒体、活泼生动的导语等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然后讲授一些必要的语文教学内容,讲完课,教师可以就课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究,在交流中获取灵感,得出结论,这就是语文教学中所谓的“动”,然后就课上学习的知识点,教师适当布置一些练习,这些练习要对应不同层次的学生而有所不同,例如第一份练习是基础题50%,提高题30%,拓展题20%,另外两份的提高题和拓展题的比例则要逐步上升,提高分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这种在课内独立完成的练习,不仅可以有效避免抄作业的现象,而且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不足,并减轻学生课后作业的负担。之后,教师的重心要转移到优等生身上,要求他们课后再完成一些高质量的作业,帮助这些优等生发掘自己的潜能,拓宽自己的学习思路。初中语文分层教学,根据学生不同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切实实现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有所进步,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基础不相同的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获取语文知识的喜悦,真正让学生成为了语文的主人,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4.实施分层分类指导。

分类指导,可以分为课内指导和课外指导,也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方法“习惯和态度上进行分类!而分层分类指导,则是以各个层面为指导对象进行分类指导,对于优等生,教师应挖掘学生的潜在优势,以发挥学生的特长”张扬学生的个性为目标,通过建立兴趣小组“开展演讲辩论活动”参加社会调查并提交调查总结报告等活动方式,进行训练和培养,激发优等生的学习潜力和学习热情!对于学困生,教师则可以进行个别辅导,从学生的情感信念心理历程等方面入手,以弥补知识缺陷为目的,与学生展开心灵对话,帮助他们建立学习自信心。

5.分层组织练习和考核。

篇9

一、合作学习的误区

当前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以下误区。

1.图形式、求热闹。走进当下中小学的班级里,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很热闹的小组讨论式合作学习,但细心聆听,会发现这种讨论往往流于表面形式。这样的课堂,尤其是所谓的公开课,往往是教师一声令下,学生便炸开了锅,各自唱戏,或人云亦云,更有少数学生乘机嬉笑打闹,并没有真正做到团结合作、交流经验、分享成果。

2.缺乏交流互动。合作学习由少数优等生唱独角戏,多数学生基本处于人云亦云的状态。某些学生的求异思维得不到认同或发挥,未能通过他人意见的引领来帮助小组内的后进生,未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缺乏互动互爱的集体意识。

3.只议不思。当小组内的成员发表自己的意见后,其他成员并未就发言同学的意见进行评价反思、取长补短。由于学生对知识的接收需要一个较为复杂的思维过程,学生在面对每一个同学的意见时,都要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如果“蜻蜓点水”式一带而过,学生对文题的理解往往会浮于表面,缺乏深刻的理解。

以上都是合作学习这一方式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的误区。合作学习应包括积极的交往意识和合作动机,成员之间形成一种优势的互补,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通过合理搭配,对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等。

二、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怎样组织合作学习,防止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与效果呢?笔者从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引发了一些思考。

1.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直接影响合作学习的质量。为此,教师必须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合作学习;努力营造平等、融洽、开放的氛围;指导学生怎样合作,怎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怎样讨论质疑;正确对待学生出现的错误,即使最后的结果不尽如人意,也要充分肯定他们的学习态度和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委婉地指出他们的不足,保持他们的学习热情。

2.选择有价值的内容,让学生合作学习。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吃透教材,课前对课上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估测一下,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选择有价值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般而言,过易、过难的或者难以合作、难以交流的内容不宜直接让学生合作学习。在一节课中,安排合作学习的次数也不宜过多,时机也应把握好。

3.精心组织、指导好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形式多样,就范围来讲,可全班、可小组、可邻桌四人、可同桌,视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来择取一定的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建立一些基本的规则,并传授一些合作的技巧。让每个学生遵守独立发言、倾听思考、讨论交流的小组合作流程,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并使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完成由“我认为”到“我们小组认为”的转变。这样学生会把小组内合作的经验带到整个课堂,小组的合作功能在团体的学习讨论中得到有效的发挥。

4.积极地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各小组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呢?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教师应由领导者变为引导者,由监督者变为参与者。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去分析、思考、评价,了解学生的学情,自始至终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随时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要相信学生完全有合作学习的能力,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把机会留给学生。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了学生,学生就能充分呈现自己的学习过程,教师也可以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

5.教会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独立思考、友善互助。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先让学生养成回答问题的大纲的习惯,以便学生在小组中较好地交流,同时,学生也要养成尊重他人、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不能随便中断别人的发言,评价时要给予中肯的意见,当观点不一致时,要敢于坚持质疑。教育学生对成功者不要吝啬赞美之词,对困难者要乐于帮助,对合作小组要负责,对伙伴要友善。

6.关注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的情感态度。一般而言,在许多合作学习中,优等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是合作小组里的主角,中等生大多观望、附和、随大流,而后进生则既不交流也不合作,仅做观众或听众。这时,有的教师把目光投向优等生,对他们表现出的情感态度作出积极的反应,帮助他们完善答案,让他们代表小组汇报结果;有的教师则不然,他们在肯定优等生表现的同时,让优等生帮助其他同学,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中等生和后进生,鼓励、引导他们参与合作、交流讨论。很显然,后者做得比较好。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合作学习的内容,更要关注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圆满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获得丰富的角色体验,享受合作的乐趣。

篇10

[ 关键词 ]:职高 数学 教学

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在数学课教学中有很大的区别。数学课在普通高中作为一门主科,学生基础较好,学习兴趣浓。而职业高中数学课作为一门工具课,是为专业课服务的,学生数学基础差,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毫无兴趣,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针对以上特点,几年来数学教学进行了一些粗浅探索。

一、注重初中与职高数学教学的衔接

初中与职高数学教材内容有许多知识需要做好衔接工作,如:命题;函数的概念;映射与对立;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与锐角的三角函数;立体几何中线线,线面,面面平行和垂直与平面几何中的线线平行和垂直;二面角和平面几何中的角;解析几何中的直线方程与代数中的一次函数;抛物线和二次函数……等等,其中有的是高中的新内容,有的是初中的旧知识。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对初中有关知识的复习,而且更应注意讲清新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适时渗透转化和类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刚开始要适当放慢教学进度,通过联想对比,回顾初中知识,明确概念的内在联系,知识的衔接,使学习逐步深入,适应职高数学教学的节奏。

二、灵活使用职高教学教材,针对不同专业制定数学大纲

随着职教的发展,职教教材率先进行改革,采用新体系,引进新符号、新内容。然而由于职业中等专业门类的多样化,现行教材的文化课与专业课在知识的衔接上存在两个方面的矛盾:(1)数学内容的安排顺序与专业课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在时间上脱节;(2)有些专业必须用的数学知识恰好是职高数学教材的删减内容。针对这些特点,对数学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在主体内容保持不变,不影响数学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根据不同专业作必要的顺序调整或作内容增补,制定了不同专业的数学大纲,使调整数学内容能与专业课很好地衔接。如:

1、对机械类专业、广告设计专业,学习了“集合”后,就可以上“立体几何”。“立体几何”是一些专业删去的内容,但对这两个专业来说是最基本的知识,通过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识图制图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2、电子类专业,应把“三角函数”“复数”等内容适当提前。特别是三角函数内容中,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其他专业删去的内容)要作为重点讲解。这种函数在物理学和工程技术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物体简谐振动时,位移y与时间x的关系,交流电中电流强度y与时间x之间的关系等,都有可以用这种形式的函数表示。这样才能做到与专业课很好的衔接。

3、对计算机专业,可以补充“逻辑代数”有关知识,如二进制等知识,为学生学习计算机打下必要的基础。通过对数学教材的灵活处理,制定不同专业的大纲,基本上适应了专业课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学生在学习中,由于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在教学中注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掌握化归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模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及消元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类比法等到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样学生不但容易掌握知识,而且深刻理解化归的思想和方法,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注意教学中的层次化

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教学基础差异也较大,若在教学中对学生发出同一号令,使用同一把尺子,就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消,因此在教学上不能“一刀切”,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分层次教学,力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失。

1、备课中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把学生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不同层次的要求:基础差的学生适当降低教学起点,力求学会最基础最主要的知识,并逐步在掌握基础知识前提下灵活应用:对中等学生要求在“熟”字上下功夫,对所学知识具有分析归纳的能力和应用能力;对优等生要求深刻理解,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知识,启迪思维,培养创造能力,发展个性特长。

2、在授课过程中高有“难、中、易”层次的问题,提问时,基础题鼓励差生作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对差等学生的答案可给予评价;中等题中等生作答,优生补充完善,教师作出评价后,让差生再回答;难题让学生思考,再让优生回答。这样全班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在布置作业时,设计分层次的题目。对于全班布置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又布置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选做题。中下层学生会做课本例题和练习上的基本类型的题目,优等生除做课本题目外,还可以加做练习册和老师特编的思考题。也可以就一个问题,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要求的作业。

四、加强课外辅导,重启发,培养学生自学能力